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南开大学马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历年考研真题

南开大学马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历年考研真题

南开大学马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历年考研真题
南开大学马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历年考研真题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2、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4、以事实说明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特点。

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深刻变革。

3、党领导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及其宝贵经验。

南开大学2010年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新中国成立后和平赎买政策及其措施。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及其伟大意义。

2、为什么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其原因。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近代中国两大基本矛盾及其相互关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4、怎样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辛亥革命使近代中国发生了哪些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

3、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理论创新。

南开大学2015年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为什么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局限性(戊戌变法)。

3、古田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4、《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抗日战争初期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

3、为什么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中国近代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

3、1949年《人民政协》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4、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近代中国两大基本矛盾及其相互关系。

2、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意义。

3、十三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

南开大学2017年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近现代史划分的原因探析。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4、抗战大后方建设(三三制政权和鲁艺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2、红军长征的胜利。

3、党的十八大的内容及其意义。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以弱胜强的范例。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简述社会主义建设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3、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大学生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

3、论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如何引起中国近代史的巨大变革。

南开大学2019年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结合史实,简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2、中国抗战的起始点应该从何时算起。

3、改革开放前后的关系。

4、中共取得政权的原因。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结合史实,论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救亡图存探索的尝试和曲折。

2、论述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3、论述对中国进入新时代,应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解。

考研政治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

分析题重要知识点之马原必背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的关系 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①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 ②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④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6、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 ②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教材考点1 意识观 意识产生的条件;意识的本质: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教材考点2 运动观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教材考点3 实践观、人与自然 实践的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教材考点4 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特征;发展的实质;判断新事物的标准。 教材考点5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教材考点6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教材考点7 实践和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本质 教材考点8 真理的特征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 教材考点9 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教材考点10 剩余价值论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提高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解题思路】 1.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的方法论意义; 4.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5.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6.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8.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9.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对立; 10.矛盾分析方法的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 察和处理一切问题,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跟上发展着的客观实际,防止思想僵化、实践滞后和行动保守,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另一方面,又要正确理解相对静止对事物存在发展的积极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实践中高度重视稳定、和谐的保障作用,把变革和稳定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又要注意稳定局面以巩固变革的成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 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坚决反对两种错误:一种是夸大运动否认静止,把物质运动看成是瞬息万变的、没有任何稳定性过程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一种是夸大静止否认运动,把物质的存在或者世界的发展看成是绝对不变过程的形而L学不变论的错误(“刻舟求剑”、“天不变道亦不变”)。 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0 (1)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走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影响事物的存在。认识量的方法论意义:一是认识事物量的定量分析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区分质的定性分析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二是只有正确了解了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同质的事物由于数量不同,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不同。做任何事情,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事物发展的过程,经由景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出,实践中要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办事情、想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量的要求,更要“好 字优先”,质量第一,抓质量、讲效益,不能做心中无数的“马大哈”,“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细节决定成败,粗枝大叶做不好工作;不能不讲质量,以量取胜,片面追求数量增长,更不能“滥竽充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 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存在的数量界线,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Ⅲ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中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点之欧阳光明创编

考研政治材料马原分析题十大重要考 点 欧阳光明(2021.03.07) 教材考点1 意识观 意识产生的条件;意识的本质: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教材考点2 运动观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特性。 教材考点3 实践观、人与自然 实践的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教材考点4 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特征;发展的实质;判断新事物的标准。 教材考点5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教材考点6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教材考点7 实践和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本质 教材考点8 真理的特征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 教材考点9 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教材考点10 剩余价值论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提高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解题思路】 1.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2.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的方法论意义; 4.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5.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6.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8.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9.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对立; 10.矛盾分析方法的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 察和处理一切问题,想问题、办事情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跟上发展着的客观实际,防止思想僵化、实践滞后和行动保守,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另一方面,又要正确理解相对静止对事物存在发展的积极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实践中高度重视稳定、和谐的保障作用,把变革和稳定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又要注意稳定局面以巩固变革的成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 第一章(上)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第一章(上)2016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一般出现在论述题和材料题部分的频率较低,大部分分值都会在选择题和辨析题中出现,因此,对政经部分的选择题练习需要考生在冲刺阶段多加练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易考又易错的选择题,并有详细的命题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预祝大家能够取得好成绩!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单选 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这种经济形态是指: A.自然经济 B.简单商品经济 C.发达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首先,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是商品经济的特征。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封闭保守的经济,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劳动以自然分工为基础。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与机器大生产、发达的科技相联系,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不仅为了交换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更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使价值增殖。而市场经济是市场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因此,ACD均为错误选项。只有简单的商品经济才是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的经济形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缺一不可。第一,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人需要,就不能成为商品,即使在它身上耗费再多的劳动,这些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所以,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不能形成价值。第二,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一个物品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如阳光、空气等,

