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风险管理理论沿袭和最新研究趋势综述

风险管理理论沿袭和最新研究趋势综述

风险管理理论沿袭和最新研究趋势综述
风险管理理论沿袭和最新研究趋势综述

张琴陈柳钦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天津,300071)(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300191)

【内容提要】本文从风险的涵义和分类的分析入手,介绍了传统风险管理向整体化风险管理过渡的历史演变过程;其次从人们的安全性需求、风险成本和公司相关权益方要求的角度论述了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其中着重介绍了风险的各种成本以及如何通过对风险交易成本的控制来提升公司价值;文章的的三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是对风险管理的最新研究趋势——全面风险管理相关内容的介绍,不仅对国内外的全面风险管理经典著作进行了评述,还对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比较认可、应用比较多的COSO和GARP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新的整合型避险工具做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资产型避险工具;负债型避险工具;股权型避险工具

美国著名金融学家彼得·伯恩斯坦在其金融学巨著《与天对弈:关于风险的精彩故事》中认为,风险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它甚至“超越了人类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方面取得的进步”①。然而,在我国的风险管理实践中却出现了对风险管理各方面概念的理解不清,对风险管理的作用的怀疑,甚至认为风险管理相关费用的支出是对企业资源的浪费,与企业价值增长目标相矛盾的现象。基于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增强人们对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的理解,本文从风险的涵义入手,从传统风险管理到新型的全面风险管理,对风险管理理论及其演进过程进行了一次梳理。

一、从传统风险管理到整体化风险管理

1、对风险的认知。目前对风险的概念和分类,无论在业界还是理论界、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关于风险的定义,比较常见的定义涉及到不确定性、概率、损失、波动性、危险等含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⑴风险是结果的不确定性。一种观点认为风险等同于结果的不确定性②。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事物的未来状态不能确切知道或掌握,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与变化缺乏信息与控制力。根据能否事前估计事件的最终结果又将不确定性分为可衡量的不确定性和不可衡量的不确定性。从不确定性角度出发,事物的结果可能是坏的,也有可能是好的,即潜在损失与盈利机会并存。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其名著《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认为:风险是可以测定的不确定性。美国的阿瑟·威廉姆斯等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把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的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如果肯定只有一个结果发生,则差异为零,风险为零;如果有多种可能结果,则有风险,且差异越大,风险越大。”我国保险界对风险的定义也大都和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如李秀芳在《中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研究》中认为:风险是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风险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事件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偏差,偏差越大则风险越大。卓志编著的《保险经营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和魏华林等编著的《保险学》也给出了类似定义。(2)风险是指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因为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风险与可能性(或概率)(Probability)有着必然的

联系。风险是以一定的发生概率存在的各种结果的可能性,具有一定的可度量性,风险导致的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总是在0~1之间波动,概率越接近于0,表明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概率越接近于1,说明发生的可能性越大。风险可以表示为事件发生概率及其结果的函数:R=f (P. C),其中,R表示风险,P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C表示事件发生的结果。可能性(或概率)(Probability)是对不确定性的量化描述,是对风险或不确定性的进一步认知。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比风险的范畴要广,它可以取1或0的值来表示是和否,这是两个确定的状态,已经不是风险的范畴。(3)风险是实际结果对期望值的偏离。在投资学中,风险常常被定义为风险因素变化的波动性(V olatility)。如我们常说的市场风险中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都是由于市场风险因素变量围绕其期望值上下波动造成的,描述这种波动的方法是计算期望值和方差(或标准差)。这种将风险定义为波动性的观点主要在定义易于量化的市场风险时使用。将风险与波动性联系起来的观点不仅考虑了不利的波动(下侧风险Downside Risk),还考虑了有利的波动(上侧风险Upside Risk),即将风险定义为双侧风险,风险既是损失的可能又是盈利的机会。双侧风险的定义与单侧风险相比,更符合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全面风险管理,更有利于对盈利制造部门和明星交易员的风险管理,还为全面经济资本配置和经风险调整的业绩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4)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这是典型的传统风险定义,只重视下侧风险(Downside Risk),即损失的可能,而没有把盈利机会纳入风险的范畴,是典型的单侧风险的概念。基于这个定义,传统的风险管理并不包括对盈利部门的管理。事实上,风险是事前概念,而损失是事后概念,风险是损失或盈利结果的一种可能的状态,在风险事件实际发生前风险就已经存在,而这时损失或盈利并没有发生,一旦损失或盈利发生后,事件处于一种确定的状态,此时风险又不存在了。因此,严格意义上讲,风险和损失是不能并存的两种状态,这种定义不符合现代风险管理的要求。(5)风险是容易发生的危险。这种把风险等同于危险的定义同样不符合现代风险管理的要求。风险与危险是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将两者互换使用,但在保险学和风险管理中,将风险简单的理解为危险是不恰当的。风险是结果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可以是坏的方面又可以是好的方面(风险的双侧性),因此风险是一个中性的概念。而危险是单侧的,侧重于坏的方面,是带有贬义色彩的。

关于风险的分类,和风险的定义一样在实务中有多种界定标准。常见的分类有:⑴风险管理实务中常常根据诱发风险的原因对风险进行分类,因为不同诱发原因的风险性质不同,因而需要的管理手段不同。近年来,随着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证监会国际组织(IOSCO)和保险监管者国际协会(IAIS)等监管者合作组织所倡导的基于风险的资本要求和监管原则在全球金融领域的推广,金融机构逐渐达成了基于诱发原因对风险进行分类的共识。根据风险的诱发原因,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可以划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2)根据风险能否给承担者带来收益,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Pure Risk)(只有损失可能,没有获利机会)和投机风险(Speculative Risk)(既有损失可能又有获利机会)。保险界常常使用这种分类来确定保险标的的可保性。(3)根据风险发生的范围,将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机构外部的系统性因素变化引起的,是单个经济单位无法控制,也不能通过分散投资来消除的风险,因而也被称为不可多样化的风险(Non-Diversifiable Risk)。非系统风险是由个别企业和投资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可以通过分散化投资来降低甚至消除,因而也被称为可以多样化的风险(Diversifiable Risk)。(4)根据机构的业务需要,又有各自不同的风险分类。保险界就有自己的一套分类标准,其中寿险和非寿险的分类又不尽相同。在寿险方面,美国精算协会(SOA)、美国保险监督

官协会(NAIC)、国际精算协会(IAA)等国际保险协会、监管机构等给出的分类的应用都比较广泛。非寿险中使用比较多的是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和亚洲开发银行(ADB)的分类,另外NAIC和IAA关于非寿险风险的分类使用的也比较多。(5)Babbel和Santomero (1996)①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将保险人面临的风险分为:精算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其它类型机构的风险也可以有类似的划分。

2、风险管理理论发展及思维演变。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家庭或企业对其面临的风险,事前运用各种风险管理管理策略和技术所做的一切处理过程。风险管理是一种颇具常识性且系统化的学科或艺术,狭义的风险管理使用各种专业性或创意性的系统化措施,来达到以下目的: 一是损失事故发生前,预防损失;二是损失事故发生时,减轻损失;三是损失发生后,弥补损失。而风险管理理论真正发展起来经历了传统风险管理和整体化风险管理两个阶段。(1)传统风险管理。彼得·伯恩斯坦(P.L.Bernstein(1996))认为,人类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想操控灾害或风险。随着概率论(Probability)的产生,人们对于灾害事件的估计开始有了客观的科学根据,这推动了风险理论与实证研究的产生,这个时候还没有“风险管理”的名词,但与其功能相当的安全管理(Safely Management)与保险(Insurance)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在这个阶段的安全管理与保险领域中,风险管理的思维仅限于对客观存在的实体损害的管理。真正的风险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最初的风险管理以保险行业最具代表性。风险管理这一名词最早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所罗门·许布纳博士于1930年美国管理协会发起的一项保险问题会议上提出的。最早论及风险管理的文章出现在1956年的《哈佛商学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在这篇名为《风险管理一成本控制的新名词》的文章中,拉赛尔·加拉尔(Russell B. Gallagher)建议:希望进一步扩大风险经理人(Risk Manager)的权限,希望他们在受限制的纯粹被动与消极转嫁的保险功能以外,能够转化与提升为积极的事前风险管理功能,把保险当成是风险管理的工具之一,而非唯一可行的风险管理工具。并指出,在一个企业中应该有专人负责管理风险,即在企业内部应该有一个全职的“风险管理者”②。1970年到1990年是风险管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开始面临种类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严重的风险。1979年美国三里岛(Three Mile Island)核电站的爆炸事故,1984年在印度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 Bhopal, India)农药厂发生的毒气外泄事故,以及1986年前苏联车尔诺比(Chernobyl, Formal USSR)核电厂发生爆炸等多起重大科技灾难,对风险管理在全球的推动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催化于推动作用。这一时期,在美国一些大学的商管学院首先开始讲授一门涉及如何对企业的人员、财产、责任及财务资源等进行保护的新型管理学科,这是风险管理正式在学术领域传授的开始。目前,风险管理己经发展成企业管理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管理学科,围绕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核心目标,风险管理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管理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新型的整体化风险管理。1990年以后,风险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整体化风险管理阶段。整体化风险管理冲破了传统风险管理对风险的狭隘理解,把风险看做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它从整体上去认识风险,研究和解决的是风险对企业的整体影响。整体化风险管理冲破了传统风险管理对风险的狭隘理解,把风险看做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它从整体上去认识风险,研究和解决的是风险对企业的整体影响。造成这一时期风险管理发生重大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由于衍生金融商品(Derivatives)使用不当引发了多起金融风暴,促使财务性风险管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第二,保险理财与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整合,打破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间的藩篱,财务再保险(Financial Reinsurance)与巨灾风险债券的出现就是明显的例证。新型风险管理是站在整个公司角度的风险管理,常常被

