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岩石圈与非再生资源

岩石圈与非再生资源

岩石圈与非再生资源
岩石圈与非再生资源

第七章人类与岩石圈

第一节岩石圈与自然资源

一、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岩石圈是人类生存环境中最下面的一个圈层,又是地球内部各圈层的最外层。

众所周知,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地球物理学研究揭示,从地心向外,可以分下几个圈层。

1.固态内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呈固态,温度达4000—4500℃。内核的半径约1225公里。

2.液态外核:厚约2250公里,温度约3000—4000℃,据推测,由液态铁组成,其中可能含镍约10%,并有大约15%较轻的元素,如硫、硅、氧、钾和氢等存在。

3.地幔,位于地核与地壳之间的构造层,厚约2860公里,主要由橄榄岩类组成,即富含铁、镁的硅酸盐岩石,与其上的地壳成分不同。

根据地震波速在400和670公里深度上存在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可将地幔分为三部分:

①上地幔,地壳以下至400公里深度。地慢的顶部和地壳刚性较好、温度较低,这部分称为岩石圈,其厚度不甚均匀,海洋下较薄,洋中脊最新部分仅6-8公里,最老部分约100公里。大陆上较厚,约100-400公里。岩石圈以下温度较高而刚性较弱,能缓慢变形,这部分称为软流层;

②过渡层,深度在400-670公里之间;

③下地幔:深度在670-2891公里。

4.地壳:包裹着整个地球内部的薄壳。质量只占全球的0.2%。

厚度不均匀:大洋壳极薄,仅2—11公里(包括海水),平均约7公里,主要由镁铁质火成岩,即玄武岩和辉长岩组成,上覆极薄的深海沉积物;陆壳较厚,约15—80公里,平均35公里,由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因此其成分不均匀。地壳与地幔之间地震波和传导速度有突然的变化,这个界面称为莫霍面。

地壳就其厚度而言仅及地球半径的0.5%,形象地说,像一只苹果的外皮那样薄薄的一层。

二、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1.自然资源:

自然界中能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条件的总称。

2.分类

⑴非再生资源(不可更新资源):矿物和各种化石燃料;

⑵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生物、水、土壤等在较短时期内能够再生的资源;以及取之不尽的资源,比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矿石燃料一旦被燃烧使用之后即永远失去其有用的形式;而矿物却永远不会因被使用而消失,因此能源最为重要,它被使用之后既不能再生也不能再循环。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廉价的能源,现有高品位的任何矿床即使耗竭也不足为虑,可以消耗更多的能量从低品位矿床乃至普通岩石中去提取金属。

三、非再生资源生产周期理论

从绝对意义上讲,地球上的矿物资源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有足够的手段,就

要以从任何一块岩石或泥土中分析乃至提炼出周期表上大多数元素。然而,由于技术水平、能源供应和经济效益的限制,我们还不能从一块普通的岩石中提取人类所需的元素。

但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与地表风化过程等内外营力的作用,一些元素相对地集中于某些矿物或岩石中,形成各类矿床,使开采与提炼这些元素在技术上与经济上成为可能。

任何一种矿物资源在地壳和地球中的储量都是固定的,但是对资源的调查和勘探总要有一个过程。因此,矿物资源一般均可分为已查明和未查明的两部分。已查明的资源中,其经济价值又各不相同。根据这一思想,有人提出矿物资源的一般分类法。它把矿物资源分为5类,按其探明的程度与经济可行性分别为:1.储量(reserves):某一个时期内已探明在经济上和法律上可供开采以提炼有用矿物或能源产品的资源。

2.边界储量(marginal reserves):已探明资源中经济上可采性处于边界状态的部分,包括经济、技术或法律因素发生变化后方有可能开采的资源。

3.亚经济储量(sub economic reserves):已探明资源中不符合储量或边界储量标准的部分,但若有充分的经济上或技术上的变革有可能变成储量。

4.前景性资源(hypothetical resources):在已知地质情况的矿区有理由期望其存在而未发现的物质。

5.推测性资源(speculative resources):未发现的物质,可能是一类已知的矿床存在于一种有利的地质背景中但尚未被发现,也可能是一类有待认识的未知矿床。

对于任何一个矿床,乃至任何一种非再生资源,从其被发现、开采,直至采完,构成一个生产周期。

有用期限:把一个单独矿床或世界范围内某种物质的资源总量的有用期限定为该种物质总量开采80%的持续时间,即从产量占资源总量10%开始至90%结束。

第二节岩石圈中的能源和矿物资源

一、能源的分类

1.按能源的产生和再生能力:

⑴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力、生物能、风能、潮汐能和地热能等;

⑵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和核裂

变燃料等。

2.按能源的使用方式分为:

⑴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而

不改变其原有形态的能源、亦称作初

级能源;包括一切直接使用的可再生

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⑵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

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如火电与

煤气等。

3. 按能源的来源分:

⑴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通过植物光

合作用的转化而得以储存,包括化燃

料在内;

⑵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热能和核能;

⑶地球等天体引力形成的能量:如潮汐能。

4.按能源使用的历史分:

(1)常规能源:化石燃料、水力和生物能

(2)新能源:核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和沼气等。

二、世界能源供求现状与前景

1、化石燃料储备量

化石燃料是在遥远的太古时代,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慢慢地把太阳能储存起来而形成的,其间花了约2亿年,但其数量只够人类用100至500年,用完以后就不能再生。石油:41.6年;天然气:63年;煤碳:192年。

(1)石油现在普遍认为用石油作能源是人类极不明智之举:这种本来应是极其宝贵的化工原料不应用作能源,它又是各类能源中储量最少而且分布最不均匀的。石油价格:2005年:55美元/桶 2006年:65美元/桶 2007年:96美元/桶 2008年:146-50美元/桶 2009年: 35-80美元/桶

(2)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占75%—79%),其次为轻质烃(丙烷、丁烷和戊烷),并含有痕量N2和硫化物,是一切化石燃料中污染最轻者。

(3)煤煤在地壳中的分布较有规律,它常出现于某些地层中并成片分布,较易勘探和制图。因此,在各类自然资源中煤的储量估算比较准确。煤炭尚可满足人类使用400年的需要。

