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专题研究报告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报告

(送审稿)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8月

目录

一、公众参与的工作组织 (1)

(一)工作原则 (1)

(二)工作阶段 (1)

1、前期阶段 (1)

2、纲要阶段 (2)

3、成果阶段 (2)

二、公众参与的基本概况 (2)

(一)前期阶段 (2)

1、工作方案 (2)

2、意见梳理 (3)

3、采纳情况 (4)

(二)纲要阶段 (5)

1、社区宣传 (5)

2、问卷调查 (6)

3、社区访谈 (6)

4、采纳情况 (8)

(三)成果阶段 (8)

1、工作组织 (8)

2、问卷设计 (9)

3、参与对象 (9)

(四)区县部门意见 (10)

1、基本概况 (10)

2、分析采纳 (11)

三、成果草案公众意见梳理和采纳情况 (11)

(一)总体评价和认识 (11)

(二)公众意见和规划采纳情况 (15)

1、关于城市性质和发展定位 (16)

2、关于市域城镇发展布局 (17)

3、关于城市发展方向和重点 (19)

4、关于产业发展与布局 (20)

5、关于城乡交通规划 (21)

6、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3)

7、关于市政和综合防灾规划 (28)

8、关于公共设施规划 (29)

9、关于绿地与环境景观规划 (30)

10、关于住房规划 (32)

11、关于规划实施政策 (32)

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期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纲要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成果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公众参与的工作组织

(一)工作原则

新一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认真贯彻《城乡规划法》的要求,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方针,高度重视公众参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出并实施了“全过程、全方位”的公众参与方式,将城市总体规划作为一项涉及南京全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政策,通过强化城乡规划工作的社会监督,提高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公开性和可操作性。

(二)工作阶段

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从2006年市政府决定并经建设部同意启动修编工作起,经历了前期技术准备、编制纲要成果、形成正式成果等三个阶段。前期技术准备阶段主要是进行总体规划实施回顾评价,拟定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计划,从2006年底进行了五家规划设计单位“南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竞赛;编制纲要阶段以2008年7月召开全市修编工作动员大会为标志,开展了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研究工作,2009年4月形成了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并通过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省建设厅组织的联合审查;正式成果阶段从纲要成果通过部省联合审查开始,结合审查意见和相关部门、区县意见编制形成城市规划正式成果,正式成果草案形成后于7月2日到31日进行了公告。

按照“全过程、全方位”公众参与的要求,每个阶段都针对规划修编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开展形式多样公众意见征询活动,为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保障广大市民、单位的知情权、参与权提供支撑。

1、前期阶段

在2006年市政府决定并经建设部同意启动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后,从2007年9月开始,市规划局联合《南京日报》等新闻媒体,就即将开展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需要重点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媒体调查和社区调查,对确定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重点和指导思想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和启发。

2、纲要阶段

在2008年7月开始的纲要成果编制过程中,市规划局联合专业团队—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进行专题调查,用科学的社会调查的方法和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就总体规划纲要初步方案的主要内容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该项工作在2009年上半年用1个半月时间进行社区走访、随机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加强社会各界对城市总体规划内容的了解,广泛听取公众对总体规划方案的意见,进而为制订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提出了众多有价值的建议。

3、成果阶段

在总体规划成果草案编制完成后,根据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从2009年7月2日开始,市规划局将规划成果草案在规划展览馆进行了为期30天的公告(以下简称成果公示),并同步在网上同步公布征求意见,同时规划成果草案还到十三个区县进行了宣传和市民意见征询,参与的公众对城市规划成果草案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在整个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在形成规划方案初期和规划方案形成后,通过座谈走访的方式,市各有关部门、十三个区县政府和有关省级以上开发区、地区建设管委会等都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以下简称区县部门意见),对南京的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乡综合交通规划、市政工程设施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的意见和建议,对科学确定规划方案、协调地区发展和整体布局的矛盾、充分反应地区发展实际要求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公众参与的基本概况

(一)前期阶段

1、工作方案

此阶段开展的公众意见征询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科学确定规划修编工作的重点,正确制订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计划和技术路线提供重要参考,公众意见征询的重点是南京当前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南京未来城市发展

的方向和定位、未来城市空间布局思路和重点的建议。该项活动从2007年9月开始,用近一年时间,于2008年9月完成调查分析工作。

本次市民意见咨询活动采取抽样调查方式,调查对象覆盖南京市十三个区县。市民意见咨询的调查问卷综合采用了报刊问卷、送发问卷、网络问卷、访问问卷等四种方式。

本次市民意见咨询核心是听取市民对新一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意见和建议,将市民最关心涉及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内容分为总体目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绿化系统完善、城市交通改善、公共设施改善、城市中心区发展建设等6个方面,每个方面分为3-4个选项,便于市民在较为专业的问题中迅速选择符合自身意愿的选项(详见附表1)。

