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

爱是一门晦涩难懂的艺术修养课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

摘要弗洛姆认为,爱情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而是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才能够得到的,而人们总误解爱情首先在于自己是否拥有被爱的的资格,却不知道应该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去爱的问题。积极的爱情包括给、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四个基本要素,在爱的世界里,有血浓于水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有甜蜜的恋人之间的爱、有对世界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博爱、有对信仰的神的爱、还有至关重要的自爱,其中只有做到自爱人们才能做到去爱其他人。爱是一门晦涩难懂的艺术修养课,我们要获得爱的能力,就应该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

这个世界上,爱人有很多,可是不一定全都是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在修这门爱的艺术课的人,到底有几个能够得到及格,有几个能够真正解开爱这个谜题。

弗洛姆通过举证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在吃了辨别善恶之树的果子后发现自己是赤身裸体后产生羞愧的例子,告诉我们人的最大需要是去克服人与人之间不同而产生的孤独感,而克服孤独和恐惧,就是去爱。爱是一门与普通艺术一样需要技巧、耐心、纪律等的艺术,需要人们循序渐进地去学习,最后实践于生活,形成“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的成熟的爱。真正的爱,会在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能品尝到爱的快乐和意义。

一、爱是什么?如何爱?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似乎对爱的探究从来就没停止过,对爱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更迭。在古代,爱带有限制性和封建性,而现在,爱是自由的,从古到今,美好的爱总是被世人歌颂,像孔雀东南飞、孟姜女哭长城的古典爱情、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怆故事、泰坦尼克号等等这些故事,总能让人们体验到爱情。

在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可以习得的艺术,与动物的爱情截然不同。为摆脱孤独感,人们有与其他人结合的强烈追求,而爱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给予、相互消除孤独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一种感情。另外,还可以通过酒精、毒品和性纵欲来克服孤独感,但是在纵欲后孤独感不减反增,使得纵欲者不得不更多地去重复,形成深不见底的恶循环。

弗洛姆说,爱情是对人类生存的回答,而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的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但是人与人之间结合的所有方式都不能归类为爱情,爱情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结合形式,还应该包括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结合、受虐癖者与他的保护者之间的结合、施虐癖者与他的崇拜者之间的结合等等不同形式的结合。成熟的爱情,是在保留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在保持自己的个性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

爱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首先,爱要求人们给予,“给”表现给予者的生命力,体现给予者拥有爱人的能力,给予者通过“给”体验接受者同样的感情经历;其次,爱还需要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如果爱一个人,这个人的哭和笑、生活习惯自然会刻印在你的脑海里,会不自觉去关心这个人,这就是爱正常的外部表现,就像一位母亲关心孩子,别人自然会相信她爱孩子,可是若她拒绝给孩子喂食、洗澡和关心他的身体,无论她如何强调她对孩子的爱,也不会有人相信她;一般人们会认为责任心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心意味着完全自觉的行动,是对另一个个体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为了避免责任心控制和奴役别人,在爱中还应有尊重,爱一个人,不是去要求他按照你的设想去成长,而是应该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接受他本来的面目,现如今很多父母就是因为太过于干涉孩子的生

活,让孩子感觉到的不是爱而是窒息的管制;另外,认识是关心和尊重的重要前提,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关心和责任心都会是盲目的,但是不以关怀的角度去了解对方,这种了解也是无益。

由此可见,经营一份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仅需要彼此无私奉献,还需要彼此了解、关心等等。总抱怨自己的爱情坎坷而且找不到自己的真爱的人往往是爱无能,他们甚至还不知道爱也需要自己的付出,不是他们想当然的自然会有人来呵护和关怀自己的爱情憧憬。

弗洛姆也说过:“几乎没有一场冒险像爱情那样,是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和期盼所开始,并以如此的规律性遭到失败。”弗洛姆先后有过数次情感经历,最后促使他对爱如此深的理解,让周围的朋友感受他爱的能力、爱的魅力。在我看来,也许年月是爱的历练。

二、父母的爱

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起,父母的爱就会包围着我们,让我们得到温暖和食物,远离陌生的恐惧。人们歌颂父母对孩子的爱,因为父母哺育我们长大成人、教会我们如何生活,让我们有机会参与这个世界的一切。人都说父爱如山却不露声色,母爱如春天温暖四月天,在我看来,父亲总是严肃,他的爱总是深沉,母亲总是慈祥,她的爱是温暖的港湾。

一个婴儿,出生起就可以感受到母亲对他的关爱,母亲对于他而言是温暖还有食物、安全,等他慢慢长大,他会意识到母亲不是食物唯一的来源,他还会感知到世界上还有与他不相关事物的存在,开始在人生的道路上打滚,这时,母亲是他最好的保护者,父亲对他的影响也开始尤为重要,他会知道他被人爱。等他发展到八岁以后,会产生一种新的感情,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从被人爱变成去爱别人、创造爱,将别人给予他的爱的那份快乐和愉悦同样传送给他人。进入少年时代后,他会克服自我中心阶段,认识到爱比被爱更重要,从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

那么母爱和父爱有何区别?

1、母爱

母爱是爱情的最高形式和最神圣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的,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也就是说母爱是无条件的。对于孩子来说,母爱虽然不用努力去换取,但是也无法赢得。

母亲通过生育来实现超越自我的追求,她对孩子的爱使她的生活更有意义,因为孩子是她身体的一部分,是她满足自己自恋的一种途径、又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利欲和占有欲。

衡量一位母亲是否真正懂得爱,应该是看这位母亲在孩子要与她分离时是否能够忍受与孩子分离还有在分离后是否能够继续去爱孩子。

2、父爱

父亲与母亲不同,母亲对于孩子来说是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亲不体现任何自然渊源,但是父亲却代表着思想的世界,是教育孩子,为孩子人生指路的人。在孩子六岁左右,孩子不仅需要母亲提供的生活上的安全感,还需要父亲的权威指导,父亲应该使孩子开始有处理事情的能力还有发展他的自信心直到他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不再需要生活在父亲的权威之下。

与母爱相反,父爱是有条件的,需要通过努力去换取得来的,可以受控制和努力的支配。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也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父亲大多严厉不轻易夸奖孩子。

