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麻疹的主要症状

麻疹的主要症状

麻疹的主要症状

麻疹的主要症状

一、麻疹的主要症状二、麻疹患者的护理措施三、麻疹的发病原因

麻疹的主要症状1、麻疹潜伏期的症状

此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体格检查可见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明显,上呼吸道(包括眼结合膜)炎症的卡他症状,常伴胃纳减退,甚至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发热常日低夜高,逐日升高,可达39~40℃,婴幼儿可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或成人常诉头痛、头昏、乏力、嗜睡。咳嗽渐加重,多半为干咳,因上呼吸道黏膜炎症常下延至喉部、气管、支气管,咳嗽往往带嘶哑声,年幼儿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

2、麻疹前驱期的症状

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发热常日低夜高,逐日升高,可达39~40℃,婴幼儿可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或成人常诉头痛、头昏、乏力、嗜睡。咳嗽渐加重,多半为干咳,因上呼吸道黏膜炎症常下延至喉部、气管、支气管,咳嗽往往带嘶哑声,年幼儿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常伴胃纳减退,甚至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体格检查可见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明显,发病后2~3天可在第一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斑,为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有麻疹早期诊断价值。

3、麻疹出疹期的症状

首先从耳后发际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渐及头部前额、脸面、颈部,自上而下扩展至胸、腹、背,最后达四肢,直至手心脚底,2~3天就波及全

安徽省麻疹疫苗应急免疫技术方案

安徽省麻疹疫苗应急接种技术方案 一、背景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确定 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我国对此积极响应,卫生部制定印发了《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省卫生厅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制定了《2010-2012年安徽省消除麻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制定了我省消除麻疹总目标:2012年,力争全省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为提高麻疹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迅速控制麻疹疫情,加速消除麻疹工作进程,根据《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安徽省麻疹疫苗应急免疫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二、适用范围 1、适用于出现每一例实验室(或临床)确诊的麻疹病例所采取的应急免疫措施。 2.、本方案是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及疫情可能涉及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特别是疾控中心在开展疫情应急免疫及处置时须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三、应急免疫 (一)免疫范围 1、以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出现1例麻疹确

诊病例,应根据实际情况,3天内及时开展该单位全人群的应急免疫或查漏补种。 2、自然村、居委会等场所发生1例麻疹确诊病例时,应在3天内对病例接触者及病例周围易感人群开展应急免疫或查漏补种。 (二)免疫对象 1、8月龄-18月龄儿童:如未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应接种第1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 2、18月龄-6岁儿童:未完成2剂次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应按照免疫程序补满至2剂次; 3、7岁-14岁儿童:如不能提供2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情况证明,需给予1剂次麻疹疫苗接种; 4、15岁以上人群: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应急免疫。 (三)筛选标准 1、目标儿童 ①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接种点客户端的建证建卡儿童; ②村卫生室掌握的本村出生儿童; ③乡镇计生部门掌握的出生儿童。 2、漏种依据 ①接种点客户端已录入的建证建卡儿童:8月龄-18月龄儿童免疫史为“0”者为漏种儿童;18月龄-14岁儿童免疫史为“0或1”者为漏种儿童。 ②与村卫生室掌握的出生儿童和乡镇计生部门掌握的儿童名单进行核对,接种点客户端未录入的儿童,对其逐个上门调查,以接种证上的接种记录为准:8月龄-18月龄儿童免疫史为“0”者为漏种儿童;18月龄-14岁儿童免疫史为“0或1”者为漏种儿童。

AFP、麻疹监测要点及指标

AFP监测要点及指标 一、监测目的 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 (一)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二)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三、监测内容 (一)AFP病例报告 1、病例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2、病例报告人员: 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医务人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AFP 报告首诊负责制,各医疗单位的内科、儿科主任是AFP报告的重要管理者和责任人。 3、病例报告时限及接受报告的单位: 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报县级疾控中心,现已开通网络直报医疗机构应在当天进行网络直报,以便疾控机构及时开展各个案调查及信息录入,接受报告的单位为县级疾控中心。 (二)主动监测 1、医疗机构主动监测 由医疗机构设专人(预防保健科)对本单位的儿科、神经内科(内科)的门诊、病房的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进行主动搜索,发现AFP病例及时报告,主动搜索

