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内外远程医疗现状

国内外远程医疗现状

国内外远程医疗现状

远程医疗被许多人称为没有围墙的诊所。它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同医疗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的一项全新的医疗服务。

国外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已有4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只在最近几年才得到重视和发展。

在我国一些有条件的医院和医科院校也已经开展了这方面工作,如上海医科大学金山医院在网上公布了远程医疗会诊专家名单。西安医科大学在美国“亚洲之桥”资助下成立了“远程医疗中心”,并成功的为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进行了中美远程医疗会诊演示。最近,在贵阳市成立了西南第一家远程医疗中心--------中国金卫贵远程医疗会诊中心 Frost&Sullivan报告指出,随着医疗保健支出不断增加,全球医疗保健市场正在逐渐弱化疾病治疗这一中心,疾病预防和日常保健渐渐成为全球医疗市场主流,IT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现在的医疗保健支出增加得归咎于目前的医疗商业模式,而在2009年的经济衰退之后情况更是日趋恶化。由于保险公司的推动,医疗保健服务着眼于治疗疾病,而不是协助病人们迈向更健康的生活。这使得一个国家90%的医疗支出只用在其30%的人口之上,因而造成了医疗费用的上升。

远程病人监护系统(RPM)会把病人的健康相关数据发送给医疗人员,以便追踪病人的健康状况,通过这样的系统,病人可以正常的过他们的日常生活。Frost&Sullivan认为通过RPM系统,在未来的25年内将可以减少约1970亿美元的医疗支出(Souce: Frost&Sullivan )。

Frost&Sullivan还预期了全球远程医疗服务(telehealth services)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10%。有效的远程医疗能够随时随地的纪录病人的档案,医疗供应者也能够提供即时的诊断,这不仅能够节省时间,也能够提升医生们的工作效率,以便照顾更多的病患。

1.远程医疗的应用

1.1 远程会诊和治疗:

利用各种通信线路(如ATM,ISDN,PSTN等)借助电视会议或其他通信系统进行的医学服务。点对点的远程会诊:会诊双方使用网络、专线、电话线等通讯手段,利用视频系统进行面对面的探讨和交流。

全面利用网络传输,管理病人病历资料和网络会诊;病人资料通过网络继续进行传输和存储,网上可容纳不同地区的多个专家同时对同一病人进行会诊。

1.2远程家庭、社区医疗监护:

病人可通过网络将自己的血压、脉率、血氧饱和度、体重等数据,以及自己的异常迹象下载到医院Web站点,由医师对数据进行分析;做出诊断再将信息返回到病人网站。该设备特别受到偏远地区心脏病人的欢迎,让他们减少了对病情突然恶化的担忧。

在未来,通过信息互联的健康与医疗设备构成的网络,各种疾病患者就能够与他们的医生共享医疗数据信息;子女能够远程查看居住在异地的父母的情况,主动帮助他们在家中进行安全的健康管理;关注饮食与体形的人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健身顾问共享其体重与锻炼数据。

远程医疗,也在帮助提高社区医疗水平,让社区医疗更加方便实用。在佛山市禅城镇金地九龙壁小区,网上远程就诊系统也开始了试验,病人只要把一个小夹子夹在手指上,网络那边的医生就能看到测试对象的血液含氧量和心率等一系列信息。佛山市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黄盛辉介绍说,智能医疗系统可通过与医生进行视频,远程对病情进行初诊,一些老患者也可以通过网上复诊不用经常跑医院。

1.3在急救医学及灾害救护中的应用:

急救医学面对的是突发性事件,急救过程中可能遇到环境恶劣,路途遥远、伤情严重、复杂、伤员多等众多困难。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与平时的常

规医疗模式不同,必须采取更快速高效的医疗模式,远程医疗正适应了这一需要。

利用远程医疗系统提供及时医疗指导,对病人进行分类,做出伤情判别,危急病人先送抢救,轻伤病人留在当地处理,这样既合理使用了医疗资源,同时又为及时准确治疗赢得了时间。

1.4 欧美等国家都将远程医疗作为医疗改革,解决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缺乏的方案

在政府资助的各种研究计划中常常需要将远程会诊和诊断集成在一起使用。如英国的SAVIOUR项目,是从1993年11月开始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建立远程医疗试点来证明通过实施远程医疗能提高广大偏远农村的医疗水平。其具体做法是,在中心地区设立一个中心医院,在偏远农村设立四个当地中心,中心医院与四个当地中心之间的通信采用窄带ISDN(128kbps)完成远距离通信,中心医院内部采用较高的局域网。在某些偏远地区也采用便携卫星接受器。