艾里希·弗洛姆的父亲生性胆小,同时热衷于小家庭生活,把继承犹太教法典学者的祖传家业的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弗洛姆的父亲对弗洛姆的爱是一种温柔的爱和充满焦虑的关怀,在我看来这种爱已经到了宠溺的程度;弗洛姆的母亲是一个乐观快乐的并乐于与人交往

的人,而且在家里拥有发言权,她的一生都是为了这个唯一的儿子,她的爱是主动的,让弗洛姆难以摆脱。正是由于这样的家庭环境,弗洛姆在三十年代四十年代非常傲慢和自信,有人说这应归结于他母亲充满自恋的爱。后来,弗洛姆用了很长的时间、作了很大的努力来摆脱这份把他理想化的母爱,相对于母爱来说,弗洛姆比较容易地克服限制了他爱的能力的父爱,在青年时代他在拉比纳赫尔米·诺贝尔身上找到另一位有宗教修养的父亲,后来另一位犹太教神学家帮助弗洛姆摆脱他父亲的宗教,他通过违反犹太人的饮食规定来放弃父亲的宗教从而拒绝父亲的爱,最后提高创造力和爱的能力。因此,弗洛姆深知父母的爱对自己爱的能力会产生什么障碍。弗洛姆越认识到自己内心对爱的能力的障碍并克服这些障碍,太不越把爱的能力当做一种感性的需求来实践,可以说,弗洛姆懂得爱和懂得如何去爱,是当之无愧的爱的专家。

三、爱他人应如爱自己——博爱

一切爱的形式都是以博爱为基础,博爱即对所有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关心、尊重和了解他人,这种爱没有独占性。医生对病人的关爱、老师对学生的辛苦教诲、陌生人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等等,不都体现着伟大的博爱吗?对需要帮助的人、对穷人和陌生人的爱是博爱的基础,人要学会爱,应该先学会博爱,也就是说当人们开始爱那些于他利益不相关的人时,他的爱情才开始发展。

博爱意味着人人平等,但虽然我们是同等的,事实上也不完全同等,今天这个需要帮助,明天或许那个也需要帮助。通过博爱,这个世界才能够和谐统一。

四、令人迷惑的爱——性爱

通常人们认为如果两个人互相愿意占有对方的身体,那么这两个人便是相爱的,但是若生理上的结合不是以爱情为基础,那么这种结合只会造成暂时的纯生理的结合,在结合之后两者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得到减小。真正的性爱是要求完全彻底地实现合二为一,要求双方完全融合。如果男女双方真的相爱,那么他们从生命的本质去爱对方,并且去体验对方的本质,在我看来,相爱应该以了解对方为前提,去尊重对方,还有一定的意志去坚持一段爱情。

性爱与博爱、母爱不同在于它的专一性与独占性,虽然性爱具有独占性,但是这同时也是在通过爱一个人,进而爱全人类,爱一切生命。

如今,人们还在不断探究爱情的玄妙之处,研究大脑在爱情发生时会产生什么生理反应,研究应该如何让去爱,研究应该如何让去维持爱的新鲜度等等。但是如果认为爱情仅仅是一种感情,忽视意志的因素,缺少决定、判断和诺言,这种感情容易产生,但也许很快就会消失,哪里能够保证恋人间能够保持永远相爱呢?

五、爱自己不是罪恶——自爱

爱别人是理所当然,那么爱自己呢?人们普遍认为爱别人是一种美德,爱自己却是一种罪恶。在这里,弗洛姆驳斥这一观点,如果爱别人与爱自己相互矛盾,自爱是一种恶习,那么忘我难道就是一种美德?所以如果把他人当做是对象来爱是美德,那么爱自己也是以自己当作对象来爱,毫无疑问自爱也是一种与爱别人一样的爱,也是美德。

一个人有没有能力去爱人,首先要关心、尊重自己的生活,才能够去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所谓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也是自爱的实证。

六、爱的实践

爱这门艺术课,光学会理论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人们去实践它。爱情是一种个人的体验,每个人只能通过自己为自己得到这种体验,爱的实践却只有最初的步骤,最终的步骤往往只

能由本人自己走,没有绝对的捷径可以走。爱情要求人们有纪律、集中、耐心、有极大的兴趣且谦恭地去爱别人。

七、爱的感悟

《爱的艺术》一书很薄,读下来又感觉非常厚重,一个“爱”字,世人都读得好辛苦。弗洛姆说,没有爱,人类很难存活下来。的确,在不同的个体间,我们是通过爱来链接,于是才有了关系,才衍生出那么多故事。具有爱的能力才能够去爱人,让别人爱自己,不是单纯的让自己有被爱的资本,而是同样地去付出,爱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作,你爱人,所以你才会被爱,同样,他人爱你,所以他人也会被你所爱。

如今社会上的“快餐爱情”泛滥,容易获得又不屑于坚持,这些人有谁懂得爱的真谛?只是一批追求暂时快乐的无知男女罢了,须知爱情是需要经营,需要意志,没有决定判断还有诺言的爱只不过是脆弱的枯枝,风一吹就掉下来。矢志不渝的爱通常要建立在互相理解、尊重、关心之上。

弗洛姆用一生来写下这《爱的艺术》,他对爱的理解也许不是我这个20岁的年龄能达到的高度,我相信人对爱的理解是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变化,也许十年后的我再翻阅此书,会领悟到更深的涵义。的确,爱是一门晦涩难懂的艺术修养课,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进修和感悟。

