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堤防工程设计报告范本

堤防工程设计报告范本

堤防工程设计报告范本
堤防工程设计报告范本

FCB00100 FCB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堤防工程设计报告范本

〔试用本,仅供参考〕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

1998年10月

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

堤防工程设计报告

主编单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参编单位:

主要编写人员:

软件开发单位:

软件编写人员:

勘测设计研究院

年月

目次

1 综合说明 (4)

2 设计依据 (5)

3 自然条件 (5)

4 堤防工程平面布置 (9)

5 堤防工程结构设计 (11)

6 堵口工程设计 (16)

7 穿堤建筑物工程设计 (17)

8 现有堤防技术改造工程设计 (19)

9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22)

10 施工组织设计 (24)

11 工程管理设计 (32)

12 工程概(预)算 (33)

13 经济评价 (37)

14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45)

附件A 附件及附图目录 (46)

1 综合说明

1.1 任务由来

年月日 (甲方)委托 (乙方)承担堤防工程初步设计。设计周期为个月。乙方须于年月日将设计文件提交给甲方。

1.2 自然状况

堤防工程位于。

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属带气候。年平均气温°C; 年平均降雨量 mm;年平均风速 m/s。

历史最高洪水位(高潮位)① m, 最大洪峰流量 m3/s, 最大水流流速 m/s。历史最低水位(低潮位) m, 最小流量 m3/s, 最小流速 m/s。水流的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

地形地貌特征: 。堤线经过地区的土质:至段为质土;~段为质土;……。

1.3 工程概况

本堤防工程用于保护的防汛防洪安全。工程建成后,可保护面积 km2。主要包括:

堤防条,总长 km,堤顶高程 m~ m。

防浪墙,防浪墙的墙顶高程 m~ m,内坡坡比1∶~1∶ , 设层戗台, 戗台宽 m ~ m,上层戗台顶高程 m~ m; 临水坡设级消浪平台, 平台高程 m~ m,平台宽 m~ m; 临水坡上坡坡比1∶~1∶ , 中坡坡比1∶~1∶ ,下坡坡比1∶~1∶。堤前护底宽度 m~ m。

穿堤建筑物共座。其中,涵洞座,洞径 m~ m; 水闸座, 闸孔净宽

m~ m; 船闸座, 上下闸首宽 m~ m, 闸室长 m~ m, 宽 m

~ m; 交通通道处, 通道宽 m~ m; 穿堤管道处; 穿堤电缆处。

共计土方万m3; 石方 m3;混凝土 m3。需要钢材 t, 木材 m3,水泥

t 。

本工程施工年限为年个月。需要劳力人。

工程静态投资万元;动态投资元; 工程造价万元。

预计每年净受益万元, 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2 设计依据

2.1 主要文件

⑴年月日以号批准本工程建设的文件;

⑵编制的工程可行性研究(规划)报告;

⑶年月日以号文《关于工程可行性研究(规划)报告的审批意见》;

⑷工程初步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委托书。

2.2 主要设计规范

(1)DL 5021-9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2)SDJ 217-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

(3)SL 51-93 堤防工程技术规范;

(4)JTJ 213-87 海港水文规范;

(5)JTJ 218-87①防波堤规范;

(6)GB 50201-94 防洪标准;

(7)SL 44-93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8)SDJ 218-8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9)SDJ 213-83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

(10)GBJ 7-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1)SDJ 20-78②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试行);

(12)SD 133-84 水闸设计规范(试行);

(13)GB/T 50265-97③泵站设计规范;

①标高以零点为基准面。

①似被JTJ 298-98《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取代

②如使用新标准SL/T 191-9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请注意配套条件

(14)DL 5073-1997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15)SL 171-96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16) 其他有关的规范或地区性规定。

3 自然条件

3.1 气象

3.1.1 气温

根据站年~年共年的统计资料。

⑴多年平均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见表3-1。

表3-1 多年平均气温表单位:℃

⑵极端最高气温°C ( 年月日)。

⑶极端最低气温°C ( 年月日)。

3.1.2 降雨量

根据站年~年共年的统计资料。

⑴多年平均降雨量,见表3-2。

表3-2 多年平均降雨量单位: mm

⑵最大年降雨量 mm( 年)。

⑶最小年降雨量 mm( 年)。

⑷多年平均年降雨天数 d 。

⑸典型年份各月雨日数,见表3-3。

表3-3 典型年份各月雨日数单位: d

⑹多年平均年雾日数: d 。

⑺多年平均年蒸发量: mm 。

3.1.3 风

根据站年~年共年的统计资料。

⑴风速、风向频率玫瑰图,见图1。

⑵历史最大风速值,见表3-4。

③取代SD 204-86《泵站技术规范设计分册》

根据站年~年共年的水文观测资料和年月日~年

月日的水文泥沙测验资料。

3.2.1 水位

⑴历史最高洪水位(最高潮位) m( 年月日);

⑵历史最低水位(最低潮位) m( 年月日);

⑶多年平均水位(潮位) m 。

3.2.2 流量

⑴历史最大洪峰流量 m3/s( 年月日);

⑵历史最小流量 m3/s( 年月日);

⑶多年平均流量 m3/s。

3.2.3 流速

⑴历史最大流速 m/s( 年月日);

⑵历史最小流速 m/s( 年月日);

⑶多年平均流量时的流速 m/s。

3.2.4 含沙量

⑴洪水期含沙量

1)洪水期最高含沙量 kg/m3( 年月日);

2)洪水期最低含沙量 kg/m3( 年月日);

3)洪水期平均含沙量 kg/m3。

⑵枯水期含沙量

1)枯水期最高含沙量 kg/m3( 年月日);

2)枯水期最低含沙量 kg/m3( 年月日);

3)枯水期平均含沙量 kg/m3。

3.2.5 泥沙的粒径组成

⑴洪水期泥沙的粒径组成

1)洪水期悬移质泥沙的粒径组成: 粒径 mm,占%;粒径 mm,占%;

……。中值粒径 mm。平均粒径 mm。

2)洪水期推移质泥沙的粒径组成: 粒径 mm,占%;粒径 mm ,占%;……。中值粒径 mm。平均粒径 mm。

⑵枯水期泥沙的粒径组成

1)枯水期悬移质泥沙的粒径组成: 粒径 mm,占%;粒径 mm,占%;

……。中值粒径 mm。平均粒径 mm。

2)枯水期推移质泥沙的粒径组成: 粒径 mm,占%;粒径 mm,占%;

……。中值粒径 mm。平均粒径 mm。

3.3 地形、地质

3.3.1 地形、地貌

本堤防工程经过的地区的地形系由形成。根据1/2000测图: 本地一般的地面高程为 m~ m; 地面的平均高差为 m~ m; 平均比降为‰~‰;地面复盖的植物有、、等,分别分布于高程 m ~ m处。堤线穿越的河沟共条,一般河沟的宽度为 m,深度为 m。地物有、、等,分别位于、、

