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化基础知识

1.1 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化是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国家信息能力是国家竞

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

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井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

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

社会财富,被认为是与土地、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因特网开辟了无限广阔

的信息空间,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崭新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

的相互激荡。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

益显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信息化使现代战争形

态发生重大变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全球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发展失

衡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全球信

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

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震撼全球,

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1.1-1信息

1.关于信息的基本概念

各种文献中有许多对于信息的不同理解和表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几种。控

制论的创始人维纳( Norbert Wiener)认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这

个论述第一次把信息与物质和能量相提并论。信息论的奠基者香农(Claude E.Shannon)认为: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个论述第一次阐明了信息的功能和用途。比较流行的另一种说法认为:信息是事先不知道的报导。还有,哲学界认为:信息

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方式。

不难发现,以上这些说法不完全一致。维纳的说法和哲学界的说法是从客观的角度

给出的表述,香农的说法和另一种流行说法是从信息接收者的角度给出的判断。

总的来说,信息的概念存在两个基本的层次,即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前者是

纯客观的层次,只与客体本身的因素有关,与主体的因素无关:后者则是从主体立场来

考察的信息层次,既与客体因素有关,也与主体因素有关。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因为

它的纯客观性而成为最基本的概念,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则因为考虑了主体因素而成

为最适用的概念。

2.本体论信息概念

事物的本体论信息,就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按照这个定义,所谓得到了某个事物的本体论信息,就是知道了这个事物处在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以及这个运动状态会按照什么方式发生变化。

这里所说的“事物”既可以是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可以是主观领域的精神现象;“运动”是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或过程:“状态”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相对

稳定的形态;“状态变化方式”是指事物运动的动态变化情形。由此可见,哪里有事物和

事物的运动,哪里就必然有本体论信息的存在。世间事物无处不在,本体论信息无处不有,本体论信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源泉。

3.认识论信息概念

主体关于某个事物的认识论信息,就是主体对于该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状态变化方式的具体描述,包括对于它的“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含义和价值的描述。由于引入了主体昀因素,认识论信息的内涵变得比本体论信息更丰富了。按照这个定义,所谓得到了某个事物的认识论信息,就是不仅知道了这个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表现形式,而且知道了这种“状态和方式”的含义以及它们对主体的价值。

因此,如果获得了足够的认识论信息,就可以根据它的形式、含义和价值做出恰当的判断和决策。反之,没有充分的认识论信息,人们的决策就可能带上盲目性。这就是认识论信息在认识论意义上的巨大作用。

从上面给出的定义可以看出,认识论信息与本体论信息是相通的,它们共同的核心都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不仅如此,两者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基本条件就是主体因素:引入主体因素,本体论信息就转化为认识论信息:去除主体因素,认识论信息就转化为本体论信息。人类认识世界的任务和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要把本体论信息恰如其分地转化为认识论信息,为其后的决策提供依据。

1.1.2信息化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高级进程,它的核心是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创建信息时代社会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祁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

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启示我们: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它的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它的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它的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它的目标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

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1.1.3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6个要素,这6个要素按照图1-1所示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1.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是指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是信

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信息技术应用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效益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向其他5十要素提出需求,而其他5个要素又反过来支持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就是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劳动效率,提供经济效益,提升产业结构和素质,推进国民经济更加迅速、健康的发展,从而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2.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材料资源和能源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姿源。信息

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是衡照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

4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

志。信息资源在满足信息技术应用提出的需求的同时,对其他4个要素提出需求。

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界,可以开发利用的材料资源和能源资源是有限的,

绝大多数又是不可再生、不可共享的。而且,对材料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自然界的破坏。与此相反,信息资源是无限的、可再生的、可共享的,其开发利用不但很少产生新的污染,而且会大大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从而相应地减少了污染。

3.信息网络

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

必要手段。只有建设先进的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益。信息网络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在满足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分布处理所需的传输与通信功能的同时,对其他三个要素提出需求。

目前,人们通常将信息网络分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这三种网络有各自的形成过程、服务对象、发展模式。三种网络的功能有所交叉,又互为补充。三种网络的发展方向是:互相融通,取长补短,逐步实现三网融合。我们必须积极支持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的发展,处理好三网之间的关系,促进三网逐步融通和融合,保证哉国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4.信息技术和产业