笔者:姚华庆

2014年2月7日

爱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一门功课散文

爱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一门功课散文 有本书叫做《爱的艺术》是教诲人如何去爱人,是本相当经典的书籍,书中强调爱不是对象问习题,而是能力问习题。正如同书中所言:“只有当我经过了长久的的实践,直至我理论性的知识及我实践的成果掺合为一,变成了我的直觉,对于任何艺术之精通掌握,其本质即是直觉,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我才算精于医术”。 除了理论及实践外,还有另一个须要因素,对于这项艺术的精通掌握必须是他无上关心的目的。 爱是需要学习,正如其同他技能方面,也是必需不断的学习,才能有所成长与进步。找寻有关爱的理论书籍,详加研读,并在现实生活之中不断的实践。将他当作自己生命中最主要关心的目的,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才能够学会如何爱人,也才能够找到真爱。有些人常把爱挂在嘴边,但却不懂得爱,认为只要陪伴在配偶身边、衣食无虑,就是爱。假如两人婚后因为意见不合、思想、个性、生活习惯差异,不断的争吵,就会主观认定是因为找错对象的缘故,假如找到正确的对象,婚姻就会一辈子幸福美满。 什么是正确的对象呢?就是必须了解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懂得倾听、关心、照顾、尊重、有责任感、了解、包容,如此一来婚姻生活就能够美满幸福。思考一下盲点是什么,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去爱人,所以期望找到一个完美无缺,有能力爱人来爱自己,这就是最大的思维盲点。正如同要找到完美的对象,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变成别人

理想的对象,如此一来寻找的对象,无形中变大许多,因为培养爱的能力,懂得怎么爱人,而不是一眛的要求别人付出。你会觉察遇到的对象都是理想的对象。因为自己具备爱人的能力。 爱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将它当作人生一门重要的功课,学习如何爱人,在现实生活之中不断的实践,就如同学习其他技能一般,中间虽然也会发生一些挫折及不顺,但只要持之以恒,不断的学习爱的理论并实际运用在现实生活之中。 就如同开车、打球一般,把爱的技能变成直觉,让爱的理论与实践交融为一体,懂得付出、持续不断的学习爱,也才能享受到爱的甜美与幸福。

《爱的艺术》简介

《爱的艺术》简介 爱是一门艺术吗?如果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 阅读本书一定会让那些想在爱的艺术中得到简单诀窍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不是一种可以任人纵情享用的、与此人所达到的成熟程度无关的东西。这本书是要让读者相信:如果不尽自己最大的能动性去发展自己的整个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性倾向,那么所有爱的努力都注定要失败;如果没有爱自己邻人的能力,如果没有的真正谦恭、真正的勇敢、真正的信心和真正的自制的话,那么人们在个人的爱中也就永远得不到成功。在一个缺少上述品质的文化中,爱的能力也当然是难以取得的。或者说——任何人都可以扪心自问,你见过多少真正在爱的人呢?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者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人们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有三种原因:(1)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2)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3)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要掌握爱的艺术,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三是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 爱的要素 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而这只有通过真爱才有可能实现.真爱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给"而不是"得"."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

心理学经典文献选读书目

心理学经典文献选读书目 “心理学史”: 1、《现代心理学史》[美] 杜.舒尔茨人民教育出版社 2、《心理学史导论》[美]B.R.赫根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心理学史》[美]黎黑浙江教育出版社 4、《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M艾森克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心理学史导论》上下册BR赫根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张春兴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7、《美国的心理学界》李绍昆著商务印书馆 “普通心理学”: 1、《心理学纲要》[美] 克雷奇等文化教育出版社 2、《普通心理学》[苏] 彼得罗夫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 3、《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 4、《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 1、《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美] 埃德温.P.霍兰德广东教育出版社 2、《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 : 1、《心理研究中的实验设计(第五版)》[美] A.L.Edwards 四川教育出版社 2、《社会研究方法(第八版)》[美] 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 3、《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 精神分析类: 弗洛伊德的著作: 1、《释梦》商务出版社 2、《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 3、《少女杜拉的故事》 4、《曰常生活的心理奥秘》 介绍弗洛伊德思想的著作: 1、《精神分析入门》查尔斯?布伦纳杨华渝等译北京出版社 2、《精神分析治疗指南》罗伯特?尼萨诺著杨华渝译北京出版社 3、《心灵的激情》上下欧文?斯通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4、《后现代精神分析》诺曼?N?霍兰德著潘国庆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5、《现代精神分析的"圣经"》贾晓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介绍荣格与荣格派理论的: 1、《荣格心理学入门》霍尔等著冯川译三联书店 2、《神秘的原型》施春华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3、《荣格:灵魂的现实性》河合俊雄著赵金贵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4、《千面英雄》约瑟夫?坎贝尔著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5、《破译心灵》詹姆斯?希尔曼著蒋书丽等译海南出版社 弗洛姆的著作: 1、《逃避自由》 2、《爱的艺术》 3、《健全的社会》

爱的艺术 弗洛姆 读书笔记

爱的艺术弗洛姆 题记: 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巴拉塞尔士* *巴拉塞尔士(1493-1541),德国医学家,自然科学家及哲学家。 前言 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 对爱情的三个错误看法 1.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因此对他们来说,关键是:我会被人爱吗?我如何才能值得被人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采取了各种途径。男子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在其社会地位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去获得名利和权力,而女子则是通过保持身段和服饰打扮使自己富有魅力;而男女都喜欢采用的方式则是使自己具有文雅的举止,有趣的谈吐,乐于助人,谦虚和谨慎。 2.很多人认为在爱这件事上一无可学,他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他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当代文化是以购买欲以及互利互换的观念为基础。现代人的幸福就是欣赏橱窗,用现金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他力所能及的物品。爱情的产生往往是以权衡对方及本人的交换价值为前提,我想做一笔交易,那我既要考虑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出发,对方值不值得我追求,也要考虑基于我的一目了然的实力以及潜在的实力,对方会不会看中我。在这笔交易中,如同购买地皮一样,对方的有发展前途的潜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一个商业化占统治地位以及把物质成功看得高于一切的文化中,事实上是没有理由对下列事实抱有吃惊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关系也遵循同控制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一样的基本原则。 3.第三个错误是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如果我们用falling in love和being in love这两个英文搭配也许就能更清楚地区分这两个概念。两个相互陌生的人,当他和她突然决定拆除使他和她分隔的那堵高墙,相许对方,融为一体时,他俩相结合的一刹那就成为最幸福、最激动人心的经历。这一经历对那些没有享受过爱情的孤独者来说就更显美好和不可思议。这种男女之间突如其发的奇迹般的亲密之所以容易发生,往往是同异性的吸引力密切相关或者恰恰是由此而引起的。但这种类型的爱情就其本质来说不可能持久。这两个人虽然慢慢熟谙对方,但他俩之间的信任会越来越失去其奇迹般的特点,一直到隔阂、失望和无聊把一息尚存的魅力都抹掉为止。当然一开始双方都不会想到这点。事实是:人们往往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地寂寞。 再也找不出一种行为或一项行动像爱情那样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开始,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败而告终。如果是别的事,人们会想方设法找出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以利再战或者永远洗手不干。但因为人们不可能永远放弃爱情,所以看起来只有一条可行的路,那就是克服爱情的挫折,找到原因并去探究爱情的意义。 在这方面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要认识爱情是一门艺术。人们要学会爱情,就得像学其他的艺术—如音乐,绘画,木工或者医疗艺术和技术一样的行动。 可以简单地把学会一门艺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只有

