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纺纱原理各章复习题

纺纱原理各章复习题

纺纱原理各章复习题
纺纱原理各章复习题

纺纱学复习大体提纲

纺贸074 贾涛芳

第一章复习题:

1. 简述纺纱的基本原理。

纺纱实质上是纤维原料由块状经过开松—梳理—牵伸等松解作用,成为具有一定线密度的顺序纵向排列的纤维集合体后,再加上捻度使之具有一定强度的加工过程。纺纱的基本原理,实质重点是研究开松、梳理、牵伸和加捻在纤维集合体的松解和集合过程的作用。大量而紊乱的纤维----》纤维集合体----》纱(一定标准、结构)

2. 纺纱的系统主要有哪些? 纺纱系统有棉纺、毛纺、麻纺、绢纺和化学纤维纺纱;在工艺上有精梳、半精梳、粗纺、普梳和废纺之分。

3. 写出棉纺(精梳)系统纺纱工艺流程。

籽棉 ----》初加工----》(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

4. 写出棉纺(混纺)系统纺纱工艺流程。

(一)普梳系统1. 应用范围:纺制粗、中特纱,供织造普通织物。

2. 工艺流程: 籽棉 ----》 初加工----》(原棉)配棉 ----》 开清棉----》 梳棉----》并条 ----》粗纱----》细纱 ----》后加工

(二)精梳系统

1. 应用范围:纺制高档棉纱、特种用纱或棉与化纤混纺纱

2. 工艺流程: 籽棉----》初加工----》(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

(三)废纺系统

1. 应用范围:纺制价格低廉的粗特棉纱

2. 工艺流程: 破籽(梳棉抄斩花、粗纱头及回丝)----》开清棉----》梳棉 ----》粗纱----》细纱----》后加工

(四)化纤与棉混纺系统

1. 精梳系统

2. 普梳系统

第二章复习题

1.什么是纤维原料的初加工?主要天然纤维的初加工方法分别是什么?

物理方法(如轧棉),化学方法(麻的脱胶,绢丝的精炼),物理化学相结合(羊毛的洗涤和去草炭化)

2.有哪两类轧棉方法,各有何特点?

(一)皮辊轧花所得为皮辊棉

1. 方法:利用皮辊与棉纤维的接触牵引,使纤维与棉籽分离。

2. 特点:转速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棉结、索丝、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

3. 适用范围:加工长绒棉或成熟度差的籽棉和留种棉。

(二)锯齿轧花所得锯齿棉

方法:利用锯齿钩拉纤维,使纤维与棉籽分离。

特点: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纤维整齐度好,且生产率很高。

适用范围:适宜加工细绒棉和粗绒棉

3.指出唛头(329)各符号代表什么含义?

第一个数字—品级;第二、三个数字—长度(mm);锯齿棉在三个数字上加锯齿线,皮辊棉不加;霜黄棉在三个数字两边加圆括弧;(427)手扯长度为27mm的四级皮辊黄棉

4.洗毛工艺有哪几个主要环节?

用机械与化学物理方法除去原毛中杂质的工艺过程。

(1)乳化洗毛工艺过程(1)乳化洗毛工艺过程:开松---》除杂---》洗涤---》烘干

其中洗涤工序:浸渍----》清洗----》漂洗----》轧水

5.麻纤维的脱胶方法有哪几种?

脱胶的方法及原理:微生物脱胶:利用微生物来分解胶质;化学脱胶:根据原麻中纤维素和胶质成分对碱、无机酸和氧化剂作用的稳定性不同,除去胶质—以碱煮为主。

6.绢纺原料的精炼工程包括那几个工序?

精炼前处理、精炼、精炼后处理

工艺流程:(1)酶制剂精练:预处理----》温水洗----》脱水----》酶制剂精练 ----》 温水洗----》冲洗----》 脱水----》烘干

(2)化学精练:

① 一次练工艺流程:预浸----》脱水----》精练----》温水洗----》冲洗----》脱水----》烘干 ② 二次精练工艺流程:

初练----》温水洗----》脱水----》复练----》温水洗----》冲洗----》脱水----》烘干

(3)腐化练:

初练----》 温水洗---》脱水(----》除蛹----》扯块)----》自然发酵----》冲洗----》脱水----》 复练----》温水洗----》冲洗----》 脱水----》烘干

7. 解释洗净毛、炭化毛、精干麻、精干绵?

经过初步加工的毛叫洗净毛(炭化净毛);较为洁净的、蓬松的、有一定刚弹性的、呈现珠光光泽的单纤维为精干棉;原麻经过脱胶处理后得到的苎麻纤维成为精干麻

第三章复习题

1. 简述原料选配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保持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相对稳定;合理使用原料;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增加花色品种。 原则: 根据产品用途选配原料;满足工艺要求、稳定生产。

2. 什么叫原棉的分类与排队?各注意哪些问题?

原棉的排队:在分类的基础上,将某一类的原棉按地区、性能等指标相近的排成一队,共排几队。排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以性质相近的几批为主体,主体应占70%左右;队数要适当;交叉抵补。

原棉的分类:根据原料的性质和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将适合生产某种产品或某一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划分为一类,可分若干类。分类时应考虑以下几点:成纱要求;到棉趋势;纱线质量指标的平衡;气候变化;混合成分性质差异。

3. 精梳毛纺原料选配主要采用哪几种方法?

原料的选配有两种方式: 梳条配毛 (散毛选配),混条配毛 (毛条选配)

4. 什么是混纺比?什么是投料比?两者间有何关系?

(一)散纤维投料比计算

设A 、B 两种成分的成纱混纺比要求为 、 ,A 、B 成分的投料比相应为 、 ,则 设A 、B 两种成分单独纺纱时的制成率分别为 、 ,则A 成分的成纱混纺比为:

1111122Q K K Q K Q K '=

+

由此可得: 11211

11(1)K Q Q K =

+-' 投料比与成纱混纺比之差值即为投料混纺比的调整量: 由上式可见,投料比调整量与下列两个因素有关: 1. 两成分制成率的比值 :若两成分的制成率相同,则不需要调整投料比,两成

分制成率相差越大,则投料比的调整量就越大。

2. 纱的混纺比:对确定的两种成分,当在成纱中的混纺比接近相等时,则投料比的调

'1K '2K

1K 2K 1

,121'2'1=+=+K K K K 2Q 1Q 21Q Q

整量达到最大值。

对上式取微分,并令 在 时 ,可解得: 此时,投料比调整量最大。

湿重投料比为:

式中: 为 成分纤维的实测回潮率; 为 成分纤维的实测回潮率

5. 涤/棉混纺时的设计干重混比为65/35,若涤纶和棉纤维的实际回潮率分别是0.4%和

13%,求涤/棉混纺时的湿重混比?67.6:32.4

6. 纺纱原料的混合程度目前有哪几种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1. 混入有色纤维法; 2. 切片法; 3. 化学分析法; 4. 染色法。 第四章复习题:

1. 开松与除杂的工艺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开松过程:遵循“先缓和后剧烈、渐进开松、少碎少破”的原则;原因:开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损伤纤维,并要求将原料中大部分杂质和疵点清除,使其变得较为洁净,即开松工作要做到开松充分,又保证少损伤纤维和少破碎杂质。

排杂过程:遵循“早落少碎”的原则。原因:除杂工作根据排杂的难易程度有先有后,较重较大且易破碎的和纤维粘附较松的杂疵应尽早排除,与纤维粘附较紧不易排除的杂疵应稍侯排除,以免增加落棉损伤纤维。

2. 原料的开松方式主要有几种?说明自由状态与握持状态开松的特点?你知道都有那

些设备是采用自由式开松的?

开松方法:扯松、打松

按原料喂给方式:自由开松(自由扯松,自由打击),握持开松(握持分割,握持打击) 自由状态开松的特点:开松作用缓和,纤维损伤和杂质破碎程度小。

握持开松特点:开松作用剧烈,开松效果好,但纤维易损伤,杂质易破碎。

采用自由式开松的设备:喂棉机、混棉机、振动板双棉给棉机(自由扯松)、轴流开棉机、三锡林开毛机(自由打击)

3. 打手机械排除杂质的过程可分为哪三种情况?简述各自的除杂机理。

① 打击排杂:杂质直接受到刀片的打击抛向工作面反射而排除; ② 冲击排杂:棉块与杂质一起受打击不分离抛向尘棒,受到尘棒撞击,棉块速度变为0,而杂质在较大冲击力作用下冲破棉块从尘棒间排出;③ 撕扯分离排杂:棉块受到打手与尘棒的撕扯开松,使杂质与纤维分离而靠自重由尘棒间落下。

4. 目前开松效果的评定方法有哪些?

重量法:平均重量值低,开松效果好,越低越好;

比容法:比容大,开松效果好,越大越好;

速度法:由终末速度决定纤维块的重量和形状、开松程度等;

0'1=???K K 21Q Q ≠1112'1+=Q Q K 2121''2''111W W K K K K ++?=1W

A 2W B

气流法:压力值高,开松度好,透气量小,开松度好。

5. 除杂效果评价有哪些指标?各是如何计算的?

(一) 落物率=(落物重量/喂料重量)×100%

(二) 落物含杂率=(落物中杂质重量/落物重量)×100%

(三)落杂率=(落物中杂质重量/喂入原料重量)×100%

(四)除杂效率=(落物中杂质重量/喂入原料中杂质重量)×100%

除杂效率=(落杂率/?喂入原料含杂率)×100%

(五)落物含纤维率=(落物中纤维重量/落物重量)×100%

6. 异性纤维指什么?在棉纺生产中,为什么要排除异性纤维?简述新型异性纤维分拣

装置的工作机理。

异性纤维:指棉花中混杂的化学纤维,如丙纶丝、塑料绳、毛发、麻丝、有色纤维等。也称为三丝:棕丝、麻丝、头发丝。异物分离器可以起到除杂效果。

异性纤维的危害:异性纤维混入棉花中,不但在纺纱加工过程中难以清除,而且会在除杂工序中被拉断或分梳成更短、更细的纤维,形成大量纤维状细小疵点。这些疵点极易造成细纱断头,降低工作效率。织布染色后,会在布面出现各种色点,严重影响布面外观质量,最终影响产品的内销和出口。

第五章复习题:

1. 什么是棉板分割工艺长度、刺辊分割度、针面负荷、道夫转移率、分配系数、刺辊

附面层?