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大国,又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也不应该过多依靠从国外购买信息技术和装备来实现信息化。我国的国家信息化必须立足于自主发展。为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关键的信息技术和装备必须由我们自己研究、制造、供应。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自主的信息产业,才能满足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网络建设的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品与软件产品、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这也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从而带动我国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

5.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只有尽快建立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和管理队伍,才能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信息化体系各要素都需要多门类、多层次、高水平人才的支持。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普及教育等多种途径,以及函授教育、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手段,加快各类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化基础知识 1 概述 信息化的兴起,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信息技术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1.1 信息与信息处理 1.1.1信息的含义 对信息的概念的不同理解 经济管理学家:信息是提供决策的有效数据 物理学家:信息是熵。 数学家:信息论不过是概率论的发展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美国数学家):信息是人和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互相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信息论的奠基人申农(美国数学家):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它的功能就是消除不确定性。 计算机科学家:信息是电子线路中传输的信号 信息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起来的信号序列所揭示的内容。 例1:写作是信息的书面存储。 例2:一份公司报表,为公司职员或同行所获,可能成为重要文件,即得到了信息;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毫无用处,即没有获得信息(申农)。 1.1. 2 信息分类与来源 (1)信息分类 宇宙信息; 地球自然信息; 人类社会信息。 (2)信息的来源

书本;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各种报告; 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 具体事物。 1.1.3信息的特征 客观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依附性(依附于一定物质载体才能存在); 可塑性(可以被加工和进行载体转换); 共享性(同时为多个主体所拥有,如网上看新闻); 相对性(不同使用者具有不同使用价值); 时效性(某一时刻价值很高,过了这一时刻,可能一点价值也没有); 传递性(时空上都可传递空间的传递称通信,时间上的传递称存储)。1.1.4 数据、信号、消息、知识与信息 数据: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它可以用人工或用自动化的装置进行通信翻译转换或进行加工处理(ISO定义)根据这个定义,常规意义下的数字、文字、图形图象、声音、视频图象等都是数据。 数据与信息:数据与信息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常用词,容易混淆。信息是有用的,经过加工的数据,数据是信息的素材。数据是处理过程的输入,而信息是输出,如图所示。 人们可以通过原始数据的加工获取信息,但并非一切数据都能产生信息。信息是最新的,并在需要时便能获得。信息应具有相关性、及时性、准确性、简洁性和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 中国管理传播网作者:刘德三来自:中国商报阅读:372时间:2003-12-15推荐: 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长远战略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技术战略和实施战略和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抉择。 每个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面临的都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而信息化正在以破竹之势推动着传统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手段和自动化程度,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迅速摆脱落后工艺和技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跳跃式发展,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 什么最重要 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企业的战略和赢利能力,即商业模式和能运用这种模式与时俱进的企业决策者。专家指出: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两个能互为补充,相互依存的工具,想要长期创造价值的企业都需要。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目前经营环境下赖以赢利的逻辑,商业模式包括企业同所有与其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出的价值建议,为了兑现建议和利用所获得的回报所进行的经营活动;它是每一个企业经营组织中的最基本的元素构成。而战略则包括公司在产业中、在行业中的长期目标、战略定位,建立一个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能持续赢利的框架。但是,对企业自身商业模式的了解和掌握并不能取代企业的战略。战略突出的是企业独特的个性(特色),是别人所没有的,它是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企业获得持续成功,做强做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说企业的战略是企业的灵魂。 信息化目的何在 很多人会说“信息化是为了节约成本”,这样的回答是不全面的,因为信息化的投入不能简单认为是一种成本问题,而是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就是为客户增加新的价值,而且可以实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企业的战略是否与信息化战略相匹配、相协调,企业的战略有成本型、流程型、战略型,还有强调个性的差异型,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信息化就是为了节省成本。 实现企业的信息化不是目的,企业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和资源,通过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新的平台,为提高企业综合运作能力,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有效支撑。更明确地说,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赢利能力,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如果说商业模式指导企业日常的经营运作,那么战略则告诉企业如何改变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捕捉新的商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赢利。企业的商业经营模式是企业赢利、创造业绩的工具,是各个企业十分关注的重点。而今天的投资者,尤其是高科技、高风险的投资者变得越来越成熟,风险投资商之所以关心商业模式,是因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怎样才有利可图,又能预测风险并能规避风险的思考谋划之上的。投资商们需要清楚地了解掌握所投资的企业未来业绩如何。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赢利模式来考虑。 如何实现信息化 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长远战略

