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徽商文化

徽商文化

徽商文化
徽商文化

学号:20114513 姓名:汪山班级:11级信管2班

徽商文化

徽州,一个充满了魅力的地方,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辖境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行政版图相对稳定。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商,即徽州商人,徽商始于南宋(1127年-1279年),发展于元末(1271年-1368年)明初(1368年-1644年),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清代(1644年-1840年)中前期,至中晚期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称雄三百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徽商与徽商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徽商的发展促进了徽商文化的形成和发扬。徽商文化有着几方面内容:新安理学、徽州戏曲、徽州书画、徽州风景。徽商文化由南宋的兴盛到清朝道光年间的衰退,这是徽商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产物,有它的创造性进取性和历史必然性。

徽商作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商能力之强,从业人数之多,在商界首屈一指。徽商不仅以自己的杰出实践实现了雄踞中国三百余年事业的辉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中之翘楚之一,是与它的贾而好儒的本质特点分不开的。徽商的贾而好儒首先表现在其思想观念上的崇儒重儒。如在黟县古民居村落西递村有这样一幅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从中便可看出徽商对儒与商的看重。徽商贾而好儒还表现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上,即不少商人致富后,或弃贾业儒,或弃贾就仕,不少徽商甚至选择了一条捐赀买官的道路。植根于厚实新安文化土壤之上的徽商,作为一个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商帮,他们在商业活动中大多自觉用儒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讲究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以义取得利,讲究诚信商德,不欺妄奸诈,货真价实。他们善于把握商机,权衡大道,在商海竞争中技高一筹。他们大多在致富后重视文化建设,捐资兴学,刻书藏书,修方志,邀讲学,培养子弟读书入仕,谋求政治地位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地方论的繁荣,孕育了一大批国家的杰出人才。自明清以来,徽商以自身的开拓进取创造了辉煌业绩--商业

的繁荣和文化的成就,同时形成了一种儒商精神,树立了一代儒商的形象。

徽州商人同时还身兼商、仕,很多商人本身就是理学鸿儒、诗人、画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戏曲家和收藏家。这也是徽商文化能够形成的很重要的原因。一个人物质上得到满足后,精神方面也要跟上去。所以徽商经商致富以后,更加热衷于文化建设,在家乡修造精美住宅、建祠、立坊、修桥、办学、刻书、藏书、建戏班、办文会,一系列的活动都是为了弘扬起文化,使其能够发展。这些文化建设活动,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当然徽州文化的繁荣与徽商的兴盛在历史时空上的相遇不是偶然的,而是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必然结果。历史的结论是,徽州文化成型后的繁荣促进了徽商的兴盛,并且是通过徽州文化的三个体系联动地培育徽商,繁荣徽商。

徽州地区儒风甚茂,书院、族学、私塾甚多,受封建理学的深刻影响,徽州人是信奉读书做官、学而入仕的,所以,幼年入塾读书是徽州男儿的普遍选择,也有一小部分人读书科举而获成功,明清时期考取进士、状元的徽州人在全国所占的比例历来最高,出现了像休宁这样的“天下第一状元县”。但是,读书成名而官者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徽州读书人便在中途“驰儒而张贾”,走上经商的道路,显然,他们一开始经商时就已经被儒化了,具有贾而好儒的观念文化基础。在经商的过程中,他们以儒商为荣,以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自己的经商行为,在经营理念、经营道德、经营风格,以及在用人、待事和处理商业活动中的公关问题上,都一一儒化了。在处理商业的公共关系上,他们受儒家观念文化的影响,还特别注重以多种方式与封建衙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千方百计地取得官方的支持,与官方的关系也被儒化了,又从另一个层面保证了经商活动的成功。同时,他们在经商获利后,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又“宁驰贾而张儒”,利用雄厚的资财投资教育,重振儒业,向他们的后代灌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观念文化,将封建社会的观念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在儒、贾两个方面,“一张一弛,迭为相用”,不是力图从贾而富,就是追求儒业为官,以儒家的观念文化为基础,官商互助,成为徽商的一大特点。徽商的大量史料表明,由于儒家思想和程朱理学从观念文化层面对徽商的深刻影响,徽州商人在经商之前、经商过程和经商之后都全面地儒化了,显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观念文化推进了徽商的兴盛。

作为当今大学生的我们,徽州商人有很多优良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例如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仁心为质等。

首先是我们必须讲究诚实守信和儒雅风范。徽商最基本的特性是诚实守信和儒雅风范。诚信经商,是徽商经营的最大特征。徽商在异域他乡的立足、发展和整体势力的崛起,与徽商本身的吃苦耐劳精神、善于经营理财的精明头脑有关,也与其讲道义、重诚信、行善缘有关。明朝的徽商胡仁之在江西南丰做粮食生意,即使在天灾大饥之年“斗米千钱”的景况下,也决不在粮谷中掺杂兑假坑害百姓,为保证商品质量,维护客户利益,决不掺杂使假,甚至不惜血本,毁掉重来,体现了徽商以诚待客的处世原则和以真行贾的经营理念。儒家经典素有“明允笃诚”之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徽商许宪据此作过精辟的总结:“惟诚待人,人自怀服;任术御物,物终不亲”。

其次我们将来走上社会时,要“生财有道”。在经营理念上,徽商坚持“生财有道”的义利观,见利首先思义,认为义重于财,信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坚持诚信经营,讲究商业道德,做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奉行秤准尺足斗满。在用人之道上,坚持任用那些熟读四书五经的儒雅之士,并且,注意培养他们学习思考的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始终坚持“勤苦、诚实、谦和、忍耐、变通、俭朴、有主见、不忘本、知义理、重身命”的选人思想和用人标准。在人生哲学上,做到重德尊儒,坚持和为贵、礼为先、广交良缘。奉行“温良恭俭让”即温顺、和善、恭敬、节制、谦逊。认为谦以交友,和以生财,勤以补拙,俭以兴业。而且,强调“五谊并重”,即族谊、戚谊、世谊、乡谊、友谊并重,不能厚此薄彼。

