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拓展训练 2020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三

拓展训练 2020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三

单元检测三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 záo) 绽开(zhàn) 蝉蜕( duì) 疲倦不堪(kān)

B.倜傥(tì) 绅士(shēn)斑蝥( máo) 人迹罕至(hān)

C.搓捻( cuō) 拼凑(zòu) 菜畦( qí) 恍然大悟(huǎng)

D.秕谷( bǐ) 企盼(qǐ) 盔甲( kuī) 花团锦簇(cù)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慈爱渊博恭敬浑为一谈

B.感慨激荡悔恨小心翼翼

C.倘若鉴赏和蔼截然不同

D.羞惭争执奥秘人声鼎沸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她一直在暗中帮我。

B.国庆节期间,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是花团锦簇。

C.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D.看了这场表演,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4.(2018湖北恩施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培训,大家懂得了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受益匪浅。

B.为了杜绝不出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

C.小勇说他被骗的原因是由于轻信骗子,错输验证码造成的。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再塑生命的人》语言精美而流畅,富有特色,感情真挚而深沉。

B.我国古代文学典籍中的“四书”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该散文集另有《五猖会》《父亲的病》《狂人日记》等篇目。

D.《(论语)十二章》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6.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某同学学习时只知道死记硬背,却不爱动脑思考,你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诫他,让他明白学与思的关系。

(2)七(1)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首场比赛,队员们顿时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队友,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3)“求知至乐”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的核心教育思想之一,这一教育思想也是对《(论语)十二章》中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教学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7.(2018湖南娄底中考)欣赏漫画《凿壁偷“光”》,按要求作答。

(1)请概述漫画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漫画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8江苏宿迁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材料一] 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选自《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7年12月21日人民网)

[材料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

(选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

2018年3月20日教育部网站)

[材料三]

[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

(1)阅读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拿到语文书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楚中学将聘请丁立梅老师担任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期三年。请你今天以该校名义拟写一份聘请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2014陕西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孔子世家赞

《史记》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注]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课文链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

(1)高山仰止_______________

(2)不能去云______________

(3)没则已焉_______________

(4)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

10.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①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②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③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2.结合对全文内容的把握,谈谈选文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自选角度赏析选文第①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第②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三味书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选文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8广东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笔下犹熊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想下来,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我跳过去了那个高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已经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画:“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

16.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17.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品味下列加粗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文。

题目:家有_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写完整;②不少于600字。

单元检测

1.D A.蜕tuì。B.罕hǎn。C.凑còu。

2.A浑→混。

3.B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4.A B.否定失当,应将“不出”改为“出现”。C.句式杂糅,应删掉“的原因”或者“由于”“造成的”。D.语序不当,应改为“发现、干预和制止”。

5.C 《狂人日记》是小说。

6.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本题为理解型默写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选对句子。还要注意“罔”“殆”的正确写法。

7.答案(1)这是一幅题为“凿壁偷‘光’”的漫画。一位学童模样的男孩,用凿子和锤子在墙上凿开一个洞后,跪坐在席子上专注地玩手机,并感慨说:信号强多了!

(2)这幅漫画讽刺了当前某些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挖空心思玩手机的不良现象。

解析(1)认真观察漫画,结合漫画的题目概述。

(2)根据漫画标题的提示,联系当前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玩手机,沉溺于网络的现象作答。8.答案(1)(示例)2017版较2013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增加近一倍。学生年平均阅读篇数增加近一倍,增长率在大幅度提高,其中初中增长率比小学高。

(2)(示例)小明同学,古诗文刚开始学的时候,是有一些难度。不要急,要坚持学,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当你走进古诗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你会发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阅读古诗文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丰富内涵。

(3)(示例)

聘请书

兹聘请丁立梅老师为我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期三年。

西楚中学

2018年6月15日

解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对于图表题,我们一般要找出比较对象进行横纵比较,观察最大和最小数字,确定增减规律。观察图表题目及表头,可知我们要比较的是2017版和2013版中小学生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总数、年平均数及增长率的变化;根据数字变化可知在阅读总数和年平均数上,2017版均为2013版的近两倍,而增长率小学和初中分别为“79.7%”和“93.8%”,可谓幅度很大,其中初中更是比小学要高很多。据此可以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要求给学习古诗文有困难的同学加油打气,注意该同学有学习的意向,而基础较差,较难入门,据此对该同学进行劝说鼓励,消除同学的顾虑,提升他学习古诗文的信心即可。注意要言之有物,这就要联系材料,考生可从前两则材料中提取学习古诗文经典对中学生和国家的意义。

(3)本题考查应用文中“聘请书”写作的能力。首先确定聘请书的书写要求,聘请书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结语和落款”组成,其中正文要交代清楚聘请人姓名、职位及任期,结语可省略,落款要写清楚聘请方及日期。阅读题目可知,聘请方为“西楚中学”,聘请人为丁立梅老师,职位是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期为三年。注意日期是考试当天的日期。据此即可写出,注意语言要简略。

9.答案(1)仰望,敬仰(2)离开(3)停止,消失(4)生气,恼怒

10.答案(1)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

(2)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有疑惑。

解析注意将关键词语“以时、习礼、罔、殆”等翻译到位。

11.答案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都很敬仰他。

解析第一则谈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第二则谈学习方法,第三则谈学习态度。这三个方面,就是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叫“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荣耀,死后就完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的人了!

