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操作规范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操作规范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操作规范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操作规范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操作规范

上消化道内镜能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壶腹至降段的粘膜形态及病变,如有病变可作活体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适应证】

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

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须做内镜止血治疗者。

4.须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

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

6.须做内镜治疗者。

【禁忌证】

1.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2.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3.精神病及意识明显障碍不能合作者。

【术前准备】

1.器材内镜、光源主机、活检钳、细胞刷、必要的各

种治疗器械、表面麻醉剂、各种急救药品(备用)以及内镜消毒设备。

2.技术准备

(1)了解病史、检查目的、特殊要求、其他检查情况、有无内镜检查禁忌证、有无药物过敏及急、慢性传染病等。

(2)向患者讲明检查目的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

(3)术前禁食6~8h。已做钡餐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做胃镜检查。幽门梗阻患者应禁食2~3d,必要时术前洗胃。最好排空大小便。

(4)咽部麻醉:检查前15min用含2%~4%利多卡因的胶浆(内有祛泡剂)或普鲁卡因喷雾或口含,有麻醉药过敏史者可不用麻醉。

(5)不必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对个别精神紧张或胃肠蠕动强者可在检查前15rnin肌内注射阿托品。患者条件许可时可行无痛胃镜检查。

(6)术前常规检查各项器材是否齐备。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者体位

(1)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

(2)如患者有活动假牙宜取出,松解领口和裤带,轻轻咬住牙垫。

2.插镜

目前均使用单手法:术者面向患者,左手持内镜操纵部,右手在距离镜端20cm处持镜,使镜面对准患者舌根部,将镜端自牙垫中插至咽后壁,左手调节旋钮方向,使之顺利到达咽喉部。.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轻柔地插人食管。切忌用暴力硬插。

双手法(现已基本不用)

3.胃镜检查次序插镜后,内镜直视下从食管上端开始循腔进镜,依次观察食管、贲门、胃体、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在退镜时依次从十二指肠、胃窦、胃角(低位翻转)、胃体、胃底贵门(高位翻转)、食管退出。依次顺序全面观察,应用旋转镜身,屈曲镜端等方法,观察上消化道全部,如戮膜色泽、光滑度、猫液、蠕动及内腔的形状等。如发现病变应确定其性质、范围及部位,并详细记录。并进行摄影、活检及细胞学取材。

4.摄影现在摄影可通过计算机的视频采集程序来完成,只需踩下脚踏板即可完成病变部位的摄影工作。摄影应在观察完毕、活检前进行。摄影时应保持视野清楚,注意将病变.目标的特征从不同方向显示,并使病变得到可显示部位的标志背景的衬托。

5.活体组织检查良、恶性局灶性病变应取4块以上的粘膜,立即放人4%甲醛液(10%福尔马林)固定,并贴标签避免错误,多个部位活检时,须在标签上注明活检部位。弥散

性病变的粘膜应按食管、胃分瓶固定。须做快速尿素酶试验者应在幽门前区取1块以上标本,立即放入试剂盒内测试。

6.细胞学取材应在活检后,检查结束前进行。插入细胞刷,在病变及其周围轻轻擦拭。

刷后应将刷子退至活检孔前端,然后随内镜一同拔出,做2~4张涂片。涂片结束后立即放在95%乙醇中固定送检。

检查结束前应抽吸胃内气体,同时退镜。

【注意事项】

1.检查结束后注意患者全身情况,尽管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比较安全的,仍应仔细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2.书写或电脑打印报告,并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

