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

1.定义:上古神话,从本质上说,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

1.现存资料显示,甲骨卜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书面散文。

2.《尚书》是最早的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总集。

第三章《诗经》

1.名解

诗三百:《诗经》收诗305篇,大多始于西汉初年,终于春秋中叶,主要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陆续出现的诗歌作品。

赋比兴:朱熹《诗集传》中界定最为简明。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

的运用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风雅颂:乃音乐分类。“风”即歌调乐调,特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即曲风乐歌。“雅”是西周王朝都城及王畿地区音乐。“颂”《诗经》

中多为祭祀活动中用乐或配舞之歌。

诗六义:《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包括六个概念,两个问题。“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

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诗经内容:

(1)《周颂》中的祭祖诗崇事先祖以加强宗脉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多伴随宗庙祭仪而创作和使用。

(2)《大雅》中的周族“史诗”以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历史,反映了从周始祖后稷出生到武王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

(3)农事牧猎诗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应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典礼宴饮诗

(5)怨刺诗和讽刺诗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朝纲废弛,社会动荡,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出现了,这种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6)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写征战、徭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从总体上看,战争徭役诗,大多表现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7)《国风》中的婚恋诗

3.艺术特点:写实与“诗言志”

①叙事或含有较多叙事成分的诗体上,以简朴质直的写实方式,陈述了田猎郊游,日常劳作乃至居食婚姻生活的过程或片段。eg:《幽风·七月》《郑风·臻洧》

②抒发的是日常现实情怀,有的交织着合乎常情的想象与幻想,从而也表现为平时自然的写实风尚。eg:《幽风·东山》《周南·关雎》

4.影响:(1.)“风雅精神”——现实传统

①《诗经》中的诗歌,绝大多数篇章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中

国文学样式的内容以日常性和现实性为基础。

②《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对后世诗人影响很大。

(2.)抒情诗传统

①就抒情性而言,确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②《诗经》的抒情诗,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诗经》的抒情较常见的是忧伤的感情。

(3.)比兴手法

比兴就成了一个固定的词,用来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

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抒情手法以及情景关系为主体的艺术特征。

第四章《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

1.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毂梁传》。

2.《左传》文学特点

(1.)叙事上:①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周代编年体记事古史)/《春秋》是鲁国编年体②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③记事着墨极省,往往一二短句记一事。

(2.)语言上:①朴素而精确,“简而有法”②春秋笔法:寓褒贬于字里行间,一字褒贬。

3.《左传》散文成就

一、叙事特点:广义上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先秦散文“叙事之最”,叙事能力有惊人发展。

①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也运用了倒叙、预叙等手法。

②历史事件剪裁得繁而不乱,叙事颇具故事性。③叙事中和叙事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君子是已知”等对事件或人物做出道德理论评论。

二、叙战特点:记录了春秋时代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写得精彩生动。战争篇章结构大都完整,战争过程描绘的井井有条。

①在思想上,喜欢叙说战前的事件,注重描述决定战争胜败的因果关系富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②记叙时,很多时候不着力于战争的描写,而写一些战争中的所闻轶事,舒缓紧张的战争气氛。③战争中细节生动逼真,颇具小说意味。

三、记人特点:①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②主要是以对话和人物行动表现人物,少有人物外貌、心理等方面的静态描写。

③善写人物性格的发展,展现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四、语言特点:①长于外交辞令,这类记言文字简洁精炼,婉而有致,有说服力。②《左传》叙述语言省简、精确,言简意丰。

4.《国语》,中国最早的国别体,旧说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作。战国初期作品,名篇非出于一手。

5.《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著,其文章不成于一人,不作于一时,最后编次成书及命名始于西汉刘向。

6.《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战国策》夸张铺陈,气势纵横,辞采绚烂,史料价值不如《左传》,但文学成就很高。

一、人物形象刻画:细致传神、栩栩如生

塑造了一系列“士”的形象,描绘人物性格更生动,较有立体感,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集中在一篇中的写法。

