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十一章 运动按摩

第十一章 运动按摩

第十一章 运动按摩
第十一章 运动按摩

第十一章运动按摩

2012级体育学本科

王自强

副教授、硕士

邢台学院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按摩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及常用6大类20种按摩手法的操作、基本技能、常用的穴位按摩的应用,简略介绍足部发射区按摩疗法。

第一节概述

一、按摩的概念

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利用专门的手法或器械所产生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皮肤,以达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和防治伤病的一种自然物理疗法。按摩是我国人民最早使用的医疗保健手段之一,也是祖国传统医学中主要治疗方法中的一种。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是祖国乃至世界医学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按摩的特点

按摩的特点是简便易学、安全可靠、疗效快而显著、无毒副作用、无需复杂的设施设备,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按摩的适应症广患者乐于接受,在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医

学领域里,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人类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三、按摩的分类

按摩分类的方法较多。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根据按摩的操作者分主动按摩(自我按摩)和被动按摩(术者按摩);根据按摩的目的分保健按摩、医疗按摩、运动按摩,而保健按摩又可分为健身按摩、健美按摩、放松按摩;医疗按摩可分为:伤科按摩、正骨按摩、经穴按摩、气功按摩;运动按摩可分为:运动前按摩、运动中按摩、运动后按摩,也可以分为兴奋性按摩、抑制性按摩和消除疲劳性按摩。四、按摩机制

(一)调节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

按摩能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增强体内代谢,改善局部和全身组织的营养状况,从而使心脏血流和心肌代谢增强,延缓心肌退化。按摩可治疗心律失常、心绞痛、血压异常症状,中医人认为按摩具有“宣通气血、调和营卫、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时,按摩又离心和向心两种方法。离心:从躯干或肢体的近侧端(近心部)向远侧方向进行按摩,此种按摩具有加速血液循环、加强组织间代谢和营养供应的作用。向心:与离心按摩方法方向相反,此法能加快经脉血和淋巴的回流,从而起到消肿、散瘀的作用。

(二)调节神经功能,减轻或消除疼痛

按摩以各种手法所长生的外力(即手法在体表所做的“功”)作用于神经末梢过经络穴位上,通过神经反射和经络的场地效应(即手法所作的“功”转换成“能”,作为信息载体向体内传入信号),调节身体内部功能,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相对平衡。按摩能调整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解除大脑的紧张和疲劳,改变大脑皮层对疼痛的耐受性,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阀,减轻局部组织张力,解除对神经末梢的压迫或刺激,故有消肿、止痛的功能。

实践证明。缓慢轻揉而有节律的手法,反复刺激后对神经有镇静止痛作用;急速沉重、刺激强的手法,对神经则有兴奋作用。这又说明按摩手法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另外,手法刺激的部位(或穴位)不同,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也有区别。如:按摩脾俞和胃俞穴,可兴奋消化系统的自主神经,使胃肠蠕动加快,活跃消化腺的分泌,提高消化功能;按压缺盆穴可止腰痛等;按揉曲泽穴可减轻坐骨神经的疼痛;按揉后溪穴和扭伤穴可止腰痛等。中医认为按摩能“平衡阴阳、调节脏腑、激发经气、解痉止痛”。

(三)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据实验观察,按摩后可使身体内某些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出现一时性改变。如:按摩后

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增加10%~19%左右,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相对坚守(但其绝对值并不降低,部分还是升高的);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可提高15%~20%左右;痛时,红细胞的总数可有少量增加。

此外,也有资料介绍,按摩大椎穴、足三里穴和气海穴后,则有类似服用中药当归的补血作用。

上述说明,按摩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对人体免疫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这就是祖国医学所讲的“扶正祛邪”。按摩不仅能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还可提高抗病能力,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四)矫正骨与关节的位置异常,改善关节功能

对于运动所造成骨关节位置与结构的改变(如骨折、脱位以及关节绞锁等),通过按摩的手法使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和固有的功能状态,使其达到了顺筋正骨、整形复位的功效。、

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受外界暴力的作用,伤处会出项组织损伤(牵拉、撕裂、扭挫伤等)、移位、渗出、粘连、挛缩等变化,造成局部疼痛、肿胀及关节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选用相应的按摩手法,可使粘连、挛缩的软组织松解,韧带的弹性增强,局部组织肿胀消散等。按摩达到了“松解粘连、软化硬结、通利关节”的效果。

此外,损伤部位的软组织炎症水肿、出血肿胀、粘连与移位(如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症)等。均可刺激或压迫神经而出现以痛、麻为主的临床症状。纠正或改变神经与软组织间的异常位置关系,加速血肿或组织内水肿的吸收样松解软组织的粘连等,从而起到消炎止痛、舒筋活血和强壮筋骨的作用。

总之,按摩对运动损伤是积极主动、行之有效且不可少的治疗措施,它对纠正骨关节与周围软组织间的内外平衡失调、恢复骨与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总是将按摩与伤筋动骨联系在一起。

(五)修复创伤组织,增强皮肤弹性

皮肤是人体最外的一层组织,它有保护着下面的组织与器官,并且有感觉、分泌、排泄、调节体温等重要功能。皮肤由表皮(密集的表皮细胞即上皮细胞)真皮(主要是结缔组织)和皮下组织(内含大量脂肪)所构成。此外,还有许多附属器官,如汗腺、皮脂腺、毛发等。皮肤与其他组织一样,也有它本身的小血管、淋巴管、神经,以及皮肤固有的微小肌肉和特殊的神经末梢器。

