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章节题库(1-4章)【圣才出品】

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章节题库(1-4章)【圣才出品】

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章节题库(1-4章)【圣才出品】
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章节题库(1-4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

一、选择题

1.[单选题]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马歇尔计划提出

D.北约、华约成立

【答案】B

【解析】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公开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是美国主要的敌人,宣称美国要“遏制”苏联的“扩张”,同苏联展开全面的对抗。后来人们把这一政策称作“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2.[单选题]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

A.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

B.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

C.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

D.大国划分势力范围

【答案】D

【解析】雅尔塔体制(或称雅尔塔体系),就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1943年德黑兰会议,1945年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就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

3.[单选题]在战后初期,美国对不发达国家推行“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即通过技术、经济援助等形式,来实现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渗透与控制。这一计划又称:()。

A.“马歇尔计划”

B.“道奇路线”

C.“第四点计划”

D.“杜鲁门主义”

【答案】C

【解析】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了美国外交方面的四点行动计划,包括支持联合国、战后欧洲经济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援助自由世界抵御侵略、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他着重阐述了第四点,以达到在政治上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称为“第四点计划”,又称“开发落后区域计划”。这是一项利用美国先进的科学和发达的工业来改进和发展不发达地区的新计划。其实质是利用援助的方式来控制不发达国家,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政策。

4.[单选题]1983年,为与苏联争霸,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一项计划,拉开了新一轮世界科技战的序幕。这一计划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B.“星球大战”计划

C.“尤利卡”计划

D.“863”计划

【答案】B

【解析】进入80年代,苏联经济恶化,科技滞后,军备包袱沉重,处境困难。美国趁机转守为攻,力图打破“核僵持”局面,夺取核优势地位。为此,里根总统于1983年3月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它以反弹道导弹作为防守的“盾”,以核进攻武器为出击的“剑”,对苏联形成巨大威胁。

5.[单选题]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中最突出的是()。

A.国际恐怖主义

B.经济安全

C.武器扩散

D.金融安全

【答案】A

【解析】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是相对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之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但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中最突出的是国际恐怖主义,它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及各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6.[多选题]当代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有()。

A.主权国家

B.政府间国际组织

C.跨国公司

D.国际政党组织

E.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答案】ABE

【解析】当代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可以分为三类: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①主权国家是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国际行为主体,也是政府间国际组织建立、活动和发展的基础。②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以主权国家为成员,以各国合法政府为代表进行组织和活动。③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由个人、团体所建立的跨国组织,其成员不具有政府权力。

7.[多选题]当今世界政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A.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

B.在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单边主义问题很严重

C.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D.由民族、宗教矛盾和领土争端而引起的冲突此起彼伏

E.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答案】ABCDE

【解析】迄今为止,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当今世界政治面临诸多问题,主要包括: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②在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单边主义问题很严重;③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④由民族、宗教矛盾和领土争端而引起的冲突此起彼伏;⑤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⑥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等。这些问题会导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整体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8.[多选题]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有:()。

A.1989年东欧剧变

B.1990年德国统一

C.1991年“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解散

D.1991年“独联体”成立

E.1991年苏联解体

【答案】ABCE

【解析】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到1991年12月底,持续近50年的雅尔塔体系终结,两极格局瓦解。其标志包括四点: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②华沙条约组织和经互会已经宣告解散,欧洲两大军事和经济集团的对立不复存在;③两德统一,苏军宣布从德国东部撤军;④俄罗斯的实力已今非昔比了,不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了。

9.[多选题]1973~1975年,美国为了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实行战略收缩,奉行“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主义”的主张包括()。

A.对“盟国朋友”要建立“伙伴关系”,让它们“分摊负担和责任”

B.对苏联实行以实力为基础的“现实威慑战略”代替“对抗”

C.推行美中合作的“三角战略”来牵制苏联

D.从亚洲收缩兵力,以集中力量同苏联在欧洲进行争夺

【答案】ABCD

【解析】1973~1975年,美国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进入了相对停滞的“滞涨”时期。同时国内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为了摆脱困境,美国实

行战略收缩,奉行“尼克松主义”。其主张包括:①对“盟国朋友”要建立“伙伴关系”,让它们“分摊负担和责任”;②对苏联实行以实力为基础的“现实威慑战略”代替“对抗”,即“从实力地位出发,明智的进行谈判”,同时推行美中合作的“三角战略”来牵制苏联;③从亚洲收缩兵力,以集中力量同苏联在欧洲进行争夺。

