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三章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

具有比较优势。

3、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是指以各国之间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

入的劳动小时数。

5、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是指在技术不变和资源

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地和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6、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就说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7、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是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

单独分析某一经济当事人或某一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化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

8、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

9、相对需求曲线(relative demand curve) :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需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10、相对供给曲线(relative supply curve) :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

相对供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11、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 :是指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活动中获得的利益。

12、相对工资(relative wage) :是指一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工资的比值。

13、贫民劳动论(pauper labor argument) :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国家的利益。

14、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 :是指因某种需求的初始增加而引起的其他需求的增加。.

15、非贸易品(nontraded goods) :是指不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和服务。

第四章

1、特定要素模型( specific factors model ):假定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供给可以在两个部门间进行配置。

2、流动要素( mobile factor ):是指可以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

3、特定要素( specific factor ):是指只能用于特定部门的生产而不能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

4、生产函数( production function ):描述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的图形

5、劳动的边际产量(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是指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6、边际收益递减( diminishing returns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效益增加量是递减的。

7、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t) :是指一个企业的支出要受到其货币存量和收入的制约。

第五章

1、要素充裕( factor abundance) :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2、要素密集(factor intensity) :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

例。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eckscher-Ohlin theory) ,要素比例理论

(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是指从资源禀赋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生产成本和

价格的差异做出解释的国际贸易理论。

4、要素价格(factor prices) :是指每一单位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给所有者带

来的收入。

5、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biased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是指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方向上扩张的幅度。

6、充裕要素(abundant factor) :是指一国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

7、稀缺要素(scarce factor) :是指一国拥有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

8、要素价格均等化(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s)

:是指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将因国际贸易而趋于相等。

9、里昂惕夫悖论(Leontief paradox):是指资本充裕的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多于进口

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又多于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是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一产出法对美国对外贸易商品进行计算,以验证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时得出的结论。

第六章

1、标准贸易模型(standard trade model) :是指通过对世界相对需求和相对供给

的研究来确定世界贸易均衡点,并将各种传统贸易模型视为其特例的一般化贸易模型。

2、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3、等价值线(isovalue lines) :是描述市场产出价值的曲线,同一条等价值线

的产出价值相等且不变。

4、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ee curves) :是指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所有消费品的不同组合所描述出来的曲线。

5、偏向型增长(biased growth):是指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方向上扩张的幅度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

6、出口偏向型增长(export-biased growth) :是指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出口产品生产能力提高的增长方式,表现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就是使生产可能性边界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

7、进口偏向型增长(import-biased growth) :是指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进口产品生产能力提高的增长方式,表现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就是使生产可能性边界

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

8、福利恶化型增长(immiserizing growth) :是指使一国整体福利水平恶化的经济

增长方式,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在严格假定下可能出现的一种极端情形。

9、进口关税(import tariff) :是指进口国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人时,根据海关税则对

本国进口商征收的关税。

10、出口补贴(export subsidy):是指国家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出口商品给予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11、外部价格(external price) :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相对于国内市场价格的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12、内部价格(internal price) :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相对于国际市场价格的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

13、跨期贸易(in tertemporal trade ):不同于商品即时交易,我们交换现在的商品是为了在未来获得其他商品。

14、实际利率(real interest rate ):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第七章

1、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第九章

1、从量关税(specific tariff) :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2、从价关税(ad valorem tariff ):是指按课税对象,以一定的价格实现的收入为计量单位征收的税,即按照进口货物的价值征收一定百分比的税。

3、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 :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是“关税壁垒"的对称。

4、进口配额(import quotas):是指一国政府对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所

给予的直接的限制。

5、出口限制(export restraints) :是指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 地规定某个时期某种商品或某些商品的出口数量,超过规定的数量,就自动禁止出口。

6、进口需求曲线(import dema nd curve):是描述本国消费者的进口商品需求量与世界价格逐一对应关系的曲线。

7、出口供给曲线(export supply curve) :是描述外国生产者的出口商品供给量与世界价格逐一对应关系的曲线。

8、有效保护率(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 :是指由于整个关税制度而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百分比。

9、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是指对于一件商品消费者所愿意做出的最大支付与他的实际支付之间的差额。

10、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是指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与每单位产量上的

