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克与千克的认识(各种秤名称)

克与千克的认识(各种秤名称)

克与千克的认识(各种秤名称)
克与千克的认识(各种秤名称)

电子秤

身高体重秤

杆秤

电子秤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与千克教案

教案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了解起点 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课件呈现超市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多重?分别用什么做单位呢?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揭示课题。 二、实践体验,建立观念 (一)感知1克的质量 1、猜一猜 通过一袋牛奶糖18克,内装6颗,得知1颗奶糖是3克。每位学生拿出1颗掂一掂,感受3克牛奶糖有多重。在另一只手上放一枚2分硬币,与一颗牛奶糖的轻重比较,猜一猜这枚2分硬币可能有几克。(师:是不是一克呢?用秤来称验证) 认识各种秤,指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秤。 2、称一称。 (1)简单介绍电子秤,并引导克用字母g表示。 (2)用电子秤称一枚2分硬币,得知电子秤屏幕上显示还是“0”设疑激发学生思考,能用什么方法得到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称两枚硬币,称出“2克”由此得出2分硬币重1克。 3、掂一掂 闭眼感受一枚2分硬币(1克)的轻重,交流感受。 4、找一找 把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找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学生在物品盘中找一找并汇报。(如:一个钮扣、6个黄豆、2个花生米、两个回形针等)让学生介绍找到1克物品的方法,老师适时进行小结。为什么1克的黄豆个数多?而1克的花生米个数少呢?

5、小结 (二)感知比1克重的物品质量 1、盘子里除了有1克的物品,还有哪些物品呢?让学生估三种物品的质量,根据自己估计的质量,按从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列,再用电子秤分别称,验证估的结果,若有误修正排列情况,直到正确。(一个果冻、一个面包、一包茶叶) 2、掂一掂 从三种物品中,找到最重的物品(100克)组内轮流掂一掂,感受100克有多重。 (三)发现1千克和1000克的关系 1、算一算 一个物品100克。再逐个递增,计算出10个100克的总质量是1000克。(一起数到1000克) 2、称一称 指名学生拎一拎,再放在台秤上称,问:怎么台秤上显示的是数字“1”呢?启发学生发现台秤上的1指的是1千克。(简单介绍台秤)顺势介绍千克可用字母kg表示。 3、设疑激思 同样的10个物品数出来是1000克,而放在台秤上显示的是1千克,想一想:1千克和1000克有什么关系?它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 4、读一读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四)感知1千克物品的质量 1、小组活动 找大约1千克的物品:把找到的物品放到台秤上称;再轮流拎一拎感受1千克有多重。 2、代表汇报 介绍并展示本组找到的1千克物品是什么,说说自己拎1千克的感受。(例:2袋盐、5个苹果、一袋洗衣粉、一桶面条等) 3、拓展思维 1千克面条和装1千克的食品相比,哪个重些? 通过议一议,称一称得出结论:它们质量一样。由此说明:比较物体的轻重时,不能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本单元教育目标是: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课教学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

克. 3在测量和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 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西瓜一个(整千克的),苹果一个,盐两袋,西红柿每组1千克,糖每组1千克,硬币1个.课前调查表 一、认识千克和克 (一)生活了解 1、你调查了哪些物品的质量?(指名回答) 2、老师也调查了一些。(展示) 3、指导:我们调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国际上用g来表示克,用kg来表示千克。 (二)认识秤 1、说一说:拿出西瓜和梨?谁轻谁重?(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们用什么来称它们的质量?你们在哪见过什么样的秤。(指名回答) 3、认识各种秤(课件展示) (二)称西瓜和苹果

克和千克的认识(1)

