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科技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

科技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

科技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
科技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

浅谈科技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

石城初中张亚东

科学技术早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国家的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 1987年小平同志提出,“打破常规培养杰出人才”起,创新一直没有离开人们关注的视野。1994年江总书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提高创新型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首要的是加快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更是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石城初中高度关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思考,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教学活动中将教学与实践研究有机结合,立足于学生的基础教育,注重提升科学素养,致力于培养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在此就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谈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理解什么是创新型人才?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然而,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我国明确提出创新型人才和创造性人才的概念,但主要是从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角度予以阐释,很少涉及人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个性品质。而国外并没有明确的提出创新型人才、创造性人才的概念,只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等外延较窄概念,其实无论是创新,还是创新型人才,大都是历史的概念。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当今社会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首先,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其次,创新型人才,必须是真正自由、个性独立的人,而不是工具化、模式化的人。最后,创新型人才,其视野不能局限于一个地区或者国家,而应该着眼全球,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二、明确怎样来培养创新人才?

通过学校课程整体建设,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满足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学习与科技素养培养的愿望。在科技活动与竞赛中,培养学生健康、向上、耐挫折、能坚持的良好心理品质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整合到全校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落实到素质教育和全面育人的点点滴滴。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综合运用等的同时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确立科学的思想

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掌握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造就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人文素养,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三、突出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在以“创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为主题的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中,学校明确地提出了“研究性、示范性、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定位和培养“有理想、负责任、会学习、善合作的创新型人才”的育人目标,确立了“以实施科技突破计划和建设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等为途径,建立“石城初中学生自主发展成长体系”的前三年体系发展战略和“围绕科技团的发展以及各类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初步建成富有特色的科技发展教育中心”的后两年发展战略。科技教育已成为学校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内容。

四、加强校园科技文化环境建设力度

学校的科技教育设施建设与环境建设可以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外在因素。石城初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多背景、多渠道的科技文化环境和发展空间,大力营造科技文化氛围。如目前学校的理化实验室、生物的组培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阅览室、“校园之声”广播站、校园橱窗、科技展板等,都从不同角度增进了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用情景式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五、积极开展综合实践以及社团活动

通过学校地方课程整体建设,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一步满足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学习与科技素养的培养。在科技活动与竞赛中,培养健康、向上、耐挫折、能坚持的良好心理品质。学生通过科技兴趣小组的活动不仅学到了更多的本领,同时学生的创造才能也更多地被挖掘出来。

总之,创新科技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科技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科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此呼吁全社会都关心支持科技后备人才培养,不断完善创新培养模式,为我国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切实提高我国后备人才的科技创新水平.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怎样培养创新型人才心得体会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怎样培养创新型人才心得体会 【--教师节祝福语】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文明的高度进步,促使我们迈 着急促的步伐,进入21世纪。这一世纪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充满了 拼搏和自信。振兴一个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21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 创新人才。因此,这一有着深远意义的任务就落在我们教师的身上。我深感任务重大,所以,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将实施创新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 指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愿望与态度,需要人的内在动机去激励和推动。因为,激励可以使人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从而产生自信,人一旦有了自信,将会产生巨大的勇气和动力。李时珍因为从小立下志愿,要为穷人看病解痛,所以,不畏艰难险阻,到各地去采药尝药,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因为,他自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许多学生提出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我不对他们泼冷水,而是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未想、做他人未做的事。

许多科学家们的重要发现和发明,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敏捷的青年时代。青少年时期,是创造教育的重要时期,而创新教育又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但是需注意,青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往往面广而不深入,情节过于简单,思维不深刻,需要引导和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首先必须凭借课文,从而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但这些创新因素分布广泛,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创新因素蕴含在语言、思维、德育、美育之中。如《司马光砸缸》一课,我挖掘创新因素是引导学生认识救人,既要有勇又要有谋,进而引伸到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司马光运用逆向思维方式,把缸砸破,让水离开人,而不是想办法让人离开水。 创新因素广泛分布在词、句、段、篇之中。如在文中的句子有的看似平常,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但实际上潜藏着创新的因素。在讲一篇课文时,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设想出一些可能性和合理性的答案,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为更好地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作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要求,必需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充分调动广大员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一、稳定、培养现有人才的激励办法 1、建立创新人才工作保障机制。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中的骨干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形成公司统一领导,人力资源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公司将把人才工作作为各部门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提拔、晋级、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创新科技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和选聘力度,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对公司评选出来的科技创新人才重点培养,压担子、挑大梁,条件成熟时适时选用,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有效地发挥典型

