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区国资国企经过十年的改革发展,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依然存在制约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学习中央、北京市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精神,研究央企、市企重组整合的趋势和经验做法,思考区国企重组整合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认识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发展趋势

1、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旋律主要是国企、央企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同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兼并重组。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企通过重组踏上新的征途,翻开了新的篇章。但是,重

组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国企兼并重组也经过了一个逐渐理性的探索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2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

?经营责任制、承包、租赁等

?资产重组的主要方式是与外商合资,出售和破产

?1985年之后进行过股份制试点等探索,开始涉及国有产权的重组

第二阶段:1992-1995 十四届三中全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对国有企业的改组多属企业内部和少数企业之间的重组,试图通过制度建设搞好每个国有企业

?1993年出台《公司法》

第三阶段:1995-2003 十五大

?着眼于从整体搞好国有经济,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抓大放小

?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深层次的重组展开

?主辅分离资产重组

?推动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煤炭、电子等行业国有大企业重组上市

?对国有企业进行债务重组:2000年底,国务院批准580家债转股企业

?银行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债务重组

?中央企业对516家分属各企业的房产公司进行重组

第四阶段:2003-2013 十六大

?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为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创造了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使国有

企业兼并重组向纵深发展

?大力推进企业内母子公司重组

?大力推进企业突出主业的兼并重组

?大力推动旨在做大做强的重组

第五个阶段:2013年至今十八届三中全会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

?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政策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多次强调加强内部资源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005年底,国务院国资委首次提出央企整体上市概念,2006年12月国资委颁布《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鼓励已上市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掀起了2007年央企对下属上市公司的“注资潮”。

2010年成为中国“重组风暴”的元年,随着央企重组进程和上海国资整合的加速,带动了全国各行业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力度,重组逐渐被当做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

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一览

3、未来,央企重组整合趋势和路径

最近,华孚与中粮、南北车、国核的合并都是改组的例子。根据现在的发展趋势,在三五年内,央企有可能围绕核心竞争力改组为六七十个大的企业集团。在五至七年内,央企有可能改组为三五十个企业集团。此外,还有一些未列入国资委监管的国有控股银行、证券、保险类金融企业以及铁路、文化、农业企业等,这样估算广义央企总计在百家左右,当然这种格局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需要五至十年的时间实现。具体有五种趋势和路径:第一条路径是“合并同类”,瘦身重组。把相关央企中非主业资产剥离出来,与同类产业相合,形成新的独立企业。国资委可考虑设立若干家投资型控股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涵盖能源、冶金、钢铁、医药、电信、军工等诸多领域,把被剥离后找不到婆家的企业划入。如此,国资委就不直接管理这些企业,而由控股公司决定。有些公益性央企包含了市场竞争性,有些市场竞争性央企又包含了公益性,相互穿插的国企要分拆、移交;同时有些央企要交由各个省国资委管理;有些小央企将交由大央企管理,由一级公司降为二级公司。从集团企业的实际情况看,结构调整的空间相当大,任务也相当重。这是由于在集团成长过程中,比较普遍地存在注重规模成长、忽视结构优化的问题。集团形成过程中既有行政撮合的因素,也有市场选择的结果,形成了我国企业

集团的畸形结构。

第二条路径是“关停并转”,以强并弱。2015年国资委将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加大亏损企业治理力度。重组整合内部资源,清理不必要的参股公司和壳公司。按照国资委下发文件的要求,低效无效资产处置这项工作要求三年内完成。其实,从去年到今年,很多央企都处于梳理资产、制定方案、研究方案阶段,那些迫于业绩压力的央企会提前开始处置,大部分央企2015年将迎来这项工作的井喷期。

第三条路径是采取“混合所有制”,公开出售国有资产。国家将列出“负面清单”,有几类不能进的,例如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包括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以及信息安全等行业和关键领域,真正的自然垄断性行业即具有长期规模经济的行业,不以赢利最大化为目标、旨在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中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点骨干企业。这几条底线需要守住,发挥国有经济在其中的控制作用。除此之外的企业则逐步退出或进行重组,其路径是开放管理服务外包;开放特许经营权、开放新建项目产权、开放垄断企业存量格局等。让民营资本参股或控股,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定的方式进行公开转让,其购买主体可以是国有法人或非国有法人和自然人,既

包括内资,也允许外资介入。上述路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使民营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

第四条路径是企业集团内部的纵向集结。纵向联合方式目前主要在两个层面进行:一是类似于中石油、中石化内部上市公司的整合,二是央企某个行业上下游的整合。许多大型央企在原有业务重叠、多级法人体制的低效率弊端下,又增添严重的主业重叠和关联交易,与国际资本市场规则相冲突。因此,集团内部的整合成为做强做大的必要前提。目前央企中上市的企业多是集团公司下的子公司、孙公司。在上市之初,不少央企将精华部分包装独立上市,但随着“做强做大”需求,一家央企集团下存在多个上市公司的现状,破坏了央企战略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第五条路径是合资重组和跨国并购。随着“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企业境外投资新政的实行,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机遇和并购效率都将大幅提高。国有企业重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就是要加大合资重组的力度,推动有条件的大企业跨国并购,真正实现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中国企业去年进行海外并购的规模超过600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海外投资国。

二、回顾北京市国资委重组整合的经验做法

1、北京市国资委以"调改剥退"为手段加快国有资本调整和

国有企业改革重组

北京市国资委推进"调改剥退"的宏观调控政策,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04年提出"并改剥破",2005年改为"调改剥破",2007年又改为"调改剥退",着力进退机制建设,不断加大国有资本调整重组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1)"调":加快推进一级企业重组整合。

按照"资产重组、业务整合、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企业自愿、国资委推动",采用合并式、吸收式和托管式重组三种方式,推动完成了、京能集团、首开集团、环卫集团、市政路桥、集团、北交所等12个重组项目。通过重组整合,同口径对比,北京市国资委直接出资企业由74家减少为57家,减少17家,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集群效应开始显现。如新首旅集团重组成功,实现了"吃、住、行、游、购、娱"的一体化经营,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旅游企业之一,不仅经营效益显著提高,而且有利于更好地为奥运会做好服务。