3.1h以后才允许进食,可进食温的流质至半流质。

4.活体组织检查一般1周后取报告。

【并发症】

1.咽部感染咽部病变,可因咽部损伤继发感染,甚至发生咽部蜂窝织炎或咽后壁脓肿,应予休息及抗生素治疗。

2.食管穿孔为严重甚至致死性并发症,尤其并发纵隔炎者,须抗生素治疗、手术缝合或引流治疗。

3.胃穿孔不如食管穿孔严重,须抗生素及手术缝合治疗。

4.出血因粘膜损伤或活检时取组织太深、撕拉过度所致。出血量不多时,多能自行停止,如出血过多,应内镜下

止血。

5.心血管意外可因咽喉迷走神经反射引起,有个别心搏停止病例。根据当时心脏情况,应予以相应的处理,包括吸氧、抗心律失常药物、复苏术等。

6.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因用力咬牙垫而恶心时,易发生颞下颌关节异常运动引起脱位,可采用手法复位。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1.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技术操作规程、规章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 程质量控制管理。 2.内镜医师准入资格:必须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 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3.预约: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间。 4.宣教:候诊室播放检查流程和演示,以及以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途径面向广大 群众普及胃肠镜检查方面的知识,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 5.内镜检查前"告知"并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症、 禁忌症。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术后书写规范的内镜报告。 6.介入治疗要实行术前讨论,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严密观察 有否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开展介入治疗的内镜室应配备氧气、抢救药品及监护设备,并保持其性能良好。 7.消毒:内镜及附件按最新版清洗消毒规范处置。 8.内镜保养:专人日常保养,定期联系厂家售后人员对内镜进行专业保养,检 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好。 9.ERCP诊疗操作要规范化,做好放射安全工作,医务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对 急危重患者,应优先诊疗,并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并由申请医师或相关医护人员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10.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做到对各类并发症尽可能的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严 格按"诊疗、护理常规"要求,及时、有效、快速处理各类并发症。对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已发生的各类并发症,应寻找其原因,认真讨论,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

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 [适应证]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原因不明者,在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稳定病情后均可接受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治疗。 [禁忌证]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2.疑有消化道急性穿孔; 3.不能耐受内镜检查或不能配合者。 [术前准备] 术前半小时给予山莨菪碱10ml肌肉注射。急性大出血时,由于胃内积血过多,影响观察。可先行冰盐水洗胃,但往往收效不大。急诊镜检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于末次呕血或柏油便后内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操作方法及程序] 先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方法找到出血原因,然后止血。 1.局部喷洒药物止血溃疡出血或黏膜病变出血,先清除血凝块,暴露出血灶,然后用冲洗管自钳道内插入,在直视下对出血灶喷洒止血。常用的止血药有凝血酶和1:10 000肾上腺素。 2.硬化剂注射止血主要适用于食管和(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亦可用于溃疡出血或糜烂出血。常用硬化剂有1%乙氧硬化醇和5%鱼肝油酸钠,无水乙醇等。内镜直视下,于出血静脉内及其周围分别注射硬化剂,每次总量20~30ml。 3.高频电凝止血适用于溃疡出血、糜烂出血及血管畸形出血。内镜下先冲洗清除病灶表面血凝块,然后用电凝探头接触出血灶,用凝固电流通电数秒。烧灼时出血灶组织及血管凝固发白,出血停止。必要时可反复电凝止血。 4.激光光凝止血主要适用于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溃疡的止血等。内镜下发现出血灶后,根据不同激光类型,采用接触病灶或非接触病灶方式,应用适当功率行激光止血治疗,但血管应避免激光功率过大,以免发生炭化甚至出血。 5.氩气血浆凝固止血APC是通过非接触型高频凝固装置,从特殊的附件中放出氩气的同时,高频电流装置放电产生等离子光束进行凝固。对组织深部的凝固作用小,对组织侵袭也小,所以对壁薄的消化道出血、大面积黏膜面的弥漫性出血有效。本法器械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使用时应注意:过量氩气会使消化道扩张。 6.微波及钛夹止血微波止血的操作及治疗效与高频电凝止血相似。小动脉破裂出血可经内镜应用钛夹钳夹住可见的血管或整个病灶作机械性止血,疗效明显。钛夹可置放一个或数个。 [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心肺意外、药物反应、感染和窒息等。

【实用】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

消化道出血 【概述]】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腺的出血。在我国普通人群中,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其次为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急性胃粘膜病变和月中瘤等。非留体类抗炎药物引起胃出血已日见增多。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出血部位的诊断,依靠病史和体检对确定出血部位和病因是困难的。近年来如内镜检查、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多数上消化道出血既可以准确确定出血部位,同时又可以进行某些治疗。 【临床表现】 1.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可分为三类:①慢性隐性出血:肉眼不能观察到便血,仅粪便潜血阳性;②慢性显性出血:肉眼能观察到呕血,解柏油样便,临床上无循环障碍;③急性大出血:有呕血,鲜红或暗红色,便血伴循环障碍和重度贫血,可伴低血压或休克症状,需紧急处理。 2.出血量的估计:出血量达60-100ml时,可出现柏油样黑便,出血量不超过400ml时,机体可以代偿,无临床症状。出血量超过500ml,可出现症状,中等量失血〔占全身血容量15%左右)约700ml时,可引起头晕、无力、站立性晕厥、口渴、四肢