计算机1级基础知识

判断 1.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类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数据密集型、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Y 2.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Y 3.在数据库中降低数据存储冗余度,可以节省存储空间,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因此数据库的数据冗余度应该做到零冗余。N 4.关系数据库采用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各类实体及其间的联系,二维表由行和列组成。一个关系数据库由许多张二维表组成。Y 5.DBMS提供多种功能,可使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用不同的方法在同一时刻或不同时刻建立,修改和查询数据库。Y 6.DBMS一般都具有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功能,由此实现对于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控制。Y 7.由于DBMS提供模式转换机制,可以做到应用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当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应用程序。Y 8.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用于数据表示和操作的一组概念和定义。在关系数据模型中,对关系操作的结果也是关系。Y 9.描述关系模型的三大要素是:关系结构,完整性和关系操作。Y 10.关系模式的主键是一个能惟一确定该二维表中元组(行)的属性组(也可以是单个属性)。Y 11.在一个关系数据库中存在多张二维表,这些二维表的“主键”不允许相同。N 12.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模式“主键”不允许由该模式中的所有属性组成。N 13.在关系数据库中,用关系数据模式R说明关系结构的语法,每个符合语法的元组都能成为R的元组。N 14.一个关系数据库由许多张二维表组成。二维表相互之间必定都存在关联。N 15.关系数据库中的“连接操作”是一个二元操作。它基于非共有属性把多个关系组合起来。N 16.为了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库访问,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一般都配置有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供用户使用。Y 17.数据库一般的应用情况可能是:①用户与数据库不在同一计算机上,必须通过网络访问数据库。②被查询的数据存储在多台计算机的多个不同数据库中。Y 填空 18.目前为关系数据库配备非过程关系语言最成功且应用最广的语言是__?__。SQL 19.电子商务中交易商品有两种:一是有形商品的电子订货和付款;二是__?__和服务。无形商品 20.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上实现,这种方式被称为__?__。电子政务 21.利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和教师可以异地完成教学活动,这种教育模式被称为__?__。远程教育 单选 22.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绝大部分数据是持久的,它们不会随着程序运行结束而消失,而需要长期保留在________中。A A. 外存储器 B. 内存储器 C. cache存储器 D. 主存储器 23.以下所列各项中,________不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具有的特点。D A.涉及的数据量很大,有时甚至是海量的 B.除去具有基本数据处理的功能,也可以进行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服务 C.系统中的数据为多个应用程序和多个用户所共享 D.数据是临时的,随着运行程序结束而消失 24.以下列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抽象结构层次,在系统中可实现分类查询的表单和展示查询结果的表格窗口________。C A.属于业务逻辑层B.属于资源管理层

企业信息化的七个关键

企业信息化的七个关键 制定信息战略、机制和体制保证、诊断咨询、慎选合作伙伴、基础数据整理与挖掘、项目治理、建立学习型组织和知识治理。 制定信息战略 IT不是万能的,没有IT是万万不能的。哪些IT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治理水平是有用的,哪些作用是有限的,这既是企业高层决策者在战略上需要思索的咨询题,也是在制定企业战略和企业信息战略时需要考虑的。 美国Kearney咨询公司曾对40家最成功的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发觉:只有11%的公司没有企业战略打算,而70%的公司既有企业战略打算、又有企业信息系统打算,其余的公司至少有其中之一。关于成功的企业来讲,企业战略规划和企业信息战略规划几乎是同等重要的。美国Kmart公司在业绩不佳时,决定关闭其下属的几十家店铺,而列入裁员名单的第1个人确实是公司的CIO。尽管他为公司做出过专门大奉献,然而,因为企业信息战略的失误导致了企业业绩大幅度下滑,他便不得不为此承担责任。 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看,第一应当明确企业的任务、使命以及长远的进展目标。其次,要定义企业与外部经营环境的关系,明确差不多的对待外部竞争势力的方法。例如:企业的资金从哪里获得,企业的客户是谁?合作伙伴是谁?另外,企业还应当明确实现以上目标的指导性原则、政策,能够起到统一各种意见的作用,成为企业内部众人作决策的指针。这也包括了企业专门的治理政策,资金政策,聘请职员的政策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进展和普及,新世纪企业战略的实现差不多离不开信息技术。美国治理战略专家、哈佛大学教授波特曾经指出: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差不多竞争势力有5种:来自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来自于客户的竞价能力;来自于供应商的竞价能力;来自于潜在的竞争者;来自于替代商品。而信息技术正能够在企业与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竞争活动中能够发挥作用。正因为信息技术对企业战略的阻碍关系重大,因此企业应当有明确的信息战略。 企业信息战略能够以企业战略为基础来制定,也能够和企业战略的某些重要部分整合起来,或者完全与企业战略合为一体。这要按照具体的业务内容和信息技术运用的程度来确定。 和企业战略类似,企业信息战略也应当有其进展目标和远景,同时有对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以及近期的工作目标、信息部门的职责、企业的信息政策等。 为了做好企业的信息战略规划,企业应当由CIO负责,组织相应的人力,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细致的调查和深入的讨论。也能够先制定几个不同的方案,按照企业的进展目标和资源投入的打算,最终选出合适的方案。在此过程中,能够从方案所需要的成本、实现时刻、所需要的资源,以及参考行业内基准信息,考虑企业战略进展目标等方面进行论证,最后确定并实施。

