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绪论

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2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建立的,为他们后继者所发展的,以

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与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科学。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

命性的统一。(课本思考题第2题)P14

科学性不意味着价值中立与没有立场,革命性也并不意味着缺乏客观态度

与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是互相支撑,相互促进,有机

统一的。这种统一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

的。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

先进性。正因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

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望。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

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基础,理论品质与社会理想

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各

标题及其基本内容)P15-19

●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

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立论基础。

●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与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

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论基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

●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

P29-30

●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

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矛

盾的存在于作用。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31-34(书本思考题第1题)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2)物质是在时空中运动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4)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P42-43)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啊

与二元论划清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与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

础。

3. 世界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书本思考题

第4题)

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44

联系与发展

2. 联系普遍性的三层含义。44(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

有多样性);普遍联系与科学发展观45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东戴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

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与处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中得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布局,放在重要地位,并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各方面

与全过程,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

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

努力发展自己。

3. 发展的实质。永恒发展与科学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

是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

必然战胜旧事物。社会主义作为过程的集合体,它将经过自身的长期发展,向着共产主义迈进,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把握这一规律

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努力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P4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

理及其意义P49-50(书本思考题第5题)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与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显示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知观。

5.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P51

6. 辩证的否定观。P51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P68-69(思考题第1题)

2.认识与实践的关系。65-66;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72-73(思考题第2题)

3. 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1真理的绝对性2相对性3辩证统一)P74-76。

4.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85-86(思考题第4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性(包括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P98-101(思考题第3题)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原理(内容、表现、方法论意义)。P105-106;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的内容与意义。P109-110。

4、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P131-132

5、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基本内容,新时期如何体现与坚持)133-134(思考题第6题)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146-147(思考题第3题)

2、价值规律的内容。P148

3、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的定义P158-159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172

5、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P179(思考题第8题)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垄断产生的原因。185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186(思考题第1题)

2、垄断资本向世界扩展的经济动因、基本形式。192(思考题第4题)

3、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210-212(思考题第8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局限)P217;

2、社会主义民主227-231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257-259(思考题第1题)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273(思考题第3题)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复习(DOC)

第一章——第二章 单选题 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 D )。 A、为人民服务 B、慈善和爱心 C、科学知识 D、利他主义 2、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 C )。 A、尊重案主 B、引导案主 C、助人自助 D、为案主提供服务 3、下列对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D )。 A、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慈善事业 B、社会工作是社会中的中上层成员出于人道主义或宗教信仰的驱使,对社会上贫苦及不幸者的施舍 C、社会工作是对被救助者物质上的扶助 D、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服务活动 4、关于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不对称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表现为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 B、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过程是双方面的 C、合作的促成力量不对称 D、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相互配合的过程 5、关于社会工作的直接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预防 B、促进个人的发展 C、推进社会公平 D、治疗 6、在中国,接受他人的帮助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先接受“自家人”的帮助,实在行不通了才会选择接受“外人”的帮助。接受“外人”的帮助对讲“面子”的中国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这会欠下很大一笔人情债。由此,在开始与案主接触阶段,下列社会工作者要注意的问题中哪个是错误的?( D ) A、建立信任 B、扮演的社会角色 C、平等的地位 D、协助案主运用其自身的内部资源 7、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背景,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他们身上可能有很多缺点,有适应和不适应的品质,有建设性和非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但不管怎样,他有权成为他自己,他有权这样去想这样去做。这意味着( A )。 A、社会工作者应接纳案主 B、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对案主的信息进行保密

信息管理概论总复习题

. 1、下面哪项不属于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共通特性。() A.共享性 B.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 C.稀缺性 D.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参考答案:A 题目分析:共享性是作为资源独特特性,B是共通特性,C是共通特性,D是共通特性 2、下面的说法哪项是先验信息的含义。() A.事物实际所具有的信息; B.主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C.主体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D.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的状态。 参考答案:B 题目分析:无

3、下面的说法哪项是语义信息的含义。() 专业资料word . A.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B.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内在含义;C.主体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D.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参考答案:B 题目分析:无 4、下面的说法哪项是语用信息的含义。() A.主体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B.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内在含义;C.主体在观察事物之前已经居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D.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效用价值。参考答案:D 题目分析:无 5、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一次信息。() A.游记; B.论文; C.文摘; D.述评

