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鄂尔多斯市财政局科学理财实现富民强市巡礼(组图

2012-03-14 12:20:05 来源: 内蒙古日报(呼和浩特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王玉琢吕锋

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光中(右一)在鄂托克前旗调研城乡统筹工作

鄂尔多斯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包生荣(前排右一深入基层调研

鄂尔多斯市市长廉素(中在东胜区调研稳定物价工作

进社区送文化下基层

鄂尔多斯市一中北门

鄂尔多斯市一中体育馆

“要不是政府帮助,我这个双下岗低收入家庭哪能住得起这么敞亮的楼房。买这套房子每平方米只花了1000多元,房子的各种配套费都不用自己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腾席热镇民生小区住户郝建国和笔者交谈时,言语中充满感激。

民生小区是伊金霍洛旗专为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低收入家庭、矿区塌陷区移民、生态移民、整村推进的农牧民住房问题而建设的安居工程。这只是鄂尔多斯市8个旗区民生投

入的一个缩影。

这几年,鄂尔多斯市在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长之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十一五”期间,地方财政用于民生支出511亿元,占总支出的55.8%。建设了一大批公共基础设施,新建、改扩建中小学近400所。如今,在广大的农村牧区、城镇,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好的环境在校园。再如,为全市50个乡镇每个乡镇投入100万元整修卫生院,如今,50所焕然一新的乡镇中心卫生院都已投入使用。此外,开展棚户区和农村牧区危旧房改造,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682万平方米。建成18个精品移民小区,为转移农牧民提供一份工作、一份社保、一份补贴、一套住房,转移农村牧区人口20万人。

与此同时,当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扎扎实实地解决了老百姓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的问题。

“我们始终把富民优先作为科学发展的鲜明导向。”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光中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政府的工作才有意义;把钱用在民生上,财政的工作才能见实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之要,和谐之本。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倾注真情实感,汇集各方力量,投入“真金白银”,优先落实惠民政策,积极实施民生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使鄂尔多斯市部分民生保障标准进入了全国地级市前列。

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鄂尔多斯市财政局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和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本着“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理财思路,广织“民生网”,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发展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了发展为人民、发展靠百姓、发展惠群众,扎实推动了各项民生工程的顺利完成,切实为人民群众谋求福祉。

创新理财思路

全力保障民生事业

“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916亿元,年均增长37.9%,其中,用于三农三牧、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体育与传媒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支出达511亿元,年均增长50.4%,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13个百分点,占同期一般预算支出的55.8%。“十一五”期间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和民生支出增速两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和全自治区的水平,即比全国“十一五”期间民生支出占全部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43.37%高12.43个百分点,比全自治区“十一五”期间民生支出占全部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54.46%高1.34个百分点;比全国“十一五”期间民生支出的年均增速30.66%高19.74个百分点,比全自治区“十一五”期间民生支出的年均增速33.76%高16.64个百分点。

2011年,鄂尔多斯市财政局把改善民生作为财政资金安排的重点,努力构建财政惠民补贴长效机制,让广大人民群众全面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当年,全市投入民生事业支出250.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为56%,增长40.7%。全市用于就业支出1.7亿元,增长51.2%。加大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力度,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提高民生保障标准。全市用于社会保障支出38.1亿元,增长29.1%。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各提高20元,分别达到420元和300元。城镇居民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人每月分别提高100元。孤儿集中供养标准和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200元,各达到1200元和800元。为稳控物价总水平提供资金保障。鄂尔多斯市财政局投入1.3亿元,对120家平价便民店、60家放心粮油店予以补贴。投入3304万元对11.3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农村牧区五保人员、学生等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全市投入1.4亿元,建成11个标准化菜市场和20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全市用于保障性住房支出15.2亿元,增长139.6%。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65078套,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47%。同时及时足额兑现了各类惠民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为了有效缓解地方财政支出压力,鄂尔多斯市财政局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协调,认真研究税收政策,想方设法增加一般预算收入,切实增强了地方财政实力。主要采取扩大煤矿开采区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将煤矿采空区的实际占地面积作为计税依据,新增一般预算收入11亿元;加大煤矿交易税征管力度,新增营业税和所得税收入25亿元;协调争取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外其他驻鄂尔多斯市金融机构税收属地征收政策,新增各项税收4亿元;通过协调将鄂托克前旗上海庙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全部留归鄂尔多斯市,当年新增可用财力8亿元;将煤炭非税收入与财政预算内资金捆绑使用,安排社会事业发展专项10亿元,有效缓解地方财政支出压力,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使鄂尔多斯市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46.2亿元,相当于2009年财政总收入的95%,同比增长44.8%。旗区财政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东胜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在自治区101个旗(县、区)财政收入排名中继续名列前三名。

2012年鄂尔多斯市财政总收入任务确定为1000亿元,增长2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0亿元,增长30%。与财政收入相适应,全市财政总支出安排为540亿元,同比增长21%。

