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17课 干戈不息导学案

第17课 干戈不息导学案

第17课 干戈不息导学案
第17课 干戈不息导学案

第17课干戈不息导学案

课型:新课执笔:九年历史组审核:历史组时间:2013-3-21、

【学习目标】:

1、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2、掌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危机和科索沃战争及其影响,。

重点:科索沃战争

【学习流程】:

一、自学与交流:

(一)和平路漫漫:

1、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中东地区的 _____ 民族和______ 民族矛盾尖锐。民族问

题、宗教问题也是阿以矛盾的重要根源。____ 、____ 、____ 等国的干预,使巴以问题更加错综复杂。1948年至1982年,阿以双方进行了五次战争。

2、____ 年,中东和平会议终于在________ 的原则基础上举行,1993年,以色列和

巴勒斯坦在美国的_____ 签署了巴勒斯坦首先在部分地区实现自治的原则宣言,然而,不断发生的暴力冲突表明,人们所希望看到了和平出现于中东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二)海湾战争:1991年1月,在安理会的支持下,以_____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了海湾战争。

(三)非接触性战争: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对南联盟发动了空中打击。战争爆发了。

(四)伊拉克战争:发生于年,是联合对伊拉克宣战。

二、展示与质疑:

三、点拨与归纳:

和平路漫漫

海湾战争

非接触性战争

伊拉克战争

教学反思:

四、巩固与检测:

1.2003年3月,美国绕过联合国,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发动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伊拉克战争爆发,这件事充分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C、国际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D、和平和经济不可兼得

2.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毕竟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我们必须领导革命……建立一个按美国价值标准建立的世界新秩序。”原国务卿克里斯托夫说:“冷战的结束正在使美国的领导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这两段材料说明:()

A、世界局势呈现多样化趋势

B、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威胁着人类和平

C、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步入全盛时期

D、世界需要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新秩序

3.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轰炸,这一次所打出的幌子是()

A、种族清洗和人权问题

B、人道主义干涉

C、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

D、清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并未摆脱战争的阴影,特别是中东地区,政局更是动荡不安,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为了争夺巴勒斯坦主权问题,曾经几次将战火在此地区点燃?()

A、4次

B、5次

C、6次

D、7次

5、中东地区的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矛盾尖锐、冲突不断,是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根源,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

A巴勒斯坦主权问题B民族问题

C 宗教问题D西方大国干预

6\1999年,美国凭借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发动的一场非接触性战争是?

下一节课展示活动:

学习后记:

第17课干戈不息导学案答案

自学与交流:

(一)和平路漫漫:

1、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中东地区的阿拉伯 _____ 民族和以色列______ 民族矛盾

尖锐。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也是阿以矛盾的重要根源。美、苏、英_等国的干预,使巴

以问题更加错综复杂。1948年至1982年,阿以双方进行了五次战争。

2、1991____ 年,中东和平会议终于在以土地换和平________ 的原则基础上举行,

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美国的华盛顿_____ 签署了巴勒斯坦首先在部分地区实现

自治的原则宣言,然而,不断发生的暴力冲突表明,人们所希望看到了和平出现于中东

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

(二)海湾战争:1991年1月,在安理会的支持下,以美国_____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了海湾战争。

(三)非接触性战争: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对南联盟发动了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了。

(四)伊拉克战争:发生于2003 年,是美国联合英国对伊拉克宣战。

巩固与检测:

1.2003年3月,美国绕过联合国,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发动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伊拉克战争爆发,这件事充分说明(B )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C、国际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D、和平和经济不可兼得

2.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毕竟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我们必须领导革命……建立一个按美国价值标准建立的世界新秩序。”原国务卿克里斯托夫说:“冷战的结束正在使美国的领导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这两段材料说明:(B )

A、世界局势呈现多样化趋势

B、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威胁着人类和平

C、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步入全盛时期

D、世界需要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新秩序

3.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轰炸,这一次所打出的幌子是(A)

A、种族清洗和人权问题

B、人道主义干涉

C、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

D、清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并未摆脱战争的阴影,特别是中东地区,政局更是动荡不安,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为了争夺巴勒斯坦主权问题,曾经几次将战火在此地区点燃?(B )

A、4次

B、5次

C、6次

D、7次

5、中东地区的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矛盾尖锐、冲突不断,是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根源,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A)

A巴勒斯坦主权问题B民族问题

C 宗教问题D西方大国干预

6.1999年,美国凭借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发动的一场非接触性战争是?