喂给板分割工艺长度:盖板梳理机喂给板与刺辊隔距点以上的一段喂给板工作面长度与

喂给板鼻尖宽度之和。 刺辊分割度:每根纤维受到刺辊的作用齿数 式中:为刺辊转速(r/min );z 为刺辊表面总齿数;L 为喂入纤维的平均长度(m );W 为喂入纤维层重量(g/m );Vg 为喂给罗拉速度( m/min );Tt 为喂入纤维的平均线密度。

负荷:单位面积上纤维层的平均重量称为负荷(罗拉梳理机一般以

表示,盖板梳理机的盖板负荷一般用在梳理区内每根盖板上的纤维总量来表示)

道夫的转移率是指锡林向道夫转移的纤维占参与梳理作用纤维的百分率。

工作辊分配系数:在罗拉梳理机上,工作辊分配系数表示锡林每平方米针面交给工作辊的纤维重量与锡林每平方米针面上纤维重量之比。

刺辊高速回转时,锯齿会带动周围空气流动,由于空气分子间的摩擦和粘性,里层空气带动外层空气,层层带动,在刺辊周围形成气流层,称刺辊附面层。

2. 两针面间实现梳理、剥取、起出的条件是什么?

分梳作用

(1)针尖平行配置;(2)两针面都具有一定的针齿密度;

(3)两针面间有相对运动, 或 与 反向或 ; (4)两针面间的隔距很小。

()αδtan 31A +++=+=R L a L a S Tt 1000

t

g n z L A W V ???=??2g m 21V

V >1V 2V 02=V

剥取作用

(1)针尖交叉配置;(2)两针面都具有一定的针齿密度;

(3)两针面间有相对运动, 或 与 反向或 (4)两针面间的隔距很小。

. 提升作用

(1)针尖平行配置;(2)两针面都具有一定的针齿密度;(3)两针面间有相对运动, 或者运动方向顺着针尖 ;(4)两针面间的隔距很小。

3. 影响梳理机梳理作用因素主要有哪些?

隔距:两作用机件对纤维作用时的最近距离。锡林与盖板间隔距,锡林与工作辊、道夫间隔距。速比,锡林速度,针布的规格和针面状态,喂入负荷,抄针负荷

4. 如输出纤维网的纤维结较多,分析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隔距造成,棉纺中的隔距大,浮于两针间的纤维多,容易被搓成纤维结,而化纤中由于隔距小,使化纤梳理不顺利,纤维充塞和缠绕,造成纤维结。

5. 提高道夫转移率对梳理机的均匀混合作用有何影响?

道夫转移率高,说明锡林上的返回负荷少,不利于加大纤维在机内的存储量,混合均匀差,但加强了分梳作用。

6. 从刺棍附面层的定义、附面层内气流速度和压力的分布以及附面层内纤维和杂质的

运动特点等方面说明气流除杂的基本原理?

刺辊高速回转时,锯齿会带动周围空气流动,由于空气分子间的摩擦和粘性,里层空气带动外层空气,层层带动,在刺辊周围形成气流层,称刺辊附面层。当纤维和杂质一起进入时,由附面层速度的分布可知,离表面越远,受到的刺辊作用越大,并可以使杂质和纤维在附面层内有发生回转的趋势。由于附面层内表面的压差成负值,纤维轻,且长,经过旋转之后,可以使径向压差加大,不容易脱离附面层。相反杂质容易脱离,因此杂质容易分布在附面层外层或冲破附面层形成落杂。通过气流使这种杂质和纤维在附面层的分布原理,就可以通过对附面层进行不同的切割,使杂质除去。

7. 除尘刀调节工艺有哪些?如增加落棉率,除尘刀应如何调节?

除尘刀工艺包括除尘刀高低、安装角度以及刺辊的隔距。(1)刀的位置低,第一落杂区长,易于落大杂,落纤多;(2)刀的安装角度大,利于纤维回收;(3)刀与刺辊隔距大,通过此隔距点的气流附面层增多,击落杂质的作用降低,第一落杂区的落纤及落大杂少,第二区负担重。如增加落棉率应采用低刀、大角度和适当的隔距。

8. 金属针布的规格参数有哪些?

21V V >1V 2V 0

2=V 12V V >

①工作角:影响分梳和转移。角度减小,梳针握持纤维能力强,分梳增强,纤维易沉入齿隙,分梳和转移下降,握持差,纤维易脱落,分梳作用下降。工作角的大小是根据其在梳理机中的位置和作用而定。

②c为齿尖宽度,d为齿尖厚度,w为基部厚度

第六章复习题:

1.棉纺精梳准备的工艺方式有哪几种?

①预并条→条卷,简称条卷工艺。②条卷→并卷,简称并卷工艺。③预并条→条并卷联合,简称条并卷工艺。

2.在精梳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有哪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在各个阶段精梳机主要

机件的运动是如何配合的?

1.锡林梳理阶段:指锡林第一排梳针刺入须丛到最后一排梳针越过钳口而离开须丛的时期。各主要机件的工作和运动情况如下:(1)上下钳板:闭合,有力地握持须丛,钳板运动先后再向前;

(2)锡林:梳理须丛前端,排除短纤维和棉结杂质;

(3)给棉罗拉:停止,不给棉;

(4)分离罗拉:基本静止;

(5)后分离皮辊:向后滚动,将分离钳口中的棉网尾端向下压,以便于须丛的接合;

(6)顶梳:先向后再向前,但未与须丛接触,不起梳理作用。

2.分离前的准备阶段:指精梳锡林梳理结束后至分离罗拉开始分离的时期。

各主要机件的工作和运动情况如下:

(1)上下钳板:由闭合到逐渐开启,钳板运动继续向前,将被锡林梳理过的须丛头端送向分离罗拉;

(2)锡林:梳理已结束,继续回转;

(3)给棉罗拉:由停止到转动,开始给棉;

(4)分离罗拉:由基本静止到倒转再到开始顺转,将棉网尾端倒入机内,准备与钳板送来的须丛头端接合;

(5)后分离皮辊:由向后滚动到向前滚动,以免与向前摆动过来的顶梳相碰;

(6)顶梳:继续向前摆动,但尚未插入须丛梳理

3. 分离、接合与顶梳梳理阶段:指分离罗拉握持住须丛开始分离到分离结束的时期。

各主要机件的工作和运动情况如下:

(1)上下钳板:继续向前,开口逐渐增大,将须丛头端的长纤维逐渐送入分离钳口;(2)锡林:继续回转;

(3)给棉罗拉:继续回转,给棉,输出棉层;

(4)分离罗拉:继续顺转,将钳板送来的须丛头端的长纤维牵引出来,叠合在原有棉网的尾端上,实现分离接合;

(5)后分离皮辊:继续向前摆动;

(6)顶梳:向前摆动,插入须丛梳理,将短纤维和棉结杂质阻留在顶梳后面的须丛中,以便在下一工作循环被锡林梳除。

4.锡林梳理前准备阶段 : 指分离罗拉分离、接合结束到下一次锡林开始梳理的时期。 各主要机件的工作和运动情况如下:

(1)上下钳板:向后摆动,逐渐闭合;

(2)锡林:继续回转,锡林前排梳针逐渐转向钳板握持的须丛下方,准备开始梳理;

(3)给棉罗拉:停止回转,不给棉;

(4)分离罗拉:继续顺转输出棉网,逐渐趋向基本静止;

(5)后分离皮辊:向后滚动;

(6)顶梳:向后摆动,逐渐脱离须丛,但在未脱离须丛前对尚在分离抽出的纤维有梳理作用。

精梳机主要机件的运动及配合图

3. 什么是喂给长度、喂给方式、喂给系数、梳理隔距、落棉隔距、弓形板定位和接合

率?

(1)喂给长度(棉纺一般称给棉长度)喂给长度是指每次喂入到工作区内的须丛的理论平均长度。

(2)喂入方式: 后摆动式棉精梳机的喂入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在钳板前摆时喂入纤维层,称为前进式喂给;另一种是在钳板后退时喂入纤维层,称为后退式喂给。一般后退

式喂入时,梳理质量优于前进式喂入,但落量比前进式喂入大。 (3)棉型精梳机的喂给系数1)前进给棉喂给系数 式中:X1—顶梳插入须丛前给棉罗拉给出的棉层长度(mm );F —给棉长度(mm )。

由式可看出,

值既反映了给棉时间早晚,又反映了顶梳插入须丛的早晚。 2)后退给棉喂给系数 式中: X2— 钳板钳口闭合之前给棉罗拉给出的棉层长度(mm )。 反映了给棉时间早晚和钳板钳口闭合时间的早晚。

1

1X F

α=1α2

2X F

α=

(4)梳理隔距:锡林梳理时,上钳板钳唇下缘到锡林针尖的最短距离。

(5) 落棉隔距:指下钳板摆动到最前位置时,下钳板钳唇前缘与分离罗拉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6) 弓形板定位:确定锡林针排、分离罗拉与钳板钳口三者的关系,实质:确定锡林末排梳针通过与分离罗拉最紧点的时间。

(7)分离纤维丛的重叠程度可用接合率 表示,它是接合长度G 与有效输出长度S 的比值,用百分率表示:

4. 工艺上对钳板有什么要求?

(一)对钳板的工艺要求:1.钳板向前摆动的中后期速度要慢;2.锡林梳理时,钳口握持纤维层要牢;3.梳理隔距变化要小;

(二)钳板的开闭口定时的调节主要考虑两个因素:

1. 锡林开始梳理时,钳板钳口对纤维层的握持要有足够的握持力;

2. 钳板钳口在分离接合前要有足够的开口量。

5. 简述顶梳的梳理特点?

顶梳负责梳理锡林未梳理到的须丛的尾端部分,包括“死隙”部分和钳板制点后方的纤维尾端。顶梳对须丛的梳理也属于握持梳理。顶梳梳理须从尾端时,不但有梳针对纤维的梳理和对杂质的过滤作用,而且也能将那些纤维头端没有到达分离罗拉或拨取罗拉钳口的纤维阻留,阻留下来的纤维与被分离的纤维之间的摩擦也起到梳理作用。

6. 弓形板定位过早过晚会出现什么问题?

