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 角的度量 》教学反思.

《 角的度量 》教学反思.

《 角的度量 》教学反思.
《 角的度量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2015-12-04

角的度量,一直是许多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个知识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跟以前相比,课中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演示量角过程,并示范量角,量角过程也用歌谣的形式教给学生。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是那么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时更是如此),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

课后反思,发现是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完善,没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经验的差别。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那些歌谣也没能指导学生形成技能,只不过是比传统教法多一些花样,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课后反思的结果是: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识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为此,我重新设定了教学环节,决心让学生不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后一个环节指导量角――有了以上的铺垫,在量角时,学生自然会自觉将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读数时也会顺着旋转方向不难找到对应刻度,也避免刻意区分内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觉中掌握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无形中也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篇一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一) 一、教学内容和目的:本节课采用的是Unit3C部分的内容,为故事教学,旨在课堂上使学生能听懂,会说本篇对话及听懂,会说新单词:great,again,能运用会话中的句型进行扩展性的情景对话,并最终培养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方法,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小结:在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教学重,难点的定位上,我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确,到位的。 二、课型定位:C部分的故事教学分为两课时,此节课呈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因此我将之定位为一节阅读课,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花在故事的听,读,练以及语言点的突破上。 听课教师反方观点:PartC是故事课,特别在低年级的故事教学中,应用表演的方式体现,感知语言,更多地培养学生听,说,演的能力。 小结: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反复衡量过这个问题:C部分到底是要上成阅读课还是故事表演课?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以阅读课的课型呈现,因为我觉得演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第一课时不妨让学生多听,多读,多练,那么第二课时的表演对于他们来说就易如反掌了。但同时我也思考:是否能够让阅读和表演在同一节课上完美地融合呢?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这一环节,我通过边唱边做,边说边做,复习单词,翻译短语,猜谜语等一系列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这一整个系列的热身活动我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从单词到短语到句子,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巩固旧知,为接受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 反方教师观点:猜谜语这一个环节是否没有必要,浪费了时间? 小结:这也是一个我备课时考虑到的问题,当时我是觉得猜的谜语是关于动物的,似乎跟本课的主题Myrobot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这个环节却是承接了之前的单词,短语,复习了本课的重点句型:Ithas、Itcan…所以我还是保留了下来。 第二环节:Presentation: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多次的听,读来完成新知的输入。听分为三次,第一次是看着动画听,整体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二,三次都是带着问题听,并试着找出问题的答案,这就使得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地去听,而不是仅仅把注意力停留在动画上。读也分为三次,第一次是让他们跟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停下来并将之在课文中圈出来,第二次是让他们集体朗读,加深课文印象,第三次让他们和同桌一起读,并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在这一环节中,还有一个解决本节课语言障碍点的任务,即通过创设情景,学习新句型:Oh,dear!That”sgreat.

5.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牛顿第一定律》是沪科版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分别学习了运动和力,第五章主要学习力与运动的关系,也就是动力学的内容。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所接触和了解,这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同时由于本学期前几章已经学习了运动和力,所以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能够运用分析力的知识来对运动情况进行分析,这也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提供了基础。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考虑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看似矛盾的两个实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进而按照历史的线索共同学习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对该问题的研究情况以及得到的结论。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一方面是对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理解,另一方面是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对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操作实验,进而分小组讨论分析,最后得到结论,纠正错误观念。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为什么小球在实验中不能上升到与释放位置的相同高度”,进一步思考如果斜面水平放置,小球在水平面滚动时会不会加速或减速,进而得出小球会匀速直线运动下去,从而证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使物体加速或者减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还通过flash演示理想斜面小球的运动轨迹,进一步加强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深化对理想斜面实验的理解和实验方法的领悟。最后通过观看现实中的冰壶在冰面的运动,来体会物体在不受外力情况下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方面体现了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的特性,也就是惯性,另一方面提出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关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主要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个是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的状态是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会改变,而运动状态的改变体现出来就是速度发生变化,因此在这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关于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部分同