2、意见梳理

本次市民意见咨询共分发问卷30000份,合计回收问卷15965份,其中包括市民来信24份、规划进社区838份、规划展览馆1306份、相关单位13648份、网络问卷131份。

参与市民身份构成依次为企事业单位人员占50%,社区人员占19%,其他占14%,机关干部占12%,驻宁单位占5%。参与市民居住地点构成依次为江南八区占63%,新三区(江宁、浦口、六合)占31%,高淳溧水占6%,与全市人口居住地点结构相比,高淳、溧水的居民偏少。

从市民填写问卷反馈的意见看,在总体目标方面,市民最关心的内容依次为:城市功能定位(45%)、总体空间布局(34%)、城市规模(21%)。在绿化系统完善方面,最关心的内容依次为:街头绿地(44%)、道路绿地(36%)、郊野公园(20%),“街头绿地”建设仍是未来完善绿化系统工作的重点。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方面,市民最关心的内容依次为:文物古迹(53%)、历史街区(25%)、近现代建筑(22%)。在交通改善方面,市民最关心的内容依次为:公共交通(50%)、道路网架(30%)、停车场(20%)。其中市民对公共交通的关心程度远高于后两者。在公共设施完善方面,市民最关心的内容依次为:社区服务设施(30%)、医疗卫生设施(29%)、文化体育设施(24%)、老年设施(17%)。

在这个阶段,为充分听取市各有关部门、区县政府和省级以上开发区的意见,规划修编单位一直很注重听取十三个区县政府、市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以上开发区

图1: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技术路线

图2: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

的意见,走访了各区县单位和市有关部门,其中部分重点区县、开发区还多次走访沟通;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主编单位还对周边都市圈城市进行了调查和座谈,与相邻市县开展了技术协调对接会。

3、采纳情况

前期阶段市民意见咨询结果,对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发挥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在认真分析和总结公众意见的基础上,规划主管部门和编制单位明确了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依此制定了相应的修编技术路线(见图1),并根据市民最关心的内容和总体规划必须解决的重点难点,制定了专题专项研究计划,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领衔编制18个专题研究和18个专项规划(见图2)。

(二)纲要阶段

纲要阶段的公众参与活动,由南京市规划局与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联合完成。本次公众参与以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成果为主要内容,以南京市8个城区所有具有参与能力的常住人口为参与对象。通过总规纲要内容在社区的调查和访谈,让更多的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有更加直接、直观和感性的认识,让公众了解总规纲要的内容;并希望尽可能的收集公众对于南京总体规划的意见,将这些意见整理和梳理,为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草案的进一步修订以及日后的实施提供咨询和支持。

整个参与过程分为三步:一是南京市总体规划的社区宣传;二是公众参与南京市城市规划问卷调查;三是对公众参与南京城市规划的深度访谈。

1、社区宣传

社区宣传的形式主要有宣传海报和宣传单页两种。宣传海报在社区人员聚集、人流量大的地点轮流摆放(详见附表2)。宣传单页在各个社区对居民进行一对一的发放,每一份宣传单页最后都附有意见反馈表(详见附表3)。

为了可以在对比的基础上更好地验证社区宣传的效果,在社区问卷调查抽取的8区当中,根据地区差异和代表性的原则立意抽取5区,然后在每区两个街道当中随机抽取一个街道,其包括的两个社区即为宣传的目标社区。

本次社区宣传海报的内容围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1)南京城市的性质与定位是什么;(2)未来南京城市影响力有多大;(3)未来南京有多少人住;(4)未来南京的城镇将沿着什么发展;(5)未来南京的城市体系将是怎么样的;(6)未来南京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将是什么样的;(7)未来南京的铁路网将是什么样的;(8)未来南京有多少火车站;(9)未来南京的公路网将是什么样的;(10)南京未来的轨道交通将是什么样的;(11)今后将如何进行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共十一项内容。而宣传单页选取总体规划修编内容中,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三方面内容,即综合交通、社会服务和市政工程进行宣传。

从宣传单的发放情况来看,每个社区发放的宣传材料都在1800—2000份之间。十个目标社区共发放近20000份宣传单页。通过对比未宣传社区和已宣传社

区的问卷调查数据发现:此次城市规划的社区宣传工作提高了社区公众对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了解程度;公众在接受和认可社区宣传这样一种形式的同时,对自身参与南京城市规划的作用有了积极地转变;由此,公众参与南京城市规划的意愿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2、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南京市8个城区为一级抽样库,每个区抽取2个街道;抽中街道为二级抽样库,每个街道抽取2个社区委员会,全市共抽取8个城区16个街道32个社区委员会。本次调查开始于纲要评审后,历时18天。调查样本合计为4000份,有效回收3991份,有效回收率99.8%。

本次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9大题、对南京市规划感兴趣程度及参与意愿20大题、对城市规划的意见和建议9大题、对总规修编的意见与建议9大题和开放性问题建议与意见等五大部分。正式问题有49个,隐含问题20个,最后输入计算机的编码问题共106个(详见附表4)。

