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的整理与复习是九年义务教育西师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24页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次课是对这一部分内容的一个小结,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是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的根据,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2)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实践操作的学习方法,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达到复习提高的目的。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复习巩固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及字母表示公式,能够在看到一个算式找到它与运算定律的联系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及理解力,同时提高学生解答简便运算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能将公式灵活运用到解题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重点、难点

重点:复习乘除法的关系,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计算,确定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精心设计诱导学生思考、比较、归纳,鼓励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我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6)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课前让学生出口算题,让全班同学做。

(教师出题):4×25,8×125,8×25,4+25。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利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身心放松,全情投入,从学生所熟悉的题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复习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索,整理归纳

让学生先回顾、梳理、反思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讨论交流本单元自已学到了那些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表。

(出示为每组设计好的表格)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内容。

(老师提示:不要求全面,不是把全部内容都要写一来,整理出一个内容也

可以,但要举出例子,我们全班同学的结论汇聚到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教师巡视。并进行引导。

小组1:总结出: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

师:谁还有补充?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

并补充: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让学生完成教材24页第1、2题。

问:谁能说说你的答案?并告诉大家自己是怎么想的?

老师强调:找准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对乘除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进行检验。让学生边总结边练习。

小组2:乘法的交换律(a×b =b×a,或者a×b×c =a×c×b)并让学生把自己举的例子展示给大家看看?

师:谁还有补充?让学生再次交流。

小组3:乘法的结合律:(a×b)×c =a×(b×c)也让学生把自己举的例子展示给大家看看?

师:谁还有补充?(可让学生用文字再描述一次)

小组4:乘法的分配律:(a +b)×c=a×c +b×c

a×c +b×c =(a +b)×c

还可以推广到:(a -b)×c =a×c - b×c;a×c -b×c =(a -b)×c

让学生把自己举的例子展示给大家看看?

老师引导并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自己在做题时应该怎样做:教师提示,让学生总结。

得出(先要认真观察题,其次要认真思考用什么方法,最后开始做题。一、看;二、想;三、做。)

让学生完成教材24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的同时请学生给大家讲。然后同学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整理复习。】(三)深化整理,巩固练习

25×37×4 8×27×125 72×35+28×35

25×(40-3)42×102 57×99

老师强调: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知道了灵活的掌握好运算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简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运算速度。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起到加深和巩固的作用;二是注重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通过回忆本单元知识,同学们还反思了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与问题,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同学们,你新的收获能与大家分享一下吗?(让学生课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设计意图:一、让学生再次回顾复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二、一节课最后总结是很必要的,主要总结思路是:自己学了什么?帮助学生梳理所整理的知

识。三是、做到了课内向课外延伸。】

(五)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直观明了,便于学生整理学习。

最后是我说课的反思总结:

纵观全课设计,我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复习整理,体会到整理知识的好处,感受到简算的优越性,使本节课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算法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小数的简算打下基础。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4、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二)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用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用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用字母表示:a-0= a 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用字母表示:a×0= 0 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用字母表示:0÷a(a≠0)= 0 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一)乘除法的关系 1、被除数÷除法=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2、除法和乘法互为逆运算。 3、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除数能整除被除数

