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麻醉常见并发症诊断的处理

麻醉常见并发症诊断的处理

麻醉常见并发症诊断的处理
麻醉常见并发症诊断的处理

第十二篇麻醉常见并发症诊断的处理

一、恶心、呕吐

(一)主要原因

1.病人因素

(1)饱胃病人;

(2)青年女性和儿童

(3)肥胖病人;

(4)术后给予阿片类药物;

(5)以往麻醉后恶心、呕吐的病人;

(6)患有晕动症的病人。

2.手术因素

(1)腹腔镜手术;

(2)五官科手术;

(3)上消化道手术;

(4)急诊手术;

(5)妇科手术。

(二)预防

1.择期手术病人术前禁食;

2.术前免用阿片类药物;

3.使用较少引起恶心、呕吐的全麻药物,如异丙酚;

4.全麻诱导时避免胃胀气,如已经发生,应放置胃管,吸净胃内容

物;

5.椎管内麻醉时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治低血压;

6.腹腔镜手术后应将腹腔内二氧化碳尽可能排放干净;

7.预防性使用镇吐药;

8.搬运病人时做到轻、快、稳。

(三)常用镇吐药(见PONV预防指南)

二、气管插管并发症

(一)插管时发生

1.心血管反应高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心律失常

2.损伤牙齿、齿龈、唇、舌、鼻腔、鼻咽和口咽、会厌、气管

3.插管插管困难、导管插入食管、导管插入支气管

4.其它危险低氧血症、支气管痉挛、反流误吸

(二)导管原因

1.导管固定不当导管成角、阻塞、导管与呼吸机接头脱落、导

管脱出。

2.其它支气管痉挛、病人咬管、导管气囊漏气

(三)拔管后发生

1.早期并发症: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上呼吸道梗阻、反

流误吸、声带麻痹和咽痛等、杓状软骨脱位等。

2.晚期并发症鼻腔插管后菌血症、喉溃疡、气管狭窄。

(四)预防

1.术前气道评估。

2.择期手术术前禁食,急诊手术前服用制酸剂。

3.插管前给氧。

4.使用大小恰当的气管导管。

5.插管前麻醉要有足够深度,避免浅麻醉。必要时插管前使用艾司

洛尔、拉贝洛尔和利多卡因等预防插管时心血管反应。

6.插管时做到轻快、准确,减少损伤。有出血倾向的病人避免鼻腔

插管。气管导管外壁应涂抹润滑剂。

7.插管后仔细听诊两侧胸部,同时注意导管深度。

8.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固定后再次确定气管导管的位置。

9.气囊充气适度,避免气囊过度充气压迫气管。

10.拔管应严格掌握指征。

11.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应及时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如确实有杓状软

骨脱位,应立即处理。

12.ICU的病人难以难受长时间口腔气管插管,需要长时间呼吸支持

的病人可考虑气管造口。

三、寒战

(一)原因

1.低温。

2.术中使用吸入全麻药。

3.硬膜外阻滞后寒战,发生机制不明。

4.其它原因(需排除)感染、药物过敏、输血过敏等。

(二)预防

1.预防术中、术后低温液体加温、使用加温毯、吸入气体加温

湿化。

2.减少吸入全麻药用量和吸入时间。

3.硬膜外阻滞时给局麻药加温(效果不确切)。

4.排除其它引起寒战的原因。

(三)处理

1.给病人保温。

2.吸氧。

3.监测体温、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

4.静脉注射小剂量哌替啶(12.5~25 mg)。

四、呕吐、反流和误吸(Mendelson’s syndrome)

当吸入胃内容物>25 ml(或0.4 ml/kg体重),且胃内容物pH < 2.5,或胃内容物为固体时,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引起反流误吸综合征。(一)发生原因

1.食管下段抗反流作用减退如食管裂孔疝或以往食管手术的病人。

2.饱胃病人如产妇、肥胖病人、急诊病人、肠梗阻和上消化道出血

病人。

3.胃动力减退如服用阿片类药物后。

4.喉反射迟钝或消失如病人意识不清或喉头局麻后咽喉部麻痹。

5.面罩供氧效果不佳引起胃扩张。

6.环状软骨压迫效果不佳。

7.插管困难或气管导管插入食管。

(二)预防

1.预防措施

(1)术前禁食;

(2)口服非固体制酸剂,如0.3M枸橼酸钠30 ml;

(3)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400 mg静脉注射)术前口服或静脉注射;

(4)静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加快胃排空;

(5)放置胃管,吸净胃内容物后拔除胃管。

2.有反流误吸危险的病人尽可能在局部麻醉下手术。

3.术中应避免抑制清醒病人的咽喉反射、

4.如必须在全麻下手术

(1)首先放置胃管,将胃内容物吸净后拔除

(2)采用快速诱导插管方法

(3)入睡后即压迫环状软骨,直至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气囊充气完毕

(4)术毕应等待病人完全清醒,咽喉反射活跃方能拔管

(三)临床表现

1.喉镜置入咽喉部可见大量呕吐物。

2.插管后气道压力高,有支气管痉挛并闻及哮鸣音,两肺通气不良。

3.气管导管内吸出胃内容物。

4.胸部X线摄片肺部浸润性病变、ARDS、肺不张,一侧支气

管被固体食物堵塞后全肺不张、萎陷。

(四)处理

1.喉镜置入时发现反流、误吸后,立即插管,并经气管导管用生理

盐水冲洗、吸引,随后正压通气。

2.如出现低氧血症,提高吸入氧浓度,并加PEEP。

3.择期手术应推迟进行。

4.如吸入物中有固体成分,可立即行纤维支气管镜吸引。

5.支持治疗包括:维持循环稳定,补液,扩张支气管,胸部理疗。应

定期复查动脉血气和X线胸片。

6.静脉注射抗生素。

7.静脉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

五、支气管痉挛

(一)原因

1.哮喘。

2.COPD。

3.气道受到刺激化学刺激如吸入胃液等,机械刺激如浅麻醉时

插入气管导管,物理刺激如温度变化等。

4.静脉注射药物引起组胺释放的药物如箭毒、阿曲库铵和吗啡

等,均可诱发支气管痉挛, 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静注也可诱发支

气管痉挛。

(二)临床表现

1.肺顺应性下降表现为气道峰压高、肺泡通气量小。麻醉后的病人

肺通气困难。

2.呼气时间延长,伴有哮鸣音。

3.胸廓活动幅度下降。

4.氧饱和度下降,病人出现紫绀。

5.交感兴奋,表现为出汗、高血压、心动过速、快速性心律失常。

6.清醒病人烦躁不安、躁动。

(三)鉴别诊断

1.气管导管位置不当如导管触及气管隆突或插入支气管,导管被血

液、分泌物、异物等堵塞,导管打折等。

2.吸入胃内容物。

3.各种原因的肺水肿。

4.气胸。

5.药物或输血过敏反应。

6.空气或羊水栓塞。

(四)处理

1.首先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它各种困难的原因,在明确病人是支

气管痉挛后应及时处理。

2.吸氧。

3.调整气管导管位置,吸除导管和气管内痰液和各种异物。

4.增加麻醉深度,可吸入安氟醚、异氟醚或氟烷;也可静脉注射氯

胺酮(50~100 mg)、异丙酚或硫喷妥钠。

5.保持吸入气温暖,气道湿润。

6.药物治疗

(1)扩张支气管可通过气管导管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胆碱能受体阻断药爱喘乐;

