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预防登革热活动教案

预防登革热活动教案

预防登革热活动教案
预防登革热活动教案

预防登革热活动教案

吉阳中心小学三(4)班:潘绍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登革热的病因、临床表现、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2)掌握登革热的预防方法,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

(3)配合、协助政府、防疫部门做好登革热的防疫工作。

2、过程方法与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的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分析疾病发生与环境之间的重要联系,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责任心,并落实与生活之中。

二、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掌握登革热的预防方法,减少病例的发生。

2、教学难点:了解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其传播的三个因素。

三、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法与问题目标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当前登革热的流行情况。

(2)提出登革热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

例如:登革热是什么?登革热会有什么表现?登革热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2、讲授新课

一、登革热的概念与登革热的疫情概况

(1)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潜伏期通常约5-7天,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等特点。

(2)登革热的疫情概况。

根据福建卫计委15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我省报告新增登革热病例有1151例;截至10月16日零时,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4920例。省现症住院病例2613例,累计住院病例13795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1176例。这是我国近二十年来暴发的最严重的疫情。

从今年4月起,我省就已经组织专家小组、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对登革热进行了大量的防控工作,但目前,疫情仍以每天上千例的速度在增加,疫情最为严重的是省会广州。专家分析,这与我省气温高、阴雨天气多,积水清理难度大等因素有关。我省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传播登革热的伊蚊生长。我省防疫专家认为,此次防控登革热疫情扩散方面还有三大缺陷。

一是统筹防控工作不够统一,导致疫点不断转移。例如,一开始的防蚊灭蚊工作都是街道、社区分批进行,结果导致这个社区没有了,另一个社区又出现了。

二是登革热检测点过少,导致疫情不能得到及时控制。不少医院都把病人当成普通感冒发烧来对待,由于不能将病人及时隔离,导致疫情控制出现了难度。三是公众对登革热疫情认知还比较缺乏,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二、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1、登革热的疾病分型:

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中国所见的登

革热可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型登革热。

2、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它发病急,高热(>39℃),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少数病者会恶化至登革出血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乃至死亡,登革热引起的并发症往往是病人致死的主因。目前,没有针对登革热的疫苗。

三、登革热对人体的危害(并发症)

1、急性血管内溶血:

2、精神异常

3、心肌炎

4、肝功能损害

5、尿毒症

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等。

四、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1、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病后第6天,血液里存在大量的登革热病毒。如果患者在这时候被伊蚊叮咬,病毒可在伊蚊体内繁殖。此时,感染病毒的伊蚊可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染给健康人群,从而导致人患病。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故隐性感染者可能是重要传染源。

2、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伊蚊(俗称:花斑蚊)。

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五、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登革热的三个传染因素,我们能不能分别针对这三个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学生回答后,继续授课。

1、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1)隔离病人,阻断人为传染。

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应尽早带病人到医院就诊,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向周围健康人群传播。隔离时间应从病人在起病日算起,隔离防止蚊子叮咬5天。

(2)做好疫情监测预报工作:

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

2、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1)消灭蚊子的孳生地,消灭蚊蚴

1)疏通沟渠、下水道,填平洼地,防止积水。

2)清理室内的盆罐积水。

(2)杀灭成蚊:在住宅、办公室、医院、公园等场所进行统一、定期的药物灭蚊。

3、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做好个人防护)

1) 安装防蚊设施:

室内可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等进行防蚊。

2) 穿长衣长裤:

户外活动时可穿浅色长袖衣服和长裤进行防蚊。

3) 合理使用驱蚊药物。

4) 提高自身抗病力: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六、课堂小结

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对登革热这个疾病有所了解。可能有些同学们听到了前面的内容不免紧张起来,但是,老师可以告诉大家,登革热这个传染病还是可防可治的。一般感染登革热的人,及时到正规的医疗机构,配合医生治疗,也会可以治好的。疾病发生与我们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希望同学们保护好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七、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自觉做好登革热防护措施,并密切关注登革热的发展动态。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2、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 二、常见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方法 (一)了解流行性感冒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2、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3、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4、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5、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

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二)水痘 1、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2、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3、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5、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三)风疹 1、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六年级传染病预防教案