最后我们要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并且要勤奋,能够吃苦耐劳。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他们除以“急公议叙”、“捐纳”和“读书登第”作为攫取官位的途径外,还以重资结纳,求得部曹守令乃至太监、天子的庇护,享有官爵的特权。一些徽商本人不能跻身官僚行业,就督促子弟应试为官,自己也就成为官商。

当然有盛必有衰,徽商文化也不例外。经历了辉煌的兴盛时期,必然要面对

无奈的衰退,就好似高潮和低谷,躲不过人世间的常理。

南宋以后,徽商文化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徽商也崛起于南宋,兴盛于明清,并且以“左儒右贾”为特色。徽州文化的繁荣与徽商的兴盛在历史时空上的相遇不是偶然的,而是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必然结果。历史的结论是,徽州文化成型后的繁荣促进了徽商的兴盛,并且是通过徽州文化的三个体系联动地培育徽商,繁荣徽商。

徽商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既有它的创造性和进取性,对徽商的兴盛发挥过历史性的作用,但是,徽州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必然会限制徽商的发展。从明中叶到清朝嘉庆年间,徽商处于兴盛时期,清道光以后则逐渐趋于衰落。

徽商文化是安徽以及安徽所有人的骄傲,甚至是中国的骄傲。徽州因为有着深厚的徽商文化底蕴,为世人所铭记。铭记曾经的徽州大地上,演绎过一幕徽商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历史剧,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曾经的荣耀不仅仅因为时间的逝去而被人淡忘,它会永远存在。

第七章 独特的徽商文化

第七章独特的徽商文化 学习目的: 徽商作为一支重要的商帮,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商能力之强,从业人数之多,在商界首屈一指。徽商发展的历史,可以为现代经济提供一些值得重视的借鉴。在本章我们将要探讨徽商兴起的原因,徽商的主要特点,了解徽商经营的行业,以及徽商的影响,思考内涵丰富的徽商精神给我们带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习要求: 1、了解徽商兴起的原因、徽商的主要特点。 2、对徽商从事的主要行业:盐业、典当业、茶叶业、木材业的经营情况有一个一般的了解。 3、重点思考内涵丰富的徽商精神 学习建议: 1、结合教材自学和课外延伸阅读,了解徽商的辉煌历史。 2、要结合徽商成功的具体事例,对徽商的特点、徽商精神的内涵做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3、如果有可能的话,组织学生到徽州进行“徽商文化游”,通过实地考察,感受徽商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般了解: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与历史背景。 一、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 徽州自古以来,缺乏发展农业的基本条件,是迫使徽州人大量外出经商谋生的基本原因。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这里没有成片的耕地,即使有,“也非善耕作之地”,粮食产量普遍较底。山多田少,土地瘠薄,农业收入不足以自给,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徽州人不得不走出丛山,经商谋利。 徽州虽然“粮不足”,可是物产丰富。异常丰富的土特产品向徽州人展现了一条现实的出路——以商代耕,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的。丰富的物产加上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二、徽商兴起的历史背景 明朝中叶以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江南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赋役折银制度的推行,为徽州人经商提供了极好的社会条件。社会分工的扩大促进了商品的广泛流通和各级市场的繁荣,从而为商人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江南城市的繁荣和市镇的兴起为毗邻的徽州人经商提供了便利。 明代盐法变革给徽商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契机。折色开中后,徽州人成批地来到两淮、两浙,从事盐业的经营,并逐渐取代山西、陕西商人而占据了盐业经营中的优势地位。明万历四十五年,明政府又率先在两淮盐场推行“纲运制”,徽商就以同乡和同族结成纲帮运销食盐,从而获得了垄断两淮盐业的世袭特权。掌握:徽商经营的主要行业盐业、典当业、茶叶业、木材业的基本情况。 一、徽商经营盐业的基本情况 盐业是徽商经营的最主要行业。从成化、弘治之际到万历中叶,是徽州盐商发展的时期。这时徽州的黄氏、汪氏、吴氏等家族中都有许多人以业盐两淮而致富。 清代的徽州盐商更是发展到鼎盛,湖北的汉口号称“江广总岸”,是湖广地区行盐的总枢纽,而汉口恰恰是徽州盐商称雄的地方。江西销盐数额仅次于湖广,而江西也是徽州盐商势力很强的地方。可以说凡是淮盐营销的地方,几无不有徽州盐商的足迹。两淮总商的一大半都是由徽人充任的。 二、徽商经营典当业的基本情况 徽州六县之中,以休宁人经营典业者最多。徽人开设的当铺遍及全国各地,苏浙一带经济发达地区的典当业几为徽人所垄断。徽州典商的兴盛还表现为徽典财力的雄厚和规模的庞大,有些徽州典商因其雄厚之财力,一人开设典铺多达数十百处,使用许多人员为其经营管理。 徽州典商大多采取减息让利、博取信誉的措施,以争取顾客,对于无力偿债的人,徽商甚至焚券弃债藉以“市义”。经营典业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否则难免受骗上当,以致亏本折利,无法经营。徽州典商世专其业,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这一行业中的佼佼者。 三、徽商经营茶叶业的基本情况 徽州所产的茶叶数量多,质量好,花色齐全,名茶众多。这就为徽州茶商提