麻疹的预防与控制

麻疹的预防与控制 (一)、控制传染源 对麻疹患者应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并做好疫情报告。确诊者应隔离到出疹后5日,并发肺炎或喉炎应延长到出疹后10日。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应隔离检疫3周,已被动免疫者隔离4周。检疫期每日进行晨间检查,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二)、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避免带易感者到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患者住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1小时,病儿衣物用后须曝晒或肥皂水清洗。密切接触病人的家属及医护人员,离开时须在户外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其他易感者。 (三)、增强人群免疫力 1、主动免疫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初次免疫对象主要为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剂量为麻疹减毒活疫苗0.2-0.25ml皮下注射。接种后12天左右出现血凝抑制抗体,1个月达高峰,阳性率可达95-98%,2-6月逐渐下降,但仍维持一定低水平,部分儿童于4-6年后消失。一次接种保护率可达90%以上,但数年后也有患麻疹者,因此有人主张在初种4-5年后,或在12月龄特别是6月龄以前接种者可再接种1次。什么时间应该加强免疫,只有通过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的血清学检测才能决定。我国计划免疫程序规定复种时间为7周岁。 易感者接触麻疹病人后2日内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发病。若在接触2日后接种,则防止发病的可能性极少,但可减轻症状并减少并发症。故在麻疹流行时及时为易感者广泛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可望控制麻疹流行。 疫苗接种后一般反应轻微,少数接种者可于5-14日出现低热(约1-2日即退)。有时伴有短暂稀疏皮疹和全身乏力。 接种禁忌证为孕妇、急性发热病、过敏体质、活动性肺结核、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注射丙种球蛋白者,需于3个月后才能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2、被动免疫 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以预防发病。在接触病人后5日内注射足量被动免疫制剂,可有保护作用,接触病人6日后注射,可减轻症状。目前常用人血丙种球蛋白3ml肌注,或胎盘丙种球蛋白3-6ml。免疫有效期3-4周。

网络实验室方案

实验二:网络实验室局域网的设计 1、实验内容 为新建的网络实验室设计局域网,进行网络实验室的网络需求分析(如80台计算机,每40一个VLAN,每10台pc连接到百兆交换机上,交换机之间互连。VLAN间通讯通过三层交换机,80台计算机共享如下服务如ftp/代理/www服务等。通过三层交换机的上端千兆口连接到网络中心,通过网络中心实现外网的连接)。给出设计方案和2层、3层交换机上的典型配置(如单臂路由、地址划分)。 2、实验原理 三层交换机: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由硬件高速实现,而象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确定等功能,由软件实现。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传统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既可实现网络路由功能,又可根据不同网络状况做到最优网络性能。 代理服务器:在Internet上指Proxy Server,即代理服务器,它是一个软件,运行于某台计算机上,使用代理服务器的计算机与Internet交换信息时都先将信息发给代理服务器,由其转发,并且将收到的应答回送给该计算机。使用代理服务器的目的有:出于安全考虑或局域网的Internet出口有限等。 单臂路由:是将一个物理端口模拟成多个逻辑上的子接口,即在路由器上设置多个逻辑子接口,每个子接口对应于一个VLAN。由于物理路由接口只有一个,各子接口的数据在物理链路上传递要进行标记封装。 4、网络拓扑与详细设计 1、网络拓扑: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风险沟通预案

预防接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及时发现、判定和妥善处理预防接种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有效开展应急医疗救治和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并督促相关机构按有关程序及时进行处理,预防、减少和平息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保证免疫规划正常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山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滨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的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及时发现,有效控制和消除预防接种突发事件的危害,确保预防接种工作依法、科学、有序、安全、高效地进行。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指挥,安全第一的原则 安全接种是圆满完成预防接种工作的立足之本,也是体现公共卫生水准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各部门一定要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确保各项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 (二)反应迅速、科学有序的原则 各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或接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报告后,应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尽快判定事件性质,评估其危害程度,做到反应迅速、准确定性、救治为先、减少危害,依据法律法规和规定,科学有序规范地开展卫生应急处理工作。

(三)优质服务,技术为先的原则 建立事先培训、事中督导、事后评估的预防接种工作模式,不断改进和提高接种技术水平,为新形势下的新型接种模式提供优质服务。 (四)综合防控,科学接种的原则 要以健康教育为根本,开展综合防控措施,避免因疫苗供应紧张等因素,导致滥用疫苗防控手段。要通过健康教育的手段,坚决贯彻卫生行政部门的有计划、有组织、按系统、分阶段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的指导方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县在实施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影响较大的的各类突发事件、疑似与预防接种有关的疑似严重异常反应及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四、事件分类 (一)预防接种后的疑似严重异常反应 主要包括疑似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或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反应等疑似接种异常反应。 (二)预防接种过程突发事件 主要包括疫苗供应中断、冷链运行故障、接种点现场秩序失控、人员过度拥挤、受种者产生过激情绪、接种人员和接种场所不足等。 五、职责分工

麻疹的表现及图片

麻疹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 麻疹是以往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流行病学】 天 (一)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

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 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

【并发症】 (一)喉、气管、支气音炎麻疹病毒本身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由于<3岁的小儿喉腔狭小、粘膜层血管丰富、结缔组织松弛,如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而需行气管切开术。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二)肺炎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常在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支气管肺炎更常见,为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故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AIDS病人合并麻疹肺炎,伴有皮疹,常可致命。 (三)心肌炎较少见,但一过性心电图改变常见。 (四)神经系统 1、麻疹脑炎发病率约为1‰~2‰,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出现意识改变、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脑脊液改变为:轻度单核细胞及蛋白增多;糖正常。病死率达10%~25%;存活者中20%~50%留有运动、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遗症。

