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二年级音乐教案(全)

二年级音乐教案(全)

二年级音乐教案(全)
二年级音乐教案(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

(简谱、五线谱)

石家庄市桃园小学

第一单元妈妈·老师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本单元通过学唱歌颂妈妈、老师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表现力。2.通过音乐活动,逐步培养听辨声音高低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师生之情。

4.通过欣赏歌曲和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想象力。

(二)具体要求

1.通过唱歌和歌表演,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

2.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感受、听辨音的高低。

3.通过欣赏《我爱米兰》《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感受音乐的情绪,加深对妈妈与老师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1.钢琴、录音机(或CD)、多媒体软件及有关图片。

2.打击乐器(碰铃、大鼓、沙锤、三角铁等)。

3.各种动物玩具。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简谱、五线谱)二年级上册

(二)文字图片资料

1.小乌鸦的图片。

2.有关乐器的挂图。

四、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由唱歌《鲜花爱雨露》《小乌鸦爱妈妈》、欣赏歌曲《我爱米兰》《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以及音乐活动“音的高低”组成。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妈妈、老师、同学、朋友,通过教学感受亲情、师生情及友情。

本单元选择的几首曲目都和妈妈、老师有关。通过唱歌和音乐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演唱热情,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本单元设置的音乐活动“音的高低”,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收集并听辨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并进行归类整理、分析,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声音的高低,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和感受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述妈妈、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

2.在音乐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感受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延长歌曲,并注意演唱时的分句和强弱力度的控制。

本单元的难点:

1.在歌唱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情带声,注意气息的控制、力度的对比。

2.通过演唱、欣赏教学,使学生增强对妈妈、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

(三)教材分析

1.《鲜花爱雨露》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以鲜花爱雨露的比喻导出我们爱老师的主题,歌词简洁、生动,寓意深刻,歌曲旋律流畅、优美。

歌曲为大调式,2/4拍,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这首歌曲可作为歌表演进行创作活动。

2.《我爱米兰》

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大调式,4/4拍。

这是一首充满朝气的校园歌曲,以米兰比喻老师的清雅与圣洁。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练、淳朴,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情感。

本单元第一课,歌曲《鲜花爱雨露》把学生比作鲜花,而本课把米兰比作老师,不同的比喻,表达的都是尊师、爱师的情感。

3.“音的高低”

通过生活中高低不同的各种声音,如撞钟与碰铃、大鼓与小鼓、老人与年轻人、动物的叫声以及其他各种乐器声音的对比,使学生感受音的高低。

“音的高低”,可以进行几种声音模仿游戏:

①请学生编讲一个故事,故事里有爷爷、妈妈、老牛、小羊、老虎、小猫等不同的角色,模仿他们的说话声和叫声。

②念童谣。念到“叮”时声音高,念到‘当”时声音低。可以分组进行。

③根据条件选听一段器乐合奏作品,让学生听辨乐曲中的高音乐器与低音乐器。

4.《小乌鸦爱妈妈》

这是一首以动物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尊敬、热爱自己的母亲,从小就要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思。

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2/4拍。歌曲曲调简练,同音进行较多,具有叙事的特点。

5.《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这是一首孩子唱给妈妈的歌曲,歌词真挚、朴实,表现了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和热爱母亲的纯真感情。

歌曲为带扩充的单乐段结构,b E大调,2/4拍。歌曲旋律优美、安宁,节奏对比有序,可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表演。

歌词为黑色的,是领唱(学生、教师担任都可),歌词为彩色的,是齐唱。

五、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鲜花爱雨露》。

2.听赏歌曲《我爱米兰》。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鲜花爱雨露》。

2.通过聆听歌曲《我爱米兰》,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3.培养和营造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养成尊师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唱歌《鲜花爱雨露》

1.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同时聆听歌曲《鲜花爱雨露》的范唱。

2.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以及歌词内容,然后复听一遍。

3.听赏后,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情绪及歌曲内容。

4.教师可结合鲜花、雨露等知识向学生讲解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可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涵。

5.听伴奏,轻声学唱歌曲(用“啦”模唱或直接哼唱歌词均可)。

6.为使学生始终对学唱产生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学唱的熟练程度而改变学唱的方式。可以采用分小组、男女生接唱、单独演唱等形式。

7.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二)欣赏《我爱米兰》

1.教师展示歌曲《我爱米兰》的图片或课件,导入歌曲欣赏。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注意歌曲表现的内容。

3.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和联想。

4.复听歌曲,学生可随歌曲哼唱,或根据歌曲情绪进行动作创编。

(三)综合复习

1.教师将两首歌曲进行对比,请学生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为歌曲《鲜花爱雨露》创编动作表演(也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表演较好的同学集中,其他同学拍手或用打击乐器伴奏)。

3.小结。

教学评价

1.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学生的主动思考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对人文知识的反馈和认识是否客观和恰当。

4.在歌表演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否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简谱、五线谱)二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鲜花爱雨露》;复习《我爱米兰》,感受音乐的情绪与色彩的关系。