参考答案:A 6、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二次信息。()A.游记; B.论文; 专业资料word . C.文摘; D.述评 参考答案:C 题目分析:无 7、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三次信息。() A.游记; B.论文; C.文摘; D.述评 参考答案:D 8、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信息; B.全信息; C.经济信息; D.语用信息 参考答案:B

电子商务专业数据安全复习提纲(含答案)

数据安全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以下(D)不属于实现数据库系统安全性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A. 存取控制技术 B. 视图技术 C. 审计技术 D. 出入机房登记和加锁 2、SQL中的视图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D)。 A. 完整性 B. 并发控制 C. 隔离性 D. 安全性 3、SQL语言的GRANT和REMOVE语句主要是用来维护数据库的(C)。 4、 A. 完整性 B. 可靠性 C. 安全性 D. 一致性 4、在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中,授权的数据对象的(A),授权子系统就越灵活。 A. 范围越小 B. 约束越细致 C. 范围越大 D. 约束范围大 5、SQL中的视图机制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 D )。 A.完整性 B.并发控制 C.隔离性 D.安全性 6、SQL语言的GRANT和REVOKE语句主要是用来维护数据库的(C )。 A.完整性 B.可靠性 C.安全性 D.一致性 7 、安全性控制的防范对象是(B),防止他们对数据库数据的存取。 A.不合语义的数据 B.非法用户 C.不正确的数据 D.不符合约束数据 8、找出下面SQL命令中的数据控制命令( A )。 A.GRANT B.COMMIT C.UPDATE D.SELECT 9. 以下(D)不属于实现数据库系统安全性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A. 存取控制技术 B. 视图技术 C. 审计技术 D. 出入机房登记和加锁 10.SQL中的视图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D )。 A. 完整性 B. 并发控制 C. 隔离性 D. 安全性 二、填空题 1、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_数据泄露、数据更改或数据破坏_。 2、计算机系统有三类安全性问题,即_技术安全_ 、_管理安全_和 _政策法规_。 3、用户标识和鉴别的方法有很多种,而且在一个系统中往往是多种方法并举,以获得更强的安全性。常用的方法有通过输入_用户标识__和 _口令_来鉴别用户。 4、用户权限是由两个要素组成的:_数据对象_ 和 _操作类型_ 。 5、在数据库系统中,定义存取权限称为_授权_ 。SQL语言用_GRANT_语句向用户授予对数据的操作权限,用_REVOKE_语句收回授予的权限。 6、数据库角色是被命名的一组与_数据库操作_ 相关的权限,角色是__权限_的集合。 7、数据库安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保只授权给有资格的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权限,同时令所有未授权的人员无法接近数据,这主要通过数据库系统的存取控制机制实现;存取控制机制主要包括两部分:(1)、定义用户权限,并将用户权限登记到数据字典中,(2)、合法权限检查。 8、常用的数据库安全控制的方法和技术有用户标识与鉴别、存取控制、视图机制、审计和数据加密等。 9、在存取控制机制中,定义存取权限称为授权;在强制存取控制(MAC)中,仅当主体的许可证级别大于或等于客体的密级时,该主体才能读取对应的客体;仅当主体的许可证级别等于客体的密级时,该主体才能写相应的客体。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1、什么是环境及环境的组成? 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称。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认识到,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周围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进的自然界众多要素,如阳光,空气,陆地(山地,平原等),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洋等),天然森林和草原,野生生物等;又包括经过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如城市,村落,水库,港口,公路,铁路,空港,园林等。它既包括这些物质性的要素,又包括由这些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及其所呈现出的状态。 2.什么是环境要素及其特征。 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亦称为环境基质,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自然环境要素,故环境要素同城是指自然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小)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等值性:是指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上或数量上如何的不相同,但只要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别;整体性大于个体和:是指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质的飞跃;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是指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具有先后之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3、什么是环境问题及环境问题发展过程。 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发展过程:1、根据环境问题发生的先后和轻重程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包括人类出现以后直至产业革命的漫长时期,又称早期环境问题。(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从产业革命到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止,又称近代城市环境问题阶段。(3)全球性环境问题,即当代环境问题阶段。它始于198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1985年美国科学家证实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沉降”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2、三个阶段的核心问题:①.“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土地人口的大量增加;原始植被的大量破坏②.“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五十年代前后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水俣事件、富山事件、四日事件、米糠油事件)近年来六大公害事件(意大利塞维索化学厂二恶英扩散事件、美国三里岛核电厂泄漏事件、墨西哥城液化气罐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市农药厂化学品泄漏、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瑞士巴塞士桑多斯化学公司火灾)③.“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转移;全球环境问题 4、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抓住人类与环境这一矛盾的实质,研究其间的对立统一规律,掌握其发展规律,以便能动地改造环境并积极调节其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促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演化。 具体化的研究任务: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规律;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5、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上网查资料总结三次会议召开时间、地点、会议主题、发表的宣言或形成文件。 6、简述我国召开的环境会议。 第二章: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SO2、NO、CO和颗粒物等。 可吸入粒子(IP): 总悬浮颗粒物(TSP):TSP-用标准大容量颗粒样皿(流量在1.1~1.7立方米/每分钟)在虑膜上所收集到的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资料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构成要素是什么? 概念: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职业性的助人服务活动。 构成要素: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价值观、助人方法、助人活动。 二、谈谈你对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和扩大印象的理解 1、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主要是指贫困群体、脆弱群体和其它弱势群体。贫困群体主要是指物质生活陷于极度困境者,他们缺乏基本的、正常的生活物资条件,甚至难以维持自己的生命。脆弱群体是遇到社会问题冲击时缺乏应对能力而易于遭受挫折和伤害的群体。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结构和群体关系中处于弱势、其权利和利益后搜到严重伤害的群体。 2、社会工作的扩大群体是指有需要的人群,即其基本的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日常生活和发展遇到严重困难的人群,就是指向所有遇到自己不能客观克服的困难而陷入危机状态的人。 三、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扮演哪些角色?请说明其中4种角色的承担工作内容。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治疗者、倡导者、教育者、行政管理者、资源获取者、调解者、政策影响者、调研者。 承担的工作内容: (1)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这的基本职责就是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这里的服务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 (2)支持者: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受助者自立或自我发展。 (3)调解者:调解者的角色就是以最具建设性的方法和途径去化解纷争,目的是帮助处于冲突中的各方对于冲突问题达到共识。对于作为调解者的社会工作者来说,他是处在中立的立场上,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而对于冲突的对方以及达成的共识没有任何既得利益。(4)资源获取者:在许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为了有效助人,常常需要联系其它社会工作者、福利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向他们争取受助者所需要的资源,并将它们传递到受助者手中,为服务的顺利开展争取资源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四、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1、治疗功能:社会工作的治疗功能就是消除那些导致问题产生和使社会功能丧失的个人或环境因素,对失去的社会功能予以恢复和重建,获得适当的社会调适模式或产生新的替代模式,从而使服务对象发挥正常的社会功能。 2、预防功能:那些能够防止危险发生,减少某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在已经出现征兆时延缓或控制问题的生产的所有活动。总之,预防就是指先期对有害于个人或系统、组织的任何因素的发现与消除。 3、发展功能:社会工作的发展功能是指社会工作者发掘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激发个人或