①传神的形态和细节。②虚构人物的言行和内心活动。③曲折起伏的情节。

二、语言特征:铺张扬后、气势充沛

①工于进言,设法克服人君贵卿的漠视、拒听或逆反,使对方能听和听进说理分析。②微言相感,针对对方特殊心理,以漫不经意之语点到要害,让其自忖自悟。③巧说妙解,或巧在咬文,或妙在心计。④善用寓言故事,轶闻掌故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寓道理于形象和故事。⑤善用对偶、排比等手法的大量运用增强气势。

第五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

1.《孟子》艺术特点

(1)长于雄辩,灵活运营推理

①巧妙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欲擒故纵,善设机巧,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②长于譬喻,巧妙地深入浅出的论理。

(2)先声夺人,辞以气胜,气势浩然

①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故其文章情感激越,有一种以气夺人的特色。

②喜用排比句,喜用相同的语气词,从音节上加强文章的气势。

(3)语言明白晓畅,有精确准练

2.《庄子》三言: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3.《庄子》艺术特色

庄子散文充满了浪漫色彩和抒情意味。①浪漫色彩表现在大量的寓言、想象、虚构中。②抒情意味则主要表现在诗化的语言和无拘无束的文体上。

文体上①寓言、卮言、重言的融汇运用,特别是大量运用寓言。②想象诡奇,构思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③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节奏鲜明,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④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有意追求奇特。

第六章屈原和楚辞赋

1.名解:

楚辞:“楚辞”在文学上有两层涵义。其一是指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诗歌体,其特征为“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呈现了楚国的地方

特色。Eg:屈原、宋玉、唐勒、景差。其二是指刘向编定的《楚辞》诗集,其中包括屈原、宋玉等楚人所作的楚辞作品,也包括汉代人模仿而作的拟骚辞。

离骚: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离骚即遭逢忧患,离,罹,遭遇;骚,忧患。

①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②班固《离骚赞序》

“离,忧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③王逸解释为离别人的忧

愁。④当代学者推断为楚国歌曲名称,与“劳商”音近。

2.《离骚》艺术成就 p141-142

(1)强烈的抒情性①抒情主人公自我形象的塑造。②情感鲜明、强烈③语言鲜明璀璨,色彩华丽。④结构呈流动感,在流动中回旋往复。

(2)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①神话传说的创造性运用②想象奇饰的奇异场景,层见叠出。

(3)象征手法的创造性应用《离骚》中的比兴把比兴与被比兴事物融为一体,具有象征意义。

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与西汉散文

1.西汉前期的政论文

特点:①继承战国散文纵横的气势,又具有严谨的风貌。②具有身在其中的热情。③注重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代表作家:贾谊《过秦论》晁错《论贵粟疏》

2.西汉中期的散文风格(西汉中期文章大体上由纵横驰骋转变为坐而论道)运用形象思维使其文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

①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来说明事理。②用铺陈的表现方法,广征博引。

③善于想象,以纯粹的虚构来表现某种思想观念,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第二章西汉辞赋

1.骚体赋

①汉初以骚体赋(骚赋)为主。②骚体赋因屈原《离骚》而得名,继承楚辞的抒情性,铺陈的表现方法及其典型的楚语“…兮…”的语况。③骚体赋的曲调以哀婉为主。

2.贾谊《吊屈原赋》

(1)缘由:历屈原放逐之地,以骚体写成的哀悼抒怀之作。

(2)内容:①描写出一个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的世界,流露无辜遭贬的愤慨。

②贾谊主张“运浊世而自藏”,保全自己。

(3)艺术特色:①在形式上,篇幅短小,形式整齐,多用“兮”字。②在内容上,继承《楚辞》“怨刺”的传统,抒写贵人失态,怀才不遇的感情。③在表现手法上,善铺陈。

3.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二者又合称《天子游猎赋》)

(1)《子虚赋》《上林赋》两赋间隔十年,但内容连属,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篇。

(2)司马相如这两篇赋分别以诸侯、天子游猎为主题,而贯穿前后的是子虚先生、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位虚构任务的问答。