示范作用,在全公司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提供发展舞台,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3、建立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技术岗位津贴制度。本着“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原则,提高高层次人才待遇,加快培养出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公司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加强“H”型人才发展双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尖端人才、中高级专家等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不断拓宽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实现专业技术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两支队伍“H”型管理,改变独木桥式的事业发展模式,使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事业发展上各行其道,人尽其用。 5、推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为激发广大员工开展科研开发、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对申报的科研攻关、技术推广、自主创新项目等科研成果转化到生产经营实际中进行应用、推广和再创新的,按照《创新成果奖励办法》进行奖励,有力激发员工自主创新的潜力,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技术水平。 6、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制度。按照个人自愿、企业需要、组织调配、因才施用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方向,依托重点项目,针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方向,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向生产一线锻炼,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合理交流,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

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高等院校是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必须进一步加强创新教育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尽快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消除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称为创新型人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具有创新思想”或“具有创新精神”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内涵。美国《创新杂志》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因此,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综合国内学术界的一些观点,归纳一下,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创新型人才不仅能够很快注意到某一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并设法寻求新的解决途径,而且能够在貌似平淡无奇的事物中觉察到一些奇特的、不同寻常的事情,并展开思考。 2、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创新型人才能够在同样时间内形成较多的观点或想法。 3、思维具有灵活性。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4、认识具有新颖性。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5、人格特征鲜明。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有着较强的成就动机,期待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 力 创新就是指: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种做法. 一、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求知欲比知识更重要.牛顿就是对苹果落地感到惊奇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瓦特就是对水沸腾时掀动壶盖的现象感到惊奇,而发现蒸汽是有能量的,从而发现明了蒸汽机.有好奇心,就有寻求结果的欲望.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在教学多边形内角和这一节课时,可让全体学生每人画一个凸多边形,并动手测量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说:不管哪一位同学只要告诉我你画的多边形边数及这个多边形(n-1)个内角的度数,我就能立即猜出剩下一个内角的度数,不信,同学们可以试一试?由于这个问题新颖,同学们感到惊奇,从而调动了学生认真钻研的积极性,创造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学生想知道问题的结果,而且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得到问题的结果,这样的问题就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学生就会因兴趣而学,而思考,并提出新问题,自觉去解决,去创新. 二、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每个人都有表现欲,都有好胜心,学生也不例外,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要创造适当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信心,并及时肯定他们的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123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鸡鸣小学:胡昌 教育工作是培养祖国接班人的一项崇高的职业,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的,所 以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能够高瞻远瞩,能够知晓祖国未来的形式,世界的发展趋势,根据未来的需求培养一批与世界接轨的新型人才。而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有以下见解: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认识,到底怎样的人是创新型人才。 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创新型人才首先应该具有“创新精神”。美国《创新杂志》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因此,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综合国内学术界的一些观点,归纳一下,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不受传统认知或书本老师的认知观点所限制,不 受学科限制,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2、思维具有灵活性。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3、认识具有新颖性。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 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4、人格特征鲜明。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敢于从想象中探求食物的本质,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清醒的认识。只服从真理。这种个性特征常常使他们在行动上敢于冒险,不愿忍受繁规琐节的束缚,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以上特征实际上体现了创新型人才的三个主要方面,即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几方面;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新的兴趣、动机等方面;创新人格主要表现在比较开方不受条条款款所约束、优秀的调控能力、冷静的态度等方面。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首先需要我们革新教育思想,要清楚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培养怎样 的人才,该怎么培养,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也就是教育方式和管理体系上的创新。其次就是评价体系的创新,明确怎样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怎样的正确的衡量一个学生。儿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创新意识带到人才培养具体过程中,使人们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为此,必须树立教书育人和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重点、以成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1. 教书育人的理念 创新型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创新教育要把指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培育学生的爱国、诚信、责任等情操和创业、协作、奉献等意识,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文艺术教育,培育学生健康优良的人格品质。这就要求坚持教书育人的理念,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我们教师的第一天职。 2.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 培养

