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幼儿园班级科学活动区域的建构策略

幼儿园班级科学活动区域的建构策略

幼儿园班级科学活动区域的建构策略
幼儿园班级科学活动区域的建构策略

幼儿园班级科学活动区域的建构策略

摘要:班级科学活动区域是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彰显幼儿自主探究、自由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教育方式,建构良好的班级科学活动区域对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促进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区域活动;科学领域

幼儿园班级科学活动区域是幼儿园活动室中创设的用

于幼儿科学探究的场所,也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建构良好的幼儿园班级科学活动区域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的要求以及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创设形态丰富的班级科学区域,营造温馨自主的活动氛围

(一)构建班级科学发现区

科学发现区是引导幼儿进行科学发现与探索,获得科学经验和科学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班级科学发现区的构建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为科学发现区提供丰富的材料:包括一般设备,

如放大器械,包括三脚架、放大镜、显微镜等;用于实验的基本设备,如勺子、滴管、镊子等;用来分类或储存的容器,如分类盒或玻璃瓶子;用来测量长度与质量的器械,如天平、砝码、直尺等;用来记录观察过程与结果的卡片、纸笔等;用于清洁的器械,如抹布、水桶、簸箕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其它特殊领域的器械,如光电学领域的器材:电池、灯泡、电线等;教师应根据孩子兴趣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提供多种领域的器材。[1]

2.不同班级的科学发现区应体现差异,各有所侧重,并努力实现不同班级科学发现区的开发与共享。如有些班级科学发现区以光与影为主题,为幼儿提供三棱镜、放大镜、手电筒、图画纸等材料,有些班级则以磁力为主题,提供各类磁铁、磁粉、指南针、铁制品等材料。

(二)设置班级植物角

《指南》在科学领域表述到“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由于种植是长期的、持续的活动,幼儿可以通过多次、反复的观察、交流、探索,在与它们频繁接触中,逐渐明白生命的奥秘,这对于他们获得有关大自然丰富的经验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设置植物角可以美化班级环境,同时,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参与种植与管理植物,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与结果,并对不同类型植物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可以使幼儿获得关于种植方面以及有关植物的经验。同时,可以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兴趣以及探索大自然的求知欲,幼儿的数量概念、责任意识、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计划能力等也能够得到发展。[2]

为此,首先要做好空间和时节安排。班级植物角应利用班级室内外一切可利用空间,如在教室阴暗的角落放置喜阴性盆栽,在阳光充足的阳台放置喜阳植物。除此之外,种植时节也是需要考虑的内容,不同的时节种植不同的植物;其次,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种植材料,包括不同的植物种子、花盆以及土铲、浇水器等种植器材;再次,要制定种植计划,引导幼儿对植物进行观察与管理。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直接参与植物的种植,并和幼儿一起讨论植物角的管理,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发现变化细节,并做好记录。

(三)创设班级饲养角

幼儿园饲养活动是幼儿园科学领域的一项实践活动,对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提升其科学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参与饲养活动,既可以帮助幼儿增进对动物的了解,丰富相关

动物的名称、类型、生活习性等生活经验,还能让幼儿更真切地感受动物的发展变化,感受生命的存在,持久地观察并探索生命的奥秘,从而真正地去感受、了解、珍惜生命。[3] 为此,首先要合理规划班级饲养空间。班级饲养动物一般较小,如乌龟、金鱼、昆虫等,既可在教室内部,也可放置在室外的走廊、窗台等处;其次,丰富班级饲养动物的品种。一方面可以在饲养角投放当地常见的小动物。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时节,有目的的选择和补充,使班级饲养的动物品种不断变化与丰富,既可以拓展幼儿对不同动物品种的认知,也可以增加幼儿参与饲养活动的兴趣;再次,将饲养活动纳入班级课程之中,优化对饲养活动的指导。饲养活动作为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班级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饲养活动与主题活动有机整合,既可以将幼儿在饲养活动中生成的兴趣点作为主题的来源,也可以将饲养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拓展与深化;最后,要注意班级之间饲养活动的联动,班级之间饲养角应有所差异。

二、投放适宜的科学活动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操作的对象,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媒介,也是教师教育意图的载体。因此,在班级科学活动区域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对科学区活动开展至关重要。

(一)材料的目的性

班级科学活动区是班级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科学区活动与其它区域活动乃至生活活动、教学活动等都紧密相关。因此,班级科学区活动材料不是随意的、零散的、盲目的投放,而是有目的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投放。教师正是通过对材料有目的的选择与投放,将教育目标“隐性”在材料之中,从而实现对幼儿引导。因此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充分考虑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如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不善于从整体出发或多角度去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难以长时间关注同一个物体,因而投放的材料应突出简单、直观、有趣、生活化、可操作性,能引发、促进幼儿与材料的充分互动,探索事物间的简单关系;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心理活动的目的性、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现更为明显,他们不再满足与事物的表面现象的认知,对自己喜欢的问题追根问底,因此,教师要多给幼儿提供多变化、多功能的活动材料,鼓励幼儿根据观察和发展提出继续探究的问题,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答案并设法验证,并引导幼儿制作观察计划和记录。(二)材料的层次性

班级科学区材料的投入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进行。如果把大量材料不分层次、不分类别直接投入班级区域,反而会干扰科学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在材料