等处,需要折迁的建筑物共座,其中:座;座;……。

3.3.2 水文地质

本堤防工程所在地区,冬春季地下水的平均水位 m, 最低水位 m,最高水位 m,最高水位距地面 m;夏秋季地下水的平均水位 m,最低水位 m,最高水位 m,最高水位距地面 m。

3.3.3 工程地质

本工程地址地基土由土、土、……等土层组成。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3-5。

表3-5 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表

地基评价结论: 。

工程地址地震的基本烈度为度。

3.3.4 筑堤土料

根据筑堤土土源调查及土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资料, 本堤防工程筑堤取土区位于 ,距离施工工地的平均距离为 m,取土区的面积 m2,平均可取土层厚度 m,估计土的总储量 m3。取土区至工地间的水运交通有通航河道,载重 t级船只可到达距工地 m处;陆路交通有道路,可通行载重 t车辆至距工地 m处。筑堤土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3-6。

表3-6 筑堤土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表

根据对石料产地的实地勘察及石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资料, 本石料产地位于 , 石料的储量丰富。石料产地距堤防施工工地 km, 产地与工地之间的水运交通有通航河道,载重 t船只可到达距工地 m处;陆路交通有道路,可通行载重 t的车辆至距工地 m处。石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3-7。

表3-7 石料的物体力学性质表

本堤防工程采用的软体排的土工布的型号为 ; 反滤层土工布的型号为 ;排水土工布的型号为 ;防渗隔水的土工布的型号为 ;土坡加筋的土工布的型号为。

各种土工布的技术参数见表3-8。

表3-8 土工布技术参数表

4 堤防工程平面布置①

提示:(1)堤防工程布臵应当遵循的原则:

1)堤防工程的布臵, 应当服从河流的流域规则, 要有利于工程安全和江、河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江、河堤的堤线走向与布臵

位臵,应服从江、河的治导线。堤的两侧应保留一定宽度的青坎与护堤滩地。湖堤、圩堤的布臵,应尽可能的不影响湖泊的调洪能力和行洪水道的泄洪能力。

2)堤与堤之间的堤距, 应能满足河道一定的过水断面要求, 保证设计的洪峰流量能安全通过。

3)应尽可能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4)要考虑工程施工、工程维修、防洪抢险等的交通运输条件。

5)要讲求经济效益。

(2)本章应对上述问题有所交待。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说明工程采用的布臵方案,必要时,还需说明采用该方案的原因。

(3)本章第4.1、4.2、4.3节并列出不同堤防工程的平面布臵,供报告编写人选择。

4.1 海堤工程平面布置

根据海堤工程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确定的平面布置方案,经过本阶段进一步研究,考虑到 ,最终确定采用以下布置方案。

本工程位于海滩。工程范围从~,占用岸线长度 m。堤线经过的滩地标高 m~ m, 堤线总长度 m。可开发滩涂面积 ha。

本海堤采用布置形式,详见表4-1。

表4-1 海堤平面布置

①平面位置除注明者外, 一律采用座标系进行控制。

4.2 江、河堤平面布置

根据河道的防洪规划,经过本阶段进一步研究,考虑到 ,最终确定采用以下布置方案。

本工程位于江(河)的河段。地面标高 m~ m。堤线距河道的治导线 m~ m,堤防两侧的青坎与护堤滩地宽 m~ m。两岸堤防之间的堤距为 m~ m。

左岸堤起自,迄于 ,堤线全长 km。右岸堤起自,迄于 ,堤线全长 km。堤线平面布置参数详见表4-2。

表4-2 堤线平面布置参数

4.3 湖堤与圩堤的布置

提示:(1)湖堤与圩堤布臵中需考虑的因素:

1)湖堤。我国大江大河的调洪湖泊,一般是采用在湖区周围建设湖堤抬高水位,以提高湖泊的调洪能力。我国著名的湖堤有:

洞庭湖湖堤、鄱阳湖湖堤、太湖的环湖大堤、洪泽湖大堤以及巢湖大堤等。这些湖堤在以往的防洪排涝斗争中,发挥了显著

作用,为流域的防洪排涝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 近些年来,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 一些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湖区受泥沙淤

积,致使湖区的调洪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 湖区范围与湖堤的布臵应服从流域防洪的需要, 应保证湖区一定的调洪

能力。

2)圩堤,指低洼地区的圩堤与为开发湖区边滩上的土地资源而建设的圩堤。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低洼地区的圩区,大都小而零乱

且易涝易旱,农业生产很不稳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现代化农业,有必要对低洼地圩区进行改造。改造低洼地圩区的

工程措施是:调整圩堤的布臵,实行联圩并圩,将原有分散杂乱的小圩通过兴建新的圩堤联并为大圩区。同时,在大圩区内, 建立完整的排灌降工程体系和现代化的高效农业的基础设施。为此,新的圩堤必须是高标准的、能有效的保障大圩区的防洪

安全。湖区圩堤应在不影响湖泊调洪能力的前提下, 通过提高圩堤标准,最大可能的发挥湖泊的调洪作用,为流域的防洪服

务。

(2)本章应对上述问题有所交代。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说明工程采用的布臵方案,必要时,还需说明采用该方案的原因。

5 堤防工程结构设计

提示:(1)堤防工程的结构设计一般采用以下程序进行:

1)根据堤防保护对象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分析、论证、确定堤防的设计标准。

2)根据堤防的地质条件进行基础设计。

3)进行堤防断面形式与结构设计时, 先假定几种结构断面, 并分别进行设计计算, 然后, 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方案比较〔有的工

程在可行性研究(规划)阶段已经进行过方案比较, 则初步设计阶段只要对选定方案作深化设计即可〕。通过方案比较, 选择

经济安全的方案作为设计方案进行深化设计。

4)对于一些重要堤防,还应通过模型试验验证设计是否正确。如有问题,应及时予以修正,以保证堤防工程的设计质量。

(2)设计报告应将上述问题交待清楚,注意完整、准确、符合逻辑、言简意赅。如有试验,则应简要介绍试验成果。

(3)在5.2节中,并列有5.2.1、5.2.2、5.2.3和5.2.4等四种堤防工程结构设计的说明。报告编写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取舍。

5.1 设计标准

5.1.1 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

根据本堤防工程的建设规模和堤防保护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参照有关规范的规定, 将本工程定为等,主

要建筑物,如、应为级建筑物,其次、为级建筑物。取堤防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基本组合

为 ,特殊组合为。地震设计烈度为度。

5.1.2 防洪标准

本堤防工程设计洪水位(高潮位)重现期为 a, 设计洪水位(高潮位) m; 设计低水位(低潮位)重现期 a,

设计低水位(低潮位) m。设计风速重现期为 a,设计风速

m/s。校核洪水位(高潮位)重现期为 a, 校核洪水位(高潮位) m。校核风速重现期为 a,校核风速

m/s。

5.2 结构设计

5.2.1 海堤工程结构设计

⑴高潮带海堤工程结构设计

采用 (斜坡) 式堤结构。

堤顶标高 m~ m,顶宽 m~ m。纵向坡率‰,横向坡率%。堤顶设置防护层防止水土流失,

防护层采用结构。堤顶的临水一侧设置式防浪墙,墙顶标高 m~ m,墙体采用结构。堤顶的背水

一侧设置护肩保护堤角,护肩的高度为 m,采用结构。临水坡的坡比为1: ,采用护坡。堤前采用护底,护底宽度 m (大于半个波长,下同)。背水坡的坡比为1∶ ,采用护坡,坡上每间隔 m设一条排水沟, 排