民生始终是绕不开的主题,而经济实力是改善民生的现实基础,没有强大的财力支撑,落实民生政策只能是“纸上谈兵”,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生工作无小事,2012年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就业、稳控物价、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统筹城乡、扶贫开发、社会管理等12个方面54件惠民实事。惠民工程不论是民生保障标准和范围,还是所需财政资金投入创历史新高。为了有效实施惠民实事,鄂尔多斯市财政局在安排2012年部门预算时,首先保证人员经费和机构正常运转所需经费支出,同时大力压缩“三公”等一般性支出增长,预算实行“零增长”,将有限的财力重点用于民生支出。

优化支出结构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为了使财政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鄂尔多斯市财政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提升依法理财水平。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1号文件精神,将“三农三牧”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筹措财政资金,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2011年,全市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60.8亿元,增长55.7%,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16.9个百分点。投入现代农牧业生产建设资金8亿元,有力推进了鄂尔多斯市现代种养殖业集约化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牧业的科技推广、节水灌溉和农机化作业水平。投入农牧民转移及城乡统筹补助资金12亿元,当年转移农牧民10558人,加快了鄂托克前旗城乡统筹实验区及20个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度。投入水利建设资金8.8亿元,在有效解决城市和工业用水的同时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当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3.6万亩,解决了9.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入生态建设资金3.3亿元,积极推进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4%、植被覆盖度超70%。投入草原生态保护奖补及扶贫资金1亿元,解决了1.3万人脱贫问题。

与此同时,鄂尔多斯市用于教育支出49.4亿元,增长12.5%。鄂尔多斯市财政局下达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1.3亿元,受益学生达16万人。投入校安工程建设资金2.5亿元,新建幼儿园69所、中小学41所。投入建设资金2.7亿元,保证了市党校、市蒙古族学校工程建设

进度;全市用于医疗卫生支出25.4亿元,增长54.7%。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鄂尔多斯市财政补助水平提高至每人每年50元,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每人每年补助500元。启动实施“数字卫生”工程建设;全市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8亿元,增长6.6%。为成功举办世界超级跑车锦标赛、亚洲曲棍球冠军杯赛等大型赛事活动提供资金保障。下达补贴资金1000万元,新建110个嘎查村文化站(室)。全市用于计生事业支出2亿元,主要实施计生目标责任制考核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等项目。投入资金3.6亿元,为全面推进“四城联创”工作提供资金保障。投入8亿元资金,继续增加鄂尔多斯飞行航线,机场改扩建工程主体完工。投入沿黄一级公路建设资金6.9亿元,保证了工程建设进度。下达专项资金1亿元,对45个苏木乡镇办公生活设施予以改善。

2012年是鄂尔多斯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纵观全市经济发展形势依然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鄂尔多斯市财政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战略部署,积极创新理财思路、不断提升地方财政实力;努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加强财政绩效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鄂尔多斯市财政局紧紧抓住国务院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利时机,研究完善煤炭收费政策、中央企业驻鄂尔多斯市分支机构变更独立法人政策,实现税收属地征管制度;对照中央扶持的项目和补助政策,配合项目主管部门,积极协调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减轻地方财政支出压力;认真研究测算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对鄂尔多斯市财政收入的影响,积极做好经济结构调整的前期准备工作;继续完善煤矿城镇土地使用税和煤矿交易税征收政策,切实做到应征尽征、足额征收;建立部门结余资金与部门预算编制挂钩的管理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认真研究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收政策,争取将煤炭资源价款收入留归地方支配;继续加大对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契税等地方税种征缴力度,做大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全面推进非税收缴改革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将非税收入作为地方可用财力进行统筹安排和使用。

鄂尔多斯市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的再分配职能,积极筹措资金,把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办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2个方面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标准,让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优先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年内力争新建及改扩建幼儿园42所、中小学59所。确保市蒙古族学校新校区、内大鄂尔多斯学院二期如期完工,启动鄂尔多斯大学城建设工程;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市新建博物馆8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50个、嘎查村文化室200个。实现公益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为办好第二届国际那达慕大会、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各类文体活动提供资金保障。确保市体育中心“一场两馆”按期建设。支持创建国家健康城市工程。充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职能,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财政补贴力度,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确保鄂尔多斯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建成使用,开工建设市第二医院、中医院、心脑血管医院,争取年内每个重点镇建成一所中心医院。

强化财政监管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鄂尔多斯市财政局在狠抓增收节支工作的同时,切实转变“重分配、轻监管”的传统思想,将财政监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深入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建立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将日常监督与重点监管相结合,加大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资金绩效考评力度,实现“少花钱、多办事、办实事”的目标;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工作。针对财政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财政部门将要深入基层和项目地区,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事实依据;配合纪检、审计部门,加大对各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设,逐步整合财政业务系统,实现财政内部、财政与预算单位之间的业务通畅,使信息系统在支撑资金监控和决策支持上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的全口径管理和动态监控,切实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认真做好清理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试点工作;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不断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及早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各项目标的关键之年,鄂尔多斯市财政局的全体人员将凝心聚力,克服困难,坚定信心,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继续谱写财政事业科学发展新篇章,为实现富民强市建设美好和谐的鄂尔多斯再铸辉煌。

