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共关系的五要点

公共关系的五要点

公共关系的五要点
公共关系的五要点

公共关系的五要点:主体、对象、手段、本质、目标

基本概念:组织、媒介、公众、双向沟通与传播、形象

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寻求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等方式,同相关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对公共关系定义的理解:

1、公共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关系。

2、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结成的关系。

3、公共关系是为特定目标而建立和维系的。

4、社会组织通过对自我主体形象的塑造,对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信息进行有效沟通和双方关系进行协调等方式来达到合作的目的。

三、几个相关的概念

1、公共关系状态:

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所形成社会关系状态和公众舆论状态,反映的是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及其发展趋势。

2、公共关系活动:

组织为了创造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争取公众舆论的支持和理解,树立组织信誉,进行双向沟通的一系列活动。

3、公共关系意识:

指一种重视组织形象和声誉,注重双向信息交流、重视公众利益和社会整体效益的现代经营管理思想。包括形象意识、公众意识、传播意识、协调意识和互惠意识等。

四、公共关系的形象意识

指在决策和行为中高度重视声誉和形象,重视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形象塑造和形象竞争,将树立和维护良好的形象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五、公共关系的公众意识

指将公众的意愿和利益作为决策和行动的依据,将了解公众、顺应公众、满足公众、服务公众作为重要的经营管理原则。

六、公共关系的传播意识

指重视信息的双向沟通,主动地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沟通方式去建立相互间的理解、信任、好感,不放弃任何传播的机会去影响公众、引导公众和争取公众,为事业的发展创造“人和”的舆论气氛。

七、公共关系的协调意识和互惠意识

协调意识即主张统一与调配矛盾的双方或各个要素,使它们之间达到平衡、一致、融洽与和谐的状态。

互惠意识是主张关系的双方在交往或合作中应该共同获益、共同发展,将平等互利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第二节公共关系与相关的社会现象

一、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

区别:

1、历史条件

2、本质和目的

3、运用的手段

4、主体和对象

5、归属

三、公共关系与宣传

同:

1、二者性质上都是一种传播过程

2、二者都必须以一定的传播对象(受众)为活动的指向

3、都需要借助各种新闻媒介作工具;

4、都必须了解受众的需求与希望;

5、二者的工作内容有时也是相同的

异:

1、性质不同2、内容不同3、方式不同

四、公共关系与广告

同:

1、对象

2、手段

3、形象塑造

异:

1、传播的目标

2、传播原则

3、传播方式4、传播周期5、地位6、效果7、传播媒介的关系

公关广告

公关广告是一种着重宣传企业信誉、塑造企业形象的广告形式。

商业广告,就是设法增进公众对某种产品的了解,从而促进该产品销售的广告。

公关广告与商业广告的区别:

1、宣传的内容不同:

2、传播途径不同:

3、追求的效果不同:

公关广告的类型:

1、形象广告

2、公益广告

3、观念广告

4、响应广告

5、致歉广告

五、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

联系:

1、共同的产生条件——商品生产的高度发展2、共同的指导思想——用户第一,社会效益第一3、相似的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4、市场营销把公共关系作为组成部分区别:

1、范围

2、目标3、利益着眼点4、手段5、活动对象

第三节公共关系形成的原因与条件

1、产生的社会基础: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分化

2、形成的内在机制:利益的互补和合作的需要

3、思想条件:协调合作意识的增强

4、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

5、社会政治条件: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发展

6、物质技术条件:传播媒体的高度发达和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第四节公共关系的基本属性

一、客观性二、公共性三、稳定性四、相关性五、间接性六、互利性七、可变性

第五节公共关系的功能

一、信息功能二、参谋功能三、宣传功能

1、创造舆论,告知公众

2、强化舆论,扩大影响

3、引导舆论,控制形象

四、协调功能

1、协调内部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

(1)要使职工在企业中有自己看得见的目标(2)领导以身作则,同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并相互信任

2、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1)要处理好各类直接的业务来往关系2)要妥善处理好组织与各种权力制约部门之间的关系(3)要主动建立和发展各种非专业性的社会关系

五、服务功能

1、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

2、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

3、其他各类能为公众提供便利的服务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前史

1、从自觉程度看,各种沟通协调活动有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2、从发挥作用的社会领域和范围看,活动主要发生在政治领域,政治色彩和伦理色彩浓厚

第二节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与特征

公共关系发展的轨迹:公众的地位越来越高;公共关系信息传播由单向传播发展到双向沟通.

二、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职业化程度日益提高二、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三、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四、社会管理功能日益多元化五、理论日益科学化和系统化六、公共关系思想日益普及化第三章公共关系主体、机构和人员

第一节公共关系主体

一、社会组织及其特征

社会组织: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

组织的主要构成要素:

目标;人员;物质条件;组织结构

特征:1、目的性2、整体性3、变化性4、物质性5、多样性

二、社会组织的环境

1、社会组织的内部环境包括人际关系环境、管理环境、外观环境

2、社会组织的外部环境

(1)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2)政治环境(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结构和政治关系等)(3)经济环境(经济制度和结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经济利益等)

三、社会组织的划分及其关系的协调

(一)社会组织的划分

1、按组织本身的性质分:

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军事组织、文化组织等

2、按组织本身的特点和功能分:

赢利性组织和非赢利性组织

3、按组织是否盈利和竞争分:

竞争性非赢利组织——竞争性赢利组织独占性非赢利组织——独占性赢利组织

(二)政府组织及其公共关系协调

1、政府组织的特性

(1)权威性(2)复杂性(3)服务性(4)独立性

2、政府公共关系与其他组织的公共关系的差异:

(1)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双方利益的一致性(2)决定政府公共关系状态的关键因素是政府自身的行为与决策

3、政府组织的公共关系协调

(1)主动地、有计划地收集信息(2)及时准确地传播信息(3)多办实事,取信于民(4)加强廉政建设,纠正不正之风

(三)企业组织的公共关系协调1、企业PR的一切活动均为企业的赢利服务。2、企业PR是在保证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寻求企业的最大利益。3、企业组织要与众多的公众协调好关系,满足各方面公众的需求。4、企业组织对公众具有强烈的依赖性。

(四)商业服务业组织及其PR协调

1、确立优质服务,顾客至上的信条

2、捕捉有利时机,大力对外宣传

3、重视员工关系,满足员工需要

(五)事业组织与社会团体及其公共关系的协调

1、确立一种良好的社会认识及道德楷模形象

2、以自身的行为,积极影响社会舆论

3、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种社会活动

第二节公共关系机构

一、公共关系部

(一)公共关系部的地位与作用

1、监测环境

2、决策咨询

3、沟通协调(二)设置公共关系部应遵循的原则

1、必要性原则2、职责化原则3、专业化原则4、权威性原则

(三)公共关系部的设置类型

1、公共关系部在组织中的隶属类型

(1)直属型(2)并列型(3)附属型(4)公共关系委员会制

2、公共关系部结构类型

(1)公众型结构(2)手段型结构(3)综合型结构(四)公共关系部的优势与局限

1、优势:

(1)熟悉企业运营情况(2)保持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3)能及时提供公共关系服务(4)有利于组织内部公众的沟通与协调(5)有利于节约公共关系经费

2、局限:

(1)职责不明,负担过重(2)看问题分析问题可能会不够客观(3)经验范围狭小,工作难有创新(4)在协调与外部公众的利益冲突时,难以得到公众的信任与合作(5)总费用可能比公共关系公司多

二、公共关系公司

(一)公共关系公司的职能

1、公共关系咨询

2、收集和传播信息

3、组织活动

4、人员培训

(二)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

综合服务型公共关系公司专项服务型公共关系公司公共关系顾问公司

(三)公共关系公司的优势和局限

1、优势:

(1)看问题、分析问题比较客观(2)信息比较灵通(3)提出的方案和建议具有权威性(4)机动性强(5)节约经费

(6)责任心强

2、局限:

(1)不熟悉企业内部情况(2)难以保持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3)不方便

(四)公共关系公司的职业原则

1、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行业道德规范

2、一切为客户着想

3、为客户保密

(五)公共关系公司的收费方式

1、项目收费

项目活动费、项目管理费、

咨询服务费、劳务费等2、计时收费3、项目成果收费

(六)选择公共关系公司应考虑的因素

1、公司信誉

2、公关员的素质

3、公司的客户

4、收费标准

第三节公共关系人员

★公关员:专门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人员。

★公关员的角色:

1、环境监察2、信息发布者3、关系协调者4、决策参与者

一、公关员的基本素质

1、高尚的思想品德

(真诚、实事求是、讲信誉)2、良好的风度、气质3、热情善良的性格

二、公关员的知识结构:

1、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与公共关系实务知识

2、与公共关系密切相关的学科知识

3、开展特定公共关系工作所必须的其他知识

三、公关员的能力要求

1、策划与创新的能力

策划能力:公关员根据组织形象的现状和目标要求,分析现有条件,进行谋划、设计与确定最佳公关活动方案的能力。

请为某品牌洗面奶选择形象代言人,并请说明你的广告创意。

2、组织与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公关员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中计划、组织、安排、巧妙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争取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以及处理各矛盾双方关系的能力。

4、交际与应变能力

增强应变能力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1)遇事不慌,从容镇定(2)沉着应对,忍耐克制3)灵活反应,适时应对(4)预作筹谋,积极准备

四、公关员的职业道德

1、敬业爱岗、忠于职责2、遵纪守法,廉洁奉公3、坚持原则、处事公正4、求真务实、勤奋高效5、顾全大局、严守机密6、维护信誉、光大形象7、服务公众、贡献社会8、精研业务、锐意创新

五、公关员的选拔、培养与考核

一、公关员的选拔与培养

1、选拔公关员的原则2、公关员的培养目标

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协调、沟通和组织内外公众关系的能力;调查、咨询、策划和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能力,是这是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之一

3、公关员的培养途径

(1)学校教育(2)社会教育

二、公关员的考核

第四节公共关系的类型和公关工作的原则

一、公共关系的类型

1、以公关方式分:

(1)宣传型公共关系(2)交际型公共关系(3)服务型公共关系4)社会型公共关系(5)征询型公共关系

2、以公关功能分:

(1)建设型公共关系(2)维系型公共关系(3)防御型公共关系(4)矫正型公共关系(5)进攻型公共关系

二、公共关系工作的原则

1、公开事实真相的原则2、对公众负责的原则3、全员公关的原则4、开拓创新的原则5、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章公共关系客体

第一节公众的涵义和特征

一、公众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公众:与社会组织有关的,有共同利益需求的个人、群体、组织集合而成的整体。

人民、群众、人群、受众

二、公众的特征

1、共同性

2、整体性

3、多样性

4、变化性

5、相关性

第二节公众的分类

一、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分:

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

二、按公众与组织所处的位置划分:

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三、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

顺意公众逆意公众边缘公众

四、根据公众构成的稳定性程度分:

临时公众周期公众稳定公众

五、根据组织的价值判断:

受欢迎的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被追求的公众

六、根据公众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特点:

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第三节目标公众

一、员工关系

(一)员工在社会组织中的重要地位

内求团结的首要对象,外求发展的重要支柱

决策层操作层管理层管理层操作层决策层

(二)员工公众关系的特征

1、密切性

2、稳衡性

3、可控性

(四)搞好员工的方法

1、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

2、重视员工的精神需求与员工共享组织信息;让员工参与组织决策;尊重员工3、建立公正的评估体系4、注重员工培训

(二)股东关系的处理;

1、尊重股东的主人翁意识

2、吸引和激励股东参与组织经营活动

3、保证股东应有的经济利

4、经常走访股东并重视董事在股东关系中的作用

三、顾客关系

(一)顾客关系的重要性(二)顾客关系的处理:

1、要树立顾客至上的观念

2、提供优良服务和优质产品

3、妥善处理各种纠纷,认真对待各种投诉

(1)认真倾(2)设专人负责处理投诉(3)及时表态4)妥善处理

4、正确引导顾客消费

四、媒介关系

(一)媒介关系的重要性(二)处理媒介关系的几条原则

1、尊重新闻界

2、主动联系,加强与新闻界的沟通与合作

3、要讲真话,公开事实真相

4、平等对待各种新闻媒介

5、杜绝一切不正之风

(三)处理媒介关系的方法:

1、邀请新闻界人士参观访问

2、安排专人与新闻界联系

3、适时召开记者招待会

4、经常向新闻界撰写新闻稿

五、社区关系

(一)社区关系的重要性

1、社区为组织提供劳动力

2、社区为组织提供各种社会服务

3、组织的职工及家属的日

常生活必须依赖当地社会公益部门4、社区的文化、生活方式直接影响到组织的文化生活方式

(二)社区关系的处理

1、必须严格遵守地方法令、法规和其他规章制度,尊重社会居民的风俗习惯

2、社会组织应主动积极地关心社区建设,尽可能给予支持和帮助

3、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有效地沟通信息

六、政府关系

(一)重要性(二)政府关系的处理

1、原则:(1)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2)遵纪守法(3)主动纳税

2、方法:(1)及时了解熟悉国家政策方针(2)熟悉政府机构内部结构和职能(3)主动提供信息,进行有效沟通

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概念

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或观点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沟通活动。

基本含义:

1、传播是一个有计划的完整的行为过程

2、传播是一种信息的分享活动

二、传播的要素

(一)基本要素

信源信息媒介信道信宿

反馈

(二)传播的隐含要素

2、心理因素

3、文化背景

4、信誉意识

(1)传播内容的可信度

a、信息内容的权威性

b、单向还是双向传播

(2)传播者被受众所信赖的程度

a、权威效应

b、名人效应

c、首因效应

三、传播模式

(二)线性传播模式(香农—韦弗模式)

传播者信道接收者信息信号信号信息(制成符号)(还原)

(三)新型的控制论传播模式(韦尔伯.施拉姆)(四)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四、传播类型

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

五、公共关系传播媒介

人际传播媒介、群体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网络传播媒介

六、如何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1、明确传播活动的目标

2、做一个好的传播者有权威性、被公众认同、

客观超脱3、了解自己的公众4、注重双向沟通

寻找与扩大共同的经验范围、注重反馈

七、怎样合理地选择公共关系媒介

1、根据受传者的特点选择传播媒介

(1)受者的文化层次(2)受者的年龄性别(3)受者的职业特点(4)受者的分布范围

2、根据信息的特点选择媒介

(1)信息的专业化程度(2)信息价值的时间性(3)信息价值的资料性(4)信息的容

量(5)信息的重要性6)信息的复杂性

3、根据讲究经济效益的原则选择媒介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沟通原则

一、双向沟通原则

(一)内容

定义:指沟通双方互相传递,互相理解的信息互动原则。

1、沟通的双方互为角色2、沟通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的反映。3、沟通过程由两个基本阶段组成:传递阶段和反馈阶段。

(二)目的

1、提高信息互动的质和量

2、最大限度地迅速消除沟通障碍

(三)实施

1、沟通双方必须存在一定的共识域(前提条件)

2、沟通双方必须具备反馈意识(必要条件)主动、及时、适路、适量

3、沟通双方应根据反馈来作自我调节(重要条件)

二、平衡原则

(一)内容

定义:

指信息的发出者利用“相似性”的人际吸引为中介,通过沟通,与接受者产生认同,达到协调的原则。

2、平衡理论的基本思想

(1)人与人之间的不平衡状态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沟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2)最小努力原理——核心思想(3)“相似性”的人际吸引是沟通双方保持平衡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目的

