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及知识整理

2019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及知识整理

2019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及知识整理
2019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及知识整理

2019年高考政治考点解读与梳理

【适用于高中文科生】

为便于指导高三学生进行高考政治系统复习,夯实教材基础知识,构建板块、模块知识体系,有效理解考纲考点,全面把握高考方向,依据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特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的考点知识进行解读梳理。

第二篇:知识归纳与整理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1:货币的本质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

【特别提示】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2.判断一种物品是否属于商品的方法:

(1)定义法,凡是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属性法,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并非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

(3)根据所处的具体环节来判断。劳动产品只有处于流通领域才是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而进入消费领域,劳动产品就不再是商品。

3.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具有该产品作为商品时应该具有的使用价值。

4.密切关注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及其重要意义。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被消费者接纳的过程,就是商品生产经营者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也是接受市场检验的过程。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含义和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一般等价物比货币出现得早,不固定;货币出现得晚,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2)联系: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二者都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特别提示】金银饰品不是货币,金银纪念币是货币

①金银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但金银饰品不可以成为货币。

②金银纪念币是货币。金银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是一种法定货币,纸币也是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但金银纪念币相对于一般纸币而言,又具有其特殊性,其既是国家法定货币,又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3.货币的基本职能与其他职能的比较

职能作用标志词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

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的大

标价、价格

【特别提示】区分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即购买手段,在现象上表现为现货交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是赊账买卖,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表现为商品的给予和货款的支付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分离,即“先给货后付款”或者“先付款后给货”。

三、纸币

1.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公式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特别提示】

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发行量、面值大小及种类,但无法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发行过多,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往往是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3.区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特别提示】

(1)通货膨胀率和货币贬值率的计算

①通货膨胀率=(变化后价格-变化前价格)/变化前价格×100%

②货币贬值率=(变化后价格-变化前价格)/变化后价格×100%

(2)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物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关系

【特别提示】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

一般地说,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引起的。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②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③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④政策性调整,理顺价格关系,有可能会引起商品价格上涨。⑤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

可见,只有因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考点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一、货币与财富

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二、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一是用现金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二是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

2.结算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1)信用卡的优点: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特别提示】正确理解信用卡

信用卡分为银行信用卡和非银行信用卡,因此,信用卡并不都由银行发行和受理。信用卡不具有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它是一种先进的支付工具,是货币支付手段的扩大和延伸。

三、外汇和汇率

1.汇率变化与货币币值的关系

外币本币

外汇汇率升高升值贬值跌落贬值升值

本币汇率升高贬值升值跌落升值贬值

【特别提示】

(1)某币汇率与该币币值为正相关关系。即:某币汇率升高表达某币升值,某币汇率跌落表达某币贬值。

(2)影响汇率的因素。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同商品的价格一样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影响汇率的因素主要有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利率水平、汇率政策、重大的国际政治事件等。

2.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与措施

(1)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措施:通过对纸币发行量的控制,可以实现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目标。当物价持续上涨或者人民币汇率跌落时,可以适当减少人民币的发行量;当物价出现持续下跌或者人民币汇率出现升高时,可以适当增加人民币的发行量。

3.人民币币值变化的影响

考点3: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一、全面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

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文化等,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

直接因素供求关系。当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短缺时,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当商品的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导致商品过剩时,价格下跌,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决定因素商品的价值量。价值决定价格,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与价格呈正相关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呈正相关关系,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呈反相关关系

其他因素纸币发行量纸币发行量与币值变动成反相关关系,与价格呈正相关关系宏观政策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可以调节和控制商品价格的高低流通环节流通环节的多少与商品价格呈正相关关系

垄断一般会导致商品价格高于市场正常价格

倾销一般会导致商品价格低于市场正常价格

消费者

购买力与商品价格呈正相关关系,消费心理的偏好导致某种

商品价格高于市场正常价格

相关商品

价格变动

如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的价格变动,如原材料价格变动、劳

动力成本变动等

【特别提示】价值决定价格和市场形成价格

(1)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所以“价值决定价格”。

(2)由于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市场形成价格”,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3)“市场形成价格”会使商品的价格既反映商品的价值,又反映商品的供求关系。