(本文来源:内蒙古日报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课后测试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课后测试 单选题 ?1、2018年我国实现()种抗癌药大幅度的降价,并且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 (6.67 分) A 17 B 19 C 22 D 25 正确答案:A ?2、李克强总理指出,稳增长首要是为了()。(6.67 分) A 保就业 B 促发展 C 招商引资 D 国际合作 正确答案:A ?3、2017年我们新增新出生人口虽然只有1723万人,但其中的()都是二孩。 (6.67 分) A 五分之一 B 四分之一 C 三分之一 D 二分之一 正确答案:D

?4、大病医疗保险的报销的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了()。(6.67 分) A 55% B 60% C 65% D 70% 正确答案:B ?5、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已经覆盖了()亿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这项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6.67 分) A 9 B 8 C 7 D 6 正确答案:A ?6、我国的八项社会救助中,最重要的是()制度。(6.67 分) A 最低生活保障 B 特困人员供养 C 教育救助制度 D 医疗救助制度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应该说我们的()建设等,都和我们老百姓的基本生存发展问题是密切相关的。(6.67 分) A 经济

B 政治 C 文化 D 社会 正确答案:A B C D ?2、基本的生存问题包括()等层次。(6.67 分) A 基本民生 B 发展性民生 C 享受性民生 D 幸福性民生 正确答案:A B C ?3、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举措包括()。(6.67 分) A 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 B 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 C 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D 落实税法改革 正确答案:A B C ?4、政府应鼓励()利用闲置场地举办托育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基于托育服务领域,对托育服务提供后备补贴和政策支持。(6.67 分) A 企业 B 机关事业单位 C 社区 D 医院

提升国民幸福指数

提升国民幸福指数—“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一:GHN 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 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根据荷兰Erasmus大学的RuutVeenhoven教授对中国3次幸福指数的调查,中国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为6.64(1-10标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数据表明,即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并不能保证国民幸福的持续增加。为什么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中先升后降,表现出与经济发展轨迹之间的非同步性。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初期,物质发展成效明显地呈现出来,那时社会分化程度还不大,社会成员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纵向比较,与过去的生活水平相比,较容易产生满足感。最近10年,社会结构转型加速,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日益全面触及深层利益,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贫富差距凸显;在社会心理方面,随着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人们需求层次日益提升,且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因此,需求能被满足的标准相对提高了;而由于资源相对短缺和竞争加剧以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各种压力感大大增加,这一切都强有力地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对于人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心理学家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探讨更多地来自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老年学三个学科领域。由于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应该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此外,对主观幸福的理解还涉及许多分析层面,主要包括认知与情感、个体与群体、横向与纵向、时点与时段,等等。 二:五年计划,五年规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的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二个“五年计划”。 “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规划”则是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计划变规划,是一个进步,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破除了。”

关于民众幸福感的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民众幸福感现状的调查 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xxxxxxxxxxxxxx 姓名:郎以墨 指导老师:XXX “团队分工说明及自评成绩表” 分工 姓名 社会调查分工(5分)调研报告分工(5分)成绩 注:(个人调研不填此表) “社会调研”成绩评定表 申请书 (思路、可行、格式) 活动表现 (态度、反馈、守时) 活动成果 (观点、论证、格式) 成绩 20% 20% 60% 注:(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 2013年02月26日

民众幸福感现状调查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抗战年代,人们因战火而流离失所,在当时只求能饱肚子、求得生存,幸福感在当时已经是一个毫无实际意义的词语。而如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我国经济贸易快速发展,国家GDP也翻了好几番,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贸易市场得以拓展,贸易业更加的国际化、自由化,我国的经济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整个国家的综合水平也在稳步提升。在人民生活安康、工作稳定、财富有余的同时,更大程度的追求个人利益、权利等,如房子、车子、住宅、官职等。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人在经济泡沫泛滥的浪潮中疲于奔命,在得失之间权衡着生命的价值。于是,幸福感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整个社会都开始将人内心对于外界的感受,作为评价一座城市或一个社会的标准。 一个国家人民过得怎样,取决于大多数人对自身幸福感的认知情况。人们只有了解自己的需求、欲望,并得到良好的引导,满足感与幸福感才会来的快一些。如今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很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快乐,有些一辈子在追求幸福的人,也有与幸福擦肩而过的时候。为了让广大民众理解幸福感,知道如何正确的获得幸福感,希望做一次有关幸福感现状调,把调查的原因结果告诉大家,让大家明白如何做一个幸福的人,也为我在步入社会之前了解大部分人的价值人生观做准备。 基于以上的背景和目的,我想进行一次针对民众幸福感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二)研究内容 1、随机采访与问卷设计 幸福感的产生是来源于多方面的,是多方面相互影响的结果,并且不同年龄、性别、身份、职业的人他们对幸福感的认知也会有差别。 这次调查我特意设计了随机采访部分,具体操作是在武汉市汉口火车站和江汉路步行街一带随机挑选15名不同年龄、性别、身份、职业的人进行采访,问其是否幸福,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我做简要的记录。 问卷部分我在不记名的情况把问卷分为三部分:基本信息情况,问卷选择部分,简答题。其中基本信息情况会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问卷选择部分对社会经济、治安、环境、生活节奏、交通、医疗、教育、房价、收入等会对幸福感产生影响的因素都有相关选择;简答题主要是三个有关幸福的问题让他们能具体说说幸福的话题。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校大学生、城镇居民、上班族、