(2)静脉滴注小剂量肾上腺素(0.25~1 μg/min);

(3)静脉注射氨茶碱5 mg/kg,继之0.6 mg/kg/hr静脉滴注;

(4)每4小时静脉注射琥珀酰氢化可的松100 mg或甲基强的松龙30~60 mg 。

六、苏醒延迟

(一)原因

1.药物原因术前用药或麻醉药物(包括静脉和吸入全麻药、麻

醉性镇痛药、肌松药)过量。

2.低温。

3.代谢和内分泌因素

(1)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

(2)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钾、低钠、低钙和高镁

(3)血浆渗透压增高或降低

(4)高血糖或低血糖

(5)肝性脑病或肾性脑病

4.神经系统原因

(1)脑水肿、脑出血,颅内高压

(2)脑血管意外

(3)缺氧性脑病

(二)处理

1.一般支持

(1)检查生命体征和氧饱和度;

(2)持续吸氧;

(3)呼吸支持,必要时重新气管插管;

(4)有指征的病人输血、补液或静脉输注强心药。

2.检查神经肌肉阻滞情况

(1)使用神经刺激器检查肌松作用

(2)必要时静注肌松药拮抗剂

3.检查术中用药情况,包括剂量,最后给药时间及给药后的反应

4.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瞳孔、反射、病人对刺激的反应、肌力和腱

反射等。

5.排除其它生化异常检查电解质、动脉血气和血糖、肝肾功能、

血渗透压等

6.拮抗麻醉药物的作用

(1)麻醉性镇痛药:静注纳洛酮0.1 mg,直至总量0.4 mg,注意防止发生躁动、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

(2)苯二氮卓类:静注flumazenil(安易醒)

7.其它治疗用药

(1)低血糖:5%GW液静脉滴注;

(2)高血糖:生理盐水+胰岛素静脉滴注;

(3)血浆渗透压增高: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同时静脉注射速尿。

七、低血压

不论低血压由何种原因引起,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外乎:心肌收缩力下降,外周阻力下降,血容量不足导致回心血量减少或心律紊乱。

(一)原因

1.药物原因

(1)麻药过量

(2)药物过敏

(3)用药错误

2.麻醉技术

(1)椎管内麻醉

(2)控制性降压

(3)使用IPPV或PEEP后胸腔压力增加

3.血液因素

(1)低血容量

(2)输血后过敏反应

4.病人体位改变

5.外科操作影响

(1)牵拉内脏、腹腔探查

(2)腹腔拉钩或纱布垫填塞

(3)人工气腹

(4)快速开放主动脉阻断

6.心脏原因

(1)急性心衰,肺水肿

(2)急性心梗

(3)心包填塞

(4)肺栓塞

7.呼吸原因

(1)低氧血症

(2)张力性气胸

8.休克

(1)感染中毒性休克

(2)低血容量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

(二)处理

1.检查生命体征,重复测量血压,观察皮肤颜色,证实低血压的诊

2.检查ECG、SpO2、PetCO2和CVP

3.检查外科创面,核对出血量,注意外科操作

4.检查麻醉机、呼吸回路和监护系统;手控呼吸,纯氧通气,同时

听诊胸部,排除气胸、支气管痉挛、心包填塞和肺水肿

5.扩充血容量:合理使用晶体液和胶体液

6.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1)麻黄碱5~10 mg静脉注射

(2)苯福林0.1~0.2 mg静脉注射

(3)多巴胺3~10 g/kg/min静脉滴注

(4)肾上腺素0.1 mg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

八、高血压

(一)原因

1.病人有原发性高血压

2.麻醉过浅

3.缺氧、二氧化碳潴留

4.液体过量

5.药物的作用,如氯胺酮、潘库溴铵等

6.颅内压增高

7.内分泌紊乱,如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

8.药物相互作用,如哌替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

(二)临床表现

1.血压增高> 基础值20%

2.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瞳孔散大、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出汗

3.继发其它器官的功能紊乱

(1)意识改变

(2)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

(3)心律失常

(4)急性心衰,肺水肿

(三)处理

1.确保良好的通气和氧供,检查麻醉机和呼吸回路,避免缺氧和二

氧化碳潴留;

2.评估麻醉深度,如麻醉过浅,增加吸入全麻药或麻醉性镇痛药。

如病人膀胱膨胀,应及时导尿,排空尿液;

3.检查输血、补液情况,若液体过量,应静脉注射速尿,并限制输

液量;

4.降低颅内压,静脉滴注甘露醇0.5~1 g/kg;

5.若为原发性高血压,应开始药物治疗

(1)β受体阻断药,常用拉贝洛尔0.1~0.2 mg/kg IV、艾司洛尔0.5~1 mg/kg IV或普萘洛尔0.5~1 mg IV,必要时可追加;

(2)血管扩张药:肼屈嗪(肼苯哒嗪)5 mg IV,可重复追加;硝普钠或硝酸甘油0.1~0.5 μg/kg/min静脉滴注,并根据血压调节滴注速率;

(3)钙拮抗药:尼卡地平(佩尔地平)0.5~0.6 μg/kg IV,然后一0.5 μg/kg/min静脉滴注,按血压变化调节用量;硝苯地平10 mg IV

或舌下给药;维拉帕米2.5 mg IV,可重复追加

6.术后继续抗高血压治疗,预防心、脑并发症

九、少尿

术中尿量小于0.5 ml/kg/hr即为少尿。

(一)原因

1.机械因素(肾后性少尿)

(1)输尿管梗阻

(2)膀胱梗阻

(3)导尿管不通畅

2.真性少尿

(1)肾血流灌注减少:低血容量、充血性心衰、主动脉阻断、各种休克

(2)原有肾脏疾病

(3)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二)预防

1.进行大手术时,应放置导尿管,观察尿量

2.稳定循环,术中监护血压、CVP,及时补足血容量

3.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合理使用正性肌力药物

4.及时给予利尿药(主动脉手术时预防性输注),常用的有甘露醇

0.5~1 g/kg,速尿10~20 mg

(三)处理

1.检查膀胱是否充盈,确保导尿管通畅;

2.检查病人的循环功能,应保持收缩压> 100 mmHg,CVP 6~12

cmH2O,Hct > 30%;

3.输液试验快速输注生理盐水或海脉素250~500 ml,然后检查

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

4.若已经排除血容量不足,静脉注射速尿10~20 mg,观察尿量,必

要时重复注射速尿。也可以静脉输注多巴胺2~5 g/kg/min以扩张肾血管。原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术中应给予速尿维持尿量;5.检查尿电解质、比重和渗透压;抽血标本检查肾功能、血浆渗透

压、动脉血气、血红蛋白和Hct;

6.若经过上述处理后仍少尿,应对病人肾功能重新评估,同时检查

用药情况,停止一切对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

少尿的鉴别诊断

肾前性少尿急性肾衰

尿钠(mmol/L)<20>40

<550>350

尿渗透压

(msom/L)

尿/血渗透压比值>2:1<1.1:1

尿/血尿素氮比值>20:1<10:1

尿/血肌酐比值>40:1<10:1

尿沉淀物非细胞性细胞性

十、上呼吸道梗阻

(一)原因

1.喉痉挛咽喉部分泌物刺激;