本次调查问卷显示,市民对总体规划纲要内容总体上是赞成的,其中对城市定位尤为赞成,“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三角承东启西的重要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支持度达91.1%;其次是两项社区民心工程—规划中指出“结合居住社区中心适当建设专业化的养老护理机构,在有条件的基层社区和新市镇建设包括托老所、老年活动室在内的老年活动设施南京未来将达到每10万人建设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持度为86.6%;再次,群众支持度较高的是城市公共交通,调查群众赞成的比例高达80%以上。

本次调查也对南京当前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调查,总体来看,市民对南京城市规划不满意主要表现在交通拥堵(42%的受调查者)、老城区建设太密集(32%)、城市特色不突出(26%)等。对于城市建设的不满意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交通拥挤(43%)、人口密度大(30%)、配套设施不全(21%)和城市缺乏特色(20%)。这些反映了当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3、社区访谈

为获得社区居民对于城市规划的具体的、深入性的意见,市规划局要求南京

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课题组又进行了社区访谈。选择的社区包括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中五大区域5个区8个街道,每个街道选择了1-2个社区。此次访谈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入户访谈,访谈以课题宣传组制定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成果主要内容特别是与公众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交通、医疗、教育、养老、市政等几个部分进行访谈(详见附表5)。从访谈的结果看,市民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城市交通规划。关于慢行交通,26%的居民提到希望改变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共用一个车道的问题,建议规划慢车道。关于公交出行,20%居民提到公交车早上通畅,晚上高峰期拥挤现象严重,公交车比较拥挤,公交线路分布不合理。

(2)关于医疗机构规划布局。大部分居民反映大型医疗设施分布不均、新区配套设施不到位的问题。

(3)关于教育机构规划。大部分居民反映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主城与新市区教育资源差距较大,影响城市功能的疏散。

(4)关于文化场馆规划。约22%的居民不了解文化场馆的分布,约13%的居民认为文化场馆离居住点距离太远,还有部分居民建议原有文化场馆不动,在人文环境比较好、自然环境比较和谐的地区根据需要再建新场馆。

(5)关于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设施。大部分市民肯定了南京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也有部分市民提出要将盲道与人行道分开,还有市民提出要着重解决残疾人的养老问题。

(6)关于养老机构布局。有30%的居民希望社区能建立一些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上门的服务;有15%的居民认为养老院应建立在交通方便的地方;17%的居民认为市中心的养老机构太小、床位太少。

(7)关于市政工程规划。有部分居民对老小区的市政工程不满意,还有部分居民反映社区没有通天然气管道。

在总体规划纲要阶段,规划主编单位非常注重区县和部门的意见,2009年3月3日召开了“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初步成果区县、开发区意见征求会”,3月4日召开了“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初步成果部门意见征求会”,区县和部门从各自角度出发,对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提出了诸多建议和意见。

4、采纳情况

纲要阶段市民的公众参与咨询,对总体规划纲要成果的修改和完善起到了较大的指导作用。在认真分析和总结公众参与意见的基础上,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了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目标和重点,确立了“优先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更加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科学确定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优化完善城乡空间的规划布局、充分发挥交通体系的引导作用、加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六项规划修编重点内容。同时对市民关注的社会公共设施进行了深化研究,并对交通发展目标特别是慢行交通、停车泊位进行了深入调查和专题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就重点问题开展专家咨询和论证会,听取专家意见,最终完善总体规划纲要成果。

(三)成果阶段

1、工作组织

根据建设部和省建设厅的联合审查意见,市规划局从2009年4月底开始进行了总体规划成果的编制工作,并于6月底完成规划成果草案编制。7月2日至31日,南京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草案在玄武门规划展览馆和南京规划局网站同步公示。为便于广大市民、新闻媒体和部分专业团体深入了解总体规划成果的核心内容,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7月1日下午在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召开了“总规成果草案”公众意见征询新闻通气会,并分别于7月2日、3日、4日在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会议室分别就城市目标定位、空间布局、名城保护、交通市政等重点内容进行专项解答,由负责相应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的项目负责人接待、解释和介绍工作。

为便于社会各界参与“总规成果草案”公众意见征询会活动,充分征询各种意见,总体规划修编组提供了多种征询意见渠道:一是在市规划建设展览馆进行了成果公示;二是在规划局网站上进行了公示;三是组织了以编制人员为主体的“规划进社区团队”到各区县进行现场宣传;四是开通了专门的咨询电话,并通过媒体发布了相关信息。

2、问卷设计

“总规成果草案”问卷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参与人的基本情况—户籍、年龄、职业类型、文化程度、居住地点、工作地点等。(2)参与人最关心的修编内容(在总体规划成果37个要点中选择最关心的10项内容)。(3)参与人对本次总体规划组织工作和具体内容的认可程度。(4)对南京城市发展的其他建议(详见附表6)。