冷、血压偏低、贫血。大量出血(达全身血容量的3%一 5%)约1500-2500ml,即可产生休克,患者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速弱、呼吸困难,如不积极救治可导致死亡。 【诊断要点】 1.确定上消化道出血前,必须排除口腔、牙酿、鼻咽部等部位出血,注意局部检查,有无出血痕迹和损伤;排除咯血,大量咯血时,可吞咽入消化道,引起呕血或黑便。上腹痛加上呕血或解柏油样便的病史,有助于消化性溃瘍的诊断。近期服用非街体类抗炎药或饮酒,揭示出血性胃炎的可能性,先有剧烈呕吐后再呕血,要考虑贲门粘膜撕裂症。下腹疼痛,排便习惯改变伴血便,提示结肠癌的可能。老年吸烟者突然发生急性腹痛并出血,提示结肠缺血性肠炎。体格检查可对诊断提供帮助。慢性病容、蜘蛛痣、脾大,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提示有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 (1)粪便潜血试验简易有效,在无症状的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中很有价值。 (2)入院时应作血常规、血型、肝功、凝血四项检查,必要时备血。 (3)电子胃镜检查: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既安全又可靠,能及时发现急性浅表性病变。只要患者情况允许,检查时机越早越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 一、反流性食管炎[1] 分级食管粘膜内镜下表现 0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 Ⅰa 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 Ⅰb 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 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并非全周性,融合<75% 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融合≧75% 五、慢性胃炎[2] 分类内镜下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 状等表现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及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特殊类型胃炎特殊类型胃炎的内镜诊断,必须结合病因和病理

注:根据病变分布,内镜下慢性胃炎可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胃窦为主或全胃炎胃体为主 二、内镜下溃疡分期[3] 分期内镜下表现 A1 溃疡边缘水肿、隆起、界限清楚、底厚苔可见出血或血凝块 活动期 A2 水肿减轻,隆起不着,变慢坡,底白苔,周边无红色再生上皮 H1 溃疡缩小,边缘出现再生上皮的发红带,出现粘膜皱襞集中,白苔变薄 愈合期 H2 溃疡进一步缩小,边缘再生上皮发红带进一步增宽,皱襞集中更明显,薄白苔 S1 白苔消失,皱襞集中于中心发红部(红色瘢痕) 瘢痕期 S2 中心发红消失,仅见皱襞集中(白色瘢痕期) A1 A2 H1 H2 S1 S2 三、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诊断标准[4]

Forrest分级内镜下表现 Ⅰ Ⅰa 喷射性 Ⅰb 溃疡底部或周边渗血 ⅡⅡa 溃疡底血管显露,无活动出血Ⅱb 溃疡覆盖血凝块,无活动出血Ⅱc 溃疡底呈黑色 ⅢⅢ溃疡底清洁 Ⅰa Ⅰb Ⅱa Ⅱc Ⅲ四、胃息肉分类[5] 分级内镜下表现 Ⅰ缓慢坡,界限不清 Ⅱ隆起起始部清楚无细颈 Ⅲ隆起起始部见有细颈但无蒂 Ⅳ明显之蒂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1.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1)人员配置 ①医师 a.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b.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c.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②护士 a.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b.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③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2)检查室 ①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②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

消毒不严的后果。 ③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④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⑤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3)基本器械 ①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②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③器械购置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④其他器械活检钳等器械应每例患者一把,消毒后可重复使用。有条件者可采用一次性活检钳,但一次性器械不得反复使用。 (4)其他辅助设施 各内镜室应配备足量的检查用品。包括: ①内镜检查用品每一内镜检查台必须配有足够数量的弯盘、牙垫、治疗巾、敷料缸、纱布、各类镊子、过滤纸片、标本瓶、消毒手套、消毒用桶等。 ②辅助器械除内镜器械外,尚须有:吸引器、玻片、标本固定瓶、喷洒管、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操作规范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操作规范 上消化道内镜能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壶腹至降段的粘膜形态及病变,如有病变可作活体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适应证】 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 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须做内镜止血治疗者。 4.须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 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 6.须做内镜治疗者。 【禁忌证】 1.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2.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3.精神病及意识明显障碍不能合作者。 【术前准备】 1.器材内镜、光源主机、活检钳、细胞刷、必要的各