投放前应注意材料的整齐、有序,突出层次,既能体现明确的目标指向,又能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如,当老师把干电池、电线、小灯泡等放在一个盒子里,不再掺杂其他的物品,幼儿不需要老师要求就知道探索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投放的材料要注意结合当时的主题教学活动,按年龄段发展目标层次递进。另外,材料与材料会构成一定的关系,引发不同方向,甚至不同性质的活动。比如,把不同薄厚、不同质地的纸张放在一起,引发的可能是观察比较的活动;把纸和画笔放在一起,引发的可能是绘画活动;把纸和剪刀放在一起,引发的可能是剪纸活动……所以,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考虑预设幼儿可能进行的探索活动,排除不必要的和有干扰因素的一些点缀,直接引导幼儿指向有意义的探索活动,并在活动后调整增添材料。

(三)材料的系统性

为了使班级科学活动区探究活动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激发幼儿持续探索的兴趣,科学区域材料的投放还应有利于幼儿形成连续性的探究活动。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在直接参与、频繁操作中对某个科学现象做持续、深入的探究,以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科学现象的兴趣,并有助于拓展幼儿探究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学习“神秘的磁铁”主题时,教师在班级科学区投放磁铁、图钉、回形针、泡沫、废旧报纸、木块等各种材料,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磁铁与不同

物品之间的关系,幼儿通过直接操作与具体感知,初步了解到磁铁可以吸附金属制品的基本特征;第二次投放材料时,又增添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磁铁,鼓励幼儿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幼儿在自由摆弄两块磁铁时会发现:两块磁铁有时能相互吸附,有时吸不住,但手一放,一块磁铁会翻身吸住旁边的磁铁;两块磁铁隔着玻璃板也能相互吸附,这时教师可引入“磁极”的概念,让幼儿理解磁铁有两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三、实施开放式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

(一)营造安全、愉悦、支持性的心理氛围,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活动、主动发展的重要场域,要激发和保持幼儿对科学活动浓厚的兴趣,营造安全、愉悦、支持性的班级心理氛围必不可少。

首先,教师要积极参与、做好榜样示范。教师积极参与科学区活动本身对幼儿来说就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一方面,教师自己要主动参与到幼儿的科学区域活动中,与幼儿积极互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做好榜样示范,以自身对科学活动区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吸引幼儿参与。其次,教师要积极回应,合理引导。要尊重幼儿的观点与想法,接纳幼儿各种探究行为,对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错误持宽容态度。不急于否定幼儿,更不能批评指责幼儿,要让每个幼儿

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要让幼儿懂得,每个人都可以对同伴和教师提出质疑。

(二)幼儿自主活动与教师适宜引导相结合

区域活动虽然是以幼儿自由学习、自主活动为主的场所,应突出幼儿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能对幼儿进行任何指导。区域活动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而且对教师的指导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首先,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不再直接参与幼儿的活动,而是幼儿发展的观察者、记录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向幼儿介绍科学活动区内容,提出规则,在幼儿活动进行中仔细观察、记录幼儿的活动状况,并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确立引导的方式与内容。其次,师幼共同创设班级科学区域。在科学活动区创设之前,教师应组织全班幼儿讨论科学区设置的位置、投放的材料、活动的规则等,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三)将班级科学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融合

活动区与主题课程相结合,能够为幼儿提供综合学习机会,增加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辅相成,两者连接的关键是主题[5]。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科学活动区的活动生成集体教学的主题。在活动区活动过程中,幼儿会对不同材料的操作产生新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中选择有价值的,作为主题活动新的

主题。其次,可以创设与主题相适宜的活动区。教师可以围绕班级科学主题教学活动设计出相互联系的班级科学区域,投放相关材料。如班级开展了“种子变变变”主题教学活动,为保持幼儿探究的兴趣,拓展幼儿相关经验,教师可在班级科学区域中投放植物种子,如黄豆、绿豆等,以及放大镜、刀片、镊子、玻璃器皿等工具,引导幼儿将种子放置在盛水的器皿中,观察种子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参考文献:

[1]殷顺梅.浅谈幼儿园科学活动区的环境创设[J]教师,2011(18):115.

[2]虞永平.种植园地与幼儿园课程[J]幼儿教育,2010(5):6-7.

[3]虞永平.饲养区(角)与幼儿园课程[J]幼儿教育,2010(7-8):6-7.

[4]周红梅.优化幼儿饲养活动的若干意见[J]教育导刊,2011(12):40-43.

[5]吴放.如何处理活动区教学与主题教学的关系[J].山东教育,2006(7-8):21-22.

(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红星幼儿园)

幼儿园区域活动上学期工作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2013年9月——2014年1月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一学期来,我园通过对区域活动中区域的设置、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如何进行区域活动的导入和结束评价,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重视区域的创设,让区域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我园场地小,条件有限,但自从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以来,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各班教师能想方设法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空间,把室内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划分、布置成多个区域。 《纲要》中提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此,幼儿园要求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区域,重视各区域的功能,挖掘区域活动的价值,同时还要求教师将现阶段各班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与区域活动结合,让区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延伸,让幼儿在区域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发展和提高。 另外,幼儿园还要求教师们充分利用户外场地为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户外的活动场地比室内的活动场地要大,可以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活动,能充分发