二、概念题

1.世界政治格局

答:世界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决定世界政治格局构成与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①国际关系利益和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②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力量对比变化,特别是旧霸权衰落、新霸权崛起;

③大国特别是霸权国的国际战略;④国家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的调整、重新组合,及其由此而构建的地区乃至国际体系、国际秩序;⑤具有全球影响的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和国际形势的重大演变。

2.雅尔塔体系

答:雅尔塔体系,又称为称雅尔塔体制,就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1943年德黑兰会议,1945年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就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战后两极格局基本上是在雅尔塔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表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实现合作、和平相处。但它明显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对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

3.两极格局

答: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它形成的根本原因包括:①西方国家害怕、敌视并千方百计扼杀社会主义国家和蓬勃兴起的世界革命运动,而美国又借此机会谋求世界霸权;②苏联及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奋起反抗西方国家的包围、封锁,同时苏联也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4.“第四点计划”

答: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了美国外交方面的四点行动计划,包括支持联合国、战后欧洲经济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援助自由世界抵御侵略、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前三点内容都是美国在战后已经或正在推行的霸权措施,但他着重阐述了第四点,以达到在政治上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称为“第四点计划”,又称“开发落后区域计划”。这是一项利用美国先进的科学和发达的工业来改进和发展不发达地区的新计划。第四点计划是美国打着反共产主义和“技术援助”的旗号,大规模向亚、非、拉渗透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战后初期美国推行新殖民主义的一个步骤。

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军事集团组织,简称北约,英文简写为NATO。1949年4月4日,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公约于1949年8月24日生效。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

战略同盟的标志,是美国得以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北约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组织机构主要有北大西洋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常设代表理事会、军事委员会、国际秘书处等。北约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合作,协调立场,加强集体防务,每年举行各种联合军事演习。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重要的军事力量。20世纪90年代,随着1955年5月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北约开始向政治军事组织转变并不扩展成员国。

6.杜鲁门主义

答: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一篇咨文。咨文宣称希腊正遭受“共产主义的威胁”。所以,杜鲁门要求国会授权,在1948年6月30日以前,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并选派美国文职和军事人员前往这两个国家,监督美援的使用,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实质上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主义,它是美国公开推行对苏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从此,美苏以欧洲为重点的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全面展开。

7.马歇尔计划

答: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提出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故称“欧洲复兴方案”,是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说中提出的。1948年4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美国对外援助法》,使该计划具备了法律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①美国拨款100多亿美元援助西欧各国,以复兴战后经济;②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货,尽快撤出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接受美国对使用美援的监督,向美国提供本国和殖民地产的战略物资;③由美国政府设立经济合作总署,控制“对等基金”,保障美国

的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④削减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放弃国有化计划,把进步力量排挤出政府等。英,法,意,联邦德国等16个西欧国家相继接受了这些条件,并分别同美国签定了双边协定。到1952年2月29日,马歇尔计划全部费用为129,924亿美元,计划预定期限5年(1948~1952),实际上1951年1月已基本结束。随后为《共同安全计划》所取代。

8.新干涉主义

答:新干涉主义,是指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的价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手段,以推行霸权主义和构筑有利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为目的的思潮和模式。西方大国任意干涉别国内政,其借口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人权”到民族问题无所不包,其手段更是从经济制裁到直接出兵干涉,无所不用。干涉的范围也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多个领域。它们鼓吹人权高于主权,利用它所控制的军事集团或政治军事同盟,绕开联合国,任意干涉他国内政,直至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直接军事打击,推翻该国的合法政府,捉拿该国政治领导人。伊拉克战争是新干涉主义的重要表现。

三、简答题

1.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哪些变化?