称作公司风险管理(Corporate Risk Management)或全面风险管理①(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它关注的主要是风险对冲的目的和对整个公司价值的影响,是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方向。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丰富了风险管理理论的内容,使得风险管理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风险管理的实际操作也日益复杂,新的风险管理方式不断涌现②。马柯威茨(Markowitz)是将“回报”、“效用”这类金融术语与风险联系起来的第一人,其理论为后来的金融学奠定了基础,并被后人发展成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③;1973年发表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被称为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里程碑,这时的风险管理以衍生产品定价为主要内容,它是站在交易员的角度,为交易员解决对冲的技术问题的,因此被称为交易员风险管理(Trader Risk Management),该理论为金融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投资组合管理理论、衍生产品市场和金融工程的发展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产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土壤,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工具。(3)新型风险管理的范畴。正如人们对风险存在各种各样的界定,人们对风险管理的范畴也没有一致的看法。内部控制、审计、合规、基于风险的投资决策和绩效计量、衍生产品套期保值交易、资产负债管理、准备金提取、保险、计算机系统相关风险(IT风险)等等,都是人们在风险管理活动中关注的问题④。从风险因素的角度看,风险管理包括针对各个风险因子的风险管理活动和从整个金融机构战略管理的角度将各个风险因子整合在一起进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活动。从金融机构管理风险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的角度看,风险管理活动可以划分为内部控制活动和风险产品交易活动(即金融工程活动)。内部控制活动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管理制度、组织架构和审计稽核等,金融工程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主要是风险计量、衍生产品对冲和风险定价补偿等。从针对损失采取的措施的角度看,风险管理活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避免损失发生或降低损失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的管理活动,主要指各项业务的管理和内部控制活动;第二是将可能发生的损失转嫁给其它机构或市场参与者的活动,主要指保险、再保险转移和衍生产品对冲活动;第三种是风险的承担活动,即通过提取准备金或风险定价方式为可能的损失募集资金的活动。从盈利管理的角度看,风险管理活动包括风险定价、经济资本配置、经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和经风险调整业绩衡量等。

通过以上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现代风险管理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以防范损失为主要内容的传统风险管理阶段,它不仅包括内部控制和衍生产品交易(风险对冲活动)等防范损失的活动,还包括风险定价、经济资本配置、经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经风险调整业绩衡量等以盈利和回报为中心的风险管理活动。这种风险管理活动已经上升到金融机构战略管理的层面,与金融机构的投资决策(资本预算问题)和融资决策(资本结构问题)融合在一起,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风险管理的理由——风险管理为公司创造价值

人们之所以要进行风险管理,是因为风险管理会为公司创造价值。关于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价值无关的MM定理(Modigliani 和Miller,1958)①的另外一个推论是公司的风险管理活动和公司的价值也无关,即所谓的风险管理无关论(Risk Management Irrelevance)。该推论认为,在MM定理所假设的没有摩擦和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完美金融市场里,不仅公司的资本结构,连公司的风险管理活动也无关紧要。因此,在MM定理的世界里,风险管理活动并不能增加公司的价值,甚至与公司的价值无关;企业也不再是风险厌恶者,而是风险中立者。

现实世界中大量的衍生产品交易和风险对冲行为是对假设的MM世界的很好的否定,因为现实世界的金融市场远非完美,到处充满了摩擦和信息不对称,以对冲为主要内容的风险管理并非与公司的价值无关,而是可以增加公司价值,这就是风险管理相关论(Risk Management Relevance)。这个理论的典型代表是Froot等(1993)②的外部融资成本增加说。Froot等认为,一个公司如果不对冲风险,其现有资产所产生的内部现金流的波动就会加大,其后果是要么投资总额的波动增大,要么是外部融资额的波动增大。这两种情况对公司都不利,会减少公司价值。因此,公司对导致内部现金流波动的风险而言是风险厌恶者,对冲风险、降低内部现金流波动性的风险管理活动会给公司带来价值。

上面论述的Froot等(1993)的外部融资成本增加说是针对一般企业而言的,在此基础上,Froot 和Stein(1998)又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模型中金融机构开展风险管理活动的理由与非金融机构基本相同,风险对冲(风险管理)、资本预算和资本结构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金融机构基本财务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决定金融机构的价值增长③。

除了管理收益波动外,风险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达到经营目标并最大化股东价值。弗吉尼亚大学的George Allayannis 和James Weston 在1998年的一项研究证明了这个观点,他们比较了1990年到1995年或多或少(以它们进行对冲活动的程度来计量)积极从事市场风险管理的公司的市值与面值的比率,结果发现更积极的从事市场风险管理的公司得到了市值平均增长20%的回报。风险管理不仅使个别公司增值,而且通过降低资本费用和减少商业活动的不确定性来支持经济的全面增长。④

风险管理的直接理由主要有三个:首先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安全需要;其次是风险所致的巨大耗费,即风险的成本;最后是基于政府法规和企业相关权益方的要求。

1、人们的安全需求。现代投资学和风险管理的两个基本结论是:投资者都是风险承担者;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投资者选择承担风险并不表示他爱好风险,因为他所有的投资都要求有相当的风险溢价作为补偿,这正说明投资者是风险厌恶者,所以要求有风险溢价来补偿承担风险带来的负效应。合理的风险偏好判断标准应该看风险承担者对风险溢价的要求和态度。承担风险同时要求有正的风险溢价的是风险厌恶者;要求的风险溢价为零的是风险中立者;而当风险溢价为负时仍然承担风险的才是风险爱好者。可见,投资者爱好的并不是风险本身,而是风险可能带来的正的风险溢价(即大于零的预期回报率)。厌恶风险不等于规避风险,只有承担适当(擅长且有能力承担)的风险,才能获得该项风险带来的收益。承担风险给投资者带来获利机会的同时也带来损失机会,因此投资者必须善于管理风险,确保承担适当、适度和有价值的风险,并最终将这些可能的盈利转化为现实的盈利,获得以风险溢价为表现形式的利润和回报。①

同样,保险的存在也是因为投保人是风险厌恶者,因为厌恶风险,投保人不愿意忍受风险,即使风险在保险合同中是有定价的。能够通过适当的风险管理降低违约风险的保险公司将具有竞争优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保人更容易购买这类公司的保单并愿意支付比购买风险较高保险公司保单更高的保险费。同样,对再保险的需求,也可以从直接保险需求中

引致出来②。

2、风险的成本。风险对公司而言是存在成本的,这是是因为它增加了公司的交易成本并因此降低了公司的价值③。所以风险管理可以通过降低风险或降低风险的交易成本的方式来达到增加公司价值的目的。④对于风险的成本,我将用较多的篇幅来介绍,因为对风险成本的关注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只看风险对公司整体上产生的影响而不问风险的出处,不管风险来源于哪儿,全面风险管理关注的是所有风险的综合影响。(1)税收成本。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降低公司收益和市值对外部变量的敏感性。例如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比较活跃的公司的股价对市场价格具有较低的敏感性。哈佛商学院的Peter Tufano(1998)⑤研究发现,按照黄金生产厂家进行对冲活动的强度进行排列,位于前四分之一的厂家的股价对于黄金价格变化的敏感性比位于最后四分之一的厂家大约低23%。同样,受到利率、汇率、能源价格和别的市场变量影响的公司通过风险管理能更好的管理收益波动,而收益波动的减小会减少公司的税收负担,这是由非线性累进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差别税率制度)造成的。在这种税收制度下,公司所面对的税收函数一般都是凸的,公司收入越高,所面对的边际税收率也越高。假定存在税收凸性,由Jensen不等式可以看出,如果收入风险降低(收入的波动性减少,收入变平稳),那么预期税收将会减少。因为收入向上的变化会使税收有较大的增加,而向下的变化只会使税收有少量的减少。这种情况下,公司收入的频繁波动将导致更高的税收。因此,有效的风险管理在降低公司整体收入波动的同时,减轻了公司的税收负担。从而,对收入风险的规避通过减少预期税收的方式为公司创造了价值⑥。(2)财务困境成本。另外一个讨论比较多的风险成本是财务困境成本。公司财务的知识告诉我们,财务杠杆对公司有许多好处,因此公司倾向于一定程度的负债经营,但这个杠杆并不是越高越好,超出一定比例的债务融资会增加公司的各种成本。因为,随着债务融资比例增加资本比重降低,公司在面临资产波动风险时更容易陷入资不抵债的财务困境。这种困境将增加公司的融资成本,迫使公司低价出售未到期资产以偿还到期债务,对于金融机构还容易引发挤兑危机和集体退保。因此要依靠加强风险管理,降低资产和负债价值的波动性来降低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减少财务困境成本,确保公司稳健经营①。另外,财务困境成本还在于债权人对于财务困境成本的预期。如果一家公司破产,权益的要求权到期并且没有价值了,破产的各种交易成本(如律师费用、诉讼费用、会计成本等)理论上都要由破产后的债权人承担,除了这些破产的直接成本,还可能存在间接成本或机会成本,这也是债权人所将面对的。基于对这些成本的预期,在不存在任何风险报酬的情况下,债券价值将根据对破产成本的预期而被缩减。因此,任何减少破产可能性的策略都将会以提高公司债券价值的方式增加公司价值②。Merton 和Perold(1993)③还对金融机构的财务困境成本做了专门研究,认为金融机构财务困境的成本更高、面临的经济摩擦更多。原因有两个:首先,金融机构的债权人,如银行的存款客户、保险公司的保单持有者往往还是机构的主要业务客户,一旦这些债权人对机构的财务安全状况产生怀疑,就会转投其它金融机构,这些客户的流失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大量的间接成本;其次,金融机构的运作流程对客户而言更加复杂和不透明,由此产生的金融机构内部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投资者投资风险增加,投资者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从而使金融机构的外部融资成本增加④。(3)委托——代理成本。这里的委托——代理关系包括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代理关系以及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关系。首先看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股东们通过他们对经理队伍的任命和薪酬制度制定方面的能力在公司内部拥有部分决策控制权。而借钱给公司的债权人对公司则不具有控制权,这样,股东们与债券持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代理关系。这种关系为股东们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债券持