克和千克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千克。 2.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并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3.知道怎样称量物体的方法。 4.在了解质量观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质量的意识。 四、教具准备 盘秤、天平、电子称、500克的盐、1千克的面条、2分硬币,教科书一本、100克大米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轻重 师:小朋友们,你喜欢去超市购物吗?老师也喜欢,昨天我在超市买了两样东西,(盐和面条)大家猜猜哪个更重?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看标签,用称称。 师:看来物品是有轻重的,我们把物体的轻重叫做物体的质量。 (二)理解称,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常见的盘秤 师:刚才说用称称,那你理解哪几种称呢?在哪见过? 2.介绍生活一些中常见的称。重点介绍上天平和盘秤。 师:它们都能够用来称物品的质量。 3.揭示课题 师: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有克和千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三)理解克,感受1克和几克的质量 1.(1个2分硬币)让学生掂一掂感受1克的质量。 师:知道1克有多重吗? 学生再掂一掂,感受1克的质量,有什么感受?(学生会说很轻) 2.说一说,你知道奈尔物品大约是1克。(乒乓球、药片、一片树叶.......) 3.掂一掂,载比较一下。分别掂一掂一支铅笔、一袋盐、感受几克、100克、500克的重量。较轻的物体我们用克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 4.掂一掂数学课本有多重?再称一称。(师演示)(1本数学书大约重150克) 5.简单介绍天平。称较轻的物品要用到一种成——天平。(拿给学生可观察) 6.我们现在超市最常见的事电子称,方便快捷。 (四)理解千克 1.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师:物体有轻有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吗? 1扎面条重就是1千克,也能够用1kg表示。 师:请同们用手掂一掂1扎面条,感受1千克有多重。你觉得1千克怎么样?(挺重)

二年级数学下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8 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指导】 本单元内容可分三层进行教学。 第一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使学生感受物品有轻重之分,知道物品有多重要用秤去称,从商品的包装标示可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要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第二层: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时可多为学生提供几种约重1克、1千克的物品,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为了和国际接轨,向学生介绍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可以用“g”来表示,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约是1克、1千克的物品,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 第三层:为学生提供称量的机会,介绍一些常用的秤,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一些常见秤的数值,巩固实际测量经验及质量观念。 本单元的教学必须从生活中来,在操作中巩固,在实际应用中掌握。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3课时 1.克和千克的认识…………………………………………………………1课时 2.解决问题…………………………………………………………………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知识结构】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教材第101~103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一架天平、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几粒黄豆 学生:四人小组一袋食物(10克胡椒粉、100克方便面、50克薯条) 四人小组一个信封(一粒黄豆、1枚1角硬币、1颗牛肉糖、1个果冻)每人一枚2分的硬币和质量为1千克的实物 【情景导入】 介绍工具,引入课题 先让体重、身高有明显差距的两名同学在黑板前站一站。 师:看着他俩你们想说什么? 生:(小明比小刚高。)(小明比小刚重。) 师:小明比小刚高多少呢? 生:20厘米、15厘米、22厘米……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谁估计得最准呢? 生:用尺子量。(请学生来量,并出示结果为15厘米) 师:是呀,要知道小明比小刚高多少,我们可以用工具——尺子去量,要用到长度单位厘米,那要知道小明比小刚重多少,该怎么办?要用到什么单位呢? 生:用秤来称,要用到重量单位。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西宁市五四小学薛刚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p85-86 练习十八1、2、3题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有重的客观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于“克和千克”已经有所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感觉,动手操作让学生逐步感知克和千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出示主题图)前几天,这几位小朋友陪家长去超市买了一些物品,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6个苹果重1千克;一盒饼干重110克;一桶豆油重5千克;师:老师还调查收集了一些同样的数据:一盒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45克,小明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茶叶450克,一袋大米是10千克。(PPT出示)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受1克有多重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发的小正方体,用手掂一掂,感觉一下。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轻,非常轻,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2.6.1 克和千克认识 课型新授使用人 主备人修改人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85-P87例题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重点、难点: 1.建立克和千克质量观念。 2.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准备: 秤、2分硬币、盐、两个曲别针、两个胶囊、两袋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吧?如果老师和明明(本班比较弱小同学)玩跷跷板,会怎样呢?为什么? 2.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物体是有轻、有重。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轻,哪些物体重?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计量工具“秤”。 (1)我们身边物品都有质量。要准确地知道物体质量该怎么办? 生1: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净含量。 生2: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 (2)生活中有哪些秤呢?把你认识秤介绍给大家。(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各种秤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在不同方面用途?) 师出示挂图:台秤、电子秤、杆秤、盘秤、弹簧秤、健康秤 2.认识常用计量单位“千克”、“克”。 (1)测量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称物体质量要用到质量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质量单位吗?(生答)