(4)油砂与油页岩这类资源是岩石中所含一定数量的烃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粘稠性甚至呈准固态。岩石圈中这类物质储量也很丰富,油砂与油页岩的组成与石油颇不相同,因而需要特殊的提炼技术。例如油砂的技术处理常用沸水与蒸汽的混合物把吸附于惰性砂粒上的烃类分离出来,然后作进一步的加工。油页岩中所含固态烃类成分也与原油差别很大,而且还含各种氮的化合物和其他无机杂质,其提炼过程中需将岩石加热至48℃以上,而且耗水量很大:每产出1吨粗挥发油需水3立方米。因此,其成本将远远高于开采煤炭。而且,油砂与油页岩处理后所剩余的大量废砂石也造成新的环境问题。

2、其它能源供给逐渐上升

(1)水力水力发电具有很多优点:无污染、运行费。首先是许多最有利的地点已被开发。其次是水电开发所需投资较大,而开发潜力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恰恰缺乏资金。水力发电还有一个往往被忽视的弱点,就是水库的寿命,由30年至300年不等,视当地土壤侵蚀的程度而异。

(2)地热能指地下热岩和热液中所储存的能量,现已开发利用的多为后者,通常以三种形式存在:干蒸汽(其中不含水滴)、湿蒸汽(蒸汽中含水滴)和热水,以干蒸汽质量最佳,最易开发利用。但干蒸汽田较为稀少,较为常见者为湿蒸汽和热水。后二者的开发难度较大,费用也较高。

地热能是指在地球内部蕴藏着的巨大的热能,据估计,在地球上的所有能源中,

地热能仅次于太阳辐射能,处于第二位。平常,地热能以温泉、火山爆发、地热等形式散逸出来,仅每年的散逸量就达到目前世界能源总消费量的2倍。

★据介绍,世界上只有 6个国家的首都具有地热资源,北京是之一。市内 8个主要城区的地下都有热源,可以利用的热量折合成标准煤相当于 9 万多吨。

地热能的利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中低温地热一般直接利用,即地热采暖、温室等,目前北京市地热利用就是这种方式.爱尔兰几乎全部家庭和大楼都用地热。另一种是将高温地热转化为蒸汽,进而发电。地热发电站,其中尤以美国(占50%)和菲律宾(占15%)最多。在我国,高温地热资源(温度高于 150℃)主要集中在西藏南部、云南西部和台湾东部。我国最大的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占拉萨电网供电量的一半左右。

与相对集中的高温地热不同,温度低于 150℃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则遍及全国各地,可以说整个中国大陆就是一个巨大的“地热田”。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储埋藏浅、水质好,同时又多处在人口集中、城镇密布的地区,地热水的利用价值更高。

优点是在有可能开发的地方成本比较低廉,其电力成本约为燃煤发电站的一半,或核电成本的1/4,所排出的CO2也很少。其主要限制在于资源过于稀少,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而且就地热蒸汽与热水而言,其更新速度缓慢,一旦开采速度过大,就会面临耗竭的前景。此外,地热资源也只是相对地“干净”,地热蒸汽与热水中通常含有硫化氢、氨气、放射性物质(例如氧)、可溶性盐类乃至有毒物质等。

(3)核能

现在已投入生产的是核裂变,所用的物质为U-235。现在普遍认为,核能是一种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是目前技术成熟、可以大规模代替化石燃料的能源。许多发达国家的核电比例已达20%~50%,甚至更高。

核聚变的原料主要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海洋中的氢有20多万亿吨,足可供人类使用几十亿年,因此科学家早就预言,聚变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的能源,发展聚变堆可彻底解决能源问题。但核聚变反应需几亿度的高温且同时保持一定的原料密度。1952年11月试验成功的氢弹是人类利用聚变能的开始,但氢弹只是一个不受控的瞬时释放聚变能量的军用装置;在地球上建成可控制的核聚变堆,还未实现商业化。

(4) 氢能

氢能的使用始于70年代,现已被公认是21世纪最理想的新中介能源。这是因为氢能有三大优点:①效率高,氢燃烧所释放的热值约是同重汽油的2.7倍;②无污染,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没有污染;③来源广,地球表面71%都为水所覆盖,而有水就可以分解制氢,氢燃烧后又生成水。因此,这种燃烧和再生的往复循环,使氢能成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未来理想能源。

氢能是二次能源,其推广应用的关键是氢气制取和储存运输技术的突破。目前世界产氢的77%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取,18%来自煤,4%来自电解水,1%来自其他原料;储氢方式主要有高压氢气、低压液氢和固态金属氢化物等,制氢和储氢成本都相当高,且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所以目前氢能主要用于火箭和航天飞机上,氢燃料电池、用氢作燃料的氢能汽车已问世。

(5)太阳能地球迄今为止所有的能源形式绝大部分都来自太阳能,除了直接的太阳辐射能外,煤炭等矿物燃料其实都是远古以来转换储存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经济、取之不尽的理想能源,但又存在密度低、不连续、不稳定等缺点。

★在能源短缺已成燃眉之急的时候,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克朗克里城决定建造8000多面镜子和大量石墨块储存能量的发电站!它要争取在201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依靠太阳能发电的城市。

(6)生物质能

生物质是地球上最广泛存在的物质,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由这些有生命物质派生、排泄和代谢的许多有机质。各种生物质都具有一定的能量。以生物质为载体、由生物质产生的能量,便是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生物质能的来源

①柴薪②牲畜粪便③制糖作物④城市垃圾⑤城市污水⑥水生植物

●生物质能的转化利用

“中国作物研究领域已经步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能源作物三足鼎立时期,能源作物研究成为新亮点。”人们日常吃的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以及油菜、甘蔗等经济作物在云南都成为研究作物能源价值的新方向。比如以前人们只追求马铃薯的食用功能,所以称之为粮食作物,而因为其所含的丰富的淀粉物还可以提取酒精,是良好的能源作物。因而现在将它列入能能源作物的范畴来重新定位。

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巨大的潜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农村新能量、物质循环系统,使秸秆中的生物能以沼气的形式缓慢地释放出来,解决燃料问题;二是建立能量农场、能量林场及海洋能量农场。

