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修改版)

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修改版)

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修改版)
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修改版)

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应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定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控制过程特性,确保产品质量特性达到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策划、过程特性、产品特殊特性及持续改进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3 参考文件

《统计过程控制(SPC)参考手册》

4 名词和定义

4.1 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制造控制方法,是将制造中的控制项目,依其特性所收集的数据,通过过程能力的分析与过程标准化,发掘过程中的异常,并立即采取改善措施,使过程恢复正常的方法。

4.2 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4.3 过程变差:由于普通和特殊两种原因造成的变差,本变差可用样本标准差S 来估计。

4.4 过程固有变差:仅由于普通原因产生的那部分过程变差。该变差可以从控制图上通过R/d2 来估计。

4.5 过程能力:仅适用于统计稳定的过程,是过程固有变差的6σ范围,式中σ通常由R/d2(σR/d2)计算而得。

4.6 Cp:能力指数

4.7 Pp:性能指数

4.8 Cpu:上限能力指数

4.9 Cpl:下限能力指数

4.10 Cpk:这是考虑到过程中心的能力指数,定义为Cpu和Cpl的最小

值。

4.11 Ppk:这是考虑到过程中心的性能指数。

4.12 Ca:偏移度

4.13 UCL:(Upper Control limit)上控制限

LCL:(Lower Control limit)下控制限

5 权责

5.1 制定责任

5.2 实施责任

5.2.1 质量管理处负责指导、监督各部门统计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5.2.2 技术部

5.2.2.1 负责研究初始过程能力并提出改进措施。

5.2.2.2 负责针对质量月报中提到的过程能力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5.2.2.3 负责对现场过程控制中过程特性和产品特性变差较大的利用控制图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5.3品保部质检处

5.3.1 负责制定和修正控制用控制图的上、下控制限。

5.3.2 负责收集生产各处室完成的控制用控制图,并对实际的过程能力进行计算,将过程能力指数计算结果报到质量月报中。

5.4 生产各处室负责按照控制计划的要求对需用控制图进行控制的项目,在控制用控制图上进行过程监控。

5.5 由CFT小组每天对控制图进行监控,对工艺技术人员不能解决的异常问题及时分析对策。

6 内容及要求

6.1确定需求

6.1.1统计过程控制用于研究工序能力、监控工艺状况、评估测量系统。

6.1.2技术部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时要确定每一过程适用的统计技术,并纳入控制计划。

6.1.3技术部在新产品差异性分析以后,对差异方面的产品特性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的研究。

6.2 统计过程控制的应用时机

6.2.1初始过程性能Ppk研究

6.2.1.1APQP小组按照《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程序》规定,在新产品开发试生产阶段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见附件1。

6.2.1.2 数据的采集和过程性能指数的计算

(1)APQP小组成员收到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以后,连续收集要求测量特性的实测数据。技术人员根据数据绘制分析用控制图,具体见附件2。

(2)技术人员进行过程性能指数Ppk的计算;算的Ppk若小于1.67或达不到顾客的要求,技术人员应分析引起波动的特殊原因和一般原因,并通过实施改进措施来排除或减少波动。

6.2.2 量产阶段过程能力的连续监控

6.2.2.1 数据的收集和图表制作

(1)质检处接到量产阶段的控制计划以后,对要求运用统计过程控制方法来控制的特性进行数据的采集,并计算出稳定状态、且Cpk≥1.33时的上、下控制界限,将此上、下控制限传递给相关生产处室。

(2)生产处室在接到技术部门下发的控制计划以后,将质检处制定的控制限沿用到控制用控制图(见附件3)上,并要求现场按照控制计划要求的取样频率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描点。描点的分布出现异常后,按照点的分布趋势,在生产调整范围内的,由操作工对工艺参数进行调整,超出生产工艺参数调整范围的,操作工将信息反馈给工艺技术人员,由工艺技术人员进行调整。CFT小组负责每天对控制图进行监控,对工艺技术员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分析对策。操作工/工艺技术人员将异常原因和采取的措施记录在控制用控制图上。

(3)质检处及时收集生产完成的控制用控制图(见附件3),对实际的过程能力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上报到质量月报中。

(4)技术部对过程能力不足的,从现场“人、机、料、法、环”各方面进行诊断,找出过程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6.2.2.2 过程能力的分析

A.过程能力的评价标准

(1)确定为特殊特性的过程能力Cpk≥1.33;

(2)一般特性的过程能力Cpk≥1.00;

B.在过程能力分析时,应结合Cp和ca两方面对过程进行诊断分析,Cp和ca所表示的过程能力见下表:

C.如果工序确实没有能力,应采用100%的检验等措施。

D.工序能力很高时,例如:Cpk值至少是3.0,主管人员可适当减少抽样次数或更改控制计划,更改时需获得APQP小组的批准。

E.当特殊特性过程能力Cpk小于1.33,一般特性的过程能力Cpk小于1.00时,按照6.2.2.1(3)、(4)执行。

6.3统计过程控制的方法

6.3.1 X-R控制图的运用目的

X-R控制图是检查制造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有效手法之一。

6.3.2 X-R控制图的制作顺序:根据附件3(控制用X-R控制图模型)说明顺序。

(1)按照控制计划要求的频次和容量,在生产过程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采集,需取得20~25组的数据。

注1:Xbar-R图子组大小:一般抽取4-5件连续生产的产品的组合,从代表单一口型、刀具等生产出的半成品中选取。这样做的目的是每个子组内的半成品都是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及非常相似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

注2:子组频率:其目的是检查过程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应当在适当的时间内收集足够的子组,这样子组才能反映潜在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潜在原因可能是换班、或操作人员更换、材料批次更换等。如每班一次、每小时一次。

注3:采点时机:无论是分规格采点或等公差采点,均在开始正常连续生产出合格半成品后连续取点。

(2)计算每个子组的均值X 。

n

X X X n

+++=X (21)

注:

X1:第一次的测定值 X2:第二次的测定值 ………………………… Xn:第n次的测定值 n :子组的样本容量 (3)计算各组极差R。

R=X最大值-X最小值

(4)根据数据计算控制限,[X 控制图]

过程均值:k

X

∑=

X

上控制限:R A X UCL X 2+= 下控制限:R A X LCL X 2-=

这里的∑X 是:样品的平均值的和,k:子组的数量,A 2:系数

[R控制图]

平均极差 k

R R ∑=

上控制限 R D UCL R 4= 下控制限 R D LCL R 3=

下限控制界限样品的大小n 在6以下的场合不能使用。 这里的R∑是:极差的和,k:子组的数量,D3、D4:系数

(5)计入控制限

控制图,以及R控制图,中心线用实线(红),控制限用虚线(红)记入。控制界限上的点,控制界限外的点,为了判断容易做上记号(像◎等)。

(6)记入其它的项目

在控制用控制图纸上的指定栏里记入部门、工序、计算控制限日期、工程规范、部件号、部件名称、样本容量/频率、特性、日期、打点人;测量仪器、设备故障及维修记录、异常点的纠正措施等。