科索沃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 17、壶口瀑布 第一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导入: 毛主席曾说:“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李白曾在黄河壶口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壶口,两岸石壁峭立,河口狭如壶口,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泻而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它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2、作者简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3.资料链接。 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古已闻名,《水经注》载:“禹治水,壶口始。”明代有位诗人《壶口》一诗赞道:“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双腾虬浅直冲斗,三鼓鲸鳞敢负舟。”明代陈维藩在《壶口秋风》诗中描写到“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黄河西出昆仑,源远流长。雄伟多姿的龙门、世称“九河之蹬”的孟门山(位于龙门与壶口之间)与四时迷雾的壶口瀑布最为壮观,号称黄河三绝。壶口瀑布更以它气吞山河之势、声绝九霄之壮著称于世。 二、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合作探究 1.给加点字注音。 轧.钢()轧.账()倾轧.()迂.回()推推搡搡.() 霎.时()刹.那()潺.潺()寒噤.()怒不可遏.() 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噤若寒蝉:弥漫: 【整体感知】 3.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4.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 【自主质疑】 5.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我还有哪些内容不太理解?请写下你的困惑。 我的发现: 我的疑点: 四、精讲点拨 再读课文,深层探究。 4.作者在描写雨季和枯水期的壶口瀑布时,分别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 【品味体悟】 6.仔细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②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五、学生小结 六、达标测试 七、布置作业: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和平与发展第17课 干戈不息北师大版复习巩固二十五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7课干戈不息北 师大版复习巩固二十五 第1题【单选题】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请指出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图所反映的现象最能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C、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趋向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过程中,民用客机、超级运输机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极大地减少了旅行和运输的时间,降低了成本,磁悬浮列车等新型高速列车、跨海铁路和海底隧道也相继问世,人和货物可以借助多种快捷便利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之间流动,世界更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上述材料反映出促进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因素是( ) A、运输技术 B、通讯技术 C、航天技术 D、原子能技术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在评述经济全球化时说:“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里的“不合理和荒唐”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 ) A、容易加剧不公平国际竞争,加剧贫富分化 B、使发展中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殖民地 C、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 D、会造成新的国际冲突,引发世界大战 【答案】: 【解析】:

17课导学案(教师)

《有趣的生命时钟》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生字,理解“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段。 3.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生物节律现象、特性以及生物节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多彩的生物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愿望。 4.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的方法,领悟课文中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 5.会用关联词“不仅……而且……”“除……还有……”“不是……而是……”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节律现象、特性的内容;揣摩课文表达顺序,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设疑。提问:在一幅海边招潮蟹图上添画一个钟面,你不觉得奇怪吗?对此你有什么猜想? 2.揭示课题。招潮蟹和时钟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了解。(板书课题:17.有趣的生命时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三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相关内容。 一读(放声读),读准音、读顺句,不好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二读(小声读),思考: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 三读(默读),边读边想,看看阅读中有哪些问题不太明白,准备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2.检查自读情况,交流自学成果。 (1) 出示生词: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指名读、齐读。出示带生词的句子,逐句指名读;抓“焕”字理解“精神焕发”,联系句子说说在文中的意思;说出自己对“盗窃”的理解;看图理解“大螯”。 (2)指名说说不好读的地方,指导学生练习读正确、读顺畅。 (3)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是生命时钟?指名结合课文内容交流,不做深入讨论。 (4)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物时钟?教师相机点拨:第1段抓总结概述句,第2段抓过渡句,第3~5段抓总起句(中心句)。在学生交流中,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各种构段方式。 (5)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老师梳理归结,用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三、结合资料,阅读第1段 1.同学们觉得“节律”不太好理解。请大家读读第1段,联系课文,揣测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指名交流后,请学生查查词典,说说词典上的意思。再请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生物节律。小结:生物节律是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种近似钟的机构,它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调节本身生理活动,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和结束。我们也俗称“生物钟”。 2.生物节律有两个关键词:时间、活动。再读第1段,列出课文所述动物、植物的活动时间表,想想作者是怎样说明什么是生物时钟的?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导学案及答案

