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认知

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认知

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认知
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认知

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认知——幼儿绘画心理揭秘

发布时间:2007-11-11 来源:早期教育2007年10月作者:山东省济宁市李凌李影

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依赖于其心理的发展,与年龄密切相关。由于对空间透视、物体大小、远近、遮挡关系等认识不足,幼儿不可能合理地科学地按人和物的大小比例和空间透视作画。幼儿画画凭的是直感,画的过程一直是跟着“感觉”走的。也正因为这些不和谐因素,孩子画出的画才透出幼稚、好玩的气息。

幼儿对空间的安排是根据画面的需要而不是依照视觉的真实性。画的人和物在形体上是分离的,分散的,通常不会有遮挡现象。

图1“我的家”中,在画的右下方,小

作者已穿上衣服等着妈妈梳妆好送她

上学。因她没了解物体的遮挡关系,

不会处理被挡住的部分,她没把妈妈

画在梳妆台的正面,她认为画了妈妈

坐在梳妆台前,就不能正面表现妈妈

梳妆的情景了。但她为了能表达妈梳妆的想法,把妈妈梳妆改成了面对梳妆台的侧面,这样,虽不遮挡也交

代清楚了妈妈梳妆的事了。

图2 “过生日”中的人物依圆桌而

坐,如果按画面上的座位顺序往下发

展,圆桌下方的人物的头就是朝下

的。她不会处理这样的景象,就采取

了避让,干脆不画了。

幼儿对画面的空间分布意识都围

绕着主题物设定。图3 “野餐”中所有

的人物围着一块野餐的桌布,桌布上

方的人物安排在视觉上比较符合人的视觉习惯,但桌布下方如果画上真实的情景,画的人就会背对着观众,人还会

挡住桌布上的食物。幼儿不能解决这么复杂的

空间关系,他也采取了避开的方法,让人物离

开桌布,桌布下方的人也背对圆桌,这样也少

了处理“遮挡”的麻烦。

图4与图2、图3相比,在认识上简单了许

多。因她的年龄稍小一些,对空间的了解还不

多,自己怎么想就怎么画,画面上人都以圆桌

为点各就各位,即便是头朝下,也没觉得有不

妥的地方。她认为,一圈人围桌布而立,在桌

布下方的人物头朝下才符合自己的看法和理

解。但画面上也有一人“单独行动”,在画面右

边的女孩按她画上的“道理”应头朝外脚对着桌

子。这个站立女孩的出现,说明了她对空间认

识的“模糊”性刚刚开始,以后再画这样的题材

就会像图3,出现站立的人会更多。事实上幼

儿在处理这样的视觉难题时,也是很矛盾的,

但幼儿却不知道形成难题的原因所在。这也是

发生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幼儿的这种对空间认识的“不确定”性会带来好多有趣的画面。

由于幼儿对空间位置的认识不足,在画侧面人物时大多把人“横着”摆到那里就算完了(见图2、图3),看图3中的酒杯方向也正好与“横着”的人对应起来。5岁幼儿能完成正常视角的侧面的画不多见,即便是偶尔发现,也大多是“无意识”表达。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还不具备相应的认知能力。幼儿观察和认知事物的视角与年龄有很大关系,不到认知某事物的年龄就不会对某事物认知,过了这个年龄段就不会再犯这样的认知上的“错误”

了。

图5中生日圆桌两边的人是画了侧面人物的,她

画的人物的视角与成人几乎没什么区别。人和椅子

是正侧面的,这个年龄画出这么客观实景的幼儿不

多见。右边的人还“踏实”地坐在了座位上,只是她

不懂得遮挡,画的线条是透明的。图5的作者年龄

稍大一些,虽然画出了正侧面人物,但圆桌下方的

人仍头朝下。这也说明了她对空间的认识的模糊性。

基础,他们作画总以自己的体验加上认

知想象与联想结合在一起,以物体某一

局部为基点往四面延伸自己的想法,遇

到困难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图

6“鱼塘”中,鱼塘四周的花以鱼塘为参照

物,花头都正对着鱼塘。但在视觉上符

合成人欣赏习惯的也只有鱼塘下方的

花,鱼塘上方与左右都违背了正常人的

视觉真实,在主活中是不会看到这种景

象的,尤其是鱼塘上方的花头朝下更是

不可能。但在幼儿画中不合常理的地方

很多,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看并不是错误。他们有趣的想法,并不因为违背科学而停止表现,画中的不合理并不影响

他们情感的表达。

己的想法的,至于三度空间幼儿还没

有意识去学习了解的愿望。在幼儿作

品里也偶尔会出现有三度空间意向的

作品,这也是无意生成,不是幼儿主

动学习把握的结果。在幼儿作品里所

谓的三度空间现象只是幼儿对空间的

自我感觉和不经意符号,他们只是感

觉这样画更为真实,并不是幼儿对空间

的主动认识。如,幼儿在画楼房和房屋

时,大都从正面去表现,很少见5、6

岁的幼儿能画出楼房的厚度或房屋的

屋山,这也是幼儿还不认识三维空间的原因,但也有极少数想象能力强的幼儿能

感受到三维的空间。见图7中不光房子有屋山墙,而且透视现象中的近大远小也

得以表现,后面的山与山顶上的房子明显不如前面的山和房子高大。那么,是她

懂得三维空间和透视中的近大远小吗?不是,她对空间透视的认识和了解是靠自

己的感觉。虽然她的年龄只有5岁,却有两年的画龄和上千幅画的经历。从这个

例子可以看出,同龄幼儿经过正确引导的与不经常画的对空间知觉的认识是不

一样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听声音,辨方位――空间方位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听声音,辨方位――空间方位 Mathematics teaching plan for large class in k indergarten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听声音,辨方位――空间方位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活动名称:听声音,辨方位――空间方位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听到的声音辨别声音的位置,并能用相应的符号在图板上标示出来。 2.学会静下心来仔细倾听,知道在活动中不干扰别人。 活动准备:一处能听到各种声音的地方(但也不要太嘈杂);卡纸每人1张;笔每人1支。 活动过程: 1.介绍活动的名称与规则 告诉幼儿,这个活动的名称叫“听声音,辨方位”。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卡纸,让他们自己在卡纸上画一个“◎”,表示他们所在的位置。当他们听到某种声音时,就用恰当的简单符号把它