(2)"改":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革。按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目标要求,采取增资扩股、出售、转让等多种形式,积极吸引非公资本、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股份制改革步

伐。三年来共完成二三级企业股份制改革797家,除暂不具备改制条件的502户企业外,二三级国有企业改制面已达到95%。对医药集团、集团两家一级企业实施了整体改制。通过改制,优化了股权结构,促进了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引进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积极推动优势骨干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重组工作。北辰实业顺利实现A股上市,北京巴士完成资产置换。28家北京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全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国有股实现全流通,为企业再融资及并购重组等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3)"剥":有序剥离辅业和非关联产业企业。按照精干主业的要求,依据有关法规和政策精神,加快推进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以缩短资产链条,压缩管理层级,提高集团企业控制力为目标,加快剥离与主业关联度不大的四级及四级以下企业。对符合主业发展方向和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要求,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提升其管理层级。截止2006年底,累计批复437户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方案。其中有229户已完成注册或分离调整,占已批复企业的53%。

(4)"退":加快劣势企业退出步伐。采取破产、注销、关闭、解散、合并、转让等方式,加快推动国有资本从没有竞争优势或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退出;加快推动

连续三年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或没有规模、没有效益、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从市场中退出。三年共对27户企业依法实施破产。特别是首钢搬迁、焦化厂停产转型进展顺利,为改善首都大气质量,实现绿色奥运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关村科技国有股权全部退出,有效保全了国有资本价值。北内调整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退出过程中,注意统筹解决好各种问题。

在国有经济调整改革的创新。首先建立了国有资本经营管理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北京市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这个中心现在集中了市属国企20家企业的国有股权,它就运用这个国有股权进行融资,来支持我们国有企业的发展,支持北京市的一些重大工程。第二建立了一个企业的非经营资产的专业化平台。国企原来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都是大而全、小而全,有很多国有企业都盖有职工宿舍、职工住房,这部分资产是非经营形资产,是不产生利润的,而且还会有费用,那么企业背着这么一块包袱,它的任何调整改革都会受到限制,北京市国资委从退出企业、破产企业试点开始,后来逐渐推到现在一些正常的企业,他在剥离这块资产,把这块资产集中到我们市属的一个国企当中,就是北京市房地集团,集中到那以后,由它统一对这些房屋进行物业管理,同时把一些危房,我们和各个区密切联合,一块协调把这些危房

作为房改,然后通过建保障房,让这些危房的职工住房得到改善。

2、市属国企北京改制重组“五部法”

集团成立初期,管理百余家建材企业,其中“小、散、穷”的企业居多,多数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已不能适应北京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集团坚持以调整为主线,从实际出发,用土地开发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一步,发挥整体优势,支持重点产品发展。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条件,集团坚决淘汰了一批产品质量不好、市场竞争力差、效益低下的产品。有所为,有所不为,关键在于企业的决策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应该在什么地方、什么时机、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进退有利。集团在十年间先后退出了建筑五金行业,下马了砂石产品,调整了墙体行业的产品,淘汰了实心粘土砖、落后的建筑陶瓷、低标号水泥等产品;向高新建材、高附加值的产品发展,集团开发了加气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建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生产线,生产出高标号水泥、高档卫生陶瓷、人造板及其深加工产品、中高档家具、高档内外墙涂料、钢制散热器、矿棉吸声板等20 多种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基本改变了以“砖、瓦、灰、砂、石”为主的产品格局,

集团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已逐步走向现代化。不难看出,集团的进退取舍,始终在加大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研发能力上下功夫,求效益。

第二步,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扶持和壮大优势企业。企业重组对国有企业来说,是经营者们最感压力的事。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资源及时有效的配置却是必须的。求变,求新,才能不断发展。集团对没有市场的劣势企业痛下决心,采取兼并、划归、重组等多种形式,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大力度调整。集团内先后有天坛家具公司、现代公司、建材制品总厂、加气混凝土厂等10余家优势企业兼并20余家后进和劣势企业。如天坛家具公司兼并严重亏损的西郊木材厂,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产品结构调整,使西郊木材厂当年实现扭亏。北京建材制品总厂兼并岩棉制品厂、彩板厂、组成星牌建材有限公司,实现了共同发展壮大的目标。

第三步,精干主业,剥离辅业。按照中央关于对国企改革有进有退的方针,集团对一部分市场竞争力差、经济效益低下的国有中小企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对企业的后勤部门、企业主办的三产以及企业的非主导产品的生产车间,采用股份合作制、职工注资经营和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实现企业的产

权多元化,精干了主业,形成了主办厂和改制企业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集团下属的五金公司原来主要生产钢制散热器,职工248 人。经过股份合作改造,成立了“北京市三叶散热器厂”,248 名职工全部参加了改制,出资购买原散热器车间的全部资产104.7 万元,并与原主办单位五金公司间解除了劳动关系,脱离了隶属关系。通过改制,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企业产品质量提高了,成本下降了,销路打开了,销售收入比改制前翻了一番,其中新产品收入占全部收入的60%以上,企业实现了良性循环。

第四步,调整、搬迁污染扰民企业。金隅集团对一些长期亏损及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停产进行调整、搬迁。他们用了四年的时间,艰苦奋斗,整合有限的资源和财力,对西三旗地区原有的“五厂一校”进行调整搬迁,开发建设了西三旗高新建材城。集团公司累计投入近 4 亿元完成了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已有东陶机器(北京)有限公司、三重镜业、爱乐屋等合资企业和天坛家具公司等18 户企业,成为集团公司的重要建材基地。从1993 年至今,集团按照北京市的规划,已经先后完成了20 余户工业企业搬迁。

第五步,以土地开发带动产业结构调整。集团在加大企业结

构、产品结构改革调整的同时,利用调整后闲置的土地资源,成立了嘉业房地产开发公司,通过滚动开发,用土地开发的收益对经营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为集团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和资金支持。集团选择了建材制品总厂所属的三个分厂作为试点。这三个分厂的产品已无市场竞争力,难以为继。集团决定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进行开发调整。调整后开发建设了甘露园小区,其中住宅面积9.2万平方米。集团公司用开发的资金,引进了矿棉吸声板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使产品优化升级。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整,初步改变了集团内企业小而散的状况,整合了资源,壮大和扶持了优势企业,集团内年营销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

