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编制单位: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二〇一二年四月

目录

1.前言1

1.1 标准编制的背景1

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1

2 国内外技术评估方法发展现状2 2.1 常用技术综合评估方法概述2

2.2 国内外技术评估现状5

2.3 技术评估的原则5

2.4 技术评估的标准7

3 导则的编制过程7

4 适用范围8

5 导则编制的原则、方法及技术依据8 5.1 导则编制的基本原则8

5.2 导则编制的工作方法和技术依据9

6 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建立10

6.1 现有废水处理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10

6.2 国家文件对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要求12

6.3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13

6.4 评估指标确定的依据14

6.5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流程14

6.6 评估指标的建立15

7 技术评估指标权重值研究15

7.1主观赋权法16

7.2客观赋权法17

7.3本导则指标权重确定方法18

8 导则实施建议18

8.1 管理措施建议18

8.2 实施方案建议19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编制说明

1.前言

1.1 标准编制的背景

为进一步开展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吗,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规范企业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选用与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制定《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国家标准,项目承担单位为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废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以及废水资源化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才开始广泛地重视、推广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积极推进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处理回用。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水处理技术工艺,大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加强废水综合处理,实现废水资源化,减少水循环系统的废水排放量。加快培育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专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鼓励专业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服务公司联合设备供应商、融资方和用水企业,实施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技术改造项目。在造纸、钢铁等行业,逐步推广特许经营、委托营运等专业化模式,提高企业节水管理能力和废水资源化利用率;开展废水“零”排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树立一批行业“零”排放示范典型。鼓励各级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采取统一供水、废水集中治理模式,实施专业化运营,实现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

目前,我国对再生水利用遵循“分质使用”的原则,只有广泛意义上界定的各再生水水质标准,针对性不强,不能对行业技术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此外种类繁多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各技术参差不齐现象,处于无序的市场竞争阶段,技术市场较为混乱,最终导致多数污水处理厂在对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上存在偏差和盲从性,使很多真正较好的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不能被有效的转化和推广,导致成本的加大,更有甚者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不能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工业企业废水回收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企业废

水资源化状况不容乐观。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呈现多样化趋势,评估人员在具体评估工作中,缺少统一标准,同一技术由不同人员评估,结论往往存在偏差,这也急需制订一个科学、规范的《导则》用于统一评估尺度。

因此,有必要依据国家环保法规和政策的要求,结合国内外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现状,制订一个突出行业特点、系统性强、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为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筛选、评估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2 国内外技术评估方法发展现状

2.1 常用技术综合评估方法概述

综合评价(comprehensive evaluation)是指对被评价对象所进行的客观、公正、合理的全面评价。对于有限多个方案的决策问题来说,综合评价是决策的前提,而正确的决策源于科学的综合评价。没有对各可行方案的科学的综合评价,就没有正确的决策。开现代科学评价之先河者,当推艾奇沃斯(Edgeworth)。早在1888 年,他在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考试中的统计学”中,就已经提出了对考试中的不同部分应如何加权。1913 年,Spearman 发表了“和与差的相关性”一文,讨论了不同加权的作用,此文实际上已用了多元回归和典型分析。在20 世纪30 年代,Thurstone 和Likert 又对定性记分方法的工作给予了新的推动。20 世纪70~80 年代,是现代科学评价蓬勃兴起的年代。在此期间,产生了多种应用广泛的评价方法,诸如ELECTRE 法、多维偏好分析的线性规划法(LINMAP)、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层次分析法(AHP)、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等。灰色理论、模糊数学和集对分析等的发展和不断应用,拓宽了多属性决策的思路,产生了灰色关联决策法、灰色局势决策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层次分析法等多属性决策方法。在实际综合评价中使用得较多是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迪在1977 年提出的。1996 年,萨迪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网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先按问题的要求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

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建立起一个描述系统功能或特征的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然后对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按一定的比例标度进行两两比较,由此构造出上层某因素的下层相关因素的判断矩阵,以确定每一层次中各因素对上层因素的相对重要序;最后在递阶层次结构内进行合成而得到决策因素相对于目标的重要性的总顺序。它体现了人们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分解、判断、综合,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简便与系统性强等特点。

AHP 法的核心在于通过两两比较来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一经确定即可用多种方法求出排序值。但AHP 的缺点在于:①判断矩阵是由评价者或专家给定的,因此其一致性必然要受到有关人员的知识结构,判断水平及个人偏好等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②判断矩阵有时难以保持判断的传递性;③评价方案集中方案的增减有时会影响方法的保序性;④综合评价函数采用线性加权形式,需要满足可加性和独立性的假设,不能盲目应用。

(2)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奠基于模糊数学。模糊数学[31]诞生于1965 年,它的创始人是美国自动控制专家L.A.Zadeh。模糊评价法不仅可对评价对象按综合分值的大小进行评价和排序,而且还可根据模糊评价集上的值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去评定对象所属的等级。模糊综合评判法有如下几点不足之处:(1)隶属度函数较难确定,且主观性较强,增加了决策者的操作难度;(2)模糊算子的选择较困难,且很多模糊算子不能充分利用已知信息。

(3)模糊积分评价法

模糊积分是由日本学者Sugeno 在1974 年提出的,因而又称为菅野积分。实际上,这时的积分一词是一种借用,它与经典积分完全是两回事。模糊积分的基础是模糊测度,用来表示一个元素从属于某个集合的可能性程度或者是概率测度。模糊测度以单调性代替了经典概率中的可加性条件,模糊测度是经典概率测度的推广。模糊积分不需要假设可加性和独立性,因而可避免层次分析法的弊端。同时,模糊积分方法可避免模糊评价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如:权重大的因素在结果中得到反映,而其他权重小但影响大的因素被屏蔽掉等。模糊积分充分考虑到了各因素的影响,影响大但权重小的因素也可通过积分对结果产生影响。这样做更符合实际,更符合直观的认识。

(4)德尔菲法(Delphi)

德尔菲法是美国兰德公司于1964年首先采用的。它是一种以专家咨询为主或经验判断为主,并赋以数学处理的分析方法,即采用Delphi调查程序,通过反复几轮的咨询,最终得到各位专家的赋权方案,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值。这种方法从技术上要求不高,容易掌握,它在系统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对大量非技术性的、无法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概率估算,并将概率估算结果反馈至专家,充分发挥信息反馈和信息控制的作用,使分散的评估意见收敛,最后集中在协调一致的评价结果上,因此,它的可信度较高。、在实际中,由于评价对象的所属目标范围不同、评估侧重点的差异、定量和定性信息的获取难易度以及信息的不确定性等原因,使得技术评估过程一般都较为复杂。技术评估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在各行业的技术评估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实际运用。但由于各技术评估方法本身特征及内容的差异,使得在实际技术应用领域存在一定的差异,表1对当前广泛运用的技术评估方法进行简单的概述。

项目评估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正确性,评估方法具有: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最优化、复杂性及多样性等特点,在实际运用中,评估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评估目的和评估对象进行优选。

表1 常用技术评估方法

2.2国内外技术评估现状

国外污水处理工艺的评估开展较早,美国曾就城市污水处理的11项技术以及污泥处置的12项技术进行经济技术评估。我国水污染控制技术评价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展,在电镀含铬废水、焦化废水及城市污水等处理技术评估中得到广泛运用,对技术的筛选及评估提供指导。

凌琪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镀铬废水治理技术层次分析模型,模型包括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性能三个准则层指标,下含10项指标层指标。综合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指标值和技术得分,运用加权模型得技术综合评价值。运用AHP进行评估指标权重值的确定,将复杂的权重判断通过指标的两两重要性判断获得,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秦川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焦化废水处理技术评估模型,通过AHP确定指标权重值,利用模糊理论建立隶属函数和模糊评语集,最后通过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得到各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综合评价结果。