2.音乐活动“音的高低”。

教学目标

1.对音乐情绪的对比和颜色的对比有一定的认识。

2.能基本听辨日常生活及音乐中声音的高低和音色特点。

3.培养音乐兴趣,激发音乐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歌曲《鲜花爱雨露》,请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或歌表演。

2.复习听赏歌曲《我爱米兰》,请学生边听边随录音哼唱。

3.从红、黄、蓝三种颜色中,为《我爱米兰》选配一种适当的颜色,表示歌曲的情绪。

(二)音乐活动“音的高低”’

1.由教师或学生列举几个自然现象或生活中音的高低对比的事例。

2.教师播放高低对比比较明显的音乐片段,请学生分辨。注意让学生发现和归纳。

3.根据教科书第六、七页的插图创设音乐游戏或音乐故事,通过模拟各种人物、动物的声音表演各种角色。

本单元可设三个音乐小活动,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可以由教师启发或组织进行,也可以由学生分组自发分组创编进行。

三个音乐小活动的题目和游戏形式:

①“小小配音演员”

根据插图编故事并表演,可以简单化装,表演与配音的同学可分开,也可以边表演边配音。

②“我编你唱”

唱、念童谣。节奏不变,音高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创编,要求“叮”“当”必须一个高、一个低,就符合游戏规则。

③“看图、听音乐、找乐器”

通过观察教科书上的插图和其他有关乐器的挂图(或课件),选择部分高低音高对比明显的乐器演奏片段,使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低。

教学评价

1.能否通过音乐活动,感受声音的高低。

2.学生是否对音高的练习感兴趣。

3.学生是否在音乐游戏中有创新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歌表演创作。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我的好妈妈》(学生在幼儿园里已学过),导入本课教学。

2.启发学生谈谈对妈妈的了解或对妈妈的感情等:

①如“妈妈的职业”、“妈妈的爱好”、“妈妈最喜欢的东西”、“妈妈的生日”等。

②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喜欢妈妈的微笑”、“最爱听妈妈讲故事”、“我为妈妈做家务”、“我帮妈妈捶背”等。

3.教师用将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小乌鸦爱妈妈》。

4.聆听歌曲范唱《小乌鸦爱妈妈》,可加入课件演示。

5.教师示范,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可分段、分小组进行)。

6.教师再次播放录音。

7.教师用听唱法教唱歌词。教师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应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8.在学生能较完整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为歌曲创设歌表演(一个组表演一段歌词内容)。要求动作美观、表达准确。

9.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歌表演,其他同学伴唱。

10.教师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曲。

11.回家将这首歌曲唱给妈妈听。

教学评价

1.是否能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2.学生为歌曲创编歌表演动作的参与率。

3.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是否积极投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表演。

2.听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背唱歌曲。

2.利用教科书的插图或课件,引入歌曲欣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3.教师启发学生谈对“摇篮曲”的初步感受和体验(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摇篮曲》音乐作背景音乐。

①什么是“摇篮曲”?

②听赏歌曲时,感受到什么情绪?

③是谁为谁唱“摇篮曲”?

4.采用范唱或录音再次听赏歌曲。

5.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6.教师提示学生:

①听赏这首歌曲后,你想到了什么?

②听赏这首歌曲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7.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表演,可以分组或集体进行。

8.推选一位或几位同学,说说动作的创设意图。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简谱、五线谱)二年级上册

9.歌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评价

1.背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熟练程度。

2.听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的想象力。

3.为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创编动作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单元我愿住在童话里

课时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歌曲《小红帽》为歌曲编创表演动作

了解《小红帽》的童话故

第二课时童话音乐故事《龟兔赛

跑》

分角色表演《龟兔赛跑》

了解《龟兔赛跑》的童话

故事

第三课时音乐故事《森林小卫士》

听辨讲解音乐故事《森林小卫

士》

根据图片和音乐编讲故

音乐与画面的密切联系

第四课

歌曲《大鹿》进行歌表演

第五课时欣赏《永远住在童话里》

即兴扮演歌中出现的主

人公

了解歌曲中的童话人物、

故事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能够有感情地背唱《小红帽》和《大鹿》这两首歌曲。

2.感受不同音乐情绪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变化,根据不同的音乐故事进行表演。

(二)具体要求

1.学唱并背唱歌曲《小红帽》和《大鹿》,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2.欣赏《龟兔赛跑》,了解它的故事情节并能分角色扮演音乐中的小动物。3.听辨音乐情绪,找到相应的画面,并能够配乐讲《森林小卫士》的故事。

4.听赏《永远住在童话里》,感受欢快、活泼的情趣,并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录音机、VCD或录象机、相应的录音带、录像带或光盘。

(二)图片、道具

花草、树木、小路、小溪、终点路标等背景,小动物的头饰、小彩旗、玩具枪、花环等。

四、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用音乐“讲”了几个小朋友所喜爱的童话故事。既有富有童话色彩的歌曲,又有童话故事音乐。这一内容的安排主要是用音乐“讲述”童话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对不同音乐情绪的感受和听辨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重点:

1.学会并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小红帽》、《大鹿》。

2.对不同音乐情绪的感受和听辨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本单元难点:

体会《小红帽》和《大鹿》所描述的不同音乐故事,指导学生以歌声表现歌曲中的不同音乐形象和故事的发展。

(三)音乐材料分析

1.《小红帽》

这是一首巴西的儿童歌曲。2/4拍,C大调式,是由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词以第一人称叙述了孩子们所熟悉的“小红帽”的故事。乐曲音阶式的级进进行与分解和弦式进行的穿插运用,使旋律流畅、活跃,歌曲的音乐材料相对较简单。除第五乐句外,歌曲实际是围绕着第一、二乐句的音乐材料展开的。第一、三乐句基本相同,第二、四乐句基本相同,均以加do、re、mi、fa的级进式旋律开始,而第六乐句则完全重复第四乐句。歌曲旋律流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音乐形象既统一又有对比。

“”这一句的演唱是这首歌曲的难点。

2.《龟兔赛跑》

这是中国福利会上海艺术剧院史真荣为儿童写的一部童话故事音乐。是一部由大管、单簧管主奏的管弦乐作品,完成于 1959年,在1960年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受到儿童们的喜爱和欢迎,1962年出版了总谱并灌制唱片,多年来一直作为我国少年儿童管弦乐欣赏教材的主要曲目之一。

这部管弦乐作品根据童话《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采用模拟和描述性的手法作了音乐性的叙述,以管弦乐器特有的音色和表现力,塑造了小兔子和乌龟的形象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乐曲发挥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生动描绘了大树林的清晨,龟兔赛跑的热闹场面以及欢乐愉快的舞会等情节。音乐通俗易懂,特别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儿童边听故事边听音乐,更能激起他们的想象,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

故事大意:在一片美丽的大树林里,骄傲的小兔子觉得自己跑得最快,瞧不起爬得很慢的乌龟,并编了歌谣来讽刺乌龟。乌龟很生气,决定和小兔子赛跑。听到这个消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来观战了。随着发令枪响,兔子飞似地跑了出去。骄傲的兔子跑到半路,回头一见乌龟已被远远的抛在后面,就毫不介意地在大树下睡着了。乌龟呢,则坚持不懈,一步一步不停的向前爬。等兔子醒来时,乌龟已接近目的地了,兔子急起猛追,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乌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3.《森林小卫士》

这是一个配乐讲故事的音乐活动。故事的基本情节是:1.清晨,太阳刚刚露出笑脸,森林小卫士一小狗就迈着矫健的步伐开始在森林里巡逻了。小动物们还在甜蜜的睡梦中,森林里安静极了。2.美丽的天鹅在湖中时而拍拍翅膀,时而持一持洁白柔顺的羽毛,悠闲的游七。3.森林小卫士走到森林深处,哟!小动物们早就到齐了,森林音乐会已经开始了,小动物们又唱又跳玩儿的开心极了。4.可是小动物们不知道危险正在向他们靠近,一个偷猎者已经向它们举起了猎枪。5.正在这危急的时刻,森林小卫士发现了偷猎者,立刻向他扑去,偷猎者吓坏了,扔下手里的猎枪落荒而逃。6.小动物们高兴地把小狗围了起来,一起唱歌跳舞庆祝胜利,并且夸奖小狗真不愧是森林小卫士!

第一幅图:教师可选择《快乐的一天》中《早早起》一段音乐或《口哨与小狗》的音乐片段;第二幅图:可选择圣—桑的《天鹅》片段;第三幅图:可选择《快乐小舞曲》或《快乐的小熊猫》等乐曲;第四幅图:可选择《彼得与浪》中表现猎人或狼的音乐;第五幅图:可选择《彼得与狼》中的音乐片段;第六幅图:可选择《节日舞曲》。

4.《大鹿》

这是一首法国的、具有童话色彩的儿童歌曲。2/4拍,F大调。歌词采用拟人化的叙事手法,幽默风趣,深受学生喜爱。歌曲旋律明快、跳跃,节奏简洁、紧凑。第一、二乐句旋律明快跳跃,叙述了小白兔从林中来到大鹿家的情景;第三、四乐句,旋律在高音区发展,节奏相对紧凑,表现了小白兔害怕猎人追来的紧张心情和大鹿不怕风险、乐于助人的决心。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简谱、五线谱)二年级上册

“”这一句的演唱是这首歌的难点。

5.《永远住在童话里》

这是一首极富情趣的儿童歌曲。D大调,4/4拍。歌词以第一人称表达了小朋友对童话世界的向往──如果这人间象童话一样美丽,我宁愿不要长大,永远住在童话里。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旋律明快、跳跃,每一乐句的弱起以及附点和切分节奏的不断出现,使乐曲活泼而富有情趣。第一乐段节奏较紧凑,旋律活泼、跳跃;第二乐段,前两个乐句节奏相对舒展,分解的下属和弦使音乐色彩产生变化,表明了小朋友对童话世界的向往;第三乐句又回到主和弦,节奏又趋紧凑,同度进行的“5 5 5 5 5 5 5 5”“3 3 3 3 3 3 3 3”起了一个强调的作用,“不要”和“永远”的重复表达了小朋友宁愿不要长大和永远住在童话里的心情。

五、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红帽》

教学目标

1.用轻快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小红帽》。

2.学唱歌曲《小红帽》的唱名。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和《小动物的歌》。

(二)课题导入

1.以童话故事《小红帽》导入课题:

可采用看录像、听录音或教师讲故事、学生讲故事等形式。

2,教师可边讲故事边创设情境(在黑板上画简笔画或贴图片,亦可用实物投影等)。

(三)学唱歌曲

1.出示课题听范唱(教师范唱或录音、CD范唱等)。

2.学唱歌曲。

①读歌词。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学生可采用全体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形式。

②学唱歌词。

步骤A.唱准确:听范唱→跟唱→全体跟琴唱。

B.以轻巧的声音唱出感情:先听、看范唱。

师生一起分析歌词:轻快→害怕→轻快(渐弱)。

C.有表情的演唱:个别唱、分组唱师生共同评价,全体唱。

D.全体背唱歌曲。

③完整地演唱歌曲。

3.跟着老师唱唱名。

全体跟老师学唱唱名,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手指唱名);

师生接唱:音程跳度大的、稍难的小节老师唱,相对简单的小节学生唱;分组跟唱或接唱,个别跟唱或接唱等。4.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步骤1:A. 学生根据歌词,小组自编动作。

B.教师到各组指导。

C. 学生分组表演。

步骤 2:A. 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想动作,个别展示。

B.教师请学生做动作,当时指导,全体学做。

C.全体表演。

(四)教师做本课小结

教学评价

1.能否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小红帽》。

2.能否跟唱曲谱并找到所唱的曲谱。

3.能否边唱歌曲边进行简单的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龟兔赛跑》。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乌龟和兔子的音乐的不同,并用图式表现出来。

2.了解表现乌龟的音乐是由大管演奏的,兔子的音乐是由单簧管演奏的。

3.跟着音乐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片断谈感受进入课题

请学生听由大管演奏的表现乌龟的音乐和由单簧管演奏的表现兔子的音乐。

①问题:

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

如果音乐表现的是两种小动物,他们会是谁?

②介绍演奏乐器及其所表现的动物。

③提出问题:乌龟和兔子是哪部童话的主人公?

(二)听赏童话故事音乐《龟兔赛跑》

1.点课题并简介

今天就来听一听《龟兔赛跑》的故事。

不同的是这是一部由管弦乐演奏的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大管和单簧管就分别是一种管弦乐器。

2.完整的听赏童话故事音乐《龟兔赛跑》(看书上的图画)问题:

可以用线条、颜色图画等分别表现乌龟和兔子的形象。

为什么爬得很慢的乌龟胜利了,而跑得很快的兔子却输了?

3.分角色边听音乐边表演

教师可准备一些森林的花草、树木小路小溪、终点路标等背景及一些小动物的头饰、小彩旗、玩具枪、花环等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简谱、五线谱)二年级上册

创设情境。

①学生模仿乌龟和兔子跑、爬的动作,选择模仿象的同学扮演这两个角色。

②老师和其余的学生一起分别扮演各种小动物:放枪的、挥旗的、助威的、给乌龟佩带花环的等等。

③师生共同简单串演。

④师生共同边听音乐边表演(根据时间,可以只表演比赛开始至乌龟胜利片断)。

(三)师生一起总结本课

教学评价

l.能否听辨出音乐情绪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式表现。

2.是否知道表现乌龟和兔子的乐器分别是大管和单簧管。

3.跟着音乐分角色进行简单的表演时学生的参与程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配乐讲故事《森林小卫士》。

教学目标

根据教科书的插图,听辨音乐情绪,配上相应的画面;配乐讲《森林小卫士》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讲故事。

1.教师贴出书中的六幅图片。

2.请学生给图片排顺序,看图讲故事。

3.为这个故事取名字,将学生取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二)为图片选择音乐。

1.听一段音乐,请学生根据乐曲的情绪,为其中的一首选择图片。问题:为什么这样选择?

2.再听两段音乐,学生听辨并选择图片。(为什么?)

3.教师再播放几首乐曲,请同学们根据音乐情绪选择图片。(为什么?)

可以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模仿图片上发生的事。

3.按故事发展顺序听音乐,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模仿人物的表演。

(三)配乐讲故事。

1.学生自由选择角色。

①选择模仿能力强的同学分别扮演主要角色:小狗、猎人。

②选择天鹅、小猴J兔、小羊、小熊、小老虎等小动物的扮演者。③选择讲故事的小朋友。

可以全部由一个小朋友完整的讲,也可以由六个小朋友分别讲六幅画面的故事情节(这几位小朋友要互相商量,协调配合)。

④其余小朋友自由扮演森林里的背景。

2.以上四组小朋友分别研究讨论怎样表演,教师进行指导。

3.配乐故事《森林小卫士》开始(教师负责音响,并参与学生的表演)。

注:

1.本课也可增加难度:教师多准备几首乐曲,供学生选择。

2.本课也可以变换顺序设计。

例如:为图画选择音乐十编排图画顺序讲故事十配乐讲故事。

教学评价

1.能否听辨音乐情绪并与相应的图片对应起来。

2.能否配乐讲《森林小卫士》的故事。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大鹿》

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大鹿》。

2.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继续童话世界游

今天我们继续到童话世界旅游

今天的小主人公又是谁呢?