①沼气利用技术1776年,意大利科学家沃尔塔发现沼泽地里腐烂的生物质发酵,从水底冒出一连串的气泡,分析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由于这种气体产生于沼泽地,故俗称“沼气”。

②能源农场即建立以获取能源为目的的生物质生产基地,以能源农场的形式大规模培育生物质,并加工成可利用的能源。

专家预测,到2050年,以生物质能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将以相同或低于矿物燃料的价格,提供全球 3/5的电力和2/5的直接燃料。

(7)海洋能海洋能是指海洋中的可再生自然能源,主要包括温差能、波浪能、潮沙能、海流能和盐度差能等,其资源极其丰富,具有诱人的开发前景。海洋能的技术应用在20世纪60年代末才起步,目前除潮沙发电、小型波浪能发电技术已达到实用水平外,其他几种形式的海洋能的利用尚处于试验阶段。

(8)风能

风能利用古已有之,但是大规模集成风能开发属于新能源范畴.

上面概述了世界能源概况,其中石油、天然气、油砂与油页岩、煤和核燃料均来自岩石圈,其他几类则来自岩石圈以外,包括水力、风能、海洋潮汐能和波浪能,以及太阳能等。从能源的过去、现在和对其未来的预测,为了现代文明的持续发展,下述两点是毋庸置疑的:

第一,人类必须把能源消费从非再生能源转化为再生能源。

第二,能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工业化发达国家尤其如此。因此,人类必须学会提高能量使用的效率,以便使用较少的能量来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准。

三、矿物资源

矿物资源的特性之一是其不可再生性,它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形成的,在人类历史的时间范围内不可能更新。人们在开采、提炼、加工、使用以至废弃以后,其数量丝毫没有改变,所改变者不过是其存在形式而已。

矿物资源的另一特性是其分布的不均匀性。地壳的元素组成中,氧、硅、铝、铁、钙、钠、镁和钾八种元素的重量占98.6%,其中又以氧和硅占绝对优势,共占74.3%;其他上百种元素只占1%强,其中许多属于稀有和稀散元素。

这种不均匀性还表现为空间分布上的不连续性,有些元素常聚集在一起形成矿物,矿物又集中在一起形成可供开采的矿床。矿床的分布极不均匀,由于矿物资源的消费量急剧增长,许多高品位的矿床已被采完,因而不得不接受较低的品位。这

两方面都要求更高的技术和能耗,从而使成本增加,并且增加了弃置围岩的数量以及选矿、冶炼废渣的数量,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问题。

然而,严峻的事实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技术上和经济可供开采的矿物资源确实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却仍处在增长之中,这一矛盾终将导致资源的耗竭,而且耗竭的前景已迫在眉睫。即使从人类文明史的时间尺度来看,几百年也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

第三节人类对岩石圈的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毫无困难地把人送上10公里的高空,把少数人发射到月球上作短暂停留,数以百计的人造卫星在轨道上作环球飞行,少数航天器甚至飞向更为遥远的星系。然而人类向地球内部进军却相对地困难,迄今人类对岩石田的干预还很少超过10公里的深度,只有为数不多的钻孔达到万米以上。尽管“上天有路,入地无门”,但是人类的种种活动仍然给岩石圈以一定影响,在某些地区这种影响还相当强烈,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1.深井灌水触发地震

尚未由于注水引起破坏性地震的报道,有些科学家甚至设想通过深井灌水触发小地震以逐步释放在地壳中所积蓄的能量,避免突发大地震。

2.油气田的开采与回灌引起地面沉降、断层活动和地震

地下水的开采多在沉积物中进行,石油与天然气的开采则多在岩石之中,但二者所造成影响的性质与规模颇多相似之处。

3. 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取决于开采技术、当地水文与气候状况、岩石类型、矿山规模以及地形等因素,其影响大小亦因资源开发的阶段而异,勘探阶段影响较小,而开采与冶炼则影响较大。

现代勘探技术包括航空与卫星遥感、地面填图、钻探等方面,只要进行得当,即使对干旱区、沼泽以至冻土地区等敏感环境亦无显著影响。

采掘与冶炼过程则一般都会对土地、水、空气与生物资源发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对社会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因为矿冶活动经常伴随着移民、矿区住房与服务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1)地下采掘造成地面沉降与坍塌的现象较为普遍。

2)露天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①首先,是大量堆置废石破坏原有景观:耕地被占用,原有植被彻底毁灭,野生动物栖居地完全改观。

②废石堆和尾矿堆会发生坍塌,引起重大事故。

4. 其他

除了上述影响以外,不断扩展的交通网不时需要在山坡的一侧挖掘土石方,并堆于另一侧。这种工程活动常使几十平方公里的山坡面目全非,植被在几十年内也难以恢复.

综上所述,岩石圈是人类所需的矿物原料与化石燃料的储藏所,但是,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与技术的巨大进步,对矿产与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已经面临传统原料与燃料耗竭的前景。如何迅速实现向新材料与新能源的转变,已经成为关系到人类未来存在与发展的要务。

另一方面,岩石圈还起着支持其上面各圈层的作用,并且与各圈层相互作用,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流。对岩石圈的任何干预,也必将对其他圈层发生影响。虽然迄今人类对岩石圈的于预,其规模仍然较小,但是也已达到不容忽视的程度。

初中地理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初中地理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与 非可再生资源 一、选择题 1.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水能B.耕地C.天然气D.太阳能 2.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风能B.针叶林C.生物资源D.铜矿 3.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石油B.水能C.天然气D.煤炭 4.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称为可再生资源.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①温泉②森林③草地④天然气⑤藏羚羊⑥铁矿.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5.5.下列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水资源B.石油资源C.森林资源D.土地资源. 6.下图漫画《手下留情》,给我们的启示是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禁止采伐森林,杜绝使用木材 C.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保护森林资源 D.退耕还草,加快国土绿化 7.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总量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祜竭的自然资源是A.土地资源B.气候资源C.矿产资源D.生物资源8.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B.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C.阳光、土地、水、草原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 北京入选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海绵城市”就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雨季时增强对水的“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功能,而在干旱缺水时可将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读材料,完成9~11题。