(3)艺术特点:①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与夸张笔法的融通。②按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用的铺陈方式。③“劝百而讽一”的效果,欲讽先颂,导致讽劝失衡或说华美伤骨。

4.王褒的《洞箫赋》是汉代独立成篇的乐器赋的奠基之作。也是咏物赋的佳作。

5.散体大赋(典型汉赋)

①虚构的主客问答的形式,体制庞大。②写法上,铺张扬后,大赋重状物,重铺叙,文采绚烂,词汇丰富。③内容上,歌颂与讽喻,但“劝百而讽一”,以后汉赋大家多少带模仿色彩。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1.《史记》

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纪传体通史,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

2.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非凡的叙事才能

①司马迁对历史上复杂的事情、人物以及人情世态了然于心,叙事精彩。不少篇章大胆设置悬念,极富有戏剧性。

②《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只是在最后的“太史

公曰”部分司马迁作为评论者明确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③《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表面现象的陈述,而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④《史记》的叙事有详略之分,一般情况下,司马迁对于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都详写;对于这种原因引发的最终结果,往往略写。

二、刻画人物的艺术

1.《史记》是以写人为中心的历史散文的里程碑著作,在文学发展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2.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写人为主,以人明史,突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3.(1)妙于选材,以小见大司马迁特别注意选择那些能突出一篇主旨、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材料。①准确地把握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加以渲染。②善于抓住人物一生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

(2)通过矛盾冲突写人。司马迁常借助戏剧性的场面,把人物推动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表现其性格特征。

(3)生动的细节描写。司马迁善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有时候通过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能画出人物的灵魂来。

(4)鲜活的人物语言。司马迁善于通过鲜活的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及个性,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5)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篇传记中着重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形成名篇章之间互见详略,彼此补充的论述方法。

第四章东汉辞赋

1.班固《两都赋》

(1)题解:①分为《西都赋》和《东都赋》上下两篇。②虚构“西都宾”“东都主人”两人物,通过对答结撰全篇。③具有实际政治目的的作品,班固拥护东汉建都洛阳。

(2)艺术特点:《两都赋》创新突出

①打破了“劝百而讽一”的结构模式。下篇《东都赋》通篇是讽喻、诱导、“劝”“讽”均衡的布局。作者的主张、见解自然地融入东都各方面事物的陈述中。②详略有致,别具匠心。《西都赋》笔墨集中在西都形胜,浩荡出游等方面;《东都赋》辅写兴礼作乐。

③作品风格同其所描写的内容契合无间。《西都赋》汪洋恣肆,华彩充溢其间;《东都赋》平正典实,法度风范随处可见。

2.张衡《二京赋》

题解:①《二京赋》即《西京赋》和《东京赋》,为上下两篇,是张衡的代表。

②虚构“凭虚公子”和“安处先生”两人物。③意在突出奢和俭的对比。

④艺术上有独特之处:令人叹为观止的民俗事项和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3.抒情小赋代表作

(1)张衡《归田赋》抒情小赋作为与抒情大赋相抗衡的文体,始于东汉中期张衡的《归田赋》,

(2)赵壹《刺世疾邪赋》

第五章《汉书》及东汉其他散文

1.《汉书》经四人(班彪、班固、班昭、马续)之手,三四十年成书,也称《前汉书》

2.《汉书》与》史记的区别

《史记》与《汉书》各有长短

①论历史观、散文语言,《汉书》逊于《史记》,司马迁“不拘于史法,不困于字句,发乎情,肆于心而为文”。②;论体制整齐,为后代法,《汉书》优于《史记》,班固“言皆精炼,事甚该密”

3.王充的《论衡》其宗旨是“疾虚妄”,文章风格是:平易流畅,通俗易懂。

第六章汉代乐府诗

1.汉乐府“乐府”是掌管音乐的官方机构。

武帝--乐府机构的规模扩展、功能完善成帝末年--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哀帝--罢乐府官,汉代再无乐府建制东汉--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提供歌诗歌,”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

2.汉乐府诗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①汉乐府诗就是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下来的汉代诗歌。