“总规成果草案”公示期间,公众参与踊跃,截止2009年7月31日,共收到各方意见3392份。其中,公众意见征询表填写3224份,包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现场收取2293份,市规划局网站直接填写的反馈意见有311份,规划进社区收取620份;以自由形式参与意见对象有168份,包括电子邮件41份,各方书面信件127封。

3、参与对象

有相当的代表性。

(1)户籍

参与对象中,南京户

78.1%

以上)的占11.2%

南京不足半年)的占10.7%。

(2)年龄

参与对象中,50

占到了30.1%,25-50

到了50.1%,24

19.8%。

(3)职业类型

30.5%,退休人士占18.5%

位人员占16.1%,在校学生占14.1%,自由职业者、政府部门、个体经营者、其他职业分别占7.0%、6.0%、

(4)文化程度Array人员占到了68.7%

学历人员占24.9%

学历人员占6.4%。

(5)居住地点

内的占39.5%

八区)占33.4%

9.1%,浦口、六合的占

高淳、溧水占0.9%。

(6)工作地点

内的占46.6%

八区)占27.5%

7.4%,浦口、六合的占

高淳、溧水占3.9%。

(四)区县部门意见

1、基本概况

在整个规划修编工作过程中,规划修编单位一直很注重听取十三个区县政府、市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以上开发区的意见,尤其是在纲要成果草案形成后以及正式成果草案形成后征求了他们的意见,使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充分听取和反映地区发展的需求,使总体规划方案建立在更加现实的基础上。

在纲要成果阶段共收到区县、部门意见186条,其中区、县、开发区、管

委会意见110条,约占总意见条数的60%,部门意见76条,约占总意见条数的

40%。2009年7月29日上午,市规划局主持召开“《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最终成果区县征求意见会”,专门听取11区2县有关领导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2、分析采纳

总体而言,区县和各级开发区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为地区发展争取更大的发展规模和空间上,如建议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对地区拟重点发展城镇提高等级并明确定位,建议增加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建议调整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特别是轨道交通设施,以利于地区发展等。

市属各部门意见体现出明显的部门差异性。经济和宏观管理部门(市发改委、经委等)主要关心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空间优化和地区开发主体功能区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环保部门(市环保局、园林局等)主要关心生态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绿化建设等,并提出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全市性目标,如环保局提出要将“生态宜居城市”纳入城市职能定位;社会事业管理部门(市文化局、教育局、体育局、卫生局等)主要关心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和公共设施用地落实问题;交通市政部门(市交通局、市政公用局)主要关心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调整和大型设施走廊用地保护问题。各部门从专项系统性角度,为总体规划完善调整提出了诸多有益建议,总体规划都酌情予以应对或落实。

三、成果草案公众意见梳理和采纳情况

(一)总体评价和认识

本次“总规成果草案”公示,公众的发动、公众的参与都是空前的,效果和影响十分明显。截止09年7月底,先后有多家媒体对规划展览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据初步统计,报纸的报道有几十篇,参观展览者达数万人次。规划修编主要负责人还多次通过电视媒体进行专题讲解,宣传总体规划成果。

从不同阶段进行的公众意见调查结果看,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方面都对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希望南京的发展有更美好的未来,并对总体规划提出的基本内容给予高度肯定,但由于调查对象的职业、居住地、专业水平的不同,对城市规划的成果草案的认识和评价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规划成果阶段公示调查的数据显示,公众对“总规成果草案”认可度较高,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定位、市域城镇等级体系、老城保护等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都取得各方的高度认可,认可和基本认可度超过90%。

从调查回收意见来看,37个要点中市民最关心的10项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内容依次为:(1)保护好山水自然资源,建设更高水平的生态园林城市(54.8%);(2)新都会规划目标(43.6%);(3)未来的都市区是一个森林绕城、城绿相间、交通便捷的高度城市化地区(38.1%);(4)“1个中心城—8个新城—34个新市镇”的城镇体系(35.7%);(5)16条轨道交通线,加大地面公交线网密度(35.2%);(6)“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城市性质(34.4%);(7)南京城市职能定位(34.0%);(8)10条过江通道,预留4条过江通道(33.4%);(9)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污染企业的整治搬迁(33.3%);(10)“沿江两带、沿路一轴”的城镇发展轴(32.8%)。

从市民最关心的10项总体规划内容来看,在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南京市民的共识,因此关注“保护好山水自然资源,建设更高水平的生态园林城市”内容的比重最高;本次规划提出的未来新都会的规划目标也得到了空前关注;未来都市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都是广大市民予以极大关注的焦点;南京未来在国际、国内的作用、南京的发展定位、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许多市民关注的问题。

(二)公众意见和规划采纳情况

从本次“总规成果草案”公众反馈的意见来看,市民关注的问题涉及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既包括总体规划技术本身的内容,也涵盖了很多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其他意见和建议,但总体上集中在城市发展定位、城乡交通规划、生态环境、名城保护等方面。