水沟采用结构。

每延米堤计:土方 m3;石方 m3; 混凝土方 m3; 土工布面积 m2。

⑵中潮带海堤工程结构设计

采用 (斜坡) 式堤结构。

堤顶标高 m~ m,顶宽 m~ m。纵向坡率‰,横向坡率%。堤顶设置防护层防止水土流失,

防护层采用结构。堤顶的临水一侧设置式防浪墙,墙顶标高 m~ m,墙体采用结构。堤顶的背水

一侧设置护肩保护堤角,护肩的高度为

m,采用结构。在临水坡的设计高潮位附近设置 (一级) 消浪平台,平台的标高 m ~ m, 宽 m~m。平台外侧设置护肩保护平台边角,护肩采用结构。平台以上堤坡的坡比为1∶ , 以下堤坡的坡比为1∶ ,

分别采用及护坡, 下坡采用消浪体护面。上下坡护坡的坡脚处设置护坡支承体,防止护坡滑坡,支承体

采用结构。堤前采用护脚,护底,护底宽度 m~ m 。背水坡的坡比为1∶~1∶ , 采用护坡。坡上每间隔 m设一条排水沟, 排水沟采用结构。堤的内外侧的下部分别设置层及层戗台:内

戗台顶的标高为 m~ m,宽 m~ m, 坡比1∶~1∶ ;外戗台顶的标高为 m~ m,宽 m~m,坡比1∶~1∶。

每延米堤计∶土方 m3; 石方 m3;混凝土方 m3;土工布面积 m2。

⑶低潮带海堤工程结构设计

采用 (斜坡) 式堤结构。

堤顶标高 m~ m,顶宽 m~ m。纵向坡率‰,横向坡率%。堤顶设置防护层防止水土流失,

防护层采用结构。堤顶的临水一侧设置式防浪墙,墙顶标高 m~ m,墙体采用结构。堤顶的背水

一侧设置护肩保护堤角,护肩的高度为 m,采用结构。在临水坡的设计高潮位及中潮位附近设置 (二级) 消

浪平台,平台的标高 m~ m及 m~ m,平台的宽度分别为 m~ m及 m~ m。平台外侧设置

护肩保护平台边角,护肩采用结构。临水坡采用 (上中下三级) 坡比:下坡坡比为1∶ , 采用护坡, 消浪体护面;中坡坡比为1∶ ,采用护坡, 消浪体护面;上坡坡比为1∶ ,采用护坡。三级护坡

的坡脚均设置护坡支承体,防止护坡滑坡,支承体采用结构。堤前采用护脚,护底,护底宽度 m。

背水坡的坡比为1∶~1∶ ,采用护坡。坡上每间隔 m设一条排水沟, 排水沟采用结构。堤的内外

侧的下部分别设置层及层戗台:内戗台顶的标高为 m~ m,宽 m~ m,坡比1∶~1∶ ;

外戗台顶的标高为 m~ m, 宽 m~ m, 坡比1∶~1∶。

每延米堤计∶土方 m3; 石方 m3;混凝土方 m3; 土工布面积 m2。

⑷潮下带深水海堤结构设计

采用 (直立式与斜坡式结合的混合) 式堤结构。堤顶标高 m~ m,顶宽 m~ m。纵向坡率

‰,横向坡率%。深水海堤低潮位以下的堤体,采用 (直立) 式结构;基床顶的标高为 m~ m,宽m~ m,两侧坡的坡比1∶~1∶ ;直立堤堤顶的标高 m~ m,宽 m~ m。低潮位以上的堤体,采用 (斜坡) 式堤结构(设计同低潮带海堤工程结构设计)。直立堤前采用护脚, 护底,护底宽度为 m ~ m。为阻止海流向海堤逼进,堤前同时设置丁坝挑流,丁坝的长度为 m~ m,坝顶标高 m~ m,顶宽 m~ m,侧坡1∶~1∶。丁坝的间距为上游丁坝长度的倍。

每延米堤计:土方 m3; 石方 m3;混凝土方 m3; 土工布面积 m2。

5.2.2 江、河堤工程结构设计

⑴顺直河段堤防工程结构设计

1)堤前有护堤滩地保护的堤防

采用斜坡式堤结构。

堤顶标高 m~ m,顶宽 m~ m。纵向坡率‰,横向坡率%。堤顶的临水一侧设置直立式防浪墙,墙顶标高 m~ m, 墙体采用结构。堤顶的背水一侧设置护肩保护堤角,护肩的高度为 m,采用结构。不结合公路交通的堤顶道路,采用泥结石路面;结合公路交通的堤顶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混凝土路面。在临水坡的设计洪水位附近设置一级消浪平台,平台的标高 m~ m,宽 m~ m。平台外侧设置护肩保护平台边角,护肩采用结构。平台以上堤坡的坡比为1∶ , 以下堤坡的坡比为1∶ , 采用生物(芦苇、芦竹、草皮、灌木等)护坡。堤前种植芦苇、树木保护护堤滩地。背水坡的坡比为1∶~1∶ , 采用生物护坡,坡上每间隔 m设一条排水沟, 排水沟采用结构。

每延米堤计∶土方 m3; 石方 m3;混凝土方 m3;土工布面积 m2。

提示:有的堤防的高度超过了地基能承受的极限高度, 则须在堤的内外侧设臵戗台, 戗台的高度与宽度由设计确定。报告应于说明。

2)堤前无护堤滩地保护的堤防

提示:无护堤滩地保护与有护堤滩地保护的堤防,区别在于护坡设计与护底设计不同。

(1)无护堤滩地保护堤防的护坡结构, 一般采用干砌块石、浆砌块石或灌砌块石结构;有些风浪较大,水流较急的护坡,还应在护

坡上面安放护面块体。

(2)对于堤脚的防冲,除了沉排抛石护脚护底以外,有的还应设臵丁坝,将水流挑出丁坝坝头以外。

(3)丁坝的设计,可以采用长丁坝或短丁坝,也可以是长短丁坝结合,应根据堤前的水流动力条件确定。丁坝的间距一般为上游丁

坝长度的2~3倍。丁坝与水流流向的夹角, 一般偏向上游3°~5°。丁坝的结构由设计确定。

(4)无护堤滩地保护堤防的其他结构设计,同有护堤滩地保护堤防的设计。

报告应就护坡的结构形式、堤脚的防冲、丁坝的设计及其他有关问题于以说明。

⑵湾道凹岸段堤防工程结构设计

提示:湾道凹岸段水流结构复杂,在湾道环流动力的作用下:堤防的护坡受到水流的压力容易造成护坡的损坏;堤脚受水流的冲蚀,容易产生坡脚淘空、堤坡滑坡和河岸的坍岸。因此,在湾道的凹岸段,应特别加强堤坡与堤脚的保护,以保证江、河堤的安全。设计中要注意,报告亦应强调。

