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合同法论文6000字

合同法论文6000字

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

王斌羽

法学101 学号:201010631015

摘要: 民事义务有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法定义务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范、禁止性规范设定的义务。这种义务对于每个自然人、法人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违反此种义务,即构成侵权行为责任。而约定义务则是特定当事人之间设定的某种义务,违反约定义务,构成违约责任。但是如果当事人双方正在缔约责任与义务时,一方当事人因为某种原因损害了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到底应该适用侵权法还是违约责任呢,为了解决这个困惑,法学家们就创造出了缔约过失责任,但是这三者之间的界限却又不是十分清晰,我们怎样正确的适用它?

关键词:缔约过失责任;诚实信用原则;损害赔偿;信赖利益;侵权责任;违约责任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起源

自罗马法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风行全球的实证契约法理论认为,合同责任(指违约责任)仅存在于合同有效成立后的阶段,认为无效成立的合同,也就无合同责任可言。此理论把合同关系中的缔约前段和缔约后端彻底分裂开来,将合同责任仅仅限定在“有效成立的合同”这一形式载体上,使其成为非动态性德完全封闭的体系。这就形成一个无论契约法,还是侵权法都无法染指的法律“飞地”——合同有效成立前阶段合同双方基于信赖所形成的缔约上的关系,成为法律调整的真空地带。自此以后,很少有人对此提出质疑,然而德国著名法学家鲁道夫·冯·椰林(Rudolf von Ihering 1818-1892)。他以超凡的远见卓识和敏锐的思维嗅觉,先知先觉般的考察到传统契约法理论中存在的破绽,提出了“法学上伟大的发现”缔约过失责任理论。

目前,我国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体系,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面临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挑战。由于市场本身就是成千上万个以交易为内容的合同关系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化就是契约化,市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经济交往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必然使交易活动日益向着更深、更广、更高频的发展,然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许多法律和制度还不完善,市场上各种投机行为、欺诈行为盛行,社会的信用体系还未建立起来,人们的诚信观念也还没有树立起来。在这种市场中,交易秩序不健全,人们进行交易的风险很大。因此,建立缔约过失责任,明确缔约双方在缔约过程中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承担的责任,对于增强市场的诚信度、保护交易安全、保障无过错一方的必要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

关于缔约过失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请求权基础,学界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一)法律行为说

该说认为,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的接触磋商行为本质上已构成一项法律行为,尽管当事人意欲订立的契约后来并未成立,但该行为使得当事人间形成了一种“准备的法律关系”,此种法律关系具有“类似契约”的性质;而缔约过失责任不过是违反此法律关系的后果,因此,缔约过失行为本质上应视为违反约定的“先契约义务”之违约行为。该说又可分为“目的契约说”和“默示缔结责任契约说”。前者认为责任的基础在于其后订立的契约,为耶林所倡导。后者认为当事人于缔约之际,默示缔结责任契约,双方之间是一种合同关系。德国最高法院在1911年12月17日判决的“软木地毯案”,支持了这种观点。该案基本案情为:顾客甲去商店欲购买软木地毡,店员乙取地毡时将另两轴地毡推置一旁,不慎掉落,击中甲及其旁边站立的孩子,致两人受伤,此时买卖尚未发生。法院判决认为甲与乙已形成了一种为买卖而准备的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具有类似契约的性质,称之为“默示的缔约责任契约”,商店因违反该契约,自应负缔约上过失责任。法律行为说的理论就是对前契约关系的分析,尽管对于这一关系的性质该派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他们对于缔约过失行为所违反的义务达成了共识。认为:“论其性质及强度,超过一般侵权行为法上的注意义务,而与契约关系较为相近,适用契约法的原则,自较符合当事人的利益状态”。

(二)侵权行为说

该说主张缔约过失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侵权行为,它违反了不得侵害他人财产权益的法定义务,并且完全符合侵权行为的一般构成要件,行为人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应属于侵权责任,故“因缔约上过失致生损害,系属侵权行为法律规范的范畴”。(三)法律规定说

此种学说为布洛克(Brock) 所倡导,他认为,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墓础是法律的直接规定。缔约过失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独立的违法行为,而缔约上过失责任则属违法责任中一种独立的类型。因为缔约过失行为所违反义务对一切人具有普遍意义,故不应视为当事人约定义务,而应视为法定一般义务。这种义务并非当事人合意的结果,而是公平正义观点以及习惯、道德和社会意志侵入契约的产物。(四)诚实信用说

此说是目前德国流行的观点,也是我国理论界的通说。认为当事人为缔约而接触磋商之际,已由一般的普通关系进入特殊的相互之间的信赖关系。基于这种关系,债务人除给付义务外,还应承担依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附随义务,即协助、通知、照顾、保护、忠实等义务。缔约过失行为是对附随义务的违反,也就是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违反,因此,诚实信用原则是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

三、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缔约过失责任是德国学者椰林提出的,但是它的概念在法学理论界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在我们所学习的缔约过失责任主要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诚实信用原则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时所应该承担的损失赔偿责任。我国《合同法》第42、43条中专门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的制度,这不仅仅完善了我国债法制度的体系,而且也完善了交易的规则。在缔约阶段,当事人因社会接触而进入可以彼此影响的范围,依诚实信用的原则,应尽交易商的必要注意,以维护他人的财产和人身利益,因此,缔约阶段也应该受到法律的调整。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认真履行所负有的义务,不得无合同拘束,而随意撤回邀约或实施其他致人损害的不正当行为。否则,不仅将严重

妨碍合同法的依法成立和生效,影响到交易的安全,也影响到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建立。

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缔约过失责任采取的是过错责任原则,所以其构成要件应当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这两个方面。具体来说,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四个:

1.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

先合同义务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负有的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附随义务,也有人称为诚信义务。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称之为缔约过失行为,一般情况下是不作为,如应尽协助、告知、照顾、保护义务而不进行协力、告知、照顾、保护;也可以是作为,如泄露或不正当的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等。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发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即合同缔结阶段。合同缔结阶段是指一方发出要约,另一方做出承诺以前的阶段,即双方合意形成以前的阶段。在合同缔结阶段,当事人之间负有诚信义务,因为在此阶段当事人之间己经具有某种订约上的联系,为缔结合同一方实施了某种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如发生要约或要约邀请),并受该行为的约束,而另一方对此行为将产生合同能够成立的合理信赖,也就是说当事人之间己进行实际的接触、磋商,已由原来的普通关系进入到特殊的联系阶段,当事人之间可能某种信赖关系,此时一方就应对另一方负有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即互相协助、告知、照顾、保护等义务。这种义务随着双方当事人的联系的密切而逐渐加深。当事人一方如不履行这种义务,不仅会给他方产生损害,而且也会妨害社会经济秩序。所以,为了加强缔约当事人的责任心,防止当事人因故意或过失使合同不能成立或生效,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法律要求当事人必须履行上述诚信义务。否则,就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因此,缔约过失责任的第一个要件是要有缔约过失行为。