9.水资源属于 ①可再生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③自然资源④气候资源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10.“海绵城市”的建设符合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即北京 A.夏季多雨,冬季干燥B.雨季较长,降水量大 C.地处平原,河湖众多D.人口多,水资源匮乏 11.为了雨季不再“看海”,北京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举措有 ①屋顶绿化②铺装透水砖③保护森林,增加绿地④提高水价⑤家庭节约用水⑥增加湿地和水域面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⑥C.①②④⑤D.③④⑤⑥ 二、解答题 12.读图文资料,回答下例问题。 2018年6月25日是第28个“全国土地日”,读“我国2009一2016年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变化图(甲图)”、“我国2009一2015年耕地面积变化图(乙图)”及“我国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分布比例图(丙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甲图,2016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_____%,比2015年上升了_____%,这一转变直接得益于_____。 (2)由图可知,我国人口发展趋势是_____(填“增加”或“减少”)。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赴势是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造成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双向选择)。 A.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 B.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耕地面积总重小 (4)耕地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下列做法不符合我国土地政策的是_____(单选)。 A.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营造防护林 B.牧区要保护好天然草场

奇人徐荣祥与他的身后事

奇人徐荣祥与他的身后事 发明了不用做植皮手术只需抹点药膏就能治疗烧伤的徐荣祥走了,但他的医疗方法与药方却仍在治愈着世界上无数的烧伤病人3月下旬的北京遭遇倒春寒,行人缩着肩膀匆匆走在路上。但在北京东三环CBD尚都国际中心的31层,徐鹏走出电梯一进办公室就脱下外套,只穿一件黑色的短袖。公司所有墙面都是翠绿色的玻璃,搭配着金黄色,与阴冷晦暗的楼外相比,是另一个世界。这里的确有个不一样的“世界”——徐鹏站在半圆形办公桌边,看着桌子背后的墙面上用金黄色瓷砖在天蓝色背景上拼出的五大 洲版图。这是两年前27岁的他接管美宝国际集团以后要求重新改装的,金黄色是他们的主打产品湿润烧伤膏的颜色,他希望“烧伤膏能把这个世界给覆盖住”。“老爹的理想就是湿润烧伤膏能够铺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样就没有烧伤植皮和截肢残疾的病人了。”他口中的“老爹”就是创造这个金黄色世界的徐荣祥。他发明的烧伤湿性医疗技术与湿润烧伤膏,前者曾被国家卫生部定为首批十项全国推广普及的重大医药技术之一,后者已于2006年正式被纳入国家医保药物名单。公司里到处是徐荣祥的照片,甚至整体装潢仍然是2006年他设计的样子。对于徐鹏来说,老爹尽管并没有像一般人的父亲那样陪伴子女成长,但却是他的精神领袖与

奋斗的楷模。“病人7天后就能见效果” 年近三十的徐 鹏与徐荣祥一样留着寸头,戴眼镜,有着和父亲差不多的身高及山东人常见的健壮体型。虽然他称呼父亲为“老爹”,但 实际关系并没有这么亲密。他坦言,由于自己在美国生活,与长期在国内工作的父亲相处时间不多,在父亲去世以前,自己并没有真正了解过他。在徐荣祥去世到葬礼之间的短暂空隙,徐鹏迅速搜集资料,将父亲的一生经历做成PPT。在这一过程中,他才拼凑出了父亲的完整形象。1990年9月24日晚上,泰国首都曼谷一辆运输液化天然气的货车发 生交通事故,气罐爆炸,随后附近其他40余辆汽车和摩托 车的汽油罐也被点燃,共造成81人死亡,113人受伤。当 时国外媒体报道的画面显示,夜色中现场的居民楼火势冲天,消防员肩上扛着一个个烧伤病人冲向救护车,当地的医院里也挤满了送过来的病人。这场灾难延续数月,10月初,受到泰国政府邀请的中国政府派出徐荣祥等三人前去救助。徐荣祥1996年接受北京电视台采访时回忆,当时不少媒体 在机场等着采访中国来的医生。32岁的他走出来,被人拦住询问“你认识徐教授吗?”对方以为他是一位从业经验丰富的 老医生。徐荣祥不仅年轻,使用的技术也不同于主流的烧伤植皮技术,而是自己研发的湿润暴露疗法,国外医生不认可,国内甚至也有人专门打电话过来称徐荣祥是个“骗子”。但徐荣祥是中国政府派去的医生。经过几番讨论,泰国最终同

北京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可行性报告

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华京源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有限公司 2010年2

1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 1.1.2项目法人单位:北京市华京源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有限公司 1.1.3建设地点:北京市丰台区永合庄村9号 1.1.4总占地面积与建设内容 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占地4.4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建设规模14000平方米,重点建设改造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完善再生资源仓储中心的功能;第二期建设规模12000平方米,重点扩建再生资源分拣加工处理中心,对分拣加工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建设电子信息管理平台。 1.1.5建设规模 本项目拟建设规模为交易分拣加工废塑料10万t/a、废钢铁45万t/a、废纸25万t/a;其它15t/a。 产出塑料工业基础原料9.3万t/a、再生钢铁工业基础原料44.775万t/a、再生纸工业基础原料24.875万t/a1。其它原料14.925t/a。 1.1.6建设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755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万元,建设期利息万元,流动资金万元。 1注:在回收分拣过程中损失1.125万吨/年,其中水分损失2.98万吨/年,含少量废塑料等的泥土固体废弃物0.48万吨/年。产生含废纸的泥土0.05万吨/年。产生含泥土铁粉和铁锈0.16万吨/年。

1.1.7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1年(不含前期工作)。 1.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资源循环与利用水平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75-2006,颁布静脉产业类(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生态工业基地标准(试行)。 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完全达到标准要求。 表1.1-1国家环保行业标准及本项目达标情况 (2)国家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措施》,国土资发[2008]24号 1)土地等别划分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合庄村9号,该区土地已列入北京市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规划用地。 2)投资强度控制措施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2015年高校专业代码参考目录汇总