《信息管理概论》练习题

《信息管理概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人类信息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基本上可以将其分为时期、时期和时期。 2、人们通常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与把握至少表达出的五种不同的含义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的。 3、从信息管理发生源的角度来看,信息管理起源于它们的三个领域是:领域、领域、领域。 4、从信息管理的层次角度看,可以将信息管理分为对的信息管理、对的信息管理和对的信息管理三个不同层次。 5、从信息管理思想的构成来看,信息管理可以分为的信息管理、的信息管理和的信息管理三个基本的信息管理模式。 6、国外学者关于信息管理思想中,泰勒的“信息过程说”认为,信息管理工作是组织中信息处理的一种方法,其核心内容围绕着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的成本及效果等问题展开;欲实现信息管理的目标,必须编制,以确定组织目标和方向,确定台信息资源、工作人员和信息系统方面的投资,明确获取信息的方法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7、国内学者的信息管理思想包括:、、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论和。 8、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和这三个要素。 9、知识管理技术就是能够协助人们、、以及创新知识的基于计算机的现代信息技术。 10、知识管理技术可以分为、、层次分类以及四个不同的类型。 11、关于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关系,到目前为止的主要不同看法有:、 、、。 12、从人们认识信息的层次上可以把关于信息的诸多定义划分为在、在以及在三个层面。 13、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相比其具有的特殊性为:、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同一性和。 14、信息资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选择与决策功能以及四个方面。 15、按内容划分,政务信息可分为、、科技信息、经济信息和等。 16、信息科学方法化体系包括一个方法两个准则,这个方法就是、两个准则是和。17、形成一项管理活动必须具备的五个要素是:、、管理的目的、管理职能与方法以及。 18、从广义上讲,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涉及信息的生产、获取、检测、、、传递、处理、、显示、控制、利用和反馈等信息活动的所有技术的集合。 19、在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是指、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