(二)加法运算定律: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公式: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公式:(a+b) +c=a+(b+c) (三)乘法运算定律: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公式:a×b=b×a 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公式:(a×b)×c=a×(b×c) 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公式:(a+b)×c=a×c+b×c 或a×(b+c) =a×b+a×c 拓展:(a-b)×c=a×c-b×c 或a×(b-c) =a×b-a×c (四)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用字母表示:a-b-c=a—c-b (五)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用字母表示:a÷b÷c=a÷c÷b (六)探索规律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者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 2.一个因数扩大(或者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或者缩小)几倍,积就扩大两个因数扩大(或者缩小)倍数的乘积。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学校:班级:姓名: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四则混合运算 1、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⑴在没有括号的综合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⑵在没有括号的综合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⑶在有括号的综合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 1、乘除法的关系: ⑴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⑵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⑶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小于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⑷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注意:0不能作除数。 2、乘法运算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⑴两个数相乘,交换这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数,那么乘法交换律可以表示为:a×b=b×a。 ⑵3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3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1个数,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那么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b)×c=a×(b×c)。 ⑶除法的运算性质可以表示为:a÷b÷c=a÷(b×c)。 ⑷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那么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a+b)×c=a×c+b×c。 三确定位置 1、⑴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通常是以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通常是以观察者的角度从近往远数。 ⑵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是用两个数加小括号表示,将点所在的列数写前,行数写后,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用逗号隔开。 ⑶如果两个数对的第一个数相同,那么这两个数对分别表示的两个点的位置在同一列。如果两个数对的第二个数相同,那么这两个数对分别表示的两个点的位置在同一行。 四三角形 1、⑴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有3条边,3个内角,3个顶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且不易变形。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画对边的垂线,这个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底与它对应的高互相垂直。因为三角形有3个顶点,过每个顶点都可以画对边的高,所以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3条高。 ⑵当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小于或等于最长的那条线段时,这3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当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大于最长的那条线段时,这3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根据两点之间,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单元试卷及答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测试卷(A) (时间:70分钟总分:100分) 一、我会填(每空1分,第5题第2个空2分,共20分) 1.()、()、()、()统称为四则运算。 2.计算25÷5×6和36+15-28计算时,计算的顺序都是按从()往()进行的。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法,再算()法。 4.计算15×4-36÷3的步骤是:第一步,计算(),求();同时计算(),求()。第二步,计算积-(),求()。 5.要使算式470-420÷5的计算顺序为先算减法,应该使用(),算式改为:()。 6. 在含有两种括号的算式里,运算的顺序是先算(),再算(),最后算()。 二、我会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2.18×5+(36 - 12 )去掉括号后,结果不变。() 3.49×[(15+13)÷4]的运算顺序是先乘,再除,最后加。() 4.算式5÷0没有商,算式0÷0有无数个商。() 5.四则运算中,列综合算式都要用到括号。() 三、我会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A.(900-224)÷4=169 B.900÷4-224=1 C.900-224÷4=844 D.(900-224)÷4=194 2.252加70除以14的商,和是多少?() A.(252+70)÷14=23 B.252+70÷14=23 C.252+70÷14=257 D.252÷14+70=88 3.120减15乘6的积,差是多少?() A.120-15×6=40 B.120-15×6=30 C.120-15×6=630 D.(120-15)×6=630 4.81加54的和再除以27,得多少?() A.81+54÷27=5 B.81÷27+54=57 C.81+54÷27=83 D.(81+54)÷27=5 5.576除以12的商再乘6。积是多少?() A.6×(576÷12)=288 B.576÷12×6=28 C.576÷(12×6)=8 D .576÷12÷6=48 四、我会算 1.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共10分) (32-32)×72×23= (13×5×0)÷7= 28+32÷8= 12-45÷5+3= 23×2-0×50= 42÷7÷6= [(48+32)÷5] ×0= 52-14×3= 76×(2-0)×5= 125×8= 2.递等式计算(每题3分,共18分) 5100-736÷4×25 (28+17)×(50+16)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3 18÷9×8 200-17×7 24×5+12 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 35×(107-79) 819÷(108-99) 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200-20×7。 教师: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 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 (2)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 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教师: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指导学生分析出右图的解答过程,在此基础上列出混合运算算式。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200-80÷4×7。 教师:从做灯笼这幅图的要求来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教师:就是说图中要求我们先算除,再算乘,最后算减。 教师边讲边板书:200-80③÷①4×7② 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指导学生对照黑板上复习时板书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思考,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确定这道题要先算80÷4×7,再根据“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确定要先算80÷4,再算乘法。 教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与刚才分析的图中的要求一致吗? 教师:说明这个算式列对了。 同学们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吗?(指示计算,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教师指导:每算一步,要把结果写在原来这步计算相应的位置,比如80÷4这一步的结果是20,这个结果要写在原来80÷4的这个位置上。 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 教师:多一步计算,顺序的分析和计算过程都要复杂一些了,但是有相同的地方吗?(着重发现确定计算顺序的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对了,前面掌握确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方法,在三步计算中也同样适用。 你能用你掌握的计算知识确定下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备课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三、确定位置 四、三角形 五、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八、统计 九、总复习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备课教案(2010年修订版) 一、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 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

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318÷9×8200-17×724×5+12 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35×(107-79)819÷(108-99) 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 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 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 算(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 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200-20×7。 教师: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 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 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 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教师: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指导学生分析出右图的解答过程,在此基础上列出混合运算算式。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第1课时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例1,课堂活动1,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没有括号的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想一想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然后计算在草稿本上。 25-15 +18 27÷9×6 100-15×6 200÷8+10 反馈时,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看计算是否正确。 小结: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四则混合运算。齐读。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1,不带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1)情境导入