2015年高校专业代码参考目录汇总 01哲学 0101哲学类 010101哲学 010102逻辑学 010103宗教学 010104伦理学 02经济学 0201经济学类 020101经济学 020102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103财政学 020104金融学 020105国民经济管理 020106贸易经济 020107保险 020109金融工程 020110税务 020111信用管理 020112网络经济学 020113体育经济 020114投资学 020115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020116海洋经济学 020117国际文化贸易 020120经济与金融 03法学 0301法学类 030101法学 030103知识产权 030120监狱学 0302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030201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2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0303社会学类 030301社会学 030302社会工作 030303家政学 030304人类学 030305女性学 0304政治学类 030401政治学与行政学 030402国际政治 030403外交学 030404思想政治教育 030405国际文化交流 030406国际政治经济学 030407国际事务 0305公安学类 030501治安学 030502侦查学 030503边防管理 030504火灾勘查 030505禁毒学 030506警犬技术 030507经济犯罪侦查 030508边防指挥 030509消防指挥 030510警卫学

030511公安情报学 030512犯罪学 030513公安管理学 030514涉外警务 04教育学 0401教育学类 040101教育学 040102学前教育 040103特殊教育 040104教育技术学 040105小学教育 040106艺术教育 040107人文教育 040108科学教育 040109言语听觉科学 040110华文教育 0402体育学类 040201体育教育 040202运动训练 040203社会体育 040204运动人体科学 040205民族传统体育 040206运动康复与健康 040207休闲体育 0403其他类 040301农艺教育 040302园艺教育 040303特用作物教育 040306畜禽生产教育 040307水产养殖教育 040308应用生物教育 040311农产品储运与加工教育040312农业经营管理教育040313机械制造工艺教育040314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040315机电技术教育 040316电气技术教育 040317汽车维修工程教育040318应用电子技术教育040322食品工艺教育 040328建筑工程教育 040329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040330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040331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040332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040333烹饪与营养教育 040334财务会计教育 040335文秘教育 040336市场营销教育 040337职业技术教育管理 05文学 0501中国语言文学类 050101汉语言文学 050102汉语言 050103对外汉语 050104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50105古典文献 050106中国语言文化 050107应用语言学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研究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然而,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经济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有专家预测,按现在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式,中国的资源禀赋只能维持今后50年的发展,50年后,中国将无资源可用!这不是危言耸听的传说,而是发人深省的警示!掠夺式开采、浪费性消费、有害化处理的现实,极大的破坏了人类生存环境,使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已成为当前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再生资源是指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已被消费,但通过回收利用又可重新恢复其部分价值的各种材料。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即是以节约资源减少废物排放为目的,将已使用过的废物材料回收加工再利用以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对于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战略思想而言, 现在的废旧物资回收状态, 与有效利用资源、净化环境的要求差距非常大, 已无法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们也越来越多的意识到这个问题。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在体制机制、队伍素质、管理水平、技术装备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发展处于自发阶段。尽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且部分技术实现了商业化,产业也有一定的发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技术、规模、水平还是在发展速度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和障碍。 再生资源产业不同于其他传统产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门集经济、技术和社会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鼓励技术创新和建设投入的政策措施,配套严格科学的社会管理手段,使循环利用再生资源成为企业、机关、团体和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共同营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与资源和谐共处的美好世界!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必须加以必要的保护,而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否则,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

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实习周记范文原创全套

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实习周记全 套 (本人在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岗位3个月的实习,十二篇周记,总结一篇,全部原创,共6500字,欢迎下载参考)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 班级: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01班 指导教师:赵晓明

第1周 作为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够进入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体会。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职场大学们。 头几天实习,心情自然是激动而又紧张的,激动是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进入职场工作,紧张是因为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职场环境。刚开始,岗位实习不用做太多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熟悉新工作的环境,单位内部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对于这个职位的一切还很陌生,但是学会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是一种锻炼自我的过程,是我第一件要学的技能。这次实习为以后步入职场打下基础。第一周领导让我和办公室的其他职员相互认识了一下,并给我分配了一个师父,我以后在这里的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原以为实习的日子会比较枯燥的,不过老实说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嘿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生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着,总会有微笑的一天。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第2周 过一周的实习,对自己岗位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是读是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但和实习岗位实践有些脱节,这周一直是在给我们培训那些业务的理论知识,感觉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虽然我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也会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在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有时候遇到工作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心里会特别的憋屈,但是过会也就好了,我想只要积极学习积极办事,做好自己份内事,不懂就问,多做少说就会有

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简介 .可再生能源的种类 .中国可再生能源现状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 .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意义 .再生能源的研究热潮方兴未艾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再生的能源总称,包括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光能、沼气等。生物质能源主要是指雅津甜高粱等,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格来说,是人类历史时期内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可再生能源简介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发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碳循环”更是可再生能源的根本。准可再生能源,就是将现有低效率的旧燃料的能量效率明显提高、由25%、33%翻倍,趋近到100%的革命化无热发动机。 中国可再生能源现状 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资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中国除了水能的可开发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之外,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也都非常丰富。中国太阳能较丰富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年辐射量超过6000MJ/㎡,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万亿tce的能量;风能资源量约为32亿kW,初步估算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10亿kW,按德国、西班牙,丹麦等风电发展迅速的国家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中国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量可能超过30亿kW;海洋能资源技术上可利用的资源量估计约为4亿-5亿kW;地热资源的远景储量为1353亿tce,探明储量为31.6亿tce;

碳贷通:节能项目贷款,免抵押、零首付、二周内资金全额到账 碳险通:节能项目保险,节能能力全责保险、项目收益权保险 节能技术方案保险机构、银行机构认可认证 电话:0755-0755-******** 82727533 现有生物质能源包括:秸秆、薪柴、有机垃圾和工业有机废物等,资源总量达7亿tce,通过品种改良和扩大种植,生物能的资源量可以在此水平再翻一番。总之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开发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潜力,可以为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有可为。 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比2005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这为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性能源10%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和措施,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200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达到了24万兆瓦,比2004年增加了50%。 2007年至少有60多个国家制订了促进可持续能源发展的相关政策,欧盟已建立了到2020年实现可持续能源占所有能源20%的目标,而中国也确立了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达到15%的目标。2007年,全球并网太阳能发电能力增加了52%,风能发电能力增加了28%。全球大约有5000万个家庭使用安放在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获取热水,250万个家庭使用太阳能照明,2500万个家庭利用沼气做饭和照明。 可再生能源比重的提升传递着“绿色经济”正在兴起的信息,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的全面发展。