麻疹监测方案

斗门镇中心卫生院麻疹监测方案 加强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配合《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 (四)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 (一)监测病例定义。 麻疹疑似病例定义为: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作为监测对象。 (二)监测病例分类。 对麻疹疑似病例主要按照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分类示意图见附件1。 1.实验室诊断病例 (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 (2)从麻疹疑似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基因者。 2.临床诊断病例

(1)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2)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 3.排除病例 (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风疹IgM抗体阳性,或经实验室确诊为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者。 (2)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但有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如与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 (3)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麻疹IgM抗体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无明确流行病学联系或有其他明确诊断者。 三、监测内容 (一)病例报告。 临床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发现麻疹病例或麻疹疑似病例,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进行报告。在消除麻疹阶段,为提高报告及时性,根据《行动计划》的要求,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卫生院在12小时以内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在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报告。 (二)病例监测。 1.流行病学监测

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盖孜力克镇双语幼儿园2016年麻疹疫情 应急预案 为确保我镇在发生麻疹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疫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辖区范围内麻疹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处理工作。 二、工作原则 在县教育局领导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三、预案启动条件 在本辖区范围内,凡发生麻疹病例1例及以上的疫情,即启动本预案。 四、麻疹的诊断标准 1症状:1 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2 发热(38度或更高)。3 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4 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氏斑)。5 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2流行病学史:与确诊麻疹的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天。 3实验室诊断:1 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lgM抗体。2 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3 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4病例分类:1 疑似病例(具备1.1加1.2条者,或同时伴有1.3条者)。2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1.4条或1.5条或3.2条)。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条或3.2条或3.3条)。 具有任何一项临床症状加3.1条或3.2条或3.3条。 五、指挥系统 星星幼儿园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杨欢 副组长:热娜 成员:各班班主任 各村应急成员:各班保育员 六、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负责做好全园预情防控指导、麻疹防治知识的学习、处置有关预情的疑难问题、防控督察。时刻保持战备状态对麻疹防控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处置。认真排查社会不稳定因素及时处理。及时隔离!

网络实验室建设方案

网络实验室建设方案

目录 一、网络实验室建设背景 (3) 二、大学网络实验室需求分析 (5) 2.1开放的实验设施平台 (5) 2.2有效的实验平台管理和实验业务管理 (5) 2.3丰富、清晰的培训教材 (5) 2.4师资培训新技术交流 (5) 2.5权威认证培训 (6) 2.6技术服务保障 (6) 三、H3C网络实验室解决方案 (7) 3.1.网络基础架构 (7) 3.2.网络安全 (7) 3.3.WLAN无线通讯系统 (9) 3.4.IP存储 (10) 3.5IP-监控 (11) 四、H3C实验室管理方案 (13) 4.1实验平台管理 (13) 4.2智能的实验过程管理 (15) 4.3严格的学员实验行为管理 (16) 4.4灵活的学员管理模式 (17) 4.5强大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成绩管理 (17) 4.6先进的网络教学管理模式 (18) 4.7完备的网络实验教材 (18) 4.8远程开放实验室 (19) 五、H3C网络实验室的相关服务 (20) 5.1实验教材 (20) 5.2师资培训 (24) 5.3新技术、新应用定期交流 (25) 5.4实验室设备维护服务 (25) 5.5共建华三授权培训中心 (27) 六、H3C网络实验室方案优势 (29) 6.1.涵盖IP所有技术领域的网络技术实训方案 (29) 6.2.市场、品牌优势 (29) 6.3.完善的培训认证体系 (30) 七、应用案例 (32) 7.1.北京信息管理学校网络实验室 (32) 7.2.上海科技管理学校专业存储实验室 (32) 7.3.网络实训室用户名单 (33) 7.4.网络学院及网络实验室用户名单 (33)

麻疹的防控措施

(一)、控制传染源对麻疹患者应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并做好疫情报告。确诊者应隔离到出疹后5日,并发肺炎或喉炎应延长到出疹后10日。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应隔离检疫3周,已被动免疫者隔离4周。检疫期每日进行晨间检查,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二)、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避免带易感者到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患者住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1小时,病儿衣物用后须曝晒或肥皂水清洗。密切接触病人的家属及医护人员,离开时须在户外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其他易感者。(三)、增强人群免疫力1、主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初次免疫对象主要为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剂量为麻疹减毒活疫苗0.2-0.25ml皮下注射。接种后12天左右出现血凝抑制抗体,1个月达高峰,阳性率可达95-98%,2-6月逐渐下降,但仍维持一定低水平,部分儿童于4-6年后消失。一次接种保护率可达90%以上,但数年后也有患麻疹者,因此有人主张在初种4-5年后,或在12月龄特别是6月龄以前接种者可再接种1次。什么时间应该加强免疫,只有通过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的血清学检测才能决定。我国计划免疫程序规定复种时间为7周岁。易感者接触麻疹病人后2日内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发病。若在接触2日后接种,则防止发病的可能性极少,但可减轻症状并减少并发症。故在麻疹流行时及时为易感者广泛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可望控制麻疹流行。疫苗接种后一般反应轻微,少数接种者可于5-14日出现低热(约1-2日即退)。有时伴有短暂稀疏皮疹和全身乏力。接种禁忌证为孕妇、急性发热病、过敏体质、活动性肺结核、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注射丙种球蛋白者,需于3个月后才能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2、被动免疫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以预防发病。在接触病人后5日内注射足量被动免疫制剂,可有保护作用,接触病人6日后注射,可减轻症状。目前常用人血丙种球蛋白3ml肌注,或胎盘丙种球蛋白3-6ml。免疫有效期3-4周。

