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地理下册 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

1.读图并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3.通过读图,进一步熟悉图,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4.在北方地区地形图上找出本区的主要山脉、河流、地形区。

重点:

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难点: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影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复习上节课知识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大家还记得它们的名称吗?

生:思考,回答(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原)

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这首著名的诗句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正式写照。那么北方有哪些自然特征和农业呢?这是我们本节学习的内容。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黄土地、黑土地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一线以北,东临海和海。

2.地形:以和为主。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和平原;西部有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和(温度带),大部分地区属于

气候。大部分属于(干湿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北方地区的农业】

5.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主要种植、、等粮食作物,以及、、等经济作物,称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6.找到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在书中做标注)知识点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耕地

(1);如常见三角洲、热带等。

(2);如工业区、经济特区等。

(3);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

2.粮食作物、、。

3.经济作物、、等。

4.春旱

分布地区:、

原因:

措施:①②。

5.冲积扇

优势:、、,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平原最重要的农耕区。影响:形成了、、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城。

合作探究

读下图(课本P10图6.5),探究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1.根据齐哈尔、石家庄、延安的气温和降水在时间上的配合情况,可以判断三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特征

是。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是。

4.归纳: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带和带,大部分气候属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冬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夏季。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 - 毫米,属于

区。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集中于季。

课堂检测:

1.北地区东临()

A.渤海和黄海

B.东海和南海

C.黄海和东海

D.渤海和东海

2.下列属于北方地区地形区的是()

A.内蒙古高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的是()

A.平原面积大

B.土壤肥沃

C.降水偏少

D.耕地集中连片

4.下列属于北方地区气候类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为缓解华北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开采地下水

B.跨流域调水措施

C.兴建水库

D.海水淡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6.华北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

B.滑坡和泥石流

C.台风

D.干旱

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山脉:A ;B ;E ;

地形区:

C ,有“”之称; F ,又常被称为“”,其特点是;

濒临的海洋:G ;H 。

(2)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粮食作物以、、为主,经济作物有、、。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北方地区位置范围,主要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初步了解北方旱作农业的大概情况和面临的问题,知道了解北方地形耕地类型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应对春旱的措施。

我的收获:

课堂检测参考答案:

1.A

2.C

3.C

4.C

5.B

6.D

7.(1)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太行山东北平原黑土地黄土高原黄土地

沟壑纵横渤海黄海(2)旱地小麦玉米谷子甜菜棉花大豆【素材积累】

1、2019年,文野31岁那年,买房后第二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这一年,他摘心里对自己的定位,从穷人变成了有钱人。一些人哪怕有钱了,心里也永远甩不脱穷的影子。

2、10月19 日下战书,草埠湖镇核心学校组织全镇小学老师收看了江苏省泰安市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摘宜昌所作的教训呈文录象。秦校长的讲演时光长达两个多小时,题为《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