2.违反先合同义务的当事人具有过错

缔约过失责任顾名思义,违反义务的当事人须具有过失,过失是构成缔约过失责任的要件之一。什么是过失?一般认为,所谓过失是指行为人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这实际上是一种主观过失。但是缔约过失责任种所说的过失还包括客观的过失。所谓客观的过失是指依据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违反了某种行为标准来确定其是否具有过失。缔约上的过失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破坏了缔约关系。无论行为人在实施违背诚信义务的行为时的心理状态是故意还是过失,都不影响缔约上过失的成立,行为人都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因此,缔约过失制度采用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当然,过错责任原则作为缔约过失的归责原则,同样也会有例外情况出现,但是,对于缔约过程中的无过错(失)责任,应以法律明文规定为限,除法律有例外规定外,缔约过失责任应以过错为条件。

3.造成他人信赖利益的损失

民事责任一般以损害事实的存在为构成要件,损害事实的发生也是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如果只有缔约过失行为,当事人也有过错,而没有损害事实的发生,也不构成缔约过失责任。缔约上的损害通常指信赖利益的损失。缔约过失责任中所说的信赖利益,就是指一方基于对另一方将与其订立合同的合理信赖所产生的利益。信赖利益的损失,是指因另一方的缔约过失行为而使合同不能成立和生效,导致信赖方所支付的各种费用和其他损失不能得到弥补。当然,这些利益必须是当事人可以客观的预见到的范围内。法律所保护的信赖利益,必须是基于合理的信赖而产生的利益,这种合理的信赖意味着,当事人虽然处于缔约

阶段,但因为一方的行为,已使另一方足以相信合同的成立或生效,由于另一方的缔约过失破坏了缔约关系,使信赖一方的利益丧失。如果从客观的事实中,不能对合同的成立或生效产生信赖,即使当事人己经支付了大量的费用,也不能视为信赖利益的损失。比如甲打算借一部分钱建造新房,于是向乙借钱10万,乙出于面子问题而表面上答应了甲,并且约定三天后把钱给甲,于是甲回家后便叫工程队开始施工,三天后,甲去找乙取钱却被告知乙已近去美国留学需要大量费用,所以乙无法借钱给甲,于是甲的建造新房的计划遥遥无期,并且损失了部分财产。在这个案例中甲在与乙达成要约后,甲相信乙的承诺并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然而却因为乙的爽约而造成甲的损失,那么甲对乙信任后所花费的财产就是信赖利益的损失。

4.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与信赖利益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作为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因果关系,是指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前因后果的联系。损害是行为的结果,行为是损害的原因。在缔约过失责任中,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即缔约过失行为是造成信赖利益损失的原因,信赖利益损失是缔约过失行为的结果。缔约过失行为所侵害的对象是当事人的信赖利益,只有当信赖利益的损失与缔约过失责任为有因果关系的情况下,信赖人才能要求过错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以上四个要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产生缔约过失责任。

四、缔约过失责任与其他责任的区别

(一)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产生于合同订立阶段,即当事人为了订立合同而形成了一定的接触和信赖关系,因一方的过失而使合同不能订立,使另一方遭受了损害,所以它与违约责任关系密切,然而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是两种不同的责任,存在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从责任形式上看,违约责任是因为违反有效合同而产生的责任,它是以合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而缔约过失责任产生的宗旨就是为解决没有合同关系的情况下因一方的过失而造成另一方信赖利益的损失问题,所以,区分违约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的首先要以合同关系是否成立为认定标准。

第二,违约责任可以由当事人约定责任形式,而缔约过失责任只是一种法定的责任,不能由当事人自由约定。从责任形式上面看,违约责任形式包括了违约金、损害赔偿、实际履行等多种形式,而缔约过失责任只以损害赔偿作为其赔偿形式。

第三,从赔偿范围上看,违约责任通常要求赔偿期待利益的损失,期待利益既包括了可得利益,也包括了履行本身,在赔偿了期待利益后,受害人就达到了合同犹如如期履行的状态,因此赔偿期待利益可以作为实际履行的替代方法来使用。而在缔约过失责任的情况下,当事人只能根据信赖利益的损失要求赔偿,对信赖利益的保护,旨在使非违约方因信赖合同的履行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得到返还和赔偿,从而使当事人处于合同从未订立之前的良好状态。

(二)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

可以看出侵权责任所产生的请求权与缔约过失责任所产生的请求权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方面,它们大都是在没有合同关系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责任,另一反面,两种责任都是以损害赔偿为内容,并且都是以过失为要件,但是两者也据偶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缔约过失责任产生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双方已近开始实施社会上的一种接触,即双方已形成了一种实际接触和磋商关系;二是接触使当事人形成一种特殊的信赖关系,但是对于侵权责任来说,侵权责任的发生并不需要当事人之间存在任何关系。

第二,违反的义务不同。缔约过失行为在本质上违反了依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的附随义务,而侵权行为则违反了他人财产和人身的一般义务。

第三,缔约过失的赔偿范围是信赖利益的损失,只要确有缔约过失行为造成所保护的信赖关系的破坏,从而使另一方的信赖利益受到损失,受害人就有权要求赔偿。然而侵权责任所保护的是物权、人格权等绝对权。信赖利益因为并非一种实有财产,很难受到侵权法的保护。

第四,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补充性的民事责任,即它是在不能适用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情况下所采纳的一种责任,之所以把缔约过失责任看作是一种补充性的责任,主要原因在于缔约过失责任虽然在现行法中得到确认,但是因为附随义务毕竟是法律无法明确做出具体规定的义务,而只能由法官根据诚实信用原则来具体确定,所以对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应当有严格的限定,它只有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都难以适用的情况下才能适用。

五、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和赔偿规则

经过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积累,人类进入了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主义社会。这一阶段的社会,在经济上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相应的,将缔约过失责任作为其重要标志的现代契约法,其所体现的内在制度价值,则完成了由近代传统契约法所标榜的个人本位主义价值模式,到社会本位价值模式的更替和转化。缔约过失责任就是社会本位价值理念在契约法中最终得以确立的必然结果。

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其实质是缔约过失责任的效力范围,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此种责任在上面时间、什么过程以及对什么情形发生效力。

(一)缔约过失责任之时间效力范围

效力范围是指在整个契约缔结、履行及履行后的过程中,缔约过失责任在哪一时段发挥其效力。具体分为以下几种:(1)对缔约过失责任始于要约生效这一原则不能轻易突破,原因在于:一是要约不生效,承诺人的信赖是否具有合理性值得商榷;二是在要约生效前,一方受到损失,如可归责于另一方,完全可依侵权责任之规定进行救济,而没有必要附以缔约过失之责任;三是在要约生效前,一方因接触受到损失,有些是其应该承担的必要的交易风险,不能将此损失转嫁给对方。(2)契约缔结时段之后即承诺生效之后缔约过失责任的效力问题,在合同有效的情况下,缔约过失责任仍然可以产生和存在,有以下几点理由:意思在合同有效的情况下,并不能由此就得出契约过程中从在缔约过失的行为,如在缔约过程中一方损害了对方的利益,而对方却在合同成立以后才得知,比如在缔约过程中一方泄露的对方的商业机密,但仍与对方签订了合同;二是在合同有效成立的情况下,在缔约过程中一方存在缔约过失行为,造成对方的损害,受害方从该方的对待履行中所得到的利益,并不一定能完全弥补在缔约过失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比如上例中虽然订立了合作合同,但是该公司由于泄露商业机密造成的企业损失完全不能弥补合作给该公司带来的利益,这种情况下也属于缔约过失责任;三是在契约缔结过程中,因一方的缔约过失行为,造成了另一方支出了为缔约契约所必要的费用之外的负担,即使合同有效,对这一额外的负担若不进行赔偿,显然是不公平的。一般情况下,一方为缔结契约而必要的花费,在合同有效并履