1、实现传播的目的

2、协调双方关系

(三)实施

1、提倡A-A式平行沟通

PAC沟通理论:

P(父母状态)权威、优越感PA(成人状态)理智、稳重AC(儿童状态)冲动、变化无常C2、注重情感沟通

三、整分合原则

(一)内容

定义:指在整体规划下,将沟通过程的各相关部分进行有效综合的原则

1、沟通具有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2、沟通系统各构成要素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二)目的

使沟通过程中各组成部分排列有序

(三)实施

1、综合多种沟通方式

2、综合多种信息载体四、有效原则

(一)内容

定义:指通过传授双方的沟通行动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则。

1、沟通的有效度

正向状态(顺向强化)逆向状态(逆向转化)

2、沟通的有效率

沟通的有效率=沟通信息总数-无效数*100%沟通信息总数

(二)目的

1、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信

2、力求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三)实施

1、知晓阶段

2、兴趣阶段

3、评价阶段

4、行动阶段

第六章公共关系调查与策划

第一节公共关系调查

一、公共关系调查的意义

1、准确地进行形象定位

2、为组织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使组织及时地把握公众舆论

4、提高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成功率

二、公共关系调查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时效性原则

4、计划性原则

三、公关调查的内容

(一)组织形象的调查

1、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1)组织领导层的公共关系目标和要求(2)组织员工的要求和评价(3)组织的实际状态和基本条件

2、组织的实际形象调查

(1)公众网络分析

(二)组织的公众舆论调查

1、舆论标志

舆论标志包括公众对事物的态度和这种态度所代表的人数范围。分为:主导舆论分支舆论次舆论微舆论

2、舆论指标:量度指标强度指标

(1)量度指标

包括舆论的公众数量和公众的分布

三、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条件的调查

1、公共关系活动主体人力、财力情况调查

2、客观环境调查

四、公共关系调查的过程和方法

(一)公共关系调查的过程

1、确定调查任务

2、制定调查方案

3、收集调查资料

4、处理调查结果

5、完成调查报告(题目、目录、概要、正文、结论、建议、附件)

(二)公关调查的方法

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引证分析法;抽样法

1、访谈调查法:

(1)直接性2)灵活性和适应性3)访谈员的个人因素会影响调查结果(4)回答率高,但标准化程度低,费用大(5)规模受限制

2、访谈法的类型

(1)按提纲的方式分: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2)按访谈的场所分:(3)按访谈的人数分:集体性访谈和个别访谈(4)按访谈的时间分:一次性访谈和跟踪访谈

2、问卷调查法

指调查者根据调查任务和目的,以调查者可以控制的、自行设计好的、以设问的方式表述问题的表格来搜集信息的一种方法。优点:标准化、成本低条件:调查的范围广;被调查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内容是常识性的事实、行为和态度

怎样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1、题目:

2、说明信

(调查目的和意义;关于匿名的保证、对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一般要求、调查者的个人身份或组织名称)3、指导语

4、问题

(1)按是否提供备选答案分:

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半封闭式问题(2)按问题的性质分:客观性问题和主观性问题(3)按问题的内容分:一般性问题、敏感性问题或威胁性问题(4)相倚性问题

5、答案

(1)两项式(2)并列式(限制性和非限制性)(3)等级式(4)排序式(5)矩阵式(6)表格式6、编码7、其他资料

问卷设计的几条注意事项

1、决定需要哪些信息及详细程度

2、决定公众

3、决定样本的大小

4、用书面形式说明调查的目标

5、说明调查目的并保证匿名

6、尽可能多用封闭式答案

7、问卷设计易读易懂

8、问题不超过25个

9、对问卷的理解和可能出现的偏见进行预先测试10、提问有关教育程度、年龄、收入问题时,要用分类答案

11、在问卷末尾留出空白,以便写意见或看法

第二节公共关系策划

一、确定活动目标

1、目标的一致性

(1)公共关系活动目的与组织总目标一致(2)整个公共关系活动目标前后一致,各子目标间相互协调2、目标明确性3、目标限度4、目标分解(1)总目标分解(2)目标具体化5、目标沟通1)制定目标时(2)目标确定后

*公共关系目标:

(1)传播信息(2)增进感情(3)转变态度(4)引起行为

二、设计主题

1、与目标的一致性

2、主题的实效性

3、主题的稳定性

4、主题的单一性

5、主题的客观性与创新性

三、确定活动的对象

四、选择媒介

①根据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来选择传播媒介②根据不同对象来选择传播媒介③根据传播内容来选择传播媒介④根据经济条件来选择传播媒介

五、选择时机

1、尽量选择那些能够引起目标公众关注,又具有潜在新闻价值的时机2、第二,要善于利用节日3、要尽量避开或利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4、重大的公共关系活动不要同时开展两项以上

六、编制预算

(一)费用预算

1、劳务费用

2、办公费

3、材料费

4、具体活动费

(二)时间预算

七、策划书

1、策划书的价值体现

(1)体现策划者的思维水准和综合能力(2)是公共关系行动的说明书(3)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行动指南(4)是衡量估价公共关系活动的依据和标准(5)是组织公共关系进程的实录

3、公共关系策划文案的基本格式

(1)封面

题目策划者单位或个人名称策划文案完成日期编号说明文字或内容提要注明初稿或修订稿、实施稿、执行稿等

(2)序文

(3)目录

(4)正文

A、活动背景分析

B、活动主题

C、活动宗旨与目标

D、基本活动程序

E、传播与沟通方案

F、经费预算

G、效果预测

(5)附件

A、活动筹备工作日程进程表;

B、有关人员职责分配表

C、经费开支明细表

D、活动所需物品一览表

E、场地使用安排表

F、相关资料

G、注意事项

第七章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与评估

一、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

1、三个阶段

(准备、执行、结束)

2、三个特点

(1)动态性2)创造性(3)影响的广泛性

3、三方面的障碍

(1)目标障碍(2)沟通障碍(3)突发事件的干扰

4、遵循的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2)把握进度原则3)恰当选择时机原则

二、公共关系评估

1、常用的评估标准:

(1)了解传播信息的公众数量(2)改变观点、态度或行为的公众数量(3)达到的目标和解决的问题

2、评估方法

(1)公众评判2)专家评判(3)组织自我评判

第八章CI战略

第一节CI概述

“CI”即英文“corporate identity”的缩写,译为企业识别或企业形象识别。

一、CI的发展背景与沿革

(一)欧美国家CI战略的发展

欧美国家CI有三个特点:

(1)注重从视觉系统入手,强调标准化,色彩、标志、图案。它是西方工业标准化的具体表现。(2)比较注重企业管理的因素,偏重于理性制度条规的管理。3)从管理角度看,比较系统性、规则化,便于操作。

(二)日本CI战略的发展

日本CI模式具有三大特点:

(1)CI是整体性、系统性的设计规划,尤其注重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的传达。

2)具有人性管理精神,整个CI的设计偏向于以人为本。(3)注重企业实际的调查研究,以及企业开发经营、发展等未来趋势的走向与策略的长期规划。

(三)中国CI战略的发展

二、CI的功能

(一)内部功能

1.有利于重建企业文化。2.有利于增强产品竞争力。3.有利于多角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

(二)外部功能

1.有利于企业稳定原有职工队伍,不断吸收优秀人才。2.有利于企业融资、扩大社会资金来源、增强股东投资信心。3.有利于争取更多的供应商和销售商,扩大企业的流通渠道。4.有利于获得消费者的认同。5.有利于企业公共关系的运转。

