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美国页岩油:如何影响全球石油市场

美国页岩油:如何影响全球石油市场

美国页岩油:如何影响全球石油市场
美国页岩油:如何影响全球石油市场

美国页岩油:如何影响全球石油市场?

2014-6-27 14:05:49 标签:美国最大产油国页岩油新格局全球石油市场李建新

文|李建新

中石油(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

根据能源集团PIRA 的数据模拟,到2015年,由于美国页岩油(或致密油)产出大增,其原油产量将超过沙特和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页岩油革命引发史上第二次产油高潮的议论不绝于耳。

无独有偶,在美国能源战略进行深入调整的同时,欧洲原油和成品油市场、中东原油产出和炼厂格局、亚洲供需格局,以及国际石油套利交易也悄然出现诸多中长期格局变化的迹象。

以上变化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将深刻影响未来国际石油市场的长期走向,值得仔细推敲和深入研判。本文在相关文献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做一些前瞻预判和探讨,这对中国石化海外企业优化长期资源配置,应对市场格局性变化,进行前瞻战略部署,或有一定的意义。

1、美国页岩油革命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美国北部贝肯(Bakken)和南部鹰滩(Eagle Ford)、巴内特(Barnett)等地页岩油(或致密油)产量大增,使得美国本土原油产量大幅提升,产量增幅也在提高,出现长期U型反转态势。

现在几乎可以断言,2010年下半年出现的WTI(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与布伦特原油价差大幅拉宽的原因,主要就是市场参与者对美国原油、尤其是WTI

计价原油长期供应增加预期的提前反应。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和高盛的数据,2013年,美国原油总产量27.2亿桶,日均约745万桶,日均同比(比2012年,下同)增加97万桶,或15%,增幅主要来自PADD 2和PADD 3地区(即北部Bakken地区和南部德州地区)的页岩油(或致密油)。

2013年美国页岩油(或致密油)产量达到350万桶/日以上。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0年美国原油产量将超过1100万桶/日,其中页岩油产量或接近500万桶/日水平。

此外,由于本土产量的增加,美国原油进口不断减少,2013年原油进口量日均111万桶,比2012美国页岩油革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年减少12万桶或10%。随着美国经济的加速复苏,2013年其需求增幅达到39万桶/日,自1999年来首次超过中国。美国2013年原油商业库存总水平增幅约为31万桶/日。

按以上数据粗算,美国出口量增幅应该约在18万桶/日。由于本土产量增加,WTI等本土原油计价较低,欧亚成品油裂解差(CRACK)溢价明显,美国增加出口成品油,2013年四季度向欧洲的成品油出口量增幅约在20万桶/日,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长期来看,东西半球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必将出现一轮再平衡过程,页岩油革命对美欧原油计价体系或将产生显著影响,预计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WTI 等美国原油计价体系的回归。

市场一度认为,美国本土产量大增将长期压制国际原油价格,尤其是WTI

价格,但笔者不完全赞同。

首先,应当承认,美国北达科他州的贝肯(Bakken)和德州的鹰滩(Eagle Ford)等页岩油主要进入WTI交割地库欣(或南部炼厂),使得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和库欣原油库存在2013年一度创出历史新高,加上输油管线不畅,WTI一度明显受压,WTI与布伦特原油价差最高拉大到28美金/桶以上。

但是,2014年年初库欣到美湾的油管“拱心石XL”(Keystone XL)贯通,预计2014年二季度Seaway Twin油管也将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加上美湾炼厂开工率加大,2014年初库欣原油库存已出现大幅回落,WTI 很可能将受到中长期的支撑。

因此,WTI与布伦特原油价差的一轮长期拉宽走势或已告一段落,中长期可能继续收窄和稳定化,出现一轮“超跌修正”期,高盛即预计价差中长期均价缩窄到5美金/桶,且不排除2014年WTI会阶段性高于布伦特原油价格。

二是美国本土原油计价格局将再次调整。

如美湾地区计价基准多元化,“Gulf Coast 321”等新计价基准出现,LLS (路易斯安那轻质低硫原油)等美湾计价基准也得到强化,使得价差变化从WTI 对布伦特原油,转到了“Gulf Coast 321”和LLS对布伦特原油的链条,WTI与布伦特原油的价差波动率得到这些中间链条的“平滑”,波动已趋稳,前几年大幅波动走势有所收敛。

三是布伦特原油的强势或将收敛。

美国向欧洲的成品油出口大幅增加,2013年四季度月均出口量达到25万桶/日,流向主要是荷兰ARA地区、法、德和直布罗陀等地区,套利交易使得欧洲柴油等品种的供应增加,伦敦柴油等欧洲成品油价格相对受压,对布伦特原油的CRACK走弱,欧洲炼厂利润继续下降,减少布伦特原油计价系的采购,或在中长期牵制布伦特原油走势,这一趋势2014年一季度已出现端倪。

相比之下,美湾炼厂对LLS和WTI原油的炼制利润(Margin)却出现回升,2011至2012年一度达到近30美金/桶,去年也在相对高位,或将支撑WTI的中期溢价。

四是美国原油基础设施将出现新的调整。

如库欣到美湾油管流量不断增加后,库欣库存变化的影响力或将弱化,美湾库存(PADD 3库存)影响力将上升,库欣变化或将滞后于PADD 3地区库存变化。

再如,为获得更多的加拿大重质原油调和轻质页岩油,白宫或将加快对“拱心石XL”油管北段工程的申批进程。一旦北方输入管线贯通,WTI计价或将再次出现一轮调整过程,值得密切关注。

美国市场的调整,对中东原油市场也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一个基本事实是,美国原油进口总量和从中东的原油进口均在下降。

根据EIA进口数据,美国从波斯湾地区(Persian Gulf)的原油进口曾达到301万桶/日的历史高点,之后开始下降,2009年12月达到136万桶/日的历史最低,2013年12月自中东的进口量在221万桶/日水平,略有回升。