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教学反思

《把一个数改写成“亿”或“万”做单位的数》教学反思教学把一个大数变成“亿”或“万”做单位的数时,发现只讲算理,让学生理解,再应用,对于理解力较差的学生而言,这个知识点确实有些抽象,较难理解,出错率较多。 于是,经过思考与实践后,发现用简单的口诀让学生先记忆方法,用口诀练习较多的题目后,不易理解的知识,就在慢慢的练习中,消化理解了。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小窍门: 口诀:“一圈、二看、三省略” 如:把12 7627 0000变成“亿”做单位的数。 一圈:题目让我们把数变成谁做单位的,我们就把哪一位圈起来。现在让我们变成“亿”做单位的,所以我们就把亿位上的“2”圈起来; 二看:看圈后面的第一个数,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判断它需不需要向前面的数进“1”。12 7627 0000; 三省略:“12”变成“13”后,圈后面的的数字省略,加“亿”字。 整个变化过程:12 7627 0000=12 7627 0000≈13 0000 0000=13亿注:其实此类题目还要根据问题的不同,灵活处理。 1、变成“万”或“亿”做单位的数,可用上面的方法; 2、省略“万”或“亿”后面的为数时,最后一步,只需把圈后面的数字都变成“0”即可。 如:12 7627 0000=12 7627 0000≈13 0000 0000 我们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13 0000 0000”与“13亿”的异同点。他们的大小是相同的,但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13 0000 0000”表示13亿个1,计数单位是“一或个”; “13亿”表示13个一亿,计数单位是“亿”; 今后学习了小数后,我们还会更进一步、更准确的把大数变成用“亿”或“万”做单位的数。如:12 7627 0000=12.7627亿

认识整亿数教案

认识整亿数教案 Understanding the 100 million teaching plan

认识整亿数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内容:教材第91-9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认识十进制计数法;知道整亿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读写整亿数,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在学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一些数据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人类科学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社会生活和科研领域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扩展数位顺序表: 1、扩展:我们认识了数位顺序表(边说边和学生共同完成):

……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10个一千万是多少?(在数位顺序表上添上“亿”) 一亿一亿地数,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完成完整的数位顺序表,学生填写在书上。 2、比较:“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3、理解:右起第九位是哪一位?一个七位数的最高位是哪一位?最高位是百亿位是数是一个几位数? 4、介绍: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二、探究 1、整亿数的读写 我国20xx年水泥、原煤和布的总产量如下: 水泥九亿吨,原煤十七亿吨,布三百五十四亿米。 (1)写数:可以借助于读数器或数位顺序表写数,也可以直接写数。 (2)交流:有什么方法可以检验这些数写的对不对? 学生可能会出现:用分级法用检验,也可以用位数来检验。 (3)读数:把我们刚才写出的三个数读给你的同桌,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几个数都是整亿数,我们在写的时候,可以先在亿级上写好多少个亿,然后再在后面添上8个0。)板书

