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先秦文学

第一节《诗经》

一、《诗经》的概况

1、《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诗经》被正式尊奉为儒家经典之一,才出现《诗经》的名称。唐代,《葩经》。

2、《诗经》中的作品共305篇,按风160、雅105、颂40来编排,另有“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仅存篇名无诗,

一般认为是有声无词的笙曲。所收作品大约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

3、《诗经》的编辑

A、采诗说:“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俗“---《孔丛子?巡守篇》采诗的目的:

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B、删诗说:汉人认为《诗经》305篇是经过孔子删定的。(不合理)

4、诗经的流行与研究:《诗三百》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诗经》的内容

1、周族史诗P4

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记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定居邰地的史实;《公刘》记述了周族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地迁往豳地发展农业,开始定居生活的历史;《绵》写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往岐之周原,创业立国,设置官司、宗庙,建立

政治机构;《皇矣》歌颂文王之祖太王、王季的美德,并描述文王伐崇伐密的胜利;《大明》记述王季娶太任生文王,文王娶太娰生武王,再写武王牧野大战,伐纣灭商。记录了

自先公先王壮大部落到武王灭商建国的整个历史。

2、颂歌和怨刺诗P5

中国古代诗歌有所谓的“美刺“的传统,也就是“颂美”和“怨刺”的传统。表现出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怨刺又称变风和变雅,是王道衰落、礼乐崩坏的产物)颂歌的作

品有《大明》、《丰年》,怨刺的有《魏风?硕鼠》

3、婚姻爱情诗P7

婚姻诗,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有情人约会的《静女》、有恋人同歌共舞的、有热恋互赠信物的《溱洧》有野外相遇而相爱的《关雎》、有久别重逢的、有礼教束缚

《将仲子》和婚姻不幸的痛苦《氓》等。

4、农事诗、征役诗、爱国诗P9

描述农事活动和劳动生活的农事诗《七月》(《国风》中最长的诗),抒写兵役之苦《东山》与征夫、思妇之苦《芣苢》的征役诗,以及表现爱国情感与英雄气概的爱国主义

诗篇。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P12-16

1、艺术特色:a、重章叠唱的章法形式;b、优美和谐的语言艺术;c、赋比兴的变现手法

P13最早提出赋比兴概念的是《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赋:即直接抒写或铺叙,直接描述。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方法。

比:即比喻,对事物进行形象具体的比况。

兴:即起兴或发端,借其他事物以引起所歌咏的对象。

2、影响:《诗经》作者所表现出关注现实、面向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成为中国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

第二节史传文学

一、中国古代史学文化:

1、甲骨卜辞:是叙事散文的萌芽,殷商时期为占卜凶吉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记事性散文。

2、易卦驳辞:韵散结合的卜噬文,《周易》为其代表之作,特点是记事完整、善用比兴象征手法、语言古朴凝练。

3、《尚书》:记言文之祖,又名“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唐代孔颖达将其内容归结为:典、谟、诰、誓、训、命、贡、歌、征、范。由《虞书》、《商书》、《夏书》、《周书》四书构成,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

4、《春秋》:记事文之祖,以鲁国十二国君的次序来构建整个历史面貌,其叙事特点是“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即在看似平淡的记事之中蕴含深刻的褒贬劝惩含意)“简而有法”。

5、《左传》:叙事文之最,或称《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的补充

(“春秋三传”解释和补注《春秋》的三大历史著作,有齐人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鲁人毂梁赤的《春秋谷梁传》、鲁人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

二、《左传》

1、左传的时代特征:是春秋动荡时代生动的历史记录,记录了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最为著名的五大战役分别是:城濮之战、鞍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崤之战。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时间:前632年地点:城濮导火索:围宋与释宋

参战双方:晋国、齐国、秦国和楚国、陈国、蔡国

2、左传的思想倾向

A、民本思想:认为民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B、崇礼思想:强烈的保守和复古倾向。

C、崇霸思想:首先是对争霸战争的大量描写和对战胜者的肯定态度;其次是作者对齐、晋、秦、楚等霸主持欣赏和赞美的态度;再者就是作者的崇武尚站的思想。

3、《左传》的叙事写人和语言艺术

《左传》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写人艺术、语言艺术,构成其文学艺术价值所在,奠

定了史传文学的基调。

a、开创了完整的叙事结构;

b、大量虚构的情节;

c、塑造鲜明的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d、语言简洁、词浅意深、富于表现力。

4、左传的人物形象:a、在历史舞台上上叱咤风云、建立功业的人物形象,如:春秋五霸

和郑庄公、晋悼公等。 b、政治上暴虐无道、生活上荒淫无耻,导致亡国灭族的人物形象,如:晋灵公、楚灵王、庆封等。 C、善恶典型的贵族妇女形象。

5、《左传》对战争的描写

A、不做单纯的战争史记载,也不站在某一国的立场做简单的是非曲直评论,而是以总揽全局的宏伟气魄与历史眼光,将战争放到整个社会与历史大背景中审视,当成春秋时期争霸

政治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表现。

B、对战争的描写重在写人,写出人在战争中的活动。

C、对战争的描写既有整体性大场面的概述,又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绘来加以补充,把对历史的整体勾勒与细节的描绘结合起来。