《信息安全概论》考试大纲

《信息安全概论》考试大纲 一、信息安全概述 1、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熟悉信息安全的威胁; 3、掌握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4、掌握信息安全模型。 二、密码技术 1、掌握古典密码; 2、掌握序列密码的特点及代表算法; 3、掌握分组密码的特点及代表算法; 4、掌握公钥密码的特点、代表算法、用途; 5、了解杂凑函数的特点; 6、熟悉消息认证码与分组密码的关系; 7、掌握密钥管理的方式。 三、标识与认证技术 1、掌握标识; 2、熟悉口令与挑战-响应技术; 3、掌握在线认证服务技术; 4、掌握公钥认证技术; 5、掌握PKI技术。 四、授权与访问控制技术 1、熟悉授权和访问控制策略的概念; 2、掌握自主访问控制; 3、掌握强制访问控制; 4、了解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五、信息隐藏技术 1、掌握隐藏信息的基本方法; 2、掌握数字水印; 3、了解数字隐写。 六、网络与系统攻击技术 1、掌握网络与系统攻击技术的主要类型; 2、掌握拒绝服务攻击的基本原理; 3、掌握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原理。 七、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技术 1、掌握防火墙技术原理;

2、掌握入侵检测技术原理; 3、了解应急响应技术。 八、安全审计与责任认定技术 1、掌握审计系统; 2、掌握事件分析与追踪; 3、掌握数字取证; 4、熟悉数字指纹与追踪码。 九、主机系统安全技术 1、了解操作系统安全技术; 2、了解数据库安全技术; 3、掌握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安全技术的异同点; 4、熟悉可信计算技术的相关基本概念。 十、网络安全技术 1、掌握OSI 安全体系结构; 2、熟悉SSL/TLS协议及主要解决的问题; 3、熟悉IPSec 协议及主要解决的问题。 十一、恶意代码检测与防范技术 1、熟悉常见的恶意代码; 2、掌握恶意代码的机理。 十二、内容安全及信息安全测评技术 1、熟悉内容安全的概念及其常见技术; 2、掌握评估准则及其主要模型与方法。 十三、信息安全管理技术 1、了解信息安全规划; 2、掌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3、熟悉物理安全保障措施; 4、掌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5、熟悉ISO信息安全管理标准; 6、掌握信息安全法规。 参考书目: 《信息安全技术概论》,冯登国、赵险峰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4月版。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整理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 社会工作:是一种一助人为乐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人道主义:是以人为中心或为本位的哲学价值理念。其本质是反对神学,提倡人学,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愚昧, 提倡理性,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神道,提倡人道。 人格理论:人格由三个主要系统构成,“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 的在于追求完美 精神分析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有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和自 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 认知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 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的缺乏。 行为主义理论:这一理论不再关注人的内心世界,而是转向关注人的外在的行为表现,集中关注那些可观察的行为,认为那些潜藏的思想或 意识是非常不明智的。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 恰当的反应模式。 社会系统理论: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即在特定的系统之中,社会工作者要想对其工作 对象进行治疗就必须关注他所生活的环境。 标签理论:这是以社会学家勒麦特和贝克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 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 沟通理论:它认为当我们采取某种行动的时候,我们总是为了响应某些获得的信息,强调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根据理论,社会工作的一个 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案主消除这些沟通过程中的障碍(1)帮助案 主获取信息(2)帮助案主作出反馈(3)。。。发出信息(4)。。。 删选,整理,改变来自外界的信息 增权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 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 社会保障:是由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 社会的稳定。 社会福利:从广义上讲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从狭义 上讲,社会福利则是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 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