三、CI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同一性(二)差异性(三)民族性(四)有效性

第二节CI与公共关系

一、CI与公共关系的联系

(一)共同的发展基础(二)共同的发展条件(三)共同的追求目标

二、CI与公共关系的区别

(一)工作的着眼点不同(二)工作所采取的方法不同(三)传播的表现形式不同(四)传播所发挥的功能不同(五)投入的方式不同(六)所要求的限定条件不同

第三节CI要素与设计要领

三要素的构成关系图

一、理念识别——企业的“心”

Mind Idemity,简称MI

指一个企业经营理念的定位,形成企业自身独特的经营理念,以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从而创立企业在市场上的形象。

具体表现为:经营信条、精神标语、座右铭、经营策略等形式。

二、行为识别——企业的“手”

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

是以完善的经营理念为核心,展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生产经营、员工教育等行为与活动,并延展到企业外部的各种社会活动,形成自制机的企业独特形象,以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

三、视觉识别——企业的“脸”

Visual Identity,Ⅵ是在企业经营理念确立和企业战略范围、经营目标确定的基础上,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并根据同一经营活动有关的媒体要求,设计出系统的符号,以刻画企业的个性,突出企业的精神,目的是使企业内部、社会各界以及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

视觉识别传播系统

第四节Cl导入程序

一、企业实态调查

1、企业内部调查2、企业经营环境的调查消费者市场评估;竞争态势分析3、企业视觉表达系统的审查

二、CI策划

1、理念确定2、管理整备3、CI创意

三、CI实施

1、编制CI手册2、媒体的选择与投放

第五节导入CI的时机

一、企业初创时期或合并时期二、新产品开发与上市三、创业周年纪念日四、企业国际化经营五、设计系统化,管理效率化

国开(河北)00504-公共关系学-第五章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自测题-答案

公共关系学-第五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自测题-辅导资料 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 CTRL+F 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 特殊说明请仔细:课程的题目每学期都可能更换,所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 第 1 题 重视调查研究是组织内所有部门都必须予以重视的大事,其中,公共关系部门应当发挥信息中枢的核心作用。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第2 题 根据传播学原理,公众对大众传播中输送的信息,并不是无条件接受的。研究公众,必须研究能够经常影响他们意见的领袖,如专家学者、权力人物、社会名流、新闻记者等。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第3 题 组织的自我期待形象,是一个组织自我希望具有的社会形象。它是一个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对 错 【正确答案】“对”。 第4 题 在公共关系调查中,随机抽样法是一种准确率高,且又省时、省力、省钱的好方法。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5 题 文献调查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所有的信息都来源于调查者的亲自观察,可以排除其他调查方法的间接性所造成的误会和干扰。同时,简便易行,灵活多样,随时可以进行。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6 题 对于复杂的社会问题,配额抽样法是一种准确率高,且省时、省力、省钱的好方法。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第7 题 开放式问卷的特点是答案比较规范,调查对象回答方便,结果便于定量分析。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8 题 在完成了公共关系调查研究以后,公共关系活动就进入到了实施阶段。这是公共关系工作中最富有创意的部分。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9 题 公共关系实施是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的第二步,它不仅处于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的核心地位,而且是整个公共关系工作成败优劣的关键。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10 题 组织的形象设计,首先要遵循“有效性”的原则。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公共关系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冯谖市义:据《战国策.齐策四》载,冯谖为孟尝君收债于薛,问:"责(债)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冯谖至薛召民合券,因悉焚之,民称万岁;回齐后告孟尝君曰:"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后因以"市义"谓邀买人心,博取正义的名声. 孟尝君虽然心中不悦,认为无此必要,倒也没有责怪他.事情过去不久,齐王听信谗言,让孟尝君交出相印,退隐薛城.孟尝君离京去薛时,百姓出城十里远迎.消息传回京城,齐王深悔自己不察,迎回孟尝君当面致歉.由于冯谖的远见,使孟尝君避免一场政治波折,并得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叫做‘未雨而绸缪’,留了条后路. 2.徙木立信:商鞅在咸阳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宣布谁把它搬到北门,就奖赏十两金子,围观者很多,但都不相信;商鞅又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黄金,于是便有一人半信半疑地将它搬到北门,商鞅果真给付了五十两黄金。由于商鞅言而有信,说话算数,因此很快在群众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为他以后在秦国成功变法奠定了基础。 3.扒粪运动:19世纪末,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垄断财团占有着社会的绝大部分财富。他们不择手段地榨取剩余价值,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 为了攫取最大利益,他们全然不顾广大民众、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最起码的社会道德准则。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不仅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度艰难,一大批中小企业和资本家也在垄断财团的疯狂兼并活动中惶惶不可终日。 于是,整个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各个阶层和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日益尖锐,整个社会都对工商寡头产生了敌意。在此情况下,终于爆发了以揭露工商业丑恶和阴暗为主题的新闻揭丑运动,史称“扒粪运动”。 二、问答题 1.答:(1)“和为贵”是公共关系管理的总原则和总目标;

公共关系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公关室一个组织为了塑造良好形象,以传播沟通为手段,对公关关系的一种持久的策略活动。 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集团。 公众:指与特定的公关关系主体相互联系、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关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传播: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信息传递、收受、交流、分享与沟通的过程。 人际传播:指的是个人与个人间一对一直接的信息交流沟通方式。 大众传播:传播者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物、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将大量复制的同一信息,传播者分散的社会大众。 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以及组织社会影响的广度,它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 美誉度:是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 名誉度:社会组织所获得的特定荣誉,这种荣誉代表着一种既定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组织形象: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媒介在公众心目中的一种综合反映,亦即公众对组织的全部看法和综合评价。 公关策划:社会组织公关人员为了实现某一公关目标或解决某种公关问题,对即将开展的公关工作进行主题构思,方案设计,策略谋划的思维运作过程。 礼仪: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它是以一定的程度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行为。

二、简述题 (一) 1、人类早期的准公关的表现及特点? 政治生活中:告知、劝服、宣传意识及其实践活动;民心、民众、舆论意识及其实践活动;联盟和危机意识及其实践活动 经济生活中:交流意识;招牌意识 人们日常交往中:形成了以人和修睦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处理观念体系 表现:自觉程度上:明显自发性,盲目性 其发挥作用的社会领域和规范:带有强烈政治色彩,伦理色彩 2、现代公关兴起的主要原因?社会历史条件? 主要原因:现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为公关提供了现实的土壤、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是公关发展的政治前提、现代传播的长足进步为大规模开展公关提供了技术手段。 社会历史条件: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现实土壤)、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政治前提)、现代传播的长足进步为大规模开展公关提供了基数手段 2、试论公关在我国兴起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公共关系事业的兴起奠定了客观基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为公关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3、你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对不对,为什么? 这种观念是片面的,a.一个产品本身质量好,有很多消费者会主动的选择它,但是并不能使效益达到最大化,如果想要达到更好的效果,对该产品进行必要的公关宣传活动是必不可少的,b.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人,公司企业之

(完整word版)自考公共关系学第八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展览的性质看,展览会可以分为()。 A.宣传展览会和贸易展览会 B.大型综合展览会和袖珍展览 C.室内展览会和露天展览会 D.单一商品展览会和混合商品展览会 2.开展贸易展览会的目的是()。 A.揭露某种骗局 B.开拓商品市场,以展促销 C.宣传某种思想或观点 D.宣传某一成果 3.从举办展览的场地看,展览会可以分为()。 A.大型综合展览会和袖珍展览 B.宣传展览会和贸易展览会 C.室内展览会和露天展览会 D.单一商品展览会和混合商品展览会 4.关于室内展览会和露天展览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室内展览布置较为复杂,所需费用也较大 B.露天展览会举办时间不宜过长 C.大多数的展览都在室外进行 D.露天展览会布置工作较简单 5.从()看,展览会可以分为单一商品展览会和混合商品展览会。 A.展览的规模 B.展出商品的种类 C.举办展览的场地 D.展览会的性质 6.橱窗陈列展览和流动车展览属于展览活动中的()。 A.袖珍展览 B.小型展览会 C.中型展览会