参与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总体规划关注点各异。对于公众所提的意见公示内容未展开表述,但总规成果有明确内容的,我们已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告知其本人。本次意见分析和采纳主要针对以下三种类型进行梳理:(1)属于总体规划层面的问题,对总体规划提出完善或修改的意见和建议;(2)不属于总体规划层面解决的问题,但对指导下层次规划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意见和建议;(3)属于城市发展和规划实施层面的意见,我们在规划实施时序上予以回答,酌情通过近期建设和远景展望予以分析采纳。

1、关于城市性质和发展定位

关于城市性质。纲要成果阶段,南京的城市性质定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三角洲承东启西的重要中心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建设厅联合审查意见基本认可了纲要提出的城市性质,但重点对“承东启西”的空间关系表述提出了完善的建议,并提出要加强南京在不同区域层面定位和作用的研究。因此,在规划成果草案阶段,规划主编单位基于南京的历史文化、科技教育、综合交通等方面在全国的现实优势和长期以来表现出来的在全国较高的综合竞争力,在专家咨询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将南京城市性质调整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总体而言,大部分公众对总体规划修编的目标、原则和重点、南京的城市性质、发展定位给予较高认可和评价。如:构建“区域协调、城乡统筹、高效和谐发展的新都会”的规划目标,有79.2%的市民认可和基本认可;如突出“优先关注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建设,注重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以提高城乡居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为最终目标”等规划重点和原则,有96.1%的市民同意和基本同意。本次规划确定的“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性质,有93.2%的市民认可和基本认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职能定位,93.5%的市民认可和基本认可。

在广大公众广泛认可的基础上,也有的市民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如有的意见提出:南京的城市定位应该全面放在全国层面定位,要大力提倡南京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并从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方面予以充分说明,提出把南京建成全国性的中心,以发挥南京承东启西的区域作用,这个建议很有价值,

在规划的城市性质和发展策略中都予以认真体现(文本第12条:城市主要职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

市发改委提出将“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规划指导思想;市容局提出将“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原则,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作为规划指导思想,以上建议本次规划在相关内容中均已采纳(文本第2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南京经济发展方式、空间增长模式和区域协调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围绕“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构建“区域协调、城乡统筹、高效和谐的新都会”,实现南京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环保局提出将“优先关注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规划重点,本次规划也予以认真采纳(文本第3条:规划重点:优先保护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科学确定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优化完善城乡空间的规划布局,加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交通体系的引导作用,大力提高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平);市环保局提出将“滨江生态宜居城市”作为城市主要职能,规划经过认真分析后予以采纳(见上文文本第12条)。

2、关于市域城镇发展布局

关于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域构筑“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三级城镇等级体系,有92.7%的市民认可和基本认可。本次总体规划提出,南京要形成以“主城为核心,以放射性交通走廊为发展轴,以生态空间为绿楔,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现代都市区总体空间结构”,有68.3%的市民认为这样的空间结构能够适应南京城市发展需求。

加强南部两县的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提高南部两县的发展水平,也是本次规划公示广大市民较为关注、尤其是两县市民提出较多建议的内容。主要建议是要更加关注南部两县的发展,把两县纳入全市统一规划,并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和供水等基础设施区域一体化建设,为两县的发展以至改变南京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打下基础。针对这方面的意见,本次总体规划成果作了相应的完善和体现。在规划成果中,提出了加强市域南部两县交通基础设施对接的要求,如包括规划了联系主城和两县的快速轨道S1线(宁高线,禄口-高淳),深化了外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些内容

按照规划南京将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三级城镇体系,其中中心城由主城,东山、仙林和江北3个副城构成。新城包括龙潭新城、汤山新城、禄口新城、板桥新城、滨江新城、桥林新城、永阳新城、淳溪新城。新市镇则是指建制镇和街道所在地的集中建设地区。 都市区将形成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新城(地区)中心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其中城市中心由“新街口—河西—南站地区”共同构成,承载南京区域中心城市服务职能。三个副城的设置,规划形成江北(浦口)、东山和仙林三个城市副中心,江北将“相对独立发展”。江宁规划的城市中心是在目前的凤凰港一带。仙林新市区,目前是集中主要精力在发展大学城片区,而预留的城市中心是百水桥一带。江北新城的城市中心,则不是在珠江镇,而是位于石佛寺一带,这是江北新城的一个滨江城市中心 【南京构建城际交通圈,两小时通达长三角中心城市】南京交通将构建以“2133、3155”为畅达目标,“2133”是指长三角中心城市2小时内通达;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达;都市区通勤交通3刻钟(45分钟)通达;主城内30分钟通达。“3155”是指城市任意一点驱车15分钟上快速路、高速公路,市域所有规划村(或集中居民点)15分钟内能通达国省干线公路网;城市居民步行5分钟内可达公交、地铁车站。【将建成16条过江通道、16条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道路上,南京将规划形成“井字三环、轴向放射、组团快联”的城市快速路系统。同时将规划有16条过江通道,建成1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 【南京规划提升公共服务】[仙林江北江宁都有三级医院] [步行8分钟到社区中心][打造30处地区商贸中心][9大片区集中供热] 南京在文化设施上建立五级文化设施体系,及市级文化设施集聚区、市级文化设施副中心、地区(新城)级文化设施中心、社区(新市镇)级文化设施中心、基层社区(村)级文化设施中心。 教育设施上,将把幼儿园服务半径控制在250米足有,小学服务半径控制在500米左右,初中服务半径控制在1000米左右。 医疗卫生方面,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同时在仙林和江北两个副城中心各建一所三级医院,河西将增设一所三级医院,江宁也将扩建一家三级医院。实现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覆盖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辐射的功能。在保障设施方面也将全面发展。 主城划分5大片区重点发展服务业。产业布局上,现代服务业主要在主城发展,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贸商务、信息服务、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主城将形成四大服务产业聚集区,分别是老城服务业集聚区,河西服务业集聚区,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 主城外结合副城和新城,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钢铁、航空物流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并规划引导形成十二个先进制造业板块。 1、南京的城市性质与定位是什么 南京的城市性质被定位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三角承东启西的重要中心城市”;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