《爱的艺术》的读后感

简介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的代表作品,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爱是与生俱来的吗?我们是否天生就会爱别人?是否天生就能获得别人的爱?是否就不会在爱里受到伤害?生活中,总是不是的听到人们在抱怨,自己在爱里受了多少多少的伤,有些甚至发狠的说,不再涉足爱。爱,本就是想让人获得温暖、信心、关怀、呵护··世间一切美好,能温暖人心的东西,都应该在爱中获得。但是,我们可会爱?我们可懂得爱?佛洛姆的《爱的艺术》,告诉我们,爱没那么简单,反而是一门需要修行的艺术,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佛洛姆说:爱

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所以,我们大可以问问自己,自己是否真正是有能力爱的人呢? 先来看几个常见观点吧: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没有区别。以上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在书中佛洛姆解释得很清楚:人需要爱,首要的是克服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让自己鲜活和温暖起来。而这一目的只有通过真爱才可能实现。接下来,佛洛姆有讲述真爱的基本要素,他强调首先是"给"而不是"得"。自我的力量是在“给”中体现的,人能在这其中体验自我的美好,就像长大成人的孩子,拿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或者自己开始独立生活,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惊喜感和兴奋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诸如: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的基本要素,它们是所有爱共有的的形式, 我觉得极为经典和喜欢的话语是接下来的一段: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我们大可以想一下,自己心中或者生活

谭崔爱的艺术

谭崔爱的艺术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谭崔-爱的艺术 关于爱你有困惑吗 “为什么我总是找不到爱” “为什么我无法信任他/她” “为什么爱中充满伤害和不满” 。。。。。。 关于性呢 是羞耻,放纵,封闭,享受还是绝望 古老的谭崔是因为强调性而被谴责被误解的东方独有智慧。 谭崔并不是为了性。谭崔是一门科学,是打开我们爱的能量,创造生活的艺术。 谭崔是一种非常革命性的观念,它是最古老的,但也是最新的观念。我们的日常生活是被限制,压抑的,缺少对深层爱与喜悦的经验。谭崔是让男人和女人能量深层的相遇,彼此敞开内心,达到真正的亲密,寻找到贴心温暖的爱。爱的本意就是如此。 单纯的性是肤浅的,有时性反而成为伤害的工具,逃离自己的借口。性是必须被超越的。但爱是博大的,当两性爱的能量被打开,将爆发核能一样的巨大能量。我们会发现自己生命的喜悦,回到对生命本身及创造保持的兴趣,全然的投入去经验生命的每一刻。 在这个团体中我们会去探索我们的第一个能量中心,籍由这个探索我们去解读性能量原本的样子。这是身体的生物能。这个生物电流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决定着我们生命活力的状态,信任机制,接触的品质,亲密

的能力。通常我们都谴责这个能量,并且以封闭的态度来面对,我们害怕将我们脆弱的部分表现出来。 我们尝试着去改变,去到达更深的爱。 课程内容: 课程中将在导师设计的一系列游戏中展开。所有的活动都是简单平常的互动练习。你不用去理解,所有一切在课程结束后都将成为自己人生的珍藏。这里是安全的,在活动中我们能够完整的释放情绪,治疗过去的伤痛,从外在动态的活动中更容易进入内在深层的宁静。 在过程当中,我们体验到不同的两极的能量如何自由的移动、复苏,给自己极大的支持,唤醒生命中更深的潜力。打开自己的力量,允许自己的敏感性融入整体及与别人的连结,去发现自己有能力,即使处在单独中也觉得很滋养。从男性、女性相异的两极性到融合成一个新的整体。这是一个机会,去体验你内在那个自然、清新、自在及精力充沛的能量,让它更加自发与强壮。来参加这个团体,你必须很真诚但不是严肃。它是很感性的,但不是性自由。当你被这个能量唤醒后,带着这个觉知,你不但不会被感官所控制,而且还可以缓慢的、有意义的去体验这个谭崔的旅程。 如果你爱他/她,就一起来经验人生最难忘的爱的旅途。 如果你爱自己,还愿意去爱,请鼓起勇气给自己这份爱的礼物。 关于导师VEET MANO 1.一位有很深的爱及经验的治疗师。Mano在印度普那多元大学带领The Mystic Rose(神秘玫瑰),Tantra(谭崔),No-Mind(无念禅),Born

《爱的艺术》经典语录

《爱的艺术》经典语录 导读:经典语录《爱的艺术》经典语录 1、了解得越深,爱得越深。——艾里希·弗洛姆 2、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会有爱。——艾里希·弗洛姆 3、只有在自由地变得不顺从时,才会产生善恶。——艾里希·弗洛姆 4、无条件的母爱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艾里希·弗洛姆 5、所有的男人都是亚当的一部分,所有的女人都是夏娃的一部分。——艾里希·弗洛姆 6、越来越多的人失去独立性,依附于庞大的经济帝国的官僚阶层。——艾里希·弗洛姆 7、我们必须为自己设定的任务不是拥有安全感,而是能够忍受不安全感。——艾里希·弗洛姆

8、人类越脱离原始的纽带,就越疏远自然世界,就越要寻找摆脱孤独的途径。——艾里希·弗洛姆 9、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的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艾里希·弗洛姆 10、从根本上来看爱情是意志的行为,是人作的一项把全部生命交付对方的决定。——艾里希·弗洛姆 11、超越自己:他一定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能超越处于被创造者消极地位的生命。——艾里希·弗洛姆 12、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生长的积极关心。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就没有爱。——艾里希·弗洛姆 13、一切本能的愿望都得到满足不仅不是幸福的基础,而且不能保证人的精神的起码的健康。——艾里希·弗洛姆 14、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艾里希·弗洛姆 15、人类越是脱离原始的纽带,就越疏远自然世界,而寻找摆脱

