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探讨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探讨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探讨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探讨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研究

――珠海市2007年高考备考方案

珠海市教育指导中心杨志伦

一、2006年高考回眸

2006年,我市高考再创辉煌,创下了高分总人数、总上线率、重点本科和本科总上线率的历史新高,均列全省第三;近40%学生可上本科大学。

2006年,我市共有6681名普通高考考生和1299名高职类考生参加高考,其中6700人上线,总上线率为84%,比2005年总上线人数多711人,总上线人数比2005年增长了12个百分点。

今年我市高考重点本科上线825人,比2005年增长30%,普通本科1648人,比2005年增长21%,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700分以上高分层面的人数段分布状况是:各类总分800分以上20人30人次,增长43%;总分700分以上287人395人次,增长24%。单科800分以上84人,增长29%;单科700分以上1210人次,增长51%。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我市普通高考所有学科成绩全面提升。学科平均分全省排名,地理第一名,物理第二名,英语第三名,语文、综合、政治第四名,英语2第五名,数学第六名,生物第八名,化学第九名,历史第十一名。

二、今年备考形势和目标

(一)新高考的基本特点

从外部形势看,解读《广东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考改革方案》,07年的新高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以高中课程改革提出的跟以往不同要求为出发点

(2)以新课程规定的合格高中毕业水平为前提

(3)与现行的高考方案有一定的延续性

07年我省高考方案的变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变化一:由标准分计分改为原始分计分

变化二:“普通类”分为“文科类”和“理科类”

变化三:文理分科各划录取线

变化四:“大综合”分成“文/理科”

变化五:分为文理科考试

变化六:文/理科全部采用选择题

变化七:“X”科目删除“(2)”

变化八:统考减半天

变化九:综合评价成为录取依据之一

(二)影响我市高考成绩的不利因素

从内部形势看,影响我市高考成绩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随着我市高考成绩连续几年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提高高考成绩,难度将会有所提高。

其二,我市参加高考报名的人数将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由于报考人数高速增长,对提高高考成绩带来较大的困难。

其三,我市目前的中下层学生人数严重偏多,极大地影响着全市普通高考的上线率,对进一步提高我市高考成绩也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其四,新课程下的新高考改革,高考制度发生了变化,学科试题的编织也会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对开展高考备课产生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

其五,最近几年,国家对高校招生,将不会大规模扩招,而全省报考人数可能会逐年增长,高考竞争将主要是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竞争。

(三)影响我市高考成绩的有利因素

从影响我市高考成绩的有利因素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制度上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已初步构建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高考成绩评价体系,高考备考理论和实践经验管理体系,使得全市高考备考基本走上规范化道路。

第二,从管理上看,近几年,我市基础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质量观念和意识不断增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越来越到位,这是我们进一步提高高考成绩的基础和基本保证。

第三,从课改上看,我市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局领导及时提出了课改的“现实与理想”问题的指导意见,使得我市的新课程改革与提高高考成绩之间的矛盾有了较好的解决。

第四,从师资队伍上看,经过几年的实战锻炼,高中教师队伍对高考备考的经验和水平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和培养,在实践中大家总结出许许多多的经验、体会,备考效率和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第五,从技术上看,这二年职普结合的成功,为我市高考整体进步找到一条符合珠海实际,有利于提高高考成绩的有效途径。

……

(四)2007年我市高考的基本目标

1、重点本科和一般本科在2006年的基础上整体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

2、整体升学率,特别是专科升学率相对全省有较大提高;

3、学科平均分在2006年的基础上再一次较大幅度提高。

三、备考的指导思想和策略

今年我市备考的指导思想是:依据新课改新高考的特点,延续和完善高考备考体系,认清形势,更新观念,精确分析,科学决策,有效管理,精雕细琢,精细加工,营造“紧张、有序、理性、科学、高效、务实”的备考氛围,保持高昂的状态,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其备考策略是:研究新高考和新考纲精神,完善和调整评价体系,落实数字化备考、精确备考、理性化备考和新思维备考的策略,深入开展职普结合的方针;在实际备考中,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反馈信息,调整备考策略,提高备考效益;着眼整体,狠抓语、数、英、X科,加强文基/理基,优化选科,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高考整体成绩。

四、备考的具体措施

2007年我市高考备考工作,各学校各学科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局部服从整体、质量高于利益,过程优先、基础扎实,方法科学、措施到位,认真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执行通盘计划,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2007年我省第一次实行新课程下的新高考改革,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各学校各学科认真研究,理性思考,科学分析,及时解决。因此高三级组、学科备课组在新的一年备考时间里,要做好科学、合理、恰当的复习备考计划,认真研究高考方案和考纲、考试说明,程序渐进、积累迁移、稳扎稳打,制定具体措施,积极备考。

值得指出的是,各学校要做好计划安排,鼓励横向联考,但须下限服从上限,不得各自为政。

(二)研究新课程新高考,以新思维开展备考。

新高考方案明确指出,以高中课程改革提出的跟以往不同要求为出发点,以新课程规定的合格高中毕业水平为前提,与现行的高考方案有一定的延续性。这就是说,新高考一方面体现新课程和新高考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将会继续坚持稳中有变的基本原则,进行平稳过渡。因此我们的备考一方面是新的起点,另一方面又是过去的延续。只有较好地继承过去成功的备考经验,同时改变我们备考的思维方式,按照新高考的要求开展备考,我们才能取胜。