边际生产成本之间差额的总和

11、效率损失(efficiency loss) :是指一国征收关税后,扭曲了消费和生产激励动因而造成的损失。

12、贸易条件改善所得(terms of trade gain) :是指一国因征收关税,造成外国商品出口价格升高,本国贸易条件改善而给本国带来的好处。

13、生产扭曲损失(production distortion loss ):是指一国因征收关税造成国内生产者过多地生产某种产品而导致的损失。

14、消费扭曲损失(consumption distortion loss) :是指一国因征收关税造成消

费下降而导致的损失。

15、出口补贴(export subsidy):指国家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

竞争能力,对出口商品给予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16、配额租金(quota rents):是指在采用进口配额以限制产品进口的情况下,配

额许可证的拥有者因能够在国内以高价销售该产品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17、自愿出口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 VER):是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压力下,“自愿”地限制一定时期内特定商品对进口国的出口数量。

品中必须有一个明确规定的比例是本国生产的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第4章【圣才出品】

第1篇国际贸易理论 第2章世界贸易概览 2.1复习笔记 1.经济规模与进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 (1)规模问题:引力模型 现实证明一国的经济规模与其进出口总额息息相关。把整个世界贸易看成整体,可利用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来预测任意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引力模型方程式如下: 其中, T是i国与j国的贸易额,A为常量,i Y是i国的国内生产总值,j Y是j国的国 ij 内生产总值, D是两国的距离。引力模型方程式表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 ij 贸易规模与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2)引力模型的内在逻辑 引力模型之所以能较好地拟合两国之间的实际贸易现状,其原因在于:大的经济体收入高,因而大量进口产品;大的经济体能生产更多品种的系列产品,因而更能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进而大量出口产品。在两国贸易中,任一方的经济规模越大,则双方的贸易量就越大。 (3)引力模型的应用:寻找反例 当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与依照引力模型计算得出的结果相差较大时,就需要从其他因素进行分析,如文化的亲和性、地理位置、运输成本等因素。事实上,这也是引力模型的重要用

途之一,即有助于明确国际贸易中的异常现象。 (4)贸易障碍:距离、壁垒和疆界 距离、壁垒和疆界对国际贸易有负面作用,会使得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大大小于根据引力模型所计算出的结果。另外,在各国GDP和距离给定的情况下,有效贸易协定(trade agreement)比无效的贸易协定更能显著增加成员国的贸易量,这也是美国与其邻国的贸易量明显大于其和相同大小的欧盟的贸易量的原因之一。 2.正在演变的世界贸易模式 (1)世界变小了吗? 人们认为,现代化的运输和通讯可以超越空间距离的束缚,世界因此成了小“村落”。事实的确如此。但是,有时候政治的力量可以超过技术进步的作用,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及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等都严重制约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大幅萎缩,并且用了几十年才得以恢复。 (2)交易内容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工业制成品是主要的交换产品,所占比重最大。矿产品特别是现代世界不可或缺的石油依旧是世界贸易的主要部分。引人注目的是发展中国家已经从初级产品出口国转变为主要的制成品出口国。另外,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凸显重要,并且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3)服务外包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随之出现。服务外包也称之为离岸服务,是一种新兴的国际贸易现象,使得曾经必须在一国国内实现的服务现在可以在国外实现。 (4)旧规则依然可行吗?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罗伯津斯基定理 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 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3.产品生命周期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4.购买力平价 答: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5.市场内部化 答: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6.黄金输送点 答: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7.要素禀赋 答:要素禀赋,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 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8.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 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 劣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 比较优势来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 益。 9.人力资本 答: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然们通过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 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 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10.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所实行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征简而言之便是“美元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 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 (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 (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 (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 (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越富有越强大。现在认为一个国家生产力即生产商品的能力越高则一国越富强 2、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贸易所得是如何产生的?斯密倡导什么样的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适当功能是什么?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式为两国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器有绝对劣势的商品。通过生产绝对优势商品并交换,资源可以被最有效的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有很大的增长,通过交换就会消费比以前更多的商品从而产生了贸易所得;斯密倡导自由贸易,主张自由放任也就是政府尽可能少干涉经济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复习 相对价格: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在国际贸易中所交换的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它体现交换双方的贸易利益。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实际上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水平。一国在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部门或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边际替代率: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 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 边际成本: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倾销: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构成依据:1进口国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是否受到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以致其市场份额明显减少。2进口国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明显降低。3在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下,进口国的同类产业是否难以建立起来。持续性/掠夺性 最佳关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条件: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幼稚产业:某种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比较优势并良性发展的产业。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贸易创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结成关税同盟后,因取消关税降低了贸易商品的价格,使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了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造成了他们相互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福利水平的提高。贸易转移: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的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将从低成本供应国(非成员国)转向高成本供应国(成员国)。对进口国是福利损失。 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主要目的:使政府当局了解本国(地区)的对外经济交往状况,从而为制定相应的经济管理政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即Vx1(Dx,D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公式表述为ηx+ηm>1,这一条件表明,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条件下,如果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在测算之前,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但结果却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0理论相反。 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美元需求的不断增长,美国必须保持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以使美元持续流入外国,但是这又必然导致各国对美元清偿能力信心下降;如果美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币值,又不能满足国际经济交易对美元的需求,世界经济将陷入通货紧缩。 套期保值:交易者配合在现货市场的买卖,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品种、数量相同,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考试重点