(7)确认稳定状态

如果记入的点在全部控制界限内,所取得的数据,制造过程最好视其为稳定状态来考虑。但是,发生如下所示现象的时候,在过程中因为会发生特别偏差的原因,所以要尽早查明原因,去除偏差的要因。

6.3.3过程能力的计算

6.3.3.1过程性能指数的计算

(1) 在做初始过程能力研究时候,对过程性能指数进行计算; (2)过程性能指数Pp 、Ppk 的计算公式:

s

LSL

USL Pp σ6-=

Ppk=min(Ppu ,Ppl)

其中:s X USL Ppu σ3-=

; s

LSL

X Ppl σ3-= s σ:X 的标准偏差。 6.3.3.2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1)现行的控制图反映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之后开始过程能力的评定。 (2)Cp 、Cpk 、ca 的计算公式:

2

6d R

LSL

USL Cp σ-=

Cpk=min (Cpu ,Cpl )

其中:2

3d R X USL Cpu σ-=

; 2

3d R

LSL

X Cpl σ-= (σ:标准偏差(推定值) 2

d R

=

σ) X :X 的平均 k

X

∑=

X )

这里x∑是:样品的平均值的和,k:组数,d2:系数

USL : 规格上限值 LSL : 规格下限值

Cp

Cpk

ca -

=1 注4:控制线重新计算的时机:质检处每月对控制线进行定期的评审,如本月发生设备改造、使用新工装、长期换胶料品种等事件而使控制图失控时,技术部确保失控的原因已被识别和消除或制度化后,质检处重新计算控制线。确保当所有的极差点和平均值图与新的控制限比较时,表现为受控,如有必要重复识别/纠正/重新计算。

6.4其它控制图和使用顺序的概要

此处除了X -R控制图以外,X -MR 控制图、P 控制图如下所示。 (使用控制图以附加的样式为原则使用)

6.4.1 X -MR 控制图[单值(X )和移动极差(MR )的控制图]

X -MR 控制图是在测量费用很大时(比如破坏试验)或是当在任何时刻点的输出性质比较一致时(比如化学溶液的PH 值等)使用。控制图的样式可以使用X -R控制图的用纸。但是记号以及计算式一部分必须更改。

6.4.1.1 X -MR 控制图使用时的注意点

①单值图在检查过程变化时不如X -R控制图灵敏。

②如果过程的分布不是对称的,必须增加个体数的数量,确认品质水平。 ③单值控制图不能区分过程的零件间重复性,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最好还是使用常规的子组样本容量较小(2到4)的X -R 控制图,尽管在子组间都要求较长的时间。

6.4.1.2 X -MR 控制图的制作顺序

①记录数据图从左至右的个体值(测定值)的读出(X )。

②计算个体值间的移动范围距离(MR )。(比如第1和第2的读取的差,第2和第3的读取的差)移动范围(MR )比个体数(X )图的数少一个

③个体值(X )图的尺寸取得方法是产品式样公差+公差外的读取值,测定值的最大值-最小值的2倍的任何一个大的范围。

④移动范围(MR )图的尺寸的取得方法是和X图的内容相符的MR值从0开始到能够全部记入的数值。

6.4.1.3 控制界限的计算

计算并打点过程平均值(X )。(单值读数之和除以读数的个数,按照常规记为X 。)计算平均极差(R )。

R D UCL MR 4= LCL D R MR =3

R E X UCL X 2+= LCL X E R X =-2

*对于样品数(n)未满

7,没有范围的下侧控制界限。

6.4.1.4过程能力和X -R控制图一样的顺序计算

2

d R

=

σ R :移动范围的平均值;d2:根据样品数(n)变化定数)

σ

σ3,3min LSL

X X USL Cpk --=

6.4.2 P 控制图

P控制图是在根据过程不良率P 来控制的场合所使用的。在样品数没有规定的时

候也能使用。

(1)控制图的刻度的选择

垂直轴记录不良率(%)水平轴记录日期或者时间等。垂直轴的刻度是从0开始到初期数据记录的最大不良率的1~2倍。

(2)在控制图上打点不良率。

通常,这个点是用直线连接的容易看出不良率的变化。记录着对过程有影响的异常情况的发生和观察过程变化的场合。

7 记录表式

7.1 附件1: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 7.2 附件2:分析用X -R控制图模型 7.3 附件3:控制用X -R控制图模型

---------------------------- 附件1:

----------------------------

附件2:

附件3:

精选资料

精选资料

计量作业指导书示范文本

计量作业指导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计量作业指导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储油罐液位高度测量(人工测量) a.停止使用与油罐相连的加油机,抄写停机时累计泵码 数。 b.卸油后,待稳油15min后方可计量。 c.将量油尺尺带用棉纱擦净。 d.从固定测量点将量油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尺铊接触 油面时应缓慢,以免破坏静止的油面。 e.当量油尺铊接近罐底时(约20cm)应放慢速度,不 得冲击罐底。 f.手感尺铊触底,就迅速将尺垂直向上提起,避免倾斜 摆动,使液面发生波动。 g.卷尺提起后,应迅速观察油面浸湿线高度,读出油面

高度;先读小数,后读大数,读数时尺带不应平放或倒放,以防油面变化。 h.测量结果应精确到毫米,每次测量至少两次,两次相差不大于1mm,取小的读数,超过时应重测。 i.每次测量的最后结果应记入测量记量表中。 (2)油罐车液面高度测量(人工测量) a.用于人工计量的停车场地,必须坚实平整,坡不大于 0.5度。 b.油面平稳后再进行计量。 c.具体计量程序同储油缺罐液面高度测量。 (3)储油罐罐底水高测量 a.水的高度不超过300mm时应使用检水尺;水的高度超过300mm时应使用量油尺。 b.测量时,在量油尺或检水尺上涂抹一层薄的试水膏。 c.从固定测量点将量油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尺铊接触