D.综合展览会 7.展览会最正规、最庄重的形式是()。 A.博览会 B.交流会 C.贸易展览会 D.袖珍展览会 8.企业开业、博览会、交易会、重要工程竣工或奠基等大型活动的第一天举行的庆贺仪式是()。 A.乔迁庆典 B.开幕庆典 C.重大成果庆典 D.受到特殊嘉奖庆典 9.展览会结束后,需要做的工作是()。 A.准备好业务洽谈处、组织好工作人员 B.对展览会效果进行测定 C.向新闻机构采取合适的形式发布消息,提供充足的新闻稿和资料 D.对展览会的各项费用,要仔细预算,并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10.某企业产品全国销量第一,为将信息迅速传播给公众,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声誉,该企业可以采取的庆典活动是()。 A.开幕庆典 B.周年庆典 C.重大成果庆典 D.受到特殊嘉奖庆典 11.某烟草经营企业为了宣传该企业,吸引公众注意力,不可以使用的方式是()。 A.直接对产品进行广告宣传 B.举办企业周年庆典 C.为某运动会提供赞助 D.在烟草博览会上参展 12.下列不属于赞助的作用的是()。 A.表明自己承担社会责任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A 4、A 5、B 6、A 7、C 8、A 9、B 10、A 11、C 12、C 13、 A 14、A 15、A 二、多项选择题1、ACE 2、AD 3、ACDE 4、BE 5、A B 6、A.B 7、AB 8、CDE 9、ABCDE 10、ACDE 11、ABCDE 12、ABCDE 13、ACE 14、BD 15、AC 三、名词解释题 1、传播管理说这类定义将管理说和传播说结合起来,强调公共关系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 职能。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P3)2、公共关系状 态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公共关系状态是客观 存在的,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处在一定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它既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公 共关系活动的结果。(P10)3、关系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 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这种相处和交往的性质和程度,是组织的公众环境状态中比较直观的方面。公共关系“好”还是“不好”,从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就可以直接判断。(P16)4、形象(P18)5、人际关系主 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它主要从 个体关系的角度概括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其涵盖面包括个人在生活、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切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P21)6、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 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这种公众意见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 态的客观标志。这种舆论反映和评价的性质和程度,是组织公众环境状态中无形的方面。舆论标志着大多 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行为。(P17)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传播观念、协调观念? P12 2、为什么说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 P13-14 3、 为什么说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P15-16 五、论述题 1、从关系、职能、学科的角度论述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要点:公关本质属性;分别阐述关系、职能、 学科性质。(P7-8)2、试述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要点:人际关系;(1)联系(内容、 方法)(2)区别(主体、对象、内容、方式)P21 3、试述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联系与区别?要点:人群关系;(1)联系;(2)区别P21-22 4、试分析公共关系有代表性的七种定义?P2-3 六、案例分析题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活动—《中国名牌》杂志社的公关创意 知识点: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 从背景上(历史、立场)进行项目调查,得出结论:回归这一天,一个民族的沧桑荣辱将在这时刻凝 聚升华。当时离回归只剩3年半过渡期。寻求一种能充分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信念与浓烈企盼之情的 特殊活动方式,其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政治影响与历史作用。 开展了项目的策划和实施:目的是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切入点是倒计时;焦点、层次和时间到位;得 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分析评点:(1)舆论影响、社会效应,堪称“中国公关史上值得一书的大手笔”。(2)精妙的创意:倒 计时版设置在祖国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为公关策划找到了一个最佳着落点。(3)高层次、长跨度、大规模: ①规模最大倒计时牌面积达153.6平方米);②受众面最广;③活动时间最长,前后历时 925天;④新闻媒 介报道的深度与广度以及频率最多。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doc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管理职能。社会组织主要通过自身形象设计、双向信息传播和广泛的社会 交往,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达成和谐的交往状态,为自身事业的发展创造最佳的社会环境,实现组织既定目 标。 是公众对于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1. 特征与风格(内在、外在) 2?知名度与美誉度 3? 组织形象定位 1. 组织形象的主客观两重性 2. 组织形象的多维性 3. 组织形象的相对性 4. 组织形象的相对稳定性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活动现象及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 学科包括:1?公共关系理论 2?公共关系实务 3?公共关系发展史 学科性质:以公共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边缘、新兴的应用学科。 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传播(公共关系的手段)、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 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结构或团体。 1. 互利性 2?营利性(经济组织) 3?服务性 4? 公益性组织 是指个人、组织、社会之间信息的传递、接收、交流分享与双向沟通的过程。公共关系传播是指传播双方通过 一定媒介,使信息达到交换、融解。 1. 确定对象 2.拟定内容 3.安排具体形象 4.选择媒介 5.反馈效果 1. 有利于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 2.有利于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公共关系的工作既包括与它有关系的组织内外的个人,也包括与它有关系的其他社会组织。 2. 传播的效能性 4.社会组织、传播、公众的统一协调 1.社会组织的主导性 3.公众的权威性

< 一 >、中国古代: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公共关系萌芽。 中国古代的公共关系思想以“礼之用,和为贵”为特征 (1) 在观念认识上,重视民众舆论,强调 “仁者” 爱人。 (2) 在行为规范上,讲究 “礼”、“信”。“礼” 就是行为的方式和沟通的手段,其核心是互敬、平等和谦和。 “信”强调知行,言行合一。 (3) 在交往方式上注重 “人和、平等、谦让”。 (4) 讲究语言传播的经验和技巧。 <二 >、古代西方: 古代西方注重现实的处理。 古希腊人对于沟通技术非常推崇。 1. 东西方人类历史上统治者都重视宣传舆论。 2.东西方社会发展中,都重 视沟通与交往。 3.早期公共关系活动零碎而不成体系。 4.20世纪初,公共关系随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和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1 .萌芽阶段(巴纳姆时期): 代表事件: 便士报”、 报刊宣传运动” 代表人物:菲尼斯 泰勒巴纳姆 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以《纽约太阳报》为首引领了一场 便士报”风暴。 从此美国报纸由贵族化走向了大众化。 报刊大众化引起政府部门及各类巨头的高度重视。 在巴纳姆时期,践踏公众利益的卑劣行为,损害了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完全违背公共关系的诚信宗旨,是美国 公共关系史上不光采的一页。故历史上称为“反公共关系时期” 、“公共关系的黑暗时期”。 2 .产生阶段(艾维李时期)|: 代表事件: 揭丑运动”(又称 扒粪运动”清垃圾运动”)。 代表人物:被尊为 公共关系之父”的艾维李。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1%的人,占据财富的 54%。 资方非人性化”的行为导致社会环境的严重恶化。 1. 以事实为依据 3. 立足于有效沟通 1. 认清沟通的公众对象 3. 立足于有效沟通 1?行为主体:组织机构。 4. 本质:双向的信息交流。 2?以沟通为手段 4?坚持对社会负责的原则 2?明确沟通的主要目标 4?真诚是公共关系人员的信条 2.沟通对象:相关公众。 3?工作手段:传播沟通。 5.目标: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可变性 3.复杂性和多样性

自考公共关系学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必须对本组织的声誉和形象承担()。 A.直接责任 B.间接责任 C.技术责任 D.经济责任 2.《<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草拟及实施草案》的提出时间是()。 A.1985年 B.1988年 C.1989年 D.1991年 3.组织的全员公关培训即指对全员进行公关教育,其重点是()。 A.政治思想教育 B.思想及意识教育 C.公关知识普及教育 D.公关能力教育 4.在公关人员心理素质中,其最基本的要求是()。 A.热情心理 B.创新心理 C.开放心理 D.自信心理 5.公关人员所应具有的沟通意识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 A.环境意识 B.调查意识 C.协调意识 D.信息意识 6.在组织公关部中主要是按照既定的公共关系目标、计划和方案去开展、管理公共传播活动的人员是()。 A.调查分析人员 B.计划分析人员