六年级传染病预防教案 大桥小学:马燕 教学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教师讲解,学生交流,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一认识常见传染病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预防传染病 虽然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是各种传染病的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按时完成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了解和掌握

一下一些基本的预防知识,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教室、电脑房等; 3、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商场、浴室等; 4、勤洗手,洗手时要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5、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6、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7、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应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培养健身兴趣,加强体能锻炼,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11、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消毒剂喷洒、擦拭。 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只要我们积极预防、正确对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将它们拒之门外。

预防传染病教案教学内容

预防秋冬季传染病教案 ——肠道传染病预防与食品卫生安全教育 九年级五班赵士杰课时:1 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预防急性肠道传染病的一些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介绍“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工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介绍“急性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预防登革热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害处。 2、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3、教会学生如何防控蚊虫。 4、教会学生爱护好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内容: 1、了解登革热疾病的由来。 2、了解白纹伊蚊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害处。 3、了解人类感染登革热疾病的症状。 4、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三、教学过程: 1、给学生观看关于登革热的录像。 2、看完后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详细给学生讲解登革热的源头、症状以及如何预防登革热。教会学生无 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让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滋生的机会。 4、总结。 5、最后,布置学生回家和家长聊聊关于登革热的预防,把老师今天说的话告诉 爸爸妈妈。

有关“预防登革热”资料: 一、症状体征 潜伏期5~8天,前驱症有鼻炎、结膜炎,突然高热、恶寒、头痛、眼眶后痛、肌炎、剧烈性头痛、肌痛、关节痛、恶心、呕吐、乏力、厌食,第1次发热可达39~40℃。持续4~5天下降,症状减轻约1~3天后再次出现高热(双峰热),在发病3~5天,多数病人首先在躯干两侧出现麻疹样红斑,逐渐向四肢发展,以前臂屈侧为多,呈猩红热样皮疹,向颜面、四肢扩展。有的病例在手足、掌跖、踝及小腿可见紫癜样斑丘疹,伴瘙痒,消退后有脱屑。病人多伴浅表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病毒可引起亚洲儿童出血热。表现皮肤黏膜小的出血点及瘀斑,严重者有鼻出血,消化道、呼吸道及颅内出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退热后可恢复,凝血酶原延长。个别有蛋白尿,血清转氨酶升高。可用乳鼠脑、猴肾、白蚊、伊蚊细胞株作病毒分离培养。 二、预防护理 1.控制传染源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传染病及其预防》公开课教案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内容以力求突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目标导学、合作探究、角色体验等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努力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 本次课在授课过程中要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本节课后,除对传染病的有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较全面的掌握以外,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都要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传染病要有正确的认识,能有正确的态度对待传染病和身边的传染病人,能够提高自觉主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意识,更加地珍爱生命,让自己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关注传染病及预防,增强主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意识,培养关爱传染病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等情感。 三、教学重点: 传染病的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四、教学难点: 病原体概念与传染源概念的区分和判断 五、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启发式等 六、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等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八、课时安排:2课时 九、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及其预防。 在开始新课之前,我首先请同学们看三幅图片:(课件展示) 图片1:霍乱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 图片2:sars大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 图片3:禽流感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疾病危害这么大,导致这么多人死亡? (学生回答:因为它们是传染病。)对,因为它们是传染病,能传染!一人患病,殃及周围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流行起来,危及很多人的健康! 那么,到底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怎样流行起来的?我们又怎样去预防传染病?这就是我们本次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课件展示目标,进入第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2、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 二、常见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方法 (一)了解流行性感冒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2、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3、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4、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5、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

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二)水痘 1、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2、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3、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5、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三)风疹 1、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完整版)《传染病及预防》教学设计

《传染病及预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教学重难点: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于学生是以集体生活为主,接触密切,一旦学生中有患者出现,极易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因此,传染病的防治,对保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一)秋冬季易发传染病 一般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和甲型肝炎等。这类传染病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2、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3、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传播,如蚊子,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二)几种主要传染病症状 1、甲型肝炎(简称甲肝)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肠道传染病。该病以粪便和饮食为主要传播渠道,病人的粪便、尿、呕吐物污染周围环境,食物、食具、水源或人的手染上病毒后未经消毒,很容易传染给他人。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很急,传染性强,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表现为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怕寒、发热,同时患者感觉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病人可有咳嗽、喷嚏、流涕、鼻塞。有的可见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3、流行性腮腺炎