有者的财产创造了机会⑤。债券持有者与借款公司之间的代理冲突产生于要求权的非线性性质。在有限责任和权益要求的剩余性质下,股东们倾向于高估投资方案风险,这会导致所谓的“投资不足问题”。这意味着,要么公司因为未能选择价值最大的投资方案而损失价值,要么执行高成本的控制方案以限制经理人员的自由决策权⑥。无论哪一种情况,公司的价值都将会减少。此外,如果债券持有者预料到高风险项目选择的这种让渡,那么融资的债务成本将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低效率项目的成本仍然由公司来承担⑦。第二个代理问题产生于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由于对公司具有决策权的不仅有股东,还有股东所雇用的管理者。Smith and Stulz(1985)认为,由于股东所雇佣的经理人在公司决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股东和管理者之间也存在“委托——代理”问题,经理们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可能会做出不利于股东的决策,比如过度追逐风险。这和经理们的薪酬安排是分不开的,随着固定薪水、与业绩相关的激励性报酬以及以权益形式存在的报酬在经理们总薪酬中的比例不同,可能会导致经理们不同的行为方式。因此,风险管理对于薪酬安排的设计(尽量使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一致)也是可以增加股东价值的。Peter Turfano(1996)通过对黄金开采业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管理层持有较多股票的公司更重视对风险的管理,而管理层持有较多股票期权的公司则较少进行风险管理,这说明经理们在风险管理中更多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是股东的利益。同样,Schrand和Unal(1997)进行的实证研究也支持了管理者效用最大化的假设。Aggarwal和Samwick还发现,股票价格波动高的公司的公司不愿意提供与业绩相关的报酬(如股票),因为这会使经理人承受很大的风险,而股票价格稳定的公司则正好相反。由此得出结论通过风险管理减少股价波动可以使得实施与业绩挂钩的报酬以提高工作效率变得更加容易。(4)资金使用的高成本和投资方案的“挤出”①。这主要是针对成长型公司而言的。在公司的资产遭受到损失时,公司需要为损失和新的投资机会筹措资金。再投资的资金筹措有两种方式:损失后融资和损失前融资。损失后融资是在损失发生后从内外部资源中获取资金,资金的来源可以是债务或权益。如果是债务融资,需要还本付息;而权益融资,也需要给付红利。除非公司财务具有充足的流动性,否则这种融资的成本是很高的。保险属于损失前融资方式。在预期到可能损失的情况下,只要支付了保费,保险就可以为再投资提供资金而没有任何未来利息或者红利的支付义务。因此,保险可以被视作损失融资的一种来源,而这与债务和权益作为融资的来源是非常类似的。购买保险的决定包括了与保险相关的交易成本(比如佣金、间接费用和道德风险冲突)和债务、权益等更传统的筹资方式资金成本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规避和保险的一个好处就是它允许公司获得再投资机会的价值,而如果是事后融资或融资成本过高,那么这个获利机会可能会丧失。

规避风险的一个更一般的理论是由Froot,Scharfstein和Stein(FSS)提出的,常常称作“挤出(crowding out)”假说。其假设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资金来源有着不同的成本。之后,Myers 和Majluff进一步认为外部资金比内部资金成本更高。在此基础上,FSS认为,当外部资金的获取比较昂贵时,风险管理措施可以保证内部融资的可行性,从而避免损失掉具有正的净现值的投资机会。FSS引证的证据表明,这些未规避损失每增加一美元,新投资项目预算将会被扣除大约30美分。Geczy,Minton和Schrand(1997)②得到的更新的证据也证实了这一机会成本,他们得出的结论显示有着高现金流动性的公司的资金费用比平均要低19%,而有着低现金流动性的公司的资金费用比平均要高11%。规避风险避免了这种损失并保护了公司对其投资计划集资的能力。

3、外界对风险管理的要求③。(1)监管者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风险和风险管

理为基础的风险监管开始发展起来。这种风险监管主要包括基于风险的资本金要求(Risk-Based Capital, RBC)和基于风险的风险监管检查(Risk-Based Surveillance, RBS)两个方面。RBC以监管资本要求为核心,通过将监管资本的覆盖范围由市场风险扩大到信用风险,进而到操作风险,以及通过提供监管资本计量对金融机构的敏感度来促使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RBS是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风险承担和管理的质和量都进行监管,强化了对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的要求。(2)股东的要求。股东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而关注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首先,股东是企业风险最直接的承担者,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等于资产减去负债的价值,无论是资产还是负债由于承担风险而造成的损失和现金流波动带来的成本,都直接冲消所有者权益。而一旦公司出现问题,破产清算时要先支付经理人和员工工资,然后是债权人的债务,最后如果仍有剩余才支付给股东,因此股东与公司的其它利益相关者相比,有更强的风险管理动力。第二方面的原因来自于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造成的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两个方面的不对称,一方面是经理人风险承担和薪酬所得的不对称。现代企业对经理人的薪酬安排主要是工资加奖金的形式,而奖金是经理人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种薪酬安排对经理人承担风险,尤其是大额风险具有激励不对称的性质,当经理人因为承担大额风险而获得高额盈利时就会获得高额奖金,而一旦发生损失时,就得由股东来买单,经理人仍然可以获得基本工资。这种风险承担和激励制度的不对称使得经理人相对于股东而言倾向于承担更多的风险。另一方面,在具体的风险承担和风险管理过程中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经理人比股东更了解具体投资和业务的风险/收益特征,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在经理人方面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从事风险过高的投资项目,在股东方面,其谨慎性和资本安全性需求增加,因此更加关注风险承担和管理过程,这也是现代风险管理在体制设置上要独立于经理层直接向董事会汇报的主要原因。(3)管理者(经理人)的要求。Smith and Stulz(1985)提出,从经理人的角度看,风险管理的理由来自于相对于股东而言经理人很难将自己在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多样化和分散化。股东可以通过在资本市场投资于多家公司来分散化自己面临的风险,相比之下,负责经营这家公司的经理人(尤其薪酬安排中包含较高公司股份形式的经理人),其财富和利益(如职业生涯)的大部分都取决于这家公司的表现,而且很难通过什么方式来分散化这种风险,只能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来降低风险。经理人的这种风险管理要求同其薪酬安排和激励制度密切相关,因此应该在经理人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安排中加入风险管理的因素,促使其在风险管理工作上有积极努力的作为。(4)债权人和客户的要求。上面对风险成本的分析有好几次都涉及到了债权人的利益,比如财务困境成本和委托——代理成本,公司经营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债权人能否按期收回本息。总之,债权人有很多理由关注公司的风险管理活动,这里不再赘述。至于客户,上面的论述也提到,金融机构的客户同时也是该机构的债权人,他们基于自身的利益会关注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

三、风险管理的最新趋势——全面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是目前风险管理发展的最新趋势,它是一种站在整个公司角度进行的整体化风险管理方式,我们平时见到的公司风险管理(Corporate Risk Management)或整体风险管理(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也是指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公司的风险来自很多方面,比如,一个保险公司可能会面对由需求变化、利率变化、资产价格变化等带来的种种不同风险,最终对公司产生影响的不是某一种风险,而是所有风险联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只有从公司整体角度进行的风险管理才是最有效的。目前关于全面风险

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有以下两大类:第一类是基于组织结构体系全面风险标准化度量的全面风险管理方法——ERM(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ERM的概念是由美国最大的几家银行和证券公司最先提出的。其核心理念是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对整个机构内部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和业务环节的各个种类的风险进行通盘管理。ERM 要求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种风险、各种风险所涉及的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利率、汇率、股票、期权等)以及承担具体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进行全面有效的整合风险管理。第二类是基于风险决策因素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TRM。TRM(Total Risk Management)是从风险决策角度提出的另一种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从系统决策的角度出发,引入风险管理策略的三因素概念,这三个因素包括概率( Probability )、价格(Price)和偏好(Preference)因素。风险管理的目标是谋求三要素(3P‘S)的最优均衡。价格用来确定风险防范所需支付的成本,概率用来估计风险(含衍生交易本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偏好则用来确定决策者愿意承受风险的程度和信心。目前TRM还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现实生活中建立如此庞大而复杂的TRM系统现在看来似乎是不可能的。相对TRM理论而言,ERM具有良好的现实可操作性,本文所讲的全面风险管理指的是ERM。

1、全面风险管理经典文献回顾。(1)国内(中文)文献回顾。陈秉正(2003)在其著作《整体化公司风险管理》中论述了风险管理概念的演进、风险管理与企业价值、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的各种策略,并对整体化风险管理进行了展望。文章主要是融合了Shimpi (2001)的《整合性公司风险管理》和Doherty(2003)的《整体化风险管理》两本风险管理巨著的精华,论述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陈忠阳(2006)《金融机构现代风险管理基本框架》一书从金融机构的风险角色分析入手,归纳了风险的概念和性质,并从金融机构的角度论述了现代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特征,以及现代风险管理框架体系的构建。该书的特色在于对风险角色的分析和风险、风险管理概念的归纳,但作者只是提出了现代风险管理的框架体系构建,并没有关于风险管理的实证分析和风险管理框架的具体应用。(美)尼尔·多尔蒂(Doherty, Neil. A.,2003)《综合风险管理——控制公司风险的技术与策略》,这本由陈秉正,王珺在2005年翻译的风险管理著作认为随着近年来衍生金融市场的快速成长以及金融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上保险市场开始重视在保单内容的设计上将可保风险与财务风险相结合,因此,当前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反映公司的理财能力和增加公司的价值。整合型风险管理是结合保险与金融工程技术,利用创新性避险工具来管理公司的风险,包括可保风险(Insurable Risk)、财务风险、营运性风险和事业风险(Business Risk)。Doherty, Neil. A.还认为考察风险的成本是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因此对风险的成本做了深入分析,并考察了容易产生风险成本的公司结构特征,指出改变公司的结构特征同规避风险一样属于重要的风险管理策略。该书对如何利用简单的和复杂的财务杠杆对风险进行管理,包括应急性融资工具的分析在全面风险管理领域是一个创新,增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可操作性。赖志仁(1999)在《风险管理与全球保险之未来趋势》一文中论述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产业间的合并和企业并购行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保险、银行、共同基金、资本市场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金融商品之间的差异性变小,替代性变强。因此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不能继续局限于传统的方式,而应该从公司整体的视角上开发一种综合的风险处理方法。该文章还指出多种避嫌工具的风险管理策略会成为未来的潮流,但并没有具体说明企业应该如何整合这些避险工具来处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潘国臣等完成的文章《整合风险管理与会司价值》(2006)指出,新兴风险管理工具有资产避险、负债避险和权益避险三种,这三种避险工具的价格分别为GEDATA o:title=""

src="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wmz">、和,并且三者的关系是>>。如果采取避险措施之前的资产与负债额分别为与,则在资本结构已经是最优的假设下,采用负债型避险方式对资本结构的冲击是最小的,其次是权益型避险方式,而资本型避险方式对资本结构的冲击是最大的。若是分析损失后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则单纯使用资产型或负债型避险工具都是不利的,应该综合运用多种避险工具。但文章并没有就该理论进行实证研究。