信息化武器装备基础知识

信息化武器装备基础知识 武器装备是军队的工具,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从根本上说都是有武器装备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就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导致高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武器装备大量涌现和广泛使用,标志着信息化武器装备时代的初步形成。要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深刻认识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特点,了解其对现代作战带来的巨大影响,探索我军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的正确道路。 一、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指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现代高技术,具备信息探测、传输、处理、控制、制导对抗等功能的作战装备和保障装备。具有以下特点: (一)智能化 所谓智能化,就是指信息化武器采用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相应软件,使武器部分具有人的大脑的思维功能,能利用自身的信号探测和处理装置,自主地分析、识别和攻击目标。现代化的导弹,与传统武器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部分地具有了人的思维功能。导弹敏感部件测定自身运动参数和外部信息,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即可判断分形状态和位置偏差,进行修正后控制导弹飞向目标。以往武器打击力、机动力的提高,都不过是对人的体力的延伸,只有信息化武器才开始对人的脑力加以延伸。 (二)网络化 所谓网络化,就是利用信息网络将单件武器装备连接成为一个具有互连互通操作能力的大系统。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今天,由电缆、光纤和无线电台、卫星等各种电子设备构成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信息公路”,密布于陆上和地下、海上和海下、天空和太空等各种空间,这些“信息公路”链接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无缝链接、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这个信息网络,把分散在世界各地、部署于陆、海、空、天的所有武器系统和指挥体系连接在一起,将各种武器系统综合集成为作战大系统。无论坦克、飞机、舰艇和卫星怎样分散部署,无论这些武器身在何处,只要想用它来打仗,随时调用都能做到“指哪打哪”,实施精确打击。 (三)一体化 一体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功能上的一体化,即过去由几件装备遂行的作战职能,现在由一个武器系统来完成;二是结构上的一体化,即通过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把战场上各军兵种的武器装备联为一体,使各种作战力量紧密配合、协调行动,提高整体作战。必如,C4ISR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之大成的一体化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二、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种类 (一)信息战装备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战略 中国管理传播网作者:刘德三来自:中国商报阅读:372 时间:2003-12-15 推荐:海浪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长远战略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技术战略和实施战略和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抉择。 每个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面临的都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而信息化正在以破竹之势推动着传统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手段和自动化程度,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迅速摆脱落后工艺和技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跳跃式发展,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 什么最重要 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企业的战略和赢利能力,即商业模式和能运用这种模式与时俱进的企业决策者。专家指出: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两个能互为补充,相互依存的工具,想要长期创造价值的企业都需要。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目前经营环境下赖以赢利的逻辑,商业模式包括企业同所有与其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出的价值建议,为了兑现建议和利用所获得的回报所进行的经营活动;它是每一个企业经营组织中的最基本的元素构成。而战略则包括公司在产业中、在行业中的长期目标、战略定位,建立一个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能持续赢利的框架。但是,对企业自身商业模式的了解和掌握并不能取代企业的战略。战略突出的是企业独特的个性(特色),是别人所没有的,它是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企业获得持续成功,做强做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说企业的战略是企业的灵魂。 信息化目的何在 很多人会说“信息化是为了节约成本”,这样的回答是不全面的,因为信息化的投入不能简单认为是一种成本问题,而是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就是为客户增加新的价值,而且可以实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企业的战略是否与信息化战略相匹配、相协调,企业的战略有成本型、流程型、战略型,还有强调个性的差异型,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信息化就是为了节省成本。 实现企业的信息化不是目的,企业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和资源,通过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新的平台,为提高企业综合运作能力,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有效支撑。更明确地说,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赢利能力,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如果说商业模式指导企业日常的经营运作,那么战略则告诉企业如何改变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捕捉新的商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赢利。企业的商业经营模式是企业赢利、创造业绩的工具,是各个企业十分关注的重点。而今天的投资者,尤其是高科技、高风险的投资者变得越来越成熟,风险投资商之所以关心商业模式,是因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怎样才有利可图,又能预测风险并能规避风险的思考谋划之上的。投资商们需要清楚地了解掌握所投资的企业未来业绩如何。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赢利模式来考虑。 如何实现信息化 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站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考虑,必须依据企业的经营、营销竞争战略考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长远战略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技术战略和实施战略和策略。 经营环境在变化,市场在变化,竞争对手在变化,企业的战略策略、管理也要随之调整,战略策略的重大变化和重大调整要在ERP工程实施前进行。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处理既要慎重,又要果断,既要有快速反应,有预案可供选择,又要有坚强的组织保证,使问题尽早发现,解决于萌芽状态之中,尽量减少影响,降低损失。