1.5远程医疗在现代军事医学中的作用

保障了部队的战斗力。即利用人工智能、通信卫星、遥感技术,远程参与手术,以及模拟手术为战地抢救作准备,美国已把此纳入其军事卫勤装备的研究之列。也为驻扎在边关,就医不方便的官兵提供远程的医疗咨询,医疗会诊等服务,有效地解除了官兵们的疾患。我国“九五”期间全军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也把远程医疗列为重要内容之一。

解放军总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远程医疗的军队医院,经过15年发展,远程会诊量、联网站点位居国内首位,目前已实现“全天候”远程医疗服务。据统计,该院已救治1251例军内危重疑难患者,成功率达98.8%。

1.6 医疗资源的整合共享

中国地幅辽阔人口众多,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三级医院基本分布在大中城市,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也多以大中城市分布居多,病人特别是边远地区的病人由于当地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来自卫生部公布的数据表明,“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严重、疑难病人往往要被送到上级医院进行专家会诊,即使在大城市,病人也希望能到三级医院接受专家的治疗,造成基层医院的病人纷纷涌人市级医院,近而加重市级医院的负担,造成床位紧张,而基层床位闲置的结果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和浪费。

远程医疗会诊正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会诊及其指导下的治疗与护理,从而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一定程度遏制持续上涨的医疗费用。

远程医疗系统是参加会诊的专家对异地病人的医学图像和各种检查资料与异地医师就初步诊断进行交互式讨论其目的是给远地医生提供诊断与医疗指导帮助异地医生得出正确的诊断减少了疑难危重患者的不必要检查及治疗免除患者的往返奔波并为及时准确的抢救与治疗患者赢得了时间也使少数高水平医学专家的技术更多地为社会服务充分利用了卫生资源又为患者节省费用开支

远程医疗的实施可以使病人置身于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在节约大量的时间和费用的同时可以得到专家的医疗服务一方面病人无需旅途奔波另一方面病情也不会延误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可以改善医疗资源的配置远程医疗的开展不仅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带来较高的社会效益。

除此之外,远程医疗的优越性还表现在专家可以得到资源共享。快捷及时的诊疗,在一些特殊紧急情况下如“非典”时期,一些医生不便或不易到达的特殊场合,远程医疗显示了其强大的优势。

2. 远程医疗的限制因素:

远程医疗的意义在于打破地域界限,让更多的人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模式,更合理的配置医院资源,它无疑将促进实现并大大扩展人类美好的理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2.1 远程医疗中使用的特殊设备的精准度,清晰度

微传感器技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技术的局限,使远程诊断受到一定限制,同样,微电机,机器人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也使得远程医疗手术的实施收到限制我国知名的专家吴祈耀分析称,近10年来,我国对于搭建远程医疗网络平台投入强度与世界相比,并非居于弱位。但是目前正在应用的远程医疗装备70%为国外引进设备,但是这类设备均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难以为参加远程医疗会诊的医生们提供全视野高、分辨率高的病理切片图像。病理切片图像是医生做出准确诊断的依据,在此境况下,要求实现准确、高效的诊断,实在有些难为医学专家们了。

为此,邓玉林等学者建议称,应尽快选择质高价低的国产远程医疗设备实现对现在设备的更新换代,让远程医疗体系真正成为改善国人就医难的助手。

2.2远程传输存在安全问题

在远程网络环境中传播和存储,也容易受到黑客、病毒攻击,造成信息失密、信息被盗、被删除或被改写等严重后果,这也制约远程会诊的推广、普及。

2.3远程医疗培训

远程医疗设备使用培训工作难度较大。由于远程医疗体系属于高端机电一体化设备,对其操作的精准程度,将直接影响其使用效率。为此,培训将成为有效使用该系统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医疗资源总体紧缺的现实下,再抽出人员离岗培训实在勉为其难,因此也成为许多医院领导不愿意使用这一体系的原因。(来源:科技日报2011.5)

2.4远程医疗普及率低

一方面,患者不清楚远程医疗的好处,这导致患者在申请远程医疗服务时顾虑较大,不愿轻易尝试这种新的服务方式,使应用推广率仍较低。另一方面,不少医务人员不甚了解这种新型技术的优点,对此项技术操作形式的作用和意义感知不深,部分医师墨守成规,不愿接受新技术;甚至认为过去行医无远程会诊也能当好医生,现在无它同样行,这种认识是远程会诊应用的最大障碍。