元宵节快到了,同学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做大红灯笼,在做灯笼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数学问题,你们能帮他们解决吗? 出示例1的情境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要求还剩多少个,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200-20×7 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2)改变信息,理解题意 将上题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例1的对话框,题目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4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 观察题目,这道题与上题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3)列综合算式 要求还剩多少个没做?解题思路是什么呢?(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 怎样才能求出7天做的个数呢?(先求每天做多少个?再求7天做了多少个?) 要求还剩多少个没有做?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200-80÷4×7 (4)尝试解答 在200-80÷4×7这个算式中,按照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除法、乘法、减法) 为什么要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呢?(因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出每天做的个数,再算7天做的个数,最后才能求剩下的个数。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按照这样的运算顺序,请同学们用递等式计算在草稿本上。 请一学生板演在黑板上。 (5)反馈 教师讲评,提示没有参加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6)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相同? 小结: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只有两步运算,今天学习的有三步运算。教师揭

新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第1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例1,第2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习题引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想一想这几道题的运算顺 序是什么,然后计算在草稿本上。 25-15+18 27÷9×6 100-15×6 200÷8+10 学生反馈时,要求学生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看计算是否正确。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四则混合运算。 [点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学习基础,教师找准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1,不带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1)情境导入。 元宵节快到了,同学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做大红灯笼,在做灯笼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数学问题,你能帮他们解决吗? 出示例1的情境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灯笼没做?”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要求还剩多少个,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200-20×7)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 (2)改变信息,理解题意。 将上题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例1的对话框,题目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4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没做? 观察题目,这道题与上题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3)列综合算式。 要求还剩多少个没做,解题思路是什么呢?(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

最新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从班级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没有人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掌握学习的内容。能跟上的学生,上课时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有的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个别学生是老师怎么教也不会。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确定位置;三角形;小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均数;总复习和三个综合与实践(制订乡村旅游计划;防灾小常识;我们长高了)。其中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小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1、一共要做200个灯笼,4天做了80 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没做 2、狮子今年28岁,大象今年的岁数比狮子的3倍小25 岁,大象比狮子大多少岁 3、师徒两人工作147个零件。徒弟每时做12个,师傅每时做18个。师傅做27 个后,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才能完成任务 4、剑兰花每支18 元,水仙花每支85 元,李阿姨买8 支剑兰花和 1 盆水仙花。付出250 元,应找回多少元 5、一条跑道长60 米,我每次跑7 个来回,我每次跑多少米 6、小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900 米,平时走12 分。一天他有急事,平均每分比平时多走15 米,这天小强用多少分从家走到学校 7、胜利小学四年级有25个小组,每组 4 人。 (1)如果每人植树8 棵,一共植树多少棵 (2)如果四年级共植树900 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8、某公园:成人票40 元/人;儿童票半价。两种票各买14 张。一共需要多少钱 9、每张桌子65 元,每把椅子35 元。够买40 套桌椅要多少元 10、冰冰冷饮部的牛奶雪糕:批发60元/箱,零售3元/支。李阿姨批发3箱牛奶雪糕,每箱30 支。如果按零售价全部卖完,可以赚多少钱 11 、余刚和苗苗约定同时从自己家出发去少年文化宫。余刚每分走75 米,苗苗每分走60 米。经过 5 分两 人正好在少年文化宫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1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车站出发,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甲车每小时行45 千米,乙车每时行52 千米, 两车开出 3 时后相距多少千米 13、甲、乙两个工程队修复一段510米长的公路,甲队每天修45米,乙队每天修40 米。两队同时各从一端开工。8 天能否修复这段公路 14、两辆货车运化肥,小货车每次载重3吨,大货车每次载重6吨。如果两辆车都运了24 次,共运化肥多 少吨 15、少先队员植树,第一组平均每人植树11 棵,第二组平均每人植树13 棵。如果两个组都有10 人,第二 组比第一组多植树多少棵 16、一辆客车以每时40千米的速度从汇东车站早上6时出发,一辆小轿车以每时80 千米的速度从双凤车站早上8 时出发。两车中午12 时相遇,汇东车站和双凤车站相距多少千米 17、王兰有158 元,李丹有126 元,她们各买了一个价格相同的包。她们两个的钱合在一起刚好可以买两个。李丹应还王兰多少钱 18、兰兰和亮亮要完成297 张图片的设计任务。兰兰每天能设计15 张图片,亮亮每天能设计18 张图片。他们10 天后能完成任务吗 19、两辆货车同时从一个商场出发,向背而行。一辆车每时行42 千米,另一辆车每时行48 千米。经过多 少时间,两车相距270 千米 20、爷爷奶奶今年估计能收200 千克梨,还养了23只母鸡,一只母鸡一年约产蛋8 千克。爸爸每月给他们 300 元赡养费。如果鸡蛋每千克8 元,梨每千克 5 元的售价计算,预算爷爷奶奶今年的收入是多少 21、用 1 根长30 厘米的细铁丝围成三角形。 (1)如果围成 1 个等边三角形铁框,它的一条边长是多少厘米 (2)如果围成 1 个底边长是8 厘米的等腰三角形铁框,它的一条腰长是多少厘米 (3)能围成一个两条边长分别是16 厘米和9 厘米的三角形铁框吗 22、1 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是 5 厘米,另一条边是 4 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3、100 千克小麦能加工75 千克面粉。 1 千克小麦能加工多少千克的面粉 24、如果把10 万张相同的宣传卡片一张一张的相连成“长龙” ,你知道这条长龙能排多远吗(一张卡片的长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经典练习题