当按摩的作用力施于皮肤时,这种机械能可转化为热能。两种能量的综合作用可使局

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组织代谢相对提高,局部营养物质交换加强,皮肤升温(可升高1.5℃~5℃左右)。并且,还可以消除衰老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呼吸,促进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从而增加皮肤的营养供应,使皮肤富有光泽和弹性。据观察,经常做面部保健按摩,可减少皮肤皱纹,使面部肌肤丰润、即有光泽,又富有弹性,同时还可增加皮肤的防卫机能。

从另一个角度看,皮肤按摩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由于按摩能够增加皮肤弹性,减轻其紧张度,所以能够软化瘢痕,改善因皮肤紧张所致的功能障碍。按摩达到了“润泽皮肤、消解皮脂郁滞、通达经气、营卫合宜”的功效。

(六)消除肌肉疲劳、增进肌肉动力功能

按摩是解除肌肉紧张和痉挛的有效方法,它可以直接放松肌肉,消除肌肉疲劳,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供应,提高肌肉的张力、收缩力、耐力和弹性,增强肌肉动力功能,起到解痉止痛、增长肌肉、防治肌肉萎缩、恢复肌肉间的力学平衡与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有人测定,按摩可使局部氧的需要增加,氮和二氧化碳排泄量增多,可促进部分细胞蛋白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另外,由于运动或外伤后出现局部肌肉的异常改变,而发生酸肿、疼痛,经过按摩能促进代谢的中间产物——乳酸的消除(大约1/5的乳酸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4/5的乳酸还原成能量物质)。

按摩放松肌肉的机制有三方面:(1)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2)适当的按摩刺激。使局部组织的痛阀增高;(3)奖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解除紧张,消除疼痛。

按摩治疗肌肉拉伤的机制也有三方面:在加强损伤组织血液循环的前提下:(1)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2)加快因损伤而引起的炎症水肿或血肿的吸收;对于因创伤性炎症所造成的软组织粘连、纤维化或瘢痕化等,可促其松解粘连,改善病理变化过程,加快康复。

按摩解除肌肉痉挛不但可以止痛,还可以作为其他手法治疗的先导,为手法复位和肢体正常功能的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曾有人观察,当肌肉疲劳时,做5min的局部肌肉放松按摩,相当能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保健强身、养生益寿的作用;对病人来说,它即可改善局部症状,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又借以痛达和平衡,来调整全身各部的机能状况,从而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四、按摩的要求

按摩时术者首先考虑操作时所站的位置、身法、步法、功法。

(一)位置

术者与患者所处的距离和方向。一般操作时术者与患者的距离应保持在10~20cm之间,太远不宜操作,也欠雅观。操作时要向患者,精力集中,意识要专一。被按摩者所处位置要便于长时间固定不动和肌肉长时间处于放松状态。

(二)身法

操作时要自然站立,躯干不得弯曲,不可挺胸腆肚,下肢根据所操作部位的高低行弓箭步,身体位置高低通过下肢弓箭步及时调整。

(三)步法

一般操作时可两脚自然开立与肩同宽,双腿伸直,能使身体转动灵活,移动自如。操作面积较大,用力较重时,可用弓箭步,侧对患者加力操作。

(四)手法

多数手法要求:沉肩坠肘,掌虚指实,放松。

(五)功法

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

(六)用力

发力在脚,用力在腰,促动肩臂,力贯指端。

五、按摩注意事项

(一)按摩时室内要清洁、安静,温度、光线要适宜。

(二)按摩者的双手应保持清洁、温暖、指甲应修剪,指上不戴任何装饰品,以免损伤被按摩者的皮肤。、

(三)为了按摩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按摩者的体位应便于操作,被按摩者的应充分放松。

(四)全身按摩时应注意操作方向,要顺着血液和淋巴液回流的方向,即向心方向,淋巴结聚集处不易用力按摩;腹部按摩以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按摩。按摩时,要注意顺序,用力要有轻到重,再逐渐减轻而结束。

(五)按摩的禁忌症: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不能按摩患部;各种急性传染病;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各种溃疡性皮肤病;烧、烫伤;各种感染、化脓性疾病及结核性关节炎;月经期、妊娠期妇女的腹部;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各种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白血病;骨折及关节脱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年老体衰的危重病人、经不起按摩者。

第二节常用按摩手法

一、按摩类手法

按摩类手法是以操作部位与肌肤表面摩擦的方式作用于机体的一类手法。其种类较多,主要介绍推法、擦法、摩法、抹法。

(一)推法

【定义】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称为推法。

【功能作用】经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

【动作要领】根据着力部位不同,可分为指推法、掌推法、拳推法和肘推法。操作时,指掌等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均匀。

【临床应用】推法使用于全身,轻推法多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换用手法之间;

重推法常用于按摩治疗阶段。

(二)擦法

【定义】用手掌的大、小鱼际或全掌、掌跟附着在身体一定部位,进行直线往返移动,称为擦法。

【功能作用】擦法可在皮肤及深部组织长生温热感,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

【动作要领】术者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掌接近相平,肩部放松,肘关节自然下垂并内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掌指贴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作前后或上下摩擦移动。做到发力于臂,蓄劲于腕。用小鱼际或大鱼际擦法;用全掌着力摩擦,称掌擦法。操作时向下压力不宜太大,用力要稳,往返距离要长,动作均匀连续,如拉锯状,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临床应用】擦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其中掌擦法接触面较大,适于肩背部、胸腹部等面积较大而平坦的部位;鱼际擦法适于四肢尤其上肢;侧擦法适于肩背部、腰骶部及下肢。(三)摩法

【定义】术者用手指或手掌面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作环形面匀速的摩擦移动,称为摩法。