(2)国外文献回顾。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 Re.)研究部在其著名期刊《Sigma,No3/2005》发表了《产险业资本承保与价值创造的实践》①一文,该文章指出:影响产物保险公司的资本成本因素是投资活动与承保风险的组合。而公司价值比较高的产险公司的承保利润波动较小,这些公司都有较好的风险选择、风险分散与再保险安排,或者使用了创新的风险转移技术。这篇文章的特点是从实证角度出发验证了风险管理提升公司价值的重要作用。Shimpi (2001)年的著作《整合性公司风险管理》中提到:风险就像一头大象(Risk is like an elephant),传统的风险管理就像盲人摸象,“虽然每个人都摸对了一部分,但总体上来讲还是错的(Though each was partly in the right , and all were in the wrong)”。书中对于传统个别的风险管理与创新整合型风险管理做了比较,其中包括: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公司财务与保险;财务长与风险管理人;众多个别风险与整合风险;众多个别市场与整合的市场。并对整合前后的风险管理效果进行了论述。该书与Doherty(2003)②的著作是学术界公认的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领域中最经典的两本著作,两本书的着重点不同,内容各有千秋。Doherty (2003)主要论述了各种创新型避险工具的运作与风险分析。Meulbroek(2002)在其论文“A Senior Manager’s Guide to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中强调现代风险管理的观念不应该局限在可保风险暴露单位(Insurable Risk Exposure)上,而应该关注会影响公司价值的所有风险,包括营运风险、法律责任风险、财务风险、投资风险、税收负担风险、监管及合规风险等。并提出了处理风险的三大基本原则,它们是:一是修正公司的营运方式;二是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三是选择适当的金融工具(包括衍生金融产品)。以此来适应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变化。Meulbroek认为应该用最具成效的方法达成风险管理的目标,使企业在遭受不可预测的意外损失时,可以及时获得融资资金,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甚至进一步发展。Culp(2002)的两篇文章认为,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本来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但长久以来的公司财务处理方法总是将两者分开来管理,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损失了管理的效率。Culp建议公司应该采用整体化风险管理,利用创新型金融避险工具来管理风险对企业内部的现金流、盈余与资产负债表的不利影响,并避免非预期损失事件实际发生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巨大的冲击。

2、全面风险管理产生的基础。全面风险管理涵盖的范围很广,它是在图1所示的三个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容涉及到保险、财务套期保值、投融资、杠杆管理、薪酬设计甚至税收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③

风险管理与保险

公司风险管理

衍生产品市场和金融工程的发展

全面风险管理

ERM(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图1 全面风险管理产生的基础

首先是风险管理与保险理论的发展。风险管理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管理“可保风险”而出现的。Robert Mehr和Bob Hedhes于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可保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之后,可保风险管理又有了一系列的创新,比如有限风险计划;保险公司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以及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捆绑式保障保单,这种保单不仅包括传统的可保风险(财产和责任风险),还包括财务风险(如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从而打破了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障碍。

其次是衍生产品市场和金融工程理论的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金融创新高速发展的时期,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马柯威茨的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夏普和罗斯创立的资产定价模型以及布莱克和舒尔茨创立的期权定价理论。衍生产品和金融工程的发展不仅丰富了风险管理用于套期保值的工具,还为公司其它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了方便。公司不仅可用用衍生产品对特定的风险进行套期保值,还可以将衍生产品嵌入到公司的负债和权益里。而新近发行的巨灾债券和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ART)则是直接出于风险管理的目的而出现的。

第三是公司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开始关注风险对于公司价值的影响,1976年David Cummings通过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进一步分析,说明了公司是如何通过对风险进行保险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Mayers和Smith(1983)又基于风险给公司带来的摩擦成本,提出了更新的公司风险管理理论(关于风险的成本,在文章的第二部分有详细的论述),即风险的摩擦成本或交易成本可以使风险管理成为一个增加公司价值的过程。针对风险的成本解释,Doherty Neil A.(1985)又提出了管理风险的“对偶策略”,即公司既可以通过降低风险又可以通过调整财务或组织结构、改变杠杆作用的方式来减少风险的交易成本。

3、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这里主要介绍美国COSO委员会和GARP组织提出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1)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①。COSO全称为“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它是一个自愿性质的私营机构,致力于通过商业伦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来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2004年9月,COSO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目前已受到国际企业界、金融界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新发布的《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对全面风险管理给的定义是: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企业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各种经营活动之中,目的是识别可能会影响企业价值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于企业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称REM框架)力求实现以下四种类型的目标:战略(strategic)目标—高层次目标,与使命相关联并支撑其使命;经营(operations)目标—有效和高效率地利

用企业资源;报告(reporting)目标—报告的可靠性;合规(compliance)目标—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八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来源于管理当局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企业管理过程整合在一起。这八个构成要素分别是:第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影响人们的风险意识,影响战略和目标如何制订、经营活动如何开展,以及如何识别、评估风险并采取行动,是企业风险管理所有其他构成要素的基础。内部环境因素包括风险管理理念,风险容量、董事会的监督、人员的诚信、道德价值观和胜任能力,以及管理者分配权力和职责、组织和开发其他员工的方式等等。第二、目标设定。内部环境的渲染只是令企业的每个人有了思想的准备,如果真的要采取行动时,还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合力,使风险管理工作行之有效。必须先有目标,管理当局才能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潜在事项。企业风险管理确保管理当局采取适当的程序去设定目标,并保证所选定的目标支持和切合该主体的使命,并且与它的风险容量相符。目标设定是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第三,事项识别。事项是源于内外部的影响战略实施或目标实现的事故(或事件)。管理者必须识别可能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事项可能带来正面或负面影响,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带来负面影响的事件代表风险,它要求管理者予以评估和应对;带来正面影响的事件代表机会,管理者可以将其反馈到战略和目标设定过程之中。在对事项进行识别时,管理者要在组织的全部范围内考虑一系列可能带来风险和机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第四,风险评估。风险评估能够使企业考虑潜在事项影响目标实现的程度。管理者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可能性和影响这两个角度对事件进行评估,以及考察整个组织中潜在事项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基于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来进行风险评估。通过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来对其加以分析,并以此作为决定如何进行管理的依据。风险评估应立足于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第五,风险应对。在评估相关风险之后,管理者就要确定如何应对。应对包括回避、降低、分担和承担等四种方式。在考虑应对的过程中,管理者评估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的效果,以及成本效益,并选择能够使剩余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限以内的应对方式。管理者识别所有可能存在的机会,从企业范围或组合的角度去认识风险,以确定总体剩余风险是否在企业的风险容量之内。总之要采取一系列行动把风险控制在主体的风险容量(risk tolerance)以内。第六,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帮助确保管理者的风险应对方式得以实施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组织,遍及各个层级和各个职能机构。控制活动主要包括批准、授权、验证、调节、经营业绩评价、资产安全以及职责分离等。控制活动一般包括两个要素:确定应该做什么的政策,以及实现政策的程序。第七,信息与沟通。对相关的信息予以识别、获取和沟通,以确保员工正确有效的履行其职责。风险的存在是因为不确定性,也就是信息不明晰。风险的存在是因为不确定性,也就是信息不明晰。因此在全面风险管理推动中,为使各个部门真的成为一个整体,各部门就要进行信息交换与沟通。有效沟通的含义比较广泛,包括信息在主体中的向下、平行和向上流动。第八,监控。企业风险管理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曾经有效的风险应对方式可能会失灵,控制活动可能会变得无效或不再被执行,企业的目标也可能发生变化等。面对这些变化,管理者需要通过控制手段,以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的运行是否持续有效。监控可以通过持续的管理活动、个别评价或者两者结合来完成。ERM框架有如图2所示的三个维度:第一维是企业的目标,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第二维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第三维是企业的各个层级,包括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各子公司。ERM三个维度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八个方面开展风险管理活动。该框架适合各种类型的企业或机构

的风险管理。

战略目标

经营目标

报告目标

合规目标

下属各子公司

各条业务线

各职能部门

整个企业

图2 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2)GARP全面风险管理框架①。GARP(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成立于1996年,是在英国老牌巴林银行倒闭、全球风险重要性开始凸现的背景下由风险专业人士倡议产生的专业组织。GARP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所要做的是了解从金融机构活动中所产生的全部风险同时去有效地管理这些风险,因而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会平衡风险管理结构和质量方面的问题。基于这一认识该组织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应该包括策略、程序、基础设施和环境四个模组以及它们之间的融合(如图3所示)。

GARP认为,风险管理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六点:(1) 把交易策略和风险管理策略结合起来,这样可以确保企业在预测并分散风险方面的优势;(2) 建立风险管理过程,这个过程要便于公司组织内部对风险管理的理解和实施,并能主动支持公司的风险管理策略;(3) 通过在组织人员指导和风险行为的支持系统之间的合理安排来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4) 对各种类型的风险进行理性和动态的划分,合理地反映公司商业策略和外部市场环境所对应的风险;(5) 建立一个风险和行为的衡量系统,这个系统要透明、可信、及时,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实现个人行为与企业目标以及风险管理目标的统一;(6)强化组织的风险管理意

识,重视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持续性,提高企业风险承受的能力,满足顾客要求和增加股东收益。GARP全面风险管理的四个模组协调合作,共同负责完成以上六项风险管理任务。实际上GARP方案与COSO的ERM框架并无实质区别,GARP方案囊括了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八大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并做了重新组合,更进一步来说,策略是中心,风险管理基础设施、过程和环境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三大平台。

4、全面风险管理的四种基本策略①。全面风险管理策略针对的不是单个风险,而是整个公司的风险剩余,它包括下面四个基本策略。不论风险的来源如何,也不管风险是增加了税收成本还是财务困境成本,只要风险对公司价值产生了影响就可以使用这四种风险管理策略来管理风险。