关于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

关于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 导言 对于幸福,马克思是这样认为的:幸福是主观的客观的统一,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和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不管在物质缺乏的古代还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一直把幸福看成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努力追求幸福。 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近年来,随这经济的不段发展,人们开始重视起精神方面的追求,“幸福感”一词被频繁提及。应该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 在幸福感被不断提起的时候,台州市的市民们对幸福的感觉又是如何的?带着好奇,我趁着国庆长假的空闲,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15年国庆期间 调查地点:浙江省台州市 调查对象:学生、自由职业者、上班族、公务员、农民。 调查方法:为了保证调查的客观性,我们采用了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共发出20份调查问卷,回收20份,有效份数为20 份。在最后将数据统一进行对比,最后从中得出结论。因为调查方式是采用随机调查,抽取的人群分布在不同阶层,所以调查的结果较为客观。 问卷设计:问卷主要从基本情况(如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与收入情况、健康情况、家庭情况与人际关系、社会因素、幸福感评价六个方面着手,调查居民当前主观幸福状况。

二、调查内容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在台州市黄岩区的居民,其幸福感一般。在为目前幸福感打分中,打分为60~70(幸福感一般)的被采访者占30%。有近30%的被采访者选择了分数为70~80(比较幸福)的打分,有25%的被采访者选择了60分以下(很不幸福)。有15%的被采访者为自己的幸福状况打了80~100(非常幸福)之间的高分。 台州市居民幸福状况打分 1、经济收入和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非正相关: 古语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人们对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对幸福感影响程度颇深,也就是说对于普通公众来讲,能够拥有稳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但在调查中发现,家庭人均收入在8000以上占15%(有3个人),而这三个中有两个的幸福状况打分在60~70之间,而另一个甚至低至60以下。家庭人均收入在2000~5000之间的有9人(占45%),而5000~8000之间的有2人(占10%),这11人中幸福打分为70~80之间的有4个人,感到还可以的有5个人,而很不幸福的则有2个人。 经济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是正相关,幸福感受到了社会因素、个人情感、所处环境等的综合影响。 2、稳定的社会环境对幸福感存在着较大的影响 在这次的调查中,关于社会环境的问题有5个。其中在工作、学习环境中人际关系比较融洽的有9个(占45%),一般的有5个(占25%),十分融洽的有4个(占20%)。其中感到十分融洽的有2个觉得很幸福,2个就觉得比较幸福。人际关系一般的有3个觉得不幸福,2个觉的一般,另一个觉得比较幸福。有8个人(占40%)对现在的生活环境比较满意,而这之中有3个感到比较幸福,1个感到十分幸福。在使自己不幸的因素中,55%的受访者觉