1、按照新课程新高考方案特点备考

新高考实行“3+X+文/理基”的方案,区别于过去的“大综合”;取消标准分,实行原始分,文理分科划线录取;“文/理基”进行水平性考试。克服了以往标准分、统一划线的不足,将学生X选科的结构性机会改变为偶然性机会,学科成绩没有放大和缩小的情况出现;高校招生不能兼招,文理招生比例大致在

3:7左右,文理内三个X科招生比例不完全一致;文理三个X科试卷难度系数大体一致。

这样的招生方式,要求考生不偏科,全省报考理科人数相对要多,文理三个X科报考比例有差异,考生要依据个人特长和兴趣选报X学科。

这样的招生方式,要求区域和学校要根据本地区和本校X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选报X学科,“文/理基”关注基础,语、数、英、X学科同等重视。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学科组卷命题方式,每个学科由4个必考模块和另外2个选考模块组成。必考模块的分值占90%,选科模块只占10%。这样的考试方案,要求学科复习备考重点摆在必考模块上。

2、继续坚持职普结合的备考策略

2006年我市的高考,其中一个成功和重要的备考策略是实行职普结合,引导参加普通高考难以上线的考生报考高职考。这样的策略使得我市整体升学率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为部分学生找到了上大学的有效途径。今年有关学校要趁早做好高职考的证书考级工作,依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引导学生报考高职高考。

3、修订和完善高考质量评价奖励方案

由于高考分数制度变化,原始分取代标准分,因此我市高考质量评价奖励方案对学科成绩奖和高分贡献奖要做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从2006年高考质量评价奖励开始,普通中学生源参加高职考的,上线人数划归普通类第三批A线计算。

(三)落实职责强化管理,营造良好备考氛围。

我市这几年的高考备考实际工作表明,一所学校的高考成绩,整体强,则学科强、考生强;整体弱,则局部同样相对弱、群体也相对弱。因此,如何搞好学校高三整体备考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1、强化高考领导小组的决策作用

学校高三备考领导小组担负着高考指挥和决策的重要职责。领导小组要谋事不谋人,任人唯贤,针对新高考,联系学校实际,科学、理性、有效地做好高三备考的规划与管理工作,以夺取质量、整体优化、科学备考优先,扎扎实实做好全局工作。

2、加强高三年级组的管理力度

高三年级组承担着学校高考备考的组织管理重任。年级组要在高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研究、指导、协调年级的班主任、学科备课组组长以及全体学科老师认真抓好高考备考的每个环节的工作,落实好高考领导小组的决议和决策。

3、提高高三学科备课组的考研质量

各校高三备课组要加强对新考纲和考试说明的研究,根据新高考的特点制定出切合2007年高考的复习备考计划和具体应对策略。

(四)优化教师结构组合,充分发挥群体作用。

我市各校几年来的高考取得成效的经验,其中主要的一条是我们的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比较强。今年,各校在选派班科任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组合优

温儒敏最全解析:“新高考”语文的7点变化及应对策略

温儒敏最全解析:“新高考”语文的7点变化及应对策略 2018-10-24 21:55 历史/阅读/高考 10月11日,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人教版语文教材及统编本(人教社)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以《“三新”与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标、新教材与新高考》为题,在深圳市作了专场讲座。 目前,高考变动已势不可挡,因势而动的新课标也对语文教学提出诸多要求,然而新高考究竟注重考查学生何种能力?又应当在实践中以何种科学方法应对为宜?希望本篇能助诸君在前行中涤清迷雾…… “高考正在变动,一个是招生制度的改革,一个是考试内容的改革。未来几年,全国高考主要是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科目上有大改革,招生制度的改革还是很谨慎,但其实招生制度改革才是根本性的。 高考改革,对高中老师来说,教学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我提一些建议,完全是个人学术研究的一种看法,而且这个看法可能还不全面。” 新高考 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阅读量,越来越注重阅读速度。 五年前,高考语文试卷面大概是6000-7000字,现在已经到8000-10000字。 去年比前年,今年比去年,每年卷面的字数都会略增,基本上是3%-8%的幅度。阅读量大,文字量很大。如果学生总是刷题,阅读速度很慢,无法一目十行,这样是不行的。 那我们教高中语文,怎么办呢?教学中需要把精读略泛快读结合起来,也就是“1+X”(注:下文有详细说明)。 譬如说一篇古文用60%的时间去教,剩下的时间就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古文。我们也要教学生方法,如中轴线、不动唇、不指读等等。 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 随着高考命题材料面拓展这一改革,一线教学需要调整思路,让课堂教学多往课外阅读延伸,多鼓励广泛读书,多关注社会,不能处处围绕考试只读那么一个小的范围。 题型将偏重检索和判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扩大阅读视野,考试几乎没有鸡汤文,《读者》《意林》等不太有用。