生产计划作业指导书

生产计划作业指导书 1.0 [目的] 保证生产计划100%执行,确保订单准时完工交货. 2.0 [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部 3.0 [定义] 3.1 生产计划: 使企业获得适当利益,而对生产的三要素“材料、人员、机器设备”的适应准备、分配及使用的计划. 3.2 物料控制: 是对本企业物料的进、储、出、耗所有环节进行控制. 3.3 紧急插单: 未按正常生产周期要求交货订单或前期已确认好交货期,后因故提前交货的订单. 3.4 紧急物料: 未按正常采购周期要求交货的物料. 4.0 [职责] 4.1 调色师: 负责生产计划的制定及计划执行的监控. 4.2 D车间: 负责生产计划的执行及生产过程物料管理. 4.3 统计组: 负责物料计划的制定及生产过程物料控制. 4.4 质控组: 负责整个过程品质保证. 4.5 工艺组: 负责整个过程产品及工艺资料的输入. 4.6 采购部: 负责整个过程物料保质保量按时到位. 4.7 化纤仓库: 负责整个过程中物料与产品的收发存作业. 4.8 销售部: 负责整个过程中客户资料的输入及异常沟通. 5.0 [内容] 5.1 生产计划的前期控制 5.1.1 订单接收规定 a. 订单接收时间:上午7:30-10:30 下午:15:00-16:30 (如超出之规定时间,视为次日订单.如遇特殊订单未在规定时间范围内下单,视特殊情况对待,) b. 订单下单内容必须符合公司规定要求,如有以下情况可予以拒收订单: ①新色号未附带样品;. ②YK未注明客户用途及生产纹路要求(深纹,浅纹及中纹);. ③交期日期不符合《产品生产周期表》. ④订单重量低于100kg;. ⑤特殊订单未经总经理签字;. ⑥订单有特殊要求必须先征询调色人员确认后方可下单,反之可予以拒收. C 订单交接时必须作好交接记录; 5.1.2 订单处理 A 调色师对新接收的订单之处理 ①调色师需即时将新接收的订单打入《生产计划日排程表》,并确认初步交期,此表必须随时依生产动态作最新变更; ②《生产计划日排程表》每日制定一份,经主管核准后依照客户要求交货日期排配生产; ③《生产计划日排程表》出现生产负荷超重的情况下,调色师需及时反馈给部门主管,由部门主管会同车间工艺等

计量岗位作业指导书

计量岗位作业指导书 一、工作职责岗位名称:计量员所属部门:质量技术部 /副经理直接上级:质量技术部经理工作职责:在部门经理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各车间、部门的计量保证工作。包括车间生产用设备,计量 1. 器具、实验室用仪器仪表等,并做好校准情况记录。做好计量记录台帐、标准的整理及质量记录的保管工作。 2. 做好计量标准文件的保管,现场设备的及时计量校准工作,并做好记录。 3. 编写年度周检计划、内校计划、外校计划等,根据校准计划实施校准工作。 4. 5.负责证书及记录的保存及归档,负责在第三方机构或内部验厂时出具设备校准证明。负责定期的设备校准工作,并及时组织调动相关部门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进行计量准6. 备工作。做好设备定期校准计划、以及内校(三个月)可根据各部门车间实际使用情况及计量器具周7. )适当调整周期、外校(半年、一年)台账,能够保证在校准合格周期内实90%检合格率(大于等于施计量校准工作。负责公司计量精细化的改制工作,学习外界精细化校准方案。为公司节省校准费用。 8. 9. 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任务。 页10 共页1 第 . 二、工作任务 1 概况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实施细则》,参考有关工作计量器具检定规程,结合我公司工作计量器具的使用情况,实施计量校准工作。 2 文件编写 撰写计量器具检定(校准)作业指导书。 监视测量设备管理规定 监视测量设备校对规程 注: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内工作计量器具非强制性检定(校准)的操作过程。 3 器具使用 对标准计量器具(企业标准计量器具)实施依据性的使用。 (1).建立标准计量器具档案、台账、计量计划表。 (2).标准计量器具以及其标准可溯源至国家标准计量器具。 (3).标准计量器具集中存放于科技部计量检定室(一般只在检定室内使用)。 4 计量过程细则 (1)规范建立公司工作计量台账、档案。 (2)依据检定(校准)周期,向各部门、车间单位按时下达检定(校准)计划,相关单位负责把被检器具送至检定室,由计量检定人员按编排计划及时完成周期检定(校准)任务。 (3)按周期检定要求应做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因正常生产等客观原因不能拆卸的,应根据情况及时进行现场检定。 5 注意事项 (1).工作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必须由合格检定员实施。 (2).工作计量器具检定(校准)方法,应首选本公司制定的《计量器具检定校准方法》。 (3).检定(校准)过程中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检定(校准)记录应字体公正、清晰、准确,书写规范。

计量作业指导书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计量作业指导书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5 页

计量作业指导书 (1)储油罐液位高度测量(人工测量) a.停止使用与油罐相连的加油机,抄写停机时累计泵码数。 b.卸油后,待稳油15min后方可计量。 c.将量油尺尺带用棉纱擦净。 d.从固定测量点将量油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尺铊接触油面时应缓慢,以免破坏静止的油面。 e.当量油尺铊接近罐底时(约20cm)应放慢速度,不得冲击罐底。 f.手感尺铊触底,就迅速将尺垂直向上提起,避免倾斜摆动,使液面发生波动。 g.卷尺提起后,应迅速观察油面浸湿线高度,读出油面高度;先读小数,后读大数,读数时尺带不应平放或倒放,以防油面变化。 h.测量结果应精确到毫米,每次测量至少两次,两次相差不大于 1mm,取小的读数,超过时应重测。 i.每次测量的最后结果应记入测量记量表中。 (2)油罐车液面高度测量(人工测量) a.用于人工计量的停车场地,必须坚实平整,坡不大于0.5度。 b.油面平稳后再进行计量。 c.具体计量程序同储油缺罐液面高度测量。 (3)储油罐罐底水高测量 a.水的高度不超过300mm时应使用检水尺;水的高度超过300mm时应使用量油尺。 b.测量时,在量油尺或检水尺上涂抹一层薄的试水膏。 c.从固定测量点将量油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尺铊接触油面时应缓 第 2 页共 5 页

慢,以免破坏静止的油面。 d.尺铊或检水尺触底时,应静置3~5s后提尺。 e.卷尺提起后,应迅速读取试水膏变色处的毫米读数;读取时检水尺不应平放或侧置。 f.遇水、油界面不清晰、不平直,应重新按程序测量。 g.水高超出50mm,应及时报告站长,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 h.每次测量的最后结果应记入测量记录表中。 (4)油品温度测量 a.温度测量应在油品高度测量之后进行。 b.测量时将温度计装入保温盒。 c.将温度计置于油面高度的1/2处测量油温,浸没时间不少于 5min。 d.提取温度计时要迅速,温度计离开油点到读数时的时间不应超过10s;读数时应使温度计垂直,不让盒内液体洒出,视线应垂直于温度计,先读大数。 e.使用分度值为0.5摄示度的温度计,应估读到0.1摄示度;使用分度值为1摄示度的温度计,应估读到0.2摄示度。 f.每次测量的最后结果应记入测量记录表中。 (5)油品密度测量(密度计法) a.从油罐采取油样,将油样沿量筒内壁倒入量筒,量筒应放在没有气流的地方,并保持平稳。 b.将干燥的密度计小心放入搅拌均匀的量筒风油样中,操作时注意液面以上的密度计杆管浸湿不得超过两个最小分度值。 c.待密度计稳定后按弯月面上缘读数,读数时必须注意密度计不得 第 3 页共 5 页