二、《国语》与《战国策》

1、《国语》

《国语》,又称《春秋外传》,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7万余字,全

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编制,记载了周穆王二年到周定王五十六年,538年间发生在各国的重大事件。主要思想倾向是:重民、崇礼、尚德。《国语》以记言

为主,记事为辅。其中,《周语》历时最长,主要记言论政之文;《鲁语》多一事一议的小故事;《齐语》记管仲与齐桓公之间的几次论政;《晋语》最为详细;《吴语》记夫差;《越语》记越王勾践灭吴的事情。

《国语》的文学成就:

A、在刻画人物方面,细腻生动。

B、重在记言,语言具有艺术特色。人物语言多长于说理,重于教训。

C、记言平实畅达

D、风趣幽默、风姿摇曳、引人入胜

E、熟练的运用夸张、虚构、幽默、想象等文学手段。

2、《战国策》P36-42

《战国策》,又称《国策》,全书三十三卷,记述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之事。

《战国策》的思想观念:a、民本思想 b、重士贵士的思想 c、重利轻义、鄙视传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具有浓厚的商人意识,对礼仪否定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鄙视。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a、高才秀士的风采(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如苏秦的刻画。

b、敷张扬厉的说辞,纵横家的说辞具有“一言可以兴邦,一语足以丧国”的能力,辞采丰富,形象鲜明,语言恣肆,气势充沛。

c、别开生面的寓言文学,寓言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描写细腻,多姿多彩。(擅长叙事,有如小说,情节曲折复杂,文笔更为细腻。)

战国四公子:齐之孟尝君---田文赵之平原君----赵胜

魏之信陵君---魏无忌楚之春申君----黄歇

第三节诸子散文

所谓的“诸子”就是先秦诸多的思想家,“诸子散文”就是思想家们关于政治、制度、哲学等方面的论辩性哲理散文,不是文学作品。

1、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论语》和《孟子》

1、《论语》

在文学上:①表现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②善用比喻,形象生动,明白易懂。

在语言上:①贴近口语、通俗、自然、浅显、令人有亲切之感。②所录要言不繁,多非长篇大论,使人有精粹之感。③有感而发,不做无病之呻吟,令人有真实之感。

在人物形象上:鲜明具体,栩栩如生。①自然、真实。②善于表现和把握人的本质特征。

③部分有情节、细节、语境。

2、《孟子》

《孟子》一书是记叙战国时代孟子的言行的。孟子名轲,字子舆(公元前327—公

元前289)。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儒学宗师,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固有四心“仁、义、礼、智”。孟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施仁政”。具体内容是“省刑罚、薄税敛,使民有恒产”。

《孟子》的艺术特点是:a、感情充沛、气势极盛;b、长于辩论,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c、善用比喻,寄寓深刻的讽喻教诲意义; d、孟子个性突出

二、《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今传《庄子》一书33篇,内篇7篇(传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世间》、《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1、庄子的思想和美学观

庄子的思想源于老子又有所发展,其核心是“道”,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提倡无为的政治观;在精神上要达到道德境界,因而要顺应自然;主张逍遥的境界。

《庄子》书中充满着瑰丽的想象,充满隽永的谐趣,也充满对于世界万物的细致入微的描绘。以自然无为为美,肯定美与真的一致性,认为美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他的笔下奇形怪状、及其丑陋的人却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2、《庄子》的散文艺术

庄子散文创作的方法:“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即编造一些故事,以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语言来宣传自己的主张;重言,即假借受尊重的人、有影响的人说的话;卮言,出于无心、随便说的话。和以天倪,即抹掉天地间一切差别的意思。

散文风格:汪洋肆意、恢诡谲怪 a、奇幻的想象,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如:《逍遥游》b、描写精工,形神毕肖。对物态的刻画技巧十分高明。 c、寓言丛生,喻中设喻。以寓言和比喻来说明道理。

庄子的寓言有:匠石运斤、屠龙之技、随珠弹雀、鲁侯养鸟、老汉粘蝉、邯郸学步、涸辙之鲋、越俎代庖、东施效颦、触蛮之战、呆若木鸡、见利忘危、庄生梦蝶、井底之蛙

屈原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第二章两汉文学

两汉文学的总体特点是铺张扬厉的文风,其中汉赋最能体现这种艺术特征和文风。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汉代散文大赋成熟的标志、杨雄《羽猎赋》和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第一节汉代的辞赋P67-76