答: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世界政治格局的动荡、分化和改组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抗中出现一定缓和,局部的危机、热战与和平解决争端相互交错

1956年美苏关系出现缓和,先后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防止核扩散等一系列核军控和裁军协议,通过谈判,用和平方式解决了1961年的柏林危机、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经济地理学各单元复习题 第一章 1、何谓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就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答:特点一就是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的演变;特点二就是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与思维方式变化。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经济活动的内容;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答: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与信息业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 第二章 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3、区位理论:就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5、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6、交通网:一般由基本的点与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7、交通网的密度: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必须考虑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8、通达性:就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用通达指数与分散指数来衡量。 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用贝塔指数衡量。 10、可进入性: 11、地理可进入性:指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与距离。 12、经济可进入性: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则相反。 13、制度可进入性:指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与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14、社会可进入性:指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15、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答:(1) 古典区位理论在区位主体上仅考虑一个生产地,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企业内外的多个生产地。(2)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区位主体中的单一部分(如工厂部分),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区位主体中的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加工,部件组装,最终组装,检验修理,培训、流通、办公等。(3)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还考虑到非金钱上的收益以及满足。4)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具体目标。(5)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就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6)古典区位理论中产品、规模、销售价格、市场、劳动力、设备、土地、运费等都就是事先给定或认为就是固定的,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产品的新、成熟、标准化、差别化、多角化、多样化等,考虑规模的大小,也考虑销售价格的高低,更考虑到市场的地方性、区域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还考虑到短期、长期、

中国近代史题库第六章

1[单选题] 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的号召对日本侵略者实行全国规模反攻的文章是 ?A.《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B.《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C.《论持久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1945年4月,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 ?A.《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联合国制宪会议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整风运动中最主要的任务是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做了新的解释.他认为,“是”主要是指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务 ?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我们去研究 ?D.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副对联形象地讽刺了 ?A.主观主义的学风 ?B.宗派主义的党风 ?C.党八股的文风 ?D.官僚主义的作风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 “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利益服务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参考答案:A 7[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C.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D.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概括 参考答案:C 8[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阶级土地 ? B.征收富农多余财产 ?C.消灭富农 ?D.减租减息 参考答案:D 9[单选题] 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比较完整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政策,为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的文章是 ?A.《论联合政府》 ?B.《新民主主义论》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论人民民主专政》 参考答案:B 10[单选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 ?A.民族资产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D.地方实力派 参考答案:C

人才测评试题与答案

自我测试 第1~9题:请从下面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和自己最切合的答案,但要尽可能少选中性答案。1.我有能力克服各种困难: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2.如果我能到一个新的环境,我要把生活安排得: A.和从前相仿 B.不一定 C.和从前不一样 3.一生中,我觉得自己能达到所预想的目标: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4.不知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回避或不愿理我: A.不是的 B.不一定 C.是的 5.在大街上,我常常避开我不愿打招呼的人: A.从未如此 B.偶尔如此 C.经常如此 6.当我集中精力工作时,假使有人在旁边高谈阔论: A.我仍能专心工作 B.介于A、C之间 C.我不能专心工作且感到愤怒 7.我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能清楚地辨别方向: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8.我热爱所学的专业和所从事的工作:

9.气候的变化不会影响我的情绪: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第10~16题:请如实回答下列问题。 10.我从不因流言蜚语而生气: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11.我善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 A.是的 B.不太确定 C.不是的 12.在就寝时,我常常: A.极易入睡 B.介于A、C之间 C.不易入睡 13.有人侵扰我时,我: A.不露声色 B.介于A、C之间 C.大声抗议,以泄己愤 14.在和人争辩或工作出现失误后,我常常感到震颤、精疲力竭,而不能继续安心工作:A.不是的 B.介于A、C之间 C.是的 15.我常常被一些不重要的小事困扰: A.不是的 B.介于A、C之间 C.是的 16.我宁愿住在僻静的郊区,也不愿住在嘈杂的市区: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代史纲要》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A. 日本 B. 俄国 C. 美国 D. 英国 正确答案:俄国 2.【单和鼠 B. 牛和猪 C. 马和选题】 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兽首 A. 兔羊 D. 鸡和鼠 正确答案:兔和鼠 3.【多选题】中国人民粉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 A. 帝国主义太弱 B. 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C.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D. 帝国主义寻找到新的目标 正确答案: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4.【判断题】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5.【判断题】甲午战争后,魏源翻译了《天演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洪秀全看到了一本介绍基督教的书叫() A. 《盛世危言》 B. 《劝世良言》 C. 《资政新篇》 D. 《天朝田亩制度》 正确答案:《劝世良言》 2.【单选题】洋务运动中最早兴办的军工企业是() A. 汉阳铁厂 B. 轮船招商局 C. 安庆军械所 D. 福州船政局 正确答案:安庆军械所 3.【多选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原因() A. 军事实力不如日本 B. 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 C. 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D. 轻敌所致