杨渊运用专家咨询法与熵权法建立了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评估,模型,以调研为基础,建立了包括经济、技术很环境在内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法与熵权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综合模糊积分法完成评估模型建立。

当前,可用于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技术种类很多,从中选择最佳的废水处理技术需要凭借评估手段才能得以实现。技术评估涉及技术、经济、环境、资源等多个方面,是典型的多目标评估过程。

2.3技术评估的原则

技术评估必须注重技术的合理性、经济性与技术可能产生的社会、文化后果

之间的辩证关系,应正确解决技术目标与社会目标、眼前利益与长远影响、明显的与潜在的利弊、物质的与精神心理的影响等矛盾关系。技术评估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技术评估活动能够依据客观事实得出独立、客观、科学的评估。技术评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1)科学性原则

技术评估要以科学理论为依据,以评估目标为导向,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客观、准确地反映被评估技术的本质特征。

(2)系统性原则

把技术置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中,考察它与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全面权衡利弊,达到整体优化。

(3)多样性原则

根据被评估技术的不同特点和性质,确定不同的评估目标、内容和标准,并组建相应的评估专家组,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评估方法和指标,避免采用一套指标。

(4)实效性原则

在保证评估结果客观、全面的前提下,要优化评估程序,改进评估方法,注重评估实效。

(5)目标—效果一致性原则

评估需要事先设定评估目标,并对评估目标和评估效果的一致性要进行预期估计,在评估结束时要进行目标——效果检查。对目标——效果发生偏离的评估标准或评估方法,需要进行及时的修正或调整。

(6)可行性原则

从需要与可能、现实与未来、政治和道德因素、经济利益以及技术基础与开发能力等多层面、多方位进行可行性分析。

(7)预测性原则

不仅考虑现实需要,还要预测未来需要,不仅考察近期后果,还要预测长远后果。

(8)国际性原则

一方面要充分借鉴国外技术评估的经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评估制度,

采用国际通行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使评估结果更具有国际可比性;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国外同行专家参与评估,提升评估水平。

2.4 技术评估的标准

技术评估应遵循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标准、程序与方法。通常包括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学术界关于技术评估的标准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政策标准

是否响应国际形势对技术的要求;是否符合国家和地区的各项政策与管理规定;是否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状况和经济形势。

(2)绩效标准

产出和成果的类型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原定目标;是否与原定目标存在距离和偏差;技术能否实现预期收益;技术为企业带来的利润是否达到企业的要求。

(3)影响标准

指技术对所涉及行业的促进作用有多大;对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有多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多大等。

(4)创新标准

技术的创新类型属于哪种;技术的创新程度有多大;技术的创新水平有多高等。

(5)生产力标准

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什么方式、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绿色标准

技术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污染程度有多大;技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程度;技术是否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具有影响;技术是否能被公众接受,是否符合社会伦理要求。

3 导则的编制过程

第一阶段: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下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决定承担《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的制订任务。

第二阶段:根据现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工作中反映的问题,以函调、网络等方式向环评单位、评估单位广泛征求《导则》制订意见。

第三阶段:整理分析各方面反馈意见,初步确定具体的内容及篇章设计,成立《导则》编写组,形成《导则》制订实施方案,并报相关部门完成开题审查。

第四阶段:根据实施方案分配具体工作;整理集中各专章内容,根据《导则》制订要求,综合形成初稿;召开专家、评估单位、评价单位参加的研讨会,对初稿进一步完善。

第五阶段:应用《导则》选取典型案例进行验证分析,进一步提出需要完善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完成《导则》草案。

第六阶段:以函调和专家咨询等形式,征询环保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部分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意见,修改完善《导则》草案,形成送审稿和报批稿。4适用范围

工业废水产生的工艺单元较多,主要来源于生产工艺过程用水、设备与产品冷却水、设备与场地清洗水等。因此,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是一个包括在生产工序用水源头控制、生产单元废水排放过程控制及末端总排口治理三个重要环节的系统工程。

本标准规定了评估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相关术语和定义、主要原则、指标体系、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估某类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的部门和单位。

5 导则编制的原则、方法及技术依据

5.1 导则编制的基本原则

制定本导则是为了建立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统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方法。适用于评估某类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的部门和单位。

制定本导则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要从行业和企业实际出发,综合分析导则实现的技术、经济、环境、资源的可行性,使导则具有可操作性。

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技术评估体系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制订适合我国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

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依靠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考虑废水分质回用的特点,考虑与生产工艺的衔接,提高导则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通过对我国不同种类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技术的现场调研和测试分析,掌握废水处理工艺与设备水平、资源能源利用水平、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水平等,并进行比较分析;依靠系统科学的评估方法筛选确定不同水质条件下的最佳深度处理技术。

本导则可以作为环境保护相关管理部门在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管理等提供依据。

5.2 导则编制的工作方法和技术依据

本导则制定主要是通过实地调研、国内外资料和文献查阅,根据我国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治理现状、行业发展需要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等确定导则的评估方法。本导则编制的工作方法如下:

(1)明确评估目的

进一步明确用户关心的问题,明确评估报告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限定技术评估范围,以免泛泛而论,不着边际。采用国内外资料调研、典型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工程现场调研及其他污水处理厂、科研院所、公司进行书面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以资料调研为主,以现场调研和书面调研为辅;

(2)组织项目承担单位与国外有关专家座谈研讨;

(3)针对不同规模工业企业废水进行现场调研和采样分析,掌握不同深度处理技术的达标可行性、处理成本、资源能源利用水平、污染物产生指标、废水(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水平等,并从技术、经济、环境、资源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4)综合评估的实施

依靠系统科学的技术评估方法筛选特定目的条件下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最优技术;具体包括原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权重、各指标评分值的确定。

(5)对导则初稿进行反复论证后提出最终研究报告。

具体程序如下:

6 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的开展,必须通过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才能实现。通过评估指标的筛选,建立一套科学、严密、完整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体系,进而对某类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工业企业的最佳技术。

6.1 现有废水处理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评估指标预选集是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指标因素的预选主要是以相关废水处理技术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参考,再结合某类废水的具体特点确定。我国在近20年内广泛开展了城市污水、印染废水等处理技术评估研究,对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表1对当前已经开展的部分废水处理技术评估研究进行了汇总。

表1 现有废水处理技术评估指标体系汇总表

6.2 国家文件对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要求

我国一直都重视环境技术评价的建立,在《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将环境技术评价制度作为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重要部分。

在2009年6月,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发布了《2009年度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评价手册》,其中建立了用于先进性

技术评估筛选的指标体系,包括技术先进性、技术有效性、减排效果、污染物行业比重/处理难度、技术成熟度、前期工作基础、经济可行性、资源能源节约性、市场需求、技术依托单位综合实力十项评估指标。

有环保部发布的《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评价通则(试行)》中,确定的最佳技术指标包括: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经济成本三项一级评价指标;二级指标有:设备或设施单位处理能力的主原料消耗、辅料消耗、新鲜水消耗、占地面积、电耗、煤耗、气耗、综合能耗;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收益避免费用等。

6.3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评估指标体系是用来衡量被评估技术体系总体目标的具体标值,是被评估技术的结构框架,其中,评估指标名和指标值是体系质和量的规定。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四个特点:(1)每一个子目标和总目标(或者上一级的目标)保持一致;(2)各级的指标设置不宜过多,指标体系的设置要结构紧凑,易于把握;(3)同级子指标之间,其作用于地位不相同,表现为指标权重值的大小;(4)指标(或分指标)作为整个指标体系中最低、不能分割的以及指标。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体系由于系统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涉及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等诸多方面,由众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由于评估指标的筛选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加之评估指标体系本身的不准确性,容易导致后续评估脱离实际,而造成评估结果不可靠。只有建立系统、科学、严谨的指标体系才是准确评估的基础。在指标体系建立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明确评估对象,一切指标的筛选都应该以技术为核心,体现技术的主要特征。(2)科学性原则

