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全览

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全览

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全览
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全览

必修二(一、遗传因子的发现)必会知识点

1、遗传学中常用概念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举例:兔的长毛和 短毛;人的卷发

和 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和 隐性性状的现象。 显性性状: 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 高茎。 隐性性状: F1未表现出来 的性状;如矮茎。 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 相同的个体。如 DD 、dd 。其特点:无性状分离 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 不同的个体。如 Dd 。其特点是自交后代出现 性状分离 现象。 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 ×dd Dd ×dd DD ×Dd 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 DD ×DD Dd ×Dd 等

测交: F1(待测个体)与 隐性纯合子 杂交的方式。如: Dd ×dd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 =3 :1,则双亲一定都是 杂合子 。 Dd ×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 =1 : 1 ,则双亲一定是 测交类型。 Dd ×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 显性 纯合子。

4、配子类型 如: 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 2×2×2=8 种

基因型类型 如: AaBbCc ×AaBBC ,c 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3 ×2×3=18 种 表现型类型 如: AaBbCC ×AabbCc ,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2 ×2×1=4 种

必修二(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会知识点

1、概念和关系

同源染色体: 形状和大小 相同,一条来自 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Ⅰ两两 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 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 染色单体 。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 配对 的现象。

关系: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 DNA 分子。 交叉互换:指 四分体 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 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 多个基因,他们在染色体上呈 线性 排列。

非等位基因— —包括 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基因及 同源染色体的 不同位置的基因。 符 号类: P 亲本 ♀母本 ♂父本 ×杂交 ×○自交 F1 子一代 F2 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

高豌豆×矮豌豆

P :AA × aa 显性 AA 、 Aa 3/4

隐性 aa 1/4

F1 : 高 豌豆

F1: Aa

纯合子 AA 、 aa 1/2

↓×○

杂合子 Aa 1/2

F2 :高豌豆 矮豌豆

F2: AA Aa aa

显性中纯合子 AA

1/3

3 :1

1 :

2 : 1

显性中杂合子 Aa

2/3

F2中有 3种基因型, 2种表现型, 比例 3:1

(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 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 的基因。如:D 和 d 是等位基因 子二代 合计 基因型通式

YYRR 1/16

基因型 比例 表现型

YYRr 2/16 双显

( Y_R_)

YyRr 4/16 纯隐

( yyrr ) YYrr 1/16 单

显( Y_rr )

yyRR 1/16 单显

( yyR_)

YyRR 2/16

yyrr 1/16

1/16

9/16

3/16 3/16

F2中有 9种基因型, 4种表现型, 比例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9:3:3:1

亲 本 类 型

重组 类 型

2/16 2/16

减数分裂特点:复制一次,分裂两次。

结果: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且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2、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是:初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做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1个卵细胞。无变形过程。

3、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

4、伴性遗传(致病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⑵ 交叉遗传。即男性→女性→男性。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⑴女性X D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⑵ 代代相传。

(一)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①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

(无中生有为隐性);②双亲有病子代正常为显性(有中生无为显性)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①在隐性遗传中,女病人的父亲或儿子正常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女病父正非伴性)

②在显性遗传中,男病人的母亲或女儿正常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病母正非伴性)

1、性别类型:XY 型:XX 雌性XY 雄性。如人类、动物、高等植物。

ZW 型:ZZ 雄性ZW 雌性。如鸡、鸟类、蚕、蛾蝶类。

必修二(三、基因的本质)必会知识点

一、主要的遗传物质经典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第43 页图3-2

结论:在S 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 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第44 页图3-3

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过程:①标记噬菌体:含S的培养基含S的细菌蛋白质含S 的噬菌体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含

32P的细菌培养DNA含32P 的噬菌体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含35S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体内没有(有/ 没有)放射性35S 含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体内有(有/没有)放射线32P (2)结论:进一步确认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自我复制,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因此RNA是它的遗传物质。

4.非细胞结构(病毒):DNA或RNA

生物的遗传物质原核生物:DNA

细胞结构真核生物:DNA

5. 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 病毒)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C1 +G1 )=( A2 + T2 )/( C2+G2 ) 、 DNA 分子的复制

②过程:53页图 3-12③结论: 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④DNA 分子复制的过程

1.概念:以亲代 DNA 分子为 模板合成子代 DNA 的过程 2.复制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 3 .复制方式: 半保留复制 4.复制条件:(1)模板:亲代 DNA 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2)原料:4 种脱氧核苷酸

(3)能量 :ATP (4)酶: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等

5.复制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 。 6 .复制场所:主要在 细胞核 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存在。 7.复制意