正确答案:军事实力不如日本###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4.【判断题】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5.【判断题】百日维新共进行了100天。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三章 1.【单选题】孙中山先生创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A. 同盟会 B. 光复会 C. 华兴会 D. 兴中会 正确答案:兴中会 2.【单选题】“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对应的是()。 A. 创立民国 B. 驱除鞑虏 C. 恢复中华 D. 平均地权 正确答案:创立民国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ef7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答案:D 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 A、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B、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C、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 D、结构稳定、延续,发展缓慢、迟滞 答案:A 3、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标志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甲午战争 答案:A 4、近代操纵了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的是( ) A、封建阶级 B、无产阶级 C、资本—帝国主义 D、资产阶级 答案:C 5、近代中国成为奴役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的是( ) A、封建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资本—帝国主义 D、资产阶级 答案:A 6、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答案:A 7、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B 8、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答案:A 9、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条约》 B、《马关条约》 C、《中法新约》 D、《条约》 答案:D 10、近代中国,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 A、太平天国起义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虎门战役 D、吴淞口战役 答案:B 11、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列强之间的矛盾 B、中国的实力 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义和团运动 答案:C 12、以下哪个人物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A、林则徐 B、源 C、观应 D、康有为 答案:A 13、提出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思想的人是( ) A、王韬 B、薛福成 C、观应 D、马建忠 答案:C 14、较早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向国人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学者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 D、严复 答案:D 15、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 ) A、康有为 B、严复 C、 D、梁启超 答案:C 16、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 A、主权不完整 B、领土被割占 C、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D、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人才测评试题与答案

人才测评试题与答案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自我测试 第1~9题:请从下面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和自己最切合的答案,但要尽可能少选中性答案。 1.我有能力克服各种困难: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2.如果我能到一个新的环境,我要把生活安排得: A.和从前相仿 B.不一定 C.和从前不一样 3.一生中,我觉得自己能达到所预想的目标: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4.不知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回避或不愿理我: A.不是的 B.不一定 C.是的 5.在大街上,我常常避开我不愿打招呼的人: A.从未如此 B.偶尔如此 C.经常如此 6.当我集中精力工作时,假使有人在旁边高谈阔论: A.我仍能专心工作 B.介于A、C之间 C.我不能专心工作且感到愤怒 7.我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能清楚地辨别方向: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8.我热爱所学的专业和所从事的工作: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9.气候的变化不会影响我的情绪: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第10~16题:请如实回答下列问题。 10.我从不因流言蜚语而生气: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11.我善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 A.是的 B.不太确定 C.不是的 12.在就寝时,我常常: A.极易入睡 B.介于A、C之间 C.不易入睡 13.有人侵扰我时,我: A.不露声色 B.介于A、C之间 C.大声抗议,以泄己愤 14.在和人争辩或工作出现失误后,我常常感到震颤、精疲力竭,而不能继续安心工作: A.不是的 B.介于A、C之间 C.是的 15.我常常被一些不重要的小事困扰: A.不是的 B.介于A、C之间 C.是的 16.我宁愿住在僻静的郊区,也不愿住在嘈杂的市区: A.不是的 B.不太确定 C.是的 第17~25题:在下面问题中,每一题请选择一个和自己最切合的答案,同样少选中性答案。 17.我被朋友或同事起过绰号、挖苦过: A.从来没有 B.偶尔有过 C.这是常有的事 18.有一种食物使我吃后呕吐: A.没有 B.记不清 C.有