(完整)小学五年级健康教育教案完整版

小学五年级健康教育教案(张文武) 第1课什么叫健康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健康的定义。 2、了解人体健康的内容。 教学重点:健康的定义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教具(课前准备)多媒体演示 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健康是什么?大家动脑筋想一下(先不要看书) 2、健康包含的几个方面(讲述): (1)生理(身体)健康:这是健康的基础,指人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是其他各项健康标准的基本条件 (2)心理健康:具有同情心与爱心,情绪稳定,具有责任心和自信心,热爱生活,和睦相处,善于交往,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知足常乐;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3)道德健康:最高标准是无私奉献,最低标准是不损害他人。不健康标准是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高于它们。 (4)社会适应健康:是指不同时间内在不同岗位上时各种角色的适

应情况。适应良好是指能胜任各种角色,适应不良是指缺乏角色意识(如在单位是好工作人员,在家不一定是好父亲或好母亲)。能促进身体,心理,道德健康发展 3、阅读课文,观察图示,了解一下健康包含的这几个方面知识。 4、重点讲述一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表现,对比不健康的表现,指引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培养健康的意识与行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5、指出青少年学生经常存在的一些问题,分组讨论: (1)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差生 (2)如何对待残疾人 (3)怎么处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4)关于自己的健康 6、总结学生的发言 课后小结 第2课青春期的生理卫生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起青春期。 2、认识青春期的身体发生的变化及如何正确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教学重点:认识青春期的身体发生的变化,正确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使学生更详细了解了登革热的知识。 2、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害处。 3、教会学生预防登革热的方法。 4、效提高了学生对登革热的防控意识,让学生远离疾病、健康成长。 二、活动准备:课件、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提问:同学们,你们近段时间听说过“登革热”吗? 2、观看有关登革热的视频。 3、说一说:什么是登革热? (二)登革热有什么危害? 1、小组讨论:登革热有什么危害? 2、你身边有“登革热”的病人吗? 3、登革热有治疗的好方法吗? (三)登革热的类型和传播 1、图片出示,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说一说:登革热的类型有什么? 3、传播登革热的是什么动物? (四)登革热的症状

1、猜一猜:得了登革热的病人,身体会出现什么症状? 2、教师介绍登革热病人的具体症状。 (五)怎样预防登革热 1、小组讨论:你有什么方法预防登革热?指名回答。 2、说一说:你家里或周围有容易滋生蚊子的地方吗?? 3、野外活动时要注意什么?(喷洒防蚊驱蚊药,预防蚊子叮咬;) 5、中午或晚上睡觉要怎么预防蚊子咬?(挂蚊帐。) 6、如果出现头痛、骨头痛、发烧,怎么办?(一定要告诉家长和老师) 7、预防登革热,你在家里准备怎么措施? (六)登革热的知识问答。(对的打“√”,错的打“×”) 1、在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的。() 2、登革热病毒会由人直接传染人,也会由空气或接触传染。() 3、当伊蚊叮咬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进入蚊体内,病毒在蚊体内复制,但是没有传染性。() 4、登革热流行季节常是天气湿热、蚊虫滋生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 5、家中花瓶、水盘、水缸、贮水池等盛水容器每周至少要(换水、刷洗)一次。()

常见疾病预防教案

常见病治防的种类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预防登革热的工作总结》

《预防登革热的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单位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工作日程,亲自挂帅,精心组织,安排扎实有效的措施,做好各项工作,真正把防蚊灭蚊防疫工作提高到职工全体健康,提高到生产力的高度来抓。 2、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层层把关,确保了今年防蚊灭蚊工作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完成。 3、强化监督,严格检查。单位防蚊灭蚊领导组织定期对各部门防蚊灭蚊工作的落实情况、工作情况及工作效果进行检查、督促,对工作进行督察,确保除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二、做好登革热的防控工作 1、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课、广播等向学生宣传预防登革热的知识。 2、印发“灭蚊清积水,预防登革热”知识,学生每人一张,并带回家向家人宣传。 3、发动全体师生检查校园内花盆、容器等积水情况,并派出20名师生清除校内容器积水。 4、每周五进行一次全校大清洁,清理淤塞沟渠20米,清理卫生死角10处,修补破损四防装置2个等,每月底进行一次全校大消毒。 5、教育学生回家清倒各种容器积水,共计人。 6、进行一次全校的大灭蚊行动,时间定于9月28日下午5:30时,在课室、宿舍及各功能室点燃杀蚊烟片进行灭蚊。