① 弓形板定位早(即梳针的安装位置靠前),运转时第1排梳针转出来早,到达上钳板钳唇下方的位置也较早,此处梳理隔距大,梳理作用差。

②弓形板定位早,钳板的闭合定时早,钳板钳口开启时间晚,须丛抬头差,分离接合质量差

③弓形板定位早,末排梳针通过最紧点处也早,此时分离罗拉倒入的棉网尾部较短,不易被末排梳针抓走。

7. 分离罗拉顺转定时过早过晚会出现什么问题?

(1). 顺转定时晚,易产生弯钩和“鱼鳞斑”。

(2). 顺转定时早,倒转也早,则末排锡林梳针通过分离罗拉最紧点时易将棉网尾部的长纤维抓走。因此,必须提早弓形板定位,提早弓形板定位会影响梳理质量。 因此,分离罗拉顺转定时以棉网不产生弯钩和“鱼鳞斑”为限,不宜过早。

第七章复习题

1. 实现罗拉牵伸的基本条件?

须条上必须有积极握持的钳口;两点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隔距);握持点必须有相对运动。

2. 什么是机械牵伸、实际牵伸、牵伸效率、总牵伸倍数、部分牵伸倍数和摩擦力界?

1.机械牵伸倍数(理想牵伸倍数) ηG

S

η=2

1

V E V =

式中:E —机械牵伸倍数; —后罗拉表面速度; —前罗拉表面速度。 2.实际牵伸倍数 式中: D —实际牵伸倍数; —喂入纱条单位长度的重量;

—输出纱条单位长度的重量; —喂入纱条线密度; —输出纱条线密度。 3、牵伸效率:实际牵伸倍数与机械牵伸倍数的比值

,D 纤维散失; E ,出现滑溜,没有有效握持。 4、总牵伸倍数:总牵伸等于各部分牵伸的连乘积,即

式中:E —总牵伸;E 1—后区牵伸;E 2—前区牵伸。

5、部分牵伸倍数:

一和二,二和三之间属于部分牵伸,一和三之间属于总牵伸

6、摩擦力界:牵伸过程中,纤维与纤维之间,纤维与牵伸装置机件之间的摩擦力存在的空间称为摩擦力界。

3. 什么是快速纤维和慢速纤维、纤维引导力和控制力、牵伸力和握持力?它们之间有

何区别和联系?

快速纤维—以前罗拉速度运动的纤维;慢速纤维—以后罗拉速度运动的纤维。

引导力:定义:快速纤维作用于某根浮游纤维上的动摩擦力称为引导力。

控制力:慢速纤维作用于某根浮游纤维上的静摩擦力称为控制力。作用在整根纤维上的控制力。

牵伸力:牵伸过程中把按前罗拉速度运动的全部快速纤维,从按后罗拉速度运动的慢速纤维中抽引出来时,克服摩擦阻力总和所用的力(针对对象:整个须条).

握持力:罗拉握持力是指罗拉钳口对须条的摩擦力,其大小取决于钳口对须条的压力及罗拉与须条间的摩擦系数。

引导力和控制力作用于单根纤维,而牵伸力和握持力作用于纤维束。

4. 画示意图推导出实际牵伸过程中,须条内纤维产生移距偏差的公式,并说明其意义

和影响因素?

(1)设变速纤维1和2头端的移距为a0,纤维1在A-A 截面变速,纤维2在B-B 截面变速, A-A 截面与B-B 截面的距离为变速区间X ,纤维2经过a0+X 距离到达B-B 截面所用时间为t ,则 t=(a0+X )/V2

在t 时间内,纤维1头端所走过的距离为S ,

纤维1和纤维2经牵伸E 倍后头端距离为a1,

则 S=X+a1=V1t=V1(a0+X)/V2=E(a0+X)

a1=E(a0+X)-x=a0E+X(E-1)

1V 2V

11

22

Tt Tt G D G ==1G 2G 1Tt 2Tt

100%

D E η=

?1η>1η<33

212121

V V V E E E V V V =?=?=

(2)设变速纤维1和2头端的移距为a0 ,纤维1在B-B 截面变速,纤维2在A-A 截面变速,A-A 截面与B-B 截面的距离为变速区间X (设X>a0 ),纤维1经过( X-a0)距离到达B-B 截面所用时间为t ,则 t=(X-a0)/V2

在t 时间内,纤维2头端所走过的距离为S ,

纤维1和纤维2经牵伸E 倍后头端距离为a1,

则: S=V1t=V1(X-a0) /V2=E(X-a0)

a1=X-S=x-E (综合:a1=aE ±X (E-1)

X —开始变速点的位置偏差

△a=X (E-1)—移距偏差

X-a0)=a0E-X (E-1)

3. 结论:(1)两根纤维在牵伸时,若其在不同位置变速,则两根纤维间的移距产生偏差,为:△a=X (E-1),导致纱条不匀;

(2)X 增,则△a 增 ,纱条不匀 增 ;

(3)E 增 ,则△a 增 ,纱条不匀 增

5. 影响握持力、牵伸力的因素?工艺上对握持力、牵伸力各有什么要求?

1.牵伸倍数

(1)喂入须条线密度不变时: ① E<1.2,E 增 , 增 ,张力牵伸 ;

② E=1.2~1.8,位移牵伸和张力牵伸的转变过程,临界牵伸;

③ E>1.8,位移牵伸,E 增 ,则 降 。

(2)输出定量不变时:随牵伸倍数增大,牵伸力增大。

2.摩擦力界:牵伸区中摩擦力界分布对牵伸力的影响因素包括罗拉隔距、牵伸区中附加摩擦力界的分布以及喂入须条的宽度、厚度等。

(1)隔距和牵伸力的关系:随着罗拉隔距 增 ,牵伸力逐渐 降,但罗拉隔距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牵伸力几乎不受影响。

(2)喂入须条负荷增加时,摩擦力界长度扩展,牵伸力变大;

(3)牵伸区中带有附加摩擦力界时,牵伸力增大。

6. 说明纤维在牵伸区内伸直的条件?对前后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牵伸倍数不同,对

前后弯钩纤维的伸直作用是否一样?为什么?

纤维能否伸直,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速度差,延续时间和作用力。

(1)纤维伸直的力学条件

前弯钩纤维发生伸直作用的条件为: 要求弯钩变速,主体慢速。

d F d F d F ''

A R R A

B F F F F ->>∑∑∑∑、

后弯钩纤维发生伸直作用的条件为:要求主体变速,弯钩慢速。

(2)纤维伸直的位置条件:前弯钩纤维:弯钩纤维的弯曲部分长度的中点超过理论变速点,纤维的弯曲点的位置未到前钳口,主体部分的中点未到达理论变速点时,则开始伸直;后弯钩纤维:弯钩纤维的主体长度的中点越过理论变速点时,则开始伸直。

牵伸倍数越大,对后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越好,对前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越差。

由于前钳口的强制握持作用

7.为什么要合理布置牵伸区摩擦力界,有什么要求?理想摩擦力界特点?

长纤维的变速点靠近前钳口,短纤维的变速点分布比较分散,因此要加强控制浮游纤维,合理布置摩擦力界。

1.对个别纤维而言,适当加强控制力并减弱引导力,使纤维变速点向前钳口靠近,有利于纤维变速点分布的相对稳定性。

2.对整个须条而言,作用在整个须条上的牵伸力必须在要求的两个极限条件之间,牵伸力大小适当,且保持稳定。

(二)理想摩擦力界布置

1. 理想摩擦力界纵向分布:

(1)将后钳口摩擦力界向前扩展,使慢速纤维和浮游纤维在未变速前始终受后摩擦力界控制,以减少浮游纤维提前变速的可能;

(2)为使快速纤维能顺利地从慢速纤维中抽出,在距前钳口一定距离处,摩擦力界强度应适当减弱;

(3)前钳口摩擦力界应具有较高的强度,且要求稳定,作用范围小,使变速点尽量向钳口集中,缩小变速区间的值。

2.理想摩擦力界横向分布

为加强对边纤维的控制,应加强横向摩擦力界,并要求均匀稳定。

8.分别说明在并条机、针梳机、粗纱机、细纱机上采用的附加摩擦力界装置,并说明

它们为什么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产生附加摩擦力界?

常用的附加摩擦力界:轻质辊、胶圈、针板、罗拉、针筒等。

目的:更好地控制纤维运动,防止纱条扩散,使纤维运动稳定、变速点向前靠拢,以获得条干均匀的纱条。

对附加摩擦力界装置的要求:符合理论要求(包括纵向和横向);强度适宜稳定;速度等于或接近后罗拉表面速度;强度分布随纱条结构、线密度、原料性能、牵伸倍数等进行调整。

第八章复习题

1.什么是机械波?什么是牵伸波?影响牵伸波的因素有哪些?

机械波:是由机械状态不良而做周期运动所造成的纱条不匀。这种不匀的特点是具有显著的规律性。(1)罗拉钳口移动;(2)下罗拉表面速度不稳定;(3)其它机械因素。

牵伸波:在理想的机械状态下,由牵伸过程中浮游纤维的不规则运动造成的波形称为牵伸波。(1)摩擦力界分布不够理想;(2)喂入纱条粗细不匀;(3)喂入纱条结构不匀。

2.并合根数和输出纱条粗细不匀的关系是什么?

(1)并合前单根纱条的不匀率越大,并合效果越好;并合前单根纱条的不匀率越小,则并合效果不显著;(2)并合根数越多,并合效果越好。但是并合根数超过一定数量后,并合均匀效果就不明显了。关系式:

C

3.什么叫自调匀整,控制系统划分可分为哪三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自调匀整:根据喂入或纺出的半制品单位长度重量(或粗细)差异,自动调节牵伸倍数,从而使纺出的半制品单位长度重量(或粗细)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根据喂入或纺出的半制品单位长度重量(或粗细)差异,自动调节牵伸倍数,从而使纺出的半制品单位长度重量(或粗细)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按控制系统可分为:开环系统、闲环系统、混合环系统。

(1)开环系统的主要特性:①先检测后调节,调节针对性强;②对波长>30mm的不匀匀整较有效;③对本机牵伸机构产生的不匀不能匀整;④需要延迟机构。

(2)闭环系统的主要特性:①检测点在牵伸结构前方,反馈调节,无针对性;②对长片段不匀有匀整效果;③对本机产生的不匀也能匀整;④依靠反馈调节,不需要延

迟机构

(3)混合环系统的主要特性:混合环系统的自调匀整装置,兼有开环和闭环的优点,既能保持匀整效果,又能自动修正各种波动造成的偏差,但机构复杂,维修成本高。

第九章复习题

1.加捻的实质?