而美国进口总量则基本一路下滑,自2005年逾1050万桶/日降至2013年底的约750万桶/日,其中自委内瑞拉、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南美国家的进口量下降幅度最大,而从加拿大的进口一直稳步提升。

市场一度预计,由于页岩油的产出增加,美国从欧佩克的进口应该加速下降,但现在看来未必。

一是由于美国主要页岩油产区的原油品质较高,一般API在35°或更轻,如《石油与天然气杂志》(Oil & GasJournal)预计10年内可降至31°,含硫量低于1%,但炼厂反而需要相应更多的重质和中质原油来调和,因此有机构认为美国对欧佩克的原油需求未必快速下降。

二是由于美国轻质油增加,从加拿大阿尔伯塔等地的重质油进口也增加,恰恰缺少中质油调和,造成目前市场对阿拉伯轻质、中质原油的需求增加,且原油调和的利润可观,这都使得中东原油价格未必出现预期的弱势,即使价格下降,降幅也可能是较为缓和的。

2、美国页岩油革命对国际成品油市场的影响

原油市场供求的调整对成品油市场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不确定因素更多,但从长期趋势上看,可能将出现以下变化:

一是全球炼油能力的区域分化将日趋加重。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和摩根斯坦利的数据,2014年全球炼油产能预计将超过9300万桶/日,年增幅约在0.4%,但地域差别明显:增幅集中在非洲(逾6%)和亚太区(3.3%),中印两国增幅在6-8%,中东地区增幅1.1%;美国炼能2012年开始增加,年增幅0.4-0.5%;但欧洲和澳洲炼能大幅下降,降幅分别在2%和11%。

这意味着澳洲、西欧和东、西非的成品油需求会出现更大的增幅,进口需求会增加,应捕捉市场机会;而美国凭借低成本资源优势,向以上地区的套利交易会大幅增加,也有不少新的市场机会出现。

二是美国炼能加速增加。

2014年预计由2011年的1732万桶/日增加到接近1750万桶/日,且炼厂开工率维持较高位,美国向欧洲的出口量增幅或到25万桶/日,向东非和亚洲也增加出口航煤和汽油等品种,使得欧洲和亚洲等地炼厂的备用产能(Spare Capacity)增加,成品油出现短缺的几率下降,这对欧洲成品油价格和原油计价(如布伦特原油)都可能是中长期压制。

长期来看,欧洲和亚洲成品油的CRACK或长期逐渐走弱,亚欧套利窗口打开的频率和时长降低,但美欧、美亚或美非套利窗口容易被砸开,出现趋势性变化的迹象。

三是欧洲炼能结构调整的影响深远。

欧洲2013年炼能降幅估计接近2%,或38万桶/日,相当于一个大型炼厂,其中以法国、葡萄牙、希腊、罗马尼亚等国居多,东欧炼能保持稳定。

彭博(Bloomberg)预计,2014年至2020年,欧洲每年平均关停一个大炼厂或两个中小型炼厂,原因主要是欧洲成品油品种结构矛盾突出,柴油需求上升而汽油过剩,但炼厂装置升级改造的成本较高,欧盟估计2020年前全部改造需投入1.3万亿美金,如葡萄牙的高浦能源(Galp Energia)和希腊的希腊石油(Hellenic Petroleum)等炼厂的改造升级耗资均在10-15亿美金。

但是,也有分析认为,炼厂关停会受制于政府控制失业率和政治等因素考量,减产速度未必有预想那么高。

以上欧洲炼能调整的长期影响,需从美、欧、中东和亚洲各市场综合考量。以欧洲炼能缺口每年增加38万桶/日估计,理论上基本可由道达尔的沙特朱拜勒等炼厂填补,当中东需求出现季节性增加时,才会增加从亚洲的进口,这样,原来的欧-亚格局转变为亚洲-中东-欧洲的格局,亚洲成品油CRACK将更多受制于中东的季节性需求波动以及美国的出口量变动等因素,外生变量更加复杂。

初步估计,亚洲成品油的CRACK长期仍有重心下移的趋势,预计亚洲柴油等品种的CRACK每年以3-5%的幅度缩窄,但CRACK的波动率有长期增大趋势,在中东宗教节日、欧洲供求扰动、美国出口量增加等因素被炒作时,CRACK仍有阶段高点,幅度也可能较大,而欧美套利窗口打开的频率和时长将减小。

这对中国石化成品油的国际贸易业务有现实意义,需要我们今后更加关注中东和欧美全链条的成品油供求变化,在跨区套利时需要更精准、迅速地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加强实货的物流调度水平,提升库存经营的低储高销水准。

此外,需要更好地发挥纸货锁价套保的作用,也可针对CRACK中长期的弱势进行保值等操作。

3、应对页岩油革命变局的思路

总体来看,美国页岩油革命对国际原油市场、成品油市场甚至替代能源市场的影响可谓深远。中国如果应对得当,在资源获取、上下游整合、深化国际市场参与度等方面,可能有更多的机遇。

一是对欧美原油计价变局应审慎应对。

建议在目前WTI和布伦特原油价差的回弹阶段,维持或增加布伦特原油计价系,即欧洲、俄罗斯及部分中东原油的购买比例,利用美国本土计价的强势格局来布局和获利,并借此调整原油调和炼制比例。

二是借鉴美国经验,设置多元化的原油和成品油计价体系。

从WTI和价差这一轮拉大的行情看,美国设置多元化的原油和成品油计价中心,将原油实物交割地和交易中心分离,有助于熨平价格波幅,调节资源配置,或是中国在推进原油计价体系过程中可借鉴的经验。

