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

1、天然产物是指由动物、植物及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生物二次代谢产物及生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化合物。广义:所有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狭义:在自然界的生物体内存在或代谢产生的有机物

2、天然产物化学(Natural Products Chemisty)是以各类生物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以化学和物理方法为手段,研究生物二次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功能、生物合成、化学合成与修饰及其用途的一门科学,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研究。

3、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内容:

提取:从自然界的生命体中提取生命有效成分、分离、提纯

结构阐明:用各种化学及仪器方法测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功能:结合结构与天然产物的性能比较,得出其生理功能

合成:用有机合成手段合成该结构的化合物

生源:了解、探讨该物质的生物来源,即原料来源

应用:将该物质应用到所需领域中去

4、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是指具有特征结构和生理活性并可通过结构发放造优化其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1、植物组织培养概念(狭义)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5、溶剂提取的方法以及适合那些溶剂的提取

浸渍法:水或稀醇,渗漉法:稀乙醇或水,煎煮法:水,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

连续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

6、聚酰胺吸附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

②成键位置对吸附力也有影响。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

③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者,则吸附性增强;反之,则减弱。

与溶剂也有关系:一般在水中吸附能力最强,碱性溶剂中最弱

7、对天然产物化学成分进行结构测定前,如何检查其纯度

1)性状观察:观察外观颜色是否均一,晶形是否一致

2)物理常数测定:熔点(熔成小于2—3度),比旋光度,沸点等

3)色谱方法检查:常用的有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等。若某成分经同一溶剂数次结晶,其晶形一致,色泽均匀,熔点一定且熔距较小,同时在薄层色谱或纸色谱上,经数种不同展开剂系统鉴定,均得到一个斑点,一般可认为是一个单体化合物。

8、用结晶法分离纯化天然产物化学成分时,在操作上有何要求

(1)对所需成分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别;“热时溶解,冷却即析出”。对于杂质,不溶或难溶。

(2)与被结晶成分不发生化学反应。

(3) 溶剂的沸点适中,若沸点过高,则附着于晶体表面不易除去,过低又不利于晶体析出。

9、、化学位移:由于感应磁场的屏蔽或去屏效应,使得化学环境不同的质子在不同的磁场

强度下发生共振吸收的现象

)(1060ppm TMS ?-=νννδ样品

V 样:样品的共振吸收频率

VTMS:标样四甲基硅烷的共振吸收频率(四甲基硅烷(TMS)的δ= 0ppm (仪器的零点))

V0:所有仪器的频率

10、结构鉴定的步骤

1)初步判断化合物类型

2)测定分子式计算不饱和状态

3)确定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或结构片段,或基本骨架

4)判断或确定分子的平面结构

5)推断并确定分子的立体结构(构型、构象)

11、不饱和度计算:

u=Ⅳ - Ⅰ/2 + Ⅲ/2 +1

Ⅰ、Ⅲ、Ⅳ分别代表一、三、四价原子的数目。

例: 当N 为三价时:C12H17O2N 5

当N 为五价时:CH3CH2NO2 2

化合物 C10H12O2

u=1+10+1/2(-12)=5

δ 3.0和δ 4.30三重峰和三重峰, O —CH2CH2—相互偶合峰

δ 2.1单峰三个氢,—CH3峰,结构中有氧原子,可能具有: δ 7.3芳环上氢,单峰烷基单取代

化合物 C8H8O2 u=1+8+1/2(-8)=5

δ =7-8芳环上氢,四个峰对位取代

δ= 9-10 —醛基上氢 CH 2CH 2O C O CH

3a b c C O

CH 37 4 3 2 C O

H

低δ= 3.87 CH3上氢,低场移动,与电负性强的元素相连: —O —CH3

11、生物碱是含负氧化态氮原子的存在于有机体中的环状化合物。

12、生物碱的结构鉴定

(一)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

(二)谱学法: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

UV ——反映分子中所含共轭系统情况;

IR ——利用特征吸收峰,鉴定结构中主要官能团;