行后,皆能从对方的履行中得到补偿,无所谓信赖利益损失之问题。

由此看出,缔约过失责任与合同有效性并非水火不容,缔约过失责任作为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与合同有效安全可以相互并存,合同有效成立之时段并非缔约过失责任适用法律之上的禁地。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原则

1.过失相抵原则

过失相抵就是指对于损害的发生或扩大,被害人有过失时,应减轻赔偿金额或免除赔偿责任。“过失相抵系基于公平之原则及诚实信用之原则而来,赔偿义务人之所以应负赔偿责任,系因其对于损害之发生或扩大有过失,今赔偿权利人既对于损害之发生或扩大亦与有过失,自不应使赔偿义务人负赔偿全部损害之责,否则,即等于将基于自己之过失所引发之损害转嫁与赔偿义务人负担。”其适用范围不仅包括侵权行为及债务不履行,而且包括其他依法律规定所生之损害赔偿。缔约过失损害赔偿中混合过错适用过失相抵没有问题,但关键是如何操作。有学者提出,过失相抵在缔约过失责任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为:1.仅受害人一方有过错则不适用缔约过失责任。2.双方均有过错,且受害方的过错小于对方,这种情况下,应先适用过失相抵原则,不足部分适用缔约过失责任。3.双方均有过错,且受害人的过错大于对方,此时过错相抵后,受害人仍有过错,则损失自己承担,这种情况仍没有必要适用缔约过失责任。

实际上过失相抵原则的适用主要是为了解决在赔偿权利人和赔偿义务人互负过错的情况下,怎样划分双方的责任,即公平合理地对损害后果予以分担,它决不是双方过失的相互抵消。曾世雄先生亦认为“过失相抵并非谓赔偿权利人之过失与赔偿义务人之过失互相抵消。债权债务或可相抵,损益亦可相抵,而过失之不能相抵者,正如同违法之不可相抵者然”。

2.损益相抵原则

损益相抵是指赔偿权利人基于发生损害的同一原因受有利益者,应由损害额内扣除利益,而由赔偿义务人就差额赔偿的债法制度。

损益相抵原则的适用范围,原则上是损害赔偿之债,包括侵权损害赔偿和违约损害赔偿,以及其他损害赔偿之债。其中,“其他损害赔偿之债”就包括了因缔约过失行为给缔约一方当事人造成的损害赔偿之债。有过失的一方缔约当事人在给相对人造成损害的同时,相对人因该过失行为而节省的其他开支或者获得的其他利益,赔偿义务人对权利人获得的利益应当在损害额内予以扣除。例如,信赖他人意思表示有效,因而拒绝第三人提出之有利益的承揽工作,信赖人虽然失去了报酬,然而由此却免除了往返的差旅费以及雇佣工人的开支,加害人在赔偿时就应当把这些相关费用予以扣除。再比如,商场购物案中,如因商场管理者、服务人员的过失致使消费者遭受人身、财产方面的损害,在缔约过失损害赔偿中,商场就可以主张消费者因商场过失行为而得以免除的开支(如人身损害中消费者日常的交通费用)以及消费者自身财物的现存价值(如财物被损坏)在赔偿时应当扣除。

3.责任竞合时受害人自由选择诉权原则

虽然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一样,违反的是法定义务,也都要符合法定的构成要件,两者仍然存在诸多不同之处。首先,缔约过失责任产生的前提是受害人与加害人之间已形成缔约关系,而侵权责任的产生并不需要当事人在此之前有任何的法律关系;其次,缔约过失行为违反的先契约义务不仅包括消极的不作为义务,还包括积极的作为义务,而侵权行为违反的是不得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和人

身权的一般注意义务,一般来讲主要是消极不作为义务;再次,缔约过失责任属于合同法上的责任,合同法上的责任在我国一般不会产生精神损害赔偿,而侵权责任中受害人在法定条件下可以请求精神损害的赔偿;最后,缔约过失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缔约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无过错便不会产生缔约过失责任,而侵权责任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等。虽然缔约过失责任和侵权责任存在着上述不同之处,但是,由于缔约人的固有利益是侵权法和合同法共同保护的对象,缔约一方侵害他方固有利益的情况下显然会发生缔约过失责任的请求权与侵权责任的请求权竟合问题。在实践中这种竞合主要发生在如下几种情形:1、缔约一方未尽保密义务。违反此项义务可能同时构成对公民隐私权、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商业秘密的侵害;2、缔约之际未尽保护义务致使相对方财产或人身遭受损害;3、在故意缔约过失责任中,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合同,有可能同时构成侵权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受害人是应当基于缔约过失之诉还是依侵权之诉请求损害赔偿?笔者以为,缔约过失损害赔偿的目在于填补受害人的损失,无论受害人以何种诉由起诉,最终的结果必须体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况且,缔约过失责任和侵权责任在归责原则、举证责任、免责事由、诉讼管辖等方面存在差异,从保护受害人角度出发,法律应当允许其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某种请求权向法院提起诉讼。换句话说,受害人有权选择缔约过失之诉,也有权选择侵权之诉,以弥补自己所受损害。

六、如何更好的发挥缔约过失责任的作用

应该以我国现行法律为基础,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及交易惯例,斟酌具体案例类型,逐渐扩大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明确缔约过失、信赖利益等基本法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建立有关缔约过失的一般法律原则,包括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等等。以期能够全面、合理地规范当事人之间的缔约行为。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我国的缔约过失责任法律制度,以保护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准确界定缔约过失、缔约过失责任、信赖利益损害等基础法律概念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作为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制度,不同于传统的侵权责任、违约责任和不当得利,属于较新型的民事责任,为保证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的统一,有必将该制度中的一些基本法律概念加以明确。当然,有些概念不好直接下定义的,可以揉合到具体条款中,以概括、列举等各种方式来体现。

(二)合理确定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

在我国未来的立法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规定:1、要约过失责任;2、承诺过失责任;3、合同己成立但被确认为无效情况下的缔约过失责任;4、给付自始客观不能时的缔约过失责任和代理中的缔约过失责任。当然这几种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可以考虑在立法技术上设立一个类似兜底性的条款,以维护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开放性和严密性。

(三)强调缔约过失责任的归责原则

应当将缔约过失责任的归责原则界定为过错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讲,缔约过失责任中的“过失”,应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况。无过错便不会有缔约责任,同时,这样一来也可以把缔约过失责任的归责原则和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区分开来,即不应包括侵权责任下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以利于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更好地适用缔约失责任,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认定缔约上的过失,应考虑当事人各方的接触和信赖程度,以及交易中可能存在的商业风险,其标准

应依“交易上必要的注意”或“善良管理人的注意”来衡量。另外,在法律条文中还应当明确体现缔约过失相抵。在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方面,还应配套建立与我国现行民事法律规定互相协调一致的诉讼证据制度。