浙江地理新高考特点与教学方案策略

高考研究报告之二 地理“新高考”(学考选考)试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浙江地理“新高考”试题相比与老高考有较大的变化,从内容形式上看,从11加2,变成了25加2加2,题量增加更加能够扩大知识面、知识点的考核,突出体现考核地理核心素养。三次选考试题总体来说稳中有变,略有命题难度提高的倾向,但知识点都落实在考纲范围内,题量、题型、赋分等基本上稳定,具体分析如下。 一、“新高考”试题的整体特点 1.试卷的结构特点 1)内容结构:选择题25题共50分,26试题地理10分,侧重考查自然地理,27题中国地理,侧重考查人文地理。前面70分为学考要求,最后两道大题目28、29题为选考要求。其中28题为世界地理,考查的内容必然包括地球运动,29题为中国地理。 2)知识点分布: 总体来看,相对分散中又有集中。必修一集中在第二章,必修二集中在第三章,必修三集中在第一章。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都集中在考纲中的第二章。 3)四个考核要求的分布情况 (2)学考要求为d的考点统计 (2015.10)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额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2016.4)1.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鲁尔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16.10)1.亚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总的来说,考核内容中d要求只有7个(必修一、二各2个,必修三第一章3个),针对每年的考试中都有两个至三个的d知识点考到,所以d有关的知识点必须认真准备,而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是每次都考到。总体来看,a的考核数量在减少,b有明显的增加,总体来说就是考核的难度有所上升。 2.地理试题的主干知识体现 试题以考查地理主干知识为主,难度适中,考查范围广,基本覆盖了必修一、二、三的所有地理主干考点。如自然地理部分,试题涉及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循环规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规律;人文地理部分,区位仍是考察的主线(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选修《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是必考的内容。区域地理部分,以区域为载体考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区域的呈现主要是以教材中出现的亚洲、欧洲、美国等为主,中国地理则有各个省份的区域轮廓。 根据统计必考的内容有, 必考的知识点: (必修一)1.地球运动-分析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2.地球表面形态 3.大气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5.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必修二)1.城市空间结构 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5.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类型 6.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修三)1.认识国家 2.区域差异 3.区域联系 4.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自然灾害)(环境保护) 3. 地理图表丰富多样,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环县一中新课标新课堂新高考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方案

环县一中 2018 年“新课标 ?新课堂 ?新高考”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工作方案 2018 年 1 月 16 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 准( 2017 年版)》。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原有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了重 要修订。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线,新课程标准在育人目标、学科本质与育人价值、 课程结构、内容组织、学业质量标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考试评价等一系列 环节兼有历史性突破与实质性改进。 新课程标准理念和设计上的前瞻性和先进性,同时也对后续教学实施和考试 评价等方面的贯彻实施提出了崭新要求和重要挑战。为使教学校长、教研人员、一 线教师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依据和目的,及时 了解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精神,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理念、结构、内容与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更好地把新课程标准落实在课堂、落实在教 师和学生的行为上,特制订本方案。 一、研修主题 新课标、新课堂、新高考——核心素养与高中新课标深度研读应用 二、研修对象 网络研修:管理人员和各学科教师127 人。 三、研修目标 1.学科核心素养深理解 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理解为什么要提出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了解 本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思路或依据,理解每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和表现特征、本学科几个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明确本次提出的“核心素养”与“综合素 质”、三维目标是什么关系, 2017 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学科 核心素养是什么关系。 2.课程标准修订全把握 通过专题讲解,了解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依据和目的;知道 2017 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实验版课程方案相比,主要有哪些变化;明 确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比,现在的课程结构主要有哪些变化;准确把握素养导向

应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新高考的高三备考策略

应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新高考的高三备考策略 长乐数学名师工作室陈永河 2007年6月,山东、广东、宁夏、海南四个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区已经顺利完成了第一轮新课程实验,并进行了首轮高考,至2008年6月又增加了江苏省进行了第二次课标高考,实现了由大纲高考到课标高考的平稳过渡。两届课标高考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引起了专家、教师、学生的高度关注,09年我省也将进入新课标高考,我们有必要盘点两届新高考数学试题,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反思,为明年的高考备考复习做好准备,帮助我们改变传统的大纲高考复习备考模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备考复习策略,做到科学备考、有序备考、高效备考。 一、“新”高考与“旧”高考的区别 日前,省教育厅出台《福建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表明明年我省高中课改后的首个高考高招方案正式确定。 《方案》明确,高考考卷中“凡《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试行)》规定的学校必须开设供学生选修的内容”均设选考题,由考生根据所选修系列或模块选择答题。这一变化也将有助于实现高考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 与今年相比,明年高考在命题标准方面变化不大,也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新课程《考试大纲》以及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说明》《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试行)》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确定考试范围。 根据《方案》,明年的高考试卷中将出现选做题,并将组建专门的高考命题专家队伍,培训命题教师,建立学科命题教师库。掌握中学新课程教学现状,把握不同模块试题难度均衡,进行命题试测,提高考试信度和效度。据悉,这一变化将彻底改变以往高考命题要临时抽调教师、专家的做法,专业化的命题队伍将有助于高考能力、公平、可操作性等方面的要求。 据了解,明年我省高考的命题将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是主干知识和实验能力的考查,并合理控制试题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考试内容与形式符合我省高中学科教学现状和考生实际,试题的素材与解答对所有考生都具有公平性,避免偏题、怪题,同科目不同系列或模块选做部分的试题将力求难度的相对均衡。 二、课标试卷的特点。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是:教材的多样性、学习的自主性、考试的选择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所有这些在新高考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课标教材的五个必修模块,理科的三个限定选修模块和文科的两个限定选修模块成为新高考的骨干内容,对于选学选考内容选修系列4各个课改实验区在高考中的模式是不一样的,宁夏和海南、广东实行的是超量命题,限量做题,海南、宁夏理科都是把选修系列4-4参数方程与极坐标、4-1几何证明选讲、4-5不等式选讲分别命制三道解答题放在22-24题的位置,文科没有系列4-5不等式选讲,命制两道解答题放在22-23的位置,分值都是10分供学生选做;广东理科是把这三个选考系列分别命制三道填空题放在13-15这三个位置上,文科同样没有选修系列4-5,命制两道题放在14-15的位置上,分值都是5分,山东2007年没有考查选修系列4,2008年理科是限定选考选修系列4-5不等式选讲,考了一道有关绝对值不等式的选择题,分值也是5分。这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了不同考生的不同需要,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学生不同学科发展倾向的形成,减轻他们的负担。 在试卷的结构上,和大纲试卷相比,山东的试卷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广东的选择题的题量理科减为8个,填空是5个,文科选择题是10个,填空是4个,试卷的总长度比大纲试卷有所变短,2008年第一年实行新课标高考的江苏则完全取消了选择题这一形式,这些变化能否说明新的课标试卷其他省份选择题的个数减少,试卷总长度变短是大势所趋? 三、“新”高考新增内容大盘点