NMR ——各种技术图谱测定结构;

MS ——依据文献,结合主要生物碱类型的质谱特征进行解析。

(三)化学方法:Hofmann 降解反应:反应条件要求必须有?-H 。

反应过程:A :全甲基化生成季铵盐

B :转成季铵碱

C :加热发生β-H 消除反应

Emde 降解反应:主要用于无?-氢的生物碱中C-N 键的断裂

13、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生产物,通过它们进一步合

成了植物中的绝大部分成分。

14、苷类又叫配糖体或糖杂体等,是一类极为复杂、涉及面极广、数目庞大的天然产物化学

成分,其生物活性及药物效用涉及医学的各个领域,是极为重要的一类化学成分。

15、过碘酸裂解反应(Smith 裂解):用过碘酸氧化1,2-二元醇的反应可以用于苷键的水解,称

为Smith 裂解,是一种温和的水解方法.

16、糖链的裂解

酸催化水解反应:苷键为一缩醛链,故对碱、氧化剂较稳定,但易被稀酸所水解

乙酰解反应:乙酰解法可以开裂部分苷键而保存另一部分苷键,从而在水解产物中得到乙酰

化的低聚糖,由此经TLC 、GC 分析获得糖种类及其连接方式的部分信息。

碱催化水解和β消除反应:苷键为缩醛型醚键,理当对碱稳定,但若苷元中成苷羟基的β位

有负电性取代基时,苷键便具有一定的酯的性质,能被碱催化水解。

酶催化水解:酶是活性高,专属性强的生物催化剂,其割裂苷键的条件比较温和,苷元不发

生结构变化,且又能获得有关苷键构型情况

过碘酸裂解反应:用于割裂具有1,2-二元醇糖苷键的温和反应,该方法又称SMITH 裂解

法。

17、糖苷的性质

溶解性:多OH :亲水性,苷比苷元水溶性强;糖分子中OH 减少,亲水性下降。氧化反应:

糖分子中的醛酮基、醇羟基,易进一步氧化,然而,天然产物中的糖多与非糖物质形成苷,

故有应用意义的主要是醇羟基的氧化。过碘酸裂解反应(Smith 裂解)用过碘酸氧化1,2-二元

醇的反应可以用于苷键的水解,称为Smith 裂解,是一种温和的水解方法.

糠醛(酚醛缩合)反应,也叫Molish 反应是糖的检识反应,也是苷类的检识反应。特征是:糖

或苷类遇浓硫酸/α-萘酚试剂将呈紫色环于界面上。反应机理:在浓硫酸作用下,苷分子中

糖内部脱水成糠醛衍生物,再与酚类试剂缩合形成有色物。 C O H

H 3

C O

18、生物碱检识:

沉淀反应:大多数生物碱在酸性条件下,能和某些酸类、重金属盐类以及一些较大分子量的复盐反应,生成弱酸不溶性复盐或络合物沉淀。这些能与生物碱产生沉淀的试剂称为生物碱沉淀试剂。

鉴别时每种生物碱需采用三种以上的生物碱沉淀试剂

若直接采用中草药的酸浸液来作沉淀反应,则得出的:阳性结果≠判定Alk的存在;

阴性结果可判断无Alk存在。

显色反应

19、黄酮类化合物是在植物中分布非常广泛的一类天然产物。此类化合物多为黄色,且具有酮式羰基,故称黄酮类化合物。大多与糖结合成苷,称为黄酮苷类;有的以游离形式存在,即未与糖结合,称为游离黄酮或黄酮苷元,同一植物中可能同时存在游离黄酮及其苷。20、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而呈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

酸性强弱顺序:7, 4’-二羟基> 7, 或4’羟基> 一般酚羟基>5-羟基

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及鉴定工作。

21、显色反应

(一)还原反应

1、盐酸镁粉反应

方法:样品溶于1ml 甲醇或乙醇,加镁粉少许,振摇,滴加几滴浓盐酸,1-2分钟内(必要

时微热)即可显色。

B 环引入-OH, -OCH3,颜色随之加深。

2、NaBH4反应:NaBH4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还原剂,与二氢黄酮类

化合物产生红~紫色。

(二)与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反应官能团:3-OH ,4-C=O 、5-OH ,4-C=O 邻二酚