信息管理概论总复习题

1、下面哪项不属于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共通特性。() A.共享性 2、下面的说法哪项是先验信息的含义。() B.主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3、下面的说法哪项是语义信息的含义。() B.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内在含义; 4、下面的说法哪项是语用信息的含义。() D.认识主体所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效用价值。 5、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一次信息。() A.游记; 6、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二次信息。() C.文摘; 7、下面的信息类型中,哪项属于三次信息。() D.述评 8、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B.全信息; 9、著名的“经济人”理论提出者是:() B.泰勒 10、梅奥提出的管理学思想称为:() C.人际关系理论 11、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有何特点:() A.没有固定的传播者和受者 12、第二传媒是指: C.广播 13、下面的选项哪些不属于支撑技术。().感测技术D 14、下面的选项哪项属于主体技术。().控制技术D. 。()15、晶体管计算机使用的存储器是 B.磁芯和磁盘 )。(16、集成电路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元件是C.集成电路

17、将数据、程序和各种操作信息直接转换成计算机能接收到的电信号的硬件系统 是。() A.输入设备 ()、在计算机主机中起记忆功能的部件称为:。18C.存储器 )。19、负责对控制信息进行分析,在全机中起指挥中心的作用的部件是:(A.控制器 20、将计算机运行的结果由电信号转换成人们能够识别的语言、文字、声音等形式的部件是:。().输出设备B ()21、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如下选项哪项属于应用软件。ExcelD.22、在一个城市内部的两个不同区域间搭建的网络称为:()A.城域网 、信息单元、数据依据逻辑方法再现和重组的过程是一个序化增值的过程是信息组织的哪23项功能:().增值优化功能B 24、有效减除或减少信息之间的干扰,准确控制信息的运动方向,使之与特定用户需求相结)合,从而方便有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是信息组织的哪项功能:( .目标功能C ( 25 、规范、控制信息流向的社会目标是信息组织的哪项功能:)D.社会功能 26、从信息实体中直接抽取未加规范化的能代表该信息主题概念的若干词作为主题标识,称)(为: .抽词标引B 27、根据规范化的主题词表即一种语词型人工语言将主题概念转化为主题标识,称为:().C.赋词标引 28、根据专门的分类表将主题概念转化为主题标识,这时的主题标识以分类号或代码的形式 出现称为:() D.分类标引 )(、下面的信息分析方法,哪一项不属于定量分析方法。29.专家咨询法B )(30、下面的信息分析方法,哪一项属于定量分析方法。 .文献计量法B (31、下面的信息分析方法,哪一项属于定性分析方法。)A.比较法 )32、下面的信息服务机构,哪一项属于信息流通服务业的范畴。( B.图书馆 )(角度来对信息服务进行的类型划分。、回溯检索服务是从33 C.检索方式划分 、计算机检索服务是从(角度来对信息服务进行的类型划分。)34A.检索手段划分 )角度来对信息服务进行的类型划分。、联机检索服务是从(35.检索手段划分A (角度来对信息服务进行的类型划分。)36、定题信息服务是从C.检索方式划分 )(、下列哪项属于信息信息服务的信息增值服务层。37 Sohu.网C 、存放的是有关主题的数据库或服务器地址,并指引用户到特定地址获取所需信息的网络38组织(方式是)B.网络信息指引库 )39、下列的搜索引擎工具哪项属于索引式搜索引擎。(C.Google 、下列的搜索引擎工具哪项属于目录式搜索引擎。40)(Yahoo.B. 41、下面的几种检索表达方式,哪种方式属于截词检索。() A.“*magnetic”

【南开】20春学期《信息安全概论》在线作业-复习资料附答案1

南开20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信息安 全概论》在线作业 注:资料为2020年南开作业复习辅导专用材料,只做参考复习使用,不作它用!!! 每科有多套试卷,请核实本套与您的试卷是否一致。 一、单选题(共30 道试题,共60 分) 1.什么是容错、容灾以及数据恢复的重要保障? [-A-]隔离 [-B-]检测 [-C-]杀毒 [-D-]备份 [-提示-]本题是必答题,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并作出选择 解析参考答案:D 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最高的安全等级是什么? [-A-]访问验证级 [-B-]结构化保护级 [-C-]系统审计级保护级 [-D-]用户自主保护级 --[E]安全标记保护级 [-提示-]本题是必答题,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并作出选择 解析参考答案:A 3.根据生日悖论,目前安全的消息摘要长度不应该小于多少位? [-A-]512 [-B-]256 [-C-]128 [-D-]1024 [-提示-]本题是必答题,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并作出选择 解析参考答案:C 4.以下哪项是Windows系统中账户或账户组的安全标识符? [-A-]SRM [-B-]SID [-C-]SAM [-D-]LSA [-提示-]本题是必答题,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并作出选择 解析参考答案:B 5.Diffie-Hellman算法可以用来进行以下哪项操作? [-A-]身份认证 [-B-]密钥交换

