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方案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方案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方案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方案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分析:

1.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读通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尊师重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并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

教学难点: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形成,所以,像划句子这样简单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巡视指导。

自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背景资料介绍孔子

1.导入课文。

小朋友们听说过孔子这个人吗?你们想了解他吗?

2.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课文后面的材料介绍孔子叫孔丘,老子叫老聃,可大家为什么说孔子、老子呢?

师介绍“子”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还有:孟子、韩非子、孙子等等。生汇报,师相机评价。

3、师;通过大家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孔子和老子都是有学问的人,人们对他们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二.初读,感受“诚心”

1.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读词语。

风餐露宿风尘仆仆日夜兼程远近闻名传授佩

服纳闷

止境等候迎候拜访拜见

3.同桌互读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师板书,小结。

三.研读“诚心”

(一)合作交流

1.自主阅读,用“——”划出孔子诚心拜师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

2.交流

出示句子一:“屈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你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孔子的诚心,圈一圈,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用比较的方法,从体会“终于”一词,体会孔子克服了重重困难。

在学生交流时,由风餐露宿引出风尘仆仆。

(3)指名读,齐读。

出示句子二:“孔子想:这位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自读,体会到了什么?

2、选择其中的一句话,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

3、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

4、联系课文,联系自己实际谈感想。

出示句子三:“从此,孔子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1)围绕着前一句想象说话。

(2)教师补充资料。

(二)、研读感悟孔子的品行

一个人的品行是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你能不能找出表现他这些品行的句子?孔子年轻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提示:孔子拜师时多大了?三十岁是大还是小?指导读“总觉得”“还不够”在读中你感觉到了什么?说明什么?(“谦虚好学”)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提示:感受到了什么?“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理解的。

(1)你体会到了什么?相距上千里说明什么?(路途遥远)

这让你想到哪些成语?(千里迢迢、万水千山)

你能读出“远”吗?

你读到“风餐露宿”这个词语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体会“日夜兼程”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让我们学学孔子,彬彬有礼地拜见老师吧。读句子: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怎么理解?

用一个词?(学无止境)你还知道哪些成语跟它意思一样?(学海无涯)

联系实际生活来说说?

师:这就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学习的一个根本原因。你们在不断的学习,老师在不断的学习,可见学习是没有尽头的,让我们再齐读一下这句话。

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去拜师

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去拜师

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求知若渴、迫不及待去拜师

面对这样的孔子,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四.师小结:

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仍然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去拜师求学,可见,在孔子心里是多么尊重老师。我们也该学习他尊重师长,学无止境的好品质。

五.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当关心

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风餐露宿风尘仆仆日夜兼程

远近闻名传授佩服纳闷

止境等候迎候拜访拜见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孔子拜师》教学实录

品词析句,走进孔子 ——《孔子拜师》教学实录 教材简说: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激发对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猜猜他是谁?师:同学们,请你猜猜他是谁?他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教育家”,门下弟子三千,开私学传统。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

先师”“万世师表”。正因为此,我国政府将每年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我国台湾地区和美国还把他的生日9月28日定为教师节。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孔子。(出示孔子图) 2、交流课前搜集的孔子资料。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课题,提示拜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1)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传授、敬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2)结合了解古代人的“名”、“字”。 孔子和老子名字后面都有“子”,这是古人对有学问男子的尊称,还有孟子墨子等,后来就形成了诸子百家。古代人不仅有名,还有字,他们称呼自己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3)交流课文的叙述顺序: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学习第一自然段。 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因为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理解渊博和远近闻名。)小结:是啊,当时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齐国的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他还要拜师求学,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谦虚好学) 三、品词析句,感悟孔子品行 1、默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a.师:你体会到了孔子一路上很辛苦,那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呢?(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

活动方案制定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活动方案制定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活动教师】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制定活动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初步认识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 2.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爱好,进行合理的分工。 3.通过指导让学生掌握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的主要步骤。 4.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活动安排】教师准备好完整的小组活动方案样本、小组分工表。【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经过上节课大家的共同探讨,我们确定了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那就是—生活垃圾的研究。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成立了四个研究小组。现在,就请各组的小组长带领组员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各小组介绍自己的组名和口号。 (二)确定分工 1.师:听到各组各具特色的介绍,让我感受到了大家的研究信心。怎样让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好的进行活动呢?接下来我们来确定一下小组分工。老师这里有一些,你觉得你能胜任哪一个,说明理由。小组讨论。 生: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合适的分工,说一说自己的理由。组长执笔完成组内分工。 (三)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和展示形式 1.师:对于各个组确定的小主题,你想深入研究他的哪个方面呢?谁来说一说?