假捻时,当纤维对纱条存在包围角时,纤维对纱条便有向心压力,包围角越大,向心压力越大。由于向心压力的存在,使外层纤维向内层挤压,增加了纱条的紧密度和纤维间的摩擦力,从而改变了纱条的结构形态及其物理机械性质,这就是真捻成纱的实质。

2.什么是捻回的传递、捻陷、阻捻、捻回角、捻系数、捻度、捻幅?

捻回的传递:如图,A为纱条的喂入点,纱条以速度V自A向C运动,C为加捻点。加捻时,C以转速n绕纱条自身回转,因纱条为非杆性的松散介质,则纱条AC上各截面的加捻扭矩随离加捻点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因此,加捻过程中,纱条上的捻回数靠近C处较多,靠近A处较少,说明捻回是由C向A传递的,这种现象称为捻回的传递。

捻陷:如图所示,在须条的喂入点A 与加捻点C 之间有一机件B 与纱条接触,由于B 对纱条有摩擦力,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捻回自C 向A 的正常传递,结果使T1

阻捻: 如图所示,加捻点C 与输出点D 之间存在机件B ,当纱条自C 向D 运动时,纱条上的捻回没有完全随纱条经B 带出,一定程度上被B 滞留在BC 段内,即T1>T2,B 点的阻力越大,BD 段的捻回越少,这种现象称为阻捻,B 为阻捻点。阻捻的加捻点在输入端

捻回角:须条上获得真捻后,其外层便产生倾斜的螺旋线捻回,螺旋线和纱条轴线构成倾

斜角,此倾斜角叫做捻回角。 捻系数:比较纱线的加捻程度,一般用加捻系数。

单位长度的纱线加捻时,截面上任意一点在该截面上相对转动的弧长,称为捻幅。

3. 捻度为什么不能反映不同特数纱的加捻程度?生产中一般采用哪个参数反映纱条的

加捻程度

假设A,C 为两段线密度不同,长度相同的纱段,即rA >Rc,但都有两个捻回,即捻度相同。但是b A>b C,即粗的加捻程度大,细的加捻程度小。可见,用捻度来衡量不同线密度纱线的加捻程度是不合适的。比较纱线的加捻程度,一般用加捻系数。

4. 用示意图表示单纱的Z 捻和S 捻。股线的ZS 捻和ZZ 捻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对织物

产品和织造工艺有什么影响?

Z 捻—顺手捻,右捻;S 捻—反手捻,左捻

股线的捻向:股线的捻向以ZS 或SZ 表示,两次合股的股线捻向以ZZS 或SZS 表示,第一个字母表示单纱捻向,第二个字母表示初捻线捻向,第三个字母表示复捻线捻向。

t T =m T α=e T α=

捻度影响成纱机械性质,对织物的光泽,纹路及手感影响较大。

5.什么叫卷捻、实捻和层捻?加捻后纱条结构有什么特点?

翼锭粗纱机和环锭细纱机上的纱条加捻结构属于卷捻。加捻时,前罗拉钳口处的须条处的须条围绕自身轴线旋转,须条宽度逐渐收缩,两侧折叠且逐渐卷入纱条中心,形成加捻三角形,这种加捻结构叫做卷捻。在加捻三角区中,须条的宽度和截面发生变化,由扁平带状逐渐形成圆柱形的纱线。由于每根纤维在加捻时候受到的张力不同,于是产生内外层纤维转移。这种结构的纱条在承受拉伸负荷时,由于纤维的张力不同,对纱条产生向心压力,促使纤维内外转移和相互抱紧,增加了纤维间滑动阻力和纱条紧密度,使纱线获得较高的强力。

实捻:加捻前须条基本上是呈圆柱体形,加捻后纱条中的纤维或单丝大多呈圆柱螺旋线。转杯纺纱和长丝束或股线的加捻结构属于实捻。

层捻:纤维一边凝聚一边加捻,凝聚一层加捻一层,先凝聚多加捻,后凝聚,少加捻,成为分层加捻状态。摩擦纺纱的纱条加捻结构属于层捻。

6.什么叫假捻和假捻效应?举例说明纺纱工艺中的假捻效应。

须条无轴向运动且两端分别被A和C握持,若在中间B处施加压力,使须条按转速n绕本身轴线自转,则B的两侧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扭矩,B的两侧获得数量相等,捻向相反的捻回,一旦外力除去,在一定的张力下,两侧的捻回便相互抵消,这种暂时存在于B 点两侧的反向捻回,称为假捻。B为假捻器。

在稳定状态下,假捻器的纱条喂入端存在稳定捻度,其值等于该假捻器在单位时间内加给该段纱条的捻回数与纱条运动速度之比,通常称这个稳定捻度值为假捻器给纱条喂入端的假捻效应。

假捻效应的应用:粗捻假捻器,假捻集合器

7.粗纱捻系数的选择依据?

(1)加捻目的:①承受加工过程中的张力;②用作细纱牵伸过程中的附加摩擦力界。(2)捻系数的选择

①捻系数强力承受纺纱张力

②捻系数捻度速度下降产量下降

③捻系数附加摩擦力界增牵伸力增握持力增

加压装置要求增打滑粗节增质量降

④捻系数降降强力降意外伸长增断头率增产量降

不匀率增,均匀度降

(3)捻系数选择的因素

①纤维长度、细度:在粗纱细度一定时,纤维长、细度细,捻系数小些;

②粗纱细度:在纤维长、细度一定时,粗纱细度粗,捻系数小些;

③附加摩擦力界:捻系数大,附加摩擦力界强,但要防止牵伸不开;

④气候季节:干燥季节,纤维发挺,捻系数应大;潮湿季节,粗纱发涩,捻系数应小。

8.细纱捻系数的选择依据?

细纱捻系数的选择 ① 目的:满足纱线用途和成品要求。 ② 捻系数的选择:a . 纱线强力:强力高,捻系数高;b . 手感及布面状态;c . 生产率。

9. 简述纱线捻度和捻向对纱线主要性能和织物外观的影响?

随着捻度的增加,纱线的许多物理机械性质发生变化,如纱线的紧密度增加,直径减小,强度增加,手感变硬,光泽也有变化等。纱线的捻度和捻向影响织物的厚度,也对织物的外观,手感和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第十章复习题

1. 什么是粗纱的管导式和翼导式卷绕?采用管导式有哪些优点?

实现卷绕的条件:筒管与锭翼相对转动(1)筒管转速>锭翼转速,称为管导;(2)筒管转速<锭翼转速,称为翼导。

优点(1)当粗纱断头时,筒管上的纱尾在回转气流作用下,紧贴于管纱上,不致乱飞;(2)随着卷绕直径的增加,管纱重量随之增大。采用管导式,筒管直径越大,其转速越低,动力消耗较均衡,回转亦较稳定;(3)传向锭子的轮系中齿轮个数较少,开车启动时锭子总是略先转动,使压掌到筒管间纱段松弛,而翼导式开车瞬间该段张力增加,容易引起伸长或断头。

2. 画图说明在粗纱一落纱卷绕中卷绕速度和升降速度与卷绕直径的关系。

D X —粗纱管纱卷绕直径(mm ); V F —前罗拉输出的线速度(mm /min )。 下龙筋(筒管)升降速度(mm/min );h —粗纱轴向卷绕圈距(mm)。(图见304页,10-13和10-14)

3. 简述粗纱张力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如何测算粗纱张力?

粗纱张力增 ,易产生意外伸长,使粗纱的条干不匀,断头 增 ;当粗纱张力 降 ,粗纱在筒管上卷绕得很松,成形不好,容易在粗纱卷装的两端产生冒头,使搬运、储存和退绕困难;当纺纱段张力 降 ,易引起粗纱漂头,甚至断头。

4. 画图说明在细纱一落纱卷绕中钢领板的升降轨迹。写出细纱卷绕速度方程?

卷绕速度n w 等于锭子速度n s 与钢丝圈速度n t 之差,即:n t= n s-n w (图见 320页 10-28)

5. 简述在细纱一落纱卷绕中细纱的张力变化规律。简要说明如何降低细纱断头。

落纱中纺纱张力变化: ① 小纱:气圈高度高,离心力大,凸形大,纺纱张力大;② 中纱:气圈高度适中,凸形正常,形态稳定,纺纱张力小; ③ 大纱:气圈短而过于平直,失去弹性调节作用纺纱张力略有增大。

减少断头的措施:(一)稳定张力减少断头① 稳定气圈形态② 减少张力突变③ 合理选用钢丝圈④ 钢领与钢丝圈配套。(二)提高动态强力,以减少断头 :① 增加加捻三角区的纱条强力; ② 增加弱捻区纱段的动态捻度; ③ 减少无捻纱段的长度;④ 增加前罗拉对纱条的握持力。(三)采用新技术降低断头。

6. 分别说明粗纱、细纱和络筒的卷绕方式。它们为何采用不同的卷绕方式?说明原因。 平行螺旋线卷绕(长动程圆柱形卷装)—粗纱;交叉螺旋线卷绕(短动程圆锥形卷装)—细纱、络筒。

要求:一方面要适应本工序产品结构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求适应继续加工的退绕要求 卷绕要求:1.卷装容量大;2.卷绕应对半成品或成品的内在质量、外观、均匀度等无损伤,应使产品的机械性能不降低,不增加疵点;3.便于继续加工与退绕。