以上是我校本月预防登革热工作的落实实施进展情况,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认真按照上级精神,踏踏实实继续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第二篇:学校预防登革热工作总结xx年预防登革热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为了切实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大力开展防蚊灭蚊,清除孳生地,降低蚊密度,预防蚊虫的危害,确保全校师生在卫生安全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我们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方针,各项环境治理措施完善,防蚊灭蚊工作有初步成效,为发扬成绩,巩固防蚊灭蚊工作成果,现对本月防蚊灭蚊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单位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工作日程,亲自挂帅,精心组织,安排扎实有效的措施,做好各项工作,真正把防蚊灭蚊防疫工作提高到职工全体健康,提高到生产力的高度来抓。 2、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层层把关,确保了今年防蚊灭蚊工作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完成。 3、强化监督,严格检查。单位防蚊灭蚊领导组织定期对各部门防蚊灭蚊工作的落实情况、工作情况及工作效果进行检查、督促,对工作进行督察,确保除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二、做好登革热的防控工作 1、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课、广播等向学生宣传预防登革热的知识。 2、印发“灭蚊清积水,预防登革热”知识,学生每人一张,并

预防登革热教案

预防登革热教案(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害处。 2、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3、教会学生如何防控蚊虫。 4、教会学生爱护好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内容: 1、了解登革热疾病的由来。 2、了解白纹伊蚊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害处。 3、了解人类感染登革热疾病的症状。 4、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三、教学过程: 1、给学生观看关于登革热的录像。 2、看完后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详细给学生讲解登革热的源头、症状以及如何预防登革热。教会学生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让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滋生的机会。 4、总结。 5、最后,布置学生回家和家长聊聊关于登革热的预防,把老师今天说的话告 诉爸爸妈妈。 有关“预防登革热”资料: 一、症状体征 潜伏期5~8天,前驱症有鼻炎、结膜炎,突然高热、恶寒、头痛、眼眶后痛、肌炎、剧烈性头痛、肌痛、关节痛、恶心、呕吐、乏力、厌食,第1次发热可达39~40℃。持续4~5天下降,症状减轻约1~3天后再次出现高热(双峰热),在发病3~5天,多数病人首先在躯干两侧出现麻疹样红斑,逐渐向四

肢发展,以前臂屈侧为多,呈猩红热样皮疹,向颜面、四肢扩展。有的病例在手足、掌跖、踝及小腿可见紫癜样斑丘疹,伴瘙痒,消退后有脱屑。病人多伴浅表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病毒可引起亚洲儿童出血热。表现皮肤黏膜小的出血点及瘀斑,严重者有鼻出血,消化道、呼吸道及颅内出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退热后可恢复,凝血酶原延长。个别有蛋白尿,血清转氨酶升高。可用乳鼠脑、猴肾、白蚊、伊蚊细胞株作病毒分离培养。 二、预防护理 1.控制传染源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幼儿园中班预防登革热教案

幼儿园中班预防登革热教案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白纹伊蚊叮咬,一般经过5-8天后,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脸面潮红,结膜充血、有时出现皮疹等。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室内外种养水生植物的 花瓶、花盆托盘、及其他水缸、水盆、罐等小积水容器中;孽生地大概可分两类:人造容器,天然环境。清除积水,可以控制蚊子,预防登革热。 为做好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特制订此计划,以 下是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指定专人负责校园防蚊灭蚊工作,在开学前 开展一次以灭蚊为主的爱国卫生行动,整治幼儿园环境,清除各类无用积水和闲置盘罐,彻底的清理幼儿园内蚊虫孳生地,同时组织一次全园灭杀成蚊统一行动。另外,幼儿园内全体教职工需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日常的防蚊灭蚊工作。 二、幼儿园灭蚊的目标是:鼓励教职工和小朋友 参与防止蚊患工作,消除蚊子的孽生地方,特别是细小容器的积水,以免蚊子在幼儿园滋生,提高教职员工和小朋友的防蚊意识及对登革热的警觉,并把预防登革热知识带回家中,带回社区。