2018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2018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一、唯物论部分 (一)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原理内容】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方法论】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额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立足现实,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事物发展的条件。 (三)事物发展的过程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四)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

2016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18个考点预测

2016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18个考点预测考研冲刺进入白热化阶段,时间有限,考生要高效利用起来,每年到了这个阶段, 一大波考点预测来袭,大家要学会删选,抓住重点进行复习,下面和大家分享考研政治 马原部分考点预测,大家参考。 1.从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 (1)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实践是使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前提,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 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2)之所以会出现环境破坏问题,正是由于人们没有形成正确的实践观点,没有正确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导致了错误的实践活动。可以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主要是 因为人们不合理的实践方式。 2.我们该如何达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 (1)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2)我们应尊重客观规律,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事正确的实践活动,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如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1)唯物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性。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2)我们要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促进人类世界的共同发展。 4.从矛盾分析法角度说明,如何把“危机”转化为“机会”? (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实现由危机向机会的转化(由XX向XX的转化),使事物得到发展。 5.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为什么在生活中出现错误和问题总是难免的? (1)矛盾具有普遍性,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出现问题总是难免的。 (2)我们应承认矛盾、正视矛盾,勇于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同一中 把握对立,从对立把握同一,正确分析并解决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6.从辩证思维角度出发,我们应如何处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矛盾具有普遍性,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应该正视问题,勇于解决问题。 (2)矛盾具有特殊性,即事物的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各有其特点。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适当的方式解决不同的矛盾和问题。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万能答题模板 一、唯物论部分 (一)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原理内容】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方法论】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额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

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立足现实,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事物发展的条件。 (三)事物发展的过程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四)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 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方法论】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五)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 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六)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去分析事物。

考研政治分析题模板(完整版)

2017考研政治分析题答题模板 @有道考研备战团 考研政治共5道分析题,题号是34-38题,分别对应5个科目:第34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般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35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36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时候是纲要+毛泽东思想) 第37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38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通用模板 一、是什么?(阐述原理) 联系原理:该材料联系的是?原理,该原理认为? 照抄方法:**原理要求我们(原理包含的方法论) 二、为什么?(过渡部分) 联系材料:这个材料告诉我们… 解释说明:如果有错误观点要批驳(以上观点具有完全的欺骗性,是毫无根据的,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是把xx问题政治化) 三、怎么做?(行动性的语言) 提出行动 建议措施:调动三个积极性:人+自然条件+科技(主体、客体、媒介) 分析题:马原(哲学) 1.实践(人与自然,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 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核心) 3.必然性和偶然性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析题模版一:马原(哲学)——实践、人与自然关系问题 一、是什么 1.实践的定义: 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客观性=物质性=无条件 2.范畴 ①生产②处理社会关系③科学实验 3.基本特征 ①物质性(直接现实性);②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③社会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约) 4.实践是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发源地) ①人与自身意识 ②人与人(思想道德修养)

③人与自然(马哲) 二、为什么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实践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 ②由于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时,首先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人和自然需要和谐相处 ③人类社会与自然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协调共同发展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 ①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 ②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坚决践行科学发展观 ①中国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②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③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怎么做:调动三个积极性4点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人) ②依靠技术进步,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持续能源(科技) ③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绿化改善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 ④加强环保的法制宣传 分析题模版二:马原(哲学)——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可以应对所有的主观题)一、是什么: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必背 ①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相互吸收利己的因素; 2)双方可向各自对立面转化(需一定条件) 3)规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制约 造成量变,实现质变。 二、为什么:永远之第二步 ①贯穿始终的“一分为二”:A+B 一方面,我们在干A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B;(学习原理时不忘实际) 另一方面,我们在干B的时候,也要注意做A。(实际工作时,要上升到原理的高度) ②批判割裂的“形而上学”: 如果我们只注重A,忽视了B,我们就会…严重后果(教条主义) 如果我们只注重B,忽视了A,我们就会…另一个严重后果(经验主义) 三、怎么做:矛盾分析法 ⑴“两点论”:16个字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再16个字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历年考研政治34题马原答案分析