公开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公开课教学反思1 教学公开课虽然结束了,但是想起从准备——试教——修改——上课这每一步地提高,凝结了许多人的付出和帮助。通过这次教学也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提高的方向。 (一)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不够,在把握单元重点、难点和课时重点、难点两者关系还有待提高。 在备课时,组长叶平老师和我对教材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对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修改了一次又一次,教研员季老师在看我试教后先让我对小沙包掷远教材的理解、以及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和指正,让我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重点、难点的能力有的提高。 (二)对问题地设计能力还要加强。 在教学中我是采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实应用的模式进行教学,在备课时对自己设计的问题认为考虑的比较充分的,在试教时发现学生对我问题提出的方式和切入点出现了不适应,结果是教学时间的紧张和学生理解问题出现了偏差。课后季老师对我设计的问题和问题提出的时机进行了指导,我重新设计了二套问题的方案进行尝试,得出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要用不同难度的问题设计。在课中如果学生出现不能很好地通过老师所设计的问题进行学习,老师的引导应该马上把学生从错误的边缘引到正确的学习路径上。感悟到学生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实应用的能力需要我在每次课的问题设计都要仔细推敲,每个环节的问题都要环环相扣,而且难度要层层递进。 (三)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学期初教研组确立了研究的课题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作用,针对课题我们学习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并且听组内老师和其它学科老师的课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不断地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教学语言有了提高,通过教师的语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能主动地合作学习了;他们能合理地评价自己和小组了;学习目标地达成度也提高了。虽然在教学语言方面有了一点点进步,但是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朝着方向我将在教育领域里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公开课教学反思2 这节公开课,我是想要探索如何进行活动课的教学,并希望与同行们互相探讨,共同解决长久以来在综合性学习方面存在的困惑。我主要尝试了以下三点: 第一,创建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 针对以往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不大、置身事外的现象,把教学的起点定位在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上。为了激起学生浓厚的自主探究兴趣,我对本单元的教材进行了再处理。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变“漫游语文世界”为“走近孔子”,目标直指《论语》及孔子,有

《牛顿第一定律》物理教学反思(精选6篇)

《牛顿第一定律》物理教学反思(精选6篇)《牛顿第一定律》物理教学反思(精选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牛顿第一定律》物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牛顿第一定律》物理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内容由阻力对物体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三个部分组成。重点是把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是否受力练习起来,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他将为后面学习二力平衡、压力、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等打下基础,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了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后看,对力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力有两个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是学生对于其真正的含义还没有正确理解。尤其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会理解不到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理解更加到位。

通过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展示,让学生对理想情况有所了解,为学生提供了感性的认识,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实验过程中,通过大屏幕展示实验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示理想情况下阻力实验,让学生通过演示理想情况下的实验,形成感性的认识,有利于得出推论。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加深对惯性现象的认识,使学生能自主发挥想象,联系生活中更多的和惯性有关的现象。使学生能自主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能力。 《牛顿第一定律》物理教学反思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学习的多样化,进行了较多的学生活动环节,通过生活体验、实验探究、问题思考等方式,基本实现了课程的三维目标。整个课堂环节衔接较好,思路明确,但也存在较多问题。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 一、板书部分较差,主要是字体不美观,今后还要努力才行。 二、课堂上调动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主要是应变能力较差,语言表达的精准性欠缺,提问方式单一乏味等。 三、课堂中教师表达的过多,语言不够简练,学生表达

公开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教学反思 2017-02-07 教学反思 2003年第一次在三中讲公开课,就是这一课,十三年后,又是这一课,但讲课的形式和课后的感受完全不同。 一直以来自己也想在教学中有所突破,正好本次讲课要求用“生动课堂”的理念来指导实际的教育教学,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一次更新的认识和理解。 按照惯例,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应该包括两个,一是名词的分类及可数名词变复数;二是用like的各种人称和句式来谈论好恶。我也在课前设定了同样的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了几个围绕目标并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但这次讲课前心里却是从未有过的没底。 四十五分钟过后,仅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这么多年来的教学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我有意识地改变了从我自身的教学需要出发去实施所谓结构严谨的教学步骤,我努力让自己站到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和想问题,并注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提出问题。比如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哪些名词为可数名词,哪些为不可数名词,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锻炼表达能力,但有时偏离了学科方向,而我却未能及时阻止和扭转学生的思路。再比如让学生例举他们所知道的'食品名称,这大大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所有的学生都能有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性,因此课堂完全变成了他们自己学习的地方,我感受到了学生少有的热情和兴奋。我想,在这堂课上,学生们除了学到一些和英语有关的知识,更为主要的是他们多少愿意学习英语了,至少不会像以前那么讨厌这一学科了。再有就是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上心情是放松的,而思维还是紧张的。 以学生的生命为本,教育才能够得以真正的实施。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注意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给学生创设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各自的作用,让生命在教育教学中得以最大限度的激扬。