2.喉头水肿咽喉部外科手术后、气管导管刺激;

3.气道受压迫颈部血肿、肿瘤等;

4.声带麻痹喉返神经损伤

5.气道内异物、液体或血液造成气道部分梗阻

6.全麻清醒不完全,全麻药和肌松药物的残留作用

(二)预防

1.待病人清醒、咽喉反射活跃后拔管

2.病人有气道水肿时不应拔管

3.气道手术、创伤或长期气管插管后静注地塞米松10 mg

4.拔管前后吸净气道和口腔分泌物

5.术后清除口腔和气道内所有异物

(三)临床表现

1.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喘鸣音,病人极度缺氧

2.呼吸辅助肌用力,出现“三凹征”;胸腹部反常呼吸

3.通气量减少,SpO2下降,病人紫绀,二氧化碳分压上升

4.早期出现心动过速、高血压和心律失常,晚期可变成心动过缓

5.常规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手法不能奏效

(四)处理

1.面罩纯氧吸入,采用常规维持气道通畅的手法;请外科医生到场;

2.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3.咽喉部吸引,去除分泌物;

4.检查循环和氧饱和度;

5.颈部血肿压迫应立即去掉颈部敷料,拆除伤口缝线,清除伤

口内血块,症状不能改善,则立即气管切开;

6.喉头水肿症状较轻,无低氧血症的病人可用肾上腺素生理盐

水局部喷雾,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40 mg、速尿10~20 mg,静脉滴注甘露醇。对呼吸困难严重,伴有低氧血症的病人,应准备口径较细的气管导管重新插管,若不能成功,应立即气管切开;

7.插管成功后,应根据病人上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决定进一步处理方

8.梗阻原因已经去除,病人无反流误吸,可拔除气管导管;

9.梗阻原因不能去除,或虽梗阻原因可去除,但病人已有反流误吸,

应保留气管导管,进一步呼吸支持;必要时气管切开。

十一、肺栓塞

(一)原因

1.空气栓塞,常见于颅脑外科手术、腹腔镜人工气腹和深静脉穿刺。

2.血栓栓塞,见于长期卧床病人,往往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癌栓栓塞

4.脂肪栓塞,见于长骨、髂骨骨折或手术的病人。

5.羊水栓塞

(二)临床表现

1.空气栓塞

早期:PetCO2下降,

后期:CVP升高、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前区可闻及“转磨样杂音”,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心电图P波高尖,伴有

室性心律失常;

2.血栓栓塞临床无特殊症状,可见气急、胸痛、心动过速、咯

血,肺部可闻及罗音、哮鸣音等。心电图检查电轴右偏、右束支传导阻滞和T波改变;

3.脂肪栓塞早期症状与血栓栓塞相似,后期出现意识障碍、严

重ARDS,尿中可发现脂肪滴,皮下出血点。

(三)处理

1.空气栓塞

(1)制止空气继续进入静脉;

(2)停止N2O吸入;

(3)快速静脉输液,增加回心血量。血压偏低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

(4)经CVP导管抽吸空气;

2.血栓栓塞术中栓塞采取支持疗法,维护呼吸循环功能。

十二、过敏反应

(一)麻醉中常见的致敏物质

3.麻醉药

(1)诱导药物硫喷妥钠

(2)局麻药酯类局麻药

(3)肌松药箭毒、阿曲库铵、琥珀胆碱

(4)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哌替啶

4.血制品和胶体溶液包括各种血制品、右旋糖酐、海脉素和羟

乙基淀粉

5.其它

(1)抗生素

(2)放射造影剂

(3)鱼精蛋白

(4)骨水泥

(二)临床表现

1.皮肤潮红、搔痒、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

2.呼吸系统清醒病人胸闷、气急,支气管痉挛,喉水肿、喘鸣;

3.循环系统低血压、心律失常和肺水肿

以上临床表现必须和哮喘、气胸、肺栓塞、心源性休克、血管迷走反射和心包填塞等相鉴别。

(三)处理

1.停止继续注射过敏物质,如怀疑过敏原为血制品,应送血库重新

血型鉴定;

2.吸纯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病人必要时可气管插管;

3.扩充血管内容量,可静脉内补充LR溶液或胶体液;

4.肾上腺素50~100 μg静脉注射。严重循环衰竭的病人,肾上腺素

用量可达1 mg;

5.监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

6.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1000 mg;

7.病人有支气管痉挛,可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

静脉注射氨茶碱5 mg/kg。麻醉病人还可以静注氯胺酮50~100 mg,血压良好者可吸入氟烷、安氟醚或异氟醚;

8.纠正酸中毒。

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

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机制 交感神经阻滞引起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 和回心血量减少 T4以上高平面阻滞,阻断心脏加速神经纤维(发自T1~T4水平),削弱心脏代偿功能,进一步加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其他因素,如局麻药吸收入血引起心肌 负性肌力作用;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 广泛的阻滞平面 原有低血容量 原有心血管代偿功能不足、心动过缓 高体重指数、老年 术前合并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或丙嗪类药物 突然体位变动可发生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 甚至心跳骤停; 椎管内阻滞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 广泛的阻滞平面 应用β受体阻滞剂 ? 原有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

引起心跳骤停的危险因素 脊麻心跳骤停发生率高于硬膜外腔阻滞 进行性心动过缓 老年人 髋关节手术(?....) 预防 避免不必要的阻滞平面过广、 纠正低血容量、抬高双下肢 对施行剖宫产的患者常规左侧倾斜30°体位 椎管内阻滞前必须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输入适量液体。 治疗 一般治疗措施,包括吸氧、抬高双下肢、加快输液等; 中度到重度或迅速进展的低血压,静注麻黄碱; 对严重的心动过缓,静注阿托品; 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静注阿托品和麻黄碱,如无反应立即静注小剂量肾上腺素(5~10μg); 一旦发生心跳骤停立即施行心肺复苏。 硬膜外腔阻滞对呼吸的影响与运动阻滞平面和程度相关。 静脉辅助应用镇痛药、镇静药可引起呼吸抑制或加重椎管内阻滞的呼吸抑制。

椎管内阻滞,特别是复合静脉给予镇痛药、镇静药引起呼吸抑制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将导致心跳骤停,预后极差。 危险因素 (1)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在应用椎管内阻 滞时容易出现呼吸功能失代偿; (2)高平面阻滞、高浓度局麻药或合并使 用抑制呼吸的镇痛药和镇静药,可引起 严重呼吸抑制。 预防 (1)选择适当的局麻药(浓度、剂量及 给药方式),避免阻滞平面过高; (2)凡辅助应用镇痛药、镇静药物者, 应严密监测呼吸功能,直至药物作 用消失。 治疗 (1)椎管内阻滞中应严密监测阻滞平面,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呼吸功能不全; (2)发生呼吸困难,但阻滞平面在颈段以 下,膈肌功能尚未受累,可给予吸氧;