10 余家,同时也带动和发展了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三、区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的设想

1、首先是要清晰的认识区国有企业的现状

经过十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区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迈出实质性步伐,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截止2014年底,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34家(二三级企业115家),资产总额320.3亿元,比2004年增长10倍;所有者权益68.5亿元,比2004年增长9倍,十年来,全系统共上缴税金120亿元,占区地方税收的20%。总体来看,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

强,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制约国有企业的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小,效率低,尚未形成集团化、产业化、规模化。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整体实力、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不强的问题;存在着大而不强,小而不精的问题;存在着主业不突出,副业不明显的问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势在必行。

二是企业结构不完善,运行不规范,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混合所有制企业在体制上有缺陷,机制上还不到位。国有控股企业运行不规范。企业体制机制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不相匹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职责不够明确,难以协调运转、有效制衡。

三是企业包袱重,渠道少,尚未有效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由于历史原因,企业办社会的后遗症、并发症还在继续发酵。企业自建房尚未划转,还由企业维护管理。据统计,企业职工宿舍楼、家属院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存在漏水、漏电等严重安全隐患。涉及6家企业,占地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涉及4000多户,人员1.3万人。每年企业负担大量的

房屋维修资金和供水、供电、供暖等费用;企业离退休人员多,现有离退休人员8000人,还未完全纳入社会化管理;企业改制成本较高,目前62%的国有企业还未进行公司制改革,还在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2、区国有经济重组优化的想法

2014年12月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区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指出:要调整国有资本存量,按照资产同质、经营同类、产业关联的原则,加快企业调整重组和资源整合,大力构建“高精尖”产业,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形成公共服务也、绿色建筑和房地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业、高端文化旅游业、投融资业、新兴工业等产业板块,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实力。按照区深化改革的思路,结合央企、市企的经验做法,我提出区整合重组的设想:

(1)重组整合的步骤

第一步,“清”国有企业家底:由区政府牵头,协调财政、审计、国资委等部门,对区属国有企业的资产、房屋、土地、人员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清查,建立信息化台账,并要求企业完成相关资产的确权归属。

第二步,“剥”离非经营资产:参照北京市国资委经验,建立

了一个企业的非经营资产的专业化平台,承接系统内房屋出租、家属区管理、离退休职工管理等职能,由新成立的非经营资产公司集中统一管理,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探索企业家属区、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路径,逐渐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第三步,“改”组国有公司:国资委不再直接管理企业(更不会监管二三级企业),要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及运营公司,根据国有经济分类监管的战略,通过对重点行业的各类企业退股、参股或控股,放大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其次是通过合并、划转、并购等形式,对国企进行集团化改造,围绕公共服务业、绿色建筑和房地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业、高端文化旅游业、投融资业、新兴工业产业板块,重组整合成立六大集团。

第四歩,“调”整国有经济存量:要冲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进行要素集成。认真梳理区属国有企业在房屋、土地等资产方面的优势资源,结合产业发展布局,由国资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牵头,国有经济存量优势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培育壮大符合区转型发展的产业。

第五歩,“优”化国有经济增量:认真总结与中关村、市燃气、长安汽车的合作经验,积极与央企、市企、民企开展合作,发展

混合所有制经济,借助技术、管理、品牌、政策优势,围绕城市功能和“高精尖”产业,提升区国有经济质量,为区第三次转型服务。

第六步,“退”出劣势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政策,采取破产、注销、关闭、解散、合并、转让等方式,加快推动国有资本从不符合区转型发展要求退出;加快推动连续三年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或没有规模、没有效益、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从市场中退出。对于参股企业,经研究论证没有发展前景、没有经济效益的,逐渐退出资金用于国有经济再投资。

(2)重组整合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集团化改造应以产权联结纽带为基础,以多级法人分层管理为特征,以集团整体发展为目标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以产权联结纽带为基础”,即集团根据政府授权,对集团和所属企业全部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以多级法人分层管理为特征”,即把集团所属企业作为集团公司授权经营的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集中搞好生产经营。集团公司只负责对子公司的管理,各子公司负责对各自下属的子公司的管理。“以集团整体发展为目标”,即在统一管理运作国有资产的前提下,集中集团的资源和财力,通过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调整,形成集团的整体优

势,从而实现集团整体发展的目标。

其次,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落实董事会职权,严格董事履职责任。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企业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第三,在混合所有制经济重组中应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产权层面即深层次的改革,更是一场直接关系到诸多方面经济利益的深刻革命,它是经济利益格局的重新大调整。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体制来管理好国有资产,规范资产评估和产权交易行为,强化过程控制,严厉查处违法违纪人员,防止低估和串标等暗箱操作的发生,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分配不公及两极分化。

(3)保障措施

首先,舆论先行,营造氛围:要组织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市、区“两会”精神,学习区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精神,多层次、多渠道向广大干部职工宣传国资国企改革精神,争取区委、区政府各部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争取广大干部职工

充分理解政策、认同发展,凝聚支持改革的正能量。

其次,分步推进,保证质量: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资产、结构、人员等多方面问题,应做好统筹规划,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可以对条件成熟的板块先进行,既有利于积累经验,又利于问题分解。按照一企一策的方针,成熟一个改造一个,要保证重组整合彻底,在资产、土地、债务、人员等方面整齐彻底,不遗留问题。

最后,依法合规,维护稳定:改革要打破原有格局,进行资源重组,牵动各方利益。要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依法重组整合,做好法律风险防控。要积极与组织部、人保局、法制办、信访办等相关部门配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妥善处理好职工安置问题,保障职工队伍稳定。妥善处理好干部问题,应保证领导干部在重组中职级不变。在深化改革中,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关于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区国资国企经过十年的改革发展,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依然存在制约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学习中央、北京市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精神,研究央企、市企重组整合的趋势和经验做法,思考区国企重组整合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认识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发展趋势 1、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旋律主要是国企、央企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同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兼并重组。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企通过重组踏上新的征途,翻开了新的篇章。但是,重

