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LH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LH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LH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LH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作者:洁、吴宜夏、吕璐珊、辉

摘要: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围绕“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展开规划设计,将“城市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奥运

的中国山水休闲后花园、市民的健康森林和休憩自然”作为设计目标,以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壮丽的传统山水园林景观终结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中轴线,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为奥运会服务,为市民百姓营造休闲乐土。

关键词: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通往自然的轴线人文绿色科技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占地680公顷,是奥林匹克中心区的重要景观背景,是市最大的公共公园,因此,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备受社会各方瞩目。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区位图中轴线示意图

2002年,市规划委员会组织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美国SASAKI景观设计公司所提交的方案荣获一等奖。2003年11月,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评选出A01、A02、A04 3个优秀方案,A02号方案为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美国SASAKI景观

设计公司合作的方案,主题为“通往自然的轴线”。2003年12月,根据市规划委[2003]943号文《关

于奥运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工作请示批复》的精神,决定由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A02号方案为基础进行深化整合。2005年10月27日,市委常委原则上批准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最终方案。

1.规划设计理念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通往自然的轴线”为规划设计理念,奥林匹克中心区代表着现代城市,而森林公园则代表着自然式空间格局,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赋予了古城中轴线新的延伸,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

的自然景观诠释“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

作为“”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其规划设计理念中必然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力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山水错落,负阴抱阳,

取“仁者,智者乐水”的意境,使山水空间具有了人文的意义;绵延山水,跌宕起伏,寻求“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一样的大气魄,突出表达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和谐,而这正是中国

文人墨客千百年所追求的意境;“龙形水系”,不仅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化含义,更是将中国龙图腾向世界传播。可以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创意,处处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使“通往自然的轴线”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概念上,还使这一理念具有了历史人文的意义,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更为浓缩而精确的总结。

奥林匹克公园总平面图通往自然的轴线示意图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功能定位为“城市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奥运的中国山水休闲后花园、市民的健康森林和休憩自然”。森林公园是“郊野公园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以自然山水、植被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地带,是市中心地区与外围边缘组团之间的绿色屏障,对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环境和气候具有举足轻重的生态战略意义。奥运会期间,森林公园将成为市带给各国代表

团、运动员、组委会官员的一份珍贵的绿色礼物——充满中国山水特调的休闲后花园。奥运会后,森林公园将向公众开放,成为市民百姓的休闲乐土,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最大的公共公园。森林公园将为留下一份珍贵的奥运遗产——森林公园对改善生态环

境、完善北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步伐都起到重要作用,是现代意义上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总平面图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鸟瞰图

公园主山水长卷

站在仰山顶峰眺望奥海与中心区

森林公园由于现状北五环路的存在而自然地形成了南北园两部分。北园占地300公顷,是以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功能为主的自然野趣密林,尽量保留原有自然地貌、植被,尽量减少设施,限制游人量,为动植物的生长、繁育创造良好环境。南园占地380公顷,是以休闲娱乐功能为主的生态森林公园,以大型自然山水景观的构建为主,山环水抱,创造自然、诗意、大气的空间意境,兼顾群众休闲娱乐功能,设置各种服务设施和景观景点,为市民百姓提供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

森林公园功能分区图

2.竖向规划设计

森林公园南园以大型山水景观构建为主,北园以微地形起伏及小型溪涧景观为主,成功展示了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独特魅力。北以山体作为屏镇,南为水系,形成“山环水抱、起伏连绵、负阴

抱阳、左急右缓,左峰层峦逶迤、仰止西山晴旅,右翼余脉蜿蜒、环顾龙湖胜景”的山水格局模式,

山体设计绵延磅礴,以势取胜,水体设计绰约大气,以形动人,整个山形水系真假难辨,“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公园竖向规划设计图

主山仰山,最高峰海拔高度86.5m,相对高度48m。为弥补主峰南北进深的不足,同时丰富山体效果,在主峰西南规划次峰,海拔高度60.2m,相对高度28m。此外,在主峰东南,主湖与洼里公园湖区及碧玉公园湖区相连地段的水面规划一系列小岛,岛上堆山,丰富水景层次,同时增强山体的连绵感。另在主南,湿地区北侧堆筑近20m左右的小山,作为主山之余脉;安立路西侧亦做微地形处理。最后,以主山为主体的南园山系通过生态廊道跨过北五环继续向北园延伸,形成一系列萦回曲折的高度约5-10m的低山丘陵,作为主山的余脉,且与蜿蜒曲折的带状溪流相映成趣,营造山林清流的气氛,演绎中国传统堆山理水精髓,气势恢弘,意境深远。

