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学概论课程提要

文学概论课程提要

文学概论课程提要
文学概论课程提要

文学概论 课程提纲

(2014 ---2015 学年第 1 学期)

级别:2014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升本

班级:1班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文学概论 课程代码:10212050

时:48 学

分:3

考试性质:考试二、【教师信息】:

授课教师

电话

E-mail

办公室答疑时间

2204

两周一次上课时间与地点5-304周三(6、7、8)

三、【课程简介】:

“文学理论”是伴随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在中国新式高校出现的。真正纳入高校科目设置

始自1933年北京大学的《中国文学系课程指导书》,1940年民国政府教育部正式颁发了全国

统一的《大学科目表》,“文学理论”位列其中。高校开设《文学理论》(或《文学概论》)

最早可追溯到1924年,时年李笠在国立广东大学开授此课。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全国

统一的教学计划,《文学理论》成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必修课。文

革前十七年的教材主要以前苏联和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为内容,1960年代初期以群和蔡仪主编的

两部文学理论教材则成为1980年代中期以前的主要教材。1980年代中期以后,在改革开放和

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下,文学理论教学和研究呈现多元发展态势。

《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原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

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教材,也

属于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门精品”课程教材.目前经再修订而形成的第四版,吸收了近年来在教

材使用过程中的各方面的意见,与过去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改动。全书内容分为五编:第一编导

论介绍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

第二编阐述了文学活动的性质、特点和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第三编论述了文学创造的过

、管路敷设技术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电气课件中调试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

程和价值追求;第四编从不同角度考察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分析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讨论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把握文学风格内涵和价值;第五编论述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批评等内容。

文学概论课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本课程讲述文学这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如,什么是文学?文学与其他学科有何联系和区别;文学创造过程中作家、作品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如何构思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文学鉴赏的特点,怎样理解文学作品?文学批评应遵循什么原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同学们纪要理解记忆基本原理,又要大量阅读文学作品,重点是花大力气学习运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作品的方法。

四、【课程目的】

文学概论属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先导课程,只有学好这门课程才能对文学学科的知识体系,研究范围和基础知识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和了解,从而为学习中外文学史,西方文学理论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美学概论及美学史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五、【课程目标】

1、掌握文学的学科属性,学科形态,学科的历史性演变;

2、掌握文学与时代各个因素的关系;

3、掌握文学创造和鉴赏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作用和关系;

4、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

5、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要求。

6、具备鉴赏和分析古今中外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能力。

六、【课程内容】

1、文学理论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理论基础。

2、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3、文学创造的动机构思及物化过程。

4、文学创造的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

5、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特点。

6、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意象。

7、叙事和抒情性文学创造的基本理论。

8、文学接受的过程。

七、【授课方式(教法)】教师主讲,组织学生讨论:指定运用某一理论分析文学作品

八、【课程网站】精品课程资源网:暨南大学刘艳芬主讲文学概论课程

九、【教材及教辅】

必备教材:《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第四版。

主要参考书:

1. 季摩菲耶夫《文学原理》(查良铮译,开明出版社1955年版);

2.韦勒克、沃伦著《文学理论》(现代外国文艺理论译丛三联书店出版);

3.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陕西示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4.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田守真、饶曙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版)。

十、【教学要求】

到课要求:无故缺课、迟到、早退,一次扣2分;课堂参与要求:课前认真准备、上课时积极回答问题和与老师互动、按时提交作业;累计缺课3次及以上的学生,按学校规定通报到学校有关部门;对于一门课程全学期缺课1/3的学生,取消其参加期末考试资格;作业2次要求:卷面干净,字迹清楚,字数合乎要求。

十一、【考核方式】

考试方式:总评成绩评定标准:课堂点名10%、课堂参与度(含作业)5%、小测验20%、期中考试25%、期末考试40%。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2次小测验,1次期中考试和1次期末考试。2次小测验属于随堂测试,视所讲内容灵活进行;期中考试由任课老师随堂出题考试;期末考试按学院安排统一进行。

十二、【教学安排】

教学进度:

周次/日

期章节

主要内容及教学活动

(含实习、实训)

作业及提交时间

、考试时间

1/9.3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形态,

2/9.10第二章、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文学活动

3/9.17第四章第一、二

文学的涵义;文学活

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

4/9.24第四章第三节第

五章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

活动

作业9月24日交

线

使

5国庆节假期

6/10.8第六章文学创造的特殊性及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7/10.15第七章文学创造的发生、构思、物化

8/10.22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

追求:艺术真实与情

感评价;文学形式创

讨论题:如何认识

文学的人文关怀与

历史理性的关系?