种治疗器械、表面麻醉剂、各种急救药品(备用)以及内镜消毒设备。 2.技术准备 (1)了解病史、检查目的、特殊要求、其他检查情况、有无内镜检查禁忌证、有无药物过敏及急、慢性传染病等。 (2)向患者讲明检查目的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 (3)术前禁食6~8h。已做钡餐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做胃镜检查。幽门梗阻患者应禁食2~3d,必要时术前洗胃。最好排空大小便。 (4)咽部麻醉:检查前15min用含2%~4%利多卡因的胶浆(内有祛泡剂)或普鲁卡因喷雾或口含,有麻醉药过敏史者可不用麻醉。 (5)不必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对个别精神紧张或胃肠蠕动强者可在检查前15rnin肌内注射阿托品。患者条件许可时可行无痛胃镜检查。 (6)术前常规检查各项器材是否齐备。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者体位 (1)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 (2)如患者有活动假牙宜取出,松解领口和裤带,轻轻咬住牙垫。 2.插镜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镜诊疗技术管理规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消化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本规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所称的消化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镜技术、胶囊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镜诊疗技术管理规》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

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镜诊疗工作需要的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镜清洗消毒房间、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

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 . .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

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

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操作规范

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操 作规范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操作规范 【胃息肉、结肠息肉治疗适应症】 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息肉大小、形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全面考虑。 1. 无严重慢性疾病,能耐受内镜检查及治疗者; 2. 消化道单发或多发性息肉,息肉大小能被不同口径的电凝电切圈套器套取者,息肉直径一般应<2cm; 3. 病理组织学证实为非浸润型者;多发性息肉数目在30个以内; 4. 局限于黏膜层的早期癌可适用于内镜下摘除。 【胃息肉、结肠息肉治疗禁忌症】 1. 患者体质差,有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内镜检查、治疗者; 2. 有出血倾向,出、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经治疗无法纠正者; 3. 息肉基底部过大,一般指胃息肉基底>2cm或大肠息肉基底>1.5cm 者;

4. 息肉型癌已浸润恶化者; 5. 已安装心脏起搏器或置入金属瓣膜者(相对禁忌); 6. 糖尿病患者,无论血糖是否正常,都应列为相对禁忌(愈合能力差)。 7. 患者及家属不合作者。 【胃息肉、结肠息肉治疗的术前准备】 患者准备 1. 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试验;心电图描记;有条件者术前应用3d止血药物。 2. 胃及十二指肠息肉患者术前禁食12h。 3. 大肠息肉患者术前3d无渣半流质饮食,手术当天早晨禁饮食,中午可进干食,少饮水,下午操作;术前1d晚饭后服用清肠剂以清洁肠道;忌用甘露醇导泄,以免肠道内有易燃气体产生,导致通电时爆炸。 【胃息肉、结肠息肉治疗的器械准备】 1. 高频电发生器 2. 各型治疗用内镜均可选用,以双活检通道者更适宜,便于抓取息肉,协助操作。这类内镜前端均为非金属,具有绝缘性,安全度高。

消化内镜中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镜中心 临 床 技 术 操 作 规 范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一、人员配置 1,医师 (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或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年么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 (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 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 ,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三、基本器械 1.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2.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 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3.器械购置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4.其他器械活检钳等器械应每例患者一把,消毒后可重复使用,有条件者可采用一次性活检钳,但一次性器械不得反复使用。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技术说明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技术说明 1、内镜检查前准备。 (1)应充分向受检者解释内镜检查的重要性,以及操作过程中可能的不适和配合的方法。 (2)详细询问病史和服药史,判断有无禁忌证。 (3)检查前受检者禁食、禁水6小时以上。 (4)检查前20分钟口服去泡剂及去黏液剂(如西甲硅油、二甲硅油及链霉蛋白酶等),以去除上消化道内黏液与气泡。 2、麻醉选择。 (1)检查前5分钟给予1%利多卡因5ml(或利多卡因胶浆10ml)含服,或咽部喷雾麻醉。 (2)有条件的地区,在麻醉师配合下可以使用镇静麻醉下内镜检查(无痛胃镜)。 3、消毒。 内镜消毒程序为水洗、酶洗、清洗、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和清洗干燥五个步骤,应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17年版)》进行。其它附件(如喷管和牙垫等)亦须经过清洗和消毒才可使用。