展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户外活动环境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让各区域都“活”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二、重视区域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的。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因此,材料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们一直认为材料丰富就是东西要多,所以,大家总喜欢把材料同时一古脑儿全投放到区域中。结果造成因材料过多,幼儿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根据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们开展了“区域活动中材料应该如何投放的探讨与交流”活动,总结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层次地投放。通过实践:现在,教师们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能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 三、教师适当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将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使区域活动失去其价值。那么,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园利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们学习 了《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通过学习,教师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及其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及其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当今2014年幼教改革政策层出不穷,区域活动已成为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忽略的活动形式,区域活动是一种很有用的教学工具,学会利用它就可以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还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以下是我对我园近年来开展区域活动以及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一点认识。 幼儿园的教学跟学校很不一样,不只是用集体教学。在幼儿阶段,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原因是孩子到学校的时候已经经历了幼儿园、学校、社会的统一塑造孩子雷同的经验比较多,所以差异性比较少。幼儿园就不一样了,幼儿园是孩子从家里踏出社会的第一步,每一个孩子受到的家庭环境的影响都不一样,因此孩子的差异性比小学生大。教师要是采用集体教学,就无法满足每一个孩子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手段去教学,让幼儿更多机会自主选择,通过游戏活动得到经验,那么也只有利用区域活动才能满足他们。 现阶段我们把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我们认为区域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它将教育目标渗透于教育内容之中,是一种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选择材料,进行个别性活动或小组性活动的游戏方式。它是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提供给幼儿多种学习的机会,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合、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一种游戏活动,从而发挥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区域是一种概念,只要能起到教育价值,什么样的区域都可以用。按照一般的安排,我们可以把区域活动分成五大区域:益智区、美术区、建构区、角色区以及语言区。 一、益智区。这类区域活动主要通过投放高结构、低结构的材料去达到教育目的,例如投放小块的塑料片,属于低结构,要求孩子按照要求模仿拼出来的,或者要回答标准答案的,这就是高结构材料。孩子在操作这些材料过程中,学到或者得到一些知识传递、思维的发展。益智区更多的是传递成人的知识或技巧给孩子,让孩子复习、运用在课堂上或社会学到的知识。 二、美工区。画画可以让小班的幼儿得到大肌肉及感官锻炼,中大班的幼儿可以训练小肌肉及思维发展。其中包括了很重要的形象思维发展,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学到一些画画的技巧,这些都是为写字前重要的基础准备。美工区还包括了手工,做手工可以有效地发展幼儿立体空间的概念。如折纸,可以丰富幼儿的空间概念的经验。 三、建构区。顾名思义让幼儿在这种区域里利用大积木及其他大型材料搭建各种物体。在过程中发展幼儿的空间概念。建构区除了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外,也是可以累积知识和经验,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

浅谈幼儿园如何开展区域活动 【摘要】区域活动是指从幼儿的水平、兴趣、特点和需要出发,设置各种活动区,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创设不同的活动环境,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的个别化或小组性的操作活动。我园主要围绕主题活动、地方特色、幼儿兴趣的相互渗透来选择区域活动,同时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应注意把握好内容、环境、过程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区域活动地方特色兴趣内容环境 【正文】区域活动是指从幼儿的水平、兴趣、特点和需要出发,设置各种活动区,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创设不同的活动环境,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的个别化或小组性的操作活动。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整体性的发展?关键在于内容的选择。我们主要围绕主题活动、地方特色、幼儿兴趣的相互渗透来选择区域活动的内容。 一、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内容相融合。 主题活动的主要形式,那么,如何结合主题活动,开展好活动呢?首先来谈谈主题区域的设置。主题区域的布置首先是灵活的,由主题活动的内容可以进行多方面考虑而设置的。如设置了操作区,这个区域就可以根据主题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如在《亮眼看世界》这一主题时,鼓励们回家收集各种废纸盒,在操作区里制作汽车、楼房、画我的家、设计标志等等,而在主题《动物,我们的朋友》时,操作区里的孩子们就可以画画小动物、撕贴小动物等等。 其次,幼儿与之间关系,在实施主题下区域活动开展的同时,的“教”与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幼儿产生对话、。教师不是控制幼儿学习,而是在此过程中共同学习,如教师和幼儿一起制定规则,然后一起在区域活动中玩。当然,由于区域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开放、内容丰富,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幼儿的区域活动内容选择是自主选择的。因此,也是幼儿感的,所以,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往往表现很投入、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很好的培养。 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具有共存性、相融性,这两种教学活动都是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的,两者的开展形式都比较灵活多样。从教学与发展的整体效益上看,两者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宽松自主的区域活动往往能很好地配合、补充主题活动。所以,我们以一种开放的姿态,立足传统,兼容并蓄,将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根据需要把主题活动的内容提前投放到区域活动中或把主题活动中没有完成的任务延伸到区域活动中,让两种活动内容互相融合。如在中班主题活动“我在马路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 摘要:《纲要》指出,幼儿园应该给幼儿们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给每位幼儿提供参与尝试的机会,并鼓励、支持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经验。区域活动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及幼儿发展水平,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环境,投放材料,让幼儿依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以摆弄、操作为主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行为活动。作者根据自己在幼儿园的工作实践进行分析,并探讨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现状,同时总结具体对策。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材料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重在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选择有趣的内容,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想做的事情,因此,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都非常重要,它并不意味着投放的材料越多越好,更应该注重合理性和安全性原则、启发性和趣味性原则、互动性和实操性原则、计划性和针对性原则,确保幼儿可以在区域活动中主动操作、获得知识,促进他们观察、记忆、思维等各方面能力开发。 一、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现状