经济地理学第九章

第九章区位论新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位论在经济、人文地理现象实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本章主要介绍其中的一些方面。由于区位论是在不断发展之中,地理工作者应当注意可能出现的新方向,结合实际,进行相关的研究,获得新的发现。 第一节新产业区研究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一些学者发现,在发达国家大多数地区陷入衰退的情况下,少数地区的经济却呈现复苏甚至增长的势头。由于这些地区与历史上马歇尔所描述的产业区十分相似,且多发生于过去没有完成工业化的地区,故称其为“新产业区”。80年代以来在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的相关国际学术期刊中,大量文献论及产业区。研究案例除了发达国家之外,还涉及发展中国家。 一、新产业区概念由来 (一)马歇尔的产业区概念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在19世纪末对设菲尔德和兰开夏郡的研究中,发现这里小公司集聚且它们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区内生产活动具有明显的专业化特征。他称这样的区域为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根据后人的总结,马歇尔式新产业区具有如下特征(表14-1)。 从表中可以看出,马歇尔式产业区在企业组织结构上,以当地小企业为主,区内小企业集聚,因而规模经济相对较低。在产业联系上,以区内企业之间的联系为主,且这种联系十分密切,与区外企业的联系和合作甚少。在劳动力市场上,当地特征明显:劳动力在当地居住,他们在公司之间流动性大,但很少移出区域之外;尽管改换门庭频繁,但与当地联系则十分密切。在工商业服务上,专业化特点突出:这里专业化的服务既包括生产线、机械、维修和营销等方面的技术专长,又包括金融和基础设施服务。基于对企业内部信息的了解和对这些地方性企业家的信任,当地金融机构可提供所谓的“坚韧资本”,即承担长期风险的资本。 表14-1 马歇尔式新产业区的特点 1)以小型、当地拥有的公司为主; 2)规模经济较低; 3)区内供货商和顾主贸易联系密切; 4)主要投资决策的当地性; 5)当地供货商和顾主间的长期合同和实际联系; 6)与区域外的公司合作和联系较少; 7)劳动力市场以区内为主,具高度灵活性(highly flexible); 8)工人献身于区域(而不是公司); 9)劳动力移入率高、移出率低; 10)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和结合力(bonds); 11)专业化的金融、技术、工商服务由公司外的本区 域提供; 12)区内具有“坚韧资本”(patient capital); 13)经济增长和就业有波动,但长期前景看好。 (二)意大利产业区及来自其它国家研究

近代史试题库最终版

试题库——上编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 D ) A.族权制 B.市民社会制 C.领主制 D.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制 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是( C ) A.进行实业救国 B.实行资本主义 C.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进行西方式的工业革命 3.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4.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产生在( B ) A.洋务企业中 B.外国资本经营的近代工商企业中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 D.私人小作坊中6.近代中国社会中最革命的阶级是( A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8.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 A ) A.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以家族为单位的集体经济 C.以机器为生产工具的工场经济 D.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商业资本主义经济 9.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是(A ) A.封建势力 B.资产阶级势力 C.宗教势力 D.地方实力派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 ABCD ) A.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C.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是( ABC ) A.革命性最强 B.相对集中 C.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D.同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C )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BD ) A.发展生产力 B.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改进生产关系 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AC )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B.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殖民地的中国 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三、思考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点? ①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主要的是前者。 ②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③基本特征: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所有制仍然广泛存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民族资本主义很弱小,且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地方割据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受三座大山压迫,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人才测评试题与答案终审稿)

人才测评试题与答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自我测试 第1~9题:请从下面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和自己最切合的答案,但要尽可能少选中性答案。 1.我有能力克服各种困难: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2.如果我能到一个新的环境,我要把生活安排得: A.和从前相仿 B.不一定 C.和从前不一样 3.一生中,我觉得自己能达到所预想的目标: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4.不知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回避或不愿理我: A.不是的 B.不一定 C.是的 5.在大街上,我常常避开我不愿打招呼的人: A.从未如此 B.偶尔如此 C.经常如此 6.当我集中精力工作时,假使有人在旁边高谈阔论: A.我仍能专心工作 B.介于A、C之间 C.我不能专心工作且感到愤怒 7.我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能清楚地辨别方向: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8.我热爱所学的专业和所从事的工作: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9.气候的变化不会影响我的情绪: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第10~16题:请如实回答下列问题。 10.我从不因流言蜚语而生气: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11.我善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 A.是的 B.不太确定 C.不是的 12.在就寝时,我常常: A.极易入睡 B.介于A、C之间 C.不易入睡 13.有人侵扰我时,我: A.不露声色 B.介于A、C之间 C.大声抗议,以泄己愤 14.在和人争辩或工作出现失误后,我常常感到震颤、精疲力竭,而不能继续安心工作:A.不是的 B.介于A、C之间 C.是的 15.我常常被一些不重要的小事困扰: A.不是的 B.介于A、C之间 C.是的 16.我宁愿住在僻静的郊区,也不愿住在嘈杂的市区: A.不是的 B.不太确定 C.是的 第17~25题:在下面问题中,每一题请选择一个和自己最切合的答案,同样少选中性答案。 17.我被朋友或同事起过绰号、挖苦过: A.从来没有 B.偶尔有过 C.这是常有的事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电子版)