目前上海自贸区正在打造原油期货交易中心,可以不急于打造统一的原油计价基准,而考虑从当地交易活跃的成品油入手,先在上海、深圳、山东、黄埔等地形成几个地区成品油交易中心和计价基准,提高成品油实货和纸货掉期(SWAP)以及跨区套利等交易,然后再利用各地挂靠的原油品种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原油计价基准,最终再形成标准的原油期货计价基准。

另外,可将实物交割中心放在上海等地,但将交易中心等设置在其他地区甚至香港,增加市场参与度。

此外,税收优惠和法律框架是国际石油交易中心的命脉,国内应加大与香港合作力度,引进香港丰富的判例法法律人才,将相关法律条文细化,加大税收优惠,才能吸引国际油商和金融机构的参与,这种先分后合的方案似乎更加可行。

三是借助三大洲成品油和原油价格的波动期,做大做强跨区和跨品种套利业务。

既增加稳定的效益来源,又借助套利交易加深市场参与度,开拓海外目标市场,打造大物流体系,与国际化交易模式接轨。

四是建议对亚洲成品油CRACK 中长期可能逐步走弱的格局有所准备。

适当布局战略性CRACK期纸货套保头寸;短中期则利用CRACK的波幅套利,把握好系统内资源的出口时机和节奏,实纸货联动,增创出口效益。

五是中东成品油市场在新格局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凸显。

一方面熨平了欧亚套利价差的波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中东自身需求对亚洲成品油价格的影响力,其中有变局,也有机遇。

中国石化应利用中东炼厂资源,增加套利交易,增大向欧洲和非洲市场的辐射;同时利用沙特等国需求变化的信息,更准确把握跨区差价和纸货波动,为我所用,开疆辟土。

六是借助市场调整期网罗国际化人才,加快国际化步伐。

利用原油计价的波动期加快推进我国原油和成品油的计价基准建设,提高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进一步保障中国能源安全。

中国油页岩资源及分布现状

中国油页岩资源及分布现状 1.油页岩资源概况 中国是一个油页岩资源丰富的国家,储量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扎伊尔和巴西,居世界第5位。中国油页岩主要分布于15个省份(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中南地区,查明资源储量329.89×108t,远景储量达万亿吨。其中,油页岩查明资源量吉林省174.27×108t、广东省55.15×108t、辽宁省45.05×108t,分别占全国油页岩查明资源量的52.83%、16.72%和13.65%。 油页岩在我国广泛分布,各个时代地层均有所发现。我国第三系是油页岩最主要的分布层位,平面上分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东部自北而南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鲁西地区、鲁东地区、苏浙皖地区和两广地区,中部从晋东南地区、洛阳地区、南阳地区、江汉地区、赣湘粤地区到雷琼地区。白垩系油页岩主要分布于天山、祁连山、秦岭到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侏罗系油页岩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三叠系油页岩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和滇西断陷带,古生代油页岩分布于山西地区。 中国油页岩沉积环境为陆相湖泊、海相以及海陆交互相,但以陆相为主。油页岩中的有机质由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及动物碎片组成。在还原条件下经过成岩作用和煤化作用过程,转变为固体的可燃有机岩。其造岩矿物主要为粘土类硅铝酸盐矿物、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含量较多,氧化钙含量较少。油页岩分布在大小沉积盆地有90多处,主要盆地有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阴山-大青山区、茂名盆地、下辽河-抚顺盆地、尚志-依兰-罗北盆地等,约有34个主要含矿区(图9-8)。 图9-8 全国查明油页岩资源分布图[1] 中国陆相油页岩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沉积环境、气候等因素控制。也有学者提出中国松辽盆地油页岩的形成与海侵事件有关。对于陆相断陷盆地,气候和构造运动对内陆盆地油页岩的形成、赋存和分布起着重要控制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矿产形成和分布规律。赋存油页岩的沉积盆地中生代以坳陷湖盆为主,新生代以断陷湖盆为主。从中国油页岩时空分布来看,油页岩富矿主要富集于新生代断陷湖盆中。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不变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上述两大目标的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美国自身实力消长,美国反共和争霸世界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 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有:①推行杜鲁门主义,对苏联实行冷战。②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日本推行扶植、援助和控制政策。③推行第四点计划,疯狂镇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推行新殖民主义。帮助蒋介石在中国打内战,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在亚洲建立美国控制的反共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发展。 ④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上不予承认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政权。⑤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把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这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主要目标是在亚、非、拉扩张和控制西欧、日本。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的“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朝鲜战争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了美国全球战略:①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其核心是力图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②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年)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实行“灵活反应战略”和针对苏联和中国的“两个半战争”。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年)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最初是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谈话时提出的。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

陕北油页岩地质特征_成矿规律及开发条件

第27卷 第2期 GEOLOGY OF SH AANXI 2009年12月 文章编号:1001 6996(2009)02 0053 08 陕北油页岩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及开发条件 王党国1,石尊应1,郑向光2 (1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 710065;2 陕西省地矿局第二物探大队,西安 710016) 摘 要:陕北油页岩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安定组、延 安组地层中,其中三叠系延长组的长7、长9、长1是油页岩发育的主要层段。地层 总体为一产状平缓的向北西西微倾的单斜构造,地表绝大部分被第四系现代风积沙 覆盖。油页岩矿石多呈灰黑色片状,主要成分为硬质粘土类矿物,含少量石英、长 石细屑及沥青质点。油页岩分布受基底差异运动形成的构造坳陷盆地控制。成矿受 岩相古地理环境控制,深湖-半深湖相沉积环境形成的油页岩分布广泛,品质好, 浅湖和三角洲相沉积环境形成的油页岩分布范围小、厚度小、含油率低。鄂尔多斯 盆地不仅油页岩资源丰富,而且开发条件优越,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对解决 我国油气等常规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非常有利。 关 键 词:陕北油页岩;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开发条件 中图分类号:P618 120 1 文献标识码:A 油页岩是一种能源矿产,它富含页岩油和沥青质等有机质(亦称油母),属于固体可燃矿物,为沉积型矿床。油页岩主要用途有:A、提炼页岩油及相关产品;B、作为燃料直接用来发电、取暖和运输;C、生产建筑材料、水泥和化肥。随着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不断开采利用,能源资源将逐渐减少,最终面临枯竭,资源紧缺的矛盾将进一步突现,油页岩必将成为石油的补充和接替资源。 1 陕北油页岩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是西北地区有关油页岩记录最多的地区,油页岩分布层位包括侏罗系延安组、安定组,三叠系延长组、二叠系山西组及石炭系太原组。其中,三叠系延长组、侏罗系安定组油页岩全部分布在陕西境内渭河以北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页岩也主要分布在陕西北部,总分布面积将近1 8万平方千米。预测资源量825 2亿吨。 1 1 区域地质背景 收稿日期:2009 09 23 作者简介:王党国,男,49岁,高级工程师,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和技术管理工作。

