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F o r p e s n a u s e o n y s u d y a n d r e s a c h n o f r c m me r c a u s e

一、用“爱心”创设人际和谐的情境,是激趣乐学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露珠是可爱的、美丽的,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应善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待那些后进生,就如同对待露珠一样需要教师百倍地加以呵护。用爱心去呵护他们敏感而易受伤的心灵,做好他们转变途中的护卫者和导航灯,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情绪,学生对你就会望而生畏,在噤若寒蝉的同时,向你关上了心灵的大门,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无从谈起。如果你能对他们多一些温暖和关爱,他们心灵的“高山回音”是会令你满意的。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安全感。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使学生感觉到如迎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在意的话,一个不在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自尊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5÷5=3 150÷50=3 1500÷5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发言的张猛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他叫起来,但他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他,学习好的孩子也埋怨她耽误时间。柳名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他胆怯的目光中我感觉到他想退却了。

我走过去,抚摸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大胆发言,老师很高兴,这说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慢慢的把你想到的说出来,就是说错的了,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他流下了眼泪,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的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如果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怯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感情基础。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概括出来的科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中的小魏老师找张会科,她没钱买车票,于是她带领同学们去搬砖赚钱,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赚得了车票钱,产生了1500分钱,同学们感到有很多钱,便进行了计算,学习委员在黑板上歪歪扭扭的写下四行算式:

1块砖 = 1、5分

10块砖 = 15分

100块砖=150分

1000块砖=1500分

见到1500分,学生们不禁惊叹,这么多钱呀!小魏老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认识错误:1500分=15元。这里运用了单位化聚的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数学以此得以体现。小魏老师顺其自然的推导出1000块砖可以挣到15元钱,可见生活中的数学灵活多变。

例如教学《确定位置》时,教学伊始,出示生活情境图,介绍这是某某学校五年级某个班学生的座位图,你知道小军坐在哪里吗?孩子们的回答也在我的预设中,第一个孩子说道:小军坐在从左边数起第4排中的第4个;第二个孩子补充道:是第

4排的倒数第3个;第三个孩子: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第四个孩子认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很明显,这个孩子已经预习了。瞧,多少的学习习惯呀!该表扬表扬的,所以在后面引出列和行的时候我特意请这个孩子做小老师介绍的)。前两个孩子表达的意思差不多,所以就请了其中一个孩子具体说了说他是怎么看的。在肯定孩子的说法后我提出了疑问:小军的位置没有变,可你们的说法却不一样,有没有一种确切、简明的方法将它们统一起来呢?使孩子们从中能够产生需要。为了加深孩子们对第几列第几行的深刻理解,我采取和他们一起用圆圈图把每个学生的座位表示出来。“第一列要画几个圆圈?”“一共要画几列?”“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第1行呢?”围绕着这些问题再次让孩子们清晰地感知今天所学的第几列第几行是整

个格子或是整个圆圈,为区分与平面图上的第几列第几行埋下伏笔。“数对”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的,教学时我没有像公开课那样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数对的表示方法,而是直接告知,然后围绕“这个数对表示什么?”“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怎么确定列?”“数对中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怎么确定行?”“写数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几个问题展开,让孩子们体会数对的含义和书写,并使学生初步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创设悬疑的教学方法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最容易引发探究反射,积极探索即成积极性。所以,通过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学生才能生疑,才能要求析疑,才能产生求知欲,才能激发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提出多个任意的多位数,老师对这些数进行判断能被几整除,然后让学生用笔算一下老师的判断结果是否完全正确。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既惊讶又神秘有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迫不及待地要求懂得其中的奥秘。这样在教学中充分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渴望解疑析疑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目的性指问题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适应性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的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新异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

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感知的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实际上也就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把学生们喜爱的游戏、竞赛活动引入数学教学之中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采用听音乐、巧对数的形式,创设愉悦的数学氛围,通过游戏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回顾了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好了充分的铺垫。播放儿歌。

师:“请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数宝宝,大家一起做10的组成游戏。我出1。

生:“我出9”(出示9的数字卡片)

师生:“1和9组成10。”

⑴、师生对数;

⑵、生生对数

师:这些数字娃娃可真奇妙!今天我们利用这些数字娃娃学习一些新的本领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数学游戏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手段来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中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数学游戏,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学习。这样比让学生大量地解题效果要好的多!