标记在卡片上。例如,一阵风就画两道斜线、几声鸟叫就画一只小鸟。表示符号的位置应尽量精确地显示出声音的方向和远近(可适当地做一次示范让幼儿理解)。为了听到更多的声音,可闭上眼睛聆听,还可以用手掌朝前或朝后拢着耳朵形成声音的反射面来听。 2.幼儿自选活动地点进行作业 让幼儿快速地(1分钟)找到自己的“倾听地点”,分散坐下,以免“倾听开始”时,还有人走动,并且要求幼儿一旦选定了地方,就不要再随便移动。 在开始记录声音的前后,分别给幼儿一个信号,例如,学一声猫叫或狗叫,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活动持续的时间可视幼儿的年龄、专注程度和当时环境的声音状况而定,一般为5~10分钟。 3.幼儿自行结伴交流记录 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自行找好朋友,交流彼此的声音记录,教师可提问:“你听到了几种不同的声音?你是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你最喜欢那种声音?为什么?”“你最不喜欢那种声音?为什么?”“哪种声音你从前从来没有听过?你知道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吗?”

项目四认知及直知觉功能训练及感觉统合失调治疗-7感觉统合失调评定与治疗

项目四认知功能障碍训练及感觉统合失调治疗 任务七感觉统合失调评定与治疗 一、感觉统合失调评定 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f, dysfunction, SID)是指大脑不能有效地组织处理从身体各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导致机体不能和谐的运转,最终影响身心健康,出现一系列行为和功能障碍。所有感觉系统都可以发生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表现为行为障碍,但有行为障碍表现不一定就有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评定必须与神经运动功能评定、智力测验、气质问卷、既往诊断等结果相结合,综合分析,并可从异常行为表现、器具评定以及量表评定多方面进行。 (一)异常行为表现 由父母在儿童穿脱衣、用餐、游戏以及学习等活动中进行行为观察并填写记录,交由医生、治疗师等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再重新观察,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问题。行为观察只是大体的判断,准确的评定需要标准化评定量表。 1. 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表现 (1) ADL动作笨拙:穿脱衣服、扣纽扣、戴手套、坐着穿脱鞋、系鞋带、站立或坐着穿脱裤子等动作过慢或笨拙。避免接触某些衣服,不肯穿袜子、拒绝穿衣服,或坚持穿长袖衣裤以免暴露皮肤。 (2) 进食困难:婴儿时喂养困难,辅食添加困难,拒绝含橡胶奶嘴甚至母亲乳头,容易诱发恶心、呕吐;儿童进食时容易掉饭粒、筷子用得不好,将水倒入杯中困难,整理餐具困难;严重偏食、挑食,不愿吃某些质地(如过于绵软、粘黏、坚硬等质地)的食物;经常口含食物而不吞咽,或喜欢刺激性强的食物等。 (3) 接触困难:儿童不喜欢被人触摸、拥抱,尤其不喜欢被触摸脸、口周,特别是口腔内,不愿亲吻;不喜欢洗脸、洗头,害怕手部接触粘黏性的胶带、胶水、颜料等,不喜欢剪指甲、洗手;不易察觉别人的触摸,对于碰触分辨不清位置,需要用力拍打才能取得注意;或过分喜欢别人的触摸及用力地触摸别人;喜欢扭动嘴唇、扯头发、咬指甲、铅笔、橡皮擦、衣服等。 (4) 抗拒乘坐交通工具:抗拒乘坐交通工具或电梯,上下车、移动坐位、上下斜坡及楼梯等;动作非常缓慢,上下楼梯困难,或用足击打台阶;方向感差,

认知ABC理论

认知ABC理论 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一理论又被称作ABC理论。ABC来自 3个英文字的字首。在ABC理论的模型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是A引起。RET的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 当我们的日常生活出现问题,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认为,是那些发生了的事情使我们感到难受。例如,当我们感到愤怒或忧伤,我们会认为是别人使我们产生这样的感受;当我们感到焦虑、受挫或忧伤,我们倾向于责怪自己的处境。然而,正如埃利斯指出的那样,并不是人和事让我们喜悦或悲伤--它们只不过是提供了一种刺激。其实,是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在特定情况下的感受。 为了阐明这一理论,埃利斯提出了“A-B-C”模型: A代表“前因”(antecedent)(引发反应的情况)。 B代表“观念”(beliefs)(我们对该情况的认知)。 C代表“结果”(consequences)(我们的感受和行为)。 尽管我们倾向于责怪“A”(前因)造成了“C”(结果),其实是“B”(观念)使我们产生了那样的感受。让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设想你约会要迟到了,你感到很着急。 A:前因:约会将要迟到 C:结果:焦虑,烦躁,开车鲁莽 你感到焦虑(C),不是因为你将要迟到(A),而是因为你认为自己必须守时并且担心迟到的后果(B)。在这种情况下使人感到焦虑的典型观念包括:“我必须守时。如果我迟到,别人就不会喜欢我了。不论何时,我都必须得到每个人的赞赏。如果他们对我有看法,那可麻烦了。” 行为的决定因素:中介变量 托尔曼强烈反对把行为看作是刺激-反应的简单做法,认为介于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的心理过程与有机体所作出的行为反应具有密切的关系,他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认为认知、期望、目的、假设和嗜好等都是中介变量的具体表现形式。他还认为,对于行为的最初