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教学反思

8.2二力平衡教学反思 程春涛 《二力平衡》这一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概括出二力平衡的概念,通过实验与思考的观察与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并与日常生活中现象为基础加以运用,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走下讲台,听到同行们的赞扬:“好”,学生的心声:“这节课时间过得太快了”。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向来都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不易理解,今天刚学习明天可能就给忘了,总是弄不清楚。 在授课中,我以讲台上静止的书本为例,讲解二力平衡。为了避免与相互作用力的混淆,对书本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出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的结论,学生是理解了。但测试时,一但遇到选择题中有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等选项时学生还是混淆这两个问题。为此,在进行试卷讲评时,我换学生自己为受力的研究对象,当人站立在地面上时,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所受到的各种力,进行受力分析,并且将各个力进行比对,指导学生分析哪些力是二力平衡,哪些力是相互作用力; 主要在于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方面可以拓展课堂时空,使学习不仅是一堂课所学内容,它打开了学生的视野,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摘。另一方面把活生生的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了解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使他们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感受生命的崇高。 多给予肯定和赞扬,给每一个孩子以同样的表现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多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曾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趣味游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拔河比赛游戏,让学生在动感情趣中进入物理世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亿以上的数读法和整亿数的改写

亿以上的数读法和整亿数的改写 教学目标: 1.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2.在探究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比较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号意识。 3.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教学难点:改写和省略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把下面画横线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水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57910000千米。 (2)太阳中心的温度是10000000摄氏度。 (3)2008年8月8日,有150900多观众在现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4)地球赤道周长40075700米。 2.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先分级,再去掉57910000万位后面的4个0,换成万字,是5791万。(2)先分级,再去掉10000000万位后面的4个0换成万字,是1000万。 (3)先分级,150900的千位上是0,比5小,把尾数舍去,写上万字,约是15万。 (4)先分级,40075700的千位上是5,够5,向万位后面进1,舍去尾数,写上

万字,约是4008万。 3.师:怎样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师:怎样把不是整万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这种方法叫什么?(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那亿以上的数怎么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复习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为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做准备,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探究新知 (一)亿以上数的改写。 1.课件出示: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00000000 1000000000 530500000000 2.自主探究: (1)读一读这些数。 (2)把这些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3.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0000┊0000=2亿,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 师:你怎么能很快地找到亿位?(分级) 师:看来,当位数很多时,分级很重要。 (2)师:改写时,是不是要去掉所有的0?(只需要去掉亿位后面的0,不是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10┊0000┊0000=10亿,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 (3)5305┊0000┊0000=5305亿,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 4.小结:怎样把整亿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先分级,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换成“亿”字)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整亿数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整亿数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第七册P91~9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含有亿级的数位顺序表,认识十进制计数法;知道整亿数的组成,能正确读写整亿数,会把整万或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比推力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一些数据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成就和人类科学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社会生活和科研领域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整亿的数和含有亿级的数位顺序表,并学习把整万或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2)、我们还知道10个一万是();10个十万是();10个百万是(); 让学生明确只要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3)、提问:那么你知道比千万更大的数吗?能举一些例子

吗? (4)、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条信息:我国2019年三种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如下: 水泥九亿吨原煤十七亿吨布三百七十五亿米 (5)、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听到这些数据你们有什么感受? 这些数据中都出现了什么计数单位? (6)、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整亿数 二、教学计数单位 (1)、如果我们一千万一千万地数,看看会数到多少?教师带着学生数数 板书: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提问:10个一千万是多少?一亿是几个一千万? 如果我们一亿一亿地数,你们知道下一个更大的计数单位吗? 板书:10个一亿是十亿。 提问:10个一亿是多少?十亿是几个一亿? 好像大家已经很有经验了,你们知道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吗? 学生自己数一数 你们根据什么经验的? 板书: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怎么写公开课教学反思

