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会计准则对税务会计的影响(开题报告)

新会计准则对税务会计的影响(开题报告)

新会计准则对税务会计的影响(开题报告)
新会计准则对税务会计的影响(开题报告)

淘宝定制ID磐石文化传播公司

哈尔滨剑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姓名

学号

二级学院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年月日

说明

本报告需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同意的情况下,由学生本人认真填写。报告要说明题目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经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教研室、二级学院分别审查并签署意见后,完成开题。

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因故变动,必须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变动说明,重新填写本报告。

浅谈对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认识

浅谈对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认识纪培锋 (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 山西 大同) 为适应我国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对会计信息需求多元化的需要,2006年2月15日,新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正式颁布,并将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财政部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会计改革,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史无前例的。笔者就会计准则谈谈其历史演变、现实意义和本次主要变化等。 一 我国会计制度发展历程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98年到2002年,财政部共发布了16项企业会计准则。2002年以来为使会计实务与国际接轨,财政部加快了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步伐,同时也加大了同国际趋同的力度。此次新准则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 新准则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一) 历史背景 ①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对引进外资和实施“走出去”战略造成了一定的障碍。②我国连续11年来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但是,我国原有的会计准则体系不规范,不完整,与国际会计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从而难以为反倾销应诉提供有力的帮助。③由于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距,使得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尤其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二) 现实意义 新准则体系既突出了会计国际协调的宏观方向,又坚持了“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的基本原则,既具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具有重大的意义。 ①推动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吸引境外投资;③减少对外贸易损失;④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⑤新准则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有利于企业和广大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沟通和交流,进一 促使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与约束机制,完善治理结构;⑥我国新准则体系的出台,加快了全球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有利于促进全球会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强我国在国际会计领域的影响力。 三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特色 基本实现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变以往表外披露为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等。 但是趋同不等于相同,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在关联方交易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上,保持了中国特色。而且,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从项目的名称、体例和内容上,也不完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项目一一对应。 四 新准则主要变革 新准则体系几乎涵盖了现行所有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影响广泛,规范性强。与现行准则相比,新准则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在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计量两个方面,新准则 出现了较大变化 新会计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的一大亮点。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 (二) 其中38项具体准则的变化 1 存货管理办法变化 新准则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这对生产周期长的公司将产生一定影响。原来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 2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化 针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 3 债务重组方法的变化 新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来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驵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资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4 合并报表理论的变化 与原来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新的合并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须纳入合并范围,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将产生较大影响。其次,还有金融工具准则的变革对金融企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其他,还有很多细节上的变化等等。 总之,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将执行新的会计准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财务报表数据,从而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可能在执行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仅会计从业人员要认真领会学习,投资者等各界有关人土也需要密切关注,我国的会计准则将会在实践的检验中走向更加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夏鹏.新会计准则出台: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J].财会月刊. [2] 陈晓芳.会计准则国际化存在的问题[J].会计之友. [3] 郑建强.谈对新准则及实施情况的几点认识[J].中国总会计师 ? 9 7 ?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论文提纲: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点;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 (二)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提高。 1.资产减值准备的冲回受到限制,进一步强化可靠性。 2.公允价值的运用有前提条件。 3.存货计价方法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4.新“债务重组”准则,为上市公司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带来制约。 5.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对价的确认,放弃使用公允价值,规范了企业盈余管理。 6.合并报表范围的扩大使上市公司的隐藏债务得以显现。 (三)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提高。 1.引入公允价值等多种计量基础。 2.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充分,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服务。 3.“政府补助”准则规范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四)会计信息谨慎性的提高。 (五)会计信息明晰性的提高。 (六)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影响。 1.通过进一步统一与完善会计标准,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2.通过对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严格的政策界限规定,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3.新准则体系提高了信息披露透明度以着重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4.对无形资产准则的变革改善了无形资产会计信息质量。 5.在资产减值方面的变动取消了调节利润的空间。 6.改进了企业合并报表会计处理方法。 (七)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消极影响。 1.新准则在内容上不够完善。 2.新会计准则的会计操作技术难度加大。 三、结论 1.概述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和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2.呼应开头的序言。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越来越成为信息使用者与需求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对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社会秩序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现实生活中,会计信息失真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更大程度地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了会