新课改下新高考二轮复习的一点思考

新课改下新高考二轮复习的一点思考 伊宁市第四中学邢小兵转瞬之间又迎来了新的一轮高考,而这次的高考非比寻常。因为这是新疆第 一年的课改高考。对我们每一位高三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认为新疆课改下 的新高考复习(尤其是二轮复习)当以新课改三大课程理念、四大课程结构特点 作为理论指导,以教材和宁夏四年高考为依据,以本校学生学情为中心切实做好 各项复习计划与实施方案。 一、高考命题的理论指导 新课改三大课程理念,一个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 强调整合性,要建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三是完善评价 机制,特别是要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机制。新课改的课程结构有四个 特点:一是模块制;二是选修制,三是学分制,四是学段制。这和以往的课程结 构肯定有出入,在这四大特点和三大理念的指导下,新课改的高考特点也就显而 易见。 因此:新课改高考的试题特点就是试题的难度在降低、试题的灵活性在增加、 新题也在增加,我们也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放活、限难、求新”。在 这种特点下,我们原来以往惯用的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就要失效了,所以同学们 在应对新课改下的高考,切勿大量做题,要有选择性的做题,做那些符合新课改 理念的试题。再有,死记硬背的东西也未必在考场上能发挥作用,要学会迁移, 学会综合,学会探究和学会创新。 二、高考命题最根本的依据是教材. 在高三复习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扔掉课本,重视资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说明》,而《考试说明》的依据是《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因此高考命题最根本的依据是教材。每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将近30%~45%的题目出自课本中的典型例题、练习题、习题或复习参考题。例如:1.2010年课标高考试题4(依据教材:必修4.习题1.5B组3题,1.6例2.)2.2010年课标高考试题9(依据教材:必修4. 3.2例1.练习1题)3.2010年课标高考试题13(依据教材:必修3. 3.3.2例4. 复习参考题B 组4题.选修2-2.习题1.5A组5题.)4.2011年乌鲁木齐市一次诊断试题21(依

新课标版数学必修二(新高考 新课程)综合卷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模块综合测试卷(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直线3x+3y-1=0的倾斜角为() A.60°B.30° C.120°D.150° 答案 C 2.设E,F,G分别为四面体ABCD的棱BC,CD,DA的中点,则此四面体中与过E,F,G的截面平行的棱有() A.0条B.1条 C.2条D.3条 答案 C 3.直线3x+4y-13=0与圆(x-2)2+(y-3)2=1的位置关系是() A.相离B.相交 C.相切D.无法判定 答案 C 4.已知A(0,8),B(-4,0),C(m,-4)三点共线,则实数m的值是() A.-6 B.-2 C.2 D.6 答案 A 5.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α⊥γ,β⊥γ,则α∥βB.若m⊥α,n⊥α,则m∥n C.若m∥α,n∥α,则m∥n D.若m∥α,m∥β,则α∥β 答案 B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两平面平行,夹在两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②两平面平行,夹在两平面间的相等的线段平行; ③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 ④如果夹在两平面间的三条平行线段相等,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A.1个B.2个 C.3个D.4个 答案 B

7.若a>0,b<0,c<0,则直线ax +by +c =0必不通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答案 B 8.直线l 1过A(3,0),直线l 2过B(0,4),且l 1∥l 2,用d 表示l 1与l 2间的距离,则( ) A .d ≥5 B .3≤d ≤5 C .0≤d ≤5 D .0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权威解读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权威解读日前,教育部公布普通高中新课标,新得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主要有哪些变化?与新高考如何衔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权威解读! “新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不就是推倒重来,而就是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修订后得课程方案力求反映先进得教育思想与理念,高度关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得发展。”1月16日,在教育部举行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谈及为什么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这样表示。 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003年印发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是面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得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得更高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与亟待改进之处,需要进行修订完善。修订后得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各学科课程标准,又有哪些新得变化,与新高考如何衔接,就是一线教师最为关注得问题。 1、高中不就是“高考加工厂”,为学生提供课程选择权 “与2003年颁布实施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相比,修订后得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得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得制度建设。”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介绍说。 为什么会涉及普通高中教育定位问题,王湛回忆起2012年媒体上关于普通高中定位得大讨论。“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高中就就是大学升学得预备教育,这种瞧法对不对?这次修订方案之前,我们组织专家广泛听取各方面得意见,综合比较研究确定普通高中教育得定位就是什么。”王湛说。 普通高中就是否就就是“高考加工厂”?新修订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就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得基础教育,不只就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与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得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就是进一步提升学生得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与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与沟通合作能力。 与此相对应得就是,考虑到高中学生多样化得学习需求及升学考试要求,新修订得