[-C-]信息解密 [-D-]信息加密 [-提示-]本题是必答题,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并作出选择解析参考答案:B 6.以下哪一项标准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通用准则? [-A-]SSE-CMM [-B-]ISO/IEC 13355 [-C-]CC [-D-]BS 17799 [-提示-]本题是必答题,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并作出选择解析参考答案:C 7.Bot病毒又称为什么? [-A-]网络欺骗 [-B-]木马病毒 [-C-]拒绝服务 [-D-]僵尸病毒 [-提示-]本题是必答题,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并作出选择解析参考答案:D 8.以下哪一项标准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A-]SSE-CMM [-B-]ISO/IEC 13355 [-C-]CC [-D-]BS 17799 [-提示-]本题是必答题,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并作出选择解析参考答案:D 9.DES算法的分组长度为多少位? [-A-]64 [-B-]256 [-C-]192 [-D-]128 [-提示-]本题是必答题,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并作出选择解析参考答案:A 10.以下哪项不是访问控制模型? [-A-]RBAC [-B-]MAC [-C-]HASH [-D-]DAC [-提示-]本题是必答题,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并作出选择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绪论(老师说看小结) 1.环境的概念和类型 环境: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环境类型掌握: 人工环境按功能分: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 2.环境的特性: 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滞后性、脆弱性; 相对稳定性:环境中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变化,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干扰强度范围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不变。 变化滞后性: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环境发生变化时间要滞后于外界干扰的时间。如: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3.环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研究目的: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通过调整人类自身的行为,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的研究目的就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4.环境科学思想与方法: 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 5.环境承载力(上课说过): ①是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活动的支持能力; ②是指“某一时期,某种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实质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二)自然环境(小结+大地女神Gaia假说) 1. 自然环境的圈层结构 自然环境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 (1)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大气圈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的物质组成:气体:N2 (78%)、O2 (21%)、Ar(氩,%)、CO2 等 水汽:表面水的蒸发和植物蒸腾大气颗粒物: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 液体微粒,如烟尘等。 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对人类的意义:调解并维持适宜环境,生命基础条件。 主要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 (2)水圈 由大气圈、海洋、陆地水体(河流、湖泊、冰川)、土壤和岩石孔隙以及生物体中的气、液、固各态水组成的连续的圈层称为水圈。 总水圈:豪恩 (3)岩石圈 水的重要性:生命组成成分(约70%),营养物质的载体 岩石圈组成:由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顶部组成厚度33-35km。 对人类的价值:能源和资源 主要问题:能源和资源短缺与耗竭

奥鹏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3月课程考试《社会工作概论》考前练兵资料及答案.doc

单选题 1.以下()不属于社会个案工作的原则。 A.个别化原则 B.承认原则 C.评判原则 D.接纳原则 答案: C 2.下面()体现了社会工作的预防功能。 A.协调邻里矛盾 B.解决家庭冲突 C.人际疏导 D.婚前咨询 答案: D 3.以下对社会团体工作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团体工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团体 B.社会团体的社工参与并指导团体的活动 C.以团体情境与团体互动作为个人发展与治疗的基础 D.社会团体工作不是普适于一切团体的方法 答案: B 4.某社区中,一位孤寡老人符合条件领取最低生活保证金,但是这位老人根本不知道这个政策,社会工作者帮助老人了解政策并申请下来最低生活保障。这种做法属于()。 A.老年社会救助 B.老年生活服务 C.老年家庭关系处理 D.老年心理辅导 答案: A