采用斜坡式堤结构。堤顶标高 m,顶宽 m 。湾道顶点至湾道起迄点的纵向坡率分别为‰和‰,横向坡率%①。

在临水坡的设计洪水位②附近设置 (一级) 消浪平台, 平台的标高 m, 宽 m。平台外侧设置护肩保护平台边角,护肩采用结构。平台以上堤坡的坡比为1∶ , 以下堤坡的坡比为1∶③, 分别采用及护坡④。上下护坡采用⑤加糙, 坡脚处设置 (护坡支承体) , 防止护坡滑坡, 支承体采用结构。

堤前采用护脚、护底,并设丁坝挑流。

护脚采用结构;护底采用结构,护底宽度 m;丁坝采用结构:湾道上游段的丁坝长 m,坝根处的坝顶标高 m,坝头处的坝顶标高 m,顶宽 m,两侧坡1∶~1∶ ,丁坝与水流流向的夹角, 偏向上游°,丁坝的间距为上游丁坝长的 (2) 倍; 湾道下游段的丁坝长① m,坝根处的坝顶标高 m, 坝头处的坝顶标高 m, 顶宽 m, 两侧坡1∶~1∶ ,丁坝与水流流向的夹角, 偏向上游或下游°,丁坝的间距

①堤顶结构、背水坡结构和戗台的设计均同顺直河段堤防工程结构设计。

②应为洪水位加湾道水位壅高。

③上下坡坡比应采用比顺直河段堤的坡比为缓的缓坡。

④护坡强度应大于顺直河段堤的护坡强度。

⑤一般采用加糙墩。

①单向水流一般比上游段丁坝长度短,双向水流则与上游段丁坝长度大体相同。

为上游或下游丁坝长的 (2) 倍。

每延米堤计:土方 m3;石方 m3;混凝土方 m3; 土工布面积 m2。

5.2.3 湖堤工程结构设计

提示:根据湖区的自然条件和气象水文特征, 进行湖堤工程的结构设计。

我国的调洪湖泊大部分布于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在大江大河出现洪峰时,调蓄部分洪峰流量, 对保证流域的防洪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调洪湖泊气象水文的基本持征是:暴雨比较集中;高水位持续时间长; 风浪较大(仅次于海浪),风浪是威胁湖堤安全的主要动力因素; 堤外堤内的水位差较大(有的调洪湖泊, 由于泥沙的淤积, 部分湖底已高出堤外地面), 对湖堤的防渗增加了难度。为了提高堤防的抗浪能力和防止堤内渗流的破坏,有必要加强堤防的护坡强度和设臵必要的消浪设施,在堤内建立有效的防渗透工程,以保证湖堤的安全。

设计应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提出必要的工程措施和结构设计,报告则应有完整的说明。

采用 (斜坡) 式堤结构。堤顶标高 m~ m,顶宽 m~ m。纵向坡率‰,横向坡率%。堤顶设置防护层防止水土流失, 防护层采用结构。在堤的临水一侧,建立具有一定强度的护坡和消浪系统:堤顶设式防浪墙,墙顶标高 m~ m,墙体采用结构;设计洪水位附近设置一级消浪平台,平台标高 m ~ m, 宽 m~ m,外侧设置护肩保护平台边角,护肩采用结构。平台以上的堤坡坡比为1∶ , 护坡采用结构; 以下的堤坡坡比为1∶ , 护坡采用结构, 护坡上采用消浪体护面;上下坡护坡的坡脚处设置护坡支承体,防止护坡滑坡,支承体采用结构;堤前滩地采用 (种植草皮、苇树) 等护滩。在堤的背水一侧,设置堤顶护肩、护坡及戗台等:护肩的高度为 m,采用结构;背水坡的坡比为1∶ , 采用 (植树种草) 护坡, 坡上每间隔 m设一条排水沟,排水沟采用结构;坡下设层戗台②。戗台顶的标高为 m~ m,宽m~ m, 坡比1∶~1∶。

每延米堤计∶土方 m3 ; 石方 m3;混凝土方 m3; 土工布面积 m2。

5.2.4 圩堤工程结构设计

提示:圩堤工程是指低洼圩区的圩堤和湖泊周边圩区的圩堤。

(1)低洼圩区圩堤一般建于高低地形的交接处,以防止外水流入低洼地区。低洼圩区圩堤的高度一般都较低,而且不受风浪影响(有

些圩堤可能受船行波影响), 因此, 圩堤的结构比较简单,一般采用单坡式土堤结构, 堤顶标高等于设计外河洪水位加船行波高再加0.2 m的安全超高。顶宽一般为2 m(结合拖拉机路和公路交通的另外加宽)。临水坡坡比1∶2,背水坡坡比1∶1.0~1∶1.5,采用草皮、芦苇、灌木护坡。

(2)湖区圩堤应根据湖区的水文特征进行设计。调洪湖泊的水文特征:一是洪水位持续时间长,圩堤需长时间在堤外堤内水位差较

大的情况下运行;二是湖区的风浪较大,风浪的压力是构成对圩堤堤身安全威胁的动力因素。圩堤的设计标准虽不同于湖堤的设计标准, 但设计方法可参照湖堤的设计方法。

根据圩堤的修筑位臵和结构特点,设计报告应有所区别。以下列出:⑴低洼圩区圩堤设计;⑵湖区圩堤设计,供选择。

⑴低洼圩区圩堤设计

采用 (单坡) 式土堤结构。

堤顶标高 m,顶宽 m。临水坡的坡比1∶ ,背水坡的坡比为1∶ , 采用 (生物) 护坡。

每延米堤计:土方 m3。

⑵湖区圩堤设计

采用斜坡式土堤结构。

堤顶标高 m, 顶宽 m。纵向坡率‰,横向坡率%。堤顶设置 (泥结石) 防护层,防止水土流失。在堤顶的临水一侧设置式结构的防浪墙,墙顶标高 m; 在堤坡的设计洪水位附近设置 (一) 级消浪平台,平台标高 m,宽 m, 平台外侧设置结构的护肩, 以保护平台边角不受冲刷。平台以上的坡比为1∶ , 以下的坡比为1∶ , 采用 (生物) 护坡①。堤前 (种植芦苇) 消浪,芦塘的宽度不少于 (50 m) ②。在堤顶的背水一侧设置式结构的护肩, 护肩高 m。堤内坡的坡比为1∶ ,采用(生物)护坡。

每延米堤计:土方 m3; 石方 m3。

②软土地基上堤的高度超过5 m时, 一般应设置戗台以增强堤的稳定性。悬湖堤及悬河堤戗台的高度及宽度既要能满足堤基稳定又要能

满足渗流稳定的要求。

6 堵口工程设计

提示:无论是江、海、河堤的堵口,或湖、圩堤的堵口,都必须在事前做好堵口工程设计。

(1)堵口工程设计,包括龙口的布臵、龙口的尺寸、堵口的时间、堵口的材料、堵口的方法、堵口堤的断面尺寸等内容。

(2)由于堤防工程所处地区、位臵的不同,龙口的自然条件、施工条件、交通条件等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堵口工程设