2.听录音范唱歌曲《大鹿》

学生为歌曲取名,教师出示课题《大鹿》

(二)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

①领读歌词

A.教师接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边读边在黑板上有层次的贴出歌词所描绘的画面。

或用幻灯、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等。

B.学生分角色读歌词,教师弹歌曲的旋律。

②学唱歌词

A.听范唱→全体跟琴唱→教师指导再唱。

B.师生一起分析歌曲:悠闲→稍快→快速急切的→坚定的。

C.有表情的演唱:个别唱→分组唱→师生共同评价→全体唱。

D.用打击乐进行伴奏。

E.全体背唱歌曲。

4.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①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②学生根据歌曲及动作素材,小组自选角色,自选内容,自编表演动作。

③教师到各组巡视指导学生的表演。

④学生展示表演:有角色(大兔子、猎人)扮演;有背景(蘑菇房子、大树、小草、小花等);有配唱、打击乐伴奏等等。

(三)教师小结

教学评价

1.能否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大鹿》。

2.能否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简谱、五线谱)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并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2.用歌声和表演,复习本单元所讲的童话故事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1.听歌曲:录音或看录像。

问题:你喜欢这首歌吗?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听歌曲:声像结合(歌曲VCD、听歌曲看动画人物)。

你可以试着唱一唱。

问题:

你能唱唱你记住的一句歌词吗?

你能模仿歌中唱到的动画人物吗?

3.听歌曲。

你可以任意表演你喜欢的动画人物。如果能跟着唱一唱就更好了。

4.创编新歌词。

问题:

你还喜欢哪些或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可以把歌曲中的童话故事换一换。

教师将学生所改的歌词(只变童话故事其余歌词不变)写在黑板上。教师演唱学生更改后的歌词,学生跟着小声唱。

总结:

童话世界真美,如果这人间像童话一样美丽,我宁愿不要长大,永远永远住在童话里。

(二)“童话故事”表演

1.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自愿结合成组。

你喜欢我们学习的哪一个故事?或我们没学的你会表演的童话故事?喜欢同一个故事的小朋友为一组。

2.分组讨论:各组如何表演你所喜欢的童话故事,可以演唱、配乐表演、讲故事等等形式。

3.教师到各组与学生共同讨论。

4.各组分别表演,教师可参与某一组的表演。

(三)教师小结本单元内容

教学评价

1.能否感受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欢快诙谐的情趣,并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2.能否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复习表演本单元所讲的童话故事。

第三单元月儿弯弯

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

歌曲《小小的船》有关月亮的故事、诗歌和歌曲第二课

欣赏《月亮月光光》复习《小小的船》唱唱、做做

第三课时认识do、re、mi、fa、sol、la、

ti

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

引导学生讨论歌中的科学幻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通过听、唱一组与自然景观──夜色、月色、宇宙、星光有关联的歌曲、乐曲,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大自然、宇宙空间的想象力。在富有童趣的音乐活动中获得相关的音乐知识、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初步感受和了解音的高低和唱名。

(二)具体要求

1.背唱《小小的船》。

2.初步感受和认识do re mi fa sol la ti。

3.主动、积极地参加歌表演和音乐活动。

4.能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音乐学习。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录音机、幻灯机或多媒体课件;录音带或VCD;打击乐器、钢琴;钉有图钉的小黑板、红灯笼、莹火虫的头饰、翅膀。

(二)文字图片资料

1.有关介绍宇宙奥秘的VCD、录像片断或幻灯图片。

2.有关彝族歌舞的录像或图片。

3.印有do re mi fa sol la ti的卡片、小灯笼。

4.小音阶图。

四、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月亮和星星是童话世界里最美丽、最神奇的自然景物。面对浩瀚无垠的星空,孩子们可以展开无限的幻想,并对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在星空下,美丽的传说、奇妙的神话、妈妈的催眠歌也伴着月光娓娓流出……月亮和星星伴随孩子们的童年,孩子们的童年不能没有星星和月亮。因此,我们这一单元选编了一组以月亮和星星为主题的歌曲、乐曲,旨在通过感受和体验音乐,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从小立志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以便长大后去探索宇宙、星空的奥秘。

本单元由唱歌《小小的船》、《我和星星打电话》和欣赏歌曲《月亮月光光》、乐曲《阿细跳月》以及歌表演《莹火虫》组成。其教学内容是第一单元“妈妈·老师”和第二单元“我愿住在童话里”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1.唱歌教学在巩固齐唱的基础上,加进了领唱与齐唱的结合形式,以增进学生对其他歌唱形式的了解与感受。

2.在前两个单元对音的高低的感受与体验的基础上,本单元出现隐含的音阶和音的唱名知识,前后递进、相互衔接,并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了音乐知识。

3.本单元是第二单元主题“我愿住在童话里”的发展,可以让幻想插上翅膀,在广阔的太空遨游、驰骋,可以坐在弯弯的月亮上唱歌,可以和天上的星星通话,在神话般的世界里唱歌、跳舞、游玩。

因此,本单元将孩子们置身在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音乐空间里感受和体验音乐,以达到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目的。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并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本单元的难点:

1.唱名的知识如何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中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简谱、五线谱)二年级上册

2.如何准确地背唱歌曲。

3.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并主动、自信地表演,同时还能大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

(三)音乐材料分析

1.《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作词的一首质朴、优美,并极富幻想的童谣。它的语言平实、通俗,十分儿童化。简单、浅显的四句歌词,充分表达了孩子们探索神秘宇宙、太空的强烈渴望,充满了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歌曲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3/4拍,五声宫调式。歌曲速度舒缓、平和。歌曲前两个乐句旋律基本相同,只是在落音处稍作变化,旋律婉转、跳跃,仿佛月亮就是在浩翰的宇宙海洋里荡漾的小舟;第三乐句在旋律上稍作发展变化而引导到第四乐句,在一个不规则的五小节乐句中结束全曲。这首歌曲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和情趣,尤其是将最后一个乐句作为歌曲的高潮,并以不规则的五小节乐句完成全曲,十分活泼、有趣,具有儿童特点。整首歌曲将小主人翁“我”坐在月亮小船上荡漾,在太空中观赏、畅游的童话般意境描绘得十分生动、有趣,展现了儿童的美好愿望和幻想。

2.《月亮月光光》

《月亮月光光》是根据台湾童谣整理、创作的童声二重唱歌曲。歌词充满诗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月光下的农家、门外农田肥沃、院内花香扑鼻,月光照入房内,新被席、新帐、新床;月光照在桌上,桌上是儿童爱吃的三色糖。歌词反映的事件并不复杂,但充满生活的气息,使人想到,儿童对家园的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进行近似民歌的音调,在结构上又借鉴了外国歌曲常用的手法。八小节的音乐可分为四句,四句中除音调起伏多为级进移位变化外,四句的节奏是完全相同的。在慢速度中,每句均为级进弱起,创造了一个温和、深情的气氛,表达了儿童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同节奏的二重唱,多为三度、四度音程,和声效果融合、协调,好似在用家乡的语言、甜美的歌声,赞美可爱的家园。

3.《阿细跳月》也称《跳月歌》,是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阿细人之中的一首舞歌。彝族是居住在我国大西南山区中的少数民族,非常喜爱歌舞。每到节日盛事或农闲的月夜,阿细人在山谷空旷的草坪上或松林中,点起一堆堆篝火,并围在旁边脚踏着特别的5/8拍舞步,尽情唱歌,阿细人的月光聚会就被称作“跳月”。在这样的聚会中,小伙子一般都演奏乐器,有的吹芦笙,有的弹月琴或三弦,他们一边演奏一边舞蹈,其舞蹈动作简洁、明快。姑娘们则随着音乐拍手舞蹈,到兴致高涨时便唱《跳月歌》。《跳月歌》的歌词一般都是召唤伙伴们去跳舞的内容。曲调多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全曲以第一小节为主题,每个乐句只有细小的变化。旋律活泼、跳跃、生动、富于鲜明的民族特色,民乐合奏《阿细跳月》便是根据《跳月歌》改编而成。

4.《我和星星打电话》

《我和星星打电话》是一首充满童趣和幻想的对答式的领唱、齐唱歌曲。在儿童的生活中,充满了对太空的神奇幻想,这首歌就是通过一位小朋友同小星星的有趣对话,描绘了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太空宇宙的神往,并教育儿童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以便长大后有能力去太空探索宇宙奥秘。

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全曲是由五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乐句由两个小乐句组成,可看作是自由模进,音程在“do、mi、sol、la”四个音之间跳动,旋律进行既好听,又好记;第二、三乐句,作者巧妙地将节奏变宽,造成句法的鲜明对比和旋律的极不稳定,使音乐必须向下发展;第四乐句在后两小节又将旋律回到了第一乐句的节奏型,与歌词较为贴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一个乐句又将节奏、旋律加以扩展,把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而结束全曲。虽然整个歌曲的节奏复杂多变,但它比较贴近孩子们的语言、旋律,也较上口,容易记忆,因此,在一节课的时间内熟悉此歌曲不应太难。

5.《莹火虫》

《莹火虫》是一首简单、明快的歌舞曲。它用流畅、欢快的旋律将莹火虫在夏天的夜空里飞舞时的情形描绘得栩栩如生。由于它歌词简单、易记,旋律流畅、优美,特别适合作小学低年级段的歌表演。

五、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小的船》。

2.朗诵有关月亮的儿歌,讲述有关月亮的故事,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演唱《小小的船》。

2.对音的高低及组成的旋律有感受和体验。

教学过程

(一)学唱《小小的船》

1.导入新课

老师将录制好的《小小的船》的录音放给同学们听一遍,请同学举手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只小小的船是什么?

② 船应该在什么地方行驶?

③ 为什么说月亮像船在太空中遨游?