大班游戏数数、空间方位教案反思.doc

大班游戏数数、空间方位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区分左右是大班这学期所开展的有关空间方位感认知方面的内容。其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关系。有一天有个小朋友跑来说:老师,老师,左边和右边怎么区分呢,贝贝说的和我说的不一样,到底我们两个谁说得对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在活动中设计了多个小游戏,让小朋友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左右概念。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正确掌握左右这一空间方位。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 3、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重点难点 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正确掌握左右这一空间方位。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1-20数字卡2套、小兔子7只、小蜜蜂18只、红黄蓝图片三张、方格表四张、大箭头2个、小箭头2个、背景图2幅。 活动过程 一、以小司机开汽车游戏,导入活动。

1、出示1-20的数字卡,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读出来。选读几个数字,按老师的指令做出动作。 2、出示大箭头,听老师指挥玩小司机开汽车的游戏。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进教室的?(小司机开汽车进来的)。那现在老师当交警,小朋友当司机,当箭头朝左边的时候,小司机的汽车就往左边开,当箭头朝右边的时候,小司机的汽车就朝右边开。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大森林背景图,师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师:在一座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兔子,今天的天气真气真好,小兔们都出来采蘑菇,你们看它们蹦蹦跳跳的出来了 (2)、出示小兔子(朝一个方向摆放),请小朋友数一数森林里有多少只小兔子。(7只) (3)、能不能告诉老师这些小兔子有什么不一样吗?(衣服的颜色不一样,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衣服) (4)、请小朋友分别数出穿不同颜色的小兔子有几只,用数字表示出来,放在表格的下方,师出示方格表。 (5)、创设情境。师:正在小兔子采蘑菇采得高兴的时候,被一只躲在大树后面的灰太狼发现了,吓得小兔们赶紧朝不同的方向逃跑了师改变小兔的方向,让小兔朝不同的方向跑。 (6)、师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说出小兔朝什么方向跑了。(左边和右边)

建筑空间相关认知认知简介1综述

空间相关认知: 一|、空间概念的分析 从空间的各种概念说起,康德说:“如果想要把一种知识建立成为科学,那就必须首先能够准确的规定出没有任何一种别的科学与之有共同之处的、它所特有的不同之点;否则各种科学之间的界限就分不清楚,各种科学的任何一种就不能彻底的按其性质来对待了。” 在中国,老子说得很妙:“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很早便指出建筑的空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在西方,人们真正认识到空间与建筑的关系并将其与建筑的设计和理论联系起来,却是近代的事情。按照建筑史学家彼得.柯林斯(Peter Collins)的考证,空间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直到18世纪才出现在西方特别是德国的某些建筑历史学家的论著中。当时的建筑师终于可以在纷繁芜杂的建筑现象中把握住建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赖以确立的基础,即认识到了建筑的空间属性,把空间作为区分建筑与绘画、雕塑这些非建筑造型艺术的界线。 然而,空间作为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提出以后,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能够说得清楚,各家流派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空间的概念。(下表)在众多的有关空间的论述中,按照研究主体的不同情况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空间为主体进行研究,如欧几里德几何空间、物理世界的认识空间;另一种是以人为主体,从人的知觉、心理出发研究空间,如直接定位的知觉空间(Perceptual Space),环境方面为人形成稳定形象的存在空间(Existential Space)等。也有从研究空间的量和质来区分不同的空间概念,如从比例、大小、温度、湿度、光线、类型等角度对空间的研究,以及各个时期关于空间原型的探讨,都属于从量的角度研究空间,空间句法理论出现的原因之一也是深化从量化角度对空间的认识,而与之相反的是从空间的质的角度理解空间,如存在主义现象学家海德格尔用场所的概念替换空间,认为场所代表的空间是不能被单位进行测量的非量化空间,其追随者舒尔茨认为,建筑空间在传统的讨论中被分为空间和特质,空间是三维的组织系统,特质是空间中如气氛等的特点。凯文-林奇也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方位》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方位》教案 Teaching plan of big class mathematics activity "cognition orie nta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方位》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活动目标: 1.在森林Party的情境中感知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四个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知觉。 2.活动中能有序,细致地进行观察,清楚、响亮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3.感受圣诞聚会的快乐,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森林Party》。 2.操作材料、自制跳舞毯各人手一份。 3.自制储物柜及圣诞礼物。 活动过程: (一)参加森林Party,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圣诞节快要到了,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 一个快乐Party吧。