计时,一定要坚持从工程的实际出发,经过充分的分析论证,因地制宜的提出可靠的工程设计,以保证堵口工程顺利实施。

报告应针对不同情况,说明设计结论,必要时,论证堵口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

6.1 龙口的布置

根据堤防工程的总体布置及 , 本工程拟设置龙口处。1号龙口布置于堤的部位,起点坐标位置:X = , Y = , 桩号 ; 迄点坐标位置: X = , Y = , 桩号。2号龙口布置于堤的部位,起点坐标位置:X = ,Y = , 桩号 ;迄点坐标位置,X = ,Y = , 桩号;……。

6.2 龙口的尺寸

经水文计算确定。

(1) 号龙口预留口门宽度 m,最大水深 m,控制水流流速 m/s、最大流量 m3/s;合龙载流的口门宽度 m,最大水深 m,控制水流流速 m/s、最大流量 m3/s。

(2) 号龙口预留口门宽度 m, 最大水深 m, 控制水流流速 m/s、最大流量 m3/s; 合龙载流的口门宽度 m, 最大水深 m, 控制水流流速 m/s、最大流量 m3/s。

……。

6.3 堵口的时间

为了顺利的实施龙口堵口,根据龙口所在水域的水文特征,选定年月日~年月日为龙口堵口时间, 其中, 年月日~年月日进行龙口堵口施工的准备 , 年月日~年月日实施龙口束窄工程, 年月日实施堵口合龙截流。

6.4 堵口的材料

根据龙口束窄时的水流流速与合龙截流时的水流流速, 选择不同重度的堵口材料: 束窄龙口采用材料; 合龙截流采用材料。

6.5 堵口的方法

根据龙口的 (水深、流速、堵口材料以及机械设备) 等条件,确定采用堵的方法进行堵口。

6.6 堵口堤的断面尺寸

根据龙口堵口时的 (水位差和堵口堤的稳定) 要求, 确定截流堤的断面尺寸为: 堤顶标高 m, 顶宽 m, 临水坡1∶ , 背水坡1∶。戗堤的断面尺寸为∶堤顶标高 m, 顶宽 m,临水坡1∶ , 背水坡1∶。

7 穿堤建筑物工程设计

提示:我国的穿堤建筑物,从结构上划分,基本上可分为二大类:

一类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涵闸、泵站、交通通道等;

另一类是钢结构,如各种管道、电缆等。

穿堤建筑物与堤防一起,共同发挥着防洪效益与工程效益。穿堤建筑物工程的设计要求与堤防工程的设计要求不同,穿堤建筑物工程按不同建筑物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钢结构穿堤建筑物除了钢结构自身必须具有的一定的刚度、使其能够承受作用于结构上的各种荷载以外,至关重要的是钢结构的穿堤部分应具有足够的,与堤土结合的长度,以防止钢结构与堤土的接缝处产生渗流破坏,威胁堤防的安全。

延长钢结构与堤土接缝处的渗径长度的工程措施:一是在钢结构上增加截流环,用以减小渗流的水力比降;二是加大钢结构穿堤处的堤防断面,保证钢结构与堤土接缝处必须的渗径长度。无论采用何种措施,在钢结构穿堤的头尾处都必须设臵反滤层,以防止接

缝处的渗流逸出,造成堤土流失。

本《范本》按钢筋混凝土结构穿堤建筑物编写,使用范本者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作必要的修改。

7.1 设计标准

7.1.1 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

根据建筑物的建设规模和重要性,确定本工程为等工程, 建筑物属级。建筑物的整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取基本组合为 ,特殊组合为。地震设计烈度为度。

7.1.2 防洪标准

设计洪水位(高潮位)重现期为 a,设计洪水位 m。

设计低水位(低潮位)重现期为 a,设计低水位 m。

校核洪水位重现期为 a,校核洪水位 m。

校核低水位重现期为 a,校核低水位 m。

设计风速重现期为 a,设计风速 m/s。

校核风速重现期为 a,校核风速 m/s。

7.1.3 水位组合及设计流量

(1)上游高水位(控制水位,下同) m;下游低水位 m,设计引水流量 m3/s。

(2)上游低水位 m,下游高水位 m,设计排水流量 m3/s。

7.2 平面布置设计

根据规划,本堤防工程计有穿堤建筑物处,其中:

(1) 水闸布置于堤防的堤段,水闸的中心轴线与堤防纵轴线交会点位置为: X=,Y=,桩号。

主体建筑物长 m,宽 m,孔径 m,底板标高 m。

上游消力池长 m,宽 m,底板标高 m。海漫长 m,宽 m,标高 m。防冲槽长 m,宽 m,标高 m。

下游消力池长 m,宽 m,底板标高 m。海漫长 m,宽 m,标高 m。防冲槽长 m,宽 m,标高 m。

(2) 涵洞布置于堤防的堤段,涵洞的中心轴线与堤防纵轴线交会点的坐标位置为:X=,Y=,桩号。

主体建筑物长 m,宽 m,洞径 m,底板标高 m。

上游消力池长 m,宽 m,底板标高 m。海漫长 m,宽 m,标高 m。防冲槽长 m,宽 m,标高 m。

下游消力池长 m,宽 m,底板标高 m。海漫长 m,宽 m,标高 m。防冲槽长 m,宽 m,标高 m;……。

7.3 结构设计

提示:建筑物结构设计采用以下程序进行:

(1)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自然条件选择适合的结构型式;

(2)确定建筑物规模:对涵闸等水工建筑物,根据引排水及通航要求,通过水文水利计算,决定其建设规模;对非水工建筑物则按

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设计;

(3)进行基础设计;

(4)进行结构设计,决定建筑物的细部结构尺寸;

(5)对重要的建筑物工程,设计后,还应通过模型试验进行验证。

报告按设计程序说明设计成果,必要时,简介模型试验结论。

7.3.1 结构型式

根据 (本地同类建筑物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参考其他地区同类建筑物设计的先进经验) ,本穿堤建筑物采用式结构。该结构型式具有 (整体稳定性好,适宜软土地基条件,运行安全可靠,工程造价相对较低) 等优点,是 (目前我国穿堤建筑物中较好) 的结构型式。

7.3.2 基础设计

根据工程地址的地质勘察资料,地基土质为等土,地基承载力为 kPa,而经计算要求的地基承载力为kPa,因此, (有必要) 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参照通常有效的) 地基处理方法,本工程拟采用等对地基进

行处理。

7.3.3 结构设计

经设计计算,确定采用如下结构设计:

⑴底板与岸墙

底板采用结构,底板标高 m,长 m,宽 m,厚 m。上游齿坎宽 m~ m,底部标高 m。下游齿坎宽 m~ m,底部标高 m。

岸墙采用结构,墙顶标高 m,墙长 m,顶宽 m,底宽 m。

⑵消力池与翼墙

上游消力池采用结构,底板标高 m~ m,长 m,宽 m~ m,厚 m。翼墙采用式结构,墙顶标高 m,墙长 m,顶宽 m,底宽 m。

下游消力池采用结构,底板标高 m~ m,厚 m。翼墙采用式结构,墙顶标高 m,墙长m,顶宽 m,底宽 m。

⑶海慢、防冲槽与边坡护坡

上游海慢采用结构,长 m,宽 m,厚 m。防冲槽采用结构,长 m,宽 m,厚 m。上游河道边坡比为1∶,采用护坡,护坡长 m,宽 m,厚 m。

下游海漫采用结构,长 m,宽 m,厚 m。防冲槽采用结构,长 m,宽 m,厚 m。下游河道边坡坡比为1∶,采用护坡,护坡长 m,宽 m,厚 m。

⑷闸门

采用结构式闸门,门高 m,宽 m,厚 m。用启闭机启闭。

⑸防渗设计

为防止闸与堤接缝的渗流破坏,确保建筑物与堤防的安全,根据上下游可能出现的最危险的水位组合,进行防渗设计。

建筑物底部采用防渗,的结构尺寸为: m, m, m,设置于底板下部位。

建筑物侧面设置道进行防渗,的结构尺寸为: m, m, m。

7.4 工程量

穿堤建筑物主要工程量见表7-1。

表7-1 建筑物主要工程量表

工程名称土方,m3石方,m3混凝土,m3土工布,m2

主体工程

翼墙

消力池

海慢

防冲槽

护坡

8 现有堤防技术改造工程设计

提示:我国现有堤防的总长度超过20 万km, 分布在沿海及江、河、湖、圩等地区, 是我国主要的防汛防洪基础设施。这些堤防大都是很早以前建设的,防汛防洪标准一般都不高, 不少堤防还存在着较严重的质量问题。由于一些堤防是在超荷的情况下运行或带病运行,给一些地区的防汛防洪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建国以来建设的堤防,虽然标准质量比以前建设的堤防的标准质量有所提高,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有的标准已明显偏低, 有的抗御风浪能力较差,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对现有堤防进行技术改造, 不仅是提高我国的总体防汛防洪能力、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而且, 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有堤防技术改造是一项牵涉范围广、改造内容十分复杂、技术要求很高的工程。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堤防的保护对象不同,改造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很难就所有的改造工程形成一个统一的设计范本。

本《范本》系按现有堤防技术改造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编写。各地在进行堤防技术改造设计报告的编写时,应当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技术改造要求、施工技术水平等因地制宜的进行补充和完善,务求完整、严密、逻辑合理。

8.1 设计标准

根据建设单位提出的堤防工程的技术改造要求,改造后的堤防定为等级建筑物。

堤防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提高为:基本组合、特殊组合。

地震设计烈度为度。

设计洪水重现期为 a,设计洪水位 m。

设计风速重现期为 a,设计风速 m/s。

8.2 技术改造设计

8.2.1 加高培厚设计

根据重新确定的堤防的防汛防洪标准,经验算,原堤防的高度及稳定性 (均达不到) 安全要求,需要进行 (加高培厚) 。

加高培厚后的堤防结构断面为:堤顶标高 m,顶宽 m,采用护面。

防浪墙顶的标高为 m,采用结构。

根据堤前波浪及水流条件,临水坡设级坡,坡比为1∶~1∶,采用护坡,采用、护面与消浪;堤前采用护脚及护底,护底宽度 m;背水坡坡比1∶,采用护坡。

堤防加高培厚以后,为了提高堤基及堤内渗流的稳定性,在堤的内外侧分别设置层戗台,戗台顶标高 m~m,戗台宽度 m~ m, 坡比1∶~1∶。

每延米堤计:土方 m3;混凝土方 m3;土工布面积 m2。

提示:加高培厚是现有堤防技术改造的基本措施之一,不仅适用于防洪标准偏低的堤防提高防洪标准,也适用于一些兴建时标准较高,后因种种原因,如水土严重流失、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等,致使实际的防洪标准降低了的堤防提高防洪标准采用。

8.2.2 补强加固设计

提示:现有堤防:

(1)有的已年久失修,堤身出现裂缝、洞穴或坍陷;

(2)有的应当护坡而未护坡,或虽已护坡,但护坡强度不够已被部分损坏;

(3)有的应当护底而未护底,或虽已护底,但护底已被部分损坏;

(4)有的防浪墙、堤坡或堤身的稳定性不够,已产生位移、滑动、倾斜等情况。

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当进行补强加固设计,报告应逐一加以说明。

⑴堤身裂缝、洞穴、坍陷的处理设计

堤身的裂缝、洞穴,采用 (灌浆或挖开重筑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理以后,作渗漏检查,直至不发生超常的渗漏为止) 。

堤身坍陷,采取 (先将坍陷部分的堤身折除,并对堤基进行加固处理,然后,重新构筑堤身) 。

每延米堤计:土方 m3;石方 m3;混凝土方 m3;土工布面积 m2。

⑵护坡改造工程设计

(因原生物护坡已经损坏) ,改用厚度为 m的砌石护坡;原石护坡① (已经损坏) ,改用厚度为m的石护坡(或混凝土护坡)。

每延米堤计:土方 m3;石方 m3;混凝土方 m3;土工布面积 m2。

⑶提高防浪墙、堤身稳定性的工程设计

1) 改建防浪墙。拆除已裂缝、位移或倾斜的防浪墙,改用结构的防浪墙,墙高 m,顶宽 m,底宽 m,园弧曲率半径 m。

2) 改变堤坡坡比。将堤防的坡度由1∶改为1∶,以扩大堤的基础面,提高堤坡与堤身的稳定性。

每延米堤计:土方 m3;土工布面积 m2。

⑷护脚、护底改造工程设计

1)改变护底、护脚结构。将原不能抗御水流及波浪底流速冲刷的生物护脚、护底改为护脚、护底。护脚体高 m,宽 m;护底宽 m,厚 m;

2)提高护底、护脚强度。拆除已冲坏的护脚、护底,改用护脚、护底。护脚体高 m,宽 m;护底宽 m,厚 m。

每延米堤计:土方 m3;石方 m3;土工布面积 m2。

8.2.3 提高堤防抗御风浪能力的工程设计

提示:近几十年,我国沿海地区和湖区发生过不少堤防溃决事件,究其原因,几乎都和风浪的破坏、特别是台风带来的风暴潮的破坏有关。

说明这些地区堤防的抗御风浪的能力还比较低。因此,提高堤防抗御风浪的能力,应作为现有堤防技术改造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优先的位臵,付诸实施。

如设计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报告应给以说明。

⑴在堤防临水侧增加防浪设施

因 (原堤防未设防浪设施) 。现根据新的堤防设计标准进行波浪压力计算及波浪爬高计算,本堤防需增加以下防浪设施,以提高堤防的抗风浪能力。

1) 防浪墙工程。采用结构、式的防浪墙。墙顶标高 m,顶宽 m,底宽 m,园弧曲率半径 m。

2) 坡比设计。为减少波浪作用于堤坡上的压力,堤坡坡比由1∶~1∶调正为1∶~1∶。在上坡与下坡之间设置平台,平台的宽度 m~ m,用以消浪和减少波浪对堤坡的冲击力。

3) 护坡设计。采用结构护坡,护坡厚 m。在护坡上安放层形的消浪块体,以削减波浪爬高和护坡上的波压力。

4) 护脚、护底设计。采用结构的体护脚,护底。护脚体高 m ,宽 m;护底宽 m,厚 m。

以上防浪工程,每延米堤计:土方 m3;石方 m3;混凝土方 m3;土工布面积 m2.