城镇化语境下的民众幸福指数

城镇化语境下的民众幸福指数探析 冯伟福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 摘要:城镇化,是中国三十多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助动力。城市是广大市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打造市民高质量的生活,是政府与民众共同的愿望。在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收入、家庭、信仰和环境是影响市民幸福感受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民生为重才能有效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幸福幸福指数社会 和谐社会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1亿人。我们告别了 传统的以农村人口为主的乡村型社会,开始进入了以城镇人口为主的城市型社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不再是广大乡村民众遥不可及的幸福梦想,它正成为许多中国人现实生活的日常体验。三十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和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有机融合,充分展示了城市兼收并蓄,包罗万象,不断更新的良好特性,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完善,为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和民众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快速推进的城镇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导致了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物欲膨胀和精神迷茫;快节奏的生活模式引发了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高密度的城市扩张带来了贫富分化、风险加剧、亲情淡化和人性缺失;尤其是社会转型中的权力失衡、分配失衡、心理失衡和生态失衡更凸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却每每使人们内心纠结、幸福受挫。 城市,作为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载体,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体面生活的地方。因此,如何继续“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不断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已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准确把握城镇化进程中民众的幸福脉搏,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 一、城镇化进程中民众幸福指数的构成 幸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标。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让人民“生活的舒心、安心、放心”已成为我国民众和政府的共同愿望。幸福指数作为衡量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对人们定位和实现幸福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民众幸福指数的构成不仅受各种外在的客观条件和社会因素所制约,而且还为各种内在的精神价值和个体因素所左右。它是一个国家特定时期民众现实生活状况和美好生活愿望的集中体现。幸福指数既是人们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在当前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进 程之中,收入、家庭、信仰和环境是民众幸福指数的基本构成。 (一)收入是幸福之基 财富作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手段,虽然不是幸福的决定性因素,但却是人们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一个人的经济收入不仅直接决定了他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而且还体现了他的智力、能力和社会地位,给他带来更多获得高质量生活的机会。较高的收入水平对民众的幸福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它带给了人们可持续的消费来源,满足了人们的幸福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质需求;其次,它为人们提供了身份认同和社交的机会,为事业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三,它是人们拥有自信和获得成功的基本标志,是社会生活中实现独立人格、维护平等权利、赢得社会尊重的基本前提。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传统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度里,增加收入更是广大“新城市人”立足、创业和融入、发展的基础之所在。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伴随着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大大增加,人民的小康生活基本实现。然而,作为发展中的家,由于原有基础的薄弱和财富分配的失衡,我们的小康仍处于低水平、低层次、不均衡的状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总体上看,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还远低于GDP 和财政收入及企业收入的增长。与此同时,五光十色的城市美好生活遐想,激起了人们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无限欲望;而快速扩张的城市化运动,却使得城市人口剧增,生活成本大涨,加之财富分配的不公和社会保障的不足,人们又不得不承受着入学、就业、养家、养老等多重压力,面对着事业、人际、竞争、社会等各种难题。这种对高质量生活的强烈追求和现实社会的巨大反差使得财富成为破解难题的重要筹码,人们增加收入的愿望就更为迫切。据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和笔者曾进行的“泉州市民幸福指数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并不高,感觉当前生活“很幸福”或“比较幸福”的总人数占比不足50%。大多数城镇居民认为“财富(收入水平)”是当前影响百姓幸福感的首要因素,而“增加收入,提高收入水平”则是民众当前最迫切的幸福愿望。可见,在我国的当今社会里,收入仍然民众幸福指数的最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增强经济实力,完善分配形式,提高民众收入实乃提升民众幸福指数的根本之道。 (二)家庭是幸福之根 1、家满足了人们基本的情感需求。人作为自然界的存在物,其 生命过程充满了风险和挑战,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之需,人们组成 85--

论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二、论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30分) 1、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 民生是和谐社会之基,科学发展之要。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关系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1)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的核心内容。坚持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的主力军,在发展中实现团结和谐、共同富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的客观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各项工作的主线。这一切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因此,只有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3)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中,有许多涉及经济结构、发展质量、社会效益、节能减排、人均享有、生态环境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如何改善民生的问题。 (4)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党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 总之,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从人民幸福指数看国民幸福感

从人民幸福指数看国民幸福感 摘要:日常生活总是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经常能够听见身边的人说,今天的某某东西涨了,而工资却没有涨,诸如此类抱怨的言语等等。人民的生活质量是提高还是下降了呢?生活的幸不幸福呢?人民幸福指数是指收入的递增/基尼系数×失业率×通货膨胀,本文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依次分析该公式中的因素及环境,是否会影响人们幸福指数。 关键词:人民幸福指数;国民幸福感 据专家预测,发达国家在2015年GDP增速将在2.58%,而中国2015年GDP增速将在5.81%。[1]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GDP的增速较快,并且引起西方国家的一度恐慌。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中国本来就是发展中国家,起点低,增速快,要想发展,这也是必然的趋势。因此,丝毫没有理由,认为我们国家强大起来了。除此之外,专家预测在2015年欧洲联盟的GDP增速将在1.67%,相对于中国来说也是较低的,然而据调查,欧洲国家的人民幸福指数要远远高于中国,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原因在哪里? 一、国民幸福感的概念定义 国民幸福感是指国民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或幸福的

感觉。从经济学上来说,国民幸福感可以用人民幸福指数来代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民幸福指数是否就能真的代表国民幸福感,这值得去探究。而人民幸福指数是由国民收入的递增、失业率、通货膨胀这几个方面组成。从宏观方面看,我国的国民收入是不断增加,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国民收入是人均收入。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大的国家,国家的大部分财富掌握在小部分人手中,小部分财富却被分给了人口的大部分。因此对于大部分人说,他们的收入并没有明显的增加。而据资料报道,我国近几十年的失业率也只增不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略微下降。因此接下来将讨论国民收入、失业率、通货膨胀这三个因素是否会影响国民幸福指数。 二、我国国民幸福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失业率增加 在我国,对于许多父母来说,孩子上大学就意味着将来有一个比较好的工作,不用跟父辈一样辛勤劳作。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寒窗苦读十几载,毕业后很可能找不到工作。那么失业是什么呢,它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呢?需要刺激经济的发展。而据资料显示,近些年来,我国的失业率只增不降,实际失业率比登记的失业率要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这是导致国民幸福感下降的原因之一。每天早上起床,想想有好几万人在跟你竞争,害怕哪一天就被解雇了。