羟基

1、铝盐: 试剂: 1% AlCl3 或硝酸铝溶液

现象:络合物为黄色,UV (λ415nm) 灯下有荧光。

可用于定性及定量分析。

2、锆盐:(锆—枸橼酸反应)

用来检查和区分黄酮分子中3、5-二OH

试剂:(1)2%二氯氧锆甲醇液(ZrOCl2) (2)2%枸橼酸甲醇液

褪色:含5-OH 样品+试剂(1) 鲜黄色络合物 试剂(2)

不褪色:含3-OH

3、氯化锶(SrCl2)反应

在氨性甲醇溶液中

SrCl2

邻二酚羟基 OH- 绿色~棕色~黑色沉淀

(三) 硼酸显色反应

凡具有 结构,在无机酸或有机酸条件下与硼酸反应生成亮黄色。

草酸存在下,显黄色并带绿色荧光,枸橼酸丙酮存在下则显黄色而无荧光

(四) 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1、日光及UV 下,通过纸斑反应,样品用碱性试剂处理后的颜色变化来鉴定黄酮类化合物。

常用碱性试剂:氨蒸汽,Na2CO3水溶液

2、利用碱性试剂反应鉴别分子中某些结构特征

1)二氢黄酮在碱性中开环转为异构体-查耳酮,显橙~黄色

2)黄酮醇类在碱液中呈黄色,通入空气变为棕色,可与其他黄酮类区别

3)黄酮类有 或3,4’-二OH , 碱液 黄色-深红色-绿棕色↓

(五)与五氯化锑反应 (SdCl5)

查尔酮类的无水四氯化碳溶液与五氯化锑作用生成红或紫红色沉淀,而黄酮,二氢黄酮及黄

酮醇类显黄-橙色,这可用于区别查尔酮类或其他黄酮类化合物。

C C C O OH OH OH

(六)Gibbs反应

检查5-OH对位未被取代的黄酮。将样品溶于吡啶中,加入Gibbs试剂显蓝或蓝绿色。22、试用化学方法鉴别黄酮和二氢黄酮

γ-吡喃酮上的1-位氧原子上有未共用电子对,表现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机酸如浓硫酸,盐酸生成(yang)盐,但极不稳定,加水即可分解。黄酮类化合物溶于浓硫酸中生成的yang 盐常表性特殊的颜色,可用于鉴别。

烊盐(呈色)初步鉴别黄酮母核类型:黄酮、黄酮醇——黄~橙色,并有荧光

二氢黄酮——橙红(冷)、紫红(热)

23、含义:凡是由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 MV A)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24、单萜类是由2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典型单萜的分子式为(C5H8 )2 。是植物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香叶醇、薄荷醇、芍药苷、樟脑

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在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蒸汽蒸馏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组成:1、萜类化合物:主要是单萜、倍半萜和它们含氧衍生物,2、芳香族化合物:如桂皮醛、茴香醚、丁香酚等。3、脂肪族化合物:主要是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如正癸烷存在于桂花的头香成分中);小分子醇、醛及酸类化合物(如正壬醇存在于橙皮挥发油中)。4、其它类化合物

25、倍半萜类(sesquiterpenoids)是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5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以用(C5H8)3为通式来表示。金合欢、青蒿素

26、二萜类(diterpenoids)是由4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2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通常可以用(C5H8)4为通式来表示。紫杉醇、穿心莲内酯、银杏内酯、雷公藤内酯、甜菊苷等。