指标的选择需要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代表性,通过调研和资料查阅,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评估指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系统、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

(3)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是指在进行对象评估时,将评估对象看成是统一整体,则需要系统、

全面的评估指标作为基础,充分考虑技术、经济、环境、资源等各方面的综合影响。

(4)可操作性原则

评估体系结构简单,便于评估操作;评估方法成熟,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信度高;考虑废水处理技术各项指标数据的可获性,设置指标的数据可通过现有的环境监测及统计等手段获得。

(5)相对性原则

在评估中药满足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结合的要求。

6.4评估指标确定的依据

指标是用于项目态势衡量的尺度,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并非指标越多越好,也不是指标越少越好,关键在于评估指标在评估中说起的作用大小,确定指标的原则是选择尽量少的主要评估指标。

指标的选择主要参考目前现有的水处理技术评估方法,同时考虑我国环境技术管理、技术评估等方面的有关文件,参考的文件大致如下:

(1)《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评价手册》——环保部

(2)《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评价技术通则》——北京环科院

(3)《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申报与评审实施细则》——环保部

(4)《国家环境保护技术评价与示范管理办法》——环保部

(5)《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环保部

(6)《国家环境技术评价、示范和推广管理办法》——环保部

(7)《水污染防治技术管理体系框架及评价方法研究》——“十一五”水专项课题

(8)《清洁生产标准制定技术导则》(HJ/T 425-2008)

6.5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流程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包括:明确评估目标、确定评估指标预选集、筛选评估指标和建立指标体系四个部分。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流程如图1.

图1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流程

6.6 评估指标的建立

指标是指标体系建立的枝叶,是进行技术评估的基石。在明确评估目标、对象和范围的基础上,需要对评估对象进行与评估目的相关的资料收集。因此该阶段的只要任务是把尽可能多、完善的指标进行汇总建立指标候选金,才能建立内容丰厚、系统性强的技术评估指标体系,主要过程如下:

剖析目标。对评估目的进行分析,确定目标的范围,界定指标评价判断的内涵与外延,在充分认识目标的基础上准备评估资料。

分析概念。通过剖析目标,在界定评估范围的基础上,对分解出的因素与目标进行解释说明,对它们进行深入的加工、理解和分析,最终形成一系列的目标属性指标体系。

分析逻辑结构。在对因素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判断它们之间的逻辑结构、上下级包容等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指标体系。

7 技术评估指标权重值研究

指标权值的确定一直是评价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所谓权值就是评价系统状态因素的状态特征在评价系统结构中的重要程度或者说是管理决策者对其重视程度,用区间[0,1]中的一个数值来表示其大小。综合国内外现有的研究理论及实际应用文献,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7.1主观赋权法

主观赋权法是一类根据人们主观上对各指标的重视程度来决定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两两比较、环比评分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

①两两比较法

采用多对分值、按照两两比较得分和一定的原则,将某项指标同其它各项指标逐个比较,评分,然后对每一指标的得分求和,评分之和即为该项指标的权重评分,最后经归一化处理后就是权重值。评分时可采用0-1 评分法、0-4 评分法等。

②环比评分法

用两两比较法确定权重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是当指标很多时,比较工作量较大;二是在评分时如果评分标准过粗,则结果不够准确,如果评分标准过细,又容易出现判断不一致的现象。环比评分法克服了这些缺点,它通常分三步进行:首先是排序,为分析方便,一般在评分前要进行粗略评估,使各指标大致按重要程度上高下低的顺序进行排列;然后评定环比值,环比值表示某项指标的重要度是其后项指标的倍数,环比值评定到倒数第二项为止;最后,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评分,以最后一项指标为基准,任意给定一个数值作为其权重评分,再以此为基数从下至上累计倍乘环比值,则相应得到各指标的权重评分。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权重值。

③德尔菲法(Delphi)

德尔菲法是美国兰德公司于1964 年首先采用的。它是一种以专家咨询为主或经验判断为主,并赋以数学处理的分析方法,即采用Delphi 调查程序,通过反复几轮的咨询,最终得到各位专家的赋权方案,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值。这种方法从技术上要求不高,容易掌握,它在系统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对大量非技术性的、无法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概率估算,并将概率估算结果反馈至专家,充分发挥信息反馈和信息控制的作用,使分散的评估意见收敛,最后集中在协调一致的评价结果上,因此,它的可信度较高。

④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相互联系的有序层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判断就每层次的

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然后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元素的权重,并通过排序结果分析和解决问题。

层次分析法实际上是两两比较法的一种延伸,它以两两比较为判断矩阵,其缺点是工作量比较大,但是层次分析法可以检验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计算权重的方法也较两两比较法更为科学。

7.2客观赋权法

为了减少在确定权重时受到人为干拢,人们提出了客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是依据各指标标准化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律或规则进行自动赋权的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和多目标规划法等。

①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从所研究的全部原始变量中将有关信息集中起来,通过探讨相关矩阵的内部依赖结构,将多指标综合成少数因子(综合指标),再现指标与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产生这些相关关系的内在原因,从而确定出权重。

②多目标规划法

多目标规划法是运筹学中的数学规划方法之一。它是在运筹学基本的数学规划方法——线性规划法的基础上,为了克服线性规划方法目标函数单一、约束条件苛刻、无法解决矛盾条件下的规划问题等缺点而发展起来的规划方法。多目标规划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满足各种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达到预定目标,使得各项规划目标的偏离变量值达到最小,并按照目标的优先级序依次达到每个目标的最终实现,它可以在保证不破坏高级目标的基础上对低一级的目标进行优化求解。

③熵值法

熵(Entropy)原本是热力学的概念,但自从数学家香农(Shannon)将其引进通讯工程并进而形成信息论后,熵在工程技术、管理科学乃至社会经济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一个有n 个待评方案,m 项指标的评价系统中,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差距越大,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如果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全部相等,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不起作用。在信息论中,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熵

是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信息损失的过程与熵增加过程十分相似,一个系统拥有的信息量与其熵互为消长,这基本上是当今学者们的共识。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大,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该指标的权重也应越大;反之,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小,熵越大,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小,该指标的权重也越小。所以,可以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利用熵这个工具,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为多指标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上述的客观赋权方法,主要是根据原始数据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权重,它虽然避免了主观赋权法的弊端,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对一个指标体系的两组不同样本,即使用同一种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也可能会有差异。此外,有时用客观赋权法得到的结果可能与人们的主观愿望完全不一致,而使人感到困惑。

7.3本导则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从上述分析可知,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各有优缺点。主观赋权,概念清晰,简单易行,但受主观因素干扰;客观赋权,推算严密,评价客观,但权重随指标数据的变化而变化、失之稳定。为了弥补其缺陷,本导则采用将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求取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8导则实施建议

8.1 管理措施建议

为了推行本标准的实施,改善工业废水治理及回用工程的现状,使废水处理设施实施后能长期稳定运行,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实施一系列清洁生产相关政策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的政策,强化污染设施运行监管力度。同时,需要政府采用鼓励措施,调动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的积极性,从源头消减、控制污染物。

本标准属于行业类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标准体系之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方法类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并用,将为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运行以及环境监瞥管理的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撑。

本标准的制订与实施,将与《再生水水质标准》(SL 368-2006)和行业环境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BAT)等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污染防治以及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管理的技术法规体系,可有效防治工业环境污染,对工业废水的节能减排起到推动、规范和指导作用。