9/10.29第九章

第十章第一、二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文学文本与文学典型

期中考试10月29

10/11.5第十章第三、四

文学意境;文学意象

讨论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的

意境

11/11.12第十一章第一、

二节

叙事理论;叙述内容;

12/11.19第十一章第三、

四节

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13/11.26第十二章抒情的概念;抒情性作品的构成;抒情方式;

14/12.3第十三章文学风格

15/12.10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第一节

文学消费;文学接受的

文化属性;文学接受

的发生

作业12月10日交

16/12.17第十五章文学接受的发展与高潮

17/12.24第十六章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批评模式;批评实践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线

使

线

方法

18/

19/考试(统一安排)

十三、【诚信要求】不允许抄袭和作弊,一旦发现必定严惩,惩罚措施按教务处、学务处规定说明和执行。

十四、【教室文明】不允许在课堂吃东西、不乱扔垃圾、着装周正文明、上课时不允许说话以免影响他人听讲。

十五、【特殊情况】若有疾病证明,需要书面说明原因,作业可以顺延一周交上,否则扣分。

文学概论课程平时作业

文学概论课程平时作业(1)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文学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和博学。 2、文学理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其研究对象。 3、历史上的文学观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文本有再现型文本、表现型文本、象征型文本等呈现类型。 5、文学媒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摹仿论:是关于文学是对宇宙万物的摹仿的看法体系.这是西方最古老的文学观念,又可称再论. 2、蕴藉 3、高雅文化 4、陌生化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从文学的原初含义、广义、狭义说明文学的含义。 答:文学一词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和博学,即文学是富于文采和语言作品和人的学识渊博。 文学一词的广义就是人的所有语言性符号行为及其作品的代名词。 文学一词的狭义是以表达情感为主并具有文采的语言作品。 2、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第一,从学科性质看,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学科主要是关于人类生活方式、 价值、理想范式等的学科,包含哲学、历史学、伦理学、修辞学和艺术学等。第二,从学科 对象看,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思考。文学理论当然要思考个别的文学问题,但这种思考往往要在一个包含若干个别的普遍层面进行,要在对于个别的关注中从事一定的普 遍性概括,从个别上升到普遍。当然,另一方面,也要从普遍沉落为个别。 3、简析文学文本的几种文化类型的相互渗透。 4、简析文学媒介如何影响文学形象及其修辞效果。 5、为什么说文学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形象? 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声语”现象。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Theory 课程编号:011501-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后续课程:美学概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流派、文艺心理学、文艺学研究方法论、中国文学批评史 总学分:4 总学时:72学时(其中64课时为理论讲授,8学时为实践环节) 总体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功能、发展、创作、风格、作品、语言、鉴赏、批评等基础理论。具体包括: 1、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研究与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 2、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增强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3、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与成为中文专业的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教学方法: (1)教师应按本教学大纲认真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和准备教学内容,着重讲清楚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同时注意追踪文学理论的前沿动态,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取以讲授为主,辅之于课堂讨论、情境模拟、互动交流、自学辅导、课题研究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应将文学概论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进行,努力扩大知识视野,“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2007 2008年度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007-2008年度《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 文学概论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普通高校中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作为一门思考文学普遍问题的人文学科, 文学概论以文学的具体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属性、特点和规律,发掘文学所呈现的人生体验、价

值追求;以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为个案,在对具体文本的分析中进行一定的普遍性概括;以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为其任务。通过学习文学概论课,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审美文化素质,并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文学专业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点和有关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和批评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的能力,并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主要让学生了解文学本质和特征,文学形象的含义、特点和类型,文学作品的构成规则,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运用理论阐释各种文学现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他文学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建设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文学概论》课程,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 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论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文学概论》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内涵丰富的