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pdf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第一节 新旧比较 存货准则是在财政部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原准则)基础上修订完成的,存货准则与原准则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一、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可以计入存货成本 原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相一致,不允许将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新准则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处理。即某些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也可以将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部分计入存货的成本。这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通常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建造或者生产过程,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其中,“相当长时间”应当是指为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所必需的时间,通常为1年以上(含1年)。 二、取消了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后进先出法 原准则规定,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 新准则规定企业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的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企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这也与国际准则的有关规定是一致的,体现了资产负债观。 三、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货费用也应计入存货成本 原准则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等,不包括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 新准则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 存货准则要求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存货的采购成本构成与其他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一致。 第二节 重点难点解析 一、存货的概念与确认条件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库存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提示】注意存货概念中的“持有以备出售”。持有存货的目的是直接出售,或者加工后出售。 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以外购存货为例

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

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 第一讲新准则、新制度的改革背景 一、新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新准则和新制度是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会计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的重要措施。 (二)新准则和新制度的颁布实施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第十五 个计划纲要密切相关。 (三)此次改革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0)的要求。 二、新制度的内容与结构 (一)《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是《会计法》国家统一会计核算的组成部分。 (二)《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总体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总体思路是:(1)打破行业、所有制、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界限,建立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除金融保险以外的大、中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行业、企业的个性业务,拟定各个专业核算办法。(2)针对小规模企业的特点,制定小企业制度。(3)考虑到金融保险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制定金融保险险企业会计制度。 (三)已经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不是对现有行业会计制度的简单相加。 (四)小规模企业和金融保险企业有其若干特殊性,难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在继《企业会计制度》发布实施之后,将着手考虑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保险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会计制度建设问题。 三、新准则和新制度保持了会计的中国特色 (一)新准则和新制度与我国的法律环境和法规体系相适应 (二)继续保留了"会计制度"这种形式制定会计规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便于理解和实际操作 (三)就改革的内容而言,新准则、新制度在很多方面也体现了会计的中国特色,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 l.关于债务重组的处理。 2.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 3.关于以"放弃非现金资产"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最新会计准则解读与应用答案

会计准则解读与应用 答案

学习课程:会计准则解读与应用(2008版) 单选题 1.反映企业未来的情况的表是:回答:正确 1. A 所有者权益表 2. B 利润表 3. C 现金流量表 4. D 资产负债表 2.非研发产生的固定资产计税价值等于:回答:正确 1. A 历史价值 2. B 公允价值 3. C 税法规定的成本 4. D 不含税价值 3.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会计期末:回答:正确 1. A 按照5年进行摊销 2. B 按照10年进行摊销 3. C 不进行摊销 4. D 由企业自主确定 4.按照税法规定,资产的减值在转化为实质性损失之前:回答:正确 1. A 允许税前扣除 2. B 不允许税前扣除 3. C 企业根据时间情况决定 4. D 根据资产种类不同分别确定

5.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一般原则是:回答:正确 1. A 收入、费用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 2. B 收入、费用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不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 3. C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 4. D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不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 6.采用权益法核算时,下列各项中,引起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发生变动的是:回答:错误 1. A 收到被投资企业分配的股票股利 2. B 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 3. C 被投资企业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4. D 被投资企业提取盈余公积 7.所得税会计的出发点是:回答:正确 1. A 权益表 2. B 利润表 3. C 现金流量表 4. D 资产负债表 8.成本法最大的难点是:回答:正确 1. A 被控股方,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要用权益法,而在编合并报表的时候要转成成本法 2. B 被控股方,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要用成本法,而在编合并报表的时候要转成权益法 3. C 控股方,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要用权益法,而在编合并报表的时候要转成成本法 4. D 控股方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要用成本法,而在编合并报表的时候要转成权益法 9.企业长期投资由成本法转入权益法中,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处理正确的是:回答:错误选C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影响 为促进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融入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随后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 标签: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影响 新会计准则更有利于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新会计准则顺应了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关键环节和根本实质上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能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企业财务信息。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企业资产质量,充分揭示财务风险,正确衡量经营业绩,为实现向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铸牢了基础。同时可比性的提高还会降低中国投资者了解境外上市公司的成本,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在境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主力军,因此,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能够有效促进市场的和谐稳定,而这离不开制定一套新的更有效、更全面的会计标准。当前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运作不够规范等问题,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也要通过制定规范的会计标准来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质量,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2.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我国搞经济体制改革,搞对外开放,一靠诚信,二靠法制。会计既与诚信有关,也与法制有关,是一个基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同时,新准则作为促进共同发展的趋同标准和可比互通的统一信息平台,可以降低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有利于我们的企业“请进来”和“走出去”。 3.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新准则着眼于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在信息披露方面,突出了充分披露原则。新准则对现行的财务报告披露要求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显着改进,创建了较为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对会计信息披露时间、空间、范围、内容等的全面系统规定,将大大提高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有效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推动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2020年1月修订

