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小儿流鼻涕偏方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小儿流鼻涕偏方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小儿流鼻涕偏方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小儿流鼻涕偏方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小儿流鼻涕偏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小儿流鼻涕偏方》的内容,具体内容:小儿感冒是最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多为外感时邪引起(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易于流行。属于中医学"温热病"、"时行感冒"...

小儿感冒是最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多为外感时邪引起(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易于流行。属于中医学"温热病"、"时行感冒"的范畴,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节为多见。在小儿易引起肺部感染,合并肺炎。本文主要探讨治疗儿童感冒的中药处方。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的资料,欢迎阅读。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

症状1:只是一般感冒,没有发烧和嗓子疼。

处方:小儿解表颗粒。

小儿解表颗粒,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防风、紫苏叶组成,可以宣肺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初期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痒。开水冲服,1—2岁每次4克,1日2次;3—5岁每次4克,1日3次;6—14岁每次8克,1日2—3次。

症状2:感冒同时伴有发烧,但不严重,而且没有咽痛。

处方: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感冒颗粒,由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

皮、白薇、薄荷、石膏组成。主要功能为清热解表,用于小儿感冒、流感、发烧。1岁以内每次服6克,13岁每次服6—12克,4—7岁每次服12—18克,8—12岁每次服24克,均为每日2次。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感冒的四大处方治疗小儿感冒的方

症状3:感冒时发烧严重。

处方:小儿清解冲剂。

小儿清解冲剂,由金银花、连翘、地骨皮、青黛、白薇、地黄、广藿香、石膏组成,可以除瘟解毒、清热退烧。用于小儿感冒引起的高烧不退、汗出热不解、烦躁口渴、咽喉肿痛、肢酸体倦。1岁以内每次服5克;2—4

岁每次服10克;5—7岁每次服15克;7岁以上酌增或遵医嘱,均为每日3次。

症状4:感冒同时出现咽痛。

处方:小儿咽扁冲剂。

小儿咽扁冲剂,组成为金银花、射干、金果橄、桔梗、玄参、麦冬、牛黄、冰片。可以清热利咽、解毒止痛。适用于肺实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糜烂、咳嗽痰多、咽炎、喉炎、扁桃体炎。l—2岁每次4克,一日2次;3—5岁每次4克,一日2—3次;6—14岁每次8克,一日2—3次。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脏腑娇嫩,病情变化快,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及肺炎等病。如果用中成药治疗2—3天症状不减或反而加重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中医临床上以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为多见,风寒感冒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轻、怕冷、咽痒、咳嗽痰稀。食疗原则宜辛温解表,疏风散寒。风热感

冒症见头痛、发热、恶风、微出汗。治则为辛凉解表,清热。运用食疗,轻者可愈,重者药物治疗与食疗相配合,"药借食威,食助药力",可促进感冒更快康复。

小儿感冒发烧的常备中成药

当小儿出现流鼻涕、体温稍热、咽喉不适、食欲减退时,可服用保元丹、至宝铚等小丸药,每次一丸每日三次。

小儿低烧、鼻塞流涕、轻咳等,可服用妙灵丹,每次服一丸,每天两次。小儿体热、咽红、声音沙哑病情较前加重,可加用小儿清咽冲剂、小儿感冒冲剂。

小儿突然发热,可用些小儿清热冲剂;如热度较高,且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儿,可先服用紫血散;如大便干结用牛黄清热散一次,均有一定益处。有些孩子平时感冒,不烧但咳嗽者,可用儿童清肺口服液、儿童咳液等治咳糖浆暂时服,在咳嗽初期能控制病情的发展。

小儿流鼻涕偏方

小儿流鼻涕偏方一:如果宝宝流鼻涕,是清水鼻涕,我有个小偏方,用姜敷脚,把姜切碎了,放到袜子里,到晚上宝宝睡着了,给宝宝穿上。

小儿流鼻涕偏方二:也可以说是食疗法吧.用葱白煮水给宝宝喝,就是大葱根部白色的那部分,最好是连根一起煮,但是根不太好洗,所以我一般就图省事把根切掉啦,呵呵~~把两根葱白加大概两碗水一起煮,还可以放些冰糖调味,宝宝喝上一两天就不流鼻涕了!

取红枣10枚(最好撕碎,去核),白萝卜数片,鲜姜两片,红糖适量。将这些材料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小火再炖15-20分钟。口味以微辣为准。

大一点儿的孩子可以趁热喝下,喝到微微出汗最好。小一点儿的婴儿就不要发汗了。就把汤晾得温呼的,然后就给她喝了。

喝完以后,大点儿的宝宝可以烫烫脚(可用生姜在水中煮开,晾晾后用来泡脚),热水最好淹过小腿肚子,烫个10-20分钟后,上床睡觉。提醒:小儿不宜经常泡脚,不然不利足弓的发育形成。只弄了一晚上,到了第二天,鼻子也通了,鼻涕也不流了,小手一晚上都热乎乎的。

红枣、生姜、红糖都是发暖的,而且都对身体有益。白萝卜大家都知道,对治疗感冒有一定作用。只是在用量上还要根据小儿年龄和口味作适量增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