(二)通过住旅馆情境分房间,巩固上、下、左、右。 1.用一根直线给旅馆分房间、摆家具,复习上下。 师:旅馆只有一个房间,我们有男生和女生怎么办呀? 2.探索另外一种分房间方式,复习左右。 (三)利用两根直线分房间,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1.引导幼儿利用两根直线把旅馆分成四个房间。 师:"有四个小动物来参加我们的Party了,它们想每人 住一个房间,怎么办?"2.幼儿第一次操作。 3.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师:你们的.房间都分好了吗?这个是哪个小朋友分的? 你上来介绍一下。你再说一下小动物分别住在哪个房间?和他一样分的小朋友举手。你们都是这样分的。可是刚才这个小朋友介绍小动物住哪个房间的时候,说的是这个、那个的,有点介绍不清楚。我们能不能帮这四个房间都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猫住哪个房间?先看看它住在左边还是右边,上面还是下面呢?那我们就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左上。" 那小羊、河马、大象它们住在哪个房间呢? 4.根据动物要求进行第二次操作。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一、 意义及作用 认知活动主要是指以人的思维为核心的认识活动,它是构成人的智力的重要因素。 儿童的智力发展一方面与人的遗传素质、个体发育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与社会文化环境和现实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 因此,康复训练是开发特殊儿童智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康复训练不能脱离特殊儿童的实际,超越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认知 能力训练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来进行。 有关研究和康复训练实践表明,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着抽象思维方面的障碍和缺乏应变能力。改善他们的智力和社会适应 能力,认知能力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特殊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个体音的差异,而且表现为个体内的差异。因此,对特殊儿童进行认 知的康复训练,不仅需要遵循正常儿童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特别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对其实施个别化的康复训练。 二、 训练内容 在《系统康复训练测评表》中领域三,提岀了认知能力训练的长期目标。我们为本领域的长期目标提供了必要的短期目 标,作为开展康复训练的活动建议。因此在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时,提岀特殊儿童在本阶段的长期目标以后,就可以在本章节 中找岀适合特殊儿童的短期目标。 此外,各地还应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特点自行拟订一些短期目标, 以充实康复训练活动。 认知能力训练的短期目标如下 (编码的第一级数表示领域,第二级数表示类别 (长期目标),第三级数表示短期目标。三位 数码表示岀一个短期目标的确切代码: 3 . 认知能力 3 . 1 物体的存在 3 . 1 . 1 能指向物体失落的位置 3 .1 .2 能寻找从眼前消失的东西 (如给儿童看苹果后藏在背后,他会找 ) 3 . 1 . 3 能从部分推知该物整体 (如只给儿童看到狗尾巴,他知道是一只狗 ) 3 . 2 从背景中选择知觉对象 3 . 2 . 1 能从两个物品(如苹果和梨)中按指示选择任一件 3 . 2 . 2 能从3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3 . 2 . 3 能从多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空间方位-廖小华老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空间方位-廖小华老师 活动设计意图: 空间方面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让幼儿通过游戏去自 由探索空间方位的神秘,我就结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以 下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 活动名称:数学活动活动内容:空间方位 活动目标: 1、掌握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2、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教师和幼儿在课前玩过辨别左右的游戏。 2、物质准备:课件、音乐、一个鼓、七块田格软垫。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 1、提问:小动物它们在什么地方?某某小动物在房子的什么位置?

幼儿回答;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左上边,右上边,左下边,右下边。 2、小动物藏在什么地方呢? 幼儿回答;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左上边,右上边,左下边,右下边。 二、游戏:跳房子请一个幼儿进行示范,教师讲解。 先简单逐渐过度到难的。 三、身体的四肢方位游戏: 边出示课件教师边讲解。 幼儿、看课件听音乐游戏。 四、小结: 空间方位有:上下,前后,左右,中间,里外,老师编了活动空间方位的游戏我们到外面去玩。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活动很感兴趣,他们还很投入到活动中。他们都能积极 举手发言,还能用完整的话来回答。不过幼儿对辨别空间方位上 还不大了解还得继续培养和巩固。活动开展的时间有点长。以后 我会吸取更多的教学方法争取上的更好。 提问:①这张大纸上有4个小格子,有两个格子在上边,两个格 子在下边。 谁能说说,哪两个颜色格子在上边?哪两个颜色的格子在下边? ②还可以有另一种说法其中有两个格子在左边,两个格子在右边。谁能说说,哪两个颜色格子在左边?哪两个颜色的格子在右边? ③如果我想说其中一个小格子我应该怎么说?(说对一个方位, 教师出示汉字表示正确)引导幼儿说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方位。 玩游戏《我来找》对刚才的了解的四个方位进行巩固。 出示作业纸,完成连线。 2、出示小房子,引出小兔子。

认知地图研究

[摘要]认知地图是行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在梳理认知地图的概念体系、地理学与心理学对认知地图研究基础上,综述了近30年国内外旅游者认知地图的研究。研究发现:①旅游者认知地图是具有空间定位功能的、动态的、三维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 ②受旅游活动特点和旅游地类型影响的旅游者形成了独特的认知地图类型与空间结构:③旅游者在环境习得速度和过程方面都与一般环境学习存在显著差异;④旅游者认知地图形成过程中的人类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游客类型影响因素;⑤旅游领域的研究多采用适合现场情境的方法和技术;⑥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研究思想、内容和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缺陷。最后提出旅游者认知地图几个多学科的重要命题。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对于旅游规划、旅游目的地营销和旅游空间行为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旅游者认知地图;认知映射;综合表象;空间定位;环境学习 1引言 旅游者认知地图是编码和存储于游客大脑中的动态、立体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它在旅游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帮助游客有效组织空间离散的旅游信息,确定场所的空间位置和他们本人的当前位置,引导旅游者在有限时间内领略旅游地精华。了解旅游者认知地图不仅有助于研究者描述、分析和推测旅游者环境学习过程、景观知觉评价和旅游者行为规律,而且能帮助旅游地规划、管理人员合理评估旅游地空间结构、导引系统设计、景观和设施的区位条件与服务管理质量。先前研究虽记录了大量旅游者行为观测资料,但由于忽视了旅游环境和旅游者行为的中间变量(旅游者认知地图),所以不能合理预测旅游者行为。因此,探讨旅游环境与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内在本质联系时,必须考虑这一中间变量。近30年来,研究者在零星的研究文献中对之进行了探讨,但究竟旅游者认知地图是什么,旅游者认知地图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如何测量旅游者认知地图这3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仍缺乏系统的研究。这种研究现状不仅影响到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研究,甚至使认知地图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鉴于此,本文试图对研究渊源、旅游领域中的认知地图进行探索,进一步提出了研究的未来选题和实际意义,以期为多学科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2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渊源 由于心理学和地理学是旅游者认知地图的研究渊源,因此,有必要梳理认知地图的概念体系和地理学和心理学中的认知地图研究。 2.1认知地图概念体系 认知地图概念体系经历了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的过程。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托尔曼(1948)在老鼠走迷宫实验中最早提出认知地图概念。托尔曼认为,认知地图是关于某一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①,它不仅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还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而位置学习就是根据对情景的认知,在当前情景与达到目的手段、途径间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彭聃龄,2004)。20世纪70年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角度审视了认知地图本质,提出认知地图实质是认知映射(cognitive mapping),即一个包括获取、编码、存储、内部操作、解码和使用外部环境信息的动态过程,导航(navigation)和探路(wayiinding)是其中两种体验环境的方式。以上静态和动态概念包含了认知地图4大内涵:①类似地图的空间定位功能:托尔曼以地图形式隐喻个体在位置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内部表征是基于其类似地图的空间定位功能。②个性化空间符号系统:认知地图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个性化的空间符号系统。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差异最大应是个性化符号系统。③综合空间表象:认知