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应对策略分析

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杭州师范大学一周的学习,我体会最深的是“新”字。浙江新高考试点改革是中国统一高考建制以来幅度最大、力度最大、影响也最为深刻的一次改革,堪称统一高考制度的一场“革命”。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的浙江省,其新高考招生制度具有多重突破性价值,诸如增加学生选择权、终结文理形式分科、增加高校招生自主权、激活高校专业与学科调整等等。 浙、沪新高考试点改革是新中国统一高考建制以来幅度最大、力度最大、影响也最为深刻的一次改革,堪称统一高考制度的一场“革命”。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的浙江省,其新高考招生制度具有多重突破性价值,诸如增加学生选择权、终结文理形式分科、增加高校招生自主权、激活高校专业与学科调整等等。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新制度的利弊效应也逐渐得以显现,并且越来越清晰。 改革前采取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共四科,包含语文、数学、外语、理综(物理、化学、生物)或文综(历史、地理、政治)。改革后采取“3+3”的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剩下的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六科限选三科进行考试,成绩计入高考;并取消文理科考试区别。 改革前九科集中在毕业当年六月份一次性考试,考试作为高招毕业和少数高考专业录取的参考;改革后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

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 改革前现行高考,英语参加统考,只考一次且成绩计入总成绩。且由于以6门总分录取,理工类考语数外和理综,文史类考语数外和文综,总分750,语数外总分150,文综和理综300。所以即使你某一门科目跛腿,基本影响还不大,因为可以通过文综或者理综来弥补。改革后高考增加英文听力考试内容,高中阶段会组织考试两次外语,取成绩最高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改革前大家根据文理科的选择,都在一个班级上课,有固定的教室、教师、同学。改后由于3+3带来学生学科选择的变动,大部分学生选考的科目组合不同,所以学校不再也无法安排在统一的班级上课,理论上改为走班制,就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选考的科目选择自己的课表,然后每天按照自己的课表找对应的老师去上课。理论上不存在同班同学和班主任。原先的跟班制改为走班制,要求学校具有更高的管理能力和师资能力。但是现在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看,估计很难实现真正的走班制,最多做到半走班制。 改革前记录学生高三学习成绩基本情况,除了自主招生学校审核参考外,无其他用处;改革后根据学生三年在校表现记录成案,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不仅是自主招生要参考《素质评价表》,高考录取也会参考。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孔令周(浙江省瑞安市第十中学温州 325200) 【摘要】在新高考方案实施的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外部与内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化学教学走向何方”,成为一大重要的命题。只有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当今教学。本文就此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具体对策作了研究并对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字】新高考化学教学对策与思考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从2014级高一学生开始,浙江省已经成为新高考方案的试点省份。新高考采取高考与高中学考相结合的办法,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有效分散和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坚持自主选择,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坚持统筹兼顾,促进高中改进教学和高校科学选拔学生。坚持科学规范,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在这个改革形势的背景下,研究化学学科的变化特点以及应对方法,对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尤 显重要。 1 变化特点 与此相适应的是,化学学科出现了以下几点变化: 1.1考试的形式。化学学科不再以高考理科综合组成部分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学考选考中“7选3”科目之一,选考的学生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一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与高中学考同期进行,考试时间在高中学考基础上加长30分钟,为90分钟;成绩按等级赋分,以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计入个人高考总分。 1.2教材的改革。苏教版化学教材在内容要求上也相应地由过去7个模块减为5

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为3个,分别为《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为2个,分别为《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学考考查的内容仅限于必修模块中的“基本要求”部分与一个基本操作的综合实验,满分70分,选考学生加试题部分包括必修模块的“发展要求”部分与选修模块,并适当考虑其它化学学科类选修课程的内容,满分30分。 1.3学生的选择。根据改革精神,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从选择的结果来看,自然划分为学考生(即非选考生)与选考生两类,由于是“7选3”,相信其中学考生会占大多数。这两部分学生在教学要求与教学进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教学上必须统筹安排,区别对待。 2 教学对策 在这次力度空前的新课改中,没有先前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多学校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联系教学实践,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展开: 2.1以学习目标为领,安排教学 2.1.1学生学习目标定位 按照新课改要求,不同类别的学生,其教学要求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不同学校在安排教学时,及早根据学生的选择对学生进行分流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教学才不会被动,对学生的发展也有好处。但这里有一个矛盾,凭高一学生的年龄与阅历要做出关系人生发展方向的重大选择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需要教师与家长的配合引导。在引导时,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方法:①开出学生生涯规划类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选择②利用导师制或通过讲座形式,教师有意识引导、与学生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③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宣传与培训,请家长协助学生等。这些必要的工作之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其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才能做出学习目标的准确定位,自然分流