⑵改造堤防的防浪设施

根据新的设计标准,对堤防的各项技术指标验算表明, (本堤防原来的防浪设施需要进行改造) ,改造后的各部分的结构尺寸如下:防浪墙顶标高 m ,顶宽 m,底宽 m,园弧曲率半径 m;堤坡坡比1∶~1∶,平台宽 m~ m;护坡厚 m,采用层消浪体护面;护脚高 m,宽 m;护底宽 m,厚 m。

每延米堤计:土方 m3;石方 m3;混凝土方 m3;土工布面积 m2。

9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提示:(1)堤防工程的环境保护包括两个方面:

1)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对堤防产生的不安全影响, 需要采取某些工程措施, 对堤防的环境进行保护;

2)由于堤防的建设, 给周边环境带来了某些不利影响,需要建设相应的工程,对受影响的周边环境加以保护。

(2)环境保护工程一般包括:水土保持、护滩、护岸、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交通航道的保护等工程。由于堤防所处的地

理位臵、自然条件、环境影响的不同,各种堤防的环境保护工程的设计,也不可能是相同的。

本《范本》仅涉及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的环保工程设计问题,供报告编写人参考。

9.1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

9.1.1 护堤林

建设护堤林,以防止水土流失。凡本堤区范围内,如:背水坡、戗台、内青坎等适宜种植树草的部位均植树种草,以保持水土。树种采用、等乔木;树的行距为 m,株距为 m。对不需采用工程护坡的临水坡,也应植树种草,以防止水土流失及波浪刷坡。树种采用、等灌木;树的行距为 m,株距为 m。

每延米堤计:乔木株;灌木株;种草面积 m2。

9.1.2 堤顶防护及排水工程

为防止异常情况下出现堤顶溅浪、越浪及雨水对堤顶的侵蚀,采用护面结构对堤顶进行保护①,结构宽 m,厚 m。

为排除堤顶的积水,堤坡上的雨水以及堤内的渗流,分别在背水坡、内青坎上和内堤脚处开挖排水沟,将水流集中排向沿堤河。背水坡上的排水沟,沿堤纵轴线每 m开一条,上口接通堤顶护肩下的排水孔,下口通向沿堤河,排水沟底宽 m,宽 m,挖深 m,采用结构防护;内堤脚排水沟的底宽 m,宽 m,挖深 m,采用结构防护。

每延米堤计:土方 m3;石方 m3;混凝土方 m3;土工布面积 m2。

9.2 护滩、护岸工程设计

9.2.1 护滩工程

由于 (建设堤防,改变了水流方向) ,使堤防的堤前护堤滩地出现 (刷滩和刷坎) ,威胁堤防的安全,

为此,确定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护滩:

⑴保护滩面的措施

生物固滩,种植、等树草②,以降低滩地上的水流流速,保护滩面不受冲刷。树的行距为 m,株距为 m。

共计植树株;植草面积 m2。

⑵护坎措施

采用、等工程③护坎,以阻止水流切滩、维护护堤滩地的安全。

共计:土方 m3;石方 m3;混凝土方 m3;土工布面积 m2。

9.2.2 护岸工程

受湾道环流和深泓逼岸的影响,形成水流冲岸,威胁堤防的安全,需要采取工程措施,保护堤岸。根据堤前的水流结构情况,采用结构型式的护岸工程①进行护岸。护岸工程的结构尺寸为: m, m, m。

每延米护岸工程计:土方 m3;石方 m3;混凝土方 m3;土工布面积 m2。

9.3 水资源保护工程设计

提示: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是关系人类发展的大事,也是水利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我国本来就是一个水资源不很丰富的国家,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向江、河、湖、海排放,使得不少地区的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给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一些地区采取修筑水库,避咸引淡、避污引清的方法,将淡水、清水储蓄起来加以保护,并取得了经验,如:

(1)浙江省在围海造地的土地上,建设了库容100 万m3以上的平原水库14座,总蓄水库容达2 亿m3,解决了沿海地区农业生产和人

民生活的水源问题。

(2)上海市在长江边建设了两座边滩水库:一座宝钢水库,库容1300 万m3,为宝钢提供工业用水;一座陈行水库,库容830 万m3,为

上海市提供城市生活用水。两座水库都采取避咸引淡、避污引清的方法取水,保证了水库的水质。上海市还打算在长江口的江心中建一座青草沙水库,作为城市生活用水的远景水源地。

(3)山东、河北省的沿海缺水地区也都打算建设一批平原水库,将黄河、海河多水季节的剩余水量储蓄起来,以备需时取用。

利用修水库保存、开发好水资源,这是解决缺水地区和水环境受污染地区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好方法,发展前景广阔。水库堤与其他堤防的区别在于水库堤对堤防的防渗要求更高,设计也较复杂。提高堤防的防渗透能力通常采用的措施有:

1)基础防渗。采用涂膜塑料编织布编制的软体排或防水油布铺盖于堤的基础之上,其宽度应能满足基础渗流的渗径长度要求。也

可以采用打防渗板桩的办法,以延长基础渗流的渗径长度,防止渗流破坏堤基,板桩的入土深度通过计算确定;

2)堤体防渗。采用设粘土心墙或粘土斜墙,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采用粉煤灰水泥土或砂土水泥土作防渗墙等工程措施,以阻止

堤体渗流在堤坡上逸出。如设粘土墙施工条件不许可, 也可以通过扩大堤身断面,以满足堤体渗流的水力梯度要求。

当有防渗内容时,应根据实际设计结果,编写报告。

9.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提示:我国沿海、湖区及江河沿岸的滩涂及水域,不少是珍稀鱼类、苗种、贝类、候鸟和野生动物的牺息、生长、繁殖的场所,又是我国宝贵的后备国土资源。这些滩涂和水域,有的已列为国家或地方的自然保护区,有的已开发利用;尚未开发的部分,其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为了有序的开发滩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供参考:

⑴坚持按滩涂资源开发规划开发滩涂土地资源,防止盲目的拓展土地,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⑵建立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内,禁止围堤造地和从事其他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