如何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如何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全球战略是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提出的战略,并且其始终是贯穿美国对外政策的中心。全球战略是指大国调动和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参与国际斗争,维护和增强本国利益,实现国家根本政治目的的方略。在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全球性超级大国才有资格、有可能形成全球战略。深入透彻地研究美国的全球战略,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出发,抓住有利机遇,利用和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着重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更好地维护我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富强。 一、二战后美国战略部署的演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之所以提出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因为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发展很快,又垄断着原子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整个全球参战国家关系和美国国际战略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由于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波诡云谲,和美国自身实力的变化,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第一阶段是美国战后第一次战略扩张期,是从战后初期到六十年代末,美国奉行的是对外扩张战略,这一时期对外战略带有明显的扩张、进攻和侵略的霸权色彩。1947年3月12日提出的杜鲁门主义就是其突出表现。这一时期的全球战略要求推行实力政策,主张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一场全球战争。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国际战略的收缩期。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被迫对全球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大肆推行缓和战略。尼克松政府确定了全球战略计划的4项原则:①遇到战略核战争依靠美国的核力量。②遇到战区核战争由美国承担主要责任,英国等承担部分责任。③战区常规战的任务由美国和盟国部队分担。④对次战区或地区性战争,由当事国和盟国承担主要责任,美国提供一定援助。

美国能源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能源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作者:王志勇] 2012年以来美国“能源独立”成为世界能源领域最热门的话题,页岩气开发的成功,带来了一场全球性的能源革命。对于美国而言,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将有助其走出金融危机阴影,成为经济复苏的强劲动力。对中国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利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如何发挥好价格等市场手段来有效地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如何更好地推进新能源的发展等都是我们迫切需要理清的问题。 以页岩气开发为标志的美国能源革命的影响 近10年来,美国在页岩气领域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据估计其页岩气资源总储量约为187.5万亿立方米,技术可开发量超过24万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美国40%以上的能源将来自页岩气。同时,美国开始用新技术开采原来已经关闭的内陆和沿海油气田。从其国内来讲,不仅改变了能源供应结构,促使全国油气进口预期不断降低,对外依存度有望降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且由于页岩气价格仅相当于目前传统燃气的1/3,大大刺激了传统能源的替代应用,如在交通行业中增加压缩天然气替代石油,发电行业中增加天然气替代煤炭等。但值得注意的是,页岩气大规模开发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对控制地下水污染的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因地制宜,不可能完全复制美国的开发模式。 我国能源供应面临的挑战 首先,一次能源储量不容乐观,对外依存度逐步加大。据估算,到2010年年底我国常规能源剩余可采储量为1600亿吨标准煤(经济可开

发),其中原煤59.8%,水能36.5%,原油3.4%。按照2010年的实际产量,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的保证年限只有几十年。同时,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利用国外能源的力度,2012年煤炭进口2.9亿吨,而石油进口2.7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8%,由于世界政治局势变化的复杂性,能源安全面临很大的挑战。 其次,能源结构不尽合理,清洁能源比例偏低。我国的煤炭是以发电和直接燃烧为主,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8.8%,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而世界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到30%。核电、水电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偏低,我国水能资源是仅次于煤炭资源的第二大能源,但很大比重是小水电,存在靠天吃饭的局面。2012年全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是1250万千瓦和982亿千瓦时,仅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 1.1%和总发电量的2%,与世界发达国家核电装机容量平均水平17%相比,我国核电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风能和太阳能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尚小,且其间歇性的特点使其难以承担主要负荷。 再次,能源利用率偏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压力巨大。由于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差异,我国终端能源利用率较发达国家偏低,目前,我国总能源效率为3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能源利用率的低下直接导致了单位GDP能耗的畸高,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达32亿吨标准煤,意味着我国“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不得超出4.24%,相较于“十一五”6.6%的能源消费实际增长率,须降低2.3个百分点,环境保护和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页岩油开采方法及关键技术

特殊油气田报告页岩油的开采方法及关键技术 汇报课程特殊油气田开发 汇报项目页岩油的开采方法及关键技术 院(系)石油工程学院 班级油工11-7 小组成员郭晓俊、辛晓霖、刘爽、 周楚琪、马晓曦 汇报日期 2014.12.15 指导教师刘丽 2014 年 12 月 14 日

目录 一、页岩油简介 ...................................... - 1 - 二、页岩油的发展现状 ................................ - 3 - (一)页岩油储量 ................................. - 3 - (二)页岩油产量 ................................. - 4 - 三、页岩油开采 ...................................... - 4 - (一)传统的直接开采方法——异地开采法............ - 5 - (二)油页岩地下转化原位开采技术.................. - 6 - 1、壳牌原位转化(ICP)工艺....................... - 7 - 2、埃克森美孚电压裂工艺....................... - 11 - 3、斯伦贝谢的临界流射频技术................... - 12 - 4、钻孔采矿技术............................... - 13 - 四、页岩油的发展前景............................... - 14 - (一)页岩油相对传统原油的优势................... - 15 - (二)页岩油发展的制约因素....................... - 15 - 五、小结........................................... - 16 -