第四讲小数除法(1) [知识点] 基本知识: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子,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乘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a×b) ×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a±b) ×c=a×c±b×c 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性质:a÷b÷c=a÷(b×c) 注:除法没有分配律。 一、填空题。 1、两个因数的积是0.45,其中的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 2、在3.333 3、7.8484……、5.9090……、3.1415926……中,有()个循环小数,有()个无限小数,有()个有限小数。 3、20÷3的商用简便方法记作(),精确到百分位是()。 4、在里填上“< = >”。 1.377÷0.99 1.377 2.85÷0.6 2.85×0.6 1.377÷1.9 1.377 3.76×0.8 0.8×3.76 5、用148.8元买了12支相同的钢笔,每支钢笔()元。 6、两个数相除的商是87.9,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20倍,那么所得的商是()。 7、面粉每千克2.45元,买3.5千克面粉应付()元,49元钱能买()千克面粉。 8、已知912÷24=38,那么9.12÷0.24=(),0.912÷2.4=()。 二、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2.5—0.25)×0.8 0.86×15.7—0.86×14.7 14—7.32—2.68 2.64+8.67+7.36+11.33 2.31×1.2×0.5 (2.5—0.25)×0.4

最新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四则运算 (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二)、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一)、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 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 (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注意:0不能作除数。 (4))整除:a÷b(b≠0)=c则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二)、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先将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五)、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缩小(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积扩大m×n倍; 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积缩小m×n倍; (六)、解决问题: 1、相遇问题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修订)

西师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宜宾市叙州区高场镇小学校:宋朝均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第二级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二、关于“0”的运算 5.“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 错误 6.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7.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9.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10.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一、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商= 被除数÷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 + 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 1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和乘法的互为逆运算 注意:0不能作除数。