绝对优势:是指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的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李嘉图模型:是一个单一要素模型,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不同国家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唯一的不同之处,也是决定国际贸易的唯一因素。李嘉图模型的中心含义是如果每个国家都能够专门生产并出口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那么他们之间的贸易就会给每个国家带来利益,他的两个核心含义: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和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至今仍能得到事实支持。 机会成本:是指因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有替换物或失去最好机会的价值,即是指经济决策中影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 要素比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是指从资源禀赋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的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做出解释的国际贸易理论。其内容是:各国的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的价格存在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之间的生产成本有高有低,生产成本的高低是因为各国生产要素价格有差别,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生产要素丰裕,其商品价格自认就相对低一些,生产要素稀缺,其价格相对高一些。生产要素丰裕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出口偏向性增长:是指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出口产品生产能力提高的经济增长方式,表现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就是使生产可能性边界扩张偏向出口产品。 福利恶化性增长:是指一国整体福利水平恶化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在严格假定下可能出现的一种极端情况。一国的出口偏向性增长可能导致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因此,如果一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极强的出口偏向性,那么贸易条件恶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抵消生产力提高带来的正面效应,使得该国整体的福利水平恶化。 出口补贴:是指国家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对出口商品给予的现金或财政上的补贴。 动态收益递增:成本随着累计产量下降而并非随着当前劳动生产率的上升而下降的情形就是动态收益递增 倾销:出口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价格,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商品的行为。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的扩大而使单个企业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的经济现象。 边际收益:在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要素的数量均保持不变情况下,新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投入要素所引起的产量的增加量。 幼稚工业论:认为新兴工业在发展初期需要国家提供保护以免在外国强大的竞争下夭折,并随着新兴工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增强而逐步取消贸易保护,为自由贸易的实行创造条件。垄断竞争: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这种结构下既存在垄断,又存在竞争。 价格歧视:一家企业在销售同样的商品时,对不同的顾客索取不同价格的做法 完全垄断:完全排斥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内部规模经济:单个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时,由其自身内部引起的平均成本不断下降,收益不断增加的经济现象。 相互倾销:不同国家生产同种或类似产品的厂商都对出口产品制定一个低于国内市场价的价格并进行双向贸易的现象。 行业内贸易: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同国家之间就同一产业的产品所进行的贸易。

国际经济学之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之名词解释 Chapter 3 1.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A country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a production of a good if it has a lower unit labor requirement(aLW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than the foreign country in this good. https://www.sodocs.net/doc/2317570667.html,parative Advantage(相对优势): 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 i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that good in terms of other goods is lower in that country than it is in other countries. 3.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The opportunity cost of roses in terms of computers is the number of computers that could be produced with the same resources as a given number of roses. 4.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the number of hours of labor required to produce one unit of output, such as aLW (wine) and aLC (cheese) 5.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生产可能性边界):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 of an economy shows the maximum amount of a good (say wine) that can be produced for any given amount of another (say cheese). Chapter 4 1.Abundant factor: the resource of which a country has a relatively large supply(labor in home,land in foreign) 2.Biased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when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shifts out much more in one direction than in the other. 3.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s: when Home and Foreign trade, the relatives prices of goods converge. This convergence, in turn, causes convergence of the relative prices of land and labor. 4.Heckscher-Ohlin theory: It shows tha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influenced by Relative factor abundance (refers to countries) and Relative factor intensity (refers to goods)It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5.Scarce factor: in that country, and the resource of which it has a relatively small supply( land in Home, labor in foreign)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标准答案(内部资料)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内部资料)