组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国企兼并重组也经过了一个逐渐理性的探索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2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 ?经营责任制、承包、租赁等 ?资产重组的主要方式是与外商合资,出售和破产 ?1985年之后进行过股份制试点等探索,开始涉及国有产权的重组 第二阶段:1992-1995 十四届三中全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对国有企业的改组多属企业内部和少数企业之间的重组,试图通过制度建设搞好每个国有企业 ?1993年出台《公司法》 第三阶段:1995-2003 十五大 ?着眼于从整体搞好国有经济,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抓大放小 ?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深层次的重组展开 ?主辅分离资产重组 ?推动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煤炭、电子等行业国有大企业重组上市 ?对国有企业进行债务重组:2000年底,国务院批准580家债转股企业 ?银行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债务重组 ?中央企业对516家分属各企业的房产公司进行重组

解读国有企业无偿划转处理

解读国有企业无偿划转处理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29号公告第一条对企业接受政府划入资产的税务处理进行了界定,解决了“政府——企业”间资产划转行为的税务处理规则,而在重组改制中常见的还有国资委主导的“无偿划转”,即:经国资委核准,将同属于国有企业的股权(资产),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划转,总局目前尚未对“无偿划转”如何进行税务处理进行界定,笔者试对其也进行分析。 案例:2014年5月20日,上海棱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国有股无偿划转的提示性公告》,控股股东上海建筑材料(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建材集团”)通知,建材集团与公司实际控制人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盛集团)于2014年5月15日签订了《股份划转协议》,即拟将建材集团持有的本公司股份(250,308,30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1.93%)全部无偿划转至国盛团(以下简称“本次划转”)。本次划转事宜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建材集团变更为国盛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重组前公司股权架构如下: 解读: 1、“无偿划转”政策渊源。2005年8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发产权[2005]239号)。该办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办法所称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是指企业国有产权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之间的无偿转移。国有独资公司作为划入或划出一方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实物资产等无偿划转参照本办法执行。” 2009年2月16日国资委又发布了《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工作指引》(国资发产权[2009]25号)。该指引第二条规定:“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事业单位投资设立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再投资设立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作为划入方(划出方) 可见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的前提条件是划入和划出方都属于100%国有企业,由于其最终的实际控制人均属于国资委,划入一方无需支付对价。 2、资产重组税收政策分析: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75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应当在交易发生时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者损失,相关资产应当按照交易价格重新确定计税基础。而国税函【2008】828号文件进一步确认了“企业内部处置资产”时,资产的隐含增值无需在税收上得到实现,“企业外部处置资产”时,除另有规定外,资产的隐含增值需要在税收上得到实现。上述政策确认了“法人税制原则”的核心地位,即:企业所得税法的纳税人为法人企业,法人内部资产处置,无论会计如何处理,均不确认应纳税所得额(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而法人外部处置资产,除另有规定外,无论交易双方是否为关联企业(甚至是同一投资人),当资产(包括股权)从一个法人企业转移到另外一个法人企业时(转移方式包括销售、投资、划转、捐赠等),相关资产要按照公允价值确认其交易价格。 目前,税法对资产(股权)从一个法人企业转移到另一个法人企业,无需确认所得的情形有两种,一是“税转股政策”,例如:《关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重组改制过程中资产评估增值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4号)号文件)明确,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在重组改制上市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689,872.63万元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不征收入库,直接转计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资本公积,作为国有资本。对上述经过评估的资产,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所属子公司可按评估后的资产价值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即:税法认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将其资产投资到中国铁建股份公司时,由于资产由一个法人企业转移到另外一个法人企业,资产的评估增值应该缴纳企业所得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缴纳企业所得税后,中国铁建股份取得的资产可以按评估后的价值折旧摊销。但是鉴于该项重组行为,没有产生现金流,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没有纳

国有企业融资现状

国有企业融资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就一直引领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国有企业融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融资的含义 所谓企业融资,就是企业以资产、权益和预期收益作为基础,对项目建设进行筹集、对业务进行拓展的行为过程。企业发展就是一个融资、发展、再融资和再发展的过程。 企业融资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种意义上解读。在广义上,融资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也叫做金融,是企业或个人通过各种方式在金融市场上贷放或筹措。从狭义上,融资过程也是企业资金集中过程。公司要根据生产经营情况、资金现状,考虑未来的发展,通过预测和决策从一定的渠道向投资者和债权人筹集资金,以满足公司发展需要的理财行为。 国企如何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1、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效率。

成立财务公司专门对资金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的利用资金。但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成立必须经过银监会的批准,地方功能性企业应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条件具备后争取创建内部银行或财务公司;另一方面在现有基础上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如成立资金结算中心走委托贷款或者银行对集团统一授信分别拨付的路子,对下属各企业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配置和统一使用,使资金在体系内的高效循环和流转,减少资金的闲置。 2、积极探索境外融资。 境外投资者对融资对象的选择标准较国内更加严格,且目前人民币的贬值趋势扩大了境外融资的汇率风险。以境内企业作为发债主体直接在境外发债,其资金流向和审批方式都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监管机构倾向于资金留在境外,发债需要国家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进行个案审批。目前很多地方企业基本还未打通海外融资通道,地方功能性企业只能说是逐步加大对海外资本市场的探索,争取合理享受境内外利率差异的红利,最大限度筹集低成本资金。 3、努力争取财政资金。 地方功能性企业的项目很多都围绕国家财政资金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企业应进一步加大争取财政支持和国有资本预算支