(1)资产规避策略。“资产规避”可以定义为用一项资产为其他资产所存在的风险提供规避。资产规避策略的思想是:一个包括了基础资产和规避资产的投资组合可以有很小的风险甚至没有风险。比如投资组合F,一定量的资金$被投资于两项资产。第一项是基础资产,每投入的一美元的回报为;第二项资产,即规避资产,每一美元的回报为。资金$按{1:h}分配于两项资产,并且两项资产的相关系数为负,在接近-1的极限时规避效果最好。

资产规避:F= $( +h ) 0> ≥-1 (1)

如果=-1,则存在某个规避率h*使得投资组合不存在风险,此时COV{ $( +h ) }=0。

再保险保单是保险人采用的一种传统的资产规避形式。新型的资产规避工具是巨灾期权,巨灾期权是根据保险公司所要求的指数价值而制定的期权,当指数达到预先设定的指数值(执行价格)时,保险公司就可以获得一笔支付报酬。资产避险核心思想是当基础资产遭到损失时可以通过另一项资产的获取来弥补,当然中间涉及到规避费用的问题(再保险保费或期权价格)。

(2)负债规避策略。与资产规避策略不同,负债规避是在资产负债表的相反方面实现的,即用一种负债的免除来弥补基础资产的损失的风险管理策略。这样,投资组合包括的就不是规避资产,而是基础资产和规避负债的组合。

负债规避F= $( -h ) 0< ≤1 (2)

如果=1,则存在某个使得投资组合不存在风险,即COV{$( - )}=0。许多新型的风险管理策略,如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股票期权和巨灾债券都属于负债规避。

(3)股权规避策略。全面风险管理的目的包括避免风险带来的各项成本,保值公司对突然损失的融资能力和对投资机会的筹资能力。除了获得外部资本注入和借债,还有另一种方式可以达到这些目的,那就是损失后的股权融资。当损失事件发生后,公司为损失或投资机会筹措资金的难易程度以及资金使用的成本取决于损失事件的严重程度、公司的特许价值以及当时金融市场的环境,而公司所关心的一是资金需求数量和成本,二是损失后的杠杆水平。

股权融资可以满足筹资需要,而且不会增加杠杆率。虽然债务融资也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但会增加杠杆率②。当一个公司现有的流动资产无力支付投机性损失(流动性危机),而公司其实还具有一定数量的特许价值,这时候采取的资本调整措施实质上是特许价值的一种变现。

股权规避策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简单的损失后权益融资。这种策略的一个特征就是新的权益资本的可发行价格会由于损失而降低。第二个策略是保险人购买其自己股票的一个看跌期权,这个期权可以在预定规模的损失发生后被执行。这些新的工具已经在市场上发行的“巨灾看跌期权”中被使用。

(4)杠杆调节策略。风险的成本可以通过降低风险或减少风险的交易成本两种方式降低,这是新型风险管理的“对偶性”特征,也是我们进行风险管理策略时考虑问题的两个基本方向。其中减少交易成本的策略可以叫做风险调整策略,而对杠杆率的控制是最重要的风险调整策略,它可以用于降低任何风险来源导致的风险成本,是典型的全面风险管理策略。杠杆调节策略可以用来处理财务困境成本,贷款人和剩余权利要求者之间代理成本等。此外,如果发生了突然的损失,公司将发现由于杠杆率的降低使得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处于有利的位置,或者对已破坏资产进行重购,或者对新方案进行融资都变得相对容易。

杠杆调节策略顾名思义是对公司财务杠杆水平的调节,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都属于杠杆调节的范畴,只是由于近年来风险管理领域的创新都集中在新型规避工具的使用上,这些新型工具又都属于股权或负债型避险工具,所以把这两种工具单独拿出来介绍以示重视。除了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杠杆调节策略涵盖的内容还很多,比如红利政策的制定、债务和权益间的转换等,这属于更广泛的公司财务管理的领域。

主要参考文献

[1] Babbel, David, F., Anthony M. and Santomero(1996). ”Risk Management by Insurers: An Analysis of the Process,”Working Pap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enter, Whaton School, Universit y of Pennsylvania.

[2]Bernstein, P .L .(1996). Against The Gods: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Risk.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 c.92-95.

[3]Culp, C.L., (2002, Spring), Contingent Capital: Integrated Financing and Risk Management Decisions,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4]Culp, C.L., (2002, Winter), The Revolution in Corporate Risk Management: A Decade of Innovations in Process and Products,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5]Doherty, Neil and Seha Tinic (1981).”A Note on Reinsurance under Conditions of Capital Market Equilibrium”,Journal of Finance,36,949-953.

[6]Doherty, Neil A.(1985).”Corporate Risk Management:A Financial Analysis”McGraw- Hill. Companies Inc.

[7]Doherty, N.A.,(2003).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edition. The McGraw -Hill. Companies Inc.

[8]Doherty Neil A.,Innovation in Corporate Risk Management: the Case of Catastrophe Risk,in

G. Dionne(ed.),Handbook of Insurance,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pp.503-539.

[9]Froot, Kenneth,David Scharfstein,and Jeremy S tein(1993).”Risk Management :Co-ordinating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roblems”,Journal of Finance,48,1629-1658.

[10]Geczy, Christopher, Bernadette A. Minton and Catherine Schrand (1997). “Why Firms Use Currency Derivatives,” Journal of Finance 52, 1323-1354.

[11]Mayers David and Clifford W. Smith Jnr(1983).”On the Corporate Demand for Insurance”Journal of Business,55,281-296.

[12]Merton, Robert C. and AndréPerold (1993). “Theory of Risk Capital in Financial Firms,”Journal of Appiled Corporate Finance 3:16-32.

[13]Meulbroek,L.K.,(2002).A Senior Manager’s Guide to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4:56-70

[14]Modigliani, F. and M.H. Miller. (1958).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Am erican Economic Review 48: 3, 261-297.

[15]Shapiro,Alan C. and Sheridan Titman(1985). “An Intergrated Approach to Corporate Risk Management”,Midland Corporate Finance Journal,3,41-56.

[16]Shelor,Roger M.,Dwight C. Anderson and Mark L. Cross(1992).”Gainin g from Loss :Property-Liability Insurer Stock Prices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1989 California Earthquake”,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5,476-488.

[17]Shimpi,P.A.,(2001).Integrating Corporate Risk Management,NY:Texere LLc.

[18]Shimpi,P.A.,(2002).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and Capita1 Management,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19]Smith,Clifford W,Jnr and Rene Stultz(1985).”The Determinants of Firms Hedging Policies”,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anlysis,28,391-405.

[20]William F. Sharpe, Gordon J. Alexander, Feffrey V. Bailey, Investments, Fifth Edition,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1995, p1021.

[21]陈秉正:《整体化公司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3年。

[22](美)尼尔·多尔蒂著,陈秉正、王珺译:《综合风险管理——控制公司风险的技术与策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23]陈忠阳:《金融机构现代风险管理基本框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

[24]潘国臣等:《整合风险管理与会司价值》[J],《保险研究》2006年第9期。

[25]赖志仁:《风险管理与全球保险之未来趋势》[J],《风险管理学报》1999年第2 期。

[26]宋明哲:《现代风险管理》[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2004年。

[27]魏巧琴:《保险企业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28]友联时骏企业顾问公司:《风险管理一原理与方法》[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29](美)詹姆斯·林著,黄长全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从激励到控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

[30]张吉光:《GARP全面风险管理方案分析及启示》[J],《新金融》2004年第9期。

[31]李秀芳:《中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32]李维安:《公司治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3]中国人保财险深圳市分公司课题组:《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要素分析》[J],《深圳金融》2007年第11期。

该文拟在《金融管理科学—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刊发

--------------------------------------------------------------------------------

①Bernstein, P .L .(1996)

②William F. Sharpe, Gordon J. Alexander, Feffrey V. Bailey, Investments, Fifth Edition,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1995, p1021。

①Babbel, David, F., Anthony M. and Santomero(1996). “Risk Management by Insurers: An Analysis of the Process,”Working Pap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enter, Wha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②宋明哲:《现代风险管理》[M],台北:五南书局出版,2001年版第9~11页。

①也有的翻译成企业风险管理,本文使用全面风险管理

②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容(ERM),将在文章的第三部分统一介绍

③友联时骏企业管理顾问公司:《风险管理——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④陈忠阳:《金融机构现代风险管理基本框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第55~56页。

①Modigliani, F. and M.H. Miller. (1958).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8: 3, 261-297.

②Froot, Kenneth,David Scharfstein,and Jeremy Stein(1993).“Risk Management :Co-ordinating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roblems”,Journal of Finance,48,1629-1658.

③陈忠阳:《金融机构现代风险管理基本框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第71页。

④(美)詹姆斯·林著,黄长全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从激励到控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第8页。

①陈忠阳:《金融机构现代风险管理基本框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②Doherty, Neil and Seha Tinic (1981). “A Note on Reinsurance under Conditions of Capital Market Equilibrium”,Journal of Finance,36,949-953.