皂苷类化合物

27、皂苷由皂苷元和糖、糖醛酸或其他有机酸所组成。依据苷元分为两类:甾体皂苷元(中性皂苷)和三萜皂苷元(酸性皂苷)。

28、三萜的定义: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分子中有6个异戊二烯单位,通式(C5H8)6 人参、甘草、柴胡、黄芪、桔梗、川楝皮、泽泻、灵芝等。多数三萜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29、四环三萜在生源上可视为由鲨烯变为甾体的中间体,大多数结构和甾醇很相似,亦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四环甾核。在4、4、14位上比甾醇多三个甲基,也有认为是植物甾醇的三甲基衍生物。

一、羊毛甾烷型:从环氧鲨烯由椅-船-椅式构象形成,其A/B, B/C, C/D环均为反式。10、

13、14位分别连有β, β, α-CH3,C20为R构型,C17侧链为β构型,C3位常有-OH存在。(灵芝、黄芪)

二、达玛烷型:从环氧鲨烯由全椅式构象形成,其结构特点是A/B、B/C、C/D环均为反式, C13位 β-CH3移到C8位,C13有 β-H, C17有β侧链,C20构型为R或S。(人参皂苷)三、葫芦烷型:基本骨架与羊毛脂烷相似,但它有5β-H, 10α-H,9β-CH3。A/B、C/D环为反式,B/C环为顺式。

四、楝烷型:楝科楝属植物苦楝果实及树皮中含多种三萜成分,具苦味,总称为苦楝素类成分,其由26个碳构成,属于楝烷型。其A/B, B/C, C/D均为反式;具有C8-βCH3,C10-βCH3,C13-αCH3。

五、原萜烷(protostane) 型:与达玛烷型比较,实际上是达玛烷型的立体异构体。C8-CH3为α型,C9-H为β型;C13-H为α型,C14-CH3为β型;C17侧链为α型。(中药泽泻)六、环阿屯型:基本骨架与羊毛脂烷相似,差别仅在于环阿屯型19位甲基与9位脱氢形成三元环。(绿升麻、黄芪)

30、五环三萜多数三萜皂苷苷元以五环三萜形式存在。其C3-OH与糖结合成苷,苷元中常含有羧基,故又称酸性皂苷,在植物体中常与钙、镁等离子结合成盐。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一、齐墩果烷型:又称b-香树脂烷型(β-amyrane) ,在植物界分布极为广泛。其基本碳架是多氢蒎的五环母核,环的构型为A/B反,B/C反,C/D反,D/E顺,C28常有-COOH,有时也在C4位,C3常有羟基,C12、C13位往往有不饱和双键的存在。(刺五加、甘草酸)二、乌苏烷型:又称α-香树脂烷型(α-amyrane)或熊果烷型,其分子结构与齐墩果烷型不同之处是E环上两个甲基位置不同,即C20位的甲基移到C19位上。此类三萜大多是乌苏酸的衍生物。(熊果酸、中药地榆)

三、羽扇豆烷型:羽扇豆烷三萜类E环为五元碳环,且在E环19位有异丙基以α构型取代,A/B、B/C、C/D及D/E均为反式。(白桦脂醇、白桦脂酸)

四、木栓烷型:由齐墩果烯经甲基移位转变而来。(雷公藤酮)

五、何伯烷型和异何伯烷型:何伯烷型的结构特点:与羽扇豆烷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异丙基的位置。C19位异丙基移到C21位;C17位甲基移到C18位,即C28由C17位移到C18位;C21位异丙基为α型。与何伯烷型相比,异何伯烷型的C21位异丙基为β型。

31、甾体皂苷定义具有螺甾烷类化合物结构母核的一类皂苷。

鉴定:颜色反应甾体皂苷在无水条件下,遇某些酸类可产生与三萜皂苷相类似的颜色反应。甾体皂苷与醋酐-硫酸的颜色反应,最后出现绿色;三萜皂苷最后出现红色。与三氯醋酸反应时,三萜皂苷三氯醋酸加热到100度显色,而甾体皂苷加热到60度就显色(红紫色)。

31、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是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是由强心苷元与糖缩合的一类苷。