预防麻疹手抄报,预防麻疹有方法!

预防麻疹手抄报,预防麻疹有方法! *导读: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2~3年就会有一次大流行,在人口密集或者还没普种麻疹疫苗的地区最容易爆发。预防胜于治疗,很多地方都已经制作了很多预防麻疹手抄报,帮助大家加深对麻疹的认识,积极做好预防,远离麻疹。到底如何预防麻疹?…… 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预防胜于治疗,预防麻疹手抄报里有很多预防措施,可教大家全面预防麻疹,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预防麻疹的常用有效方法。 *1.传染源要管理好。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发病,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及时隔离尤为重要。所以轻症患者在家隔离休息,重症患者及时去医院治疗和隔离。麻疹流行期间,患者以及健康人士都不要前往人流密集或者空气流通差的地方,减少感染的机会。 *2.易感人群要保护好。麻疹的传染性很高,像孩子、老人、孕妇和没出过麻疹的人群往往易感,所以提高该类人群的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而接种麻疹疫苗是目前预防的根本方法,自动免疫后7~12天体内就会产生抗体,基本不会得麻疹,这比出麻疹后产生抗体的时间短,而且可以免受麻疹带来的困扰。 有人会问,我还没来得及接种疫苗就与麻疹患者接触了,怎

么办?首先与麻疹患者接触得麻疹的几率有90%以上,所以必须得重视。与麻疹患者接触一定时间内还是可以被动免疫的,与麻疹患者接触5天内进行被动疫苗即可免于发病,如果在5~9天内采取被动疫苗虽不能免于发病,但能减轻病情,所以要注意接种疫苗的时间。 *3.及时切断传染途径。虽然麻疹的传染源只有患者,但传染途径却复杂多种。患者的用品也有可能受污染,所以患者居住的地方和用过的东西都要及时消毒,以降低病毒在外界的存活时间,减少感染的风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病毒逗留在身边。还有与患者接触后,及时洗手更衣,或者在外逗留20分钟左右,也能有效预防感染麻疹。 以上是小编根据*预防麻疹手抄报为大家整理的一些预防麻疹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此外,食疗也是预防麻疹的好方法,一款豆腐绿豆汤,虽然简单,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预防麻疹和风疹。预防麻疹手抄报还有很多防治麻疹的方法,大家应该多关注! 【相关推荐】: 出麻疹有哪些症状? 出麻疹注意事项有哪些?重在护理! 打麻疹疫苗后发烧怎么办? 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 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麻疹监测工作小结

长沙县2012年7月麻疹监测工作小结 一、麻疹疫情分析 (一)全县疫情概况 本月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统计,有8例疑似麻疹病例。 1. 时间分布 报告我县现住址8例疑似麻疹病例。 7月份疑似麻疹病例时间分布 2. 地区分布 报告现住址为本县星沙3例、黄花1例、干杉1例、跳马1例、金井1例、北山1例。 (二)疫情分析 通过辖区内医疗机构麻疹病例的主动搜索,未发现疑似麻疹病例;疫情系统报告的8例疑似麻疹病例为<8月龄2例、9-11月龄1例、3岁1例、25岁1例、30岁2例、35岁1 例,经采00.511.522.510.1-2.710.8-10.1410.15-10.2110.22- 2.31

出疹3天血送县疾控中心检测,结果诊断为风疹1例,其他7例均为麻疹、风疹抗体检测阴性,诊断为排除病例。 7月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8病例免疫史信息,接种0剂次4例、不详4例。 病例职业为散居儿童4例、农民3例、家务1例。 7月本县无麻疹暴发疫情及麻疹死亡病例。 二、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 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运转正常,系统疫警灵敏。 通过对7月份麻疹监测系统指标统计, 48小时个案调查率、血清学检测结果7天内报告率100%,散发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100%,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较好。 三、2012年消除麻疹工作 (一)麻疹疫苗预防接种 常规免疫工作 报告接种率98.78%。 (二)麻疹主动监测 本月对长沙县二医院、长沙县一医院、长沙县妇幼保健院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共搜索病例547例,未发现漏报病例。 (三)开展半年辖区免疫规划全覆盖督导,重点要求接种率、安全告知达标。 (四)制定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方案并下发。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部分乡镇和社区预防接种接种门诊对消除麻疹工作不够重视。 2、麻疹监测工作流于形式,本地病例报告不达标。 3、乡镇对村医督导部到位,培训形式单一。