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于国企改革的几点考虑 对于国企改革的几点考虑国企改革仍然是下一步中国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我觉得国企改革重点别在于产权改革上,而在于国企的市场定位上,在于政府机构如国资委在中国产业、市场结构中的功能定位上。本文就国企绩效与国企市场定位谈几点看法:20xx年国企(尤其是央企即中央直属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利润可超4500亿元)取决于:(1)油价与要紧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那个因素的贡献会占新增利润的1/3左右);(2)垄断。央企利润的2/3来自于石油、电信等7个特大企业。所以,央企的"成绩"事实上是央企体制存在咨询题的反映。国资委在20xx年的政策取向有6点:(1)在国有股、法人股转让与流通、解决股权分置咨询题上采取与证监会别同的姿态;(2)在央企治理人员薪金制度上重新强调别应与职工平均工资差距过大;(3)在电信业动用人事权让三大电信集团首脑对调,客观上重塑中国电信事实上是一家的形象;(4)实行央企的主辅业分离,逐步分解国企办社会的负担;(5)公开聘请几十位CEO就任中央直属企业;(6)叫停MBO,别允许赋予国企治理人员在购买国企时打折优惠。为评价国资委上述政策取向,我们应澄清在目前中国的法律框架下与中央十六大确定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的功能。在新的体制下,国有经济的要紧操纵形式应是控股方式,国有经济应与合作经济、民营经济、外资企业在市场平等相互关系中为中国人民做贡献。政府应当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福利总和极大化,而别再是国有经济或国有企业利润极大化。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市场上应是平等的,别应享有先天的垄断优先权。如市场竞争导致垄断,那也应是市场自然竞争的结果,别能由于是国企或央企,就"老子天下第一"。各类企业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要紧方式是:上缴税收,提供就业、制造GDP。中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别应要紧体如今中央掌握了多少家直属企业上,因为一国经济的性质别是由政府是否办企业决定的,而应当体如今公有产权经过间接控股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上,体如今政府税收为民服务的使用方向上,体如今广阔人民其实享受到的物质与文化财宝所提供的福利上。假如我们认同上述原则,那么国资委不过受广阔人民与政府托付治理国有资产的一具董事会,其行使的职权只应在企业内部,而在市场关系上,国资委只相当于一具企业主,应受市场监管机构的监管。而国资委在决定电信企业高管人员互换时,运用了人事权,在现存体之下是合法的,但如此做合理吗?这种做法其实把国家电信视为一家企业,没有尊重市场竞争规则。同样,当国资委决定央企高管人员的薪金标准别能与职工平均工资差距过大时,也没有承认经理市场的价值规律,而是按类似于政府任命公务员的规则办事。国资委正在实行的央企主辅业分离的举措具有改革取向,有利于国企剥离沉重的社会包袱,但一家家企业由行政推行主辅分离,由国资委规定什么是主业?什么是辅业?这实际上相当于让国资委承担了产业布局的领导者角色。主辅分离其实涉及到产业政策与市场结构,这本来应受市场竞争的约束与市场监管机构的管束。但在目前,国资委能够单独运作。别妨想一想,国资委管辖的181家央企跨越中国众多产业,假如让国资委这么运行下去,这会可不能在中国经济中浮现一具巨无霸?国资委会可不能算是往常的"经贸委"?假如如此一具别仅作为国企总老总而且也是跨越产业、跨越市场的国企的小的"经贸委"来与民营企业、合作企业、外资企业对阵,那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到何日才干做到"公平、有效、竞争、公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下一步应解决的重点是:(1)银行体制的竞争、化解风险、改善服务;(2)在电力、电信、交通、都市基本设施、能源、科技等产业从其实克服政府垄断所带来的低效、腐败与别公平;(3)从全然上改变股市上国企为主,光是央企就占股市融资资本1/3的局面。(4)从财政、税收上花力气改变依靠国企国资、并且又为国企提供过多爱护的体制。这四项改革的前提是,要把央企国企视为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平等成员,让国企、国有控股企业与别类企业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国资委别应是一具政府机构。国资委作为一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处理

浅析资产重组中的财务处理 [摘要] 文章由国企改革谈起,从财务的角度分析了资产重组的内涵,针对当前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见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过去国有经济布局覆盖过宽、分布过广,现在则按市场方向有进有退,使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充分发挥作用的地区和领域逐步退出,并集中于更有利于发挥作用的领域。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是“坚持和完善差不多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治理体制改革”。也确实是讲,现时期的国有资产治理体制改革即是一场深刻的体制革命,也是国有经济结构重大调整过程,作为这一改革的重要实现形式,确实是国有企业的大规模重组。本文从财务会计的角度对资产重组这一课题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一、资产重组的含义 (一)概念

资产重组是指通过不同法人主体的法人财产权、出资人所有权及债权人债权进行符合资本最大增值目的的相互调整与改变,对实业资本、金融资本、产权资本和无形资本的重新组合。重组是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即猎取利润及股东投资回报率最大化,充分使用治理和资源以及应付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重组会引起资产或资本以及治理策略的改变。 (二)分类 资产重组通常涉及:资产注入,资产或业务的出售,资产重新的整合,债务、资本比率的改变,新形式的资本、债务形式,借款期的改变等。 重组能够以多种形式进行,包括:资产注入、兼并、股份化、破产、出售、建立核心子公司等。既然资产重组能够为不同企业提供较多可选择模式,也确实是我们在采纳重组形式中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1.所有权换位的资产重组,即资产的所有权在不同的的产权主体之间发生转换或实现重新组合。如注入新资产、兼并、合并、收购。许多

我国国有企业现状

学号:XXXXXXXXXX 中国国有企业现状 学院:XXX 专业:XXXXXX 班级:XXXXXXXX 姓名:XXXXXX 老师:XXXXXXX 时间:XXXXXX

摘要:全球经济环境快速发展的变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与国际化,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坚持渐进式的发展道路,整个国有企业体系是一个伴随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而在改革与调整中求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每隔5至8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政策在内容上就会有新突破,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是以中央企业、大企业为主体,以发展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目的是想保持我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的一个趋于常态、相对稳定的发展。然而,在现阶段的我国国有企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及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现状; 一.我国国有企业的作用 国有经济应该处于怎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有几点认识。 1.1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也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是完全可以搞好的。改革开放30年,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十四届三中全会,我们大体上用了15年时间,通过扩权让利、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措施,把国有企业引入市场。这之后到十六大之前,用了10年时间,着力解决国有企业走向市场以后暴露出来的社会负担重、历史包袱多、企业冗员严重等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几乎涉足国民经济各领域所有行业。改革开放后,伴随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但是,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量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伴随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数量在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国有企业的绝对产量稳步增长,但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在比重上不断减少。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企业依然占居主导地位。自2007年来,国有企业正在逐步向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垄断性、支柱性和关键性行业集中,相应地,国有资产也在不断向上述行业和领域的中央企业、大企业集中。 二.我国国有企业现状 2.1 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现状中面临的问题 2.1.1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 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推进,大多数国有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尤其是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造的力度还不够大。中央企业股权结构单一问题十分突出。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一则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法律体系还不健全,有关国有资产的界定和分类、国有资本金的预算管理、针对特殊性质的国有企业的单独管理等问题,都缺少具体针对性的立法;