【功能作用】摩即抚摸,手法轻柔,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胃肠蠕动等作用。

【动作要领】根据用力部位不同,摩法又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指摩法:术者手指并拢,掌指部自然伸直,腕关节微屈,将示指、中指、环指、小指的中节和末节指面部分附着于治疗部位,随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旋运动;掌摩法:术者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微背伸,将手掌平放于体表治疗部位,以掌心、掌根部分为着力点,随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旋运动。

【临床应用】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手法。对于脘腹疼痛、食积胀满、气滞及胸肋迸伤等病症,常用本法治疗。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胃肠蠕动等作用。

(四)抹法

【定义】用单手或双手拇指螺纹或手掌面紧贴于体表上,略用力作上下或左右的单向移动,称为抹法。

【功能作用】开窍镇静,醒脑明目。

【动作要领】抹法的动作与推法相似,但推法是单方向直线移动,而抹法则可根据不同治疗部位作单向或“八”字形移动,而且抹法的着力一般比推法重。抹法操作时用力要均匀,动作要缓和,防止推破皮肤,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临床应用】抹法使用于头面部、颈项部、胸腹部和掌指部。尤以头面部较为常用。

对头痛、头晕及颈项部强痛等症常用本法作配合治疗。

二、按压类手法

按压类手法是最早应用于推拿治疗的手法之一。其操作特点是用掌指或肢体其他部位从施术部位的表面想深部垂直用力,或对称性挤压体表。此类手法包括按、点、掐等。(一)按法

【定义】手指、掌或肢体其他部分着力,按压在被按摩部位或穴位上,称为按法。

【功能作用】可放松肌肉,开通闭塞,缓急止痛,疏松筋脉。

【动作要领】按法常用的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称指按法;

用单掌或双掌重叠按压体表,称掌按法。按法操作时,按压的方向要垂直,且不做移动,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逐渐增加,使刺激充分透达组织深部,操作结束时,也应逐渐减压。

【临床应用】指按法使用于全身各部位,尤以经穴及压痛点部位常用。掌按法使用于腰背和腹部。按法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即当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患者感觉酸肿时,再辅以小幅度缓缓揉动,使手法刚柔相兼,即有力又柔和。(二)点法

【定义】以指端为着力点,断续地点按于穴位或特定部位,使治疗点产生较强的酸胀疼痛感,称为点法。

【功能作用】舒筋通络、活血止痛、调节脏腑功能。

【动作要领】点法分拇指点和屈指点梁总。拇指点是一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示指中节,用拇指端点按治疗部,逐渐下压。屈指点是屈拇指,用拇指指间关节侧点压体表,或屈示指,用示指近侧指间关节点压体表。

本法与按法的区别是:点法用力更集中,刺激量更大。

【临床应用】常用于骨缝处得穴位。本法刺激很强,使用时腰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和操作部位的情况用力。

(三)掐法

【定义】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缘着力,且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持续或间断的对掌用力,称为掐法。

【功能作用】宣通气血、缓解痉挛、开窍醒脑。

【动作要领】操作时术者拇指微屈,用指甲按压穴位。以拇指掐法为常用。操作时垂直用

力按压,掌握在4~5次,不宜反复长时间使用。

【临床应用】常用于头面及手足部穴位,起到类似针刺的效应,常用于昏厥、休克、抽搐等的急救。掐后常继以揉法,以缓解不适。

三、揉搓类手法

揉搓类手法动作轻快柔和,刺激舒适而无副作用。特点是操作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而在皮肤表面不能有摩擦。本类手法包括揉法、揉捏法、搓法、滚法等。

(一)揉法

【定义】用手掌大鱼际、掌跟部分或手指螺纹面着力吸附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作轻缓柔和的环旋摆动,称为揉法。

【功能作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款胸理气、消积导滞。

【动作要领】以大鱼际或掌跟不着力,称掌揉法;用指面着力,称指揉法。操作时用力下压,吸附治疗部位,腕部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小幅度回旋。动作要协调有节律,频率120~160次/min。

【临床应用】适于全身各部位。掌揉法着力面积大,柔和舒适,老幼皆宜。掌跟揉法常与掌按法结合,组成掌跟按揉法。

(二)揉捏法

【定义】揉捏法是揉和捏结合的一种复合性手法。

【功能作用】舒筋通络,活血止痛、舒活肌肉。

【动作要领】术者手掌自然伸开,以拇指或掌根为着力点,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紧贴于皮肤上,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即拇指和掌根揉,其余四指捏,边揉捏向前作螺旋形地缓慢移动。

【临床应用】揉捏法刺激柔和,其作用可达到深层组织。常用于治疗四肢和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常与揉法、擦法等治疗方法配合应用。

(三)滚法

【定义】滚法是由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和前臂的旋内旋外运动复合而成的一种手法。

【功能作用】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

【动作要领】伸屈腕关节是以第2~4掌指关节背侧为轴,前臂的旋转是以手背的尺侧为轴来完成的。操作时术者手指自然弯曲,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吸定于治疗部位,通过腕关节作连续的屈伸运动,带动前臂的外旋和内旋,使小鱼际及掌背部在治疗部位上持续不断的

来回滚动。频率为120~160次/min。操作时肩关节要自然下垂,上臂与胸壁间隔约1拳左右,肘关节屈曲,约120~140°,手法接触范围为手背尺侧至中指线,吸定点为小指掌指关节背侧,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

【临床应用】使用于颈项部、肩背部、肩臂部及四肢部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对风湿痹痛症、运动功能障碍等疾患常用本法治疗。

(四)搓法

【定义】用双手掌面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作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称搓法。

【功能作用】调和气血,舒筋通络,放松肢体和肌肉。

【动作要领】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临床应用】搓法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最为常用,一般作为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