()F F X W W X V V D N N D ππ=??=或()L F X /V hV D π=L V

纺纱学2思考题-终极

1、棉纱(普梳、精梳)生产工艺流程及各工序作用? 普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并条(2-3道)-粗纱-细纱-后加工 精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并条(2-3道)-粗纱-细纱-后加工 ↓↑ 精梳前准备-精梳 (预并条、条卷);(条卷、并卷);(预并条、条并卷) 2、棉纺粗纱机常用的牵伸机构形式?列出粗纱机的主要牵伸工艺参数。 牵伸机构形式:三罗拉/四罗拉双短皮圈牵伸 参数:定量、总牵伸倍数、后区牵伸倍数、罗拉握持距、罗拉加压、钳口隔距 3、粗纱捻系数确定的原则。 一般纤维长度长、整齐度好、细度细、粗纱定量重、加工化纤、冬季干燥时,粗纱捻系数偏小掌握;当细纱机采用较大后区牵伸和较大后区隔距时,粗纱捻系数偏小掌握。 4、粗纱张力是如何形成的,一般以什么来衡量? 粗纱在卷绕过程要克服锭翼顶端、空心臂和压掌等处的摩擦阻力而形成粗纱张力。 一般以粗纱伸长率来间接衡量粗纱张力。粗纱伸长率(%)=(实际长度-理论长度)/理论长度*100% 1、细纱工序的作用。 牵伸:将粗纱均匀地抽长拉细到所需要的线密度。 加捻:给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赋予成纱以一定的强度、弹性和光泽等物理机械性能。 卷绕:将细纱按一定要求卷绕成形,便于运输、贮存和后道加工。 ★2、画出环锭细纱牵伸、加捻工艺简图,并标出牵伸、加捻工艺参数。何谓细纱后区两大一小? 工艺参数: (1)总牵伸倍数: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应尽可能多负担E,以减 轻前道工序负担 (2)前牵伸区工艺:采用紧隔距,小钳口,强控制,重加压原则。 ①浮游区长度:在机器不出硬头下,以小为好,该参数一般不 调。②皮圈钳口隔距:隔距小,对纤维控制强,但牵伸力大,易 牵不开。一般根据纺纱特数高。 (3)后区牵伸工艺:前区牵伸控制强,后区牵伸倍数设置可大。 (4)罗拉加压 两大一小:粗纱捻系数大,细纱后区隔距大,细纱后区牵伸倍数 小 3、紧密纺纱的原理及纱线特点? 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由于在牵伸部位和纱线形成部位之间加了一个中间区(即凝聚装置),通过利用气流等对牵伸过的须条进行横向凝聚,这种凝聚工艺的作用使纺纱三角区的纤维结构变成非常狭窄。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纤维的喂入宽度和纺纱三角区宽度相等时,即消除了纺纱三角区,使从前罗拉引出的须条立即受到凝聚气流及相应机构的控制,使纺出的成纱毛羽减少,纱体光滑紧密坚固。 ★4、V型牵伸的原理?画出其摩擦力界分布。 V型牵伸是将后罗拉中心抬高到前牵伸区平面,后皮辊后倾,使其中 心和后罗拉中心连线和罗拉倾斜面呈25 角。喂入须条从后罗拉钳口起有 一段包围弧,使须条紧贴在罗拉表面,形成从后罗拉钳口向前逐渐减弱的 附加摩擦力界,以有效地控制纤维运动,须条受引导力的作用压成扁平带 状而不易翻滚和捻度传递,但当脱离CD弧后,由于捻回的重分布,捻度 迅速向B处传递集中,从而使牵伸纱条不仅不扩散,反而向中罗拉钳口处 逐渐收缩,形成狭长的V字形。使须条结构紧密,伸直均匀地喂入前区, 发挥前区的牵伸能力。 V型牵伸的特点:增强并扩展了后钳口处摩擦力界(CD),大大加强了对 纱条的握持和对浮游纤维运动的控制;在较小的罗拉隔距条件下,具有较 长的罗拉钳口握持距(AD),以及较短的非控制浮游区长度(BC),从而 大大减少了后区牵伸中浮游纤维数量及其浮游动程;使牵伸纱条向中罗拉钳口处逐渐收缩,形成狭长的V字形,从而

电路理论复习题及答案1

《电路理论》 一、填空题 1 .对称三相电路中,负载Y联接,已知电源相量?∠=? 0380AB U (V ),负载相电流?∠=? 305A I (A ) ;则相电压=? C U (V ),负载线电流=? Bc I (A )。 2 .若12-=ab i A ,则电流的实际方向为 ,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 。 3 .若10-=ab i A ,则电流的实际方向为 ,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 。 4 .元件在关联参考方向下,功率大于零,则元件 功率,元件在电路中相当于 。 5 .回路电流法自动满足 定律,是 定律的体现 6 .一个元件为关联参考方向,其功率为―100W ,则该元件 功率,在电路中相当于 。 7 .在电路中,电阻元件满足两大类约束关系,它们分别是 和 。 8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 、 和 。 9 .等效发电机原理包括 和 。 10.回路电流法中自阻是对应回路 ,回路电流法是 定律的体现。 11.某无源一端口网络其端口电压为)302sin(240)(?+=t t u (V),流入其端口的电流为 )602cos(260)(?-=t t i (A),则该网络的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该电路呈 性。若端口电压电流用相量来表示,则其有效值相量 =?U ,=? I 。 12.无源二端电路N 的等效阻抗Z=(10―j10) Ω,则此N 可用一个 元件和一个 元件串联组合来等效。 13 .LC 串联电路中,电感电压有效值V 10U L =,电容电压有效值V 10U C =,则LC 串联电路总电压有效值=U ,此时电路相当于 。 15.对称三相星形连接电路中,线电压超前相应相电压 度,线电压的模是相电压模的 倍。 16 .RLC 并联谐振电路中,谐振角频率0ω为 ,此时电路的阻抗最 。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6.doc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六)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20分) 1.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教育家是:________。 2.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 ________。 3.教育平等又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4.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教育等。 5.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________,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 6.“狼孩”的故事说明,________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7.____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8.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各个学段应具体达到的________。 9.___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0.我国也于1985年颁布________,提出从改革教育体制入手,全面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现代化 2.人口教育 3.培养目标 4.师生互动 5.行动研究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从原始社会到古代社会、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对象范围和教育内容是如何变化的。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简述教育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4. 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内涵。 5.简述初等教育改革科研方案的评价原则。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发展趋势。 五、材料分析(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一个11岁的小男生递给老师一张纸条:“我要杀了你!”男生偷偷地将菜刀放进了书本。这一切,皆因孩子没有将纸扔进垃圾桶,老师当场命令孩子将地上的纸含在嘴里长达20分钟所致。孩子认为老师严重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因而极端憎恨教师。学校和媒体在介绍和报道这名老师时,强调她是“全校公认的一名优秀教师”。 阅读案例,运用新课程的学生观对此事进行分析,并谈谈教师如何确立正确的学生观。 参考答案: 一、1孔子2实现教育平等3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4环境教育、人口教育;5外部因素;6环境7教育目的8教育目标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0《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二、1.教育现代化:是指与教育形态相伴随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的历史过程。主要体现在教育的世俗化、国家化、科层化、理性化、民主化、科学化和福利化等方面。教育现代性是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教育所呈现的一些新特点和新性质,教育现代性的增长是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根本特征和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 2.是指人口科学知识、人口政策以及生育观念方面的教育。

《纺纱学》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纺纱学》2019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以下不属于纺纱的四个基本原理的是()。 答案:建筑 2、进一步梳理,去除短纤维、棉结和细小杂质的过程是()。 答案:√ 3、将须条拉细,伸直纤维、去除弯钩的过程是()。 答案:请 4、将大团纤维开松成小块、小束纤维,并同时清除杂质的过程是()。 答案:请 5、下列不能进行短纤维纺纱的原料是()。 答案:哑剧 第2章单元测试 1、原料选配的目的是()。

答案:保持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相对稳定、合理使用原料、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增加花色品种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康孚咨询开发的战略五要素分析法简称ECSRE 3、配棉时,同类棉的主要性质差异应小,以下不需要考虑的主要性质是()。 答案:分类排队 4、细绒棉分七级,其中标志细绒棉品质最好的级数是()。 答案:地理、人口、心理、行为 5、原棉质量标识为329A代表纤维手扯长度是()。 答案:第一空:婚姻自由第二空:一夫一妻第三空:男女平等第四空: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第五空:计划生育 6、锯齿棉的特点是()。 答案:错 第3章单元测试 1、以下不属于梳理前准备的目的与任务的是()。

2、影响开松作用的因素中包括哪些()。 答案:是 3、清梳联工艺处理化纤时,因其杂质少,且纤维细、长,为避免损伤纤维。因此,不用()。 答案:并条 4、豪猪式开棉机属于哪种开松方式()。 答案:嚎哭 5、开松效果评定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个()。 答案:和过法国和符合规范化孤鸿寡鹄 第4章单元测试 1、以下哪组部件间不是分梳作用()。 答案:甘油 2、梳棉机下列两针面间属于转移作用的是()。 答案:握持梳理 3、以下不是评价生条质量指标的是()。

电路原理 模拟试题

电路原理——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进行电路分析时,关于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B)。 (A)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均必须根据规定进行设定 (B)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均可以任意设定 (C)电压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设定,但电流的参考方向必须根据规定进行设定 (D)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设定,但电压的参考方向必须根据规定进行设定 2、在图1-1所示电感元件中,电压与电流的正确关系式为( D)。 (A)(B)(C)(D) 3、对图1-2所示电流源元件,以下描述中正确的就是( A ) (A)i恒为10mA、u不能确定(B)i恒为10mA、u为0 (C)i不能确定、u为∞(D)u、i均不能确定 4、在图1-3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则电流I2为(D)。 (A)-3A (B)3A (C)-1A (D)1A 图1-1 图1-2 图1-3 5、关于理想变压器的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D)。 (A)只能对电压进行变换(B)只能对电流进行变换 (C)只能对阻抗进行变换(D)可同时对电压、电流、阻抗进行变换 6、理想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 i就是( A)。