②现存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涵盖了从帝王到平民各阶层。

3.内容

(1)诉说征战之苦①诉说战争的灾难与苦难,其为数不多的战争诗被赋予了普通的意义。②“战城南”描写了战争的残酷。③“十五从军征”

(2)贫民的悲苦与反抗①汉乐府常常以家庭为对象表现贫民的悲苦。②“孤儿行”,孤儿对自己悲苦命运和内心哀痛的诉述。③“东门行”④“病妇行”(3)表现激烈直露的爱情与婚姻①婚恋主题在汉乐府诗中占有较大比重,主人公大胆泼辣、毫不掩饰的表达爱与恨。②“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

③“有所思”

(4)表现忧生嗟叹和长生企慕

4.艺术特点

(1)善于截取生活的横断面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意味的生活镜头,及时摄入原画。

(2)环境气氛的营造汉乐府环境气氛的营造,其景物描写常兼有比拟的功能,“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3)叙事凸显人物形象①注意人物的外部形象。②叙事直接凸显人物形象,贴近人物的生活与命运。③善用动作和语言表达人物的特点。

《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质朴的语言形态①诗人的语言通常不加雕琢,直白的告诉人们所诉之事。

②诗中人物的语言也相当本色。

第七章汉代文人诗

1.《古诗十九首》题解:

①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②无主名的文人五言诗。③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做,作者是多人。④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⑤《文心雕龙》标誉“五言之冕冠”

2.《古诗十九首》内容基本内容是围绕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展开。

①士人的官途坎坷失意宦游子弟离家在外,目的是能够建功立业,步入仕途。

②夫妇朋友间的离愁怀思身在他乡、无法消逝的思乡情节,和怀内密不可分,乡情和男女恋情往往联系在一起。

③人生的无常之感是人们将自身生命的短暂存在与自然中永久地存在相对比,

反而加深了自己的感伤和哀愁。

3.《古诗十九首》艺术特点

(1)长于抒情,感时伤怀,意切情真按照情感的起伏节奏剪裁事实

(2)善用比兴,含蓄蕴藉,委婉而深切情景相生、物我相融的笔法,构成浑然圆润的艺术境界。

(3)语言平易,浅貌深哀,语短情长运用叠字,①以抒发缠绵的肺腑之情《青青河畔草》②用明白晓畅又沉淀已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形成浅貌深哀的风格。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三国文学

1.建安文学

①建安是汉献帝年号(196-220)②文学史上的“建安”并不严格限于此二十余年,时间可向后延二十多年,至曹操去世(232)③建安七子:孔融、刘桢、王粲、徐干、陈琳、朊瑀、应瑒

2.曹操

(1)曹操,字孟德,《三国志·魏志》“外定武功,内安文学”,诗作不多,20多卷,有独特处。

(2)诗歌创作情况:①记事:直接反映汉末重大历史事件和战乱的事实,《篙里行》。②述志:描写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③游仙:借游仙主题慰藉生命有限、壮志难遂的情怀。

(3)诗歌艺术特点、成就:①题材上,所写诗篇都是反应社会现实的重大题材和自己的切身感受,尤其善于从大处落笔,寄托自己的感慨和雄心。②语言本色质朴,情感慷慨悲凉。③体裁上,为以往僵化的四言诗注入了新的活力。3.曹植

(1)曹植,字子建,曹丕之弟,建安诗坛的最高峰。曹植一生变化很大,但始终如一建功立业的愿望。

(2)曹植的诗歌主题:在前后期不同的心境影响下,曹植诗歌发生变化。

①前期志得意满,意气昂扬,踌躇满志a功业精神与报国信念《白马篇》

b游宴、唱和之作《公宴》

②后期有很深的苦闷,或直抒或婉曲表达。a对自己和朋友遭遇的愤懑。

b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c游仙诗。幻想在神仙世界中得到解脱。Eg:《赠白马王彪》,后期代表作,长篇抒情诗,子建“愤而成篇”。