信息化基础知识题库1-1-8

信息化基础知识题库 1-1-8

问题: [判断题]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是不允许商业银行动用的。 A.正确 B.错误 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不允许商业银行动用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可以允许商业银行动用

问题: [单选]建立企业信息系统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下原则不适当的是() A.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 B.应该自上而下地规划和实现 C.应该支持企业各个管理层的需求 D.应该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的信息 支持整个企业需求的信息系统规模都比较大,这样大的系统应该是自上而下地规划,和自下而上地分步实现。这样,信息系统就可以按部就班地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建设,并照顾到企业的重点部门和资金投入的能力。

问题: [单选]关于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比较,以下论述不正确的是() A.办公手段不同 B.与公众沟通方式存在差异 C.业务流程一致 D.电子政务是政务活动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所谓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办公,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电子政务建设不是简单地将政府原有的职能和业务流程计算机化或网络化。由于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政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难度大大降低,使得政府在行为方式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优化重组成为现实。所以电子政务是一项重要的政府创新,是政务活动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可以导致政府结构的调整以及业务流程的重组,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传统的政务办公以纸质文件或传统媒体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媒介,而电子政务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协同办公系统、Internet网站等交换、发布信息,办公手段和其与公众沟通的手段有了重大的变化,变得交互性更强、效率更高。 (广东11选5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332236166.html,)

公司信息化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制度Microsoft Office

公司信息化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信息化系统的权限管理工作,明确系统用户权限的管理职责,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相关名词解释 信息化系统:公司ERP系统,炼钢生产管控系统、报表系统、在线质量判定系统、物资计量网、调度日报系统、能力计划系统、物资计量系统、热轧自动仓储、冷轧自动仓储、一卡通、OA、内网、文档管理、IT运行管理等系统。 权限:在信息化系统中用户所能够执行的操作及访问的数据。 第三条本制度的适用范围为公司各单位,其中派驻站、ERP权限变更按照其归属部门流程提报。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四条运营改善部作为信息化系统用户权限的归口 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各系统内用户权限的命名、审批、上报、配置、监控、删除、通知和培训等管理工作。负责《公司信息化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制度》的修订、培训、实施、检查。 第五条各相关部室和作业部负责指定本单位权限管理员和权限审批者参与权限管理工作,权限管理员负责本单位信息系统权限的收集、申请、下发、测试、反馈;权限审