一、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 1、西汉初期,高祖初年到武帝初年,以骚体赋为主,形式上模拟楚辞带有“兮”字,追随楚辞传统。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之感慨。代表作是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

贾谊西汉洛阳人,骚体赋代表作《吊屈原赋》和《鵩鸟赋》,《吊屈原赋》以屈原的处境和遭遇表示愤慨和悼惜,用许多比喻来比拟别谗害者的命运。《鵩鸟赋》中假托人与鸟的对话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情绪,表述了一种人生祸福无常,应该知命不忧的思想。艺术特色上:a、重发议论、述哲理 b、善用比喻 c、巧用反问、感叹的语气来增加文章的感情色彩。

2、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是大赋的时期,汉代散文大赋达到鼎盛,这一时期的赋因为政治的需要和帝王的喜好,多以铺张扬厉,歌功颂德为主。大赋的特点:a、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散相间,散文的成分较多。 b、内容上,写物为主,“润色鸿业”。 c、艺术上,手法铺张扬厉,辞藻博富绚丽、绵密细致、富丽堂皇。

枚乘《七发》是标志散文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其写作特色:a、在虚构的框架中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 b、句式长短不齐,少用兮字句,韵散结合。 c、运用一系列的比喻、排比,层层铺叙,极尽夸张之能事,对事物进行精细的刻画和描绘。

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汉代散文大赋成熟的标志,他本人也成为了汉赋的奠基者,《子虚赋》假借子虚、乌有和亡是公三人评论国王狩猎的事来劝谏统治者不应奢侈

和淫靡。艺术特色是:铺张扬厉、韵散结合、辞采华丽。

班固《两都赋》的艺术特色:改变了传统的劝讽模式,风格与内容的整体合一,扩大了描写的笔触范围,大量使用排比、对偶句式,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语言的表达效果。开

创了都邑赋的先河。

3、东汉中叶以后,由于时政混乱,人们多写讽时讽世的短篇小赋,语言较为简练,思想感情较为充实。特点:a、篇幅短小、多用韵文、句式多样。 b、内容上,侧重抒写个人的

心志。 c、艺术上,继承大赋的铺排手法,语言较汉大赋朴素的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汉末的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代表作家作品:张衡《归田赋》,赵壹的《刺

世妒邪赋》(东汉末抒情小赋的代表作)

《归田赋》标志着辞赋抒情化和小品化的到来,它篇幅短小,开门见山,直接建言,不用

繁词铺叙,只以精炼的语言,借典型的物象,发挥深隐的情志。

第二节史传文学的高峰----《史记》

一、《史记》的内容与体例

1、内容:《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于魏晋后称“史记”。是一部汉武帝太初之前的中国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述黄帝到武帝年间的重大事件。

2、体例:纪---序帝王---以主宰天下政局的帝王为纲,以编年为形式,提纲挈领的记载了各个时期的国家大事。

表---系时事---以谱牒形式,用清晰简明的表格,概括排列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

书---评制度---专门记述礼乐、军事、历法、天文、祭祀、水利经济等社会政治环境。

世家---记侯国---主要记述侯王和有特殊功勋的人物的历史。

列传---态人物---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代表性历史人物的传记

二、《史记》的创作基础

1、司马迁受家族的文化熏陶,具有渊博的学识。

2、家族的自觉文化承担精神与历史使命感。

3、时势造英雄,汉武帝时期经过“文景之治”在政治经济上达到了空前的繁盛,造就了一个雄视阔步包括宇宙的时代,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三、《史记》的贡献:

1、规范了中国史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百科全书式)

2、确立了重实录的史学精神。(不隐恶、不虚美)

3、创立了史学研究的体例与方法。(记传体、互现法)

记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记体裁,始创于司马迁。

互现法:写人物、事件时,“缺于本传而详于他传,属辞比事而互现焉”防止重复记事,也是塑造人物的典型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a、此详彼略,此主彼次,或提示性互相照应的选择材料组织文章的方法。如《留侯世家》中有“语在项羽事件中”。 b、在不同传记间巧妙选择组织分布材料,表达作者爱憎感情,全面的再现人物,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实录精神: P83-84

a、司马迁对于史料,历来采取考而后信的求实态度,。他曾三次漫游,进行实地考查,掌握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b、“考信于六艺”借鉴历代的史学文献,不断的考证,对史料实事求是。

c、不因个人的好恶来描述人物,对自己不喜欢的商鞅亦是颇有赞赏,不惧武帝的权位,对武帝的批判贬损非常深刻。总是以冷峻的眼光注视着统治者的统治,居安思危,哪怕在汉武帝时代的繁荣昌盛时期,也清醒的认识到其中的种种弊端和潜伏的危机。具有对社会现实的忧患意识和一个史学家的历史责任感。