怎么写公开课教学反思

怎么写公开课教学反思?通过学习、结合我的从教经历,我认为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只有全体学生都爱学、乐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怎么写公开课教学反思 关于高效课堂教学,教研室数学教研员以主任也多次组织我们多次开展高效课堂的讲座和教学研讨活动。对于高效课堂,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有自己的思考。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的教学设计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要设计高质量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二、激趣学习不可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往往会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设计设做好激趣的功课。而开课激趣就是很好的做法。人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切入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知识,课前利用课间呈现一幅孩子们过生日的情景。小娟说“今天是我过的第 9 个生日,猜猜我今年几岁了?”爷爷说“我每次生日都过,我共过了 16 个生日,猜猜我今年几岁了?”。有的孩子会顺理成章的说“小娟过了 9 个生日,今年 9 岁了,爷爷过了 16 个生日,爷爷 16 岁”。有的学生会马上有意见:不可能,孙女9 岁,爷爷才 16 岁。从而引发思考:“爷爷到底多少岁?为什么爷爷只过了 16 个生日?”这样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进而引入新课。 课堂中的激趣,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把数学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往往很感兴趣。从而去实现从数学学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学生们会把在数学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也会用数学学知识参与社会活动。 三、优化“学、讲、练”时间安排,促进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一堂课一般由学习、 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 10 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 15 分钟。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矫正教学过程。这对确保数学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

初中物理_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8.2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 、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进一步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用物理知识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2.让学生领略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设施 钩码、细绳、小卡片、两端带定滑轮的长塑料板一块、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指名学生说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教师:片中的吊灯、轮船、跳伞运动员、潜水艇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力时,才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但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这些物体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这是否和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呢?

3.讨论并提出猜想。 4.师: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请你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来探究。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一)平衡状态 其实这与牛顿第一定律并不矛盾,这涉及到力的平衡问题。物体虽然受到力,但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为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1.探究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上台操作,台下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分四步进行) (1)用手按住卡片不动,两边各加不同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卡片向砝码多的一方运动。用手按住卡片不动,两边各加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卡片静止不动(平衡状态)。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a.静止的物体受到的二个力大小相等时才可能继续保持静止状态。 (2)用手按住卡片不动,把两端的砝码挂在同一侧,放手后可看到:卡片向受力方向运动。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b.物体受到的二个力必须方向相反才能静止。 (3)在两盘中加相等的砝码,使卡片静止,用手旋转卡片至某一角度,使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可以看到:卡片旋转,不能平衡。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c.物体受到的二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物体才可能静止。 (4)用剪刀把卡片剪成两块小卡片,用手按住,保证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可以看到;两卡片都不能静止。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d.“二力平衡”指的是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2.学生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作用在同一个物体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3.学生举出生活中物体受两个力而平衡的例子,并分析受哪两个力平衡。 4.回放引入⑴中,请学生分析直升机跳伞员、充气船、运动员、杯子受到的哪些力的作用?并画出物体受到平衡力的示意图。

(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整亿数教案

认识整亿数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91-9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认识十进制计数法;知道整亿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读写整亿数,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在学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一些数据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人类科学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社会生活和科研领域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扩展数位顺序表: 1、扩展:我们认识了数位顺序表(边说边和学生共同完成): 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千万一千万地数,10个一千万是多少?(在数位顺序表上添上亿” 一亿一亿地数,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完成完整的数位顺序表,学生填写在书上。 2、比较: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3、理解:右起第九位是哪一位?一个七位数的最高位是哪一位?最高位是百亿位是数是一个几位数? 4、介绍: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二、探究 1、整亿数的读写 我国水泥、原煤和布的总产量如下: 水泥九亿吨,原煤十七亿吨,布三百五十四亿米。 (1)写数:可以借助于读数器或数位顺序表写数,也可以直接写数。 (2)交流:有什么方法可以检验这些数写的对不对? 学生可能会出现:用分级法用检验,也可以用位数来检验。