手 术 后 常 见 并 发 症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普外科) 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单叶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单叶全切术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甲亢)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2/万)-以窒息、切口下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赖气管造口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可在3 个月至半年内恢复)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变(发生率约0.5%)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7、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甲状腺癌术后)8、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偶可发生)9、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10、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11、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12、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13、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 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3、术中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2~5%)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发生率约0.5%)7、术后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较少见)8、术后粪瘘、腹壁窦道形成(少见)9*、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5%,但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可达20%以上)10、阑尾残株炎,残端囊肿、残株癌(发生率<1%)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2、术后切口疝13、女性不孕症(约20~30%女性不孕症有阑尾切除史) 三、疝修补/成形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斜疝修补/成形术直疝修补/成形术滑疝修补/成形术复发疝手术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罕见)(损伤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等)3、术中损伤肠管、膀胱(滑疝、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4、术中损伤重要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致术后伤口疼痛)5、术中损伤精索,致睾丸萎缩,丧失性功能、生育功能6、术后阴囊血肿、水肿(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裂开,愈合延迟8、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者)9、切口感染严重者需取出疝修补网片10、疝复发(复发率2~3%,需二次手术)11、术中损伤血管或神经引致下肢永久性麻木、肢体供血障碍

全身麻醉常见意外和并发症及处理

全身麻醉常见意外和并发 症及处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全身麻醉常见意外和并发症及处理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54-01 在我们日常手术工作中,全身麻醉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全身麻醉时,由于受到麻醉药物影响、手术直接创伤、神经反射亢进以及患者原有病理生理变化的特殊性等,均可能导致某些系统出现相应的并发症。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应该充分了解全身麻醉常见的意外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防患于未然。减轻全麻手术病人的伤害,保证病人的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全身麻醉的意外和并发症主要出现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其发生与病人情况,麻醉手术前准备,麻醉、手术期及术后处理有密切联系。为此必须强调预防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 1 呼吸系统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1.1 呕吐和窒息:呕吐发生在麻醉诱导期,术中或麻醉苏醒期。饱食后的急诊、肠梗阻、剖宫产术及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全麻过程中易发生。呕吐前常有恶心、唾液分泌增多、频繁吞咽及痉挛性呼吸的先兆症状。一旦发生极易发生误吸引起窒息。处理:一旦发生立即将病人上身放低,头偏向一侧以利呕吐物排

出,避免进入呼吸道。迅速清除与吸尽口鼻腔内呕吐物,如有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应诱发咳嗽或行气管内插管彻底吸出。胃液入气管除给予氨茶碱和抗生素外经气管插管或支气管镜用5-10ml盐水反复冲洗支气管。另外完善术前胃肠道准备,成人择期手术前常规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以保证胃排空,避免术中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呕吐或误吸。 1.2 呼吸道梗阻:以声门为界,呼吸道梗阻分为上呼吸道梗阻和下呼吸道梗阻 1.2.1 上呼吸道梗阻:最常见原因舌后坠和咽部分泌物积聚,吸气困难为主要病症,舌后坠时可听见鼾声,咽喉部有分泌物则呼吸时有水泡音。处理:托起下颌,或置入口咽通气管,并及时吸除分泌物。梗阻即可解除。其它原因诱发的喉痉挛,病人呼吸困难,吸气时呈鸡鸣声,发绀。应立即去除诱因加压给氧,若不缓解,可用粗针头经环甲膜穿刺,开放气道。如痉挛仍不解除,静注肌松剂后做气管插管,用麻醉机控制呼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1.2.2 下呼吸道梗阻 常因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积聚或唾液、呕吐物误入下呼吸道引起,宜可因气管痉挛引起,多发生于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培训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培训内容 麻醉后恢复室来源于“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又称苏醒室或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开始于1846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才普遍开展。我国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 麻醉后复苏室(PACU)是病人麻醉手术后苏醒以及恢复的场所,它的作用是确保病人麻醉苏醒期的安全,将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从而大大提高病人返回病房的安全性。全身麻醉病人术后PACU集中管理、监护、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送病房。不但减少病人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充分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同时,也使手术麻醉后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专业护理和治疗,也减轻了病房护士的工作量。 一、麻醉后复苏室(PACU)的工作流程 1、接收病人:进入PACU前,需由麻醉医生通知PACU 医护人员做好接收准备,并整理好麻醉记录单,然后由麻醉者、术者喝手术室护士护送病人入PACU,并与当班医护人员详细交接班。病人在PACU期间由本室医生主管病人,如有外科情况及时与术者或有关人员联系后共同处理。 2、入室评估:病人由手术室转入PACU后,采用PACU (Aldrete)评分标准,根据肌力、呼吸、循环、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神志情况,对其进行入室评估,范围从0(昏迷病人)到10分(完全清醒)。

PACU评分标准 观察指标/评分0 1 2 肌力无肢评活动能活动两个肢体有限 的抬头 能活动四肢与抬 头 呼吸需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正常的呼吸与 咳嗽 循环(与术前相比)>+50 +20~50 +20 SpO2辅助吸氧下<90% 辅助吸氧下>90% 辅助吸氧下>92% 神志无任何反应嗜睡,对刺激有反应清醒 3、监测与记录:病人在PACU,主要由护士进行监护, 其项目包括呼吸、循环、神经肌肉、体温、神志、疼痛、恶心、呕吐、引流管及出血量、肾功能、体液和电解质平衡。 并详细记录于PACU记录单上。 4、PACU转出制度:一旦循环、呼吸情况稳定、麻醉苏 醒完全即转会原病房继续治疗。由PACU通知原病室医护人 员接病人回病房,特殊情况可派PACU医护人员协助。如病 人病情突然变重或情况特殊者则转送ICU。 二、临床护理 1、一般护理:全麻患者手术毕,患者至苏醒室前各类 抢救物品呈备用状态,患者一入苏醒室专人守护,给予氧气 吸入,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安排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加用约 束带。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的情况。将输液装置、各种引流

硬膜外麻醉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

硬膜外麻醉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仍是由于局麻药毒性反应,其次包括脊神经根损伤、全脊麻、拔管困难和导管折断、硬膜外血肿和截瘫等。 一、全脊麻防治 硬膜外麻醉的穿刺判断不清楚是否在硬膜外腔时,宜退针,进针方向的调整;平面的测定;试探用药的目的。 二、硬膜外血肿 发生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穿刺困难、穿刺出血、术前存在凝血性疾病、使用抗凝药物病人、老年人动脉硬化。在局麻药作用消失后,感觉与运动功能未恢复,或恢复后又消失,或伴有大小便失禁与腰背部疼痛表现,应怀疑发生硬膜外血肿。最明确的是CT诊断。 三、神经系统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刺激症状、神经根性病变、马尾综合征和截瘫等。操作因素有关外局麻药因素也是主要原因。 (一)神经根性病变的常见临床表现:感觉减退和该神经支配区域的功能减退,感觉障碍多于运动障碍。 (二)硬膜外麻醉引起马尾综合征的原因 穿刺针误入珠网膜下腔直接损伤马尾神经,使之水肿、粘连 误伤硬膜外脉络丛形成硬膜外血肿,压迫马尾神经,局麻药的毒性。 (三)硬膜外麻醉引起瘫痪原因为:最多见是硬膜外血肿,其余原因是局麻药损害,硬膜外置管压迫,硬膜外腔注入空气过量,操作粗暴损伤脊髓,脊髓缺血,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或肾上腺素过量。 (四)避免神经损伤的方法 (1)避免在深度镇静和全麻状态下穿刺置管; (2)如果在注药过程中病人出现疼痛立即停止注药; (3)避免出现异感;