三、在开学第一周内给小朋友上一堂预防登革热的健康教育课。安排小朋友完成“清除积水灭蚊”家庭作业,以提高教职员工和小朋友的防蚊意识,使教职员工和小朋友掌握登革热预防知识,并把知识带回家中。 四、并提醒师幼出现发热伴皮疹应及时就医。落实师幼因病缺勤缺课检测及上报工作,做好晨检及晨检网络直报。发生疫情时要按照卫生、教育部门的要求落实好疫情处置工作。 五、幼儿园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楚垃圾,弃置积水容器等,改善和治理校园环境。 六、幼儿园负责灭蚊工作人员,应每星期派专人在幼儿园范围内巡视。幼儿园内蚊孽生地主要包括: 1、弃置可储水的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饭盒; 2、可贮水的容器有积水; 3、排水渠淤塞; 4、洼地及地面不平处有积水; 5、花瓶里的水有蚊虫孽生; 6、花盆底有积水; 7、泊车用的防撞车胎有积水; 8、冷气机的托盘有积水; 9、竹洞或树洞; 10、生物园积水有蚊虫生长。

预防登革热-教案

课题:登革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登革热的病因、临床表现、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2)掌握登革热的预防方法,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 (3)配合、协助政府、防疫部门做好登革热的防疫工作。 2、过程方法与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的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分析疾病发生与环境之间的重要联系,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责任心,并落实与生活之中。 二、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掌握登革热的预防方法,减少病例的发生。 2、教学难点:了解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其传播的三个因素。 三、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法与问题目标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当前登革热的流行情况。 (2)提出登革热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 例如:登革热是什么?登革热会有什么表现?登革热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2、讲授新课 一、登革热的概念与登革热的疫情概况 (1)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潜伏期通常约5-7天,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等特点。 (2)登革热的疫情概况。 根据广东卫计委15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我省报告新增登革热病例有1151例;截至10月16日零时,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4920例。省现症住院病例2613例,累计住院病例13795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例(其中广州5例,佛山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1176例。这是我国近二十年来暴发的最严重的疫情。 从今年4月起,我省就已经组织专家小组、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对登革热进行了大量的防控工作,但目前,疫情仍以每天上千例的速度在增加,疫情最为严重的是省会广州。专家分析,这与我省气温高、阴雨天气多,积水清理难度大等因素有关。我省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传播登革热的伊蚊生长。我省防疫专家认为,此次防控登革热疫情扩散方面还有三大缺陷。 一是统筹防控工作不够统一,导致疫点不断转移。例如,一开始的防蚊灭蚊工作都是街道、社区分批进行,结果导致这个社区没有了,另一个社区又出现了。 二是登革热检测点过少,导致疫情不能得到及时控制。不少医院都把病人当成普通感冒发烧来对待,由于不能将病人及时隔离,导致疫情控制出现了难度。 三是公众对登革热疫情认知还比较缺乏,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登革热主题班会

登革热预防宣传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内容: 1、关于登革热的知识。 2、如何预防登革热。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害处。教会学生预防登革热。 三、教学过程: 给学生观看关于登革热的录像。看完后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详细给学生讲解登革热的源头、症状以及如何预防登革热。教会学生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让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滋生的机会。 四、登革热常见的症状 1、发热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 小时内可达 40℃。一般持续 2~7d,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 3~5d 体温降至正常,1 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颜面及眼结膜出血,颈和上胸部皮肤潮红。脉搏早期加快,可出现相对缓脉,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2、皮疹于病程 2~5 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延及颈部及四肢。可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稍有痒感,皮疹持续 3--4 日,一般与发热同时消退,但也有热退皮疹明显者,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3、出血于发病后 5-8 日,25~50%病例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及阴道出血等。 4、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及触痛。 5、其他可有肝脏肿大,脾大不常见,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重型登革热于病程 3-5 日出现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常因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克死亡。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 2、登革出血热 登革出血热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发热、肌痛、腰痛、但骨、关节痛不显著,而出血倾向严重,如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在热退前后的 1-2 日突然病情加重,出现:1、休克在病程 2-5 日,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躁不安、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 4~10 小时内死亡。2、出血出血倾向严重,有皮肤大片瘀斑、鼻出血、呕血、便血、咯血、血尿,甚至颅内出血。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出血,出血量大于 100ml。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3、多发群体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小明为什么生病了(预防登革热)