1.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现状。“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创设与利用环境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常规要求和空间设施等都应该有利于引导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部分地方因为经济欠发达,幼儿园数量少造成生源较多,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活动空间更无法满足幼儿们的需求。幼儿园的活动室大部分是密闭空间,活动室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这种封闭的环境将师生的活动局限在教师讲、幼儿听的层面,没有重视材料、环境与幼儿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区域环境的操作空间较为单一,基本以桌面为主,在如此单一又局限的环境中,幼儿只能重复和被动地进行教师预设的活动游戏,忽视创造性与主动性,阻碍幼儿的创造与思维,打击幼儿的操作激情。 2.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现状。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持续时间较短,合理使用和投放幼儿园材料要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并做好材料选择工作,及时、科学地更换,多层次、递进性展现材料的层次性,因此材料的选择并不是越丰富越好,也不是越精美越好,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投放合适的材料。目前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主要存在以下方面:(1)材料使用人数较多,幼儿间的纠纷不断增加,这类投放量小的材料很难实现活动目标;(2)材料在活动过程中反复使用,慢慢出现破损,材料的完整性影响幼儿们使用材

幼儿园区角心得体会

第一篇、区角环境创设培训心得 幼儿园区角心得体会 2012—2013年第二学期 区角环境创设培训心得 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尤其是幼儿所有活动都纳入教育的范畴,环境装饰也要让幼儿充分有效地感知、自主地参与、共同进行再创作,使幼儿园的环境更具人文教育意义。 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教师意识到了环境要与教学互动,于是墙上到处都是幼儿的作品,墙饰显得杂乱无章,没有条理,较难看出班级的主题;二是,教师意识到了墙饰的审美要求,于是大面积的都是教师的手笔,幼儿作品很少,或有了一些幼儿作品后,就长期贴在那儿,不再更新。 6月6日这一天下午,在大宁幼儿园的讲座中针对区角环境的创设,讲师给我们进行了培训,经过培训,我有了一些感想

一、成人眼中美与孩子眼中美 有的幼儿园的环境布置的像童话世界,在成人看来,漂亮极了。这类环境确实能吸引幼儿,但时间一久,幼儿就失去了兴趣。而那些在成人看来“拙劣”、幼稚的环境布置,幼儿却情由独衷。 我们班上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美工区的剪贴活动,所使用的纸张就是图书室整理出来的破纸或是过时的旧图书。对于我们成人来说,是一些没有用的废纸、垃圾,但幼儿却很喜欢。他们用这些纸张剪剪贴贴,乐在其中。 二、环境装饰要与教学互动。 环境是幼儿艺术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有时是艺术活动的起始,有时是艺术活动的延伸。为了让幼儿对教学活动有所了解,引发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我们将所要学的知识在环境中露出冰山一角。常常引得幼儿们对所学的内容,翘首以待、积极关注、尝试。 环境中的许多作品不仅是装饰幼儿园环境的上乘之作,还可为教育、教学所用。如作品《数字小火车》,上面有色彩鲜艳的数字1-10,可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数字;数字下面的废旧纸杯,可让孩子们根据数字投放相应的小玩具,很好的练习数与量的对应。

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班级大2 观察教师

班级大二观察教师沈彬彬

班级大二观察教师郑美秋 公园路幼儿园教研室

班级大二观察教师沈彬彬

班级大二观察教师沈彬彬观察对象子寒年龄7 所在区角生活区观察时间20012年5月 观察情况记录 在今天的游戏中,我在人民银行里增添了新的游戏材料:每人一张银行卡。游戏一开始,我发给了今天做游戏的孩子每人一张银行卡,做顾客的孩子们拿到银行卡后,就在银行游戏区排起了队。由于一开始都是取钱的顾客,“取钱”的柜台就非常忙,而“存钱”的营业员梁梓航没事做。 评价与分析由于人民银行里增添了新的游戏材料,在活动前我就向孩子们介绍了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怎样去银行领钱、银行里的工作人员该如何操作。当售货员手中的钱多了,该怎样去银行里存钱,银行工作人员怎样进行记录。通过游戏前的引导,孩子们基本了解了这一游戏的玩法。在游戏前,考虑到今天是第一次玩新材料,我请了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做银行里存钱和取钱的人员。这样的安排保证了游戏能够顺利地开展。当游戏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后,我马上参与到游戏中,引导幼儿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存钱时比较拥挤的问题,在游戏后引导幼儿进行了讨论,通过讨论孩子们说营业员有了一些钱以后可以马上去存。 教师介入及策略当新的游戏材料投放在游戏区后,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能马上投入到游戏中,并按要求操作,但一些能力一般的孩子需要老师在游戏中不断地指导和帮助。在今天的游戏材料中,钱的存和取都涉及到计算,对孩子们来说就更加有难度了。 改进措施及目标在区域中,我将引导孩子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先巩固对钱币的面值的认识,再引导进行简单的换算,这样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就能运用自如了 公园路幼儿园教研室 中班美工区中幼儿与同伴互动情况观察记录 文章作者:佚名2013年02月 观察情况记录与分析:片段美工区提供了这些材料:大大小小的树叶、花瓣、树枝、

浅析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浅析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观看研修视频,使我深深得感悟到:作为幼儿一日活动环节中的区域活动,在主题背景下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活动,成为幼儿开发潜能、张扬个性的有效捷径。视频中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让人爽心悦目,她们的区域活动是如此有序,区域环境创设是如此巧妙,孩子玩的很尽兴,开心快乐,效果是显而易见、一目了然的。根据我班幼儿的特点,通过对区域活动的反思,发现区域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一、我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区域设置与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 在区域设置上通常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位置固定不变,内容不全面,不适合幼儿的意愿兴趣,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某些区域的创设也就仅仅成了一种装饰或点缀。 2、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不适宜。? 材料的提供不适合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发展特点。投放的材料相对单一,且时间长,幼儿容易丧失兴趣,并且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少,不利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3、区域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缺乏足够的联系。 我班在设计和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将区域活动与一日活动中的其他教育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如:大班在进行集体活动《认识时钟》时,我们在数学区放有大量的数的分合甚至加减