在学习《可能性》时,要求学生理解“可能”“不可能”“一定”这几个词语的含义。根据内容,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势必会听得糊里糊涂,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会感到非常吃力。在教学时我设计了摸球的游戏。在第一个箱子中装了10个黄球、10个白球,通过让学生多次摸球:摸出黄球10次,白球10次,从而总结出当装有黄球白球两种颜色的球时,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学生明白了:这就是“可能性”。

在这个游戏的基础上,把白球全拿出来,全装上黄球,让全班学生任意摸出一个球,发现全是黄球,学生总结出从这个箱子里摸出的一定是黄球,而不可能是白球。

这样,学生对“一定”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灵活地掌握“可能性”和“一定”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教学“年月日”的知识时,我运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

一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天不相差,

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再把一日加。

通过儿歌的形式,学生学得轻松,并且很快使记住大月,小月的天数,平年闰年二月单独进行记忆。又如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后,让学生填写运算符号(7+7)乘以7+(7+7)除以7=100,66+6乘以6-(6+6)除以6=100学生思维立即活跃,把四则运算运用到娱乐之中,寓学于乐,使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应用。

五、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

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周围到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有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新知。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动学生动手实践或亲身制作学具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它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通过自身的探索后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中,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地创造自己获得成功,

如在教学《找规律》时,让学生同我一起伸出左手,握成拳头,从拇上开始数起,数到23时应该数到那个手指上呢?很多学生一下来了兴趣,有的学生很认真的一个一个的数起来,有的同学通过计算很快就得出结论,应该数到中指上。很明显学生所表现出的参与性是很高的,他们不仅兴趣更浓,积极性高,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得出了结果,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自己很有成功感,无形中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激发。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数学信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和“善于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布鲁纳说,当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积极性,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

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应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仅仅是调动起学生课始的兴趣,不应当只存在于课堂教学伊始,而应是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只要有学习活动的进行,就有相应的学习情境,它应当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应当在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作为沟通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数学世界的桥梁——情境,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为数学服务的,我们不能单纯地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应依据数学知识的线索,以激发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文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情感教育》58-61页

2、徐光兴:《儿童游戏与心理辅导》。上海出版社,2005年6月版

3、《寓教于趣,寓学于乐》【文献号】1-768现代中小学教育【原刊地名】长春【原刊期号】200001

4、贺桂红《浅谈启发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5、康健主编:《教育环境优化与学生个性发展》。广西师大出版社1999年9月版。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开题报告 夏张中心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许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勿庸置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多位目标、生活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生成……成为热门词语和热门话题。我们的课堂日益呈现新变化、新气象。然而,我们还是在许多的课例中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模仿了新课改的“形”,许多课堂表面上热闹、生动,试图体现新课改的种种新理念。但静心反思时总觉得有许多缺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意识的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 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 塑造的过程,也是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课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效率低下,课内损失课外补,仍然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的 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 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 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 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关键词:数学课堂课堂练习教学行为兴趣改革摘要: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课程改革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变化.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进教师把握新教材,领会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一、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成败。我在结合平时的上课经验和外出听课的启示,总结了课堂练习的精髓应是求新、求活、求近。如何让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求新、求活、求近是数学课堂练习的精髓。1、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设计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 2 主题为背景,适时的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2、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表现在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开放式的课堂结构,需要教师设计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的数学只有实现回归自然,融入生活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设计,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这既是学生能力转化的客观规律所致,又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3、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显得抽象而单板,如果教师能创造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入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使这一个数学题耳目一新,产生的效果也是天壤之别。总之,数学练习的设计也体现了一种文化。可见,精心设计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中最基础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学好数学的机会,特别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二、小学数学“先学后教”的尝试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小学中,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先学后教”的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下面就在小学高年级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谈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兴趣,增强信心。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可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例子来说服学生。教师在实施时不可操之过急,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刚开始进行自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2、精心选材,因人而异。在进行“先学后教”时,并不要求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自学。针对小学生,主要是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自学。教师要把好这个关,切忌千篇一律。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正确处理好不同内容的关系,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3、循序渐进,指导方法。数学教学要按照数学知