经济地理学 李小建 目录 ?内容提要 ?序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一、 20 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二、 20 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一、研究对象 ?二、学科体系 ?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 ?三、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四、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 ?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 ?二、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三、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第五节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一、本书编写指导思想 ?二、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一篇经济活动区位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一、区位与区位理论 ?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三、经济活动区位及其理论基础 ?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五、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二、市场战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三、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四、其它市场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二、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三、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四、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五节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一、交通要素及其内涵 ?二、交通网的分布与联系 ?三、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与现实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与现实 ?第三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二、胡佛的区位理论 ?三、区位的相互依存学派 ?四、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五、艾萨德的区位指向理论 ?六、格林哈特的工厂区位理论 ?第四节行为区位理论: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与行为矩阵 ?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 ?二、普雷德的行为矩阵 ?第四章中心地理论 ?第一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中国近代史习题(答案) 第六章

第六章 一、单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C A七七事变的爆发 B红军改编 C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播发《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D西安事变 2、抗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 C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播发《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3、抗战转入相持阶段是在何时?A A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 B徐州会战后 C淞沪会战后 D忻口会战后 4、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B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 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5、1938 年 10 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这是因为A A 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 B英美等国政府支援中国抗战 C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 D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 6、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的会议是C 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7、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C A中共二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七大 8、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皆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9、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A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10、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事件?C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福建事变 D华北事变 11、抗日战争中李宗仁等部国民党军在哪一次战役取得大捷?C A.忻口战役 B.徐州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12、在凇沪会战中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英勇抗战的爱国军人是C A.佟麟阁 B.赵登禹 C.谢晋元 D.张自忠 13、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在哪一次战役再次大溃败?D A.桂南战役 B.枣宜会战 C.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14、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B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战役 C夜袭阳明堡战役 D百团大战 15、国民党军队在皖南事变中袭击了共产党领导的哪一支抗日武装?B A八路军 B新四军 C东北抗日联军 D华南抗日游击队 二、多选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试题

三、论述题:每题15分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第一,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由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一方面西方列强通过侵略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但表面上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因此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国家(2分)。另一方面,西方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2分)。 第二,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正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发展。但鸦片战争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2分)。 第三,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分)。 第四,中国革命的任务性质也发生变化,由原先的反对本国封建势力转变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主主义革命(2分)。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作业

【第一章作业题】 ●题型 ◆不定项选择题(选做) ◆填空题(选做) ◆简答题(选做) ◆判图题(必做) ◆实练题(必做) ●布置作业时间:09月19日,统一上交作业时间:09月30日晚24时。 ●交作业模式:所有同学均采用电子版,直接做到每题要求的合适位置上。最 后交作业的WORD文档标题为:某某班+第一章作业+学号+姓名+时间。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A )。 A.《尚书·禹贡》 B.《史记·货殖列传》 C.《汉书·地理》 D.《山海经》 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 A.《尚书》 B.《史记》 C.《汉书》 D.《山海经》 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E )。 A.(德)戈策 B.(中)司马迁 C.(中)班固 D.(俄)罗蒙诺索夫 E.(古罗马)斯特拉波 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A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 B.工业地理 C.商业地理 D.旅游地理 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D) A.宇宙派 B.地志派 C.环境论派 D.区位论派 6.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 )。 A.阶级性 B.地域性 C.综合性 D.实用性 7.下列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ABCDE )。 A.旅游地理学 B.工业地理学 C.城市地理学 D.商业地理学 E.农业 地理学