义:保持了遗传信息的 连续性 。

⑤与 DNA 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 1.一个 DNA 连续复制 n 次后, DNA 分子总数为: 2n 2.第 n 代的 DNA 分子中,含原 DNA 母链的有 2 个,占 2/2 n 。 四、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1.基因与 DNA 的关系:①基因的实质是 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②每个 DNA 分子包含 多个基因。 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线性 排列。

②染色体是基因的 载体 ,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基因分布。 3.基因

与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①脱氧核苷酸是构成基因的 基本单位 。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 遗传信息 。 4.遗传信息蕴藏在 碱基的排列顺序中 ;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的 多样性 ,而 碱基的特异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 DNA 分子的 特异性。

必修二(四、基因的表达)必会知识点

核酸 项目 DNA (脱氧核糖核酸 )

RNA (核糖核酸 )

结构 双螺旋

单链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4 种)

核糖核苷酸( 4 种)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碱基 A 、T 、G 、C

A 、U 、G 、C

产生途径

复制

转录

存在部位

主要位于 细胞核 中染色体上,极少数位于 细胞

质中的 线粒体 和叶绿体 上 主要位于 细胞质 中

功能

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①mRN :A 转录遗传信息,翻译的模板 ②tRNA :运输特定氨基酸 ③rRNA :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 DNA 分子的结构

1、基本单位: 核苷酸

( 4 种)

2.平面结构: 2 条 脱氧核苷酸长

3.空间结构: 双螺旋结构

((

特点

4.计算:( 1) A=T C=G ( 1)两条链 反向平行 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脱氧核糖 和磷酸 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 基本骨架 ;碱基排列在内侧 3)碱基通过 氢键连接成 碱基对 ,A 和 T ,C 和 G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

则 2)(A+C )/ (T+G )= 1 或(A+G ) / (T+C )= 1 3)如果( A1+C1 )/( T1+G1 )=b 那么( A2+C2 )/ ( T2+G2 )=1/b

4)(A+ T )/( C + G )=(A1 + T1 ①方法: 同位素示踪法 及密度梯度离心

磷酸 含氮碱基 脱氧核糖

A :腺嘌呤 G :鸟嘌呤 C :胞嘧啶 T :胸腺嘧啶

1、转录

⑴转录的概念:在细胞核中,以 DNA 的一条链 为模板合成 mRNA 的过程 ⑵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⑶转录的模板: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

⑷转录的原料: 4 种 细胞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⑸转录的产物:一条 单链的 mRNA 分子 ⑹转录的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翻译

⑴定义:以 信使 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 蛋白质 的过程 ⑵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 核糖体 上 ⑷翻译的原料: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 ⑹翻译的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中心法则① DNA 的复制;②转录:③翻译;④ 这

些过程都要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

DNA →DNA RNA → RNA DNA →RNA 真核 生物 病毒 RNA →蛋白质 RNA → DNA

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有两条途径: ①基因通过 控制酶的合成 来控制代谢过程 ,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

状。 ②基因通过控制 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 生物体的性状。

5、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或表达后的蛋白质也可能受到

环境 的影响

必修二(五、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必会知识点

1、生物的变异包括 不可遗传 变异和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三种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 染色体变异 。

(一)基因突变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 基因突变

病因: DNA 的碱基对发生 替换 。

2.基因突变: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 基因结构 的改变 。 3.诱发基因突变的三

种因素 物理因素 、 化学因素 、 生物因素 。

物理因素有: 紫外线、 X 射线 等。化学因素有: 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等。生物因素主要是指 某些病毒 。

4.基因突变的特点: 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不定向性 。

5 .基因突变是 新基因 产生的途径;是 生物变异 的根本来源;是 生物进化 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类型: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和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 交叉互换。

2.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变异的主要原因是 基因重

组 。

(三)染色体变异

1.结构变异:① 缺失 ②重复③倒位 ④易位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 个别染色体 的增加或减少,如 21 三体综合征 ; 另

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 染色体组 的形式 成倍 增加或减少。

3.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 各不相同 ,携带着控制生物 全套 遗传信息。 4.由

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叫做二倍体;

体细胞中含有 3 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统称多倍体。

5.大多数生物是二倍体,如 人、果蝇、玉米 等;香蕉是 三倍体 ;马铃薯是 四倍体 ;小黑麦 是八倍体。 6.多

倍体的植株的优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比较大,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有所增加。

7.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 秋水仙素处理和低温诱导 等。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 种子

或幼苗 。当秋水仙素作用于 正在分裂的细胞 时,能够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从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 加倍。

8.由生殖细胞 直接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 本物种配子 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 单倍体 。 9.育种工作者常采