(四)科学确定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

缔约过失责任存在于当事人就合同条款进行磋商的缔结阶段,是一种基于过错原则而承担的民事责任。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虽然不是以合同上的给付义务为内容,但由于特殊的信赖关系的存在,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仍产生了协力、通知、保护、忠实等附随义务。当事人一旦违反了这些附随义务,就应该向由此造成损害的相对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即缔约过失责任。因此缔约过失责任的基础并非建立在真实存在的合同之上,而是对先契约义务的违反的基础上,属于一种法定责任,从法律逻辑的角度而言,使得该责任成立的构成要件隶属为法律规定的事项,包括先契约义务的违反(含缔约人己实际处于缔约阶段)、损害的存在、缔约上过失的存在,以及损害与过失之间的因果关系等四个要件,前文已有详细论述,兹不赘述。应注意的是:合同无效或撤销的原因若属于缔约双方的故意时,法律无保护恶意人之必要。在双方串通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第三人合法权益时,尤应如此,即于此场合不产生缔约上过失责任。缔约过失责任不同于传统的侵权责任、违约责任、不当得利,而是一种独立的新型民事责任,只有对其进行法律上的科学界定,才有利于司法实践的正确适用。

五、合理界定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应当以信赖利益为基础和一般原则,但同时也应包括固有利益。对信赖利益予以损害赔偿,使受害一方当事人在经济上得到补偿,以回复到信赖缔约行为成立之前的良好状态。信赖利益的损失应当既包括直接损失,也包括间接损失,具体而言应包括受损方缔约的费用、为履行进行准备而支付的费用以及其他机会丧失而受到的损失。赔偿的基本原则是,对信赖利益赔偿的总额,一般不应超过有过错的一方在签订合同时可预见的范围;赔偿的特别原则是,对固有利益的损害赔偿(包括人身和财产方面的损失),则相对独立于其所欲缔结的合同,其赔偿范围不应以履行利益为限,而应包括赔偿缔约受害人因此而遭受的一切实际损失。

六、结束语

缔约过失责任自确立以来,逐渐被各国立法和判例所接受,它平衡了缔约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保护缔约过程中受害人的利益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缔约过失责任毕竟是对违法责任和侵权责任的一种补充性的责任,其运用范围应当进行限制。因为,缔约失责任的广泛适用首先会损害契约自由原则的基本价值,而契约自由原则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地位应当得到维护,如果我国《合同法》第42条先肯定磋商自由原则,再规定缔约过失责任,第42条的规定就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1.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出版

2.刘得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台北三民书局1980年版

3.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黄安生:《民事法律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版

5.崔建远:《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7.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杨立新、刘忠:《损坏赔偿总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合同法论文

合同法 内容摘要:这篇论文主要论述了通过讲述实际例子所联系的关于合同法基本知识,从而让我认识到学习合同法对我们生活中起到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债权物权化 债权物权化,指法律规定是债权具有对抗一般人之效力。传统民法观念认为,债是请求相对人为一定行为,具有严格的相对性。债权人仅能向特定的债务人请求给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债的相对性逐渐被突破,具有了一定的绝对性,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种情况: (一)租赁权物权化 该效力集中表现为"买卖不击破租赁"原则,即房屋承租人得在出租人转让房屋时继续享有承租权,该租赁权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除此之外,租赁权物权化还包含如下几方面内容:承租人可基于对不动产的合法占有,对第三人侵害租赁物和租赁权的行为,可请求其停止妨害和赔偿损失。在一定条件下,承租人可为转租或租赁权让与之行为。 但也有学者对租赁权是否为债权提出了质疑。认为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根据买卖合同而取得的所有权不得对抗此前存在的承租人对租赁物进行使用收益的权利,进而认为这种权利的性质也是一种物权。因此"买卖不破租赁"完全符合民法相关法理,并非属于"债权物权化"情形。笔者认为,依据"物权法定"原则,在法律尚未明确规定租赁权为物权时,不宜认定租赁权因具有物权性质而就此认定为物权,而只能做边缘化的理解,即其被物权化。这一过程考虑到了人的基本权利居住权,使得房屋管理体制从注重保护所有权人利益向注重保护使用人利益转变,保障了承租人生活的稳定。体现了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的价值取向,使得房屋的利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保护了房屋租赁交易安全。 (二)债权的公示 债权的设立,本无须公示,因为债权是相对权。但特定情况下为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当事人可通过一定的方式明示其权利的存在并取得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和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学员姓名孙伟学号 1032001213537 入学时间 2010 年春季 指导老师季桂荣职称高级会计师,高级讲师 试点学校靖江电大

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内容提要】 本文以会计职业道德概念为出发点,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阐述,并针对当前会计职业道德不容乐观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剖析。提出通过加快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健全会计制度,加强培训抓教育、改进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开展道德诚信教育、建立诚信档案,规范会计职业行为等手段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职业道德缺失问题。 【关键字】 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诚信教育;激励约束机制 【论文正文】 目录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述 (3)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3)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3)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4)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 (5) (一)会计职业道德总体现状 (5) (二)会计职业道德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5)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8) (一)加快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8) (二)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9) (三)以人为本,加强会计教育培训 (9) (四)改进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 (10) (五)加强会计道德诚信教育 (10) (六)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11)

(七)加强社会舆论监督规范会计职业行为 (11) 结束语 (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引言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 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这也就是说,会计行业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正因为会计行业有它那诚信、真实、可靠的职业本质,才获得社会的信赖与赞誉。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述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其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的手段;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 1、敬业爱岗。热爱本职工作,钻研业务、适应所从事的工作要求; 2、熟悉法规。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并进行宣传; 3、依法办事。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合同法论文

合同法试题 1.甲公司需装修办公大楼,乙公司与之洽商,提出预算:装修工程需要100万元报酬,粉刷 材料需要100万元。甲公司认可了乙公司的预算。乙公司又提出:只要100万元的报酬; 自己仓库里的粉刷材料无偿赠送。甲公司欣然允诺,与乙公司签订合同。但装修工程完工后,甲公司一分不给,乙公司索要未果。在甲、乙签订合同前,乙曾欠丙公司货款200万元,现乙公司无力偿还。试问:丙公司可以采取哪些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试用2000——3000字论文对案例中所涉及的合同法问题作一阐释。 答:经分析,丙公司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 (1).丙公司可以在乙公司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发生债权转移。即甲公司 现在欠丙公司的钱,而不欠乙公司。 (2).因乙公司现在欠丙公司的钱,乙公司无力偿还,如果合同到期,丙公司可以告乙公司要求法院对乙公司强制执行。 其中此案件中涉及到合同法中的债权转移问题: 债务人对债权人承担有归还债务的义务,无论债权人是谁,除非债权人本人同意,否则债务人不能免除这种义务。这与尽义务的对象无关,只是关乎结果。所以,债权人之间转让债权,不必征得债务人同意,但情理上应该予以告诉。 (3).所以本案中在债权转移是要经过丙乙双方的同意,并且情理上可以将此事告知甲公司。 下面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此案件分析,就合同法中的有关债权转移的相关 知识 一债权转让 债权是对于特定之人,请求为特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之权利,即(债权人)对于他方(债务人),有请求其为一定行为之权利,而他方负有为之之义务。 [1]债权转让是指债权人将其债权移转于债务人法律特征如下:第一、债权 转让是指在不改变原债权内容的前提下,由原债权人将权利转让给第三人。 出让权利的主体是债权人;第二、债权转让的内容是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 的债权权利;第三、债权转让以外的第三人,此时债权人即为出让人,第 三人为受让人。其中,受让的主体是特定权利义务关系之外的第三人。而 权利相对义务的承载主体是原债务人;第四、债权转让成立,原债权债务 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解除,而受让人作为新债权人与原债务人的权利义务关 系成立并生效,债务人对受让人履行债务。 (4)所以丙公司与乙公司要注意债权转让的相关细则。因此,丙乙公司要通知甲公司关于债权转让的事。 另外,还有对于我国法律规定的债权转让的认识 (一)对债权转让“生效”的认识 《合同法》第80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 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1 关于何时生效及生效的要件 债权转让的生效时间是指转让合同成立后,合同权利从何时开始由债权人移转于受让人。根据我国《合同法》第80条:“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生效力。”对此规定,有人理解为我国《合同法》对债权转让采用…通知到达生效?原则,也就是对已成立的债权转让协议,债权人未将债权转让的事实通知债务人的,因缺乏法定的生效要件而未生效。也有观点认为,根据法条的字面意思,规定的是“未经通知,对债务人不生效力”,而不是转让合同不生效。这两种理解,即对债务人生效和使转让合同生效,两者产生的法律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合同是否成立,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体现的是双方自愿的原则。债权转让协议的当事人,只有债权人(转让人)与受让人,债务人并没有参与订立,其非此合同的当事人。所以,当债权转让的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该合同即成立并生效。而且,通观各国立法及民法理论(德国、法国等),几乎均主张债权之转让,依当事人之间的让与契约或者相应的原因关系,即生债权移转之效力,其间不存在履行行为,但非经通知债务人,对债务人不生效力。对于债权转让协议 第 1 页共2 页