生:交流最想知道的小问题。 2.师:对这个问题你要用多长的时间解决他呢?使学生明确时间安排。 你打算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你有更好的方法吗?在师生交流中明确研究方法。 怎样让同学们看到你的研究成果呢?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成果展示形式呢? 3.师:接下来我们就各个小组一起行动,制定好本组的活动计划。 生:小组合作完成活动计划(修改前)学生讨论制定活动方案。教师要注意在各组间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小组的活动方式。 (四)小组交流、完善活动方案。 师:分工合作的确很快,每个组的活动方案都制定好了。现在哪个小组把你们集体的智慧展示给大家? 教师根据各组情况,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一、两个小组的方案,引导全班学生进行集中评析和修改。主要是活动计划要写具体,研究方法方法与展示形式是否得当。 (五)各自完善小组活动方案 师:同学们,你们真会动脑筋,考虑问题也更周到了。确实,一个好的活动方案,要考虑周到,切合实际,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现在各小组分头修改完善本组的活动方案。 每个小组再次交流探讨,分头修改、完善本组的活动方案。(六)总结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有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希望大家能够团结合作,尤其是采访和观察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注意安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记录下来我们下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再一起讨论。 (七)教学反思 让每个学生切实经历活动主题实施的全过程。放手让小学生自主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一)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一) 语文大教研活动中把《孔子拜师》作为三年级共同研讨的一篇文章。活动中老师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研讨,经过了研讨、备课、上课、评课、再研讨、再上课等环节,不断修改教案,完善教学环节,尽量研讨出一条阅读教学新路子。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是积极参与,认真备课、上课。针对我所上的这节课,此刻我的心情是千头万绪的,有欣喜也有遗憾。 欣喜的是我在课堂上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我们的学生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课文阅读能力有限。但经过几个月的训练,特别是针对我们校本教研的主题“语文阅读教学与拓展”,孩子们都能通过自己的读找到一些重点的词和句子了,如今我设的训练重点已经由找词句过度到如何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了,而且也有一些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只是语言的表达能力还有所欠缺,这也是我们今后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在课堂上,我们的孩子不仅会通过抓词句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展开进一步的思考,自己提一些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外资料理解一些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广泛的进行课外阅读等。 在教学中我本着一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态度,真实的再现我们的课堂,不是用动感的表演抓住人,而是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语文的精神只美吸引人。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创造了一种纯语文的课堂。

另外在我的教学是由各个环节组成,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但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群体,所以我教学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我的预设与生成发生了矛盾时,我及时做了调整。如当学习到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孩子突然有了质疑“老子为什么称呼孔子仲尼,而不干脆直接称他孔丘?”。面对这样的生成问题我首先对学生的深入思考进行了表扬,同时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思考的空间,最后我顺势引导讲解其实这里是表达了老子对晚辈的一种爱护之情和自己谦虚的品质。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而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我在词语的教学方面能够结合语境进行理解认识的,效果不错。譬如在教学“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我设计了让学生想象孔子一路上遇到的艰难,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的作业:一路上,孔子饿了();渴了()。遇到河流()。雨天()--------- 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词语的意思。 在教学孔子和老子见面那一节,我引导学生想像场景,分角色演示再现场景。从而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孔子那彬彬有礼、老子那诲人不倦的优秀品质。 在整体感知部分,我选择的是推火车读的方法。在听了郐雪杰老师的课后,觉得她的方法很好。她先叫学生交流出自己预习课文时遇到的难读的句子,从而指导学生怎样读,然后用补充课题的方式,使学生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这个方法很新颖,值

通用技术第三章《设计方案的制定教学设计》

第三章体验设计实践 设计方案的制定 山东省高青一中吴润宗 【教材分析】 第三章是实践全过程的起始章,第一二章的知识点在这节将有具体的应用,同时,本 章也是后面几章知识的一个缩影,对整本教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设计的一般过程,我将前两节内容整合了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 1、通过本节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一般的设计应遵从的程序,同时还应该通过这样一节课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出通用技术课的吸引力。 2、由于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很难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全面感受到,所以我安排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设计方案的制定部分。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了解了技术及其性质、以及设计的原则等初步的设计思想, 不少学生也产生了设计自己的产品的想法,但是没有尝试到亲自设计的感觉,本节课一定 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亲自设计的成就感,从而促进他们想进一步学习的冲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 2、能就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方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体验设计方案的过程,并将这个过程推广到所有技术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操作和周密思考的习惯,合理评价他人设计方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创造性的构思设计方案 难点:1、如何更好地表达方案构思 2、在选择和评价方案构思时,如何体现出正确的思路 【教学思路】 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设计的表达与交流是设计的基础工作,是一个大 的工程,很难用一节课来完成。本着“在设计过程的教学中,不要机械理解过程”的思想, 本节选取了前两部分作为一节,目的不是让学生制作一个完整的作品,而是让学生体验设 计的完整思路,在实践中体验技术的设计工作是设计什么,如何设计的。