四、提拿类手法

此类手法的共同特点是:对皮下组织或肌肉进行上提或牵拉,手法频率较低,重复次数较少,刺激性较强;具有解表发汗、疏通经络、解痉止痛的作用。此类手法包括拿法、弹筋法和捏脊法。

(一)拿法

[定义]以拇指于其余4指相对用力,或拇指与示、中两指捏住施治部位,逐渐用力内收,并作持续的按捏动作,称为拿法。

[功能作用]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提神开窍、缓解痉挛等作用。

[动作要领]腕要放松灵活,用指面相对用力,动作要缓和而连贯,用劲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由于拿法刺激强度较大,拿捏持续时间宜短,次数宜少(5~10次),拿后应配合使用揉摩法,以缓和强刺激引起的不适。

[临床应用]临床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拿风池及颈项两侧,有发散解表作用,治疗外感头痛:拿肩井能通调周身气血,拿后使人精神振奋;拿承山,治疗小腿转筋。

(二)弹筋法

【定义】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4指指腹相对紧捏肌肉或肌腱,用力提拉,在上提过程中,使肌肉或肌腱从手中迅速滑脱,称为弹筋法。

【功能作用】能够舒筋,畅通气血,解痉止痛,对局部神经有强刺激作用。

【功能作用】指腹用力,切勿用指端用力内掐,用力要由轻到重,刚中有柔,每处每次可提弹1~3下,然后使用轻揉法,以缓和因提弹而引起的不适感。

【临床应用】一般用于治疗肌肉酸痛和肌肉痉挛。

(三)捏脊法

【定义】用两手在脊柱两旁将皮肤提起,进行牵拉和捏推的一种联合手法,称为捏脊法。

【功能作用】捏脊法具有健脾、止泻、清热安神、止咳化痰的作用。

【动作要领】病人俯卧,背部肌肉放松。医者将两手示指屈曲,以示指中节的背面紧贴脊柱两侧皮肤,拇指前按与示指中节相对,分别捏起皮肤,随捏随提,双手交替捻动并向前推进,自龟尾穴起沿脊柱向上至大椎穴止。

【临床应用】在临床常用来治疗小儿的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对成人的神经衰弱及消化不良也有较好疗效。

五、叩击类

此类手法的共同特点是均以有节奏的断续冲击力,即叩、怕、打、、等力刺激治疗点。包括叩法、击法和捶法。

(一)叩法

【定义】以臂力带动腕关节活动,而使两手在治疗部位作轻快而有节奏的弹打,称为叩法。根据着力点不同,又分为指叩、掌叩和拳叩。

【功能作用】叩法具有舒筋活血、祛风止痛及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

【动作要领】叩法较击法力量轻,轻击为叩。可以半握拳轻轻捶击,两手交臂上下好像击鼓;也可以两手平放,掌心虚空,或用手指叩击。叩法应用时可发出有节奏的啪啪声。叩击时以肘为支点进行发力。肩、肘、腕要放松。

【临床应用】多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肥厚处。缓慢的拍打和叩击,常用于运动后加速消除疲劳;用力较大、频率较快、持续时间短的叩击,常用于运动前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

(二)击法

【定义】用掌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用桑枝击打表体,称为击法。根据使用部位不同可以分为;掌击法、拳击法、侧击法和指尖击法。

【功能作用】击法具有壮阳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对风湿痹痛、局部感觉迟钝、肌肉痉挛或头痛等症状常用本手法配合治疗。

【动作要领】拳击法:手握空拳,腕伸直,用拳背平击体表。掌击法:手指自然松开,腕

伸直,用掌根部叩击体表。侧击法:手自然伸直,腕略背屈,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指尖击法:用指端轻轻击打体表,如雨点落下。由于击法类手法作用力直接且多用“刚劲”。、,如果运用不当宜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因此临床应用本法时,要注意动作技巧,直接击打,刚中含柔,均匀协调,操作和缓有序。

【临床应用】此类手法临床多应用于躯干及四肢部位的肌肉丰厚之处。拳击法常用于腰背部,掌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臀及四肢部,侧击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指尖击法常用于头面、胸腹部。

(三)捶法

【定义】按照拍击法要领,以单手的侧拳、仰拳或拳根击打治疗部位的手法,称为捶法。

分为侧拳捶、仰拳捶和掌根捶。

【功能作用】捶法具有壮阳醒脑、宣通气血、调节功能的作用。

【动作要领】捶法是以实拳直接刺激组织而产生振动,发出声音比较闷实。因此捶法要求做到:准(对准治疗点)、狠(用力要足够)、稳(捶下去要稳住不可移动)、实(发出闷实声音)4个字。一般一个治疗点捶1~3次。侧拳捶:手握实拳,以拳的小鱼际面为着力点。仰拳捶:手握实拳,以掌背掌骨部为着力点。掌根捶:5指伸直,以掌根部为着力点。