加强麻疹免疫汇报方案

YOUR LOGO Your compa ny n ame 2 0 X X 加强麻疹免疫汇报方案 姓名:XXX 部门:XX部

加强麻疹免疫汇报方案 同志们: 刚才,同志传递了全省加强麻疹免疫工作会议精神,安排计划我市麻疹疫苗加强免疫工作,该同志的讲话任务明重点突出我完全同意,请大家仔细领会紧抓落实。在下面我再提三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消除麻疹工作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极易引起暴发流行。而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人是唯一宿主,又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所以,我国政府提出到年消除麻疹是完全可行的。年我国承诺消除麻疹目标后,卫生部制定了《-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确定了以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开展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为主,同时开展病例监测和加强疫情控制的综合性防控策略。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年全国麻疹报告病例数比年下降了60.1%;今年月份全国麻疹总体发病水平较去年同期又下降了25.17%。虽然消除麻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意识到消除麻疹工作仍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一是在我市近两年麻疹疫情出现反弹,反映了我们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防控形势不乐观;二是部分地区对免疫规划工作不够重视,对消除麻疹工作在整个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许多关键的防治措施单靠卫生部门难以有效落实;三是各地工作基础和发展水平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既表现在卫生能力和设施上,也表现在认识上;四是公共卫生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不足,执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五是部分地方政府的

麻疹预防隔离措施

麻疹预防隔离措施 1、提高临床医生对麻疹病例的诊断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以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2、一旦确诊为麻疹或临床高度疑似患者,应立即转送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一时无法转院的患者应实行单间隔离观察;严禁将麻疹确诊或临床高度疑似的患者收治在与其他疾病患者同一间病房内;在收治麻疹确诊或临床高度疑似患者的病房或病区入口处,应有明显的“空气隔离”警示标识。 3、做好预检分诊,控制输液患者数量。预检分诊是预防医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应将发热患者(患儿)引导至发热门诊,做到发热与不发热的患者(儿)实施分诊(输液)、小于1岁与大于1岁患儿分诊(输液);输液室(大厅)的容量,有效控制输液人数,减少不必要的留院输液人员,缓减院内人群拥挤的现象,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对于呼吸道感染患者,要注意空间上的隔离意识,理想的患者间的物理距离在1m以上。 4、病房通风换气,定期空气紫外线消毒。开展湿式卫生,减少扬尘机会;必要时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浓度为250mg/L)擦拭环境表面与拖地;工作结束时,在静态下采用紫外线灯照射30min。 5、做好个人防护与免疫接种工作。医务人员在开展医疗活动中,应实行“标准预防”措施,提高手部卫生的依从性,尤其是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后要注意手部卫生;缺乏麻疹免疫力的医务人员在接触或进入麻疹患者隔离病房时应戴外科口罩(标准的外科口罩有3层组成,外层为防水层,中间为尘埃吸附,内层具有吸湿动能,并带有鼻夹);建议对这些医务人员实施免疫接种,这不仅有效保护医务人员,更重要的是避免以医务人员作为传染源在医院内发生病原体的播撒。 7、医护人员被确诊为麻疹或高度疑似时,应立即离岗,接受隔离治疗;接触麻疹患者的易感医务人员,应在48h内接受免疫接种或注射免疫球蛋白,以防止发病或减轻病情。 8、开展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倡“咳嗽礼仪”。利用多种途径,对患者(儿)及其家属开展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提倡“咳嗽礼仪”。患者在咳嗽、喷嚏时应采取防护措施,用手纸等用品捂住口鼻部位(如来不及取手纸时,可双手捂住口鼻部,并立即洗手),污染的手纸应丢入污物桶,并立即洗手;咳嗽患者应劝其佩戴口罩,对戴口罩有一定难度的患者(如儿童),应告知与其他未感染人群保持一定的物理距离;严禁对着他人咳嗽、喷嚏;对缺乏麻疹免疫力的患者家属,在医院逗留期间应佩戴口罩;48h内到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疫接种。

麻疹防控培训试卷及答案

麻疹防控知识培训测试试卷 单位或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个空2分,共50分) 1.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特征为、、或口腔粘膜出现疹、(Koplik斑)和皮肤散在的疹。 2. 麻疹疑似病例是指:具备、,并伴有咳嗽、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者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3.麻疹的标本采集一般有和,标本要求尽早采集,并于小时内送达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麻疹治疗中呼吸道隔离至疹后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延长到出疹后天。 5、麻疹高热一般使用、、等,忌用强烈退热药、或。 6、麻疹恢复期临床特异性表现为糠麸样脱屑和,天痊愈。 7、麻疹粘膜斑(koplik’spots)出现时间:,病程天;常出现的部位在双侧颊粘膜沿磨牙的处;直径针尖大小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 A.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2. 预防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A.少去公共场所 B.隔离检疫 C.注射麻疹预防计 D.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3. 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4. 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