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

目录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4年修订) (8)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006) (16)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2014修订)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2006) (26)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2006) (31)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2006) (36)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6) (42)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006) (48)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019修订) (52)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2006) (60)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2014修订) (73) 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2006) (82)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2006) (87)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2006) (91) 企业会计准则第12 号——债务重组(2019年修订) (95)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2006) (97)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年修订) (101)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06) (112) 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2006) (116)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2017年修订) (122)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2006) (125)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2006) (127)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006) (131)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2006) (136)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2006) (140)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2006) (146)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2018年12修订) (155)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06) (178)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年3月修订) (198)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2006) (229)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科目设置及使用说明(可编辑版)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通知 (2006年11月版)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现予印发,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财政部。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科目设置和主要账务处理 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制定,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对于明细科目,企业可以比照本附录中的规定自行设置。会计科目编号供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参考,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 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80 2202 应付账款 1 1001 库存现金81 2203 预收账款 2 1002 银行存款82 2211 应付职工薪酬 3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83 2221 应交税费 4 1011 存放同业84 2231 应付利息 5 1012 其他货币资金85 2232 应付股利 6 1021 结算备付金86 2241 其他应付款 7 1031 存出保证金87 2251 应付保单红利 8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88 2261 应付分保账款 9 1111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89 2311 代理买卖证券款 10 1121 应收票据90 2312 代理承销证券款 11 1122 应收账款91 2313 代理兑付证券款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doc 8页)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doc 8页)

广泛赞誉。纵观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历程,道路坎坷而成就非凡,风雨兼程但前景灿烂。 一、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或者说90年代初期,这近10年或者说10余年的时间是我国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的会计制度都不能离开它的会计环境。我国现行的这套以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为主要内容的会计制度是由财政部制订的,为适应不同阶段环境需要逐步改革形成的。其中,1978年以前这一期间的会计制度改革,只是在繁与简之间进行,并没有改变会计报告的体系和会计制度的框架。1978年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由此,中央明确提出我国要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对外开放”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引进外资,组建中外合资企业。当时,我国的会计制度是建立在企业是单一的所有制基础上,采用的是统收统支体制下建立的资金平衡理论。而国外没有资金平衡表和国

家资金表等,外商所关心的是这套会计报告能不能反映投入与利润,因此,对于这套资金平衡表报告体系,外商不理解,也根本看不懂。另外,外商认为,财政部代表中方,批复结算不公正,中方投资51%和外商投资49%要在会计报告里面得到充分的体现,外商的投资份额应该作为所有者权益,并按照这一份额进行利润分配,报告出来后应请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来审计,来证明报告是真实的。为此,他们提出,我国会计制度既不透明,有些方面还比较深奥,需要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改革,否则就没办法进行沟通,也没办法进行合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开始学习和借鉴国际通行会计处理方法。幸亏当时财政部刚刚恢复会计制度司,有些老专家就开始起草《中外合营企业会计制度》,其雏形演变成现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套体系。有了这套体系,就消除了与外商沟通的障碍。1985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正式发布实施,这套制度体系完全打破了原来的三段平衡论,适应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要求,改进了原来投资主体一元化资金形态的会计制度。另外,财政部也开始启动、组建实施会计师事务所制度,根据《关于我国恢复建立