孤独途径的需要也就越是强烈。——艾里希·弗洛姆 16、害怕损失的吝啬鬼,不管他拥有多少财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也只是个贫穷和可怜的人。——艾里希·弗洛姆 17、利己和自爱绝不是一会事,实际上是互为矛盾的。利己的人不是太爱自己,而是太不爱自己。——艾里希·弗洛姆 18、在爱情中,在献身中,在深入对方中,我找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发现了我们双方,发现了人。——艾里希·弗洛姆 19、对神的爱即不是从思想上了解神,也不是指自己爱神的思想,而是在爱的体验中体验自己同神的一致。——艾里希·弗洛姆 20、从本质上来看,爱应该是一门关于生命意志的艺术,是一门以一个完整的生命去承诺另一个生命的艺术。——艾里希·弗洛姆 21、非合理的信仰是指服从一种非理性权威的信仰,合理的信仰是扎根于自己思想或感情体验的一种坚定的信念。——艾里希·弗洛姆 22、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认为所有

父母最应该看的10本教育经典书

父母最应该看的10本教育经典书 《爱弥儿》 卢梭(著) 内容简介| 一本寓意深刻的成长小说,一部生动有趣的教育论著。卢梭根据 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实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它告诉我们,遵从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成长更有助天才的培养。 《夏山学校》 A.S.尼尔(著) 内容简介| 讲述了很多孩子来夏山之前厌学、自卑、叛逆,是家长和老师眼 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后,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觉 自发地学习,充满自信,也懂得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 分自由的发展。本书通过丰富的事例、详尽的心理分析和论证,清晰 地阐明了作者的教育理念,即主张尊重孩子的天性,以爱鼓励孩子自 由发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尹建莉(著) 内容简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尹建莉第一部家庭教育著作,荣获二十 多项大奖。堪称中国家庭教育里程碑之作。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点,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尹建莉(著) 内容简介| 作者依据经典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以学者的严谨和妈妈的亲和,对大家面临的种种教育问题实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解读,并指出教育面 临的种种误区,同时为读者提供出很多可操作的方法。 《民主主义与教育》 约翰·杜威(著) 内容简介| 本书系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一部堪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相提并论的巨著。在本书中,杜威全面阐述 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把民主的思想引入教育,就教育的本质、 目的、内容、方法、教材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自我的追寻》 艾·弗洛姆(著) 内容简介| 弗洛姆以伦理问题展开心理上的探讨,道出现代人困惑的症结, 以及社会的病态与原因。他鼓励人们认清自我,努力成为真正自我的 本体,摆脱人为痛苦的桎梏,从而追寻真正的幸福。 《爱的艺术》 艾·弗洛姆(著) 内容简介|

《爱的艺术》读书报告

《爱的艺术》 作者:埃利希·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国犹太人,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为自己的人》,《爱的艺术》等,他的作品以记录社会政治以及作为基础哲学和心理学而著名。 在该作品中,弗洛姆以精神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爱,他赞成马克思的爱的理论,同时分析了弗洛伊德主义,并提出爱是艺术,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的一门艺术。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去爱别人和获得别人的爱。学习爱的艺术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进行,并总结失败经验,从而获得成功。弗洛姆在这部作品中反复强调,对人类存在这一问题的真正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 这是一本从科学和精神分析学角度谈爱的伦理著作,整篇来看难免会有些枯燥,然而其中的经典语录盛若繁星。 书中有这么一句“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人,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爱—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成熟的爱—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这一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爱与被爱的思考和看法,爱和需要在有些时候很容易混淆,一个人在受到别人的帮助后一般都会对帮助自己的人产生好感,而在人尚未成熟、不知爱为何物是,很容易把这种好感臆想为爱,进而产生更多的好感,虽说这样发展下去确实有可能产生真正的爱(事实也大多如此),但毫无疑问的是收到帮助时产生的好感与爱是两码事,它只是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愉悦感,因为这种愉悦感的与帮助他的人有很大牵连,所以也会对帮助他的人产生好感。然而,因为这种好感一开始是建立在帮助与受助,也就是给予和索取的基础上的,所以如果在日后的发展中人们不注意这点,可能给予的一方会因原本受助的一方会过分索取不满,受助的一方可能会因给予的一方某次的不给予而不满,进而导致情感出现裂隙,甚至破裂。然而其实双方都没有错,只是一开始的关系建立在了错误的基础上,而且后来也没有纠正,就像做菜,食材、烹饪操作、酱料搭配都没有问题,可惜的是用错了锅,无法得到美味的菜肴。 上述情况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一部分人仅仅把爱情当做从对方身上得到某些