17、《奇妙的克隆》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培养严谨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培养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习惯。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搜集作者及关于克隆知识的资料。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繁衍.()囊.胚期()蟾蜍 ..()蝌.蚪()鄞.县()性腺.()胰蛋白酶.()分泌.()濒.临()孵.化()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繁衍:濒临: 神通广大:拍案叫绝: 相安无事:难能可贵: 课堂探究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课文的有关介绍,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3、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 (4、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5、“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6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 当堂检测 一、辩论会 克隆猴的成功意味着克隆人本身没有技术障碍,于是就有一位法国女科学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大胆的提出了克隆人的设想,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我们来一场小辩论好不好?注意辩论的要求。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语言要简明扼要,要针锋相对。 二、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分泌(mì) 渗透(sèn) 胚胎(pēi) B.两栖(xī) 乳腺(xiàn) 哺乳(bǔ) C.脊椎(jǐ) 爪蟾(chán) 濒临(bīn) D.草莓(méi) 繁衍(yǎn) 匍匐茎(jìng)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这里指想象,假想)

第17课 干戈不息导学案

第17课干戈不息导学案 课型:新课执笔:九年历史组审核:历史组时间:2013-3-21、 【学习目标】: 1、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2、掌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危机和科索沃战争及其影响,。 重点:科索沃战争 【学习流程】: 一、自学与交流: (一)和平路漫漫: 1、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中东地区的 _____ 民族和______ 民族矛盾尖锐。民族问 题、宗教问题也是阿以矛盾的重要根源。____ 、____ 、____ 等国的干预,使巴以问题更加错综复杂。1948年至1982年,阿以双方进行了五次战争。 2、____ 年,中东和平会议终于在________ 的原则基础上举行,1993年,以色列和 巴勒斯坦在美国的_____ 签署了巴勒斯坦首先在部分地区实现自治的原则宣言,然而,不断发生的暴力冲突表明,人们所希望看到了和平出现于中东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二)海湾战争:1991年1月,在安理会的支持下,以_____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了海湾战争。 (三)非接触性战争: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对南联盟发动了空中打击。战争爆发了。 (四)伊拉克战争:发生于年,是联合对伊拉克宣战。 二、展示与质疑: 三、点拨与归纳: 和平路漫漫 海湾战争 非接触性战争 伊拉克战争 教学反思: 四、巩固与检测: 1.2003年3月,美国绕过联合国,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发动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伊拉克战争爆发,这件事充分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C、国际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D、和平和经济不可兼得 2.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毕竟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我们必须领导革命……建立一个按美国价值标准建立的世界新秩序。”原国务卿克里斯托夫说:“冷战的结束正在使美国的领导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这两段材料说明:() A、世界局势呈现多样化趋势 B、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威胁着人类和平 C、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步入全盛时期 D、世界需要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新秩序 3.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轰炸,这一次所打出的幌子是() A、种族清洗和人权问题 B、人道主义干涉 C、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 D、清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并未摆脱战争的阴影,特别是中东地区,政局更是动荡不安,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为了争夺巴勒斯坦主权问题,曾经几次将战火在此地区点燃?() A、4次 B、5次 C、6次 D、7次 5、中东地区的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矛盾尖锐、冲突不断,是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根源,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 A巴勒斯坦主权问题B民族问题 C 宗教问题D西方大国干预 6\1999年,美国凭借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发动的一场非接触性战争是? 下一节课展示活动: 学习后记:

七年级历史第十七课导学案

第十七课君主集权的强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概括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等史实。 2、说出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 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说出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认识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 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自主学习: (一)、满洲的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学生阅读99-100页“导入框”及本目课文、插图等,作读书批注并思考回答: 1、努尔哈赤在历史上起了哪些作用? 2、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为什么叫作“后金”? 3、除了阿骨打之外,宋元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努尔哈赤和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4、皇太极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5、清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6、清朝为什么能够入主中原?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学生阅读100-101页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批注并思考回答: 1、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怎么设立?雍正帝和乾隆帝怎样调整中央政权机构? 2、联系102页“自由阅读卡·沈阳故宫”和100页插图(乾清宫、军机处),说说中央政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3、清政府怎样从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4、根据101页“动脑筋”:“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描绘的情境有什么问题吗? 5、文字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6、温故知新:列举秦、汉、明、清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三)、组内讨论: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的措施有哪些利弊?(提示:从正反方面分析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措施的利弊;君主集权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利,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干戈不息》教案_4

第17课《干戈不息》 课标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五次中东战争的主要情况和巴以和谈的主要过程,分析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理解中东问题错综复杂的原因。 了解科索沃战争,阐释科索沃战争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知道海湾战争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使用世界地图(中东地图找出中东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联系古代历史,了解在这些地区爆发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史地结合、读图学史、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收集、运用时事资料,学会用历史的知识、观点、能力来观察分析时事问题,培养关心时事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分析中东、海湾、科索沃等局部战争,使学生体会到战争是对人类和平的巨大威胁,感受到霸权主义是不得人心的,认识到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五次中东战争的主要情况,巴以和谈主要进程,科索沃战争主要经过。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主要原因。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教学设想 导入新课: 二战结束以后,没有再发生世界大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局部战争始终没有停止。中东地区是战后至今最为动荡的地区之一。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和平路漫漫巴勒斯坦问题 1、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展示中东地图,并介绍中东的地理、历史概念及中东地区的特点:欧亚非三洲交接、民族

问题、宗教矛盾、资源问题。(教师讲述为主,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置问题,采取对话式教学,使学生渐进的形成认识。) 2、五次中东战争 中东地区的动荡突出表现为,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在这一地区先后发生了五次大规模战争,其他小的战事难计其数。(引导学生看P128材料,具体了解五次中东战争的经过。) 五次中东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看课文和材料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归纳中东战争的主要原因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争端、大国干预。由此学生可以初步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哪些?(建议课前让学生收集报纸、网络或电视上关于巴以冲突的报道,教师也可从网络上收集一些关于巴勒斯坦地区人民生活状况的材料提供给学生。后果中最重要的是巴以双方长期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3、巴以和平进程 对巴以和平进程作出过贡献的人物有哪些?他们对解决中东问题做出了哪些努力? 中东和平的初步成果是什么?有没有实现巴勒斯坦地区的持久和平?(由学生在阅读课文和联系现实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回答。) 学生讨论:你认为怎样才能有效推进中东地区和平进程,尽快实现中东和平?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拟订出一些切口较小、内容具体的讨论题目。如:中东地区的地理特点是中东战争频仍的根本原因吗? 中东地区内部对实现该地区和平存在哪些障碍? 就国际方面而言,实现中东地区和平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二、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 考虑这两场战争发生在同一地区,事件上有紧密的因果关系,所以把两目合并教学。鉴于这两目都是小字,在教学中考虑主要由学生自读,也可播放一些录像片段,教师可以列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帮助学生认清历史事实,形成历史知识结构。问题如下: 1、海湾战争为什么会爆发?(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原因需要教师做一些铺垫性的讲述。) 2、在海湾危机的解决中联合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美国为什么要发动伊拉克战争? 4、联系目前的伊拉克局势,你认为,单靠美国能解决伊拉克目前的混乱局面吗? (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引导中逐步认识到,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霸权仍然存在,联合国作用日益重要,“多极”对世界局势日益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导学案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主备人:刘美善总课时:审核:课题: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学习目标1.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 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疑问与笔记t 教学内容 一、课前回顾 ※温故知新:明朝前期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哪些? 二、预习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和目的 ⑴条件:明朝前期,国力; ⑵目的:①扩大明朝的; ②加强与的联系。 2、概况 ⑴时间:1405—1433年; ⑵次数:先后次; ⑶航海规模(第一次):人多,船艘; ⑷到达范围:到过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沿岸。 3、意义和影响 ⑴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和; ⑵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 ⑶是世界史上的空前壮举; ⑷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及其危害 ⑴倭寇:明朝初年,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 ⑵、危害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脏。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遭到巨大损失。 2、戚继光抗倭 ⑴戚继光抗倭的经过: ①16世纪中叶,戚继光受命组织抗; ②戚继光组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开赴台州抗倭; ③荡平境内的倭寇; ④赴福建、广东和共同作战,取得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⑵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②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 ④戚继光具有卓越的才能。 ⑶评价戚继光;戚继光是一位英雄。 二、展现提升 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另有,电影电视剧《戚继光》上映联播。 四、梳理巩固:『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想一想,戚家军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崇敬? 五、达标检测 1.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的皇帝是() 三一学校_七__年级___历史__学科导学案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导学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 2.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史实,知道满洲的兴起和入主中原。 【重点难点】 重点:明朝的灭亡。 难点:明朝灭亡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1.讨论明末农民起义顺利进军的原因和失败的原因? 2.李自成起义军最大的功绩是什么?如何评价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 【当堂达标】 1.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陕北的原因是() ①连年发生大旱②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③官府不顾民众死活④宦官专权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他从小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长大后,他足智多谋,武艺超群;他经过三十多年征战,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他是() A.铁木真 B.阿保机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3.驻守重镇山海关,明朝灭亡后降清,并引清兵入关的明军将领是()