历年考研政治34题马原答案分析 篇一:2021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及解析 2021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及答案解析 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适度原则。AC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目无关。D 表述错误,现象表现本质的。只有B与题干相符,所以答案为B。 2.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A.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A【解析】前一句话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体现的是辩证法的思想。后一句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体现出来的是唯意志论,所以正确答案为A。 3.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 A.20% B.50% C.100% D.200%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部分。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来表示:m′=m/v。此题中资本家投资100万,一轮生产后总资本达到了120万,说明剩余价值是20万。购买劳动力支付10万,也就是指可变资本是10万。所以剩余价值率为20/10=200%。 4.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危机频繁发生。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 A.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B.技术创新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 C.全面私有化与放松金融监管 D.去工业化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利用马原中的矛盾法则解决考研政治分析题

利用马原中的矛盾法则解决考研政治分 析题 一、历年命题总结 (1999文-35(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4分) (2008-34(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4分) (2011-34(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5分) 考研政治分析题" /> 考点归纳:①题目明确了考查范围——“矛盾分析法”;②作答以上试题重在理解矛盾分析法,不能生搬硬套矛盾分析法的5种具体体现;③解题的关键在于“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模板原理 (1)态度:矛盾普遍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我们要正视矛盾、承认矛盾,应该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事物的矛盾。 (2)方法:同一性;矛盾特殊性。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以实现共同发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矛盾双方能够实现协调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不同问题。 三、真题考证 (1)(2008-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著名医学家袁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袁法祖的老师轻轻说地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袁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根据人民日报有关文章整理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解析:社会发展规律 (2)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解析:社会发展规 律 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6. 认为“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观点 A.揭示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受规律的制约的正确观点 B.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错误观点 C.强调客观规律下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正确观点 D.否认了人的主体自觉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主体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指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有着高度的依赖性,人类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动态的过程。 唯物史观在揭示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决定性的同时,也充分重视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在历史过程中的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人自觉进行活动的场所,社会历史的一切都是人的活动所创造的。单个的历史主体总是把自己的追求汇合成一种合力,从而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直接或间接地去创造历史。社会历史发展蕴涵着客观的规律并表现为一个决定的过程。但这一规律实现的具体形式、途径和方法却是可以选择的。 认为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就是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正确的。但“成事在天”即把办成事情的原因、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于人的天意,认为历史活动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人的努力在事情成败中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陷入了唯心史观和宿命论。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8. “对每一个卢布工资增加一个戈比,要比任何社会主义和任何政治都更加切实而可靠。”这一观点属于 A.是认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唯物史观 B.是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历史辩证法的观点 C.是认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惟一因素的经济决定论观点 D.是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经济斗争具有首要意义的正确观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经济决定论观点的辨析。 “对每一个卢布工资增加一个戈比,要比任何社会主义和任何政治都更加切实而可靠。”这一观点依据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得出在阶级社会中,经济斗争具有首要意义,是对唯物史观的庸俗化,属于经济决定论的观点。经济派(经济决定论)认为,只有无产阶级的经济斗争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并把经济因素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惟一决定因素,没有看到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不属于历史辩证法的观点。列宁曾经批判经济决定论,他认为:“根据经济利益起决定作用这一点,决不应当做出经济斗争(等于工会斗争)具有首要意义的结论,因为总的说来,各阶级最重大的、‘决定性的’利益只有通过根本的政治改造来满足,具体说来,无产阶级的基本经济利益只能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革命来满足。”这就是说,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但政治又代表着阶级的经济利益,对于经济不是消极的。无产阶级为了增加工资等而进行的经济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必要形式,但决不能限于这种形式。无产阶级只有把经济斗争提高到政治斗争,通过政治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自身的根本任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要点:人与自然的关系