(A)无穷大(B)零(C)约几百千欧(D)约几十千欧 7、在图1-4所示电路中,各电阻值与U S值均已知。欲用支路电流法求解流过电阻R G的电流I G,需列出独立的电流方程数与电压方程数分别为( B )。 (A)4与3 (B)3与3 (C)3与4 (D)4与4 8、在图1-5所示电路中,当L S1单独作用时,电阻R L中的电流I L=1A,那么当L S1与L S2共同作用时,I L 应就是( C )。 (A)3A (B)2A (C)1、5A (D)1A 图1-4 图1-5 9、图1-6所示电路中,当R1减少时,电压I2将( C)。 (A)减少(B)增加(C)不变(D)无法确定 10、图1-7所示电路中,电压U AB=20V,当电流源I S单独作用时,电压U AB将( C )。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为零 图1-6 图1-7 11、电路如图1-8所示。在开关S闭合接通后,当电阻取值为、、、时得到4条曲线如图所示,则电阻所对应的就是( A )。 (A)曲线1 (B)曲线2 (C)曲线3 (D)曲线4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1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20分) 1.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____19世纪末_____ 。 2.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____9年或9年以上_____ 。 3.“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句话反映的教育起源观点是____生物起源说_____。 4.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了由法国人保罗·郎格朗提出的“_____终身教育____”思想。随着《学会生存》的流行,这一思想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一种指导理论。 5.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_____规模____、_____速度____、水平。 6.教育制度可以还原成目标系统、___规范系统____、___组织系统____、工具系统四大系统要素。 7.国家实行___学前教育____、初等教育、__中等教育____、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8.教师是____人类文化_____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9.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对象。 10. 教育实践是教师在____社会历史_____和文化制约下的能动活动。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事实与教育规律 答:教育事实具有广阔的含义:一方面教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对象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而不是我们主观臆测的各种观念。另一方面,教育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有多种形式、多种类型、多种模式,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教育规律就是教育领域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过程的必然趋势。教育规律是多层次的,有较一般的,也有较为特殊的规律。 2.终身教育 答: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对于社会来说,终身教育的理想在于建立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终身教育是要造就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应付各种变化并发挥个人独特才能的成功者。 3.教育功能 答:教育功能: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联系与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它往往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已经产生或者将会产生的结果,尤其是指教育活动与系统所引起的变化、产生的作用。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4.人的发展 答:人的发展指一个人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身心各方面结构与功能的不断优化和增强。它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5.教育改革目标 答:教育改革目标:是指教育改革所要达到的最终日的和所预期达到的结果的标准状态,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最终规格要求。

纺纱学(2)思考题答案2011

棉纺部分 第八章细纱 1、细纱工序的作用。 牵伸:将粗纱均匀地抽长拉细到所需要的线密度。 加捻:给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赋予成纱以一定的强度、弹性和光泽等物理机械性能。 卷绕:将细纱按一定要求卷绕成形,便于运输、贮存和后道加工。 ★2、画出环锭细纱牵伸、加捻工艺简图,并标出牵伸、加捻工艺参数。何谓细纱后区两大一小? 后隔距 工艺参数: (1)总牵伸倍数 (2)前牵伸区工艺:①浮游区长度②皮圈钳口隔距 (3)后区牵伸工艺 (4)罗拉加压 两大一小:粗纱捻系数大,细纱后区隔距大,细纱后区牵伸倍数小 3、紧密纺纱的原理及纱线特点? 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由于在牵伸部位和纱线形成部位之间加了一个中间区(即凝聚装置),通过利用气流等对牵伸过的须条进行横向凝聚,这种凝聚工艺的作用使纺纱三角区的纤维结构变成非常狭窄。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纤维的喂入宽度和纺纱三角区宽度相等时,即消除了纺纱三角区,使从前罗拉引出的须条立即受到凝聚气流及相应机构的控制,使纺出的成纱毛羽减少,纱体光滑紧密坚固。 4、V型牵伸的原理?画出其摩擦力界分 喂入须条从后罗拉钳口起有一段包 围弧,使须条紧贴在罗拉表面,形成从后 罗拉钳口向前逐渐减弱的附加摩擦力界, 以有效地控制纤维运动,须条受引导力的 作用压成扁平带状而不易翻滚和捻度传 递,但当脱离CD弧后,由于捻回的重分

布,捻度迅速向B处传递集中,从而使牵伸纱条不仅不扩散,反而向中罗拉钳口处逐渐收缩,形成狭长的V字形。使须条结构紧密,伸直均匀地喂入前区,发挥前区的牵伸能力。即使较高的牵伸倍数,成纱质量仍较好。V型牵伸在较小的罗拉中心距条件下具有较大钳口握持距和较短浮游区长度,以提高后区牵伸倍数来增加总牵伸。 5、画出环锭细纱加捻模拟图。用捻度稳定定理计算各段捻度。 根据捻度稳定定理: BC段:气圈段:n t-T BC V Rλ2=0 T BC=n t/V Rλ2 AB段:纺纱段:T AB=n tη2/V Rλ2 CD段:卷绕段:T BC V Rλ2-T CD V R=0 T CD=n t/V R 6、细纱断头的原因? 在纺纱过程中,当纱线某断面处瞬时强力小于作用在该处的张力时,就发生断头,因此断头的根本原因是强力与张力的矛盾。 ★7、细纱国标质量检验项目有哪些及定义? 国标有六项指标:1)、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度变异系数2)、重量不匀率3)、重量偏差4)、条干均匀度5)、一克纱内棉结杂质数6)、10万米纱疵8、何谓乌斯特公报? 乌斯特公报是全世界纱样的质量指标的统计值。 目前大多用乌斯特统计值:有条干CV%,粗节,细节,棉结,强力及CV%,伸长率,各项指标有相应水平指标。另外,毛羽指标也是重要考核指标。 9、提高纱线强力的措施? ①合理配棉 ②开松梳理工序:提高纤维平行顺直度,防止纤维损伤。 ③并条、粗纱工序:应提高纤维平行,提高半制品条干均匀度。 ④细纱工序:提高条干均匀度; 合理选择细纱捻系数,降低捻度不匀; 加强车间温湿度管理。 10、细纱工序如何提高纱线条干? 条干不匀重要指短片段不匀,因此细纱上加强控制就更显重要、直接、有效。设计合理牵伸工艺参数减少牵伸波,保证设备良好减少机械波。 1)采用先进的牵伸型式:四种现代牵伸装置 2)喂入纱条特数与成纱条干的关系: α 1 =α0E+X(E-1),牵伸倍数↑附加不匀越大。如纺出细纱特数不变,喂入纱条特数越大,所需牵伸倍数越大、则附加不匀越大。 3)细纱特数与成纱条干的关系 细纱特数小,纱线截面纤维根数少,成纱条干不匀大。

电路理论模拟题

《电路理论》模拟题(补) 一. 单项选择题 1.电流与电压为关联参考方向是指( )。 A .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降参考方向一致 B. 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升参考方向一致 C. 电流实际方向与电压升实际方向一致 D .电流实际方向与电压降实际方向一致 2.应用叠加定理时,理想电压源不作用时视为( )。 A .短路 B.开路 C.电阻 D.理想电压源 3.应用叠加定理时,理想电流源不作用时视为( )。 A.短路 B.开路 C.电阻 D.理想电流源 4.直流电路中,( )。 A.感抗为0,容抗为无穷大 B.感抗为无穷大,容抗为0 C.感抗和容抗均为0 D.感抗和容抗均为无穷大 5.电路的最大几何尺寸d 与电路的最高频率对应的波长呈( )时,视为集中参数电路? A.d<0.01 B.d>0.01 C.d<0.02 D.d>0.02 6.如图1-1所示,i=2A ,u=30V ,则元件的功率大小和对此二端电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1-1 A.P=15W,吸收功率 B.P=60W,吸收功率 C.P=15W,放出功率 D.P=60W,放出功率 7.如图1-2所示,已知A I A I A I A I 3,1,2,44321-==-==。图中电流5I 的数值为( )。 A.4A B.-4A C.8A D.-8A 图1-2

R是() 。 8.如图1-3所示,a,b间的等效电阻 ab A.12 B.24 C.3 D.6 图1-3 9.如图1-4(a)中,Ra=Rb=Rc=R,现将其等效变换为(b)图联接电路,则(b)中的Rab,Rbc,Rca 分别为()。 图1-4 A.R,2R,3R B.3R,2R,R C.3R,3R,3R D.R,R,R 10.电阻与电感元件并联,它们的电流有效值分别为3A 和4A,则它们总的电流有效值为( )。 A.7A B.6A C.5A D.4A 11.关于理想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下列各式正确的有( )。 A.u=ωLi B. u=Li C.u=jωLi D.u=Ldi/dt 12.在正弦交流电路中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是()。 A.负载串联电感 B.负载串联电容 C.负载并联电感 D.负载并联电容 13.任意一个相量乘以j相当于该相量()。 A.逆时针旋转90度 B.顺时针旋转90度 C.逆时针旋转60度 D.顺时针旋转60度 14.三相对称电源星型联结,相、线电压的关系为()。 A.线电压是相电压的3倍,且线电压滞后对应相电压30°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10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十)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20分) 1.教育学是研究_____教育现象及其规律____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包括_____教育社会现象____和____认识现象_____。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____人们主观意志_____的体现。 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教书育人_____。具体任务包括____搞好教学_____、____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_____、____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_____。 5.教师的劳动特点是_____复杂性、创造性____、____连续性、广延性_____、___长期性、间接性______、______主体性、示范性___。 6.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_____领导者____,在教育过程中起___主导作用______作用。 7.课的类型分为_____单一课____和____综合课_____。 8.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它包括_____组织教学____、____检查复习_____、___讲授新教材______、___巩固新教材______、____布置课外作业_____几部分。 9.教学的辅助形式有____个别教学_____、___分组教学______、___现场教学______。 10.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思想品德修养_____、____知识结构_____、____能力结构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终身教育 1.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对于社会来说,终身教育的理想在于建立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终身教育是要造就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应付各种变化并发挥个人独特才能的成功者。 2.教育方针 2.教育方针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确定的教育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总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 3.特许学校 3.特许学校:特许学校就是具有共同教育主张的一群人(比如对当地公立学校不满的一群教师或几个家长)共同拟定一份章程(charter),根据州及地方法令获得批准后,便可