5.在罗斯曼1979年提出的社区工作的三大模式中,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社区模式的是()。 A.社会计划模式 B.社会行动模式 C.地区发展模式 D.政策实务模式 答案: C 6.下列陈述与社会个案工作的特点不一致的是()。 A.采用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 B.是一对一的工作方法 C.协助案主完善人格和自我 D.调整和改善社会关系 答案: D 7.以下属于社会工作间接工作方法的是()。 A.社会行政工作 B.社会团体工作 C.社会个案工作 D.社区社会工作。 答案: A 8.现代社会工作与传统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区分点是( ) A.职业化 B.专业化 C.社会化 D.本土化 答案: B 9.下面不属于小组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的是() A.社会目标模式 B.认知行为模式 C.治疗模式 D.交互模式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本课程定义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方式的描述,是以文本、数值、多媒体等形式存在的数据、事实或见解。 2. 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数据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表示数据的属性通常包括:数据的名称、数据的类型、数据的长度。 数据并不等于数字(数值),是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象和声音等的统称。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是数据的解释。 3.信息的特征(论述题或简答题,需要稍微解释一下) (1)普遍性(2)表征性(3)动态性(4)相对性 (5)依存性(6)可传递性(7)可干扰性(8)可加工性(9)可共享性(10)时效性(11)时滞性(12)层次性(13)中介性(连接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就是信息世界) 4.信息三要素 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信息资源 5.信息的类型(填空或选择) ●按照信息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分类分: 物理信息:无生命世界的信息生物信息:生命世界的信息 社会信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息 ●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分: 消息资料知识 ●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分: 语法信息:感知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语义信息:理解逻辑含义 语用信息:主体能判断其效用 ●按信息的加工处理程度划分: 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零次信息未加工,不算) 6.信息的功能(论述/简答) (1)信息是认识客体的中介(2)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 (3)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4)信息是有效控制的灵魂 (5)信息是系统秩序的保证(6)信息是社会发展的资源 (7)信息是人类交流的工具(8)信息是人类社会的粘合剂 7.信息管理的定义 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8. 信息管理的社会功能: (1)开发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 (2)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满足社会信息需要。 (3)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9.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的集合。 10.信息管理的发展

信息安全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概述 1.五类安全服务:鉴别服务、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抗抵赖。 2.六类安全机制: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鉴别交换机制、通信业务填充机制。 二、密码学基本概念 1.密码系统:由密码算法、明文空间、密文空间和密钥组成。 2.对称密码体制: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相同。 3.非对称密码体制: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不同。 4.分组密码:将明文分成很多块,每次加密一个块。 5.流密码:一次加密明文中的一个位。 6.混淆:为了保证密文中不反映出明文线索,防止密码分析者从密文中找到规律或模式从而推导出相应的明文。 7.扩散:为了增加明文的冗余度。 8.数据加密标准DES加密流程: 1)利用置换函数IP对64比特明文块进行初始置换; 2)将初始置换的输出分为两半L0和R0; 3)进行16次迭代运算,L i = R i,R i = L i-1^f(R i-1,K i),迭代包含5步(密钥变换、扩展 置换、S盒替换、P盒替换、异或和交换); 4)逆置换IP-1。 9.DES解密过程:与加密过程算法相同,只是子密钥使用顺序相反。 10.RSA算法原理: 1)通信实体Bob选择两个大素数p,q; 2)计算n=pq,Ф(n)=(p-1)(q-1); 3)选择e使得e远小于Ф(n),并且e和Ф(n)互素; 4)求d,使得e*d%Ф(n) = 1; 5)公钥为(n,e),私钥为d。 6)通信实体从权威机构获得Bob的公钥(n,e); 7)将明文比特串分组,使得每个分组十进制数小于n; 8)对每个明文分组m作加密运算,c≡m e % n,c即为密文; 9)通过网络将密文发给Bob; 10)明文m=c d%m。 11.ECC点加:k = ( Y Q - Y P)/( X Q–X p),P+Q=(X R,-Y R)=(k2-Xp-X Q,-Y P+k(X P-X R)) 12.ECC倍点:k=(3X P2+a)/2Y P,2P=(k2-2X p,-Y P+k(X P-X R)) 三、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 1.数字签名: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名签名人认可其中的内容的数据。 2.机密性: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实体。 3.完整性:信息不能被未授权的第三方修改。 4.不可抵赖性:所有参与者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曾今完成的操作或承诺。