批者负责本单位申请的系统权限进行审批把关,并对权限申请后形成的业务结果负责。 第六条系统用户负责本人权限测试、保管工作;负责权限密码泄密后的上报和密码更换工作;负责依据本人权限进行相应系统操作。 第三章系统用户权限管理 第七条用户权限的申请 业务部门根据实际业务,需要新建(变更)信息化系统用户的权限,由本部门权限管理员在公司IT运行管理系统中填报权限新增(变更)申请。 第八条用户权限的审批 信息系统用户权限新增(变更)申请在公司IT运行管理系统中由申请单位权限审批者进行审批。 第九条用户权限的系统实现 经公司IT运行管理系统申请的系统权限,由运营改善部权限管理员于收到权限申请后一个工作日内完成权限审批、配置、变更工作,对于审批通过的ERP权限申请,由运营改善部按照《R/3系统用户申请表》、《用户权限变更申请表》要求完成上报工作。 第十条用户权限的系统测试 申请单位权限管理员在接到权限配置完成的信息后,应及时通知相关用户,在两个工作日之内完成系统权限测试,存在问题的由权限管理员反馈运营改善部。申请单位权限管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1 重点知识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1.有关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几种影响较大的对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1)信息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容。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容。 (3)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信息是物质系统中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通俗地说: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映,是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容。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社会性、传载性、不灭性、共享性、时效性、能动性。 3. 信息的分类 对信息进行分类的常见的8 种方法:容上、存在形式上、状态上、外化结果上、符号上、信息流通方式上、信息论方法上、价值观念上。 (二)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简要掌握信息在现代中的5 点作用:认知作用、管理作用、控制作用、交流作用、娱乐作用。 (三)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这些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指完成信息产生、获取、检索、识别、变换、处理、控制、分析、显示及利用的技术。 2. 信息技术的三个发展时期 ⑴以人工为主要特征的古代信息技术;⑵以电信为主要特征的近代信息技术;⑶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的体系信息技术是一个由若干单元技术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又是一个多 层次、多侧面的复 杂技术体系。信息技术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层次。 ⑴主体层次: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①信息存储技术;②信息处理技术;③信息传输技术; ④信息控制技术。 ⑵应用层次:是信息技术的延伸部分。 ⑶外围层次:是信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4.信息技术的特点

信息化培训总结

教育技术培训总结 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挑战,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教师,我在北山口乡中参加了巩义 市教育技术中级的培训,在学习中我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 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总之,对我来说,不管 是技术上还是在思维和高度上都带给我非同一般的震撼。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 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 , 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 ; 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 , 师生平等 , 更易于理解与接受。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老师教学生学 , 老师再教学生再学 , 老师不教 学生不学的过程。现代教育是要学生学习变为学生要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 , 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 使学生学会学习 ,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 勇于提出问题, 主动探究 , 掌握学习的方法。 通过本次学习,我也新认识和学习了一些实用性极强的 软件,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本次培 训中用到的思维导图软件、网页设计软件,特别适用,有效 的降低了教学备课时的负担。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对于教学 技术的理解更加清晰。本次培训使我对于“问题的设计”、

“规划主题单元”、“设计单元学习评价”有了进一步的了 解。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在完成这样一个“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基本掌握在本 学科教学中应用计算机、互联网所必需的技术;同时,也感 受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取得和其他教师共同合作的经验, 明白了如何才能将技术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 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 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 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 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 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 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教 育技术”也有了新的认识,“现代教育不再是某一学科的教 育,而是各学科齐头并进,真正做到全面素质教育。随着素 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 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 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断的提高教学 能力和业务水平,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 总之 , 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 我一定扎实工作, 努力学习 ,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 做一名

企业信息化基础知识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 二、我们通常对信息化的理解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追求对信息化建设计算的投资回报率。由于各行业的特征各异,电子商务不一定是所有行业的福音。它能显著地降低信息收集、谈判等交易成本,但它不能显著改变生产、人力资源咨询、行业务流程重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项目监理制度和建立信息系统绩效评价体系等等。信息系统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助于扁平化管理;对外而言,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更好的利用外部信息、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商机。关键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程度的信息化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误区二: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步到位。只有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所处的环境、基础、人员素质等相适应时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果采取分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将是一个更有效、实用的方案,它将会给很多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好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做出一个比较长远的规划。然后根据预定的计划进行逐步的实施或做相应的调整。 误区三:在信息化建设中采用最先进的系统和模式。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有效、实用的的系统才是适合自己企业的系统。 误区四:系统会自动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目的目前主要还是需要在管理上动脑筋,而信息系统只是帮助企业进行规范管理的一个工具而已。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组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通常包括数据定义语言及其编译程序、数据操纵语言及其编译程序、数据管理例行程序等软件。