③Mayers and Smith 1983,Shapiro and Titman( 1985),Froot、Scharfstein and Stein(1993),对风险成本有详细的论述

项目部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总结

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目录 一、风险管理的目的 (1) 二、风险管理体系及运行情况 (1) 1.组织体系建立及运行情况 (1) 2.常态化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及运行情况。 (2) 3.风险管理沟通与报告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 (2) 4.风险管理评价或考核工作情况。 (3) 5.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情况。 (3) 三、全面风险管理专项提升工作情况。 (3) 四、项目部风险评估情况 (6) 1.环境因素及风险调查情况 (6) 2.项目部风险评估的方式及参与人员等有关情况。 (7) 3.进度控制重大风险源的描述 (8) 4.进度风险控制措施 (8)

项目部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一、风险管理的目的 通过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影响项目部合理有效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剖析,来提前预见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对项目发展的影响程度,做好应对各个方面影响因素的预防措施,以确保项目部的质量有保证、进度有安排、投资有效益、安全有把握、文明有落实。让宁西二线渭南西站站房工程成为分公司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标杆型工程,为企业创造更好的信誉。 二、风险管理体系及运行情况 1.组织体系建立及运行情况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副经理)任副组长、各部室任组员的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形成了从项目责任成本预算、施工过程到工程竣工后工程款清欠清收等工程整个过程的风险防范体系。项目部的各项风险由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各部室对风险进行全面识别、评估项目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并落实,记录过程控制要点,定期分析和优化应对措施。 各部室持续收集相关风险的初始信息,进行反复核实,不断验证,以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对于重大风险预防措施的实施必须经过领导小组组长及各部室会审优化后,由对应的各部室实施。 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图:

风险管理理论沿袭和最新研究趋势综述

2008年第5期总第143期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 O URNAL OF HENAN I NSTIT UTE OF F I NANC I AL M ANAGE M ENT N o .5 2008 Seri al NO .143 收稿日期:2008-07-05 作者简介:张 琴(1977-),女,河北定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陈柳钦(1969-),男,湖南邵东人,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金融理论。 风险管理理论沿袭和最新研究趋势综述 张 琴1 ,陈柳钦 2 (1.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天津300071;2.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300191) 摘 要:现代风险管理已经从传统风险管理阶段向整体化风险管理过渡;风险管理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人们的安全性需求、风险成本和公司相关权益方要求开展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是目前风险管理发展的最新趋势,它是一种站在整个公司角度进行的整体化风险管理方式。全面风险管理内容涉及保险、财务套期保值、投融资、杠杆管理、薪酬设计甚至税收管理等多个领域。美国COSO 委员会和GARP 组织根据各自的情况秉承各自的标准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从它们的框架结构中得到启发以利于我国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和运行。关键词: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资产型避险工具;负债型避险工具;股权型避险工具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7796(2008)05-0022-06 一、从传统风险管理到整体化风险管理(一)风险管理理论发展及思维演变 风险管理(R isk M anage m ent)是家庭或企业对其面临的风险,事前运用各种风险管理策略和技术所做的一切处理过程。风险管理是一种颇具常识性且系统化的学科或艺术,狭义的风险管理使用各种专业性或创意性的系统化措施,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损失事故发生前,预防损失;二是损失事故发生时,减轻损失;三是损失发生后,弥补损失。而风险管理理论真正发展起来经历了传统风险管理和整体化风险管理两个阶段。(1)传统风险管理。彼得 伯恩斯坦(P .L .Ber nste i n ,1996)认为,人类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想操控灾害或风险。随着概率论的产生,人们对于灾害事件的估计开始有了客观的科学根据,这推动了风险理论与实证研究的产生,这个时候还没有 风险管理 的名词,但与其功能相当的安全管理与保险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在这个阶段的安全管理与保险领域中,风险管理的思维仅限于对客观存在的实体损害的管理。真正的风险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最初的风险管理以保险行业最具代表性。1970年到1990年是风险管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开始面临种类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严重的风险。1979年美国三里 岛核电站的爆炸事故,1984年在印度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发生的毒气外泄事故等多起重大科技灾难,对风险管理在全球的推动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催化与推动作用。这一时期,在美国一些大学的商管学院首先开始讲授一门涉及如何对企业的人员、财产、责任及财务资源等进行保护的新型管理学科,这是风险管理正式在学术领域传授的开始。目前,风险管理己经发展成企业管理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管理学科,围绕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核心目标,风险管理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管理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新型的整体化风险管理。1990年以后,风险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整体化风险管理阶段。整体化风险管理冲破了传统风险管理对风险的狭隘理解,把风险看做一个整体进行研究。造成这一时期风险管理发生重大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由于衍生金融商品使用不当引发了多起金融风暴,促使财务性风险管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第二,保险理财与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整合,打破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间的藩篱,财务再保险与巨灾风险债券的出现就是明显的例证。新型风险管理是站在整个公司角度的风险管理,常常被称作公司风险管理或全面风险管理,它关注的主要是风险对冲的目的和对整个公司价值的影响,是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方向。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丰富了风险管理理论的内容, 22

【免费下载】关于项目风险识别方法的文献综述

《关于项目风险识别方法的文献综述》 一般而言,项目风险管理包含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定量定性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做好风险管理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能够很好的做好风险识别,只有识别出了项目本身存在的所有重要风险,才能确保后续的风险定量定性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能够顺利实施。如果某些重要的风险没有被识别出来,发生了遗漏,那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对于项目本身,项目参与者,项目投资人都将会遭受重大损失。所以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的基础,没有好的风险识别就不会有好的风险管理,同时一个好的风险识别方法还可以兼顾到风险管理后续的风险定量定性分析过程,即在风险识别阶段就包含了识别和评估两项工作,从而大大节省项目资源,提高项目成功的几率。 笔者认为好的风险识别方法可以大大提升风险管理的实施质量,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作为风险管理的前期过程,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通过对于现有的风险识别方法的研究和比较,可以寻找出一种对于全面识别项目风险和机遇的方法,为提升项目成功的几率创造良好的条件。 风险识别中最常用的方法有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风险核对表,SWOT 分析法,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敏感性分析和故障树分析等。风险的范围、种类和严重程度经常容易被主观夸大或缩小,使项目的风险评估分析和处置发生差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任何有助于发现风险信息的方法都可以作为、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题目: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姓名杨婷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号105961 指导教师王长峰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从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 来详细介绍项目风险管理理论.通过这些介绍为更深入了解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打下基础,为 现实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项目风险;理论;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空前全球化,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即体现美好又充满风险的未来。一方面,人们期望凭借知识和科技的力量来摆脱自然规律的束缚;另一方面,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制造风险,使得前者难以达到。这可以说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两难境地。正因为如此,风险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非常普遍的名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工程项目投资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因素、风险丛生的过程。特别是对一些大型、特大型项目,若投资决策失误或风险预防不利,将会给项目相关各方带来灾难性的损失。无论是业主、承包商还是金融机构,都非常重视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 目前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领域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然而,该领域内无论在风险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界定、还是风险分析技术和手段的建立、以及风险管理概念和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还远远未达到成熟的水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管加快,新建工程项目数量迅猛增加,规模日趋庞大,导致投资增加,建设周期加长,实施失控的危害日趋严重。因此,开展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的研究和探索,对于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使项目能够得以保质保量地如期完成,达到预期地项目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在我国这样的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国际,这项研究会对经济建设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能够促进市场经济运作机制的较快成熟。 二、发展历程 项目风险管理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一)萌芽阶段(18世纪中期—20世纪五十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经营管理始祖亨瑞·法约尔在他的《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 一书中,第一次将企业面临的风险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但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制度。而后20世纪美国爆发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促使经 济学家开始了对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视。1952年美国学者格拉尔在期调查报告《费用控制的新时期——风险管理》一文中首次提出并使用―风险管理‖一词。 (二)形成阶段(20世纪五十年代——1975年) 20世纪五十年代莫布雷在其合著的《保险学》一书中详细阐述了―风险管理‖的内涵。 随后,美国保险管理协会(简称ASIM)开设了为期12周的风险管理课程,赫 奇斯教授主持成立ASIM的―风险与保险学课程概念‖特别委员会,并发表了―风 险与保险学课程概念‖一文,为该学科领域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63年梅尔和赫奇斯合著的《Risk Management in Business EnterPrise》,该书后

风险管理理论

3、1956 年《哈佛经济评论》发表了美国学者拉塞尔●格拉尔的论文_ _C_ ,文中首次提出并 . 使用了“风险管理”一词。 A、《风险社会》 B、《一般与工业管理) C.《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的新时期》D、《风险管理》 4、1916年,法国科学管理大师_ A_ 在他的著作《一般与工业管理》首次将风险管理思想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但当时术形成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 A、亨利●法约尔 B、乌尔里希.贝克C.拉什●卡逊D、所罗门●许布纳 5、“风险社会”这一概念首次出现于下列哪本书中D A、《寂静的春天》 B、《风险管理》C.《风险管理标准》D、《风险社会》. 9、风险的社会化与政府风险管理标准化的阶段为_ C_ A、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D、21世纪初至今 10、关于各类主体在风险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论述错误的是_ A__ A、人民群众是风险管理的享受者 B、政府是风险事务的管理者 C、企业和私人部门]是风险管理的使用者D.科学家与学者是风险科学的研究者 12、风险管理的实质是_ A_ A、降低脆弱性B.减少损害C.应对突发事件D.消除风险 13、风险管理阶段模型一风险分析三要素的组成部分不包括_ D_ A、风险评估B.风险管理C、风险沟通D、风险处置 14、_ B___ 作为风险管理流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对风险决策和风险处置产生影响。 A、风险识别 B、风险评估 C、风险沟通 D、风险推测 1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 A、风险管理是一种行动策略,应急管理是一种管理策略。 B、风险管理的最佳功效是“超前预防”。 C、风险管理是应急管理的“关口再前移”。 D、应急管理是以“事件”为中心,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风险”。 2、“风险”包括两个基本要素_ AB_ A、可能性 B、不利后果 C、原因 D、影响 3、与传统风险相比,现代社会的风险的特点为_ ABCD_ A、高度不确定性 B、隐蔽性C迅速扩散性、D、高度危害性 4、按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进行分类,公共部门的风险主要分为三种: ABC_____ A、常见型风险事件 B、偶见性风险事件 C、特异性风险事件 D、常态性风险事件 5、按风险事件发生的级别进行分类,公共部门的风险主要分为ABCD_ A、极高风险 B、高风险 C、中风险 D、低风险 6、针对涉及公众和政府利益的风险、政府处理风险事务过程中的业务风险,政府主要承担 三种角色:_ _ABC___ A、监管 B、指导 C、管理 D、评估 7、风险评估通常包括_ ABC_ A、风险源的识别与推测 B、暴露与脆弱性评估 C、风险推测 D、风险认知 8、以系统性风险为划分标准,风险类型包括_ AB_ A、自然灾害 B、食品安全 C、公众健康和保健 D、邮政和运输业 9、以下事件中,属于特异型风险事件的为_ ABC_ A、9.11恐怖袭击事件 B、中国的非典事件 C、南亚海啸事件 D、劫机事件 11、在风险阶段,根据“约哈里窗口理论”,公共管理的风险信息可以被分为四个区域。其 中__C_ _和____D_是危机管理需要重点监测和防控的对象。