从南主入口可见蜿蜒的仰山

从东面看园的叠山理水

森林公园结合场地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条件,充分利用现状洼里公园及碧玉公园湖区水系,构

筑以主湖为主水面的“龙首”水系格局,实现“龙形水系”的整体景观意象。主湖奥海背依仰山,

南临南主入口,西北利用现状近10m的高差建设为由层层落水构成的湿地观赏景区,东及东北向分别与碧玉公园水系、洼里公园水系相连,跨过主山与清河导流渠相接,最终形成湖、湿地、河渠等形态多样、景观丰富的水景效果。

北园水系引自西北部的清河导流渠,以萦回曲折的溪流和小尺度湖面为主,蜿蜒于山丘之间,最终注入北侧的清河。该水系一方面能够收集雨水,防洪减灾;另一方面则通过湿地、山溪等景观的营造,烘托北园朴野自然的山林气氛。

令人神往的“龙首”

奥海一角

湿地观赏景区叠水花台

3.种植规划设计

森林公园种植规划设计以生态的思想和生物多样性理念为首要原则,通过巧妙利用各种植物,使园林景观逐渐由城市化向自然山林过渡,尽可能扩大林地的叶面积系数,运用植物造景的原则、手法,组成一个个既能发挥综合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又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群落。

森林公园整体景观规划通过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当地原生群落的重建,从而成为乡土植物的种源地并为各种乡土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提供栖息地,实现了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的过渡;通过高绿量以及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植物种类的选择,达到为城市提供新鲜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负氧离子提供新鲜空气等作用,同时最少消耗生态资源,达到生态效益最大化;对城市水分平衡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同时,森林公园生态林的存在也为百姓提供了一处自然、野趣的休闲娱乐场地,对丰富百姓的业余生活、提高市民的健康状况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乡土植物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

自由生活在公园的野生小动物

4.交通规划设计

森林公园的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主要原则是以人为本、采用人性化设计理念。奥运会期间作为运动员的主要休闲活动区域,奥运会后作为市民百姓和国外游客的休闲娱乐公共公园,森林公园要将安全性原则自始至终贯彻于整个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中。其次,森林公园的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要考虑采用不同交通方式的游客的不同需求,以及游客在园游览的便捷性和舒适性需求。同时,公园的交通体系要与公园的景观融为一体,和谐统一。

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的首要容是门区出入口设计,鉴于门区出入口的基本功能是方便游客出入,因此,设计师以游客交通特征的分析结果,作为门区出入口规划设计的基本指导原则,门区出入口设计必须满足远距离游客和近距离游客的不同需求。公园的出入口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出入口为主要出入口,出入交通量较大,也有更多样化的机动交通方式,因此一方面需要更便捷、更通畅的出入通道,另一方面需要更大的出入口缓冲空间和停车空间。二级出入口为次要出入口,出入交通量较小,机动交通方式较单一,对出入通道和出入口缓冲空间的要求都较低。三级出入口为辅助出入口,主要为公园部的非游客人员和车辆服务。

门区出入口功能分析图

重要的一级入口——南主入口二级入口——S2门区

森林公园部道路与城市道路实行交通分离,自成体系。根据公园山形水势、功能分区以及游人的游览路线将园路分为三级。一级园路,路宽8m,是公园最基本的道路骨架,连接公园各主要景区;二级园路,路宽 4.5~6m,以步行交通为主,允许经管性的机动车交通介入,成为连接各主次景区及部各景点的重要路线;三级园路,路宽1.5~3m,是公园分布最广的游览路线,仅允许自行车交通与步行交通。

为满足游客方便、快捷地到达公园各景区及景点,沿公园主干道布置了无污染的电瓶车游览路线,其服务围覆盖公园主要景区。各门区或门区附近设置起止站。在各景点或靠近景点的一、二级路边设置站点;一、二级路的主要路口设置站点。

无污染的电瓶车电瓶车站点

5.主要景观景点规划

森林公园中,设计师规划建设了诸多景观景点,其中主要的景观景点包括:

1)仰山

森林公园的主山取名“仰山”,不仅使得“仰山”这一当地传统地名得以保留,更与“景山”名称呼应,暗合了《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诗句,并联合构成“景仰”一词,符合中

国传统文化对称、平衡、和谐的意蕴。明清的皇城以景山为屏障,而21世纪的新的轴线则以森林公园仰山为新的屏障。

仰山坐落在市中轴线上,主峰高48M,与西北屏障燕山山脉遥相呼应,既符合中国园林建造的传统,又与周边大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站在仰山顶峰上向南远望,奥运会主体建筑“鸟巢”和“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