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第五章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1、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是全球性的。 2、对于中国来说,中美关系是重中之重。 第一节当代美国经济 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与巩固 美国为什么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历史短,没有封建的包袱,因此思想不受束缚,创新能力强。 200多年的历史中就发生过两场战争,不打内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能源多,地大物博。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战争中获利最大的国家。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霸主,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实力基础。 冷战时期美国始终保持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但其经济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战后初期是美国经济的调整发展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 第三次技术革命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局面。经济危机、美元危机、能源危机 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增长。 里根经济学 ●紧缩性货币政策 ●削减福利开支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对企业大幅减税 老布什时期,美国经济开始疲软,美国经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调整与改革。

二、美国经济的调整与改革 克林顿时期 第四次科技革命即信息革命。 克林顿政府采取的措施: 1.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和干预。 2.压缩政府津贴,削弱国防开支,增加税收 3.加速发展信息产业 4.积极拓展对外贸易 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周期。 一高三低:低赤字、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高增长率 小布什时期 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 小布什采取的措施: 对内经济政策:通过减税和降息,力图扩大就业和投资,推动经济恢复和增长。 对外经济政策:美国政府放弃了强势美元政策,连续贬值,促进了出口,缩小了贸易逆差。 三、美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 第一,美国经济始终在周期性经济危机中循环往复。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 2000年美国信息产业和股市两个泡沫相继破灭 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 第二,财政和金融政策摇摆不定。 扩张性财政政策:即以财政赤字加大投入,创造就业机会,拉动消费上升,刺激经济增长。金融政策:通过提高或降低利率,控制或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 美国经济四大难以根除的经济疾患。 一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二是国债连年攀升。 三是个人储蓄增长有限。 四是贸易逆差。 第三,贫富两极分化难以消除,社会问题愈益严重。 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2007年3月爆发的次贷危机,是上述美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 次贷危机是房地产泡沫破灭而导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财政金融政策、经济结构和社会贫富悬殊等深层次矛盾,表明美国的经济调整与改革只能部分地改进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却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

美国EIA页岩气报告

What is shale gas and why is it important?
Page 1 of 6
https://www.sodocs.net/doc/2c1232883.html,/energy_in_brief/article/about_shale_gas.cfm ? All Energy in Brief Articles
Energy in Brief What is shale gas and why is it important?
Last Updated: December 5, 2012 Shale gas refers to natural gas that is trapped within shale formations. Shales are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that can be rich sources of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combination of horizontal drilling and hydraulic fracturing has allowed access to large volumes of shale gas that were previously uneconomical to produce. The production of natural gas from shale formations has rejuvenated the natural gas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Does the U.S. Have Abundant Shale Gas Resources?
Of the natural gas consum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1, about 95% was produced domestically; thus, the supply of natural gas is not as dependent on foreign producers as is the supply of crude oil, and the delivery system is less subject to interruption. The availability of large quantities of shale gas should enable the United States to consume a predominantly domestic supply of gas for many years and produce more natural gas than it consumes. The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s Annual Energy Outlook 2013 Early Release projects U.S. natural gas production to increase from 23.0 trillion cubic feet in 2011 to 33.1 trillion cubic feet in 2040, a 44% increase. Almost all of this increase in domestic natural gas production is due to projected growth in shale gas production, which grows from 7.8 trillion cubic feet in 2011 to 16.7 trillion cubic feet in 2040.
https://www.sodocs.net/doc/2c1232883.html,/energy_in_brief/article/about_shale_gas.cfm
1/15/2013

国内外油页岩开发利用前景及对策

国内外油页岩开发利用前景及对策 导读: 油页岩是一种蕴藏量十分丰富但几乎还未被很好利用的矿产资源。油页岩不但可提炼出燃料油类,而且还可炼制出合成煤气及化工原料,附产品还可用于制砖、水泥等建筑材料。 全世界油页岩蕴藏的页岩油资源量大体有3662亿吨,比传统石油资源量至少多50%。我国油页岩探明+预测储量4832亿吨,所含页岩油资源量290亿吨,居世界第4位。 油页岩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光明。建议:开展我国新一轮油页岩资源调查和评价;加强东北危机矿山及其外围油页岩资源勘查,为东北危机矿山资源接替和转型服务;加强西藏地区油页岩资源勘查和开发。 一、油页岩特征 油页岩(oil shale)是一种富含有机质、具有微细层理、可以燃烧的细粒沉积岩。油页岩中有机质的绝大部分是不溶于普通有机溶剂的成油物质,俗称“油母”。因此,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 油页岩是一种能源矿产,属于低热值固态化石燃料。一般地,国际上常以每吨油页岩能产出0.25桶(即0.034吨)以上页岩油的油页岩称 为“油页岩矿”,或者将产油率高于4%者的油页岩称为矿。过去,我国将含油率在5%以上的油页岩定为富矿,并计算储量;含油率在5%以下的油页岩定为贫矿,不计算储量;也有将油页岩产油率低于6%者定为贫矿,高于10%者定为富矿。 (一)油页岩地质特征 油页岩外观呈浅灰至深褐色,多呈褐色;具微细层理;相对密度为1.4~2.7吨/立方米。 油页岩主要成分是有机质、矿物质和水分。油页岩中油母含量约10%~50%。油母是由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组成,富含脂肪烃结构,而较少芳烃结构。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及少量的氧、氮、硫元素组成;其氢碳原子比(H:C)为1.25~1.75,要高于煤炭的有机物质H:C比。油母含量高,氢碳原子比大,则油页岩产油率高。油页岩中矿物质有石英、高岭土、粘土、云母、碳酸盐岩以及硫铁矿等,但主要是粘土矿物。油页岩中矿物质常与有机质均匀细密地混合,而且矿物质含量通常高于有机质。当油页岩含有大量粘土矿物时,往往形成明显的片理。水分含量与矿物质颗粒间的微孔结构有关,油页岩中含有4%~25%不等的水分。 用于商业开采的油页岩其有机质:矿物质之比约为0.75:5~1.5:5,低于煤炭中的有机质:矿物质比值。煤炭中该比值常大于4.75:5。