国有企业企业改制重组工作管理办法

**公司企业改制重组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以下统称“公司”)企业改制重组工作管理,规范企业改制重组行为,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和资本集中运作,确保国有资本的安全性、收益性和公司产权结构的科学合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规范国有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公司章程》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总部,公司所属各级全资、控股企业(以下统称“各级单位”)所出资企业的改制重组事项。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改制,是指导致企业类型发生变化的以下行为: (一)分公司改为子公司,或子公司改为分公司; (二)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含一人有限 —3—

责任公司); (三)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四)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本办法所称企业重组,是指采取合并、分立、资产(产权)置换、债转股、增资扩股(包括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减资缩股、产权转让、产权划转等方式,对企业资产、产权结构进行调整与整合的行为。企业重组后,其类型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保持不变。 第四条企业改制重组中涉及股权投资、产权转让、产权划转、终止清算、固定资产处置的,应同时执行公司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 金融企业改制重组,国家和公司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涉及引入新股东的,有关股东须符合行业监管要求的条件。 第五条企业改制重组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和本单位主营业务发展需要; (二)有利于公司资源集约化管理、产权结构优化和资本运营效率提高; (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规定,规范履行决策、审批、实施等程序,保障国有资本权益,维护职工合法权利,保护债权人利益; —4—

关于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与深化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与深化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国企改革,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确定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这两大改革既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巨大动力与力量源泉。本文以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与国有企业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前提,分析了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与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提出了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国企改革提供建议。 一、准确把握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与国企改革的逻辑关系 国资监管以产权管理为基础,国企改革以产权改革为核心。国企改革与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1、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就是要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而国有企业改革,就是以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适应市场要求的市场经济主体。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唱响国有品牌,壮大国有企业,发展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2、两者的方向是一致的。两者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国企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是加快国企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现实选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核心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改革国有经济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出资人不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监管职责不清、企业机制不活、经营效益低下等问题,实现政企分开和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进而达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 3、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以国企改革为核心。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形成新的国资监管体制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同时,几十年的国企改革实践,为形成新的国有资产监管的体制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与思想准备。与此同时,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也必须与国企改革同时安排、同时部署、同步推进。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国企改革和发展指出了非常明确的方向,就是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2012年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推进所属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要注重通过资本市场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吸引和带动其他所有制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要加快董事会建设力度,加强董事队伍建设,提高董事履职能力,力争实现国资监管系统董事资源的优化配置。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我们已经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产权明确、管理规范、上下协调、精干高效”的国资监

国有企业并购:情况、原因和若干政策建议

国有企业并购:情况、原因和若干政策建议 内容摘要:近年国有企业并购日趋活跃,既有政府推动下的国企并购,也有国企自主推动的并购,这些并购对于改善国有经济布局、提高企业竞争力作用重要,但部分并购也存在盲目、捏和或封闭操作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关政策应做出适当调整。 关键词:国有企业,并购,政策 近年,国有企业的并购日趋活跃,中央企业(以下简称央企)之间、央企与地方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地方国企)或上市公司之间、地方国企之间、地方国企与民营企业(以下简称民企)之间的并购越来越多。本文拟梳理国企并购情况、分析其原因,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一、国企并购的基本情况 (一)央企之间的并购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推动 2003年以来,央企之间的并购逐年稳步推进,央企数量也因而从196家减少到目前的143家(截止2008年11月15日),共发生并购52起,各年并购发生数量基本相当,见表1。表1 2003年以来各年央企并购数量

注:减少的53家企业中,长江口航道建设有限公司已调整为交通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不再是国资委监管的企业,因此发生实际重组的有52项。 按照并购方式划分,央企并购可分为收购和新设合并两类。收购主要是指一家企业被另一家企业收购,成为收购方的子公司,这类央企并购达47起,占绝对比例,包括2003年中国药材集团公司并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2007年华润集团收购三九集团等。新设合并是指两家企业合并为一家企业,并设立新的母公司,这类央企并购仅发生5起,包括:2004年中国蓝星与中国昊华合并组建中国化工集团公司、2005年中国港湾建设与中国路桥合并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公司等、2008年中航一和中航二合并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这些企业的并购方式之所以是合并,主要原因是合并双方的规模相当、业务相近。各类企业并购数量见表2。 按照重组目的划分,央企并购还可划分为主业相近型、业务互补型、减少管理幅度型和处臵问题企业型并购四类。

中国国有企业的现状

中国国有企业的现状 ——大而不强 摘要: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的现在,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与国际化,对我国国有 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坚持渐进式的发展道路,整个国有企业体系是一个伴随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而在改革与调整中求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每隔5至8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政策在内容上就会有新突破,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是以中央企业、大企业为主体,以发展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目的是想保持我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的一个趋于常态、相对稳定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是“大而不强”。企业规模较大,但实力不强。国有企业从国退民进到国企股份制这一阶段,走上了曲折的改革之路。论文从国有企业现状的分析提出国企“大而不强”的原因。并提出良好的改良路径。 关键词:国有企业,大而不强,改革,战略选择 正文: 一、国有企业的现状 分析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可以看出,此次500强入围门槛从上年的93.1亿元上升为105.4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而且,中国企业500强在世界企业500强中的比重继续攀升,收入利润率等绩效指标首次超过世界及美国500强。 但中国企业500强只能定义为500大。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多数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低,属于典型的速度经济型企业。在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例如民航业有6家企业进入500强,却仅有两家企业盈利,行业亏损达145亿元。 二、国有企业大而不强的原因 (一)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由于产品销路不畅,库存积压增多,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影响企业再生产顺利进行。企业设备利用率普遍较低,巨大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在第三次工业普查中,在调查的 402 种工业品中,有 83% 的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或严重不足。与此同时,一些企业技术落后,设备老化。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只有 0 . 65 。技术进步迟缓导致许多国有企业消耗过大,成本过高,浪费严重。 (二)资产负债率高,不良债务较多