8.下列关于地理比较法,说法错误的是( C )。 A.经地学比较方法按其比较内容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B.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是分析问题两个不同侧面 C.运用比较法时,要注意对象属性的不同,在相似属性的对象比较科学意义不大 D.运用比较时,要注意数据资料的统计范围、时间 9.下列属于系统的特征的有 ( ABCD )。 A.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B.子系统目标服从高层次系统的目标 C.系统的结构性表现为内部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或秩序 D.为了维持系统内部的平衡,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10.关于抽样考察与典型考察,说法错误的是 ( B )。 A.二者都是非全面的考察方式 B.抽样考察对考察对象是有意识的,典型考察对象却是任意的 C.典型考察是通过典型数据推论分析总体,抽样考察是从数量上推算总体 D.二者都可克服全面考察工作量大的缺点,轻便灵活,节约人财物 二.填空题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 2.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质是介于、和的一门边缘科学。 3.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泒和泒。 4.1760年,俄国学者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学科名词,1882年,德国地理学家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文,论述了经济地理学本质及其构成,标志着经济地理学科的形成。 5.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核心问题是 6.经地学科体系包括的经济地理学和的经济地理学。前者又叫 或普通经济地理学,后者又叫经济地理学。 7.交通运输两重性表现为:既是工农业生产的,又是一个的部门。

近代史纲要习题第六章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 )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即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A.沈阳 B.长春 C.大连 D.旅顺 2.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中国驻军进攻,中国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 )奋起抵抗,发动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A.第二十九军 B.第十九路军 C.第二十六路军 D.第二十五军 3.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 )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谋求同共产党合作。 A.绥远 B.张家口 C.石家庄 D.通化 4.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 ),呼吁一致抗日。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C.《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5.全国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最典型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6.在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共杀害了约( )中国军民。 A.10万以上 B.30万以上 C.5万 D.50万以上 7.百团大战的直接指挥者是( )。 A.毛泽东 B.朱德 C.彭德怀 D.贺龙 8.1938年初,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被聘请担任政治部副部长 A.叶剑英 B.叶挺 C.王若飞 D.周恩来 9.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 )一文。该文从战略高度,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地位、作用,以及在抗日游击战争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与正规战争相配合、建立根据地、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向运动战发展、正确的指挥关系等一系列具体的战略问题。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论抗日游击战争》 C.《论持久战》 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第一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近代中国,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C )。 A、英国 B、日本 C、沙俄 D、法国 2、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 C ),割去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在近代,通过战争向中国勒索赔款最多的国家是( D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日本 5、在近代中国,规定中国向列强支付赔款最多的条约是(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火烧圆明园发生在(B )期间。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规定外国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 B)。 A、《南京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8、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 C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10、被称为“中国不败而败的战争是( C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1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 C )后达到高潮。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C )。 A、列强之间的矛盾 B、国际舆论的谴责 C、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 D、清政府的妥协 1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 A )。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维新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14、被誉而“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 A )。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康有为 15、“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 B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盛世危言》 16、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B)。 A、帝国主义的强大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经济技术的落后 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低下 17、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是在( C )。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18、1895年,响亮喊出“救亡”口号是(C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D 孙中山 19、( C )翻译的《天演论》中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中国人民的

中国近代史纲第六章试题库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东方会议后,日本制造了臭名昭著的(),提出了对外扩张的总体战略。 A二十一条 B《对华政策纲要》 C《田中奏折》 D近卫声明 2.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事变是( C ) A九一八 B华北 C 七七 D八一三 3.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不正确的是() 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 B它促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C它促使中共立即作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 D它是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一部分 4.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震惊世界的大屠杀,被杀害的中国人达()余万 A 10 B 20 C 30 D 40 5.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思想根源 C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6.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明确的规定;以()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A减租减息 B三三制 C大生产运动 D精兵简政 7.日寇在中国不断挑起事变,进而发动全面战争,下列事变发生在上海的是() A一?二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B一?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和九?一八事变 8.毛泽东认为: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具有( )地位。 A重要 B战术 C战略 D次要 9.下列文献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 A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 B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 C中共"八七"会议的决定 D中共遵义会议的决议 10.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皆有个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二、多项选择题 1.日本侵华蓄谋已久,九一八事变后又制造()事变,最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A九一八 B华北 C七七 D八一三 E一二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日军进攻沈阳同时,也对南满路沿线的()发动了进攻。 A长春 B四平 C公主岭 D哈尔滨 E大连 3.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东北抗联的优秀代表有()。 A杨靖宇 B赵尚志 C李兆麟 D周保中 E赵一曼 4.九一八事变后不断兴起的抗日救亡运动促使国民党内部分化,出现了一批坚决抗日的爱国将领,代表人物有()。 A冯玉祥 B蔡廷楷 C蒋光鼐 D马占山 E阎锡山 5.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所进行的()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沟通能力人才测评试题及答案