酱油生产关键控制点及作业指导书

酱油生产关键控制点及作业指导书 一、一、制曲:制曲是酱油生产成败的关键。制曲是 微生物培养,生产蛋白水解酶的过程,制曲的好 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必须按生产工艺工作。 制曲是酿造酱油的基础,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酱 油品质和原料的利用率。 1、将合格种曲与熟料搅拌均匀,接种量0.3‰。 2、曲池料要平,上、中、下各一只温度计,开动风机,将温度调节到32℃使米曲霉孢子发芽。 3、3、静止培养6—8小时,曲料升温到32℃,开始通风,维持料在32℃左右,尽量缩小上下温差。 4、接种12—14小时后,通风阻力增大,此时应进行第一次翻,使料疏松,减少风阻,并保持30—32℃。 1、5、继续培养4—6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曲,品温坚持在30—32℃,培养28小时后,即可成曲。 一、二、发酵:发酵是先将成曲拌入多量的盐水,是成浓稠的半流动状态的混合物。在这一过程中是水解大豆蛋白,生产成品的过程,发酵中关键点是环节中的温度。 1、1、将成曲拌入12—13Be°的盐水,加水量为95-98%入池发酵。 2、2、拌曲入池24小时内,根据曲料表层干湿,加入适量盐水,再将表层30cm厚的酱醅用铲翻一遍,倒到底下。 3、3、将表层踩实,加盖面盐,厚度2-3厘米。 4、4、十天左右翻到一次酱醅,上下混合均匀,倒完后重新加盖面盐,继续保温发酵。 5、5、发酵时间在30天以上,前期品温48-50℃,后期品温在41-45℃之间. 二、三、灭菌:是酱油产品的消毒过程。关键点是灭菌若未达到工艺要求,或灭菌后二次污染,将会引起卫生物超标,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安全。 1、1、将淋好的酱油抽入酱油池,连接好高温灭菌器,

计量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计量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计量实验室作业指导书目录 ZY01 计量标准操作程序 ZY02 计量标准测量重复性考核实施细则 ZY03 计量标准测量稳定性考核实施细则 ZY04 测量不确定度的验证 ZY05 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规范 ZY06 期间核查实施细则

1.目的 对使用计量标准的操作进行规范化要求。 2.实用范围 使用计量标准器具。 3.依据文件 计量标准的使用维护说明书及有关标准规范要求。 4.操作前的准备 4.1 使用标准的准备 4.1.1使用标准应符合检定依据要求。 4.1.2 使用标准应在检定周期内,且标准器具应保持干净无破损。 4.2 使用标准量具的准备。 4.2.1使用标准量具应放在固定无振动的台面上,其平衡时间应符合使用说明要求。 4.2.2使用标准量具不得受震动.气流及其它强磁场的影响。 4.2.3使用标准量具前应用符合说明要求的清洗剂作清洗处理。 4.3 使用标准的文件、资料、记录、证书准备。 4.3.1准备使用标准的使用说明、指南及技术手册。 4.3.2准备使用标准的证书及原始记录。 4.4 使用标准的环境条件及记录。 4.4.1检查温度湿度是否符合使用标准的要求。 4.4.2以目力察看标准外观质量和各部分相互作用是否符合要求、合格。 5.使用步骤 5.1填写原始记录的基本信息如计量标准名称、部门、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出厂编 号等。 5.2记录使用标准各点的测量数据,数据应真实有效,且符合要求规定。 5.3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应在使用记录的备注栏注明意外情况及处理结果。 6.使用标准后作业

6.1对标准的状态定期检查,并填写好使用记录,做好标准的日常维护和清洁护理。 6.2对数据的修改应符合规定要求,记录数据值应和计量标准量具基本 一致,给出使用的结果及不确定度表示。 6.3完善使用记录,并签上使用人员的亲笔签名,填写使用日期。 7.其它事项 7.1计量标准的检定周期一般为一年,须按期送到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检定,使用频繁 的应适当缩短检定周期。 7.2对检定不合格的计量标准不能够使用。 8.计量标准的维护保养: 8.1使用标准应尽量远离振源和磁源,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8.2暂不使用的标准必须放在盒内加上合格标识放在洁净而无明显温度波动的房间。 8.3计量标准不应赤手拿取,应带上手套拿取,标准应轻拿轻放。 8.4计量标准应保持清洁使用完后应定期用清洁剂清洗干净,涂上防锈油,分别按序排 放,不能混放。 8.5使用标准时应先将标准表面用柔软清洁的真丝绸布擦净。 8.6标准的使用说明书,检定证书应放标准盒内,必须按周期检定,无检定证书或其合 格印记的操作一律不准使用。

香肠火腿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

******************** 康泰食品厂香肠火腿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 关键控制点1:原辅材料验收 (一)工艺要求: 1、质检科负责制定原材料检验标准和对其进行感官检验的各类检测规程、检测点、检测频率、抽样标准、检测项目和判定依据,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2、对采购的原材料,由供销科开具《原材料检验通知单》,送质检科进行抽样和感官检验,质检科填写《来货登记表》和检验《原始记录》,索取产品质量证明(产品合格证、卫生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检验报告等)进行验证,出具感官《检验报告》。 3、质检科根据《原材料验收标准》和《感官检验报告》对原材料做出判定。 4、仓库根据判定结果办理入库手续,入库过程中,由仓库保管员负责核对并检查到货规格、数量、等级是否与发货单和本公司采购合同一致,有无运输损坏;验证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 (二)测量与监控: 1、检测频率:每次原辅材料进厂检测一次。 2、检测点:供销科。 3、检测方法: A、感官检查; B、查看产品质量证明(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进行验证; C、记录结果数据。 (三)检测标准: 依据《进货检验和试验程序》。 (四)异常处理: A、拒收的原材料由供销科负责办理退货; B、让步接收的原材料,由供销科与供货方交涉,供销科按降级后的等级挂牌标识,入库存放; 关键控制点2:配料过程 (一)工艺要求: 1、配料前准备: 配料前,先检查配料容器和斩拌机内是否清理干净,有无异物、运转是否正常,查看电子秤和架盘天平是否准确有效。