二、乘法运算律 14.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15.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先将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16.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a×c-b×c=(a-b)×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7.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18.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9.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 20.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五、积的变化规律 21. 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积不变。 22. 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23. 一个因数乘m,另一个因数乘n,积乘(m×n); 一个因数除以m,另一个因数除以n,积除以(m×n); (六)解决问题: 24.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完整版)新教材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中带有括号的,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 5、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6、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7、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8、(0)不能做除数。 9、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我们就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如6÷2=3,就是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注意:整除要求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没有余数,任意一个为小数或分数都不是整除。在用整除描述6÷2=3时,是被除数6能被除数2整除,或除数2能整除被除数6。 10、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a×b =b×a 11、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乘积不变。 字母表达是: (a+b) ×c =a×c+b×c 13、积变化的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两个因数都扩大(缩小),积也扩大(缩小) ,两个因数扩大(缩小) 倍数的乘积就是积扩大(缩小) 的倍数。 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14、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用小括号把两个数字括起来,中间用逗号隔开,如(6,5),前面的数字表示列,后面的数字表示行,点(6,5)表示第6列第5行。 15、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用力拉三角形时,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变,表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16、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对应的高和底互相垂直。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高和底。三角形有三条高。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318÷9×8200-17×724×5+12 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35×(107-79)819÷(108-99) 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 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 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200-20×7。 教师: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 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1、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二级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中同时出现两个括号,可以同时计算。 5、中括号必须在小括号外面,它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6、关于“ 0”的运算 : (1) 、 “ 0不”能做除 数; 字母表示: a ÷0 错误 ( 2)、一个数加上 0 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 a + 0= a ( 3 )、一个数减去 0 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 a - 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 ; 字母表示: a - a = 0 (5) 、一个数和 0 相乘,仍得 0;字母表示: a ×0= 0 (6) 、 0 除以任何非 0 的数,还得 0;字母表示: 0÷a= 0 7、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数 +加数 =和 和 - 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 减数 =差 减数 +差=被减数 被减数 - 差 =减数 因数×因数 = 积 一个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 =商 被除数 = 商×除数 除数 =被除数÷商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商×除数 +余数 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 8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9 、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首先看被除数、除数、商是否是整数,再看是否有余数。 10、乘法运算律 : 看到 25 想到: 25×4=100, 看到 125 想到: 125×8=1000。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 a × b=b × a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乘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 (a ×b) ×c=a ×(b ×c)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a+b) × c=a × c+b ×c 乘法分配律拓展: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这两个数,再把积相减,结果不变。 (a-b) ×c=a × c-b ×c 11 、减法简便运算: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 a - b -c =a -(b + c)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 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 a - b -c = a — c -b 12 、除法简便运算: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 a ÷ b ÷ c =a ÷(b ×c)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用字母表示: a ÷ b ÷ c =a ÷c ÷ b 13 、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缩小(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 个因数缩小 ( 扩大)几倍 另一个因数不变, 积也随着缩小 ( 或 扩大 ) 几倍。一个因数扩大 m 倍,另一个因数扩大 n ,积扩大 m × n 倍; 一个因数缩小 m 倍,另一个因数缩小 n ,积缩小 m × n 倍; 一个因数扩大(缩小) m 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扩大) n 倍, 积扩大或缩小 m ÷ n 倍。 14 、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缩小(扩大)几倍,除数扩大(缩小) 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缩小 ( 扩大)几倍,除数不变, 商也随着缩小 ( 或 扩大 ) 几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 ( 扩大)几倍 , 商也随着扩大 ( 或缩小 ) 几倍。 15、单价×数量 =总价 总价÷数量 =单价 总价÷单价 =数量 速度×时间 =路程 路程÷速度 =时间 路程÷时间 =速度 总路程 =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 =总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 =总路程÷相遇时间 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关于最多、最少的解决问题方法:问题求人数最少就先买价格贵的,问题求人数最多就先买价格便宜的。 16、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确定列一般是从左向右数,横排叫行,确定行一般是从下往上数;描述时,先说在第几列再说在第几 行,用数对表示是列在前,行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17、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位置不同。 18、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19、三角形的特性点: 3条边,3 个角; 3 个顶点。 20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小学数学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就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先小括号再中括号。 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 1.加法: 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3.乘法: 因数×因数=积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5.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6.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 b+a 加法结合律:(a+b)+c= a +(b +c) 减法的性质:a-b-c= a -(b +c) a -( b +c)= a-b-c 乘法交换律:a×b= b×a 乘法结合律:(a×b)×c= a ×(b×c) 乘法分配律:(a+b)×c= a ×c+b×c a ×c+b×c=(a+b)×c 第三单元确定位置 用两个数加小括号表示数对,列在前,行在后。 第四单元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2.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画对边的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是三角形的高,对边是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高与底互相垂直。三角形有三条底、三条高。 注意:作高使用虚线,并记住标直角符号。 3.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 4.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可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度。 第五单元小数 1.在测量和计算中,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通常可以用小数表示。 2.像0.7,0.45,0.107,…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就是小数。 小数的计数单位有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数位顺序表数学书P49,熟记默写。 读小数要注意: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从左到右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5.两个小数比大小,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就比百分位…… 6.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注意:位数不够,用“0”不足。 7.名数的改写: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通常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 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不稳定,容易变形。 2.过平行四边形一顶点,向对边画垂线,这点到垂足的线段是高。这条对边就是底。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上可以画无数条高,并且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底互相垂直。 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底。 梯形的高是与两底都垂直的线段。梯形有无数条高。 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七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低位算起。 第八单元平均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