生活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论文

生活饮用水的深度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摘要:膜处理技术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饮用水深度处理的核心技术。本文指出了饮用水的处理要求,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最后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字: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 abstract: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foreign film has become the core technology of the deep treatment of drinking water.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requirements, introduces several kinds of typical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micro filter, ultrafiltration, nanofiltration, reverse osmosis. at las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 micro filter, ultrafiltration, nanofiltration, reverse osmosi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保证饮用水质量,世界各国不仅及时修订了本国的水质标准,而且制定了控制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对策。随着这些调查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人,人们逐步认识到,在很多情况下,常规的净化工艺已不能完全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病原菌、病毒等。因此,以去除饮用水中有机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质为目标的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得到 日益广泛的应用。

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浅析

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浅析 陈柱慧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1) 摘要: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是解决当今节水治污两大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污水深度处理的内涵及其在国内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并对污水深度处理常用方法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深度处理;回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目前,缺水现象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为解决大量的工业生产用水和市政或生活辅助用水,污水回用成为可靠的第二水源。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不仅可以缓解供水不足、水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问题,而且还提高了回用水的水质、水量及其经济附加值,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并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 污水深度处理的内涵 污水深度处理是指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一级、二级处理后,为了达到一定的回用水标准使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于生产或生活的进一步水处理过程。针对污水(废水)的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可进一步采用三级处理或多级处理工艺。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 和BOD有机污染物质,SS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1]。 2 国外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历史与现状 污水深度处理在经济发达国家已在推广,甚至普及。 污水处理与回用在美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和普及始于60年代末,而产业化的污水回用设施建设的全面展开则是自80年代末期开始的。目前,再生水作为一种合法的替代水源,在美国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利用,成为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80 年代美国污水回用量已达260万m3/d,其中62% 用于农业灌溉,31.5% 用于工业,5% 用于地下水回灌,其余用于城市市政杂用等。 日本最初的深度处理设施为1976年东京都多摩川流域下水道南多摩污水处理厂。到1996年,日本全国有162座污水处理厂有再生水设备,利用再生水量为48万m3/d。日本污水回用工程已见显著成效,目前福冈、高松市、琦玉县、长崎等各地已开始实施深度处理水利用计划。随着城市的发展,日本用于改善环境的再生水量会进一步增加。 以色列是在再生水回用方面最具特色的国家。以色列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均年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76m3,其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对策是农业节水和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与有效利用。现在,以色列几乎100% 的生活污水和72% 的城市污水已经回用。处理后42% 的再生水用于农灌,30% 用于地下水回灌,其余用于工业和市政等。该国建有127 座再生水水库,其中地表再生水水库123 座,再生水水库与其他水库联合调控统一使用。 再如,在1993年,德国的污水二级处理普及率就已经达到90%,污水深度处理普及率达48%,芬兰的污水二级处理普及率与深度处理普及率也达到了77% 和88%, 瑞典的这两项指标则分别为95%和67% 。 世界上其他国家,如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在污水深度处理与有效利用中也做了许多工作。 3 国内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历史与现状 [收稿日期] 2010-06 [作者简介] 陈柱慧(1981-), 女,湖北荆州人,硕士,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设备系教师,研究方向:污水处理[联系方式] 电话:130xxxxxxxx;Email:xxxx@https://www.sodocs.net/doc/2814778253.html,

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设计

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设计 [摘要]针对饮用水水源有机物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常规水处理工艺已难以生产出符合水质标准的饮用水,本文在常规饮用水处理的基础上设计了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采用臭氧+砂滤+生物活性炭的新型组合工艺,能够有效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 [关键词]饮用水;深度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 1.设计背景 饮用水的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由于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我国也提出了比现行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更严格的2000年城市供水水质目标。 2.设计思想 2.1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较大吸附能力的多孔性物质。活性炭吸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最有效最成熟的水处理深度处理技术。实验研究表明,饮用水处理中活性炭吸附去除的有机物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500-1000u(道尔顿)之间,分子量过大或过小吸附作用都较差。 2.2臭氧氧化 臭氧是一种氧化剂,它可以通过氧化作用分解有机污染物。臭氧可氧化溶解性铁、锰、氰化物、酚、致嗅物质和有色物质、生物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等。 2.2.1去除无机物 臭氧预氧化可去除大多数无机物,但预氧化后必须有过滤或凝聚一絮凝一沉淀处理措施,以除去金属离子氧化后形成的不溶物。 2.2.2促进凝聚一絮凝处理 低剂量03(0.5g/m3lg/m3)就足以强化凝聚一絮凝处理。因为一些大分子溶解状污染物被03氧化后分子的极性变大,可与其他含有氢原子的有机物形成氢键,增加分子量,当这种达到一定程度时,溶解度将降低,产生微絮凝效果。 2.2.3氧化天然有机物 地表水和地下中含有大量会使水质恶化的有机物,另外,在末端氧化中腐殖

芬顿COD深度处理技术

COD深度处理技术——芬顿(Fenton)高级氧化法 芬顿反应器 随着工业持续的发展,各种有机溶剂及化学合成有机物被大量使用,也因此严重的污染了自然环境,因此如何有效去除这些污染物是现今废水处理技术的一大课题。 工业废水处理后所排放的COD几乎是所有工业污染排放水的管控指标。随着工业持续的发展,各种有机溶剂及化学合成有机物被大量使用,也因此严重的污染了自然环境,因此如何有效去除这些污染物是现今废水处理技术的一大课题。

芬顿Fenton高级氧化法 法的原理 Fenton化学氧化法是应用双氧水(H2O2)与亚铁(Fe2+)反应产生氢氧自由基的原理,进行氧化有机污染反应,将废水中有机物污染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种高级氧化处理技术。其化学反应机制如下: H2O2+Fe2+→OH+OH-+Fe3+→Fe(OH)3↓ 影响Fenton法氧化反应效果与速率因子:反应物本身的特性,H2O2的剂量,Fe2+的浓度,pH值,反应时间,温度 法的优点 ①对环境友善:处理后不像其它的化学药品,如漂白水(次氯酸钠),易产生氯化有机物等毒性物质,对环境造成伤害。 ②占地空间小:有机物氧化的速度相当快,所需的停留时间短,约~2小时即可,不像一般的生物处理约需12~24小时,因时间短,相对反应槽容积不需太大,可节省空间。 ③操作弹性大:可依进流水水质的好坏来改变操作条件,提高处理量。而一般的生物处理难以弹性操作。针对较高的污染量只需提高亚铁及H2O2加药量及适当的pH控制即可。

④初设成本低:与一般的生物处理系统相较,约只须其投资成本的1/3~1/4。 ⑤氧化能力强:所产生的氢氧自由基(OH)氧化能力相当强。可处理多种毒性物质,如氯乙烯、BTEX、氯苯、1,4Dioxane,酚、多氯联苯、TCE、DCE、PCE等,另EDTA和酮类MTBE、MEK等亦有效。 3.传统Fenton法缺点 ①瓶颈1:Fe2+为催化剂,使H2O2产生成OH及OH-,但同时也伴随着大量污泥,Fe(OH)3的产生成为应用中的一大缺点。 ②瓶颈2:COD达一定的去除率后,无法再继续去除有机物,易造成H2O2用药的消耗。 4.传统Fenton法改良 针对污泥含量高的缺点,台湾工研院陆续开发了改良式低污泥的废水高级氧化处理技术,其中之一就是流体化床-Fenton法。 (一)流体化床-Fenton法 原理:利用~硅砂担体在结晶槽中作为结晶核种,将要处理的废水及添加药剂由反应池底部进入并向上流动。而反应槽外接有一回流水回路,用以调整进流水过饱和度及达到担体上流速度,使待处理的无机离子于硅砂担体表面形成稳态结晶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综述与比较综述.