2、熏煮火腿配料: 选精肉1350kg,复合磷酸盐2.5kg,碘盐55 kg,亚硝酸钠80g,异vc50g,白糖10kg,卡拉胶1kg,山梨酸钾30g,大豆蛋白30kg,淀粉100kg,香精8kg,水200kg。 3、滚揉腌制: (1)用0~2℃的冷水460kg,将磷酸盐倒入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再将碘盐倒入水中搅拌溶解。 (2)将亚硝酸钠先用少量温水溶解后倒入盐水中搅拌均匀,再将其他原料再加入60 kg的水均匀搅拌,加入盐水中再搅拌。 (3)将料盐水、碎肉放入滚揉机中滚揉,温度控制在0-4℃之间进行。腌制液温度控制在2~4℃之间,腌制完后进入下道工序。 4、滚揉腌制间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实行定人定机管理,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操作开机和停机,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应加强设备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定期进行清洗、润滑、调整。 (二)测量与监控: 1、检测频率:每次配料检测一次。 2、检测点:配料室。 3、检测方法: A、感官检查配料容器和斩拌机内是否有杂质; B、配料添加量由计量器具实际测量; C、记录结果数据。 (三)检测标准: 依据《盐水火腿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生产工艺。 (四)异常处理: A、若发现可见杂质,立即清理生产线,并追踪至下一工序; B、若配料时不符合要求,责令配料员更正,并追踪至下一工序; C、若配料添加量、品种不符合标准要求,清理出生产线; D、若发现配料搅拌时间不符合《产品生产工艺》要求,影响腌制质量的,清理出生产线。 关键控制点3:灌装、蒸煮过程 (一)生产工艺 1、操作员开机前要认真检查灌装机、挂车、挂竿的运转情况及岗位卫生,操作员要双手消毒并带

计量检定作业指导书

计量检定作业指导书

目次 一、概述 (1) 二、作业介绍 (1) 三、作业流程示意图 (2) 四、检定作业程序 (3) (一)轨距尺 (3) 1.概述 (3) 2.作业准备 (4) 3.检定方法 (4) 4.检定复核 (8) 5.检定结果处理 (8) 6.作业结束 (9) (二)支距尺 (9) 1.概述 (9) 2.作业准备 (9) 3.检定方法 (10) 4.检定复核 (12) 5.检定结果处理 (12) 6.作业结束 (12) 五、检定器及附属配套设备 (13) 六、附件1:铁路轨距尺检定器结构示意图………………………………14.. 1

一、概述 1.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检定规程》、《铁路支距尺检定器检定规程》(JJG 1109-2015)及《铁路轨距尺检定器检定规程》(JJG219-2015). 2.目的 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有效的计量检定规程,保证计量检定工作合格有效。 二、作业介绍 1、作业地点: 计量室 2、适用范围: 1.本指导书适用于计量室所进行的轨距尺及支距尺检定并保证计量检定工作能够有效量传的作业指导要求。 3、人员要求:取得经铁路局计量培训合格并持有相应检定证书的计量人员。 4、实验室环境要求: 检定器的检定环境温度为(20±4℃),温度变化应不大于1℃/h,湿度不大于85%RH。 5、作业要点: (1)依据有效地检定器检定规程进行校验、复核,确保量值传递准确可靠。 (2)检定作业时须两名计量人员同时进行,一人检定,一人复核。

三、作业流程示意图 填写记录 作业前准备 有效地检定器检定装 置及配套设备局计量所 实验室环境 防护用品 检定装置的检试 直接/比较测量 支距尺检定装置 (100~1290)mm U=0.044mm K=2 轨距尺检定装置轨距:(1428~1470)mm U=0.018mm ,K=2 超高:(0~150)mm U=0.014mm ,K=2 直接/比较测量 支距尺 (100~1290)mm MPE:±0.5mm 轨距尺轨距:(1428~1470)mm MPE:±0.20mm 超高:(0~150)mm MPE:±1.2mm 作业结束 粘贴合格证 实验室清洁

计量作业指导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计量作业指导书正式版

计量作业指导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储油罐液位高度测量(人工测量) a.停止使用与油罐相连的加油机,抄写停机时累计泵码数。 b.卸油后,待稳油15min后方可计量。 c.将量油尺尺带用棉纱擦净。 d.从固定测量点将量油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尺铊接触油面时应缓慢,以免破坏静止的油面。 e.当量油尺铊接近罐底时(约20cm)应放慢速度,不得冲击罐底。

f.手感尺铊触底,就迅速将尺垂直向上提起,避免倾斜摆动,使液面发生波动。 g.卷尺提起后,应迅速观察油面浸湿线高度,读出油面高度;先读小数,后读大数,读数时尺带不应平放或倒放,以防油面变化。 h.测量结果应精确到毫米,每次测量至少两次,两次相差不大于1mm,取小的读数,超过时应重测。 i.每次测量的最后结果应记入测量记量表中。 (2)油罐车液面高度测量(人工测量) a.用于人工计量的停车场地,必须坚实平整,坡不大于0.5度。

计量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714 计量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计量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储油罐液位高度测量(人工测量) a.停止使用与油罐相连的加油机,抄写停机时累计泵码数。 b.卸油后,待稳油15min后方可计量。 c.将量油尺尺带用棉纱擦净。 d.从固定测量点将量油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尺铊接触油面时应缓慢,以免破坏静止的油面。 e.当量油尺铊接近罐底时(约20cm)应放慢速度,不得冲击罐底。 f.手感尺铊触底,就迅速将尺垂直向上提起,避免倾斜摆动,使液面发生波动。 g.卷尺提起后,应迅速观察油面浸湿线高度,读出油面高度;先读小数,后读大数,读数时尺带不应平放或倒放,以防油面变化。 h.测量结果应精确到毫米,每次测量至少两次,两次相差不大于1mm,取小的读数,超过时应重测。 i.每次测量的最后结果应记入测量记量表中。