小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小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主要账务处理 资产类 1001 库存现金 一、本科目核算小企业的库存现金。 小企业有内部周转使用备用金的,可以单独设置“1004 备用金”科目。 二、库存现金的主要账务处理。 小企业增加库存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减少库存现金,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小企业应当设置“库存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当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额、现金支出合计额和结余额,将结余额与实际库存额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有外币现金的小企业,还应当分别按照人民币和外币进行明细核算。 四、每日终了结算现金收支、财产清查等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属于现金短缺,应按照实际短缺的金额,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现金溢余,按照实际溢余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小企业持有的库存现金。 1002 银行存款 一、本科目核算小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二、银行存款的主要账务处理。 小企业增加银行存款,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应收账款”等科目;减少银行存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小企业应当按照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等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 “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小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有外币银行存款的小企业,还应当分别按照人民币和外币进行明细核算。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小企业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1012 其他货币资金 一、本科目核算小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备用金等其他货币资金。 二、本科目应按照银行汇票或本票、信用卡发放银行、信用证的收款单位,外埠存款的开户银行,分别“银行汇票”、“银行本票”、“信用卡”、“信用证保证金”、“外埠存款”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其他货币资金的主要账务处理。 小企业增加其他货币资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减少其他货币资金,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新会计准则下

新会计准则下 1 .基本原理和思路。 准备金的核算采用的是资产负债原则,寿险责任准备金主要基于三个基本要素, (1)对未来现金流采用明确的当前估计 (2)反映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 (3)包括显性的边际,其中包括风险边际和剩余边际。 2.核算寿险责任准备金 (1)对未来现金流采用明确的当前估计。 (2)反映现金流的时间价值,折现率的确定。 (3)费用假设的确定有三种实务操作方法 (4)计算风险边际。 (5)计算剩余边际。 (6)非经济假设的确定。 3.(1).对未來现金流采用明确的当前估计。 (2).反映现金流的时间价值,折现率的确定。 (3).费用假设的确定有三种实务操作方法。 (4).计算风险边际 由于未来现金流在金额和时间上存在不确定性,除合理估计负债外还需要风险边际作为负债 (5)计算剩余边际

两种准则下准备金核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1.用途差异 当前,寿险公司对旧准则下的寿险责任准备金仍然继续进行核算,但是不再用于财务报表的编制,而是主要用于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以及向保险监督机构提交的其他报告。 新准则下的寿险责任准备金主要用于寿险公司的财务报告,用于披露公司的财务结果。 2.目标差异 旧准则下的寿险责任准备金核算基于准清算假设,十分谨慎保守,偏向于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利益,着眼于整个寿险行业的风险管控和金融环境的稳定。 新准则下的寿险责任准备金核算基于最佳估计,力求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为相关利益人提供真实可信的财务信息,助其进行相关决策。 3.核算方法差异 旧准则下,传统险和分红险的寿险责任准备金主要采用修正净保费进行核算;投连险和万能险采用单位准备金加非单位准备金的方式进行核算。 新准则下,统一使用未來现金流法。传统险中用于核算合理负债的经济假设和非经济假设皆不锁定,剩余边际摊销方法未统一。新准则下的核算方法具有公允价值核算的性质,具有不确定性,但是丝毫不能掩盖其对决策提供的帮助。 4.计量单元差异 旧准则下,传统险和分红险的寿险责任准备金被要求进行逐单核算;投连险和万能险经保监会批准后,可以分组计算。 新准则下,寿险公司选择余地加大,可以选择逐单、分组。计量单元在各个会计期间需要保持一致,不能随意更改。计量单元的增大,使得相应现金流更加稳定,相较于组内单个保单的风险边际之和,一组保单的风险边际明显减小。组内首R利得与损失可能相互抵销,剩余边际的计算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减少期末责任准备金的金额。 5.核算假设差异。 旧准则下,寿险责任准备金核算的折现率不得高于 2.5%和定价利率的低者,核算时的死亡率使用保监会发布的生命表(00-03),不考虑费用率和退保率,只考虑纯保费。寿险保单责任准备金不得低于保单现金价值。折现率和死亡率锁定,不随着准备金核算当期的经验变动。 新准则下,寿险责任准备金核算基于当前估计,折现率釆用风险相当、期限相当的市场利率。传统险可以参照国债到期收益率,新型险种参考投资收益率。 死亡率、退保率,费用率以及费用口径的选择是基于寿险公司的最佳估计,不再由保险监督部

