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知识结构图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知识结构图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知识结构图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知识结构图

初中物理知识结构示意图

19中八年级物理

19中八年级物理

19中八年级物理

19中八年级物理

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大纲图

地理知识结构图,帮你系统条理掌握地理知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陆 和 海 大洲 和 大洋 地球?水球? 海陆面积比例 海陆分布状况 七大洲和四大洋 概念:大陆、岛屿、大洲、海、海峡、大洋 大洲、大洋的名称、分布相对位置 重要的洲界线 海陆变迁 沧海桑田 大陆漂移假说 发现过程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解释 海的变化 山脉的形成 火山地震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天 气 气温 变化规律 日变化 年变化 分布规律 降水 季节变化 分布规律 降水量柱状图 气温变化曲线图 世界的气候(11种) 影响因素 纬度、海陆、地形等 人类活动 天气预报 居和 聚 人口 增长 分布 人口稠密区 人口稀疏区 影响 因素 自然、社会等 人口问题 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合理的人口增长 人种 三大人种的划分 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宗教: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及主要分布地区 聚落 类型 城市 差异 聚落与环境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环境对聚落建筑风格的影响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聚落增长的表现 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人口 密度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发与 合 国家和地区 概念:国家、领土 国家的区别 面积大小 人口的多少 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水平 发达国家 和 发展种中国家 划分依据 主要分布地区 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经济差异的表现 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 措施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重要的国际组织 亚 洲 自然环境 世界第一大洲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地形 类型: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呈放射状 人文环境 人口最多的大洲 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多样的地域文化 经济发展差异 日 本 岛国 地理位置 领土组成 多火山、地震 加工贸易为 主的经济 主要工业区(五大工业区) 工业布局的特点及原因 对外依赖严重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半球位置

初中物理九年级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2)热量: a.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b.单位:焦耳(J)。 三、比热容 1.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C)(2)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比热容只决定于物质本身,反映了物质吸热(或放热)的本领,与物质的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形状、位置等都没有关系。但是,物质的比热容不但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比热容与吸热本领,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 两个角度物质的吸热本领物质的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 具体说明比热容大,吸热本领强比热容大,温度难改变 比热容小,吸热本领弱比热容小,温度容易改变实例汽车的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3)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吸收的热量,与温度降低1摄氏度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完整)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单位: 基本工具:刻度尺 基本工具:停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 运动的快慢 速度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主单位:米/秒(m/s) 公式: t s v= 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用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快慢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t s v= 机 械 运 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主单位: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时间的主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钟(min) 运动的描述 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 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条件:发声体在振动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 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较慢、气体最慢) 声音的传播特点 (1)需要介质 (2)真空不能传播 (4)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5)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声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音色 又叫做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噪声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被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音被称为超声波 声音的利用 声音能传递信息:例如B超检查身体、回声定位等 声音能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碎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_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图全

初中物理知识结构示意图 1 / 12

3 / 12 即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V 固>V 液>V 气 :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影响弦音调的因素即弦越短越紧越细则音调越高。 :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 1、 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___上_______的托力。 2、 浮力产生原因:物体受到液体对它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阿基米德原理:(1)探究过程及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式:_ F 浮=ρ液gV 排由公式可知,浮力只与__液体的密度__和__排开液体的体积___有关,而与放入液体中的物体的重力、密度、体积、形状、所处位置和全部浸没时的深度均无关。 4、浮沉条件 漂浮:_________ F 浮=G 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悬浮:__________ F 浮=G 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浮:__________ F 浮>G 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沉:__________ F 浮<G 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密度计 浮力 1.称重法:F 浮=G-F 拉 2.压力差法:F 浮=F 上-F 下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液gV 排 4.利用浮沉条件(平衡法) 6、计算浮力的方法

例: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速是不变的 红、绿、蓝(RGB) 例: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注: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规律(或特点):1、像与物等大2、正立3、虚像4、物距等于像距例:装水杯中的勺子弯曲、河中叉鱼(真鱼在观察到的正下方) :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4 / 12

地理知识框架

(一)自然地理部分: 一、地球运动 【地球知识网络】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的普通行和特殊性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队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运动: 自转:方向、周期、速度 公转:方向、周期、速度 自转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 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划分、五带的划分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知识导图