2016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要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的重要命题点。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看似很简单,但如果没有正确运用,也会失分。接下来,我们就以一道分析题为例,解析怎样做人与自然的关系材料分析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考查考点——马原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题思路: 1.这道分析题给出的材料是:在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独特的设计——在三扇门上写着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警醒、提示人们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这一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2. 当前,导致极端提起贫乏的直接诱因是由于人类不正确的实践方式正常的。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不断树立保护自然、呵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采取正确的实践方式,这样才能更好保持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 答案要点:

1.人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物,更主要的是社会存在物。人与自然地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始终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纳入了社会过程的物质交换关系,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之后,就从总体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因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2.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马克思也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实践的规律与人类不断自觉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是一致的。 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怎样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怎样答题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怎样答题,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怎样答题 一、唯物论部分 (一)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原理内容】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方法论】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额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二)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立足现实,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事物发展的条件。 (三)事物发展的过程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四)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方法论】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五)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六)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考研政治马原 习题

考研政治怎么复习?在考研复习中,复习资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整理了【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同时可以为大家提供名师考研政治视频、考研政治复习资料、考研政治真题和考研政治辅导等,助您冲击名校! 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年以来,个别大学食堂开始引进炒菜机器人。由于火候、时间掌握得当等原因,使用炒菜机器人烹饪的时间比普通人工炒菜能节省5%-10%,全程自动化控制程序,除了能保障菜肴准时出锅,还具有油烟低、辨别过期食材等特点和功能。这说明 A.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B.实践工具可以强化人某一方面的能力 C.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D.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中国古代的主流观点认为,地震是“阴阳失衡”所致,与人类、特别是帝王的不作为有直接联系,是上天对人类的一种警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测工具的更新,目前人们已经对地壳运动有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理论模型,但仍无法完全掌握地震的规律,也无法预测地震的发生。这说明 A.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B.人们只能认识个别的、有限的东西 C.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类无法充分认识客观世界 3.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5.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最新年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天气渐冷,2018年考研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各位考生也已经步入了考研政治复习的冲刺阶段,在这个阶段,各位考生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按部就班地复习各科重要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复习,陈洁老师为大家梳理一下马原部分的分析题必背考点,帮助大家积累马原材料分析题的知识素材。 分析近些年的考研真题我们可以发现,马原的材料分析题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重点集中在辩证法和认识论中。对于马原的材料分析题答题方法,有一个答题模板,那就是: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三者相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材料分析题答案。陈洁老师就帮助大家梳理一下马原中常考分析题的原理和方法论。 一、唯物论部分 (一)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原理内容】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方法论】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额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立足现实,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事物发展的条件。 (三)事物发展的过程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四)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方法论】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五)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六)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去分析事物。 (七)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从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2020考研政治:马原矛盾分析法

2020考研政治:马原矛盾分析法 下面我们从历年命题的角度来复习一下马原矛盾分析法: 一、历年命题总结 (1999文-35(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4分) (2008-34(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4分) (2011-34(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5分) 考点归纳:①题目明确了考查范围——“矛盾分析法”;②作答 以上试题重在理解矛盾分析法,不能生搬硬套矛盾分析法的5种具 体体现;③解题的关键在于“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 特殊性。 二、模板原理 (1)态度:矛盾普遍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 本质。我们要正视矛盾、承认矛盾,应该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事物的 矛盾。 (2)方法:同一性;矛盾特殊性。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以实现共同发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 矛盾双方能够实现协调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方 法有效地解决不同问题。 三、真题考证 (1)(2008-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 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 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 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 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 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 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 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著名医学家袁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 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袁法祖的老师轻轻说地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袁法祖至今念念 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根据人民日报有关文章整理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 该如何对待和处理?(4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定向与定点。根据题目关键词——“矛盾辩证法”,答题考点直接定位于辩证法中的“矛盾分析法”,“对 待和处理”的设问也佐证了这一分析。第二步:理解题干,明确所问。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普遍存在、不可否认,“对待和处理”矛 盾要求我们要在承认矛盾普遍性的前提下找到解决矛盾的不同方法,因而必然需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