2020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调查统计分析

2020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调查统计分析 为了摸清教师们的数学专业水平、实际教学能力及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课题组设计了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对我校的30名数学教师和128名学生进行了数学能力测评,现统计分析如下。 一、教师的教学现状 1、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不够。 通过调查发现,有37.7%的教师凭经验备课,40.5%的教师照抄相关教学设计备课,仅有21.8%的教师是阅读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和背景材料,根据学生实际有创意地备课。有的教师的课前准备往往是应付性的,教案是现成照抄的,并且在教案中

例题和习题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的教师课堂提问因课前缺乏设计、推敲,所以课堂上临时想到哪里,讲到哪里,问到哪里。不少设计的问题所指不明确,中心不突出,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答不对问题。总之,不少教师既不能领会编者意图,也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调整和补充,有的教师甚至不会把书上的情境变成数学问题,教学费时低效。 2、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呆板。 通过调查发现,有27.8%的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呆板。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实际上是学生在已有旧知识、旧经验等的基础上自我构建,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层次,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加入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教师一味地讲,一味地问,一味地填,

一味地灌,这不是教学。学生一味地听,一味地答,一味地收,一味地装。这也不是学习。还有许多教师不能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所以课堂上教师只得讲得多、演得多,看得是结果是否正确,听得是是否有大呼隆地齐声回答,一节课下来很难见到生动有趣的体验场景,新课程倡导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师包办包揽中失去了应有的光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因过分强调以提高教学成绩为前提,免不了会产生教学的“应试”现象,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体验,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学习成绩,片面地追求教学成绩;因过分强调张扬学生个性,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勤奋刻苦、静心思考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过分强调探究创新,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9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9篇 第一篇 一、使教材内容生活化,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 创设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将教材内容改编得更贴近生活实际,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亲近感,增强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两位数的加减法”时,我就结合书本上的内容,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如“小红跳绳跳了105下,小华跳了95下,小红和小华共跳了多少下?”“爸爸今年45岁,小丽今年9岁,爸爸比小丽大多少岁?”“爷爷给了小华50元去买钢笔,买钢笔需要23元,售货员应该找零多少元?”等问题情境。这些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问题。学生很容易“入境”,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中,学生在课堂上乐学、爱学,感觉生活就在课堂当中,课堂成了探索生活问题的场所。 二、创设生活游戏情境,让数学知识融入生活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求知欲望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中快乐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一节内容时,我就开展了“小小超市”这一数学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服务员与顾客,在“超市”进行“购物”或“售货”的交易活动。比如,1千克西瓜是2元,你买5千克西瓜是多少元?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服务员”与“顾客”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学生在交流中不仅能够巩固、熟练数学知识,还可以体会到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锻炼自己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有效地解决生活问题。数学活动游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交流、沟通中使数学知识自然内化为一种能力。 三、将数学课堂引入生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数学知识 小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很强烈。使数学知识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这也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学过图形面积计算以后,我引领学生到学校操场去实地测量一下学校操场的面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时,我让学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研究学习心得笔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研究学习心得 笔记 ; 今年3月中旬,我有幸阅读了《给教师一生的建议》,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我才懂得“爱不释手”的真正含义。这本书为我们学习新课程.掌握新课程.感悟新课程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和可能。特别是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的《课堂提问,要问到点子上》深深触动了我的心。钱老师说:“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应该锻炼和掌握“善问.巧问.妙问”的技巧,让自己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指明前进的方向,为学生的成长树一座风雨航程中的灯塔。 ; 是啊!“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善问的赞扬。其中“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精辟的指出提问是一门艺术,所以,课堂提问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有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果.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基本控制手段。 ; 作为一线的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犹如响钟重重叩击我的心灵,“课堂提问要问到点子上”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迷茫的前程。下面结合培训会上的两节数学课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例如,观摩了张XX老师执教《平均数》的教学,感受最深的是张老师不断的追问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一开始张老师设计了“投篮比赛”的情景引入,引出数据 3.7.2,学生凭直觉发现4可以表示小刚一分钟的投篮成绩,有孩子就说4是3.7.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老师追问:“这里的平均数4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成绩吗?”生答:“不能。”“能代表小刚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吗?”“也不能。”老师又问:“奇怪,这里的平均数4既不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个数,也不能代表他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那他究竟代表的是哪一次的个数呢?”生答:“这里的4代表的是小刚三次投篮的平均水平。”通过不断的追问,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有了较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像这样的追问贯穿整节课,而且问得巧妙,引导得当,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 又如一位老师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讲完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后,出示三个纸袋,里面装着三角形纸片,并且露出一个角问一“纸袋里面装着各是什么三角形”?同学们顺利地判断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露出的是直角.钝角),适时发问: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露出第三个纸袋的一个锐角,有的同答锐角三角形,有的同学犹豫不决。教师适时再问:能根据一个角是锐角,这一个条件来判断这个三角形吗?这样在学生的疑问点上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茅塞顿开。 ; “善者问,如攻坚木”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设问是师生交流的最主要的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只有问得巧,问得妙,才能让课堂提问更有效,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理应重视的问题。我们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地总结反思,形成独特的提问艺术,在师生之间一个一个的互问中探究,揭开一个个数学知识的面纱。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师调查问卷 1.您认为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A 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的现成知识 B 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2. 你在教学中是否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效果如何?() A 积极改变,效果很好 B 积极改变,效果一般 C 积极改变,没有效果 D 没有改变 3. 教学中你是否充分实现了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 A 实现得很好 B 一般 C 不好 4.教学前你常做的教学准备是() A.凭经验备课B 照抄相关教学设计备课C.阅读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和背景材料,根据学生实际有创意地备课 5.你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怎样确定?() A.根据教材B.凭直觉C.根据整个小学阶段目标分析D.按常规E.其它: 6. 教学中,你常采用的教学手段是() A.常使用投影仪、录像机、语音设备、教学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B.使用教学挂图或其他教具C。一支粉笔、一张嘴 7. 你在教学中遇到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而影响教学进度的尴尬吗?你是怎样处理的( ) A 经常遇到,以学生为重 B 经常遇到,以进度为重 C 偶尔遇到,以学生为重 D 偶尔遇到,以进度为重 E 没有遇到过 8. 在教学中,你是否结合教材组织数学实践活动?() A 经常组织 B 时间紧,偶尔组织 C 没有组织 9. 进行教学活动时,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了,你是怎样做的?() A 继续讲自己的 B 及时反思调整 C 很烦躁,情绪低落 D 其他 10. 你怎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A 让学生自由地学 B 随时巡视,随时指导 C 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学习有障碍时给予指导 D 其他 11. 学生之间在交流讨论时,你的行为经常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 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师要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中指出了国际有效教学的四条标准:教学对话、语言发展、挑战性的活动和学习背景化。 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校建构了数学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环节六步骤为核心的“361”模式。下面谈一谈我们在课堂上的实际做法。 一、完善与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361”表示的意义:“3”是课堂预案,指的是“学习内容分配、学习形式选择、学习时间安排”;“6”是教学过程,指的是“三环节6个步骤”;“1”是教学效果,指的是“上1节高效课”。在整体教学中要注重三个阶段:即“课前”周密计划,“课中”灵活运用,在“课后”有效反思。具体表现在:第一方面体现在学习形式的时间分配上。课堂40分钟按照3:6:1的比例,划