C.文秘人员 D.传播人员 7.某人在组织公关部中主要负责评估组织的形象和公关工作的效果,并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他属于()。 A.公关文秘人员 B.公关计划人员 C.调查分析人员 D.公关传播人员 8.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在组织总体中扮演()。 A.边缘的角色 B.核心的角色 C.无足轻重的角色 D.基础的角色 9.公共关系的()是执行公共关系任务、实现公共关系功能的载体和行为者,即各类社会组织。 A.客体 B.手段 C.对象 D.主体 10.()的公共关系主体指的是任何有目的、有系统地组织起来,具有特定功能和任务、具有社会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 A.狭义 B.广义 C.微观 D.宏观 11.下列关于公共关系部门的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A.公共关系职能的形成是现代组织管理职能演化的结果 B.专门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的传播与沟通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分散随机和不系统 C.从工作性质上看,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传播性、沟通性的 D.公共关系部门的职能目标和业务内容完全不同于其他的职能部门

公共关系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

第五章公共关系的对象 第一节公众及其分类 一、公众概念与公众意识 (一)公众的基本涵义。 1.公众即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公众是公众关系对象 的总称。 2.公众包含的含义: <1>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传播沟通的对象的总称。 <2>公众是相对特定组织而存在的。 <3>公众是因共同的利益、问题等而联结起来并与特定组织发生联系或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 总和,所以公众既是个集合性概念,又是具有指向性的概念。 <4>公众是客观存在的。来源:https://www.sodocs.net/doc/276614939.html, (二)公众的基本特征来源:https://www.sodocs.net/doc/276614939.html, 1.整体性,公众是与某一组织运行有关的整体环境,是指组织运行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和社会舆论的总和,应该将组织面对的公众视作一个完整的环境,要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来分析自己面临的公众。来 源:https://www.sodocs.net/doc/276614939.html, 2.共同性,公众总是和某一特定的共同点联系在一起的,共同点的性质决定着公众的性质。 3.相关性,是组织与公众形成公众关系的关键。 4.多样性,“公众”仅是个统称,具体的公众形式可以是个人、群体、团体或组织,公众形式的多样性决 定了沟通方式和传播媒介的多样性。 5.变化性,因此必须以发展动态的眼光来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公众。 (三)现代公众意识 含义:是现代公众关系观念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的重要标志,要求组织无论在制定目标和政策,还是从事管理和经营活动,都必须高度关注公众利益,倾听公众意见,满足公众要求,加强与公众沟通,争取公众理解、赢得公众支持。典型范例:美国公关学者康菲尔德所说的“在所有决策和 行为上,均以公众的利益为前提。” 二、公众分析的方法及其意义

公共关系学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一)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二)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 (三)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四)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五)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简述) 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 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论述) 1.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行为主体仅是个人。 2.从对象上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含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 3.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 4.从方式上看,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作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 ??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联系。(论述) 人群关系主要是指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内部关系是公共关系的基础,与内部公众沟通,协调内部关系也是公共关系实务的重要内容。 ??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区别(论述) 1.公共关系不局限于组织和群体内部的传播沟通,还包括大量的外部关系,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公众环境。 2.公共关系不局限于管理现场直接面对面的群体关系和个人关系,还需要特别关注不直接见面的、远距离的公众沟通,并十分重视公众环境的长远变化和发展趋势。 虽然公共关系和人群关系同属于组织关系范畴但它比人群关系的内容更复杂,范围更广阔。 3.“人际关系“和”人群关系“均侧重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来探讨人和人的关系,而公共关系则从信息传播沟通的角度研究人和人的关系。 人群关系论是人际关系学在组织应管理中的用;公共关系学又是人群关系论的进一步发展。 ??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 (一)公共关系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二)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 (三)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 ??辅助决策(辅助决策职责-简答:练习) 1.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2.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公共关系的决策咨询作用还表现在为决策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提供各种社会信息,完善各种公众咨询渠道,开辟各种信息来源,包括广泛的外源信息和及时的内源信息,并根据决策目标将各种信息整理、归类、分析、概括、提供给最高管理层或各个专业部门作为决策的客观依据。 3.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 4.从公众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 ??传播推广(公共关系的宣传职责?问答:练习) 公共关系在组织经营管理中发挥宣传推广的作用,即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组织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争取公众对组织的了解和理解,提高组织及其产品、人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公众舆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主要表现在: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学复习

请围绕复习指导册及课后自学测试题好好复习。以下内容供同学们参考。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一章绪论(重点章) 1.公共关系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门管理科学,主要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协调关系、处理危机、塑造形象,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求得组织自身的发展。 2.公共关系的多层含义: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学科、公共关系职业。 3.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主体——社会组织:客体——社会公众;中介环节——传播。 4.社会组织的特点。 5.公众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6.公共关系与广告。两者主要的区别:传播目标不同,传播原则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周期不同,所处地位不同,效果不同。 7.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两者的联系:共同的产生条件——商品生产的高度发展;共同的指导思想——用户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相似的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市场营销把公共关系作为组成部分。两者的区别:范围不同;目的不同;手段不同。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 揭丑运动、爱德华·伯尼斯、艾维·李、卡特里普、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有效公共关系》。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职责与功能(重点章)

1.公共关系的职责:收集信息、咨询决策、传播沟通、教育引导。 2.公共关系的功能:塑造形象、协调关系、提高素质、优化环境。 3.产品形象信息、组织形象信息。 4.组织形象的内涵及塑造组织形象的方法。 5.通过公共关系管理,组织可在以下方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公众至上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个人形象意识、与时俱进意识。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1.公共关系部在组织中的地位及特点。 2.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类型。 3.公共关系公司的工作内容及工作原则。 4.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及应具备的能力。 5.选拔公共关系人员的原则。 第五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重点章) 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公众调查的内容、组织形象调查、文献调查法、访谈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选择公共关系模式、选择传播内容、编制公关预算的方法及内容、传播渠道的种类、传播渠道的选择原则、影响传播质量的因素、注意信息的结构和语言、传播中的障碍、公共关系评估的内容及方法。 第六章分类公共关系(重点章) 1.建立良好员工关系的重要意义。 2.员工关系实务。

公共关系学期末必考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期末必考复习资料 王宰相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组织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 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状态: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3.公共关系活动:指组织为创造良好地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 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4.公共关系学: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 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行为、规律及方法的一门学科。 5.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 社会团体。 6.公众:必须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 人和团体。 7.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

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好坏。 8.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 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9.公共关系危机:是指突然发生的、严重损害组织形象、给组织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如公众的指责批 评、恶性事故等。 10.知名度答;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量’ 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11.制造新闻答;是组织争取新闻宣称的一种技巧。即在真实的、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策划、举 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活动。吸引新闻界和公众的注意力,制造新闻热点,争取被报道的机会,使本组织成为新闻的主角,以达到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的目的。 12.庆典活动:是指组织在其内部发生值得庆祝的重要事件时,或围绕重要节日而举行的庆祝活动,一般 将其作为一种制度和礼仪。 二.简答: 1、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 答:一、文化心理,由“理性”转向”人性”二、社会政治,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三、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四、物质技术,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 2、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是什么? 答:一收集信息二辅助决策三传播推广四协调沟通五提供服务 3、公共关系的功能是什么? 答:一、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直接功能。 二、公共关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间接功能。 4.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基本模式 答;一、四步工作法 1公共关系调查 2 公共关系策划 3 公共关系实施 4 公共关系评估 二、六步工作法 1估计形势 2 确定目标 3确定公众 4 选择媒介 5 编制预算 6评价结果 5.什么是公共关系意识?公共关系人员应该具备哪些意识? 答:公共关系意识也被称为“公共关系思想”、“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意识是组织建立良好公共关系的必要前提,是组织公共关系工作人员必备基本素质的核心。公共关系意识有三层基本含义,即对公众地位、作用的认识;对影响、争取公众的必要性和能动性的认识;对公共关系如何影响公众的认识。 公共关系人员应该具备意识:(一)塑造形象的意识(二)服务公众的意识(三)真诚互惠的意识(四)传播沟通的意识(五)创新审美的意识(六)立足长远的意识(七)协调意识 6.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答: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 (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出现 (三)、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四)、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 7.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互惠原则? 公共关系明确认定利益目标; 公共关系的道德是“大家都赢”。 8.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公共关系的职责:搜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协调沟通;提供服务。 公共关系的功能:对于组织的直接功能:树立组织形象;协调关系网络。 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间接功能:提高个人素质;优化社会环境。