2020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20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20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一) 一.调查背景: 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20xx70年代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完全受经济增长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难以自拔。 20xx年,“十二五”规划开局幸福成为地方热词。很多地方逐步呈现了“GDP 减速,幸福提速”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指数”被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将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二.调查准备: 为反映居民主观幸福程度,在调查问卷设计中,分别设计了基本情况和问卷部分的调查项目,包括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社会保障、社会环境)、经济收入、自我价值实现、家庭幸福和人际关系等多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幸福指数。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抽样对象为年龄在0-70周岁之间的常住居民,涵盖社会各年龄、各阶层、各行业。并且在中山市实地进行了社会实践,通过与社区群众的沟通,来了解当前社会中民众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浅谈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考查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系(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系 年级2013级1班 学号134040411024 姓名杨敏 教师朱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制 二零一五年五月

结合两会热点谈谈对如何改善民生问题的看法 摘要:通过对2015年两会热点的解读后“十二五”规划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工作。改善民生,是当前十分重要的经济工作。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大民生投入,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切实把发展成果更好地用到改善民生问题上。 关键词:十二五改善民生两会热点 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平衡发展趋势加强,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民生问题成为社会探讨的焦点之一,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的进步程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项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同时,大量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仍然存在。就业压力大,教育、医疗、住房以及基本社会保障水平需要尽快提高, 从党和政府提出的很多改善民生的措施和政策上看,我得出以下总结。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着手,在经济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在政治上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在文化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公民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素质。 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1、要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要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让孩子们能够上得起学、尤其要在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要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2、要努力增加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就业公平,继续实行积极就业政策,并加强全面培训劳动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取向;在分配方面,深化收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发展为了人民”复习课学案 一、时政热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持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现阶段的主义矛盾是人民日益增强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是: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5.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6.改善民生的七个方面: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7.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做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得到更多好处; 10.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1.“中国梦”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三、小组合作探究: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鄂尔多斯市财政局科学理财实现富民强市巡礼(组图 2012-03-14 12:20:05 来源: 内蒙古日报(呼和浩特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王玉琢吕锋 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光中(右一)在鄂托克前旗调研城乡统筹工作

鄂尔多斯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包生荣(前排右一深入基层调研 鄂尔多斯市市长廉素(中在东胜区调研稳定物价工作

进社区送文化下基层

鄂尔多斯市一中北门 鄂尔多斯市一中体育馆 “要不是政府帮助,我这个双下岗低收入家庭哪能住得起这么敞亮的楼房。买这套房子每平方米只花了1000多元,房子的各种配套费都不用自己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腾席热镇民生小区住户郝建国和笔者交谈时,言语中充满感激。 民生小区是伊金霍洛旗专为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低收入家庭、矿区塌陷区移民、生态移民、整村推进的农牧民住房问题而建设的安居工程。这只是鄂尔多斯市8个旗区民生投

入的一个缩影。 这几年,鄂尔多斯市在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长之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十一五”期间,地方财政用于民生支出511亿元,占总支出的55.8%。建设了一大批公共基础设施,新建、改扩建中小学近400所。如今,在广大的农村牧区、城镇,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好的环境在校园。再如,为全市50个乡镇每个乡镇投入100万元整修卫生院,如今,50所焕然一新的乡镇中心卫生院都已投入使用。此外,开展棚户区和农村牧区危旧房改造,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682万平方米。建成18个精品移民小区,为转移农牧民提供一份工作、一份社保、一份补贴、一套住房,转移农村牧区人口20万人。 与此同时,当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扎扎实实地解决了老百姓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的问题。 “我们始终把富民优先作为科学发展的鲜明导向。”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光中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政府的工作才有意义;把钱用在民生上,财政的工作才能见实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之要,和谐之本。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倾注真情实感,汇集各方力量,投入“真金白银”,优先落实惠民政策,积极实施民生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使鄂尔多斯市部分民生保障标准进入了全国地级市前列。 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鄂尔多斯市财政局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和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本着“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理财思路,广织“民生网”,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发展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了发展为人民、发展靠百姓、发展惠群众,扎实推动了各项民生工程的顺利完成,切实为人民群众谋求福祉。 创新理财思路