《爱的艺术》

爱是一门晦涩难懂的艺术修养课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 摘要弗洛姆认为,爱情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而是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才能够得到的,而人们总误解爱情首先在于自己是否拥有被爱的的资格,却不知道应该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去爱的问题。积极的爱情包括给、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四个基本要素,在爱的世界里,有血浓于水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有甜蜜的恋人之间的爱、有对世界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博爱、有对信仰的神的爱、还有至关重要的自爱,其中只有做到自爱人们才能做到去爱其他人。爱是一门晦涩难懂的艺术修养课,我们要获得爱的能力,就应该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 这个世界上,爱人有很多,可是不一定全都是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在修这门爱的艺术课的人,到底有几个能够得到及格,有几个能够真正解开爱这个谜题。 弗洛姆通过举证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在吃了辨别善恶之树的果子后发现自己是赤身裸体后产生羞愧的例子,告诉我们人的最大需要是去克服人与人之间不同而产生的孤独感,而克服孤独和恐惧,就是去爱。爱是一门与普通艺术一样需要技巧、耐心、纪律等的艺术,需要人们循序渐进地去学习,最后实践于生活,形成“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的成熟的爱。真正的爱,会在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能品尝到爱的快乐和意义。 一、爱是什么?如何爱?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似乎对爱的探究从来就没停止过,对爱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更迭。在古代,爱带有限制性和封建性,而现在,爱是自由的,从古到今,美好的爱总是被世人歌颂,像孔雀东南飞、孟姜女哭长城的古典爱情、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怆故事、泰坦尼克号等等这些故事,总能让人们体验到爱情。 在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可以习得的艺术,与动物的爱情截然不同。为摆脱孤独感,人们有与其他人结合的强烈追求,而爱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给予、相互消除孤独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一种感情。另外,还可以通过酒精、毒品和性纵欲来克服孤独感,但是在纵欲后孤独感不减反增,使得纵欲者不得不更多地去重复,形成深不见底的恶循环。 弗洛姆说,爱情是对人类生存的回答,而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的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但是人与人之间结合的所有方式都不能归类为爱情,爱情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结合形式,还应该包括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结合、受虐癖者与他的保护者之间的结合、施虐癖者与他的崇拜者之间的结合等等不同形式的结合。成熟的爱情,是在保留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在保持自己的个性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 爱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首先,爱要求人们给予,“给”表现给予者的生命力,体现给予者拥有爱人的能力,给予者通过“给”体验接受者同样的感情经历;其次,爱还需要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如果爱一个人,这个人的哭和笑、生活习惯自然会刻印在你的脑海里,会不自觉去关心这个人,这就是爱正常的外部表现,就像一位母亲关心孩子,别人自然会相信她爱孩子,可是若她拒绝给孩子喂食、洗澡和关心他的身体,无论她如何强调她对孩子的爱,也不会有人相信她;一般人们会认为责任心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心意味着完全自觉的行动,是对另一个个体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为了避免责任心控制和奴役别人,在爱中还应有尊重,爱一个人,不是去要求他按照你的设想去成长,而是应该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接受他本来的面目,现如今很多父母就是因为太过于干涉孩子的生

超难得 心理学经典书籍书目名称

心理学经典书目表 心理学史” 《现代心理学史》[美] 杜.舒尔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言流畅、说理明快,尤其适合本科生读,不过国内翻译的版本比较老,好象是根据第三版翻译的,这本书在美国直到现在还在修订出版,最新版本的是2004年的) 《心理学史》[苏] 米哈伊尔.雅罗舍夫斯基上海译文出版社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人民教育出版社(体系明晰,涵盖较广,内容相对较新,不过由于是编著,全书各章的写作风格难于统一。若欲了解最新发展,郭本禹《当代心理学新进展》可以一看;另外,高觉敷的《西方近代心理学史》《西方心理学新发展》较有理论深度,虽然体系稍微有点乱) 《心理学史导论》[美]B.R.赫根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值得一看) 《心理学史》[美]黎黑浙江教育出版社(是一本较有特色的心理学史著作,被列为心理学史著作“新史”的范畴,是国际影响较大的著作) “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教授胡寄南,在他生命的晚年,也为有志于心理学研究的学生开出了18种普通心理学书目。 如《普通心理学》曹日昌 《心理学纲要》[美] 克雷奇等文化教育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苏] 彼得罗夫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苏] E.C 库兹明,B.E 谢苗诺夫卢盛忠译杭州大学心理系 《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美] 埃德温.P.霍兰德广东教育出版社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研究中的实验设计(第五版)》[美] A.L.Edwards 四川教育出版社 《社会研究方法(第八版)》[美] 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 最近新出版的是《心理与教育研究法》董奇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精神分析类: 弗洛伊德的著作: 《弗洛伊德文集》(1-8卷)车文博主编长春出版社 《释梦》商务出版社 《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 《少女杜拉的故事》 《曰常生活的心理奥秘》