四、EDI技术:将贸易(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标准,形成结构化的 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五、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有哪些相关技术? 1、条码技术:是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诞生的,它是集编码、印 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型技术。 2、传真技术:有扫描技术,记录技术,同步同相技术,传输技术。传真的通信过 程包含扫描,光电变换,图象信号的传输,记录变换,收信扫描和同步同相。 3、CRM(客户关系管理):是指用计算机自动化分析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以及 应用支持等流程的软件系统。 4、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测绘测量为基础,以数据库作为数据储存和使用的数 据源,以计算机编程为平台的全球空间分析即时技术。 5、GPS(全球定位系统):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6、BI(商业智能):直接反映企业理念的个性和特殊性,是企业实践经营理念与创 造企业文化的准则,对企业运作方式所作的统一规划而形成的动态识别系统。 六、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 1、系统规划。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初步的调查,明确问题,确定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制定分阶段实施进度,再进行可行性研究; 2、系统分析。分析系统的业务流程、数据与数据流程以及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基础知识-答案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基础知识答案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系统维护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B) A.硬件设备维护 B.应用软件维护 C.代码维护 D.系统软件维护 2.属于系统安全保护技术的是(C) A.负荷分布技术 B.设备冗余技术 C.数据加密技术 D.系统重组技术 3.改正开发期间错误的过程是(C) A.完善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C.纠错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4.最难检测的程序错误是(C) A.语法错误 B.系统错误 C.逻辑错误 D.数据错误 5.使用不合理的或错误的数据进行系统测试的目的是保证系统的(B) A.正确性 B.可靠性 C.可理解性 D.可维护性 6.系统测试的步骤是(A) A.单元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B.系统测试、子系统测试、单元测试、验收测试 C.验收测试、系统测试、子系统测试、单元测试 D.单元测试、系统测试、子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7.系统设计报告应当作为新系统的(A) A.物理模型 B.逻辑模型 C.概念模型 D.参考模型 8.以下描述中符合“结构化设计”思想的是(A) A.系统模块分解要自顶向下逐步细化

B.系统模块分解要自底向上逐步抽象 C.对功能复杂的模块要尽量保持完整性 D.对功能简单的模块要尽量合并 9.对客户记录进行标记,符合条件的标为“T”,不符合条件的标为“F”,最适于采用的模块结构是(B) A.循环结构 B.选择结构 C.顺序结构 D.调用结构 10.模块的控制耦合是指(A) A.上下级模块之间传递控制信号 B.下级模块对上级模块传递控制信号 C.同级模块之间传递控制信号 D.上级模块对下级模块传递控制信号 11.“教师”实体和“课程”实体之间具有“讲授”关系;每位教师可以讲授1至4门课程,每门课程可由1至3位教师讲授;“教师”和“课程”之间的联系类型是(D) A.多对一 B.一对多 C.一对一 D.多对多 12.同时具有无逻辑含义和无法插入特点的代码类型是(C) A.表意码 B.成组码 C.顺序码 D.专用码 13.学生选课系统数据流程图中的“外部实体”可以是(D) A.学校、学生、教室 B.学生、课程、成绩 C.教师、职称、学生 D.学生、教师、教务处 14.数据流程图的两个显著特点是(D) A.逻辑性和继承性 B.可行性和抽象性 C.概括性和可行性 D.概括性和抽象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和意义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及意义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争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掌握的过程。因此,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有效利用。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1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 1.1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和采用企业重组理论建设,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和简化,使得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1.2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技术广泛而深人的应用。为此。要求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要求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逐渐摒弃旧的工作方式,学习掌握先进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并按先进的规程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1.3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对外交流,创造更多的商机 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特别是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环境的建立,为企业在网上做广告,利用网络宣传自己提供了物质基础。网络环境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对外交流,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目前,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技术得到大量采用,企业如不加强信息化建设,就无法实现对外交流,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更好地介入国内外市场。 1.4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建立信息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包括硬件购置、软件购置或开发、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长远大计,它的效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战略效益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就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为:(1)机构和业务流程的精简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2)实现

信息化相关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

信息化相关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 1、目前世界上最大得计算机互联网络就是()。 A)ARPA网 B)IBM网 C)Internet D)Intranet 答案(C) 2、计算机网络得目标就是实现( )。 A)数据处理B)信息传输与数据处理 C)文献查询D)资源共享与信息传输 答案(D)。 3、计算机网络最突出得优点就是( )。 A)运算速度快 B)运算精度高C)存储容量大D)资源共享 答案(D)。 4、在OSI参考模型得分层结构中“会话层”属第几层()。 A)1 B)3 C)5D)7 答案(C)。 5、局域网得网络软件主要包括()。 A)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网络应用软件B)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网络应用软件 C)网络传输协议与网络应用软件 D)工作站软件与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 答案(B)。 6、下列操作系统中,( )不就是网络操作系统。 A)OS/2B)DOS C)Netware D)Windows NT 答案(B)。 7、拥有计算机并以拨号方式接入网络得用户需要使用( )。 A)CD—ROM B)鼠标 C)电话机D)Modem 答案(D)。 8、下列四项中,合法得IP地址就是( )。