安徽建筑大学 污废水深度处理技术论文 专业:xx级市政工程 学生姓名:xx xx 学号:xxxxx 课题: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综述与比较指导教师:xxxx xx年xx月xx日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综述与比较 摘要:为了达到一定的回用水标准使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于生产或生活中,污水经过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一级、二级处理后必须进行深度处理。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和BOD有机污染物质,SS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深度处理的方法有:絮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法、臭氧氧化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电解处理、湿式氧化法、催化氧化法等物理化学方法与生物脱氮、脱磷法等。熟悉了解国内外这些工艺,因地制宜的合理选择适用技术对我们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处理工程设计和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城市污水;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优缺点 引言: 目前,饮用水水质安全正受到人们普遍关注,而国家现行的水质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深度处理工艺正在成为技术改造的主要途径。污水深度处理,也称高级处理或三级处理。它是将二级处理出水再进一步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以便有效去除污水中各种不同性质的杂质,从而满足用户对水质的使用要求。深度处理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絮凝沉淀法 1.1絮凝沉淀法概述 絮凝沉淀处理利用絮凝剂使水中悬浮颗粒发生凝聚沉淀的时处理过程。地面水中投加絮凝剂后形成的矾花或生活污水的有机性悬浮物、活性污泥等在沉淀池中沉降处理时,絮体互相碰撞凝聚,颗粒尺寸变大,沉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这时,水的沉淀处理效率不仅取决于颗粒沉速,而且与沉淀池深度有关。絮凝过程为水中细小胶体与分散颗粒由于分子吸引力的作用互相粘结凝聚的过程,分自由絮凝与接触絮凝两种类型(前者发生在沉淀池中,而后者发生在悬浮澄清池或接触滤池中),生成的矾花在沉淀、过滤等水处理过程中起着强化和提高处理效率的作用。 1.2絮凝沉淀法工艺特点 絮凝沉淀法絮凝体成型快,活性好,过滤性好;不需加碱性助剂,如遇潮解,其效果不变;适应PH值宽,适应性强,用途广泛;处理过的水中盐份少;能除去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对水的污染;有效成份高,便于储存,运输。 2.砂虑法 2.1砂虑法概述 水和废水通过粒状滤料(如砂滤中的石英砂)床层时,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或气体)透过可渗性介质(过滤介质),固体颗粒为介质所截留,从而实现液体和固体的分离.其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就被截留在滤料的表面和内部空隙中,这种通过粒状介质层分离不溶性污染物的方法称为粒状介质过滤。石英砂滤器是利用一种或几种过滤介质,常温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编制单位: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二〇一二年四月

目录 1.前言1 1.1 标准编制的背景1 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1 2 国内外技术评估方法发展现状2 2.1 常用技术综合评估方法概述2 2.2 国内外技术评估现状5 2.3 技术评估的原则5 2.4 技术评估的标准7 3 导则的编制过程7 4 适用范围8 5 导则编制的原则、方法及技术依据8 5.1 导则编制的基本原则8 5.2 导则编制的工作方法和技术依据9 6 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建立10 6.1 现有废水处理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10 6.2 国家文件对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要求12 6.3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13 6.4 评估指标确定的依据14 6.5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流程14 6.6 评估指标的建立15 7 技术评估指标权重值研究15 7.1主观赋权法16 7.2客观赋权法17 7.3本导则指标权重确定方法18 8 导则实施建议18 8.1 管理措施建议18 8.2 实施方案建议19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编制说明 1.前言 1.1 标准编制的背景 为进一步开展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吗,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规范企业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选用与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制定《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国家标准,项目承担单位为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废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以及废水资源化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才开始广泛地重视、推广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积极推进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处理回用。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水处理技术工艺,大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加强废水综合处理,实现废水资源化,减少水循环系统的废水排放量。加快培育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专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鼓励专业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服务公司联合设备供应商、融资方和用水企业,实施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技术改造项目。在造纸、钢铁等行业,逐步推广特许经营、委托营运等专业化模式,提高企业节水管理能力和废水资源化利用率;开展废水“零”排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树立一批行业“零”排放示范典型。鼓励各级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采取统一供水、废水集中治理模式,实施专业化运营,实现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 目前,我国对再生水利用遵循“分质使用”的原则,只有广泛意义上界定的各再生水水质标准,针对性不强,不能对行业技术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此外种类繁多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各技术参差不齐现象,处于无序的市场竞争阶段,技术市场较为混乱,最终导致多数污水处理厂在对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上存在偏差和盲从性,使很多真正较好的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不能被有效的转化和推广,导致成本的加大,更有甚者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不能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工业企业废水回收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企业废

深度处理工艺技术

深度处理工艺 深度处理工艺是指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一级、二级处理后,为了达到一定的回用水标准使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于生产或生活的进一步水处理过程。针对污水(废水)的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可进一步采用三级处理或多级处理工艺。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和BOD 有机污染物质,SS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 污水经生化处理后,废水的BOD已经很低,废水中的COD难以再用生化方法处理。要进一步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和回用要求,需要采用化学及物理的方法,即通过增加深度处理系统,才能进一步去除水中污染物。深度处理单元可采用强氧化、絮凝沉淀、过滤的方法,去除水中难以降解的污染物。 深度处理工艺的方法有:絮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法、臭氧氧化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电解处理、湿式氧化法、蒸发浓缩法等物理化学方法与生物脱氮、脱磷法等。深度处理方法费用昂贵,管理较复杂,除了每吨水的费用约为一级处理费用的4-5倍以上。 深度处理工艺在城市和工业污水回用处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传统的生物方法之后,深度处理用于去除额外的污染物、特殊金属以及其他有害成分。现在已有的深度处理方法包括颗粒介质过滤、吸附、膜技术、高级氧化和消毒等。声技术是一种正在发展的、重要的,并且能够得到高质量再生水源的污水回用技术。不断的深入研究将会带来更为有效的污水回用技术的改进,并在未来的污水回用中更为广泛的使用。思源深度处理工艺是以芬顿处理器+高效混凝机械澄清器+活性砂过滤器为主体设备开发出来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污水回用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或补充充足的水源。目前,污水回用的一些研究热点包括: (1)与痕量有机物质相关的健康风险评价; (2)评价微生物性质的监测方法的改进; (3)用于制造高质量再生水的膜技术的应用; (4)再生水储存效果的评价; (5)再生水中微生物、化学物质、有机污染物的评价; (6)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设备设计;

电镀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精品整理 电镀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一、技术概述 该技术采用双级处理、深度回用和膜分离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三段式回用工艺、双级污泥循环反应设备,运用现代化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电镀废水多级利用、系统动态监控、工艺参数的设定、故障报警等功能。电镀废水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和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率大于76%,出水悬浮物低于5mg/L,贵金属去除率达到98%。对日处理水量160 m3,年减少CODCr排放10890kg,减少重金属排放3000kg;年节水43000t,综合运行成本9元/m3。 二、技术优势 (1)采用混凝、沉淀、气浮、过滤的综合处理技术,使电镀废水的各项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排放限值 (2)比传统反渗透工艺降低运行费用30%-40%。 (3)将电镀废水回用率由目前的30%以下(行业水平)提高到循环利用率76%,使电镀生产节约用水46%。 (4)采用自动化运行及在线检测、远程监控、联网诊断等先进技术,使处理过程稳定、可靠、安全、达标。 三、适用范围 电镀企业及电镀生产园区电镀废水处理 四、基本原理 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分离处理,通过两次调节废水的pH值,使废水中碱性重金属离子和中性重金属离子分别在其最佳的沉淀环境内进行沉淀分离,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使废水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的标准,再对达标的废水进行双膜法(超滤膜+反渗透膜)分离,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各类金属离子,反渗透膜清水侧出水达到电镀清洗工艺用水水质标准,回用于电镀生产线,反渗透浓水侧出水再经过一次物化沉淀,最终使浓水达标排放。