爱的艺术读后感2000字

上周偶然读到一本很不错的小说——美国作家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不同于以往的爱情故事,这是一本纯粹从理论层面来解构爱的书。 史铁生说,夕阳西下的余晖将人间大地上的每一份坎坷都照得好灿烂,这种裹挟着浪漫色彩的叙事是因为拥有了对人间的厚重情感从而产生的。我们在物理空间上的渺小感可以完全被内野生成的浪漫所覆盖。这即是爱之于生命的重要性。弗洛姆的这本书则能让我们更好的去认识爱、了解爱,进而了解我们自己、了解这个社会。 在书的第一章节,弗洛姆为爱做了一个概念的辨析:爱,是一门艺术吗?如果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或者,爱只是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坠入爱的情网呢?弗洛姆以第一种假设为基础,但今天大多数人毫无疑问相信的是第二种假设。然而,大多数人绝不认为爱情无关紧要,相反,他们追求爱情,悲欢离合的爱情电影他们百看不厌,百般无聊的爱情歌曲他们百听不烦,但他们之中,又没有人认为,人们本可以学会去爱。以上的阐述直指了一个存在于我们之间的根本性问题: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应该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因此,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是“我如何才能值得被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采取了各种途径,男子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在其社会地位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去获得名利和权力;而女子则是通过保持身段和服饰打扮使自己富有魅力,而男女都喜欢采用的方法,则是使自己具有文雅的举止、有趣的谈吐、乐于助人、谦虚谨慎。事实上,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理解的值得被人爱无非是赢得人心和对异性具有吸引力这两种倾向标准的合成物而已。 弗洛姆认为人们的第二个问题出现在:人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一个能力问题。我们往往在等待一个对的人出现,认为促成一段浪漫爱情或完美婚姻的关键在于爱的对象,或者是被爱的对象,而不是爱的能力。人们对爱的对象的执着究其根本,与当代的文化紧密相关。作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关系,也遵循同控制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一样的基本原则,现代人的幸福感是由消费构建的,我们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做以价值和使用价值为基础的利益交换,这种言辞听起残忍,但也的确很现实。 曾经有人说过:爱情最残忍的地方就在于,从它发生的最初就已经达到巅峰,那种怦然心动,那种迫不及待,那种想要达到未来的期许,那种熊熊燃烧的强烈欲望,都在恋爱的开始就已经被预支。从此往后,再怎么走都是下坡路。我并不否认这种情绪变化的客观存在,但是弗洛姆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恰恰解答了这一情绪变化,那就是:人们混淆了falling love和being love这两个概念。我们永远期待那浪漫且遗世独立的爱情降临在自己身上,但面对高比例的失败和失望,我们仿佛只剩下一条路了,那就是:克服爱情的挫折,找到原因,并去探究爱的意义。而弗洛姆将认识爱的艺术的方法分为了掌握理论和付诸实践两个部分,认为我们理应把爱当成一种艺术形式,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去掌握的能力,而不是所谓的天赋。 在爱的理论探究中,弗洛姆从人为什么会需要爱的根源性问题出发。他认为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人拥有理智,人是生命,一种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人可以意识到自己、他人、人的过去和发展前途的可能性,人对他单一存在的觉悟,对他短暂生命的觉悟,人可以意识到生不由己和死的必然性,人知道自己的孤独,意识到面对社会和自然威力的时候自己的无能为力,所有的这一切都使他的特殊和孤寂存在成为无法忍受的监禁。如果人不从他的监禁中解放出来,如果他不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同他人或周围世界结合在一起,他就会疯狂。 弗洛姆认为在爱情当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给”,而不是“得”。那么,如何“给”?我们应当给予什么?给与的目的又是什么?他应该把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别人,他应该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忧伤和悲伤。简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他的“给”,丰富了他人,在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而双方都会因为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譬如: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 “爱情可以更好的认识事物和生命的秘密”,在意识到客观世界中人类的局限性,意识到利用纯粹的理性的角度达到超越几乎是很难实现的,于是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创造性的独具性的方式——爱情。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爱情在现代人生命当中不可或缺的原因了吧,其实大部分人的爱都是很盲目的,在荷尔蒙爆发的时刻沉溺,在磕磕绊绊中陪伴,或者是带着物质利益属性的寻找。 当代人对于爱情总是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人们相信世界上真的有与你天造地设的伴侣,你们是彼此的唯一,正在寻找或等待着对方的到来。却从未怀疑过,这些命题的正确性与否。在弗洛姆的理论体系中,成熟的爱情是保留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的合二为一。爱情只能产生于这样的两个人之间,两个人都从相互的圈子里跳出来并相互结合,同时,他们每个人又能脱离自我中心的去体验自己,只有这种中心体验才是人的现实,才是生活,才是爱情的基础。 爱,首先不是同某一个人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性格上的一种倾向,这种态度决定了一个人同整个世界,而并不是同爱的唯一对象的关系。 尽管如此,大多数人还是认为爱情取决于对象,而不是能力。他们甚至认为,爱一个人就是强烈爱情的证明,而这正是一种错误的结论。正因为人们没有把爱情看作是一种积极的行动,所以他们认为只要找到爱的对象就行,别的东西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可以把这种态度,同想画一张画的人做一个类比,这个人虽然想画画,但他不是学绘画这门艺术,而是强调他首先要找到他愿意画的合适的对象,如果他找到这个东西他也就能画出来画了。

《爱的艺术》简介

《爱的艺术》简介 埃里希·弗洛姆所著的《爱的艺术》,是一本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此书畅销至今不衰,影响遍及世界各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在弗洛姆看来,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这观点一反传统的认为爱就是如何惹人爱,即把爱作为别人恩赐的情感的看法,也彻底抛弃了富有宗教色彩的关于丘比特的传说带给人们“姻缘注定”的世俗的宿命论观念。 这种思想具有进步意义。人们爱的失败,不能总在客观领域找原因。怨天尤人不但不能很好地生活,而且只能更加远离爱的绿洲而走向爱的荒漠。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的感情交流的行为。一个人的魅力在于个性,倘若他处处与别人雷同,总是模仿和依附别人,那他就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力量。一个人若想使爱久恒,就必须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不断更新自我。那些以丧失自己的个性和尊严为代价来换取爱的人,最终必然失去爱。爱的行为只在自由的感情交流中实现,而决不能作为依附的结果。弗洛姆认为,各种形式的爱——母爱、性爱、兄弟的爱等等——基本要素有四个方面: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他指出,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积极关心,哪里就根本没有爱。对母爱来讲,她对婴儿的责任主要指对身体需要的关怀。对成人之间的爱来而言,责任主要是对精神需求的关怀。但是这是以尊重为互补的,不能把关怀、责任变成支配和占有。尊重意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应该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而了解既是以上三要素的核心,又是以上三要素的结果。了解首先是对所爱的对象本质的了解、认识。弗洛姆认为,母爱是无条件的,即孩子不需为母爱做任何事。父爱是有条件的,他指出,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实现了我的愿望,因为你尽了职责,因为你像我。” 性爱是弗洛姆在本书中阐述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里弗洛姆批判了弗洛伊德关于性爱是性本能升华的观点。在他看来,性爱既存在于性的结合之中,更主要地存在于感情的和谐之中。弗洛姆的一个可贵思想在于他既把性爱区分为意愿(感情和谐)和承诺行为,又把性爱与其他各种爱的形式作了分析、比较和区别,抛弃了弗洛伊德的把一切形式的爱归结为性爱,把性爱归结为性本能的错误观点。 弗洛姆认为,性爱和自爱也是有联系的,但自私和自爱时为水火不想容。自爱与其他任

关于艺术的读后感

关于艺术的读后感 我们处于一个这样的时代,各种信息泛滥,各种观点横飞,新媒体对此推波助澜,使得人非常容易淹没在其中,盲目地接受。在这一领域,我也曾经深受其害。所以,我只相信两种观点,其一是禁得起时间考验的观点,即所谓的经典;其二是禁得起逻辑和理性考量的观点,即所谓的科学。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一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来阐释是再合适不过了,而本书的作者弗洛姆确实没有令人失望。 《爱的艺术》中有不少富有挑战性的观点,其中之一,弗洛姆开篇做题就提出:“爱是一门艺术,爱绝不是一个对象问题,而是能力问题。” 弗洛姆是从三个方面反证。 (1)人们关心的更多的是自己会不会被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特别是所以受到消费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人们为了达到自己被爱的目的,会不断地提高异性吸引力和努力赢得人心。所以反过来看,所谓的爱是对象问题的本质,也就在于对象无法符合自己的需求,无论是感官上的吸引力,还是理性上的门当户对,而这些对于爱都是次要的。 (2)二十世纪以后,人选择对象的方式发生变化,特别是从家庭包办婚姻到“浪漫式爱情”,对象的选择的自由度变大,从侧面上强化了爱的对象的重要性。而对象选择的标准本身就是同时代精神、文化制度和利益关系有密切联系,