(2)国际上通用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认识。(对于学生提到“斤”、“两”,告诉学生是我们生活中人们习惯说法。) 3.认识克。 (1)掂一掂 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盘称等计量物品质量仪器,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桌上带来物品有多重呢?(想) 师:同学们看!桌子上一枚2分硬币大约是1克,请你们小组中每个同学轮流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一克到底有多重。 师:感觉怎么样?(很轻) 师边说边板书:克用g表示。 (2)说一说 师:桌子上哪些物品你认为大约有一克?用手掂一掂,告诉大家。(两个曲别针、两个胶囊。) 小结:这些比较轻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做单位。 (3)找一找 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质量大约是1克?(自由发言) 5.认识千克 (1)现在你从桌上找一找比一克重是什么物品?用手掂一掂。(一本书、一袋盐……) ①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一袋盐有多重?(500克)感觉怎么样?(有些重) ②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两袋盐有多重?(1000克)感觉怎么样?(很重) 师边说边板书: 1000克。 ③你们拿桌子上一大袋子盐用手掂一掂有多重?(1kg). 师小结:同学们非常聪明。称较轻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物品,要用千克做单位,千克用kg表示。(师边说板书:千克——㎏) (2)掂一掂: 同学们刚才掂盐一袋是500克,两袋盐就是1千克。:请大家用一只手掂两小袋盐,另一只手掂一大袋盐。感受一下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一样重)。多少克是1千克呢? 生:1千克=1000克(生答师板书)。让学生大声读一遍。 (3)找一找: 师:1千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1公斤,也就是2斤。那么在你周围还能找到哪些物品质量大约也是1千克?(学生思考后自由回答) (4)拎一拎 请同学们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可能会把几个小组盐都收集起来拎一拎、也可能把书包称一称再拎一拎……) (5)说一说 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物品质量。(学生回答) 6.学生分组称物品。 我们桌子上有这么多物品,想不想知道有多重?首先看这个盘秤怎么用?物品放在正中间,1千克物品放上去,指针指向1,指针不到1,就说不到1千克;指针超过1,就说1千克多一些。 (1)小组合作来称一下桌子上你们带来物品。 现在听一下合作要求: ①先估一估你要称物品有多重,记录下来。 ②另一个同学用秤称一称看估计得准不准,实际到底有多重?记录下来。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重点、难点: 1.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教学准备: 秤、2分硬币、盐、两个曲别针、两个胶囊、两袋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吧?如果老师和明明(本班比较弱小的同学)玩跷跷板,会怎样呢?为什么?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体是有轻、有重的。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轻,哪些物体重?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计量工具“秤”。 (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有质量。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质量该怎么办? (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用秤来称。) 这两个方法都不错!

(2)生活中有哪些秤呢?把你认识的秤介绍给大家。(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师出示挂图:台秤、电子秤、杆秤、盘秤、弹簧秤、健康秤2.认识常用的计量单位“千克”、“克”。 (1)测量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称物体的质量要用到质量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质量单位吗?(生答) (2)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对于学生提到的“斤”、“两”,告诉学生是我们生活中人们习惯的说法。) 3.认识克。 (1)掂一掂 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盘称等计量物品质量的仪器,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桌上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呢?(想) 师:同学们看!桌子上一枚2分硬币大约是1克,请你们小组中每个同学轮流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一克到底有多重。 师:感觉怎么样?(很轻) 师边说边板书:克用g表示。 (2)说一说 师:桌子上哪些物品你认为大约有一克?用手掂一掂,告诉大家。(两个曲别针、两个胶囊。) 小结: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做单位。 (3)找一找