(4)避免使用小于0.2mA的电流; (5)使用短斜面针头; (6)低压注射; (7)局麻药的毒性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 (8)使用超声引导; 四、气管导管拔管的注意事项 考虑拔管时,缺乏紧急开放气道准备,会导致灾难性后果。过早拔管的常见并发症包括通气不足、呼吸暂停或呼吸阻塞。术后即刻出现呼吸暂停或通气不足的常见原因是麻醉药和阿片类药物的残余作用。神经肌肉阻滞药物逆转不完全或存在多余的口腔内容物,时刻警惕喉痉挛。如果发生,尽快使用面罩进行正压通气,失败则使用琥珀胆碱。将双腔导管更换为单腔导管时的特殊风险。切记,尽管几乎在每一个实例中该操作都是有益的,但并不是必需的,没有准备好必要时重新插管,则不要拔管。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修订版)

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目录 一、术后出血 二、术后切口感染 三、术后切口裂开 四、术后疼痛 五、术后急性胃扩张 六、术后肺不张及肺炎 七、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八、术后肺栓塞 九、术后尿潴留 十、术后腹腔感染 十一、术后肠梗阻

一、术后出血 (一)病因: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凝血机制异常着,可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出血量根据伤口敷料渗血多少,引流管内出血量

腹腔镜手术和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腹腔镜手术和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微创手术对病人造成的创伤以及并发症要小于传统的外科手术。但是,由于其所特有的特点决定其有可能产生高碳酸血症、气体栓塞、气胸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有的来源于手术本身,有的来源于麻醉的处理不当。微创手术虽然创伤小,但是对麻醉医生围麻醉期管理相当关键。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发现术中发生的意外。 一气胸 气胸是微创手术比较少见的严重并发症,主要发生在一些腹腔镜下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和腹腔镜下膈疝修补等手术中。在一定的麻醉深 度肌肉松弛良好条件下下,病人突然发生大幅度心率加快,与此同时气道压力升高,一定要首先考虑可能发生气胸。一方面,马上停止人工气腹,排净腹腔内气体。另一方面,听一侧呼吸音消失,胸部X线片可进一步明确诊断。而发生气胸的主要原因有术者术中分离腹腔粘连时伤及胸膜以及气管插管误入一侧支气管,潮气量过大造成。 二皮下气肿 皮下气肿是长时间腹腔镜手术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体格肥胖的老年病人。主要是因为气体经穿刺锥进入皮下,轻度的皮下气肿一般无需处理,术后很快自行吸收。而类似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等手术,术中需要头低足高位,有时会有大量气体通过穿刺锥进入皮下,遍布前胸、乳房、颈部甚至面部眼睑。血气分析结果显示病

人存在因二氧化碳蓄积引起的呼吸性酸中毒。此时应立即停止手术, 排净腹腔内的残余气体,局部加压使气体尽量排除,过度通气同时更 换新鲜的钠石灰。 三气体栓塞 气体栓塞是腹腔镜手术中比较罕见的并发症,但绝对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很多外科医生造人工气腹时不再使用气腹针,所以产生气体栓塞的主要原因为人工气腹压力过高、病人术中血压过低、手术创面优活动的静脉断裂出血点以及手术时间较长等。治疗原则为缓解临床症状、稳定生命体征、控制气体输入和扩散。具体措施包括立即解除人工气腹、吸入纯氧、左侧卧头低位通过中心静脉插管抽出中央静脉右心房内气体、高压氧治疗。如发生心跳骤停按心肺复苏处理。 四二氧化碳蓄积 二氧化碳蓄积是腹腔镜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生于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后一小时以上的手术。在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下,当病人术中心率血压持续缓慢增高时,首先考虑人氧化碳蓄积。主要的原因还是吸收过快而排除缓慢。此时应及时降低人工气腹压力,更换新鲜的钠石灰的同时过度通气。必要时血气分析来明确诊断。 五反流误吸

麻醉意外和并发症预防及处置的规定

关于麻醉意外和并发症预防及处置的规定为了提高手术麻醉质量,减少麻醉意外或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为了出现麻醉意外和并发症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尽量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特制定本规定。 一、预防措施 (一)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 1、严格执行《麻醉科工作常规》。 2、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 3、加强对进修医师的管理,定期业务及操作技能指导,在日常医疗工作 遵 循本院医师负责制。 4、建立科室奖罚制度。 (二)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 1、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 2、制定新职工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操作技能的阶段性考核。 3、定期进行全科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 4、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 5、鼓励科室人员参加国内外业务学习班、进修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

职业技能。 (三)各种麻醉操作的预防措施 1、加强术前随访,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麻醉医师按照每日的手术麻醉排班表,进行术前随访工作。 2、根据病人的病史、手术方式,估计手术的难易程度和病人的耐受情况,并结合自己对各种麻醉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必要时征询上级医师的意见,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 3、复苏室提供患者术后苏醒及拔管的理想环境,专人负责。可能发生的问题是苏醒延迟、自主呼吸恢复不良等。 二、发生麻醉意外或并发症时的处理和报告: (一)发生麻醉意外或并发症时的处理 1.局麻药毒性反应 (1)停止应用局麻药。 (2)面罩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以保证氧供。 (3)用苯二氮卓类等药物如安定、咪唑安定等,甚或硫喷妥钠及肌肉松弛药以控制惊厥。 (4)应用升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支持循环功能。 (5)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脑复苏处理。 2.高平面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阻滞及全脊麻

复苏室麻醉并发症处理

复苏室麻醉并发症处理 恶心呕吐的原因 1、吸入麻醉药在苏醒阶段的低浓度对气道及呕吐中枢的刺激引起咳嗽和恶心呕吐。 2、静脉镇痛药(Ketamine、曲马多)对大脑边缘系统的刺激引起中枢恶心呕吐,而阿片类药物(芬太尼、吗啡、度冷丁)对大脑极后区的阿片受体作用引起恶心呕吐。 3、疼痛和内脏牵拉反射,胃肠道机械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的反射性呕吐。 4、体位改变导致前庭系统的刺激诱发呕吐。 5、低血压、低血糖、肠梗阻、缺氧、呼吸循环系统不稳定是术后造成恶心呕吐的重要诱因。 6、术后吸痰等物理刺激。 7、颅内压增高直接刺激延髓的呕吐中枢。 8、其他:包括患者因素(肥胖,有晕动病史)、手术种类(中耳、腹腔镜、睾丸、眼科等)和椎管内麻醉平面>T5. 恶心呕吐的处理 1、一旦发生呕吐,立即采取头低位使声门裂高于食道入口,让胃内容物从口角流出并用吸引器清除口咽部胃内容物以减少误吸机会,并针对上述原因处理。 2、药物处理 、小剂量氟派利多、胃复安、地塞米松静脉注射。