新型纺纱习题答案

《新型纺纱》习题 一、概述 1. 新型纺纱是如何分类的?代表性的纺纱方法有那几种? 答:1按加捻方法分,可以分为自由端纺纱(加捻)和非自由端纺纱(加捻)两种。自由端纺纱按纤维凝聚加捻方法不同可分为转杯纺纱、静电纺纱、涡流纺纱、磁性纺纱等。非自由端纺纱按加捻原理可分为自捻纺纱、无捻纺纱、喷气纺纱、轴向纺纱等。2按成纱机理分,可分为加捻纺纱、包缠纺纱、无捻纺纱三大类。包缠纺纱主要有喷气纺纱和平行纺纱等。无捻纺纱有粘合纺纱、熔融纺纱和缠结纺纱等。 2. 自由端纺纱的原理是什么? 答:自由端纺纱的基本持点在于喂入端一定要形成自由端。自由端的形成,通常采用“断裂”纤维结集体的方法,使喂入端与加捻器之间的纤维结集体断裂而不产生反向捻回,并在加捻器与卷绕部件区间获得真捻。经断裂后的纤维又必须重新聚集成连续的须条,使纺纱得以连续进行。最后将加捻后的纱条绕成筒子。 3. 各种新型纺纱的生产流程?(重点转杯纺,喷气纺) 转杯纺:高效开清棉联合机组(附高效除杂装置)——高产梳棉机——两道并条机——转杯纺纱机 高效开清棉联合机组(无附加装置)——双联梳棉机——两道并条机——转杯纺纱机 喷气纺:采用超大牵伸装置,可省略粗纱和络筒工序。前纺工艺流程与环锭纺工艺相当,混纺时工厂一般采用三道混并后喂入喷气纺。如采用双根粗纱喂入,则必须经过粗纱工序。 二、转杯纺 1. 与环锭纺纱相比转杯纺纱的特点(生产原理、产品质量、品种等方面)。 答:生产原理:转杯纺属于自由端纺纱,条子从条筒中引出通过喂给机构积极向前输送,经表面包有金属锯条的分梳辊分梳成单纤维。纺纱杯内由于高速回转产生的离心力或由于风机的抽吸,形成一定负压,迫使被分梳辊分解后的单纤维被吸入纺纱杯,纺纱杯壁滑入凝聚槽形成凝聚须条。引纱通过引纱管时也被吸入凝聚槽内.引纱纱尾须条连接,并被纺纱杯摩擦握持而加捻成纱。然后引纱罗拉将纱从纺纱杯中经假捻盘和引纱管引出,依靠卷绕罗拉(槽筒)回转,卷绕成筒子。由于转杯纺取消了锭子、筒 管、钢领、钢丝圈等加捻卷绕元件,并将加捻、卷绕作用分开生产原理简单成熟,速度高,卷壮大,工艺流程短。 产品质量:1、纱线强力:低于环锭纱。纺棉低10~20%;纺化纤时低20~30%。(原因:①纤维形态紊乱,弯钩纤维多,②纤维伸直度低③纤维在纱中径向迁移度低,④径向捻度差异大,捻度分层⑤分梳辊造成部分纤维断裂,⑥纺纱张力低,纱线紧密度小。) 2、条干:100多倍的并合效应使条干优于环锭纱(中 粗号优10~12%)(原因:①并合效应,②分梳辊分梳作用强,纤维分离度好③无罗拉牵伸波。) 3、纱疵:少而小,仅为环锭纱的1/3~1/4(纺杯中 留下或分梳去除)(原因:①前纺作用,②附排杂装置的转杯纺纱机,③纺杯中排杂。) 4、耐磨:高于环锭纱10~15%。原因:不规则的外 层使纱不易解体。 5、弹性:稍好于环锭纱。原因:捻度大 6、蓬松性:高于环锭纱10~15%,染色性好(原因: 纤维伸直度差,排列不整齐,有外包缠纤维) 7、捻度:比同号环锭纱高10~30% (原因:捻度损失; 强力低) 品种适应性:转杯纺适纺中粗号棉产品,较不适纺长纤维及非棉产品。品种适应性较环锭纺差。 3.转杯纺对前纺有那些质量要求? 答:降低生条中的含杂率及微尘量 项目优质纱正牌纱专纺纱 生条含杂率0.07-0.08% <0.15% <0.2% 良好的熟条质量(含杂少、条干好、混合均匀) 熟条质量项目国外要求国内要求1g熟条中硬杂重量<4mg <3mg 1g熟条中软疵点数量<150粒<120粒硬杂最大颗粒重量<0.15mg <0.11mg 熟条乌氏变异系数<4.5% <4.5% 熟条重量不匀率<1.5% <1.1% 4.与环锭纺相比转杯纺对前纺加工有那些特殊要求? 答:1、开清棉:工艺原则:多包取用,精细抓棉, 1

纺纱工程第2阶段练习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纺纱工程》教材第5章至第6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前进给棉 2、弓形板定位 3、纤维变速点分布 4、牵伸力与握持力 5、偶数准则 6、落棉隔距 7、浮游纤维 8、接合长度G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正确打(√)、错误打(×)〗 1、分离罗拉顺转不能太迟,否则会因纤维头端撞在罗拉上易形成弯钩或因分离牵伸太小使新须丛头端太厚而形成“鱼鳞斑”。() 2、为了保证小卷质量,精梳准备工序的总牵伸倍数和总并合数越大越好。() 3、精梳机钳板传动系统的特点是闭合早开口迟。() 4、并合可以提高须条的长片段不匀率。() 5、纱线的短片段不匀也称重量不匀。() 6、精梳中,给棉长度大,重复梳理次数多,梳理效果好。() 7、牵伸倍数越大,延长了伸直过程的延续时间,对后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越好。() 8、一般前进给棉给棉长度长,后退给棉给棉长度短。() 9、精梳机梳理阶段,钳板先后摆再前摆,顶梳也先后摆再前摆,但未参与梳理。() 10、牵伸区中浮游纤维所受的控制力>引导力时,浮游纤维变速成快速纤维()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分离罗拉倒转定时提早时,为防止锡林末排梳针抓走倒入机内的棉网尾部纤维,应 结合弓形板定位,同时,还应钳板闭合定时。 2、精梳准备工序的设备有并条机、条卷机、并卷机和条并卷联合机,可以构成、、三种精梳准备工艺路线。

3、并条机一般采用曲线牵伸,牵伸区附加摩擦力界可以通过、等实现。 4、精梳机一个工作循环可分为四个阶段, 即、、 、。 分度盘被划分为等分,每等分称为。 5、实现罗拉牵伸的条件有、、 6、牵伸区中慢速纤维是指 7、牵伸效率是指 8、顺牵伸工艺是指头道牵伸倍数,二道牵伸倍数的工艺配置。 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 1、论述并合原理,分析确定并合数的依据。 2、分析弓形板定位过早和过晚会出现什么问题? 3、棉精梳前准备工序任务是什么,分析对比目前常用的三种精梳准备工艺的特点?

电路原理 模拟试题.pdf

电路原理——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进行电路分析时,关于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 (A)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均必须根据规定进行设定 (B)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均可以任意设定 (C)电压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设定,但电流的参考方向必须根据规定进行设定 (D)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设定,但电压的参考方向必须根据规定进行设定 2、在图1-1所示电感元件中,电压与电流的正确关系式为(D)。 (A)(B)(C)(D) 3、对图1-2所示电流源元件,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A)i恒为10mA、u不能确定(B)i恒为10mA、u为0 (C)i不能确定、u为∞(D)u、i均不能确定 4、在图1-3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则电流I2为(D)。 (A)-3A (B)3A (C)-1A (D)1A 图1-1 图1-2 图1-3 5、关于理想变压器的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只能对电压进行变换(B)只能对电流进行变换 (C)只能对阻抗进行变换(D)可同时对电压、电流、阻抗进行变换

6、理想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 i是(A)。 (A)无穷大(B)零(C)约几百千欧(D)约几十千欧 7、在图1-4所示电路中,各电阻值和U S值均已知。欲用支路电流法求解流过电阻R G的电流I G,需列出独立的电流方程数和电压方程数分别为( B )。 (A)4和3 (B)3和3 (C)3和4 (D)4和4 8、在图1-5所示电路中,当L S1单独作用时,电阻R L中的电流I L=1A,那么当L S1和L S2共同作用时, I L应是( C )。 (A)3A (B)2A (C)1.5A (D)1A 图1-4 图1-5 9、图1-6所示电路中,当R1减少时,电压I2将(C)。 (A)减少(B)增加(C)不变(D)无法确定 10、图1-7所示电路中,电压U AB=20V,当电流源I S单独作用时,电压U AB将( C )。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为零 图1-6 图1-7 11、电路如图1-8所示。在开关S闭合接通后,当电阻取值为、、、时得到4条曲线如图所示,则电阻所对应的是( A )。 (A)曲线1 (B)曲线2 (C)曲线3 (D)曲线4

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习题答案

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自由开松原棉在自由状态下接受开松机件作用称自由开松。 2、握持开松原料在握持状态下向机内喂入的同时受开松机件作用称握持开松。 3、勤抓少抓勤抓就是单位时间内抓取的配棉成分多, 少抓就是抓棉打手每一回转的抓棉量要少。 4、均棉比角钉帘与均棉罗拉间的线速比。 5、统破籽率开清棉联合机各单机车肚内落棉的总重量对喂入原棉重量的比率。 6、落棉隔距钳板到达最前位置时,下钳板前缘到分离罗拉表面的距离称为落棉隔距。 7、捻比股线捻系数与单纱捻系数之比,称为捻比。 8、弓形板定位用锡林专用定规的一侧紧靠后分离罗拉表面,另一侧与锡林的锯齿相接, 分度盘指示的分度数,称~。 9、毛羽指数纱线单位长度内单侧面上伸出长度在某设定长度及该长度以上的毛羽总根数。 10、内不匀是指同一台(眼、锭)所生产产品一定长度的不匀。 11、外不匀是指同一品种多机台(眼、锭)所生产产品一定长度不匀。 12、成纱重量不匀率是指细纱1 00 m 长的片段之间的重量不匀率。 13、野重量降等是指细纱一组试样中, 有一两个或数个特轻或特重的纱,去掉这 几个纱,重量不匀率则正常。野重量的重量一般超出标准重量的± 1 0 % 左右,其 特征是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影响因素较明确、处理纠正迅速。这类降等后果严重, 往往由上等降为二等, 甚至等外。 14 、断裂长度握持单根纱线一端, 使其下垂, 当下垂总长因纱线自身重力把纱线 沿握持点拉断时, 这个长度就称为断裂长度。 二、问答题 1、影响抓棉机开松效果的工艺参数有哪些? (1) 锯齿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距离小, 锯齿刀片插入棉层浅, 抓取棉块的平均重 量轻,开松效果好。一般为 1 ~6mm。 ( 2 ) 抓棉打手的转速:转速高,作用强烈, 棉块平均重量轻,打手的动平衡要求 330