2019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XX有限公司 2019年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一、2019年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一)2019年风险管理工作综合回顾 XX公司深入贯彻落实总公司关于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整合公司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管理职能;根据超市行业经营特点,明确公司安全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人才储备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和网络管理等主要风险控制点,按风险类别排序并提出重大风险应对措施,制定较清晰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2019年重大风险管理情况 1、2019年重大风险管理情况 ①安全风险管理:规避安全风险,从落实安全经营责任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入手,通过严格隐患排查,狠抓隐患整改,不断推动安全工作的创新和发展,确保公司安全经营的持续稳定发展。具体措施是: 年初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年度、季度工作计划,并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了分解,与各门店、机关部室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了个层次、各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在各门店的醒目位置挂设了各区域的安全职责牌和消防安全警示,较好地、全面的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人员配置方面,

今年调整了安委会成员,保证了安全主管领导的到位,XX安全保卫部进行调整、增补了安全保卫人员,各百货,超市也能按要求设有兼职安全人员,保证卖场、商场的监控到位。 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上,我们制订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岗位职责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分别以文件形式下发给各门店及机关各科室,为各单位规范地开展好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据。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安全检查活动,对每次安全检查进行了策划,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 注重安全教育培训,员工培训把它列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今年,按照市消防部门的要求开展了“消防四个能力”建设,各门店每天利用晨会时间,对“消防四个能力”建设二十问答题进行现场教育培训。 ②资金风险管理:资金由于流动性很强,出现错弊的可能性更大,保护资金安全的要求更迫切。收银员在具体的工作中会出现以下弊端:(1)收银员在团购结算中没有按财务制度及企业规定执行,大宗团购货物、外卖商品出入门店未办理合理手续,缺少监督,甚至有些门店有违反财务规定的现象;(2)销售出去的券、卡没有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随意退换;(3)银联卡套现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及管控风险,采取了这一措施。进而合理组织安排收银工作。对各门店总收和收银员提出服务与监督相结合的方针,在保证执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2011-11-22 17:04:46 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第2期 王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摘要:风险管理在五十年的发展中实现了从多领域分散研究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演进,本文对传统风险管理理论、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和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并对后危机时代的风险管理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 Abstract:Risk management transited from disperse study of multiple fields to integrated framework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 last fifty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jor views about traditional risk management theory,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theory,internal control theory and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theory,and review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risk management after the subprime crisis. Key Words:risk management,internal control,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2007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各大金融机构的破产,使得风险管理再度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雷曼兄弟、美林等公司都曾经是风险管理的先行者,但还是在危机面前走向了破产,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从历史的脉络中来寻找企业风险管理的精要所在。 一、传统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出现,是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1963年梅尔和赫奇斯的《企业的风险管理》、1964年威廉姆斯和汉斯的《风险管理与保险》出版标志着风险管理理论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认为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一种方法或是一种管理过程,而且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从此风险管理迅速发展,成为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风险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不利风险(也就是纯粹风险),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纯粹风险对企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企业风险管理所采取的主要策略就是风险回避和风险转移,保险则成为最主要的风险管理工具。 在这个阶段,研究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风险管理对象的界定和区分,辨别出那些对企业只有不利影响的风险类型并着手解决,是传统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 项目风险管理论文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项目风险管理论文 基于伙伴关系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摘要: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类风险事件时有发生,提升项目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中国工程建设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并且需要项目参与各合作管理共同风险。鉴于伙伴关系模式能最大程度地整合资源,有助于相关组织的革新、学习和提高效率,创建了基于伙伴关系模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模型。该模型系统地描述了伙伴关系应如何组织风险管理体系以及项目风险管理和评价与激励之间的紧密结合,使项目参与各组织通过资源最优化配置提升项目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伙伴关系;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引言 风险在项目中是普遍存在的,项目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风险管理。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项目以及项目群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风险种类也越来越多,导致的损失规模更是越来越大,这些都促使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与所有参与者(业主、承包商、设计、监理、供应商等)有关,涉及众多组织,如何使这些组织间资源最优化配置是合作管理风险机制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国资委也指出,具有上下游产业关系或具有优势互补关系的企业间,要加强产品供应、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合作,形

成战略联盟,实现资源、信息共享。鉴于伙伴关系模式能最大程度地整合建设业资源,有助于相关组织的革新、学习和提高效率[1],有必要建立基于伙伴关系的项目风险管理机制,充分整合项目开发相关各方的资源,以有效提升中国建设业风险管理水平。 一、伙伴关系管理模式 1.伙伴关系的概念。伙伴关系应用于项目实施源自美国,目前主要应用于北美、欧洲、澳洲等地,已有十余年历史。伙伴关系模式是:“两个或多个组织间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旨在为实现特定目标尽可能有效利用所有参与方的资源;这要求参与方改变传统关系,打破组织间壁垒,发展共同文化;参与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应基于信任,致力于共同目标和理解尊重各自的意愿”[2]。从建筑业市场的自身特点来看,引入伙伴关系模式也有其必要性。建筑业产品的品质是由不同的组织决定的,这些组织包括业主、承包商、设计、监理、供应商和运行单位等。如果各组织间缺乏合作,将导致决定项目品质的各个组织的资源难以充分整合。伙伴关系管理模式则可以通过不同层面的措施实现组织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提高项目的实施结果,最终为所有组织带来利益。相对于传统方式,伙伴关系方式可以降低项目造价1.76%,缩短工期约8.99%;在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美国、英国和澳洲的一些工程加入了激励机制,即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些项目实施的结果显示,相对于目标,实际成本降低了8.1%,工期缩短6.94%[3]。

第二章 风险管理相关文献与理论综述

第二章风险管理相关文献与理论综述 2.1 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是对所有可能造成损失的不确定现象和过程等的通称。所谓风险管理,就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通过对风险因素、风险环境、风险事件的分析,采取相应决策和行动来规避和减小风险损失,或者在风险值确定的情况下,追求最大收益的行为。 2.1.1 风险管理发展起源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专门的管理科学最早由西方国家提出,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作为一门管理科学,风险管理既具有数理范畴的科学性属性,同时又具有非数理概念的艺术性属性,因此,对于风险管理,不同的学者由于研究角度和侧重点不同,提出的观点也各有千秋。[1]风险管理的思想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发展于20 世纪的美国。法国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很早就认为风险管理是公司的基本管理活动之一。1952 年美国学者格拉尔在其调查报告《费用控制的新时期-风险管理》中,首次使用了“风险管理”一词。1963 年梅尔和霍斯奇的《企业的风险管理》以及1964 年威廉姆斯和汉斯的《风险管理和保险》的出版,被普遍认为是风险管理系统研究的开始。美国学者克里斯蒂在《风险管理基础》一书中指出:风险管理是企业或组织为控制偶然损失的风险,以保全所得能力和资产所做的努力。 2.1.2 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文献综述 2.1.2.1 国外金融、证券风险管理研究情况 金融行业是伴随风险而诞生的行业。对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的研究,也是由来已久。尤其是上世纪的后半叶,国际金融发展迅速,各类金融机构、各项金融产品及衍生工具不断创新,金融风险越来越大,有关金融风险的研究也愈加广泛和深入。其中,大量的数学、统计学、系统工程,甚至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都被应用于风险管理的研究。 在欧美国家,实行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模式,证券业务包含在投资银的业务中,相关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早期有J.R.希克斯和J.M.卡尔博特森对纯粹预期理论进行修正提出了流动性偏好假设,促进了利率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美国经济学家马柯维茨将统计学中期望与方差的概念引入资产组合问题的研究,提出用资产收益的期望来度量预期收益、用资产收益的标准差来度量风险的思想,将风险进行量化研究;威廉夏普、林内尔和莫森分别推导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运用该模型对均值-方差模型进行优化,进行单种资产系统风险的定量研究,金融界和经济学界一直将CAPM 作为处理风险问题的重要工具,被大量运用在风险管理与财务决策等方面。上世纪90 年代起,VaR(Value at Risk,受险价值法)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方法被提出并逐步兴起,VaR 法指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在一定的置信水平和持有期内,衡量某个特定的头寸和组合所面临最大可能损失[17]。该方法首先由J.P摩根针对市场风险的研究提出,用规范的统计技术来衡量风险,大大增加了风险管理系统的科学性,目前被金融界和学术界大量应用于风险管理的定量研究上;Duncan Wilson 在1995 年发表《操作风险VaR》,提出操作风险经济资本配置,文章认为,操作风险可以使用VaR 技术进行精确计量,在建立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操作损失事件数据库的基础上,用数据拟合操作损失的分布。随后,通过设置一个置信区间,比如99%,由此算出操作风险VaR,再根据增量和存量的配置原则,确定相应的经济资本额度。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Total Risk Management,TRM)的提出,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对风险管理进行界定,其中心理念是,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业务单、业务环节、各种风险来源、类型的通盘管理和控制,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其他各种风险以及各相关产品、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系统中,对各类风险统一进行测量评估并汇总,并根据业务

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路天矿业公司2015年度 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 编号:LTK-BAB-01-2016-C-001 】 签发人: 审核人: 编制人: | 日期:2016年1月8日

路天矿业公司2015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一、2015年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情况 【 2015年我公司专门成立了全面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由董事长担任组长,各分管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中层领导为成员,领导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公司体系办是负责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具体组织、推动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目前,公司已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职责落实到相应的职能部门,由职能部门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风险防范意识也在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的思想中进一步强化。公司已制定了《风险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不安全行为控制手册》、《管理制度汇编》,开展了管理制度和流程梳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程序的制定、风险事件收集与整理等工作,并每月形成体系运行报告。 二、2015年度计划完成情况及评价 按照年初制定的2015年度安全目标与计划,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管理办法》等纲领性文件,出台了针对矿井安全生产的考核奖惩办法,并建立了档案和不安全行为等级台账。各基层单位建立了以本安体系为核心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并有专人负责开展工作。各单位对中等以上危险源班班管控,中等以下危险源专人管理。安检科每