徐荣祥及其人体再生复原科学

徐荣祥及其人体再生复原科学: 他让诺贝尔奖委员会低下了头足羽 2015-08-17 18:31 收藏29 评论18 徐荣祥(1958年—2015年)山东沾化人,毕业于青岛医学院 徐荣祥是我国烧伤医学研究的带头人,出身于中医世家,早年发明了美宝湿润烧伤膏,并创造了断指再生的奇迹。他通过研究断指再生的机理,创立了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并欲将断指中的再生在人体其他组织器官实现,从而达到延缓人体衰老甚至返老还童的效果。 徐荣祥教授是谁? 徐荣祥是77届高考的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的医生,一直从事外科学医疗和研究,主编了国家系列丛书150万字的《当代外科新进展》,以及出版了《再生医学研究》《烧伤治疗

蓝皮书》等著作,在瑞士出版了人类第一部再生医学英文专著。 徐荣祥发明的烧伤湿性医疗技术和国家烧伤新药,被国家科委登记为重大机密级科技成果,被国家卫生部定为首批十项全国推广普及的重大医药技术之一,现在已被世界上23个国家的政府批准为临床医疗治疗技术和药物,也被联合国确立为全球急救技术和药品。1990年应泰国政府邀请,代表中国政府赴泰国抢救成批烧伤病人,获得成功,赢得泰国国王、政府“最好医生”的称号,给国家和人民争得了荣誉。 徐荣祥的再生医学研究和医疗成就,在国内医学界始终遭遇打压而不获重视。但是在国际医学界则引起革命性震动,并且受到美国最高层政界的高度关注。 徐荣祥生前创立“人体细胞及器官再生复原”学说

徐荣祥通过长期研究,结合实验观察和干细胞理论,创立了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合理地解释了:通过激活休眠细胞,产生干细胞,进而分化出各种组织、器官,修复受损组织和器官的现象。 上世纪80年代,徐荣祥在青岛医学院读书期间做临床实习时,第一次接触了烧伤病人,当时医院普遍使用的是传统的干性暴露效法,先把创面坏死的表皮清除干净,然后用药让它保持干燥,结痂。但这个过程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换药时病人表情痛苦,不时惨叫。徐荣祥深受震撼,开始质疑传统疗法: 传统疗法的抗菌药、手术治疗创面只是杀灭、抑制细菌、扩大清除创面,把烧伤变创伤,却没有治疗烧伤组织,也不是再生修复;手术植皮更是将烧伤组织及连带活组织切除,在创造的刀口创面上植皮,它治的是刀伤,而不是烧伤。

2018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2018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培养系统掌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在资源循环利用、能源开发与利用以及循环经济等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工矿企业等部门从事资源循环利用的科学研究、规划管理、技术研发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2、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环保、互联网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新能源 2环保 3互联网/电子商务 4广告 5机械/设备/重工 6非盈利机构 7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8中介服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销售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销售工程师

2设备工程师 3研发工程师 4验证工程师 5qa 6工艺工程师 7销售经理 8制剂研究员 工作城市: 毕业后,哈密、南京、深圳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哈密 2南京 3深圳 4福州 5上海 6北京 7厦门 8成都 3、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学生就业有多种选择,可以在国家和北京市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上市公司中就业;通过出国留学、推荐或考取研究生、双学位、工程硕士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深造。我院已经形成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完整体系,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约120人,博士研究生约30人,为本科生的学习和深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就业行业分布广泛,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在资源循环、以及与资源综合利用相关的建材、冶金、新材料产业、原材料产业等行业从事工业规划、技术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清洁生产评估与咨询等工作。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和它的“同胞兄弟”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相比,更加重了对实践能力的锻炼。以南开大学为例,该校的资源循环专业主要教授

2019年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

2019年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 篇一:2019年大学十大热门专业排行榜 2019年大学十大热门专业排行榜 专业专注度代表着专业的热门程度,关注度越高的专业往往是高考报考的热门专业,本文依据新浪院校库专业的浏览量进行排序,统计出最受考生关注的10大高考专业,供考生和家长报考时参考,这些专业是:金融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经济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法学、英语。NO.1金融学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验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的整体实力最强,各个分科目实力平均;北京大学侧重金融管理;厦门大学侧重货币银行、金融工程;复旦大学是仅次于人大的金融综合性大学,尤其是国际金融表现突出;对外经 济贸易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实力强,十分注重抓英语;南开大学的保险精算全国最好;中央财经大学具有区位优势,有好的学校条件;湖南大学是全国最早引入保险精算的学校;西南财经大学该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西安交通大学该专业为中国人民银行直属院校重点专业;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科在全国的金融教学和学术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声望和较大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金融证券实力强大,是国内研究方向最齐全,专业最全的学科;清华大学金融工程、微观金融走在我国最前列。 NO.2土木工程 所谓的大土木。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现时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本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