【幼儿教案】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方位》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幼儿教案】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方位》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活动目标: 1.在森林Party的情境中感知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四个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知觉。 2.活动中能有序,细致地进行观察,清楚、响亮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3.感受圣诞聚会的快乐,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森林Party》。 2.操作材料、自制跳舞毯各人手一份。 3.自制储物柜及圣诞礼物。 活动过程: (一)参加森林Party,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圣诞节快要到了,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一个快乐Party吧。 (二)通过住旅馆情境分房间,巩固上、下、左、右。 1.用一根直线给旅馆分房间、摆家具,复习上下。 师:旅馆只有一个房间,我们有男生和女生怎么办呀?

2.探索另外一种分房间方式,复习左右。 (三)利用两根直线分房间,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1.引导幼儿利用两根直线把旅馆分成四个房间。 师:"有四个小动物来参加我们的Party了,它们想每人住一个房间,怎么办?"2.幼儿第一次操作。 3.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师:你们的房间都分好了吗?这个是哪个小朋友分的?你上来介绍一下。你再说一下小动物分别住在哪个房间?和他一样分的小朋友举手。你们都是这样分的。可是刚才这个小朋友介绍小动物住哪个房间的时候,说的是这个、那个的,有点介绍不清楚。我们能不能帮这四个房间都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猫住哪个房间?先看看它住在左边还是右边,上面还是下面呢?那我们就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左上。"那小羊、河马、大象它们住在哪个房间呢? 4.根据动物要求进行第二次操作。 (四)举行森林Party,巩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1.根据指令找寻神秘圣诞礼物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的舞会要开始啦。让我们把今天的舞伴请出来。我数到123,你们把坐的地垫翻过来,这就是你们的舞伴。看看你的舞伴什么样? 2.Party游戏:跳舞毯。