工商管理09-5班 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背景:乔布斯去了,苹果来了。当大家均于热议“谁是下壹个乔布斯”时,宁波市新近出台了壹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宁波市认为,乔布斯天赋异禀,他的成功或许难以复制,但能够于环境和制度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从今年开始,宁波市将以5年为壹个培养周期,于3个层次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目前,首批各层次培养人选的选拔已经开始。5年内,宁波将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这壹数字到2020年计划达到2800名。于《意见》中,宁波市加大了对入选人才的资助力度,据初步估计壹个周期(5年内)培养经费超过5000万元。 我们不禁心中疑问:这样就能培养出中国的“乔布斯”吗?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中国的创新型人才呢? 二十壹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人才是壹个国家立足根基、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而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成为壹个关键词。培养和造就壹大批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参和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工作、教育工作的重大主题和历史使命,这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

代特点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为核心价值的。我们正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壹体制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要特征的。同时,我们置身于壹个全球化的环境,我们不仅要建立国际视野,积极地利用世界人才资源;而且要确立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和战略,培养能够参和国际竞争、能够于世界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的创新型人才。美国有乔布斯,中国也应有自己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和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开放性”是壹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突出弊端,就是于计划体制和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育和生活、学校和社会、理论和实践、研究和生产、开发等相互脱离,学校教育缺乏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参和,缺乏国际化的视野。于这种环境下,要想培养出乔布斯式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现有的培养体制做出改变,而不是仅仅投入金钱,人才的培养需要特定的环境。 中国的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教育机制的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文化氛围,国家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构建开放式教育体系有俩种主要的途径。 壹是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对于科技人才培养而言,这主要是进壹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高校和企业、产业的结合,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技术应用的结合,且结合重大科研项目形成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等等。这壹过程,不仅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工作是培养祖国接班人的一项崇高的职业,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的,所以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能够高瞻远瞩,能够知晓祖国未来的形式,世界的发展趋势,根据未来的需求培养一批与世界接轨的新型人才。而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有以下见解: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认识,到底怎样的人是创新型人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不受传统认知或书本老师的认知观点所限制,不受学科限制,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2、思维具有灵活性。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3、认识具有新颖性。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4、人格特征鲜明。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敢于从想象中探求食物的本质,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清醒的认识。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几方面;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首先需要我们革新教育思想,要清楚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该怎么培养。其次就是评价体系的创新,明确怎样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怎样的正确的衡量一个学生。为此,必须

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因素

大学之道(十六):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因素 -------------------------------------------------------------------------------- 发布单位:宣传部信息来源:《中国高等教育》作者:北京工业大学校长郭广生点击率:368 发表日期:2011-08-05 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因此,贯彻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努力促进各类创新人才的竞相涌现,全力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各级各类高校的主要任务。而要实现创新人才培养,首先明确和加深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等理论或观念方面的认识,不仅必要,而且需先行。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内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位学生身上都蕴藏着丰富的创新潜能,这是潜藏于学生大脑结构和功能中的一种心理潜能。可见,从理论上讲,人人均可创新,事事均能创新。不论是谁,也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都可以称得上是创新人才。事实上,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社会众多小发明、小创造的累积效应使然。所以,创新并非高不可攀,更非少数人的专利。然而,社会实践也表明,创新确实又远非人人可以做到。究其原因,在于人人的创新潜质并非都能被激发出来,进而内化为个人的创新素质。这样看来,所谓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内涵即是要将每位学生的这种创新潜能激发出来。 那么,什么是创新素质呢?简而言之,创新素质即为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人格的合金。其中,创造性思维是认知系统,创造性人格是动力系统。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人思维的最高形式,其中新颖性和独创性是其核心特征。针对当前我们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四个方面当是我们需要勇敢面对与着重改革的: 一是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思维习惯。创新人才培养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具有“自由的意志,独立的人格”,要有敢于质疑和辩论的信心,还要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科学精神与勇气。教育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充分保护甚至捍卫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 二是丰富的想像力。想像力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在2009年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结果,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能力排名倒数第一,创新能力排名倒数第五。这从某种程度上表明,想像力的贫乏已成为当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危险的莫过于我们的想法是我们唯一的想法”,如何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变得能够充分展开学生想像的翅膀,让学生敢于想像,善于想像呢? 三是科学方法和学会学习。科技持续发展与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有赖于人类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用新的方法去思考已知的东西,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四是广阔的知识背景。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往往在某个时候会组合起来形成新想法、新思路。创造性人格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和高度发展,是创新人才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风貌。如果创造性人格欠缺,人的创造性活动就会陷入困境,而且不可持续。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对800名男性的成才问题进行了几十年的追踪研究,对被试中成就最大的与成就最小的各20%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两组人中最明显的差别在于他们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不同;成就最大的一组,在责任心、进取心、求知欲、自信