(3)诗歌艺术特点、成就:《诗品》概括曹植诗歌风格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①曹植的诗中倾注了浓烈的情感。②曹植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有较高的追求③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诗人,他真正实现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五言诗的转变,对后世诗坛影响深远。

4.建安风骨

①“风骨”:基于作品中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反复在艺术上表现的刚建特色。

②关键词:忧时伤乱,人生短暂;政治理想高扬;壮志难酬,慷慨多气,个性特色。

③建安时期的诗歌能够忧时伤乱,抒发作者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

5.正始文学

正始为魏齐王曹芳年号,只十年。“正始文学”的概念大约包括整个曹魏末期,自曹芳登基(240年)始,大权旁落司马氏集团,到魏武帝司马炎登基(265年)

前。

6.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刘伶、王戎、阮咸、何秀、山涛。

7.阮籍咏怀诗

(1)阮籍,“阮步兵”,诗以八十二首《咏怀》为代表。

(2)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嵇志青峻,阮旨遥深。

(3)咏怀诗艺术特点:

①阮诗内容主要是“忧生之嗟”主要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苦闷,抒写个人忧愤,揭发政治的黑暗,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Eg:《咏怀诗》其三十九,《咏怀诗》其一。

②艺术上,a“阮旨遥深”,抒其怨愤,用隐约曲折的形式在诗歌中倾诉出来,故风格隐晦曲折。b继曹植之后又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重要诗人,而且完全摆脱了乐府诗的格调,用五言诗来歌咏自己。(朱自清《诗言志辨》)

第二章两晋文学

1.太康诗风

(1)此时期的诗歌特征:“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文心雕龙·明诗》(2)特点表现为“清靡”和“繁缛”:

“清靡”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指西晋文学作品缺乏骨力;二是指西晋文学较之先秦两汉,作品的厚重感减少了。

“繁缛”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词采华丽,注重雕饰;二是描写变得繁复;三是语言趋向骈偶化。

2.左思

左思,字太冲,代表作《三都赋》《咏史》八首。《诗品》称:“左思风力”。《咏史诗》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3.特点:

①实则咏怀,借古人、史事抒己怀抱,作不平之鸣。

②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抒怀的新路。

③通过比兴和典故的运用,借古讽今,含蓄深沉。

④感情激荡有力,情调高亢,笔力矫健。

4.玄言诗

(1)东晋诗坛,玄言诗占主流。钟嵘《诗品·序》:“理过其辞,淡乎寡味”。(2)内容与艺术特征:

①内容空谈玄理,因循自然与玄理的阐发。

②理过其辞,乏文学性,少情感,淡乎寡味。

(3)影响:①注重说理,开拓诗歌的新领域。②崇尚自然,出现描写山水的诗句。

第三章陶渊明

1.陶渊明,字元亮,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世号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作品现存121首,梁·萧统搜集整理编成了《陶渊明集》。

2.田园诗:中国文学的新题材是其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①田园景物的恬美与悠然自得的心境。《归园田居》其一

②反映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

③描写劳动生活的内容,看重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最可贵的部分。《归园田居》其二

④有些田园诗写农村的凋敝及自己的穷困。

3.陶渊明的艺术特色:

自然--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

①将日常生活诗化,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深的诗味。

②情、景、事、理的和谐交融。

③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第四章南朝文学

1.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年、谢眺。“元嘉”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2.谢灵运山水诗《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得与失

得:(1)以大量描摹山水景物为主要特色,采用白描手法,给人清新明丽之感。(2)在艺术技巧上创新,“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以追新”《文心雕龙》

①语言上创造大量描摹物状的词汇。②重视声色描绘,设色讲究。

失:(1)词句显繁芜,往往“有句无篇”。(2)诗中保留着玄言佛理,形成“山水加玄言”的固定模式,缺乏浑融完整的意境。

3.陶渊明、谢眺在表现自然美时有何不同?

