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影视动画欣赏》

《影视动画欣赏》

《影视动画欣赏》
《影视动画欣赏》

《功夫熊猫》中“中国风”元素解读摘要:当下动画创作对于中国题材和中国元素越来越重视,形成了一股别具一格的“中国风”。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十年间美国动画的创作发生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探讨的变化。2008年作为中国年,美国梦工厂有重磅推出了《功夫熊猫》等四部带有中国元素的电影,这些作品或者直接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学或民间传说,或者以中国作为故事发生的场景,或者运用了大量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比如麻将,二胡,毛笔,灯笼,以及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建筑等等。尽管不乏可看性,但很难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以及生活理想。本文简要回顾了美国电影中塑造中国形象的历史,并以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对美国电影中中国分元素的进行解读,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真正的实现强势的跨文化传播。

关键词:动画创作跨文化传播中国风《功夫熊猫》民族特色

一、前言

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绘画、雕塑、建筑、服饰以及民乐等民间艺术,为各种类型的动画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借鉴材料和创作语言。例如《功夫熊猫》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中国的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动人的动画故事,使得熊猫这一形象跃然银幕,美国这一动画大国,其作品大都采取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为题材,情节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还特别重视细节的刻画。动画片中的每个动画形象都非常的生动活泼,无论是它故事的取材还是角色的创造都很贴近生活,符合大众心理。不仅如此,美国还从世界各国汲取创作元素,《功夫熊猫》《花木兰》虽然都取材于中国传统故事,但它的创作形式和赋予角色的性格特征都是美国化的。有着浓郁的美国本土气息和民族风格。

在《功夫熊猫》对中国元素的处理中却体现出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的特点。它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神、意境的把握和体现,即便带有某些曲解或模糊,或者仍然无法摆脱西方视角,但是我们依然要肯定它其实突出了创作者尊重中国文化内涵的诚意和努力。《功夫熊猫》并不是将中国元素进行简单的堆砌,而是将中国文化的点点滴滴渗透到影片中的每一处细节,我们可以从第一分钟就感受到浓郁的东方气息,连梦工厂家喻户晓的标识都改变成中国风格,钓鱼男孩带着斗笠一副短打服饰,用草上飞的方式跃到空中。紧接着出现的中国元素有:写意风格的山水、功夫、太极、书法、针灸、穴位、鞭炮、面条、豆腐、包子和无处不在的汉字,以及丽江的小桥,黄山的云海、桂林的山峦,这些具备东方古韵的元素都呈现正在三维动画世界里,到处是典型的中国符号,将中国风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本论

中国观众对美国电影中“中国风”电影做出的反应,折射出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根据跨文化传播的特点,在文化的生产、传播或者理解、接受过程中,参与者透过自身文化的棱镜去审视“他者文化”,并且运用自身文化所固有的方式去编码和解码,观众观看电影的过程,既是参与电影意义构建的过程,必然与观众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所处的文化北京息息相关。

电影市场的全球化导向,促使美国电影在主题、取材以及拍摄方法等电影生产的一系列环节发生了变化。他们宣称“永远在寻找最好的故事,发生在哪里并不重要。”

另外,思维方式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其实,思维方式即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核。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整体的思维偏向,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思维类型。所以形成了不同风貌特征的民族文化形态。具体的差异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美国人偏好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中国人擅长“整体”和“综合”,美国人推崇“具体”和“分析”。中国人注重“统一”,美国人注重“对立”。

此外,美国电影工业更追求电影的娱乐性,总是采用直观,幽默的方式叙述故事,追求较为表面化的戏剧性效果,同时以猎奇的眼光看待异质文化,相对忽略其复杂的内涵,而中国文化承接着“文以载道”的传统,观众习惯于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审读电影,对艺术文本本能地具有意识形态的反应敏感性。国内外优秀原创的作品都是取材于原有故事或者传说,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升华,通过分析作品来总结规律,触发灵感,才能更好地知道创作。《花木兰》、《功夫熊猫》都体现出在全球化语境下创作者清晰的国际化视角,《功夫熊猫》之所以洋溢着如此浓厚的“中国风”,也正是要在日益强化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中占据先机,赢得市场。创作者的全球化视角决定了创作者必需跨国、跨民族、选择全球都可以接受的题材。同时,主创者还将对国际的文化艺术工作者进行重新整合,积极吸收全球话的文化精英,献计献策。由此可见,对于中国动画创作者来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动画创作的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的再长,也离不开树根,它是存在于创作者血液里面的。

美国电影是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因而力求传达能被全世界都理解和接受的所谓共通人性和普世价值观,并予以肯定。然而,作为精神产品和文化载体,美国电影不免打上美国价值观的烙印,体现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美国,父与子的关系是平等的,而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孝道,因而父子之间是一种“等级”关系。在《功夫熊猫》中,阿宝的父亲竟然是一只鸭子,这让中国观众觉得匪夷所思,甚至认为这是有辱国宝熊猫的形象。

毫无疑问,对中国形象定型化的印象和评判或多或少决定了美国电影对中国的定型化叙述。由于巨大的文化差异,美国电影中的“中国风”体现了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定型性观念,但是美国电影在全球大众文化市场上畅销不衰,也说明了人类文化的共通性和普适性。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跨文化传播的障碍,但后者又是跨文化传播的必要性。这是跨文化传播的复杂性所在。如果中国电影要真正走出去,实现强势的跨文化传播,应在电

影生产的编码过程中,发掘即具有本土特色又可以为全世界所理解的那些“文化资本”,桐乡市同时应以宽广开放的心胸包容异质文化,兼收并蓄,提升吸纳其他民族文化的能力。这大概就是美国电影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中国传统动画并不是中国动画的唯一风格,民间美术也不是动画创作元素的唯一来源。它只是在某个时期代表中国时代特征的动画表现形式,当具体到某个动画制作时,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则需要结合题材而定。对于艺术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动画创作更是如此。民族的就是传统的,越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越容易被全世界观众所接受。我国文化底蕴深厚,传统艺术行书丰富,这正是我们动画创作的源头活水,无数精华值得反思,而且作为中国人也有能力将这些文化渊源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特别是在全球化越演越烈,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艺术创作中的关键因素。

三、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动画作品的创作也不能一味地禁锢在传统文化与民间美术中寻求创作元素,也要不断地学习与接受国外文化,学习外来先进技术,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同样,动画作为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每一部动画短片都是创作者个人的思想结晶。可见,不管美国,日本还是中国所创作的动画形象都带有自身的民族特色。无论是造型、语言、服饰还是它的举手投足都带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那么我们所要追求的民族风格其实已经在我们每个动画创作人身上都隐藏着,我们真正要追求的是风格之上的个性,个性才是一部动画片的闪亮点,要打造属于自己的钢。

【参考文献】

1、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69

2、周黎明,好莱坞启示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9

3、乐黛云,跨文化之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刘柯兰,美国电影生态变迁中的中国形象解读【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想、学报,2007(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