华南师大汉语言文学考研参考书目

0453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初试参考书: 0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02.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03.周国光、张林林著.《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修订二版).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04.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 馆,1999. 05.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06.刘珣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社,2000. 07.程裕祯著.《中国文化要略》(第二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2003. 08.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4. 复试参考书: 01.与初试参考书目相同. 045400应用心理硕士 初试参考书: 01.张积家.《普通心理学》.广东高教出版社02.郑雪.《社会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03.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04.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人民教育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 01.与初试参考书相同 050101文艺学 初试参考书: 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 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 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7 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04. 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7 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

广西师范大学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统计表

广西师范大学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统计表

附件3 广西师范大学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统计表 一、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学院 批准年度 1 无机化学 梁福沛 化学化工学院 2003 2 中国古代文学 张明非(莫道才) 文学院(中文系) 2003 3 中国近代史 唐凌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2003 4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罗星凯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2004 5 文学概论 张利群 文学院(中文系) 2004 6 马克思主义哲学 谭培文 政治与行政学院 2006 7 综合英语 李 晓 外国语学院 2006 8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易 忠 数学科学学院 2006 9 有机化学 苏桂发 化学化工学院 2006 10 普通动物学 周善义 生命科学学院 2006 11 大学英语 柏敬泽 外国语学院 2007

二、自治区级重点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学院 批准年度 1 中国古代文学 张明非 文学院 1996 2 文学概论 王 杰 文学院 1996 3 中国古代史 刘祥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1996 4 田径运动 卢林平 体育学院 1996 5 中学物理教材教学及实验研 究 罗星凯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996 6 高等代数 易 忠 数学科学学院 1996 7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王祥俊 政治与行政学院 1996 8 无机化学 李舒婷 化学化工学院 1996 9 美学 王朝元 文学院 1999 10 广西地方史 廖国一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1999 11 法学基础理论 周世中 法学院 1999 12 教学论 蒋士全 教育科学学院 1999 13 普通动物学 黄乘明 生命科学学院 1999 14 有机化学 王恒 化学化工学院 1999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在内容上与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学科有关联,在应用上与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紧密联系。所以,学习本课程,必须要先学习《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我们瞄准“儿童文学鉴赏、创编、讲演职业能力”的培养,尝试打破传统《儿童文学》教材模式,精简内容为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学习和幼儿童话、儿歌、幼儿故事、幼儿图画文学4个项目,采用“案例学习----阅读鉴赏----作品创编----展示交流---表演讲授”五段式学习实践模式,建设教室和幼儿园/舞台两个课堂——通过课堂讲授,详细解剖经典,使学生鉴赏、创编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幼儿园/舞台现场实践,学会表演或讲授。 课程突出: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真实教学环境学习与模拟情境练习结合 ★将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结合起来 ★第一课堂学习与第二课堂实践结合 ★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充分利用好课程网站资源) 三、课程目标 定位“素质、能力、应用”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通过《儿童文学》学习,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基本素养,使他们具有儿童文学鉴赏的能力,具有儿童文学创编、讲演的能力,具有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1.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扩大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 2.明确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关系,开阔学生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鉴赏、分析评价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文学作品阅读指导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重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4. 重点进行幼儿童话、儿歌、幼儿故事、幼儿图画文学4个项目化能力训练。 四、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一)教学目标 1.儿童文学素养(知识目标):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精神,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文学概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层次专科段学生设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是理论性质较强,实践意义深远的课程。它对于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又需要文学实践不断予以丰富和完善。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对文学现象、文学语言、文学写作、文学阅读等问题有比较正确和较为全面的理解,能够在具有一定的文学史知识、文学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分析文学现象,提高文化素养、加强理论修养,从而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它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实事求是地、按照文学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征,对文学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增强学习和研究文学的兴趣,为后续的大量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提供一定的学习方法。 本课程课内学时54,共3学分,开设一学期。 二、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共分为文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文本、文学媒介、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文学体裁、文学写作、文学阅读、文学批评等九章,这九章内容,是有机的整体。教学上有如下要求: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这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课程讲授离不开大量的文学实践,理论知识的积累要有一定的文学实践的积累。理论的阐述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展开,因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二)实例教学讲授原则。 每一章都将涉及一个重点教学案例,既是对理论教学的实践检验,也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层次探索。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文理论学