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服务首都外事工作科学发展,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外事工作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 首都外事人才是指在北京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涉外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方复合型人才。外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积极推动力量。 长期以来,首都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在推动首都外事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首都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随着北京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活动日益增多,国际资源加速聚集,对首都外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以下简称“五个之都”)的战略任务需要,首都外事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外事人才整体布局不够合理,数量、质量有待提高,优秀拔尖人才相对匮乏,专业结构有待改善;外事人才培养、选拔渠道不够畅通,人才发展和保障机制需要健全;外事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不够系统完善;外事人才的成长环境有待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开拓创新,着力打造一支相当规模的立场坚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复合型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开创首都外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外事人才工作为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为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

张家口市中心城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张家口市中心城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二00九年七月二十日)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张家口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 第三条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各类详细规划和重要建筑方案设计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面向国内外市场,鼓励设计方案竞标。 第四条在本市规划区内承担各类规划设计任务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规划设计资质。在规划成果报批的同时应附相应的规划资质证明材料。 外埠规划设计单位在本市从事规划设计应向市规划主管部门备案登记。 承担居住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含15万平方米)、公建5万平方米以上(含5万平方米)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应具备甲级规划设计资质。承担居住建筑面积8~15万平方米、公建3~5万平方米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应具备乙级以上规划设计资质。 第五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用地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用地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下(含2万平方米)的项目,需编制《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综合管线工程规划》和《竖向规划》。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规划执行。 各类建设工程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城市设计、日照分析和建筑方案时,范围应符合城市坐标的且包括周边相邻地段50米以上范围内的现状地形图,并研究与相邻空间环境协调以及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衔接。建筑立面、建筑夜景及色彩方案,应进行多方案比较,符合方案竞选要求的应进行方案竞选。 各类专业性用地建设项目应符合已颁布的其专业技术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 第六条规划设计单位在本市承担各类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时,应按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设计条件”执行,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报批时,“规划设计条件”应作为附件。 第七条编制各类规划应按有关规定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审查和审批各类建设项目,不得违背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八条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城市重要街区、主要干道、重要景观节点、重要建设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方案,由市规委会审批。城市一般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方案由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集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 2010)实施回顾与评价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 实施回顾与评价 (初稿)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回顾与评价课题组 2 0 0 0 年 10月

目录 第一部分概述 一、开展总体规划实施回顾与评价的必要性 (1) 二、总体规划回顾与评价的主要结论 (2) 第二部分回顾与评价 一、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4) 二、人口与城市化 (8) 三、城镇空间布局与发展方向 (9) 四、产业空间布局 (14) 五、交通设施 (16) 六、市政设施 (18) 七、城市生态环境 (22) 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26) 九、城市公共设施 (29) 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 (34) 第三部分问题分析 一、规划不足部分 (36) 二、相关影响因素 (39) 第四部分对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的建议 一、对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内容的调整建议 (43) 二、关于总体规划方法论方面的调整建议 (51)