空间知觉的透视理论

空间知觉的透视理论 刘瑞光Ξ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 摘 要 空间知觉与人在观察时的认知过程和透视结构有关,它还涉及不同参照系统信号之间的连续转换,运动自我透视和运动时间透视与整体和局部透视类似。视觉输入以视网膜协调的方式进行编码,来自每只眼睛的网膜中心值需要整合并与眼睛位置和眼动的信号相混合,形成自我中心信号。自我中心信号进一步转化为一个三维协调系统--自我中心参照系统。视觉系统的神经输出是地球中心信号。 关键词:透视 运动自我 运动时间 转换 参照框架 如果说“环境”这一概念反映的是客观静止的现象,属于 物理概念的话;视觉序列反映的则是主观运动的情况,它是生态视觉的一个中心概念。一个序列即一种安排,从理论上讲它不是类似的、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是有区别的;它不是空的、必须被占据;它不是无形式的、它是有形的[1]。视觉序列的组成部分与环境的组成部分大不相同,前者来自山脉、岩石、树木和叶子所形成的视角。人们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是如何构成的呢?笔者认为,环境是由空间中的原子组成,空间中到达一点的光线也是由这些原子形成的光线所组成。将环境看作是由空间中的物体组成是不正确的,因为视觉序列中的每种形式并非与空间中的每个物体都相对等,一些物体隐藏在其它物体的后面,在任何情况下,严格说来环境都不是由物体组成的。环境是由具有物体的地球和天空组成,是由山脉和云层组成,是由火与太阳组成,是由砾石和星星组成。这些并非都是分离的物体,有些是彼此镶嵌,有些是运动的,有些是有生命的。环境是所有事物-地点、表面、运动、事件、动物、人和工艺品在观察点构成的光。对于复杂的环境来说,天空和地球的对比将这个无限的球形区域分成了两个半球,与下部相比上部显得更亮一些,下部比上部精细得多、复杂得多。地球的组成部分如山脉、岩石、树木和叶子等在不同的水平上相互嵌套着,构成大小水平上的一个层级结构。 因为视觉流域没有边界,“观察点”这一概念除了代表抽象空间的几何点之外,在生态空间是指一个位置。抽象空间由点组成,生态空间是由地点(定位或位置)组成的。生态视觉中的观察点与透视几何中的静止点似乎是相应的,对于景色所透射的图形表面来说,静止点就是透射点,相对于环境来说它不能移动,相对于图形表面来说它也不能移动,静止点必须是静止的。但是观察点绝对不是静止的,视觉序列在时间维度上是流动的,运动观察点用于一群观察者来说是适当的。每人都从自己的视点来知觉环境,若各个视点之间可以相互移动,知觉恒常性得到维持是可能的。早在三千年前,Euclid 曾根据视觉透视原理对此概念作出了解释:不同距离相等大小的物体知觉起来似乎是不相同的,距离眼睛较近的物体显得大一些[2],即物体的视觉大小是由视角来定义的,或由与刺激的投影大小相适应的知觉来定义的。对物体的知觉是通过估计辐射状圆锥体的底而获得,物体的表面知觉也是通过 知觉圆锥体的角度和长度即物体与眼睛的距离获得的。尽管Euclid 对空间中的每个物体推测出所谓的“视角圆锥体”的概念,此术语并不精确,因为物体不一定为圆形,图像也不必是个圆锥体。P olemy 提到的“视觉金字塔”中的物体是矩形。无论是圆锥形、金字塔形或是其他形状都构成了古代视觉的基础。由于当时人们认识不到除了光之外任何东西都无法进入眼睛这一现代化概念,他们对视角的概念较清楚,除了呈现在眼中的一个物体之外,Euclid 还推测到一个照明表面环境的存在;在一组固定的视角之外,他还推测有一个彼此镶嵌的复杂体,知觉中的固定视角来源于这个序列的外表面,来源于我们称之为背景和天空的外部空间[3]。 1 何谓“透视” 古人做过不少关于与环境中不同的几何部分相适应的固定视角的研究,这些几何部分被边界线和视角分开。角度和环境部分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关系,其中也有大小和密度的梯度。物体在地平线上时大小消失密度变成无限,这些关系包含着大量的来自地球方面的信息,具有很高的生态效度,它使环境几何化并使之过于简单,周围视觉序列被看作是在时间上是凝滞的,观察点似乎也是不动的。古代人称这一规律 为“透视”(perspectina )[2],一个拉丁词汇,我们称之为“自然透 视”,现在统称为“视觉”。但是环境并非完全由不同的部分或形式组成,“透视”不适用于阴影,也不适用于太阳。在现代社会,“透视”意味着一种技术、一种图画绘制技术。图画是一个平面,无论他是否经过人手所描画或照片的加工,“透视”都是一种代表那个平面的自然物体之间几何关系的艺术。当Re 2naissance 画家发现了透视表征的程序时,他们就称这种方法为“人工透视”。由于那时人们被图画型思维所支配,不能在“人工透视”和“自然透视”之间作出有效的区分,这也影响了当时关于知觉问题的提出。图画中的深度提示与平面环境的信息并不相同,虽然我们在思想上可以假定其相同,图画属于时间上凝滞的人工信息,自然透视仅与凝滞的视觉结构相关联。 环境中存在许多结构的不变性,其中有些不变性保持时间较长,有些特性保持时间较短。我们所说的透视结构是随着观察点的确定而变化,时间越短变化越小,时间越长变化越 Ξ通讯作者:刘瑞光,男。E -mail :zhl2005112@https://www.sodocs.net/doc/232299213.html,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28(2):509-511509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一、意义及作用 认知活动主要是指以人的思维为核心的认识活动,它是构成人的智力的重要因素。 儿童的智力发展一方面与人的遗传素质、个体发育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与社会文化环境和现实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康复训练是开发特殊儿童智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康复训练不能脱离特殊儿童的实际,超越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认知能力训练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来进行。 有关研究和康复训练实践表明,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着抽象思维方面的障碍和缺乏应变能力。改善他们的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特殊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个体音的差异,而且表现为个体内的差异。因此,对特殊儿童进行认知的康复训练,不仅需要遵循正常儿童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特别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对其实施个别化的康复训练。 二、训练内容 在《系统康复训练测评表》中领域三,提出了认知能力训练的长期目标。我们为本领域的长期目标提供了必要的短期目标,作为开展康复训练的活动建议。因此在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时,提出特殊儿童在本阶段的长期目标以后,就可以在本章节中找出适合特殊儿童的短期目标。此外,各地还应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特点自行拟订一些短期目标,以充实康复训练活动。 认知能力训练的短期目标如下(编码的第一级数表示领域,第二级数表示类别(长期目标),第三级数表示短期目标。三位数码表示出一个短期目标的确切代码: 3.认知能力 3.1 物体的存在 3.1.1 能指向物体失落的位置 3.1.2 能寻找从眼前消失的东西(如给儿童看苹果后藏在背后,他会找) 3.1.3 能从部分推知该物整体(如只给儿童看到狗尾巴,他知道是一只狗) 3.2 从背景中选择知觉对象 3.2.1 能从两个物品(如苹果和梨)中按指示选择任一件 3.2.2 能从3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幼儿园大班游戏《数数、空间方位》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大班游戏《数数、空间方位》教案模板范文.docx 设计背景 区分左右是大班这学期所开展的有关空间方位感认知方面的内容。其重点 在于引导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关系。有一天有个小朋友跑来说:“老师,老师,左边和右边怎么区分呢,贝贝说的和我说的不一样,到底我们两个 谁说得对”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在活动中设计了多个小游戏,让小朋友在游 戏中轻松的掌握左右概念。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正确掌握左右这一空间方位。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 3、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重点难点 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正确掌握左右这一空间方位。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1-20数字卡2套、小兔子7只、小蜜蜂18只、红黄蓝图片三张、方格 表四张、大箭头2个、小箭头2个、背景图2幅。 活动过程 一、以小司机开汽车游戏,导入活动。 1、出示1-20的数字卡,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读出来。选读几个数字,按老师的指令做出动作。 2、出示大箭头,听老师指挥玩小司机开汽车的游戏。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进教室的?(小司机开汽车进来的)。那现在老师当交警,小朋友当司机,当箭头朝左边的时候,小司机的汽车就往左边开,当箭头 朝右边的时候,小司机的汽车就朝右边开。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大森林背景图,师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师:“在一座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兔子,今天的天气 真气真好,小兔们都出来采蘑菇,你们看它们蹦蹦跳跳的出来了……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述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述 [摘要]认知地图是行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在梳理认知地图的概念体系、地理学与心理学对认知地图研究基础上,综述了近30年国内外旅游者认知地图的研究。研究发现:①旅游者认知地图是具有空间定位功能的、动态的、三维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②受旅游活动特点和旅游地类型影响的旅游者形成了独特的认知地图类型与空间结构:③旅游者在环境习得速度和过程方面都与一般环境学习存在显着差异;④旅游者认知地图形成过程中的人类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游客类型影响因素;⑤旅游领域的研究多采用适合现场情境的方法和技术;⑥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研究思想、内容和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缺陷。最后提出旅游者认知地图几个多学科的重要命题。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对于旅游规划、旅游目的地营销和旅游空间行为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旅游者认知地图;认知映射;综合表象;空间定位;环境学习 1 引言 旅游者认知地图是编码和存储于游客 大脑中的动态、立体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它在旅游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帮助游客有效组织空间离散的旅游信息,确定场所的空间位置和他们本人的当前位置,引导旅游者在有限时间内领略旅游地精华。了解旅游者认知地图不仅有助于研究者描述、分析和推测旅游者环境学习过程、景观知觉评价和旅游者行为规律,而且能帮助旅游地规划、管理人员合理评估旅游地空间结构、导引系统设计、景观和设施的区位条件与服务管理质量。先前研究虽记录了大量旅游者行为观测资料,但由于忽视了旅游环境和旅游者行为的中间变量(旅游者认知地图),所以不能合理预测旅游者行为。因此,探讨旅游环境与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内在本质联系时,必须考虑这一中间变量。近30年来,研究者在零星的研究文献中对之进行了探讨,但究竟旅游者认知地图是什么,旅游者