4、树立史传文学的艺术楷模。

* 史传文学: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通常是指汉献帝建安年间(公元196)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一段时期的文学,中间经历建安时期,魏(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几个历史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时代特征:

1、社会动荡,战争频繁。

2、门阀制度严格(最能体现的是“九品中正制”,具体表现为:a、这一时期的文学寒士不平成为主题。 b、士族不仅是政治上的高门,士庶的分野更主要表现在文化上。 c、士族由于其独特的地位与艺术素养,对其文学创作的主题与艺术趣味也有重大的影响。)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文学自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这一时期文学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大量文人对文学作品进行了收集、整理、编辑和品评,如梁太子萧统编的《文选》。文学观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文学批评的

繁荣,代表作(曹丕《典论?论文》;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划分,更

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文体辨析意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补充:

魏晋风度:又称“魏晋风流”,是魏晋时期形成的特有审美的范畴,伴随魏晋玄学而兴起。其精神内涵是尚自由、尚真情、尚精神的自由。

名士风流的显现:玄学趣味饮酒服药神仙容止(男子)任诞放达

“玄”本义为黑色,在《老子》思想体系中有重要地位,有微妙深远,神秘不可触的意思,“三玄”指的是《老子》、《庄子》、《周易》。

第一节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

一、建安文学:反映了建安时期动荡不安的现实和广大人民不满国家残破、追求统一的理

想和愿望,风格上具有悲凉慷慨,刚健遒劲等特点。主要代表有曹氏父子(曹操、曹丕、

曹植)和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陈琳、阮瑀、刘桢、徐干、应玚chǎng,其中较为有名的

是王粲,素有七子之冠的称呼,代表作《七哀诗》),以及女性作家蔡琰等。

建安风骨:就是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追求“建功立业”的内容,歌唱自己的政治理

想和积极进取精神,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使内容和形式有谐美的统一性,这就是建安风骨。

1、曹氏父子P109-115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封魏王,后追尊魏武帝。其文章具有汉末魏初文章的普遍特色“清峻”(简约严明)、“通脱“(随便之意),他本人重实际、尚通脱、求朴实,因而

他的诗歌也具有创新精神,代表作有求贤若渴的《短歌行》、抒发豪情壮志的《观沧海》、表达生命有限但精神乐观的《龟虽寿》等

曹丕字子恒,曹操次子,史称魏文帝,在位时间七年。主要文学成就体现在诗歌上,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但内容题材较为狭隘,多以歌咏男女爱情和离别愁绪

为主题。其流传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完整的七言诗。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在书中他提到: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植字子建,曹操第四子,生前曾封陈王,死后谥“思”,后人称陈思王。他的创作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诗歌前期主要内容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代表作为《白马篇》,

描述了一位武艺精湛、气势不凡,箭术尤其高的英雄“幽并游侠儿”为国抛头颅洒热血,

表现出一种慷慨激昂的热情。在后期的生活中,追求理想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极大的

矛盾,因此诗歌中充满了因这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代表的作品是《赠白马王彪》,抒写了

在归国途中和友人王曹彪被迫分手的悲愤心情。P114-115 在艺术上具有很大的独创性。第一,他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人;第二,词藻华美丰富;第三,善用比兴、象征等手法。其辞赋的代表作为《洛神赋》,假托和洛神恋爱的故事,寄寓作者被迫离开朝廷,无法效忠国事的痛苦的心情。

二、正始文学

1、正始(240-248)是曹魏少帝王曹芳的年号,泛指整个魏末时期的文学,其基本特征有:

A、在整体风貌上,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以及浓烈的忧生之嗟成为作品的主调。

B、在艺术上,将抨击时事和抒写愤慨融为一体,使五言诗的抒情性进一步加强,诗歌在艺术上进一步文人化。

C、在风格上,创造了曲折隐晦、清隽艰深的风格,并开创了把多首托喻寄兴的诗歌集合成五古咏怀组诗的体例。

2、代表人物

阮籍字嗣宗,阮瑀之子,后人称之为“阮步兵”。阮籍常常以土木形骸的方式来表示自己超脱俗情、藐视功名的心志以及对当时礼法之士推崇名教的讥讽。还常常以青白眼分别

来对待人,代表作是组诗《咏怀》八十二首,其诗自然飘逸、含蓄隽永,作者常用象征、

暗示等手法,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隐晦曲折。

嵇康字叔夜,曾为魏中散大夫,后人称之“魏中散”。代表作是《赠秀才入军》十八首,其诗多慷慨疾世之激情,又有“清峻”的风格,。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第二节西晋文学