用 花药离体培养 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 人工诱导 使染色体数目 加倍 ,恢复到正常 染色体 数目。培育得到的植株,不仅能够 正常生殖 ,而且都是 纯合子 。单倍体育种优点: 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⑶翻译的模板: mRNA ⑸翻译的产物: 肽链(蛋白质)

RNA 的复制;⑤逆转录

1.人类遗传病由 遗传物质改变 引起,主要分为 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 和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三大类。 2.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 一对 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 显性 遗传病: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

不全;伴 X 显性遗传病: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伴 X 隐性遗传病: 红绿色盲、血友病 等。

3.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 两对以上 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包括 先天性 发育异常和常见病, 如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 。在群体 中发病率较高,且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5.由染色体异常 引起的遗传病叫做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如 猫叫综合征 ,第 5 号染色体 缺失 某一片段引起; 21 三体综合征 ,体细胞中 多一条 21 号染色体 ;性腺发育不良,患者体细胞中 少一条 X 染色体。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 人类基因组全部 DNA 序列。测定的是人类 24 条染色体( 22+XY )上的碱基组成。

必修二(六、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必会知识点

1.杂交育种的原理: 基因重组 。 2 .杂交育种的优点: 将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个体 3.诱变育种的

原理: 基因突变 。

甲、 AABBDD × RR

ABDR

AABBDDRR

普通小麦 黑麦

不育杂种 小黑麦

DDTT × ddtt F 1

F 2

能稳定遗传的 乙、 高秆

矮秆

矮秆抗锈病的品种

抗锈病

易染锈病

① ② ③

DDTT × ddtt

F 1

配子

幼苗

能稳定遗传的 丙、 高秆

矮秆

矮秆抗锈病的品种

抗锈病 易染锈病

上述几种情况分别属于什么育种方式 甲 多倍体育种 乙 杂交育种 丙 单倍体育种

必修二(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会知识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会填空即可)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传衍来的。

主要内容 ( 2)生物是由 低等向高等 逐渐进化的。 (3)生物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 用进废退 和 获得性遗传 。 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 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

方向

○1 对于 遗传和变异 的本质,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2.

局限性 ○2 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只局限于 个体水平

○3 强调物种形成都是 渐变 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1 能够科学地解释 生物进化 的原因

3. 意义 ○2 生命现象统一性是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3 生物的多样性和 适应性 是进化 的结果

图示 4 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 AAAaaBBBBb 的生物体,有 5 个染色体组。

11.四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有 4 个染色体组,产生的配子中

有 二、人类遗传病

2 个染色体组。由此配子发育的个体叫 单倍体 。

10.染色体组的识别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种群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 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③ 自然选择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 发生改变并决定 进化方向 ; ④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⑤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和隔离 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自然选择的问题研究已从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单位。 这样就形成了以 自然选择学说 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1)种群:生活在 一定自然区域 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叫种群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

①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 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 1。 1

②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 +1 杂合子的频率。

2

2.突变和基因重组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包括 基因突变 和染色体变异 。突变的有害或有利 不是绝对

的,取决于生物的 生存环境 。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 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 相互交配 ,并产

生出 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 隔离:① 地理隔离 :量变,一般形成亚种 ②生殖隔离 :质变,形成物种

3. 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 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的现象。

包括: a 、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 地理上的障碍 ,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 (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 b 、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 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 也不能产生 可育的后

代 ,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4.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 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 生殖隔离 。 大多数新物种,都是通过 长期的地

理隔离产生生殖隔离 , 是比较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①概念: 不同物种 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 之间在相互影响 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结果:通

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 物种 ,而且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 生态系统 。 2.生物多样性:

①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 多样性。 ②原因: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化石 。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①有些学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中性突变的逐渐累积 ,而非自然选择。