纺纱学试卷

纺纱学试卷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纺纱学试卷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纺纱,,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纺纱学试卷(2) 一、名词解释(2分×5=10分) 1、奇数法则:在普梳工艺系统中,梳棉与细纱之间的工序道数按奇数配置。这样有利于弯钩纤维的伸直,这个工艺原则就是奇数法则。 2、引导力:以前罗拉速度运动的快速纤维作用于牵伸区中某根

浮游纤维整个长度上的力。 3、后退给棉:给棉罗拉在钳板后摆过程中给棉的工艺称为后退给棉。 4、“三小”工艺:为改善成纱的均匀性在细纱机牵伸区的前区常采取的工艺,即小的罗拉隔距、小的浮游区长度、小的钳口隔距。 5、捻回重分布:当细纱机牵伸区的后区牵伸倍数超过1.5及粗纱捻系数较大时,纱条上的捻回会向中钳口较细的纱条上移动,使靠近中钳口纱条上的捻回增多,靠近后钳口纱条上的捻回减少,这种现象称为捻回重分布。 1、横铺直取:棉层通过摆斗往复平铺后,由角钉帘同一时间内多层垂直抓取各配棉成分,能在较大重量范围内混合,达到混合均匀。 2、假捻效应:纱条作轴向运动时发生在喂入端与假捻器之间存在的捻回现象,称作假捻效应。 3、前进给棉:给棉罗拉在钳板前摆过程中给棉 4、移距偏差:在牵伸过程中,由于纤维不在同一位置变速,则牵伸后纤维的头端距离与正常移距产生偏差称为移距偏差。 5、cVc纱:棉的含量比涤的含量多的涤棉混纺纱或倒比例涤棉混纺纱 二、填空题(1分×20=20分) 三、判断题(对√错×)(2分×5=10分)1、并合可以提高须条的长片段不匀率。(√) 2、梳棉机的分梳工艺长度根据纤维的平均长度进行选择。(×) 3、细纱机的前区采用“二大一小”工艺有助于提高成纱的均匀度。(×)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期末考试电路原理模拟试题(和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期末考试 《电路原理》模 拟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 2.考前请将密封线各项信息填写清楚; 3.所有答案请直接做在试卷上,做在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电路和及其对应的欧姆定律表达式分别如图1-1、图1- 2、图1-3所示,其中表达式正确的是( b )。 (a )图1-1 (b )图1-2 (c )图1-3 图 1图 2 图 3图1-1 图1-2 图1-3 2、在图1-4所示电路中,已知U =4V ,电流I =-2A ,则电阻值R 为( b )。 (a )-2Ω (b )2Ω (c )-8Ω 3、在图1-5所示电路中, U S ,I S 均为正值,其工作状态是( b )。 (a )电压源发出功率 (b )电流源发出功率 (c )电压源和电流源都不发出功率 4、图1-6所示电路中的等效电阻R AB 为( b )。 (a )4Ω (b )5Ω (c )6Ω R U I S 图1-6 5、在计算非线性电阻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时,叠加定理( a )。 (a )不可以用 (b )可以用 (c )有条件地使用 6、理想运放工作于线性区时,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只具有虚短路性质 (b )只具有虚断路性质 (c )同时具有虚短路和虚断路性质 7、用△–Y 等效变换法,求图1-7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R AB 为( b )。 (a )6Ω (b )7Ω (c )9Ω 8、图1-8所示电路中,每个电阻R 均为8Ω,则等效电阻R AB 为( a )。 (a )3Ω (b )4Ω (c )6Ω

纺纱质量控制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符合性质量:符合产品的质量要求,达到产品的技术标准。 2适用性质量: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 3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 4质量环(quality loop):也称为质量螺旋(quality spira),是指从识别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个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二、填空: 1 国际标准ISO9000:2000中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求的程度。 2 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产品、体系或过程的质量要求是动态的、发展的和相对的,它将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三、问答: 1 怎样理解“约定质量”、“稳定(一致)质量”和“恰当质量”的涵义? 约定质量:质量是交易双方就产品质量要求达成的约定;稳定质量:产品的质量是稳定的质量,波动要尽可能小;恰当质量:产品质量以刚好达到用户的要求为宜,为达到自然不可,超出则意味成本的增加。 2 纱线质量控制方法有哪些?一般如何选用? (1)最终成品质量控制:成纱质量检验、分类分等、剔除不合格产品。 (2)过程控制:逐工序半制品质量检验与控制。 在实际生产中,一般两种方法同时采用。 3 纺纱质量控制的基本手段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半制品、成品抽样检验或全部检验,属事后控制; (2)半制品质量在线实时监测,不执行实时控制,属事后控制,但可缩短控制反应时间; (3)在线实时检测与控制,即自调匀整,真正意义的实时控制。 4 质量环的特点是什么? (1)质量环中的一系列活动中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2)质量环不断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就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一次提高。 第二章纺纱各工序半制品质量控制 一、填空题: 1 原棉进厂,一般要经过磅前检验、手感目测检验、仪器检验、单唛试纺和逐包检验等五道检验。 2 检验各工序半制品回潮率的目的包括:了解回潮率是否符合要求;计算半制品的干燥重量,从而加以控制,使之符合工艺设计的要求;可用作调整本工序温湿度的参考。 3 检验各工序半制品或成品的重量不匀率时,取样长度分别为棉卷(精梳小卷)为1米,条子为5米,粗纱为10米,细纱为100米。 4 为了控制半制品质量,梳棉工序需要检验的生条质量项目包括:生条回潮率、生条重量不匀率、生条条干不匀率、梳棉落棉率、生条棉结、生条含杂率、生条短绒率、棉网质量等。 5 棉纱线质量标准GB/T398-2008中,棉纱评等项目包括单纱强力CV值、单纱断裂强度、百米重量CV 值、百米重量偏差、条干均匀度、十万米纱疵、一克内棉结粒数、一克内棉结杂质总粒数,按八项中的最

纺纱学 习题

《纺纱学》作业 第一章原料选配 1、何为配棉?其目的要求是什么?选配原棉时一般注意哪些原则? 2、配棉中的分类排队是什么意思?达到什么目的? 3、什么叫回花、再用棉和下脚?各自的用途是什么? 4、原料的混合(选配)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其综合性能是如何表示的? 5、什么是混纺比?什么是投料比?两者间有何关系? 6、确定化纤混纺比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涤/棉混纺比选为65/35是适宜的? 7、今将1.5D×38mm的涤纶(公定回潮率0.4%)与6000Nm×31mm的棉(公定回潮率8.5%) 混纺(混纺比T65/C35),问混合原料的平均细度、长度和公定回潮率各为多少?如当时棉的实际回潮率为12%,则投料比(均按湿重计)应为多少? 8、涤/粘混纺时的设计干重混比为65/35,若涤纶和粘纤的实际回潮率分别为0.4%和13%, 求涤/粘混纺时的湿重混比? 9、简述目前计算机配棉常用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开清棉 10、开松与除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通常如何完成? 11、各种纺纱系统的开松与除杂有什么异同? 12、开松机件的形式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3、自由开松和握持开松各有何特点?两者在开松加工的相对位置如何?为什么 14、影响开清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5、以FA106豪猪开棉机为例,说明开松机的开松、除杂过程及气流的分布规律和作用。 16、开松工序中的均匀混合是如何完成的? 17、什么是除杂效率、落杂率、落纤率和落物含杂率? 第三章梳棉 18、梳理工序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梳理机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特点? 19、针面间的作用分为哪几类?各起什么作用? 20、什么是梳棉机的分梳工艺长度?如何确定分梳工艺长度? 21、什么是分梳度?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22、针布的形式和主要规格有哪些?对不同原料梳理时的针布规格主要应考虑哪些? 23、刺辊与锡林间的速比与什么有关? 24、刺辊对分梳的影响是什么?什么是附面层气流? 25、纤维在梳理机上是如何被分梳的、转移的?什么是纤维在针面上的“自制”?有何作用? 26、分析梳理机上各主要机件对纤维的作用。 27、什么是固定盖板?什么是盖板反转?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8、什么是针面负荷?对梳理有什么影响?分析梳理机锡林上各部位的针面负荷。 29、梳理机是如何对纤维进行均匀混合的? 30、梳理条中纤维的弯钩形态有哪些规律? 31、什么是道夫转移率?什么是罗拉梳理机的分配系数?它们对梳理和混和有什么影响? 32、道夫是如何将纤维从锡林上转移出去的? 第四章精梳 33、什么是精梳,其实质是什么?目的意义是什么? 答:精梳:对纤维进行精细的梳理。一般是在粗梳后的再次梳理,是一端积极握持,另一端接受梳理的方式。

电路原理期末考试题27720

电路原理—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图示电路中电流 s i等于() 1) 1.5 A 2) -1.5A 3) 3A 4) -3A 2.图示电路中电流I等于() 1)2A 2)-2A 3)3A 4)-3A 3.图示直流稳态电路中电压U等于() 1)12V 2)-12V 3)10V S i Ω 2 A i1 = 16 Ω 6Ω 2 Ω 2 V 12 Ω 3 Ω 2

4) -10V 4. 图示电路中电压U 等于( ) 1) 2V 2) -2V 3) 6V 4) -6V 5. 图示电路中5V 电压源发出的功率P 等于( ) 1) 15W 2) -15W 3) 30W 4) -30W 6. 图示电路中负载电阻L R 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 1) 2W 2) 4W 3) 8W 4) 16W V 6A 3+- V 55.0 2L

7. 图示单口网络的输入电阻等于( ) 1) 3Ω 2) 4Ω 3) 6Ω 4) 12Ω 8. 图示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ab R 等于( ) 1) 2Ω 2) 3Ω 3) 4Ω 4) 6Ω 9. 图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容的稳态电压()∞c u 等于( ) 1) -2V 2) 2V 3) -5V 4) 8V S 2.0 S a b Ω 3Ω :a b

10. 图示电路的开关闭合后的时间常数等于( ) 1) 0.5s 2) 1s 3) 2s 4) 4s 11. 图示电路在开关闭合后电流()t i 等于( ) 1) 3t e 5.0- A 2) 3(t e 31--) A 3) 3(t e 21--) A 4) 3(t e 5.01--) A 12. 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电流()t i 等于( ) 1) 2)1.532cos( +t A 2) 2)1.532cos( -t A 3) 2)9.362cos( +t A 4) 2)9.362cos( -t A 13. 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电流()t i R 的有效值等于( U V t t u S )2cos(10)( =L i ?H 2H 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