深度氧化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深度氧化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大、中型工业废水处理项目主要采用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BAF)和Fenton 氧化+沉淀过滤这2种深度处理技术。前者适用于废水污染物的臭氧氧化效果好、废水有回用需求的情况,在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废水处理中,已基本成为了一种标配工艺,后者则适用于废水无回用需求、污泥处置费用低的项目,主要应用于化纤、印染和造纸等行业的废水处理。 一、臭氧氧化+BAF工艺 1.1 工艺介绍 臭氧氧化法作为一种高级氧化工艺,在与BAF结合的组合工艺中,主要起到对低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开环断链以降低废水毒性、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作用。臭氧氧化与BAF 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不同的臭氧投加量和氧化反应时间,会得到不同的氧化产物,驯养出不同的BAF生物菌群,从而影响出水水质,因此设计时二者应统一考虑。 工程上常见的臭氧氧化工艺分为臭氧接触氧化工艺和臭氧催化氧化工艺2种型式,臭氧接触氧化池、臭氧催化氧化池结构见图1。 臭氧接触氧化池、臭氧催化氧化池的区别主要在于院后者在臭氧氧化池中加入了附着于活性氧化铝等载体上的过渡金属催化剂,能有效降低20%~30%的臭氧投加量,缩短50%左右的反应时间。由于催化剂填料床的存在,SS过多易造成填料床堵塞,因此臭氧催化氧化池需要设置反洗设施,定期反洗。 BAF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物固体于一体,利用微生物的吸附、截留及降解功能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BAF具有多种型式,本次研究的类型主要有普通陶粒滤料BAF、轻质滤料BAF和内循环BAF,其结构见图2。

轻质滤料BAF的滤料密度小于水,采用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空间结构呈网状,比表面积大于1×105m2/m3,孔隙率大于85%,因此生物膜更易附着在滤料上、挂膜快、流失少,相比陶粒滤料,单位体积生物量更大、处理效果更好。内循环BAF采用多孔生物滤料,相比普通陶粒滤料,空隙率提高了15%,密度下降了20%,同时其独有的隔离式曝气技术,给反应器充氧的同时,将污水沿曝气器管道提升,再经过反应器生物床,在填料区形成循环水流。该生物反应器实现了曝气与生化的分离,其生物膜边界层厚度仅为普通陶粒滤料BAF的1/5,大幅度提高了生物膜相与水相间的传质速度,同时减少了曝气对生物膜的冲刷和气水短路沟流的产生。 1.2 工程实例 臭氧氧化+BAF的部分工程应用实例见表1。

水的深度处理工艺课程设计要点

《水的深度处理工艺》 系别: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柴剑雄 学号: 021411114 指导教师:张霞

随着我国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用水、城市、农村生村和生活用水需求量激增,工农业污水、城市、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对于人均水资源相对匮乏的我国来说,水资源的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城市、农村出现了用水荒,水资源供应量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要障碍因素。为了满足现代工农业、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的需要,满足人们生活用水的需求,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识,但是,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中水还含有重金属、细菌等有害、有毒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污水的利用效率。因此,有必要采取技术手段在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中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 (一)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分析 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简单地说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生物处理法、膜处理法和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又可分为人工湿地深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 (BAF) 等生物技术。人工湿地深处理技术主要适用于农村污水、工业行业废水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由于污水处理厂是采用传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因此,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不但含有重金属、细菌等有害、有毒物质,而且污水中的一些物质不能处理干净,一般情况下,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 P 含量为 6—10mg/L 、NH3-N 含量为 15—25mg/L、BOD5含量为 20—30mg/L 、SS 含量为 20

—30mg/L、COD含量为 60—100mg/L。采用人工湿地深处理可以实现景观与处理效果相结合的良性循环,通过种植了美人蕉、芦苇、富贵竹、空心菜等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去除氨氮等成分,通过种植凤眼莲、空心莲子草、稗草、藨草、黄菖蒲等植物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有害物质等。生物接触氧化法是是在充氧的污水池中填充填料,用生物膜布满填料,污水以固定流速以埋没生物膜的方式,在微生物作用下除去有害物质的污水深处理方式,应用于农药、石油化工、纺织、印染、食品加工、轻工造纸和发酵酿造等工业废水以及二级出水、生活污水的深处理,去除铁、锰、亚硝酸盐、氨氮等物质;曝气生物滤池通过在生物滤池底部或下部加设曝气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技术,通过该技术处理的污水基本上能够达到杂用水的标准。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中的膜处理法和物理化学处理法包括混凝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臭氧法、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法等。这些污水深度处理技术适用的范围不同,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因此,在污水深度处理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到各种处理技术的技术特点,扬长避短,综合采用,为污水处理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应用 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是在污水预处理及主处理的基础上,对二级处理水用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及膜处理法去除二级出水中存留的细菌&重金属等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及有毒物质,从而达到污水的回收和利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其典型处理流程如表:

《废水深度处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废水深度处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废水深度处理技术课程类别(必修/选修):选修 课程英文名称:Wastewater advanced treatment technology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28/2/1.5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物理化学》 授课时间:1-14周星期一授课地点:6B-403 授课对象:环境工程2016级卓越1班 开课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李长平/教授;宋浩然/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在上课时集中答疑,课程结束后再和各班联系集中答疑的时间、地点,个别答疑可在课前、课后、课间进行或通过电子邮件与电话联系等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 )其它() 使用教材:《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张林生主编 教学参考资料:《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高廷耀主编 《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严煦初主编 《排水工程》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张自杰主编 课程简介: 《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属环境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当前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全民共识,污水的深度处理及再生利用工作十分迫切。微污染水源水的深度处理是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保护人类身体健康的根本措施。污水深度处理可使污水资源化重复利用,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水体污染。本课程主要内容为给水与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技术与理论。既阐述了水处理相关技术的基本理论,也汇集了相关工艺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内容。 课程教学目标 1.理解污水深度处理的相关概念及处理方式和工艺的不同特点,掌握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2.运用污水深度处理的技术原理,进行逻辑计算和思考,以及工程思维的锻炼。 3.综合基础理论和技术工艺原理,初步学习如何根据具体对象设计污水处理方案。本课程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授课对象为理工科专业学生的课程填写此栏): 核心能力1.具有运用数学和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能力; 核心能力2.具有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数据分析、信息综合等能力; □核心能力3.具有工程实践所需技术、技巧及使用工具的能力; □核心能力4.具有设计工程单元(设备)、流程或系统的能力; □核心能力5.具有项目管理、有效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核心能力6.具有发现、分析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核心能力7.能认清当前形势,了解工程技术对环境、社会及全球的影响,并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导则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编制单位: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二〇一二年四月

目录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 (1) (征求意见稿) (1) 编制说明 (1) 编制单位: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1) 二〇一二年四月 (1)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编制说明 (1) 1.前言 (1) 标准编制的背景 (1)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1) 2 国内外技术评估方法发展现状 (2) 常用技术综合评估方法概述 (2) 国内外技术评估现状 (5) 技术评估的原则 (5) 技术评估的标准 (7) 3 导则的编制过程 (7) 4 适用范围 (8) 5 导则编制的原则、方法及技术依据 (8) 导则编制的基本原则 (8) 导则编制的工作方法和技术依据 (9) 6 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10) 现有废水处理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10) 国家文件对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要求 (12)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3) 评估指标确定的依据 (14)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流程 (14) 评估指标的建立 (15) 7 技术评估指标权重值研究 (15) 主观赋权法 (16) 客观赋权法 (17)