②有人提出物种形成不都是渐变过程,而是 种群长期稳定 和迅速形成新种 交替出现的过程

基因频率 =

某基因的数目 该种群全部等位基因数

基因型频率 =

该基因型的个体数目 该种群个体总数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 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 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 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 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三、精子与 卵细胞的形 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 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 极体 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最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知识讲解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郑州一中 1106班高唱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 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生物必修二学考知识点汇总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 植物,且是 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实验现象 P : DD 高茎X dd 矮茎 F i : J Dd 咼茎(显性性状) F i 配子: D 、d J F 2: 咼茎 矮茎(性状分离现象) F 2的基因型: 3 i (性状分离 比) DD : Dd : dd =i : 2 : i 3、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P-5) 4、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测交 Dd 高茎 X dd 矮茎 _Dd dd_ (基因型) 一高茎 矮茎(表现型) 二、相关概念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 ,F i 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 ,F i 没有表现出来 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 、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 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 D 与d 基因。 3、 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 状分离):分为显性纯合子(如 AA_的个体)和隐性纯合子(如 aa 的个体) 杂合子:由丕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 性状分离) 4、 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 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 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 测交:让F i 与隐性纯合子 杂交。(可用来测定 F i 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I 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 的分开而分离。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1、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 不同表现类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必修2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种生物的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资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第2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相关信息: 在减数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各是一条细长的西四,呈染色质状态,所以,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姐妹染色单体的。 思考: 细胞两极的这两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吗 初级精母细胞两极的这两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出现了哪些特殊的行为?这对于生物的遗传有什么重要意义? 联会,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这样的话可以让产生的配子都不相同,提供更多的遗传信息,保证后代的多样性,保证后代能适应未来各种未知的变化.这个是生命长期进化适应环境的结果.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细胞质基因不一定)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与独立性,因染色体在配子形成与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练习 生物如果丢失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就会出现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单独发育而来的,如蜜蜂中的雄蜂等。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虽然减少一半,但仍能正常生活。该如何解释? 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虽然百减少一半,但仍具有一整套度非同源染色体。这一组染色体,携带有控制该种生物体生长发育的版一整套基因。 注:雄蜂是孤雌生殖,可以正常繁殖后代。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这23对染色体中一般包含46个DNA分子,其中第1号~第22号是常染色体,第23条是性染色体,现在几经发现第13号,第18号,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婴儿,都表现出严重的病症,据不完全调查,现在还未发现其他常染色体多一条或多几条的婴儿,这是为什么呢? 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会严重影响生殖、发育等各种生命活动,未发现其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婴儿,很可能是发生这类变异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或在胚胎早期就死亡了的缘故。 第3节伴性遗传 基因位于性染色体,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就会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分,进行大量增殖。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质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因为大多数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思考: 1. 大多实验以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主要是繁殖快,试验周期短;遗传信息便与分析;另外细菌或病毒的生存条件简单便于操作,且易于控制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重点]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重点]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复习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高效的复习才能让学生在考试时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掌握重点知识很重要,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2.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纯合子: (DD或dd)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4 .杂合子:( Dd)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5.杂交: DD×dd Dd×dd DD×Dd 6.自交: DD×DD Dd×Dd 7.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Dd×dd)

8.分离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 9.(1)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 子(Dd)。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或DD×Dd或DD×dd 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yyrr,但亲本为YYrr ×yyRR,F2中重组类型为10/16,亲本类型为6/16]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1)同源染色体:两条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父方,一条母方的染色体。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复制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包含四条姐妹染色单体,这对同源染色体叫四分体。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会考知识点

必修2 1、减数分裂的概念(B) 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B)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 2n 2n n n n 2n n 3、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特征:(B) 1、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2、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 2n 2n n n n 2n n 染色单体4n 4n 4n 2n 2n 2n 0 0 DNA数目4n 4n 4n 2n 2n 2n 2n n (染色单体在第一次分裂间期已出现;请注意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的前期或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3、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卵巢 过程精细胞变形不需变形 性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 个极体 相同点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选.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 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2.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或DD×Dd 或DD×dd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遗传学中的常用符号 2.遗传学中的概念分析

3.分析孟德尔遗传试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用正确的实验材料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的设计实验程序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

于杂交)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6.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 F1:高茎豌豆 F1: 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F2:DD Dd dd 3 : 1 1 :2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黄圆×绿皱 P:YYRR×yyrr ↓ ↓ F1:黄圆 F1: YyRr ↓自交↓自交 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 F2:Y--R-- yyR-- Y--rr yyrr 9 :3 : 3 : 1 9 : 3 : 3 :1 在F2 代中: 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9种基因型:纯合子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 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 ×2/16 完全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 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变化情况 精原细 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 胞 细胞图像 染色体形态 染色体数/条444242 DNA分子数/ 个 4→888442

高中生物必修二常考知识点(背诵)

高中生物必修二常考知识点(背诵) 必修二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萨顿的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通过类比推理提出)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 1

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萨顿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秦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7、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8、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10、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1、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提纲)期末必备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 F1:高茎豌豆F1: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dd