陶诗胜人在不排,谢诗胜人正在排。

(1)从写意到摹象

①陶渊明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

②谢灵运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遗余力的描绘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力图真实再现出来。山姿水态占据诗中主要的地位。

(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①陶渊明注重言外之意,发挥语言的启示性。

②谢灵运充分发挥语言的表现力,运用精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作精心细致的

4.鲍照

(1)诗歌内容:

①表现寒门压抑的痛苦,抒发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和抗争精神,充满怨愤不平之气息。

②边塞题材,描写边塞的艰苦及将士卫国的决心,渗透着激昂慷慨的情绪。

③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哀怨凄怆。

(2)诗歌特点:南朝情感最高亢的诗人

①乐府旧题,自创风格。

②抒情浓烈自由,情绪高亢,气势流畅。

③风格俊逸遒丽、奇矫凌厉,善用奇特的想象和比喻。

5.永明体

永明体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有意识运用声律规律写作的新体诗。永明体是从古代到近代的桥梁,对声律的规定是永明体诗学的核心标志着近体诗时代的开始。

6.谢眺齐梁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永明体”最杰出的诗人。

7.谢眺与谢灵运的比较P382

8.宫体诗

(1)“宫体”由萧纲倡导而兴起。宫体诗人指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陈后主及他们身边的文学侍从之臣。如徐摛、徐陵父子、庾肩吾、庾新、等。(2)宫体诗的特点:①就题材内容而言,主要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②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③艺术上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

9.南朝的骈俪文风

颜延之:典丽缜密,用典繁博。《陶征士谏》

谢灵运:写景状物,选字清新。《山居赋》①②

鲍照:调急韵险,奇丽风格。《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

第五章北朝文学

1.北朝三书: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

2.庾信字子山,集南北之盛,代表作《拟咏怀》

(1)前期的作品特点

①前期作品带有典型的南方文学特点。

②风格清靡,文辞富丽精致,注重用典。

③题材主要有咏自然之物,咏身边的物品和与女性有关的题材,有鲜明的宫体文学的印记。

(2)后期的诗歌特点:

①以乡关之思为哀怨之辞,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充满深切的情感,笔调劲健苍深,艺术上也更为成熟

②感伤时变,魂牵故国。叹恨羁旅,忧嗟身世。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1.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2.名解:

志怪小说:

志怪: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之事,虽然许多作品表现宗教迷信思想,但保存了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志怪小说素材是社会上流传的巫术灵验故事。

志人小说:

①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

②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风气互相促进,其编纂适应了社会需要。

3.干宝《搜神记》:

①记载很多“古今神袛灵异人物变化”的故事。

②是继承先秦两汉以来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而又有所发展的一部志怪小说。

③尚处于萌芽阶段,记事简约,文字朴素。但也有不少优秀篇章,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离奇。

4.刘义庆《世说新语》

①又称《世说》、《世说新书》

②主要内容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是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③依内容分为三十六门。

5.《世说新语》艺术特色:“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1)通过独特的言行举止表现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特点。

(2)刻画人物表现手法多样①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②运用富有个性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形态。