、止吐药选择。 止吐药种类 Ondensetron(恩丹西酮、欧贝、枢复宁、阿扎司琼)于手术结束前30’静脉注射4mg或发生恶心呕吐时立即静脉注射4—8mg. Cranisetron(枢星、格兰西隆)3mg溶于0.9%Nacl120CC静脉注射。上吸道梗阻的原因 全麻神经肌肉阻滞回复不完全、舌后坠、喉痉挛和气道水肿、颈部手术切口血肿压迫引起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造成严重水肿及各种原因造成的声带麻痹导致误吸。 上呼吸道梗阻的处理 1、头部后仰,同时托起下颌骨放入口咽(鼻咽)通气道或喉罩。 2、面罩吸氧,紧急病历气管插管困难病人采用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 低氧血症的原因 1、肺内右向左分流增加:通气/血流比例下降,其中分泌物堵塞了支气管、气道导管过深进入支气管、气胸等造成的肺不张是引起右向左分流增加的主要原因。 2、术毕麻醉药和肌松药的残余作用加上术毕低通气以恢复动脉血中正常CO2分压所造成吸入氧量下降。 3、胃内容物误吸。 4、心输出量降低:心输出量降低可增加氧含量低的混合静脉血通过右向左分流直接进入循环进一步降低PaO2.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完整版)

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目录 一、术后出血 二、术后切口感染 三、术后切口裂开 四、术后疼痛 五、术后急性胃扩张 六、术后肺不张及肺炎 七、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八、术后肺栓塞 九、术后尿潴留 十、术后腹腔感染 十一、术后肠梗阻

一、术后出血 (一)病因: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凝血机制异常着,可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出血量根据伤口敷料渗血多少,引流管内出血量

麻醉常见并发症诊断的处理

第十二篇麻醉常见并发症诊断的处理 一、恶心、呕吐 (一)主要原因 1.病人因素 (1)饱胃病人; (2)青年女性和儿童 (3)肥胖病人; (4)术后给予阿片类药物; (5)以往麻醉后恶心、呕吐的病人; (6)患有晕动症的病人。 2.手术因素 (1)腹腔镜手术; (2)五官科手术; (3)上消化道手术; (4)急诊手术; (5)妇科手术。 (二)预防 1.择期手术病人术前禁食; 2.术前免用阿片类药物; 3.使用较少引起恶心、呕吐的全麻药物,如异丙酚; 4.全麻诱导时避免胃胀气,如已经发生,应放置胃管,吸净胃内容

物; 5.椎管内麻醉时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治低血压; 6.腹腔镜手术后应将腹腔内二氧化碳尽可能排放干净; 7.预防性使用镇吐药; 8.搬运病人时做到轻、快、稳。 (三)常用镇吐药(见PONV预防指南) 二、气管插管并发症 (一)插管时发生 1.心血管反应高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心律失常 2.损伤牙齿、齿龈、唇、舌、鼻腔、鼻咽和口咽、会厌、气管 3.插管插管困难、导管插入食管、导管插入支气管 4.其它危险低氧血症、支气管痉挛、反流误吸 (二)导管原因 1.导管固定不当导管成角、阻塞、导管与呼吸机接头脱落、导 管脱出。 2.其它支气管痉挛、病人咬管、导管气囊漏气 (三)拔管后发生 1.早期并发症: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上呼吸道梗阻、反 流误吸、声带麻痹和咽痛等、杓状软骨脱位等。 2.晚期并发症鼻腔插管后菌血症、喉溃疡、气管狭窄。 (四)预防

1.术前气道评估。 2.择期手术术前禁食,急诊手术前服用制酸剂。 3.插管前给氧。 4.使用大小恰当的气管导管。 5.插管前麻醉要有足够深度,避免浅麻醉。必要时插管前使用艾司 洛尔、拉贝洛尔和利多卡因等预防插管时心血管反应。 6.插管时做到轻快、准确,减少损伤。有出血倾向的病人避免鼻腔 插管。气管导管外壁应涂抹润滑剂。 7.插管后仔细听诊两侧胸部,同时注意导管深度。 8.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固定后再次确定气管导管的位置。 9.气囊充气适度,避免气囊过度充气压迫气管。 10.拔管应严格掌握指征。 11.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应及时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如确实有杓状软 骨脱位,应立即处理。 12.ICU的病人难以难受长时间口腔气管插管,需要长时间呼吸支持 的病人可考虑气管造口。 三、寒战 (一)原因 1.低温。 2.术中使用吸入全麻药。 3.硬膜外阻滞后寒战,发生机制不明。

麻醉意外及并发症处理规范及流程

全麻诱导麻醉相关意外及并发症处置规范 一、一般并发症的处理: 全程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当血氧监测低于90%时应及时给予橡皮球囊持续正压通气,一般都能恢复正常。因为丙泊酚的半衰期较短只有2-4分钟。如果发生严重的呼吸和心脏抑制大多数是由于麻醉药物过量、病人的特殊体质引起的。要立即给予橡皮球囊持续正压通气,必要时给予可拉明0.375毫克、洛贝林0.3毫克静脉推注。心血管抑制时要把病人的头部放低,如果抑制严重,应该使用扩容药和升压药,肾上腺素1毫克静脉推注,706代血浆静滴。如病人病情急剧恶化,应及时行气管插管,并请相关科室及时会诊。 二、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1、气管插管操作有关的各种损伤 (1)有些损伤不需处理如口唇损伤、粘膜损伤出血,如出血不止则可局部压迫止血,必要时用含肾上腺素的棉球或小纱布压迫。 (2)如操作中牙齿脱落,应立即取出,应防止滑入气管或食道。 (3)如声带损伤和声门水肿,可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等。 2.呼吸暂停 (1)立即经面罩人工呼吸,有上呼吸道梗阻者可置入中咽通气道。 (2)如无效,可插入喉罩,施行人工呼吸。 (3)必要时可在肌松药辅助下插入气管导管人工呼吸。

3.上呼吸道梗阻 (1)托起下颌,头偏向一侧,适用于舌下坠而引起上呼吸道梗阻。 (2)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3)如无效插入合适的喉罩,必要时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 (4)如因喉痉挛引起上呼吸道梗阻,或反流物引起,应立即用肌肉松弛药,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4.误吸综合征综合 (1)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充分吸引中咽部胃液和食物残渣等。 (2)气管插管后立即气管内吸引,在纤支镜下吸引和冲洗。 (3)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 (4)大剂量抗生素应用。 (5)呼吸支持。 5.气管导管插入食道或插入一侧支气管 (1)导管过深插入一侧支气管,将导管退至总气管,并听诊确定。 (2)导管插入胃,则应退出,面罩吸氧,人工呼吸后,再次插管并确定。 (3)吸出胃内气体。 6.过敏反应 (1)麻醉中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该药物的使用,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人工通气。 (2)给予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或氢化考的松5mg/kg经脉滴注。 (3)严重过敏者给予肾上腺素1ug/kg。 (4)若脉搏消失,应立即按心跳骤停处理。

医院麻醉复苏室管理制度

辰溪县人民医院 麻醉复苏室管理制度 一、概述 麻醉后复苏室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全麻病人,硬膜外平面在T5以上以及 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均需送麻醉复苏室观察治疗。一般白天开放,急 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可转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继续治疗。复苏室 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 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 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征。 二、工作内容 1、定期进行药品和物资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 制度 2、病人在手术室护士和麻醉科医师护送由手术室转往复苏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共同交接。 3、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包括心电图、血压、 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 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器扶助或控制呼吸。 4、麻醉科医师向PACU的麻醉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姓名、年龄、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等术前相关情况、 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等等。 (2)麻醉用药。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物 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 (3)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 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4)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或措 施处理,效果如何。 (5)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转出计划。 6、PACU麻醉医师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 要集中在神志、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并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 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7、复苏室病人管理内容