生物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生物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1 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 1.细胞膜的成分 ①构成细胞膜的化学元素有C、H、O、N、P等。 ②糖蛋白和糖脂分布在膜的外表面。因此,根据糖蛋白的分布,可以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 ③糖蛋白(又叫糖被)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还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 ④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复杂的膜,其蛋白质含量和种类较多。 ⑤各种蛋白质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很多,如运输物质的载体、识别作用的糖蛋白、接受信号的受体、体现病原体特异性的抗原及催化作用的酶等。 ⑥正常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以此可以作为细胞是否癌变的指标之一。 ⑦物质能否通过细胞膜,并不完全取决分子大小,而是根据细胞生命活动是否需要。如木糖分子比葡萄糖分子小,但细胞能吸收葡萄糖而不能吸收木糖。 【例】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鸡血细胞常用来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B.细胞膜上的糖被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作用 C.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可改变其组成,不改变其通透性 D.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完全依赖于信息交流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具有除细胞膜外的其他膜结构,因而常被用来制备细胞膜。鸡属于鸟类,其血细胞含有细胞核等具膜结构,A错误;细胞膜主要由磷脂、糖类、蛋白质等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蛋白质被分解,细胞膜的通透性将改变,C错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依赖于信息交流,D错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糖被还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B正确。 答案:B 2.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 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如图所示)。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归纳如下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 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高中生物必修二会考知识点

会考知识点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1、减数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精原细胞(卵原细胞)进行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部分片段的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初级精母(卵母)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即次级精母(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每个次级精母(卵母)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共产生4个 2.精子的形成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细胞的形成场所:卵巢 3.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4.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则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姐妹分家—减Ⅱ后期 5.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高茎和矮茎、长毛和短毛。 6.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17.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如A和a)。 18.纯合子(如AA、aa的个体);杂合子(Aa) 19.表现型与基因型(关系: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 10.杂交;自交;测交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2. DNA复制的方式:半保留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13.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腺嘌呤)配对T(胸腺嘧啶), C(胞嘧啶)配对G(鸟嘌呤) 注:RNA中没有T,而是U(尿嘧啶) 14.DNA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还需要模板、原料、能量。 15. 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酶:解旋酶、RNA聚合酶;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产物:信使RNA(mRNA) 16、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核糖体)。模板:mRNA(具有密码子)。 原料:氨基酸(20种)。搬运工具:tRNA(具有反密码子) 17.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18. 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间接); (2)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在F2 代中: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复习提纲精华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复习提纲精华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种生物的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资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第2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相关信息: 在减数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各是一条细长的西四,呈染色质状态,所以,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姐妹染色单体的。思考: 细胞两极的这两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吗 初级精母细胞两极的这两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出现了哪些特殊的行为?这对于生物的遗传有什么重要意义? 联会,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这样的话可以让产生的配子都不相同,提供更多的遗传信息,保证后代的多样性,保证后代能适应未来各种未知的变化.这个是生命长期进化适应环境的结果.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细胞质基因不一定)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与独立性,因染色体在配子形成与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练习 生物如果丢失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就会出现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单独发育而来的,如蜜蜂中的雄蜂等。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虽然减少一半,但仍能正常生活。该如何解释? 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虽然百减少一半,但仍具有一整套度非同源染色体。这一组染色体,携带有控制该种生物体生长发育的版一整套基因。 注:雄蜂是孤雌生殖,可以正常繁殖后代。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这23对染色体中一般包含46个DNA分子,其中第1号~第22号是常染色体,第23条是性染色体,现在几经发现第13号,第18号,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婴儿,都表现出严重的病症,据不完全调查,现在还未发现其他常染色体多一条或多几条的婴儿,这是为什么呢? 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会严重影响生殖、发育等各种生命活动,未发现其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婴儿,很可能是发生这类变异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或在胚胎早期就死亡了的缘故。 第3节伴性遗传 基因位于性染色体,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就会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分,进行大量增殖。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2会考复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1——7章)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 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 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孟德尔遗传实验运用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说-演绎法,其一般过程是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说(假设)、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2.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自花授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品种多,差异大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2)由单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3.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必考基础知识点全面总结教学文案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原因:(1)内因:DNA自我复制过程中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 (2)外因 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r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 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细菌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没有以上因素的影响,细胞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发生频率比较低,这些因素只是提高了突变频率而已。 3、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上);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 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3.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1.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2.类型: 缺失:染色体某一片断缺失 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断 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断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断位置颠倒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2.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 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答案:3 2 5 1 4 ②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答案:2 2 3 3 4 1(1)Aa ______ (2)AaBb _______ (3)AAa _______ (4)AaaBbb _______ (5)AAAaBBbb _______ (6)ABCD ______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 概念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的,体细胞内含有两 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体细 胞内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个 染色体组的个体 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 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 体 染色体 组 2个3个或3个以上1至多个 来源受精卵受精卵配子 自然成 因 正常有性生殖 未减数的配子受精;合子染 色体数目加倍 单性生殖(孤雌生殖或 孤雄生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