关于民众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关于民众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进行了一项公民幸福调查活动,这使得我对了解家乡人民的幸福感充满了好奇。如期而至的寒假给了我这次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得我对家乡人民的幸福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近代化带给我们最大的变化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然而,现代化又是一个充满悖论的进程,与客观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观幸福并没有呈现相应程度的上升。 其实人们对于幸福的定义有着不一样的见解。有一部分人容易得到满足,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就是现在和以往对比,只要家庭幸福,生活满意,就是幸福。当然正因如此,他们活得很坦然,相对于那些一直追寻在幸福路上的人他们的生活值得很多艳羡。而另一部分人则是一直都行走在路上,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好,却忘记了享受那单纯的幸福。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在路上追寻物质生活的人很多,他们往往为追寻更好的生活,夜以继日的工作。可当我们问道他们幸福时,他们的回答往往是不幸福,因为目标还没实现,工作让自己很累。所以说,他们本身在行进的路上就背离了幸福的本身。 我知道,人人都渴望幸福,但有时往往疯狂的努力后仍找不到幸福的踪影,那是因为你只是在盲目的追求而没有细心的去寻找你身边的幸福,没有从最平凡的事中寻找幸福,也就是说你没能意识到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而是让幸福偷偷地溜走。 为了更深入得理解家乡人民的幸福感以及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我利用一周的时间,走访各个阶层,了解各阶层的期许。 民众幸福感调查表: 调查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比较满意,他们说在大学中他们能做很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这是在高中生活里不可能做的,在这里,他们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自由的选择。最重要的一点是,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觉得自己长大了,什么事都得自己选择了。他们中有的人,在大学中没有学到应该学到的,而且在大学自由多了便不知该如何利用,因此大学生活有了自由却不甚满意。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二)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十九大报告对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创新,主要提出了两个方面的任 正确√ 务,一个方面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第二个方面是建设平安中国。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 由于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所以我国的基本国情已不再是“中 正确√ 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3. 本讲提到,教育方面要解决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素质教育,第二 正确√ 是教育公平。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 十九大报告提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正确√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 房子是用来住的,也可以用来炒的,以此带动经济发展。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7. 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叫“一合多元,融合共治,群策群力,稳 正确√ 步推进”,这是我们基本的一个方针,也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建设、 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的一些独特的地方。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 按照资本、管理、知识、技术、劳动进行收入分配属于按要素分配。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的思想是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减机制的 正确√ 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 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真脱贫、脱真贫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 正确√ 乃至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 ;单选题 1. 十九大报告提到,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 正确√ 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 A. 职业教育 B. 初中阶段教育 C. 高中阶段教育 D. 高等教育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方案.

尖字沽乡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的 实施方案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普得实惠的根本所在。为了进一步办好民生实事,使民生工程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我乡人民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决定在2011年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民谋利、解民难题”的原则,强化组织领导,倾斜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解决我乡就学难、就业难、出行难、住房难、养老难等问题,深入推进改善民生工作建设。 二、目标任务 (一)扶贫济弱解困行动 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使贫困人口和特殊群体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1、提高助学水平。对我乡困难家庭上学子女进行救助。救助覆盖率100%。 2、加大助残力度。资助病残儿童实施康复手术,对残疾人免费提供医药或医疗救助,落实免费扶助用具。为有就业需要的贫困残疾人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扶持农村残疾人种植、养殖,逐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3、推进困有所助。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充分发挥保险机制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农民提供必要的财产、人身保障,提高农民的保障能力,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加农民的生产投入,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保障人数,提高农村低保补助和城镇低保补助水平,做到应保尽保,扩大患有重特大疾病的特殊困难户住院救助的范围及标准。 4、维护农民工权益。 (1)进一步规范农民用工制度,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依法规范企业用工和工资保障制度,保障工人基本权益。 (2)扩大乡村就业。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加强政策引导和就业培训,积极促进乡村村民多领域、多渠道就业,重点帮助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鼓励就业困难村民自主创业。 三、调研形式 1.召开动员会议。10月20日组织调研组成员召开动员会,动员和部署调研工作,为调研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学习《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学习《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学习《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主要立足于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已然成为我党矢志不渝奋斗的目标。 而如何引领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主要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满足人民需求,使群众真正得到实际利益。 何为民生”?从字面意思讲就是国民的生计与生活。 而从广义上说,民生的概念几乎无所不及,涵盖经济社会政治化等各领域。 因此,关注民生问题,就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即解决人民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各方面问题,使群众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拥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和更优美的生活环境等。

解决民生问题做好民生建设不仅要让人民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还要建设好精神民生,让人民享受到更丰富的精神化生活,实现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相结合。 其中,化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化工作者去努力实践和完成,是我们重要的任务与使命。 化建设首先要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化教育的权利。 人人都能受教育,人人都能从中获得知识与力量,形成自己独有的化品味和化情趣。 其次,要保障人民群众化选择的权利。 不同的年龄教育背景职业使得人们对于化产品化活动的选择是 不同的。 因此,只要不选择违法违纪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化活动,我们都要尊重和支持群众的选择。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化选择权利,提供多样化的化选择空间。