活检钳等配件必须灭菌后方可使用,或者使用一次性物品。 4、内镜检查。 受检者左侧卧位,医生同受检者简短而亲切地交谈,安抚和鼓励受检者。然后经口缓慢插入内镜。从距门齿16厘米开始,慢慢地推进内镜,仔细观察每1厘米的食管黏膜状态。观察未经内镜摩擦的正常黏膜和黏膜病灶的原始状态,谓之“进镜观察”。内镜进入贲门时,一定要对贲门癌的高发位点(贲门脊根部黏膜胃体侧区域,交界线下2厘米内,10 点至 3 点处)黏膜状态进行仔细的观察。胃黏膜要注意观察黏膜色泽、光滑度、黏液、蠕动及内腔的形状等。推进内镜至十二指肠降部后缓慢退出,边退边看,仔细观察整个上消化道黏膜,谓之“退镜观察”。如发现病变则需确定病变的具体部位、范围及形态,并详细描述,同时拍照记录。检查过程中,如有黏液和气泡应用清水或去泡剂和去黏液剂及时冲洗,再继续观察。 (1)食管观察。 从食管入口到食管胃交界线处,食管黏膜病灶有以下几种状态:①红区,即边界清楚的红色灶区,底部平坦;②糜烂灶,多为边界清楚、稍凹陷的红色糜烂状病灶;③斑块,多为类白色、边界清楚、稍隆起的斑块状病灶;④结节,直径在1cm以内,隆起的表面黏膜粗糙或糜烂状的结节病灶;⑤黏膜粗糙,指局部黏膜粗糙不规则、无明确边界的状态;

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诊疗规范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原因不明者,在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稳定病情后均可接受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治疗。 二、禁忌症: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2.疑有消化道急性穿孔。 3.不能耐受内镜检查或不能配合者。 三、准备: 术前半小时给予山莨菪碱10mg肌内注射。急性大出血时,由于胃内积血过多,影响观察。可先行冰盐水洗胃,但往往收效不大。急诊镜检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于末次呕血或柏油便后内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四、方法: 先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方法找到出血原因,然后止血。 1.局部喷洒药物止血溃疡出血或黏膜病变出血,先清除血凝块,暴露出血灶,然后用冲洗管自钳道内插入,在直视下对出血灶喷洒止血。常用的止血药有凝血酶和1∶10000肾上腺素。 2.硬化剂注射止血主要适用于食管和(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亦可用于溃疡出血或糜烂出血。常用硬化剂有1%乙氧硬化醇和5%鱼肝油酸酸钠,无水乙醇等。内镜直视下,于出血静脉内及其周围分别注射硬化剂,每次总量20~30ml。 3.高频电凝止血适用于溃疡出血、糜烂出血及血管畸形出血。内镜下先冲洗清除病灶表面血凝块,然后用电凝探头接触出血灶,用凝固电流通电数秒。烧灼时出血灶组织及血管凝固发白,出血停止。必要时可反复电凝止血。 4.激光光凝止血主要适用于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溃疡的止血等。内镜下发现出血灶后,根据不同激光类型,采用接触病灶或非接触病灶方式,应用适当功率行激光止血治疗,但血管应避免激光功率过大,以免发生炭化甚至出血。

5.氩气血浆凝固止血(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APC是通过非接触型高频凝固装置,从特殊的附件中放出氩气的同时,高频电流装置放电产生等离子光束进行凝固。对组织深部的凝固作用小,对组织的侵袭也小,所以对壁薄的消化道出血、大面积黏膜面的弥漫性出血有效。本法器械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使用时应注意:过量氩气会使消化道扩张。 6.微波及钛夹止血微波止血的操作及疗效与高频电凝止血相似。小动脉破裂出血可经内镜应用钛夹钳夹住可见的血管或整个病灶作机械性止血,疗效明显。钛夹可置放一个或数个。 五、注意事项: 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主要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心肺意外、药物反应、感染和窒息等,注意防治并发症。