两晋文学的主要特征:1、模拟古人的拟古之风甚盛。2、追求辞藻华美和对偶工整。3、就总体的风格而言,繁缛成为其基本特点。

著名的作家是“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

叔侄)、一左(左思)(熟记作家及其代表作)

陆机字士衡,忠嵘称之为“太康之英”,他的《文赋》是文学批评理论专著,也是他最

具代表性的作品。

潘岳字安仁,时与陆机齐名,并称为“潘陆”。最有名的作品是他的《悼亡》诗三首,

是哀悼亡妻杨氏所作,后人素有“潘杨之好”来称赞。作品集有《潘黄门集》。

左思字太冲,著有《咏史》八首,是这一时期最能代表建安诗风的代表作品。

第三节陶渊明(东晋文学)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一名说潜,字渊明。

1、陶渊明诗歌的风格:a、平淡自然与诗意淳美的统一;b、情、景、理的统一; c、豪迈雄健:诗风的另一侧面。

2、《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田园诗的艺术成就P131-134)

第四节南北朝乐府民歌

一、南朝乐府民歌

1、乐府民歌是产生于三国关和南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民歌的统称,包括“吴歌”和“西曲”。内容都是一色的情歌,是一色对男女爱情生活的抒写。

吴歌意思是吴人之歌,产生于吴地,以当时的京城建业为中心地区。共326首,代表作品有描述女子对两心如一的渴望的《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大子夜歌》、《闻欢歌》、《华山歌》、表现得到爱情的欢乐的《读曲歌》。

西曲又称“荆楚之声”,产生于汉江之间的流域,共142首,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教具代表性的是《石城乐》、《莫愁乐》

3、特点:感情真挚、缠绵悱恻,语调婉转清丽。在艺术上,一是体裁短小,多五言四句;二是语言清新自然,如清水出芙蓉;三是多用双关谐音字,如藕谐“偶”,“莲”谐“怜”,“丝”谐“思”。

二、北朝乐府民歌

北朝民歌内容多反映战争、尚武、人民疾苦等,其风格显得粗犷、雄健、质朴、豪放。

尚武、征战的诗篇有《企喻歌辞》、《琅琊王歌辞》、《幽州马客吟歌辞》

《刺勒歌》是一首歌咏草原游牧生活的绝唱。

乐府双壁《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三、南北朝乐府民歌比较(要结合具体的作品来分析)

第五节南北朝文学

南北朝文学的特点:1、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集团创作活跃。 2、文学创作上求新求变的倾向突出。3、作家更重视作品的审美价值,更注重词采之美与抒情色彩。

谢灵运第一个有意识的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其山水诗的特点是:1、精工富绝的风格 2、细腻的景物刻画 3、结构上程式化的特点。叙事—写景—说理的结构模式。代表作《登池上楼》。

鲍照字明远,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他的乐府诗主要有两种风格:一是表现诗人在门阀制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愤懑与不平,代表作品是组诗《拟行路难》十八首。二是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代表作是《代出自蓟北门行》

第六节南北朝的小说

古代的小说只是指一种文体,指形式短小,内容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而有利于治身理家的文章。