合同法1500作业论文

[摘要]合同法基本原则的确立,对合同法立法、执法、司法及其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如此,将什么原则确立为合同法基本原则本身即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从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以及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来看,合同自由、诚实信用、鼓励交易应是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该三原则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键词]合同法基本原则合同自由诚实信用鼓励交易 一、合同法基本原则的确立 (一)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及内涵 法律原则指包括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在内的整个法制活动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法律准则。它是储存于法律规定中的价值准则,不是法律规定本身,不直接涵摄案件事实,须被法律规定或法条承载。但这种承载并非明白无误地直接宣示。直接宣示只是部份法律原则的确定方式,但多数法律原则必须从法律规定中借助整体类推或回归立法理由的办法推求出来。那些贯穿于某一类法中的最高层次的共同性价值准则,可称为该类法律的基本原则。具体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整个合同法制度和规范中的价值准则,是合同法的主旨和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制定、解释、执行和研究合同法的出发点。 (二)合同法基本原则的确立 合同法基本原则既然是合同法的最高层次的价值准则,就应该能与整个合同法的内容和功能结合起来,既要适用于整个合同法规范,又能体现出合同法的基本价值;既不能将其他法律、特别是其上位法民法的基本原则当作合同法的基本原则,那样便体现不出其特殊性,同时,也不能将适用于某一合同制度的具体法律原则作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如此便丧失了其价值承载功能。 为此,我认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应为合同自由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鼓励交易原则。三、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一)合同自由是前提 合同既是当事人意思一致的结果,这种意思的表示就必须是自由的,不受非法干涉与强制的,才能体现主体的真实意思,才符合正义的要求。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当事人须受自己意思表示的约束,如果这种意思表示不自由,将导致非正义的发生。 (二)诚实信用矫正合同自由

[合同法律制度论文]关于合同法的论文2020

[合同法律制度论文]关于合同法的论文2020 曲靖师范学院·国际学院 合同法律制度论文 【作者】叶春富 【摘要】我国的合同法律制度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合同法律制度》是从解决现实合同关系存 在的问题出发,总结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对合同制度作出了科学、合 理的规范,为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合同关系提供法律保障,对促 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当前,随着我国依 法治国的推进,尤其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要求执法工作 “以人为本,执法为民”,而执法中存在的各种非人性化行为也要 求执法的人性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广大干警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卫士”、“公正”、“亲人”的形象,真正推行人性化执法。 【关键字】价值取向法律人性化与时俱进一、合同法人性化是人性法制思想、理大的变革与更新。 推行人性化立法,立法机关须树上意,确立人民权利至上的信念,遵守宪法和各项法规则和规定,在立法和法律制度中体现法律的精神,人性化的理念. 买卖合同人性化法性的例分析 分析: 乙公司:乙公司对合同做出的解释有点过于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释合同,但是严格按照合同的条款看,其并无太大的过错。但是,乙 公司的行为与合同法中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不太符合,按照诚实信 用原则的精神,当事人对合同条款不清楚之处应当本着协商的精神 履行合同,而不应该自己单方面解释合同,给对方造 成被动。

甲公司:甲公司的主张也缺少法律依据和合同依据,只是强调自己的炊事员少并不能成为自己单方面指定合同标的的理由。但是根据甲公司与乙公司长期合作的事实,乙公司应当考虑到甲公司的具体情况,在提供蔬菜前征求甲公司的意见,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就按照合同法规定的解释原则解决双方的争议。在此不能适用合同文字含义解释,不能适用合同的条款原则解释,也不能适用合同上下文的意思解释,只能适用交易习惯原则解释,按照交易习惯原则,甲公司与乙公司经常有提供蔬菜的合作关系,平常时如何供应蔬菜的,在本合同争议中也应当参照平时的交易习惯确定合同的标的。 二、合同法律制度人性化要求与时俱进,决题 2010年8月,某铸造厂需购买一辆汽车,个某 得知后,找到该厂欲将自己半新的“北京厂,并保证办理汽车过户等一切手续。双车作2.2万元,由铸造厂先付2万元,待王手后该厂续付2000元,由铸造厂开具一张2000元条。有关部门以王某与该厂私下买卖汽车为由不予办理手续。某便到北京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办理手续市场市商局、物价局、公安局《关于旧机动车买卖的定6如买卖双方事先商定了价格,须经市场可价不合理的,市场有权调整评定……”的规定定格行了审和汽车状况进核,重新作价为1.9为办理了过户手续。尔后,王某认为事先达。便要求铸造厂偿付所欠的2000元,在诉至。 律与政党代表的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那条法律就不对。法律只有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被人们所普遍接受。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例文

X X 大学毕业设计 学校名称 年级名称 2008级 专业名称会计 课题名称试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学生姓名 2010年3 月1 日

目录 一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会计监督职能的定义 ●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二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监督的主体 ●会计监督的分类 ●会计监督的基本内容 三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 四会计监督职能健康发展的条件 五结束语 六参考文献

试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摘要】本文从会计监督的内容、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建全会计监督的必要性、以及其基本内容与本质特征、监督分类等几方面对会计监督职能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对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关系以及会计监督发展的条件进行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字】监督职能核算职能必要性内容关系 一、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会计监督的定义: 在会计工作中,通过记录、计算、分析和检查,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等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察和督促的一项管理活动。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日常生产经营服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监督可以分为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不仅可以维护财经纪律和社会经济秩序,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也起到重要作用。《规范》第四章在明确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履行《会计法》赋予的监督职权的基础上,提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对单位内部的其他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以更好地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同时,对国家监督、社会监督问题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实行会计监督的必要性有: (1)维护国家财经法规要求强化会计监督。财经法规是一切经济单位从事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绳和依据。会计监督正是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等进行检查,从而促进各单位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会计工作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因此,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于防范和制止违犯财经法规的行为,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安全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会计监督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监督,保证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在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的同时,符合本单位的计划、定期、预算和经营管理要求,以便提高经济效益,或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市场经济要求强化会计监督。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要求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搞违法活动,是任何一个成熟而健全的市场经济国家所不允许的。会计监督作为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财政经济法律、法规、规章贯彻执行中发挥重要作用。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单位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应当“遵循利益至上原则”,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心”,单位内部的会计