A.先由耳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手足心 B.先由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到耳后、发根,最后到手足心 C.先由耳后,到手足心,最后到发根、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 D.先由手足心、颜面、躯干(胸,背、腹)和四肢,最后到耳后,到发根 5. 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6. 下列哪项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最有价值() A.发热 B.呼吸道卡他症状 C.呕吐与腹泻 D.口腔粘膜斑(科氏斑) 7. 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是下列哪项疾病的临床特点?() A.麻疹 B.风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8、接触麻疹后多长时间行被动免疫可预防麻疹() A、5天内 B、7天内 C、10天内 D、12天内 E、14天内 9、最有效预防麻疹的措施是() A、应用免疫球蛋白 B、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C、应用胎盘球蛋白 D、应用成人血浆 E、应用维生素A 10、一般麻疹病人应隔离至() A、出疹后3天 B、出疹后5天 C、出疹后7天 D、出疹后10天 E、出疹后14天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麻疹的传染期是疹前和疹后5天。() 2、麻疹的诊断必须用实验室诊断。() 3、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 4、麻疹一般不会出现群体发病。() 5、只要不接触患者就不会被传染。()

麻疹处置

附件: 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 加强监测、强化疫情调查与处置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随着消除麻疹工作的推进,在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做好每一起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尤显重要。为提高各级卫生部门调查处置麻疹疫情的能力,规范应对措施,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为各级卫生部门在消除麻疹阶段对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一、相关定义 (一)麻疹疑似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二)麻疹病例 本指南中,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 (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 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日至出疹后4日,出疹当日为第0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 (四)麻疹暴发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即应视为麻疹暴发。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

2.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一)麻疹疑似病例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二)麻疹暴发疫情 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周对辖区内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聚集性分析,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的麻疹暴发疫情。在对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过程中,应根据病例及其接触者的追踪情况,判断是否构成疑似麻疹暴发疫情。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麻疹暴发疫情后,应立即在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将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病例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病例关联,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三、疫情调查 (一)个案调查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开展完整的个案调查,病例姓名、出生日期、性别、现住址、每一剂麻疹/风疹疫苗接种日期、出诊日期、报告日期、调查日期、标本采集日期、感染来源等10个关键变量要核实清楚,尤其要获取详细准确的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免疫史信息,15岁以下儿童病例须以接种证、接种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为准,准确记录接种剂次和接种时间。调查感染来源尤为重要,若为输入病例还需补充调查2

网络安全攻防实验室实施方案

网络安全攻防实验室 建设方案 XXXX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0/2/28

目录 第一章网络安全人才需求 (3) 1.1网络安全现状 (3) 1.2国家正式颁布五级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3) 1.3网络安全技术人才需求猛增 (4) 第二章网络安全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4) 2.1网络安全实验室的建设误区 (4) 2.2缺乏网络安全的师资力量 (4) 2.3缺乏实用性强的安全教材 (5) 第三章安全攻防实验室特点 (5) 3.1安全攻防实验室简介 (5) 第四章安全攻防实验室方案 (6) 4.1安全攻防实验室设备选型 (6) 4.1.1 传统安全设备 (6) 4.1.2 安全沙盒——使实验室具有攻防教学功能的独特产品 (6) 4.2安全攻防实验室拓扑图 (8) 4.3安全攻防实验室课程体系 (9) 4.3.1 初级DCNSA网络安全管理员课程 (9) 4.3.2 中级DCNSE网络安全工程师课程 (10) 4.4高级安全攻防实验室实验项目 (12) 4.4.1基本实验 (12) 4.4.1扩展实验 (14) 第七章网络实验室布局设计 (25) 7.1 实验室布局平面图 (25) 7.2 实验室布局效果图 (25) 7.3 机柜摆放位置的选择 (26)

第一章网络安全人才需求 1.1网络安全现状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建立持续、稳定、安全的网络是保障用户业务发展的前提。 近年来,安全问题却日益严重: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网络钓鱼、DDOS 等安全威胁层出不穷,而且技术越来越复杂,病毒、木马及黑客技术等融合造成了网络安全的巨大危机。 用户都已经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纷纷采用防火墙、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备份等保护手段来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 但是网络安全的技术支持以及安全管理人才极度缺乏。 1.2国家正式颁布五级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2007年7月24日,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工作办公室正式上线颁布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规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及实施指南,颁布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办法。 办法明确规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级,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安全保护能力如下: 第一级安全保护能力:应能够防护系统免受来自个人的、拥有很少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一般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关键资源损害,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能够恢复部分功能。 第二级安全保护能力:应能够防护系统免受来自外部小型组织的、拥有少量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一般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重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重要的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恢复部分功能。 第三级安全保护能力:应能够在统一安全策略下防护系统免受来自外部有组织的团体、拥有较为丰富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较为严重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主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能够较快恢复绝大部分功能。 第四级安全保护能力:应能够在统一安全策略下防护系统免受来自国家级别的、敌对组织的、拥有丰富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严重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