空间认知

3·1空间认知的3个层次 如前所述,空间实际上有3种表现形式:感知空间、认知空间、符号空间,并且不同的空间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的认知方式。根据认知方式的差异,空间认知模式包括3个层次: 3·1·1 空间特征感知 空间特征感知发生于感知空间。在感知空间,人们应用各种有关特征产生的感知手段和方法,从某一视点(或角度)来观察空间实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以获得有关空间实体各组成部分的属性特征。由于通过感知手段和方法(如曲率最小原则、感知突现等)所产生的特征具有空间表现性,因此,在感知空间中所产生的属性特征是一种空间特征。由于感知是针对“特征”的感知,因此,感知空间也被称为特征感知空间。 3·1·2空间对象认知 空间对象认知发生于认知空间。在认知空间内,人们在有关空间实体各组成部分的属性特征感知基础上,基于有关空间实体的部分-整体(Part-whole)关系知识(或经验),通过将空间实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属性特征相集成,来实现对于某个空间实体的对象化认识。由于认知是“对象化”的认知,因此,认知空间也被称为对象认知空间。 3·1·3空间格局认知 空间格局认知发生于符号空间。在符号空间内,人们在对空间要素属性特征的简化、关联与综合基础上,以有关空间实体的部分-整体(Part-whole)关系知识(或经验)为指导,对空间实体进行对象化符号表达,由此,人们将能够基于实体的对象化符号进一步实现有关空间组织、结构与关系的逻辑判断、归纳与演绎推理分析,以形成有关空间的格局认识。 3·2空间认知的两个基本单位 如前所述,“空间特征”、“空间对象”与“空间格局共同构成了空间认知的个层次由于空间格局”是基于“空间对象”的分类和推理,而“空间特征”又是“空间对象”识别与分类的基础,因此,“空间对象”是“空间格局”认知的基本单位,“空间特征”则是“空间对象”认知的基本单位。所以,“空间对象”与“空间特征”是空间认知的两个基本单位,人类正是基于它们实现了空间认知。 3·2·1空间特征 神经系统科学研究认为,“特征”是有关对象识别与分类的基础,是在大脑中存在的“感知符号”。大脑是通过神经元的活动排列来表达感知实体或事件的属性,而有关神经活动状态的记录结果就形成了感知符号,因此,感知符号是对于感知实体或事件的属性表达与记录[8]。空间特征就是对空间实体感知的符号记录。根据空间特征在空间对象认知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空间特征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空间原始特征,空间功能特征。如图2,空间原始特征是空间实体感知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最大空间分辨率,是空间功能特征产生的基础;空间功能特征是空间实体感知的高级单位,它具有相对较小空间分辨率,是有关空间对象概念形成的核心。3·2·2空间对象 人类的空间认知行为是直接与空间对象发生作用的,而人类所拥有的空间知识则广泛来源于对空间对象的分类。人类也正是通过认识和建立空间对象来模拟和研究地理世界的。在对于事物、关系、边界、事件、过程、性质以及所有这些方面的数量理解上,“对象”与“实体”被认为具有相同意义[11]。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两者之间还是有差异的,尽管这种差异不很明显。“实体”是指现实世界中占据一定空间位置、并具有某种物理形态的物质,它具有客观实在性;而“对象”则强调了人们对现实世界中客观实体的主观描述,它反映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理解,即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是一层次结构,而该结构的每一层次的组成单元就是对象。 空间对象按其边界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具有真实边界的对象(Bona fide object),如河道、湖泊、土地利用类型等;另一类是边界需要制定或划分的对象(Fiat object),如