(最新版)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和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讨 学员姓名 X X 学号 入学时间 2010 年春季 指导老师 XXXX 职称高级会计师,高级讲师 试点学校靖江电大

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讨 【内容提要】 现行的无形资产会计理论与实务与知识经济的特点和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迫切要求改进现有无形资产会计的缺陷与不足,建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方法。查阅、参考有关知识经济和无形资产会计的研究文献后,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状况,并在系统阐述知识经济与无形资产会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无形资产核算与披露的现状,提出在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方法的调整与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就目前的无形资产确认范围狭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知识经济下应扩大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无形资产计量应该在不同的阶段选用不同的计量属性,进而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应采用的计量方法;在披露上,提出对现有的披露模式进行调整,改革的设想。 【关键字】 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 【论文正文】 目录 一、引言 (4) (一)知识经济下讨论无形资产会计的意义 (5) (二)无形资产会计研究的历程 (5) 二、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概述 (7)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 (7) (二)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概念及其特征 (9) (三)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概念的外延 (11) 三、知识经济对现行无形资产会计的冲击 (12)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狭窄 (12)

(二)无形资产的计量方式方法单一 (13) (三)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批露不及时充分 (14) 四、完善我国无形资产会计的建议 (14) (一)无形资产确认方面的改进建议 (14) (二)无形资产计量方面的改进建议 (16) (三)完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建议 (17)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讨 一.引言 无形资产一直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的难点之一。一是无形资产的界定问题,理论界和实践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二是无形资产的确认和价值计量。这虽然对无形资产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但同时也制约了无形资产的规范与管理。各国在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研究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原因是人们对无形资产所持的观点不同,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无形资产的界定方面。这一问题的妥善解决与否,将极大地限制和影响无形资产研究的开展和深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无形资产最基础的方面进行研究,更好地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特别是知识经济的今天,无形资产在内涵和外延上起了新的变化,而且在企业经济活动中作用的不断增大和地位的日益提高,无疑对无形资产会计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机遇和巨大冲击。 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基于发展和系统的观点,采用规范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主要从理论角度对无形资产进行分析与界定,探讨知识经济下最为重要的资产——无形资产的内在本质特性以及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考虑知识经济的特点,文章将专门对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的界定、确认、计量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

【精编范文】合同法本科论文5000字-推荐word版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合同法本科论文5000字 篇一:合同法论文 成绩 论不安抗辩权 课程名称:合同法 任课教师:田丽 论文作者:刘思源 学院班级:文化传播学院201X级 学号: 120230112 论不安抗辩权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签署大大小小不同方面的合同,它保障着我们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但是,懂得合同法的人却少之又少,这导致原本保障我 们合法权益的合同却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纠纷,打扰我们的家人和生活。学校开 课教授合同法,变得尤为重要。本学期我选修了合同法课程,对合同法有了全 面化体系化的认识。在结课论文中,我想谈谈我对合同法不安抗辩权的认识。 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的一 方有确切证据表明另一方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时,在对方没有履行或者没有提供 担保之前,有权中止合同履行的权利。规定不安抗辩权是为了切实保护当事人 的合法权益,防止借合同进行欺诈,促使对方履行义务。 理解了不安抗辩权的概念,我们才能更好的行使这项权利。通俗来讲,不安抗 辩权行使的前提是合同双方互负责任并有先履行和后履行的顺序,在此基础上,先履行的一方有证据表明后一方没有能力履行合同上的内容,先履行一方可以 中止履行合同。为了更好的阐释不安抗辩权,下面列举了一个具体的案例。 201X年8月20日,甲公司和乙公司订立承揽合同一份。合同约定,甲公司按 乙公司要求,为乙公司加工300套桌椅,交货时间为10月1日。乙公司应在合同成立之日起10日内支付加工费10万元人民币。合同成立后,甲公司积极组 织加工。但乙公司没有按约定期限支付加工费。同年9月2 日,当地消防部门 认为甲公司生产车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要求其停工整顿。甲公司因此将无

合同法论文

一、继续履行 1、继续履行的概念。继续履行也称强制实际履行,是指违约方根据对方当事人的请求继续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的合同责任形式。其特征为: (1)继续履行是一种独立的合同责任形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合同履行。具体表现在:继续履行以违约为前提;继续履行体现了法的强制;继续履行不依于其他责任形式。 (2)继续履行的内容表现为按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义务,这一点与一般履行并无不同。 (3)继续履行以对方当事人(守约方)请求为条件,法院不得径行判决。 2、继续履行的适用。继续履行的适用,因债务性质不同而不同: 金钱债务:无条件适用继续履行。金钱债务只存在迟延履行,不存在履行不能,因此,应无条件适用继续履行的责任形式。 非金钱债务:有条件适用继续履行。对非金钱债务,原则上可以请求继续履行,但下列情形除外: (1)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履行不能); (2)债务的标的不适用强制履行或者强制履行费用过高; (3)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请求履行(如季节性物品之供应)。 二、采取补救措施 采取补救措施作为一种独立的合同责任形式,是指矫正合同不适当履行(质量不合同)、使履行缺陷得以消除的具体措施。 关于采取补救措施的具体方式,我国相关法律作了如下规定: 1、合同法第11北条规定为: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规定为: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赔偿损失; 3、产品质量法第40条规定为:修理、更换、退货。 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采取补救措施的适用以合同对质量不合格的合同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而依合同法第6北条仍不能确定合同责任为前提。

会计毕业论文前言范文

会计毕业论文前言范文 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我们结束在校学习过程的最后步骤。在两年或是三年的时间里,我们系统地学习了财务会计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和相关的技能课程。这些课程是一个紧密联系、密切相关的一个统一整体。了解课程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也是教学计划所要求的。而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实际上正是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能否顺利地完成毕业,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是否具有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也是我们进行自我检查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的吸收过程,但吸收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知识的输出——将所学的各种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解决社会实践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所解决的问题越多,社会就会更多地承认我们的价值。反之,很难接受我们。完成毕业论文,正是我们对社会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是我们接受社会检查的最佳途径。一篇文章的写作无非是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应如何去进行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的写作?这是我们大家共

同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初次提笔写文章的同学来讲,毕业论文的写作往往使他们感到手足无措,在此,我们针对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提出一些参考意见,以利于毕业论文写作顺利完成。 一、毕业作业的形式 总的来讲,会计专业的毕业作业的文体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学术论文主要是阐述作者在研究会计理论、方法等方面所获得的新见解。若只是重复别人的观点,就不称其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在写作上要求很高,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严密