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第八章

第八章公共关系的危机管理 、考核知识点 (一)公共关系危机分析 1、识记: (1)公共关系危机的概念(P207) 公共关系危机是指当组织(包括企业、政府等)内部的各种危险因素累积到一定程度,并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突然爆发,绝大部分情况是整个组织运作流程发生逻辑错误,甚至是整个组织系统出现问题,它直接威胁到组织的基本目标或优先目标, 需要组织在信息不充分、人财物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作出正确决策和积极、快速地进行处理的事件。 (2)内部危机与外部危机(P211)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危机,但基本上可以分为内部危机与外部危机两大层面。内部危机是指由组织内部或组织本身所引发的危机;外部危机是由国际或本国政治、经济、社会、法令、科技、文化等环境的冲击所 造成的危机。 (3)产品危机(P211) 所谓产品危机是指企业由于在生产质量、功能上的缺陷,服务水平存在的问题,与消费者产生纠纷,甚至给消费者造成重大损失,进而被消费者提出赔偿甚至被政府相关部门责令停产所产生的危机。 (4)企业形象危机(P214)企业形象危机是指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及内部发生丑闻等而使企业形象受到严重损害的危机。例:南京冠生园,大邱庄禹作敏、红塔褚时健被抓。 (5)危机管理的概念(P215) 危机管理又称为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造成的危害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这其中包括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等。

2、领会: (1)理解公共关系危机的定义(P207)公共关系危机包含有以下 5 个要点: 1、在危机的发生绝大多数情况中,组织内部各种危险因素是爆发危机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是危机产生的内因。 2、危机的产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作用。 3、危机的爆发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危机的发生,不会仅仅是单纯的某一部分出现问题。通常是其他危机的连锁反应。 5、危机爆发具有突发性,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将会使危机进一步扩大,直接威胁到组织的基本目标或优先目标。这就要求危机的管理者必须在时间紧迫、信息不充分、人财物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及时、正确地作出决策,处理危机。 (2)危机的特征(P207-210)通常而言,危机的特性主要有以下5 个方面: 1、危机存在具有普遍性。指危机存在于每个组织(企业)及组织(企业)活动的每时每刻。例:世界500 强调查。 2、危机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也就是说危机的爆发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危机具有极强的破坏性。轻者降低公众对组织的信任,重者可能使组织(企业)破产或立即倒闭。例:安达信与安然公司倒闭,雀巢公司“碘危机” ,三株集团常德事件,“9?11”对美国航空业的打击。 4、危机的结果具有双重性。危机就是“危险的机遇” 。例:海尔砸76 台冰箱事件。 5、危机具有连锁效应。危机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当一个危机引发另一个危机时,就产生了危机的连锁效应。 3)公共关系危机的类型(P211-214) 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危机,但基本上可以分为内部危机与外部危机两大层面。大致有6 大类型: 1、产品危机。例:“三株”、“冠生园”、“三菱帕杰罗”、“苏丹红事件”、“誉巢碘超标事件”。

2020年自考《公共关系学》讲义第五章

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 传播学中,总体研究范畴的规划者是美国人哈罗德·拉斯韦尔。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使其成为传播学的始创者之一。在这篇论文里,拉斯韦尔提出了界定传播研究范畴的经典模式——5W模式。 5W 分析内容 控制分析传播的法规与政策;传播者的社会控制和自我控制;传播者对传播的影响;传播者的社会责任 内容分析传播的分类;传播的符号;传播的宣传方法等 媒介分析传播的媒介环境;传播的媒介特点等 对象分析传播对象的心理;传播对象的劝服等 效果分析传播的效果类型;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测定传播效果的定量方法等 二、把关人理论★★ (一)把关人的概念 “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这个概念原出于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在1947年所写的《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 (二)把关人的传播行为 一般地说,把关人的传播行为包括“疏导”与“抑制”两个方面。把关人对某些信息准予流通的便是疏导行为,对另一些信息不让其流通或暂时搁置的便是抑制行为。 三、两级传播模式★ “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 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一意见领袖一受众”这种两级传播的模式进行的。 四、受众选择“3S”论★★★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传播学者发现受众在接触媒介和接收信息时有很大的选择性,这就是受众心理上的自我选择过程。这个选择过程表现为三种现象,简称为“3s”: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一)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是指在信息接收过程中,人们的感觉器官虽然受到诸多信息的刺激,但是他们不可能对所有

公共关系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

模拟试题2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5分)察看答案1、 纵观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史,可以大致划分为孕育阶段、______ 和______ 三个时期。 答案:职业化阶段学科化阶段 2、 公共关系是近现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______ 和大众传播 带动的信息社会来临的产物。 答案:政治民主化浪潮日益高涨 3、 公共关系学诞生于本世纪20年代,是当时文化背景、______ 、______ 及技术背景等诸方面历史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 答案:政治背景经济背景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数/总题数/正确率=0/1/0%察看答案 错错误1、公共关系的产生主要是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的结果。 正确错误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正确数/总题数/正确率=0/2/0%察看答案

错误B 1、公共关系的产生、发展之线索,可以追溯到久远时期零散的公共关系观念与不成系统的 () A、公共关系状态 B、公共关系活动 C、人群关系 D、人际关系 错误D 2、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这是公共关系产生的( )。 A、文化条件 B、历史条件 C、经济条件 D、政治条件 四、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数/总题数/正确率=0/3/0%察看答案

错误 A B D 1、纵观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史,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它们是 ( )。 A、孕育阶段 B、职业化阶段 C、成熟阶段 D、学科化阶段 E、学科化阶段 错误 A B D E 2、公共关系产生所必需的条件是( )。 A、文化条件 B、政治条件 C、军事条件 D、经济条件 E、技术条件 错误 A C 3、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公共关系成为一门社会职业,其催化剂是 ( )。 A、"报刊宣传运动 " B、清除污染运动 C、"清垃圾运动" D、大生产运动 E、"文化运动"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2、公共关系的未来发展将有何新特点?