幼儿园大班游戏数数、空间方位教案反思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游戏数数、空间方位教案反 思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大班游戏数数、空间方位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通过游戏,引导幼儿正确掌握左右这一空间方位,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数数、空间方位教案吧。设计背景 区分左右是大班这学期所开展的有关空间方位感认知方面的内容。其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关系。有一天有个小朋友跑来说:“老师,老师,左边和右边怎么区分呢,贝贝说的和我说的不一样,到底我们两个谁说得对”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在活动中设计了多个小游戏,让小朋友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左右概念。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正确掌握左右这一空间方位。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 3、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重点难点 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正确掌握左右这一空间方位。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1-20数字卡2套、小兔子7只、小蜜蜂18只、红黄蓝图片三张、方格表四张、大箭头2个、小箭头2个、背景图2幅。 活动过程 一、以小司机开汽车游戏,导入活动。 1、出示1-20的数字卡,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读出来。选读几个数字,按老师的指令做出动作。 2、出示大箭头,听老师指挥玩小司机开汽车的游戏。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进教室的?(小司机开汽车进来的)。那现在老师当交警,小朋友当司机,当箭头朝左边的时候,小司机的汽车就往左边开,当箭头朝右边的时候,小司机的汽车就朝右边开。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大森林背景图,师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师:“在一座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兔子,今天的天气真气真好,小兔们都出来采蘑菇,你们看它们蹦蹦跳跳的出来了…… (2)、出示小兔子(朝一个方向摆放),请小朋友数一数森林里有多少只小兔子。(7只) (3)、能不能告诉老师这些小兔子有什么不一样吗?(衣服的颜色不一样,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衣服) (4)、请小朋友分别数出穿不同颜色的小兔子有几只,用数字表示出来,放在表格的下方,师出示方格表。 (5)、创设情境。师:“正在小兔子采蘑菇采得高兴的时候,被一只躲在大树后面的灰太狼发现了,吓得小兔们赶紧朝不同的方向逃跑了……”师改变小兔的方向,让小兔朝不同的方向跑。

大学校园空间认知地图案例研究

大学校园空间认知地图案例研究 -----以沈阳师范学院为例 简介:结合沈阳师范学院新校园总体规划创作,对高等院校中心区的标志性作用,空间层次的形成,校园环境生态观的确立进行了探索,并阐述了现代高校空间环境的人文观念。 关键字:中心场所环境氛围生态系统 一塑造具有标志性和凝聚力的校园中心区 基地位于沈阳市区以北近郊,规划总用地面积54万m2,规划建筑面积21万m2,分三期建设实施,预计于2010年底全部竣工。基地现状为荒废的水稻田地,平坦开阔,条件比较宽松,一切从头开始。 高等院校的校园是教学和生活兼顾的场所,从功能上讲,这里仿佛就是一个小城市。正如城市具有典型的市中心一样,校园也应具有核心。向心性是人心理上的一种渴求,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表征,也是人类对空间认知的出发点。作于是我们把对校园空间个性的把握落在了中心区的塑造上。 新校址用地虽开阔平坦,但基地边界零乱不规则,难于

把握。为统一用地,进而控制整个校区,在基地中心设计了一个圆,直径380m。圆形具有极强的向心性,并且在众多的形式之中具有显而易见的视觉突出性。学校的主要功能区域——教学区就设在这一划定的圆形用地内。圆形路网以内的用地又被划分为九块,形式如《洛书》中描绘的中国传统的宇宙图示——九宫格。九宫格之中宫的位臵无论从传统观念上、功能组织上,还是从几何构图关系上都是整个区域的中心,这决定了其作为教学区乃至整个校区的中心广场的地位。而教学区的各主要建筑则依主次分别占据九宫格内的其他地块,共同限定、围合着广场空间。新教学区在圆形路网的控制下自成一体,位臵显要、特色鲜明,符合中国人传统的空间意识和心理需求;严格的几何关系、充满理性的布局与教学区严谨有序的性格相和谐;开阔低平的广场空间与教学科研区开放性的学术氛围相一致。中心广场也以其具有显著特色的空间格局在校区整体环境的大背景下脱颖而出,成为校园的标志性场所。 二创造多层次的空间环境氛围 总结国内外高校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高等院校的校园环境应具备三个主要功能:满足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员工的生活需求;通过良好的环境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即“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给涉足校园的来访者文明优雅的观赏环境。可见,高等院校的校园应具备多种性格的环境空间,

大班数学教案《谁的位置动了》

大班数学教案《谁的位置动了》 【设计意图】 《谁的位置动了》这节活动课,幼儿比较难理解,为了引导幼儿能够清楚区分左和右,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我将本节活动课,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区分左右关系。 2、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3、发现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用海绵纸做红、绿两种手镯。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 3、水彩笔。 【活动过程】 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小朋友,你用哪只手握铅笔?你用那只手拿剪刀?你用那只手拿筷子?对了,我们都要用右手。我们的右手很

能干,给它戴上红手镯,那左手就戴上绿手镯。今天我们就来区分左和右。 发现自身的左右 1、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 2、游戏:看谁做得对。 让幼儿跟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开始速度可以较缓慢,随后游戏的速度由慢变快。如:"举起你的右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肩"、"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左手叉腰"、"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膝盖"。"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肩"、"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腿"。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尝试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1、请5-6名幼儿排成一横排,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有是谁。 2、游戏:幼儿两两结伴,面对面站立,听教师的指令作相应的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差异。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脚碰一碰"等。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操作活动 1、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画、涂色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