主题班会:节约不可再生的资源——煤

主题班会: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能源——煤 同学们,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语也说“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其实节约来自于生活细节,一滴水,一度电,同学们,你们都了解哪些有关节约的知识呢?一、我国所面临的煤炭能源危机 1、中国还有多少煤。 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构成中,煤炭比例超过2/3。据资料显示,中国煤炭可采储量为1300亿吨,世界总量为9290亿吨。 在2004年8月召开的全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座谈会上,对于中国煤炭资源储量的说法,各有关部门提供的会议材料备不相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供的数字显示: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国土资源部的数字是:已探明可利用储量1892亿吨;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材料则引用了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数字:“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累计探明可供建井的精查储量2000多亿吨,占全国已探明精查储量的90%以上”,由此可推算出全国已探明储量为“2200亿吨左右”。而对于另一最为关键的数字——“还剩多少”,多数文件没有提及,只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说“现有剩余可采储量是660亿吨”。现在是2014年,将近10年过去了,我国煤的可采储量还剩多少呢? 因为“煤”是古代植物残骸在地底下经过几十万上百万年的的复杂作用后形成的,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是开采得完,用得完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 2、煤炭的主要用途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用来做什么?假如煤炭资源枯竭,我们的生活将出现哪些问题? 煤发电是指利用煤炭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高温产生高压水蒸气,然后再由水蒸气推动发电机继而发电的一种发电方式。 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蕴藏结构决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高度依赖。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占据我国一次能源的主导地位。在我国火力发电仍为主力军,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电力工业以燃煤火电为主,在我国目前的发电结构中,用煤发电占总装机容量的70%以上,而煤炭行业的最大用户则是电力企业。 2010年9月,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突破了9 0×108kW,其中燃煤机组装机容量为6.5×108kW,占总装机容量的72. 22qo。 2012年,火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为78. 58%,同比下降4 26个百分点。 煤炭发电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电力资源,这是因为与其他发电形式相比,煤发电有它自身的优势:能源来源广;火电厂布局灵活,装机容量的大小可按需要决定;火电发展历史悠久,拥有很成熟的技术;不容易受地理环境影响;火电厂建造工期短,一般为水电厂的一半甚至更短。一次性建造投资少,仅为水电厂的一半左右。 显而易见,煤发电最重要的弊端是要消耗大量资源,发电机的汽轮机通常选用水作为冷却介质,一座1000兆瓦的火力发电厂每日的耗水量约为十万吨,全国每年消耗5000万吨标

跨越百岁门槛 告诉你何因决定了寿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跨越百岁门槛告诉你何因决定了寿命导语:目录:第一章:跨越百岁门槛告诉你何因决定了寿命第二章:长寿秘诀15种按摩法第三章:人类寿命超300岁不是梦盘点多种长寿秘诀每 目录: 第一章:跨越百岁门槛告诉你何因决定了寿命 第二章:长寿秘诀15种按摩法 第三章:人类寿命超300岁不是梦盘点多种长寿秘诀 每个人都想长寿,那么你知道什么决定人的寿命呢?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如何长寿?下面小编告诉你答案,一起去看看。 跨越百岁门槛告诉你何因决定了寿命 百岁老人已经成为美国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一个小团体。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最新统计,目前大约有7万名美国人已经跨过了难以逾越的百岁门槛,预计这个数字到2050年会增加到60万。 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些人比同年代出生的人多活跃几十年呢?据报道,针对这7万名百岁人群的分析研究显示:基因、生活方式、性格特征和很少生病吃药等因素决定了他们长寿。 研究者揭示了能让人们寿命达到3位数的一些先天方面的规律。 1.女性有明显的优势。百岁老人中有85%的人是女性。 2.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出生也会决定他的寿命长短。与在春季出生的婴儿相比,在秋季出生的婴儿活到百岁的可能性会稍微增高。研究者推测了人们在生命早期阶段所接触到的环境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差异。孕妇在冬季摄取的营养元素不是很全面,接触到的阳光较少,人体内合成的维生素D也就较少,这些因素给春季出生的婴儿健康带来了一些长期的不利影响。 3. 拥有一个长寿家庭。波士顿大学医学副教授托马斯波尔斯研究发现,百岁老人中有一半的人其直系亲属或祖父母(外祖父母)也是高龄老人。 除了先天和基因方面,研究者提醒百岁老人千万不能放弃已经养成的良好生活方式和习惯,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这些老人能够长寿的确有基因在起作用,但认为能活到百岁完全是靠基因也是一种误区。 1.不吸烟。夏威夷地区的一位长寿学家布拉德利威尔考克斯,他是世界上为期时间最长的百岁人群调查项目的医学部门主任。他的研究团队发现:不吸烟会让活到百岁的可能性增加7倍。 2.保持苗条的身材。减少肥胖意味着各种慢性病风险的降低。 生活知识分享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篇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英文名: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缩写MSE)。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制定和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学科门类之中的其中一个一级学科,下设3个二级学科,分别是: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主要专业方向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耐磨材料、表面强化、材料加工等。 1专业特色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学科。 2培养目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 材料科学研究者 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学习与掌握材料的制备、组成、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受到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先进材料的制备、性能分析与检测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产品的质量、开发分析与检测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产品的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基本能力。[2] 3知识领域 1.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防腐专业以及其它高新技术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复合、材料设计等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材料性能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 3.掌握材料加工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选择设备进行材料研究、材料设计、材料研制的初步能力;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熟悉技术经济管理知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熟练掌握材料测试的仪器使用。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一、存在的问题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概括。从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与能源转型的关系角度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现有体制难以协调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的利益冲突 尽管我国能源转型还处于初级阶段,2017年风光等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仅为7.3%,但全国平均风电限电率达到12%,光伏发电限电率为6%。2018年风电限电率下降到6.2%,光伏发电限电率下降到3%。根据欧洲主要国家的经验,在风光电比重在10%左右时,限电率已经下降到了1%以下,并随着风光电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限电率呈现稳步下降特征。《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2020年我国(水、风、光)弃电率实现5%的目标,但进一步大幅降低弃风弃光率必然要受到现有体制机制的制约。 现有能源体制难以有效协调能源转型推进中相关方的利益冲突。当前的能源转型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为核心内容。当可再生能源规模不大时,这种替代关系导致的利益冲突不明显、不严重,政府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各项政策因为阻力小也能够顺利实施。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利益冲突越来越大,而政策制定和实施部门难以有效解决这些冲突和矛盾时,能源体制的这一问题就会日益凸显,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制约作用就日益突出。随着风电与光伏发电逐渐进入平价时代,2020年后我国将迎来光伏与风电大规模建设高峰。如果当前阻碍波动性风光电并网的体制因素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要实现在既有的电力系统中进一步大幅提高波动性风光电量的比重的目标较难。 2.后补贴时代风力和光伏发电的“非技术成本”的不利影响将日益凸显 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我国风电与光伏发电的成本快速下降。目前,在资源条件优良、建设成本低、投资和市场条件好的地区,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已达到燃煤标杆上网电价水平,具备了不需要国家补贴平价上网的条件。预计