环境科学概论题库

《环境科学概论》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真菌、病毒等)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了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态破坏:外界的压力和冲力超过生态系统的阀值(自我调节能力的极一次污染物限值)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人口容量:是在不损害生物圈或者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的资源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应的人口数量的多少。 (4)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5)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环境效应(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6)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达到了一定的浓度,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植物、大气特性以及环境美学因素等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 (7)PM10:是指粒径小于十微米的大气悬浮物的总称。 (8)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一次污染物)和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即称为光化学烟雾。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其水质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并达到了影响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 (10)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可以间接的反应出有机物的含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升数表示(mg/L) (11)化学需氧量(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的氧的毫克数表示(mg/L),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KMnO4)和重铬酸钾(K2Cr2O7). (12)生物富集/生物浓缩/生物放大:生物有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元素或稳定不易分解的化合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重点) 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P3- 2、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P8 3、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⑴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⑵人类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关注扩大着社会工作领域P9 4、社会工作的领域:⑴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①按服务对象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②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⑵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②就业方面的问题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⑶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P10 5、社会工作内涵: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P11联合国1960年出版《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P12 6、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P12 7、社会工作的要素:⑴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⑵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⑶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⑷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P14 8、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P8(1986年高校建立专业)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⑴在社会上占主流地位的普通社会工作⑵社会福利部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⑶新出现的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P15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重点) 1、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P21 2、助人过程特征:⑴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⑵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⑶是不对称互动①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②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③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P22 3、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P23 4、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的实务模式,他是对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经验总结。经过环节:接触问题——进一步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服务——终结P29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重点) 1、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新教理论、人道主义和社会福利观念P44- 2、个案工作者不应该做的事项:⑴说服⑵直接改变当事人的态度和行为或操纵他们⑶做一些为了当事人或针对当事人的事情⑷控制和指导当事人⑸忠告,提供没有恳求的计划⑹为当时人承担责任⑺预先决定结论⑻批准或不批准当事人的行为P50 3、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原材料: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⑵中国古代社会工作世间的价值观念⑶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P50

中国石油大学《信息管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中不属于信息活动的要素() A、信息 B、技术 C、设备 D、资源 2、随着计算机硬、软件的发展,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下列哪项不属于() A、程序管理方式 B、文件系统 C、数据库系统 D、数据库管理系统 3、IRM思想不包括下列那点() A、信息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 B、必须将技术、经济、人文手段相结合,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体管理。 C、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模式。 D、它只是一种观念。 4、最简单的信息处理过程不包括() A、收集 B、加工 C、传递 D、储存 5、逻辑顺序方法把信息资源的管理进行划分,不包括() A、传输 B、分类 C、登记 D、调查 6、网络安全主要功能不包括() A.对象认证 B.数据维护 C.数据保密 D.访问控制 7、信息系统的弊病不包括()

A.信息收集得不完整, B.信息的传输速度太慢, C.信息的存储合理 D.对收集到的信息没有进行科学加工,或者加工的方法不科学 8、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不包括() A.需求分析阶段 B.系统分析阶段 C.系统设计阶段 D.系统实施阶段 9、下列()不属于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A.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B.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C.综合开发策略 D.模块化开发策略 10、信息系统的基本的行为部件构成不包括() A.输入 B.处理 C.输出 D.储存 11、信息论的创始人是( )。 A 香农 B 霍顿 C 钟义信 D 哈特莱 12、20世纪初,法国工业家( )在其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管

理具有五种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A 达文波特 B 亨利·法约尔 C 斯特洛特曼 D 瑞克斯 13、按计划的明确性分类,计划可以分为:综合计划和()。 A 具体计划 B 中期计划 C 指导性计划 D 专题计划 14、( ),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等与客户有关的领域。它既是一种概念,也是一套管理软件和技术。 A.CRM B.SRM C.SCM D.BPR 15、( )是组织中的最高信息管理者,直接对CEO负责。 A.CSO B.CIO C.CAO D.CRO 二、多选题 1、ERP是基于()的最新进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供的企业整体经营解决方案。 A.计算机技术 B.管理理论 C.信息资源利用 D.企业文化 2、如果将CRM比作企业竞争的一把双刃剑的话,这把剑的两方面是()这两方面是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 A.管理的改造 B.信息技术的应用 C.信息与管理的结合 D.科学的规划 3、信息科学研究的是() A.信息的收集 B.信息加工 C.信息存储 D.使用的科学性 4、信息科学本身是一个学科群,这个学科群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完整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