新课标版数学必修二(新高考 新课程)(课件)作业19

课时作业(十九) 1.两条不重合直线,其平行的条件是( ) A .斜率相等 B .斜率乘积等于-1 C .倾斜角相等 D .倾斜角的绝对值等于90° 答案 C 解析 当直线垂直于x 轴时,倾斜角为90°,斜率不存在,所以只要倾斜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2.已知直线l 1经过两点(-1,-2),(-1,4),直线l 2经过两点(2,1),(x ,6),且l 1∥l 2,则x =( ) A .2 B .-2 C .4 D .1 答案 A 解析 l 1:经过两点(-1,2),(-1,4),倾斜角为90°, 又∵l 1∥l 2,∴l 2倾斜角也为90°,∴x =2. 3.直线l 1,l 2的斜率分别为-1a ,-2 3,若l 1⊥l 2,则实数a 的值是( ) A .-2 3 B .-3 2 C.23 D.32 答案 A 解析 l 1⊥l 2?k 1·k 2=-1,∴(-1a )·(-23)=-1,∴a =-2 3 ,选A. 4.若点P(a ,b)与Q(b -1,a +1)关于直线l 对称,则l 的倾斜角为( ) A .135° B .45° C .30° D .60°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知k PQ =a +1-b b -1-a =-1,k l ·k PQ =-1,∴k l =1,即l 的倾斜角为45°.故选B. 5.(2017·陕西榆林高一测试)直线l 1,l 2的斜率是方程x 2-3x -1=0的两根,则l 1与l 2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重合

C .相交但不垂直 D .垂直 答案 D 解析 由韦达定理知,x 1x 2=-1,∴l 1与l 2垂直. 6.过点E(1,1)和点F(-1,0)的直线与过点M(-k 2,0)和点N(0,k 4)的直线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重合 C .平行或重合 D .相交或重合 答案 C 解析 ∵k EF =1-01-(-1)=1 2,k MN =k 4 -00-(-k 2)=k 4k 2=12,∴选C. 7.已知l 1⊥l 2,直线l 1的倾斜角为45°,则直线l 2的倾斜角为( ) A .45° B .135° C .-45° D .120° 答案 B 8.下列三点能构成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为( ) A .(1,3),(5,7),(10,12) B .(-1,4),(2,1),(-2,5) C .(0,2),(2,5),(3,7) D .(1,-1),(3,3),(5,7) 答案 C 解析 分别计算第一点与第二点连线及第二点与第三点连线的斜率. 9.过点(0,7 3)与点(7,0)的直线l 1,过点(2,1)与点(3,k +1)的直线l 2与两坐标轴围成的四 边形内接于一个圆,则实数k 为( ) A .3 B .-3 C .-6 D .6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kl 1=0-737-0=-1 3,kl 2=k +1-13-2=k ,l 1⊥l 2,即kl 1·kl 2=-1,解得k =3.故选 A. 10.已知直线l 经过点(3,2)和(m ,n). ①若l 与x 轴平行,则m ,n 的取值情况是________; ②若l 与x 轴垂直,则m ,n 的取值情况是________. 答案 ①m ≠3,n =2; ②m =3,n ≠2.

新课标版数学必修二(新高考 新课程)单元卷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第一章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B.圆锥的过轴的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锥D.圆台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圆面 答案 C 2.如图所示的直观图的原平面图形是() A.任意三角形B.直角梯形C.任意四边形D.平行四边形 答案 B 3.一个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l,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全面积为() A.22l2B.2l2 C.23l2D.32l2 答案 B 解析设正方体棱长为a,则l=3a,∴a= 3 3l. S=6a2=2l2.故选B. 4.下图中的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棱柱的是() 答案 D 5.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图中“2”在正方体的上面,则这个正方体的下面是() A.1B.6 C.快D.乐 答案 B 解析如图所示,将题图折成正方体,可得2的下面是6.

6.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2,四个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体积为( ) A.π2 B .π C.3 2 π D.3π 答案 C 解析 方法一:如图①,AD = 62,AO =23AD =6 3 ,SO =SA 2-AO 2=2 3 3. ∴R 2=(23 3-R)2+(63)2,∴R =32.球的体积为43πR 3=43π×(32)3=3 2 π. 方法二:构造棱长为1的正方体如图②,则C 1A 1BD 为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正方体的外接球也为正四面体的外接球.此时球的直径为3,因此球的体积为 3 2 π. 7.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90°,它的表面积为a ,则它的底面积为( ) A.a 5 B.a 3 C.a 2 D.a 4 答案 A 解析 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 ,底面圆半径为r ,则2πr =l·π 2,故l =4r ,由题意知πrl +πr 2=a , 所以πr 2=a 5 . 8.如果有底的圆柱底面直径和高都等于球的直径,则圆柱与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 A .3∶2 B .3∶1 C .2∶1 D .1∶1 答案 A 解析 设球的半径为r ,则S 柱∶S 球=[2πr 2+2πr ·(2r)]∶4πr 2=3∶2.故选A.

新课程语文高考应对策略

新课程语文高考应对策略 新课程高考以全新的理念冲击着每位语文教师,课外阅读也逐渐引起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常听有些学生抱怨:“我也看了不少课外书,怎么也没见阅读和作文水平提高?”有些家长对此也感到困惑。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不止一个,但笔者认为科学的阅读方法必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变漫无目的的“漫读”为定向择优的“选读”。“选读”并不是说要硬性规定阅读内容。但鉴于课外阅读数量的无限性、质量的差异性及中学生阅读时间的有限性,课外阅读需要“择真”、“择善”、“择美”。多读一些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优秀作品尤为重要。要读一些时代新著、流行佳作,感受时代脉搏。要读一些传世经典、中外名著。这些名著名篇中融会了世态百相,沉淀了历史精华。除了读纯文学作品,还要涉猎科普、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这样才能古今结合,文理兼通,开阔视野。 变肢解课文的“析读”为整体感知的“意读”。东晋诗人陶渊明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其要义在于我们读书