食醋生产关键控制点及作业指导书

食醋生产关键控制点及作业指导书 一、原料选择 关键点 1、高粱 不发霉 未变质 不混有杂物、污物 水分≤10% 符合卫生标准。2、麸皮、谷糠、稻壳 具有惰性 无其他不良气味 不含杂质、污物 不发霉、不变质、干燥。3、水 无色透明 无味 不含毒性物质 符合卫生标准。4、粉碎 麸皮加入60%的水拌匀 首先检查设备是否正常 如一切正常 方可使用 将搅拌均匀的原料装入锅内 关好上盖 开启开关 开始转锅 然后开启进汽阀门 气压升至0.15MPa 时 排汽约一分钟 再转锅3—4周后 压力升至0.15—0.12MPa时 第二次排汽约一分钟 再转锅 汽压升至0.15—0.2MPa后计时 维持15分钟后停锅排汽 从开汽到关汽总过程30—40分钟。注意事项 1.受压容器要经常检查 压力不许超过规定范围 以确保完全 操作时 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出料时 锅内蒸汽必须排净 2.装饰锅盖时 应对称地上紧螺栓 使各螺栓及锅盖承受比较均匀的力量 3.蒸料过程中 应随时检查排汽阀是否堵塞 每天蒸料后清理一次 4.蒸料过程中 值班人员不得擅离岗位 5.经常检查水、电、汽、线路的完好情况 及时排除 注意保养。6.熟料的质量标准a) 颜色为黄褐色 有光泽 不发乌 b) 有甜香味 无糊味及其他不良气味 c) 手感松散 柔软 有弹性 无硬心 不粘手 d) 水分45—48% 无N性蛋白。5、制曲 1 工艺流程 2 冷却 接种入池 3 成曲质量a) 优良的成曲外观成块状 用手捏 疏松 内部菌丝生长茂盛 b) 优良的成曲应具有正常的曲香 而无其他异味。 三、发酵 关键点 1、将盛曲放入发酵池中 加水为650% 品温30--40℃ 同进加入磨好的高粱面粉 搅拌均匀。2、待2小时左右 醪液发酵后 每隔3小时左右打扒一次 一般5—7天结束。3、成熟醪液呈淡黄色 无长白现象 口尝微涩 不粘 不过酸。酒精一般在7—11度 酸度在1.5—2g/ml以下。4、糖化 酒化发酵阶段完成后 进入醋酸发酵阶段。按比例加入150%的辅料 即稻壳、谷糠、麸皮 用散料机打匀。5、过1—2天开始每天翻倒一次 第一周品温控制在40℃左右 第二周品温升高达45℃ 这对提高醋的质量十分重要。 6、当酸度不再上升时 醋化结束 一般需70天左右 醋化结束应立即加盐 防止过氧化发生 醋醅成熟。 7、成熟的醋醅颜色上下一致 无花色 即成熟不齐的现象 棕褐色 醋汁清亮 有醋香味 不浑 不黄汤 总酸在6%左右。四、浸淋1、做好淋醋前的准备工作 1 将淋油池刷洗干净 特别是假底 上、下及过滤介质都必须用开水冲洗干净。 2 检查淋池所铺的竹席是否铺好 有无破漏 如有要及时更换。2、装醅浸淋 1 按要求将一定量的成熟醋醅装到淋缸中 浸泡6—8小时左右。 2 浸泡时间达到后 打开阀门 开始淋醋。 3 此过程需用桶循环淋 即将放出的醋用桶继续加入到淋缸中 要循环倒淋。 4 到滤清 无混浊现象为止 约4—5遍。3、头醋滤完后 关闭阀门 加入自来水 浸泡12小时左右 放出二醋 备下批浸淋用 。4、淋醋结束后 将醋渣铲出 清洗容器及工具。五、加热灭菌及防腐 关键点 1、将成品醋放入到清洁干净无毒防腐玻璃罐 2、打开汽阀 加热到85——90℃ 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3、灭菌罐用完后 要用清水冲洗罐及管道 使其保持清洁 4、由于醋的总酸较高 浓度大 习惯上不加防腐剂 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六、包装 包装前检验合格备用 2、包装膜用紫外线灭菌 器具用90℃水灭菌 3、调好生产日期4、用量筒检测体积 然后用案秤称重量 包装过程中 随时抽查 不合格重新包装。5、每箱摆放整齐 胶带封箱入库。七.检验 由质检科进行理化、微生物检验合格后入库。

设备日常点检标准作业指导书

设备日常点检标准作业指导书 设备名称、型号:数控内圆端面磨床MK2120B 所属管理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点检状态标记符号:●运行中○开机前 编制:设备科表号:LZY-115119点检周期:S班 D天 W周 M月 Y年 点检部位简图点检部位项目图 号 点检内容 方法 要求规格(标准值) 点检周期点检状态 操作者维护者操作者维护者 1 2 4 3 5 6 11 8 7 9 12 10 12 13 14 15电器、控制 部分 操作面板、各个按钮1 外观目视无破损、固定无松动、能 正常使用 1S1D●● 动作手试1S1D●●手轮2 外观目视 无破损、无油污、刻度线 清晰可见 1S1D○○ 功能手试能正常旋转、无卡死现象1S1D○○光电保护装置3外观目视 无油污、无损坏、能正常 保护 1S1W○○显示屏4 外观目视无油污、无划伤、无破损1S1D●● 显示目视无乱码、无报警信号1S1D●●照明灯5 外观目视固定牢靠、无异损1S1D○ 亮度目视照明正常1S1D●●工作部分 砂轮6外观目视 无裂纹、无缺口、固定牢 靠 1S1D○○冷却系统7外观手试功能正常、无堵塞1S1D○○ 卡盘8外观目视无损坏、夹紧正常1S1D○○ 滑导部分9外观目视无拉伤、研伤、碰伤1S1D○○其他 耐震压力表10外观目视符合工艺要求1S1D●● 润滑油箱11 油量目视 油量高于最低刻度线,否 则添加润滑油 1S1W○○ 加油加油加入符合要求的润滑油1S1W○○各电路、油路12外观目视 无老化或开裂、无损坏或 泄露 1S1D●●集油盘13外观目视无杂物、无积油1S1D○○机床四周及地面14外观目视无油污、废料杂物1S1D○○警示灯15功能目视无报警、功能正常1S1D●●

计量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计量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计量作业指导书(通用版) (1)储油罐液位高度测量(人工测量) a.停止使用与油罐相连的加油机,抄写停机时累计泵码数。 b.卸油后,待稳油15min后方可计量。 c.将量油尺尺带用棉纱擦净。 d.从固定测量点将量油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尺铊接触油面时应缓慢,以免破坏静止的油面。 e.当量油尺铊接近罐底时(约20cm)应放慢速度,不得冲击罐底。 f.手感尺铊触底,就迅速将尺垂直向上提起,避免倾斜摆动,使液面发生波动。 g.卷尺提起后,应迅速观察油面浸湿线高度,读出油面高度;先读小数,后读大数,读数时尺带不应平放或倒放,以防油面变化。

h.测量结果应精确到毫米,每次测量至少两次,两次相差不大于1mm,取小的读数,超过时应重测。 i.每次测量的最后结果应记入测量记量表中。 (2)油罐车液面高度测量(人工测量) a.用于人工计量的停车场地,必须坚实平整,坡不大于0.5度。 b.油面平稳后再进行计量。 c.具体计量程序同储油缺罐液面高度测量。 (3)储油罐罐底水高测量 a.水的高度不超过300mm时应使用检水尺;水的高度超过300mm 时应使用量油尺。 b.测量时,在量油尺或检水尺上涂抹一层薄的试水膏。 c.从固定测量点将量油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尺铊接触油面时应缓慢,以免破坏静止的油面。 d.尺铊或检水尺触底时,应静置3~5s后提尺。 e.卷尺提起后,应迅速读取试水膏变色处的毫米读数;读取时检水尺不应平放或侧置。