沟通能力微测评试题 姓名:总分: 序号题目选项计分

人际沟通能力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其中,恰如其分的沟通效果是人们判断沟通能力的基本尺度。恰如其分,指沟通行为符合沟通情境彼此相互关系的标准或期望,沟通效果,则指沟通活动在功能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或者满足了沟通者的需要。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他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并能给对方留下“我最棒”、“我能行”的深刻印象。

因此,沟通能力是职场人士成功的保证和晋升的阶梯。 测评结果分析: 高(21-30分): 你能根据沟通对象的特点调整沟通方式;表达清晰、有条理,信息量丰富;在沟通中讲究策略,善于接纳别人的观点,能理解别人的立场,有技巧地向他人提出建设性意见,温和而有说服力的说服他人;善于在不同意见之间周旋,往往能获得协调的、双方欣然接受而又满意的结果。你可以胜任如销售人员、客服专员等工作。良好的沟通能力对推进工作,加强同事之间的合作无疑是一大优点,但是同时,踏实、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也是需要去关注的重要品质。 中(10-20分): 你能在大多数长河中比较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到他人的反应,并据此给予反馈。你能认真地听他人发言,但是对于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你并不会特别积极的发表观点或表达意见。在某些重要场合,与人产生分歧时,你可能会羞于表达真实意见。 低(0-9分): 一般情况下你不太会主动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并且在多数情况下可能都比较顾虑于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在与他人意见相左时,你可能也难以有效的和他人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一些对沟通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专注性要求较高的工作比较适合你,诸如要求在某一方面钻研下去的技术类工作可能与你的性格特征比较相符。无论进行何项工作,与人沟通工作内容、进展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掌握一定的沟通技能,提升沟通的有效性是你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济地理学习题

《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不定项) 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 A.《史记》 B.《山海经》 C.《禹贡》 D.《汉书》 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 B.商业地理学 C.农业地理学 D.工业地理学 3、20世纪上半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 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 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 D.配鲁的“增长极理论“ 4、依据本教材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A.经济活动的内容 B.经济活动区位 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二、填空题 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分别为:,和。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和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 的,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 7、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 三、判断题 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2、以前苏联学者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区域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规律。 3、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环境就是单纯的经济环境。() 4、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中历史最悠久的分支,区域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 5、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所持的观点主要倾向于欧美学者的观点。() 四、简答题 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3. 简述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及其意义。 4.简述20世纪以来经济地理学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以及各种思维方法所强调的观点。 五、论述题1、结合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谈谈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作用。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一、选择题(不定项) 1、区位一词源于德文的standort,是由()A.杜能 B. w.高次 C.韦伯 D.哈特向 2、“区位因子”最早由()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A.格林哈特 B.哈特向 C.艾萨德 D.韦伯 3、在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中,将成本纳为三种,即()A.运费 B.资本 C.劳动力成本 D.集聚 4、原材料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主要是通过()以及原材料价值和其在产品成本中构成状况等反映。 A.种类 B.可替代性 C.运费大小 D.可运性 5、劳动力因子主要通过哪些方面()对经济区为产生影响A.劳动力特色 B.劳动力素质 C.劳动力成本 D.劳动力移动 6、现代经济活动主要围绕市场而开展的,以获取更多()成为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投资的主要动机之一。 A.高科技劳动力 B.商业信息 C.市场份额 D.技术因素 7下列选项中,属于产业环境要素的有()A.产业聚集 B.生产服务 C.基础设施 D.人文环境 8、场所的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有着重要影响,这里的可进入性主要指() A.地理可进入性 B.经济可进入性 C.制度可进入性 D. 社会可进入性 二、名词解释1、区位2、区位理论3、区位主体4、区位条件5、区位因子 三、判断题 1、古典与现代区位理论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有所差异。() 2、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 3、经济活动的区位研究在于解释经济现象的空间现象,把握经济活动的地域结构,从而形成其作为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4、地理可进入性即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这里的地理位置主要指数理地理位置。()4、交通技术与手段决定空间相互作用的深度与广度,交通技术与手段的进步是改变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因素之一。()6、一个地区的交通网密度越大,意味着该地区交通越为便利。() 四、简答题1、简述区位理论及其基本内涵?2.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3.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有何区别? 4、衡量交通网结构状况的主要指标有哪些,并对各指标作简要说明。

相关主题