【临床应用】侧拳捶常用于肩胛上、腰骶关节两侧、四肢大关节及肌肉隆起处。仰拳捶用于第1、2胸椎棘间和腰骶关节。掌根捶用于百会、环跳及肌肉隆起处。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卷一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卷(一)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彩灯闪 烁 C. 海水奔 腾 D. 春风拂面 2.如图甲,水平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及物体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2s内物体不受摩擦 力 B. 4~6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 C. 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3N D. 6~8s内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 2015年1月18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球场举办了亚洲杯B组最后一轮球赛,国足2:1获胜,如图是孙可飞奔庆祝的情景,若赛场主席台是运动的,可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孙可 B. 地 面 C. 看台上坐着的观 众 D. 赛场边矗立的广告牌 4.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 A. L甲=L乙=L丙=L丁 B. L乙=L丁<L甲=L丙 C. L甲=L乙<L丙=L D. L丁<L乙<L甲<L丙 丁 5.在一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游轮上,某同学朝各个方向用相同的力进行立足跳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得最远 B. 朝与游轮运动方向相反跳得最远 C. 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得最近 D. 朝各个方向跳得都一样远 6.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B. 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C. 运动和静止是机械运动的两种形 式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利用飞机空投救灾物资时,采取的正确投掷方法是() A. 在目标的正上方投下 B. 刚过目标就 投 C. 提前投下 D. 都不行必须降落 8.一辆重4×105牛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前进,它受到的阻力是5×104牛,则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是() A. 4×105牛 B. 5×104 牛 C. 4.5×105 牛 D. 3.5×105牛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不受力就会静止下来 B. 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C. 交通法规对各类车辆限速,是因为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汽车惯性越大 D.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所受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0.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茹萍同学去年种的小树长高 了 B. 花园里开的鲜花散发出香味C. 苹果树上的苹果落下 来 D. 冰块融化成水 11.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 2~5s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C. 0~2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大小等于车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D. 5s~7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大小大于车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Ⅰ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能用示意图描述力。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5.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解释有关现象。 4.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3.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4.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Ⅱ探究实践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复习1】 单位换算:1km=________m 1m=________cm=________mm 1m=________μm=________nm 【复习2】 刻度尺使用说明书 1.观察刻度尺: 看________; 三看:看________; 看________。 2.刻度尺使用规则: 刻度尺位置要________; 确定________的位置; 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刻度尺; 记录结果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沪教版数学七年级上 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单元测试卷一和参考答案

数学七年级上 第十一章 图形的运动 单元测试卷一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图案中,可以由一个”基本图案”连续旋转?45得到的是 ( ) (A ) (B ) (C ) (D ) 2.下列图形中,绕某个点旋转?180能与自身重合的有 ( ) ①正方形 ②长方形 ③等边三角形 ④线段 ⑤角 ⑥平行四边形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3.如图,四边形EFGH 是由四边形ABCD 平移得到的,已知AD=8,∠B=690,则 ( ) (A) FG=8, ∠G=690 (B) EF=8. ∠E=690 (C) EF=8, ∠F=690 (D) EH=8, ∠F=690 4. 下列图案都是在一个图案的基础上,在“几何画板”软件中拖动一点后形成的,它们的共性是都可以由一个“基本图案”通过连续旋转得来,旋转的角度是 ( ) (A )?30 (B )?45 (C )?60 (D )?90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平移和旋转的共同点是改变图形的位置 B. 由平移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由旋转得到 C.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而旋转则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D. 图形可以向某方向平移一定距离,也可以向某方向旋转一定距离 6. 下列图形中,有且只有两条对称轴的中心对称图形是 ( ) A .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圆 D.菱形 二、填空题 (每题2分,共28分) 7.ΔABC 经过平移得到ΔDEF,并且A 与D,B 与E,C 与F 是对应点, AD=5cm ,则BE= cm ,AD 与BE 的关系是 , AB 与DE 的关系是 ; 8. 如图,正方形ABCD 经过旋转后到达正方形AEFG 的位置,旋转中心是 点________,旋转角度是__________,点C 的对应点是点__________; H

《运动训练学》大部分作业任务

《运动训练学》第一到第五次和1-26单元作业 第1次作业 名词解析 1、竞技体育 答: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 答: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成绩 答: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运动训练学》第一次作业选择题 1.对技能主导类难美性项群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参考答案:A 3.运动训练方法其中一大类是( ) 参考答案:C 2.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有( ) 参考答案:A 4.周训练计划内容安排的最主要特点是( ) 参考答案:A

简答题 1.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是什么? 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挥; (2)竞赛评定行为 (3)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及专业素质 2. 什么是竞技需要原则? 答:是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3. 适宜负荷原则的解释? 答: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4. 运动训练的作用是什么? 答: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实现竞技体育目标的主要途径。 1.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1)竞争性。竞争性:竞技体育中“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可以理解为比较运动水平高低的体育活动,激烈的竞争性是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2)规范性。高超的技艺是建立在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和各种训练的规范性要求之上的。竞赛规则、竞赛规程也是竞技体育规范性的表现。