分为“12+24+4”。要求小组合作占到3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60%,剩余的10%用于师生互动拓展延伸。第二方面体现在小组建设上:即30%是优秀生,60%是中等生,10%是学困生。好中差这样有机搭配,体现均衡性。第三方面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3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己学会的,6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具体的六步骤模块为“导入设计—出示目标—探究新知—巩固拓展—课堂小结” 二、优化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上好一节精讲探究课,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步骤教学:第一,在“导入”设计中,要创设情境启动“自主探究”活动。导入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共鸣。如:二年级上册《乘法的认识》这一课,先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再以出示游乐园主题图创设情境,就会自然地进入新知环节的学习。第二,在“目标”出示中,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溢水中小李敏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着重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和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以此希望我们每位老师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力求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扎扎实实地上好每堂课,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营造了全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新课程实施后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避免课堂教学的过于形式化,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缺乏对教材的研究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维目标。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往往会出现教材吃不透,理解不到位, 缺乏对教材的研究,看似课堂中热热闹闹,很为成功,其实仔细分析,偏离了重点、难点,学生凑了热闹,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学好。比如在一年级《认识物体》教学中,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对它们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只要能识别这些物体,能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物体即可,不要求学生对物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述。而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归纳出特征并板书出来,过高要求学生记住,提高了教学要求,这样做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谈不上什么有效课堂了。因此,教师专业培训必须回归理性,回归到教材的把握研究上来。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传统 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弱枯燥的学习很难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而我们小学课堂里的学生们,都是新世纪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在家长的精心教育下有着比以往学生更好的基础,同样他们拥有更强的个性思想,往往不愿接受单一的教育方式。因此,再用以往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肯定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教,把知识单纯的灌输给学生,必然无法得到学生的共鸣,甚至遭到学生的排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合作学习是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也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开始关注和实践“合作教学”这一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也在目前各地的教学中被开始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对课题本身的含义不尽明了,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教师对此困惑也较大。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定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改善教学方式、改良教学形式,优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策略,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学生随机问卷与谈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我们分别对草舍小学中、高年级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现状问卷调查”,发放调查表60份,回收60份,全部有效。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涉及3个方面共10道题。涉及的3个方面是: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形式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现状、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现状。(详见问卷调查表)。 四、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90份问卷逐次统计,从问卷中问题1可以看出当前我们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充分,知道的占%,不知道的仅占%,问题2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占%,但是这个比例正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策略亟待研究,问题3也说明这一现状: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仅占30%。由此可见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还沉迷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欢迎这种学习方式,但教师对学生合作的意识、技能和策略指导和培养不够,具体表现在: 1、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反差很大。 问卷反映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欢迎,问卷中少数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不知道”(占%),选择“知道”的占%;问卷中“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怎样?”选择“好”的占%,选择“不好”的仅占%。问卷反映我们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够,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课堂上开展的不多:选择“经常开展”的占30%,选择“偶而开展几次”的占%,选择“从来没有开展过”的占%。通过与教师的交谈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仅仅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它真正的意义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却未能深刻领会。 2、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的同学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时“吵闹无序”,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交流,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思考问题的程度不会缜密、深刻,致使对问题的研究讨论难以深化。 3、小组合作时未能创设营造应有的情境。合作学习前没有创设应有的条件为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合作时又没有给予充裕的时间,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只顾预设,不问生成,造成合作时疲于应付,无从下手,往往是虎头蛇尾,学生无法从容进行实验、探索、讨论,只得草草 收场。 4、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没有太大的探讨价值。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不到位,没有明确宣布要求或没有及时宣布要求,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学生感到无所事事,不知所措。或学生对“合作些什么?”“怎样进行合作?”“我在合作时做些什么?”以及时间限制、竞争条件、展示准备、汇报要求等不明不白、不问不听,加上独生子女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是学生对于数学的起步,是至关重要的课程。传统教学的生硬和死板使许多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而课堂上的学习是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新课改指导下的数学课要不断地输入新能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创设良好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轻松愉快的环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老师此时所扮演的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学习,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知识。例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利用幻灯片播放动画情境:一个鸭妈妈带领鸭宝宝在小河里排成一队,它们准备回家,可是游着游着前方出现了三个障碍物,导致鸭妈妈和宝宝们没有办法回家,鸭宝宝全部大哭起来。这时障碍物变成了三道“十以内的乘法”。 师:小朋友们快看,谁能帮助鸭妈妈和宝宝们顺利回家啊?(学生纷纷举手) 小朋友们看到了它们感兴趣的动画,立刻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老师在这个时候的恰当引导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有活力。 三、激励学生,引导发散思维