二、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知识网络】 能量来源:太阳短波辐射能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大气温室效应原理 地面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传递热量 近地面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一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温室农业等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维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的差异 形成过程:地表的冷热差异 大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得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原理应用: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 风的方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合力决定 大气环流 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输送热量和水汽,影响天气和气候 前提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形成因素: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赤道~南北纬30°之间 形成过程 中纬环流:南北纬30°~南北纬60°之间 高纬环流:南北纬60°~南北纬90°之间 分布特点: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高气压带和低气压 带相间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成因: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呈带状分 布的气压带 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7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分布 1月: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东亚季风环流 冬季:亚洲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存在气压差,形成西北季风 夏季:夏威夷高压和亚洲低压之间存在气压差,形成东南季风 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 平运动 气压 带和 风带 的形 成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对气候的形 成起直接的 控制作用 气压 带和 风带 对气候的影响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中学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部分:声学部分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发生的条件: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生也就停止。2.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播。 3.传播的速度:在15℃的空气中声速为υ = 340 m/s (υ固 > υ液 > υ气 ) 4.声音的反射——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才可分开.二、乐音的三个特征(三要素)(乐音:和谐悦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3.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 三、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等级及危害:等级用分贝(dB)来划分 3.减弱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 四、声音的应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医用听诊器、回声定位(测距)、医用“B超”等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眼镜;用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第二部分:光学部分 一、光的传播规律:光直、光反、光折 二、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2.光线: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物理研究方法:模型法); 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3×105km/s)。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4.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5.应用:激光引直挖掘隧道;“三点一线”射击瞄准;把队伍站直等。 三、光的反射: 1.条件: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 【课标要求】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划分。 3、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球 的1、盖天说:天圆如盖,地方如棋局。 形二、认识过程2、浑天说:天之盖地,犹壳之裹黄。 状3、麦哲伦的环球旅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与4、现在从太空看地球的确是一个球体。 大、赤道半径:6378千米 小2、极半径:6357千米 三、地球的大小3、平均半径:6371千米 4、赤道长:4万千米 5、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节经纬网 1、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2、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一、四个基本概念:3、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 极(N),反之为南极(S) 4、赤道: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1、定义:与赤道平行的圆 (1)形状: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经2、特点(2)特点: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3)方向:示东西方向。 二纬线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以南 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 极分别为90°S和90°N。 低纬度:0°~30° 4、高纬度的划分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 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网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特点:(1)形状:半圆(2)长度:相等(3)方向:指示南北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 址)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 代号E,以西的180°为西经,代号“W”。 三.经线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 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 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 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 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复习

第一章简单的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需要明确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 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如大地,地面) 4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 止,取决于所选的。 运动的种类:⑴匀速直线运动:①定义:运动的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②速度: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③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③公式:;④单位:a国际单位:;b交通运输上: ⑤换算关系:1m/s= km/h ⑥6m/s的物理意义:; ⑵变速运动:(表示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等于v=S总/t总,而不能用 v=(v1+v2)/2 。 ⑴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⑵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km= m;1m= mm= μm= nm。 "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②"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测量值是由和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 ;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值,最末一位是值。 ⑸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平移法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 ⑹误差与错误:①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的,只能减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②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能够消除的,误差不是错误。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第五章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单位:摄氏度(℃) 温度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规定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测量工具:温度计 (4)读数时,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时再读数,且视线应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2)使用前,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方法 (1)使用前要估测待测液体的温度 (3)测温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熔化需要吸热 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事例:自然界中冰熔化成水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事例:自然界中水结成冰,冰川、冰雹的形成 凝固需要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 常见晶体有海波、冰、萘、和各种金属 熔化、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晶体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有蜡、松香、玻璃和沥青等 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 汽化 蒸发过程要吸热 蒸发 可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 沸腾沸腾过程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的沸腾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液化过程要放热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事例:雾、露、墙壁“出汗”、“白气”等现象都属于液化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温 压缩体积 升华过程要吸热 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事例:北方的冬天冰冻的湿衣服变干 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事例:冰花、雾凇、雪、霜等自然现象都属于凝华 凝华过程要放热

第四章 光现象 光的色散 色散: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事例:雨后彩虹 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紫外线——作用:紫外线验钞机和紫外线消毒灯 看不见的光线 光现象 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直线传播 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光的传播 事例: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直等 速度: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 光的反射 现象:光遇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规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类型 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时,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 漫反射:反射面凹凸不平,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应用 改变光路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所成的像是虚像 光的折射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垂直射入时不发生折射 事例: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变浅”、海市蜃楼