(完整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根据我省实际,就职业教育而言,应该如何主动地适应市场,找准位置,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我校多年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积极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做法,进一步就“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和各位同仁探讨和交流。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 程的总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当前就业;二是后续发展。为此,职业学校应当着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后续能力为目的,加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我校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专业开发设置、课程体系改革、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指导开展、教育质量评价等几方面入手: 一、按市场需要开发设置专业 以开发人力资源为己任,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职业教育,必须首先面对市场,根据本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设置相关的专业。我校在专业设置时还充分考虑到:一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

力和人才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二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对职业演变的影响;三是以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为培养目标;四是在专业开发过程中,和相关行业保持经常、密切的沟通。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保持专业设置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开发新专业以提高活力之间的辩证关系;五是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不但具有在某个岗位就业的竞争力,而且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在相应职业群中就业、转岗、晋升的基础。 二、建立灵活适用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根据一个或几个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从众多知识、能力要求中筛选出来并按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及其实施过程的落脚点。课程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对从事某一职业的从业者所必备的职业能力的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是为学生构建通向就业的桥梁。设置的职教课程应强调以职业分析为依据来筛选、组织教学内容。 我校对已开设专业所相关的职业进行分析,并以职业分析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组织,以“必须”和“够用”为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在职业分析中既考虑当前某一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即要兼顾未来若干年某一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在确保当前就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就业的后续力。职业分析是对工作过程的分析,是把完成一项工作的工作内容、劳动组织关系、所需要的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川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科研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创新型高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申请者: 所在学校: 起止日期: 200 年月日至200 年月日 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秘书处制

界观方面,要求大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唯物辩证法武装头脑,防止形而上学;用唯物史观武装头脑,作为观察各种社会现象的唯一科学方法。在人生观方面,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的目标,把劳动和对社会的奉献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尺度,而不是把金钱作为人生的价值尺度。同时,按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总体原则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为先、个人为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解决好这一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大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风气,思想上才能健康发展。同时,科学思想素质的形成,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基础的理论功底,要能把握其思想体系和精髓;并在实践中锻炼,讲科学理论付诸运用。 三、全面的文化素质的培养 要求大学生具有人文修养,能够从中国传统的文史哲中汲取营养。还要具有现代化的科学知识素养,了解现代著名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大学生本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意识到加强自己思想理论学习的必然性和紧迫性,融知识与能力为一体、融实践与科研为一体,提高自己科学文化水平。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要求高校培养和造就一批跨世纪人才,这些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能力,还要有全面的素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这样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高超的专业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在教学和实训实验环节中,设置演示实验、基本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三类不同要求的实验。演示实验旨在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基本型实验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综合型实验着力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专业素质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专业素质教育不应只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丰厚、能力全面、素质优良的新型人才。 五、模范的道德素质的培养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以此为核心,从根本上扭转人生观与价值观上发生的偏差,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这个中心,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增强社会责任感。而良好的道德素质来源于高尚的道德观念。大学生只有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才能使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进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轨道,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要求诚实守信是道德之本。待人诚实,拒绝尔虞我诈、不择手段,是调解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道德风尚,来自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的指导。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时,要想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先进分子则要做到先人后己,把社会主义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否定利己主义、个人至上、损公肥私,倡导集体主义、克己奉公。培育良好的道德素质,既要靠社会主义道德的指导,也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培养。慎独,这一自古以来的道德修养准则,应该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只有在一切复杂的情况下,把握住自己的道德行为,才能保持自己良好的道德状态。 六、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以各自的价值取向、在不同领域不断推出众多创新型产品争夺全球市场,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企业与企业的实际创新能力竞争,而最终演变为创意人才之争,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1 创新型人才界定 说到创新人才,通常可以分为两类:(1)具有原创能力的 专业人才,具体表现为各行业的设计师、艺术大师、工程师、名星、传播等人员,这类人才是行业里的灵魂人物,他们不仅拥有对专业的掌控能力,还能做出独一无二产品去服务社会,他不仅是艺术与技术的兼备人才,而且对文化有较深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能把创新思想通过设计语言或策划方案等表达出来,比喻象世博会吴志强、何镜堂等规划设计专家、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奥运会吉祥物设计师韩美林等; (2)将创意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人才,他们可以让创意从 “空想”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他们熟悉产业发展规律、引领产业发展,他们要专门研究、分析专业市场,能制定适合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策略,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这类创意人才是既熟悉设计艺术、又懂经营、还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他们要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不仅需要将艺术和创新结合,更要站在产业的高度,提供富有创意的产品来服务社会,如象陈天桥、马云、马化腾等都是杰出的创新型人才。 2 创新性人才特质 (1)极其专业和专注。这类人才不一定要非常好的教育背