(3)读数:把我们刚才写出的三个数读给你的同桌,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几个数都是整亿数,我们在写的时候,可以先在亿级上写好多少个亿,然后再在后面添上8个0。)板书课题:认识整亿数 (4)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说:这三个数由有多少个亿? 读:读一读这三个数。 想:我们读整亿数时可以怎样读?(个级和万级都是0,所以只要读这个数 的亿级) 2、改写: 我国领土面积约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_______ 总人口约十三亿 (1)写数:学生写出这两个数,指名板演。 问:你知道这两个数还有别的写法吗?也来写一写。 (可能有的:(1)9600000,960 万 (2)1300000000, 13 亿) (2)比较: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说说你更喜欢哪种写法?为什么? (3)指出:为方便读数、写数,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公开课教学反思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首先,由于本课重点是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又是比较枯燥和乏味的。那么要使学生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想方设法选择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的启发下,本人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把教学主角交给学生,人人参与,体验成功,享受快乐作为目标。所以当我讲七大内容时,不是直接让学生回答其内容是什么,而是通过阅读自主探究和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归纳回答。当所提出的问题解决完时,七大的内容也就掌握了。其次,讲抗战胜利的意义时,不是直接让学生记住其意义,而是提问抗战以前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结果,并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这样就水到渠成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抗战胜利的意义。再次,能够结合内容的需要,加入一些图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结合现实分析,不但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还提高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再然后,通过信息反馈评价教学,检查教学效果,效果突出;通过记忆力大比拼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当堂内容当堂消化,做到节节清。最后,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连最差的学生都表现出积极,令我很是感动。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比较充分,目的通过学习历史,牢记历史,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不足之处: 课件的动画效果有些欠缺,没有视频、音频资料,设备使用不够熟练。本节课老师讲的有点多,学生活动不够充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但不热烈;还有就是小结时图文的结合不是很紧凑;最后是对时间没有把握好,时间显得有些紧。 今后努力的方向: 还需提高制作课件的技术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讲课的艺术性,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节凑气势;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师生互动,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整亿数的改写》教案

小学数学新版四年级上册 《整亿数的改写》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7课,是有关整亿数的改写的一节课。 本课时要求学的内容是认识亿以上数的改写,感受一亿。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和适当的单位表示大数,是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人们需要的数学知识,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感受一亿,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亿有多大,获得估算的方法和经验。结合现实素材,经历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并感受一亿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改写成以“亿”或“万”为单位的近似数;感受一亿的实际意义,了解数的改写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数感。在大数的改写时,学生可能有难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本课时教材安排了3个例题。例2,选择了“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中两个以“亿元”为单位的数据,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图片旁边的文字,了解我国在科教兴国中的投入情况,然后再讨论“议一议”的问题。例3的教学有两个知识点,一是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近似数;二是用合适单位的近似数表示大数。例4,感受一亿有多大,重点是借助估算结果体验一亿的大小。 据此,本课教学目标可以包含:知道近似数的含义,理解“四舍五入”法,会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并会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在探究求亿以内数近似数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比较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号意识;在认识和应用大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与严谨的学习态度。 本节课主要采用演示法、实践法等方法教学。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十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探索的能力,能对探究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已经对大数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认识。本课内容是在前面认识了亿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感受了大数的意义,继续学习用数表示事物。学生学了这部分知识后,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字信息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描述,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获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观念的提升。