第一部分概述 一.开展总体规划实施回顾与评价的必要性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是1990年编制,1992年编制完成,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之际,正好迎来南京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经过“三年面貌大变”和新三年的城市建设,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都市圈空间格局已基本拉开,道路交通骨架、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设施等近期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城市总体规划对南京的城市建设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现行总体规划编制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在当时是难以预料得到的。从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由适应——不适应——重新适应的动态平衡关系,城市总体规划根据需要不断的滚动调整、完善、提高,是正常的,也是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的。 根据国内外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一定时间、或者社会经济背景发生重大变化时,都要定期或在需要时进行回顾与反思(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称之为检讨),如新加坡在“规划法令1985”中明确规定,“总体规划图每五年必须至少检讨一次”;深圳市也提出,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至少每隔五年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检讨;广州市也正在计划以年报的形式,对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开展定期评估。其共同的目的就要使城市总体规划不断地适应和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南京开展对现行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回顾与评价,了解城市动态发展的状况,分析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城市规划之间的距离,还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确定对现行总体规划调整的重点 2.为今后五—十年政府决策城市建设重点提供依据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总则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 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 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2008年,在四川省打造攀西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战略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本策划在“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指导下,着重盘点攀枝花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攀枝花的阳光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根据攀枝花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攀枝花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攀枝花;高标准地设计攀枝花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品味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战略统筹 (一)战略思路 “阳光与生态”是资源特点,并不是旅游产品。 目前全国主打阳光特质目的地有海口、日照、西昌、攀枝花,国际上较为著名的有加拿大的埃德蒙顿、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布里斯班,其中除埃德蒙顿、攀枝花、西昌外,其他均是滨海城市,阳光与沙滩、海水结合形成滨海度假类产品,埃德蒙顿的阳光旅游依托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其他条件,并非核心吸引物,西昌目前在和攀枝花同在阳光的照耀下,攀枝花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回首攀枝花旅游发展历程,可以隐约看到一根主线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这就是基于阳光生态下的健康生

活。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农作物茁壮成长,结出健康的果实;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成为国家级体育运动基地,锻炼健康的体魄; 因为有了阳光,成都的老人们来这里健康过冬; …… 健康,这个比阳光更稀缺的资源才是攀枝花旅游最宝贵的财富。 至此,攀枝花的阳光终于有了落脚点,从产品化的视角去审视健康主题,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战略定位 综合以上分析,对应潜在市场需求与战略导向,将攀枝花现有“中国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概念性定位解读为: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战略路径 通过综合的比选分析,确定攀枝花旅游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明确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为辅;以冬季旅游为突破,兼顾其他季节;面向全国塑造品牌,立足周边重点营销”的战略发展路径。 (四)战略目标 终极目标: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近期目标: 中国冬季旅游著名品牌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来了! 2017-09-29 23:5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略) 第2条主要规划依据(略)第3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明确到2035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第一章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一节战略定位第5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节发展目标(略)第三节城市规模第14条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 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1.调整人口空间布局 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城六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2.优化人口结构 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疏解提升相适应的人口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人口整体素质。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3.改善人口服务管理 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常住人口2300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 4.完善人口调控政策机制 健全分区域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机制,实现城六区人口规模减量与其他区人口规模增量控制相衔接。加强全市落户政策统筹,建立更加规范的户籍管理体系,稳步实施常住人口积分落户制度。强化规划、土地、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调控作用,加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人口调控工作责任制。 5.转变发展方式,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到2020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由现状19.6万元/人提高到约23万元/人。 第15条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第16条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略)第四节空间布局第17条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考虑延续古都历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着眼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完善城市体系,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核一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调整商业结构,优化市场布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市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特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 2、《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 3、《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号) 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四川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川办函[2005]176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五”及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川办发[2003]15号) ; 6、《攀枝花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7、《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8、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第三条规划的区域、范围。 规划的区域为攀枝花市中心城区,包括格里坪、河门口(清香坪)、陶家渡、弄弄坪、瓜子坪、炳草岗、金江及渡仁片区。 规划的范围是大型零售商店、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在空间上,重点规划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和专业特色商业街。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五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和“四个倾力打造”的战略重点,不断改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强对商业领域投资的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品味,扩大我市商业在川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就是中华人民共与国得首都,就是全国得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就是世界著名古都与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得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得地位与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得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得就业与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得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得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与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与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与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得洲际航空门户与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 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得10%左右。 ■中心城人口850万人 积极引导人口得合理分布,通过疏散中心城得产业与人口,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新城与小城镇集聚。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以内,新城人口约570万人,小城镇及城镇组团人口约180万人。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昭通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进行城市建设,促进城乡统筹,编制《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充分利用昭通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风景旅游优势,预见到将来的发展可能,从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城乡发展。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城市特色,贯彻城市设计的理念,从昭通城市历史特色、山水特色出发,弘扬民族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整体设计,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立足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树立超前规划意识,同时又要强调近期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认真研究城市建设的时序,着重近期、远期结合,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并为城市的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第三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2006);

《云南省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昭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5)》 《昭通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国家、云南省、昭通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文件。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五条规划的空间层次 1. 市域规划范围 昭通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 3. 昭鲁一体化发展规划范围 以昭鲁坝子作为基本单元,包括昭阳区的龙泉、凤凰和太平3个街道,旧圃、北闸、小龙洞、守望、永丰、洒渔、苏家院、布嘎和乐居9个乡镇,鲁甸县的文屏、茨院、桃园和小寨4个乡镇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 2. 规划区范围 昭阳区太平、龙泉、凤凰三个办事处,北闸、旧圃、永丰、小龙洞、守望五个乡镇以及洒渔和苏甲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约784平方公里。 3. 中心城区范围 北至褐煤工业园区,东至昭通火车站、南至凤凰山、西至旧圃锦屏。规划建设用