2.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

项目社会必

要劳动

时间

个别劳

动时间

单位商

品的价

值量

同一劳动在同一

时间生产的使用

价值量

同一劳动在

同一时间创

造的价值总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缩短不变降低增加不变降低延长不变升高减少不变

个别劳动提高不变缩短不变增加增加生产率降低不变延长不变减少减少

【特别提示】区分两组概念

(1)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商品的价值总量。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是指同质商品的数量,可用商品件数来表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单位商品价值的大小,它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总量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同质商品的数量之积。

(2)劳动生产率可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词通常为“某企业”“某生产者”;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词通常为“全社会”“某部门”“某行业”等。

【特别提示】用坐标图理解价格问题

项目坐标图解释

供给(x轴)与价格(y轴)

一般而言,商品供给越多,价格

就越低

需求(x轴)与价格(y轴)

一般而言,商品需求越多,价格

就越高

价值(x轴)与价格(y轴)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商

品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社会劳动生产率(x轴)与价

格(y轴)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生

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

商品的价格就越低

价格(x轴)与需求量(y轴)

一般而言,商品价格越高,人们

对其的需求量越小

价格(x轴)与生产量(y轴)

一般而言,商品价格越高,商品

生产者越会提高其产量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特别提示】

(1)正确理解“等价交换”原则

①“等价交换”中等价是指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出现后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

②“等价交换”原则不存在于商品交换的每一个场合,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

③价格终究还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而且恰恰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④不能以特殊现象否定等价交换原则。如文物、名画、邮票等价格高于价值,但它们价格的变化不会引起商品生产的扩大。同时,等价交换原则不能引入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2)价值规律的作用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关系

①在生产、生活中,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供求和价格变动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

②市场对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是通过市场上商品价格的波动传递给生产者信息和市场竞争达到的,这正是价值规律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种表现形式发挥作用。因此,价值规律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考点4: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上升或下降)会影响消费者(减少或增加)对商品的购买,从而影响其消费水平。

二、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需求法则(同一商品):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即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需求弹性论(不同商品):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如图1所示),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如图2所示)。

图1图2

3.需求相关论(相关商品):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A商品价格消费者对A商

品的需求量

导致对B商品

的需求量

最终会导致B

商品的价格

A、B互为替代品上升减少增加上升下降增加减少下降

A、B是互补商品上升减少减少下降下降增加增加上升

三、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影响过程理论依据

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上升),生产者

获利减少(增加),这时生产者会压

缩(扩大)生产规模,减少(增加)产量

价格与供求的双向制约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某些生产要素之间相互替代时,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

价格下降(上升),生产者就会增加

(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

进行等价交换

【特别提示】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对企业来说,价格变动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竞争力等问题,迫使企业遵循价值规律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对国家来说,价格变动会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根据价格变动实施相应的调控政策,进一步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解答关于价格变动的影响的函数图像

1.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供给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价格高,获利

增多,生产扩大;价格低,获利减少,生产缩小

供给曲线的变动:表达了在相同价格水平下,其他因素变化

(如成本、技术水平等)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向左移动,表

示供给减小(S0→S1);向右移动,表示供给增加(S0→S2)

2.需求曲线及其变动

需求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价

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

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需求曲线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

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

量的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D0→D2);反之,其他因素

变化引起需求量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D0→D1)

3.均衡价格及其变动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叉点,叫做均衡点,所在的

价格是均衡价格,所在的供给量或者需求量是均衡

量。图中E点为均衡点,P0点为均衡价格,Q0点为

均衡量

均衡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是不断变动的,E点可以向

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方向移动

考点5:消费及其类型

一、正确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因素关系措施

二、消费类型

【特别提示】

1.全面把握贷款消费

(1)从注意的问题看,贷款消费应坚持适度原则,充分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避免因贷款消费而影响未来生活。

(2)从意义角度看,合理的贷款消费既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又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各种消费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比如,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的界限会随着经济

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

考点6: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消费心理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特别提示】

1.崇尚节俭不等于限制消费

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不是某种具体的消费方式,也不会限制人们的消费。崇尚节俭与适度消费是一致的。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如果人为地去抑制消费,使消费滞后于家庭消费水平,也不属于适度消费。因此,不能把崇尚节俭理解为对消费的限制。

2.正确理解适度消费

(1)适度消费,即合理消费,就是使消费与我国的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量入为出,既不滞后,又不超前,既不人为抑制,又不盲目攀比,而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家庭收入的多少合理进行消费。