应明其大意,得其要领,而不在一词一句上搞微言大义。要打消阅读的短期目标观念,不在章句上过度咀嚼,要从大处着眼,致力于整体领会,在内容情理、文体风格、语言艺术上多领悟,进而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思想情趣,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变没有记忆的“白读”为注重积累的“诵读”。青少年是人生阅读的重要阶段,在阅读的同时多背诵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多积累一些终生受用的文化知识。教师和家长也要有意识地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背诵,让他们在愉悦的阅读中,把历史文化的积淀化作自身的文学素养。多积累,多背诵,慢慢就能体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感觉。 变单纯吸收的“心读”为勤于表达的“写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实验研究已经表明:学生充满趣味的课外阅读对发展其写作的能力,远胜于机械的写作训练。建立在持续的、大量的课外阅读基础上的练笔,形式随意,短小轻松,对于丰富学生词汇量、提高其驾驭语言的能力、养成个性化的写作习惯,具有显著功效。读写相结合的积累,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此外,也可对文章进行评析、续写、

新高考、新课改、新机遇、新挑战 —参加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感

新高考、新课改、新机遇、新挑战—参加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 感 为期四天的外出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新高考改革后高中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考考试和招生改革就是指挥棒,对高中的教育教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浙江和上海几所学校的考察和学习,让我对这一轮的高考改革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高考改革实行的是3+3模式,语数外必考,其中英语实行一年两考,其他六科中任选三课,结合我省的情况这样的组合就有二十多种,这些对高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中在此就要通篇考虑,全局筹划,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做好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学生现在的选课决定了今后上大学的专业录取和今后的人生选择,所以高中阶段的选课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科学选课。 2、做好走班制教学工作,组合越多,意味着学校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越大,怎样科学分班,怎样解决走班制下的学生管理,怎样解决走班制下的科学评价等问题都成为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绕不过去的难题。 3、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高考录取“两依据一参考”原则改变了以往录取中的只看分数,分数成为了依据之一,素质评价将成为重要的参考。怎样科学公平公正的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也是学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行的评价制度弄虚作假、应付了事肯定不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所以学校需要认真研究高考改革,结合学校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制定自己的综合素质评价规则。 4、我校学生生源基础差,根据高考改革录取方向,我校学生参加高考的人数将大大降低,而以参加高职高专录取为主,这样我校在新高考后学校教学工作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处理好学术性高考和技术性高考的区分管理,怎样合理指导学生选择,怎样合理安排教育教学资源等问题也更为突出。

新课程新高考新策略

新课程、新高考、新策略 ——2011年高考研讨会讲座 合肥八中--王志国 2011年高考英语学科备考建议: (一)对2011年的高考总体预测:今年的考试说明除了增加10个左右的新词,从内容到题例和去年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根据2011年的考试说明和2010年的高考试题,今年的高考试题可能有两个地方的变化,但总体上今年的高考试题还是一个“稳”字。 变化一是在单选题上增加词汇的考题,2009年词汇题是三题,2010年是5题,而今年还会增加,而且题目趋向灵活,即不是纯知识题。发达地区词汇试题通常是9题左右。 变化二是阅读理解试题上篇幅可能稍增长,而且题目不在A,B,C,D选项上玩字迷游戏,而是加强捕捉信 I),每个模块 年高考统 10%,所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理论上。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考这种考试形式是最合理也是最公平的)。高考应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策二:为了着重培养学生以上三种能力,我们把高中阶段所学的八个模块所涉及到得体裁(文体)和题材(话题)进行归纳,并与近三年一些主要省份高考所考阅读文中所出现的文章进行对比,以便我们在平时阅读教学以及在后期阅读训练当中应多注意哪些教学策略。 研究三:内容标准及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考试大纲》,参照省教育厅颁发的《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并结合我省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内容标准 一)、语言知识 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基于我省中学英语教学及考生的实际情况,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精选了3000个左右的单词,作为高考词汇范围,而今年将从新课标中选3010左右单词,作为高考词汇范围,不把任何一中教材作为高考出题的蓝本(所以老师平时上课就要用教材而不应该教教材)。另外,出于命题的需要,增加了个别单词,以“﹡”表明,仅要求学生理解其词意。 二)、语言运用 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指获取、理解信息的能力(听、读)和按情景或要求表达思想、传达信息的能力(说、写)。 对策一: 1,听力 考查的内容: 该部分考查考生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头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1. 理解主旨和要义 2. 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 3. 听所听内容作出判断 4. 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试题类型: (一)简短对话通过听一个轮回的对话,考查考生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头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听力材料具有明显的口语特征,听起来自然真实;题材分布广泛,涉及英语国家日常生活方方面面。 (二)对话或独白 要求考生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中简短而地道的多个轮回的对话或独白; 能从简单的文段中区分事实与观点;能听懂各种故事中人物和行为的发展和结果;能听懂他人委婉的建议、忠告和推荐;能听懂交谈中他人的观点、态度和爱好;也能对回话的背景以及说话者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推断。 高一,高二重输入,高三重输出 高一时泛听与精听结合,高三时以一本有20套听力书为主。高一和高二时,什么都可听,如书本听力材料,歌曲,电影等,还可以把新概念教材作为听说读写教材一边听一边写,写完订正(精听)。高三时,以一本资料为主,听完这本资料后不要急着换换资料,可以反复多听几遍,直到听出语音规律为止。 对策二: 2,单选: 分析研究:着重考察考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要求考生根据题干所给的语境条件进行分析、对比、灵活地运用各项英语基础知识。考查的主要语言知识包括语法、词汇、习惯用语、交际用语和各种常见表达法(考试说明)。以2009和2010安徽高考卷中题目为例:2009年: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21. We can never expect bluer sky unless we create less polluted world. A. a; a B. a; the C. the; a D. the; the 22. – I wonder how much you charge for your services.