《克和千克》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克的认识教案 克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天平(自制天平)、两个苹果、一个梨(两个苹果一样重,梨比苹果重些()一个2分币、一些黄豆、15个图钉(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苹果,一个梨和一个2分币( 教学过程 1(新课 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或播放视频:谁重谁轻: 下载),掂一掂(再提问:“哪个重一些,”(学生意见不一() 教师:究竟哪个重些,哪个轻些,光靠手掂很难说准确,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 位“裁判”来帮忙(出示天平),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出示天平图或播放视频:天平的结构: 下载)边指点边讲解:天平像一位“机器人”,它长着一对长长的手臂,两只大手托着两只盘子,可以上下摆动,头上长着一根指针(当两边盘子里物品一样重时,指针指向中间的刻度线;如果左边物品的重量比右边重,指针就向左偏;如果右边物品的重量比较重,指针就向右偏( 教师演示(或播放视频:天平的使用: 下载):先拿出两个苹果,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个盘里,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并指出:当指针在标尺中间时,天平两端平衡,表示两个苹果重量相等( 教师指出:天平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拿出一个2分币,提问: “这个2分币有多重,”说明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单位( 板书:克(

“1克有多重,” 向学生介绍1克的砝码(并说明用天平称东西重量时需要用砝码(一般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东西,右边盘内放置砝码( 教师将一个2分币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边盘内,让学生观察天平上指针的情况(或播放视频:称硬币: 下载)(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指针指在标尺中间,天平平衡,表示这个2分币与1克砝码同样重( “那么这个2分币重多少克,”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2分币,用手掂一掂( “现在我们来称出1克黄豆(” 教师从天平左边的盘子里取出2分币放入黄豆,直至天平上的指针指在标尺的中间,天平平衡( 提问:“这些黄豆重多少,” 请一位学生来数一数1克黄豆有多少粒( 接着把1克黄豆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拿出15个图钉:“这里有15个图钉,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有多重(” 教师在天平左边的盘子里放入图钉,在右边的盘子里放砝码,从1克、2克、5克放到10克,使天平平衡( “15个图钉有多重,” 接着把10克图钉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按照称图钉的方法,称1支粉笔、1本数学教科书、1瓶墨水、1把小刀,也可称其他物品如乒乓球、铅笔等(有些物品称完之后,仍让学生掂一掂,如数学教科书(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克和千克的认识》听课记录

《克和千克的认识》听课记录 龙安区北彰武小学刘彦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昨天在超市里买了两包糖,你猜猜哪个重一些呢? 学生畅所欲言。 谁来掂一掂。感觉一下哪个重一些。 2、学生交流意见。 除了掂一掂,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看上面的重量也可以知道。 (教师揭示课题)物体的轻重可以用克和千克来做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克和千克的知识。(板书课题) 3、质疑:物品上都有重量的标致,你能说说你留意过哪些物品的重量了?也可以把你准备的商标袋拿出来看一看,找找看哪里写着重量呢? 学生汇报 刚才我们所说的每种物品的重量多少克多少千克都是表示这个物品的质量是多少。那么克和千克就是我国的质量单位。就是表示物体的重量。 二、认识称。 同学们你们知道测量物体重量用什么工具吗? 生:用称可以称出物体的重量。