本导则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18) 8 导则实施建议 (18) 管理措施建议 (18) 实施方案建议 (19)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编制说明 1.前言 标准编制的背景 为进一步开展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吗,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规范企业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选用与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制定《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国家标准,项目承担单位为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废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以及废水资源化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才开始广泛地重视、推广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积极推进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处理回用。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水处理技术工艺,大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加强废水综合处理,实现废水资源化,减少水循环系统的废水排放量。加快培育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专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鼓励专业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服务公司联合设备供应商、融资方和用水企业,实施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技术改造项目。在造纸、钢铁等行业,逐步推广特许经营、委托营运等专业化模式,提高企业节水管理能力和废水资源化利用率;开展废水“零”排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树立一批行业“零”排放示范典型。鼓励各级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采取统一供水、废水集中治理模式,实施专业化运营,实现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 目前,我国对再生水利用遵循“分质使用”的原则,只有广泛意义上界定的各再生水水质标准,针对性不强,不能对行业技术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此外种类繁多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各技术参差不齐现象,处于无序的市场竞争阶段,技术市场较为混乱,最终导致多数污水处理厂在对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上存在偏差和盲从性,使很多真正较好的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不能被有效的转化和推广,导致成本的加大,更有甚者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不能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工业企业废水回收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企业废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 煤化工废水水量大、水质复杂, 含有大量酚类、含氮/氧/硫的杂环/芳香环有机物、多环芳烃、氰等有毒有害物质.煤化工废水经过传统物化预处理和生化处理后, 往往难以达到相应废水排放标准, 仍属于典型有毒有害生物难降解工业废水, 成为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制约性问题.因此, 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 进一步去除难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 对于减轻煤化工废水的环境危害极为必要. 近年来, 高级氧化技术(AOPs)在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中逐渐受到关注, 包括Fenton氧化和臭氧催化氧化, 以破坏和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 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通常考虑将臭氧氧化处理与生化处理相结合, 以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其中臭氧氧化处理是决定污染物去除效率的主要因素.目前, 微气泡技术在强化臭氧气液传质和提高臭氧利用效率及氧化能力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 因此基于微气泡臭氧氧化处理难降解污染物日益受到关注. 本研究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生化耦合工艺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前期实验结果表明, 该废水采用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 COD去除率仅为6.4%, 且生物膜生物量短期内即明显下降, 表明其不宜直接采用生化处理工艺.本研究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先期去除部分COD, 并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而后采用生化处理进一步去除COD和氨氮.本研究考察了不同臭氧投加量和进水COD量比值下,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和生化处理去除污染物性能, 以期为该耦合工艺应用于难降解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流程如图 1所示.实验系统包括不锈钢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MOR)和有机玻璃生化反应器(BR). MOR为密闭带压反应器, 内部填充3层Φ5×5 mm煤质柱状颗粒活性炭床层作为催化剂, 空床有效容积为25 L, 催化剂床层填充率为28.0%. BR内部同样填充3层Φ5×5 mm煤质柱状颗粒活性炭床层作为生物填料, 空床有效容积为42 L, 填料床层填充率为28.6%.本实验系统以纯氧或空气为气源, 通过臭氧发生器(石家庄冠宇)产生臭氧气体, 与废水和MOR循环水混合后, 进入微气泡发生器(北京晟峰恒泰科技有限公司)产生臭氧微气泡, 从底部进入MOR进行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反应后气-水混合物在压力作用下从底部进入BR, 进一步进行生化处理. BR内生化处理由臭氧产生及分解过程所剩余氧气提供溶解氧(DO), 无需曝气.

深度处理工艺

臭氧 / 生物活性碳工艺 根据《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58-2009》规定的要求: ? 接触池出水端应设置水中余臭氧监测仪,应保持水中剩余臭氧浓度在0.2 mg/l 。 ? 炭滤池滤前水浊度不得大于1NTU 。设有初滤水排放的,在冲洗结束重新进入过滤时,应先进行初滤水排放,待初滤水浊度符合要求 时,方可结束初滤水排放和开启清水阀。 ? 炭滤池反冲洗周期根据滤后水浊度、运行时间、水头损失 确定。 ? 应加强炭滤池生物相检测,确保出水生物安全性。 ? 活性炭失效的评价指标应主要以去除污染物效果能否达到目标值为依据 臭氧/生物活性碳工艺的风险 – 生物安全性: 1. 由于碳滤池有机负荷较高,具有生物膜工艺,所以出水的菌落数较高; 2. 如果水温较高,滤池中缺氧会出现厌氧细菌,导致水体产生臭味; 3. 有时在碳滤池内会滋生无脊椎动物; 滤池穿透造成的生物安全性风险远远大于普通砂滤池 在深度处理臭氧/活性碳工艺段在线水质检测的主要功能和目的是: 1. 对水中臭氧浓度进行在线监测,精确控制臭氧投加量; 2. 对臭氧接触池后氨氮进行监测,确定氨氮去除效果; 3. 待滤水浊度监测,以满足《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58-2009》中对活性碳滤池进水应严格控制浊度在1NTU 以内的要求 4. 对于O3/BAC 工艺中的碳滤池,监测及控制方式完全与砂滤池相同,运用符合浊度监测技术(浊度/超低量激光浊度/颗粒计数器)在线监测炭滤池出水水质,对炭滤池水质周期以及颗粒物穿透进行监测,以保证炭滤池生物安全性,确保炭滤池安全高效运行; 5. 通过对碳滤池进出水的有机物综合指数CODMn, 或UV254,TOC 进行监测,一方面监控碳滤池对有机物的去处效率, 另一方面对碳滤池滤层的有机物穿透进行监测。 6. 对炭滤池进水溶解氧及pH 进行在线监测,以保证炭滤池生物活性碳的生物工艺活性。 滤池 (提升泵房) 清水 池 臭氧接触池 活性炭滤池 臭氧发生 器 流量 余臭氧 余臭氧 待滤水浊度 溶解氧 pH 浊度 激光浊度 颗粒计数 TOC/UV254/CODMn 氨氮 臭氧控制器 臭氧控制器 反洗废水浊度 质量控制点<1NTU 质量控制点0.2mg/l O3 氨氮

印染行业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

1 国内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现状 我国对印染废水回用已有较多的研究,从目前研究及应用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1)回用技术大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多为小试和中试,实际工程应用较少,且水的回用率较低,一般不超过50%,主要回用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前道工序,缺乏有利于提高回用水水质及回用率的高效技术的推广应用。 (2)回用处理主要是对印染废水在达标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处理,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处理工艺主要采用混凝、吸附、过滤和氧化等技术,其中对去除盐度和硬度的关键技术研究较少。 (3)由于现有技术水平的限制,印染废水大量回用对生产及废水处理系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盐的积累。目前对废水长期回用的水质问题及对水处理系统的影响研究不多,特别是无机盐的积累问题基本没有涉及。 2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及工艺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主要对常规二级处理系统出水进行处理,去除的污染物主要是色度、COD 和盐度(电导率)等,使出水水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印染工艺和产品质量要求不同,对回用水的水质要求也不同。因此,我国尚没有统一的印染废水回用水水质标准。根据行业经验,水质指标都必须控制在用水指标之内。因此,纺织印染业对回用水水质的要求远远高于城市生活杂用水的水质要求。 2.1 深度处理单元技术 2.1.1 吸附处理技术 将废水通过由吸附剂组成的滤床,污染物质被吸附在多孔物质表面上或被过滤除去。活性炭是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最常用的吸附剂,其微孔多,比表面积可高达500~600 m2/g,具有很强的吸附脱色性能,特别适合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00 的水溶性染料的脱色吸附。但活性炭对疏水性染料吸附效果较差,其再生也比较复杂且费用昂贵,限制了吸附法在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天然矿物如高岭土、硅藻土、活性白土以及煤粉等也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在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中也有使用。另外,李蒙英等〔2〕研究了利用青霉菌对印染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结果发现:其对黑色和红色染浴废水的色度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去除率达到了98.0%和74.5%,为吸附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吸附法虽然见效快,但是使用后的吸附剂再生比较困难,如果不进行回收再生则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因此,研发新型高效且易再生的吸附剂是当前吸附方法的研究发展方向。 2.1.2 膜分离技术 膜对不同物质具有透过性差异,膜分离技术就是利用膜的这种特性,在一定的传质推动力下,对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所用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有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MF 和UF 常作为NF 和RO 的预处理; UF 能分离大分子有机物、胶体、悬浮固体;NF 能实现脱盐与浓缩的同时进行;RO 能去除可溶性金属盐、有机