永宁县望远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3) 第三章城镇性质 (5) 第四章城镇规模 (5) 第五章城镇总体布局 (6) 第一节土地资源利用 (7) 第二节城镇用地总体布局 (7) 第六章城镇用地布局规划 (8) 第一节居住用地 (8)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 (9) 第三节工业用地 (11) 第四节仓储物流用地 (11) 第七章城镇综合交通规划 (12) 第一节城镇综合交通规划策略 (12) 第二节城镇对外交通规划 (12) 第三节城镇道路规划 (13) 第八章城镇绿地系统规划 (14) 第九章城镇基础设施规划 (15)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5)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6) 第三节雨水设施规划 (16) 第四节供电设施规划 (17)

第五节电信工程规划 (17)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17) 第七节环境保护规划 (18)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18) 第九节城市防灾规划 (19)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20)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21) 第十二章附则 (21) 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一:现状建设用地统计表 (22) 附表二:现状用地汇总表 (22) 附表三:规划建设用地一览表 (23) 附表四:规划用地汇总表 (2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本次规划的主要背景 1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制定空间发展战略。 2 永宁县城进入全面发展期,城市化快速发展。 3 望远镇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城镇发展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 第二条规划依据 以《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和《永宁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为依据,参考《永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永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2011-2015》、《永宁县十二五规划》等相关专题研究,遵从银川市和国家的规划法规、条例。 第三条规划年限 近期2014-2019年; 远期20l9-2030年。 第四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规划区范围是斋堂镇域行政管辖面积为105平方公里,镇中心区规划范围为887.4公顷。 镇域定位:银川市的外围组团,以医药、生物工程、化工、农副产品加工、高新农业为主的新型工农业综合园区。 镇中心区定位:镇域行政、经济、文化中心,银川市望远组团的经济中心。 第五条在规划区范围内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六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七条规划指导思想 生态优先,打造城市安全屏障:由于宁夏在全国生态系统中所处的独特地位与作用,望远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的运行。望远镇的发展要以生态保护为根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 一、规划期限 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 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 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 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 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

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 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 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 “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 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 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 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 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 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市性质 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 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 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

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全市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银川市为例

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全市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以银川市为例1 赵健 摘要:目前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大都是结合新区开发建设进行的相关规划研究,而针对全市域开展的生态战略研究在规划业界还较少。本文以银川市为例,从最宏观的层面开展对银川的生态本底研究,创新性的提出生态战略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和推进模式,进而提出银川全域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力求对于其他相关类型的规划项目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市域生态战略生态安全格局 一、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是指导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将“生态文明、绿色低碳”作为规划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并要求创新规划理念,“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展了生态城市和城区的建设实践。截至2012 年,提出建设“生态城市”或“低碳城市”的地级(含)以上的城市共有280 个,提出将生态建设作为重大目标的城市占到所有地级市的97.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作为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主管部门,从2012年起连续三年审批了16个生态试点城市、示范城区的申报,为生态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标杆作用【1】。 从理论和实践发展来看,国际生态城市已经逐渐从生态学界、城市规划界的理论探讨和示范项目阶段,逐渐开始走向引领世界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目前,全球已有许多城市正在按生态城市目标进行规划与建设,如德国的法兰克福、巴西的库里蒂巴、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丹麦的哥本哈根、美国的克利夫兰和波特兰大都市区、日本的新九州地区等。但其实我国的生态城市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理念与方法也在进一步研究之中。目前的生态 1论文获得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典型类型村镇规划编制实施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L04B02)》支持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专题研究报告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报告 (送审稿)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8月

目录 一、公众参与的工作组织 (1) (一)工作原则 (1) (二)工作阶段 (1) 1、前期阶段 (1) 2、纲要阶段 (2) 3、成果阶段 (2) 二、公众参与的基本概况 (2) (一)前期阶段 (2) 1、工作方案 (2) 2、意见梳理 (3) 3、采纳情况 (4) (二)纲要阶段 (5) 1、社区宣传 (5) 2、问卷调查 (6) 3、社区访谈 (6) 4、采纳情况 (8) (三)成果阶段 (8) 1、工作组织 (8) 2、问卷设计 (9) 3、参与对象 (9) (四)区县部门意见 (10) 1、基本概况 (10) 2、分析采纳 (11) 三、成果草案公众意见梳理和采纳情况 (11) (一)总体评价和认识 (11) (二)公众意见和规划采纳情况 (15)

1、关于城市性质和发展定位 (16) 2、关于市域城镇发展布局 (17) 3、关于城市发展方向和重点 (19) 4、关于产业发展与布局 (20) 5、关于城乡交通规划 (21) 6、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3) 7、关于市政和综合防灾规划 (28) 8、关于公共设施规划 (29) 9、关于绿地与环境景观规划 (30) 10、关于住房规划 (32) 11、关于规划实施政策 (32) 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期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纲要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成果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