生产车间作业指导书

硫酸钾分厂生产副厂长岗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1.岗位职责 1.1在分厂厂长领导下,负责本分厂的生产工艺管理工作。(厂长不在时代行使厂长职权) 1.2负责组织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认真贯彻执行生产调度会的精神和领导指示,组织日常生产。 1.3负责生产工艺管理,认真检查生产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正常工艺条件和各项工艺技术指标在各岗位的执行情况,及时了解生产中发生的不正常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1.4负责分厂的生产和半成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和处理影响质量的各种问题。 1.5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降低分厂各项消耗定额,及时消除影响消耗降低的各种因素,抓好工段、班组的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1.6负责分厂的劳动纪律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并协助分厂厂长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减少和杜绝工艺操作事故的发生。 1.7搞好分厂管理,协调平衡各工段、班组的工作,充分发挥各带班长的作用,组织员工开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 1.8认真执行工段工作日志和岗位操作记录。 3.岗位工作内容 3.1建立和健全分厂的生产工艺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3.2协调生产、维修、供应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生产安全稳定正常运行。 3.3制定分厂各个工段的生产运行台帐、产品质量台帐等。 3.4制定组织大修、停产时采取的具体生产处置措施。 3.5组织进行分厂定期的操作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生产业务技能。 3.6及时掌握生产动态,保证满足安全生产。 3.7组织召开班长、组长例会,总结安排各项生产工作。 3.8组织发生事故后事故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要保 持“四不放过”的态度对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整改措施和实施方案

设备点检作业指导书

篇一:设备日常点检标准作业指导书 设备日常点检标准作业指导书 篇二:设备点检管理作业指导书 设备点检管理作业指导书版号 2007页码1/5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1 目的掌握设备运行状况 便于对设备实行有效维修 保障设备过程能力。 1.2 适用范围 公司所属设备的点检工作 2引用文件 sp09《基础设施管理程序》 3职责 3.1机动设备部运行管理室对公司设备点检工作实行归口管理 对公司重点 关键 设备疑难故障实施诊断。 3.2各设备使用单位组织实施对设备的日常岗位和专业点检、重点设备的精密点检 组织实施点检人员的培训。 3.3检修中心受生产厂委托 按《设备点检标准》对生产厂的设备进行日常点检和维修值班点检 组织实施点检人员的培训。 4点检分类 4.1按点检周期与业务范围 将点检分为日常岗位点检、专业点检和精密点检三大类。 4.2专业点检分为专业维修点检和专职专业点检。 4.3精密点检为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5点检分工 5.1日常岗位点检由岗位操作者和运行人员承担。 5.2专业点检和状态监测由维修值班人员、设备科专职点检员承担。 5.2.1 专业维修点检由维修值班人员承担。 5.2.2 专业专职点检与状态监测由专职点检员承担。5.3设备故障诊断由机动设备部专业人员承担。 6工作程序 6.1 点检标准 1、生产厂对设备进行a、b、c、d分类 编制a、b、c类设备点检标准。设备a、d、c、d分类标准见附件。 2、a、b 类设备点检标准 经机动设备部批准后实施。c类设备点检标准 生产厂自行批准后实施。 6.2 点检实施 1、机动设备部运行管理室配合生产厂、检修中心和人力资源部对专业点检人员实施培训 指导生产厂实施设备点检。 2、生产厂组织岗位操作人员 实施设备岗位日常点检 组织专职点检员进行专业专职点检 对关键设备实施状态监测。 3、检修中心接受生产厂委托 组织本单位专业人员对生产厂设备实施专业维修点检。 4、机动设备部运行管理室运用“涟钢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网” 对全公司关键旋转设备 实施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组织生产厂专业专职点检员对“涟钢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实施维护。 5、必要时 机动设备部运行管理室接受生产厂委托 对生产厂设备实施故障诊断或故障处理 或外委实施故障诊断或故障处理。 6.3 点检实效管理 1、生产厂及时处理点检发现的设备隐患 或编制检修计划 按计划对隐患进行整改。 2、生产厂每月对设备点检、隐患处理绩效 以及隐患计划处理安排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报机动设备部运行管理室。 3、机动设备部设备运行管理室对生产厂设备点检进行督察 综合各生产厂的设备点检、隐患处理绩效 编制《设备点检月报》。 4、生产厂每半年对点检工作情况进行小结 年终进行全面总结 并报机动设备部。 5、对生产厂的点检实施情况 机动设备部运行管理室不定期组织进行专项检查与考核。 6、机动设备部年终对生产厂设备点检工作情况 进行综合检查与评优。 7 质量记录《设备点检月报》 sw/y15—11《设备检测报告》附件 点检设备a、b、c、d分类参照标准一、定性分值评价法 从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及经济性等方面 对设备进行评价 确定点检设备的分类。 a、b、c、d分类表分值r 分值范围设备类别设备特征维修方式 r=∑ai 70~50 a类重点关键设备预防 50~35 b类关键设备预防 35~20 c类一般设备一般预防 20以下 d 类次要设备事后二、简单定性分类法 1、a类设备 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或关键辅助设备 其出现故障时损失价值大、故障停机影响生产时间长。 2、b类设备 生产线上一般及重要辅助设备 其出现故障时损失价值相对较小 或故障停机影响生产时间相对较短。 3、c类设备 一般不影响生产的设备及辅助设备 但其出现故障时损失价值大 需防止故障损失扩大的设备 对其重点部位需进行点检。 4、d类设备 发生故障可以通过事后维修的设备。三、说明 1、本参照标准所提供的“定性分值评价法”和“简单定性分类法”两种评价方法 由各二级厂根据本单位实际 选用其中一种 或两种综合应用 确定点检设备的a、b、c、d分类。 2、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 另行制订设备的a、b、c、d分类标准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 1.目的 : 对所有量具、量测及试验设备实施统计分析, 藉以了解量具系统之准确度与精确度。 2. 范围 : 所有控制计划(Control Plan)中包含的/或客户要求的各种量测系统均适用之. 3.定义 : MSA:测量系统分析 量具:是指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是用在工厂现场的装置,包括通/止规(go/no go device)。 量测系统:是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也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量具重复性(EV) : 一个评价人多次使用一件测量仪器,对同一零件的某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下的变差。 量具再现性(AV) : 由不同的评价人使用相同的量具,测量一个零件的一个特性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偏性:同一人使用同一量具在管制计划规划地点与在实验室量测同一产品之相同特性所得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稳定性:指同一量具于不同时间量测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变异。 线性:指量具在预期内之偏性表现。 4.权责: 量测系统测试的排定、数据分析、仪器操作人员的选择:品保部