公共关系学-问答题

问答题: 1.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与公共关系观念的含义?答:公共关系状态:一般说来,公共关系有四种状态:第一种就是高知名度、高美誉度,这种状态就是组织最理想的状态;第二种就是高知名度、低美誉度,这就是最不理想的状态,组织处于一种危机状态;第三种状态就是低知名度、低美誉度,这就是组织的原始状态;第四种就是低知名度、高美誉度,这就是组织的一种较为稳定与安全的状态。公共关系活动:这种活动就是主观见诸客观的一种社会实践。当一个组织自觉地采取各种公共关系手段去改善原有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就是在从事着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它影响与指导着个人或组织决策与行为的价值取向,从而反作用于人们的公共关系活动,并间接影响实际的公共关系状态。 2.简述公共关系的特征。 答:情感性、双向性、广泛性、整体性、长期性。4.如何按照公众的态度进行公众分类? 答:⑴根据公众与组织的所属关系分类:内部公众、外部公众;⑵根据时序特征分类: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⑶根据重要性程度分类: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⑷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顺意公众、逆意公众、独立公众。 5.说明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 答:区别:(1)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2)两者的理论基础依据不同;(3)两者的活动方式不同;(4)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5)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 公共关系与广告的主要区别就是什么? 答:⑴传播的目标不同;⑵传播原则不同;⑶传播方式不同;⑷传播周期不同;⑸所处地位不同;⑹效果不同。 6.报刊宣传运动的主要特点就是什么? 答:(1)创办廉价报纸,以便在竞争中处于有时地位;(2)在报刊上制造煽动性新闻,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宣传,扩大影响。 7.清垃圾运动与公共关系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答:清垃圾运动与工人运动相配合,给许多大企业造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美国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开始对垄断企业进行干预,这种情况迫使工商界必须重视公众舆论的重要性,所以,她们都十分严肃地对待公共关系,这决不仅仅就是一种巧合。 8.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思想对公共关系事业的主要贡献有哪些?答:艾维·李的公关实践,为日后公共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她从事公关工作的原则就是“公众必须迅速被告知”与“向公众说真话”,这一原则使公共关系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9.爱得华·伯尼斯对公共关系的发展有哪些主要贡献? 答:(1)于1923年出版了《公众舆论之形成》一书,就是第一部研究公共关系理论的专著,被视为公共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同时,她将艾维。李的活动与1897年美国《铁路年鉴》中出现的“公共关系”一词结合起来,使公共关系正式从新闻领域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而又系统的管理科学;(2)1952年编写了《公共关系学》,对公共关系理论进行了更为系统、详尽的阐述与发挥。 10.简述公共关系的产生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答:(1)民众社会地位提高,公众队伍形成,老百姓有了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的可能;(2)民主制度的建立提高了民众的参与意识,而民主政治的每一步都需要公共关系活动的配合;(3)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就是 民主制度的重要支柱,也就是公共关系运行的重要 保证。 11.简述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答:(1)公共关系适应了商品经济分工协作、社会化 大生产的需要;(2)公共关系就是物质生产供大于求, 市场中心从卖方向买方过度的产物;(3)证券民主化 运动推动了公共关系的深化发展;(4)民众的巨大压 力迫使企业家放弃唯利就是图的经营方针,采取赢 利与公关并重的经营战略。 12.简述公共关系的产生与传播技术发展的关系。 答:(1)20世纪以来,大众传播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 展为公共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2)电 报、电话、广播、电视、电传、电脑互联网等电子 媒体的发展,使公共关系获得了飞速发展。 13.公共关系发展的各个时期公关观念的特点就是 什么? 答:(1)管理学以组织与个人为对象,管理学理论的 发展,对于公共关系的发展有很强的规范与指导意 义;(2)传播学的理论对公共关系学也形成了重大影 响;(3)人际关系学也就是与公共关系学相关紧密的 学科,人际关系学就是以研究人际关系的本质、特点 以及交往规律为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4)市场营销 学为公共关系提供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的方法,并 将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市场营销技术进行研究。 14.试论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 答:(1)公共关系传入我国大陆的时间并不长,但因 为她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所以获得了迅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一 批外资携带着发达国家先进的经营管理观念进入中 国,其中包括公共关系。(2)合资企业先进的管理经 验,引起了国内企业的效仿,广州白云山制约厂则就 是国有企业中最早设立公关部。1984年12月26日 《经济日报》发表了《认真研究社会主义的公共关 系》从而使“公共关系”这个词开始被中国人民接 受。(3)在公共关系事物发展的同时,公共关系教育 也相应地发展起来。公关教育首先采取的就是短期 培训的方式,1985年1月,深圳市总工会举办了全国 第一期公共关系讲习班。北京大学在1985年6月举 办公共关系讲座,同年7月,广州中山大学成立了国 内第一个公共关系研究会。(4)1986年广东地区成立 了“广东地区公共关系俱乐部”,1987年,中国公共 关系协会成立。(5)1997年11月15日,国家劳动与 社会保障部成立了中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 该会经过反复的研讨与论证,正式确定中国公关职 业的名称为“公关员”,并于1999年5月将公共关 系职业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15.结合西方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谈谈 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必要性。 答:(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与市场经济体 制的逐步建立,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必要性与紧迫 性就表现了出来。(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 自己主动去与银行、原料供应商、横向协作单位、 产品销售部门开展协作,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减少社 会摩擦,争取良好的经营合作伙伴。(3)商品经济的 发展改变了我国经济紧缺的状态,市场竞争空前激 烈,企业的无形资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公关与广告 构成。自然经济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格言便 过时了。 16.组织的公关部门要注意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 答:(1)产品形象信息;(2)组织形象信息;(3)政府信 息;(4)媒介信息;(5)竞争对手信息;(6)市场信 息;(7)内部公众信息。 17.公众的主要消费心理类型有哪些? 答:(1)从俗心理;(2)同步心理;(3)求美心理;(4)求 名心理;(5)求异心理;(6)好奇心理;(7)偏好心 理;(8)便利心理;(9)选价心理。 18.公关部门对员工进行教育引导工作包括哪些内 容? 答:(1)重视本组织的形象与声誉;(2)在员工中开展 公关知识培训。 19.组织形象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1)产品形象;(2)员工形象;(3)机构形象;(4)管 理形象;(5)企业文化形象。 21.公共关系在优化环境方面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答:(1)营造组织关系网络;(2)优化社会环境。 22.公共关系工作中“求真务实”的原则包括哪些作 用? 答:(1)向公众说真话;(2)用行动来证明;(3)公关活 动应从实际出发。 23.如何才能做到与公众“真诚互惠”? 答:(1)真诚地对待公众;(2)给公众以实际的利益。 24.为了使公关策划不断创新,有哪些思路可供借 签? 答:(1)大胆设计,敢于开创前人没有发现的新形 式;(2)移植与再造相结合;(3)角度转换,逆向思维, 寻求突破;(4)排列组合,以旧翻新。 简述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所包含的内容。 答:1、气质。2、性格:⑴开朗、有耐心、能宽容;⑵ 沉着冷静、勇敢顽强;⑶富有幽默感。3、品德:实事 求就是、公正无私、勤奋努力、乐于助人、光明磊 落。4、智慧。5、知识。6、能力:组织能力、表达 能力、宣传推广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应变 能力、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 25.简述公共关系部的设置原则。 答:(1)规模适应性;(2)整体协调性;(3)工作针对性; 机构权威性。 26.从工作方式来考察,简述公共关系部的三种组织 类型及其各自的优点。 答:(1)公共关系对象型。优点:有利于熟悉自己的工 作对象,了解其需要与反映,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公 共关系活动。(2)公共关系手段。优点:各部门的工 作内容按照工作人员的技术专业划分,工作人员根 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着重在提高专业技术方面下 工夫,便于熟练地掌握与运用各自的公共关系手段, 开展多方面的公共关系活动。(3)公共关系复合型。 优点:把手段与对象型结构合二为一,根据实际需要 来设置下属机构,不拘泥于固定模式。 27.比较公共关系部与公共关系公司的优势与不足 之处。 答:好处:(1)熟悉组织情况;(2)能提供及时的公共 关系服务;(3)有利于保持公共关系工作的连续性与 稳定性;(4)有利于节约经费。不足之处:(1)职责不 明,负担过重;(2)瞧问题有时不够客观;(3)总费用 可能比聘请公共关系公司多;(4)有可能成为组织的 一种负担。公共关系公司有以下长处:(1)职业水准 比较高;(2)瞧问题比较客观;(3)社会关系广泛;(4) 信息比较灵通;(5)机动性强;(6)建议容易为人们所 重视;(7)节约经费。公共关系公司的不足之处:(1) 不太熟悉客户情况;(2)工作缺乏连续性,持久性;(3) 远离客户。 28.说明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