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

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大中东”战略遇到了大麻烦,显而易见的颓势并不因为击毙拉登,就可以得到逆转。重要原因是美国的军事实力,不足以同时摆平象阿富汗、伊拉克这样的弱小国家,尤其是摆平不了政权更迭后的乱局,却由于自身消耗巨大而陷入经济危机,美国政府在技术上早已破产,高达14.3万亿美元的国债则是明证。地缘、能源、金融等要素控制方面,美国无力维系单极独霸格局,面临全面性、体制性的崩溃风险。即使在北非、西亚策动“阿拉伯革命”,也不能按其预定路线发展演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将早就发现了的拉登击毙,展示其所谓“无所不能”,意图挽回局面,对于短线提振美元有一定作用,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怎么可能因击毙快要被人忘却的拉登扭转?感觉美国的战术性动作可圈可点,结果输在了战略上。前苏联的破产和解体,同样输在战略上,他不该在美(北约)、苏、中大三角关系之中,把当时的中国逼到美国那里去,两面夹击之下前苏联败局已定。这些东西早前都提到过的。如今美国想独霸大中东,进而控制和奴役全球,则是把中俄欧逼到了一起,美国就算再强大,以一敌三,放到战略上应该说是明显的错误。面对中俄欧的“合纵”之策,美国在认识到问题之后,开始以“连横”之策瓦解中俄欧“统一战线”。平心而论,中俄欧相互之间也有摇摆乃至出卖、出手,但迄今为止大的方向没有偏离,这是美国左冲右突难以如愿的根源。美国本土全面爆发金融危机之际,俄国串联中国抛售美国国债,欧洲特别是法国跳出来跟美国抢班夺权,

中国以“救美国就是救中国”为由,并不支持俄国和欧洲的行动,招致俄、欧对中国的不满。俄国受美国的气很久了,俄格战争更对美国来气,中国对美国其实没有那么敌对,因为中国尚离不开美国的市场,这是由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点所决定;欧洲想跟美国抢班夺权,却没有给中国包括人民币留出位置,中国需要时间打造人民币国际化,不可能甘为欧洲做嫁衣。这种局面使美国看到机会,遂提出中美G2的说辞,中国开始时反应不及时,后来看出其中的门道,才明确拒绝美国,没有落入美国精心设置的陷阱,否则中俄欧“统一战线”也就瓦解了,严重后果难以预料。美国对中国威逼利诱,威逼的一面主要借助两个国家,即日本和印度,其中,借助日本在东线骚扰,借助印度欲在南亚破局,是为“声东击西”,营造中国两面受敌、不能相顾的表象,但都被中国化解。大国游戏层面,美国在南亚方向针对中国搞事,拉拢的当然是俄、欧。“美俄关系重启”后,俄国给美国(北约)阿富汗驻军提供补给“北方走廊”,以替代巴基斯坦“南线通道”,这样美国就可以抛弃并牺牲巴基斯坦。对此,欧洲方面处于观望者角色,原因是欧洲自身深陷金融、债务危机,需要外储庞大的中国为其输血,况且欧元受到美国算计,不敢贸然与中国为敌,否则欧元是极其危险的。关键取决于印度是否愿替美国出头挑战中国与巴基斯坦,中国对印度既拉拢又威慑,印度多次蠢蠢欲动,终未铤而走险。美国为拉拢俄、欧进行的交易失去价值,美国翻脸不想认账,与俄、欧矛盾再次占据上风。在伊核问题上,中俄

美国霸权战略

美国霸权战略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美]亨利·基辛格 一、美国霸权战略的思想和政策渊源 (一)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Isolationism)是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辞》中提出的外交原则,即美国在对外关系中应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孤立主义是美国传统外交的基础,对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有一定积极作用。 (二)门罗主义 1823年,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门罗声称,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门罗主义”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 (三)威尔逊主义 威尔逊主义(Wilsonianism)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前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重建世界和平秩序的构想,其中心思想是,国际政治集体安全体系比古典均势体系更有利于世界避免战争,维护持久和平。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四点:第一、人性可以改造。第二、战争可以避免。第三、利益可以调和。第四、建立国际组织,保卫世界和平。“威尔逊主义”反映了美国这样的战略意图:在一战后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以民族自决,裁减军备为幌子,换取世界舆论的支持,削弱英法等竞争对手;通过建立国际联盟,在政治上干预与控制战后世界局势,参与瓜分世界的殖民地。因此,“威尔逊主义”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标志着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开端。 二、美国霸权战略概念 美国霸权战略就是美国运用和创设各种权力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防止和打击竞争对手,维持并增进自己在安全、价值观和财富等方面最高水平的国家利益。该战略有三个特点: 一是战略工具的多样性,既包括军事、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等方面,又包括经济和技术等方面;二是战略对象的普遍性,不是针对一个国家,而是涉及各个国家和地区;三是战略目标的全面性,不仅仅关注领土和政权安全