习的兴趣,增强文学的感悟能力,批评鉴赏能力。 (三)多种媒体互动原则。 从教学手段上,采取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互动,实时在线学习与非实时讨论结合,主教材与参考资料互为补充的原则。理论教学内容伸缩余地大,涉及范围广,难免挂一漏万,最好的措施就是利用较好的教学手段,从不同方面展开理论教学的多层面解析。 (四)学习讨论相伴原则。 理论学习要有思想交锋,教学活动要多安排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间的学习讨论。理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通过理论研讨、辩论,深化理论学习,能够学有所用,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一川先生主编的《文学概论》为主教材。文字教材依据本教学大纲进行编写,它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也是组织教学和各种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材的编写共有八章,分为文学界说、文学文本、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文学类型、文学写作、文学阅读、文学批评。每章的编写均设计为学习目标和要求、学习建议、教学内容、章节小结、综合练习和参考题等部分。 (二)音像教材的使用 录像课为专题性质讲授类型。共设计为引论部分、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文学体裁、文学阅读与批评、期末复习等六讲。音像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为辅导教师提供教学的基本思路,帮助同学理清学习线索,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把各章节的内部关系进行有机的整合。同时为配合教学活动,制作4讲IP课件,作为录像教材的重要补充,主要目的是,案例讲解。分为文本案例、体裁案例、创作案例和鉴赏案例。 (三)辅助教学资料的使用 文学概论涉及较多的历史典故、历史名人、重要概念,大量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文论的经典内容,主教材难以包容。辅助教材将对主教材涉及到的相关概念、

文学概论综合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内容和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对文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2.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 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重庆电大成人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文学概论”课程。 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王一川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文学概论》教材。 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文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名词解释题(20%),填空题(20%),判断分析题(24%),简答题(20%),论述题(16%)。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 一、重点名词:文学摹仿论文学理论二、重点掌握 文学的现代含义;文学的特征;文学的属性;文学理论的含义。 第二章文学文本 一、重点名词:再现型文本大众文化文本二、重点掌握 文学文本的概念和特征;英加登的文学层面论。文学文本的层面;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及其特征;文学文本的文化类型及其特征。 第三章文学媒介 一、重点名词:文学媒介大众媒介 二、重点掌握 文学媒介的概念及媒介优先;文学媒介的特点和作用。 第四章文学语言 一、重点名词:文学语言 二、重点掌握 语言的内涵及功能;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汉语形象的修辞形态。 第五章文学形象 一、重点名词:文学意境文学意象文学典型二、重点掌握 文学意象及其特征;文学意境及其特征;文学典型及其特征。文学意象、文学意境和文学典型的演变;文学意象、文学意境、文学典型的个案分析方法,能够分析文学作品。 第六章文学体裁 一、重点名词:散文诗小说剧本二、重点掌握 诗、小说、散文、剧本的特征;诗、小说、散文、剧本的类型。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与汇通。 第七章文学写作 文学写作的含义和属性;文学写作的意义;作者角色;作者的语境条件;作者的主体条件;文学写作状况;文学写作过程; 第八章文学阅读 一、重点名词 文学资源场构思文学阅读拟想读者二、重点掌握 文学阅读及其意义;读者的语境条件;读者的主体条件;读者的文本条件。文学阅读的状况、过程和效果。 第九章文学批评 一、重点名词:文学批评 二、重点掌握