不难发现,小学的学生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这种赞赏并不像成年人那样复杂,而是简单的认识:老师认为我今天表现得比昨天好,同学们都喜欢我。这不仅仅是一种愉悦的心情,还是自信心的积累。一句“你真棒”会使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学习。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所以,对待每一个学生,老师千万不要吝啬赞美。 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单纯地让学生机械背诵、识记数字,甚至单纯记忆一些计算题的做法,这不是数学启蒙,这种机械的数数和运算,不等于学生头脑中数的概念已经形成,也不能证明学生已掌握了数的知识,随着学生无意识记忆的消失,所背诵的题目自然也会全部忘记。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可以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组成”时,除了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还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去验证“不同的三角形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吗?”就有学生能够提出“平行四边形从中间划开是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吗?”这样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深入地理解问题,积极地发现问题。 四、贴近生活,感受数学的价值 要把数学中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某个特定场景中去,使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可以恰当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体会到数学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例如:老师星期天去买苹果,苹果售价是8元每千克,老师买了14元钱的苹果,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改的热潮下,我们要使数学教学活动灵活多样,让学生应用实际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地利用数学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彻底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以前的由教师一昧说教而变成教师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标签:数学;课堂 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课堂是学生學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根据自身的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把握好时间,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一般在20分钟左右。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学习体验,激发主动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要从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动作和思维密切相连,切断动作和思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现在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知建构过程,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是从手、眼、脑协调活动开始的,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报告我们设计了“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评价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部分)”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部分)”,对我校所有数学教师和部分学生做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 1.问卷设计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部分)”和“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部分)”由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组制作。教师问卷共设28道选择题,学生问卷共设10道选择题。(具体见附件1) 2.调查过程 教师问卷采取全额调查形式,说明有的调查项目可同时作多项选择,共发教师问卷10份,全部收回;学生问卷采取随机抽样形式,在三至五年级随机发给学生3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5份。 3.数据分析策略 结合本调查问卷,从教师和学生两个部分,对影响农村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进行分解,统计其所占样本总数的百分比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了解我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情况。 二、统计结果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部分)统计数据