1、志怪小说:记载神鬼怪异的故事,如东晋干宝的《搜神记》

2、志人小说:记载人物的琐闻逸事,有晋葛洪托名汉刘歆所做的《西京杂记》,记述西汉的人物轶事。南朝宋临江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第七节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 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就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就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 ,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就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您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与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 ,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就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就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与 ,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与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就是与。现在流传下来的就是 ,这就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就是《毛诗正义》与《诗集传》。《毛诗正义》就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就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就是与。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与、、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就是“” ,“” ,“”。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与 5篇。 四.简答 1、《诗经》就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与作者情况如何? 2、您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不?为什么? 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就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就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 第一章上古文学 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论述题 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做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 2、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3、神话产生的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神话的产生,首先与远古时代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有关。先民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及变化,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其次,与上古先民解释自然、抗争自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强烈渴望有关。这种渴望,促使先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考,并力图对它们做出自己的解释与描述。再次,与先民们的原始宇宙观和原始思维有关。原始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其思维也以此为核心内容,以人与自然互渗为原则,以直观感性、充满情感和富于想象力为特点。因而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和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赋予以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 4、我国神话保存的情况如何?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新 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 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 1、文学的自觉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 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1)文学风尚与主题。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 (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修订稿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 题及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二、简答题 1、简述《庄子》“三言”的创作方法。 《寓言》篇自称其创作方法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天下》篇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就是“庄子三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读音chóng或zhòng)言,有两种解释:一是解释为是重复、增益之言;另一解释为借重之言,即引用长者、尊者和名人的言语,来证明己言,以便被他人接受。这些名人言语,基本都是虚构的。卮(zhī)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来。庄子阐述他的哲学思想、政治观念、人生理想等,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表述和理性的分析,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他的思想融入到一个个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中,把枯燥的哲学思想讲得趣味盎然,让读者去领悟体会其真谛。 2、《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 (1)在写人叙事中寄托着爱憎好恶的感情。即“寓论断于序事中”(顾炎武《日知录》),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作者见解和抒发感情。这一写法以《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为代表。 (3)创造性地运用了“太史公曰”的论赞体,直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予以评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3、简述苏轼记叙文的特点。 苏轼的记叙文包括传记文、碑传、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等,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独创性。其传记文善于用所写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和细节刻画其个性,以突现奇人异才的高风亮节。他的游记文,往往将叙事、抒情、议论结合得水乳交融,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吸收其他体裁的表现方式(如赋体、问答、赞颂之类),从而使体式为之一变。写景记游,融入诗情雅趣,无不脍炙人口。苏轼是继柳宗元之后大量创作山水游记的作家,他的游记不仅记叙、描写、议论并重,而且议论成分占的比重较大,往往凭借议论给文章辟出新的境界。 4、简述“讲史”话本的体式特征。 (一)篇幅较长,分卷分目。一般均有四、五万言,最长的《五代史平话》有十多万字,有的话本因为篇幅较大,所以要分卷分目。 (二)都有“开场诗”和“散场诗”。 (三)采用断代编年的方法叙述历史。讲史话本大多按朝代断限,依据正史中的朝代兴衰的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为主要内容,采取按年目顺序的讲叙方法。 (四)语言多为半文半白,以讲说为主。语言比较质朴粗糙。 5、简述《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艺术构思。 章学诚批评《三国演义》。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及答案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山海经》 B.《乐府诗集》 C.《楚辞》 D.《诗经》 2.《诗经》被称为“经”是在()。 A.先秦 B.秦代 C.汉代 D.南北朝 3.《诗经》全书共有()。 A.100篇B.105篇 C.300篇D.305篇 4.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 A.孟子B.荀子 C.司马迁D.班固 5.《诗经》在当时被划分为“风、雅、颂”,其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地域B.社会作用 C.音乐D.内容 6.《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A.国风B.小雅 C.大雅D.颂 7.“风、雅、颂”是《诗经》的()。 A.分类B.表现手法

C.思想内容 D.特征 8.汉代“四家诗”指()。 A.齐鲁郑毛 B.齐鲁韩毛 C.齐郑韩毛 D.齐鲁韩郑 9.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 A.齐诗B.鲁诗 C.韩诗D.毛诗 10.《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A.四言B.五言 C.杂言 D.七言 11.《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 A.《召南·摽有梅》 B.《郑风·褰裳》 C.《周南·关睢》 D.《邶风·静女》 12.《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