油页岩

油页岩—— 石油最现实的接替能源 姓名:张哲 学号:10104604 班级:光信10-2班

油页岩——石油最现实的接替能源 姓名:张哲学号:10104604 摘要:随着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价格不断上涨,除了炙手可热的太阳能、风能、生 物能源、煤化工等新兴产业外,煤炭、石油开采等向纵深领域发展也逐渐受到重视,煤层气和油页岩资源开发悄然升温。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和石油一样,主要由藻类等低等浮游生物经腐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而生成。油页岩经低温干馏可以得到页岩油,页岩油类似原油,可以制成汽油、柴油或作为燃料油。除单独成藏外,油页岩还经常与煤形成伴生矿藏,一起被开采出来。油页岩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以资源丰富和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而被列为21世纪非常重要的接替能源,它与石油、天然气、煤一样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在近200年的开发利用中,其资源状况、主要性质、开采技术以及应用研究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经验。 关键词:油页岩;接替能源;可行性分析 一、油页岩基本知识 1、定义 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是一种高灰分的含可燃有机质的沉积岩,它和煤的主要区别是灰分超过40%,与碳质页岩的主要区别是含油率大于3.5%。油页岩经低温干馏可以得到页岩油,页岩油类似原油,可以制成汽油、柴油或作为燃料油。除单独成藏外,油页岩还经常与煤形成伴生矿藏,一起被开采出来。 油页岩主要是由藻类等低等浮游生物经腐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而生成。一些微小动物、高等水生或陆生植物的残体,如孢子、花粉、角质等植物组织碎片,也参与油页岩的生成。油页岩是一种富含有机质、具有微细层理、可以燃烧的细粒沉积岩。油页岩中有机质的绝大部分是不溶于普通有机溶剂的成油物质,俗称“油母”。因此,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 油页岩是一种能源矿产,属于低热值固态化石燃料。一般地,国际上常以每吨油页岩能产出0.25桶(即0.034吨)以上页岩油的油页岩称为“油页岩矿”,或者将产油率高于4%者的油页岩称为矿。过去,我国将含油率在5%以上的油页岩定为富矿,并计算储量;含油率在5%以下的油页岩定为贫矿,不计算储量;也有将油页岩产油率低于6%者定为贫矿,高 于10%者定为富矿。 2、物理性状 油页岩外观多呈褐色泥岩状,其相对密度为 1.4~2.7。油页岩中的矿物质常与有机质均匀细密地混合,难以用一般选煤的方法进行选矿。含有大量粘土矿物的油页岩,往往形成明显的片理。 3、组成 主要包括油母、水分和矿物质。①油母。含量约10%~50%(干基),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富含脂肪烃结构,而较少芳烃结构。油母的元素组成主要为碳、氢,以及少量的氧、氮、硫;其氢碳原子比为 1.25~1.75。油母含量

分析地缘政治学理论和美国的全球地缘战略

分析地缘政治学理论和美国的全球地缘战略 摘要: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延续和发展自身的超然地位,依赖其自身经济、军事、文化上的优势,扩大其政治上的影响力。但是限于美国地理位置上远离世界中心,必然需要联合或侵入欧亚地区国家来实现目的。地缘政治对于美国来说是它扩张影响力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3—5个) 地理政治、冷战、陆权理论、霸权主义 正文 地缘政治学是一种探讨个人、组织或团体,因为空间分布等的地理因素,经营政治的手段及方法。目前用于军事、外交等战略分析方面较多。常常以地理因素为底,经济、社会、军事、外交、历史、政治等为面进行分析。 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战略研究方面是西方国家中起步较晚的。由于其东西濒临两洋,南北相接弱国,因此,从其独立到19世纪末,这个国家在安全方面从未遇到过严重的威胁,也为遇到过迫切需要到海外作战的情况。在美国建国之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美国外交所奉行的是由“国父”华盛顿所确立的孤立主义原则。 美国长期奉行孤立主义,保持孤立,不卷入欧洲旧大陆的纷争。从1783年独立战争胜利到19世纪末的这100多年中,美国奉行的地

缘战略实际上是一种“西半球防御”战略,其根本目标就是防止东半球对西半球的入侵,从而获得其对北美的支配地位和对西半球的霸权。地缘政治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地缘政治学起源于欧洲之后经过西方国家军事政治家的研究与发展,出现了海权论、陆权论、控权论以及德国纳粹扩张的地缘政治理论。 大部分的人同意,地缘政治学源起于政治地理学。而地缘政治理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在1897年所提的“国家有机体”论,以及之后发表的“生存空间”概念。 身为美国海军军官,同时也是历史学家的马汉,经由对英国海军发展与海洋霸权的研究,提出一套以制海权概念解释历史的理论。于1890年,出版《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阐述海权理论,其论点之中心在于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若是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要掌握在海洋上自由行动的能力。 1904年,英国地缘政治学鼻祖麦金德发表了“历史的地理枢纽”论文,创立了与海权相对应的陆权理论。他将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称为枢纽地带,是其为世界政治的枢纽。1919年,又将“枢纽地带”的概念修改为“世界岛”的“心脏地带”,并且把欧、亚、非三大陆统称为“世界岛”。他的“心脏地带论”认为,控制了东欧就等于控制了心脏地带,控制了心脏地带就等于控制了世界岛,控制了世界岛就等于控制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则于40年代基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概念,提出了相应

论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

论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 内容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传统资本主义列强遭到严重削弱,日本战败处于美国的占领之下,苏联也遭到巨大破坏。美国本土远离战场,没有遭受战争的破坏,并且借着两次世界大战使国力得到极大增长,实力远在西方列强之上,美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价值观念来推行对外政策,主宰世界的野心便极大地膨胀起来,开始全面推行妄图称霸世界的霸权主义政策。 全球战略是指大国调动和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 参与国际斗争, 维护和增强本国利益, 实现国家根本政治目的的方略。美国作为二战后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极度膨胀的世界性大国, 为了追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着美国的价值观来构建未来世界的战略目标, 它一直在根据国际关系的变化和自身实力的消长, 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全球战略。 一、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 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称霸于整个世界,其全球战略具有鲜明的扩张性、进攻性、侵略性。 杜鲁门政府(1945——1953)上台以后,面对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局面,很快修改了罗斯福设想的大国合作政策,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其基本内