麻疹疫苗应急免疫技术方案

麻疹疫苗应急免疫技术方案 一、背景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05 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确定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我国对此积极响应,卫生部制定印发了《2010-2012 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省卫计委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制定了《2010-2012 年安徽省消除麻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制定了我省消除麻疹总目标:2012年,力争全省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 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2019年我镇的目标是无麻疹发生病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为提高麻疹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迅速控制麻疹疫情,加速消除麻疹工作进程,根据《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安徽省麻疹疫苗应急免疫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二、适用范围 1.适用于出现每一例实验室(或临床)确诊的麻疹病例所采取的应急免疫措施。 2. 本方案是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及疫情可能涉及的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特别是疾控中心在开展疫情应急免疫及处置时须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三、应急免疫 (一)免疫范围: 1.以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出现1例麻疹确诊病例,应根据实际情况,3 天内及时开展该单位全人群的应急免疫或查漏补种。 2.自然村、居委会等场所发生1 例麻疹确诊病例时,应在3 天内对病例接触者及病例周围易感人群开展应急免疫或查漏补种。 (二)免疫对象: 1.8 月龄-18 月龄儿童:如未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应接种第1 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 2.18 月龄-6 岁儿童:未完成2 剂次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应按照免疫程序补满至2 剂次; 3.7 岁-14 岁儿童:如不能提供2 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情况证明,需给予1 剂次麻疹疫苗接种; 4.15 岁以上人群: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应急免疫。(三)筛选标准 1.目标儿童: ①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接种点客户端的建证建卡儿童; ②村卫生室掌握的本村出生儿童; ③乡镇计生部门掌握的出生儿童。 2.漏种依据 ①接种点客户端已录入的建证建卡儿童:8 月龄-18 月龄儿童免疫史