新课标版数学必修二(新高考 新课程)(课件)作业11

课时作业(十一) 1.如果直线a∥平面α,b?α,那么a与b的关系是() A.相交B.不相交 C.平行D.异面 答案 B 解析a与b平行或异面,但不能相交. 2.若直线a不平行于平面α,则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 A.α内的所有直线都与直线a异面B.α内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 C.α内的直线都与a相交D.直线a与平面α有公共点 答案 D 3.过平面α外的直线l,作一组平面与α相交,如果所得的交线为a,b,c,…,那么这些交线的位置关系为() A.都平行B.都相交且一定交于同一点 C.都相交但不一定交于同一点D.都平行或交于同一点 答案 D 解析若l∥平面α,则交线都平行; 若l∩平面α=A,则交线都交于同一点A. 4.如图,四棱锥S-ABCD的所有的棱长都等于2,E是SA的中点,过C, D,E三点的平面与SB交于点F,则四边形DEFC的周长为() A.2+ 3 B.3+ 3 C.3+2 3 D.2+2 3 答案 C 解析因为CD∥AB,AB?平面SAB,CD?平面SAB,所以CD∥平面SAB. 又CD?平面CDEF,平面SAB∩平面CDEF=EF, 所以CD∥EF,所以四边形CDEF为等腰梯形, 且CD=2,EF=1,DE=CF=3, 所以四边形CDEF的周长为3+23,选C. 5.下面四个命题中:①平面外的直线就是平面的平行线;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③过平面外一点可作无数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④△ABC中,AB∥平面α,延长CA,CB,分别交α于E,F,则AB∥EF.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③④ 6.四边形ABCD 是矩形,P ?平面ABCD ,过BC 作平面BCEF 交AP 于E ,交DP 于F ,则四边形BCEF 的形状为________. 答案 梯形 解析 ∵四边形ABCD 是矩形,∴BC ∥AD. ∵AD ?平面APD ,BC ?平面APD ,∴BC ∥平面APD. 又∵平面BCFE ∩平面APD =EF ,∴BC ∥EF.∴AD ∥EF. 又∵E ,F 是△APD 边上的点,∴EF ≠AD.∴EF ≠BC. ∴四边形BCEF 是梯形. 7.过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三个顶点A 1,C 1,B 的平面与底面ACD 所在平面的交线为l ,则l 与A 1C 1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答案 平行 8.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 中,P ,Q ,R 分别是AB ,AD ,CD 的中点,平面PQR 交BC 于点S.求证:四边形PQRS 为平行四边形. 证明 如图,∵P ,Q 分别为AB ,AD 中点,∴PQ 綊1 2BD. 又∵BD ?面BDC ,PQ ?面BDC , ∴PQ ∥面BDC. 又∵四边形PQRS ∩面BDC =SR , ∴PQ ∥SR ,同理PS ∥QR , ∴四边形PQRS 为平行四边形. 9.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为棱DD 1的中点,求证:B 1D ∥平面A 1C 1E. 证明 连接B 1D 1交A 1C 1于M ,

新课标版数学必修二(新高考 新课程)(课件)作业8

课时作业(八) 1.下列四个命题中错误命题的个数是() ①若两条直线都和同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若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若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④若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无数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A.4B.3 C.2 D.1 答案 A 2.若直线a不平行于平面α,且a不在α内,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α内的所有直线与a异面B.α内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 C.α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α平行D.α内的直线与a都相交 答案 B 3.直线与平面平行是指() A.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都无公共点 B.直线上两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 C.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D.直线不在平面内 答案 C 4.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分别有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那么这两平面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A.平行B.相交 C.平行或相交D.以上都不对 答案 C 5.若直线l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垂直,则() A.l?αB.l∥α C.l与α相交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 D 6.若直线a∥平面M,直线b⊥a,则b与M的位置关系是() A.b∥M B.b与M相交 C.b?M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 D

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下面四条直线中与平面AB1C平行的直线是() A.DD1B.A1D1 C.C1D1D.A1D 答案 D 8.与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平行的直线和这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A.都平行B.都相交 C.在两平面内D.至少和其中一个平行 答案 D 解析若该直线不属于任何一个平面,则与两平面平行;若属于其中一个平面,则必和另一个平面平行. 9.如果空间的三个平面两两相交,那么() A.不可能只有两条交线B.必相交于一点 C.必相交于一条直线D.必相交于一条平行线 答案 A 解析空间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可能相交于一点,也可能相交于一条直线,还可能相交于三条平行线. 10.经过平面外两点与这个平面平行的平面() A.只有一个B.至少有一个 C.可能没有D.有无数个 答案 C 11.若三个平面把空间分成7个部分,则这三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A.三个平面共线 B.有两个平面平行且都与第三个平面相交 C.三个平面共线,或两个平面平行且都与第三个平面相交 D.三个平面两两相交且不共线 答案 D 12.在正六棱柱的各个面所在的平面中,有________对互相平行,与一个侧面所在平面相交的有________个. 答案4 6 13.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如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