合同法论文

法律学院民商法1342 吴厚琰 学号:1320171202 论合同法的相关问题 前言 20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断深化发展,合同法作为调整各类交易关系的法律,作为维系一定社会商品经济活动的纽带,对市场起着极大的支撑作用,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化和发展,正从从形式主义走向实质主义。 社会的变迁终究是要导致法律的发展,而法律,归根结底不过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和反映,对合同自由的限制、进一步强化对消费者的保护、诚信原则,不断完善合同法的实质性问题等已成为合同法的一项重要任务,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和奉行。 关键词 合同法原则效力违约发展 一、关于合同法的概念 在合同法理论上,合同也称契约,其本质是一种合意或协议,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而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的法律,主要规范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转让、终止、违反合同的责任等问题,由此可见,我国合同法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订立的各种合同关 系,而不仅仅是债权合同关系。 二、我国合同法的发展历程 我国合同法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大历程: 1、1950-1956年。.1950年9月27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颁布了我国第一个合同法规,即《机关、国营企业、合作社签订合同契约暂行办法》,由此引出的中央部委颁布的大大小小合同法规达到40多个。 2、1961-1965年.1952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经济合同的通知》,同一时期,还颁布了许多合同法规,对合同的签订、履行作了具体的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对合同的管理。 3、1978年以后。国家加进了对合同的立法工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但都是以单行法规的形式存在的,缺乏一些协调性和照应性。知道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合同法才有了比较完整的体系,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决定》,合同法逐步走向成熟。

关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关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范文一: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思考 摘要:本文对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加以研究,并分析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 化及其对税收的影响,并对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税收筹划;会计教学 本文将对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加以研究,分析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在 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一、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 会计准则是我国经济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国家企业经济活动中关于财务核 算的标准。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使实务会计与会计理论产生新的变化,也为企业带来新的发 展契机。新会计准则在许多规定上进行了创新,并推进了会计信息化进程,强化了会计信 息的实用性。 一新会计准则的含义 通过将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相比较,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和报告目标 更加明确,相关规定更为详细和具体,整体来说更具科学性。新会计准则在原会计准则的 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新规定,有效地减少了税款的流失。例如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的 调整,规定企业在核查资产的周期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定,遵守相关的法 律规定,不能进行估计,加强了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并且新会计准则也在原有基础上对部 分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在信息记录的过程中更具有实用性,并强化了税收调整的内容, 有利于保障企业依法纳税。 二新会计准则的变化趋势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使得企业会计运行系统更加完善,会计信息更为真实可靠,并有 利于加快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进程,促进了全球金融投资和企业财产的透明化。并且新会 计准则在实行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我国企业会计的标准信息质量,增强了资本市场的活力,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通过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新会计 准则会加强企业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有利于企业选择高回报的投资领域,并且企业决 策也能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制定出更为长远的经济发展策略。企业能通过对新会计准 则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保障了上市公司的经济质量。随着市场经 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也更为复杂。新会计准则的施行,对于国内经济 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国家会计管理对企业进行资本控制,稳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环境,从而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随着企业对于新会计 准则变化内容的适应,企业能够有效地提升会计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经济法与合同法课程论文

经 济 法 与 合 同 法 课程论文 系别:土木工程 班级:建工0703 姓名:

经济法与合同法课程论文 本学期选了赵老师的经济法与合同法,受益匪浅、老师讲的很认真很细心。为我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会让我受益终生。下面本人浅谈一下合同法的学习心得. 合同法作为调整交易关系、维护交易秩序的法律,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法律规则。自1981年我国《经济合同法》颁布以来,立法机关先后制定了《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局面。围绕这三个合同法律,国务院及各部委又先后制定了一大批合同条例及规章,1986年《民法通则》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债和合同立法在走向完善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由于现行"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彼此间存在着内容重复、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尤其是缺乏规范合同关系的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和制度。因此,我国合同立法还极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的需要,有鉴于此,立法机关决定制定一部统一的合同法,使"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趋于统一和完善。 一、关于合同的概念 合同概念的探讨是统一合同法的制订首先应解决的课题。讨论合同的概念并不在于单纯获得某种学理上和逻辑上的满足,而主要在于明确统一合同法的规范对象和内容。换言之,鉴于合同已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我国需要首先考虑统一合同法中的合同概念是什么?它应当包括哪些合同、规范哪些合同关系? 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合同的概念在适用范围上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广义的合同概念。此种观点认为,合同是指以确定各种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协议。换言之,只要是当事人之间达成的确定权利义务的协议均为合同,不管它涉及哪个法律部门和何种法律关系。因此,合同除应包括民法中的合同外,还包括行政法上的行政合同、劳动法上的劳动合同、国际法上的国家合同等。二是狭义的合同概念。此种观点认为,合同专指民法上的合同,"合同(契约)是当事人之间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因此,凡是以确定民事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协议可称为合同。至于行政法、劳动法、国际法等法律中的合同,虽然名为合同,但和民事合同应该作严格区分。三是最狭义的合同概念,此种观点认为,《民法通则》第85条关于"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一:2021年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最新) XXXX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学校名称 XXXXXX 大学 年级名称 XX级 专业名称会计 课题名称试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学生姓名 XXX 摘要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在内容上与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着重要的差别。同时,新出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从一些方面上简化了相关的会计处理,避免了重复的、繁琐的处理程序,大大简化了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本文将以对比作为主要手段,来探究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不同,并从中找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优点,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与运用提供参考与帮助。同时,也指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不足之处,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提供建议。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目录

中文摘要 (Ⅰ) 引言 (4) 1.《小企业会计准则》出台背景及主要内容 (4) 1.1出台背景 (4) 1.2出台意义 (5) 1.3《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内容 (5)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 (6) 2.1《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的变化 (6)

2.2《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 (7) 2.2.1 历史成本计量 (7) 2.2.2 公允价值的相关要求 (8) 2.2.3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9) 2.2.4 所得税的核算 (9) 2.2.5 待转资产核算 (9) 2.2.6 财务报表的编制 (10)

3 小企业会计准则不足之处 (10) 3.1有关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10) 3.2不公开发行债券或股票的中型企业 (10) 3.3 关于经济业务会计处理和披露的出发点和原则的问题 (11) 3.3.1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时限 (11) 3.3.2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账务处理规定 (11) 3.3.3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的规定 (12) 3.3.4税收直接减免、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等情况的处理 (12) 3.3.5 借款费用的处理 (12)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范文12篇