2006年国家级精品课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名单的通知 教高函〔2006〕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解放军总参谋部,部属各高等学校: 按照《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现将我部批准的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374门,其中普通高等学校358门,军队院校16门予以公布(名单见附件)。 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有效期5年。期间,有关高等学校的课程内容要按照规定上网,并取消所有登录用户名和密码,保证“国家精品课程” 向全国免费开放。有关高校要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教高厅〔2004〕13号)要求,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改善网络条件,更新和完善课程网上教学资源;统计课程网站的点击率,及时了解掌握课程教学内容的辐射效果,收集分析用户的反馈意见;在有效期内,接受我部组织的年度检查。 根据解放军总参谋部规定,军队院校的国家精品课程要免费为全军院校使用,秘密(含)以下等级的课程必须在军事训练信息网上开放。可以公开的要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军队院校的国家精品课程由总参谋部负责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切实落实质量工程,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并给予政策支持,推进优质资源的建设与共享。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家精品课程的优质资源和建设经验,推进本校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用户可通过登录“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页(教育部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3212745553.html,点击“高校教学”栏“工作链接”中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进入,或从https://www.sodocs.net/doc/3212745553.html,进入)浏览国家精品课程内容和了解全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相关信息。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将国家精品课程内容用作商业目的活动。 附件: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

《外国文学》课程标准2017

《外国文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外国文学 (二)建议课时:36 学分: 3 (三)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文秘与速录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外国文学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和美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全面系统地了解外国文学史上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外国文学的主要成就。为学生学习《文学概论》等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文秘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开设的依据和内容选择标准 该课程的开设依据和内容选择标准是《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内容设计 我们将课程标准按感知、记忆、理解和运用四个方面分别制定相应的任务目标,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课程内容设计。(1)感知。教师导入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学生能认识,了解并适当记忆相关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等知识。

(2)记忆。教师通过讲授和课外阅读的指导,传授有关文学运动和作家作品的基础知识,学生能牢固记忆或背诵相关知识及一定量的作家名作或片段。 (3)理解。教师讲授有关文学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作家的创作历程、风格流派,用以指导对具体文学现象和创作特色的分析。学生能从宏观上掌握规律,准确把握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特质。 (4)运用。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和课下作业相结合,训练学生独立赏析作家作品的能力,学生要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作家作品。 3.内容编排、体系(结构) 第一章古代欧洲文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荷马史诗 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但丁及其《神曲》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塞万提斯及《堂吉诃德》 第三节莎士比亚及其《哈姆雷特》 第四章17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莫里哀及其《伪君子》 第五章18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歌德及其《浮士德》

《文学概论》讲义课程资料

第一讲文学与文学理论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学理论的含义。 2、了解文学理论的当前特征。 3、懂得如何学习文学理论。 一、从文学到文学理论 文学对于读者来说都不陌生,我们一起不妨来看看牛汉(1923-2013)写作的诗歌《夜》(1997):关死门窗 觉得黑暗不会再进来 我点起了灯 但黑暗是一群狼 还伏在我的门口 听见有千万只爪子 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 灯在颤抖 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 诗不颤抖! 【赏析】 牛汉这一辈子,遭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流亡、饥饿、受迫害、被捕、监禁、坐牢、受审判、劳动改造,什么重活都干过……的确称得上是一种”痛苦而丰富的人生”,他的诗就是这种生命痛感的真实记录。 读这首诗,我有一种独行者蹒跚在凄冷的暗夜里忽然得到了一盏灯的指引一样,莫名的兴奋与快慰! 从全诗的叙事情调看,它采用了具有象征寓意的故事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对人生历程的审视。从诗行排列形式看,它由六个小节组成,各节都由鲜明的形象;六节之间存在着严谨的因果逻辑,组成一个耐人寻味的生存场景。每节行数有着严格的控制,多则两行,少则一行,且每行字数很少,这样铺展在纸页的平面空间上,产生了一种醒目的视觉美感。从诗歌内容上看,六节完整地展现了一个紧张的故事情节。首节是故事的开端,关死门窗阻隔黑暗,一下子就揭示了对立双方的冲突。”觉得”,表明面对夜的黑暗,”我”尚未看清其狰狞面目,采取的抗争方式(”关死门窗”)太过幼稚,这也见出”我”的善良、单纯。次节,是故事的发展,”我点起了灯”,改变了与黑暗的斗争方式,灯是黑暗的反面,可以驱散黑暗而带来光明。第三、四节,是故事的再发展,”我”惊奇而恐惧地发现,”灯”并不能驱散黑暗。”但黑暗是一群狼/还伏在我的门口”,这一句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黑暗的凶残。”千万