的材料,却没有认识时钟的材料;在美工区孩子们在用像皮泥做花、做小动物,但没有人做时钟;在娃娃家里也没有看到时钟…… 4、.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角色不到位。 教师虽然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是观察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但是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活动内容时对自己身份的把握不是很清楚,使区域活动的指导流于形式,更谈不上扎实、有效的开展。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问题的对策分析。 1、教师对区域活动要有足够清楚的认识。区域活动是园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通过实践操作、感知、体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并在充满愉悦和自信的体验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终身受用的良好品质。 2、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适宜,是材料充分“活”起来。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的兴趣来自于对材料的操作,的发展也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教师要善于根据教育目标和一起丰富和完善各区域的活动材料,并考虑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放性。除考虑教育的需要外,兴趣及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忽视,使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 3、区域活动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相辅相成。 教师在设计区域环境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

浅谈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的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336022627.html, 浅谈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的策略 作者:梁溪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8年第09期 【摘要】:幼儿园活动区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场所,其创设非常关键,既要与幼儿的年龄特征相符,又要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发挥幼儿活动区的作用,促进幼儿活动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目前幼儿活动区存在的不足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创设的实施策略,以促进幼儿教育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策略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活动区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教育形式,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一定的活动空间,既可使幼儿巩固原有的知识,又可使幼儿获取到新知识。通过活动区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使幼儿获取到很多经验,让幼儿对新事物进行不断深入和了解,经过从陌生到熟悉、从易到难的实际操作过程,能够激发活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活动区创设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认识程度不够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幼儿园活动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在进行活动区创设时,随意性较强,使活动区并未发挥真正作用。幼儿园活动区的创设,不只是要达到美观、装饰环境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幼儿创造积极主动学习、探索实践的空间。幼儿在活动区要能与环境互动,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获取新的经验,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明确活动区的这一重要性,把实现新课改的教育目标作为创设活动区的最终目的,采取较为合适的活动形式,扮演好自己既是组织者,又是创设者的角色,以充分发挥活动区的教育价值。 2.实践中缺乏教育价值 某些活动区由于过度追求外观的装饰,而使其缺乏教育价值,成为幼儿园的摆设。有些活动区在创设时,未能与本园实际情况相结合,而是照搬其他幼儿园的设计,加之活动区设置不合理,区角之间相互干扰,不能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活动区投放材料过多,且品种单一、随意投放,缺少变化,最终导致幼儿对活动区失去兴趣。 二、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的意义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活动区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所以创设活动区要符合幼儿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生理、认知程度、个性发展需要等存在的各种差异,所创设的活动区环境要能够满足幼儿的个性发展需要,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幼儿创造个性化的活动与材料,提供给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活动区、材料、操作次数与时间。

关于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关于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 篇) 关于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关于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1 认真阅读了《指南》,进一步了解了游戏作为《指南》实施途径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也对幼儿活动区活动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活动区环境的创设给幼儿更多的动手动脑机会,让幼儿通过主题活动的不断延伸在区角环境的区域内自主增加、改进或减少,从而推进主题活动的深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活动”、“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幼儿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的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理念精神,使五大领域的课程目标得以在区域活动中更好的体现。 下面我将结合读书的感悟,谈谈自己在活动区环境创设方面的一些感受。

一、合理创设区角,保证幼儿动静适宜。 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地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我班为幼儿设置了益智区、阅读区、美工区、娃娃家、建构区等区角,并力求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的环境。我们设置了大小不等的空间间隔,比较适合不同人数小组的活动。最小的空间可供幼儿所设的安静区或隐蔽区,稍大一些的空间适合幼儿在小组群中活动,通过在活动中协商、竞争等行为,学会和别人分享,保护自己等社会行为,除此之外,还可利用与午睡室相连的活动室和走廊,设置2—3个活动性教强的区域,以避免与幼儿安静的操作区活动互相干扰,例如用矮柜隔出半开放的空间,暗示幼儿进入这一区就需轻声细语。 二、参与区角创设,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幼儿园的活动区和主题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讲区角游戏活动关注的是区角材料的使用和挖掘。主题活动关注和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因此,将活动区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形成教育整体,能够有效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丰富开展。活动区可以根据孩子喜欢动手操作,自己摆弄的特点,把主题活动的内容融入到活动区中,使孩子在区角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升。我们积极帮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通过与幼儿共同探讨来“生成”活动区域,引导他们广泛地参与到主题的确立、内容的设计、资料的收集、材料准备、制作与装饰

浅析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浅析幼儿园区域活动存 在的问题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浅析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观看研修视频,使我深深得感悟到:作为幼儿一日活动环节中的区域活动,在主题背景下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活动,成为幼儿开发潜能、张扬个性的有效捷径。视频中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让人爽心悦目,她们的区域活动是如此有序,区域环境创设是如此巧妙,孩子玩的很尽兴,开心快乐,效果是显而易见、一目了然的。根据我班幼儿的特点,通过对区域活动的反思,发现区域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一、我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区域设置与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 在区域设置上通常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位置固定不变,内容不全面,不适合幼儿的意愿兴趣,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某些区域的创设也就仅仅成了一种装饰或点缀。 2、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不适宜。 材料的提供不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发展特点。投放的材料相对单一,且时间长,幼儿容易丧失兴趣,并且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少,不利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3、区域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缺乏足够的联系。 我班在设计和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将区域活动与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其他教育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如:大班在进行集体活动《认识时钟》时,我们在数学区放有大量的数的分合甚至加减的材

