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版)2018年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练习答案

(完整版)2018年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练习答案

(完整版)2018年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练习答案
(完整版)2018年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练习答案

2018 年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练习

题组一客观选择题组

1.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

对文段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 必能立勋。

B.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C.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D.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郗超和谢玄不和。这时,苻坚打算灭了晋期,已经占据了梁州、岐山,又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赞成的言论,只有郗超同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人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每个人得到适当安排,从这里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大功告成以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为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

2.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先生曰:“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速投之海。”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于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

船启航不到一天,风浪汹涌,船上的人都把罪过归在高先生身上,请求丢掉灵柩,高先生不同意,可是风刮得更猛,请求的人更多。高先生叹息着说:?他死在外国,我运载他的灵柩回国,现在反而要丢进海里。我将来用什么去面对死者呢?你们可以给我安排祭祀,我向死者祷告,把不得不这样的意思告诉他。?众人把灵柩抬上船头,替高先生陈设祭品。高先生穿衣带帽走出来,登上灵柩,坐在上面,对众人说:?快把灵柩丢到海里。?众人都很吃惊,请高先生下来,高先生曰:?我不下去了,将我跟灵柩一起投进海里吧。?众人大惊,争着上前拉高先生下来,高先生

大声呵斥:?你们怎么敢这样!我打定主意了。我因为一副灵柩的缘故,连累你们众人,不把灵柩投进海里对不起活着的人,不过我不与灵柩一起投在海里,又用什么去面对死者?我打定主意了。?正在相持不下的时候,海上的风浪也平息了,高先生笑着说:?船航行平稳如常,你们为什么竟然这样啰嗦??于是依然把灵柩抬下船舱。而大海从此风平浪静,封舟安全抵达粤东。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 又何以对死者/ 吾意决矣。

B.何敢然/ 吾意决矣/ 吾以一柩/ 故累尔众人/ 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 然吾不与同投于海/ 又何以对死者/ 吾意决矣。

C.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 又何以对死者/ 吾意决矣。

D.何敢然/ 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 又何以对死者/ 吾意决矣。

3.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我听了之后,开玩笑地说:“先生真的是农村人啊,知道农家的情况是真的,我没有饱读诗文,就以先生的话作为这幅画的记,以偿还我拖欠已久的文债,可以吗?”姓毕的人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茎草化丈六金身' ,有什么不可以的?” 当时天很冷,我叫跟在身边的人用口中的热气呵化冰冻的墨汁写下了他的话。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B )

A.子真村落人/ 也知村落之状/ 为真予不饱文/ 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 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 知村落之状为真/ 予不饱文/ 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 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 知村落之状为真/ 予不饱文/ 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 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 也知村落之状/ 为真予不饱文/ 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 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4.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作乱,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却停留不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击,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胜。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人被胁迫跟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喻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5.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下列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若徇私/ 贪浊非止/ 坏公法损百姓/ 纵事未发闻/ 中心岂不常惧 B.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C.若徇私/ 贪浊非止坏公法/ 损百姓纵事/未发闻/ 中心岂不常惧D.若徇私贪浊/ 非止坏公法/ 损百姓纵事/ 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古人说:‘如果明智贤良的人财多了会影响他奋发向上的志向;如果愚笨的人有很多的钱财,那只会增加他们去犯错的机会' , 这话可以深以为戒。如果徇私贪污,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难道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吗?你们应当深刻地思考这些话。

6.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是年十一月,宗室承立参知政事,大臣言其不法,诏云翼鞫之,狱具,廷奏曰:“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其功如此,而承立之罪如彼,愿陛下明其功罪以诛赏之,则天下知所劝惩矣。自余小失,何足追咎。” 承立由是免官,合达遂掌机务。

这一年十一月,宗室承立担任参知政事,大臣们都说他不遵法令。皇上下诏让云翼审查他,罪案己定,云翼在朝廷上奏报说: “承立现在所犯的罪名都是小事,不足以治罪。然而过去敌人大军入侵平凉以西,几个州都被攻破了,承立统领精锐的军队却远远观望不敢进兵。守鄜延的完颜合达以一座孤城扼守军事要道,多次立下战功。合达的功绩是这样大,而承立的罪过又是那样深重,希望陛下辨明他们的