对,要想知道物体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称来测量,你们见过什么称。(课件出示天平、电子称……) 我们通常测量较轻的物体的重量时选用天平。 (拿出盘秤)这种称可能大家见到的最多了,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那这种称怎么用呢?有知道的吗? 学生简单的描述。 分组观察(每组都有一个盘秤) 观察这个称上都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有指针、有小格, 小格都表示多重呢? 知道了每个格所表示的重量,谁会称量物体的重量呢? 老师给大家介绍,拿出一个苹果为例讲解称量的方法。 三、建立克和千克概念。 下面我们就利用称在小组内称出1千克的食盐。 我们在用手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究竟有多重。想一想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的呢? …… 想不想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呢? 请同学们拿出1枚1角硬币这个重量大约就有1克那么重了。 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重量是1克的呢? …… 测量比较重的物体你会选择哪个做单位呢?(千克)测量比较轻的物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根竹乡江口小学黄美霞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第 --页“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又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在设计本课时,重点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亲身体验感知,形成质量观念,并将猜一猜、估一估的活动贯彻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应用意识。为了让学生了解克与千克这些眼睛看不见的每一个单位质量实际有多重,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掂量 1个、5个、10个、20个2分硬币或1角硬币,通过肌肉感觉来逐步感知1克、5克、10克、20克有多重。通过左手放2分硬币,右手放小物品,感觉左右平衡后来估计小物品有多重。通过掂一袋1千克重的洗衣粉,感受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1克、几克、几十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算一算、称一称和评一评,建立克和千克的进率关系,形成1千克里面有1000个1克的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在教学本节课之前,我作了如下的调查:①你在大家发购物(注:学校傍边的小卖部)或者在超市购物时看过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识了吗?②你知道有哪些质量单位?③你估计 1枚2分硬币(或者新出版的1角硬币)有多重? ④你会认秤吗?你都知道有哪些秤?通过对一个班的48人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①有40人从没有看过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识。②学生大多知道的是克和千克,还有斤、公斤和两。③有15人听家长说大约是1-10克左右,还有8人说很轻,有19人说不知道。④48人都会认大家发小卖部的电子秤,其中有28人会认盘秤。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克和千克是模糊的,对1克和1千克的认识更是模糊的,也没有实际测量的经验。看来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8单元 1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案

最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八单元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材第100~104页)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难点:克和千克质量概念的建立。 课件,2分的硬币,黄豆,天平,两袋500克的盐,台秤,自己带来的小物品等。 师:同学们,想知道今天在超市里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吗?仔细看看。(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情景图) 生1:他们都在讨论跟质量有关的话题。 生2:从图中知道5个苹果重1千克,一壶豆油重5千克,一包饼干重110克……

师:生活中物体的质量经常用到,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是“斤”和“两”,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共同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质量与生活联系密切】 1.教学例1。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例1) 生1:我知道了一盒口香糖重3克,一袋菊花茶重12克,一包美味瓜子重100克。 生2:我发现这些比较轻的物品都是用“克”作单位的。 师:是啊,我们一般用“克”作单位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g”来表示。 师:那么对于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什么来称量呢?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称重的工具叫天平,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天平称一称你们身边的什么物品重1克? 学生在小组里测量较轻物品的质量,寻找重1克的物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小组测量的结果。 (1个2分的硬币重约1克) 师: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做一做”) 指定学生回答,并适时作出评价。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生1:一块小橡皮比1克轻。 生2:一根头发比1克轻。 ……

小学二年级数学1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详细介绍: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设计思路: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教具准备: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教学过程: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二、认识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三、建立千克的概念。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四、建立克的概念。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1.谈话得出1千克=1000克。2.播放课件,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六、课堂练习。1.我会连。(西瓜、方便面、驼鸟蛋、2分硬币的重量)2.我会判断。3.找错误。七、游戏:1.老师发给每组一样物品,让他们在组内先估测该物品重量,再统一意见,然后实际称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测与实测的误差。2.老师总结估测的方法是要找一个参照物。八、布置作业,延深课外。1.让学生称出1千克鸡蛋。2.让学生提出问题:1000克鸡蛋大约多少个,500克(1斤)鸡蛋大约多少个。3.布置课后实践作业。教师简介郝淑芳,女,现年33岁,大专学历,1989年参加教育工作。现任陕西洛南县东街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教研组组长,课改实验教师。所代学生参加奥数竞赛多次获奖,2001年集体荣获商洛市第二名,本人获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02年荣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曾三次为洛南县集镇小学教学联谊会作数学示范课。在新课程教学实验之初,为洛南县新教材教法联谊会作示范课。随后又承担七次县送教下乡活动,辐射效应好,深受基层领导和教师好评。撰写论文三十余篇,分别荣获国家、省、地、县一、二等奖。2004年12月参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全国小学数学经验交流会撰写的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荣获二等奖,获课程教材研究所颁发的荣誉证书。