徽商特征分析

徽商,作为中国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商派,始于南宋,发展于元末明初,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清代中前期,至中晚期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称雄三百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众多的商帮中脱颖而出,风流数百年,发扬了中国历史上的儒家文化,推动了中国商业的繁荣昌盛,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品质,打造了具有生命力的商务理念,积淀了一道永不磨灭的亮丽风景,是现代商业运作的典范与楷模。其基本特征乃是诚实守信和儒雅风范。 一、宗族特征明显 徽商活动的宗族特征十分明显,他们利用宗族和乡党势力,扩大资本,垄断市场,立足两淮盐业,实行“月折”制度(就是按月补助财力消乏的盐商及其子孙的制度),建立商业会馆,使这支劲旅活跃商界数百年而不衰。 二、贾而好游 爱读书的徽商,既爱读案头之书,亦爱读案外之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徽商,雅好旅游,在游历祖国的名胜古迹、秀丽河山的过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行万里路”如同“读万卷书”的宗旨。如谱中记载绩溪商人章必泰:“性嗜学,喜吟咏,隐于贾,往来吴越间,凡名山胜迹无不游览,兴至辄吟诗以纪其事。”查阅统宗会谱与西关谱有无异同,并录艺文之未备者以归,详见所撰闽游纪事。”身为一代儒商的章必泰,不仅心系家乡文化教育的发展,更是追求高尚的精神财富。在游历中撰成《闽游纪事》篇。“寄情于江湖”的必泰把游历中的审美享受当作人生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必泰之所以成为“儒商”不仅因为其具备了儒雅的学者风度,更是在游览名山胜迹中通过美的洗礼,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培养了高尚的审美情趣。正是这种高尚的审美品格,构成了儒商之“儒”的基本要素,也铸成了徽商“贾而好游”的时代特征。 三、遍布全国 徽商与晋商齐名,到处有徽商足迹。据史籍记载:徽商经营之域,“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明清时期的江浙一带,商品经济颇为发达,徽商云集,势力强盛,故有“盖扬之盛,实徽商开之”的说法。 四、经营品种广泛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其中婺源人多茶、木商,歙县人多盐商,绩溪人多菜馆业,休宁人多典当商,祁门、黟县人以经营布匹、杂货为多。 徽商除了从事多种商业和贩运行业外,还直接办产业。休宁商人朱云沾在福建开采铁矿,歙县商人阮弼在芜湖开设染纸厂,他们边生产边贩卖,合工商于一身。徽商经营多取批发和长途贩运。徽商在经营中注重人才,做到知人善任,注重市场行情,实行灵活经营。有一业为主兼营它业的;有根据不同行情、季节变换经营项目的。 五、资本雄厚 清乾隆末年,关税盈余每年85万两银子,而出口商品中徽商的茶叶为第一位。扬州从事盐业的徽商拥有资本四千万两银子,而当时清朝的国库存银仅700万两。徽州六县宋元明清历代致富商人至少有近千人,其中,拥资百万的巨贾富

徽式建筑特色

徽式建筑艺术特色 引言:在安徽省南部黄山脚下的新安江畔,有一片文化历史灿烂悠久且保留完整的区域, 那便是徽州。徽州这一称谓始于元代时设得“徽州路”;今天的“徽州”已经不再是一个行政区划,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文化圈,它包括安徽省的歙县、休宁、祁门、绩溪、黟县和江西省的婺源等六县。徽州地区有着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兴盛于南宋以后,在明清达到了鼎盛,期间孕育了先进的经济、技术和灿烂的艺术、文化。其中,流芳千古、最值得现代人观赏与景仰的莫过于徽式建筑。亲身处于徽式建筑中时,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这古建筑群落的宏大及完整、个性鲜明突出又与周围环境相融相映、式样和谐统一又富于万千变化、工艺朴素清新又精湛华美……一幅淳美的泼墨山水画卷就这样慢慢地呈现在眼前,娓娓地诉说着她千年来的故事。 1.徽式建筑历史文化背景 徽州地区的土著是“古越人”,他们是先秦时候就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以南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居住特征是“巢居”。自汉代开始,中原大规模向徽州地区移民,带来了中原汉文化,并且后来反客为主,成为徽州文化的主流。但是汉文化并没有完全抛弃越文化,更没法脱离越文化生长的气候地理环境。所以,现今保留下来的徽州古民居,正是这种古越人巢居建筑——干栏木楼和北方四合院结合的产物。在明朝的时候,徽式建筑仍然是楼居模式,主要活动在楼上,一层和二层的高度比是1:2。到了清朝的时候,徽式建筑基本上接受了北方四合院活动主要在楼下的特征,一层和二层的高度比是2:1;但还是保留着巢居的特征,如:将中堂完全开敞和天井相连,有利于更好地通风;天井的比例跟北方四合院大不一样,瘦高狭小,以便于避免夏日的烈日照射,形成拔风的烟囱效应,适应炎热的气候。 徽州建筑文化的发达并非纯属偶然,最重要的内在因素是“贾儒”特征的徽商的崛起。徽商来自汉、越交融的背景,因地狭人稀而外出经商,从而养成了外向的性格;他们一方面是商人,但是另一方面亦是读书人,极其重视思想文化教育,故徽商身上又体现了儒人的典雅与深沉。深厚的文化促成、促进了徽商的良品经营和开放精神,稳增的经济又推动文化的不断进步、并使财富日益集中。此外,徽式建筑的成型、扩大还得益于明清时期政府的抑商政策。徽商在经营中所积累的商业资本,既不能用于扩大再生产,又受着中国自古以来的“衣锦还乡”传统思想的左右,便把所积累的大部分钱财用于建筑房屋的工程之中。由于徽商们走来闯北,见多识广,视野开阔,甚而受到当时明清皇宫建筑群体宏伟辉煌气势的影响,所以当他们在家乡大兴土木,为自己建筑住宅的过程中,就特别讲究与追求房屋气势的宏大与质量的完美。 2.徽式建筑的总体风格艺术 2.1建筑与环境的相融相辅 ⑴布局 徽州的村落注重整体规划,选址巧妙,讲求风水,结构完整;建筑讲究负阴抱阳,依山就势,靠近水源,因地制宜,有平地则聚,无平地则散。设计施工时务必使建筑与环境相融,并基于环境、巧借环境,构造“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格局。以建筑背景的衬托,使山外有山、重峦叠嶂,形成多层次的主体轮廓线,增加建筑周围环境的深度和距离感;以河流或水池作为建筑基址的前景,形成开阔平远的视野,当隔水回望,有生动的波光水纹和粼粼倒影;以前景或借景形成建筑群前方的构图中心,使极目远眺时视线有所归属,丰富整体层