2.老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并请一位同学有表情有节奏地将歌词朗读一遍,而后全体同学将歌词朗读。

3.教师教唱《小小的船》,注意提示:

① 歌曲的速度、强弱、力度。

② 歌曲的意境。

③ 在歌唱中身体可以随音乐律动。

4.请一位同学或两位同学主动站在台前为大家演唱。教师应给以表场和鼓励,以激励更多学生能有主动表现音乐的意识。

5.集体齐唱一遍歌曲,老师提出下一课背唱的要求。

(二)讲有关月亮的故事,朗诵描写月亮的歌谣,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1.教师提问:谁能讲一个有关月亮的故事?朗诵描写月亮的歌谣和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2.可分小组进行表演、比赛,看哪一组讲、唱、诵的同学多,给予奖励,以鼓励发扬集体协作精神。

3.教师小结,并对大胆上场表演的同学当众表扬,以表示对其有主动性和自信心的赞扬。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熟练地演唱《小小的船》。

2.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

3.学生能否初步掌握3/4拍的强弱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小小的船》。

2.欣赏《月亮月光光》。

3.唱唱做做。

教学目标

1.能背唱《小小的船》。

2.能有想像地去欣赏《月亮月光光》。

3.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简谱、五线谱)二年级上册

(一)复习背唱《小小的船》

1.看歌谱齐唱歌曲。

2.邀请一位主动、大方的同学,将歌曲背唱一遍。

3.集体随老师的琴声背唱歌曲。

(二)听赏《月亮月光光》

1.导入新课:

① 教师展示歌曲内容(田野、房屋、月亮、木床、糖果)的图片。

② 完整地听一遍童声二重唱的《月亮月光光》

③ 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安静地听,一边想像从歌曲中听到的景像。

2.教师将歌词的大意讲解一下,尤其是其中的闽南方言:

起厝田中央──在田中间盖房子。

亲像水花园──好像美丽的花园。

3.老师在放第二遍音乐之前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① 歌中所唱到的一些景物应在什么位置?

② 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4.听完第二遍音乐,学生可以上讲台将老师的图片作一摆放,以符合歌词描绘的情景,或将基本的摆放方位解说给同学们听。

5.请同学回答歌曲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情绪,是优美还是欢快?

(三)唱唱做做

1.教师向同学们解说这一活动的基本做法及要求,并将写有 d r m f s唱名的小红灯笼挂在钉有小图钉的小黑板上。

2.老师指着小红灯笼上的“d r m f s”教唱,注意熟记各个唱名及其音高。

3.当同学们都熟记并知道怎样唱唱名以后,教师将红灯笼按一定的音高和走向排列成组,请同学用手势表现

出来,并有节奏、有音高地唱一唱。如挂出,就请大家集体或者个别用手势表示,并有节奏有音高地唱:“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

4.请一位同学上台在小黑板上把写有唱名的灯笼排列出多组旋律线,如:sol mi mi mi do,mi do do do mi 等,其余同学在下面有节奏地、有音高地唱出来,并辅以手势。

5.老师按书上所列四种组合,分别用钢琴弹奏出来,同学们尽快用手势作出反映。

6.教师小结:通过这一练习,我们了解了唱名,并知道按一定的音高可排列出优美的旋律线。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熟悉、准确地唱唱名。

2.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地参加音乐活动。

3.学生能否背唱《小小的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

教学目标

1.能较准确地掌握领唱、齐唱这一种歌唱形式。

2.能主动参与齐唱或领唱。

教学过程

1.教师将录制好的领唱、齐唱《我和星星打电话》完整地放一遍。并介绍领、齐唱这一种新的歌唱形式,它在我们的民歌演唱中常称″一领众和″。

2.朗诵歌词。请一位同学朗诵领唱部分,其余同学一起朗诵齐唱部分。注意齐唱部分的朗诵一定要整齐。

3.教师教唱歌曲几遍。

① 注意突出音准、节奏的准确。

② 注意对话语气要尽量表现出来。

4.教师引导同学们就歌曲所描写的内容进行简短的讨论:

① 我们的生活中有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等等。我们今天学唱的歌词是否也充满了科学幻想,为什么?

②我们应不应该有幻想,为什么﹖

5.老师领唱、同学们齐唱,要求齐唱部分准确、整齐。

6.请一位同学或几位同学领唱,其余同学齐唱。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尽快掌握领唱、齐唱这一歌唱形式。

3.学生是否在讨论中主动、大胆发言。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阿细跳月》。

2.歌表演《莹火虫》。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

2.能积极参与集体歌舞表演。

3.能自选打击乐器为歌舞伴奏。

4.学会《莹火虫》的歌词和歌谱。

教学过程

(一)歌表演《萤火虫》

一位戴着莹火虫头饰、身背两叶翅膀的同学,手提点亮的红灯笼站在同学们的前面。

(注:教室里的椅子和桌子都挪开后,教师和同学站成一定的队形,开始本课的内容)

1.教师请同学猜那位同学的装扮。(提示是一种能在夏夜里发出亮光的昆虫)。

2.将歌曲《莹火虫》完整地放一遍,老师随音乐将舞蹈动作示范给同学们。

3.跟老师轻声学唱歌曲《莹火虫》,并学会几个舞蹈动作。

4.将学生分成舞蹈组、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进行歌表演。舞蹈组排成两行在中间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舞蹈,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成倒八字站两边,歌唱和敲击打击乐器。分组由学生们自愿选择,人数不限。

舞蹈队要求:

① 动作优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

② 能合上舞蹈音乐(三拍子)的节拍。

歌唱队要求:

① 大方、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② 节奏、音准正确。

打击乐队要求:

① 选择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② 几种打击乐器能协调配合。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简谱、五线谱)二年级上册

③ 节奏准确、强弱分明。

(注:老师可将以上要求课前出示在黑板上,同时出示歌曲《莹火虫》的歌词。)在表演开始前老师可分组进行辅导,然后再合成。

5.同学们对三个组的表现进行自评或互评,并能说出表演得好与不太好的原因。

6.每组可推荐一名代表出来组成一个三人组的表演队进行表演。

7.老师对歌表演进行总结性评价,尤其需对那些平时性格内向、不善当众表现的同学提出表扬。

(二)听赏《阿细跳月》

1.教师展示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图片或播放一段阿细人跳舞的录像片。

2.教师将音乐完整地放一遍,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安静地欣赏。

3.教师讲解阿细人的″跳月″故事。

4.再听音乐一遍,老师带着学生随节奏拍手或老师随音乐舞蹈、同学们拍手伴奏。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歌表演,并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2.学生是否选择了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

3.学生是否会唱歌曲《莹火虫》的歌词和曲谱。

4.学生听赏音乐时,情绪是否投入。

第四单元快乐的游戏

课时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①唱歌《阿西里西》

②堂鼓、小钹、木鱼的基本演奏方法

堂鼓、小钹、木鱼的其他演奏方

彝族风土人

第二课时欣赏《转圆圈》

①随着欣赏曲《转圆圈》哼唱部分词句

②有表情地演唱《阿西里西》

①随着《转圆圈》的音乐,即兴

表演动作

②用堂鼓等为《阿西里西》作伴

第三课时欣赏《踢踺子》

唱歌《拔河》

①用人声、打击乐器为《拔河》制造气氛

②合着音乐表演踢踺子的动作

①歌表演《拔河》

②用人声、打击乐器为《拔河》

设计伴奏

第四课时①欣赏《布老虎》

②活动《士兵进行

曲》

用拍手、拍腿、踏脚等动作表现《士兵进行

曲》的节律

另行设计动作表现《士兵进行曲》

的节律

布老虎的民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作出评价。

2.继续引导学生经常注意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3.随音乐做动作时能与音乐协调一致。

4.继续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时的自信心。

(二)具体要求

1.学会歌曲《阿西里西》《拔河》,并能随歌声作表演。

2.认识堂鼓、小钹、木鱼,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并为歌曲作伴奏。

3.听赏《转圆圈》、《踢踺子》和《布老虎》,能随音乐作出相应的反应。

4.用人声和打击乐器为《拔河》制造气氛,为《士兵进行曲》设计动作。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1.录音机、录音带《阿西里西》、《转圆圈》、《拔河》、《踢踺子》、《布老虎》、士兵进行曲》。

2.投影仪。

3.堂鼓、小钹、木鱼等打击乐器。

(二)文字图片材料

1.图片、各种布老虎、彝族山寨的图片。

2.节奏卡片。

四、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由《阿西里西》、《拔河》两首唱歌曲目、欣赏曲目《转圆圈》、《踢踺子》、《布老虎》及音乐活动《士兵进行曲》组成,其主题是儿童们快乐的游戏。这一贴近儿童生活、易为儿童所接受和表现的题材,必将激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这在儿童游戏歌曲中也充分地表现出来,《阿西里西》和《转圆圈》都是十分典型的游戏歌曲,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单元继续使学生在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诸方面得到锻炼,特别在创造力的培养方面更是处处有空间和机会,例如探索堂鼓、小做木鱼的非常规演奏方法就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练习,学生们很可能想出一些连教师也想不到的演奏方法来。例如《拔河》中的领唱和齐唱;音乐活动壮兵进行曲》,不仅要求学生的动作与音乐的节律吻合,而且还要求学生反应灵敏,动作协调,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很有利的。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加各项音乐活动,继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们友好相处,相互合作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3.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单元的难点:

1.《拔河》中领唱与齐唱的相互衔接与配合。

2.同时学习堂鼓、小钹和木鱼三种打击乐器,少数学生会感到困难。

3.《士兵进行曲》的动作变化较多,且要合拍,容易发生手忙脚乱的情况。

4.《踢踺子》和《布老虎》这两首管弦乐小品虽然都比较形象,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欣赏时仍然有一定困难,主要是他们对音乐的表现要素尚没有较多的感性积累。

(三)音乐材料分析

1.《阿西里西》

《阿西里西》是一首贵州的彝族儿童游戏歌曲,“阿西里西”为“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丘都拉迪嗡啊”是表示欢乐情绪的衬词。

这首歌曲从结束音上来看是宫调式,但从第1、3乐句来看,显然具有微调式的特点,因此,这首歌曲具有调式交替的特点。

2.《转圆圈》

这是云南少数民族撒尼人(彝族的支系)的童谣,表现了撒尼儿童在皎洁的月光下,欢歌跳舞转圆圈时的生动情景。全曲只用了do、mi、sol三个音,(只有两处用了 la音),但结构完整,表现力丰富,表达了热烈、质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