A.《邶风·静女》 B.《周南·关睢》 C.《陈风·月出》 D.《秦风·蒹葭》 13.《七月》是一首()。 A.表现周人政治生活的诗歌 B.农事诗 C.反映婚姻问题的诗歌 D.反映上层社会生活的诗歌 14.汉代儒学家中为“毛诗”作笺的是()。 A.毛苌 B.毛亨 C.郑玄 D.班固 15.《论语》是一部()。 A.纪传体史书 B.长篇论文 C.杂记 D.语录体著作 16.道家学派开创者是()。 A.孔子B.孟子 C.老子D.庄子 17.《庄子》今存()。 A.2O篇 B.30篇 C.33篇 D.52篇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参考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填空题 1、魏晋风流: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特点:颖悟、旷达、真率。文 学于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时代。 2、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永明体”: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4、曹操:‘《魏武帝集》,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古直悲凉”),均为 乐府诗,继承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以乐府古题写时事(五言诗为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有“汉末实录”之称,《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其四言诗在《诗经》后四百年爆发的绝响。散文方面被鲁迅称为“改革文章的祖师”。 5、曹丕:诗歌具有“便娟婉约”特点,其《燕歌行》为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 诗,所著《典论·论文》是最为完整的一篇文艺理论专著。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6、曹植:有“建安之杰”之称,文采气骨兼备,《曹子建集》,代表作:《赠 白马王彪》。 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祯 《赠从弟》。王粲被誉为“七子之冠冕”他长于辞赋,《登楼赋》,羁旅之愁与怀才不遇。 8、蔡琰:五言《悲愤诗》、 9、竹林七贤:陈留、阮籍(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嵇康(论说文作家)、 山涛、刘伶(《思旧赋》),阮咸、向秀、王戎 10、陆机《文赋》,提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创作矛盾;“物感说”的思想; 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成为写诗作赋乃至文学创作的重要纲领。 11、太康诗风,陆机、潘岳为代表,特征:“繁缛” 12、左思:《三都赋》,代表作:《咏史》诗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 道路,这是左思《咏史》成熟的标志。《娇女诗》中国古代儿童诗歌 13、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代表作:《扶风歌》。郭璞:《游仙诗》 14、王羲之:《兰亭集序》。 15、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有孙绰《秋日诗》、许询《农里诗》,诗特点“理过其 辞,淡乎寡味”。 16、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诗总体艺术特征:“自然”;其田园诗的创立在文 学史上第一次雅的文学样式与俗的生活内容的完美结合。主要作品:田园诗《归园田居》;咏怀诗和咏史诗《饮酒》、《拟古》、《读山海经》;行役诗和赠答诗。散文、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17、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 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18、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主要有 吴歌和西曲两类。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 19、鲍照、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编:先秦文学 1、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2.始祖神话3.洪水神话4.战争神话5.英雄神话6.发明神话 神话的艺术特色:1.深重的忧患意识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社会性3.体现了先民的抗争精神 2、《诗经》风雅颂: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正声,是王朝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3、《诗经》赋比兴: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 4、《诗经》的审美价值 1.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优美自然的语言和形式: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4.反映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 5、《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1.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诗歌意象的创造。 3.负面影响:开启了庙堂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文学先河。 6、屈原作品:《九歌》(11篇)、《九章》(9篇)。 7、①楚辞文体的一般特点 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在诗风、体式、语言上均具有某些共同特点: A. 从诗风言,想象丰富,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B.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C.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多写楚地风物。 ②与楚辞相关的楚文化要素 楚辞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楚辞充满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自不待言。 8、《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国强盛独立。即便遭际不平,祖国的独立和强盛,也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9、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10、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1.作为爱国志士深受后人景仰(推动了爱国主义文学的形成、发展)。 2.奠定了浪漫主义(想象与夸张)诗歌的传统。 3.创造了骚体文学的样式与技巧(楚辞体:句法参差灵活,结构富于变化,吸收民歌手法,打破四言体的格局) 11、(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2)《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微言大义) (3)《左传》编年史,作者左丘明。1.民本思想2.赞扬开明政治,揭露残害人民的暴政、暴君以及统治者的败得丑行3.局限性:过分强调礼制,等级观念很深,对旧制度的崩溃表示惋惜 《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4)《国语》第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 (5)《战国策》铺排纵恣,国别史。一)纵横家的思想:1.崇尚计谋策略。2.重视名位利禄。3.重视审时度势。 二)文学色彩:1.叙写事物,铺张凌厉。2.说理论事,纵横驰骋。3.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4.叙事记人,情节曲折,富于故事性。5.善用寓言譬喻,而不引《诗经》《尚书》。 (6)《吕氏春秋》文学特征《吕氏春秋》文章一般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其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近300则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二下学期复习资料【明代诗文-清代戏剧】)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二下学期【明代诗文-清代戏 剧】) 1、填空 明初 1、浙东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作品《送东阳马生序》《王冕传》 刘基:字伯温,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杂文《卖柑者言》 2、吴中高启:字季迪,号槎轩,自号青丘子七言歌行《青丘子歌》 吴中四子:高启、杨基、徐贲、张羽 3、闽高棅:编选《唐诗品汇》 4、袁凯:因《白燕》诗得名“袁白燕” 明中叶 1、台阁体主要代表诗人:杨士奇、杨荣、杨溥 2、于谦: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人,经历“土木堡”惨败,《石灰吟》 3、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怀麓堂诗话》怀麓堂茶陵诗派领袖 4、前七子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 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 5、后七子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 6、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升庵诗话》 7、唐宋派归有光:字熙甫,号项脊生,人称震川先生,著有《震川集》 茅坤:字顺甫,号鹿门,编选出《唐宋八大家文钞》 8、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杂剧《四声猿》 9、李贽:号卓吾,温陵居士 10、三袁袁宗道:字伯修,号石浦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 袁中道:字小修,号凫隐居士

1、明后期诗人:陈子龙(明末诗坛盟主),夏完淳 2、张岱:号陶庵,明末小品文最后一位大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代表作《西 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 清初 1、明入清: 殉节诗人:陈子龙,夏完淳 仕清诗人:“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字牧斋,号绛云老人绛云楼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梅村体《圆圆曲》 龚鼎孳 遗民诗人:黄宗羲:字太冲,世称梨洲先生,《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总结明代学术思想概貌) 顾炎武:字忠清、宁人,称亭林先生,《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提出经世 致用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口号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船山先生,《楚辞通释》,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吴嘉纪:反映苏北地区盐民生活《海潮叹》 屈大均:以屈原后裔自居 2、清朝:国朝六大家:南施北宋:施润章,宋琬 南朱北王: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 王士禛,号阮亭,渔洋山人 南查北赵:查慎行,赵执信 清中叶 1、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2、赵翼:字云崧,号瓯北,《瓯北诗话》