第一章机械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

运动和力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 A.枯黄的树叶落地 B.电铃声传入人耳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树上结出桃子 2.下列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象是() A.用力推车,车由静止变为运动 B.艄公用撑杆推岸,船离岸而去 C.用力拉弓,弓发生形变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3.几个同学用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各人都用同一个拉力器,拉力器上有3根弹簧,结果几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比较这几个同学所用的拉力()A.手臂粗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B.手臂长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 C.体重大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D.几个同学所用的拉力一样大 4.下列物体中,接近20N的是() A、一个中学生 B、一个书包 C、一辆载重的汽车 D、一支钢笔 5.如果没有重力,下列哪些现象不会发生() A.飞扬的尘土就不会落回地面 B.茶杯里的水就倒不到嘴里 C.人头撞到墙上不会感到疼痛 D.人轻轻一跳就会离开地球 6.下列有减小摩擦力作用的是() ①鲫鱼鳞片表面有一层黏液②用水湿润橡皮塞后塞入试管口③自行车轮胎表面做有凹凸花纹④磨去刀片表面的铁锈⑤浴室的窗上装有磨砂玻璃 A.①②④B.①②④⑤C.④⑤D.①②③④⑤ 7、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人无法走路 B、火柴头难以划燃 C、老师仍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D、自行车刹车失灵 8、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甲、乙、丙、丁各图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那么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A.图甲和图乙B.图甲和图丙C.图甲和图丁D.图乙和图丁 9.下面几个事例中,对我们不利的惯性是() A.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固定物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B.浇地时用手向前送水瓢,瓢停下后,瓢里的水泼出来 C.运动员跳远时,要助跑一段路程 D.车突然刹车,车内的乘客会倒向车行进的方向 10.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慢慢停下来,这是因为( ) A.汽车惯性消失了B.汽车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汽车受到重力作用D.汽车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 11.如右图所示,弹簧秤及细绳重力不计,砝码质量为100克,静止时弹簧秤的读 数为() A.100牛B.0牛C.0.98牛D.200牛 12.一木箱置于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推力去推它,若没有推动,则( )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问答题:(作业1) 1、试述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答: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方面。 (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出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评定方法,其中,可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基本上是个人竞技能力的表现,通常较少受对手竞技表现的影响,而分属得分类和命中类的各种球类项目以及制胜类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则受着对手竞技表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二)对手在比赛中出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员行为的影响。在对抗性的竞赛项目中,同一名运动员在某一轮淘汰赛中与强劲的对手较量时,如果他的对手比他最好的表现还要强的话,尽管他能够表现出比前几轮更高的竞技水平,也很可能遭到失败而被淘汰。这一事实说明了一个简单而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道理,即作为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赛的胜负或名次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自己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对手的竞技水平以及比赛的评定行为。国内外不少学者在分析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时,仍然只单方面地考虑决定运动员个人竞技水平高低的素质、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这实际上是将运动成绩和个人竞技能力二者的决定因素混淆在一起。 (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三个因素。 评定手段对运动成绩起作用的最突出的例子是,近二十几年来电动计时装置的表现,消除了手计时员的视觉反应空间判断等因素的干扰,大大提高了计时成绩的准确性。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关键时刻,裁判员有意无意的一个错判,往往会决定着整个比赛结果。 2、运动训练为什么要坚持长期系统地不间断的进行? 答: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3、试论运动训练周期安排的科学基础。 答:(一)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周期性的。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不停地发展,每个往复、每个循环都不会完全相同。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特点,就是由物质运动这一普遍规律所决定的。

第一章 运动和力 (综合卷B)

BFB 科学八年级(上册)周周清测试卷(五) 第一章运动和力(综合卷B)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4分) 1.关于参照物的选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参照物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B.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 C.参照物就是不动的物体 D.参照物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2.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和路程相等 B.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相等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于运动路程与运动时间之比 D.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和速率相等 3. 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方向运动小车的s-t图象,知……………………() A.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的大 B.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C.经过15秒钟,乙车运动的速度比甲车大 D.经过30秒钟,乙车通过的路程比甲车大 4.下列关于力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B.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C.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存在力 D.两个物体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就一定不存在力 5.(2014.重庆)如图是个小朋友玩滑板车的情景,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滑板车底部安装有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 B.人和车滑行的速度越快,他们的惯性越大 C.人对滑板车的压力和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和车在滑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力突然消失,将立即停下来 6.如图所示的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又称为大象拔河.比赛中,甲、乙双方通过腿、腰、肩和颈用“力”拖动布带互拉,以决胜负.以下关于比赛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拖动布带互拉的力始终大小相等 B.甲若获胜是因为甲拖动布带拉乙的力大于乙拖动布带拉甲的力 C.在僵持状态下,甲拉绳的力与乙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在僵持状态下,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7.在弹簧秤的测量范围内,弹簧秤下面挂一个砝码时长度为5厘米,挂2个砝码时长度为6厘米,挂4个相同的砝码时,弹簧秤的伸长是…………………………………………………………( ) A.8厘米 B.7厘米 C.3厘米 D.4厘米 8.使用弹簧秤时,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秤必须竖直放置, 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秤的测量范围 9.对于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下列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力一定比原来的每一个力都大 B.合力一定比原来的每一个力都小 C.合力可能比原来的每一个力都大,?也可能比原来的每一个力都小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三)2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三)2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关心学生对本章知识点作一梳理。要紧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老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关键地点给以强调和点拨。 〔复习目标〕 1明白机械运动的概念; 2明白参照物的概念,明白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形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明白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明白得物体的浮沉条件 5、明白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把握分析咨询题的方法。〔重点和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明白得. 4、二力平稳及其条件的应用. 5、正确明白得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具和学具〕伽利略斜面、二力平稳实验器材、实物投影仪等 〔课前预备〕 1、要求学生通过课前复习给本章内容列出一知识框架。 2、要求学生课前写出本章知识点中还有哪些不甚明白得或需要讨论的咨询题 〔教学过程〕 教学时期与 时刻分配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 要点内容 一、运动的描述 二、运动的快慢 三、长度、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 理量。 定义:单位时刻内物体通过的路 程。 如何使用刻度尺? 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即我们心中假定不动的物 体,假如另一个物体相对它的 位置改变,那么另一个物体是 运动的;假如另一个物体相对 它的位置不改变,那么另一个 物体是静止的。〕 公式:V=S/t 1 m/s= 3.6km/h V——速度——米每秒 〔m/s〕 s——路程——米〔m〕 t——时刻——秒〔S〕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快 慢不变的运动。