三、讨论与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了解到的我校课堂教学的情况,我们认为,在农村小学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体师生的共同需要。怎样在农村小学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以下是我们围绕这个问题,结合本次调查结果,提出的建议: (一)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钻研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编写教案,准备教学辅助材料等,都是做好充分教学准备要考虑和完善的事情。这里主要探讨三个问题: 1.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计划,都是教师做好教学准备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次调查显示,78.26%的教师对学期教学计划比较重视,都制订有学期教学计划。56.5%的教师没有制订单元计划和课堂计划的意识和习惯,这个状态应该改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中心小学王发清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笔者通过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与教学经历,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 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提问技巧 “提问”是最古老的也是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手法,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尤其是对小学课堂教学,提问就更显其重要性。为此,首先课堂提问概念开始,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意义包括:传递教学信息,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方案等。其次,课堂提问对学生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则包括: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培养相关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等,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小学课堂提问的策略,以改进和提高小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结合前辈们教学实践和本人的学习心得,谈一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小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很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和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有问有答,实际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开发作用不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过于频繁,问题缺乏质量 一些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改过去的“满堂灌”为“满堂问”。学生缺少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过多的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现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几点策略。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留出处。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领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如在教“整时”一节时,讲课的老师从第91页的主题图引出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动手操作拨“整时”后教师指导正确写整时,最后以第92页的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认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篇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坚持为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把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主题策略,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全体学生特点的课堂模式,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完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打造“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五”是“五步”,其含义是: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知能应用------知识总结。 “四”是“四精”,其含义是:三个精心设计一个精讲,即精心设计导入,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设计练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精讲。“三”是“三体现”,其含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养成教育。 二、“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 (一)五步教学流程要求

五步教学流程只是教学过程的一般形式,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不管怎样调整,整个教学流程一定要体现双自主教学,达到课堂的高效性。 (二)“四精”的要求 1、精心设计导入,吸引学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注重起始环节,数学教学亦不例外。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们比较重视新课“导入”,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每节数学课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导人新课如同桥梁,联系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人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准备。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苦苦探索的问题。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而要优化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给予整个教学过程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总结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总结 云梦县吴铺镇三湖小学杨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按照新课程基本理念改革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就有效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认识课题研究的内涵 1、从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现状来看,存在着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脱节、课程改革与抓教学质量“两张皮”的现象。这已成为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教师压力过大、教育教学效益不高,课程改革难以深化的瓶颈。究其原因,固然是多层面和复杂的,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在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由于缺乏在具体教学技术层面的帮助指导,致使新课程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学效益和质量难以提升。为此,研究和探索课堂教学效果是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问题。 2、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需要。 新课程实施需要教师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创新设计者”。因此,创造性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缺乏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指导。因而,多数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学科本位”的教“课本知识”的设计层面,缺乏对学习主体经验和需要,学习者建构过程。课程资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习群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因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三维教学目标难以整合,教学质量和效率难以提高,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学生学习主动性未能有效激发。为此,本课题研究也是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效率的需要。 3、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也是一门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