提高消化内镜医师操作技能的方法与实践

提高消化内镜医师操作技能的方法与实践 消化内镜技术是一项实践性、专业性非常强技术,提升操作技能是消化内镜医师开展相关操作的安全保障。本次研究从消化内镜医师提升操作技能必要性出发,论述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消化道解剖与诊断知识是消化内镜移植提升操作技能的基础,提出技能培养三个层次,总结临床实践”一对一”教学、多媒体教学方法与要点,最后做出展望。 标签:消化内镜技术;消化内镜医师;操作技能;临床实践 消化内镜技术是一项先进的涉及多种器械、诊断与治疗技术,操作技术复杂、内容繁多、涉及器械种类丰富,对医师临床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消化内镜技术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器械、操作技术、辅助技术仍在不断涌现,要求医师具有优秀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熟练的掌握旧有技术、学习新技术是消化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主要内容之一[1]。 1消化内镜医师提升操作技能的必要性 现代消化内镜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医学、影像学、生物工程、计算机信息等诸多领域,器械操作拥有其独特的适应证、禁忌证、工作流程与管理模式,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与长时间的临床实践,熟练掌握消化内镜技能一定程度上代表医师综合诊断与治疗能力,直接反映其医疗水平。 消化内镜技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与不可预见性,熟练的掌握操作技巧是消化内镜师降低诊疗风险的关键。 2消化内镜医师提升操作技能基础 2.1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是开展一切临床诊疗活动的必要举措,消化内镜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与不可预见性,因其独特的操作方法、种类繁多的器械、丰富的操作内容,其适应证与禁忌证也非常复杂。部分医师因缺乏足够的经验,混淆、遗漏禁忌事项,致相关并发甚至是不良结局的例子不胜枚举,欲提升操作技能,必须详细了解操作的内容、准备活动及其相关适应证、禁忌证。一般来说以下禁忌证适用于所有消化内镜诊疗活动:①有相关适应症,但明显或潜在带有恐惧者;②出现呕吐等原因无法配合完成者;③伴有高血压、癫痫、精神障碍等疾病者[2]。不同操作禁忌证存在一定差异。消化内镜操作基本准备活动包括:①上消化道操作,术前6h禁水食、药,以排空上消化道,部分患者需服用促胃动力药;②下消化道操作,术前2d起控制饮食,晚睡前服用缓泻药,当日晨时服用泻药并于40min内饮用不少2000ml的水;③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凝血功能、心电、腹部超声等检查。熟练的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完成手术准备是开展下一操作的前提,有助于帮助医师明确操作内容,降低突发事件发生几率,保障操作顺利进行,消除医师与患者顾虑。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反流性食管炎一、 中国消化内镜学会分级标准食管粘膜内镜下表现分级 级0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级Ⅰa处,无融合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级Ⅰb处,无融合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 合,但并非全周性,融合<75%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融 合≧75% 洛杉矶分级标准食管粘膜内镜下表现分级 级A一个或一个以上粘膜破损,长径不超过5mm,病灶互相不融合B级,病灶互相不融合一个或一个以上粘膜破损,长径超过5 mm C级的食管周径粘膜破损有融合,但不超过75%D级75%的食管周径粘膜破损融合,超过 食管应注明其长度、若有狭窄注明狭窄直径和长度;Barrett 下段(食管上、中、) 和长度;各病变部位必须注明: 有无食管裂孔疝。 EV)分级二、食管静脉曲张()分级EV形态及直径(D 3mm直径小于,直行或轻度迂曲,位于食管下段轻度3~6 mm,迂曲、隆起或串珠状或结节状,血管直径不超过食管中下段中度,阻塞部分管腔,可达食管上段6 mm血管直径大于重试 三、慢性胃炎内镜下表现分类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慢性萎缩性胃有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炎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及充血渗出等基慢性非萎缩性本表现胃炎特殊类型胃炎的内镜诊断,必须结合病因和病理特殊类型胃炎注:根据病变分布,内镜下慢性胃炎可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胃窦为主或全胃炎胃体为主

四、内镜下溃疡分期内镜下表现分期A1 溃疡边缘水肿、隆起、界限清楚、底厚苔可见出血或血凝块活动期A2 水肿减轻,隆起不著,变慢坡,底白苔,周边无红色再生上皮H1 溃疡缩小,边缘出现再生上皮的发红带,出现粘膜皱襞集中,白苔变薄愈合期溃疡进一步缩小,边缘再生上皮发红带进一步增宽,皱襞集中更明显,薄白H2 苔S1 白苔消失,皱襞集中于中心发红部(红色瘢痕)瘢痕期S2 中心发红消失,仅见皱襞集中(白色瘢痕期)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与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

关的辅助科室与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她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与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与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与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与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与其她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

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与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与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消化神经中心