麻醉常见并发症防治

课件一 麻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荣昌县人民医院麻醉科郑彬武 一、局部麻醉主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局部麻醉:是指病人神志清醒,身体某一部位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被暂时阻断,运动神经功能保持完好或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被阻滞状态;这种阻滞应完全可逆,不产生组织损害。(一)、局麻药毒性反应 是一种最常见的麻醉并发症 1、原因: 主要是穿刺针误入血管而未及时发现;操作注药太快、压力太大,药物迅速吸收,特别是在未加肾上腺素的情况下,也会导致中毒;局麻药超极量注射。 2、预防: ①穿刺针切勿过深;②注药前、中、后反复抽吸;③注药速度切忌太快;④药物不可超过极量;⑤局麻药中加肾上腺素,减慢吸收和延长作用时间;⑥术前选用安定或其他苯二氮类药,对惊厥有较好保护作用。 3、表现: 局麻药重症毒性反应突出表现是惊厥;先驱症状:如惊恐、突然入睡、多语、躁动、头昏、口舌发麻和肌肉抽动,此时就应停止注射,采用过度通气以提高大脑惊厥阈。一旦发生惊厥,全身肌肉不协调、强烈地收缩,影响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甚至可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应重在预防。 4、治疗:由于局麻药在血液内迅速再分布和稀释,所以一次惊厥持续时间多不超过1分钟。 ①发生惊厥时注意保护病人,避免发生意外的伤害。 ②给氧,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 ③静注SP50~100mg(2.5%SP2~4ml)或安定2.5~5mg静注; ④司可林1mg/kg静注,可停止肌肉阵挛性收缩;但只能由熟练的专业麻醉师应用,且要有人工呼吸的设备。如果病人在应用巴比妥类或安定药物后仍继续抽搐,则是应用肌松药的适应症。(二)、局麻药液误入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 1、原因: 主要是颈丛、臂丛阻滞操作穿刺针一是进针过深,二是进针方向偏内向后。特别是以前那种穿刺方法:尤以自第C4穿刺点向第C3横突的一针法,局麻药误入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的机会最大。 2、预防 主要在于穿刺时进针切勿太深,注药时反复抽吸,注药2~3ml后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等不适,无再注入余药。 3、表现 引起高位硬膜外阻滞,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药液注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全脊麻。 4、处理 详见后全脊麻的处理 (三)、膈神经阻滞 膈肌主要由C4神经组成,同时接受C3、C5神经的小分支,颈深丛、臂丛阻滞常易累及,双侧受累可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及胸闷;因此不能双侧颈深丛及臂丛阻滞。一般膈神经阻滞仅轻微胸闷和呼吸困难,吸O2即可缓解。 (四)、霍纳氏Horner综合征 注药后病人表现为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下陷、眼结膜充血、鼻塞、面潮红、不出汗,

麻醉意外和并发症预防及处置预案教案资料

麻醉意外和并发症预防及处置预案

麻醉意外和并发症预防及处置预案 一、预防 1. 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 (1)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 (2) 严格执行《麻醉科工作常规》。 (3) 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 (4) 加强对医师护士的管理,定期业务及操作技能指导,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遵循主诊医师负责制。 (5) 建立科室奖罚制度。对于违反工作常规造成隐患者,给予公开批评及经济处罚;反之,对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隐患者,给予表扬及奖励。 (6)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必须遵循当事人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向医务处汇报的逐级上报制度。 2. 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 (1) 制定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操作技能的阶段性考核。 (2) 定期进行全科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 (3) 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 (4) 医护人员参加业务学习班、进修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 3. 各种麻醉操作的预防措施 (1) 加强术前随访,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麻醉医师按照每日的手术麻醉排班表,进行术前随访工作。随访时医师根据病人的病史、手术方式,估计手术的难易程度和病人的耐受情况,并结合自己对各种麻醉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必要时征询上级医师的意见,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 ⑵要求:术前随访认真负责,详细了解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报告,如有疑问,及时与病房手术医师联系,包括手术方式及其术中可能对病人生理造成的影响。访视病人时进一步口头复习病史,告之病人围麻醉期注意事项,解除病人对麻醉的顾虑,为麻醉方案的最终决定提供依据。随后,签

麻醉复苏室PACU转入标准及流程

盐城新东仁医院 麻醉复苏室(PACU)转入标准及流程 一、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标准 (一)收治范围: 1、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患者; 2、高龄、婴幼儿、危重与麻醉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其她麻醉患者。 (二)排外条件: 1、病情危重,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与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2、呼吸衰竭、其她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者,休克尚未彻底纠正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复杂的口腔、咽腔等特殊部位手术后患者,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的患者应在呼吸机支持与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心肺复苏后患者直接转入ICU; 4、术前即有昏迷、呕吐误吸等情形者,直接送ICU; 5、感染伤口大面积暴露的患者; 6、特殊感染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炭疽杆菌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HIV感染者、狂犬病患者等); 7、其她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需要特殊隔离的患者; 8、其她器官、系统功能异常或病情需要送入ICU进一步治疗的情形。

二、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流程

三、患者在麻醉复苏室交接流程 手术间麻醉医师、巡回护士

盐城新东仁医院 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及流程 一、转出标准 :

1、复苏室Steward苏醒评分达4分以上,特殊患者需血气指标正常。 2、麻醉医师确认达到转出标准可以离室后,一般患者由麻醉医师与护士送回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病情危重者由麻醉医师与手术医师、护士一起转到ICU,与ICU医生护士交接。 二、患者离室指标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麻醉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与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低体温,估计需较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与(或)并发症者,送ICU继续监测治疗; 2、呼吸系统标准: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如病情危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转运呼吸机支持与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20%并循环稳定30min 以上;正常心律,ECG无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若患者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与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4、局部麻醉患者特别就是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最后一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无需使用升压药。门诊患者则待运动功能与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并且门诊患者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 5、患者在复苏室内由于严重疼痛或躁动等使用过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物者,应警惕再度发生呼吸与意识抑制的可能,应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才能送回病房;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7、对苏醒程度评价可参考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达到4分以上者方能离开麻醉复苏室。 Steward苏醒评分

麻醉后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处理

麻醉后恢复室常见并发 症处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麻醉后恢复室 Dragos Diaconescu, Loreta Grecu I.概述 大多数患者都会经历一个平稳的麻醉苏醒期,但术后突发的且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随时可能发生。麻醉后恢复室(PACU)可在患者从麻醉状态到完全清醒,以及最后被送回普通病房之前提供良好的密切监测和处理。PACU通常由一个包括麻醉医师、护士和急救人员在内的专业队伍组成。它应紧邻手术室(OR),并有X线检查和实验室设备。必须准备好用于常规处理(氧气、吸引装置、监测系统)和进一步生命支持(呼吸机、压力换能器、输液泵、心肺复苏抢救车)的药物和设备。 Ⅱ.进入PACU A.转送 患者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送到PACU,最好将床头抬高或将患者置于侧卧位以保证气道通畅。在面罩下给氧以对抗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缺氧性通气驱动降低和弥散性缺氧。对于那些需要接受血管活性药治疗的循环不稳定的患者,如果麻醉医师认为必要,在护送过程中需给予心电图、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B.记录单 患者到达PACU,即刻记录生命体征。麻醉医师应向PACU工作人员提供完整的记录单,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完全接管患者后方可离开。同时,麻醉医生还应将患者的一些必要情况向手术医生或者PACU主要负责人直