苏教四年级下册认识整万数 教学设计

《认识整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86~87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基础上,教学整万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较大的数,认识万级和个级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会读、写整万数。教材分为三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第二段,教学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确定各数位所对应的名称。教材介绍了我国的记数习惯,根据已有知识,给出个级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让学生联系读写的体验,通过类比,推出万级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 第三段,教学整万数的含义及读写。这里将写数和读数结合起来学习,让学生体会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凭借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使学生在认识个级数的基础上,认识万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确定各数位所对应的名称;掌握整万数的含义和读写。 2、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大数目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3、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大数目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万数。 教学难点: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并掌握分级读、写整万数。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感知整万数 谈话: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是个农业大国。出示例题主题图中的三幅图片,显示各自的产量,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整万数。 师:像这样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但是它们到底有多大,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我们又该怎么来读和写它们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像这样较大的数。(板书课题:认识整万数) 二、师生动态操作,自主建构新知 1.复习已经学习过的计数单位和数位。 师:我们以前认数时主要用的是什么工具?,计数器上有什么?(计数单位)

幼儿园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幼儿园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幼儿园公开课的反思 对于公开课,大部分人倾向于从教学活动形式或目的来判断是否属于公开课。有学者 指出判断幼儿园公开课应该综合三个方面:是否有他人在场;是否以观察与评估为目的, 是否是正式组织的教学活动。按照这三点来辨别,则观摩课和园内研讨活动也是公开课。 公开课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指导与示范、教研,教学是基本,教学产生教研,二者又 相互促进。公开课除教学教研的作用外,还承载着一些功能。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 学实践与研讨;促进幼儿发展;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其中包含着选拔与考评的功能,也包含 于教师发展中。 裴娣娜指出,公开课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当时开设公开课的目的和对象都很 明确,即请中小学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为高师院校学生作学科教学的示范课,属于职前培 训的性质。当然幼儿园公开课本应也是培训青年教师,开展研讨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发展,但是当前幼儿园公开课面临的问题却不容乐观。 一、幼儿园公开课异化现象分析 越来越多的人在开展幼儿园公开课的同时也开始积极反思公开课的问题,并且指出公 开课已经违背了其主旨,偏离了其主要正向功能的轨道,被异化了。幼儿园公开课本身没 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参与的人从形式和评议等方面使得它的价值取向逐渐发生偏离。 1.教学内容上刻意追求学科领域整合 纲要中指出各领域内容要相互渗透,有机联系,注重综合性。幼儿园各领域的综合、 渗透最佳方式是以主题活动的方式进行。但是在幼儿园公开课中我们也经常见到学科领域 整合的教学。有整体观念很好,但是如果刻意追求,并没有真正融合,让人看起来,就只 是一堂散乱,没有重点,花样繁杂的教学活动。并且为了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就很会延长 时间,本来幼儿的注意力时间有限,如果教学时间超过幼儿注意力时间,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加重幼儿负担。 2.教学形式的异化 (1)“示范”、“展示”课的异化 公开课本来一方面是要促进上课教师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提供观摩、研讨的机会。 但是在公开课中我们只看到教师的“完美”教学,教学过程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教学过分“打磨”,孩子也许早已失去兴趣,只是成为教师的道具,而教师的表现有作秀之嫌。在 公开课中,基本都会用到多媒体,多媒体是辅助工具,运用好了能为教学增色,但是常常 能看到幼儿园教师用多媒体只是形式,并没有真正结合教学内容或自己的教学风格,多媒 体有时就只是一个表演的背景,却显得很突兀。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整亿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整亿数》教学设计 一、写出含有亿级的数位顺序表: 1、我们理解了数位顺序表(边说边和学生共同完成): ……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10个一千万是多少?(在数位顺序表上添上“亿”) 一亿一亿地数,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完成完整的数位顺序表,学生填写在书上。 注意“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联系 问:我们现在理解的数位顺序表一共有几位?(12) 怎么记更容易记全?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几亿是个()位数?几十亿、几百亿、几千亿呢? 2、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学生阅读“你知道吗?”老师布置相关的调查作业。 二、写数: 1、我国2003年水泥、原煤和布的总产量如下: 水泥九亿吨,原煤十七亿吨,布三百五十四亿米。 写完后,分别指名交流是怎么写的。 指出:这几个数都是整亿数,我们在写的时候,能够先在亿级上写好多少个亿,然后再在后面添上8个0。