分类: 一、强心苷元

1.不饱和内酯环部分

在甾体母核的C-17位上连接的不饱和内酯环有两种不同,据此可将强心苷元分为两类。(1)强心甾烯类或称甲型强心苷元,其基本母核称为强心甾。此类苷元在其甾体母核部分的C-17位上连接的是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内酯,故甲型强心苷元共由23个碳原子组成。

(2)蟾蜍甾烯类亦称海葱甾二烯类或乙型强心苷元,其基本母核称为蟾蜍甾或海葱甾。此类苷元在其甾体母核部分的C-17位上连接的是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δ-双烯-δ-内酯,故乙型强心苷元共由24个碳原子组成。其C-17侧链亦为β-构型。

2.甾体母核部分

(1)强心苷元中的甾体母核部分的A、B、C、D四个环的稠合方式对强心苷的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均有一定影响。天然界存在的已知强心苷元,其B/C环都是反式稠合,C/D环都是顺式稠合,而A/B环则有顺式或反式两种稠合方式,但大多数是顺式,如洋地黄毒苷元;少数为反式,如乌沙苷元。

(2)在甾体母核部分的C-3和C-14位上都连有羟基。C-3位上的羟基大多数是β-构型,如洋地黄毒苷元。

二、糖部分

强心苷的组成糖的种类约有20余种。根据它们的C-2位上有无羟基可以分成α-羟基糖和α-去氧糖两类.

32、为什么用常法酸水解皂苷得不到真正的苷元?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皂苷元?并说明其简单原理:常法酸水解有时会使苷元发生脱水、环合,双键转位等变化,故得不到真正的苷元。常用Smith降解法可得到真正的苷元。Smith降解法是采用过碘酸氧化,使糖开环,再用硼氢化钠还原,然后在温和的条件下(室温,与稀酸反应)水解。

33、醌类化合物(quinonoids)是指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醌式结构)或容易转变成这样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分类:天然醌类主要有四种类型

苯醌化合物分为邻苯醌和对苯醌两大类。邻苯醌结构不稳定,故天然存在的苯醌化合物多数为对苯醌的衍生物。

萘醌化合物分为α(1,4),β(1,2)及amphi(2,6)三种类型。但天然存在的大多为α-萘醌类衍生物,它们多为橙色或橙红色结晶,少数呈紫色。

菲醌分为邻醌及对醌两种类型,例如从中药丹参根中分得到的多种菲醌衍生物,均属于邻菲醌类和对菲醌类化合物。

蒽醌以9,10-蒽醌最为常见,由于整个分子形成一共轭体系,C9,C10又处于最高氧化水平,比较稳定。

ɑ位——1,4,5,8 β位——2,3,6,7 meso(中位)——9,10

蒽醌类(anthraquinones)成分按母核的结构分为单蒽核及双蒽核两大类。

1 单蒽核类

根据取代基在蒽醌母核上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一取代蒽醌(取代基多在β-位)、二取代蒽醌(取代基在同一个环上)、三取代蒽醌(根据羟基在蒽醌母核上的位置不同,可将三取代蒽醌分为两大类:大黄素型—羟基分布在两侧的苯环上,多类呈黄色;茜草素型—羟基分布在一侧的苯环上,化合物多数为橙红色)、四取代蒽醌、五取代蒽醌、六取代蒽醌和七取代蒽醌等。

2 双蒽核类

二蒽酮类:二蒽酮类是由两分子蒽酮脱去一分子氢,通过碳-碳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二蒽醌类:为两分子蒽醌通过碳-碳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去氢二蒽酮类:中位二蒽酮再脱去1分子氢即进一步氧化,两环之间以双键相连者称为去氢二蒽酮(暗紫红色)

日照蒽酮类:去氢二蒽酮进一步氧化,α与α′位相连组成一新六元环,其多羟基衍生物也存在于金丝桃属植物中。

中位萘骈二蒽酮类:这一类化合物是天然蒽衍生物中具有最高氧化水平的结构形式,也是天然产物中高度稠合的多元环系统之一(含8个环)。

蒽醌类化合物酸性规律如下:

1.含有羧基的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于不含羧基者。

2.醌类化合物母核上β-羟基的酸性强于α-羟基。

3.酚羟基数目增多,酸性增强。

以游离蒽醌类衍生物为例,酸性强弱将按下列顺序排列:

含-COOH > 2个以上 -OH > 1个 -OH > 2个 -OH > 1个 -OH

5%NaHCO3 5%Na2CO3 1%NaOH 5%NaOH ————————可用于提取分离——————————

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大小与结构中哪些因素有关,其酸性大小有何规律:酸性:醌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羧基,故具有一定的酸性。醌类化合物因分子中羧基的有无和酚羟基的数目以及位置的不同,酸性强弱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β-OH蒽醌中,受羰基吸电子作用的影响,

β-OH 上氧原子的电子密度降低,质子解离度增高,故酸性较强。 α-OH : 与羰基形成分子内氢键,酸性较弱

34、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环上常有取代基。

结构类型

㈠简单香豆素类:只有苯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取代基:羟基、烷氧基、苯基、异戊烯基 ㈡呋喃香豆素类(furocoumarins) (线型和角型):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常与邻位酚羟基(7-羟基)环合成呋喃或吡喃环,前者称为呋喃香豆素。

㈢吡喃香豆素类(pyranocoumarins) (线型和角型):香豆素C-6或C-8异戊烯基与邻酚羟基环合而成2,2-二甲基-α-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香豆素。

㈣其他香豆素类: 指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还包括二聚体和三聚体。C3、C4上常有取代基:苯基、羟基、异戊烯基等。

颜色反应:异羟肟铁酸-----香豆素内酯环

三氯化铁反应----酚羟基(绿色至墨绿色)

Gibb ’s 反应(香豆素对位(C-6位)无取代基存在,可与Gibb ’s 试剂反应产生蓝色 )和Emerson 反应((C-6位)无取代基存在生成红色)---C6是否有羟基

35、木脂体类(lignans ):一类由苯丙素氧化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通常指其二聚物,少数为三聚物和四聚物。

类型:(一)二芳基丁烷类由两分子苯丙素仅通过β位碳原子连接而成.

(二)二芳基丁内酯类

(三)芳基萘类:这类木脂素有芳基萘、芳基二氢萘和芳基四氢萘(aryltetralins )三种结构 .常以氧化的γ碳原子缩合形成内酯.内酯环羰基在上面的称为正式,向下的称为反式。

(四)四氢呋喃类:因氧原子连接位置的不同,可形成7-O-7′,7-O-9′,9-O-9′三种呋喃结构。

(五)双四氢呋喃类:细辛脂素

(六)联苯环辛烯类:这类木脂素的结构中既有联苯的结构,又有联苯与侧链环合成的八元环状结构,主要来源于五味子属植物.

(七)苯骈呋喃类:海风藤酮(八)双环辛烷类(九)苯骈二氧六环类

(十)联苯类:厚朴酚(十一)倍半木脂素:拉帕酚

36、为什么可用碱溶酸沉淀法提取分离香豆素类成分,分析说明提取分离时应注意的问题:香豆素具有内酯或酚羟基,可溶于热碱液中,生成顺邻羟基桂皮酸盐,加酸后又重新环合成内酯而析出;在提取分离时必须注意所加碱液的浓度不宜太浓,加热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内酯环。碱溶酸沉淀不适合于遇酸、碱不稳定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

37、简述异羟肟铁酸反应的原理、现象及用途

原理:由于香豆素具有内酯环结构,在碱性条件下可开环,与盐酸羟胺缩合成异羟肟酸,然后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盐络合成盐而显红色。现象:红色;用途:可用于羧酸、酯、内酯和香豆素类成分的检识和含量测定。尤其多用于香豆素类成分的预试和检识。 COOH OH -H 2O O O 1

2345

678顺式-邻羟基桂皮酸香豆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