可再生资源利用的现状

可再生资源利用的现状 关键词:资源;回收 利用引言众所周知,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必要保证。人类为了满足目益高涨的生活需求,不断地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甚至采用了掠夺式的开发手段。资源的枯竭已经使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已经是人类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目前正在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向2l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但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现状,如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关键。因此,如何选择一种更加合理、健康、节能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用尽量少的资源消耗去获得更为丰富多样的社会需求满足,并且从体制建设上保障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已经成为一个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可再生资源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弃物资源,其基本定义是: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并以各种形态存在,但可以通过某些回收加工途径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的总称(包括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粉尘等,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如农作物秸秆等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如废钢铁、废纸、废塑料等)。这里的再生,实际上是指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利用。 废弃物资源在物质性能上的可再生性,是其可再生利用的根本。利用循环再生原料是人类社会工业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持资源循环利用的必要手段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循环经济理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指导下,为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就是资源的循环利用。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组织提出可持续发展原则时,就把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其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超过其自身的再生和更新能力,保障资源总量的稳定;对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是循环利用,以实现降低资利用成本、能耗,保护环境的目的。由于非再生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这就必然产生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旺盛需求与自然资源逐渐减少和不足的矛盾,解决的办法一是通过技术开发和研究,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或者开发新的替代资源,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资源的需求。二是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即:工业生产的废弃物、农牧业生产的副产品以及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城市垃圾。通过开发利用这些可再生资源,不仅可以减少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压力,还可以产生相当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建立了遍及城乡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但我国目前废旧物资回收市场比较混乱,废物收购环节多、价格低,再加上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收集并出卖废旧物品的积极性不如从前,导致大量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废旧物资作为垃圾被抛弃了,这又反过来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因而也增加了国家在城市垃圾处理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人。1.1 已形成再生资源循环加工体系多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再生资源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已初步形成遍布全国的网络纵横的再生资源循环加工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2 再生资源处理能力高,回收量成倍增长近些年我国很多城市开始采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收集不同类型的垃圾,并分别把生活垃圾转换成家畜饲料、有机肥料或燃料电池用燃料,先进的“垃圾发电”也已经被采用,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的循环和提纯能力也大大提高,再生资源处理能力日益科

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养生的生命机理

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养生的生命机理 徐荣祥 (给人体再生复原科学专家技术人员的讲课内容) 【概述】 “生命”的奥秘犹如宇宙的浩瀚,自有人类生命以来,人们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生命之谜”的探索,但迄今为止,人们对于“生命”的认知到底到达怎样的一种程度,目前还只是一个未知数。可以说,生命科学的探索之路漫长而又艰辛,迂回而又曲折。而“人体再生复原科学”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中峰回路转、脱颖而出,不仅发现了人体细胞中暗藏的信息,更是通过这些生命的信息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现象,并对这些生命现象加以总结,得出人体具有两重生命的定论。 人体为什么会具有两重生命?两重生命又是哪两重生命?这就要从人体再生复原科学的研究历程着手进行了解。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自烧伤创面上发现了人体的再生潜能细胞以及能够启动其发挥功能的再生营养,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于2002年我们公布了人体再生的秘密并提出“人体生命延续”这一概念,随后的这些年里我们让一部分人提前接受了人体再生复原的验证,从这些接受人体再生复原者的身上我们找寻到了“精、气、神、力”均持续旺盛的生命规律,无论是针对相对健康的人还是临终病人,其身体都能够表达出如此惊人一致的生命规律,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去关注和探索确认,在这个信息的指引下,紧接着我们在2010年年底公布了“人体生命延续之谜(二)——线粒体主导日常生命”,破解了“精、气、神、力”旺盛与人体启动了再生生命程序有关,与细胞内各主要细胞器功能的发挥有关,并进一步证实了一个生命体可以同时具有“基本生命”和“再生生命”。这一系列的揭秘与破密都旨在阐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本质”及“再生生命属性”,在此基础上,也正是本篇将要论述的重点——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养生的生命机理“生命体”、“生命环境”以及“再生营养”是人体再生复原的技术实施前提和基础,结合运用“再生复原技术”便可以实现人体生命的“精、气、神、力”持续旺盛。其中,“再生营养”是人体再生复原科学核心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它具备四大功能,第一,启动并唤醒人体“潜能生命体”的生命功能,使其发挥基本生命体的生命功能,保障和加强人体基本生命功能的力量;第二,激活并启动人体“潜能生命体”的再生基本生命体的程序,即当“基本生命体”中的细胞出现衰老、癌变、凋亡、严重疾病这四大死亡程序时,“潜能生命体”可以原位再生一个新的基本生命体,替换(或补充)原来器官组织中因四大死亡程序而导致的基本生命体缺如,从而实现基本生命体的结构完整、生命功能正常;第三、激活“基本生命体”的“再生生命活力”;第四,激活“潜能生命体”的“再生生命活力”。人体再生复原的核心就是利用“再生营养”的这四大功能,在保障人体“基本生命”的同时实现了人体的“再生生命”及“再生基本生命体”的功能,“潜能生命体”原位再生复原组织器官的结构、保障和加强组织器官功能的同时,人体原来未发挥功能的细胞都参与到了机体的一线工作当中,两者共同作用实现了超越常规健康的人体整体生命活力旺盛的表达,即“精、气、神、力”旺盛。 以下,分别从“再生营养引起的生命变化”、“再生生命功能的发挥”、“人体再生生命的保障”、“人体功能的评价”四大部分具体阐述“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养生的生命机理”。 【名词解释】 基本生命体:根据常规的人体生理学,人体形成开始直至人体生命终止时一直产生生理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分两大类,一类是由卵胚细胞经过胚胎干细胞发育程序(或称发育程序)形成终极细胞;一类是人体形成后仍然保持着一定干细胞特性的成体干细胞,这两类细胞通过自身的生理功能和少量细胞的增殖分化为新同类细胞的功能主持着人体的生命,我们将这两类细胞称为人体的基本细胞生命体,将这两类细胞通过生理功能及连接支撑功能形成的人体称为基本生命人体。根据人体组织及器官形成可细分为基本细胞生命体、基本组织生命体、基本组织器官生命体、基本器官生命体。 基本生命:由基本生命体产生的生命,这其中可从细胞层面到人体产生的各级基本生命,即:细胞基本生命、组织基本生命、组织器官基本生命、大器官基本生命、脏器器官基本生命、系统器官基本生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