料,却没有认识时钟的材料;在美工区孩子们在用像皮泥做花、做小动物,但没有人做时钟;在娃娃家里也没有看到时钟…… 4、.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角色不到位。 教师虽然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是观察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但是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活动内容时对自己身份的把握不是很清楚,使区域活动的指导流于形式,更谈不上扎实、有效的开展。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问题的对策分析。 1、教师对区域活动要有足够清楚的认识。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通过实践操作、感知、体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并在充满愉悦和自信的体验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终身受用的良好品质。 2、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适宜,是材料充分“活”起来。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幼儿的兴趣来自于对材料的操作,幼儿的发展也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教师要善于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一起丰富和完善各区域的活动材料,并考虑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放性。除考虑教育的需要外,幼儿兴趣及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忽视,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 3、区域活动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相辅相成。

幼儿园活动区创设

幼儿园活动区创设 ——玩出大智慧 一、开场语: 各位园长老师们,大家辛苦了,今天非常荣幸能和各位园长、老师们一起探讨关于幼儿园活动区的创设,由于中间有一些小插曲,所以准备的有些匆忙,讲的不全面的地方,希望园长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二、简述活动区创设的意义 活动区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在活动中,满足了幼儿好奇心,也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良好的教育手段,更是孩子们快乐的小天地。创设活动区,我们时刻紧记以幼儿发展为基础,幼儿的一日生活即教育。我们也努力做到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 那如何让活动区发挥最大的作用呢?首先,你的区域设计一定是幼儿感兴趣的,在这个空间,孩子的心理需求可以得到满足的,并且可以自主选择,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很多孩子都喜欢看图书,可是,现在幼儿园图书角却是一个区域死角,孩子更多的愿意去动手操作区,因为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可以在动中得到满足,我们怎样即能满足孩子的天性,又能满足孩子的兴趣,我们应该把区域活动当做一种教育活动,就像我们上一节活动课,如何设计才能吸引幼儿,这样去思考,那么任何区域都会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满足和吸引不同的孩子。 小班的幼儿多以娱乐的、娃娃家、具体形象、颜色鲜艳的大物件为主,到了中大班,基本能以操作、探索、知识活动为主。如语言角,小班可从单幅图片的短句讲述到拼图造句;中班可从看图讲述到排图讲述;大班则可续编故事到按自己的意愿组画讲述。这一活动融语言学习、绘画、手工操作集于一体,幼儿在认认、玩玩、剪剪、拼拼、讲讲中发展了思维、想象、语言和绘画能力。 根据幼儿园五大领域划分,幼儿园活动区大致有社会体验区、分享阅读区、科学发现区、美术创意区、益智操作区、建构区、表演区。 三、各区域创设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游戏开展

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游戏开展 儿童教育家莫利生指出,“开放教育”是“一种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及学习活动,允许幼儿选择学习内容,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简单来说,开放教育采用开放的空间和环境,设置开放的课程,采取开放的态度,运用开放的资源,对幼儿进行开始式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也着重强调,幼儿教育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游戏的方式。区域游戏正式这样一种兼顾了开放和幼儿个性发展的游戏,也受到小朋友们的广泛欢迎。 一、布置游戏环境应遵循的原则 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是幼儿课程的一部分,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儿童、引导儿童、支持儿童活动的区域环境?这是我们首先关注的问题。我们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因此,在创设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区域游戏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1.顺应自然原则 要结合幼儿园原有建筑的设计结构和风格,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和条件,如在教室的区角、走廊灯设置不同功能的游戏区域,前者适宜一些安静的游戏,后者则适合一些活泼的游戏。这样,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有限空间,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游戏氛围,另一方面也能让幼儿专注于游戏,从而减少外界的干扰和对外界造成干扰。另外,在不同的区域,要用不同的设计和不同的材料进行布置,如在游戏材料上,为他们准备了一些自制的煤气灶、小杯子、小包等,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同时放置一些半成品,如无色的围巾、手套、手帕等,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2.相容互动原则 这可以在三个方面体现,一是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参与环境的布置,在共同收集材料摆放的过程中激发游戏乐趣;二是将性质相似的区域设置在相邻的位置,让做不同游戏的幼儿能够互动;三是在布置环境的时候注意动态性,让幼儿与玩具进行互动。第二个方面如手工作坊和娃娃家、音乐表演区相邻,做好的作品可以放到家里,给孩子观赏,还可以送到表演区,给幼儿穿戴。益智区和建构角相邻,使幼儿动手动脑结合,激发创意。最后一个方面如科学探索区中,提供饲养

浅谈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

浅谈幼儿“区域体育活动” 幼儿体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纲要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体育已受到幼儿园的广泛重视。提起幼儿体育活动,我们往往想到的是户外活动体育课、体操、体育游戏这些基本的体育活动形式,尽管这些体育活动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随着幼儿体育活动的不断开展,这些体育活动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因此,我们开始尝试一种新的体育活动形式——区域体育活动。这是一种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也是幼儿园户外区域体育活动中,区域活动内容是孩子们最迫切需要体验的,以下是我对幼儿园开展区域体育活动的一些浅谈。 一、设置体育活动区域,合理地投放活动材料。 区域体育活动,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按一定的功能或方式进行区域的划分。幼儿园根据教师的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了分组,每组有2~3名教师负责一个区域,我负责园内的跑步区。跑步区内幼儿活动的范围较大,为使幼儿在奔跑的活动中感知软硬不同的地面,所以我们选定一片由草地、土地、水泥地组成的较宽阔的地带,这样,幼儿可以有一个自由的活动空间。活动区场地选定后,随之就是玩具材料的投放。由于是全园性质打破班级、年龄限制的活动区活动,所以,在投放玩具材料时,就要具备安全性和艺术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