⑶开发潮间带土地资源,应力求避开滩涂水产资源的生殖环境(海滩上的贝类如文蛤、蛏、泥螺等水产资源一般牺息于低潮带滩地,

因此,建设堤防应尽可能的避开有水产资源牺息的低潮带滩地),以保护水产资源的生殖环境。

⑷建设围堤和其它水利工程要保护好回游鱼类的通道。我国的江河的入海口,在鱼汛季节,一般都有鱼类向上游回游。如长江河口

就是珍稀鱼类中华鲟、鲥鱼、刀鱼、中华绒鳌蟹苗、鳗鲡苗等的回游通道。因此,在实施河口围堤和建设工程时,一定要保留好回游鱼类经过的水道,以维护河口地区水产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

报告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成果加以说明。

9.5 航道维护工程设计

提示:根据以往的实践,堤防工程对航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包括两个方面:

(1)由于堤防的建设,导致航道淤积,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

(2)由于堤防的建设,造成航道发生冲刷,影响航道的稳定。

②适宜在河、湖滩地种植的生物有:芦苇、耐水灌木及杂草等;适宜在海滩上种植的生物有:芦苇、秧草、大米草、互花米草、红树林等。

因此,必须对受到不利影响的航道进行整治,以维护航道的正常通航。

导致航道淤积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堤防建设后改变了堤前的水流方向,使主流不再集中于航道,航道内出现淤积区。整治的方法是在航道的岸边建丁坝挑流或采取将航道缩窄的办法,使水流集中于航道,以维护航道的通航条件。丁坝的结构尺寸通过设计确定。

造成航道冲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堤防建设后,使航道受到缩窄,航道内的水流速度加大,航道的岸坡发生冲刷。整治的方法是在航道的两岸建立护岸、护坡工程,以维护航道的稳定。护岸护坡工程通过设计确定。

报告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成果加以说明。

10 施工组织设计

10.1 施工条件

10.1.1 工程地址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

本堤防工程位于省(市、自治区) 地区, 工程起自 ,迄于 (北京坐标系: 东径°′″~°′″;北纬°′″~°′″)。

月~月汛期的平均气温为℃,极端最高温度℃, 极端最低温度℃。平均水位 m, 最高水位 m,最低水位 m。

月~月非汛期的平均气温为℃,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平均水位 m, 最高水位 m,最低水位 m。

全年大风、雨雪及雾日 d,可施工的天数为 d。

堤线经过地区的平均地面标高为 m,上面为、等复盖,复盖物的面积共 m2。

全线共有、等障碍物处,需要拆迁的房屋间,等建筑物座;全线共需跨越沟河条,沟河的平均宽度 m,平均深 m。

堤防保护区内共有人口人,可提供筑堤的劳动力人;有城镇处,工矿企业个,农田面积 ha。年工农业总产值万元。

10.1.2 大宗建筑材料产地、储量、物理力学性质及运输条件

⑴土料

筑堤土料分布于等地区, 距离施工工地 m~ m, 平均运距 m, 土源 (丰富, 运输便利) , 土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见第3章表3-6。

⑵石料

经实地踏勘,、等石矿的石料质量及储量 (均可满足) 本工程的要求,已协议由矿供应。

石料产地距施工工地 km, 产地与工地之间有水路及陆路连接,石料可通过水路及陆路运至距工地m的处。

石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见第3章表3-7。

⑶土工布

经产品调查,厂(公司)及厂(公司)生产的土工布的规格质量均 (可满足) 本工程的要求, 已协议由厂(公司)供应。

土工布产地距工地 km, 可通过路直接运送到工地。

土工布的技术参数见第3章表3-8。

10.1.3 施工供水、供电条件

⑴供水

经水源水质调查化验,本工程施工用水可引自,该处水源 (丰富,能够满足) 施工用水要求。

取水点距施工工地 m,通过可将水送至施工现场。

水质见水质化验报告(见 )。

⑵供电

经供电部门同意,本工程施工用电由提供,电源的电压为 V,可供电量 kW。

电源距工地 m, 可通过输送至工地。

10.2 施工总体布置

10.2.1 水、电,通讯工程布置与设计

⑴供水工程

于取水点位置设置临时抽水站提水,水经过蓄水池沉淀后,再通过输送至施工现场。输水线路长 m。主要工程量包括:

机台;水泵台;土建工程 m2;φ mm水管 m。

⑵供电工程

工地供电设施委托供电工区(所)进行布置、设计与施工。

⑶通讯工程

工地通讯设施委托邮电局布置、设计与施工。

10.2.2 施工道路布置与设计

⑴场外道路

场外布置条道路与路连结。道路总长 m,采用路面。

共计土方 m3, 方 m3。

⑵场内道路

场内布置条施工便道运送土石方及其他材料、设备。便道总长 m,路宽 m, 采用路面。

共计土方 m3, 方 m3。

10.2.3 大宗建筑材料堆场布置与设计

为保证工程施工, 需要在工地建设处材料堆场, 其中: 号堆场,布置于工地处, 堆场面积 m2, 采用护面; 号堆场布置于工地处,堆场面积 m2, 采用护面;……。

处堆场共计:土方 m3, 方 m3;机械台,车台。

10.2.4 预制场地布置与设计

根据工程设计, 本工程共需钢筋混凝土(混凝土)预制件件, 预制混凝土量 m3; 钢结构预制件件, 预制钢材重量 t; 木结构预制件件, 预制量 m3;……。

需要建设的预制场地面积 m2,采用基础,护面。预制场地布置于工地的处。

共计:土方 m3; 方 m3; 型(号) 机械台; 型(号) 机械台;……。

10.2.5 三大材、机电设备及其他贵重材料临时储存仓库布置与设计

为了加强对三大材、机电设备和、等材料的保管,需要建设临时仓库进行储存。仓库拟布置于工地的处, 仓库的面积 m2, 其中,防雨棚 m2, 采用结构;仓库 m2,采用结构。

10.2.6 施工机械停放场地、机械维修车间及油库布置与设计

为了加强对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和维修保养,将机械停放场地、维修车间及油库等进行组合布置;从安全考虑,布置位置选择在离施工现场 m的处。

停放场地面积为 m2 ,采用基础,护面。

维修车间面积为 m2,采用结构。

油库面积为 m2,采用结构。

共计:土方 m3;石方 m3; 混凝土方 m3。

10.2.7 施工围堰布置与设计

提示:(1)过去, 在地势较低的地方构筑堤防,一般是先筑围堰,然后在围堰内进行筑堤施工。现在, 由于施工技术的发展, 不少地方筑堤已取消围堰一道工序, 采取直接在水中筑堤进行堤防施工。

(2)现在, 穿堤建筑物(水闸、涵洞等)的施工, 也有不用围堰,改在异地预制, 然后, 浮运就位的办法。但一般仍采取先打围堰,再

在围堰内构筑建筑物。

编写报告时,根据实际设计成果进行叙述。

建筑物施工围堰,布置于堤防工程的部位,桩号 + ~ + 。围堰四角具体的坐标位置为:A点的 X A = , Y A = ; B点的 X B = , Y B = ;C点的 X C = , Y C = ;D 点的 X D = , Y D = 。围堰内净宽 m, 长 m。

围堰的设计标准为年一遇。

围堰总长 m,采用式堤结构,堤顶标高 m,顶宽 m, 临水坡1∶ , 背水坡1∶。临水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