景,但一定很专注某一个专业领域。有丰富的从业经验、高超的操作技能、独特的思维方式,不仅如些,还能有游刃有余的行走几个行业、地域之间,整合需要的创意元素,融和到专业里,形成独特的创新产品或服务模式。 (2)敏捷的思维方法。能对所在从事的行业发展趋势能做 出非常准确的判断,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迅速进行决择,思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有非凡的胆识、深刻的洞察力、见微知著的直觉能力。 (3)坚韧的毅力。创新意味着首创,就是破旧立新,没有 前人的经念可借鉴,当然就存在风险,在困难重重时还要坚守,甚至失败了还要重来,重来还是失败时还要选择坚持,如果没有过人的毅力,很难实现创新的,所以创新型人才通常具备良好的献身精神。 (4)善于学习的精神。创新型人才必须善于学习,不断汲 取营养,不断地将观察到的事物与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从最新行业动态中寻找到创意的灵感,获得一触即发的灵感和顿悟,找到别人没能看见的东西。 (5)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创新型人才思维必须严密,工 作态度必须务实,创新的过程是遵循科学、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进行探索的过程,整个过程必须踏踏实实,这样才能保证准确地分析、判断和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以科学的精神完成创新实践。 3 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的终极目的是要增进人类的幸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单位等全社会参与,共同培育创新意识,构建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 3.1 政府层面

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建议

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建议 摘要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是当前中国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诸多,本文从学术层面、管理层面以及校园文化培育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知道影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因素后,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提出几条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 1.创新型人才的定义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这类人才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于一身,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多向性的特点.他们在探索未知社会的过程中,能发挥意识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从而获得对社会具有影响的新成果的认识.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调查法 通过图书馆、Internet、中外文电子数据库及高教所资料室收集国内外有关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献资料,密切关注当前国内外的有关高教研究方面的学术会议以了解最新信息为自己的研究提供论据。 2.2 比较研究法 通过国内与国外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成果比较,吸收其先进经验,将其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并通过国内高校在实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比较总结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2.3 理论分析法 一方面对国内外现存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对心理学、管理学等基础学科中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有联系的理论进行分析,从而为这一课题找出理论基础。 3.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影响因素 3.1学术层面因素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影响 学术层面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创新.教育部文件曾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大学应该不仅仅传授已经成为定论的旧知识、旧理论,还应当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研究,从参与、创新之中得到学习.(根据人才培养的特点,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室

如何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日期:

浅谈如何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源,更主要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高级管理人才、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人才资源。特别是需要建设一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归根到底,企业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 关键词:转变观念引进培养创新机制优化配置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首先要定位何谓人才,人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分类和概念,人才按类型可分为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按层次可分为一般人才、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在学术界对人才表述的概念是广义的。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文件中具体的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那么,创新型人才就是人才队伍中具备良好创新素质、具有研发和创新能力,能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做出创造性工作和创新成果的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通常是具有较高的创造力并做出巨大贡献的创新型人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重要科技成果或重大经济社会效益,他们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如何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发这一宝贵的群体资源,让他们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企业建设之中,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科技进步,为企业产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们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加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开滦是有着百年基业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在企业转型发展,在践行“一基五线”的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方针的新形势下,建设一支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开滦不断壮大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开滦人才队伍建设的挑战。多年来我公司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企业发展的首位,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的引进了各类、各层次的人才,但是,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匮乏。就如何建设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而言,主要是从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引进培养、创造优良环境等方面着手,为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教育改革,改革传统的传输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一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最后还提出了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六个要点。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一、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却一直把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大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潜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高等教育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育人为本”的机构。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大学从组织形式到办学功能不断拓展,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大学办学的根本。科学大师钱学森一直非常关心培养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时代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当前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对未来角色定位、求学意愿、态度、价值观等都呈现出明显多样化趋势,高校生源结构和毕业生流向也显得日益复杂和多元,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内在特殊规律性的必然反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首先要坚决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理念;其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来讲,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所不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照搬了前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强调专业教育,形成了一套窄、专、深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在当时人才紧缺的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专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那些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低的大学生越来越难找