会计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范文12 0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究 摘要.日益激烈的市场竟争环境,给现代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较大的挑战,新会计制度适应当前经济、市场和企业发展的財务管理需求,能够为现找企业的证常经营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一本文主要是从新会计度对財务管理的重要影响入手,重点分析了新会计制度下財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着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应对和改进策略,为充分提升财务管理模式优势和作用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財务管理:模式:应用 市场经济体制的深人发展,我国经济事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相应的对于会计准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会让度的史新,会给其所处的环境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只有保证新制度能够良好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觌律,才能够更好地推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在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全面采用科学有效、切实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滴能够起到更为积极的效果。 1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重要影响 会计度,是会计从业者所实行的程序、方法和制度,新会计制度是指戴德明教授所撰写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枞中国人民大学版社,2凹7).具体燥作过程,会计工作主要是从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商品本身的交易账汾信息出发,廾展信息的分析、计算和总结工作并上报相0的结果新会计制度能针对企业和组织内部的发展状况、资金状况以及财务运转情进行全面反映,并且提出满的财务审计核算准则和方法。给相关企业和组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前提,新会计制度下对于当前企业的財务管理工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是表理在了以下两个方血.第一,影响到了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理念对于实际开展的具体财务管理工作起着引領性作用t ifij其受到了新会计制度的重要影n年新会计制度对当前財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经验以及能力方而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细化引导具休財务管理工作内容,相应的对于財务报表、财务核算和整理方面的监督管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实际进行中,需要坚持看低碳、环保和节约的理念,遵着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原則,更好地符合新会计蒯度的设计要求和节标准,充分保证利监主休的管理协调性和内容方血的稳定性,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具有年要影响;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将会较大程度的影响到则.务风险管理工作内容,主要表现在了资产控制转回和资产减值方曲的管理工作。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实际进行过程中,将会面临着较多的财务管理风险,积极适应新会计制度标准和要求,更好地錐护貝体財务管理内容,切实提升自身财务风险控制能力。企业能够从財务风险防范的具体分类清况出发,结合自身财务管理主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详细的财务风险管理细则和标准,做好貝体投资和理財觌范的设定工作如 2 “新会计制度下財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着的问题分析 新会计制度对现阶段企业財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准则作了较为细致的规定,对于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血. 1財务管理模式不够先进 企《业想要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面增加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积极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现阶段很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并且管理人员对于財务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具管理工作过程中没有充分全面的考虑到企业的肘间价值、风险价值和牌价值理念,影响到了实际的管理工作效果。并且一些企业自身务管理体系木身科学性不够全面无法给具体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2卫财务管准则不够统一 当前阳内財务管地体系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地,多是因为缺乏着统一性的管理准则,影晌到了实际工作环节的开展效果。风土文化与实际经营环境之间所存在着的差异,会拾现阶段企业财

合同法论文6000字

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 王斌羽 法学101 学号:201010631015 摘要: 民事义务有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法定义务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范、禁止性规范设定的义务。这种义务对于每个自然人、法人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违反此种义务,即构成侵权行为责任。而约定义务则是特定当事人之间设定的某种义务,违反约定义务,构成违约责任。但是如果当事人双方正在缔约责任与义务时,一方当事人因为某种原因损害了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到底应该适用侵权法还是违约责任呢,为了解决这个困惑,法学家们就创造出了缔约过失责任,但是这三者之间的界限却又不是十分清晰,我们怎样正确的适用它? 关键词:缔约过失责任;诚实信用原则;损害赔偿;信赖利益;侵权责任;违约责任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起源 自罗马法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风行全球的实证契约法理论认为,合同责任(指违约责任)仅存在于合同有效成立后的阶段,认为无效成立的合同,也就无合同责任可言。此理论把合同关系中的缔约前段和缔约后端彻底分裂开来,将合同责任仅仅限定在“有效成立的合同”这一形式载体上,使其成为非动态性德完全封闭的体系。这就形成一个无论契约法,还是侵权法都无法染指的法律“飞地”——合同有效成立前阶段合同双方基于信赖所形成的缔约上的关系,成为法律调整的真空地带。自此以后,很少有人对此提出质疑,然而德国著名法学家鲁道夫·冯·椰林(Rudolf von Ihering 1818-1892)。他以超凡的远见卓识和敏锐的思维嗅觉,先知先觉般的考察到传统契约法理论中存在的破绽,提出了“法学上伟大的发现”缔约过失责任理论。 目前,我国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体系,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面临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挑战。由于市场本身就是成千上万个以交易为内容的合同关系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化就是契约化,市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经济交往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必然使交易活动日益向着更深、更广、更高频的发展,然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许多法律和制度还不完善,市场上各种投机行为、欺诈行为盛行,社会的信用体系还未建立起来,人们的诚信观念也还没有树立起来。在这种市场中,交易秩序不健全,人们进行交易的风险很大。因此,建立缔约过失责任,明确缔约双方在缔约过程中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承担的责任,对于增强市场的诚信度、保护交易安全、保障无过错一方的必要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 关于缔约过失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请求权基础,学界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合同法论文

浅谈合同与合同法的效力 学生专业班级艺术与传媒学院 2010级环境艺术设计2班学生姓名(学号)于旭虹 20100874 指导教师郭燕茹 完成时间 2011年11月18日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浅谈合同与合同法的效力 艺术与传媒学院2010级环境艺术2班于旭虹 20100874 【摘要】在当今社会合同运用的频率和要求越来越高,对合同的效力的了解和认知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充分理解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正确的认定和处理二者的区别。合同的效力是合同对当事人所具有的法律的约束力,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合同的效力问题是合同法中的核心问题。合理地运用合同,这样才能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合同效力的涵义以及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与合同效力之间的相互联系予以分析。 【关键词】合同效力合同有无效合同的撤销法律后果 前言 合同的效力是合同对当事人所具有的法律的约束力,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合同法对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生效规定了统一的要件,同时当事人也可以约定合同生效的特殊要件,只有符合法定条件或约定条件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未具备约定条件的合同成为不生效的合同。因此,合同的效力问题是合同法中的核心问题。本文就合同效力的涵义以及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与合同效力之间的相互联系予以分析。并阐述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和特别生效要件,以及附条件和附期限合同的特殊内容。并介绍导致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各种行为和情况,对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作以说明。 一、合同及合同效力概述 (一)合同的效力 合同的效力。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涵义和理解。广义的合同效力,是指合同的一般法律约束力,它存在于合同自成立至终止的全过程,合同的有效与无效及合同的效力未定中所称效力均指此意,狭义的合同效力,指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的约束力,它存在于合同自生效至失效的全过程。 合同的一般法律约束力,广义的合同效力指合同的一般法律约束力,它是法律赋予合同对当事人的强制力,即当事人如违反合同约定内容,即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包括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约束力是当事人必须为之或不得不为之的强制状态这种约束力或来源于法律,或来源于道德规范或来源于人们的自觉认识。来源于法律的约束力,对人们的

会计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会计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第一部分 会计论文是经济论文的一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就议论文面言,存在多种形式,如 报刊的社论、评论、短评,有关机构的各分析报告等,我们这里所指的是学术论文。需要 说明的是,这里的会计是一个大概念,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化会计、审计、 财务管理等诸方面。 一、会计论文的种类 按不同的标志,可将会计论文划分出一定的类别。 一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分类 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分,会计论文可分为宏观会计论文微观会计论文。 1、宏观会计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会计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问题 的论文,如论及国民经济核算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会计与经济运行关系,等等。 2、微观会计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关 系的论文,如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长期投资权益法与成本法的比较、历史成本法 下存货计价的比较,等等。 二按会计论文的功能分类 按会计论文的功能划分,可分为基础理论型、应用研究型、学术争鸣型和调研报告型。 1、基础理论型会计论文,是指采用科学方法论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等进行 研究的论文,比如现代会计的目标、建立中国特色的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知识经济对传统 会计假设理论的冲击、会计的稳健性原则,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等等。 2、应用研究型会计论文,是指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对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 分析并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思路的论文。比如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企业集团 的内部财务控制研究、坏账损失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等等。 3、学术争鸣型会计论文,是指对某些会计问题的不同见解和不同观点进行商榷的论文。这类论文往往是就某篇文章中的全部或部分所提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商榷,其对象可以确指,也可以泛指;或许是基础理论问题,或许是应用研究问题。 比如对商誉会计的商榷、对会计委派制问题的几个不同观点、会计国际化含义的辨析,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