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动手区内练习系纽扣的活动材料,可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做工精美的玉米造型、花瓣造型等,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设计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性运动活动方案。 “区域性运动”是幼儿园运动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一般来说,区域性运动主要由主题区域和非主题区域两部分组成。而非主题区域是指根据幼儿的兴趣热点以及动作发展特点等设计的相关区域内容,如游乐场、投球手等;主题区域即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性运动,更凸显了主题的特点,它是以幼儿近阶段开展的主题活动为背景,依据主题核心经验以及幼儿运动的内容与要求,利用幼儿园现有资源和场地开设若干个区域让幼儿自主地进行体育运动。如中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中的“家里的家具、送礼物,我是小帮手等区域内容,大班主题”我是中国人”中的民族村、丝绸之路、游上海、民间游戏“等区域内容。因此开展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性运动必须要有三个前提:一是梳理主题核心经验,二是了解现阶段幼儿运动发展的基本经验;三是熟悉并分析幼儿园场地,合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在幼儿园各项教学活动中,区角活动有着它独特之处,它不仅仅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幼儿而且还使幼儿在其中得到发展。因此重视 区角活动,合理开展丰富的区角活动,必将使每一位幼儿得到更深 的发展。走进童心世界,不仅仅仅是尊重、了解、理解幼儿,还应 努力促进其发展。然而“养料”从哪里来,仅仅靠在群众教育活动 中汲取的那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是幼儿们对该教育活动资料 不必须会充满兴趣;二是在群众教育活动中幼儿们动手参与的机会太少。这不免让他们觉得乏味,于是幼儿的用心性就不是很高,这就 需要我们透过观察与分析,找到一种使幼儿得到发展与提高的途径,这种途径便是区角活动。因为区角活动有着它优越的条件: 1、参与区角活动幼儿完全是自愿的,幼儿能够自主行为,不受 控制,没有被强制之感; 2、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发挥和体现。由此可见 区角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必然所在。 对中班的孩子来讲,对事物的兴趣显得极为重要。因为这一年龄段幼儿的理想、信念尚未构成,知识经验的积累来源于兴趣,兴趣 能把幼儿的认知与行为统一齐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例如:我们 的“想一想,之后串”活动区角,就很好的体现了认知与行为的和 谐统一,幼儿在这个活动区角里幼儿在玩一玩,串一串的过程中, 不仅仅能学会按规律排序、区别长短、认识颜色,还能使幼儿的手、眼、脑得到更好的协调发展。再如:我们的“夹一夹,数一数”活 动区角,孩子们在练习夹豆子的过程中,自然的就练习了分类、数数,以及认知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同时孩子的专注力得到了培养, 小手肌肉群也得到了协调发展。

在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对区角活动往往是兴致很高,每次到活动结束时,仍有许多幼儿玩得乐此不疲,总是要求老师在玩一会儿,这就证明幼儿对区角活动充满兴趣。当幼儿对某一事物充满兴 趣的同时,他们就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也就是吸取养料,而这种 学是用心的学,主动的学,快乐的学。区角活动属自由的游戏活动,幼儿的自由度很高,在高度的自由活动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 问题。这时就又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熟练、灵活地运用技巧 来解决问题。例如:有一次,两个小朋友在我们的“想一想,之后串”活动区角里玩儿,不一会他们俩境用我们为他们准备的操作材 料小吸管拼摆起小房子来,由于小吸管长短不规则,拼出来的小房 子歪歪斜斜,但是他们在那里拼摆得津津有味。并且他们还高兴地喊:“老师,老师快看看,我们摆得小房子多漂亮!”这时我顺着他 们的兴趣加以引导,引导他们拼摆出一幅完整的画面。还有一次, 几个小朋友在建构区里玩,他们商量着用废旧纸箱做的大型积木, 搭建一个“小超市”。就在他们分配主角时争吵了起来。这时我们 及时参与了活动中,由于我们的参与,孩子们的战争自然就结束了。并且很高兴得玩起了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您好,欢迎 光临、欢迎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在区角活动中,我们需要研究教育对象,依据特定的教育对象的实际,主动创造适宜有效的指导方法。不断地发现问题,就不断的 进步。例如:我们班的几个小朋友,由于他们的年龄比较小,理解 问题的潜力比较差,因此在数学群众教育活动中,比较较抽象的问 题不宜理解。于是,我们在区角里,专门为他们创设了数学操作区角,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来理解、来感知。在他们操作的过程中我 们给于指导。记得有一次,在玩区角活动时,我们发现赵一舟小朋 友对物体一一对应的点数还存在着必须的困难,于是我们针对这一 实际状况,在区角活动中为他创设了“筛子”游戏区角,来激发赵 一州对数的学习兴趣。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及时给与指导与帮忙。透 过一周的区角游戏活动,赵一舟果然对数产生了兴趣,对一一对应 的正确点数物体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区角活动发展的深入,我们使每个区角资料更加丰富起来,使他向纵深发展,让幼儿不断理解新的挑战,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得