(3)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20XX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复习笔记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筮辞) 理解: 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1.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神魔(怪)小说:出现于明代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它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风格上尚“奇”贵“幻”。它是在“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和道教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字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 “四声猿”:“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本短戏。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正确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 1、关于神话得产生,一向比较通行得解释有两种:一种就是劳动说,另一种就是( ) A、宗教说 B、游戏说 C、模仿说 D、宣泄说 2、《诗经》得传统分类就是( ) A、南、风、雅 B、风、雅、颂 C、雅、颂、南 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得类别就是( ) A、哲学散文集 B、历史散文集 C、文学散文集 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得历史时期就是( ) A、先秦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得主要手法就是( ) A、重言 B、卮言 C、寓言 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得全式就是( ) A、四言体 B、五言体 C、七言体 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得李斯散文最鲜明得特色就是( ) A、流畅谐偶 B、铺陈排比 C、质实无华 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得评价就是( )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得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就是( ) A、记述历代帝王得兴衰沿革 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得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得家族兴衰 D、记述王侯各国得史实与状况 10、《汉书》所属得历史编自体例就是( ) A、编年史 B、纪传体通史 C、断代史 D、国别史 11、枚乘得《七发》所标志得赋体发展阶段就是( ) A、骚体赋得终结 B、抒情小赋得开端 C、骈赋得开端 D、大赋文体得形成 12、形制完整得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得时期就是( ) A、西汉中期 B、西汉末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得名句就是( )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14、刘桢诗歌得风格就是( )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得描述就是( )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心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D 10、C 11、D 12、C 13、B 14、C 15、A 1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得创作倾向就是( )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C、农事家常,怡然自适 D、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17、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得性格表现就是( ) A、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恬静寡欲 B、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C、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D、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8、前人对左思生平得评价就是( ) A、寻山陟岭,必造幽峻 B、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C、貌寝口讷,不好交游 D、少负壮志,有纵横才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P.27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P.34-P.49 4、《尚书》以记言为主。P.58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P.77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P.85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P.92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P.94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P.105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P.124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P.125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总纲与原则 在你开始这份笔记的学习之前,我想先让你明白一件事:文学史不是死的文学史,它是活生生的我们的伟大作家们在文学的园地上辛勤耕耘的成果,同时更是他们心力的凝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恶都原原本本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的书上。当时活生生的感情,我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感情,以作者当时的情境、身世、性格能真实处境来还原历史、还原作品本来面目、最后珠串而成文学史,简言之:你们学习文学史和背诵文学史的途径和目标只有一个:用自己的理解描绘文学史的轮廓,或者说叫做重写文学史。 其实所有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都是相通的,归纳总结、联想记忆、滑稽谐音等等,文学史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要以最真诚的态度来对待文学史,同样的,在其中要贯穿自己对文学史中文学家、文学思想、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的理解。我说的重写文学史当然不是摒弃各位先贤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而是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敏锐地体察到那些文学史书籍上不能言传出来的关于某位作家或事件的精髓,这是理解层面的。也就是说:重写文学史是一个在研读文学史书籍的基础上更深入一层的理解,而非解构文学史或者否定文学史。 在记忆层面更是这样。我曾经接触到过部分考生,他们笃信的只有一条,就是“只要我把文学史上的内容都背会了,考试肯定就没问题了”,我告诉他们有的考研题目综合性非常强,像一套试卷最后的论述题,常常会让你横向比较两部作品或两位作品中的人物等等,更有类似于诗词赏析之类的题目,这些都是文学史中所没有的。然而他会告诉我“那我找本文学史真题答案的参考书,把那上面的所有题目都背会了,不是就行了吗?”想要说的是,我曾经也走过同样的弯路,出于对自己记忆力的高度自信,我们常常忽略了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其实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我们文科的东西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能够了事的,当然脑子里要有大量的书本知识,但是这些都需要先理解了然后吸收,只有这样,你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不但容易记住,而且更能由死的知识变换为活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 1、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上官体”。(古代文学史2P22—23) 2、盛唐时期的诗人,按照他们的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_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___。(古代文学史2P39) 3、《诗经》__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4、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__李斯。 5、“骚”指_《离骚》_,代表楚辞。 6、《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仁_。 7、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P64 8、《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P140 9、《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P216 10、南歌的抒情长诗_西洲曲______和北歌的叙事长诗____木兰诗_______被称为南北朝乐府双壁。 11、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2、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3、__《孔雀东南飞》_____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 我国 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者为徐陵。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5、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识到:“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朴素的辩 证观点。 1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17、_曹植___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 18、刘义庆的《__世说新语___》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 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19、有人推尊王维为“诗佛”,他写过一些著名的赠别朋友的抒情诗句,其中_《渭城曲》_被谱成《阳光三叠》的送行乐曲,成为 众所周知的名作。 20、《文心雕龙》是刘勰的作品。 二、名词解释。 1、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 年号。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 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 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 统一天下的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笔记讲解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 复习笔记摘要