中水深度处理

污水深度处理定义:在传统的二级处理后,对悬浮物,胶体以及溶解的物质进行深度处理的过程。其中,溶解的成分包括相对简单的无机离子,如钙离子,钾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以及日益增加的较复杂的合成有机化合物。近年来,这些物质的环境影响越来越来明显。深度处理技术的进一步研究能够知道废水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在毒性的环境影响,以及这些物质怎么利用传统的和高级的废水处理方法将其去除。这样一来,废水处理技术就显得非常必要,不仅是由于出水的浓度受限制,还有出水的毒性限制,具体说明见第二章。为了满足这些新的要求,现在许多二级处理装置都要更新,新的高级处理装置将要建立。因此,本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高级废水处理进行介绍,另外进一步对深度处理的要求,以及在第二章对处理这些成分的技术进行整体介绍,以及对具体的物质的去除技术的介绍。对深度处理过的残留物质的最终处理将在第十四章讨论。 11-1 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必要性 1,传统的二级处理技术对有机物质和总悬浮物的去除不能满足严格的排放和回用要求。 2,对残留的总悬浮颗粒物的处理需要更好的消毒措施。 3,传统的二级处理技术对营养物质的去除不能降低到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以下。 4,对特殊的无机物(如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不能满足地表水的排放和再利用要求。 5,工业回用水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去除要求。

随着实验室研究方法和环境监测技术的飞快发展,现在的先进,高级的技术在5-10年后也将会变得过时。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含氮,磷的化合物就收到了重视。最初,它们受到重视是因为湖泊的富营养化。为了降低氨的浓度,减少河口中氧化物质的影响,因此更多的关注营养物质的去除方法,因此,营养物质的用生物方法去除氮磷将会在第8,9章讨论,用化学法对磷的去除将会在第六章讲到。 11-2 深度处理技术介绍 1.处理过废水中的残留物质 国内废水的典型成分在表3-15中讨论过,另外,国内许多废水包括许多痕量物质和元素,虽然它们没作为常规检测项目。这些物质的影响如表11-1所示,而且表明许多物质都应该作为废水排放的要求的检测指标。 2.技术的分类 深度废水处理系统主要根据操作单元的类型或者根据主要的去除效果进行分类,如表11-2所示,其中许多操作能够处理不同种类的物质,表11-2中的单个成分能够整合为四个大的范畴,即:a,残留的有机和无机胶体及悬浮物;b,溶解的有机物;c,溶解的无机物;d,生物成分。典型的深度处理技术包括很多个表11-2所示的单个操作单元,具体流程图见图11-1。

制药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安峰环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日常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对大多数制药企业来说,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药物浓度过高,如果废水处理得不好,其中的有害物质会继续扩散。因此,在排放这些废水之前,必须深入处理这些废水,降低这些废水的危害。然而,目前医药废水的深度处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本文综合分析了医药废水的深度处理。 目前制药废水深度处理的主要技术 1、混凝沉淀技术 目前,混凝沉淀技术是我国废水处理中最常用的技术。该技术可深入处理制药废水。它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化学药剂可以放在水中分散,可以将污水中的微小部分转化为不稳定的分离状态,整体污水可以团结和絮状存在。 其次,当污水中的物质形成絮凝体时,混凝技术可以继续发挥重力作用,从而减少污染物,最终可以有效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凝沉淀工艺在国内出现较早,因此相关设备相对齐全,操作流程相对简单。例如,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向内部投入120毫克/升的混凝剂。此时ph值为8,25s,去污率可达89%。总的来说,去污效率高。但是这种方法在溶解毒性方面不是很有效,而且很难从微生物中去除病原体。 2、膜分离技术 早在60年代和70年代,70年代。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显示出质量的细化和浓缩,整个操作过程相对简单。不仅使整个运行过程变得更节能,而且可以更好地控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主要采用反渗透和微滤技术去除沉积物中的细菌杂质,有效地减少内部矿化。采用反渗透技术可以控制90%的脱盐率,水回收率可以控制在70%。一般来说,膜生物反应器能有效地将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与最新的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从而对污水进行处理。在某制药厂污水处理过程中,发现溶解氧浓度和质量为8,出水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的去除率分别为93%和94%。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技术投入过大,使得相关处理技术无法发挥更好的作用。 3、生物处理技术 目前的医药废水处理技术不能满足新的排放标准。但生物处理技术仍是最常用的处理方法。目前,生物处理技术不仅处理成本较低,而且效果更稳定。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可以中和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必要将预处理技术与好氧深度处理技术有效结合。在污水深度处理的实际过程中,预处理技术和氧气生化处理技术应有效结合。

污水回用过程的深度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污水回用过程的深度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随着水资源的不断缺乏和水质的不断恶化,污水回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对污水回用过程中使用的几种深度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它们的机理以及应用作了简要概述,同时提出了这些方法今后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污水回用深度处理活性炭吸附法膜分离法高级氧化法臭氧法 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缺水状况越来越严重。为解决大量的工业生产用水和市政或生活辅助用水,污水回用成为可靠的第二水源。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不仅缓解了供水不足、水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问题,而且提高了回用水的水质、水量及其经济附加值,使之具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污水的几种深度处理方法 污水深度处理,也称高级处理或三级处理。它是将二级处理出水再进一步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以便有效去除污水中各种不同性质的杂质,从而满足用户对水质的使用要求。深度处理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1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物质,而且易于自动控制,对水量、水质、水温变化适应性强,因此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活性炭对分子量在500~3000的有机物有十分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一般为70%~86.7%[1],可经济有效地去除嗅、色度、重金属、消毒副产物、氯化有机物、农药、放射性有机物等。 常用的活性炭主要有粉末活性炭(PAC)、颗粒活性炭(GAC)和生物活性碳(BAC)三大类。近年来,国外对PAC的研究较多,已经深入到对各种具体污染物的吸附能力的研究。淄博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根据水污染的程度,在水处理系统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的COD,过滤后水的色度能降底1~2度;臭味降低到0度[2]。GAC在国外水处理中应用较多,处理效果也较稳定,美国环保署(USEPA)饮用水标准的64项有机物指标中,有51项将GAC列为最有效技术[3]。 GAC处理工艺的缺点是基建和运行费用较高,且容易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突发性污染适应性差。如何进一步降低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降低活性炭再生成本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BAC可以发挥生化和物化处理的协同作用,从而延长活性炭的工作周期,大大提高处理效率,改善出水水质。不足之处在于活性炭微孔极易被阻塞、进水水质的pH适用范围窄、抗冲击负荷差等。目前,欧洲应用BAC技术的水厂已发展到70个以上,应用最广泛的是对水进行深度处理[4]。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三厂采用BAC技术,既节省了新鲜水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