怎样创设活动区要点

幼儿园的活动区创设 活动区作为幼儿园的一种教育载体,它与集体教学活动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通过开展活动区教育活动,向幼儿展现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的、多层次的自由选择活动环境,通过游戏满足幼儿交往的需要,丰富生活经验,让幼儿勇于尝试和探索,培养幼儿的积极态度,促进幼儿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 一、活动区教育的内涵 幼儿园活动区教育,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内在发展的需要,为幼儿创设活动与表现的良好环境,有目的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首先,区域设计一定是幼儿感兴趣的,在这个空间,孩子的心理需求可以得到满足的,并且可以自主选择,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 其次,区域的设计要能发展和调动幼儿内部驱动力的,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然是个体,他的个性品质就会各不相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接受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孩子的求满足心理是相同的,区域活动恰恰可以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他们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发展。 活动区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活动区的活动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这样就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的个别化的需要。 2、活动区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主动、愉快地学习。 3、活动区活动多为小组教育活动,这就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增进同伴之间的相互理解,尤其是对同伴在集体活动中所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才能和优点的了解。

4、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情境及相应的活动中的。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而获得多种直接、自然的经验。 二、活动区教育的功能 1、为幼儿创设互动的学习环境 幼儿的学习是一种互动的、以某种社会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建构过程。在孩子的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伙伴、教师和家长。幼儿可以从与同伴和成人的交流中获得认同和归属感。活动区课程恰恰为幼儿创设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开放的空间,提供了有利于游戏和社交的场所。同伴之间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及另是经常性的,也是活动取教育模式的一种必然。活动区教育中,教师将教育目标融入其中,老师的指导与幼儿的主动学、与同伴的交往一气呵成,幼儿在多方的互动中,调动其学习内驱力。 2、为幼儿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机会 由于遗传、环境、生活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幼儿的气质、性格、体能、智力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个别差异。活动区教育基于他的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在区域设置和材料投放上不仅需要考虑幼儿的群体共性,更在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上有它的优势。在活动区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自我能力、自我情感也能真实的流露出来,这是集中教育活动所不能承重的。活动区的活动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最近发展区”。活动区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能够引发孩子对事物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促进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3、为幼儿提供静态和动态相平衡的课程 活动区活动与幼儿园的集体体教育活动在幼儿的发展中各自具有不同的、不可替代的优势。集体教育活动具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较大范围的信息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研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研总结 为了下一步能更好地开展好我班的区域活动,特写区域活动教研总结如下: 首先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合理的活动环境: 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和环境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根据这些特点,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让幼儿专注的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的探索问题。在区域划分时,我们把相对安静的区域活动安排在室内(如: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等)相对会发出比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室外(如:体育区)。 我们把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有机结合,把主题中的东西延伸到区域活动,即巩固了知识,又不浪费资源。 在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年龄、认知特征投放材料 小班区域材料的投放应该要注意材料的个性化,要适合孩子的自身需要和自由选择。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符合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自由地选择。面对不同需要的幼儿,我们提供的材料有层次特点。如,“做做玩玩”所提供的纸可以是成型的白板纸,也可以是不成型的

白板纸,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操作;质地上的层次,如,“益智角”里提供的各类材料,幼儿可以根据各自的能力进行活动等。区域活动中的材料要多,呈现多样化,体现丰富性、可变性和可操作性的多样化特点,减少小年龄幼儿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矛盾。 如在美工区中我们投放了橡皮泥、废旧纸、彩笔,油画棒等材料,供幼儿捏、撕、折、画等多种方式制作自己喜欢作品等;娃娃家中幼儿分别给娃娃喂饭、扣纽扣、戴帽子、围围巾等,这些材料都符合小班幼儿操作,因此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活动目的。 生活区是最接近幼儿生活的。在生活区中,我们可以准备拉拉链,扣扣子等活动。小班的幼儿年龄小,在家里都是爸爸妈妈包办所有的事,所以生活能力非常欠缺,幼儿连自己要小便都不知道更别说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了。这个区域的设计意图就在于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了将这些看似无聊的活动设计的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可以将布料做成各种的形状,运用各种鲜艳的颜色。并且在活动中还不断投放的一些新的材料,意在不断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相应的生活技能。 为幼儿营造宽松氛围,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浅谈幼儿的区域游戏

浅谈幼儿的区域游戏 姓名:秦丽梅教 龄:三年单位:泰州市幼儿园职务:教师 【摘要】区域活动已被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和接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揠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关键词】创造性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它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游戏形式,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而有意义、有趣而又符合幼儿能力发展的材料。 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对于如何把区域游戏更好的应用到平时的工作当中去,有着种种的困惑。比如本班该设置什么区?如何投放区域材料,才能吸引幼儿持久的参与活动并有效支持幼儿的发展?如何为各个区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等等问题。通过有目的的观察记录,这些问题虽然没有完全解决,但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触和心得。 就拿角色游戏来说,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想象等,创造性地再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最具特色的游戏形式。 通过外出学习的机会参观一些示范性幼儿园,不难发现,现在的区域活动中成品或者半成品的材料越来越多,成套的幼儿玩具出现在我们的区域活动中。这样看上去确实比纯手工的多了几分高大上的感觉,可是角色游戏区的材料越逼真越好吗?作为老师我们都希望越逼真越好,最好是能买到成品或者半成品,这样做出来的区域既好看耐用又减轻了工作量,是一举多得的事。但是在我们大量的使用成品或者半成品时忽略了幼儿角色游戏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角色游戏具有社会性,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是幼儿对生活的创造性再现;二是角色游戏具有假想性,具有特殊的真实和想象的特点。 由此说来,伴随替代性物品的假想性角色扮演活动才是角色游戏,如果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