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这一社会行为的起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工作。 3.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运动成绩: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评定。 5.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水平。 6.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7.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 8.竞技能力非均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 9.项群:田麦久及其同事讲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 1.运动训练原则:是根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竞技状态:运动员参赛的准备状态,叫做竞技状态。 3.负荷:负荷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负荷给予机体刺激的数量。负荷强度:负荷给予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 4.运动训练方法: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5.运动训练手段: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莫伊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训练。 6.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7.间歇训练法: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8.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 9.体能: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工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10.身体形态:指人体外部和内部的形态特征。 11.力量素质: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12.最大力量:指人体肌肉在随意收缩总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用力的能力。 13.快速力量:指肌肉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发挥出尽可能大的力量的能力。 14.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即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 15.有氧耐力:长时间进行有氧供能的工作能力。 16.无氧耐力:缺氧状态下,长时间对肌肉收缩供能的工作能力。 1.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2.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3.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4.运动员心理能力: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训练学章节总结习题集

运动训练学习题集 体育科学学院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搞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第四章 1运动训练原则: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2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3集群训练与区别对待原则: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4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并与运动训练活动实施积极有效的训练原则。 第五章 1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3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4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5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第八章 1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2想象训练法:是在运动员大脑内部语言和套语的指导下进行战术表象回忆,能过帮助运动员在大脑中建立丰富而准确的战术表象。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密度的测量与公式运用、第二章运动和力.doc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密度的测量与公式运用、第二章运动和力

九年级物理第一第二章辅导讲义 专题密度测量与公式的运用、运动和力以及运用 测量密度的基本原理及用特殊方法测量密度 目标 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 重难点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 常考点能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一、质量及其测量 1、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A、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B、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 C、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中,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的刻度值。

二、密度及其测量 1、测固体的密度 (1)、测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是:①调节天平,用天平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m 。②先在量筒中倒入体积为v 1的水,再将用细线拴牢的固体浸没水中,读出这时的总体积v 2,那么固体的体积v v v =-21(该方法称之为排液法)。③用公式ρ= m v 计算出物质密度。④若要知道该物质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可查密度表与标准值对照即可。 (2)、测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如木块,蜡块等)。 实验步骤如下:①调节天平测物体的质量。②用沉锤法测出它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内盛有一定量的水,放入铁块,记下水面达到的刻度线v 1,再将物体和铁块一起沉入水中,记下此时水面达到的刻度位置v 2,则v v v =-21,③用公式ρ= m v 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密度。 2、测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 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 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 1-m 2)/ V 。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汇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简称。 2.机械运动在宇宙中是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在发生位置的变化,看似不动的房子、树木,都在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甚至整个银河系,没有一个绝对静止的物体,这就是物体运动的绝对性。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所选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4.参照物既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但一般不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参照物。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1.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速度越小,物体运动得越。 2.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叫做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是km / h,1m/s = km / h 3.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4.平均速度能够反映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但只能对运动做粗略描述, 平均速度= 。 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有、、、、、等, 1m= dm= cm= mm= μm = nm 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3.刻度尺读数的时候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有、等,1h= min= s 5.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不能被消除,只能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②;③ 6.错误是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得到的数据和结果,错误可以避免。 第四节力 1.力是,提到力一定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物体,一个是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使静止的物体运动;②使运动的物体静止;③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4.力的三要素:、、。 5.描述力的时候,通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做。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这个物体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反作用力,如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就是一对。 7.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都是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刚到达水平面开始运动 时的速度相同。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 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 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 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揭示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4.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的惯性与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汽车启动时,人体上部向后仰;急刹车时,人体上部向前倾,是因为人体具有。物体表现出惯性的现象叫做。如拍打衣服上的灰尘和抖落雨伞上的雨滴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6、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第六节二力平衡 1.如果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状态或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叫做。 2.二力平衡条件: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一定受的作用。3.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如果、、并且在上,这两个力就互相平衡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词概括“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运动和力 测试卷

第一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所举各类“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运动B.小船在水面上滑行运动 C.生产技术革新运动D.月亮绕地球的运动 2.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关于你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的B.静止的 C.相对自动扶梯是静止的D.相对商场地面是静止的 3.某城市中心路段汽车限速为40 km/h。一位女士因开车超速被警察罚款,如图是警察和这位女士的一段对话。由对话内容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列哪个概念() (第3题) A.速度B.时间C.路程D.参照物4.语馨在一次跑步中,前半段路程的速度是6 m/s,后半段路程的速度是4 m/s,那么,她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5 m/s B.10 m/s C.4.8 m/s D.5.2 m/s 5.清明节会船是民间传统习俗。小科参加了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船桨B.龙舟C.小科的手臂D.湖水6.用钓鱼竿拉出水中的鱼时,对鱼施力的物体是() A.手握钓鱼竿的人B.钓鱼竿 C.拉住鱼的钓鱼钩D.鱼 7.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用大小相同的力推课桌的上部,课桌则可能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D.受力面积 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成语“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会有力的作用 B.成语“以卵击石”其实蛋撞击石头的同时石头也撞击蛋 C.不接触的物体间不会有力的作用 D.“风吹草低见牛羊”风给草的力改变了草的形状 9.2018年4月30日东坡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在眉山市湿地公园隆重举行,若甲、乙两位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时间(s-t)图象是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 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m,则() A.甲的s-t图象一定为a B.乙的s-t图象一定为c C.甲的s-t图象可能为b D.乙的s-t图象可能为a (第9题)(第10题) 1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 态G 甲>G 乙 ,则甲受到的摩擦力() A.大于5 N B.等于5 N C.大于乙受到的摩擦力D.等于乙受到的摩擦力11.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B.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第11题)