第一章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上消化道内镜能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壶腹至降段的黏膜形态及病变如有病变可作活体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适应证】 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 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须做内镜止血治疗者; 4。须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 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 6。须做内镜治疗者。 【禁忌证】 1.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2.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3.精神病及意识明显障碍不能合作者。 【术前准备】 1。器材:内镜、光源主机、活检钳、细胞刷、必要的各种治疗器械、表面麻醉剂、各种急救药品备用以及内镜消毒设备。 2。技术准备:了解病史检查目的特殊要求其他检查情况有无内镜检查禁忌证,有无药物过敏及急慢性传染病等。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

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术前禁食6-8小时,已做钡餐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做胃镜检查,幽门梗阻患者应禁食2—3天,必要时术前洗胃。最好排空大小便.咽部麻醉检查前15分钟用2%-4%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喷雾或口含,也可含服麻醉祛泡糊剂,有麻醉药过敏史者可不用麻醉。不必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对个别精神紧张或胃肠蠕动强者可在检查前15分钟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或丁溴东莨菪碱10mg或行清醒镇静麻醉.术前常规检查各项器材是否齐备。 3.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者体位: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如患者有活动假牙宜取出,松解领口和裤带,轻轻咬住牙垫。 (2)插镜:①单手法:术者面向患者左手持内镜操纵部,右手在距离镜端处持镜使镜面对准患者舌根部,将镜端自牙垫中插至咽后壁,左手调节旋钮方向,使之顺利到达咽喉部,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轻柔地插入食管。切忌用暴力硬插。②双手法:少数患者不能有效做吞咽动作或单手法插镜困难时,可用双手法插镜。先将牙垫套于镜身,用左手示指试探患者咽喉部右手持镜端送入口腔,务必使镜面方向或先端部弯曲弧度与舌根部相平行,在左手示中二指中间将镜插至咽喉部,如有阻力应调整插镜方向。切忌强行通过。 (3)胃镜检查次序:插镜后内镜直视下从食管上端开始循腔进镜,依次观察食管贲门胃体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在退镜时依次从十二指肠、胃窦、胃角(低位翻转)、胃体、胃底贲门(高位翻转)、食管退出,依次顺序全面观察.应用旋转镜身、屈曲镜端等方法观察上消化