2019新会计准则解析

2019年新会计准则解析与分录概述 仅供盛泉集团部单位使用

一、目录 第一编资产类 库存现金 其他货币资金 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交易性金融资产 预付账款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其他应收款 存货 原材料 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 库存商品 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 坏账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 未实现融资收益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工程物资 在建工程 债券投资 其他债权投资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无形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 第二编负债类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交易性金融负债 递延收益 持有待售 持有待售资产 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 持有待售负债 资产处置损益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未确认融资费用 专项应付款 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增值税 应付股利 应付利息 预计负债 第三编权益类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本年利润 利润分配 库存股 盈余公积 专项储备 第四编成本类 合同履约成本 合同取得成本 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 劳务成本 研发支出 第五编损益类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收益 其他收益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 勘探费用 所得税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二、部分科目解析与说明 库存现金 备用金出纳拨付各部门备用金:借:其他应收款 贷:库存现金 其他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和外埠存款等。 应收股利 本科目核算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常用于股息收入和长期股权投资的利息收入)。 应收利息 本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放贷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应收取的利息。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利息 交易性金融资产 初始购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不含交易费用的购入价) 应收股利(包含在购买价款中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交易费用支付的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持有期间 1.收到包含在价款当中的股利/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2.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收到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款项,即出售价款-出售的手续费用)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方)(前一次和初始差额) 投资收益(差额倒挤) 【注意】不再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结转到投资收益 同时: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特色复习过程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特色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自2007 年1 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标志着我国经过多年探索制定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形成并付诸实施,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我国原有。的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包括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比,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比,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些特色不仅反映了我国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思想,而且体现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水平。同时预示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将产生重要影响。 一、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适应又符合我国实际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在这个国际大环境下,我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在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管理需要实现国际趋同。放弃长期以来实行的会计制度规范而采用会计准则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内容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调整,是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需要,也是我国会计核算规范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适应的需要。但适应不 等于相同,更不是照搬照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适应又充分考虑

我国国情,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鲜明特色。 (一)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结构框架上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会计规范内容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基本一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由《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具体财务报告准则及解释公告构成。参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我国构筑了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的准则体系。确认与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关键,新会计准则体系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规定、计量属性规定等实现了与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的相适应,可极大地促进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保证企业的资产质量,客观反映企业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实现向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准确、规范的会计信息奠定了基础。 (二)我国在制定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过程中既参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又保持会计准则的法律规范定位不变。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具备法律效力,而我国属成文法法系国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属行政法规的组成部分。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坚持了这一定位,这既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适应,又切合我国会计准则作为法律规范的实际[ 引。并且在各项准则的结构上,与我国其他经济法律保持一致。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通过《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来指导具体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但《编制财务

会计毕业论文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为您提供一篇关于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的会计毕业 论文,欢迎参考! 摘要:首先阐明了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意义以及新会计准则的 变化,重点研究了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意义;变化;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正向着市场化、国际 化方向快速发展。为更准确地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提供 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完善市场经济下的资本市场的运行,财 政部发布实施新会计准则。 1 会计准则的概述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基本准则, 二是具体准则,三是应用指南。基本准则是最大的原则,是准则 中的准则,也是在起草具体准则时必须遵循的准则,它驾驭着所 有具体准则。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基础上,发布了会计准则 应用指南,对会计实务中一些要点、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规范,属 于操作层面的规定。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 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意义

2.1 有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及保护社会公众利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新会计准则着眼于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在信息披露方面,突出了充分披露原则。新准则对现行的财务报告披露要求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显著改进,创建了较为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对会计信息披露时间、空间、范围、内容等的全面系统规定,大大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有效地维护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推动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 2.2 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制定一套高质量的会计标准,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资本市场投资价值。对于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新会计准则的变化 3.1 基本准则方面 对基本会计准则适用范围及财务报告目标的修改。首先是对适用范围的修改,原基本准则第二条规定“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投资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财务报告”,其适用范围包括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投资企业,新准则调整为“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其次是对于财务报告的目标进行了修改。原准则对会计目标的规定是

2018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109页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应用指南 2018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编著