文学概论课程提要

文学概论 课程提纲 (2014 ---2015 学年第 1 学期) 级别:2014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升本 班级:1班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文学概论 课程代码:10212050 学 时:48 学 分:3 考试性质:考试二、【教师信息】: 授课教师 电话 E-mail 办公室答疑时间 2204 两周一次上课时间与地点5-304周三(6、7、8) 三、【课程简介】: “文学理论”是伴随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在中国新式高校出现的。真正纳入高校科目设置 始自1933年北京大学的《中国文学系课程指导书》,1940年民国政府教育部正式颁发了全国 统一的《大学科目表》,“文学理论”位列其中。高校开设《文学理论》(或《文学概论》) 最早可追溯到1924年,时年李笠在国立广东大学开授此课。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全国 统一的教学计划,《文学理论》成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必修课。文 革前十七年的教材主要以前苏联和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为内容,1960年代初期以群和蔡仪主编的 两部文学理论教材则成为1980年代中期以前的主要教材。1980年代中期以后,在改革开放和 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下,文学理论教学和研究呈现多元发展态势。 《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原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 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教材,也 属于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门精品”课程教材.目前经再修订而形成的第四版,吸收了近年来在教 材使用过程中的各方面的意见,与过去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改动。全书内容分为五编:第一编导 论介绍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 第二编阐述了文学活动的性质、特点和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第三编论述了文学创造的过 、管路敷设技术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电气课件中调试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 后续课程: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教育实习。 总学分:2学分。 总学时:36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中学语文教师为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历史和现状、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掌握中学语文教材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能力。 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研讨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

第一章绪论 (1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与形成发展过程,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本课程的内容结构与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对象。 教学难点: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学科教育学。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有关语文课程与标准语文教材研究的资料。课后围绕语文课程与标准语文教材研究做文献摘要,并作相应评析。 知识点:课程,教学,课程论,教学论,语文教育学,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对象,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任务。 技能点:理解课程、教材、教学的含义,理解课程论、教学论、学科教育学的含义,分析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形成发展过程 二、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三、本课程的内容结构与学习方法 阅读书目: 1.陶行知著:《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三卷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钟启泉主编:《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6.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7.徐林祥主编:《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第二章语文课程 (3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语文与语文课程的含义,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理解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价值。 教学重点: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特点。 教学难点:母语教学,语言与言语,工具性与人文性。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有关语文课程性质论争的资料。课后围绕语文课程性质论争做文献摘要,并作相应评析。 知识点:语文,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特点,语文课程任务,语文课程价值,工具性,人文性,母语,语言,言语,文字,文章,汉语,文学,文化,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文,国语。 技能点:分析语文的含义,分析语文课程的含义,分析语文课程的性质,分析语文课程的特点,理解语文课程的任务,理解语文课程的价值。 第一节语文与语文课程 一、“语文”的含义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括: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4.艺术生产论: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6.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关于修订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

加大“跨文化模块”教学建设 ——基于新《国标》的我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建议 一、新《国标》内容提要: 《国标》的指导思想,第一,对英语专业的定义,即“英语专业是以英语语言、英语文学和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为学习和研究对象的学科专业。”第二,《国标》既要夯实以往反复强调的英语语言技能训练,又要摆脱纯粹以训练语言技能为目标的怪圈。第三,《国标》要进一步强调英语专业人才在人文素养方面的提升,并以文学素养的培养为主要抓手,潜移默化地将英语专业学生打造为具有高尚人文情怀的高层次人才。第四,《国标》既要凸显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学习研究能力,又要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体现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等的培养。(仲伟合潘鸣威,2015) 《国标》中提出的能力要求,“学生应具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文学赏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思辨、创新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分号之前的内容涉及到“语言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突出了英语专业人才自身的优势所在。(仲伟合潘鸣威,2015) 《国标》另一关键环节则是课程体系,这也是高等院校实施教学过程中需直接贯彻执行的重中之重。《国标》凝结出“模块教学、分层优化、特色并重”的课程设置理念。所谓“模块教学”,即是按照模块的相关要求开设课程。《国标》提出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设计)”五大模块。(仲伟合潘鸣威,2015)仲伟合、蒋洪新认为,在新《国标》框架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分为英语听、说、读、写、译以及第二外语等语言技能课程和英语语言、英语文学、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英语教育等课程。蒋洪新提出,把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西方文明史等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蒋洪新,2014;仲伟合、蒋洪新,2015)