A.李自成 B.吴三桂 C.多尔衮 D.吴应熊 4.决定李自成成败的关键性战役是() A.山海关战役 B.台州战役 C.澶州之战 D.郾城大捷 5.建立清朝的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帝 D.乾隆帝 6.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 A.崇祯帝 B.明神宗 C.朱元璋 D.朱棣 7.阅读材料: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回答问题:(1)上述材料中的“闯王”是谁?他有什么功绩? (2)他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什么口号?起义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略。 【合作探究】 1.顺利进军的原因:明末农民战争最典型的战术是流动作战,具有优越性,起义军时分时合,神出鬼没,使明军疲于奔命。明军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因为军政腐败,军队没有战斗力,且分兵作战,常常失败,起义军军纪严明,战斗力较强,与明军形成鲜明对比。 失败原因:同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明末农民起义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进入北京后,军事首领滋长了腐化思想,政治上处理不当,军队纪律松弛,战斗力下降,在明清军队进攻下功败垂成。 2.最大的功绩是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评价:明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打击了清朝,在中国农民。起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遏制了土地高度集中的发展,起义中提出均田口号,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当堂达标】 1.A 2.C 3.B 4.A 5.B 6.A 7.(1)李自成;1643年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 (2)均田免赋;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与清军夹击李自成起义军。

统编(2020年秋季版)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猫》导学案新人教版部编

26.《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学习重点】 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自主预习案】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诅骂()怅然()怂恿()()蜷伏()一缕() 2、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B、预警:预备警察。 C、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D、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3、本文选自(__ ),作者(__ ),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 4、快速阅读,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部分,找出每部分的起止段落,并写出段落大意。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 课前30秒视频(漂亮、可爱的猫)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从郑振铎的小说《猫》中,来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 养猫诚然有乐,可是悲从何来呢? 二、理解感知。 1学生朗读,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2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猫。” 3“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归纳,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结构:设疑、讨论——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4小结、板块过渡: 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而活现的猫跃然纸上。“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泻”,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三、品味 1学生朗读,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2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体味到。” 师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3重点品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1)指名读。 (2)朗读指导:为了读出“我”的难过、后悔、自责之情,本段的朗读在语速语调上要有讲究;语速由舒缓而稍微加快,语调由低沉到略有升高。 (3)学生齐读。 (4)品味语言。 A“我”为什么暴怒,挥舞大棒虐待可怜猫? B我根据什么迹象断定它咬死了“我”的芙蓉鸟? C“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我”的证据确凿吗? D可怜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E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含答案)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原因和意义 2.知道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史实 3.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学习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学习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 __________,恢复中国安理会_______________的席位。 2.20世纪年代初,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1)1971年,__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2)1972年,_________访华,会见了_________,并与________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并发表了《_____________》。(3)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5.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的基础上, 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6.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的外交布局。 7.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稳定与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 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 归纳中美关系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正常化的?