2.5远程医疗中患者的隐私保密问题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患者享有不公开自己的病情、家庭史、接触史、身体隐私部位、异常生理特征等个人生活秘密和自由的权利,医院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不经允许非法泄露。在远程医疗服务巾,由于远程医疗系统是丌放的,患者含有大量个人隐私内容的病历通

过计算机传送后,任何不慎重的操作都有可能泄露患者的隐私,如医院会诊医师或其他工作人员未经授权接触这些病历,播散甚至篡改病历内容。这不仅侵犯了患者隐私权,也必然影响远程医疗的声誉。

2.6远程医疗的相关法规亟待健全完善

远程医疗是利用通信信息技术进行远距离会诊,在现阶段,求诊单位与被咨询会诊方及进行信息传输的电信运营商之间还没有受相关法律手段有效制约,一旦出现问题,法律没有较好的相关依据、制度来有效界定责任和如何来承担等,形成推广运用中的法律瓶颈。

3.国内外远程医疗现状:

3.1 国内远程医疗现状:

我国的远程医疗开始相对较晚,但发展很迅速,作为远程医疗的核心技术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数字化医疗设备技术、医院信息化管理技术都达到或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与此

同时这段时间的发展历程,也积累了多种远程医疗模式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中国十多年的远程医疗发展大概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1.1 尝试发展的阶段

个例性的通过一些远程的手段达到会诊咨询的目的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从1986年的广州远洋航运公司的电报跨海会诊,到1988年解放军总院与德国的神经为可的远程病例讨论,再到1995年由北大发起的基于互联网的铊中毒的病例讨论,中国的远程会诊咨询慢慢撩起了面纱。

1997年1997年11月上海医大儿童医院利用ISDN与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进行了疑难病的讨论。经过这个阶段,远程医疗用她救死扶伤的成功案例吸引更多的关注的目光。

3.1.2 国家支持,连结大的医疗机构用于学术研讨的阶段

在卫生部直接领导和有关部委的支持下,中国金卫医疗网络即卫生部卫生卫星专网于1997年7月正式开通。网络开通以来,已经为数百例各地疑难急重症患者进行了远程、异地、实时、动态电视直播会诊,成功地进行大型国际会议全程转播、组织国内外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和手术观摩数十次。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远程医疗事业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事业跨入了世界先进水平。

1997年9月,中国医学基金会成立了国际医学中国互联网委员会(IMNC)。该组织准备经过十年三个阶段即:电话线阶段;DDN、光缆、ISDN通讯联网阶段;卫星通讯阶段,逐步在我国开展医学信息及远程医疗工作,目前已开展了可视电话系统的远程医疗。

经过这个阶段,远程医疗逐渐由学术研讨转向患者提供一种新的医疗服务的商业运作模式。

3.1.3 规范化政策管理,实业化发展的阶段

1999年底卫生部发布了卫办发[1999]第二号文件《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的通知》,开始明确了远程医疗会诊只能在医疗机构之间发起,远程医疗会诊的会诊专家和发起会诊的医师之间的关系为医学咨询关系,会诊专家不承担医疗责任。这个明确划分医疗责任、让远程会诊咨询有规可循的文件迎来了中国远程医疗发展的春天,涌现一大批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实体单位和服务模式。

周汉新等(周汉新,余小舫,李富荣,等.遥控宙斯机器人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54—157.)总结了使用遥控宙斯(Zeus)外科机器人完成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远程医疗在抗震救灾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郭雪清等(郭雪清,金红军,王光华.远程医疗会诊车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与思考.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 12—1 13.)刊报道了远程医疗会诊车实施应急机动条件下的远程会诊、视频会议、信息传输等多项功能。2009年1月13日,北京二炮总医院运用“达芬奇”机器人为患者实施了全国首例肝部肿瘤、胆囊和直肠癌切除手术(周宁新.中国运用“达芬奇”机器人成功实施首例肝胆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9:47.),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远程手术时代(赵之明,纪文斌,王宏光,等.“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胆道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中华医学杂志,2010,90:1420·1422.)。

我国在远程会诊方面的较早的工作是上海医疗卫星会诊中心。该中心于1996年底正式开通并由上海华山医院与安徽巢湖地区人民医院通过卫星实行会诊。同年,我国北方首家远程医疗网络会诊中心在辽宁省阜新市建成开通并已加入国际计算机网络,可提供国际卫生组织医学情报、学术交流、病历讨论和诊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