2、改写: 我国领土面积约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2004年总人口约十三亿 学生写出这两个数,指名板演。 问:你知道这两个数还有别的写法吗?也来写一写。 (可能有的:(1)9600000,960万 (2)1300000000,13亿) 比一比两种写法,说说你更喜欢哪种写法?为什么? 指出:为方便读数、写数,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写成用“万” 或“亿”作单位的数。 怎么改写呢?分别指名介绍改写成“万”和“亿”为单位的方法。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先说出各有多少个亿,再读一读,最后再改写成亿为单位的数。 2、先说出下面各数分别是几位数,再写一写。 学生写完后问:你发现了什么? 3、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并把它们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地球的年龄大约有4600000000岁了。 人类大约产生于2000000至3000000年前。 读了这几个数,你有什么想法? 4、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人的脑细胞大约有一百二十亿至一百四十亿个 (2)人体内全部毛细血管的总长大约有十万千米。

公开课教学反思总结

公开课教学反思总结 公开课教学反思总结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做公开课,也是第一次有这么多高水平的老师对我的课进行深入的评价,我感觉受益匪浅。 课后,我对我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多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 在本节课中,我虽然有演示实验,学生单人实验,还有学生合作小组实验,但是这些实验让人感觉有些单薄,也过于简单。 也就是说,我虽然有做实验,组织实验的意识,但是做得不到位,应该在质和量上都有一个突破才行,我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一定会注意这些地方。 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物理,体现出物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科学魅力。 在本节课中,我的引导以及讲解过多,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想得少,说得少,这与我们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是不协调的。 我是一个新老师,对于上课的时间以及节奏总是掌握不好,总是认为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所耽误的时间是一种浪费,所以对于新知识以及难题我总是不想让学生来回答,而是自己在上面讲解。 其实,这是一种很错误的想法,第一,让学生说的过程中,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脑海中整合的过程,这并不浪费时间;第二,学生回答问题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并且进行表达,这样其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第三,让学生回答问题可以检测他们的掌握情况,使教师心中有数。 教学反思总结总而言之,让学生多想多表达,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以后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主。 二.深层次地挖掘知识,不能仅限于课本。 在本节课中,我对一些知识讲解地不够深入,不够细致。

也许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本的知识以及难度足矣,但是,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就要掌握的更深入一些,所以,作为教师,课下所准备的知识一定要源于课本并且高于课本,以一种更高的姿态来对知识进行讲授,就会有另外一种更好地效果产生。 三.严谨用语,避免产生歧义。 在本节课中,我丢了比较两个字,就让听课的老师听出了误会,我觉得这属于我的用语不够严谨。 而物理学科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以后我一定会注意,并且锻炼自己的科学用语。 四.注意课上课下的每一个小细节,严格要求自己。 首先,课件要做得清晰明了,这节课就出现了字体颜色过浅,以及字体过小的问题,这都是我在准备的时候疏忽的地方,以后一定要注意。 其次,我没有提前准备好彩色粉笔,这也是我失误的地方。 最后,我的板书结构也不是很好,以后一定要加强训练。 五.教学中要时刻心系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到温暖的同时充满正能量。 老师已经提出来,学生说老师好以及老师再见的时候一定要回礼,要体现出我对学生的平等的尊重,我觉得这一点十分有必要。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让我触动很大。 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不好,脑子也没有其他同学灵活,但是我任教之后,我总是鼓励他,注意他,所以他的物理成绩上升了很多,属于班里的中上游。 在听课的结尾,我让他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 但是下课后他伤心的哭了好一阵,说明明自己都会做,我却没有让他回答比较难的问题,他说我不重视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