月对采掘、安装、机运等辅助单位进行考核评价,并与安全结构工资挂钩;我公司已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评分标准》按专业划分到了各职能科室和基层单位,每月按照分管专业进行考核评分,最终由本安办进行汇总,实现奖罚兑现。综上所述,我公司在乌海能源公司的直接领导下,遵循公司年初提出的煤矿安全生产思想,以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安全形势根本好转和高产高效为目标,全公司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圆满完成了乌海能源公司及公司年初下达的各项指标。 2015年度公司通过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找出了目前需要重点防范的2个重大风险及其形成原因,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风险评估诊断工作,并依据评估结果,确定了风险等级,制定了重大风险的预控措施,抓住了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重点,全面的提出了风险解决方案措施,为公司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信息系统运行情况统计 ( 2015年路天矿业公司1月1日至12月31日共查出隐患618条,录入系统问题499条,未录入119条,1、2月份一条未录入罚款10元,25条未录入,合计罚款250元,3月-12月份一条未录入罚款20元,94条未录入,合计罚款1880元。 1、2015年系统隐患录入统计表

风险管理理论发展历史

3、我国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的现状分析 3.1我国农村基层廉政建设过程中的现有成效 3.1.1国家的反腐倡廉的宣传,已形成了有效预防腐败的思想教育体系; 中国共产党召开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以后,加大了反对腐败的力度,大力倡导廉洁办公,在党内努力建设廉正的风气,坚持不懈的与腐败作斗争,党中央会议一致认为针对反对腐败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十分必要,而且任务十分艰巨,在此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建立科学的反腐倡廉工作”这个十分重要的观点,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这也成为确保反腐倡廉工作能取得重要进展的有力保障。农村是宣传反腐倡廉基层基础工作的排头兵,一定要脚踏实地,不断摸索出新的方法将反腐倡廉工作切实有效的宣传下去,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共同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氛围。因此,在农村基层建立起能够有效的预防腐败的发生的思想教育体系。 3.1.2逐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从源头纯洁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干部不仅是领导农村居民进行生产的组织者,同时在宣传、推动共产党的路线、方针以及党的政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将这些政策具体的执行,农村基层干部能将广大的农民群众和中国共产党紧密的连接起来,带领广大的农民群众走向致富的道路。因此,怎么选好基层的干部便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事关党的十七大指定的路线、方针能否在农村有效的执行,能否实现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着重于选拔干部人才的方法,建立合适和完整的一系列制度用于在农在村选拔和任用基层工作的干部。建立完整的监督基层干部和考核基层干部的机制,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充分的调动农村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成立完整的制度,进行激励保障。不仅要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严格要求,与此同时,还应该关心和爱护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在激励的同时,将保障工作做到位。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工作干部的综合能力,采用合理的教育和培养方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能动性,使每个干部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充分挖掘基层干部的潜力,重视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工作。在提高政策的水平以及工作能力方面

工程项目风险及其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工程项目风险及其管理研究 文献综述 风险管理已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得到了一定范围的运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和项目管理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一般工程项目风险起源入手,探讨降低工程项目风险、为工程项目提供安全保障、促使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方法,其目的是寻找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途径。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很大的意义,对此国内外众多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国外的研究有:1984年,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制定的PMBOK将项目风险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与2000年对其进行了修正,足以可见PMI对项目风险的重视。另外 C.B.Chapman教授在《Risk Analysis for Large Projects:Models,Methods and Cases》一书中提出了“风险工程”的概念,改框架的构建弥补了单一过程的风险分析技术的不足。除此之外,国外的众多学者也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而在此基础上,我国的学者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现状如下:王蔚初(2010)中《现代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和管理》中主要对工程项目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进行了综述,着手于项目风险的预测与识别,项目风险的评估与分析,项目风险的应对策略以及项目风险的监控和防范,阐述了有关项目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 张根合,李渊(2010)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初探》中指出,工程项目的启动需要经过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项目计划等步骤,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面对一些变化。因此,如何识别、分析、应对工程项目风险成为需要工程项目参与各方妥善解决的问题。 张晓晨(2010)在《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浅析》中指出,风险管理一直是项目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所以他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项目管理的经验,对项目风险概念、研究现状、及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希望能对广大项目管理人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一.信贷风险的定义: 1.信贷。 银行信贷是商业银行为保证贷款业务而从事的与之相关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信贷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是以偿还为条件,并且收取利息为获取报酬的借贷行为.它的运行方式为:吸收来自个体储户的存款,然后将之发放给信用可靠的贷款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向储户支付利息,贷款人向银行支付利息.银行通过利息的不同来获取收益.银行信贷具有聚集,分配社会资金,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活动的职能. 2.信贷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经济领域中,一般将之理解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损失的发生因为影响因素的大量性,无规则性和随机性而具有多种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经营与信贷活动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就是商业银行风险.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在广义上它指因客户违约引发的风险,在狭义上指银行不能如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不确定性,也即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张淼) 3.信贷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只要银行经营信贷活动,就不可能完全规避信贷风险,信贷风险在信贷活动中是客观且肯定存在的。换句话说,没有信贷风险的信贷活动是不存咋的。 (2)隐蔽性。 信贷活动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信贷风险难以直接的、精确的被观察和度量。 (3)可控性。 虽然信贷风险具有隐蔽性,但银行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前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从一般意义上考察,任何经济活动风险的存在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和政

治环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人的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这些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使得信贷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变得复杂化. 1.主要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巨额不良债权上。债权是指商业银行(债权人)按信用原则和交易准则,以贷款为形式、以契约承诺为载体,让渡信贷资金使用权给借款人(债务人),并藉此拥有向借款人追索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经济权利。根据贷款契约的履行情况,商业银行的债权可分为正常债权和不良债权。就一笔贷款而言,如果该贷款能够按贷款契约规定的期限要求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那么该项债权就属于正常债权。否则,就属于不良债权范畴。“不良债权”是指按期很难收回或无法收回的贷款,即通常所说的呆账、坏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分析—王红夏) 2.产生原因。 不良债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低,其体现在以下方面:(1)银行对经营对象了解不深入,分析不透彻.信贷风险的产生与银行工作人员对贷款对象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发放贷款前,没有对贷款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没有对其资产状况和偿还能力进行评估,就像对方贷款.这样做的后果是某些贷款人信用低,不具有偿还能力.而一些贷款单位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导致其不具有偿还能力. (2)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无论哪一种业务,事先都应进行可行性评估.对于银行来说,在贷款之前,应结合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评估.如果凭借决策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决策贷款,无疑会产生信贷风险. (3)信息不灵.银行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及时,可靠的信息上,并且贷款之后,也应跟踪调查贷款对象的最新信息,确保其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4)国家体制原因。我国的特殊的经济体制也会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会形成贷款风险.由于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银行的资金流向,投量的掌握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政

风险管理理论沿袭和最新研究趋势综述

张琴陈柳钦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天津,300071)(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300191) 【内容提要】本文从风险的涵义和分类的分析入手,介绍了传统风险管理向整体化风险管理过渡的历史演变过程;其次从人们的安全性需求、风险成本和公司相关权益方要求的角度论述了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其中着重介绍了风险的各种成本以及如何通过对风险交易成本的控制来提升公司价值;文章的的三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是对风险管理的最新研究趋势——全面风险管理相关内容的介绍,不仅对国内外的全面风险管理经典著作进行了评述,还对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比较认可、应用比较多的COSO和GARP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新的整合型避险工具做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资产型避险工具;负债型避险工具;股权型避险工具 美国著名金融学家彼得·伯恩斯坦在其金融学巨著《与天对弈:关于风险的精彩故事》中认为,风险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它甚至“超越了人类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方面取得的进步”①。然而,在我国的风险管理实践中却出现了对风险管理各方面概念的理解不清,对风险管理的作用的怀疑,甚至认为风险管理相关费用的支出是对企业资源的浪费,与企业价值增长目标相矛盾的现象。基于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增强人们对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的理解,本文从风险的涵义入手,从传统风险管理到新型的全面风险管理,对风险管理理论及其演进过程进行了一次梳理。 一、从传统风险管理到整体化风险管理 1、对风险的认知。目前对风险的概念和分类,无论在业界还是理论界、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关于风险的定义,比较常见的定义涉及到不确定性、概率、损失、波动性、危险等含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⑴风险是结果的不确定性。一种观点认为风险等同于结果的不确定性②。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事物的未来状态不能确切知道或掌握,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与变化缺乏信息与控制力。根据能否事前估计事件的最终结果又将不确定性分为可衡量的不确定性和不可衡量的不确定性。从不确定性角度出发,事物的结果可能是坏的,也有可能是好的,即潜在损失与盈利机会并存。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其名著《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认为:风险是可以测定的不确定性。美国的阿瑟·威廉姆斯等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把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的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如果肯定只有一个结果发生,则差异为零,风险为零;如果有多种可能结果,则有风险,且差异越大,风险越大。”我国保险界对风险的定义也大都和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如李秀芳在《中国寿险业资产负债管理研究》中认为:风险是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风险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事件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偏差,偏差越大则风险越大。卓志编著的《保险经营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和魏华林等编著的《保险学》也给出了类似定义。(2)风险是指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因为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风险与可能性(或概率)(Probability)有着必然的

2020年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2016年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XXXX: 根据XX公司关于开展XX公司2016年全面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公司2016年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如下: 一、公司风险防控建设工作情况 为切实加强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促进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XX年 XX月,公司依据“由点到面、循序渐进、逐步深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思路,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启动了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以下简称“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在体系建设初期,即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在风险管理体系中的职责,董事会负责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有效实施及评价;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风险防控工作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风险管理体系的日常运行;授权纪检监察部具体组织协调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董事会下设审计XX委员会、法律风险XX委员会,对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情况进行监督。公司聘请了专业机构作为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实施的咨询机构,在总部和各分、子公司范围内通过内控体系建设、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防控流程梳理、重大风险应对、长效机制建立等实施步骤,全面、系统地识别公司层面、财务管控层面和业务层面关键风险,梳理重点业务流

程,编制以业务流程为架构,风险为导向,控制活动为具体措施的业务流程图,促进了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常态化。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风险管理体系试点阶段的工作成果,全面完成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任务,公司将在公司各级所属单位全面推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二、2016年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计划 (一)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按照财政部、国资委及集团公司建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遵循公司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公司统一领导,分层管理,以控制环境、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为主要内容,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组织结构科学、管理流程顺畅。制度设置规范、控制程序精细”为特征的具有中材国际特色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合规性原则。XXX部委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是公司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和政策要求。满足合规性要求是体系建设的最低目标。 2、重要性原则。风险管理体系应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关注重要单位、重要业务、重要流程以及重要风险领域的管理和控制,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