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现状和对策

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综述 陈楚20920230202 摘要:现代企业管理提倡人本管理,人力资源则是一个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挖掘空间的资源宝 库,。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激励机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员工进行适当和有效的激励已成为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竞争力、综合能力的必要选择,也是国企改革所要研究的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国有企业应当建立怎样的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主旨的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引人激励机制不仅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表现,国有企业更是迎接未来挑战的一剂良方。因此,如何构建并运用好激励机制已成为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1激励机制的内涵 费雷德里克·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提出,影响员工的积极性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在工作中有些因素不具备时,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意,然而具备这些因素,并不能使员工受到巨大的激励。赫兹伯格称这些因素为保健因素。在工作中有些因素可以构成很大程度的激励和对工作的满足感,然而不具备这些因素,也不会构成很大的不满足,赫兹伯格称这样的因素为激励因素。赫兹伯格主张,改善保健因素不能直接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应从激励因素入手,使他们对工作产生热情,从中体验到责任感,获得成就感的满足,这样才会产生持久的激励作用。 袁冬梅(2009)认为激励机制就是通过诱导因素、产权和约、组织设计以及各种报酬与补偿等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把各种激励方法和各种措施相结合,实现企业良性循环、快速发展的激励体系。以业绩为导向,科学、合理的确定对企业整体和不同员工的激励机制,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应。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不仅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而且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但能有效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团体、组织的向心力,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素质良好且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 2我国国企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基本都建立了员工激励机制,但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被大部分专家学者所接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加入WTO后。全球化和竟争加剧的现实给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从战略高度积极调整国企的发展思路,加快市场化改革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与其他一般性竞争行业相比,国企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一是规模大小不一;二是债务多,闲置资产多;三是待安置职工多。四是机制不灵活。虽经过近几年的尝试,许多国企的经营状况得到改善,但尽管如此,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以及措施政策的不完善、不配套在国企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丞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某些国企改革相对滞后,仍然延续计划经济摸式运行,市场化水平较低,竞争能力不强,发展困难重重,不仅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而且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举步艰难。 关键词:国企、改革、发展、利益

目 录 内容摘要 (1) 目 录 (2) 一、国企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3) 二、 国企的进一步改革 (4) 三、坚持市场取向推进中小企业改革 (6) 四、 参考文献 (8)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和入世后的新形势。 我们应当以枳极的资态,深入研究和解决国企有关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迎接挑战。按照政府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特许经营、适度竞争的指导思想,加快政企分开和市场化经营步伐;尽快改变国企的机制,使国企改革在良性中发展。 一.国企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国企改革套用单一模式,缺乏灵活性。国企改革20多年来,每一阶级的改革都出现了一些“样板”企业,这些企业对当时推动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往往出现机械地套用一种模式,一哄而上的现象。结果是有些企业没有抓住改革根本点,形式上的应用没有解决企业的关键问题。应清醒地看到不同时期单一的改革模式能使一些企业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也总会有一些企业按照这一方式改革以失败而告终。这正是“一包就灵”、“一股就活”思想导致的结果。事实上,各企业都存其内部和外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我们无法找到一种改革方案的统一模式。 2.国企改革缺乏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系统进行,存在着“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的改革做法。应该说,我国的国企改革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逐步进行。 国企改革具有其内在的复杂性,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其改革的结果。又由于在改革中涉及诸多方面的利益,因此,任何一项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总会有些人钻政策的空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国企改革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源。国企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国企内部,还包括其社会经济环境的名方面。在国企改革中缺乏从社会整体上认识和思考国企改革问题又突现出来的现象。 3.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遇到了较大的阻力。经过几个阶级的改革,国有企业进入了深层次的改革,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成为真正的企业和市场竞争的主休,实现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些改革已触及到原有形成的不同集团利益。各利益集团都在不同的程度上缺乏了改革的积极性,甚至形成了对改革的抵触。行政主管部门在政企分开后,在经济利益上由国有企业的“内部人”,变成了“外部人”,成为改革的对象,因为缺乏改革的动力。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由于失去了行政依托,要独立经营,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在去年**月下旬深入10家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今年**月15日至16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带队组成调研组,采取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等方式,先后深入**旅游集团、**城投集团、**能源化工集团、**新区投资发展集团、**水务环保集团等企业调研国有企业改革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国资委和我市18户(集团)公司负责人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国有企业改革从1998年开始,先后历经了三轮大的改革。前两次改革因种种原因都没有进行到底。2015年10月,启动了第三轮改革。当时有市属国有企业97户,其中,停产半停产企业46户,有经营发展能力的51户。为了彻底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长期积累形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从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果断决策,启动新一轮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采取“统筹谋划、整体部署、双轮驱动、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分企指导”的办法,一手抓停产半停产企业改制,一手抓经营性企业重组整合。按照“两步走”的思路,第一步首先以处置僵尸企业、盘活国有资产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对46户停产半停产企业全面进行改制,妥善安置职工、化解债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用两年多时间完成改制任务;第二步对51户有经营发展能力的企业,通过重组整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式,

推动实现裂变扩张、做强做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年多的改革实践表明: (一)“僵尸企业”改制全面完成 通过关闭清算、兼并整合方式,圆满完成46户市属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安置困难职工6089人,解决3050户职工住房困难和近30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6603名参改人员实现统一托管,275名遗属得到认定,2483名退休职工领到了统筹外费用,为151名内退及“4050”人员补缴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改制企业资产实现集中统一运营,1070.19亩土地、5.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物委托**城投集团统一运营管理,**钢厂、第二毛纺织厂、石油机械厂464.56 亩土地移交市土地收储中心,有效解决了僵尸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 (二)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取得重大进展 我市涉及剥离办社会职能中省市企业60家,其中国企办教育8所、医疗机构14家、社区机构2家、市政设施53项,除洛川县政府未实质性接收**炼油厂两所学校外,已全部通过移交当地政府管理和自行撤销方式完成剥离任务。“三供一业”涉及160个小区、供水改造42521户、供电改造40499户、供热改造38787户,分离移交和资产划转全面完成,签订正式分离移交协议420份,签订率100%;按规范要求完成项目立项备案203项、招标139项;已完成21个小区9269户供水维修改造,完成55个小区22298户供电改造,完成49个小区13440户供热改造,使国