接汇报。这份记录单应包括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所有情况及谁将进行最后的术后护理。 C.记录单包括的内容 1.患者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包括失聪、心理问题、语言障碍,以及对于感染的预防。 2.血管内留置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松药、催醒药、血管 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以及所给予的其他相关药物。 4.手术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对于手术中出现的问题(如止血是否完善、引流管的处理、体位受限),必须告知PACU的工作人员。 5.麻醉过程特别是可能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过程的问题,如:实验室的化验值、静脉穿刺困难、插管困难、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心电图变化。 6.液体平衡情况包括输液量和种类、尿量以及估计失血量。 Ⅲ.监测 对患者的意识、呼吸和外周灌注进行严密监测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普通患者,护士与患者的比例为l:2或1:3;对既往有重要疾病史、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高危患者,护士与患者的比例为1:1。根据患者的病情定时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标准监测包括用阻抗体积描记器测定呼吸频率、连续监测心电图、手动或自动血压测定、脉搏血氧仪和体温监

全麻手术常见并发症

全麻手术常见并发症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常见并发症 呼吸系统:占麻醉总并发症的70%。常见的有: 1、呼吸暂停:多见于未行气管插管的静脉全身麻醉者,尤其使用硫喷妥纳、丙泊酚或氯胺酮施行门诊小手术、眼科手术、人工流产及各种内镜检查者;临床表现为胸腹部无呼吸动作. 2、上呼吸道梗阻:见于气管内插管失败、极度肥胖、静脉麻醉未行气管内插管、胃内容物误吸及喉痉挛者。病人往往在自主呼吸时出现“三凹征”,务必预防在先。一旦发生则应立即处理: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或立即人工呼吸 3、急性支气管痉挛:好发于既往有哮喘或对某些麻醉药过敏者,气管内导管插入过深致反复刺激隆突,或诱导期麻醉过浅也可诱发。病人表现为呼吸阻力极大,两肺下叶或全肺布满哮鸣音,重者气道压异常增高可>(40cmH2O) 4、肺不张:多见于胸腔及上腹部术后病人。主要是术后咳痰不力、分泌物阻塞支气管所致,也可与单侧支气管插管、吸入麻醉药所致区域性肺不张有关。预防:术前禁烟2~3周,避免支气管插管,术后有效镇痛,鼓励病人咳痰和深呼吸。 5、肺梗死:多见于骨盆、下肢骨折后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预防:对原有血脂高、血液黏稠度大的老年病人,术前口服阿司匹林;麻醉诱导后翻身时动作宜轻柔。 6、肺脂肪栓塞:多见于老年长管骨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或关节置换术病人。系器械挤压髓内脂肪,使大量脂肪滴入血,导致肺微血管广泛阻塞,造成肺动脉压急剧升高、急性左心衰竭、发绀、血压急剧下降,以至心搏停止等。

循环系统 1、高血压:是全身麻醉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除原发性高血压者外,多与麻醉浅、镇痛药用量不足、未能及时控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强烈应激反应有关。故术中应加强观察、记录,当病人血压>140/90mmHg时,即应处理;包括加深麻醉,应用降压药和其他心血管药物。 2、低血压:以往血压正常者以麻醉中血压<80/50mmHg、有高血压史者以血压下降超过术前血压的30%为低血压的标准。麻醉中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包括麻醉药引起的血管扩张、术中脏器牵拉所致的迷走反射、大血管破裂引起的大失血,以及术中长时间容量补充不足或不及时等。 3、室性心律失常 4、心搏停止:是全身麻醉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前述呼吸、循环系统的各项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均可导致心搏停止。需立即施行心肺复苏。预防: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杜绝因差错而引起的意外;严密监测,建立预警概念。 5、术后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上消化道手术、年轻女性、吸入麻醉及术后以吗啡为主要镇痛药物的病人。 6、术后苏醒延迟与躁动:苏醒期躁动多与苏醒不完全和镇痛不足有关。预防:正确施行苏醒期操作,并于拔管前应用肌松药拮抗剂,补充镇痛药及避免低体温。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一、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流程 (一)医疗事故和纠纷报告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应立即组织抢救,并及时逐级上报,不得延误、隐瞒。凡医疗事故需按规定逐级上报并由科主任上报医务处。发生医疗事故后,当事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领导并与有关科室医师协商解决,处理有困难,将由科室领导出面协调。 (二)成立麻醉科应急专家小组,并将其工作职责规定如下:应急专家小组由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各位副主任医师担任。每次能到现场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患者的抢救和处理全权负责。专家组负责人由能到场参加抢救的上述顺序中排列在最前位的专家担任。承担麻醉工作的麻醉医师应始终参加应急处理工作并服从专家小组的指挥,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事件后果由上级医师负主要责任,住院医师负次要责任。 (三)凡已有或预计有麻醉(包括疼痛治疗)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的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和死亡时应立即向当日值班专家组成员寻求帮助,同时将事件及地点向科主任汇报,并通知当时在科的应急专家小组成员参加抢救。 (四)接到抢救通知的应急专家小组成员在确认自己管理的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快赶到现场参加抢救。 (五)参加抢救的全体医护人员应在专家组负责人的领导下分工合作。应急小组的专家应指挥安排在场医师分工管理呼吸、循环、中枢神经及内环境等。 (六)对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立即通知医务处及主管领导,报告意外事件、患者现状和可能的问题,并邀请他(她)到现场指导工作。 (七)在病情基本稳定后或初步决定放弃抢救后,由专家组负责人召集在场的专家小组成员和麻醉科责任医师与患者所在科室的主管医生和医务处及主管领导商量继续治疗方案指定负责对患者家属谈话的专家和患者家属谈话的基调和主要内容,审核医疗记录等处理事宜。(八)对围术期发生的以下情况均应在当日填写“麻醉科不良事件报告表”。①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甚至死亡。②由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危险状况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产生上述后果的不良事件(含非麻醉原因)。此表与麻醉前探视单和麻醉记录单复印件一并交专人收集管理,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定期组织应急专家小组成员讨论,以提高临床麻醉质量为防范风险提供重要依据。 (九)处理过程要完整记录于病例或麻醉单中。 (十)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要进行调查,对确定的医疗事故应在一个月内认真讨论,严肃处理总结教训,改进工作。并填写“医疗事故报告表”上报医院。 (十一)严禁麻醉科和相关科室任何人员擅自给患者家属及相关人员介绍事件经过和交代病情,严禁在患者家属前谈论事件责任问题。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二、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防范措施 (一)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及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规范和流程,严格执行麻醉规范,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加强对进修医师的管理。定期业务及操作技能指导,遵循三级医师负责制,建立科室奖罚制度。定期检查、反馈、总结,有改进措施。组织麻醉意外和并发症专题讨论,定期自查、分析、整改。有效预防麻醉意外与并发症,持续改进有成效。(二)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住院医师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阶段性考核,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鼓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