容是: (1)以原子弹和美元为坚强后盾,同苏联实行全面对抗,对东欧进行颠覆,在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进而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 (2)建立资本主义阵营,实行“马歇尔计划”、“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资金”,在经济上扶植西欧、日本;通过分裂德国,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建立“北约”和缔结《日美安全条约》,形成西方军事联盟。 (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来巩固它在“后院”的统治,通过所谓“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独裁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政策基本没有离开“遏制”苏联这一基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在朝鲜战场失败后,力图用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对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肆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紧向印度支那、中东和拉美地区渗透。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肯尼迪政府确立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把对抗与缓和两手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对苏联、东欧进行经济、文化

中国油页岩原位开采可行性初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月第36卷第1期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Technology Edition) V ol.36No.1Feb.2014 DOI:10.11885/j.issn.1674-5086.2012.07.25.02 文章编号:1674-5086(2014)01-0058-07 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志码:A 中国油页岩原位开采可行性初探* 李隽1,2,汤达祯1,薛华庆3,4,郑德温3,4,杜东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海淀100083 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海淀100083 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 4.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7 摘要:中国油页岩资源量为11602×108t,其中埋藏深度在500~1500m的油页岩资源量为6813×108t,原位开采技术是开发该部分资源的有效手段。中国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处于实验阶段,通过对油页岩热分解、热破裂规律、渗透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探索了油页岩原位开采的可行性。油页岩热分解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干燥脱水、热解生油、无机矿物质的分解。在这3个阶段中,由于油页岩内部物理化学反应的程度不同,导致孔隙和裂缝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最大的是热解生油阶段。利用非稳态数学模型研究了油页岩电加热原位开采的温度场分布,表明加热5a后可以对页岩油进行开采,产油时间至少可以维持2a。 关键词:油页岩;原位开采;页岩油;热解;数值模拟 Discission of Oil Shale In-situ Conversion Process in China Li Jun1,2,Tang Dazhen1,Xue Huaqing3,4,Zheng Dewen3,4,Du Dong2 1.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Haidian,Beijing100083,China 2.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Development,Haidian,Beijing100083,China https://www.sodocs.net/doc/2c1232883.html,ngfang Branch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Development,Langfang,Hebei065007,China 4.Key Lab of Unconventional Oil&Gas,CNPC,Langfang,Hebei065007,China Abstract:The oil shale resources,which buried in500~1500m,are about6813×108t tones in China.The in-situ conversion process(ICP)is still in its infancy in China and were preliminary studied by oil shale pyrolysis,micropores and permeability experiments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The oil shale pyrolysis is classified as3stages:dehydration,pyrolysis and mineral decomposition.During these stages,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action occurred in different,micropores and permeability of oil shale were evolved in different extent,of which the major changed is pyrolysis stage.We studie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ICP with the unsteady mathematical model.It shows that the shale oil productions can begin after5years heating,the duration of productions maintains at least2years. Key words:oil shale;in-situ conversion process;shale oil;pyrolysis;numerical simulation 网络出版地址:http://https://www.sodocs.net/doc/2c1232883.html,/kcms/detail/51.1718.TE.20131114.0922.011.html 李隽,汤达祯,薛华庆,等.中国油页岩原位开采可行性初探[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1):58–64. Li Jun,Tang Dazhen,Xue Huaqing,et al.Discission of Oil Shale In-situ Conversion Process in China[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Technology Edition,2014,36(1):58–64. *收稿日期:2012–07–25网络出版时间:2013–11–14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08ZX05018)。

美国全球战略

美国全球战略 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目标是维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即霸权。这一目标具体有五个方面内容。 第一, 打击恐怖主义与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是美国对外战略的首要 任务。“9·11事件”后,美国认识到恐怖主义是它的主要威胁。美国是恐怖分子仇视和报复的主要对象。虽然恐怖主义是美国的“不对称”对手,但一旦恐怖分子掌握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会给美国造成毁灭性打击。 因此,美国把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扩散挂钩,将其作为美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国接着提出“邪恶轴心”,并以萨达姆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战争结束后,朝鲜核问题又成为美国全球战略关注的焦点。伊朗核开发也日益引起美国的注意。 第二, 世界范围内的伊斯兰极端势力被认为是美国的主要安全威胁。美国认为恐怖主义只是伊斯兰极端势力这座冰山上的一角,只有铲除整座“冰山”,才能彻底根除恐怖主义这个心腹大患。为此,美国试图通过对伊拉克实行“政权更迭”,扶植亲美政权,推动中东地区所谓民主的“多米诺效应”,铲除反美势力,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 第三, 重视大国合作,强调建立有利于自由的力量均衡。美国充分认识到反恐、防扩散和对付伊斯兰极端势力,离不开“价值观相近”的世界其他大国的合作。冷战结束后,美欧在外交理念上的分歧逐渐加大,双方矛盾在伊拉克战争前后公开化。俄罗斯由于和法、德站在一起反对美国的伊拉克政策,美俄关系也出现明显倒退。为防止与欧、俄战略裂痕进一步加深,修补美欧、美俄关系将是美国重要的外交议程。中、日、印对美国的反恐战争采取了合作态度,今后美国仍将采取措施,进一步改善美中、美印关系,加强美日同盟。 第四, 拓展对外经济贸易。美国的发展依赖国际市场,其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达到30% 拓展国外市场,是维持美国国内经济繁荣的保障。 第五, 推行美国价值观。具体说,就是“拓展民主”,推行人权外交,进行文化和意识 形态渗透。 总的来看,美国对外战略的上述五方面内容仍可以归纳为“三大支柱” ,即安全经贸和人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