浅谈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后的文化融合

浅谈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后的文化融合 【摘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有企业因旧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的开始走下跛路,有的甚至资不抵债。政府为摆脱财政危机、搞活经济,对国有企业实施改革。并购重组已成为国企改革的一种战略目标。目前,一些机制灵活、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已经参与到国企改革中,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在民企并购国企过程中,不但要考虑经营资金、员工安置等问题,重点还要考虑企业文化的融合,融合的好坏关系到重组的成败,并对企业日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就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后如何进行文化融合进行了阐述,希望为正在走改革道路的国企提供有利的帮助。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企业改革;文化融合 诺贝尔奖获得者施蒂格勒在考察美国企业成长时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 由此看出,并购是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一种战略,同时,并购打破了原有企业文化模式,进行两种企业文化的融合,形成新的企业文化模式。 一般来讲,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完成并购重组需要两年左右时间,进行财务、人事、组织、文化等的整合需要花费五年左右的时间,而通常文化整合是一项伴随企业长期发展的过程。 下面来谈谈企业重组后如何进行文化融合。 1.文化融合的含义 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后,两个存在文化差异和特质的企业共处于一个新的环境中,需要经过整合,形成新的理念和思维,最终构建出新的企业文化体系。这种以原有企业文化为基础,经过冲突、认同、再造和重塑,形成符合企业变化和发展的新文化过程,就是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尽管看不见、摸不到却能对企业并购重组的成败产生巨大影响,要想成功实现并购重组,关键是练好文化融合这把尚方宝剑。 2.如何进行文化融合 2.1文化融合内容 (1)精神文化的整合。构筑共同愿景、明确企业新的使命、塑造新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阶段的中国企业管理,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中国的企业管理,不仅要加强,而且面临着迫切的改革形势。这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最基本特征。 从企业管理组织形态上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是单一工厂型的工厂管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1993年12月29日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的基本形式。因此,从传统国有企业管理转向现代企业管理,就是按照现代公司型的企业管理来改革国有企业的单一工厂型企业管理。目前中国二十多万家有限责任公司、一万多家股份有限公司、一千多家上市公司的企业管理,与改制前的国有企业管理相比较,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效果。 从企业管理的内容上看,改革了传统国有企业闭门式的单纯生产管理和坐等顾客上门的状况,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要求,确立市场第一、用户第一的经营观念,把过去无视市场、轻视销售转变为高度重视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建立企业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实现生产管理与市场营销的有效结合。而在生产管理中,更把产品质量作为生命线,贯穿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中国的企业管理,正在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内容,实行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开发管理、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现代化管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讲究"名牌效应",重视树立本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企业的名牌意识。这种趋势表明,中国企业的现代管理,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正与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管理接轨。 中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过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市场竞争是实力的竞争,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目前中国一些企业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次序混乱、管理机制僵化、组织结构刚性、生产活动封闭、资源浪费严重诸多问题,再加上规模经济效益不佳,致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低下。这些问题在各类企业和各个行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当我们谈论中国企业管理与国外企业管理接轨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果。国外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系统的企业管理理论,经历了各种管理理论与学派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从泰罗、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到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为代表的行为科学理论,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多种管理理论与学派并存的局面,包括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西蒙的决策理论学派、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管理学派、德鲁克的经验主义学派、伯法的管理科学学派以及权变理论学派和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提到的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等。在企业管理实践方面,20世纪30年代国外企业追求规模经济效益,通过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和兼并、收购方式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以更大的经济实力去占领市场,降低经营风险,到60年代基本上实现了规模效益第一的管理方式。随后,又在

国有大中型企业资产重组方案设计

摘要 在中国加入WTO和世界范围内的企业重组浪潮不断出现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成功率成为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重要内容。 本文在实际调研西安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展开论文的研究。研究目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西安冶金机械有限公司设计能够体现企业实际情况的资产重组方案;另一方面通过设计我国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流程和思路,以期为我国国有企业设计资产重组方案提供借鉴和帮助。 本文分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系统的阐述了企业资产重组的基本理论,从资产重组的目标、方向等不同角度对资产重组进行分类:总结了资产重组的研究现状,并对资产重组的趋势做出预测;探讨了引发资产重组的动因以及我国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具体动因;从重组的准备工作、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三个方面系统的分析了影响我国资产重组的因素。基于以上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西安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的资产重组方案和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方案设计

Abstract UnderthebackgroundofChinajoininginWTO,andhightidesofassetsreconstructionofenterpriseshappenedintheworld,improvingthesuccessrateofreconstructionofstate—ownedenterprise’sassetsisthekeytodeepenstate—ownedenterprise(SOE)reformandtosolvetheproblemofSOE. OnthebasisofinvestigationinXi’artmetallurgicalmachineryCo.,Ltd.,thispaperfocusesontwoaspectsinStudypurposes:Ononehand,thepaperdesignstheassetsreconstructionschemethatcanembodytherealityforXi。anmetallurgymechanicalCo.,Ltd.;Ontheotherhand,thepapercanofferreferenceandhelpfortheschemedesignoftheassetsreconstruction Thepaperincludessixpartsthepaperexplainsthebasictheoriesofassetsreconstruction,classifyingtheassetsreconstructionfromdifferentangles,suchasthegoal,directionofassetsreconstruction,etc;summarizingthecurrentresearchsituationofassetsreconstruction.andmakingpredictiontothetrendofassetsreconstruction;Thepaperdiscussesthemotivationwhichcausesassetsreconstruction,anddiscussesconcretemntirationofassetsreconstructionofstate’ownedenterpriseinourcountry;Inaddition,thepaperanalysesthefactorsofassetsreconstructioninourcoHntry.Onthebasisoftheanalysisandresearchthe paperputsforwardassetsreconstructionschemesofXi’anmetallurgymechanicalCo.,Ltd.andgivesthemeasuretoagainsttherisk. [Keywords]:State-ownedenterprise,Assetsreconstruction,Schemedesig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