再次,在群众进行精神化活动时,需要基本化设施的完善 因此,要加大化设施的投入力度,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化产品和化设施。 通过化设施的建设,实现常态化多样性的化活动的开展,给予群众充分活动的场所和享受化的红利,使大家时时刻刻处于化氛围当中,享受化的同时又能创造积极健康的化作品。 最后,要切实了解群众对于化的实际需求,提供更优质的化服务。 随着收入的稳步提升医疗服务的完善生活环境的优化,人们对于精神化的需求,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要拓宽与群众之间的交流渠道,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的心声,从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服务内容,优化服务品质,让人民充分享受共化服务。 当然,化建设绝不仅仅是满足精神领域的需求,同样还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具有巨大的价值潜力,为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大力建设化旅游项目,形成独有的化品牌,将化实体化,满足群众

申论范文:落实惠民政策 提升幸福指数

申论范文:落实惠民政策提升幸福指数 为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发展红利,提高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亮点闪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进改革一步深化、城乡大病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但是,随着民众权利意识的增强,民众在各个领域有更多的希望,更多的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基层走访和考察中强调,惠民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为民服务。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将落实惠民政策的作为一项重大工程,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罗列案例引出惠民政策,开头结束引出中心论点】 但是,当前的惠民政策不惠民、难惠民。“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惠民政策本是得民心、利天下的好事,中央政府制定惠民政策的初衷是为改善和保障民生。然而,部分惠民政策手续繁杂、门槛高、关卡多;基层政府在落实惠民政策中缺乏变通、形式主义甚嚣尘上;更为严重的是,地方政府在受利益驱动,置民生于不顾,惠民政策成为一纸空文。这不仅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干群关系日益紧张,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重困难。激浊扬清、革故鼎新、励精图治之策在于落实好惠民政策,让民生“幸福提速”。【段旨句点明文段中心意思,多处排比增强论证力度】 落实惠民政策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然而,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政府频频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的情况,使民生工程、惠民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因此转变政府职能:首要“定好位”,理清政府和市场之间关系,重视社会力量,通过引入社会力量解决公共问题;其次要“防越位”,把该放的坚决放开,明确明确权利边界,认真履行政府的公共职责。最后是“补缺位”,把该管而没有管好的事管好,做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使用政治术语凸显政治素养】 落实惠民政策需要加强权力监督。权力不受监督,就像失去了缰绳的野马,最终害人害己。由于内部管理机制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外部监督形同虚设、毫无实效,导致

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管陶中心校郑增贵) 顺民心方能聚民力。从根本和长远来看,惠民生方能顺民心。保证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坚持经济增长。两会”只有不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时增进人民福祉,才干化民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耐久动力,中国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才是有本之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会拥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得到怎样解决,今年的两会”恰逢“十二五”开局的历史节点。新五年的民生蓝图”又将如何就此展开,给“两会”注入了更深内涵,寄予了更多期待。也就是说,民生问题是最大焦点。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期待,已经从GDP财政收入转到普通个体如何得到更多实惠,如何实实在分享改革发展效果上来。面对这样的诉求,执政者兑现“今年给老百姓办的第一件实事”将是未来更多、更大保证和改善民生行动的开端。 进入新世纪,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用10年时间完成了GDP翻两番,连续逾越意、英、法、德、日,成为世界经济规模第二大国,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而与此同时,一些和睦谐问题也摆在面前:房价攀升,物价走高,收入分配不尽如人意等。可以说,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现象依然突出,社会事业还存在不少欠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仍有很多难题待解,特别是与2020年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比,与亿万人民不时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相比,民生任务还很繁重,必需下更大气力予以保证和改善。2017年,国GDP达397983亿元,人均GDP达29748元,同期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既为保证和改善民生打下了物质基础,也让满足人民合理的民生诉求、实现社会公平,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黄金发展期往往与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的凸显期、高发期相生相伴。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一方面。意味着改革正逐步进入“啃硬

提高人民幸福感,我的中国梦

提高人民幸福感 我的中国梦 梦想是美丽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们由浮躁走向踏实,由彷徨走向坚定,由残缺走向完美。 中华民族逐梦的历史告诫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的过去,发展到繁荣富强的今天,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和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 如今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世界市场”。中国的发展让我们收获了更多的自信。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我们还面临不少困难,如今,经济发展了,但是人民的幸福感却下降了。 在我认为,真正的幸福是人民安居乐业,幼有所依,老有所养。纵观全国,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实现这一目标。我的中国梦,就是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并且让这个中国梦落到本质之处,落到实处。 一、中国留守儿童现状 全国妇联2013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总体规模扩大;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数量大幅度增长。 据介绍,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据推算,0-17岁城乡流动儿童规模为3581万,在2005年基础上增加了41.37%,且有增长的趋势。在这些流动儿童中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的流动儿童占80.35%,据此全国有农村流动儿童达2877万。 虽然国家出台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定期的给予资助,但是,这真的让留守儿童们幸福了吗?缺少了父母的关爱,他们难道不孤独吗?政策从根本上,是否提高了孩子们甚至整个家庭的幸福感呢?答案是否定的。 二、中国孤寡老人现状 近年来,中国已经逐步步入老龄化阶段,在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一座座的敬老院建设起来、养老保险金政策出台、老年医保政策出台人们都以为老年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