三、练习巩固 1.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及友好合作 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D.中国的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 2.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采取的政策有() ①封锁②禁运③包围④威胁⑤武装进攻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3.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中国重返联合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图中两位巨人的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这“两位巨人” 是() A.基辛格和周恩来 B.尼克松和周恩来 C.卡特和周恩来 D.杜勒斯和周恩来 5.21世纪的第一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上海 B.北京 C.西雅图 D.清迈 6.我国现已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你能列举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会议的相关事例吗? 四、课后反思

17课导学案

智慧表现在下一次该怎么做,美德则表现在行为本身。——约翰逊 第17课 智取生辰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巩固小说的有关知识: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 2. 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能力目标 1.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 学习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名著,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杨志的思想性格。 2.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 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 [学法指导] 1. 问题导读法: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提问,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 2. 妙点寻踪法:在默读中圈点批注,让学生寻找文章构思或写作巧妙之处。 [知识链接] 杨志是北宋名将金刀杨继业后人,但他本人只是朝廷的一个制使,官职很小。 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 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林冲来到梁山,王伦不容,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状”杀一人上山。不想正巧碰见青面兽杨志,两人拔刀大战三十余回,不分胜负。原来杨志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逃避。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杨志在东京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为梁中书护送生辰纲去东京,又被晁盖等所劫。杨志无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杀了邓龙,做了山寨之主。后归了梁山泊。 杨志的故事在《水浒传》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杀死泼皮牛二),得官,失陷生辰纲。杨志故事是把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之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权贵高俅那里,杨 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 _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_______________ 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转移路线:江西瑞金一一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一一渡过湘江一一进军贵州一一强渡乌江一一攻克遵义。 遵义会议:①召开:年1月在遵义召开。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 的军事最高指挥权。③意义:会议确立了以 ________ 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__________ 的标志。 知识点2 过雪山草地 经过:遵义会议一一四渡 ___________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一一渡过_________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________ ――翻雪山一一过草地。 知识点3 红军胜利会师陕 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_________________ 会师。1936年10 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___________ 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意义:粉碎了 ___________________ 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 命_________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______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基础过关】 知识点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 .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 A .北伐战争 B .红军长征C.秋收起义 D .武昌起义 2 ?如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如果要求你 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A. 1933 年 10 月 B. 1934 年 10 月 C. 1935 年 10 月 D . 1936 年 10 月 3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 ?博古 B ?陈独秀C.毛泽东 D ?邓小平

17课导学案

胶南五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学案命题人;董雪雪审核人:封志霞使用时间:2014年10月21号二次批阅时间:班级:姓名: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及其特点;理解文学作品与个人经 历、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材料中归纳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用唯物主义方法分 析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 世界观与人生观。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 1、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 (1)、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是欧洲革命和改革的年代。 (2)、革命或改革的社会现实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这种对现实的_____反应到文学领域,浪漫主义文学兴起。 2、成就: (1)、拜伦 ①拜伦是浪漫主义诗人。 ②代表作品:《》(“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追求个 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被人们称为“英雄”。 《》(未完成、“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③特色:辛辣的讽刺现实社会,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 (2)雪莱及其代表作品 ①雪莱:英国的诗人。 ②代表作品:《》(“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③特色:对未来充满幻想和憧憬,乐观主义精神 3、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及其影响: 特点: ⑴在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着的追寻。 ⑵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影响: (1)积极:对下层劳动群众寄予同情、极富感召力、给人鼓舞。 (2)局限:用人道主义的道德感化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贫富分化、金钱至上,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17课 寻找时传祥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第17课寻找时传祥 【导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写作背景,学会“对比”的思考方法。 2.结合文章内容,深入理解文章,挖掘其深邃的思想和重大的主题。 3.向时传祥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课时计划】 2课时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深悟文本”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许许多多的劳动者为新时期中国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大多数人不为人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耕耘。曾经,有这样一位老人,为了城市的整洁,宁愿自己一个人脏。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内容,一起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老人——时传祥。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偌.大(ruò) 诚挚.(zhì) 黯.然(àn) 糠.饼子(kāng) 老茧.(jiǎn) 糟蹋.(tà) (2)词义 黯然:情绪低落的样子。 漠然:冷淡,不关心的样子。 污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名声;玷污。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记得很清楚,如同新发生的一样。 人海茫茫:形容人很多,人群像海洋一样宽广、无边际。 人事沧桑:比喻经历了许多人间世事的变化。 2.作者名片 孙德宏,辽宁盖县人,1962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现任《工人日报》编委、一版主编。著