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大纲图

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大纲 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地理知识结构图,帮你系统条理掌握地理知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陆地 和 海洋 大洲 和 大洋 地球水球 海陆面积比例 海陆分布状况 七大洲和四大洋 概念:大陆、岛屿、大洲、海、海峡、大洋 大洲、大洋的名称、分布相对位置 重要的洲界线 海陆变迁 沧海桑田 大陆漂移假说 板块学说 发现过程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解释 海的变化 山脉的形成 火山地震 天气 短时易变 气候 气温 变化规律 日变化 年变化 分布规律 降水 季节变化 分布规律 降水量柱状图 气温变化曲线图 世界的气候(11种) 影响因素 纬度、海陆、地形等 人类活动 天气预报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居民 和 聚落 人口 增长 分布 人口稠密区 人口稀疏区 影响 因素 自然、社会等 人口问题 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合理的人口增长 人种 三大人种的划分 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宗教: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及主要分布地区 聚落 类型 乡村 城市 差异 聚落与环境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环境对聚落建筑风格的影响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聚落增长的表现 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人口 密度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 亚洲 自然环境 世界第一大洲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地形 类型: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呈放射状 人文环境 人口最多的大洲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多样的地域文化 经济发展差异 发展与合作国家和地区 概念:国家、领土 国家的区别 面积大小 人口的多少 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水平 发达国家 和 发展种中国家 划分依据 主要分布地区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经济差异的表现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措施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重要的国际组织 半球位置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 知识结构图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__ ____________→分析和论证→_______________→交流与合作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 位,叫(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其他单位有: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 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 001m;1nm= 000 001m。测量长度的 常用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 线、、;②测量时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 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 (min)。1h=60min 1min=60s。 4、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 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选用精密测量 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 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 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为或,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 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或,1m/s=h。v=s t,变形可得:。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 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 四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小车斜面 3、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3.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中快,而在液体中传播又比气体中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l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人耳的距离都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测速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来源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 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 4. 温度计使用:(估、选、放、等、留、读)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齐。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时间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真空不能传声。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在界面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是0.1s。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3)音色:由发声体自身结构、材料等决定。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产生);(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7.可闻声(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可分为:1.自然光源:自然界中存在的自然能发光的物体。2人造光源:人类发明制造的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运用于红外线遥控,红外线遥感(探测);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消毒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现象。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r=∠i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 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汇总(精选)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 初中中学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总结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总结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记录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中语文知识结构图

初中语文知识结构图 3、汉字1、字音 2、字形 4、含义 5、色彩 9、词语6、近义词辨析 7、熟语 8、关联词语 12、标点符号10、点号 11、误用辨析 27、基础知识15、修辞13、常见修辞格 14、辞格辨 16、词类 20、语法17、短语 47 18、复句 初19、辨析修改病句 中21、作家作品 语24、文学文化常识22、名篇名句 文23、文化常识 26、语言表达——25、简明、连贯、得体 28、常见实词 45、知识体系31、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29、常见虚词 34、古代诗文阅读32、实词、虚词30、一词多义 33、文章内容的理解(翻译、断句) 35、文体知识 36、依据作品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37、作文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的鉴赏 38、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态度的评价 44、现代文阅读39、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40、重点词语的理解 41、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2、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43、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 46、中考复习 1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 1、有理数(正数与负数) 2、数轴 6、有理数的概念3、相反数 4、绝对值 5、有理数从大到小的比较 7、有理数的加法、加法运算律 17、有理数8、有理数的减法 9、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0、有理数的乘法、乘法运算律 16、有理数的运算11、有理数的除法、倒数 12、有理数的乘方 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1、代数式14、科学记数法、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22、列代数式15、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的运算 23、代数式的值18、单项式 27、整式的加减20、整式的概念19、多项式 24、合并同类项 25、去括号与添括号 26、整式的加减法 28、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29、方程和方程的解、解方程 198 32、一元一次方程30、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初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3、代入(消元)法 中3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4、加减(消元)法 数193 36、相关概念及性质 学数39、二元一次方程组37、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举例 与38、一元方程组的应用40、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代45、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41、不等式的解集 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2、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46、同底数幂的乘法、单项式的乘法 47、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51、整式的乘法48、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49、多项式的乘法 56、整式的乘除50、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 5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55、整式的除法53、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54、同底数幂的除法 57、提取公因式法 61、方法58、运用公式法 63、因式分解59、分组分解法 62、意义60、其他分解法66、含字母系数的一元 65、分式的乘除法——64、分式的乘除运算一次方程 72、分式69、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67、分式方程解法、 70、分式的意义和性质增根 71、分式的加减法68、分式方程的应用 75、数的开方73、平方根与立方根 74、实数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