孔子拜师的优秀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的优秀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的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孔子年轻时代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于是不惜行千里去拜访老师,得到了老师的热情接待和毫无保留的传授。赞扬了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的精神和老子真诚无私、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大师风范。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印发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班上寻找谦虚好学、彬彬有礼的同学,以他们的事例说说对课文的理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说说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1、.会读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等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学习是无止境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

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3、阅读课后的选做题与资料袋,并通过补充其他资料,加深对孔子的了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 难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五、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资料介绍孔子,板书课题。 1、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齐读) 2、提问:你们知道这三句话是谁说的吗你还知道他说的哪些名言警句 3、板书小结:孔子(齐读)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不仅在中国有广泛影响,在世界上也有较大影响。 4、导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什么中国的孔子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5.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受“诚心” 1.学生自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可回读。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课文17 孔子拜师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①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②感悟题意。 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b.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①认读生字。 a.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b.指名认读生字。 ②给生字找“朋友”。 a.给这些生字组词。 b.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①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②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四、课件重点出示: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 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①卡片抽读。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②组内检测。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朗读感悟 ①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②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③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④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三、指导书写 ①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②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③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四、布置实践活动 ①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②活动筹备。 a.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b.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③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④交流活动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通用技术教案-设计方案的制定

通用技术教案-设计方案的制定 学习目标:懂得信息的作用,初步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会构思设计方案的方法,包括自己如何构思和如何利用激智法来组织讨论以集思广益。 学会徒手画简单的立体草图,能用草图将自己的设计构思表现出来。 恰当处理设计分析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设计分析及构思设计方案。 难点:处理设计分析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这一节分个部分,一是收集及处理信息;二是构思设计方案;三是用草图表达构思;四评价与选择设计方案构思,我把第三用草图表达构思中连手绘画练习的基本方法提到前面,这便于教学的衔接更加紧凑。 这一节共个半课时,而今天这一课时是在徒手绘画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是讲如何进行方案设计分析及构思设计方案这两主题。 由于地质版教材对于构思设计方案的分析不够系统,我借用了江苏版教材中设计分析的这一部分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完整。 学生可以把实践认识提高到理论认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方案前对产品进行周详的设计分析的良好习惯。 培养设计分析中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已学过了设计一般过程,设计的基本原理等一些理论知识懂得一些初步的人机工程学。 并进行了一些感性的设计,如餐厅的设计,多功能鞋柜的设计,但是其设计的最终结果仍无法摆脱生活当中的直觉,尤其是对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 设计过程中主次不分,思绪混乱,条理不清个性设计表现不出。 教学资源:多媒体(实物投影机)纸若干张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设计的一般过程有几个步骤,多媒体展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服饰,织锦。 在学生感慨之余点明设计关键。 上节课我们已明确了设计的课题是《制作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按设计一般过程的步骤,今天我们进行第二步制定设计方案。 导入新课,字幕打出第二节设计方案的制定二新课讲解(一)收集及处理信息教师当我们明确课题后,我们就必须有针对有目的的去收集相关的信息。 在目前,市面上尚未出现功能齐全的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只有一些功能简单的笔筒书立书架或文具盒。 我们如何把这些现有的合理组合成一件多功能学习用品盒。 多媒体展示各类笔筒书架文具盒,然后以动画的形式合成多功能