17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17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能力目标: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3、情感目标: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重点 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难点 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预习导引 一、认真读文 二、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注音。 虚妄墨守不攻自破辨伪去妄 三、解释词语: 不攻自破: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辨伪去妄:对一些事物)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留下真的)去除虚假的 腐草为萤:腐草能化为萤火虫是传统说法。 四、作家作品介绍: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因此特别喜欢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二、检查预习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布置阅读思考题 思考题一:文章的论点是什么?总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思考题二:分论点是什么?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分论点与总论点有何联系? 思考题三: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思考题四:文章用了哪些议论方法? (此环节指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二)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合作探究,考虑思考题的回答(学生通过交流讨论领会作者的观点,这一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自由解读文本,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以平等对话的形式加入学生的学习讨论过程中。) (三)师生共同讨论并归纳 1.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分论点: 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之后,第3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先从消极方面进行论证,第6自然段再从积极方面进行论证。第6自然段首句是承上启下的递进复句,精当地概括了前后两个分论点:“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而前一方面的论述,又分为两层来论证中心论点:第3、第4自然段先说对传说要有怀疑精神,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这种证据有时又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而这种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亦即怀疑;第5自然段扩展开来,又提出“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小论点。这样,本文议论的内容从对于传说的怀疑,进而扩大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意义,进而转到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作用,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做了全面而精当的阐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 记承天寺夜游 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

17.记承天寺夜游 ●重点:掌握常用文言词语,说出课文大意。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学习使用借景抒情的方法。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人名)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2.查阅资料,补充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藻荇交横.(héng) 怀民亦未寝.(qǐn) 遂.至承天寺(suì) 盖竹柏.影也(bǎi) 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欣然 ..起行(高兴的样子) (2)念.无与乐者(思考、想到) (3)月色入户.(门) (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5)怀民亦未寝.(睡) (6)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 5.参照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 6.初读课文,完成下表。

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动物笑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2.欣赏精彩语段,体会幽默特点。 3.体会主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自主学习 1.作家作品 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学家、动物心理学家、鸟类学家,是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他于1903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并就读当地的大学,主攻医学和生物;1933年获得博士学位。很快,劳伦兹在雁鹅及穴乌方面的研究扬名国际;1937年维也纳大学聘请他教授比较生理学及动物心理学。 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劳伦兹说明:“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这事我也会,虽然我比不上所罗门王,能够和所有的动物交谈,而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这点我承认,但是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 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温驯.( ) 脚链.( ) 鹦鹉 ( ) ùn liàn yīng wǔ .. ( ) ài iáng púfú 障碍.( ) 滑翔.( ) 匍匐 .. 嗔.怪( ) 小凫.( ) 麝.香鸭( ) chēn fúshè 羞怯.( ) 孵.化( ) 清晰.( ) qièfūī 3. 根据句意写出相应的词语。 (1)索取,需求。( ) 需索 (2)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 神采奕奕 (3)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 怪诞不经 (4)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 大相径庭 4.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合作探究 一、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 2.“逗笑”“荒诞不经”“疯子”这位动物观察者会有怎样奇怪的行为?找一找作者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描述的四个有趣的场景。 二、精读语段,品味语言 1.作者对小水鸭的刻画极其传神,找出你喜欢的语句,细读品味。 “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2.“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这句有趣的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3.为了研究不同动物的行为,作者有些做法“怪诞不经”,惹人发笑,找出一些富有喜感的描写语词加以赏析。 “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至于那些小鸭子,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 三、思考主旨,感悟思想 1.浏览课文,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处的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