功罪,分别赏赐责罚他们,那么天下的人就知道朝廷鼓励的和惩罚的是什么了。至于其他的小过失,有什么值得去追究呢。”承立因此被免官,合达于是掌管了军机政务。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 冲屡立战绩

B.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 屡立战绩

C.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 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 承立坐拥强兵瞻望/ 不进/ 鄜延

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 屡立战绩

D.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 屡立战绩

二、主观解答题组(27 分)

7.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 分)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

8.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4 分)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 举烛者尚明也/ 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 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 非书意也/ 近世学者多似此类楚国的郢都有一个人要写信给燕国的宰相.晚上写信,因为照明的火炬不亮, 于是对拿火炬的侍从说:“把烛火举高点. ”一边说一边错误地在信上写“举烛”两字.但举烛并非这封信的本意.燕国的宰相收到信十分高兴, 说:“举烛就是崇尚明察, 崇尚明察的意思, 就是任用德才兼备的贤

人. ”燕国的宰相向燕王陈述了举烛的意思,燕王十分的高兴, 以此来治理国家.

燕国是治理好了,但这不是信原来的意思.当代的学者,大多数也像这样. 9.用斜线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4 分)

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 时有盗牛者/ 被主人所认/ 盗者亦称己牛/ 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 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 任其所去/ 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宋朝的顾宪之,在元微年间担任建康县令。当时有人偷牛,(带牛走时)被主人认出(是自己家的牛),但贼也说牛是自己家的,两人所说牛的特征情况都符合事实,前后两任县令都没有办法决断。到了顾宪之当县令,重审这个案子,对双方说:“不必多说,我已经知道答案。”于是下令放开牛让它随便离去,结果牛径直回了主人家里,贼这才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过。(顾宪之)查案擒凶,很多都是这样(聪明智慧),当时的人称他为“向神一样明白”(神探)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

弓工/乃曰// 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 而发矢不直。

[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

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时就喜欢弓箭,搞到几十个好弓箭,自己认为没有能可比的了。近来我把收藏的弓箭拿给做弓箭的人去看,工匠却说我这些弓箭都不是好木材做的。我问原因,工匠说,木材的质地不平直,纹脉都是斜的,弓箭虽然有劲,然而射出的箭不会平直。我才明白从前辨识(弓箭)的方法还不准确。我凭借弓箭打天下,认识这些弓箭还不完全,况且天下的事物这么多,怎么能都了解清楚呢!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 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杨子从宋国经过,住在旅店里。店老板有两个妾,长得丑的地位高,长得美的地位低。杨子问这其中的原因,店老板回答说:“漂亮的人自认为漂亮,我并不觉得她漂亮;丑的人自认为丑,我并不觉得她丑。”杨子对学生说:“实行贤德而去掉自认为贤德的思想,到哪里不会受到赞美呢?” 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断6处)(3 分)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 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 资以学问/ 则古作者不为难到/ 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我看了你所写的一百多篇文章,确实是文章的志趣、气概不凡,文辞情调美妙,追慕古代为文之道并且崇尚仁义的人,如果在这方面不断努力,再加上渐深的学问,那么古代作者所能到达的境界也是不难达到的。古代的那些文人,没能在当世有良好际遇,他们把自己的志趣寄寓在文章之中,希望他们的思想能在后世被认同,从两汉以来,富贵之人,成千上百,按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富贵之人的显赫名声哪里比得上司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杨雄这些人!当初这些人难道也企求被当世人所赏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 处)(3 分)

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赡而不秽/详而有体/ 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

史官评论道:司马迁和班固父子,他们说史官写的书籍,大义要旨一定要显著明白。评论的人都称道他们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司马迁文辞直率而叙事准确,班固文辞华美而叙事详尽。像班固叙事,文辞华美却不妄加抑扬,叙事详尽又能注重体例,使读的人百读不厌,相信是这样,他们才成名成家的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