A)210.45.233 B)202.38.64.4C)101.3.305.77D)115,123,20,245 答案(B)。 9、下列四项中,合法得电子邮件地址就是( )。 A)Zhou-em、hxing、 B)Em、hxing、,cn-zhou C)Em、hxing、zhou D) 答案(D)。 10、以下单词代表远程登录得就是()。 A) B)FTP C)GopherD)Telnet 答案(D) 11、用户要想在网上查询信息,须安装并运行得软件就是( )。 A)HTTD B)Yahoo C)浏览器D)万维网 答案(C)。 12、完成路径选择功能就是在OSI模型得(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 答案(C)。 13、在TCP/IP协议簇得层次中, 保证端-端得可靠性就是在哪层上完成得?() A、网络接口层B、互连层C、传输层 D、应用层 答案(C)。 14、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得网络层对应得就是()。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答案(B)。 15、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得就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答案(B)。 16、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得资源包括()。

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化基础知识 1.1 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化是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国家信息能力是国家竞 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 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井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 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 社会财富,被认为是与土地、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因特网开辟了无限广阔 的信息空间,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崭新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 的相互激荡。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 益显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信息化使现代战争形 态发生重大变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全球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发展失 衡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全球信 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 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震撼全球, 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1.1-1信息 1.关于信息的基本概念 各种文献中有许多对于信息的不同理解和表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几种。控 制论的创始人维纳( Norbert Wiener)认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这 个论述第一次把信息与物质和能量相提并论。信息论的奠基者香农(Claude E.Shannon)认为: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个论述第一次阐明了信息的功能和用途。比较流行的另一种说法认为:信息是事先不知道的报导。还有,哲学界认为:信息 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方式。 不难发现,以上这些说法不完全一致。维纳的说法和哲学界的说法是从客观的角度 给出的表述,香农的说法和另一种流行说法是从信息接收者的角度给出的判断。 总的来说,信息的概念存在两个基本的层次,即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前者是 纯客观的层次,只与客体本身的因素有关,与主体的因素无关:后者则是从主体立场来 考察的信息层次,既与客体因素有关,也与主体因素有关。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因为 它的纯客观性而成为最基本的概念,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则因为考虑了主体因素而成 为最适用的概念。 2.本体论信息概念 事物的本体论信息,就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按照这个定义,所谓得到了某个事物的本体论信息,就是知道了这个事物处在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以及这个运动状态会按照什么方式发生变化。 这里所说的“事物”既可以是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可以是主观领域的精神现象;“运动”是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或过程:“状态”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相对 稳定的形态;“状态变化方式”是指事物运动的动态变化情形。由此可见,哪里有事物和 事物的运动,哪里就必然有本体论信息的存在。世间事物无处不在,本体论信息无处不有,本体论信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源泉。

最新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我参加了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班,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与同行们的交流更是开阔了我的视野,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可以说这两天的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来得及时,来得实在,我觉得受益匪浅,深受启迪。 1.提升视野,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魅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通过变革学习方式,以促进学习者发展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并逐步探索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和挑战。来自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的王广军老师给我们做了《2015年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经验分享》的报告。老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2015年的参赛基本情况,包括教学大赛的组织、申报、评审、评奖,还分享了自己的参赛体验并欣赏了国赛的一些经典作品。那些优秀的作品提升了我的视野,感觉到先进的多媒体应用在教学上的巨大魅力,我憧憬未来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激发了我深入钻研信息技术的信心和决心。 2.多媒体、网络平台辅助教学,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 培训的第二天,我们做了《职业学院师资培养及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讲座,她给我们提出了职业教育需要创新教育的观念。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网络平台作为教学的一项辅助手段,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网络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提前自学,通过系统分析提前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更好的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我们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形式多样的学生自学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时时冲击着我的大脑,可以说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 3.更新观念,全方位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技巧 在这几天的培训中,几位专家都提到了微课教学,特别是山东商学院的张宗国主任在给我们做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现》的报告上,除了讲解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外,重点给我们说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技巧和微课的制作,这一点我颇有感想。张主任介绍微课是利用数分钟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的一种微视频。它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不能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