徽商文化和徽骆驼

徽州:徽州在时间是指1121年至1911年,在地域上是指一府六县,即原徽州府属歙、黟、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在长达89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徽商: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作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徽商的活动范围广阔,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所以能在中国商界称雄达四百年之久。 徽商的代表形象:“徽骆驼”和“绩溪牛”。 徽商代表人物: 经典代表人物: ——红顶巨商胡雪岩: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徽州绩溪人,著名徽商,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生性机敏,胆识过人,深谋远虑,不攻近利,最终不仅发迹致富,成为活财神,还以资助清廷、输款筹饷,功在边陲。胡雪岩原本是纯粹的商人,竟然得到清廷特赐戴红顶子、穿黄马褂,实为亦官亦商,这在我国商史中亦属罕见。 ——徽墨名家胡开文:清代我国有四大制墨名家,绩溪汪近圣和胡开文就占了两家,尤以胡开文墨后来居上,成为文房四宝中徽墨的代表,胡开文墨业自1756年起至1956年,前后经历200年,成为国内京、津、沪等数十个城市、集从业人员上千人的大行业,并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茶商胡炳衡:徽商胡炳衡祖孙四代,在江苏三泰地区开辟茶商贸易,历百余年商海沧桑,几经劫难与复兴,先后开设茶庄、茶栈12爿,为绩溪茶业在三泰地区开创了一方天地。抗战以后,店业相继转营到上海等地,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 ——徽商工业创始人胡练九:1941年在绩溪县龙川村创办缫丝厂的徽商胡练九毕生致力于丝绸行业,是我省最早的缫丝企业创建人,是徽商中由商业贸易向工业生产的较早跨越者之一,这是我县徽商群体中工业萌芽的具体表现。解放初期,胡练九提出在重点地区栽桑养蚕,逐步普及全县,并建议县人民政府利用龙川缫丝厂的设备筹建公私合营绩溪县缫丝厂,就是现在的安徽绩溪丝业公司前身,当时的苏联《真理报》曾予以采访报道。 当代徽商代表人物: ——徽商集团许家贵:徽商集团是国家重点培育的15家大型流通企业之一,连续10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行列,2010年实现销售额438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90位,在全国服务业500强中排名第63位。2011年实现销售额580亿元,排名有望进一步提升。徽商集团现有直属(控股)公司11家,除大宗商品批发贸易、商业连锁经营、等主业外,还有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开发运营、期货经纪、酒店、旅游服务等业务板块,营业网点覆盖安徽全省以及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北京、天津、陕西、山西、湖北、辽宁等省市的50多个大中城市和日本、韩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加拿大、南非等40多个国家。 ——比亚迪王传福:安徽省无为县人,1966年2月15日出生,198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现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主席。 ——巨人集团史玉柱: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随即下海创业,在深圳研究开发M6401桌面中文电脑软件。1991年巨人高科技集团成立,注册资金1.19亿元,并频频受到半数以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级别中央领导的造访。1995年被列为《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第8位,是当年惟一高科技起家的企业家。他也曾一夜之间负债2.5亿,后东山再起,再次创业成为一个保健

中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中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战略___北京中坤投资集团总规划师:姬旭升 中广网11月12日21:18 古徽州文化旅游规划主题 依托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顺应市场创新需求,创建一个新概念的旅游市场板块,形成一个以黄山为窗口和枢纽、以黟县为综合基地、全面带动7+4的古徽州文化旅游体系。 古徽州文化旅游规划原则 以古徽州的概念来统一整合旅游资源实现高效保护利用,以古徽州的概念来打造一体化的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建立统一的产品大体系并实现产业分工互补,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实现空间的有机有效分工和旅游流的科学引导,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吸引大投资商的进入并实现高水准统一管理. 徽文化的历史沿革 徽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徽文化体系 现存徽文化,是现存中华文化的袖珍缩影。徽州文化的现存,不论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民俗学、教育学、建筑学、美学、医学、艺术、科技,还是从旅游、经济、贸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徽文化体系五要素 C B M E A “C”代表文化(culture) “B”代表徽商、贸易(business) “M”代表医学(medicine) “E”代表教育(education) “A”代表建筑(architecture) 徽文化内涵 徽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国最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释家、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因此,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徽州是儒家、释家、道家文化的一个厚实的沉淀区。 古徽州文化旅游的价值研究

徽商文化

学号:20114513 姓名:汪山班级:11级信管2班 徽商文化 徽州,一个充满了魅力的地方,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辖境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行政版图相对稳定。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商,即徽州商人,徽商始于南宋(1127年-1279年),发展于元末(1271年-1368年)明初(1368年-1644年),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清代(1644年-1840年)中前期,至中晚期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称雄三百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徽商与徽商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徽商的发展促进了徽商文化的形成和发扬。徽商文化有着几方面内容:新安理学、徽州戏曲、徽州书画、徽州风景。徽商文化由南宋的兴盛到清朝道光年间的衰退,这是徽商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产物,有它的创造性进取性和历史必然性。 徽商作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商能力之强,从业人数之多,在商界首屈一指。徽商不仅以自己的杰出实践实现了雄踞中国三百余年事业的辉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中之翘楚之一,是与它的贾而好儒的本质特点分不开的。徽商的贾而好儒首先表现在其思想观念上的崇儒重儒。如在黟县古民居村落西递村有这样一幅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从中便可看出徽商对儒与商的看重。徽商贾而好儒还表现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上,即不少商人致富后,或弃贾业儒,或弃贾就仕,不少徽商甚至选择了一条捐赀买官的道路。植根于厚实新安文化土壤之上的徽商,作为一个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商帮,他们在商业活动中大多自觉用儒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讲究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以义取得利,讲究诚信商德,不欺妄奸诈,货真价实。他们善于把握商机,权衡大道,在商海竞争中技高一筹。他们大多在致富后重视文化建设,捐资兴学,刻书藏书,修方志,邀讲学,培养子弟读书入仕,谋求政治地位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地方论的繁荣,孕育了一大批国家的杰出人才。自明清以来,徽商以自身的开拓进取创造了辉煌业绩--商业