12.答案这一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百草园的生活,引出下文三味书屋的生活,表达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无奈与依恋之情。

解析答题模式:这一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对……的叙述。

13.答案用两个感叹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百草园的生灵们当成朋友,表达了“我”对百草园深深的依恋之情。

解析可从修辞或句式方面入手分析人物的情感。画线句中有两个感叹号,表明是两个感叹句,表示感情强烈;称“蟋蟀们”“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为“我的”,且与它们说“Ade(别了;再见)”,表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4.答案这一段从位置、环境、陈设三个方面介绍了三味书屋。

解析该段的第一、二、三句介绍了三味书屋的位置、环境、陈设。

15.答案先生是一个和蔼、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解析细读选文,从中摘取关键词作答即可。

16.答案①好奇②尴尬③惊叹④羡慕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②④处的答案能够很容易地从原文中找到:第⑤段写的是画像被发现,“我很尴尬”;第⑧段写的是得知老太太八十八岁高龄还能画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偶遇老太太是在文章的第③④段,“我”注意观察她,并偷偷地画她,表明“我”对她十分“好奇”。老太太画花是在文章第⑦段,从“我连连夸她”“您已经够棒的了”可知,“我””惊叹”于她的画技。

17.答案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

写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反衬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第一句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一句和第二句又分别写了秋末冬初的藤萝花和春末的藤萝花,形成对比,其中包含了作者的情感。18.答案(1)“瞄”是注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表现了她的俏皮。

(2)“扫”是快速地看,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然的神态,表现了她的自信。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赏析能力。“瞄”“扫”均为动词,在此语境中很好地表现了老太太的俏皮、自信。

19.答案明指老太太画的牡丹花;暗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般美丽;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花”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来分析。表层含义是指老太太画的牡丹花,深层含义是指老太太内心如花般美丽。老太太八十八高龄了,还能画出如此漂亮的牡丹花,说明她有一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如此。

20.[写作指导] 要写好此文,选择恰当的写作对象是关键。具体说来,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虑:

写作角度一:叙家事,凸显生活的情趣。

古语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跳动着动人的音符。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家庭生活中捕捉可写的事件,并以生动的笔法将它再现出来。喜事、乐事、伤心事,甚至琐事、烦事,均可在我们的写作中呈现。关键是,这些事情有什么积极的意义,需要我们用心去揣摩、挖掘。

写作角度二:写家人,刻画人物的个性。

家中亲人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也是我们常常忽视的人。因为熟悉,所以常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其实不然,家中亲人的个性我们最容易把握。再者,写亲人往往能带出真实的故事,使作文更具有生活气息。写家人,一定要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写作角度三: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家里除了家人和家事,还有植物、动物(宠物)、器物、玩具等。我们也可以将这些事物作为写作对象,叙述它们与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文】

家有“黄牛”老父

“……老哥,动作麻利点啊,时间不早了,该出发了。”几个男子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吵醒。我起身揉了揉蒙陇的睡眼,向窗外望去——天还没亮呢。

我知道,他们又来叫父亲随他们一起到镇上卖青蚕豆了。今年风调雨顺,夏季上市的青蚕豆喜获丰收,我家也不例外。这几天,外省的许多客商到我们镇上来收购青蚕豆。家家户户都忙着摘豆卖豆,因为青蚕豆的价钱要比干豆高出很多。

窗外的院子里,父亲弯着腰,正用绳子捆着昨天摘来的两包青蚕豆。我分明感觉到,父亲瘦弱的身躯在清晨的风中瑟缩着。不一会儿,父亲挑起两包豆,吃力地迈开步子,慢慢地,慢慢地,从我的视线里消失,走进黎明的晨光中。

昨天晚上,有位姐姐到我家说,她弟弟明天要到集市上去,如果愿意乘他的车,每人3元,一包豆也是3元。父亲算了算,我家的两包豆再加上他就得花9元钱……父亲拒绝了。

这些年,尽管粮食年年丰收,可父亲很节俭,总合不得花钱。他要支撑起这个家,要供我和哥哥上学。他从不乱花一分钱,现在,乘一次车要花9元钱,他怎么可能肯呢?他只能一再辛苦自己,用单薄的肩膀去挑起几十公斤的担子。

中午,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从10里外的集市回来。见了我,他笑着说:“今天卖了个好价钱,有140多块哩!够你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了吧?”说着,他径直走向橱柜,添了一碗冷

饭,夹了点冷菜,坐在门槛上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看着父亲的样子,我的眼睛湿润了。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父亲宛如我们家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每天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风里来,雨里去,无怨无悔地劳作在田间地头,整天还乐呵呵的。父亲额上的皱纹一道道加深了,眼中布满了血丝,银发也长了出来。岁月的犁铧,使他的身躯越来越佝偻、沧桑。

今年,我们家蚕豆大获丰收,父亲心中充满了喜悦,也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点评] 作者以极为细腻的笔法,以蚕豆丰收为背景,生动地记叙了父亲卖豆前后的故事,刻画了父亲生活节俭、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乐观坚毅的“老黄牛”形象,讴歌了伟大的父爱。文章语言朴素,情感真挚,颇具感染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