小明为什么生病了(预防登革热)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知道蚊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 2、引导幼儿要讲卫生,爱清洁。 活动准备: 图片:小明生病了、挂图《蚊子叮人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小明生病了引导幼儿思考:小明为什么生病了? 二、出示图片《蚊子叮人的过程》,引导幼儿思考被蚊子咬了会怎样?教师介绍小明生病的情况。 三、启发幼儿讨论:蚊子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引导幼儿了解蚊子喜欢生活在脏、乱、臭的地方。如:垃圾堆里、地上、脏水中等

四、以竞赛的形式,让幼儿懂得怎样才能作健康娃娃? 1. 不去脏、乱、臭的地方 2. 每天出门要涂驱蚊的药水。 3. 出门要穿长袖长裤。 4. 家里要清洁,喷洒杀虫剂。 五、请小朋友一起总结,并回家告诉爸爸妈妈。 --------------------------------------------------------------------------------------------------------------------- 浅谈如何做好幼儿教育 1、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为幼儿营造快乐天地,让幼儿徜徉在金色的阳光中,走向学校,走向社会,以健康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不断进步,获得人生的幸福; 2、应该完善与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应该做到情、趣、恒、细、诚等几点:用无私的爱与付出赢得幼儿的充分信任与尊重;用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教育活动吸引幼儿;用坚持不懈的常规教育引导幼儿做事做人;用深入细致的成长档案记录幼儿的点滴进步; 3、要有耐心和责任心,对于爱问为什么的孩子,不要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要耐心的为他们解答问题并鼓励他们的行为,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要有责任心,让每一个孩子都在你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4、注重孩子的语言培养,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个阶段对孩子语言方面的培养; 5、让孩子快乐学习和生活,许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过于紧张、焦虑,这种状态对孩子的有效心里和成长非常不健康; 6、注意尊重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要注意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孩子虽然很小,但是同样需要信任、独立、自尊、上进等多方面。 ---------------------------------------------------------------------------------------------------------------------

常见疾病预防教案

常见疾病预防教案 常见的传染病教案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最新预防登革热活动教案

预防登革热活动教案 吉阳中心小学三(4)班:潘绍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登革热的病因、临床表现、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2)掌握登革热的预防方法,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 (3)配合、协助政府、防疫部门做好登革热的防疫工作。 2、过程方法与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的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分析疾病发生与环境之间的重要联系,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责任心,并落实与生活之中。 二、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掌握登革热的预防方法,减少病例的发生。 2、教学难点:了解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其传播的三个因素。 三、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法与问题目标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当前登革热的流行情况。 (2)提出登革热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 例如:登革热是什么?登革热会有什么表现?登革热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2、讲授新课 一、登革热的概念与登革热的疫情概况 (1)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潜伏期通常约5-7天,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等特点。 (2)登革热的疫情概况。 根据福建卫计委15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我省报告新增登革热病例有1151例;截至10月16日零时,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4920例。省现症住院病例2613例,累计住院病例13795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1176例。这是我国近二十年来暴发的最严重的疫情。 从今年4月起,我省就已经组织专家小组、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对登革热进行了大量的防控工作,但目前,疫情仍以每天上千例的速度在增加,疫情最为严重的是省会广州。专家分析,这与我省气温高、阴雨天气多,积水清理难度大等因素有关。我省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传播登革热的伊蚊生长。我省防疫专家认为,此次防控登革热疫情扩散方面还有三大缺陷。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2、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 二、常见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方法 (一)了解流行性感冒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2、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3、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4、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5、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

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二)水痘 1、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2、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3、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5、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三)风疹 1、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疾病预防教案

常见的传染病教案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