徽商的特点

徽商的特点 徽商,作为中国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商派,从中国众多的商帮中脱颖而出,风流数百年,发扬了中国历史上的儒家文化,推动了中国商业的繁荣昌盛,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品质,打造了具有生命力的商务理念,积淀了一道永不磨灭的亮丽风景,是现代商业运作的典范与楷模。徽商文化是中国商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从商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和最佳教材。 徽商最基本的特性是诚实守信和儒雅风范。据史籍记载:徽商经营之域,“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徽州六县宋元明清历代致富商人至少有近千人,其中,拥资百万的巨贾富商有二百三十人之多。尤其是在明清时期的江浙一带,商品经济颇为发达,徽商云集,势力强盛,故有“盖扬之盛,实徽商开之”的说法。在湖北汉口,徽商不但建有豪华的同乡会馆,而且,还在江滨建设有“新安码头”,专供徽商停泊船只之用。在沿江其他城市,徽商也是聚集成帮,雄居广大市场。那么,源自深山僻壤、“流寓四方”的徽商为何能在天南地北落地生根、站稳商埠、立于不败之地呢?研究徽商这一重要的历史现象时,人们就会发现其核心就在于“诚信为本”的商业经营理念。 1、遍布全国。与晋商齐名,到处有徽商足迹。 2、经营品种广泛。盐、棉(布)、粮食、典当、文具笔墨(文房四宝)。 3、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小本经营、由小到大。 4、资本雄厚。如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所销之盐占淮盐的1/2以上。 清乾隆末年,关税盈余每年85万两银子,而出口商品中徽商的茶叶为第一位。扬州从事盐业的徽商拥有资本四千万两银子,而当时清朝的国库存银仅7000万两。 5、经营之道。信守的经营理念是“讲道义、重诚信”“诚信为本、以义取利”,在市场上取得良好信誉。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其中婺源人多茶、木商,歙县人多盐商,绩溪人多菜馆业,休宁人多典当商,祁门、黟县人以经营布匹、杂货为多。 徽商除了从事多种商业和贩运行业外,还直接办产业。休宁商人朱云沾在福建开采铁矿,歙县商人阮弼在芜湖开设染纸厂,他们边生产边贩卖,合工商于一身。徽商经营多取批发和长途贩运。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之间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一些富商巨贾,还委有代理人和副手。徽商还使用奴仆营商,休宁人程廷灏曾驱僮奴数十人,行贾四方。徽商在经营中注重人才,做到知人善任,注重市场行情,实行灵活经营。有一业为主兼营它业的;有根据不同行情、季节变换经营项目的。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他们除以“急公议叙”、“捐纳”和“读书登第”作为攫取官位的途径外,还以重资结纳,求得部曹守令乃至太监、天子的庇护,享有官爵的特权。一些徽商本人不能跻身官僚行业,就督促子弟应试为

我国古代徽商、晋商的概况比较与启示

中国商帮期末论文 安徽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姓名: 班级: 指导老师:徐德云

我国古代徽商、晋商的概况比较与启示 一、徽商与晋商 1.徽商 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徽商,指的是明清时期,江南省和江南省分治后安徽省江南地区徽州府辖地经商的商人和商人集团,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徽州府之外的松散的安徽各地区商人个体,一般称之为“皖商”,与徽商对应。 2.晋商 晋商,指的就是山西商人,从明朝初发迹至民国初年没落,历经五百年;在没有飞机、电话、计算机网络的年代,晋商的马车与骆驼队伍开辟出中国的盐路、茶路。他们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南起武夷山,北越长城,贯穿蒙古戈壁,经西伯利亚通往圣彼得堡、欧洲的茶叶商路。这也是继古代丝路没落后,新兴起的另一条国际商路。 二、徽商精神与晋商精神 1.徽商精神 1.1 卫国安民的爱国精神。 从早期徽商不辞劳苦,运粮输边,到明中后期徽商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乃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踊跃捐资捐物,处处时时体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 1.2 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穷困的生存环境迫使徽商走出家门,他们一般以小本起家,闯荡商海。许多徽州大商人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最后终于成功走上致富的道路。 1.3度势趋时的竞争精神。 市场风云变幻莫测,活跃于市场的徽商必须时时细心预测市场,观察市场动向,分析市场行情,审时度势,根据市场商品种类的盈虚和供求情况,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去选择所经销的商品,并且能够使经营时间、地点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灵活机变。 1.4 以众帮众的和协精神。 徽商的和协精神不仅表现在家族中,也表现在一个个的商业团体中。即便在整个徽州商帮内部,也能做到同舟共济、以众帮众。 1.5 惠而不费的勤俭精神。

研究徽文化的现实意义

研究徽文化的现实意义 5月3号,我去参观了徽文化博物馆,可以说这次之行真的让我终身难忘。因为我在这里亲身体会到了古老的徽文化。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徽文化以及研究它的现实意义。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我认为徽州文化虽然是地域文化,但它代表着中华文化在南宋以后的发展,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主流文化的特征。如今,研究徽州文化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明清时期的徽州,呈现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面貌,认真研究和总结,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会有所启迪:一、徽州保存了大量的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反映了徽州人所具有的契约精神。无论是土地买卖,过继子女,遗产分割,乃至演戏酬神,徽州人都要立字为据,这些契约文书,显示了民间百姓们明确的契约意识和法制观念。法律手段和儒家伦理精神相辅相成,使这个处于山区的民间社会保持着良好的和谐状态。二、徽州村落建设注重“风水”,依山傍水的徽州村落,鳞次栉比的房