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2019年文档

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有用之人,学生要先学会做人,然后成材。创新教育是通过教育创新,以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人的创新素质,塑造现代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培养创新型人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提供适合创新的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环境是学校“潜在课程”的重要成分之一。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学校的环境起着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兴趣,渲染学校创新氛围的作用。为此,学校要着重校园的建设,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无限的创造想象的氛围。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不同的领域注意不同的文化特点,在语言与文学领域中,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交流,提供可以让学生有发挥空间的场所,在数学领域中注意古今结合,东西合璧。学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寓创新教育于一景,一物,一事中。如贴挂科学家画像,装裱激励创造性的名人名言,设置科技橱窗,板报等都可以作为加强创新教育的手段,发挥其育人功能。 二、要对创新型人才给予充分的肯定 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成功的欲望,都想体验成功后喜悦。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设法为学生安排“成功”的机会,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进而成为创新发明的动力。

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言稿: 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江苏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产业的深化融合,既是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产业,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需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新兴产业。在?十二五?到来之际,加强关键领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是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苏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总体看来,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无论产业规模、技术水平,还是市场份额、竞争实力等方面,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还存有差距。我们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加强科技创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新兴产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联系着,只有创新,产业才有连续发展的活力、产品才有持续推动的市场、产出才有陆续突破的效益。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社会、政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努力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型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江苏省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主体地

位。政府要为企业充分提供创新因子,加快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重点在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等产业实现迅速突破,壮大和培养一批省内创新型龙头企业。 二是要积极推进政产学研联盟的建设。加快组建一支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单位组成的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支持与鼓励省内龙头企业与国际、国内知名科研机构、高校学府合作,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运行高效有序的科技创新体制。 三是加紧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政府组织成立能够尽快形成产业化能力的科技重大专项,重点支持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催生新兴战略型产业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使用。在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催生新兴战略性产业,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完善体制机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必须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才能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体制改革与进步的过程,我们要逐步建立起能够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制和体制。 一是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以市场引导需求、以市场规范竞争,建立有序的产业进入和退出的机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发展。同时也要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险防范工作机制,形成成熟的市场化发展和盈利模式。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12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教育必须通过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榆林一中北京 所谓创新即是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对于学校培养的创新人才,我们可以把其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简要概括为知识、能力、素质这三大要素,那么,如何培养现代教育中,学校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呢?我以为,创新型人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培养。 首先,学识广博。从创新的概念我们可以发现,创新是在前人或他人已有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知识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学校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培养掌握丰富知识的人,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且是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但学校在有限的时间内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所以这就有一个优化知识结构的问题,尤其是要突出教会学生具备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的问题。 其次,能力卓然。能力的范畴是很广泛的,对于创新人才,首先是掌握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并且会运用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条件,当然,这还不够,还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有创造性思维才能创造新思想,有创造性的脑力或体力劳动才会出现创造性的成果,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这就要求学校培养的创新人才要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创造性工作能力的培养,一句话,要培养有能力的人。 第三,素质全面。创新需要创造性工作,创造性的工作需要一个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需要具备艰苦顽强的工作作风、有时还要富有灵感和灵活性、要有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通过实践我们也发现,在构成创新人才的要素中,还有比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东西存在,它对于人才接受和获取知识、提高和发挥能力有决定性影响,这就是“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有丰富知识和较强能力的人,不一定就是具备较高素质的人,而这样的人才也是不健全的。而素质不高的人必然影响其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影响其能力的正常发挥,所以,学校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者:王丽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266 更新时间:2007-8-6 创新是时代的精神,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力。掌握知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遵循人的创新活动规律及创新素质培养规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发展个性是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培养人的丰富多彩的个性,促进个性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一再强调自我教育、自我决定、主动参与、教育内容必须个性化,并指出“教师将来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 有人认为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教育是“应试教育”,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而唯独没有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更谈不上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