————————————————————————————————作者:————————————————————————————————日期: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4、在两国间均衡贸易价格条件下,一国对某种商品的过度供给必然与另一国对该商品的过度需求相等。 5、不存在free lunch,但却存在free trade。 6、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7、根据H—O理论,一国如果比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土地,该国便是“土地丰富”的国家。 8、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一定要完全专业化于一种商品的生产。 9、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0、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生产要素定义而解决Leontief Paradox。 11、Stolper-Samuelson定理认为,贸易将使丰富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低的实际收入,同时使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高的实际收入。 12、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同,贸易便不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13、一国的非技术性工人会比技术性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 14、大国可投资发展进口替代产业而不是出口产业,进而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15、按照定义,小国的经济增长将不会使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16、青春期是一个贫困化增长的好例子。 17、一国生产要素的增长总会使该国更加自给自足,进而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18、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国家一定会降低其公民的生活水平。 19、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 20、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行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21、规模经济是指资源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上升。 22、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入分配效应。 23、如果瑞士旅行鞋的进口增加,英国皮鞋制造商就会受到损失。 24、自由贸易总是一种比征收关税更好的政策。 25、从量关税的优越性之一是其保护价值量与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保持同步。 26、关税对一个国家来说可能是最优的,但对全球来说不会是最优的。 27、关税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要大于它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 28、与关税相比,配额给政府官员以更大的管理灵活性。 29、只要进口许可证是被拍卖的,配额的福利效应就与关税相同。 30、如果一国政府的税收收入很少,它就会倾向于采用关税而不是配额。 31、对于进口国来说,自愿出口限制比进口配额效果更差。 32、自愿出口限制实际上很少是自愿的。 33、对症规则(specificity rule)认为,关税通常不是纠正一国经济中扭曲的最佳方法。 34、贸易保护的国防理论和国家荣誉理论基本上是次优的。 35、如果“learning by doing”意味者今天更多的生产会使未来的成本降低,那么最好的政策就是实行保护性关税。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2、罗伯津斯基定理: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3、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 4、购买力平价: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6、贸易条件:指该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 7、幼稚产业理论:对于某些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 9、跨国银行:也称为多国银行。一般是指拥有广泛的国外分行或附属机构,在一些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及其他业务的国际性银行。 10、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记录。 11、单一价格定律: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存在价格歧视前提是很少或几乎不存在套利 12、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该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外国销售商品的行为 13、重商主义 :一国药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进行国际贸易,并且在这种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14、进口配额:是指政府在特定时期内对特定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者金额给予直接限制的政策措施。 15、最惠国待遇:它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 16、里昂惕夫之迷:根据H-O理论,里昂惕夫用美国1947年200个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其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验证时,结果却得出了与H-O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 17、关税壁垒:是指用征收高额进口税和各种进口附加税的办法,以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手段。 18、非关税壁垒: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克鲁格曼 国际经济学第9版教材答案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Organization 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bout? The Gains from Trade The Pattern of Trade How Much Trade? Balance of Payments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rade and Money ?Chapter Overview The intent of this chapter is to provide both an overview of the subject matter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o provide a guide to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 It is relatively easy for an instructor to motivate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 The front pages of newspapers, the covers of magazines, and the lead reports on television news broadcasts herald the interdependence of the U.S. economy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is interdependence may also be recognized by students through their purchases of imports of all sorts of goods, their personal observations of the effects of dislocations due to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their experience through travel abroad.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generates an understanding of many key events that shape ou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n recent history, these events include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large current account deficit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dramatic appreciation of the dollar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80s followed by its rapid depreciat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80s; the Latin American debt crisis of the 1980s and the Mexican crisis in late 1994; and the increased pressures for industry protection against foreign competition broadly voiced in the late 1980s and more vocally espoused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90s. The financial crisis that began in East Asia in 1997 and spread to many countries around the globe and the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in Europe highlighted the way in which various national economies are linked and how important it is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se connections. These global linkages have been highlighted yet again with the rapid spread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protests at global economic meetings and a rising wave of protectionist rhetoric have highlighted opposition to globalization. The text material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economic context in which such events occur. ? 2012 Pearson Education, Inc. Publishing as Addison-Wesley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资金收支流动的行为。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收支和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广义的国际收支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民与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系,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来。 二、简答题 试画出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答:出口贫困化增长,是指某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地增长,但结果不仅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而且该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也出现下降,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贸易条件变化前,该国生产均衡点为A,消费点为C;由于该国传统出口产品X 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使得该国贸易条件恶化,此时,生产点变为A’,消费点变为C’。由图中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看出,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使得它的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成为“出口贫困化增长”。 产生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该国在该种出口产品的出口量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这样,当其出口大幅度增加时,会导致世界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大幅下跌。(2)该种产品的需求国的需求弹性很低,当产品价格降低时,需求是并不会相应大幅增长。(3)该国经济结构十分单一,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时候也不能压缩出口,而是进一步扩大出口量从而保持一定的出口收入。 试说明国际贸易中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 答:这是解释列昂惕夫反论的观点之一,它认为,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生产过程的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也就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即如果两种要素在行业间的替代弹性差异很大,以至于两种等产量曲线相交两次,那么,可能产生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的现象。即一种产品在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B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可能就无法根据H-O的模式预测贸易模式了。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1) 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