中国消化内镜学会标准

胃食管反流病内镜诊断标准及图片解读 刘思德 姜 泊 周殿元 ·专家读片· 作者单位: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目前认为GERD包括(1)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有反流症状兼有食管黏膜破损者;(2)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negativeendoscopyrefluxdisease,NERD):有反流症状但内镜下未见食管破损者;(3)Barrett食管(BE):食管黏膜上皮被胃柱状上皮所替代即为BE,病理证实有肠上皮化生者与食管腺癌关系密切。目前公认消化内镜检查是RE的主要诊断方法及诊断“金标准”。Barrett食管的诊断有赖于内镜与病理的结合,目前对Barrett食管的定义尚存在争议,除经典的长段Barrett食管外,其它各型Barrett的内镜诊断一致性存在极大差异。 一尧RE的内镜诊断标准 1.洛杉机标准(LosAngeles,LA)及图片解读 1994年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世界胃肠病大会对RE的内镜分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后将其分为A、B、C、D四级。A级:黏膜皱襞表面黏膜破损,但破损直径<5mm;B级:黏膜皱襞表面黏膜破损直径>5mm,但破损间无融合;C级:黏 膜破损相互融合,但尚未环绕食管壁四周;D级:黏膜破损相互融合并累及至少食管四壁75%。另附加描述有无食管狭窄、食管溃疡及Barrett食管。LA标准见表1。LA分类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案。不同于已往的依据内镜下糜烂、溃疡的病理组织学表现,而是引入黏膜破损(mucosalbreak)概念,将之定义为“与周围正常表现的黏膜有明显区别的白苔或发红的区域”并依其扩展程度划分为A~D级4个阶段(图1)。LA方案将黏膜所见统一采用黏膜破损一词且依其扩延范围进行分类,故而易于掌握病变程度,现已广泛用来判定疗效。 2.中国消化内镜学会标准(1998烟台,表2) 1998年8月,中华医学会内镜学会在烟台召开会议,制定了我国RE内镜分级标准,共分0~Ⅲ级,其中0级为正 表1RE内镜诊断的洛杉机标准(LosAngeles,LA) 分级内镜特征A级纵行破损<5mmB级纵行破损>5mmC级破损有融合<70%D级 破损有融合或全周性 该方法的原理是在胃食管连接处注射某一种物质,增强抗反流的“屏障”作用,达到治疗目的。曾有应用Enteryx、Gatekeeper进行注射治疗的报道,但研究发现并发症多、疗效不满意,目前已停止使用。 内镜下治疗GERD的安全性,以缝合治疗并发症最少,注射治疗并发症最多,射频治疗也有一定并发症。缝合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到1%,通过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和评估,一些严重并发症可以避免。 迄今,内镜下治疗GERD均没有明确和一致肯定的适应症,比较一致的意见是GERD诊断明确、取得良好的知情同意,内镜治疗作为一种备选的方法。展望未来,随着对GERD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内镜下微创治疗较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方便操作等优点,该类技术具有研究开发的前景。 参考文献 1CorleyDA,KatzP,WoJM,etal.Improvementofgastroesophageal refluxsymptomsafterradiofrequencyenergy:arandomized,sham-controlledtrial.Gastroenterology2003;125:668-676. 2TriadafilopoulosG,DiBaiseJK,NostrantTT,etal.TheTheStretta procedureforthetreatmentofGERD:6and12monthfollow-upoftheU.S.openlabeltrial.GastrointestEndosc2002;55:149-156.3杨云生,令狐恩强,孙刚,等.胃镜下腔内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 病.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265-267. 4PleskowD,RothsteinR,LoS,etal.Endoscopicfull-thicknesspli- cationforthetreatmentofGERD:12-monthfollow-upfortheNorthAmericanopen-labeltrial.GastrointestEndosc2005;61: 643-649. 5RothsteinRI,FilipiCJ,CacaK,etal.Endoscopicfull-thicknesspli- cationforGERD:3mnthfollow-upand6monthinterimanalysisinarandomized,sham-controlledtrial.DDW2006:S15010. (收稿日期:2008-01-21) (本文编辑:巩兰波)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一、诊断性内镜质控 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技术操作规程、规章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程质量控制: 1、临床医生要规范填写内镜检查申请单,申请单必须写明病史、体检、与化验 结果、申请检查的目的与要求,及病人有关的资料如EKG、B超等。 2、内镜室在接受申请时,必须按"医护常规"要求审查该项目检查是否具有禁忌 证,从源头上杜绝发生事故的隐患。 3、内镜检查"告知":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 4、检查前的准备:内镜检查作局部或静脉麻醉时,麻醉前应询问有否药物过敏 史,静脉麻醉须由麻醉医师进行,且须在有监护设备情况下进行;术者在检查前 须核对患者的姓名,了解检查目的,阅读有关化验及其它影像资料,必要时可再 次询问病情;每一检查台必须配备一名护士,检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 好。 5、检查过程中的质控要点:插入内镜后,必须先环扫整个检查区域,对每个解 剖位置应确认无疑,不要遗漏检查部位;对病变区域应进行重点检查,注意粘膜 隆起性和凹陷性的病变,及黏膜色泽的改变,并对可疑病变处做活组织检查;检 查时护士应在旁协助操作,并观察病人情况的变化。 6、操作结束后注意事项: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检查结果,交代医疗上注意事项, 静脉麻醉者应留观至清醒为止;术者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 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实行首检负责 制。

7、内镜及附件按规范2004版清洗消毒。 二、治疗性内镜质控 1、通过内镜作止血、息肉摘除或安放支架等手术称为治疗性内镜,又称内镜下介入治疗。 2、治疗性内镜要实行术前讨论:除急诊内镜外,内镜下的介入治疗均须按外科手术要求,由科主任(或负责人)组织术前讨论。讨论前要详询病史、体查、诊疗目的及要求、有关化验检查或影像检查资料,以及有关的文献资料。讨论的主要内容为: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介入治疗方式、风险及疗效估计、手术人员的组成等。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 3、治疗内镜术前告知制度: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要特别告知内镜治疗的必要性、治疗的方案、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医务人员为防止发生并发症所采取的措施等。医务人员对病人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与疑虑应耐心解释,直至完全同意并在告知书上签字后方可进行内镜介入治疗手术。 4、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一)必要时备血,常规检查出、凝血机制(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二)检查治疗器械、设备是否俱全,性能是否良好。 (三)新开展的项目需按有关规定报批后方可开展。 5、术中质量控制 (一)明确主要手术者与助手(1~2名)的分工与职责,互相配合,各尽其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