初中科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一章 运动和力第四节 运动和力-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 1.【答题】车厢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内一水平桌面上放着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物体,且M>m.设物体与桌面之间无摩擦,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两个物体在离开桌面之前将(). A. 一定相碰 B. 一定不相碰 C. 不一定相碰 D. 无法判断是否相碰 【答案】B 【分析】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就是惯性.当车突然停止时,惯性会使物体M和m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但能否相碰就要看它们原来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了.物体由于惯性会保持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关键取决于它原来的运动状态,这种状态既包括运动的方向也包括运动的速度. 【解答】车停止前,物体M、m和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物体和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物体在光滑的桌面上,因此两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物体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选B. 2.【答题】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运动,物体速度逐渐变大,分析物体受到的力有(). A. 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 B. 重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C. 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 D. 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答案】C 【分析】(1)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是物体对其它物体施加的力.(2)物体静止的传送带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向右运动,物体有向左运动的趋势,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确定摩擦力方向. 【解答】A.C.物体静止在传送带上,物体受到重力和传送带的支持力作用;传送带向右运动,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相对于传送带来讲,物体有向左运动的趋势,物体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故选项A不全面,选项C正确.B.D.物体对传送带的压力,传送带是受力物体,物体是施力物体.所以B和D选项是错误的.选C. 3.【答题】一杯水放在做直线运动的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情形如图所示,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A. 列车向左匀速运动 B. 列车向右匀速运动 C. 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D. 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答案】D 【分析】本题中水面发生了变化,这属于惯性现象,所以解答本题需要根据惯性知识去分析.只要把本题中的水和平时坐在行驶的列车中的自己进行类比,解决此类问题比较容易.在分析解释惯性现象时,要先确定研究对象是谁,然后将物体一分为二分成两部分,受力部分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不受力部分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运动训练学

关键字: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构成: 1运动员选材 2运动训练 3运动竞赛 4竞技体育管理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1)竞争性:激烈的竞争性成为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2)规范性:现代竞技运动要求高度完美的技艺,它是以对技术、战术和各种训练规范性要求基础上建立的。 (3)公开性:竞技体育具有比一般社会活动更为明显的公开性和外相性特点。 (4)公平性:没有公平竞争,竞技运动便无法正常进行。 (5)集群性:竞技体育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集体项目中,集群性特点更突出。 (6)观赏性: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观赏性赢得官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奠定了自身发展的基础。 4.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 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5.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就是其研究对象。包括: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所有因素,不仅包括运动场上的,还有社会因素、心里因素。 6.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每名运动员都从事着特定专项的训练,具有鲜明专一性,但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内容和手段)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负荷的适度增加能够导致运动竞技水平的显著提高,但当负荷超出运动员最大承受能力时,运动员机体会产生劣变现象)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性行为,需进行有效管理) (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有着广泛的多学科联系) 7.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 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8.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 (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 (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 (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 (4)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5)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 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 (2)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3)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推进竞技体育发展. @ 2.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除社会成员不良心绪

智慧树知到《运动训练学》章节测试答案

豬品资料欢迎阅读 智慧树知到《运动训练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运动训练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 A:提高竞技能力 B: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C:提高健康水平 D:学习运动技术 正确答案: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2、无论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建中,最主要的是()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正确答案:运动训练 3、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三个层次不包括()A:—般训练理论 B:项群训练理论 C:专项训练理论 D:周期训练理论 正确答案:周期训练理论 4、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A:遗传效应 B:生活效应 C:训练方法 D:训练效应 E:训练安排 正确答案:遗传效应,生活效应,训练效应

5、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将奥运会主要竞技项目分为() A:体能主导类 B:技能主导类 C:技心能主导类 D:技战能主导类 E:单一动作结构类 F:测量类 正确答案: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类,技战能主导类 6、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有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和后天训练获得性竞技能力两部分组成。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7、培养高水平竞技选手的首要条件就是要选拔具有巨大的先天性潜在运动天赋的少年儿童予以训练。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8、人们研究和揭示训练活动规律的目的完全在于应用。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9、体能主导类项目可分为() A:快速力量性 B:速度性 C:耐力性 D:柔韧性 E:灵敏性 F:协调性

正确答案:快速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 10、训练内容、方法、负荷以及训练安排是运动训练中操作性的部分。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二章 1、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包括() A:体能 B:技能 C:战术能力 D:心理能力 E:知识能力 正确答案: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知识能力 2、运动员竞技能力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机械运动和力试卷与答案

八上第一章机械运动和力单元检测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车窗B.铁轨 C.路边的树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2.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行李箱安装滚动的轮子B.轮胎上制有花纹C.车轴加润滑油D.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第2题图 3、假若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则下列哪种现象不可能发生( ) A 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无法开动 B 微风能吹动铁轨上的火车 C 无法手握钢笔写字 D 人轻轻一跳可以离开地球 4.下列事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5.、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你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6.“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7.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在木块上加放砝码 B.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 C.使木块侧放减小接触面积 第7题图 木块 B.用力拉弹簧 A.检查相框是否挂正C.往墙上敲钉子D.往前推桌子

D.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 8.小刚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讲台桌,结果没有推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讲台桌不受摩擦力 B.推力与讲台桌的重力大小相等 C.推力小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 D.推力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9.人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地板上,他受到的力有() A.重力、支持力 B.压力、支持力 C.重力、拉力、支持力 D.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10.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11.关于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B.在机器的转动部分装滚动轴承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C.在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要站在安全线以外,是防止摩擦力过小带来危害 D.鞋底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 12、斌斌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估计了以下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A.一只鸡蛋重约20牛 B.中学生的平均质量约180千克 C.他能举起重约400牛的杠铃 D.世界短跑名将格林百米短跑的平均速度约150米/秒13.如图所示的四位物理学家中,其名字被用作力的单位的是 第13题图 14.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请仔细阅读右边图,则根据这幅图可以判断比赛的结果是( ) A.龟兔并列第一 B.兔子获胜 C.乌龟获胜 D.无法确定 15.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