屋,纵横交错的巷道,既考虑到取水、排污、防火、防盗等多重因素,又考虑到生活起居的方便实用,体现出人与自然的谐和,追求的是适合生存、布局合理、富有美感的人居环境。这是注重“风水”的积极意义。三、徽州的宗族是保证社会稳定的非行政组织。它提倡封建伦理,需要批判,但是它也发挥着调节社会的功能,例如重视族中子弟的教育,接济贫弱,禁止赌博等不良行为,禁止滥砍滥伐,提倡爱山护林等等。从实施手段上看,它也不是行政命令式的强制执行,而是以宗族或村民公约的方式,让族众和村民自觉参与、自觉执行。这些民间主张和实施途径,有助于社会更加和谐。 另外,徽州文化从根本上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儒家文化的命脉贯穿在徽州文化的各个方面,是中华文化的典型和标本。扬弃其糟粕,继承和汲取其精华,对于团结全球华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积极的意义。徽州人重视宗族,重视血缘宗亲。明清两代,徽州及其邻近地区的许多名族大姓的子弟因为经商迁徙到全国各地,进而遍布全球,现代文化名人胡适、陶行知等都是从徽州文化圈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挖掘、研究和宣传徽州文化,发挥徽州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对于联络海外华人的民族感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广大海外侨胞共襄复兴中华民族的大业,也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总之,徽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的内涵极其丰富。虽然徽州文化不可避免地也有着许多封建性的糟粕,但只要我们

谈对徽州文化的认识

魅力徽州 我是一名来自安徽的学生,而安徽文化最有名的就是徽州文化,所以我简单介绍一下徽文化。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 徽州文化被誉为“东南邹鲁”,徽商称雄明、清两代数百年,聚集钱财,富甲一方,因而能广修楼宇,徽商“贾而好儒”,修神庙办学堂投资教育,培养做官的乡亲弟子,并且积极的参与政治,徽商们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审时度势,长期奔波于五湖四海。即使长期在外五湖四海。即使长期在外,他们也不忘家乡,积攒钱财来修建房屋,光宗耀祖,因此就有了今天的徽派建筑,徽派建筑的整体设计构思严谨,题材新颖,总体和谐,充分发挥了工匠高超的技艺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徽匠独具匠心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充分体现在了徽派建筑中。 2000年,西递、宏村作为皖南古村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向世人展示徽匠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建筑艺术,不仅如此,安徽的巢湖,肥东,肥西,六安等地有建筑之乡的美誉,我们要打造徽匠品牌,积极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让世人了解认识徽派建筑,将徽匠精神发扬光大。 徽州文化延绵不绝,磅礴久远,自古至今,代代英才于此孕育,再次发光。活字印刷术创始人毕昇,为谁辛苦为谁忧;一代思想先驱朱熹“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万古流芳;先天而忧,后天而乐的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鞠躬尽瘁;“万世师表”陶行知,为平民,为农工,俯首教育,孜孜以求。天之骄子,多孕于此,中林敏秀之地,散发着万物清明之灵。徽州文化永存,徽州精神永存。 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要做一片绿叶,将根深深地插入这养我爱我的祖国。徽州精神永驻我心,它激励着我。作为一名学生,我应该树立远大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标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盏没有乌斯的灯泡;我应该立志成才,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应该珍惜时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落,百年明日能几何?用徽匠精神支撑自己,为理想和事业去奋斗,将徽匠精神发扬光大,用自己的真情托起明天的太阳。 计算机系网管班王菲

从合同书看徽商经营的特点实用版

YF-ED-J7203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从合同书看徽商经营的特 点实用版 An Agreement Between Civil Subjects To Establish, Change And Terminate Civil Legal Relations. Please Sign After Consensus, So As To Solve And Prevent Disputes And Realize Common Interes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从合同书看徽商经营的特点实用 版 提示:该合同文档适合使用于民事主体之间建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请经过一致协商再签订,从而达到解决和预防纠纷实现共同利益的效果。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安徽大学珍藏有康熙年间“新安人”谢*一 的一份商业经营合同书,原文如下: 立议合同汪*长、谢*一,向因两家各有绸 布店业开立汉镇,历年收看客货,以致获利艰 难。今两家情同志合,议请谢*武兄坐庄苏州, 置买绸布等货。开单下苏,公同酌议:各开各 店应用之货,以便配搭发卖;所买之货来汉,照 单均分,毋得推诿;在汉置粮等货下苏,得利照 本分息。在苏对会亲友银两置货,倘货未到, 两会票先至,各照来信会票应付。其有货来,

或要多收者,照苏原价加利三厘钱,以补少收之家。又,在汉两店来往,议定现兑银两,加利五厘钱。庶彼此通融而攸远矣。但两地买卖货物,不得徇私肥己,倘有此情,神明鉴察。今欲有凭,立此合同二纸,各执一纸存据。 计开: 一议谢*武兄俸金九五色银三十两 一议公账之银无得代亲友买物 这份合同书文字不长,却内容丰富,从中可以看到,康熙年间徽-商在经营上已有以下特点: 吴-楚贸易成为徽-商重要的贸易活动。吴-楚之间,除了有长江中下游天然黄金水道的便利交通运输外,更有极大的物货盈缺互补。入清以后,苏浙的经济已主要是盐业和棉布业,