《克和千克的认识解决问题》教案

第2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10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逐渐养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形成主动研究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2.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巧。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重量(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熟练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重点难点】 1.熟练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2.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情景导入】 1.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揭示课题。 【新课讲授】 1.知识回顾。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哪些方面的知识。 生1:我认识了克和千克。 生2:我认识了秤。 生3:我会用秤称物品的轻重。 生4:我知道1千克=1000克。 师: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质量约重1克。 生1:一枚2分的硬币重约1克。

生2:一枚图钉重约1克。 生3:一个乒乓球重约1克。 生4:2枚曲别针重约1克。 …… 师: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质量重约1千克呢? 生1:一袋白糖重约1千克。 生2:一条鱼重约1千克。 生3:4袋牛奶重约1千克。 生4:2瓶矿泉水重约1千克。 …… 师:通过上面的知识回顾,说明大家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强化练习。 (1)填一填。 6千克=()克 4000克=()千克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填写答案,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生1:6千克=6000克,4000克=4千克。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千克=1000克,6千克就等于6个1000克,就是6000克;4000克里有4个1000克,所以是4千克。 生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千克和克的进率是1000,所以由“千克”转化成“克”,在数字后面添3个0并以“克”作单位;由克转化成“千克”,把数字末尾的三个0去掉,并以“千克”作单位。所以6千克=6000克,4000克=4千克。 师:真聪明!这两种方法都很好。 (2)在()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认识克与千克》教案 教学内容 浙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绿色饲养场19 “认识克与千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沉重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各种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人体秤(1台)、台秤(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课件演示,说一说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室实验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她正在干什么? 生:正在配置溶液。 师:她是按怎样的标准配置的呢? 生:40克药粉需加20千克水。 师:20千克药粉水重还是一桶水重? 让学生估一估。 师:要想知道20千克药粉水重还是一桶水重,就要知道它们的轻重,怎样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质量的问题:“认识克与千克”。(板书课题) 二、实践活动,探求新知 1.认识秤 ①师:要想知道某个物体到底有多重,怎么办?(用秤称)课前,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了生活中常用的秤,汇报一下你们组见过什么样的秤? ②学生汇报:盘秤、电子秤、天平、台秤、磅秤等(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

2.认识克与千克。 师:物体质量(重量)的计量单位有克、千克。在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千克叫做公斤。 师:一个1角硬币就是1克。放在手指上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让学生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 每人拿出一个1角的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学生活动,汇报感觉) ①猜一猜。 出示图片1。 让学生猜一猜一勺盐的质量。 学生猜测并产生争论。课件出示一勺盐约重1克。 出示图片2。 让学生猜一猜一大勺盐的质量。 学生猜测并产生争论。课件出示一勺盐约重5克。 ②称一称。 师:大家意见不一样,到底谁猜得对呢?我们要用秤来称一称。 师:“克”的国际单位是“g”。称较轻物体的质量常用天平。 课件出示天平及砝码图片。 师:每个砝码上刻有表示质量的克数。天平左盘放入物体,右盘放入砝码,天平平衡了,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物体的质量。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物品的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 ③掂一掂,感受1克。 学生掂一掂1枚2分硬币,感受1克的质量,小组内互相交流。 ④说一说。 请一以“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 ⑤感受1千克。 师:这5包冰糖都是200克。请学生看一看,拎一拎,掂一掂这5包冰糖,体会1千克的实际重量。 ⑥感受几千克。 小组长取出准备的一桶纯净水,让组内同学先猜一猜有几千克,再用秤称一称,最后拎一拎感受几千克的实际重量。 师:“千克”的国际单位是“kg”。 ⑦联系实际,说一说。

千克和克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千克和克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1、认识秤。 提问: __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5)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 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1、克和千克的认识

2016 —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科教案 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课时安排 1 目 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掌握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准备 挂图,一个2分硬币, 1袋重1千克的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图,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第一组:一个西瓜和一个气球。第二组:一只松鼠和一只黑熊。 2、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形成观念。 1、出示主题挂图,引出质量单位。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千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千克有多重吗?找出自己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说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