麻疹患者预防措施

麻疹患者的预防措施 何谓麻疹? 是由病毒引起的,有高度传染性的,有疫苗可预防的发疹症。虽然普遍认为是儿童的疾病,但易感者不分老幼,都可能受染。6%的患者可并发肺炎,而在麻疹死者中,60%死于肺炎。脑炎、中耳感染、惊厥也可能发生。如婴幼儿感染麻疹,可能很危险。 麻疹感染途径? 如既往未感染麻疹又未疫苗注射,就可能感染麻疹。感染是由于接触了患者或咽分泌物导致。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 麻疹有哪些症状? 一般分为二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第二阶段出现红疹,可持续至少4天。皮疹一般出现于脸,后蔓延至全身。发疹期除咳嗽。结膜炎、流涕,还可伴有高热。 麻疹何时出现症状? 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 麻疹传染期多长? 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 麻疹有否预防疫苗? 有。凡1995年后出生,未患麻疹的人必须接种疫苗。 麻疹患者是否需要隔离? 是。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4天。 小儿麻疹如何预防 预防:知道了发病原因也就能更好的预防了。麻疹是由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传染而引起,麻疹病人是麻疹的主要传染源。麻疹病毒存在于病人的眼、口、鼻、咽及支气管的分泌物中,当麻疹病人打喷嚏、说话或哭叫时,病毒可随着唾液飞沫喷射出来,飘浮在空气中,如果这种含有病毒的飞沫被易感者吸进呼吸道,就会被传染上麻疹。同一家庭、同一幼儿园、同—班级的小儿,因为接触多,最容易受到传染而患病。在电影院、公共汽车、娱乐场所与麻疹病人短时间接触,也能造成传染。如果接触了病人刚刚用过的手巾、玩具等,也有传染上麻疹的可能。在照顾了麻疹病孩后,不注意消毒又去照顾别的孩子,也会造成传染。 生活调理:(1)对麻疹患儿应早发现、及时隔离、及早治疗。隔离患儿不要出门,易感小儿不串门。(2)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本病的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有的患儿护理得当,可不治而愈。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此时要及时采取其他治疗措施。(3)室内温度要适宜,不可忽冷忽热。保持空气新鲜。灯光要柔和,避免强光刺激眼睛。(4)给患儿勤翻身和擦洗皮肤,注意清洁口鼻,如果眼眵过多者,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轻轻擦洗。(5)供给患儿足够饮水,在出疹期给于清淡易消化食物,进入恢复期应及时适量添加营养丰富的食物。(6)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 麻疹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控制传染源:对患者要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若有合并症及时送医院治疗。病人隔离至发疹后5天,如有合并症时应延长10天。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宣传,做到“三晒一开”,即晒被褥、晒衣物、人常晒太阳、开窗换气,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流通,避免人群集会,尽量不到公共场所。 3.保护易感人群:对有密切接触史的易感儿应医学观察21天,并在接触后及早进行应急麻疹疫苗接种。对体弱年幼的易感儿童,可采用被动免疫的措施,注射丙种球蛋白,一般认为接触病人5日内应用足量注射,可完全保护避免发病,5日后或用量不足,也可达到减轻症状的效果。 4 . 按国家计划免疫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不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多发生于有疫苗免疫史者。感染麻疹病毒后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或轻型临床经过。少部分症状典型。不典型麻疹还有先出现肺炎、咽峡炎、喉炎等后出现皮疹的表现。或可表现前驱期很短(仅1天)或很长(可长达11天),也有出疹前期卡他症状不典型或在此期不发热或始终无口腔黏膜斑。若无肯定的流行病学依据,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需要实验室确诊。实验室诊断依据为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那些? 1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 隔离患者。麻疹传染力强,在流行期间,医疗防疫部门应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做到“病人不出门,医药送上门”,直到出疹后5天。托儿所、幼儿园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对患者进行隔离。对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2~3周;如无症状,才能回班活动。麻疹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应脱去外衣洗手,或在户外活动20分钟后再接近易感者。 3 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4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5 自动免疫: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 6 被动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间,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在接触患者5天以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能免于患病或减轻病情。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以发热、流涕、眼结合膜炎、咳嗽、口腔粘膜班及周身班丘疹为其临床特征。 麻疹流行病学特点 急性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最后1-2天至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呼吸道吸入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患者的口、鼻、咽、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并随飞沫排出体外,故呼吸道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四季均有可发病,以冬春季最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近年广泛采用减毒麻疹疫苗作预防注射,其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麻疹病毒随飞沫进入被感染者的鼻咽和眼或直接被吸入气管、支气管,在局部的上皮细胞内繁殖,并经过淋巴管内的流动细胞到达局部淋巴结,继续繁殖并扩散到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进入血中淋巴细胞后被送到全身的淋巴组织、肝、脾器官,在这些组织和器官广泛增殖后再次进入血流,导致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广泛病变,全身皮肤和粘膜的毛细管内皮细胞亦被麻疹病毒所感染。 抓好计划免疫,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 麻疹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0-12天(6-12),应血清被动免疫后,有的可延长至3周。 前驱期2-4天,表现为高热。眼结合膜有充血、怕光、流泪、流涕、咳嗽、喷嚏等卡他症状,并伴全身不适。发疹期为3-5天,起病后第4天开始发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颜面,尔后迅速蔓延到颈部、上肢、躯干及下肢,直达手心足底,约经2-3天,遍及全身。皮疹以玫瑰色斑丘疹为主,压之褪色,大小不等直径2-5mm,疹盛时可互相融合,颜色渐转暗。皮疹在2-5天内出齐,出疹高峰时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达40度,神萎倦怠,昏睡终日,或烦躁不安甚而惊厥。颈淋巴结、肝、脾均肿大。成人麻疹患者的中毒症状常比小儿为重,皮疹多密集,但继发细菌感染者较少。临床上根据症状分典型、轻型、重型、异型四型麻疹。 1、典型麻疹:见于未接种或初免失败者。此型分三期:①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中度以下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结合膜充血,2~3 天左右颊粘膜可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边有毛细血管扩张的麻疹粘膜斑;②出疹期(病后3~4天):发热增高,从耳后发际开始出现直径为1~3mm大小的淡红色斑丘疹,逐渐蔓延至颈部、躯干,直至四肢。疹间皮肤正常,压之褪色,重者皮疹密集成暗红色,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可出现惊厥、抽搐、谵妄、舌尖缘乳头红肿似猩红热样舌,体查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可肿大,重者肺部可闻湿罗音,胸片可见弥漫性肺部浸润小点。③恢复期:出疹高峰后,发热渐退,病情缓解,皮疹依出疹先后顺疗隐退,留有棕褐色斑痕,1~2周消失,整个病程约10天。成人麻疹较小儿重、发热高、皮疹多,但并发肺炎者少。 2.轻型麻疹多见于接受过疫苗免疫者。目前以轻型患者多见。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轻,麻疹粘膜斑不明显,皮疹少,并发症少。 3.重型麻疹病情重笃。高热、谵妄、抽搐者为中毒性麻疹;伴循环衰竭者为休克性麻疹;皮疹为出血性,压之不退色者为出血性麻疹。 4.异型麻疹见于接种灭活麻疹疫苗后半年以后再次接种者。我国用减毒活疫苗,故此型很少见。 恢复期为2-3天,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食欲增加。一般热退后 2-3天周内退尽。整个病程约2周。 最多见的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喉炎及耳炎,其它可发生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心血管机能不全以及结核病变播散等。 麻疹病毒的抵抗力 病毒抵抗力较弱,加热56℃30分钟和一般消毒剂都能使其灭活,对日光及紫外线敏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