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对于单一厂商来说,均衡时,即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MRTS=w/r。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凹向原点时,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机会成本不变,根据前面的假设,机会成本用-△Y/△X来表示。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1.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 国有120名劳动力,B 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 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 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 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 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 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 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 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 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而B 国为,所以B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 本低于A 国,B 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2.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 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和小麦的产量。 (2) 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 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 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 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 时间? (4) 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 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 思路: (1) 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2) 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 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 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 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 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 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 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 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 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4) 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加拿大应专业生产计算机,数量为600/60=10单位;中国应专业生产小麦,数量 为800/4=200单位。 中国的福利水平从U 01上升到U 11,加拿大的福利水平从U 02上升到U 12,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上升了。 3. 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 需要4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X 需要2小时,用图画出:

《国际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计算题及答案 1.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 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2.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和小麦的产量。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 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 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 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 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 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 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 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 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部分)

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部分) 导言 国际金融是研究国际货币和资本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科学。它涉及国际收支、外汇实务、国际借贷、国际风险、国际货币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进行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投资等各项涉外业务活动的基础。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势不可挡,国际金融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国际金融市场将世界各国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一国外汇市场上的风云变幻可能引起多方面的经济波动。这些波动也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重要的影响。同样,多种经济活动也会对国际金融形成多方面的影响。学习和研究现代国际金融和实务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第1章国际收支 1.1 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 1.1.1 国际收支的含义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即为国际间的外汇收支,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同其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所发生的外汇收支的总和。一国的国际收支经常是不平衡的。如果收支大于支出,有了盈余,这个差额就叫国际收支顺差(Surplus);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则出现亏损,这个差额就叫国际收支逆差(Deficit).一般在顺差之前,冠以“+”号(多省略);在逆差之前,冠以“-”号,或以红字书写表示国际收支发生了赤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国际收支下的定义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对其他国家的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记录。“居民”一词包括居留在一国的一切人(居住一年以上的)、各种机构和政府机关,实际上在该国从事经营的企业(如外国企业的分支机构)也算居民;逗留时间在一年以上的留学生,旅游者也算所在国居民。而外交人员和外国部队系临时居住性质,不属于居民;国际性机构不属于任何一国居民。 1.2 国际收支平衡表 1.2.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Statement)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于一国与他国居民之间所进行的一切经济交易交易系统记录的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复式簿记的原理编制出来的表格。一切国际金融交易都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借贷双方得到表示。 1.2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一笔具体的国际经济交易,在甚麽情况下列入贷方?在甚麽情况下列入借方? 处理这一问题的原则是:任何国际金融交易,凡是使本国对外付款的列入借方,凡是使外国对本国付款或负有付款义务的列在贷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