目录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1) 一、日本历史分期 (1) 1.早期历史 (1) 2.封建社会 (1) 3.近代社会 (1) 4.战后社会 (1)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 1.上古文学 (1) 2.中古文学 (2) 3.中世纪文学 (2) 4.近世文学 (2) 5.近代文学 (2) 第一章上古文学 (3) 一、散文 (3) 1. 神话等 (3) 2.祭祀文学 (3) 二、韵文 (3) 1.记纪歌谣 (3) 2.《万叶集》 (3) 3.汉诗文 (3) 第二章中古文学 (4) 一、散文 (4) 1.物语文学 (4)

2.说话 (4) 3.日记文学 (4) 4.随笔 (4) 二、韵文 (5) 1.汉诗 (5) 2.和歌 (5) 3.歌谣 (5) 三、艺能 (5) 1.雅乐 (5) 2.田乐 (5) 3.猿乐 (5) 第三章中世纪文学 (6) 一、散文 (6) 1.物语文学 (6) 2.说话 (6) 3.随笔 (6) 4.日记.纪行(游记) (6) 二、韵文 (7) 1.和歌 (7) 2.连歌 (7) 3.歌谣 (7) 4.汉诗文 (7) 第四章近世文学 (8) 一、诗歌 (8) 1.俳谐 (8) 2.狂歌 (8) 3.川柳 (8)

4.和歌 (8) 5.国学 (8) 二、戏曲 (8) 1.净琉璃 (8) 2.歌舞伎 (8) 三、小说 (8) 1.假名草子 (8) 2.浮世草子 (8) 3.读本 (9) 4.洒落本 (9) 5.人情本 (9) 6.滑稽本 (9)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一、日本历史分期 1.早期历史 旧石器时代(——约1万2千年前) 绳文时代(约1万2千年前——公元前3世纪) 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 古坟时代(300——600) 2.封建社会 飞鸟时代(600——710) 奈良时代(710——794) 平安时代(794——1190) 镰仓时代(1190——1334) 南北朝时代(1334——1392) 室町时代(1392——1573)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1 江户时代(1603——1868) 3.近代社会 明治时代(1868——1912) 大正时代(1912——1926) 昭和时代前期(1926——1945) 4.战后社会 昭和时代后期(1945——1988) 平成时代(1988——今)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上古文学 以奈良时代为主,时间跨度主要在8世纪(<日>上代文学)。 1室町时代末期和安土桃山时代合称“战国时代”。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4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填空1 1、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上官体”。(古代文学史2 P22—23) 2、盛唐时期的诗人,按照他们的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_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___。(古代文学史2 P39) 3、《诗经》__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4、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__李斯。 5、“骚”指_《离骚》_,代表楚辞。 6、《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仁_。 7、《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P64 8、《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P140 9、《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P216 10、南歌的抒情长诗 _西洲曲______ 和北歌的叙事长诗 ____木兰诗_______ 被称为南北朝乐府双壁。 11、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2、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3、__《孔雀东南飞》_____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者为徐陵。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5、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识到:“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朴素的辩证观点。 1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17、_曹植___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 18、刘义庆的《__世说新语___》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19、有人推尊王维为“诗佛”,他写过一些著名的赠别朋友的抒情诗句,其中_《渭城曲》_被谱成《阳光三叠》的送行乐曲,成为众所周知的名作。 20、《文心雕龙》是刘勰的作品。 填空2 1.“文章四友”指:___杜审言、苏味道、崔融、李峤_ 2.薛道衡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最著名的作品__《昔昔盐》___。(古代文学史2 P20 ) 3.《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P140 4.“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有__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__ 5.“文章四有”和“沈,宋”,属于“台阁体”诗人,为唐代_____律_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7.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__现实主义___诗人。他的诗被公认为__诗史___。 8.《木兰诗》和《___孔雀东南飞_》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壁”,异曲同工,后先辉映。 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4、《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5、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6、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7、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8、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9、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10、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1、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2、《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 导论 第五篇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二章《诗经》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第七章两汉辞赋 第八章两汉诗歌 第九章建安诗歌 第十章正始诗歌 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 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 第十八章李白 第十九章杜甫 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节初民得歌谣☆☆☆☆☆☆ 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 知识点一神话释义 神话得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