关于徽商文化

徽商文化 C31214081 李浩 我这是第一次接触徽商文化,以前知道有晋商。上过桑老师的藏书文化后,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询等途径慢慢的知道了徽商。 徽商,即徽州商人,发展于元朝,形成明朝,在清朝慢慢盛行,发展成为中国的十大商帮之一,实力与山西的晋商相抗衡。 徽商文化出现的区域主要是在古徽州区域,而不单单是安徽,古徽州包含现今的安徽黄山市的歙县、屯溪、徽州区、祁门、休宁、黟县、太平;宣州的绩溪县;江西的婺源县。 徽人的思变精神是徽商能够源远流长的最本质的原因。他们敢于打破“重农抑商”的偏见,冲破世俗的桎梏,使得徽商能能够鼎盛。 徽商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徽商往往是官商一体,徽商一旦发迹,衣锦还乡,大兴土木,建楼院、祠堂,修路桥、会馆,以荣宗祖,壮大势力;特别热衷于兴院,开学堂,办试馆,培养封建人才,巩固宗法统治。明、清时徽州名臣学者辈出,仅仅有五个小县城的进士就有两千多人,造就了诗书礼仪之风,培育了竞相怒放的徽学之花,给后人留了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 此外,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中之翘楚之一,是与它的贾而好儒的本质特点分不开的。徽商的贾而好儒首先表现在其思想观念上的崇儒重儒。如在黟县古民居村落西递村有这样一幅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从中便可看出徽从对儒与商的看重。徽商贾而好儒还表现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上,即不少商人致富后,或弃贾业儒,或弃贾就仕,不少徽商甚至选择了一条捐赀买官的道路。 植根于厚实新安文化土壤之上的徽商,作为一个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商帮,他们在商业活动中大多自觉用儒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讲究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以义取得利,讲究诚信商德,不欺妄奸诈,货真价实。他们善于把握商机,权衡大道,在商海竞争中技高一筹。他们大多在致富后重视文化建设,捐资兴学,刻书藏书,修方志,邀讲学,培养子弟读书入仕,谋求政治地位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地方论的繁荣,孕育了一大批国家的杰出人才。自明清以来,徽商以自身的开拓进取创造了辉煌业绩--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成就,同时形成了一种

徽商及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

徽商及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 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 ——汤显祖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敦煌学、藏学、徽学)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三个文化圈组成)。 徽州位于皖南山区,黄山雄奇甲天下,白岳旖旎称神州。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思想伟人,学术巨子,灿若群星;新安文化,徽州艺术,万紫千红。勤劳的徽州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引领风骚千余年。提到徽州文化,人们总以博大精深相称。所谓博大,指其取得的辉煌成就,几乎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思想哲学、道德伦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化典籍、科技工艺等各个领域都有上乘表现,且自成体系;所谓精深,乃言徽州文化的水平并不是一般性的,其所展现的高深的思想造诣、精湛的艺术水准与丰厚的文化内涵,既显示了地域特色,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最高水平的一个代表。它集中地体现了当时文化发展主流的诸多方面,异彩纷呈,贡献巨大。那么,如此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它的历史发展轨迹又是怎样的呢? ?徽州历史沿革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统称“一府六县”。由今黄山市及婺源县(现属江西上饶)、绩溪县(现属安徽宣城)组成。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所置的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所在为歙县,历宋元明清四代。1934年由于蒋介石的军事需要,婺源被划入江西,

后因婺源民众发起返徽运动及同乡胡适等人奔走努力,迫于民意,抗战胜利后划回徽州地区。但由于军管问题,1949年婺源又被划入江西省,延续至今,此为徽州历史上的两次婺源隶赣事件。 1987年,为响应中央打好黄山牌以发展旅游业,绩溪县与太平县交换被划入宣城,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镇。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江南省过大,为维持中央统治,顺治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宁府、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首字,改称为安徽省。 ?徽州商人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句俗谚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徽州人经商传统的由来。 徽州地区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山地贫瘠,耕地甚少,按照农耕文明的逻辑,生在徽州当然是“前世不修”。被逼无奈的徽州人为了生计只能外出闯荡,顾炎武说:徽州“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但也由此造就了一个纵横数百年的商帮。

徽商特征分析

徽商特征分析 徽商,作为中国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商派,始于南宋,发展于元末明初,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清代中前期,至中晚期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称雄三百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众多的商帮中脱颖而出,风流数百年,发扬了中国历史上的儒家文化,推动了中国商业的繁荣昌盛,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品质,打造了具有生命力的商务理念,积淀了一道永不磨灭的亮丽风景,是现代商业运作的典范与楷模。其基本特征乃是诚实守信和儒雅风范。 一、宗族特征明显 徽商活动的宗族特征十分明显,他们利用宗族和乡党势力,扩大资本,垄断市场,立足两淮盐业,实行“月折”制度(就是按月补助财力消乏的盐商及其子孙的制度),建立商业会馆,使这支劲旅活跃商界数百年而不衰。 二、贾而好游 爱读书的徽商,既爱读案头之书,亦爱读案外之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徽商,雅好旅游,在游历祖国的名胜古迹、秀丽河山的过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行万里路”如同“读万卷书”的宗旨。如谱中记载绩溪商人章必泰:“性嗜学,喜吟咏,隐于贾,往来吴越间,凡名山胜迹无不游览,兴至辄吟诗以纪其事。”查阅统宗会谱与西关谱有无异同,并录艺文之未备者以归,详见所撰闽游纪事。”身为一代儒商的章必泰,不仅心系家乡文化教育的发展,更是追求高尚的精神财富。在游历中撰成《闽游纪事》篇。“寄情于江湖”的必泰把游历中的审美享受当作人生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必泰之所以成为“儒商”不仅因为其具备了儒雅的学者风度,更是在游览名山胜迹中通过美的洗礼,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培养了高尚的审美情趣。正是这种高尚的审美品格,构成了儒商之“儒”的基本要素,也铸成了徽商“贾而好游”的时代特征。 三、遍布全国 徽商与晋商齐名,到处有徽商足迹。据史籍记载:徽商经营之域,“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明清时期的江浙一带,商品经济颇为发达,徽商云集,势力强盛,故有“盖扬之盛,实徽商开之”的说法。 四、经营品种广泛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其中婺源人多茶、木商,歙县人多盐商,绩溪人多菜馆业,休宁人多典当商,祁门、黟县人以经营布匹、杂货为多。 徽商除了从事多种商业和贩运行业外,还直接办产业。休宁商人朱云沾在福建开采铁矿,歙县商人阮弼在芜湖开设染纸厂,他们边生产边贩卖,合工商于一身。徽商经营多取批发和长途贩运。徽商在经营中注重人才,做到知人善任,注重市场行情,实行灵活经营。有一业为主兼营它业的;有根据不同行情、季节变换经营项目的。