孔子拜师 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和老子 通过预习和搜查资料,小朋友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 这么有名的孔子,他拜谁为老师(板书:孟子)孟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前了解了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做记号;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新词: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相距止境长进敬重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曲阜(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 (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齐读) 3、再认真、仔细地读读课文,了解孔子为什么拜师?是怎样拜师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3、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4、理解:远近闻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6、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7、过渡:为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从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七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十二个字,正确读出“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悟人物形象。 2.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孔子名言及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学生对孔子与老子的崇敬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孔子拜师的经过部分,带领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章插图,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同时感受人物的品行。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直插行文思路 1.同学们,你能依据课件中的提示向大家介绍介绍这位人物吗?出示课件:(孔子画像)画上人物是(),名叫(),字()。他是()时代的()家。他的代表著作是()。我知道他的一句名言是()。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于这个伟大人物的故事──孔子拜师。注意把“拜”字写准。3.在这个故事里,“拜”字的意思是就是很有礼貌地请对方做老师。 4.还记得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总结:为何拜师、怎么拜师、怎样学习、进行总结。【设计意图】回顾整体,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已知,通过提示,整合对孔子的认知。借助课题中的关键字──“拜”字理清行文思路,既对主要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又理清了学习文章的思路。 (二)品析文本,感悟人物言行 1.学习第一部分:决意拜师。(1)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虚心好学)从哪些内容感受到的?(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远近闻名)(2)小结:同学们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学习。正因为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才使他走上了拜师之路。你知道孔子名言中的哪句话能体现他的这种行为吗?总结:学无止境。(3)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决意拜师这段内容。【设计意图】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这一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把孔子的语言和孔子的行为这两者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教学策略。 2.学习第二部分:洛阳拜师。(1)请同学们默读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拜师的?与老子见面时又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借助默读思考内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书,既理清叙述层次又帮助学生明确了本段的重点内容。(2)孔子的拜师路有着怎样的艰辛?在文中标画出相关词句。这些又让你有怎样的感触呢?(路途之遥,时间之长,行路

2020-2021学年三年级语文17.孔子拜师(教案)

2020-2021学年 《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 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录像(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以及其他课件。 2.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齐读单元导语)读完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 2.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板书:孔子)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师。)(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3.相信大家都回家预习过了,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 4.师概括介绍: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课件 生字(认读、扩词): 词语(多种形式的认读):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孔子拜师》的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的教学设计 关于《孔子拜师》的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谁?干什么? 3、选择学习:你们是想先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呢?还是想先学课文,从课文了解孔子的为人呢? 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学生自由发言,注意不要重复人家的`发言。)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听出哪些字词的读音跟你平时的朗读是不一样的,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渊博、曲阜、洛阳、老子、

孔子拜师教案

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前的教材中基本没有。这说明现在又重视传统文化了,也确实是这样,我们现在有多少的教育思想乃至生活理念都是来自孔子的。所以,上这一课,也便给它增加了许多内涵: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事情,也要补充关于孔子的生平的,关于孔子的《论语》的。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及止境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分别解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抄写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形成,所以,像划句子这样简单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巡视指导。 三.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与老子的热心。 2.阅读课后的选做题与资料袋,并通过补充其他资料,加深对空子大家的了解。 3.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四.阅读主线索 第一课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想象及补充资料的学习,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

第二课时:体会老子收徒的热心。 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教学难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五.教学理念:将课外阅读有效地渗透在课内阅读中,增加学生课堂阅读量。 六.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背景资料介绍孔子 1.导入课文。 问:后面这么多老师,你们高兴吗?这让老师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是焉”,哎呀,大家当中肯定有我的老师啊,我可得向几十位小老师共同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2.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2.揭示课题,写课题。 课文后面的材料介绍孔子叫孔丘,老子叫老聃,可大家为什么说孔子、老子呢?师介绍“子”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还有:孟子、韩非子、孙子等等。生汇报,师相机评价。 3、师;通过大家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孔子和老子都是有学问的人,人们对他们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二.初读,感受“诚心” 1.自读3分钟,你能读几遍?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回。 2.交流读词语。 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音乐 春晓教学设计方案

春晓教学设计 一.前段分析 1.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制定了以古诗春晓为主题的音乐的教学设计方案,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共存的方式。具体设计思路是:通过图片贺音乐引出古诗春晓,试着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或节拍曲调表现《春晓》,然后教学生用两种曲调学习歌曲,最后已合作的方式,男生女生合作一起演唱,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将音乐图片和视频呈现出来,是学生深切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曲调的唱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形式创作表现春晓及其他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习任务分析 本课是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内容,古诗春晓几乎人人都会背诵,,但其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则会令人耳目一新,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富有灵活性和吸引力。