目录 一、总体要求 (1) 二、关于适用范围 (2) 三、关于应设置的相关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3) (一)“主营业务收入” (3) (二)“其他业务收入” (4) (三)“主营业务成本” (4) (四)“其他业务成本” (4) (五)“合同履约成本” (5) (六)“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 (5) (七)“合同取得成本” (5) (八)“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 (6) (九)“应收退货成本” (6) (十)“合同资产” (6) (十一)“合同资产减值准备” (7) (十二)“合同负债” (7) 四、关于收入的确认 (8) (一)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8) (二)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18) (三)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24) 五、关于收入的计量 (41) (一)确定交易价格 (41) (二)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51) 六、关于合同成本 (59) (一)合同履约成本 (59) (二)合同取得成本 (60) (三)摊销和减值 (62) 七、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64) (一)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 (64) (二)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 (67) (三)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 (69) (四)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 (74)

(五)授予知识产权许可 (79) (六)售后回购 (84) (七)客户未行使的权利 (86) 八、关于列报和披露 (89) (一)列报 (89) (二)披露 (94) 附录二 (100)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修订说明 (100) 一、本准则的修订背景 (100) 二、本准则的修订过程 (100) (一)前期准备阶段 (101) (二)起草阶段 (101) (三)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101) (四)修改完善阶段 (102) 三、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102) (一)将现行收入和建造合同两项准则纳入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 (102) (二)以控制权转移替代风险报酬转移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 (103) (三)对于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会计处理提供更明确的指引 (103) (四)对于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给出了明确规定 (103) 四、本准则实施影响的分析 (104) 五、本准则修订需要说明的问题 (104) (一)总额还是净额确认收入 (104) (二)余值法的采用 (105) (三)重大融资成分的折现率 (105) (四)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 (105) (五)准则实施范围和时间安排 (106) (六)准则实施的衔接规定 (106)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介绍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介绍 财政部会计司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顺应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其中,基本准则在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了重大修订和调整,对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供投资人作出决策、完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准则的地位和作用 (一)基本准则的地位 从国际会计惯例看,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还是美国等国家或者地区,在其会计准则制定中,通常都制定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它既是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有关国家会计准则的概念基础,也是会计准则制定应当遵循的基本法则。 我国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它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起着统驭作用。基本准则规范了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

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在内的基本问题,是会计准则制定的出发点,是制定具体准则的基础。 在我国,会计准则属于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根据《立法法》规定,我国的法规体系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法律;二是行政法规;三是部门规章;四是规范性文件。其中,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家主席签发。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务院总理签发。部门规章由国务院主管部门部长以部长令签发。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属于部门规章,是由财政部金人庆部长于2006年2月15日以第33号部长令形式签发的;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属于规范性文件,分别于2006年2月15日和2006年10月30日以财政部文件形式印发。 (二)基本准则的作用 基本准则在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统驭具体准则的制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会计实务问题层出不穷,会计准则需要规范的内容日益增多,体系日趋庞杂。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确保各项准则的制定建立在统一的理念基础之上,基本准则就需要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我国基本准则规范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等一般要求,是准则的准则,它对各具体准则的制定起着统驭作用,可以确保各具体准则的内在一致性。我国基本准则第三条明确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即基本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中,各项具体准则也都严

金融企业与新会计准则

金融企业与新会计准则摘要: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执行,而新会计准则对金融企业的影响最大,文章将结合金融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详细阐述金融企业如何应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金融工具;金融企业 引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其中新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执行新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39项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正式建立。其中,和金融行业相关的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执行新的会计准则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影响。有业内人士称,各行业中新准则对金融业的影响最大。随着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金融行业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目前,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在积极筹备在国内或境外上市。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内外上市的呼声也很高,所以,与国际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行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中与金融企业相关的重要变化 新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金融资产转移等业务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了全面梳理,填补了我国会计标准在这些业务领域的空白。 (一)金融资产与负债的变化 1、金融资产与负债分类的变化:从流动性到风险性。在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和负债是根据流动性来划分的。但是随着金融创新程度 的加快和衍生工具的发展,金融工具长短期的界限变得模糊,所以从流动性方面划分,无法真正反映出资产和负债的本质属性。新会计准则主要强调了资产和负债的持有目的和功能性,其划分标准则更强调其风险性; 2、金融资产与负债计量的变化:从历史成本到公允价值。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银行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新会计准则规定银行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其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