对徽商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徽商成功之道与徽商精神 古老的徽州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那里有着一群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商人,他们遍布古老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他们注重质量抵制伪劣,薄利生财,甘为廉贾。他们一群人有一种称谓,那就是闻名中国的“徽商”。 黄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奇松、怪石、云海、日出、温泉等等奇异壮阔的美丽风景。在这种地方生活也是一种享受。当然这种风景更会让人产生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因为地处山区,农务业不发达。为了填饱肚子很多人开始外出经商,而这些人日后将会被人们记住,他们就是徽商。 徽商是十大商帮之一,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很快徽商就和晋商、潮商并称为三大商帮。作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除晋商和潮商以外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所以能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了解了徽商的历史,我觉得徽商之所以会成功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徽商懂得创业。徽商的创业精神表现在拼搏、勤俭、谦让、诚信等几个面。徽州有句广为流传的民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许多著名徽商从小就离乡背井,出外学艺,奋力拼搏。他们重勤俭、重自强自立,“惜衣、惜食、惜财兼惜福”、“求名、求利、求己胜求人”。行谦让之德以营造和谐的周边环境是徽商的又一个特点,信奉“世事每逢谦处好,便宜多自吃亏来”,“忍半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因此,徽商的客户关系、同行关系、宾东关系、政商关系特别融洽,为自身发展增强了合力,减弱了阻力。商以诚为本,人无信不立,诚信二字是徽商创基立业的根本,杭州胡雪岩故居第三进中堂挂了一幅竖匾,上书“戒欺”两个大字。 二、徽商知道创新。徽商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注重实践等方面。徽州是个山区,但是徽商能够抓住世纪大航海时代提供的机遇,改变以耕读为主的传统道路,做出以发展商业为主、采取非常规地增殖财富的战略抉择。徽商具有高超的经营艺术,主要表现在活多样的资本组合模式、不拘一格的商业运行模式以及高人一筹的商业筹划模式上。同时他们还有完善的经营之道。经过

徽商文化概论

徽商研究综述 -------- 学徽商兴衰,取兴盛之道 学号:111812 姓名:王灿灿 班级:11 市场营销3班

目录 一、徽商的起源与兴盛 (1) 1、徽商的起源 (1) 2.徽商的兴盛 (2) 二、徽商的资本积累 (4) 1、徽州商人的小本起家 (4) 2、商品贩运与徽商的商业利润 (4) 3、商品囤积与徽商的商业利润 (4) 4、垄断贸易与徽商的商业利润 (5) 5、徽商资本的组合形式 (5) 三、徽商的经营行业 (6) 四、徽商的特点 (6) 五、徽商衰落的原因 (7)

一、徽商的起源与兴盛 1、徽商的起源 (1)基本介绍 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徽商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清朝后期,随着封建经济的瓦解,徽商逐渐衰亡。 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徽商,指的是明清时期,南直隶(清初改为江南省)和江南省分治后安徽省江南地区徽州府辖地经商的商人和商人集团,徽州府之外的松散的安徽各地区商人个体,一般称之为“皖商”,与徽商对应。 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婺源县,徽州六县指歙县、黟县、休宁、绩溪(包括现旌德一部分)、婺源(1949建国后,被划入江西)、祁门。 《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齐梁时,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唐宋时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的运销外,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文房四宝产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2)形成原因 唐代,祁门茶市十分兴盛。南唐,休宁人臧循便行商福建。宋代,徽纸已远销四川。南宋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歙县)的一半,人称“祝半州”。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还在徽州境内发行“会子”。元末,歙县商人江嘉在徽州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元末明初的徽商资本,较之宋代大为增加,朱元璋入皖缺饷,歙人江元一次助饷银10万两。成化年间,徽商相继打入盐业领域,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集团受到严重打击,于是徽商以经营盐业为中心,雄飞于中国商界。 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

新徽商经营理念

新徽商的经营理念探讨(2) 姓名:蒋燕 (班级:07工商管理学号:M10714084) 内容摘要: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的主题是新徽商的经营理念,从新徽商日益兴起和不断发展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们创造的商业奇迹,更多的是他们如何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即新徽商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思想。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一大背景下,加强对新徽商群体的研究,促进新徽商队伍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新徽商;经营;诚信;人才 一、引言 徽商,即徽州商人,一般指徽州府所属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和婺源六县经商之人,后泛指安徽商人。他们曾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商业奇迹。徽商多是小本起家,他们穷则思变、奋发进取,这种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一直代代相传。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是一支重要的商帮,它拥有着巨额的商业资本,活动范围广,从业人数多,具有很强的经商能力,在商界可谓是首屈一指。 什么是“徽商精神”呢?“徽骆驼”是胡适先生对徽商品质最形象的概括和赞誉。因此有人把徽商精神概括为“骆驼精神”,但徽商精神还不仅仅是“骆驼精神”,它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如今,一大批“新徽商”迅速崛起,影响日益扩大。新徽商的昌盛,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这让我们每一个土生土长的安徽人都倍感骄傲!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新徽商的经营理念。 二、正文 “开放、创新、合作、诚信”的徽商精神,是新徽商成功的重要支柱。 新徽商有着比古徽商更为开放的意识、更勇敢地创业精神,当然也创造出了比往昔更加辉煌的经济成就。以美菱、荣事达为代表的家电工业, 成为居于长三角、珠三角和胶东半岛之后, 中国家电业的第四极; 以奇瑞、江淮为代表的汽车及工程机械制造工业异军突起; 以马钢、铜陵、海罗为代表的优质材料工业领跑同行业; 以两淮煤炭为代表的能源工业方兴未艾; 以丰源、华茂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1]。马钢集团、海螺集团、江淮集团、巨人集团、比亚迪等,无一不是中国的领军企业!何邦喜、王传福、史玉柱、杨续喜等企业家为代表的新徽商正在将“天下徽商”变为“徽商天下”,以传奇的创业色彩,塑造着“新徽商”的新面貌。 新徽商不但带给我们很多的商业奇迹,同时也给了我们丰富的商业思想和经营理念。 徽商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并且能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经商之道。徽商具有一种理性,以诚待人,以信服人;尽可失利,不可失义;注重质量,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