测试执行:各相关单位 MSA操作人员的培训:品保部 5. 执行方法 QA工程师人员依公司PCP文件建立《xx年MSA实施计划表》或客户要求,并依据计划表之排程进行对仪器做量测系统分析。 取样方法: 计量型取样:从代表整个工作范围的过程中随机抽取10件样品,但所抽取的10件样品其数值必须涵盖该产品过程分布(也可用之前类似过程的过程能力或者过程标准差代表TV进行计算)。 计数型取样:取50PCS样品,其中包含临近值,不良品与合格品。 测量过程中需要考虑盲测,由2或3个测量者随机抽取对每个产品各测量取一定数量样品. 计数型: 被评价的零件的选定 随机抽取50个零件,把零件编号,由研究小组给出该50个零件的标准,必须含合格,不合格,模糊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各占1/3。 评价人的选定:由品质部从该系统的检验人员中的人员中挑选3人进行测量。 由三名评价人随机对零件进行评定,每个评价人对每个零件随机评定3次,结果记录于《计数型分析报告》,表格讲自动生成数据。 判定准则: a. 评价人之间一致性的程度Kappa值必须大于(未知基准值); b.每个评价人与基准判断一致的程度必须大于; c.有效性(实际判断正确数/总判断数),错误率(不合格品判为合格品数/不合格品总数),

关键控制点要求

白酒生产关键控制点审查 及良好控制要求 过程质量管理 ?1.企业应制定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文件: ?1)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2)过程质量管理考核方案及落实情况(考核记录、奖惩记录); ?记录: 工序考核记录。 ?2.企业职工应严格按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 现场核查表 ?企业应具备各工序所需的工艺文件; ?工人按工艺文件进行操作; ?记录: ?操作记录、必要的检验记录。 如装甑蒸酒: 通过蒸馏,最大限度的将酒精成份和发酵中产生的香味物质提取出来,同时将邪 杂味及有害物质尽量排出去。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与出酒率及产品质量密切相关。企业要有该工序的操作指导书,内容包括:装甑操作要求、蒸馏时间、流酒速度、流酒温度等内容,职工按要求进 行操作。 ?企业应根据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制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切实实施质量控制,并有相应的记录。 现场核查表 ?(二)关键控制环节。 ?1.配料;2.发酵;3.贮存;4.勾调。 现场核查表 ?文件: ?应制定关键控制点的管理办法,并按照规定进行控制。 ?制定关键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 ?工人操作: ?对关键控制点的操作工人进行培训,使操作过程符合控制程序的要求; ?记录: ?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工序建立可追溯性记录,确保各关键控制点按工艺文件进行监控。? 现场核查表

例一:配料: 粉碎后的原料经高温水(70℃以上)润糁后,和出池的酒醅及经清蒸后的稻壳拌和 均匀。配酒醅的量为原料量的4.5倍。稻壳必须清蒸排杂后方可使用,否则会把糠杂味带入酒中,影响酒的质量,稻壳的用量范围为原料量的20%。 各厂的投料量不完全一致,企业的工艺文件中应有配料工序的控制管理规定,操 作人员应有实际操作原始记录。 现场核查表 例二:入池发酵 浓香酒发酵池必须是泥池,没有窖泥,就产不出浓香白酒。 发酵期一般在45天左右。 现场核查表 入池工艺条件的控制包括:水份54%—58%,酸度1.0—1.8,淀粉含量14%—17%,入窖温度18℃—22℃(夏季略高),发酵池顶部及四周密封要好,防止干裂,周围清洁卫生, 防止感染杂菌。 技术人员每天要对发酵池升温情况进行检查记录,以确认发酵是否正常。 企业对该工序制定严格的作业指导书,操作人员应有操作原始记录。 现场核查表 例三:勾调 勾调的目的: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合格率。 勾调的程序:选基础酒和调味酒→小样勾调→品评、化验→大样勾调→品评化验 →过滤贮存待装(贮存期7天以上)。 企业要有勾调工序作业指导书,勾调人员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现场核查表 勾调人员要有勾调配比原始记录,感观品评记录和理化卫生指标检验记录,原始 记录须有可追溯性。 勾调用水应是处理过的软化水或纯净水,否则固形物容易超标。 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须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使用合理。 GB/T10781.1-2006标准中不允许使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固液结合酒和液态法 酒可以使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 案例 ?5.2未确定关键控制点,无作业指导书。严重不合格(严重); ?5.2缺少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记录(严重); ?5.2入窖发酵控制记录入池酸度、温度、淀粉与《入窖发酵作业指导书》中的规定严重不符,且无检验记录。 ?5.2关键质量控制点不合理,无配料、发酵、贮存、勾调作业指导书;(严重) 产品质量检验 ?6.1*检验设备 ?企业应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出厂检验设备的性能、准确度应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实验室布局合理。 现场核查表 ?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计量作业指导书

编号:SM-ZD-23321 计量作业指导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计量作业指导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储油罐液位高度测量(人工测量) a.停止使用与油罐相连的加油机,抄写停机时累计泵码数。 b.卸油后,待稳油15min后方可计量。 c.将量油尺尺带用棉纱擦净。 d.从固定测量点将量油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尺铊接触油面时应缓慢,以免破坏静止的油面。 e.当量油尺铊接近罐底时(约20cm)应放慢速度,不得冲击罐底。 f.手感尺铊触底,就迅速将尺垂直向上提起,避免倾斜摆动,使液面发生波动。 g.卷尺提起后,应迅速观察油面浸湿线高度,读出油面高度;先读小数,后读大数,读数时尺带不应平放或倒放,以防油面变化。 h.测量结果应精确到毫米,每次测量至少两次,两次相

差不大于1mm,取小的读数,超过时应重测。 i.每次测量的最后结果应记入测量记量表中。 (2)油罐车液面高度测量(人工测量) a.用于人工计量的停车场地,必须坚实平整,坡不大于 0.5度。 b.油面平稳后再进行计量。 c.具体计量程序同储油缺罐液面高度测量。 (3)储油罐罐底水高测量 a.水的高度不超过300mm时应使用检水尺;水的高度超过300mm时应使用量油尺。 b.测量时,在量油尺或检水尺上涂抹一层薄的试水膏。 c.从固定测量点将量油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尺铊接触油面时应缓慢,以免破坏静止的油面。 d.尺铊或检水尺触底时,应静置3~5s后提尺。 e.卷尺提起后,应迅速读取试水膏变色处的毫米读数;读取时检水尺不应平放或侧置。 f.遇水、油界面不清晰、不平直,应重新按程序测量。 g.水高超出50mm,应及时报告站长,分析原因并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