汉语言文学 古代文学史 唐宋复习

古代文学唐宋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上官体:唐高宗后期,介于贞观、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新的诗风。上官体风格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其诗冲淡了齐宋诗风的浮艳雕琢,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2、山水田园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尔反映农家现实生活。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3、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世又称高岑诗派。 4、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创始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的大力提倡。 5、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李绅对新乐府运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 6、古文运动:广义上是一场以复兴儒学为号召的政治革新运动,狭义上是指中唐

贞观年间以韩愈柳宗元为领袖的一场以倡导古文,谋求政治核心的文学革新运动,争取文体挣脱骈文的桎梏,旨在谋求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等方面实行变革的散文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和艺术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7、唐传奇:唐代文人短篇小说的统称,指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小说,传奇作者更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作用,形成作章好奇有意为小说的特点情节完整,生动曲折,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反映更加复杂的社会内容,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传奇”一词始于元缜的《莺莺传》。 8、花间词派:西蜀词派,以韦庄为首。最推崇晚唐诗人温庭筠。花间词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收录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 500 首,花间词大多反映的是“花间尊前”的娱宾遣兴之作,在内容上转向闺阁情怀及内心世界,风格上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形成了缛彩轻艳的花间词风。 9、西昆体:是以《西昆西州唱集》而得名,宋初形成的一种新的诗风,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其写诗的目的是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揖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靡。西昆集中的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效仿李商隐诗的诗风,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同时由于专门模仿而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创新,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10、江西诗派:出现在南宋后期,得名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这些作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doc

1柳开的文章主要收集在《柳河东先生集》2代表丙昆体的杨、刘、钱等人,其共同创座特色是学李商隐的近体律诗 3被欧阳修称之为“穷塞主之同”的宋初诗人是范仲淹其作品是《渔家傲》 4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的人是欧阳修 5北宋中叶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苏轼6提出“词穷而后工”的古淡奇峭的人是欧阳修 7宋代最平把向己笔记式的诗评命名为诗话的是欧阳修《六一诗话》 8上承晚唐五代十国的诗风,影响到秦少游和苏东坡的词人是欧m修 9《宋史》称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的是苏辙 10宋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苏轼 11引出“乌台诗案”的人是苏东坡 12从根本上改变词的婉约风气,并指出向上一路的文学家是苏轼 13陈与义的诗歌称为简斋体 14北宋时期称为“富贵词人”的是晏殊 15称为“奉旨填词”的词人是柳永 16宋代的第一个专业词人是柳永 17 “以赋为词”的人是柳永 18被誉为北宋词坛婉约派的“大家”是秦观 19北宋后期善写柔情、相思,并以华丽著称的词人是贺铸 20北宋词的“集大成者”是周邦彦 21 “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是谁所写张先 22陆游和辛弃疾作品的内容的共同点:忠贞爱国23南宋中期集大成的诗人陆游 24辽代初期最出色的契丹诗人是耶律倍

25收录金源一代的史料近百万言编成的著作是元好问《中州集》 26元好问的论诗绝句的写作特点是以诗论诗 27被称为北曲“压卷之作”的是王实甫的《西厢记》 28高文秀被时人称作“小汉卿” 29被称为“古今群英之首”的是马致远 30元杂剧中的多本杂剧《丙厢记》 31元人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李逵负荆》 32元杂剧的奠基人是关汉卿 33在元代后期的杂剧作家里,声望最高、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是郑光祖 34周德清的《屮原音韵》主要是研宄当时汉语音韵的著作,在屮国语音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但同时兼有曲韵、曲论、曲谱、曲选四种作用,也是古代曲学的开山之作 35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专门力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剧史著作是钟嗣成的《录鬼簿》 36元代后期专门致力散曲创作而产量最多的作家是张可久 37倡导“一祖(杜甫)三宗(黄、二陈)之说的由宋入元的南方文人是方回 37南戏成就最高的是施惠创作的《拜月亭记》,是根据关汉卿的杂剧《拜月亭》改编 38《琵琶记》的问世,标志着南戏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所以《琵琶记》乂有“南戏之祖的说法 39明代初期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刘基 4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高启为“一代巨擎”的明初诗人 41茶陵诗派的代表是李东阳 42被朱元璋誉为“幵M文臣之首”的作家是宋濂43公安派提出的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44《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拥刘反曹45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革命战争的长篇小说是《水浒传》 46明末清初对水浒进行重大评改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是金圣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