本质上忽略了爱的意义。 (3)无法区分荷尔蒙和爱的区别。有句话弗洛姆说得很好,“人们往往把那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强烈的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寂寞。” 故在弗洛姆眼里,爱是一门艺术,要学会爱情,就像是学会一门艺术一样,需要爱的理论和爱的实践。 在弗洛姆的爱的理论中,完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主义的继承者。《爱的艺术》中也是占用了大量的章节讨论爱的理论的问题,在这里不可能完全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不过里面是有不少有趣的见解: (1)爱是人类生存问题的答案。这个观点和我之前写的《生命之意义——关于人们为什么而活的思考》是异曲同工。(自吹自擂一下~~) (2)父母对子女的爱会给每个人的爱,无论是爱的能力或者是方式,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每个人都需要摆脱其中的消极影响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爱。这个确实是一个值得反思自己的问题,虽然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不少弗洛伊德的影子。 (3)真正的宗教信仰是一种神爱。 (4)真正爱一个人,就像爱自己一样没有区别。所谓爱

爱的艺术读后感3篇

爱的艺术读后感3篇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下面是爱的艺术读后感3篇,请参考! 爱的艺术读后感1 “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们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同共生有机体结合相对立的是成熟的爱情,那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们合二为一。人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并使人与人结合。爱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在爱情中出现了两个生命合为一体,却依然保持两体的怪现象。” “如果两个人能从自己的生命的本质出发,体验到通过与自己的一致,与对方结为一体,而不是逃离自我,那么在这样的基本事实面前,就连和谐、冲突,欢乐和悲伤这样的东西也就只能退居第二位了。” 这是在《爱的艺术》中我最喜欢的段落。这本书对于我

这个不属于心理学领域的人来讲,其实读起来很晦涩难懂,说它对是一本课外书,不如说它是一本心理学领域的专业书籍。经常有种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的感觉。它是好书推荐中的其中一本书,我也非常承认它的经典和价值,只是我觉得我以后还是需要很长时间慢慢领悟和消化其中的内容。 我觉得其中的内容更像是爱的规则。书中提到了博爱、母爱、性爱、自爱、深爱。其实我觉得这些爱中,其他的都没有那么的复杂,只有爱情,太具有难以掌控性。爱情本来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的结合,可是在现实中往往会涉及两个家庭,很对夫妻的感觉毁于和其他家庭成员的矛盾,到现在,我对克服这样的矛盾还是没有太大的信心,虽然我一直尝试用爱去避免,但是还是有几分担心,或许只有爱是不够的。 爱情中最应该做的就是尊重彼此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不会限制彼此的发展,才不会让对方有窒息的感觉。 总之,我觉得不管怎么经营,怎么去做,只要两个人都感觉幸福,那就是好的爱情。 爱的艺术读后感2 曾经读过美籍作者艾里希。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这本书,这是当代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现在记忆模糊,但其中作者对“爱”的诠释仍令我折服。 这本书剖析了“爱”。首先“爱”的基本要素是“给”,其实就跟我们佛家说的“舍”和“得”一样,你先要给,才能获得你想要的回报,但偏偏爱这个东西却是不求回报的。

弗洛姆爱的艺术摘录

弗洛姆《爱的艺术》摘录 《爱的艺术》是小编最近翻过的一本书,感触颇多,翻译得也挺好。推荐给大家,并将佳句摘抄,以作分享。 1、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永远也不会满足。 2、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又没有通过爱情去达到新的结合——这就是羞愧的根源,同时也是负罪和恐惧的根源。 3、他(康德)认为人永远不应该是实现他人目标的工具,人本身,就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他人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 4、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达到的统一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统一。通过纵欲达到的统一是暂时的。通过同一组人同一和适应这一组人达到的统一仅仅是一种假统一。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 5、有创造性的人对“给”的理解完全不同。他们认为“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使我充满了欢乐。我感到自己生气勃勃,因为欣喜万分。“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 6、如果一个男子的男性特质从感情角度来看始终保持一个孩子的水平,他就会想法设法通过在性方面过分强调他的男性而平衡这一缺陷。如果这种男性的衰竭变成极端,那施虐癖——施用武力——就会以一种变态方式取代男性。如果女性特质减弱或者变态,就会出现受虐癖。 7、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8、在孩子身上,母亲超越了自我,她对孩子的爱使她的生活产生新的意义。(正因为男子不能通过生育来满足超越自己的要求,所以他只能通过用双手创造物体和创造思想来证明他的创造能力。) 9、人就其本质来看都是一样的,我们既是整体的部分;又是整体,因此实际上爱谁都一样。 10、艾克哈特:你若爱己,那就会爱所有的人如爱己,你若对一个人的爱少于爱己,你就无法真正爱自己,如果你一视同仁爱所有的人,包括你自己,你就会像某个人那般爱他们,这个人就是上帝。一个既爱自己又爱他人如同爱己的人就是这样的人,一个值得这样评价的人。 11、我们之所有追求爱是因为我们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因此就要求人与人的结合去消除这种隔膜。 12、母亲热爱孩子,是因为这是她的孩子,而不是因为孩子表现优秀和听话,或者孩子能满足她的愿望和要求,所以母爱的基础是平等,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因为他们都是母亲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是大地母亲之子。父爱的基本点是父爱是有条件的,并且规定原则和法律,父亲对孩子的爱取决于孩子服从他的程度。父亲最喜欢那个与他本人最相像、最听话和最适合当他继承人的儿子。 13、人所做到一切都不能唤起上帝的爱,上帝的爱是恩赐。 14、他(一个有真正信仰的人)诚实生活,生活在爱和正义中,并感到只有能够使他充分发展自己力量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这样的生活是唯一有价值的现实,是“最终知识”的唯一对象。最终他就不再谈论神,也不再提神的名字。爱神就意味着努力达到爱的全部能力,努力在我们内心实现神。 15、人根本不可能知道神是什么,人也许能知道一些神不是什么。 16、现代人的幸福就是享受,就是满足消费和同一群人同化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