(2)适度消费的“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情,二是个人家庭收入。人们的消费水平与国情和家庭收入相适应才是适度消费。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考点7:生产与消费

一、生产与消费

1.准确把握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特别提示】

(1)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互为动力但不相互决定。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把二者等量齐观,不能认为二者相互决定,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但这是有条件的。只有不超越社会生产能力、合理、适度的消费才是生产的真正动力,而过度的、不合理的高消费则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正确区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在选择题中题干材料是体现生产决定消费还是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在做题时容易混淆,判断的关键在于材料的落脚点上,如果落脚点是生产发展,一般侧重强调消费的反作用;如果落脚点是生活水平提高,一般侧重强调的是生产决定消费。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1)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2)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图示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特别提示】正确区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和“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侧重强调的是生产,即生产是主动者,消费是被动者,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收入的增长、消费数量的扩大,提高了商品质量和降低了消费价格,促使人们的消费欲望和购买力增加。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侧重强调的是消费,即消费是主动者,生产是被动者,消费拉动了经济增长、生产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特别提示】全面理解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在理解和回答主观题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时,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讲到的三个方面,应该结合这三

个方面进行拓展延伸,联系其他单元的有关知识。表格如下:

【特别提示】

结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措施理解改革的性质和目的。改革的性质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改革不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生产关系,而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考点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重要基础

作用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在国

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

扩大就业、增加税收

政策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联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都是为我国生产力发展服务的。二者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对这两种所有制经济应该一视同仁,让它们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区别侧重

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所占

的比重

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对国

民经济性质和发展方向所起的作

表现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

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

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

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

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

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增强

措施

要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

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

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

理体制。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

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

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

响力。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

业制度

联系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公有制主体地位在性质方面的表现形式,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特别提示】

1.主体不同于主导

主体是比重概念,指事物的主要部分;主导是地位概念,指主要的并且能够引导事物发展的方向。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然要求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切忌将二者混同起来。

2.公有资产和国有资产的区别

公有资产不仅包括国有资产,还包括集体资产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之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而不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实现形式: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实行依据: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坚持和完善的措施: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考点9: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一、企业与公司

【特别提示】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经济效益是不矛盾的

企业来自社会,是社会的细胞,离开社会资源,企业难以生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尽管短期内会付出一定的成本,但能够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从长远看,会增进企业的长远利益,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经济效益是统一的。如果是文化产业类的企业,还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区分有限责任、连带责任、无限责任和无限连带责任

【特别提示】

企业科技水平越高,竞争力不一定就越强。企业的经营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经济效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受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又受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科技水平是企业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三、不是任何企业兼并、破产、重组、并购、联合等都能促进企业发展

1.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在兼并劣势企业的同时,也承担了劣势企业的全部债务,如果兼并后企业成本上升,管理水平没有提高,优势企业也可能被劣势企业拖垮,从而导致亏损。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兼并、破产、重组、并购、联合等形式是必然的。企业的这些形式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管是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上述形式有很多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消极影响,有可能会形成垄断,或者造成大量人员失业,所以需要规范企业的兼并破产等,维护社会稳定。

考点10:劳动者

一、劳动者光荣

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光荣属于劳动者。

二、就业

1.全面认识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

2

1.原因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2.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3.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

(1)国家要完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对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打击;加强社会宣传,增强社会各群体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2)企业要增强法律意识,积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和杜绝侵权行为,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

(3)劳动者可以通过投诉、协商、调解、仲裁、向法院起诉等多种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特别提示】

①维护劳动者权益不只是国家或政府的事情

在劳动者维权过程中,国家和政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和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促进就业等措施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但仅仅依靠国家和政府来维权是不够的,企业应遵守法律法规,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更需要劳动者本人的努力,如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履行劳动者义务、增强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合法维权等。

②提高工资以解决“用工荒”与降低劳动力成本以提高企业利润并不矛盾

随着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企业不提高工资吸引劳动力,就会出现“用工荒”的现象。但企业劳动力成本过高对企业提高利润存在不利影响。如何解决二者的矛盾,就是要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升企业利润需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适当提高工资,同时通过革新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总体成本,同样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考点11:商业银行

一、储蓄存款

【特别提示】

居民储蓄并非越多越好。储蓄存款有利于生产发展,但也反映了居民投资渠道单一,消费萎缩,储蓄过多影响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

二、利率变动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储蓄存款实际收益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