2021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

2021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 一、2021年高考命题的六大要求 要求1试题设计不超出《新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说明》和教材要求。 要求2试题要求,必须科学规范,目标明确,在学术上没有争议。题目立意情境和设问应科学、可信、新颖、灵活,表达方式应合理、有效、准确、简捷。 要求3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应具有合理的覆盖和比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求4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易比例应配置合理。 要求5选择题的题干应围绕一个中心,和选项的关系一致,干扰项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应大体一致,各题正确选项的分布要基本均匀。 要求6非选择题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层次学科能力,答题量和思维量与赋分值应合理。 二、2021年高考命题的十项原则 1.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2.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3.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 4.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5.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6.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高考评价体系比如政治有些问题好像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县长、市长的。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 7.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象征型文学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和押韵) 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4、真人真事,事情实感。 剧本的基本特征: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事件事件、地点高。2、尖锐紧张的戏剧冲突3、人物台词要个性化口语并富有动作性。(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教养;口语化既有意境又有潜台词;动作性:人物语言要传达内在的动作心理活动;引起更多的外部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到新的层面。) 第十章{概念}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

西北大学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新编》教材内容共分五章,以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中心线索而展开,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 主要对文学概论的性质、学习方法、重要性及其体系构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文学概论的性质与特点 二、文学概论的学习方法。 三、文学概论的重要性。 四、文学概论的体系构成。 5 ※<第一章> 第一章 文学本体论 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就是从作为客体的社会生活与作为主体的作家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对文学的本质特征的探讨。 第一节 文学的一般本质━━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这是从作为人类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的角度对文学的基本特征作出分析,指出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分为以下几个问题: 一文学的本质与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反映论 将以往的有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反映论作一比较。 二文学的一般本质 是一种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并且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这是将其与一般的物质生产相区别对文学的本质的界定。 A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1、纪实文学。 2、虚构性的作品。 3、变形的作品。 4、概念化的作品。 B作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心灵化 这上部分强调的是作家在反映社会生活时的自我能动性,一方面不同的现实,不同的作家的反映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同样的现实,不同的作家的反映也是不同的。其重点在于阐述: 1、心灵化的定义。 2、心灵化的内容,即事理化和情理化。 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 这是将作品中所描写的生活与现实生活进行比较,以阐明文学作为社会意识的一般本质。 联系: 第一、作品中的生活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据和出发点。 第二、作品中的生活真实与否,必须以实际生活作为尺度和归宿。 区别:

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语文教育专业 专业代码 660201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 就业面向兴安盟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单位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秘、文职、管理、公关等部门。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1.适应我区和兴安盟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秘、文职、管理等岗位,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2.系统掌握语文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具有较强的文字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胜任教师、新闻媒体及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工作。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工具性知识 有较强的文学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熟悉一门外语;具备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文学、社会学、美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礼仪规范等。 (3)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课件制作、标准普通话、计算机等级、外语等级等。 (4)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要求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各学科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理解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2.专业技能结构: (1)具有较强的文字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具有初步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开创新局面。 (3)具有初步的语文教研能力。 3.素质结构: (1)良好的政治修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修养。 学生毕业应在规定时间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且成绩合格,取得普通话合格资格证书、英语三级资格证书,并鼓励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书。 职业证书 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可通过考试取得如下资格证书。 1. 普通话资格证书(二级乙等以上); 2. 教师资格证; 3. 计算机等级证书(三级)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建设思路 依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语文教育专业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通过社会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构建知识、技能、素质有效融合的课程体系,实施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 1.强化对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的培养,根据市场行业需求,强调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应用性、实用性等特点,强化实践性环节,建立以语文教育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体系。 2.教师根据自己所教课程的实际,提出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意见,文学类课程重在加强经典文本的阅读和赏析;专业基础课、技能课重在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教学内容根据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