本课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对古诗深切理解和感受春天的内容,另一种则是以诗为词进行各种曲调的学习与创作,全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一步步引导学生一起展开活动。 ①教学重点 。对古诗春晓的理解 。对春晓用音乐的形式演唱出来 ②教学难点 。对春晓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出来 。感受古诗和音乐的完美结合,用自己的方式创编春晓 3.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其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其起点水平相对较低,他们的学习风格一般为对于有趣且新鲜的事物感兴趣,一般处于被动,内部动力相对较少,所以在面对他们呢讲课时,尽量要以独特的风格,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传授其技能。对本课主题春晓这首诗几乎从会被的基础

上,着重于理解,和对音乐节奏的体验,但是对于不同节奏和曲调的创编春晓会有一定的难度 4.教学目标 ⑴理解诗歌,感受春天的特征 ⑵体会古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掌握歌曲的唱法与节奏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春天的图片春晓中体现的场景图片和音乐) 让每个学生会背古诗春晓,了解春天的特征。 二.中期设计 教学过程分析 一.组织学生,师生问好 教学过程 (一)引出古诗《春晓》 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doc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⑴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⑵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和案例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和案例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和案例 课堂需要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上完《孔子拜师》以后,心中颇多感受。仔细回想自己的课堂和老师们的点评,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反思。首先,这堂课中闪光的有这么两点:一、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二、抓住主线来贯穿课堂。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就是教学现得清晰、连贯。 课堂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之所以要学习是因为还有不足,还需改进。结合大家的点评,我对自己的课堂中的不足做了下面几点概括。 一、课堂整体把握不够: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学生逐句找出写孔子品行的句子,我

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特别时在处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时,我把它们割裂了开来,并没有进行朗读对话,孔子的语言中理解孔子的品行,老子的语言理解老子的品行。其实他们的话时相互的,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不仅看出某个人的品行,还可以看出另一个人的品行,有种侧面衬托的作用,而我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使体会显得单一、显得孤立、支离破碎,没有了整体感。 二、过分注重预设,忽略课堂生成。每堂课我们都有自己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时我们往往会跟着自己的预设走,致使课堂中的生成点就这样被放过了,使学习效率并不那么理想。在本堂课中我原本预设在了解孔子的资料以后写“丘”字的。但是当时我忘了问学生孔子名什么,所以并没有引出这个字,后来就没有写了。其实课文中也提到过孔子名丘,那么在学生初读以后还可以请学生说说孔子名什么,再写“丘”字,可是当时我想这样一来可能会打乱下面的教学环节,结果这个字就没有让学生写。这也是造成我这节课没有写的时间的原因之一。还有当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时,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说自己的理解,而说出了从这句话中感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时,我几次打断,生硬地将学生拉回到我地问题上,到最后还是没有理解好。所以,有时过分注重预设会使课堂失去很多活力,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低落,更甚是不能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三年级上册级语文导学案设计.孔子拜师(教案)

《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 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录像(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以及其他课件。 2.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齐读单元导语)读完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 2.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板书:孔子)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师。)(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3.相信大家都回家预习过了,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 4.师概括介绍: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课件 生字(认读、扩词):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合5篇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合5篇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合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天奉献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出示幻灯“我会读”读生字词。 二、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2、师: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师:3、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

4、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三、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小组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3、交流 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幻灯随答出示好下出句子: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四、总结: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孔子拜师(公开课教案)

第17课孔子拜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 2、播放课件,设问,看了这段录像,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你还有补充吗?(看课件,初步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成就,并补充课外所搜集的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 3、看到这些你有怎样的感想?(自由表达)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相互正音。 3、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4、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思考,感知课文大意) 三、研读感悟 1、感悟孔子的品行 A引导,你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思考问题) B指导学生自读画出的语句。(在文中标注自己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明自己的感受。) C指导班级交流读书感受,相机点拨。(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2、感悟老子的品行 A从这句话人看出老子是怎样的人?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

迎候。研究学问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毫无保留,说明了什么?(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3、,你想对孔子和老子说什么?师生共同小结(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 在课外积累有关孔子的名言。 五、作业:1、抄词本,2、生字本 第2课时(评优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会用生字组词。 教学重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师的这样一件事情,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孔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请看课件。原来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他的名字为孔丘,但书本和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为何会称他为孔子呢?原来,在古代,“子”是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即是现在的老师,由此可见,孔丘在当时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学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 二、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1、那你们有没有学过或者了解过孔子的名言名句呢?请举手发言。(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的知识,才能学习到新的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这两句是我们最熟悉的名言了) 2、孔子不仅这么说,而且他也是这样做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孔子拜师,请看听课文朗读,思考:孔子究竟拜谁为师?他为何要拜师?他又是怎样拜师的?一边听,一边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